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概述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时代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工智能时代概述

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刑事风险;刑法应对

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工智能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人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拓了更多的领域,创造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着人工智能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在利用人工智能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例如有些不法分子会借助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或者是开发实施一些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刑事风险的巨大危害性,进而加强法制建设,全面做好应对,使人工智能充分发挥它积极的一面。

一、关于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概述

(一)关于人工智能的概述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提出比较早,大约在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但是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却没有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几乎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直至2016年韩国的一场人机围棋大赛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人工智能上。各个国家也意识到人工智能将是改变世界的一种重要力量,纷纷加大对其研究力度,进而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新领域,由此世界逐渐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在给世界带来强大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超越法律范围以及法律理念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不能忽视。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站在法律的层面严格审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做好各方面风险的应对。特别是最近几年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刑事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鉴于此,对这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1]。

(二)人工智能产品的类型

人工智能产品根据其内部算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工智能产品,另一种是弱人工智能产品。通过对人工智能产品的深入研究发现,其本质是基于内部算法,并具有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主要依据内部算法发挥作用,内部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内筒,如果对这个技术内筒的运作再进行分类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同时也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针对这个问题,在法律层面对人工智能产品进行分类主要依据的是产品是否具有控制能力以及辩证能力。虽然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较快,但是从发展水平来说还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弱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并能思考以及解决问题,但是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研发人员意识的体现,是研发人员利用程序表达出来的一种判断和决策。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也会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代的产品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辨认能力。它与弱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的最显著区别是其可以突破设计人员编程的控制,真正实现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决策。这种产品会给世界带来极大改变,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2]。

二、人工智能刑事风险所具有的特点

(一)与传统犯罪相比具有较高的危害性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与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密切。人们在获得人工智能产品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加之人们对这些风险缺乏辨别力,导致人工智能刑事风险产生的危害较大。如今我们在一些媒体上会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犯罪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损失。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人工智能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犯罪活动会越来越普遍,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为了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措施遏制人工智能犯罪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在法律层面做好保障。否则任其发展必然后患无穷。通过对一些人工智能刑事违法案件的调查,我们看出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获取企业的私密信息,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同时还会引发行业的不良竞争,影响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增加了很多的犯罪形式

人工智能时代犯罪有了更多的形式,这些形式带有人工智能显著的特点。现在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青睐人工智能犯罪是因为借助它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而利用这些数据实施犯罪活动。人工智能这一高效获取数据的功能如果加以正确利用,不仅可以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会极大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一些犯罪分子瞄准了人工智能这一特点实施一些新型的犯罪活动,违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初衷,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各种新型犯罪,要从根源上确保信息的安全性,避免被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3]。

(三)人类对其控制能力较弱

人工智能时代一些技术的使用很难利用一定的标准评价它的道德性以及合法性,相关人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人工智能产品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具备控制能力以及辨别能力,基于这样的特点很难对其程序进行管控,从而降低了人类对它的控制。例如操作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操纵机器人开展某项活动,如果在一些环节采取了具有违法性质的操作,但是机器人并不能自动发现这种不法指令,进而拒绝执行。这种弱人工智能给犯罪分子留下了犯罪机会,同时也给人工智能的利用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随着高科技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人员在对人工智能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探寻到一些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自主学习。机器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原本是为了抑制智能机器人,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这种能力不断积累,机器人在执行各种命令时有可能违背人们的意愿。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机器人正常作用的发挥,甚至还能做出一些危害人类的举措。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机器人的行为完全不受人们的控制,那么对社会将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后果不堪设想。以上说明的种种情况都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极易发生的一些刑事风险,这些刑事风险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及人员应该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现有的法律不断进行完善,从而达到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另外,人们在利用人工智能时也要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使自身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从而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价值造福社会,避免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危害社会[4]。

三、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刑法应对

(一)建议《刑法》增设滥用人工智能相关罪名

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期,大部分人未能意识到人工智能会带来刑事风险,因此相关的法律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提升,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新奇的体验,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更多的犯罪机会,而且这些犯罪大部分是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还会引发社会恐慌。基于人工智能的特点,其所产生的刑事风险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较好处理。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不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同时其危害还具有持久性。鉴于此,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措施最大化做好人工智能产品的刑事风险控制工作,并高质量进行刑法应对。随着人工智能刑事犯罪案件数量的增多以及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人工智能刑事风险防控以及刑法应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加强刑法应对也是完善我国法治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社会发展前期人工智能水平较低,这类刑事案件不多,所以《刑法》中没有滥用人工智能相关罪名。但是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刑事犯罪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在我国《刑法》中增设滥用人工智能相关罪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样在一定程度完善了法律,同时对相关人员滥用人工智能开展犯罪活动有一定的打击作用。当今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加之我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由此看出维护社会的稳定对我国的重要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一些不法分子滥用人工智能,给我国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我国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人工智能提供较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还要防范一些人员滥用人工智能,确保社会整体发展的稳定性。如果不能对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加以管控,同时也未能全面做好刑法应对,那么无疑给我国社会发展埋下一个巨大隐患。如果相关部门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个隐患加以管理,在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更好的发展。为了使我国既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积极的一面促进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又能有效规避利用人工智能犯罪行为的发生,需要相关部门借助法律的力量来达到以上目的。通过《刑法》增设滥用人工智能相关罪名,进而规范人们利用人工智能的行为,确保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同时能够使人们明确如何合理合法利用人工智能,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之所以建议在《刑法》中增设滥用人工智能相关罪名还由于《刑法》比起其他法律对人们更具威慑力,对人们约束性更大,对一些滥用人工智能的行为会发挥出更大的警示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在使用刑罚时如果剥夺了犯罪人员的一些权利,那么这种权利的剥夺不具有可逆性,对犯罪人员来说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刑法》的这种特点对犯罪人员的威慑力会更明显,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滥用人工智能的严重后果,从而不敢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活动。人工智能犯罪与其他形式的犯罪相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不仅会对人们造成财产危害,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刑法风险以及犯罪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利用刑法这个有力武器避免人工智能犯罪行为的发生,进而弱化它的影响力。另外,相关部门还要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发展优化处理人工智能带来的刑事风险,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5]。

