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文化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文化的特征

篇1

1、组织保证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造条件;车间领导要大力支持,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安全部门要具体指导,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帮助。要从组织上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2、素材源泉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班组不仅是完成任务的实体,也是孕育企业文化的细胞。班组成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亲身感悟、点滴体会是形成班组安全文化的素材与源泉。

3、个性特征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遍的实践性、科学的指导性,朴素实在、可塑性大、前瞻性强,带有良好的希望和祝愿,可具有较高的法律、学术、技术水准,能体现班组成员的文化、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反映班组的工作性质、个性特征。

4、形成理念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动员全班人人讲、个个想、说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开展安全评估、安全征文、安全演讲、危险点排查、事故原因分析、生命价值研讨等形式,让班员认清安全源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认识到发生事故对己、对人、对家庭、对企业、对国家不利的道理,不断由浅入深形成安全文化理念。

5、丰富内涵

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班长要因势利导、画龙点晴、善于总结,从班员的发言、心得、演讲、感慨、班组安全记录、报刊、通报、上级指示精神、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法规中引摘核心内容,结合班组实际不断丰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6、提炼结晶

班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是班组安全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班组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中,班长要注意把班员抒发的安全文化豪情、事故分析得出的原因、挖掘意识收到的成果、总结利弊得到的启示和经验,通过归纳提炼为班组安全文化理念的结晶。

7、强化意识

班长要在实际工作中细心观察班员的动感激情,注意从动感上寻思、伤感上找源,紧紧抓住班员操作结束一回到班组就情不自禁所说的“吃一惊”、“吓―跳”、“乖乖吓死人”、“不是安全帽小命就送掉”等忏悔中查根追源,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在引导班员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按照短、明、快的要求形成班组安全文化格言、警句、诗歌、顺口溜,绘制班组安全标志、图案强化班员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文化理念,牢固构筑班员安全思想队线,实现班组安全目标。

篇2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浅析

安全工作是石油化工企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更没有社区的和谐稳定和职工个人的家庭幸福。随着安全生产建设的开拓性进展,安全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愈来愈复杂,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性,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在当前的形势下,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决定了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此,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必然趋势,更是石油化工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

一、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将安全文化定位于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体现企业管理和企业行为中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其次,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石油化工企业的个性特征,要贴近实际,强化队、班组文化建设,使广大职工主动认可并自觉参与,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再次,企业内部每位职工都是安全文化的载体,因为每一位职工的个性特征、文化层次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观察和塑造企业中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不同的文化圈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教育作用和动员作用。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并非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形式文化,它是一种有着深刻的内涵,并有着十分丰富的具体内容。它是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发展、生存中永恒的主题,展示着职工素质企业形象和企业的综合能力,把优秀的安全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融入到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文化建设中,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握和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结合单位实际,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着力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构建层次清晰、权责分明的综合管理体系是建设石油化工安全文化的基础。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个体系首先要求是层次清晰的,没有层次就分不清主次。其次要求是权责分明的。

2.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石油员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如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石油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而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切;是根本的途径。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把教育培训当成可有可无的辅助工作。其次要明确教育培训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再次要注重教育培训方法手段的创新,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主要做法,一是高度重视。成立了职工培训中心,聘任了专兼职教师,对安监员、钻井(作业)队长和班组长定期培训,队长亲自监考。二是因人施教。在各级管理干部中间倡导“问题在现场、根源在管理、责任在干部”的安全理念,强化管理干部的责任心教育,对安全不够重视、责任心不强、不敬业的管理干部一律调离管理岗位。在全体员工中间倡导“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理念,强化自主保安、互保联保意识教育,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制,强化了三违人员的帮助教育。三是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员工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了一些安全知识,不等于就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只能是“应知”,要做到“应会”,还必须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狠抓职工安全操作技能的强化性训练,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等时间,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系统安全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各工种、岗位的安全知识考试,采取培训前先发复习题再讲课后闭卷考试的方式,提高和巩固培训效果。同时,采取全员手指口述、安全询问、报告制和行为规范,积极开展现场安全技术比武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活动,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篇3

