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 能力 全面发展
放眼世界范围,针对幼儿教育,有着多种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但仔细对比分析,就能发现这些幼儿教育理论或理念,或明显或隐性地显示出一个交集,那就是这一阶段的教育,不是突出知识性,而是更注重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最基本的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较好的实现途径应该是契合幼儿的特点,从游戏教学入手,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健康成长。
要想成功的实现在快乐游戏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能力,要善于针对性的开展游戏活动,要善于顺利组织好游戏活动,要善于根据幼儿的特征引导好游戏过程,要善于采用动作、手势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游戏活动,谈谈如何在快乐游戏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话题。
1.在快乐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信心的提高。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良好的自信势必会大大影响孩子今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但是针对幼儿这个特殊群体,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比如,《我是小伞兵》这个游戏,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小椅子若干,然后把幼儿们组织起来,启发性的问孩子们:“你们喜欢伞兵吗”?“想不想和他们一样勇敢从高处跳下”?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出于对伞兵的崇拜和喜爱,都会高兴的给予肯定回答,这时,老师要趁热打铁,将两名幼儿分为一组,一名幼儿扶住小椅子,另外一个站在小椅子上,等候老师的口令,“我们都是小伞兵,个个勇敢练本领”,跳伞!站在小椅子上幼儿两臂伸开,象征降落伞的打开,双脚轻轻跳下,然后绕场地“飞”一圈,回到原地,与另一个幼儿交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勇敢,找到了自信,何乐而不为。
2.在快乐游戏中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各自家庭的“宝贝疙瘩”,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从幼儿园教育起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为此,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关游戏,逐渐培养幼儿们的这种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协同走》这个游戏中,老师提前准备好2条1米长与幼儿脚同宽的木条,并且在木条上钉上2条宽松紧带。然后让两名幼儿前后同时站在两块木条上面,把脚伸进钉好的松紧带内,同时迈左脚或右脚一齐向前走。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在同一方向走熟练的基础上,两名幼儿可面对面站立,这样,一名幼儿往前走,另一名则要后退走。游戏时,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类似这样的游戏,在愉悦孩子身心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在快乐游戏中开发幼儿的环境意识和生命意识。幼儿的心灵就是一颗颗未经雕琢的玉,为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锻炼启发或开发孩子的环境意识和生命意识,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至为重要。比如,在《救救朋友》这个游戏中,老师可以精心组织,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站在场地的一端。在场地的另一端,设置一个较混乱的场景,再放上若干动物模型。在场地中间,巧妙设置几个小拱门,当做小桥和山洞。然后,老师以游戏的口吻讲解游戏的玩法:“小动物居住的森林被污染了,我们要赶紧去搭救动物朋友,否则它们就会有生命危险”,听到口令后,各组排头幼儿积极行动,跑到场地中央,快速通过小桥、钻过山洞,克服这些障碍后,到达森林,搭救一位小动物后,按原路返回,将动物放在各组指定的地方,以此类推,其他幼儿也继续去搭救其它小动物......在这个紧张而快乐的游戏中,孩子们不经意间就会产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生命珍贵意识。
4.在快乐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思维天马行空,这是天性,在幼儿教育中决不能扼杀孩子的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大家做龟兔赛跑的游戏,然后启发性的抛出几个问题,比如,“小兔子为什么输了,小乌龟为什么赢了”“谁能给咱们大家再编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呢”等等,然后,老师就会听到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答案,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版本,在这其间,老师应该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尽可能多的给予肯定和赞扬,如此,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促进具有很大影响。
篇2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发展;创造潜能
游戏是幼儿童年的伙伴,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智力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童年的伙伴,父母的陪伴时间较少,在家庭中多数由玩具来托管,家长为幼儿提供各种高档玩具、电子产品,虽然能使幼儿获得广泛的信息,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但同时也给幼儿带来负面效应。如:身体素质差、积极主动性差,缺少在多维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等。
如何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目前除了学前教育课程中设置的游戏活动外,民间体育游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成为幼儿游戏的有益
补充。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由民间游戏的特点所决定的。民间游戏有以下特点:
1.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玩中乐、在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何时何地,幼儿可以利用点滴时间自由地玩耍。
3.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便易行
幼儿民间游戏有的是徒手进行的,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玩。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和自然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小石子、小木板等,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
4.民间游戏易学、易会
