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安全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安全的核心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煤矿 安全监控 安全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本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矿产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安全是煤矿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煤矿业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单靠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有限的责任心,很难应对煤矿业事故的复杂多变性。所以煤矿企业的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起煤矿数字化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收到良好的安全监控效果。

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煤矿业事故频发,我国采取了加强煤矿治理的措施,加大安全投入率,强化管理监督,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煤矿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和管理情况依然严峻。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341起,死亡人数5986人,重大事故279起,死亡人数3586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管理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煤矿管理处于经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只要以经验教训作为管理依据,加上很多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足,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设备非常落后,人力财力不足,安全管理起步较晚,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不能完全控制。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不完善。现代安全管理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象,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和控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我国目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传统经营逐步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过渡的阶段,但是现代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所占份额还很少。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很多矿井在对安全信息的记录分析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有效信息没法及时地传递,使安全信息管理的具体应用受到限制。另外,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煤矿的生产以及从过去单纯的挖掘发展到现在的挖掘机械化,生产集中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新阶段,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正逐步提高。而实际上,我国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和其他行业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的煤炭企业的员工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占职工人数的18%,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5.4%,大专以上的只有8%。煤炭行业需要的机电专业人才更是匮乏,据统计有90%的煤矿企业缺乏专业开发人员和安全工程专业人员。

1.2 我国煤矿业没有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近几年在我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煤矿企业经营环境的客观要求下,绝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对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都有了新的关注和重视。大多数企业就安全监控管理工作提供了专项资金,购买安全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支管理工作。并且安装了现场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但是这个作用只体现在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短期目标,缺乏对于整个企业的全过程,全员工的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现代信息化的监控网络。目前的安全监察模式多数受制于生产过程,对安全管理习惯于事后控制,缺乏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因果考虑和对事故原因作出前瞻性的研究和分析,只对单一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从人、心理、情绪、所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预防为主流于口号和程式。

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安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理念,安全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更加重要。煤矿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国的煤矿安

全管理模式正在从单一管理向网络系统管理过渡,实现动态管理代替现在的静态管理。主要从矿井的考核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和矿井检测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矿井考勤管理

矿井考勤管理主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安全考勤系统对矿井实行考核管理,主要的流程是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考勤点,然后在考勤点安放连接网络的信息化的考勤机,通过通讯线路把矿井管理计算机的主机和考勤机相连结,实现对矿井考勤状况的实时性监控与管理。在矿井考勤管理中,一般有两种普遍的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式安全考勤系统和井下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安全考勤系统是利用金属卡片进行打卡考勤,井下安全考勤系统需要借助于矿井中的矿灯灯头才能实现打卡考勤。

2.2 基于信息技术的专家智能化管理

专家智能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工作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信息化系统。利用专家智能化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进行系统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管理系统由专家信息化数据库和专家智能决策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数据库是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智能决策是煤矿安全监控和管理的重点,是信息化管理成效是否达到满意的效果的主要体现。

2.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矿井监测管理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最全面最普遍的方面就是在煤矿矿井的监测管理中。在这个环节,信息化安全监控和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对通风、矿压和瓦斯三个方面的监测管理。

2.3.1 通风监测管理

通风监测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利用由传感器,井下站点、传输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的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和仿真功能,对矿井中通风系统的安全系数,通风装置的合理性和动态模拟等技术进行信息化和模拟化的研究分析,提升矿井中通风网络的安全系数,确保当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可以利用通风监测管理系统对风速和风向进行控制调整,做好救灾的辅助工作。

2.3.2 矿压监测管理

矿压监测系统的构成有三个部分:计算机,传感器和传输线路。矿压监测管理主要利用矿压监测系统对矿井的内部压力实现监控。传感器是液态支架构成的压力信号,多个传感器连接各个站点并通过通讯设备和调节器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对矿压信息进行存贮和分析,计算机对超出限额的压值发出预警,提示和帮助技术人员调整矿压,实现安全管理。