关键词: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论;原则

1引言

近些年我国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观念,重视系统论在安全文化系统建设中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1.1针对系统论的论述

通过使用集中性、终极性等概念构建的系统论,在一切综合系统、系统的规律等研究中都比较适用,且最大限度的对结构等进行数学表述。系统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三大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察,符合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

1.2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的研究

1.2.1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中人的研究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是人员,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包括了决策层的矿长及相关负责人、管理层的各部门领导、执行层的技术及其他工作员工、操作层的普通员工以及受邀临时到访的职工家属、领导等。1.2.2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的要素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主要在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得以表现,其构成要素为精神、行为、物质、制度文化四大层次。其中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组建的灵魂与核心,其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重中之重。精神文化通过安全制度文化进行体现,通常是在生产中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等进行实施,从而为精神文化提供制度保障。行为文化作为安全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以精神及制度文化为基础,为员工的安全生产与活动提供正确的行为方式,他不仅包括制度内的安全生产行为,也包括文化宣传等。而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具体表象形式,其主要由安全技术、设备、生产环境等构成。以上四种文化只有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安全文化系统的价值及作用,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障。1.2.3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的过程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主要由安全承诺、安全行为激励、全员参与安全事务等组成。煤矿在建设安全文化系统的时候要以相关要素为基础,基于自身及外界环境调教,有条理、有步骤的实施。

1.3系统论在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构建中的运用

1.3.1遵守原则,做好系统构建在进行安全文化系统的构建中,要遵守整体性、结构功能性原则,要有系统化的组织设计。在构建中要站在企业与空间、时间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所谓企业视角是说要以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为基础,分析内部员工、要素、过程;空间视角则是说,要将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看做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又要突出其独立性,设计的系统应具有开放性、符合企业及社会发展潮流;所谓时间视角是说,构建的系统要充分的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使其形成闭环系统。所以,在进行安全文化系统的构建中可以侧重于理念目标子系统、发展动力子系统、构成控制子系统的构建,从而优化煤矿安全文化系统的建设。其中理念目标子系统以构建理层结构为重点,要基于企业内外环境状况后,制定安全承诺及目标,通过此系统帮助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从而为企业职工打造企业安全信念。过程控制子系统是由系统组建的制度保障与组织,其利用审核与评价实现行动的指引与目标的实现,并利用了实践的方式不断的对子系统进行完善。发展动力子系统属于激励系统,他可以利用树立企业优秀标兵的形式激发员工动力,实现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1.3.2坚持目的性原理,打造“以人为本”的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标准》所规定的一级指标中,决策层行为、管理层行为和员工层行为的权重是最高的。通过打造“本质安全人”的方式,让“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实现成为可能,这十分符合煤矿企业的发展。因此在煤矿“以人为本”的本质安全文化系统建设中,要重点突出“安全第一”的概念,要尊重、爱护每一个生命,要利用各种方式帮助职工提高安全观念。通过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大旗,使员工的心理、道德、行为规范等实现统一,进而打造出相互尊重、信任、关爱的员工人际关系和安全联保的企业发展环境。1.3.3以最优原则为基础,推行合理的激励机制,为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系统发展提供动力坚持最优原则,根据员工的发展与需求特点制定物质、精神、外在等激励措施,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的建设。当前多数煤矿企业对职工的监视行为较重,忽略了激励机制,仅有的激励机制大多与金钱刺激为基础,其效果甚是不佳。

2结束语

总之,在煤矿本质安全系统的建设中要重视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文化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系统动态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安全机制的推行与落实、员工安全价值观的树立与良好行为系统的培养,为煤矿的本质安全文化系统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兆波,曾建潮,董追等.基于HFACS的煤矿安全事故人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7).

[2]宋泽阳,任建伟,程红伟等.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1).

