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安全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安全的重要意义

篇1

【关键词】 RP-HPLC法;安宫牛黄丸;游离胆红素;碳酸钙;介质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 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 质轻, 表面金黄至黄褐色, 细腻而有光泽[1]。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 味微苦而后甜, 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外用治、口疮痈肿、疗毒症。由于天然牛黄很珍贵, 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 现在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2]。人工牛黄中游离胆红素含量如果偏高则会引起神经毒性反应, 危机生命。因此, 检测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游离胆红素的含量对药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宫牛黄丸作为检测材料, 该药品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等功效。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 神志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 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该药的化学成分有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1. 2 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安宫牛黄丸。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 用HPLC法测定游离胆红素的含量。考察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不同分散介质如碳酸钙和硅藻土对游离胆红素测定的影响。色谱条件, C18色谱柱, 检测波长分别为Kromasil 100, (5 μm, 0.46 cm×15 cm), 450 nm。以乙腈-1%冰醋酸(95:5)为流动相。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游离胆红素在0.3055~30.55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加样回收率在95%~100%。对于安宫牛黄丸, 采用碳酸钙作为分散介质的测定结果优于硅藻土等介质。采用碳酸钙替代硅藻土作为牛黄类药材及安宫牛黄丸样品中游离胆红素分析的分散介质, RP-HPLC方法准确度高, 操作简便易行。

3 讨论

牛黄又叫西黄, 是脊椎动物牛科牛的胆囊结石。干燥的牛黄呈卵圆形或椭圆形, 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外表淡黄褐色, 或金黄色, 平滑光泽, 质轻而脆, 容易破碎, 在碎断面可以看出它是由薄层重迭积累而形成的。性味苦、甘、凉, 入心肝经。解毒化碳定惊。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等功效, 适用于急性热病的高热、手足抽搐痉挛、昏迷不醒等症;又可用于热疖、疔疮、咽喉肿痛、口疮等症。目前, 市场上多采用人工牛黄, 而人工牛黄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3]。人工牛黄中游离胆红素若过高会引起神经毒作用。游离胆红素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降解产物血红素没有在肝脏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葡糖醛酸胆红素。正常情况下游离胆红素浓度极低, 少于1%。当游离胆红素超过一定浓度时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细胞引起核黄疸。核黄疸在婴幼儿则表现为嗜睡、拒奶、反应差、、尖叫, 病情进一步加重者凝视, 头向后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不规则, 出现病理性呼吸[4]。因此, 测定药品中游离胆红素的含量十分重要, 本实验采用的RP-HPLC法简单易行, 准确性高[5]。用HPLC法测定游离胆红素的含量。同时考察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不同分散介质如碳酸钙和硅藻土对游离胆红素测定的影响。色谱条件为Kromasil 100-C18色谱柱(5 μm, 0.46 cm×15 cm), 以乙腈-1%冰醋酸(95: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450 nm。结果胆红素在0.3055~30.55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加样回收率在95%~105%。结果表明对于牛黄及安宫牛黄丸, 采用碳酸钙作为分散介质的测定结果优于硅藻土等介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春来.牛黄及其代用品概述.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 26(10): 73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兵和国药典(一部). 2010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66, 162.

[3] 杨展澜, 孙颖, 田文, 等.红外光滑法研究胆红索在溶液中的结构.光谱学于光谱分析, 2000, 20(5):635-637.

[4] 李爱玲, 赵建英, 寿文虹. 现行药品标准中亟待规范的一些问题. 中国药业. 2010(10):6.

篇2

为营造全区粮食系统发展良好环境,根据市粮食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粮食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粮食系统“平安”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固本强基、共建共享的理念,以职工干部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信息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通过抓好“五项工作”、实现“四项目标”,确保全区粮食系统政治平安、经济平安和文化平安,实现粮食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力争到2017年,全区粮食系统实现以下四大平安建设目标:

(一)粮食系统社会治安防控良好。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全面提高,系统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力争不发生治安案件,确保不发生刑事案件。

(二)经济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系统干部职工不参与制假贩假、非法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局属企业各类市场经济活动规范有序运行。

(三)系统调解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粮食系统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能力明显提高,确保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确保粮食系统不发生在全区影响较大的群体性非法聚集事件。

(四)法治粮食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信力明显提高,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全系统不文明、不诚信现象逐步减少,干部职工违法违纪案件有效遏制,不发生因失信行为引发的重大社会问题。

三、重点工作

(一)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严格执行企业每半月、分局每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协调会议和信息分析研判制度,认真做好本单位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把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依法处理事项,认真做好接访工作,积极引导干部职工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教育干部职工杜绝非法行为,维护秩序。

(二)治安阵地控制能力工作。围绕区综治委的部署要求,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系统各个角落的情报信息网络,切实发挥信息的重大作用。在企业各个新建的粮点库区、办公楼房安装监控探头,推进粮点库区的技防、人防建设,实现企业治安良好,系统稳定。