2.3.3 瓦斯监测管理

瓦斯问题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对矿井中的瓦斯实时监控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瓦斯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地下站点,传输设备和控制中心的配合,对矿井中瓦斯含量信息及时的收集分析。当含量超标时自动发出警报时管理模式自动切换到最紧急状态。要保证现代化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还需要施工人员的严格要求,把该系统切实贯彻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1):69-72.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6例产妇,均为初产妇,B超检查显示单活胎。年龄23~35岁,平均(26.12±1.46)岁;孕周37~42w,平均孕周(38.65±6.32)w,宫颈评分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上午8时左右,在无菌操作下,将欣普贝生(蚌埠市宏业生化制药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2980)1粒(10mg)置入产妇阴道后穹隆,嘱产妇平卧2 h以上方可下地活动。用药后监测胎心音,观察产妇血压及宫缩,1次/h。观察并记录产妇出现规律宫缩的时间,监护胎心,并观察有无子宫过度收缩及胎儿宫内窘迫。24h后再次进行宫颈评分。未出现规律性宫缩或宫缩乏力者用5%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U,静脉滴注,速度要慢,起始用量8滴/min,每隔30min调整滴速1次,调整后最大滴速

1.2.2对照组 上午8时左右,将米索前列醇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mg)25μg在无菌操作下置入孕妇阴道后穹窿,嘱产妇平卧30min,观察宫缩情况。当宫缩1次/5min,持续30s/次时,提示有效宫缩出现。如未出现有效宫缩,则24h后重复给药1次。给药1次/d,最大剂量≤75μg。给药3d后未临产者提示引产失败。

1.3观察指标 记录用药前、用药后24h的宫颈评分,观察规律宫缩出现时间、总产程;观察新生儿胎儿窘迫、羊水污染的发生。

1.4疗效评价 宫颈评分:总分≥6分为宫颈成熟。显效:用药24h后宫颈评分增加≥3分;有效:增加≥2分;无效:增加

引产疗效标准:用药后 72h内出现规律宫缩,宫颈管展平、宫颈口开全。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 观察组72h内显效4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引产结局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有效宫缩的时间(18.98±7.23)h、总产程(9.31±2.21)h明显短于对照组; 引产成功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 2。

2.3新生儿情况比较 观察组羊水污染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P0.05。说明欣普贝生用于引产更安全。见表 3。

3 讨论

足月妊娠分娩时进行宫颈评分,宫颈评分越低,宫颈成熟度越差,引产成功率就越小。临床上就要采取药物来促进宫颈成熟。近年来主要使用欣普贝生和米索前列醇。

欣普贝生激活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软化宫颈; 松弛宫颈平滑肌,扩张宫颈;收缩宫底平滑肌,加快有效宫缩的出现[3]。米索前列醇使宫颈组织胶原纤维发生降解,促进宫颈成熟,具有扩张宫颈口的作用[4]。

本研究中,观察组72h内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引产结局比较,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有效宫缩的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欣普贝生引产见效快,总产程所需时间短,引产成功率高;新生儿情况比较,观察组羊水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宫内窘迫发生率差异不大,说明欣普贝生用于引产更安全。与赵秀梅(2012)报道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作用强,引产成功率高, 母婴安全性好。但欣普贝生价格较高,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使用率。

参考文献:

[1]缪频.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180-1181.

[2]车云芳,郝兰英,张爱芹,等.不同药物在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36-137.

[3]尉江平,陈利行.地诺前列酮栓联合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100例[J].中国药业,2013,22(09):114-115.

篇3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按照《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办法》,经审验,同意你单位对下列工种的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培训、考核工作。

一、焊工类:普通电、气焊、气割

二、起重类:客、货运电梯驾驶,电梯运行维修,桥式起重机驾驶

请你单位到预防中心办理资格证书手续。

篇4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公路运输安全事故频发、公路运输行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分析了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指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何解决公路运输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公路运输发展的一大难题。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

    1.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被视为运输的首要条件。自从1899年8月,一名叫得斯科的妇人在伦敦海德公园被汽车撞倒致死,成为世界第一位车祸牺牲者后,运输与安全从此便密不可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多万,还有2300万至3400万的人口在车祸中受伤或终生致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安全摆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位,视提高安全性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标准。