篇4

实践

宜宾市是四川省重要产煤地区之一,历来是全省事故多发地区。1998年以来,全市上下一手抓安全管理,一手抓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管理基础逐渐夯实,全民安全意识日渐增强。

2001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市安监局设置了安全教育培训科,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管理工作。市政府和市安监局分别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对各区县政府、各主管部门及市属以上企业的年度考核。

市安监局在市中心设置了安全宣传专栏,传播安全信息,弘扬安全文化。企业以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市政府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市安监局还想方设法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各级安全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认真开展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宜宾市还对安全宣传教育形式有所创新,突出抓好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并努力建设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通过上述工作,宜宾市营造了浓厚的“重视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从1999年以来逐年下降,同时也为进一步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积累了经验。

体会

通过实践,宜宾市安监局对安全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体会:

1.全社会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安全文化的作用,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到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坚持原则。人们既创造和建设安全,也一定会受益于安全文化。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安全状况的好转,既要依靠物质基础和加强安全管理,更有赖于坚持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2.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安全文化建设,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有针对性进行。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扩大,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领域,要根据市场经济中各种新经济成分不断发展而安全基础薄弱的特点,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拓展新的阵地,开辟新的载秘。一|j

3.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小康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安全观,把“小康”安全目标作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使命,普及安全文化教育。

篇5

关键词:安全标语 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1 引言

好的安全标语有利于安全生产,然而仍有不少企业把安全标语视为安全文化的“边角料”,让安全标语成为了摆设。本文将从企业安全文化的视角对安全标语定位,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2 企业安全文化

2.1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狭义的解释是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以建立适合企业健康发展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为目标,通过运用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安全规章制度等人文手段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1]。

2.2 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

安全管理是通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机制把控等手段规避各种风险和不安全因素的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包含三个方面:行为管理、设备管理和技术管理 [2]。随着先进的生产设备投入和技术发展,安全事故并没有得到根治,究其原因发现,多数事故是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和危险不当行为引发的,这说明作为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人的因素在事故中起着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大多数事故是行为管理能力不足造成的。提高行为管理能力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工作,也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手段。而从安全管理学角度分析,安全行为受人的安全意识影响最大,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使安全理念根植于员工的意识中,形成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安全行为管理能力。

3 安全标语

从企业安全文化视角定义,安全标语是一种采用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的视觉语言表达形式,以体现企业安全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制度的文化为目的,通过影响、激励、约束和导向的安全文化四种功能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水平,进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设施[3]。

3.1 与企业安全文化的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体现是物态文化,是体现企业安全价值观的传播媒介和载体。安全标语作为安全文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物态传播方式,特点是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容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得员工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3.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企业重视度不够,流于形式。虽然现代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但对安全标语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有些企业的安全标语几十年没有更新,内容已经不适应当今现代化生产的,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得已搞的形式主义,草草对付过去就没事了,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安全标语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包袱。

2)缺少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支撑。企业在设置安全标语时,往往直接找广告公司制作,这些标语制作者缺乏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往往将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标语糅杂至一起,拼凑出安全标语,内容杂乱无章,失去了安全标语设置的意义。

3)内容单调、生硬、针对性不强,无法引起员工共鸣。企业在安全标语的创作时,简单的将之归为玩文字游戏,一味地追求创造大而空的“名言警句”,而忽视了标语应该体现的安全管理及科学教育诉求点,有些标语甚至采用恐吓、威胁方式进行宣传,如“违章占道,罚你钞票”、“喝酒误工、钱袋罚空”等,起不到安全教育的意义,相反会引起受众的抵触和反感。

3.3 改进建议

1)企业要提高重视。企业应把安全标语视为单位安全文化特色的名片,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窗口。著名的跨国性企业杜邦公司的企业核心文化就是“安全”。“所有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所有事故隐患是可以控制的”、“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绩”等著名的安全标语树立起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2)标语内容上要把好关。安全标语的内容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安全制度条例,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一车站的安全标语“吸烟等于防火,防火等于犯罪”这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逻辑臆想,让人莫名其妙;建筑工地的安全标语“你要出了事,别人睡你媳妇打你孩儿”、“工地不戴安全帽,阎王开心小鬼笑”虽然出发点是安全,但庸俗、迷信的白话并不符合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让人难以接受。