幼儿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自己创编的活动,儿童在民间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
三、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全面发展
1.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增强幼儿体质
民间游戏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例如“挑花线”游戏,用一根绳子,经过小手绕、勾、拨、翻后,变成好多形态的物体,既锻炼了小肌肉群,幼儿玩得又开心。“抽出七打八”“斗鸡”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民间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也锻炼了运动技能和技巧,促进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高质量情商
幼儿之间的交往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必经之路,民间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的社会交往成分,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和社交规则。很多游戏需要幼儿合作完成,一些体育游戏带有一定的竞争和挑战,需要幼儿齐心协力,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孩子在游戏中一方面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要考虑其他成员的需要,并最终达成一致才能进行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能积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更有可能出现在游戏中,而不是成人组织或者设计的活动中。例如在“跳皮筋”的游戏中,由于同伴的失误,最终的胜利者要“拯救”被淘汰的同伴,这是一种最无私的举动,充分培养了孩子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在“捕鱼”游戏中,规则是当念到儿歌最后一句的“鱼”字时,渔网就会落下来抓住一条鱼,如果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就要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对犯规的幼儿实施“惩罚”,为了避免“惩罚”,幼儿会在游戏的诱惑面前,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游戏规则,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
3.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培养创造型儿童
通过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数概念的巩固。多数民间体育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或者需要儿歌来辅助,例如“老狼几点钟”游戏,要求幼儿有问有答,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了大胆说话的能力;在“跳房子”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单数单脚跳、双数双脚跳来进行,在玩玩说说中巩固数概念。
创造性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学前儿童想象中的创造性较少,
主要是再造想象。从幼儿心理的发展来看,再造想象是较低级的想象,创造性想象才是较高级的想象,并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要为幼儿提供驰骋想象的机会、条件,实际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民间体育游戏具有一物多玩的特点,一根竹竿,幼儿可以骑竹马,可以玩赶猪游戏,还可以跳竹竿,幼儿可以发挥想象,自主创造游戏玩法和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创造潜能。
基于以上认识,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我们要充分发掘民间体育游戏的独特价值,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
篇3
一、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加强
教师是否善于组织幼儿注意,是关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因此,教师应采用直观、活泼、新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学游戏在这方面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比如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语言活动――“记得牢”一课,开头时笔者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作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进行了“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
二、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新的创造,如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所以,老师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体验开发和创造的欢乐,如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等。
三、教学游戏适应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在满足幼儿喜欢学成人做事的愿望时,给他们创造一个很好的想象条件,有利于其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是想象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幼儿想象产生主要是由于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有主题、有角色的教学游戏给幼儿提供了理想的想象条件,有利于幼儿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培养有意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想象。
四、教学游戏形式活泼,能够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增强识记效果,有利于其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记忆特点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幼儿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和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就容易记住。根据幼儿记忆的这一特点,我们应把没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愉快的“玩”中接受知识,提高记忆的积极性和有趣性,增强识记的效果。如笔者给两个同龄班讲10以内的相邻数、序数。在一个班采用绒布教具贴数字卡片的方法识记,而另一个班运用“看电影”的教学游戏。笔者把活动室假设为电影院,把小椅子摆成排,作为电影院的座位。椅子按顺序,有的标号,有的没标号。之后,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的“电影票”,让他们对号入座。有的座位没有号,小朋友就相邻数、序数关系找座位。如果找不到,就由担当服务员的小朋友帮助找。这样反复换号,换“服务员”进行游戏,幼儿很感兴趣。隔一周以后,笔者对两个班的识记效果进行检验。前一个班,没运用教学游戏,全班一半以上的人记忆不牢或答错;而采用教学游戏的班,全班35人只有6人答错。实践证明,教学游戏对于发展幼儿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游戏可穿插语言、计算、音乐、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方法
