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实践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实践

篇1

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训练,大部分高校都会有实践教室,导游模拟室,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是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实践教室主要是对学生的形体进行训练,并且对于酒店中的一些简单操作进行练习,例如铺床单、端茶盘、摆桌摆等。在导游模拟教室就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置身于旅游景点中,作为导游为大家进行景点讲解。除了校内实践练习之外,许多高校都会和一些度假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在寒暑假期间向企业输送一些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由于导游的流动性较强,学校不便于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合作企业大多是星际酒店,学生以服务员的身份进行实践学习,随能力有所提升,但是收获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因此对本专业丧失兴趣。同时在校外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导游的实践,许多学生的导游专业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应用型的实践教学依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目标设定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都在逐步向大众化迈进,实践性较强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培养技能精湛的一线服务员工向培养基本素质、基础理论、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转变。实践目标的转变,符合企业的发展用人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使学生在强大的社会竞争中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并且这一目标的转变使旅游本科教育的应用型实践区别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旅游企业的认识、实践操作技能、管理技能、沟通能力等,要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结合起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用性向应用型转变,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要求分析

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进行不同类型、内容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基本上要包括理论课课内的实践,专业实训训练,综合实践环节的设定,专业实习等多个部分。尽管高校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许多高校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是单纯的另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应用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的认识欠缺。大多数的实践忽视了综合的实践,许多高校设定了导游、客房、餐饮等独立实践课程,但是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的实践。从根本上说,许多高校对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要求徒有规章,却没有很好的落实。

四、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功能阐释

篇2

人本管理,顾名思义,是以人为本的一项管理理论,其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注重发挥人的主观作用,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析、考察活动,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传统的管理手段中,只是将员工看作为一种捞钱的工具,而不考虑到员工本身具备的一些思想,这样的管理方式遏制了员工本身发展水平,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一、人本管理理论在旅游实践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人本管理理论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人,无论什么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可以说,人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人本管理理论中,就是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使企业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如摩托罗拉企业的发展,摩托罗拉企业尊重个人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有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摩托罗拉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消费者之间有很好的知名度。

(二)人本管理理论是现代旅游实践管理的新要求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竞争告别了拼体力的时代,而逐渐转向脑力之间的竞争。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不再只是简单的看学历,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全面素质的发展。人本管理理论更适合当前时展的发展需要,物质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实行人本管理的管理政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不是为挣钱而投入到工作中,而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而全身心的投入。

(三)人本管理理论能够使人力资本增值

在旅游管理实践中,更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这里的综合能力主要是

指员工的应变水平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这些内容是在大学期间内学不到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人本管理理论就能使人力资本得到增值,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这份潜力需要在适当的条件得到激发,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人本管理理论注重对员工素质方面的培养,使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潜力得到一定的激发,推动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旅游管理实践中人本管理的应用

(一)满足游客的需要

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能够拓宽视野,发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新事物。因此在对旅游景点的选择设计上,应尽量从游客的角度进行考虑,让游客感觉此次出行不枉此行,无论是生理角度还是精神层面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可以从两个角度满足游客的需要:

1、旅游景点选择的人性化:由于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之中,奔走于繁忙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间,很难有机会和大自然进行密切的接触,因此在旅游景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这一需要,选择有山有水有内涵的旅游景点供游客欣赏,让游客在与大自然进行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好的放松。

2、服务态度的人性化:旅游事业的工作人员一般是导游或是一些从业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态度、行为会对游客的心情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是带领游客游玩的导游是一个态度和蔼可亲,爱笑的人,游客在这一段旅程中都能够感到舒适放松。所以,工作人员要对自己行为以及语言方面的表达进行一定的约束,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和做事的态度能够使游客满意,要将“顾客是上帝”最为心底的标杆,无论发生任何情况,心底都要默念这句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

(二)满足员工的需求

旅游管理者在满足员工的需求后,员工就会满足顾客的要求,进而给企业带来相关的利润,因此可以说员工是企业组织的上帝,必须满足员工的需要,使员工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旅游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与员工适当的鼓励和夸奖 员工就像学生时期的学生一样,希望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被肯定、被尊重,适当的鼓励和夸奖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并能够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是物质奖励满足不了的。

2、重视人力资源 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能否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才资源不像一个解决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但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管理者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将利润放在一边而将人力资源放在首位。

3、重视对人才的开发和投资 对于旅游事业等服务行业来说,颜值是决定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首要判断标准,这种判断方法十分不精确,工作人员能否更好的与人沟通交流,是否具有工作经验才是首选目标。人才是培养和锻炼出来的,企业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一定不能过于吝啬,要多给员工外出学习锻炼的机会,给员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更多能力后,为公司效力。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实践

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作为高等旅游管理教育机构,都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的进行模式创新,并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为学生,不断优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很强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业成为大部分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业发展中最迅速的一个。据预测,世界旅游业的旅游人次量到2020年将升至15亿。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对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竞争优秀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也必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严格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行动中势在必行。