3)标语热菀体现安全心理。以葛麦斯安全法则做例:阿根廷里奥内格罗省内著名的滑雪胜地――卡特德拉尔山,景区内的公路因事故高发而被人们称为“死亡弯道”,人们想尽办法依然无济于事。在了解司机葛麦斯“时刻把对家人的爱放在心里”的安全驾驶秘诀后,交管部门把安全标语更换成了“安全驾驶,不要让白发苍苍的父母为你伤心”等温馨标语,卡特德拉尔山从此交通事故大幅降低,这就是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通过研究发现:信息受众群体对权威有抵触、排斥的反抗倾向,也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越不让做什么,越要去做”就是典型的逆反心理。在安全标语制作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禁止”、“严惩”、“不能”等命令式的字眼出现,避免信息者与信息受众之间产生对立,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用亲情去感化、引导受众接受信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4)标语要具有广告要素。在形式上,安全标语仍然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必然也要符合传播媒介的特征和广告审美价值。大众传播具有公开性、间接性和分散性特征,同时传播媒介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设计安全标语时应遵循广告传播规律: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广告视觉要素上寻找最佳方案。在图形构架上要充分把握好变化和统一、对称和均衡、对比和调和、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法则;文字要做到简明易懂、通俗不庸俗,有客观性和真实性,使人产生信赖和共鸣;在色彩的使用上要科学,比如暖色调比冷色调的记忆性强,原色比间色记忆性强,华丽色彩比朴素色彩记忆性强,单纯色彩比复杂色彩记忆性强;在色彩联想上冷色调暗示深远、冷漠、理智、轻巧和圆滑,暖色调暗示温暖、刺激、鲜血、危险和情感抒发。我们在企业常见的蓝底红字标语就是其中的一种。

5)标语的管理要科学规范。标语要设置在合适的场所,根据环境的不同,标语的内容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在生产车间设置饮食安全的标语显然是不合适的;标语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如“安全操作点赞,违章操作差评”等标语别出心裁,用“点赞、差评”这些时下流行语传达安全理念,容易让年轻员工接受;标语要有重点、有特色,如煤炭行业“炮采、综采离不开安全开采”、“正确乘坐矿车是您向安全前进的唯一方式”等不但在安全上做到了提醒,同时又体现了煤炭企业的特色。

4 总结

1)安全标语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缩影,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社会形象。

2)安全标语是具有受众广大、内容多样、简洁明了等特点,优秀的安全标语在宣传企业安全理念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安全标语遵循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的科学理论,能起到好的传播效果,避免形式主义造成的企业人力物力浪费。

参考文献:

[1]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2-55.

[2]王秉,吴超.安全管理学视阈下的安全标语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9):138-143.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特征及重要意义

1. 1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所谓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指的就是电力企业的日常电力生产过程中要实现电力设备的运行,防止职工受到伤害,将这种保护措施进行人为地延续和总结之后,形成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一套管理思想和理论。这种文化是一种共识,也是实现电力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所在,能够有效支撑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1.2 安全文化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所有安全管理工作都必须遵循现代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安全文化能够弥补传统强制性管理存在的缺陷,直接保障电力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满足其内在的需求,让安全文化更加容易被职工接受,从而达到积级响应的目的,保证安全生产。所以说安全文化对于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电力企业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安全成果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摇篮。所以,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应以生产实际为基础,追根溯源,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根本因素,通过总结归纳成为企业的安全文化。

2.1 制度文化建设

所谓制度文化建设是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以及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应该围绕以下两点进行:第一点就是明确安全权责,落实安全工作,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统一有序地管理不同岗位的行为;第二点就是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运行机制。

2. 2 观念文化建设

对于存在于工作过程中对安全工作不利的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要进行改正,树立起职工的安全意识,让职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安全责任,从而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职工的安全思想境界。