    2.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活动的主体,对公路运输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安全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尽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58%,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3%。其中,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人是影响公路运输安全诸要素中唯一的自主性变量,交通事故的关键在于“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因素。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1.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行业人员素质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低等,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需要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创新。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加速公路运输队伍职业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职业化的公路运输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性的大计。面对中国严峻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提高全国公路运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速公路运输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建立基于公路运输安全的人力资源选拔、培养、激励、考核、分配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3.构建“以人为本”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人-车-路-环境和谐管理理念。公路运输安全的制度保障是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而真正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目标的是“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公路运输安全管理需要创新的发展模式,即构建以人为本的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流动交流、评价激励、选拔使用等管理创新机制,实现人、车、路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应在政策立法、控制手段、管理手段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耦合机制,提高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公路运输系统的效能。

    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必须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实施科学管理是我国公路运输安全的现实需求,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

    [2]张俊丽.客运行业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4

    [3]裴玉龙编着.道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8

    [4]谈勇,陈琦.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6,12

篇5

一、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二、治理生态问题的措施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篇6

论文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外资并购 经济安全

一、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具体来说,它是指各国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及其相关的生产要素跨国间自由流动的过程。 日本学者金子胜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没有冷战的霸权主义”。 经济全球化很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显著的发展势头、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等优势,一直是外资的青睐对象。尤其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加入WTO之后,外资更取得了长足迅猛发展。另外,为了开展对外贸易,促进国际投资,我国逐步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对外贸易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等。为了配合WTO项下法律文件的实施,并继续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我国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颁布了新修订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及其附件。新《目录》明显加大了对外商投资的开放程度。然而,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外贸立法的相关缺陷也开始暴露出来了。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当前相关法律体系存在的“短腿”现象,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促进外商投资尤其是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了,可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如此,在外资大举进军国内市场的状况下,未免会仓促应战。这在下文阐述的外资并购中,开始显现出来。

二、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政府意义上的国家其经济管理职能上的稳定而没危险的状态。特指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政府意义上的国家履行其经济职能时,克服来自国际层面的危机,以保证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稳定而有序的状态。

(一)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威胁的具体表现

首先,打压国内企业遏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外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主要是间接并购和直接并购,而直接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更大。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收购,热衷于控制市场影响力高的龙头企业和著名商标。将这些企业控制住的目的,往往是获得其核心技术以提高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自身巨大的品牌优势、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对我国其他企业开始进攻,抢占市场份额,进而遏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其次,控制民族品牌赶杀同行竞争者。民族品牌不仅对我国市场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民族凝聚力。民族品牌尤其是电信、能源等,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更是经济安全的脊梁。其他民族品牌,诸如饮食卫生等则关系着民众的身体素质。外资并购使不少民族品牌消失,如“洁花”被“海飞丝”、“飘柔”取代,“美加净”被美国“庄臣”取代。 民族品牌往往具有良好的知名度、成熟的购销渠道、先进的核心技术与强大的创新能力。民族品牌的丢失,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失去丢失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进而威胁到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进程,损害国家经济安全。

再次,进行市场和行业垄断。外资控股并购最大的负面效应在于控制我国市场,取得行业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外资进入速度加快我国局部领域已经形成了外资相对或绝对垄断的趋势。

(二)外资并购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具体原因

首先,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及《公司法》、《反垄断法》等涉及外资并购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然而,随着并购之风愈演愈烈,我国关于安全审查的法律法规却发展滞后了。主要表现在:规定过于原则化、立法层次低等问题。

其次,地方政府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淡薄。当前,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国有资产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很多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对吸引外资很上心,并积极制定地方规章来给予外资企业以优惠,将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具有垄断资源和规模经济的大型国有企业列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地方政府除了在土地、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竞相攀比外。甚至动用行政手段为外资收购敞开大门。然而政府容易忽略对企业品牌的估价和对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的合理评估。因此,外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这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损害了国家利益。

最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开放条件下,维护国家的产业安全,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集中表现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三、我国安全审查的现状、问题

(一)我国外资并购领域的国家安全审查现状

我国在安全审查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首先,明确了国家安全审查的受理机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将我国的审查机构定为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其次,提出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调查标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第51条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者应就所涉情形向商务部和国家行政管理总局报告:(1)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2)一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累计超过10个;(3)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4)并购导致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最后,规定了相应的审查程序。《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第52条对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审查程序和期限均作出了规定。