一个好的教学游戏,可以在进行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穿插多学科的教育。把图片、儿歌等活动融为一体,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和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
如在“认识一和许多”的小班教学中,笔者采用“小兔摘苹果”的游戏。笔者给幼儿带上头饰,让幼儿扮成小兔,随着风琴奏出的律动曲,一边做小兔跳跃动作,去摘苹果(桌上放着苹果),一边唱儿歌:“小白兔乐呵呵,蹦蹦跳跳摘苹果,每个小兔摘一个,放到一起是许多。”(这句儿歌本身就概括了一和许多的关系,便于幼儿识记,读来又顺口。)之后,笔者让幼儿每人摘了一个苹果,放在筐里。这样游戏几遍,加上提问,幼儿便认识到一和许多的关系。在这个游戏里,既突出了认识“一和许多”的计算课内容,又穿插了音乐、儿歌,配合协调,效果好。
六、教学游戏对于那些智力发育缓慢的幼儿、胆怯的幼儿等有更明显的教育效果
篇4
1.前言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发展对于国家稳定、人民富强都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促进幼儿的发展显得极其重要。家庭作为幼儿园最为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两者之间需要秉承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原则。这就要求幼儿园尽量取得幼儿家长的主动参与、支持以及理解,同时还需帮助幼儿家长不断提升教育能力,只有双方加强合作与配合,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才能够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2.家园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
(1)提升幼儿家长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意识。幼儿园要实现社会化,其第一场所即为家庭,同时父母又是幼儿朝着社会化发展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必须重视家长的存在价值,提升其参与能力和参与意识。例如,在小班开学之前,幼儿园可以统一召开家长例会,使幼儿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到幼儿园的实际办园目标、教学课程、相关制度以及幼儿发展的必然规律等。同时,为了提升幼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能力,还应该使其认识到如何赏识和尊重自己的孩子,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采取面授的形式,安排园内经验相对丰富的专业教师给幼儿家长讲课,内容范围涉及热门话题以及教育实例等方面[1]。此外,在育儿知识的传授方面,幼儿园也需要不断丰富传授方式,针对家长所遇到的育儿教育难题,予以及时的帮助和解决,从而提升幼儿家长的整体教育能力。
(2)鼓励幼儿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家园形成合力共育幼儿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又是确保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还是幼儿园日常运营和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无疑是幼儿园及家长都乐于看到的成果。但是,幼儿家长及教师在思维角度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差异,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鉴于此,在具体工作中,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家长的处境和思想,在予以其绝对尊重的同时,应加强和幼儿家长的沟通,并针对幼儿园内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工作任务等事项与幼儿家长进行讨论,使之形成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鼓励幼儿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采取这样的方式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使家园之间形成共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还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3)不断丰富家园之间的沟通渠道。家园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第一,制作家园联系册。针对幼儿的进步、成长等内容,教师都可将其详细地记录到家园联系册上,以此方式加强和幼儿家长的沟通[2]。而家长也应当将其所观察到的幼儿表现详细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采取赏识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第二,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若要实现调动幼儿家长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目标,还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的形式达到目的。在“六一节”“端午节”“元旦节”等相对特殊的节日里,每一个幼儿班级都可以组织亲子游戏。在该活动中,家长之间可以交流自身育儿经验,幼儿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自身才能,并从中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从而促使其智力层面的发展[3]。此外,幼儿家长通过与其孩子共同进行游戏,他们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促使其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第三,设置家园联系专栏,使之成为家园沟通环节中最为有力的桥梁。在每一个幼儿班级门口均设置一个家园联系专栏,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联系专栏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换。而幼儿家长在接送幼儿上下学的过程中,也能通过这个专栏了解到育儿的相关知识、班级近期的工作项目以及幼儿教育的各种前沿信息等,使幼儿家长能够对自身育儿行为进行一定的提升和改进,并对幼儿园基本动态产生宏观了解。
3.结束语
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就是家庭教育,这就要求幼儿园加强与幼儿家长沟通,并多交流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与思想表现,探讨两个环境下幼儿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耿 婷.浅谈如何有效利用家庭教育促进家园合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4):126.
[2]陈 春.游戏对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促进与提高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5):281―282.