(三)深化系列平安创建工作。坚持深化内涵与创新载体相结合,充分发挥粮食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作用,把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和干部职工家庭,努力实现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适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抓好隐患排查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重点整治,真正做到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确保不发生危害干部职工安全的重大责任事故。

(四)推进法治粮食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法律六进基层”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粮食,引导全系统学法懂法守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加强法制宣传、培养粮食系统法律人才,不断推进法治文化创新,为平安建设提供法学理论支撑。

(五)平安和谐文化建设工作。建设体现新时期精神的平安文化,道德讲坛、诚信体系,培育和谐安宁的平安价值观,营造平和友爱、守望互助、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为创建平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将平安文化宣传工作贯穿于粮食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宣传促工作、以工作促宣传”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平安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

四、基本要求

(一)加强领导。根据上级要求,局属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深化“平安”建设工作作为粮食系统深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把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篇3

[论文关键词]重点单位;安全保卫;法治化建设;问题;对策

重点单位通常分为全国性的重点单位和地区性的重点单位,是指关系全国或者所在地区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单位。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作为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单位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社会治安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这项工作具有鲜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重点单位安保工作法治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单位负责人对保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正面临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产生的新矛盾对重点单位有着很大冲击,增加了单位的不稳定因素,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使重点单位治安环境更加复杂化。有些单位负责对安保工作认识片面,警惕性不高,思想上懈怠、麻痹。目前,单位负责人对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观念陈旧,认为治安保卫工作人员是“看看大门,关关大门”,看不到新形势下治安保卫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二是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三是缺乏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单位负责人认为治安保卫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五是“雷声甚大,雨点全无”,缺乏长效机制。

(二)重点单位的保卫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保卫能力是治安保卫基本要素之一,它通常是指保卫措施和物资装备。目前,重点单位的保卫能力存在以下问题:内部治安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空缺、安全防范宣传不到位、突发事件应预案不健全等。另外,重点单位治安保卫物资装备相对较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特别是在违法犯罪智能化、技术化的新形势下,物资装备应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这是提高保卫能力的重要条件。由于重点单位领导缺乏安全意识及单位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单位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物防设施老旧,不能及时更新;二是技防设施运转情况令人担忧,不能落实到位;三是人防制度落实情况效果不好。

(三)重点单位治安保卫队伍薄弱

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重点单位保卫机构设置不健全,没有配备专职保卫人员,或者专职保卫人员数量少,致使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很难正常、有序开展工作。另外,重点单位保卫人员存在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当单位出现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贻误战机。重点单位治安保卫人员社会地位低,目前国家仍未出台关于保安人员的统一标准的正式职称序列,往往阻碍人才的发展或者留不住人才,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缺乏必要的指导监督

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进行指导监督,必须依据法定程序,结合不同性质重点单位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有效地维护单位的稳定。在现实工作中,经常存在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指导监督不到位的情形:各级公安机关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有关行业、系统和单位配合公安机关监督检查的效果不理想;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治安隐患的查处不彻底;没有做到公安机关监督检查工作与单位自查整改工作紧密结合;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做出分析研判。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五)重点单位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安全风险不断增加,而我国重点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缺乏法律依据,直接导致重点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流于形式,这是极其危险的。重点单位往往涉及重要的人、财、物以及重要事项,一旦发生案件、事件和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风险评估也是重点单位安全管理的必备手段。只有全面地识别重点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才能做好预防工作,控制安全风险,进而达到保障单位安全的目的。

二、重点单位安保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对策

(一)切实贯彻落实“十六字方针”,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

“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是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方针,这一方针科学地表达了预防和安全的内在关系,体现出了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战略思想。预防是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我们要把战略上的防范和战术上的进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单位一切积极因素,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树立治安保卫工作的主体意识,认识到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公安机关的指导监督下,协调解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行完善各种保卫措施,积极开展保卫工作,实行责、权、利的统一。同时,还应该大力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做到监管到位,不流于形式,实行重点单位安全责任追查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把重点单位的安全工作作为考察领导政绩的重要性指标,体现出法律的尊严。

(二)切实构建重点单位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

人防和物防是较传统的治安保卫的方法,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犯罪更趋智能化,手段更隐蔽,这种传统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重点单位保卫的需求,加强现代化的安防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针对重点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模式,特别是要加大技防的经费投入和推广使用,可以安装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区域报警网络系统等实用的技防设施,增强重点单位的整体防范效能。构建重点单位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应该依靠技术防范,并将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重点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达到保障单位安全的目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重点单位技防工作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全国性的法律规范,只有一些操作性不强的、笼统的原则和条款,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重点单位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公安机关应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信息化主导警务”的理念,不断开拓进取,指导、督促重点单位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范网络,提高整体防控水平。

(三)推行保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

保卫人员职业化是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符合法治化和市场条件的本质特征,而推行保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化的关键环节。保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够衡量保卫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保卫人员进入就业岗位的凭证。目前,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保卫人员职业标准体系,致使我国重点单位的安保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保安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保卫专业资格培训体系,并根据不同岗位确定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实行职级工资制度,使保安人员有归属感,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