(二)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存在的缺陷

(1)规定过于原则化。《反垄断法》只有第31条原则性地提到了国家安全审查,并未规定具体如何操作。《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比如外资并购中只规定了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情形。另外,也没有对国家安全审查的具体部门和工作程序做出规定。(2)立法层次普遍低。关于国家安全审查方面的规定多出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低,权威性不够。比如,《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虽然明确提出了外资并购须经审批的情形及审批机构商务部但此规定由国务院部委权威性不够。再次,相关法律的用语也不一致。《反垄断法》中使用的是国家安全审查,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使用的是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首先需要统一。(3)审查标准过于模糊。不管是国家安全还是国家经济安全,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没有给出定义或范畴。虽然大多数国家借如美国,都故意对“国家安全”不作出明确定义,以便赋予本国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使本国政府有足够的理由来判断一项并购交易是否需要适用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但是,这些国家大都会给出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将“国家安全”或“国家经济安全”归结为“重大的”、“根本的”“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或“国家安全利益”,并相应给出审查时的考虑因素。

四、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建议

(一)审查主体

按照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外资并购的审查主体是商务部但涉及金融并购的离不开财政部和银监会涉及国企并购的离不开国资委涉及上市公司的离不开证监会。实际上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处于多头管理阶段。因此如何协调审批效率与审批事项的多样性是我们确定审查主体时必须解决的问题。鉴于中国目前多部门监管外资的客观现实,建议成立统一的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委员会,负责对重大外资并购项目进行审查。在这一方面,我国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例如,成立的用于专门负责反垄断工作的国家反垄断委员会。首先,由于该机构地位高权威高,能够保证国家整体利益优先原则,避免地方干扰。其次,因为该机构需要鉴别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的外资是否会危害到国家安全,还需要多部门密切合作,由其需要国家反垄断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二)审查标准

首先要明确对外资并购进行国家安全还是经济安全审查;其次审查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我国应建立外资安全审查机制。我们要在立法中明确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具体标准。虽然各国对国家安全没有一致的标准,但外资并购的对象是形成各个产业的单位——企业,我们可从被并购企业的角度来设定标准。可以赋予我国政府以合理的自由裁量权,根据个案的情况向有必要的灵活度,以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三)审查程序

我国可以将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分为申报、通报、初审、调查和总理决定等部分。我国应要求涉及国家安全的并购的中外各方主动地向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机构进行申报,如果没有申报,审查机构的各组成部门也可以主动要求委员会对并购进行审查。经审查,如认为有必要,则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调查结束后,委员会向总理提出报告和建议。同时,整个审查程序要有明确的期限限制。

篇7

路运输在我国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就目前的形式来说铁路运输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规模和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为此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就显得极为迫切。铁道部门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必须革新思维,转变观念,提升对安全运输的重视程度,创新技术使用和发明,利用新工艺不断的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力争铁路安全无事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国铁路行业已经实现了6次大提速,每一次提速的背后都是新技术、新理念、新的安全思维的大胆革新。伴随着高速度、大运量的逐渐发展,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增加了不少难题和压力,为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仍然是运输生产的永恒主题,更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时间已经证明,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影响力极为广泛和深远,它不仅会影响到铁路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还会对整个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铁路运输安全是整个运输设备完好无损、运输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综合表现,由于铁路运输生产独特的性质、作用和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其中。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有力工具就是安全管理,这是保障安全和直接控制安全的重要手段。如果安全形势不稳,安全事故频发,势必会扰乱正常的铁路运输秩序和效益,铁路运输管理也会失衡,最终导致铁路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下去,铁路发展就会大大受挫。因此,确保铁路运输安全,营造良好的安全运输环境,是保证铁路发展顺利进行和铁路改革的重要举措。