(二)建议《刑法》增设人工智能事故相关罪名

首先,在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前,研发人员要明确自身的义务,在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确保每一个研发环节都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体系,最根本的是符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从源头上避免人工智能事故的发生。其次,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后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调试。研发人员在调试的过程中也要确保符合道德以及法律的要求,否则在调试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容易导致人工智能事故的发生,从而在后期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中引起更大的危害性。最后,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也要提供有效的保障,一方面要确保智能化产品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还要采取措施避免人工智能产品在应用环节出现的一些数据错误情况,使人工智能产品以及技术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以及高效的服务,避免其发挥消极作用对人类以及社会产生危害[6]。

四、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工智能化水平也相应提高。在如今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开发人工智能的价值,还要重视它所带来的刑事风险,并提前做好完善的刑法应对来更好地处理人工智能刑事犯罪。相关部门要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刑事风险,从而在开展刑法应对时更具方向性和目标性,最优化做好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控制,实现我国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蜜.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研究[J].法制博览,2021(35):43-45.

[2]刘宪权.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与刑罚体系的重构[J].政治与法律,2018(3):89-99.

[3]陈文,姜督.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及刑法应对[J].南京社会科学,2020(1):99-105.

[4]王志祥,张圆国.人工智能时代刑事风险的刑法应对[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9,34(2):97-107.

[5]张全印.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带来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8(6):14-20.

篇2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673-1069(2020)08-0180-02

1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是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各个行业都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融合,积极探索先进技术的应用形式,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为技术研发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发展需求。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内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总结了实践应用及优化措施。

2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等进行了有效融合,这项技术赋予了机器人工智能功能,机器可以针对复杂、危险的工作进行有效处理,既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又可以保障人身安全[1]。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综合性特点,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技术人员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核心,针对数值计算、问题求解进行优化,可以将其发展成知识处理,人工智能还可以处理各项不确定信息,加深对系统资源状态的实时了解、追踪,以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内容,向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的写作能力比较强,能够针对很多资源、信息进行整合,用户可以共享、传输各项信息,根据多写作的分布式人工智能思想、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管理工作效率、效益。在网络智能化管理过程中,人工智能具有很大优势,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推理能力,其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处理各项信息,还具备记忆功能,可以存储更多信息,构建信息库,针对信息进行总结,产生高级的信息。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应用现状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涉及范围日益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融合,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及发展。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人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处理模糊信息,改善了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局限性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根据网络环境强化信息监控力度,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制定信息约束管理系统,配合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监测各项网络信息,突出各个管理层相互协作的特征。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也将提升,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4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4.1网络安全管理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网络安全管理是完善、探索过程中的关键管理工作,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为提升网络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确保网络技术应用安全,可以为生产工作的有效性提供支持。在这一背景下,技术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规划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要点,满足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各项技术应用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防护能力,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防护保障。例如,在大数据时代,为了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需求,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中的人工智能防护体系,可以将智能拦截防护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融合,组建技术控制中的核心防护网络体系,将其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传输的信息防护形式。另外,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水平。

4.2数据采集与分析

现阶段,在数据采集分析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会产生庞大的数据量,需要挖掘更多的数据,大数据时代信息逐渐呈现出多样性、数据总量大等特点,单纯地依赖传统技术采集数据压力相对较大,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采集问题,科学、合理地采集、分析更多数据,有效地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4.3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及评价

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多元化功能、服务需求,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融合。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人工智能渗透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确保网络管理的安全性,其具备的问题求解技术、专家知识库能够促使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呈现出瞬变性、动态性、复杂性特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进行简单化处理,为综合管理提供便利[2]。同时,以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发展的专家决策、支持方法,已在信息系统管理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并取得了很大效果,专家系统可以自主吸收、总结专家的经验、知识,将更多的经验、知识录入系统中,针对系统知識进行完善,能够利用汇集的专家经验自主解决、处理更多相似问题。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评价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工作。

5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优化措施

5.1提升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

现阶段,技术人员需要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力度,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为了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水平,需要针对场景、数据模拟效果进行强化,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创新、优化人工智能系统。

5.2政府与企业参与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政府、企业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主体,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企业创新具有很大优势。政府部门需要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相应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优秀人才作为支持,政府部门需要发挥领导作用,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向高层次进行发展。

5.3强化网络安全维护人工智能应用环境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需要强化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促使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相关部门需要强化网络安全维护工作,营造良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环境,重视信息泄露问题,确保各个部门放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预期效果[3]。

6结语

篇3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

机械电子工程结合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既能发挥机械工程的作用,又能利用电子技术完成工作任务,在实际的机械电子领域中运用十分广泛。探究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的具体应用,实现机械电子工程和电子技术两者的相互促进。

一、机械电子工程概述

机械电子工程是由多门学科组成,主要涵盖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新兴的机械电子工程是结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区别于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在于其是一项电子信息化的机械活动。不仅具有传统的机械工程功能,还具有电子工程简单的电子产品的结构。现代的机械电子工程融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领域广泛,并且随着功能模块的需求加深,多元化的功能模块发展起来,机械工程的电子产品的结构逐渐被简化,复杂化的程序也被抛弃。因此,机械电子产品具有精细简单的特点,产品的功能、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即使机械电子工程产品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产品在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分散、人工化的生产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这是机械电子产品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人工智能的概述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呈现成熟化发展。各个领域需要发展则要寻找一种代替人类能动性的计算技术,计算机成为了实现人类智能活动的主要依据工具。计算机的应用范畴的广泛性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实现。计算技术如何代替人类智能行为成为了人们广泛研究的课题。由此,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的基础是哲学、数学、社会学等等,具有与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的特点。人工智能是一种似人类智能行为,具备类似人类的理性思考、人类的理,其遵循的是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运用机器执行某种特定的代码,实现人类完成的任务活动。人工智能的目标是研究开发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人工智能主要运用在高科技的开发领域,创造了新的历史起点,特别是在产品的生产中,缩短了企业的生产周期,促进了信息资源的集中,信息传递沟通也更为迅速。对机械电子工程的人工化生产方式是一种福音,对改进生产方式有极大的作用,人工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也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方式。