在我国推行保卫职业标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我国具有强大的职业教育资源,可以由公安机关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运作,探索出适合我国实际的治安保卫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保卫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规范保卫职业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保卫工作进入职业化、正规化和系列化的轨道,为重点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奠定坚实的治安基础。

(四)加强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提出、部署的“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体现。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指导监督,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公安机关应监督指导重点单位建立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与治安保卫工作相适应的专职保卫人员;单位逾期不整改,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或者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处罚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保障公私财产和公民人身安全。

通过公安机关的指导监督,能够为重点单位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秩序和外部治安环境,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指导监督形式多样,可以按照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和本级列管的权限,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且检查内容不应流于形式,最后形成法律文书,按规定存档;此外,还可以采取抽样性、其他专项检查等形式进行。加强公安机关对重点单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公安民警转变执法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强化执法监督,真正实现严格、公正、文明、高效执法。

(五)构建重点单位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篇4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我局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我局始终把抓综治、保稳定放在重要位置,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每年都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目标具体,责任明确,强化了各级领导的责任。一是我局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党委、行政的重要工作来抓,一切工作以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稳定工作。2008年初,我局下属单位部分离、退休人员为社保问题欲上访,省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要求基层单位领导认真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要求对原本打算在春节、“两会”前执行的一些措施延缓执行,让离退人员过好春节,确保了“两会”期间单位内部稳定。二是将单位维稳、奥运安保工作一起抓。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根据交通部海事局文件要求,我局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奥运反恐安保工作,将奥运反恐安保工作摆在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召开了局属各单位领导、综治办主任参加的奥运安保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布署,向局属各单位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系统反恐和安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举全局之力全力做好奥运反恐安保工作,确保奥运期间系统内部的安全稳定。为加强奥运反恐安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奥运反恐安保工作,经省局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了由省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部门(科室)负责同志组成的局安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局属各单位按照省局的要求均成立了相应的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安保小组的成立为全系统做好奥运反恐安保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组织机构成立后,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系统内部安全及恐怖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奥运期间系统内部安全稳定,按照部海事局反恐安保工作的部署,我局结合工作特点和实际,研究制定了《反恐安保应急预案》。《预案》内容涵盖了奥运期间单位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事故、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针对奥运或影响奥运的人为破坏、捣乱、恶性上访及其他突发性事件,以及枢纽、电站、船闸的防恐安保、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堵航、沉船、打捞救助的应急处置程序及办法。《预案》的制定,进一步提高了我局应急反应和救助指挥能力。

二、认清形势,夯实基础,开拓创新,进一步巩固提升维稳综治长效管理机制

我局正确分析形势,提高领导干部对维稳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困难估计更足一些,把应对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一些,牢牢把握维稳综治工作主动权;同时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把好维稳综治隐患源头关。特别要求各单位和机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干部职工尤其是离退休人员等不在岗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局的公路工程处在综治维稳工作中,注重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作用,聘请了两名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单位综治信息员,使单位领导能及时了解掌握离退休人员的思想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单位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创出了一个新方法,一条新路子。

三、完善制度,抓住关键,规范综合治理工作

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为了使综治工作规范化,我们制定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实行综治工作问责制,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并将责任内容进行量化、细化,具体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人员,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同时工作中我局注重完善制度,抓住关键,逐步规范综合治理工作。规费是我局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2008年,省政府决定对部分水域实行全面禁采或限采,该决定出台后,我局规费征收形势严峻,职工的收入和生活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影响,这样一来影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多,面对这种形势,省局党政领导班子一方面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抓住关键,完善内部管理,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对全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和评估,作出了进一步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尽量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加强机关经费的管理,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压缩招待费和其他经费,开源节流,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尽力做到职工收入不减,生活水平不降的决定,维护了系统内部的稳定,保持了单位职工队伍思想稳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真抓实干,文明执法,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的海事执法环境

我局是依法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行使行政权力,维护公共利益,服务社会的行政主体。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平安交通、和谐平安水上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局在抓好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单位内部稳定的同时,注重抓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构建和谐平安水上交通工作。

为进一步打击“三无”运输船舶违法运输行为,我局于2008年1月29日印发了开展打击“三无”运输船舶统一执法行动方案,在全省水域范围内继续开展打击“三无”运输船舶统一执法行动。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在省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时间、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的要求对各自辖区内从事运输的“三无”船舶开展统一整治行动。省局先后召开4次整治“三无”船舶调度会进行督导。相关分局通过设立“三无”船舶整治点,充分发挥检查站及减载货场的作用,对“三无”船舶进行查处,有的分局加强与公安等单位的协作,打击“三无”运输船舶成效显著,出江船舶严重超载运输的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治超”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继续强化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反水上运输超载、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运输专项整治活动等一系列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做好了重要时期和重点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大检查,有效保证了元旦、春运、“两会”、“五一”、“奥运”等重点时段全省水上交通无事故,继续保持了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平稳。2008年全省水上交通事故、死亡失踪指数按省安监部门的统计比2007年分别下降33.3%、42.86%。死亡人数比省安委会下达的年度考核控制指标少死亡5人,全年未发生渡运安全事故。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为构建和谐平安水上交通和水上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齐抓共管,积极配合公安、渔业、水利等部门做好严打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推动所辖水域和谐平安水上交通工作

