镇级林长制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镇级林长制工作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叙永县河长办公室:
2020年,分水镇按照市、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认真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保障,现就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工作重点,强化组织保障
分水镇区域内有主要河道有3条,即倒流河、海溪河和梭锅河(河水流入威信)。三条河道制定了一河一档,一河一册实施方案,另有主要小型溪流6条:终南村长坝河、路井村老鹰半沟、石院村猴子岩沟、鱼洞村赵家沟、兴隆村兴隆山沟、新民村板桥沟。有中型水库一座:倒流河水库,小(1)型水库一座:龙洞水库,本辖区内无湖泊。
针对分水镇河流、溪流(沟)、水库(山坪塘)点多面广的实际,为切实落实好河长制全面工作,我镇根据人动,适时调整充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党委书记骆国洪、镇长王世林同志任组长的“双组长”制,进一步明确总河长、各村(社长)辖区河长及村级河段长,充实了总河长办公室和河长制办公室,总河长办公室主任由副镇长陈昊担任,副主任由党政办主任曾庆梅、水务站站长朱正刚担任;河长制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办公室,由农业农村办主任谢涛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上传下达和相关事务的协调等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完善组织体系
2020年,我镇结合全镇工作实际,制定了《分水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河长制实施范围和主要目标。实施范围:即县、镇、村三级河道。主要目标:一是到2021年全面完善镇级“河长制”组织体系。二是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库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是到2021年,基本建成河库健康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实现常态化管理,基本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保护目标。河库水域面积保有率、自然岸线保有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标率8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同时,我镇还完善了镇村河长组织体系,明确了职责划分和责任落实。即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总河长、镇长担任副总河长,镇相关领导担任镇管河流河长,河流所经过的村支书、主任担任村级河长;河流所经村级组织、单位为责任主体,分别设立镇总河长、副总河长和村总河长;村组设专职巡查员,实现了全镇河道全覆盖。
(三)完善各项制度,工作开展有序
我镇根据制定的“六项”制度:即会议制度、督查制度、验收制度、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信息共享与信息报送制度、巡查制度。扎实有序开展河长制常态工作,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村(社区)年终目标考核。
(四)严格督察检查,全面综合整治
一年来,我镇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集中开展“四项”行动,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坚持镇河长每旬一至二次巡河,河道巡河员每日一次巡查,每月一次河道垃圾清理。全年河长巡查督查达120次,巡河员累计巡河达350次以上,累计清理垃圾200余吨,加设规范性河长制公示牌3块,宣传牌3块,宣传标语13幅。利用扶贫公益岗位确定河道巡管员3人。在县水务局的帮助和协助下处理了一起在倒流河违章建筑,至12月底辖区内河道及两岸无其它违章建筑,无乱弃土弃石,确保了河道无漂浮物和白色垃圾,使河道便通畅,水质更清澈。
二、存在的不足
(一)全民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人关心河道、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农村和场镇生活污水和垃圾还未得到根本治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各河长对河道的管理工作,每月各河长巡河不少于三次。
(二)督促各村完善工作方案。
(三)加强对巡管员、保洁员工作考核。
篇2
基于上述背景和形势,一些农村中学在探寻自身生存与发展之路时,纷纷将目光转向了特色办学上,试图以“特色”来引领办学“突围”,在不断被“包围、压缩、弱化”的生存空间里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富有竞争力的办学新路,从而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中“突围”。本文主要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从特色办学的原则、理念、文化、管理、环境等方面来探寻农村中学的“突围”之旅。
一、特色办学,关键在于理念“突围”
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因此,作为一校之长,作为学校的领航人,在引领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时,首先要明白以下几点:1.走特色办学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这种竞争不是互争生源、互挖墙脚、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而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卓越教育的过程。2.特色办学是优质教育的要求。它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要能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3.特色办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否则只能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所以,农村中学在走特色办学道路时,要把握好办学原则,否则很有可能陷入狭隘的“丛林法则”中去,在教育市场化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我校创办于1946年,至今已经历经了65年的风风雨雨,是安溪茶乡大地的老校、名校之一。不过,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底子较薄,竞争力不强,导致教育资源不断“弱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频频遭遇“瓶颈”。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教育市场的开放,教育竞争加剧,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部分县域中学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校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另外,由于区域外优越的教学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因素,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纷纷变成了“金凤凰”,飞出了“草窝”,师资流失也比较严重。在面对这些难题时,我校努力寻求“突围”之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学校把“全面发展,文学见长”作为办学特色,走上了一条特色办学新路,逐步创建出属于蓝溪人的特色文化,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目标。2011年5月13日,我校以93分的高分通过省二级达标验收,跻身省二级达标高中行列。
二、特色办学,关键在于文化“突围”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血脉,不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健全品格的人。离开了文化的教育,必定是肤浅的、苍白的、功利的、没有根基的教育。因此,走特色办学之路,文化“突围”是关键。
“彰显文化,激发内省”,是我校一贯坚持的特色办学方向,在它的指导下,我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下四种较为主要的特色文化:
1.励志文化。在我校,每个班级、每个宿舍,都有师生们共同讨论决定的、凝聚着师生们的梦想和追求的班名、班训和舍名、舍训。此外,各班还开展“每日(每周)格言进班级”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原创或摘抄经典格言,每学期从这些格言里评选出100条最佳格言,把它们编辑成《凡人哲语》,进行全校交流。通过励志文化氛围营造,学生们不仅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也学会怎样生活和相处。
2.关爱女孩文化。2003年,我校被确定为全国“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单位。几年来,我校“女生成才工程”结出累累硕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8月,国家人口计生委与各省计生委有关领导到我校视察;2005年8月,我校被评为泉州市“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局、市计生委联合发文,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我校经验;2005年至今,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纽约时报》、法国电视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中外媒体记者,先后到我校采访,并就“关爱女孩”成才工程做了专题报道。
3.“口技”文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文言名篇《口技》,其作者林嗣环的祖籍是我校所在地――安溪县官桥镇赤岭村。为此,我校充分挖掘这一地方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2007年8月,我校承办“林嗣环诞辰四百年纪念学术研究会”;2010年秋,我校成立了“林嗣环文化探究室”,结集编印了第一本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教材《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并开设课程,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教育资源。
4.社团文化。我校“蓝溪”文学社创办于1982年春,是我县最早的校园文学社之一。29年来,文学社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北京大学副校长郝建斌等十几位知名专家、学者都曾来函来稿祝贺或题词。在文学社的带动和影响下,我校高考语文和各类文学活动成绩喜人:2004届高考,我校学生陈培源、林丽水语文成绩位居全县第一、第二名;我校学生在CN刊物上发表作品50篇,省级以上作文竞赛获得金奖8项,银奖16项;在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我校先后摘得“创作基地”、“十佳组织奖”、“十佳文学社团”、“文学摇篮奖”等多项荣誉。2007年,文学社被评为安溪县优秀校园文学社。
三、特色办学,关键在于管理“突围”
虽然在均衡教育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软件上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素养、待遇、教科研问题;一方面是学生的品质、厌学、习惯、流失、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给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因此,要走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关键还在于实现管理的“突围”。
近几年来,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1月22日,随着新大门的正式启用,我校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制度约束、精神引领、活动展示等特色管理模式。
1.制度约束。立足我校地处村部,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不利处境,我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门卫值班制度、指纹考勤制度和寄宿生管理制度,确保师生安全;同时,修订、完善、重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如制订《普通学生进出校园指模考勤规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细则》等。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学校管理规章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运转高效、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2.精神引领。精神文化是学校的“软文化”、“隐性文化”,通过它的“精神影响”可以达到长期的、巨大的熏陶效果。因此,我校历来十分注重挖掘精神文化资源对教师、学生进行引领、熏陶。65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蓝中精神,在它的影响和熏陶下,蓝中人获得了进取的力量源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比如,凭借校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用林嗣环的求学进取精神来激励每一个蓝中学子。
3.活动展示。我校生源主要分布在官桥、龙门、虎丘、西坪、芦田、龙涓、大坪六个乡镇,大部分学生家长制茶或经营茶产业,几乎都是“在家的很忙,在外的很远”,因此,我校寄宿生和留守学生特别多。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充分挖掘关工委、家庭、社区等社会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管理机制。如与官桥派出所、交警中队、敬老院,安溪茶厂,武警安溪中队,安溪慈山农中等建立共建单位,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同时,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宿舍文化艺术节、“庆中秋・迎国庆”游园活动等多种文体活动,为广大学生搭建各种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寄宿的乐趣和学校的温暖,从而更加自觉、自律和自爱。
四、特色办学,关键在于环境“突围”
校园是学校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人才成长的基地,环境具有育人功能。因此,建设一个具有文化品位,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景观良好,学习生活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校园是十分重要的。农村中学要走特色办学之路,环境“突围”也是十分关键。
我校坐落在安溪官桥镇赤岭村村部,与镇中心距离5公里,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建校65年来,虽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建筑不断增多,但校内还保留许多早期建筑,特别是一些年代较久的石头建筑,学校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布局,新旧建筑、砖石建筑“混搭”严重,校园环境整体较差。2009年秋,随着创办“省二级达标高中”和校安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学校确立了“再造一个蓝中,打造花园式农村中学”的工作目标,实现了校园环境的整体“突围”。
两年来,我校聘请设计院对学校进行整体设计,先后完成了瑶闸楼、露水玉珍楼、林配综合楼、标准运动场、新大门等五大工程的建设,同时还对整个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现在的蓝中,已经今非昔比:青山环抱,群峰拱卫;布局合理,格调高雅;坐西向东,朝气蓬勃;新旧混搭,大方古朴;群雕罗列,时尚文明;绿树成荫,宁静美丽……,经过精心设计、合理规划,一个集文化、学习、景观、活动、休息为一体的育人“花园”已经形成,在这个花园里,每一个区域都具有教育功能,每一项设施、每一个自然景观都渗透教育因素,起到了更好的育人作用。
近三年,我校的特色办学风生水起,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中、高考佳绩频传,呈现“初高中比翼双飞”的良好局面。中考方面,上高一级学校升学率和上一级达标中学正式录取线的学生数居同类学校前列。2010年中考,初三年(1)班林宇萌同学英语科以149.8分的佳绩位居泉州市第一名。高考方面,2009年,本科上线人数近300人;2010年,本科上线人数达328人;2011年,高考上本一33人,创历史新高;本二以上304人,本科上线率近60%;文科最高分林梅萍同学以619分位居全县第五名,体育类考生陈桂生同学更是以文考537分勇夺全省第一名,其体育综合总分617.85分,被有全国三大体院之一的武汉体院录取;学科竞赛方面,三年来已有55人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6人获得市级奖项。
- 上一篇:林长制工作存在问题
- 下一篇:卫生站医疗废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