篇5
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可以概括为“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全人教育思潮形成了与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明显边界的教育主张。全人教育批评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的观点,倡导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真正的人。【l】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人教育思潮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等改革思潮一起,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全球幼儿教育从80年代初开始,对60和70年代以“智力开发”代替幼儿教育的倾向进行了反思。1985年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批评了幼儿教育中将幼儿的发展等同于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呼吁教育从“智育中心”转向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开始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儿童”。’进入2l世纪,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国际竞争的热点,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都把发展和振兴幼儿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状况和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教育热大为不同,它注重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
二、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昌标和内容
(一)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
全人教育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社会统治的工具,人不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机械个体。教育应更注重人的内在,如情感、创造力、想像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实现。全人教育不贬低物质的重要性,不否认社会存在的价值,但它认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更应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12131因此,在幼儿教育主要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还是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需要的教育目的问题上,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偏重的是个人价值但又不忽视社会价值。1999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共同制定的《全球幼儿教育大纲》认为:“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是针对儿童整个身心健康而设计的,必须考虑儿童的身体状况、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状况等”,[41表明了国际幼儿教育组织注重培养身心健康的“完整儿童”。全教协会1996年在被誉为“幼儿教育的圣经”的《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案》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育应该顾及到儿童所有领域的发展:身体的、情感的、社会的以及认知的”;【习2005年又在《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中指出:“课程’标准旨在发展儿童在审美、认知、情感、语言、体能和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嘲体现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英国政府2000年颁布了面向3—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在学习目标上强调幼儿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倾向、社会性技能、注意力和坚持性、创造性的发展等,川表明英国政府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视。此外,日本1998年改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韩国1998年的第六次幼儿园教育课程、印度尼西亚政府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国民教育目标、我国2001年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香港地区2006年颁发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均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重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总之,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整合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20世纪60、70年代幼儿教育只重视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内容
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全人发展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此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很多国家都强调幼儿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主张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几大领域,并注重各领域的互相渗透和综合发展。200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开端计划”儿童发展结果框架》,将幼儿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语言发展…‘读写”“数学”“科学”“创造性艺术”“社会性情感发展”“学习方式”“身体健康和发展”等学习领域,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全面性。1蜘1995年,法国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学校大纲》,将幼儿学校的课程整合为五大活动领域:1.共同生活:包括集体生活、交际与沟通等内容;2.学习说话,构筑语言,倾听并考虑他人意见;3.行动世界:探索身边的世界、学校、班级、社区、自然等并进行活动;4.发现世界:通过各种文化表征认识自然、环境、社会以及人类的过去和现在;5.想像、感知和创造:发展幼儿的感受力、想像力、注意力、批评精神,培养表达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嘲“英国在2000年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中将3—5岁的课程内容分为六大领域:个人、社会和情绪的发展;语言和识字;算术;对世界的知识和了解;身体发展;创造力的发展。【删日本1998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并强调这些领域的融合和渗透。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并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111上述幼儿教育内容基本上反映了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体现了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标。
三、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过程、方法和途径
(一)强调幼儿主动学习的幼儿教育过程
全人教育倡导学习者的主动学习。首先,全人教育提倡“为人类的发展而教”,认为学校应该是所有学习者乐于学习,而且可以充分发展的地方;其次,全人教育将学习者看作独立的“个体”,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无限的学习潜力;第三,全人教育认为学习者有选择的自由,认为个体的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成长都是必要的。【1习因此,以全人教育的观点来看待幼儿教育,就要使幼儿乐于学习,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尊重其选择的自由,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幼教改革都提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的观点。美国政府2000年颁布的《“提前开始”儿童发展结果框架》注重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指出幼儿应当“对倾听和讨论各类图书和诗歌的兴趣逐渐增强”,“对数以及通过计数解决问题和判断数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兴趣和意识”和“快乐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包括倾听、歌唱、手指游戏、音乐演出、竞赛”等;1996年英国政府修订的《早期学习目标》也注重形成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指出幼儿在基础阶段末期要“对学习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喜欢倾听和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能在游戏和学习过程中倾听和运用”等;【131日本1998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条基本思想提出,肯定了幼儿主体性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非常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幼儿的探索性学习。此外,许多幼儿教育方案都倡导幼儿的主动学习,要求教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1141高瞻课程、方案教学、1151瑞吉欧教育体系等。110']
(二)重视整合的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结”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联结”认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一个大的系统包括许多子系统,形成一个网络,这些子系统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其次,全人教育强调“整全的教育”,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从全人教育的视角来看,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整合各种教育方法和途径的主张。英国政府2000年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提出了“精心设计的游戏”这一概念,认为“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带有愉悦性和挑战性”。117]可见,该指南不仅重视幼儿游戏,也重视成人对幼儿的游戏加以干预和指导。