维稳综治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局自始至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路,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多部门联动、整体协同作战的新格局。特别是在奥运期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范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确保奥运期间水上安全,我局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加大了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管力度,对所有从事运输的船舶和渡运量较大的渡口渡船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对重点渡口、渡船实行了现场监管,严禁超载,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水上交通安全。我局还与公安、渔业、水利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利用水上交通事故进行恶意敲诈勒索,渔船占据航道非法捕鱼,农用船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的整治行动。通过联合整治,维护了全省水上交通安全,为水上交通运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全省海事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贯彻部党组对奥运安保工作的各项部署,将奥运安保与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作为政治任务,积极发挥优势,集全系统之力,忠诚履责、恪尽职守,在水上交通管理、水上搜救、船舶与港口保安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广大海事干部职工坚守岗位、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海事部门恪尽职守、忠实履职的风采,得到了部党组的高度肯定。

篇5

一、提高思想认识。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期,做好这一时期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县的政治和治安的稳定,更是对全县各级领导、各部门,尤其是各责任部门事业心、责任心、工作水平、工作质量的一个重大考验。只有确实保障了春运安全,才能保证全县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佳节,才能为全县的政治、治安稳定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各乡镇、各职能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县春运期间不发生重特大恶通事故。去年10月21日以来,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县地处山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再加上两节期间春运任务繁重,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可能引发各类交通事故的苗头还很多。各乡镇、各职能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以人为本,安全有序,方便快捷”原则,切实做好2011年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欢度“两节”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加强协调配合。而且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到协调配合,步调一致,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第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公安交警部门全力抓,切实做到其位、谋其政、负其责。第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查找薄弱环节,严密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确保节日期间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第三,交警、交通、教育、新闻、安监、农机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决贯彻执行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组《关于加强春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公告》盯死看牢重点车辆(特别是客车、农用车)盯死看牢重点驾驶员和重点单位;盯死看牢省、市、县际主要公路出入口。齐心协力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交警部门要严格客运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严格春运临检,使不合格驾驶员及客运车出不了站,上不了路。要严防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运输问题发生,加大路面巡逻查控力度,坚决遏制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建立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提前预警,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把好源头管理关、路面秩序关,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交通部门要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从业人员资格关和客运站场的安全监督关,加大对危险路、桥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改,保持公路安全畅通;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注意节假日前后的学生疏散集结安全问题,认真做好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安监部门要加大对与道路交通安全相关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同公安、交通、农机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配合公安交警部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农机部门要积极与交警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县、乡道路农用车、拖拉机的监控管理,严格查处农用车非法载客等严重违章现象;新闻、宣传单位要大力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把相关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通过电视、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体传送到千家万户,营造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的浓厚宣传氛围。

三、强化责任意识。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必须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这一中心任务,强化对人、车、路等各个环节的管控,从严格责任制入手,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全力确保春运道路交通安全。一是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的业务,加强春运期间的检查督导工作,对春运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明确管理责任,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使各部门、各单位对春运安全工作有责任、有担子、有压力,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对工作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责任。二是相关部门领导同志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以营运客车为重点,严格查处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客车超员、酒后驾驶、货车超载、无牌无证、驾驶报废车和拼装车、拖拉机及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客、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车辆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尤其是县、乡道上加强对农村公交客运车辆的检查。公安交警要通过强化源头管理和路面监控,严查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因管理不力而造成的严重交通堵塞;确保不发生被省以上领导批示和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恶性车匪路霸案件;确保不发生公路“三乱”和违反“五条禁令”问题;确保不发生因装备原因和违反勤务制度造成的民警重大伤亡。

四、加大宣传力度。

篇6

一、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全方位、立体式的课程安排,使得这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有培养团队意识与塑造自我的拓展训练;有当前人行重点、热点业务知识《新形势下反洗钱工作现状及发展》、《我国社会征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有对工作能力进行培养、指导的《履职能力与创新思维》、《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开展金融研究工作》;有密切联系当前经济金融前沿问题《当前国际局势热点透视》、《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发展现状》;有教我们如何在现有压力下轻松快乐在工作、生活的《国家公职人员心理问题及其调适》;中原文化考察使我们放松了身心,加深了对祖国各地河山的了解,激发了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一)重新定位、勇担使命

通过处长对专业人才能力建设的解读,了解到中级职称人员培训,是总行今年开始的一项专门针对中级职称人员的培训。体会到总行办班的意义,对中级职称人员在工作岗位中应发挥的作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重新对自己进行了审视,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在以后的工作积极、主动承担起中级职称人员应当担负的责任,工作中不报怨、不埋怨。