2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具体方法探究

2.1提高安全保证措施

上文已经分析了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为了实现铁路运输安全,各国政府和各级铁路部门都应该给予思想重视,把铁路运输安全放在铁路运输的重要位置。另外,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比如通过改进设备,革新技术为铁路安全提供技术基础,采用自动检测设备,监测各种故障,优化自动控制行车速度装置。铁道部门还应该不断的建立健全铁路运输的规章制度,实现铁路运输的安全化、规范化与科学化。众所周知,在铁路系统初创时期,列车运行一直采用的是时间间隔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到1839年才被空间间隔制度所取代。这对于铁路行车安全来说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对保障行车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各种安全运输规章制度,各铁路部门都应该不断健全和完善铁路运输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2.2提高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8

关键词:全球化; 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B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211-02

“高校文化安全”是指高校大学生群体所坚守的民族文化和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因外来文化冲击而动摇,使自身情感和行为长期保持一种安全稳定的状态。当今的文化交流与交往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产生一些国家意义上的文化安全问题。而作为整个国家文化安全体系重要基石之一的高校,历来是知识荟萃、思想争鸣的文化集聚之地,是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锋力量,其文化安全程度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乃至民族的振兴,因此,维护好高校的文化安全建设刻不容缓。

一、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扩张,文化安全特别是高校文化安全愈来愈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

(一)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为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威胁和侵略,那么必然会对本民族和国家带来巨大灾难,进而危及到整个国家的安全。而高校文化安全又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石。所以,加强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保障国家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是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

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科技优势,大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通过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而部分大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在各种繁杂思潮的影响下,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使高校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需要炎黄子孙去传承和延续,而高校大学生恰恰就是肩负这一伟大使命的重要使者。所以,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对民族文化安全意识淡薄与缺失的现状,大力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引导大学生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不仅可以在与多元文化的剧烈碰撞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并且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造成的冲击在高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当代大学生大都生活在国际化气息浓郁的社会氛围中,一部分大学生立场不够坚定、信仰不太明确,其思想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动摇了他们的价值信念。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用占领高校学生的思想阵地,让他们在中国社会主义土壤上健康的成长。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现状

(一)强势经济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为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移植到我国高校提供了便利条件。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为后盾,大肆采用各种手段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倾销,利用各种物质产品对我国高校进行文化渗透,在物质消费中将这些文化移植到高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价值观等方面中去,这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生活方式的西化将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大厦的价值向度和思想基础。

(二) “文化帝国主义”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是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点。他们凭借雄厚的文化资源和强大的文化传媒力量,不断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大肆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企图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来控制别国,进而削弱别国的民族凝聚力,以达到控制别国文化的目的。高校是信息传播最集中的中心之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全球文化互动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在接受外来文化方面有特殊的优势,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文化渗透的重点。

(三) 文化网络化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时下,网络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迅猛发展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尤其是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部分大学生认识和辨别事物的思维能力、抵御外来诱惑的能力不高,导致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迷失自我、价值取向歪曲、责任感淡化等问题的产生和蔓延。

三、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策略

(一) 构筑文化安全预警与防范机制

维护高校文化安全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应着力构筑高校文化安全的预警与防范机制。因为任何一种危机,都有一个由孕育、发展到爆发的过程。为此,我国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文化安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依托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对那些可能会危及到高校文化安全的文化因素进行鉴定和识别,科学分析这些不安全因素对高校大学生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程度,及时、准确地做出预警反应,增强大学生的文化抗干扰能力与鉴别能力,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充分发挥高校公安派出所文保职能,加强与公安、教育、文化、共青团等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从内部防范入手,形成文化安全保卫工作的合力,构筑起严密的文化安全防范网络和保障体系。

(二) 加强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高校首先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强势经济的文化影响,正确认识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和网络文化的双重性;要注重加强国家文化危机意识的教育和传授,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对当前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潜在风险和威胁产生危机感,从而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有效抵御文化风险。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高校是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而基于目前高校部分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的现状,我们必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大学生文化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精华,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发展基础,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明辨是非、把握方向、正确认识,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使高校文化安全得到维护。