三、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关系

(一)人工智能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

第一,人工智能的初步应用。最初始的应用并不完善,在输入输出的端口出现不融合的现象,这是在应用中极不稳定的具体表现。对输入、输出的描述在精确度上还有待研究。对传统的数学描述方法引入人工智能,对系统作出了部分改进,这成为了一种代替解析数学的手段。传统解析数学应用在机械电子工程中时,会出现处理问题复杂化的情况,系统运转缓慢。引入人工智能的机械电子工程处理问题简单快捷,虽然现代的系统结构复杂,子系统种类多,但资源配置合理,运转效率高,提供了人工智能的信息服务,改进了信息共享的服务水平。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基本人工系统是网络神经系统,这种网络神经系统与人类的大脑神经系统相似,具有推理判读的功能,对获取的信息资源采用的是数字信号的分析处理方式,加强了对信息分析判断的准确性。第二,人工智能对机械电子工程的优化。机械电子系统繁琐复杂,需要多种人工智能方式进行调控,其中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是最主要的两种调控方式。神经网络系统模拟人脑系统结构,获得数字信号和参考的数值;模糊推理系统是模拟人脑系统的功能模块,对接受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输入环节中,仅仅依靠神经网络中单元系统的紧密相连而进行存储,这种单一方式导致数字计算量大。模糊推理中结合规则方式能减轻计算任务,这是由于数量衔接的不稳定间接造成了计算任务减少。两种方式的结合对输入输出有着一定的优势,利用模糊推理的逻辑推理性,集合网络神经对模型的巩固,解决了模糊推理的不稳定性。这是模型推理人工智能方式的雏形,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机械电子工程的必经趋势。

(二)人工智能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的差异性

网络系统是人工智能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的前提条件,基于此基础建立的机械电子工程具有局限性,若是采用一般的应用方法,是无法实现人工智能的效用。若条件有限而采用一般的应用方法,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人工化的转变,采用指令转换,实现对网络系统的操控。但是采用指令转换的方式会导致差异性。若在机械电子工程的实际操作中,遇到某个指令错误,或是数据集成分析失误,则会引起对人工智能操控失效,如果失控问题不能及时控制和恢复,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建立的网络系统会发生崩溃,系统崩溃会直接导致机械电子工程的功能失效。因此,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是具有差异性的,这就要求基于在特定的应用方法下才能实现人工智能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三)人工智能和机械电子工程应用的不稳定性

机械电子工程系统本身具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上。造成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在于机械电子工程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因此,这种不稳定性对机械电子工程的设备功能的发挥有着制约作用。运用传统的数学解析方法,虽然能对系统的不稳定性进行适时调控,并作出恰当的调整,但无法精确地实现对系统的子单元控制,调控稳定性的效果欠佳。机械电子工程在模块设计上要求能对每个数据信息进行准确性的控制,数据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存在的最佳状态是精确化的状态。客观的数字变化会引起系统整体性能的变化,引入人工智能能对这种不稳定有着良好的补充作用,@种有效补充作用体现在对机械电子工程的数据精准度上,即使是在复杂的机械电子工程结构上,对输入输出的关系缺陷有着补充效果。当机械电子系统在功能模式上无法实现自身调控时,运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系统的调控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机械电子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机械电子工程,对本身系统的客观缺陷有着现实意义的弥补作用。

篇4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网络;优化方法;优化工具

伴随着知识时代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面对庞大的信息,人类以前所依靠的自然智能越来越吃力,怎样用人工打造的智能来模仿自然智能,以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处理,这是当今信息社会所面对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人工智能长久以来都处在计算机科技的前沿,它是人类面对知识经济巨大挑战以及走向信息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信息社会对于智能的强烈要求是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工智能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全新时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网络领域的应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智能化,使我国的网络显现出全新的面貌。与此同时,智能网络的优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概述

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也就是所说的机器智能,简称为AI。它是由计算机学、信息论、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形成的一门科学。该科学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智能活动,就科学的层面讲,人工智能可看作计算机学的分支。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极富挑战性,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是用机器来完成一些需要人类自然智能才可以完成的较复杂工作[1]。

2.人工智能的优势

毫无疑问,人类智能是最高级复杂的天然智能。然而,无数例子表明,人类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对于信息加工处理效率并不高。二是人脑容量有限且准确性比较差。三是人脑在功能及活动空间上有限。四是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精神状态、生理状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向人类思维那样工作,而且还能很好的克服人脑的局限性,因此人工智能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3.人工智能的发展史

人工智能的实现需从计算机刚诞生时算起,其发展可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人工智能形成的阶段。1955年香农发明一种树形结构程序,该程序运行时,其在树中寻找与答案最接近的分支探索,从而得到正确答案,该程序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正式起步[2]。

第二阶段即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从该阶段由纯理论探索转变为应用研究,从而相继产生专家系统、自动程序设计以及语言理解等重要技术。

第三阶段即人工智能全新高速发展阶段。此时机器翻译全面复苏并走向市场。数百家公司加入研究,人工智能不断完善。智能机器人以及第5代计算机研制产生。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概念和内容

1.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概念及意义

伴随通信技术的发展,客户数目不断增加,因此对通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成为热点问题,由当前智能通信网络降低信道拥塞,从而实现通信的高质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是在对智能网络运行状况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对智能网络中不恰当的部分加以调整,从而使网络实现最佳状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性质的工作,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才能实现网络的良性运行[3]。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指的是在运行的智能网络提取并分析数据。对影响网络运行的因素及网络运行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加以分析,经过参数的优化以及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实时处理,从而对智能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更新,以至于令当前网络的状况最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目的是提高智能网络的通信质量并保持智能网络的通信质量。若从网络的层面来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目的是提高移动通信质量,同时尽量减少进行网络维护所需的成本。