(二)开阔视野、转变思想、厘清思路

在培训中心学习的过程也是让我思想“破茧化蝶”的过程。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确定了的前进的方向;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提升了认识问题的高度;学习到了工作方法,懂得了思考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勤于思考、更要善于思考,提升履职能力;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事业,永不停止、活到老学到老。

(三)聚集能量、储备知识

院长渊博的知识和治学态度都让我深深折服,他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所面临的变局见解独到、精辟,使我对我国下一步外汇汇率走势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鲁政处长对当前反洗钱工作的新形势、问题及行政执法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让我对反洗钱工作有全新的理解和认识,知道了反洗钱工作对于人民银行的真正意义。局长对征信业务知识的系统讲解,明确了基层央行征信管理工作的思路,对基层行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周文顺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正确看待国内外形势,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帮助,对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大有裨益。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新形势,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以上等等为我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储备了知识,为继续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二、通过交流从老师、学员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及方向

这次培训不仅从授课中学到不少知识,更是在老师、学员身上得到很多启示,感受到老师们的治学、工作的严谨态度、无微不至的工作方法。人总行党委宣传部老师把大家原本认为很枯燥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历史背景》讲授的精彩极至,更可贵的是他所讲授的内容,并不简单的转述现有的资料,而是自己研究、考证的独家资料,尤其让人敬佩的是他作为一位年近花甲领导,三个半小时的讲课,全程站立,满头大汗也不休息一下。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历史背景,增加了作为一名央行员工的自豪感,更是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民银行工作在国家经济金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充满使命感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发现到自身的不足,同学之间相互鼓励增加了前进的动力。

培训学院老师细致周到的后勤保障工作非常让我感动,接、送站,生活、学习每个环节组织安排地非常细致、到位,乃至每个细枝末节都安排的有条不紊。使得我们的学习生活非常顺畅,使得我们能够在如家的环境里安心、踏实的地投入学习,畅快地接受各种新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牢记这份感动,并且通过我的工作把它传递出去。

篇7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安全;新特点;新要求

大数据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以及产业化发展的融合体,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剧,数据信息的数量、发展规模和流通速度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与国际信息的联接与交互,对我国的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都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给我国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探讨其特点和要求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时展趋势探讨

大数据属于数据集合,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类型多、容量大、应用便利、存取便捷,其发展速度快且管理方法科学已经成为新一代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大数据背景下逐渐形成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这种模式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使新的国际经济模式发展趋于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共享化、便捷化、互联化,信息安全也随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近年来,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与大数据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并为国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外国的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发展大数据战略提供了借鉴经验,在2014年我国正式提出大数据行动纲领,2016年“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发展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战略,更加明确其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据实现了线上线下、软件硬件、人与万物、政府与行业间的融合、分享、跨越以及渗透,实现了数据间的有效联接。但是伴随机遇而来的是挑战,大数据给信息安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综合性、动态性、交织性、复杂性,使人们不得不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树立新的认知。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新特点分析

大数据的特点与风险特点极为相像,大数据在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便利、驱动、转型、发现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风险和威胁,并且使信息安全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特点。与信息安全传统模式相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其性质、内容、形态、空间、时间都发生一定变化,并且处于重构阶段,使信息安全管理呈现出综合安全、规模安全、跨域安全、泛在安全、隐形安全等特点。1.综合安全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安全使协同、整合、互联、交叉、共生、跨界、双赢、互动等发展成为大热词汇,大量数据信息正在向民生管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以及行政事务的方向发展,我国的信息安全也呈现出综合安全的新特点,如何坚持国家的综合安全观念,保证我国的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并依托国际安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信息安全道路,成为我国目前探索综合安全发展的重点。2.规模安全万物互联是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征,促使其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形态,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联接、物与人之间的联接、人与物之间的联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急剧增加,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接近7亿,其网络活动的轨迹均被抓取并记录,数据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数据参考。同时巨量的数据信息在数据中心的汇聚,使数据规模化风险加剧,并时刻威胁着个人的信息安全,例如:黑客盗取个人信息资料等。3.跨域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人才、知识等都实现了跨区域传递和流通,这些新兴模式使我国的数据资料实现了国家间的互连互通,在增加信息交互便捷的同时信息安全的威胁也相应增加。针对跨境信息风险问题,需要国家及时建立跨境数据检测体系,控制和管理好国家的跨境数据传导,以实现国家信息安全。4.泛在安全在大数据发展中,由于网络的便利性使得信息资料可以快速的渗透到各个领域内,且实现了跨国家、跨行业、跨部门,并体现出即时性特点,信息流快速且隐蔽流动,渗透面积强且影响广泛。笔者认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从静态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管理模式,并且管理时间要求也更为严格。5.隐性安全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其一,数据信息呈现出泛滥和冗余的特点,造成“脏数据”过量,导致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需要加强数据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有价值信息能够被及时挖掘,保证其价值发挥。其二,跨境互联使信息质量产生变化,在进行信息管理中需要进行深度挖掘,以便实现深度分析。其三,移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实现了点对点以及圈对圈的新型传播,其隐蔽性良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挑战。其四,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新型线上业务中,存在不法分子线上犯罪现象,由于线上犯罪隐蔽性强,危害性也就更大。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新要求分析