2005年全教协会在《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中指出:“教师有目的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如从高结构到低结构、从成人指导向儿童主体变化的策略,提供优化的学习机会”;“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帮助儿童成功地融入早期教育的情境中来”;“联系并利用社区的城市、郊区、乡村等资源,帮助家庭参与社团组织,倡导文化事业,丰富项目中家庭和儿童的经验。”㈣这些观点充分表明了全教协会对综合各种方法和途径的重视。日本强调环境和游戏的重要作用,重视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的合作。1998年文部省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指出:“根据幼儿期的特点,幼儿园教育以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思想。…‘游戏作为幼儿自发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的学习,要以游戏为中心对幼儿进行指导。”1191“幼儿园要十分注意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幼儿园要积极利用社区内自然环境、人才、活动及公共设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20l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和“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等等。[211可见,我国也注重环境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主张教师的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相结合,强调幼儿教育各种途径的结合。
篇6
(1)陈旧的教育思想。经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园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呆板,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的德、智的教育,忽略了“体”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基础体操的发展。因此,要求幼儿教师要在进行基础体操的教授时,要时刻注意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以便于能及时地满足幼儿对体操教学的需求。[1]幼儿教师没有认识到基本体操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基本体操的教学,对基本体操的教学只是应付了事、毫不重视,导致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发展受到了局限。同时,由于有些幼儿教师的思想较为顽固,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幼儿体操的价值认识得不全面,导致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基本体操的价值。
(2)单一的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在进行基本体操的教课时,更注重的是增强幼儿的体质,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的基本体操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基本体操的训练时,应更多地选择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基本体操,减轻幼儿教师的压力。在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目标限制了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单一的教学目标也束缚了孩子的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对幼儿德、智方面的教育,失去了基本体操的价值。因此,在幼儿教师的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幼儿的体操教学的发展,不应只是局限在体质的教学,更应该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
(3)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由于幼儿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基本体操的认识度不高,因而在对幼儿进行基本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影响了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基本体操的水平,带动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经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并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的,普遍都是师范类专业,缺乏对基本体操的教学认识,甚至有的幼儿园没有体操教师,只是用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替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局限了幼儿基本体操的发展,不仅没有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对体质的增强也没有起到一个有利的作用。[2]同时,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水平不高,普遍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熟悉教学器材,甚至不知道教学器材是用来做什么的,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对基本体操的专业知识,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体操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要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儿的体操教学的发展。
(4)幼儿的基本体操课程安排不当。“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由此看出,教师对于课程的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中,都忽视了对幼儿体操课的教学,根据对幼儿园一周课程的调查显示,在一周的课程安排中,只有一节或两节的体操课程,由于幼儿的体操课程的减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教师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较学思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幼儿体操教师要具有专业的教育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加先进的基本体操的教学理念,增强基本体操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体操的教学发展,在基本体操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幼儿基本体操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幼儿的体操发展。
(2)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幼儿体操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幼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目标,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全面体操教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体质增强的教学,在体操教学的目标中要增加兴趣教学思想、技能教学思想、终身教学思想、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对幼儿的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体质、性格制定完善的体操学习计划,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体操的教学,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3)丰富幼儿的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教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所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丰富体操教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其他的体操教学器材,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儿教师要采取一器多用的教学方式,减轻幼儿园的教学负担,提高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器材的转变,增强幼儿的体质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性、科学性、健康性的发展。
(4)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载体,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幼儿教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与幼儿的距离感,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友谊。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地与幼儿做好朋友,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还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幼儿教师的教学。
(5)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在对幼儿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俗话说:好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因此,要加强幼儿园中对体操教师的队伍建设,创造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体操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3结语
篇7
幼儿期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期,有关幼儿个体发展,身心发展习惯等都有很大影响,比如:个性的发展,与同伴友好的交往、语言学习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等等。所以在幼儿教育的阶段,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加以引导与支持。同幼儿成为好朋友,形成互主体的师生关系。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的指出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不管是公办的还是私立的幼儿园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理、社会、人文情况进行不同的具有特色的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并对幼儿实施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该阶段的儿童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幼儿时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期。儿童早期教育对儿童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的幼儿个性慢慢开始发展,并且也具有很强塑造性。但这个时期的幼儿,他们的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完成,孩子们的自我评价主要依靠成人主观的自我评价,而不是根据具体的事实,通常情况下,孩子们会高估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隐藏。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并加以引导,塑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发展,有同伴友好相处,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对幼儿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幼儿时期是养成习惯的重要期。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这句话说明了幼儿教育对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幼儿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准则,知道有事请教老师,饭前便后洗手,遵守社会行为规则,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能够为他们坚实社会的基础。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人相处,适应社会的发展。如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与同伴友好相处,对人有礼貌等等? .