2.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内容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即对网络运行状况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对当前的智能网络数据来进行采集并加以分析,若发现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应立即采取不同的技术或手段来对网络加以调整优化,从而使网络呈现最佳状态,同时优化资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内容包括排除设备故障,维持网络均衡以及话务均衡,提升通话质量,改善智能网络运行指标,配置网络资源并建立维护智能网络的优化平台以及智能网络优化方案[4]。

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方法

随着我国智能网络的迅猛增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建设愈加重要。利用快速有效的智能网络优化方法,改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性能以及服务质量,成为当今智能网络运营商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1.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

目前多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依赖维护人员经验以及生产商所提供的一些智能网络优化工具,很难实现智能网络优化的系统性、自动化及连续性。所以将较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网络优化相结合,来开发智能网络的优化工具就显得很重要。

智能IA即基于庞大信息,其中包括事实,数据,领域知识经验,来模拟人脑思维的集成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是高层次网络维护工作,在优化过程中会涉及到网络软件及硬件等各部分,并使用到多方面的技术。因不同厂商所提供的参数及采集的智能网元性能不同,因此智能网络优化应同时考虑不同厂商系统和设备的不同特点。

2.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过程

(1)智能建模

表征智能网络特性的即从厂家OMC所采集庞大数据,为实现基于智能网络特性评估上的网络优化,必须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判断网络运行状。ISO-CMCN采取模糊隶属度,模糊智能网络性能数据,将它们描述成自然语言,从而建立能够合理描绘网络运行状况的量化模型[5]。

(2)模糊知识库

ISO-CMCN智能网络优化工具中,使用的是基于事例以及规则上的模糊知识的表达方式.所谓规则表达即将智能网络优化经验归为前提到结论的模式,并且引进模糊因子来反映知识的不确定性。事例表达即以“事例-属性”的形式描绘智能网络的优化。采用的是模糊量化方面技术。从应用角度讲模糊表达方式可有效描绘工程师具体网优化时所用的知识。

(3)信息推理

信息推理即运用经验知识以及实时信息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IOS-CMCN设计了在规则及事例基础上的推理机。推理机自动识别优化模型后,进入规则、事例推理。应用规则推理时,以现有网络运行事件作为驱动,通过模糊知识库模拟实现优化专家的思维。应用事例进行推理时,推理机分析事件特征,根据库中典型事例,通过推理方式来进行智能网络优化处理。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方法,推动了智能网络优化的自动化及智能化,降低了对人的依靠,并且提高了优化效率,为智能网络优化提供了新方法。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期待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找到更完善更优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任锦,彭玮.浅析人工智能技术[J].科教文汇,2010(12).

[2]杜建凤,宋俊德.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优化方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24).

[3]冯隽逸.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智能分析优化系统[J].电脑与电信,2009(10).

篇5

关键词:人工智能;应用;识别

中图分类号:TU855

人工智能及其识别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在很多领域,各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人工智能。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在语音识别技术领域的应用、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的限制,人工智能及其识别技术也进入了发展瓶颈期,如何突破瓶颈将是此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

1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的概念提出

人工智能技术是研究人类智能和通过计算机技术使某些设备或仪器具有人的智能行为的科学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语言、记忆、推理、感知、学习等智能能力,以及延伸人的感觉和大脑功能。综上这些模拟都反映人工智能及其识别技术最重要的思想和内容,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及其识别技术学科是用来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的学科。

1.1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大众对计算机进行商务、学习、工作等的需求的增长,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品之一。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同时也希望掌握计算机技术以减少工作量,而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就是其应用的最重要的方面。

1.2 自动化办公的需求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传统办公方式发生了改变。具体而言,这种转变包括在办公操作技能方面和办公系统方面的改革。

日本人工智能专家指出,凡是能够清楚地设定其指标的业务属于工场型的事务,将来应有办公室机器人来处理。这样,人的精力将只能用于创造性的智能工作,办公自动化将对智能型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办公室将真正成为智力活动的场所。

2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研究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技术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显著促进了工业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中以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在语音识别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视觉识别技术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突出。

2.1 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机器人技术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效益。例如:现在很多外科医生在显微外科手术中使用机器人助手。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流行,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行业在智能识别方面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缩减企业以及国家的相关开支,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应用的风险。因此,人工智能及其识别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国家应该加大对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开发人工智能技术。

2.2 在语音识别技术领域的应用

语音识别技术的根本任务就是来解决能够使机器听懂得人类语言,其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人机语音交互的关键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一直都受到各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关注。同时,以语音识别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如声控电话交换、语音通信系统等,其应用几乎深入到社会的每个方面和每个行业。

随着人工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进入21世纪,嵌入式语音处理及其识别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基于语音识别芯片业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更好地将芯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来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内容。

2.3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也称作神经网络,是指有大量的简单处理单元经广泛并行互连形成的一种网络系统。它是对人脑系统的简单化、抽象和模拟,具有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其工作机理是指通过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组织构造及其工作机理从而从研究人脑工作机理中得到启发,试图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处理大量的单元,比如,人工神经元、处理元件、电子元件。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来实现的,相关的知识与信息的存储与读取表现为各个网络元件之间其分布式的物理联系,网络的学习和识别取决于和神经元连接权值的动态演化过程。人工神经网络的存在有其弊端,也许永远也无法代替人脑,但是他能帮助人类扩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智能控制。

3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陷入瓶颈期

人工智能学科自从诞生至今就致力于研究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及其规律,人工智能在其领域已经迈出了较大的一步,并且在某些领域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从人工智能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发展也是一波三折,而且在很多领域还面临着不少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人工智能研究方法不足

由于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局限性,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人脑结构和工作模式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由此决定了现阶段科学界无法对神经网络模型作出对人脑作出真正地模拟,人脑是人类长期劳动实践的产物,其中包含了人类很多思考的过程,仅仅依靠在简单的电子器件以及线路的组合是完全不可能实现模拟的。