(一)管理模式新要求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国家在创新要求的驱动下明确总体安全的理念。在体制上,改变单打独斗的方式形成新的协同作战方式;在技术上,改变以往核心技术依赖于进口的局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实现核心技术自我开发能力;在机制上,将静态管理手段转变为动态管理方式;在方法上,改变经验为主的管理方法形成预防、应对、弥补的管理线路;在传递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垂直传递方法,形成扁平式传递路径;在人才选拔上,改变了传统的选拔机制,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

(二)管理路径新要求

大数据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众多的虚假信息以及信息垃圾。为了有效的利用大数据,需要加大数据管控能力,特别是需要进行分布式进行数据观察,以达到数据信息的合理利用。大数据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经常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谣言传播以及煽动是非,造成网民认知混乱,对数据分析缺乏理性。因此,在信息管理工作中要注意科学进行信息管理,做好信息去伪存真工作,还原良好的大数据环境。

(三)管理政策新要求

根据大数据发展特点以及信息安全发展规律,国家机关要及时的进行数据法制化管理,保证我国的数据信息发展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采取统一管理方法,在信息开放的环境下实现有效管理,改变以往信息网络各自为政的现象,通过整合优化实现数据信息价值的扩大,以确保将信息风险降到最低,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有效的法律保障,将个人信息风险最大限度降低,既保证信息流动自由,又保证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四、结语

篇8

军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文化,其影响和危害都已经超出了本身所在领域的界限。在军队院校中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教育,对于培育学员的系统思维和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其跨学科、跨领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培养目标、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

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军队院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总目标是为军队培养具有战略安全视野、能够运用现代工具手段跨学科分析和有效解决国家和军队面临的诸多重大的现实安全问题的创新型军事人才。在此基础上,军队院校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发展定位,对院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以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确立培养对象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体系。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质:①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②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③精深的专业知识;④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⑤出色的团队领导能力。

三是构建科学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理论体系。①根据军队院校的不同优长和特点,科学规划“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培养重点;②梳理现有学科体系,找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课程教学的切入点;③加快“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理论教材的编著,发展和完善具有军队特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理论体系。

二、统合军地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努力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人才基础

一是统合军地安全领域的人力资源。“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军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具有深厚“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功底的大师级的教学人才队伍。在涉及国家总体安全的11个重要安全领域――“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2]的研究方面,军队和地方各有所长。加强军地人力资源整合,有助于筑牢军队院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人才基础。

二是统合军地安全信息资源。丰富的安全信息资源是保证“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有力推进的基本条件。①通过构建军队内部安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军队安全信息资源合理高度共享与利用;②通过构建军地之间的安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地方在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建设成果;③建立军地之间关于安全信息资源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军地之间安全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效益。

三是提高军队院校教员队伍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素养。这是筑牢军队院校“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才基础的主要举措。①以课题研究为牵引,加强自我学习和研究;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③强化实践应用,促进广大教员“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方式方法,形成最优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模式

一是要注重“因材施教”。①“因人施教”,即根据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保证“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②“因层次施教”,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年级层次和专业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方式方法;③“因课程内容施教”,即必须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课程的不同,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是要强化“研讨教学”。创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教学的时候,必须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师生间被动的你教我学模式,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研讨教学”,使教学对象全程参与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对策解决全过程中来,真正培养学员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国家和军队重大安全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是要加强“跨学科融合教学”。当今社会,“大批的问题可越过学科的边界互相串联起来,而各学科的众多方法又可相互参证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力”[3]。因此,军校在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教学的时候,必须突破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思维定式,树立“跨学科融合教学”观念,即在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教学时,对于同一个安全问题,必须综合军队院校中的不同学科优势,有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数理、信息等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对问题加以全方位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探寻其解决之道。

四、注重科学管理、强化服务保障,释放最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效能

一是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①深入动员、统一思想。通过深入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②明确任务、合理分工。根据院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制定“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工作规划,明确具体任务。③加强检查、做好指导。其内容包括教员备课授课情况以及教学场所和设施的检查和维修情况。

二是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效能的评估、反馈与应用。①深化教育效能的评估。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各环节中存在的不足。②做好评估结果的反馈。在评估结束之后,也好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的单位和个人,以便于改进缺点、弥补不足。③强化评估结果的应用。既要表彰先进,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又要惩戒落后,查找不足,及时加以修改、完善和提高。

三是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服务保障。①人才保障。只有将本单位的精干力量投入进来,教学质量才有保障;②制度保障。只有相关法规制度完善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③物质和经费保障。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延复.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4.85.