(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面对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强权的巨大压力,我们只有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培育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崇敬和自豪感,才能坚守民族文化根基,才能有民族文化安全意识的真正树立,也才能自觉抵御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本质是要别国人民逐步淡化甚至抛弃本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转而信奉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突出民族精神,让高校学生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使心灵上有一种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 打造网络文化安全平台,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安全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鉴于此,首先,高校要善于运用网络工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文化中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在网络世界中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其次,高校要实施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正确把握网络的宏观导向,争得网络文化的话语主导权,为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网上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安全的网络文化环境。最后,要充分整合包括校园网、BBS和贴吧在内的各种网络媒介形式,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传播体系,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将先进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构筑一道坚实的网络文化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 于滨.略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2] 顾文兵.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刍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

篇9

关键词:安全 能源 战略消费

石油被誉为“黑金”,是国家重要的天然能源之一。石油也是我国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且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必须保障我国石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满足各方面对只有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石油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如果把石油比作关乎国计民生的“工业血液”,那输油管道就可被誉为保障“血液”安全畅通的大动脉。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

1.我国石油现状的安全保卫

1.1石油安全的定义

石油安全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是指能够获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是指石油的需求有保障。我国是属于石油进口国。简单说来,所谓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

1.2我国现阶段石油开采安全的影响因素

我国石油安全的开采及保卫影响的因素众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安全的环境,特别是一个好的周边安全环境。笔者认为,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周边安全环境。那么什么是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2.石油安全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2.1我国石油的基本的存在形式

我国油气资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资源品位偏差。油气生产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原油产量稳中有声。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我国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节约潜力很大。

2.2石油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内容就是能源安全。能源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动机”,它以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推动或是制约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要发展,能源的保卫则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源的使用安全直接影响我国实现可持续法阵的目标。比如使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化石燃料资源的长期耗竭则会英法“能源危机”现象等。如果能源的利用方式不合理,就会破坏环境,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能源安全应提倡捷运型资源消耗,重视能源的开发效率以及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

3.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不足、煤多油气少、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世界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石油探明的储量并没有明显增长,我国近几年的探明石油量更是逐年下降,而石油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石油资资源相当紧缺。

4.我国石油安全的计划管理体制演变的经验与教训

石油作为一种稀缺的战略物资,又是工业的血液,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保障是有安全已经成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我国的石油安全管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国力,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法,来确定近期以及远期的发展和保卫目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采取积极措施 加大防范力度

采油区内,油田一部分的损失是由认为造成的。而这些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案件,即使是查清,损失和影响却都是无法挽回的。所以油田的保卫工作,主要是做好预防,以预防为主。增强防范的力度,扩大防范的范围,应当建立全面的督查制度。

4.2石油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中国对石油的以来不断增加,必须要有一个协调能源政策、主管能源的政府机构,应该建立一个一能源管理为核心的能源监管体系,迫切需要出台一些协调一致的针对能源安全的方法措施。我国若是没有国家级的能源政策协调机构,仅靠目前几大石油公司,是很难去完成能源安全保卫以及战略储备计划的。

4.3加强石油安全战略体系建设

2005年曾经出现过“油荒”问题,任何一个突发因素都会导致原油供应的中断。进口石油的运输也存在风险,包括原油的海上运输和输油管道,都会因为途经国家或地区的不稳定或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因素而发生意外。

4.4大力支持和促进“开源节流”,切实确保我国石油安全

要从根本上解决石油的安全保卫工作,必须尽快促进“开源节流”,从体制以及战略上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国家安全。一是尽快完善资源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二是还要积极促进其他行业厉行节油,提高能效。同时,还要改进石油开采中遇到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大力促进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且应当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逐步推进。

石油安全已成为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尽快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步骤。而石油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凝聚了大国经济、政治等全方位的博弈内涵。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意识石油了开采的安全措施无疑对保障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性的保障。而油田的保卫对于国民经济、生态平衡、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前进意义,这需要国家对石油的保卫给予一定的宏观调控的水平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立.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结构调整与监管改革.国际石油经济,2001

[2]孔昭瑞等.能源安全与石油储备.油气储运,1999,18(11)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

在今天,互联网已经覆盖到全球,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难以离开计算机,计算机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在工作时的效率,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生活。但是,在当今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是一项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带来的信息泄露问题非常影响人们的安全。类如计算机病毒等能够轻易的使计算机陷入瘫痪。为了解决计算机安全的问题,应当积极地应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此来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1计算机信息安全分析