2.3 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泛指职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作业。要求电力企业的员工能适应多变的作业环境,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对不利于安全操作的行为进行及时地制止和处罚。

3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3. 1 搭建载体与平台,锻造安全理念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所以,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要以安全理念为中心,通过简洁有效的手段实现安全文化教育的目的。

3. 1. 1 安全教育,动之于情

安全教育务必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职工真切地感受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将迫切的安全需求带到职工的内心中去,让职工无时无刻意识到自己身处于复杂的作业环境中,面临着未知的危险,让他们明白自己不仅仅是执行安全生产的人,同时又是对安全生产负责的人,通过生命教育和家庭教育让他们感受到个体行为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改变以往一味被动接受的模式,努力提高职工的自觉性。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再现案例、情感启迪等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3. 1.2 双向交流,多层深入

调整企业教育形式,邀请安全专家定期进行授课,同时提供在线答疑与安全纠错活动,将以往单方面的灌输模式转化成教与学之间双向的交流。在日常生活娱乐中渗透安全知识,将传统手段和现代传媒结合起来,扩大教育的范围,提高宣传成效。可以在厂区内设置安全文化宣传窗口,定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悬挂各类安全标语,筹建企业安全文化专题网站,将安全教育深入到职工的生产和生活中去。

3. 1. 3 以人为本,展示自我

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可以定期举办安全文化活动。这些安全主题的活动应尽量新颖独特,可以只是划定安全活动的框架,将活动的方式、流程和内容交由职工来自主选择。鼓励职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安全活动,将职工作为活动的主体,令其通过自己的展示牢记安全文化,并感染其他职工。

3.2 多措并举,塑造安全行为

实现安全理念到安全行为的输出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说是对员工进行重塑的过程。推进过程中要保证强有力的管理和培训,辅以监督与激励手段。

3.2.1 科学管理,全程控制

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考核应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为核心展开,避免在环节的衔接上出现管理的漏洞和责任的偏移,达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科学管理的具体操作包括: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每一个岗位的职工都能各司其职;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将每一项生产作业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并签订安全责任协议,逐级追责。

3.2.2 赏罚分明,双向激励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入网络技术,负责监察的人员必须亲自深入到现场进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各项工作安全情况,注意隐藏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坚决处理,不容许客观原因辩解,直接进行追责,从个人到领导,一视同仁。坚持执行奖罚严明的激励机制,让职工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负责。

3.2.3 综合培训,提高素质

完善现有的培训制度,强化不同岗位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多方位引进培训方式,注重实践教学,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从而保证培训的实际效果,要求职工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安全技能,提高整个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水平。

4 搞好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4. 1 全面建设,共同打造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要求4个方面的内容之间有很好的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其中观念文化作为指导安全建设的蓝图,负责引导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打好制度文化的基础;把握行为文化建设质量,让生产操作有据可依;保证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安全作业所需的设备。

4.2 上下同欲,共同奋斗

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少不了高层的重视,也需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各级的领导应当提高自身的安全文化水平,认识到安全文化都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深入一线,向广大职工倡导安全理念,从而帮助企业发展安全文化;其次重视全体职工的参与度,让广大职工认同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响应建设,接受安全文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丰富安全文化的内容。

4.3 注重实效,盯紧目标

安全建设要落实到实际中去,注重实事求是。作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求一切工作都应为电力安全生产服务,所以,应对电力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分析,结合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防止出现各种形式主义,真正做好安全文化建设,保证安全生产。

4.4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电力安全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也要开拓创新。电力企业要保证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少不了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同时这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建设电力安全文化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个企业要通过实践探索安全文化建设,保证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马广平.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重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篇7

准确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目前在安全文化的认识上有四个误区:一是认为安全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安全工作所有要素,将安全文化当成个筐,没有体现安全文化的特点;二是片面夸大安全文化作用,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最高阶段,是万能灵药,有了安全文化不再需要安全规章制度,完全可依靠员工的自愿自觉实现安全;三是等同于一般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四是东拼西凑任意拔高,故弄玄虚神秘化。