篇9

一、工程破坏受阻原因分析

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受到当地村民阻挡,大部分原因都是青苗问题。施工地点的农民以征地、赔青为契机漫天要价,致使工程无法正常进行,村民漫天要价,村政府索要协调费、树木砍伐费、房屋拆迁费、道路使用费等,一些农民把阻碍施工多要钱作为“致富的手段”。国家政策赔偿标准根本无法协调,个别地方甚至是黑势力作祟,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压力,致使工期一拖再拖,严重影响国家电力建设。

二、在电网建设工地设立警务室的意义和作用

在重点电网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设立警务室是公安保卫工作的一项新举措,警务室在全国社区、学校、工厂等生产、生活区普遍设立,为创建和谐、平安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电网建设工地的警务室就是要实现警企协作,施工单位与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沟通,建立信息联动,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备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安派出所确定一名联络员和治安民警,一旦发生群众闹事、阻挡施工、盗窃电力设施事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控制事态发展,负责事件的协调和处理,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因此,各地(市)供电部门在成立电网建设重点工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施工企业必须同当地公安机关在每个电力施工现场设立治安警务室,公安机关选派责任心强的干警进驻治安警务室工作,开展警企共建活动。承担施工期间的治安保卫任务,对重点工程建设工地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治安巡逻,以当地公安局为中心,重点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抢劫、抢夺施工工地财物,及时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保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保证工地电力设施安全完好。通过防范控制发案,减少各类治安纠纷,警务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年以来,陕西电力企业公安保卫部门在重点电网建设工地开展了警企共建活动,在施工现场设立了警务室,实践证明,警务室在重点电网建设工地发挥的作用不可轻估。2007年,某330千伏变电站门前公路被当地村民无理封堵,市电网建设重点工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抽调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巡警大队、经文保大队、辖区派出所、治安室协警队共40余人赶到现场,警务室调集两辆推土机强行将堆放在变电站门前的50余立方米的建筑垃圾清理,扣留了运送垃圾的农用车一辆,保证了变电站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由渭南电力工程公司承建的一条110千伏重点电网建设工程,计划2007年7月底交付使用。该线路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受到当地村民无理阻拦、围堵,哄抢电建物资,致使工程无法进行,数十名工人滞留工地。县公安局、治安室协警队共16人,进驻工地,警务室依法传唤了带头闹事的刘某等3人,并向周围群众进行法制宣传、讲明利害关系,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第二天,线路建设各项工作全面顺利展开。显而易见,警务室在重点电网建设工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要实现电网建设施工工地治安的良性循环,警务室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将防范工作位置前移,实行以防为主,以防促打,以防促治。警务室在充分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还应当督促、指导重点工程的建设者、参与者,在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同时,还要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建设“平安工程”尽自己的应尽之责。

三、警务室管理特点及职责任务

1、警务室管理特点

一是建设区域线路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工地短则几公里,长则几十公里,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等工程建设,治安防范和管理难度较大。二是相关事项涉及面广。涉及到多方面的人和事,牵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单位,而是几个村、乡、镇的居民、农民和大量工厂企事业单位等,有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还跨市、跨县施工。此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还涉及到拆迁、征地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因为涉及方方面面的直接利益,调处较为复杂、艰难。三是工程建设周期长。一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期限短则一年,长则几年。建设过程中客观造成的环境污染、物资供应短缺等,影响当地居民、村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引发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四是工地防范能力弱。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施工现场是一个开放型的区域,客观上给违法犯罪的防控增加了难度。五是施工队伍人员组成复杂。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施工劳务人员多为外地民工,流动性大,民工的个人资料缺乏,不利于治安防控管理。因此,在重点电网工程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警务室的作用,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保护企业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秩序。单位重点工程施工项目部警务室成员由单位公安处(科)、电网建设部、重点工程建设单位项目部、当地派出所、村委会等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督促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哄抢、阻拦、干扰重点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公安保卫、电建部门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协调重点工程建设保卫工作。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点工程建设保卫工作负责。

2、警务室工作职责

负责制定重点工程保卫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点工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维护单位重点工程治安秩序,制止发生在施工现场的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发生的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处置工作。

3、警务室工作任务

一是对重点工程建设现场采取跟进措施进行保护,对在施工区设置障碍、刁难施工单位、哄抢电力设施物资、拦截工程车辆、盗窃工程物资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坚决予以打击,情节严重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严肃处理。二是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本单位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具体开工时间、地点和保卫工作预案。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要积极走访群众,了解施工现场周边治安状况和重点人员基本情况。同村委会取得联系,协调重点工程建设安全保卫工作,争取工作支持和配合。三是提前介入,超前防范。在开工前,要在施工现场周边贴标语、挂横幅、发传单,组织宣传车辆采取固定和流动等形式,宣传电力设施保护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四是在施工过程中,要组织力量集中行动,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范打击各种盗窃、哄抢等违法犯罪人员。落实措施,对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要协调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集中整治,维护重点工程施工现场的良好秩序。五是处理施工现场发生的治安问题,要依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程序,依法办理,稳妥工作,防止引发。

篇10

关键词: 和谐校园;高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6-0042-03

近年来,高校内发生的各类治安案件、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马加爵事件、北大学生食堂爆炸事件、复旦投毒事件及高校凶杀与自杀事件等等引起社会极大的震动。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已是摆在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面前的迫切问题。