3.2 人工智能机器翻译存在困难

目前,机器翻译使我们很多人所喜爱的,但是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如何通过单词来构造句子以及单词存在歧义性的问题。歧义问题一直是所有语言理解和运用中的一大难关,想要消除歧义就必须对原文的每一个句子及其上下文进行透彻地分析理解,但是由于机器非人脑,它不能像人脑一样独立地进行思考以寻找导致歧义的词和词组在原文中的准确意义,而是孤立地将句子作为一个单位来理解,因此造成的失误使得人工智能翻译缺乏应有的理解力。

3.3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存在困惑

人工智能识别的应用非常广泛,比较典型的有文字识别、前面提到的语音识别以及指纹识别等。虽然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巨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这本质的缺陷,人工智能及其识别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与人的感官识别机制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人脑的识别手段、形象思维能力,是任何最先进的计算机识别系统望尘莫及的。

4 结束语

人工智能及其识别技术始终处于计算机应用这门学科的最前沿,它的诞生与发展是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其研究的理论和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如今,已经有许多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在信息网络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必越来越受到关注,必将推动科技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教育等带来长远得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蔡自兴.人工智能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胡勤.人工智能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3):3507-3509.

[3]邹蕾,张先锋.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02).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是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最基本目标,因此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监视和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电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各地区特高压电网建设的顺利完成,能源管理系统(EMS)运行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可靠运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就是目前EMS中心的计算机软件主要是以数据分析软件为主,对于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突发事件缺乏智能化处理,这一实际情况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完全依靠人工决策,尤其是在事故状态中,人工决策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决定性作用。为此,将智能技术引入到电力系统来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1、人工智能技术概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工程计算的增多,人脑无法承担越来越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计算机能够比人脑更加快速、准确的计算出这些数据,因此,利用计算机形成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了。人工智能技术是于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涉及到计算机、心理学、数学、认知科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和空间技术、能源技术并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它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不仅局限于逻辑思维,还综合考虑了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此外,还可以借助数学工具,使数学进行人工智能的学科。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不同的优势,例如人工智能建模技术就具有以下的优点:自治性、社会能力、响应性、能动性等。在复杂工程系统中运用人工智能建模技术,可以通过复杂系统中的基本元素及其之间的交互的建模和仿真,将复杂系统的微观行为和宏观“涌现”现象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人工智能建模技术对自身状态和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在完成建模和仿真任务时无需人为的干预,具有一定的自治性。人工智能建模技术能够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可以对周围的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和快速的响应。此外,人工智能建模技术还可以显示出有意识的不失时机和目标导向的行为表现。

智能控制理论概述智能控制是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控制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帮助解决传统控制方法中无法解决的控制问题,对于那些适应性要求高、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强的控制系统尤为适用。而电力系统就是一个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很强的复杂系统,系统中包含了大量未实现建模的动态部分,加上其分布地域范围十分广,对其进行控制管理是非常困难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调度控制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电网运行控制的要求,传统电网控制调度缺少必要的控制技术和指令设备,在控制过程中易出现误动、据动等问题,影响了电网运行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力控制系统中的智能控制就被提了出来。

2、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2.1、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步得到改善,但相比于其他行业,电气自动化控制还需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科学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把电气设备设计从手工制图中解放出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设计(例如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设计的质量,缩短了产品开发的周期。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所有开关量、模拟量进行实时采集,并按要求处理或存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模拟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可以实时的显示电流、电压等实际开关状态及挂牌检修功能,并自动的生成历史趋势图。此外,还可以对电气工程中的主要设备、系统的运行进行监视,一旦发生故障,立刻报警。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对运行人员的权限加以限制,方便各级运行值班的管理。

2.2、模糊逻辑控制技术

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影响在智能技术的众多分支中,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可以说是最简单、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控制技术,从应用效果和应用范围来考虑这种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优越性,目前在家用电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生活中常见的电风扇、电磁炉、电饭煲等都是通过模糊逻辑控制技术来实现控制的。而以模糊逻辑控制技术为基础的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一个完整、系统的逻辑推理,能够充分的表达语言变量,从而实现与人类逻辑相似的性能。2.5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影响智能技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其已经衍生出专家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等多个分支,其中每一个分支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而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则是对这些智能技术的一种综合性应用。这种控制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例如模糊控制技术只适合处理机构化知识,而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在处理非机构化信息上更有优势,那么通过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将二者进行补充结合,可以从不同方面来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服务。笔者认为,融合了多种智能技术优势的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大,在未来将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2.3、线性最优控制技术

最优控制是最优化理论在系统控制方面的具体应用,其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寻找最适合系统的控制策略,以使性能指标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其在电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有研究已经证明,利用最优控制手段能够提高电网远距离输电的输电能力,并能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品质。但由于其只能对电力控制系统中的局部线性模型进行最优策略的选择,因而控制作用有限,对于强非线性电力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用于对电力系统中局部进行控制的线性模型中。

2.4、监控技术

监控技术是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监控,电力控制中心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况。而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智能监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监控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监控界面,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地图形和数据分析,为控制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另外,现代智能监控系统还具备远程遥控界面、实时报警以及遥控闭锁等功能,使电力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节约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增强了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适应了时展要求。其智能性主要体现在,当对电力系统中高压进线部分,低压进线部分以及电源切换等部分进行分析时,会优先使用分布分层式的系统结构,并对各层的温度变化和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同时,智能监控还能够监测到电力系统中多种遥信量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实时反馈给监控中心。

3、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和生产当中,它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改变着人类的产生、生活方式。人工智能代替传统智能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标志着电气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效的降低了电气自动化的投入成本,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超.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J].硅谷,2012,08:21+87.

[2]张聪一,刘颖超.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J].科技传播,2012,15:83+79.