安全文化的内涵有哪些?“安全文化”由于没有统一严格精确的定义,所以其具体内涵也不一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界定的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安全素质和对待安全的态度;我国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г颉饭赜诎踩文化的定义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从以上两种说法可看出,安全文化内涵主要指态度、素质及行为表现。

企业要做好安全工作,首先是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其次是一套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再其次是良好的安全文化。将安全文化内容囊括安全工作所有相关要素,泛化了安全文化,看似全面,但实际抹杀了其本身的特征和意义,导致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利于有的放矢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安全理念、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

安全文化的意义是什么?一些咨询机构和专家片面夸大安全文化的作用,贬低甚至否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错误理解杜邦布拉德利曲线(该曲线是一个指导企业通过安全文化改进以帮助持续提高安全业绩的工具),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员工完全自觉自愿遵章守纪,安全文化取代制度管理,不再需要制度管理,这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观点。即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达到了布拉德利曲线的最高阶段,依然离不开制度管理,文化自觉和制度约束同时存在,并发挥着不同作用。以杜邦为例,杜邦在推进安全文化的同时也在推进杜邦HSE管理体系,其并未以安全文化取代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必要的制度约束是自觉自愿行动的前提,无安全制度为支撑,安全文化将是空中楼阁。

安全文化主要针对两大难题:一是企业并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并不认同所有事故都是可预防的观点,安全未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安全与生产进度、成本、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牺牲安全;二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缺乏真正的解决办法,需通过理念、氛围和恰当的方法改变员工心理认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安全变为企业从上到下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动,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文化的作用体现在,企业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权利和尊严,建立主动关心、互相关怀、沟通顺畅、关系和谐、朝气蓬勃的企业氛围,管理层为生产一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和指导,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遵章守纪避免不安全行为,从上到下更好地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企业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感到困惑,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或按惯常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推进,达不到预期效果。

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停留在唱高调喊口号上,未理解安全理念的丰富和深刻,重形式轻效果,所请咨询公司套用现成模式,照搬其他企业的安全理念,脱离企业的实际编撰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甚至总结出一些虚无缥缈,玄而又玄的概念,凌空虚蹈,缺少具体内容。也有一些企业在提炼安全文化时过分注重包装拔高,制造概念,堆砌词藻,实际内容肤浅而空洞。

一些企业将安全文化建设等同于编写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手册等宣传资料,安全文化建设无实质性效果。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不是写和说,而是少说多做,通过领导层的行动产生示范效应。安全理念不能只在公司文件、宣传栏和员工手册体现,而需通过恰当方法让全体员工发自内心认同并身体力行。

安全文化本身并不空洞,包括组织及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态度、认识、能力和行为习惯,安全理念、安全氛围和行为安全内容深刻丰富,而且都有具体细致各具特色的方法,如杜邦的安全理念、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区域安全和安全行为观察,日本企业的健康KY、危险预知训练、安全体验感知、安全确认、虚惊事件分享,以及国内一些企业的安全喊话、安全叮嘱、领导带班等。安全文化是贯穿企业各层级的安全价值观,影响个人和群体对于安全的态度和认识;同时又体现在企业从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的一言一行当中,在杜邦、巴斯夫、康明斯、通用汽车等卓越安全文化企业中,能够亲身感受到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对安全发自内心的关注及良好的安全素质与态度。

篇8

【摘要】以塔里木油田HSE监管的发展为例,阐述实行HSE监督制的基础。同时HSE是油田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机制,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对油田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HSE监督制;安全文化建设