所谓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程教育等多种途径,在校大学生能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1]82-84

高校安全教育本身颇具矛盾性,被多数人不同程度地忽视,但又没有人否认其重要意义。从校园层面,校园安全事件频发,一方面使得大学校园变得危机四伏,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2]35-37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求得生存能力的薄弱。从社会层面看,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建立科学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促进校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以三个课堂为切入点的安全教育组织实施体系

将安全教育与第一课堂安全理论课、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相对接,拓展第三课堂网络新媒体的教育平台,可以促成高校安全教育体系三个课堂深度融合、协作互动、资源联动、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1.结合安全教育课理论教学,衔接第一课堂

北京林业大学于2004年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首开国内高校先河。随后,部分高校认真研究新时期安全教育的规律,陆续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学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制定教学计划,选取科学教材,适当安排课时,并采取一定方式进行考核。与纯理论知识授课不同,安全教育的课堂应以理论知识为主线,辅以案例分析、模拟应急训练、模拟自救演练、防身技能训练、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安全教育课,大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防火、防盗、防骗、防止人身侵害以及交通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常识,培养大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自护的能力,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结合校园文化安全实践,渗透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处于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之间,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内容丰富、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自主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在高校安全教育中,要把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锻炼能力。如新生入学教育时发放安全教育手册、宿舍安防小贴士、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在高年级学生中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和安全学习交流协会,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举办安全运动会,组织安全图片展览和模拟消防演习等,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以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3.结合网络新媒体新平台,拓展第三课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和服务,是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深入大学生生活。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容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和服务,是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尝试通过网络安全主页、论坛、微博、微信、QQ、飞信、邮件、人人网等方式,主动抢占网络宣传阵地,及时安全信息,适时进行安全管理干预,增强分类教育引导的实效性,提高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以三个转变为突破口的安全教育质量提升体系

无论在实践操作层面,还是在理论研究层面,当前的高校安全教育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学校应积极完成三个转变,提高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质量。

1.由表及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目前高校的落实情况远滞后于实际形势的发展,或是出现重大案件后才会加以重视,或是重安全管理轻安全教育。前者问题在于预防意识淡漠,后者治标不治本,有形的安全问题可察觉,而学生安全素质不高的隐形隐患危害更大。

在高校安全问题中,教育与管理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二者的目标都指向于高校安全的保障。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学生重视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要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内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日常行为;及时查处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落实学校安全防范措施等。

总之,高校安全教育应健全体系,将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参与实践相结合,促使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深入。

2.以点带面,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多是零散和随意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深入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原因之一是高校安全教育组织机构和领导机制不完善。一般认为,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的职责;而安全保卫部门认为其职责主要是学校的安全管理,且无力承担安全教育工作,等等。原因之二是安全教育力量单薄,缺乏专业师资和专业管理人员。目前的安全教育尚停留在辅导员层面,只是组织安全教育主题会和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教育例会等。

高校安全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齐抓共管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学校保卫处、学生处、思想政治教研室、宣传中心、后勤管理部等都责无旁贷。应当实行岗位责任制,主管领导指导监督,安全教育中心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贯彻落实到学生个人,使高校安全教育制度化和系统化。

3.由此及彼,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前瞻性

高校的安定和谐是育人的基本前提,意义重大。对于如何保证高校的安定和谐,存在着一种颇为普遍的错误观念:即单纯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此观念指导下,高校会更多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制定更加严厉的处罚办法,防止各类事件事故的发生。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做法,缺乏前瞻性,看似解决眼下问题,但安全隐患一直存在。只有真正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如何避免事故,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事故,这才是校园安全的根本,才是教育的根本。

三、以三个难点为着重点的安全教育管理保障体系

安全教育的高度、宽度和长度是取得实效的难点。对这些问题,高校要力促三个结合,才能推动实践教育向立体纵深发展。

1.安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并认为这些基本需要对人的生存发展来说十分重要,一旦缺失或未满足将会带来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隐患,若得到满足就演变成追求高一级需要的动力。因此,高校的安全教育作为保障大学生生存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而且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保障。将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抵御非法侵害的能力,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

2.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近些年,大学生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和非正常死亡的事件逐年增加,分析事件的原因,发现多是心理障碍造成的恶果。[3]125-128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心理状态波动起伏明显、稳定性不强,且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易诱发校园安全事件。将高校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预测、排查、干预、跟踪”的危机积极应对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防止出现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等事故。

3.宏观安全教育与微观安全教育相结合

传统的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法律法规、人身财产安全等领域,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宏观层面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转型期矛盾凸显,由此产生诸如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等问题;[4]49-52从微观层面看,随着学校管理社会化和学生结构复杂化,大学生在心理、社交、就业、网络和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学校应将宏观安全教育与微观安全教育相结合,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和能力。

总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只有正确把握方向,加强队伍建设,丰富教育模式和内容,切实有效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推进高校安全教育的体系化、常态化,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12)

[2]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