篇7

    【关键词】人工智能 财务决策 应用

    一、财务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概述

    1987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了一份管理指导特别报告“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简介”,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自此,西方财务和会计界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在会计、审计和财务分析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专家系统来解决复杂的财务分析和会计决策问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专家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建立相应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和经营决策智能化,从而使得现代会计系统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后,向智能化迈进。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分成以下四类:

    1.财务分析专家系统。成功的财务分析可以确定某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投资或信用评估风险等级。由于会计和财务业务职能的复杂性,有些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跨越多个问题域。例如,根据专家系统的输入和相应的输出建议,解决分类问题的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可能又属于诊断或纠错问题。

    2.合成专家系统。具体包括:(1)在相对较小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配置目标集,如管理商业贷款组合计划的MAEBLE专家系统;(2)在相对较大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设计目标集,如个人理财设计PLANMAN专家系统;(3)设计采取行动的规划专家系统,如审计规划EXPERTEST系统等。

    3.组合专家系统。这类专家系统主要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组合分析,如:控制风险估计系统,诈骗检测系统,风险估计系统APX。

    4.财会知识传授和职业教育专家系统。如国际上一些大会计公司内部使用的培训专家系统,和辅助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的专家系统。实践证明,这些系统可以让没有专业经验的人员有效获得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相关知识。

    二、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基本结构

    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是一种工作在专家水平上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专家的专门知识和推理能力,解决通常情况下难于处理的问题。需要人类领域专家宝贵的经验、智慧与思维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财务和会计领域,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是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财务会计专家系统中的解释模块主要是用于推理过程的解释,回答相关财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系统的透明性就是由解释模块来实现,而这种透明性是专家系统所必需的。有了透明的解释功能,由结论可以反过来追踪推理机调用了哪些规则,在分析推理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财务数据和特征信息。财务和会计领域的许多问题非常适合利用专家系统来求解,如审计、税务、管理会计和职业教育等。财务分析师、审计专家和金融专家在会计实务中获得许多珍贵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有的是无法在文献中获得。如果把这些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累积、保存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其在职业教育和帮助非资深财务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建模步骤

    在利用专家系统来描述和解决一个财务和会计问题时,其建模过程有6个步骤。下面以租赁业务为例,介绍其建模过程:(1)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如承租人有两个租赁选择:经营性租赁和资本性租赁。(2)确定相应的规则。区别经营租赁和资本租赁的四条基本规则是:第一,所有权转移;第二,存在采购契约选项;第三,使用大于75%的资产经济寿命;第四,租赁费用的现值超过90%的资本市场公允价值。(3)确定规则应用的程序(推理机)。如租赁业务中,在租赁结束期末,将所有权转让给出租人的是资本性租赁,不管出租人在租赁期内是否使用完75%的资产使用寿命。这样第一条规则应该是判断租赁期内所有权是否转让。(4)每条规则的所有术语必须明晰定义。如租赁期不仅包括租赁初期,还包括其他各自租赁期间,在租赁期间,假设租赁延长是合理的、肯定的。(5)在一个规则应用前,首先按事实匹配,选择何种测试。如要知道租赁期间,必须知道租赁是否有何契约更新选项;计算最小租赁费用的现值时,必须知道是否确保残值,而且承租人是否了解出租人采用的贴现率。(6)用何种计算法,确定一个规则启用,例如,在应用第四个规则时必须计算现值。

    四、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在开发面向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专家系统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专家和知识工程师以及规则的提取,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问题称为知识获取。影响专家系统知识库质量的五个主要决定因素是:领域专家;知识工程师;知识表征方法;知识的提取;问题域。由于专家系统在判断问题时,表现出知识的不完备性、知识获取的“瓶颈”以及较差学习能力、推理能力的“脆弱性”等问题。为了克服财务管理和会计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随着专家系统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人们研究如何通过合理使用专家系统技术本身改善其性能。另一方面,由于专家系统中的知识类型不断增加,单一的知识类型和问题求解方法给专家系统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复杂问题的求解要求。为使系统更加有效地工作,同时采用多个问题求解器处理一个复杂问题成为必要。

    参考文献:

    [1]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Joyce Bischoff.数据仓库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34-38.

    [4]高洪深.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方法、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篇8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经济已经朝着纵深发展,其突出表现就是工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成本也在逐渐降低,高科技成为工业生产的代名词。而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运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关键词 工业自动化 市场 发展状况

一、工业自动化概述

工业自动化是20世纪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工业一开始是全人工的方式实现。工业自动化的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其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不再依赖于外部条件,只要拥有蒸汽机就可以实现机器带给手工生产。此后蒸汽机逐步变为汽油机、柴油机等。另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电动机的出现,工业自动化时代进入电力时代。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认为工业自动化处于电力时代,只是技术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对目前的工业自动化而言,实现工业自动化是一种借助机器,各种仪器仪表计算机等等,运用控制理论实现工业生产、检测、优化、调度等全部由机器完成的过程。其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的质量等等。

二、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工业自动化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但是这也不仅仅是计算机的时代。21世纪的工业自动化是离不开计算机的,所有的自动化过程目前几乎都需要计算机来完成。特别是最近出现的人工智能设备,属于一个层级的飞越。在过去机器是由人来控制的,并不是说人来控制不好,人控制机器自然有其好处,因为人是智能的,处理问题是灵活的,所以人控制机器在一些特殊领域依然无法取代。之所以用计算来来代替人来控制机器是基于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而现在我们又需要回归到人本身上了,谁就是要将过去人控制机器的优势通过今天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这就是人工智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引进人工智能一位置自动化的处理技术将更加的灵活高校,能满足想爱你在产品生产日益个性化的需求,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工业自动化带来产业升级

中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三到四倍,但是整个工业的产量却不能和美国想媲美。过去中国由于劳动力富足,在工作的大部分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中国的人口优势,将一些工厂都放在中国。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广东等沿海城市出现了很多用工荒问题。随着这种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工业的生产也会逐渐的从劳动力密集型转移到技术技术密集型。以往在工业自动化和人工之间存在权衡取舍,用自动化就一位置固定成本的投入增加,资本回收期的增长,用人工就意味着效率低,短期成本较高,但是长期成本较低。而随着这种劳动力市场的转变,这种趋势在逐渐翻转。企业在权衡趋势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动力选择投入更多的成本在设备的自动化领域,这样的状况会带动中国生产企业的升级,也会令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进一步走向全方位的自动化。 (三)高端自动化技术创新不足