塔里木油田具有生产业务链长、作业区域分布广、社会依托基础薄弱、地理地质环境特殊、工程技术条件复杂及高温、高压、高含硫等极端风险特征,客观上增加了油田安全管理的难度,传统安全理念与实践受到了极大挑战。塔里木油田自1997年起,开始引进HSE管理体系。2006年引进美国杜邦公司先进理念开始培育属于塔里木油田自己的安全文化,探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零事故、零污染、零职业病”目标的实现。通过塔里木油田甲乙方全体员工近10年的努力,油田的安全业绩有了巨大提升,扭转了事故多发的趋势。2014年塔里木油田提出了“风险管控、责任落实、文化引领”的十二字QHSE管理要求。这为油田HSE监督管理工作指明了新方向;风险管控是核心,责任落实是手段,文化引领是主线。HSE监督是落实风险管控的重要抓手,2015年塔里木油田根据油田安全管理现状和多年的安全监督经验成立HSE监督中心,按照“坚持依规治安、加大惩处力度”的工作方针,秉承“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开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专项检查,对油田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实行HSE监督制,是贯彻国家、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HSE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清洁生产、优化环境、人身及财产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新《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政府各类监督检查日益增多,对企业HSE管理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实施HSE监督工作可以促进油田的HSE管理与政府接轨,既能满足职工、民众对HSE的要求,又能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为企业顺利开展HSE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集团公司层面,为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生产安全,筹备建立HSE监督中心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HSE监督工作是夯实管理基础,强化HSE执行力,确保安全文化建设举措落地,实现油田HSE管理决策目标的重要抓手。2015年自油田公司成立HSE监督中心以来,现场安全问题的发现做到关口前移、抓早抓小,责任追究要做到问题必通报、违规必处罚,以“零容忍”态度,确保生产安全。

2开展HSE监督工作,是油田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的需要

2.1塔里木的客观条件需要强化

HSE监督工作塔里木油田地下情况复杂,生产业务链长,作业区域面广,依托基础薄弱,存在高温、高压、高含硫等高危风险特征,客观上需要强化钻试修井、基建及开发炼化生产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HSE监督,强化风险管控。

2.2塔里木的管理环境需要强化

HSE监督工作油田一直实行“两新两高”的管理体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四新”在生产建设现场大量应用,承包商队伍庞大,用工结构复杂,作业施工现场人员数量多、员工素质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两年国际油价下跌、国家经济下行,甲方及承包商人员流动更为频繁、承包商削减安全投入的可能性增大等新的风险点不断增加,HSE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HSE监督工作如同油田HSE管理的眼睛、耳朵,能及时将各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反馈至油田公司QHSE管理委员会,为油田安全管理下一步规划及相关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又能促使各级领导及员工始终保持强烈的安全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也能充分发挥各直线组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扎实践行属地责任,全面开展风险识别隐患治理,持续改进和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2.3QHSE体系推进及安全文化建设需要

HSE监督工作的助力真正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形成自有安全文化,人人通过“自觉、主动”的工作,达到“规范、完好”的状态。这就需要大力培养自主管理意识,提高每个人的安全能力,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因此,自主管理也就成为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油田推行的QHSE管理体系,是安全文化建设(自主管理)的载体,但QHSE管理体系仍然无法实现零事故,所以QHSE体系本身需要在严格监督状态下落实安全制度。油田目前仍有诸多要素如承包商管理、应急管理、法规标准、设计与施工等短板处于严格监督阶段,现场“低老坏”现象重复发生,没有明显改进及提升。各单位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个别单位已出现自主管理萌芽,但绝大多数单位处于严格监督阶段。依据“木桶原理”,作者认为油田的QHSE管理仍然处于严格监督阶段。油田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到了爬坡上坎的攻坚时期,需要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油田的安全文化建设近10年的快速推进,一直倡导正激励为主,客观上导致基层单位报喜不报忧。油田成立HSE监督中心在生产现场开展HSE监督工作就是为了补齐短板,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让“木桶”盛装更多的水。HSE监督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旨在建立责权分明、奖惩并重的管理机制,创建“把坏消息传到上面”的文化。

3结束语

HSE监督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自主管理的支持,自主管理的自觉践行也离不开HSE监督制的强力约束。HSE监督制是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在推手和动力,实现自主管理是培育安全文化内在驱动力。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只有坚持一手抓HSE监督、一手抓自主管理,才能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油田安全文化建设攻坚克难、再上新台阶,确保油田的长治久安、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云峰,李新疆.“有感领导”引领安全文化建设[J].现代职业安全,2011,10(B10):32-34