3.幼儿时期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期。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给年幼的孩子起到促进作用,启发幼儿,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开发幼儿多元的潜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幼儿的优点得到发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时期大脑迅速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智力与教育同时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有密切的联系。父母、老师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为以后幼儿在学习生涯和工作中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实现其人生价值。
4.幼儿时期是形成兴趣的重要期。培根说过,伟大的人物的事迹激励年轻人远比所有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品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幼儿产生影响。同时父母对孩子学习兴趣有正确的培养,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对幼儿进行培养。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的环境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积极的促进作用。人的学习兴趣是对知识的向往,并且在幼儿阶段表现比较明显。在行动的反馈过程中,是学习的需要,动机,愿望得到提高。这就是学习兴趣产生。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同样,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学习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应该知道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激发兴趣,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篇8
关键词:整合课程;幼儿语言教育;存在问题
我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了整合课程理念的深刻影响,为了便于教师开展和组织教育活动,将幼儿教育划分为艺术、健康、科学、社会、语言等五大领域。幼儿教育具有启蒙性和全面性,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由于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全面性”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在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将各领域教育内容进行没有脱离学科界限的“拼盘”。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应当是采取将幼儿教育体系的各个成分、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教育,这样的幼儿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语言教育整合课程理念
1.整合课程理念关注“完整的人”培养
整合课程主要强调全面整合幼儿发展领域与各学科领域,把儿童需要获得的经验、需要学习的内容回归到儿童生活,采取各种整合的方式,实现“完整的人”的培养目标,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2.整合课程突出课程的生活性,关注儿童生活
幼儿课程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要具有游戏性、故事性、情境性、精神性、科学性、程序性、结构性、逻辑性。课程内容要符合幼儿特点,要源于儿童生活,使他们在游戏、生活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3.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整合要反映出课程的生成性
整合课程是需要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建构,在教师和幼儿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展开,不断去探索、去发现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幼儿的兴趣安排学习内容,还要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整合状态下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整合课程实施初期,其实还是分科课程
由于教师已经习惯于分科,在整合课程实施的初期,存在着整合课程活动转变过程中,仍然实行分科现象,对整合课程没有真正地理解。例如,教师在主题活动设计时,认为语言教育内容需要加强或者语言教育成分还不够,教师就会补充一些与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故事、散文、儿歌开展活动。很多教师认为主题活动涉及不同领域的经验和知识应当进行平衡,这样就不会出现经验和知识的缺失。上述想法代表了一部分幼儿教师比较注重平衡各领域的学习,仍然是按照分科理念进行选择教学内容。这样的做法造成课程整合失去了意义,其实还是分科教学。因此,幼儿教学要对整合的语言教育和分科的语言教育有清楚的认识。
2.有些幼儿教师为了整合课程,对于儿童语言核心能力发展没有引起重视
整合的理念在幼儿语言教育主要是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师针对某一主题习惯将与之相关的活动都组织到一起,然后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科学的理念进行组织,但是从整合课程观点来看,教学内容中的每一个活动之间的整合性和连续性不是很好,活动的设计没有从幼儿的情感角度以及经验出发,活动的开展是教师的引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这样的整合是不科学的,没有意义的,是学科的拼盘。整合不是采取不同的内容放在一起,而是在于学科的内容是否有质的变化。学科的拼盘所形成的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缺乏整合性和连续性,只是进行简单的堆放,对于幼儿语言提升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还没有兼顾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
整合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要尽可能做到教学内容纵向和横向都要兼顾到,只有这样幼儿的写、读、说、听等能力才能得到科学的发展,使幼儿不断地得到新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幼儿园对课程的整合通常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教师对主题活动的编排和设计都是基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一般都是依据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进行。
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教育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要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整合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应当是多层次的,各要素多样化的整合。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排应当能够体现情感体验和自主探索,要能够做到教育和保育的有机结合。幼儿教师要能够做到幼儿语言教育突破领域界限,与其他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语言教育关键是创设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给幼儿积极创造语言表达、评述、协商、同伴讨论的机会,这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样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篇9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这既能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也能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交流。目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环境创设的单向作用;二是轻视师生之间的互动。
1.1忽视环境营造的双向作用
一些幼儿园认为,只要把幼儿园装饰得整洁、有序、美观,就算是创设了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没有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创设,只一味的追求外在形式,完成布局任务,没有从根本重视环境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环境创设的内容上比较零散、片面,整个布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给人一种不平衡的感觉。很多幼儿园只注重丰富的物质条件,没有结合幼儿对整个教育接受过程中环境创设的需求,这种单向作用的环境布局,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1.2忽视环境创设中师生关系互动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很多幼儿园认为环境创设主要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了精神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等物质环境具有视觉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师认为幼儿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往往忽视了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缺乏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没有真正建立起师生之间那种亲切、和谐、互助、友爱的关系,教师没有树立真诚相待、友好合作的榜样。
2、营造良好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措施
幼儿园要充分认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创设和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努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隐形课程,随着幼儿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逐渐重视环境这一隐形课程的重要作用,不再只重视幼儿园的常规课程。因此,幼儿园必须按照要求,不断创设符合幼儿实际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1创设优美的室外环境