中国的自动化进程一直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会给后来者带来一些便利,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后来者可以轻易的获得发达国家研发了几十年的技术。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会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带动其工业化进程。但是长期的以一种后来者的身份发展会带来创新的问题。以往发达国家用过的技术,会逐步的被发展中国家学过来继续使用,通过模仿别人的技术,会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这也让中国这样的厚积薄发的国际面临尖端技术的欠缺的尴尬问题。目前我们注意到,在一些工业生产的高端领域的技术,中国大部分都不太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的软件,中国落后发达国家很多。

三、工业自动化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工业自动化朝向人工智能发展

在上文中也提到了,工业自动化技术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是技术本身的回归。从本质上来说,自动化技术是由人来开发的,那么一切技术的来源都是人本身创造的并不是机器。所以未来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回归到人的技术本身,让技术实现自我思考和自我个性,技术本身具备再创新技术的能力和处理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将让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我们可以预想到,那些目前只能借助人工来完成的生产在不久的将来还是会被自动化取代,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二)工业自动化市场会更加开放,不同国家地区差距将减小

发展中国际的工业自动化技术虽然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后方,属于追赶着角色,虽然在短期内不能够追上,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者,发展中国家个发达国家质检的工业自动化水平正在逐步缩小,并且随着时间经济一体化趋势这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差距也会进一步缩小,并且未来国家地区之间技术的交流将会更加的方便和频繁,这样会进一步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三)我国会在一些特殊领域自动化技术领先

虽然在整体上,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没有能力和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但是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国正在暗自发功。这也是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体现,在技术更加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并不存在全才,即使是现在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技术的领先领域不尽相同,正如台湾和韩国的电子产品,美国的农业,德国的工业水平。世界最终的发展情况就是,每个国家都在发展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的技术,中国也会在一些特殊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必将处于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中自传媒“闪耀”广州SIAF展――工业自动化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J].伺服控制,2013.02:12.

篇9

关键词:机电设备 故障诊断 发展

目前,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备受欢迎、迅速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了解分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状态,确定其运作是否正常,从而检测设备故障隐患,以期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及其产生故障原因,并确定故障的发生部位、及对故障性质做出预计。由于它可及时发现机器故障和预防设备恶性事故发生,从而避免人员伤亡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且还能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为设备的维修管理降低了成本,,因此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了人们普遍重视。

1、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回顾历史,自工业革命之后,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大致可分为以下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专业知识和专家经验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第二阶段是以信号处理和动态监测为主的计算机时代;这一阶段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主要表现为系统智能化,也就是集监测、诊断、管理为一体的发展阶段。关于机电设备方面的故障诊断技术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而经济与技术则发展迅猛,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展得非常快速。在我国大学是最早开始研究机电设备方面的故障诊断的,并且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至此之后,机电设备方面的故障诊断技术在开始在我国崭露头角,并不断的走向成熟。

2、电设备故障诊断常用的技术方法

就目前而言,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电学、电子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技术,而不是作为一门单独的科学技术存在的。虽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变得越来越准确、实用,但是传统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技术使用量仍然还是很大,这些技术主要有:红外线监测法、噪音检测法、射线扫描监测、振动监测技术等。

3、存在的问题

虽然传统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诊断方法仍在沿用,然而其技术的精湛,发展到今日已被广泛采用,不足的是发展到现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却仍然没有形成相对有效的诊断参考技术规范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现有的技术都有局限性,只是对不同机电设备所产生的特定性故障来逐个进行诊断的,毫无代规范性与表性,而对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研究都是以故障的类型为基础的,从而确定诊断方法。那些真正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诊断时很少使用,缺乏一个对这种理论和方法进行评价的完整体系。

目前,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已经作为一个开放性课题而存在,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需进一步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来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尚有一些问题存在,大体包括:神经网络、小波分析、智能方法、模糊理论等热点研究问题仍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实际应用还比较少;由于繁琐且可操作性差的故障诊断操作平台,所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既不便管理,也不便操作;许多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一般都忽视了设备故障的修复,对故障的诊断则比较注重,这样一来给后面的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企业不够重视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追求短期效益,在生产实际中成熟的诊断技术应用较少。

4、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传统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科技推动下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时,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传感技术,并逐步转变成多维化、精密化,诊断理论、诊断技术的智能化以及诊断模型多元化,日趋成熟。这种诊断技术在国防安全建设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将会得到快速的运用。就今天的研究成果与方向而言,其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

4.1 网络技术协助下的机电设备远程诊断

将设备诊断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与决策支持技术相结合形成远程协作诊断技术,它用多台计算机监测仪器在各企业、大型工程施工工程和机械化作业农场中的大型关键机械设备建立状态监测系统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采集状态信号,在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科研院所建立分析诊断中心,为企业、大型施工工程和机械化作业农场提供远程诊断的支持和保证。而在网络化的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中,各种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知识与经验都有记录,以使不同监测现场的用户使用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同一个诊断中心可以与不同的监测现场同时建立联系,这样用户的使用频率相比传统技术会高很多。如此系统的重复开发和维护便可以有效的避免,显著降低了系统的费用。网络设备故障诊断与监测系统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能直接减少诊断时间,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水平,对企业提高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有巨大作用。

4.2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是把机电故障诊断专家的经验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以此来提高专家诊断准确性。人工智能利用网络领域专家的诊断事例来获取不同型号机电设备的故障因素,通过对比和自我诊断,来不断的完善机电设备诊断系统的诊断准确性。

4.3 研究和改进机电设备监测仪器的敏感性

机电设备的检测仪器由于设计和技术的原因,使得监测水平低、可靠性差,对于故障的监测方法单一,也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准确性低的原因。我们要改进监测仪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的各个环节,才能使监测仪器精密性提高,监测故障的准确性就自然提高了。

5、结语

总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不管如何发展,诊断的准确性都是实际诊断中最主要的结果。随着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微电子、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操作使用越来越方便、在机械设备维修中将会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伟力,黄伟建,王飞,杜巍.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 矿山机械, 2005(1): 66~ 68.