[2]张亚丽,牟善军,王秀香.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4):165-170

篇9

提炼海事精神,加强海事观念文化建设

海事价值观是海事文化的核心,是海事人共同行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海事的根本信念和发展方向。要形成海事观念文化,关键在于凝聚职工的积极性,挖掘和调动职工的潜能,而调动职工潜在积极因素的动力,则在于创造及培育行业精神——海事精神。海事精神既是海事理念的实质,又是海事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海事职工共同具有的行业理念、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海事精神确立以后,不是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上,而是要靠全体海事职工自觉地转化为行业行为,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融入海事的各项工作,体现在海事职工的言行中,传播于社会公众中。

创造宽松环境,加强海事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海事文化包涵对内和谐和对外和谐两个部分。对内和谐,包括海事系统人与人之间、各项工作之间的协作与和谐。在系统内要积极倡导“微笑、温馨、和谐、民主、团结”的理念,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核心,尊重干部职工合理的个性要求,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使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化活动中,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现“软管理”。对外和谐,即对外开展海事管理工作的和谐,包括与管理相对人、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等的和谐。加强宣传,加强沟通联系,全力做好服务。

塑造行业形象,加强海事形象文化建设

行业形象是行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海事形象,能够对内部海事职工和社会各界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可以说,海事形象是海事发展的根基。塑造海事形象必须要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主要包含队伍形象、环境形象、社会形象等几个方面。同时,要在塑造海事形象过程中,突显行业个性、行业精神、行业理念和行业风范,增强海事职工对海事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海事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引导,形成大安全理念。海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海事机构及管理相对人,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职工群众。为此,海事安全文化建设应有一个整体的建设构想,应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构建安全文化网络体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整体效应。

以人为本,提高安全技能。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海事执法人员及广大管理相对人与服务对象,大家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海事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安全文化素质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

优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具体表现。结合当前形势,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应用电台、电视台、甚高频、现场检查、进出港签证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形成强势宣传的态势,唤醒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觉悟和安全文化水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二是日常监管中,要坚持依法管理与规范引导、行政处罚与宣传教育两个结合,让安全规范制度深入人心,从而在全行业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有效提升整体安全文化水平。三是结合实际开展一系列共建活动,把海事安全文化宣传从海事部门延伸到相关地方政府,延伸到相关企业,延伸到管理相对人及服务对象,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知识,具有相当程度的安全预制能力、判断水平、应急方法,得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及“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海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保证其健康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强力推动和组织发动,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海事安全文化提供思想、政治、组织上的保障。

实施人本管理,加强海事素质文化建设

篇10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

一、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功能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具有如下功能:

1.教育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施工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施工企业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施工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

2.认识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理

论更易为施工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和接受。

二、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1.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他环节创造先决条件。构建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式,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施工企业的安全系列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施工企业的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而安全文化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弥补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缺陷的需要。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章堆放的物料、私自焊接使用的压力容器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如果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则人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安全还是不安全。

三、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管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精神文化。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称为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施工企业精神。精神文化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榜样示范等,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把自己的事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筑业的振兴结合起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促使施工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工作观念。

2.管理文化。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又包含以下三种文化: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规范、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生产安全,实现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施工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思想教育、安全管理、生活管理、劳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规章制度,使所有人员的工作、生活行为有章可循,使考核、督促有据可依。制度的建立,不仅能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而且应是激励成员前进的动力。这些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2)目标文化。目标文化应体现施工企业的发展内涵及企业特色。施工企业应对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根据自身的客观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为社会输送合格建筑产品的责任,确定施工企业的定位目标、奋斗目标及发展战略。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但不能脱离现实,空喊口号。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3)行为文化。安全文化也是施工企业的一种(转上页)(接下页)行为文化,包括全体成员要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等。

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像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