幼儿要与环境进行互动才能学习和发展。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活动中不断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幼儿园的布景大多体现在墙面上。因此,墙面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念,才能激发幼儿的情趣。包括墙面上的礼貌用语、图画都要让幼儿有兴趣读一读、看一看,充分利用这些环境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站,他们对幼儿园充满幻想、新鲜感,只要提高幼儿园,他们在大脑中立即呈现出一幅充满乐趣的画面,有很多的小朋友在幼儿园中一起耍玩具,墙面上有很多的蜻蜓、蝴蝶等小动物,这种富有儿童乐趣的地方才会吸引小朋友的到来。
2.2创设良好的室内环境
教室作为幼儿日常学习、活动的主要场地,其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有直接的作用。各个班级可以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构建班级科学区,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让幼儿自由组合,在科学区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当然,不同班级尽量创设各具特色的科学区,努力实现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建立科学活动室,这为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这种集中的科学教育资源既可以让幼儿全面体验探索科学的氛围,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专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场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营造的教育环境要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3创设精彩的课堂环境
幼儿的学习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幼儿园的课堂应该要生动形象,通过设置精致教具等多样形式,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充分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比如让幼儿扮演一个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特色动作和语言,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口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幼儿自主参与意识,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2.4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温馨的港湾。作为家长有义务和责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个环境要求干净、整洁,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富有童趣的自由学习、玩耍空间。家长要注意幼儿玩耍活动的时间长短,不要让幼儿玩某一种玩具太久,要引导幼儿玩不同的玩具,要安排合理的运动时间,强健幼儿的体魄,这也为更好的学习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家长抽出时间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同时,家庭要协调配合制定幼儿的教育目标,共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家长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在教育幼儿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进步。
2.5营造丰富的互动环境
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参与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借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平台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某一项有意义的游戏,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信任、默契和感情。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心态,要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密切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引导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总结
篇10
1、幼儿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幼儿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及老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一种进步的价值观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已成为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变革的一种趋势。
2、家庭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其成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幼儿)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教育、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首先依据一段时间的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倾诉者自身所述,追踪调查家长情况以及教师的侧面的一些描述,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引用一些数据来说明论证。
二、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
全人教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包括身体我、情绪我、社会我、认识我和创造我。因而它既强调人的身体、情绪、认识能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又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全人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兼顾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整合的教育观。
2、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
发展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3、发展幼儿教育应处理好教师和班集体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建议,第一、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班级的期望。第二、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第三、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第四、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第五、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第六、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尽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4、重视整合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在现代,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接”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在幼儿教育中学会”联接”人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强调“整合的教育”即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影响方面
1、家庭氛围
所谓家庭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氛围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开朗、活泼、大方、好学、诚实、谦虚、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学生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和方式方法等)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方式与态度
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发展的一种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子女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3、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来说,若父母是文化素质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对孩子的学习上也有能给予较好的指导。
四、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具有积极影响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分析要做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榜样作用
2、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
3、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家长在心理素质方面要追求完美,家长必须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让自己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所谓幸福快乐的人生,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具有健全的心态,健康的情绪。
4、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理解还只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否则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的效果,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5、构建和睦的家庭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