[2] 苏中元,贾民平,胡建中,许飞云.基于Web 的工程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6.

篇10

关键词 数字与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技术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逐渐步入数字与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中。如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受信息技术影响严重,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及科学研究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计算机技术也迅速与信息时代完美结合并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各方面性能越来越优良,同时各方面功能也越来越大、齐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贸易交易、社会医疗、经济政治、城市建设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短短的七十多年里,计算机技术日益进步越来越成熟,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加大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力度使其各方面性能及功能更加强大,从而更好的运用于各领域,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推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不断创新,为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进一步加强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计算机技术发展概述及计算机技术应用实践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1计算机技术发展概述

1.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纵观这七十几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可分为5个阶段。(1)第一阶段即电子管计算机阶段。世界上首台通用计算机诞生于一九四六年产于美国,发明人是约翰・阿塔那索夫教授,并把它称之为肯尼亚克。肯尼亚克的研发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人类脑力计算方面问题。之所以把第一阶段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是因为当时肯尼亚克的主要使用原件是电子管,电子管成为当时计算机的一大标志,虽然首台计算机的体积非常之大且价格昂贵、存储容量又较小、运行速度也较慢,但肯尼亚克的诞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意味着人们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应用时代,人类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第二阶段即晶体管计算机阶段。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发出来以后,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减少了脑力方面的计算,但因其具有造价成本高、体积庞大、运行速度慢运行产生热量多等特点,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于是在这一背景下,晶体管计算机应运而生,它实现了电子管计算机不能实现的功能,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其各方面性能都大大提高。晶体管的问世,使计算机技术发展发生了革命性改变,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第三阶段即集成电路初步使用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半导体工艺的逐步成熟,科学家们研制出了集成电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发展中,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计算机部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使计算机体积进一步缩小,计算机各方面性能进一步提高,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其发展空间。(4)第四阶段即集成电路主要研发阶段也可称为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随着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功使用,极大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为此,科学家们加强了对集成电路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研发出了功能更强、体积更小的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开始向微型化方向转型,且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5)第五阶段即人工智能计算机阶段。该阶段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阶段,它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计算机的制造成本,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大脑感觉行为,使计算机跟人体大脑一样具有读、写、听、说、思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

1.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

在数字与信息化为主体的大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不管是在系统结构上面还是在速度及体积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计算机速度从一开始的每秒五千次左右发展到现在每秒几亿次以上;而体积方面从一开始像楼房一样大体积的计算机,在微处理器问世以后便逐渐向微型化方向发展,计算机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其造价成本也越来越低,应用范围也随之越来越广。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技术开发人员综合素质问题、计算机发展资金投入问题、计算机应用中安全隐患问题及计算机传播信息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问题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制约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

1.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已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将向着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及微型化等方面发展。巨型化方向发展是新世纪计算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巨型指的是计算机存储空间、速度运算及功能等方面。新世纪的计算机将向着高运算速度、大容量、强功能的方向发展。其次,微型化方向发展是新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再次,网络化方向发展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它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上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技术也可以看成是发展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工作,其对普及计算机及延伸其功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最后,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是新世纪记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创新计算机结构,使其具有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2计算机技术应用实践现状

2.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用于计算机技术中,多媒体计算机的问世改革了传统静态信息传播的局面,它集图文、音频、视频为一体,使信息传播更生动、有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它能打破距离及空间的限制,使信息能够快速且跨空间地传播,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精神文化世界,又促进了人类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学校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商场应用多媒体进行品牌宣传等等,如今通讯、影视及广播等领域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2.2个人数字处理技术的应用

我们知道计算机主要由操作系统及中央处理器等软硬件组成,因此它能对数字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处理,其是记算机发展的一项本能技术。个人数字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人们工作及活动效率,使人们轻轻松松便能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人们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仍是新世纪记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计算机有了智能化的大脑及躯干,基本可与人体大脑相媲美,而且处理数据时,比人体大脑来的更快、思维逻辑更强。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大脑感觉行为,使计算机跟人体大脑一样具有读、写、听、说、思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目前,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最突出的领域就是掌上笔记本、机器人等应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人工智能化发展脚步也快日益加快。

2.3半导体技术的应用

所谓半导体技术其主要是指在以半导体为主要材料的基础上,制作成所需要的集成电路及电子组件的技术。集成电路是半导体技术最突出的应用,将集成电路引入到计算机技术中,大大增强了计算机各方面性能,它在计算机发展中的应用与地位相当于人体内的神经和大脑。半导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完美融合,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基于集成电路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等特点,新世纪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将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人们各方面实际需求。

2.4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我们知道,数据库系统对数据信息具有存储、精确分析及科学管理等功能,它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及时展下来的产物,能有效解决人们生产及工作等各方面问题。目前商家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时最常用的数据库有两种,即oracle RAC及SQL Server。oracle RAC数据库技术主要支持11g、Oracle9i、10g、等版本,其RAC集群就是在共享存储设备的基础上建立,且节点与节点之间进行高速网络连接,运行速度较快。因其具有共享存储架构等特点被广泛就用于中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活动中。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因具有一定的空间狭窄性,所以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应用较多。

2.5移动计算机及掌上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当前,可移动计算机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它使人们的生活及办公变得更加便捷,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运用率,其运用环境越来越广,如今已普及到人类生活、学习及工作各个领域,特别是掌上微型计算机的发明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推向了一个历史。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微电子技术也将得到迅猛发展,那么这就意味着计算机技术向微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及普及率将日益加快。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逐渐步入数字与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中。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加大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力度使其各方面性能及功能更加强大,从而更好的运用于各领域,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重视计算机技术科研工作,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以计算机技术发展推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不断创新,为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光. 我国县级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电子政务构建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2] 吴锦源. 基于敏捷制造的电子产业信息化实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 孙先洪.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W会课题组.工商行政管理对电子商务秩序的有效监管研究[A]. 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2001-2002年度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3:32.

[5] 杨正华. 城市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