一、明确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责任

为了使各种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实施的更加顺利,各个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把责任与任务分配到个人,并要明确实践教学管理的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此外,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研教学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院校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制定好应对措施。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行业,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一种要求。其次,要定期召开专题交流讲座。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要紧紧的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开阔眼界。在定期召开的交流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以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益性。再次,要在考生入学时就注意加强入学面试考核。目前很多学校注重只有分数,却忽视了面试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才,而不单单是分数高的学生。所以各个高校要严把面试考核关,录取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能力

见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课,为了达到教学的直观效果,可以到校企合作单位这一真实的环境中去训练。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中讲到客房的类型时,完会可以到旅游酒店实地参观,使学生既了解客房的类型,又通晓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特色,教学效果更直观有效。对于所涉及的基本实践,如果校内实训室比较简陋,设施设备跟不上现代化饭店的要求,就可以充分利用旅游淡季或在企业业务相对较少的时候如在餐饮部两餐之间的空暇时间,凭借旅游企业的实际环境进行训练。并且可以通过协商由企业选派优秀员工进行标准化操作示范,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开支,同时对学生的实训又有真实感,效果非常好。此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周末、旅游黄金周,假期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有特殊需要时,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引领学生到有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人力不足的问题,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本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机动实习的方式。如酒店有大型宴会或景点、旅行社有大型的接待任务,只要解决好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冲突,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情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加深了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职业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搭建广阔的平台

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此,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最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参考文献】

篇4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状况简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点,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这种实践能力既包括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后,能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还包括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接纳新的企业文化。旅游产业可以看做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性产业,这样便要求从事该产业的人群具备高度的服务意识,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在学生已慢慢接受学习技能和学生理论知识逐渐养成之时,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旅游意识,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实践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计划的根鉴,当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学目标不够确切,具体表现在没有定制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明确,很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且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理论教学的关联性不大,学生很难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学生实习的地点与方向不强,也是实践教学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应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旅游院校或从事该方面教学的院校应积极与校外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方便学生实习,但是很多学校都依靠老师与学生个人与实训单位取得联系,且不同实训单位条件参差不齐,由此造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习结果各不相同,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程度。

二、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明确旅游实践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

能力,让旅游管理专业可以步入理论的高度,去观察、处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中技毕业生正义信用度,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对于旅游性这样偏向服务性的产业,需要的并不全是多高深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服务意识至关重要,这是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培养而来的。实践教学还应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处。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要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应包含以下四个子系统,专业认知、专业实习、教学实验与第二课堂,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专业认知主要是教师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的介绍,完成该教学任务可通过安排学生参观工作现场、播放录像等形式。专业实习山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构筑,具体实施要与实习基地相联系,实训鉴地有饭店、旅游局与旅游景点,山旅游企业给学生安排岗位,在企业老员工的带领下,进行3到6个月的实行,掌握一定的工作经验。教学实验要进行专业基础课实验与专业必修课实验,在实验完成实验教学,实验内容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掌握基本景观设计、制图知识,对一些管理软件的应用有了解等。第二课堂是课堂内容的延伸,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进行学术研究,了解更多社会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实践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硬件体系要完备,完备的硬件体系指在校外,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实行场所,像旅游局、饭店、旅行景区等,从而构建一个长久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到时安排学校学生进行实训,培养良好的操作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当前实习分为鉴础性的认知实习与综合性生产实习,学校选派学生去旅行社进行综合实习,进行导游综合实习等。在校内,构建实训基地也很重要,校内实训基地是构建可以满足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与校内实习的场所。师资力景对学生能力对学生素质与能力有很大影响,学校要组建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老师团队,他们既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教授知识的技巧,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评估教学成果。学校配给的教学物资要充足,设备完整,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管理部门应不断支持实践教学的实行与改革,给与足够的资金支持且不断加强质量监控,形成有效地教学管理机制。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及时做好实践教学评价,能规范实践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评价过程分几个阶段进行,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实施进度,任务的落实程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能力的检测也要改变单一的考试制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认真落实实践任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具体的评价与考核措施包括竞赛制,老师让学生自己选取竞赛题进行答辩,或教师开放考试形式,多选取主观题让学生自由论述。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4-03

一、引言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实现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结合,M而实现专业教学的升华,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尤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则显得意义重大。

二、对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从属地位模式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以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属于从属地位,在这一模式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始终被认为是辅的课程,即使是为学生安排实践教学活动,但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仍然倾向于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很多高职院校名义上为学生安排了酒店服务实践课、餐饮服务实践课以及导游实践课,但事实上,实践课的课时数量非常少,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无法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集中实践模式

集中实践模式可以说是对上述实践教学的改进和完善,由于我国传统高职学校旅游管理教育中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所以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采取了“3+1”式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校内接受3年理论教育,剩下一年进入到旅游企业中参加岗位实习。这一模式的建立,极大的延长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时间,也可以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真正得到锻炼,对于其将来真正走向社会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无法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而且学生在最后一年参加岗位实习之后,其毕业论文完成以及答辩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矛盾。

(三)自主实践模式

自主实践教学模式与集中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是在前三学年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最后一学年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只不过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校不作统一安排,让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并在实践学习结束之际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在这一模式下,唯一能够评价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依据就是实践报告,但是事实表明,实践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很难辨别,所以,很难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所以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一)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求