1.1计算机信息安全

计算机信息安全指的是在对计算机信息的防护和安全监测的措施,当今,计算机安全问题是计算机领域的人们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人们也一直在计算机安全问题上进行努力。人们要在计算机端口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1.2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简单来说,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可以被分为大致五种,即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技术、硬件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应用技术、密码保护和应用技术、计算机数据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

2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问题

主要来说,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问题:

2.1.1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硬件技术

当下,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信息安全建设中没有核心的自主制造的技术,计算机安全所需要的软件、硬件等较为核心的东西都需要严重依赖进口,例如CPU芯片、操作系统等。目前来看,能够制造计算机核心部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等,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也大多来自美国。在这些系统中,很多都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极易遭到一些病毒等的攻击,这些留下的安全隐患使得计算机安全的性能大大的降低,使得人们的信息等容易遭到泄露甚至可能让一些人的隐私问题遭到偷窥。

2.1.2病毒较易感染

现代社会中,病毒能够依靠各种各样的媒介进行传播,例如,可以隐藏在一封电子邮件上,或者存在网页之上,计算机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病毒的感染,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后,可能会对计算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1.3信息传输中介可靠性较低

在当今社会中。经常会涉及到信息的传递,在进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一些外节点,因此在传递过程中很容易被窃取甚至可能会被修改,并且这些操作有时候很难被取证。

2.1.4网络上的恶意攻击

一些计算机并没有很好的防护系统,这样的计算机很容易会受到恶意的攻击,攻击者可能会对用户信息进行修改或者种上一些病毒,破坏网络信息的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时候还会对重要的网络数据进行修改。在网络的内部,有些会运用不合规的手段进入到网络中,盗用他人的信息,或者直接能够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

2.2计算机安全非技术性问题

计算机安全涉及到的非技术成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2.2.1计算机安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

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主要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三种:计算机中没有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护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和人们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出现属于人为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会导致较为巨大的损失,例如会造成大量的用户信息的泄露,或者重要信息的丢失等,也是需要重视的。

2.2.2人为操作的失误

为了防止病毒的入侵,现在人们的计算机上人们一般都会安装一些杀毒软件或者电脑管家等软件进行保护,但是,有些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即使安装了这些软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仍然不会打开软件的修护,这样仍然会造成有害的物质进入到电脑中,造成网络安全的隐患。

3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

3.1加强计算机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

为了防护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我们要加强计算机安全核心技术的开发,这样既可以为我国计算机安全的防护做出重要贡献,还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还可以打破外国对于技术的垄断。总的来说,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开发对于维护计算机安全的防护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3.2安装较为先进的防毒软件和防火墙

为了加强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护,可以在计算机上安装一些最新的防毒或者防火墙软件。防毒软件能够时时监测电脑中的病毒情况,对电脑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扫描,这样能够最及时的发现计算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能够进行及时的修复,或者对于病毒的查杀,对于一些恶意的文件,其也可以进行拦截。防火墙是硬件与软件的组合,它能够通过安装过滤网来控制外网用户的访问,并且只选择性的打开需要的服务,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对信息进行保护,并且防止外来的一些攻击,也可以启动一些安全设置来进行人为的防护。另外,防火墙还可以屏蔽一些重要的信息使其不能上传到网络中来,这样更加保护了信息的安全。

3.3设置数据密保系统

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要进行非常严格的保护,但是,有些时候,对于数据的重新编排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或者容易造成密码被破解的现象,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些可以通过数据加密进行解决。通过数据加密,可以保证一些无关人员很难看到这些重要的数据,确保数据的不会轻易的丢失。在当前,主要有两种加密的方式,即对称数据加密和非对称数据加密。对称数据加密是指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密码的设置,不同的密码中存储着不同的信息,。非对称数据加密就是单纯的进行数据的加密,使得不知道密码的人不能够获取信息。加密可以使得信息变的更加安全。

4总结

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说出计算机信息安全分析,有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然后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问题和计算机安全非技术性问题,最后说出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有加强计算机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安装较为先进的防毒软件和防火墙和设置数据密保系统三个方法,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鹏宇.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133-134.

[2]谢芳.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