高职旅游管理教育可以说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产物,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实践教学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的发展中,主要包括酒店、旅行社等,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是将学生安排到具体的旅游企业中,让学生提前熟悉旅游企业的岗位工作,使其提前熟悉本专业的工作环境,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表现,已成为企业整体业绩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求。

(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术教育,其重点教育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而我国社会发展更多的是需要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而且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岗位,了解工作环境,使其在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凭借其较强的就业能力,使其能够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且,创新型人才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旅游管理的学生而言,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当其真正参与到工作实践之后,会以更加专业的眼光看待企业的日常运行,如,酒店的实习生能够以更加专业的角度看待顾客的实际需求,并且在其所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为顾客提供更加专业而全面的服务,从而实现工作的创新。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学有待改进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很少融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很多学校对理论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有所曲解,认为学生在后期会被送入企业参与实践活动,所以理论教育阶段的所有课程都是进行理论灌输,在参与岗位实习之前,很多学生对岗位工作非常陌生,即使参与了岗位实习活动,也很难适应工作环境,无法满足岗位需求,进而对其实践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不论今后进入酒店或者旅行社工作,特别是在发达城市,所服务的消费者中,外国人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所以,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二)校企合作模式尚未成熟

调查发现,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开始实习阶段,学校无法将所有学生合理安排到各个企业之中,很多学生迫不得已进行自主实习,但是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很难收到实践效果。所以,实践教学中的校企合作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实习工作的开展已经与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合作关系,但是,仍然缺乏对细问题的关注,突出表现为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其生活环境得不到保障。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往往会忽略员工生活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实习生的生活保障,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才发现企业所提供的食宿环境严重不符合标准,与学校的食宿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学校已经和企业签订了相应的协议,所以学生只能被迫接受,这种情况会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实习效果,而且这种做法基本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对学生真正考核的目的。在学生实习期间,一些学校虽然会安排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察,但很多教师只是去实习单位简单看一下,无法收到实质性的考察效果。

五、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一)加强专业教学

为了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为了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理论教学阶段应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如每周安排1个或2个课时,在实践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如酒店工作中的餐桌摆放实践教学、导游实务教学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并且通过真正的岗位工作,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从而为其毕业真正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英语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英语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和酒店、旅行社等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相应的合同,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能够确实参与到企业的实习工作中。学校必须通过和企业管理者的沟通,让其明白校企合作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既满足了企业的人员招聘要求,也实现了学校实践教学的目标,而且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及意愿情况和企业进行协商和调整,从而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的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该安排专门教师对企业环境进行考察,并且要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了解其对企业环境的要求,之后再和企业签订相应的合同,从而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良好的环境保障。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考核效果,针对每一批参与岗位实习的学生,学校应该为其安排特定的指导教师,实习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企业,而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的日常表现进行考察,并且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为其打分,以此作为最后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另外,学生的实习报告需要首先通过指导教师的审核,如果发现学生的实习报告文不符实,则需要重新写,指导教师审核之后,再统一上交作最后审核,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考核效果。在实习过程中,考核教师要和企业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认真监督,而且要各自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做出评定,这样的考核评价才会更加全面,考核结果也会更准确。

篇6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文献法等调查方法,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如下归纳与总结。(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性较差笔者主要通过从学校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及旅游院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相关数据与资料分析,表明目前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以旅游企业为主要协同单位,协同企业较为单一,极少数旅游管理专业与政府、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旅游院校等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协同合作。(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频率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频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首先,课堂实践模拟频率较高,实践效果较好,说明课堂实践环节得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广泛应用。其次,学生短期专业见习的频率较低,甚至存在部分学生从未参与过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第三,有关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或实训室的利用度,特别是本科阶段其课程设置比率较低,没有很好利用实训资源。第四,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其参与校外实训和实践教学频率较低,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参与过校外实训,校外实训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较为突出。(三)旅游管理专业缺乏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调查,发现目前的专业课程内容其实践性课程比例较低,实践性课程内容较为集中,主要开设课程为导游模拟实训课程,餐饮服务实训课程,客房服务实训课程等,部分院校同时开设了前厅服务实训课程,酒水服务实训课程,以及茶艺、插花等方面的课程,但总体上看,实践性课程设置比例偏低,并且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缺乏完整而科学的标准,专业方向区分度不强,随性较大,以上均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实践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协同性不强,因而,完善与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化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化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需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协同创新理念正是符合时展所需要的科学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即协同化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化是指以协同创新为指导理念,突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多方协同,通过高等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部门的多方协同,构建多方资源协同共享平台,实现培养本科旅游专业学生以“高位就业”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校企政多方合作协同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虽然学校是主要力量,但是光凭借高等旅游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是很难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同时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真正平台差距较远,因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开发教育教学资源,突破传统,积极与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平台,推动多方合作,实现校企政多方协同化,不断推进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二)实践教学内容协同化实践教学内容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科学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协调创新,课程的选择和分配要结合专业方向的特点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实践教学课程的协同性还体现在课程的设置是一个科学而连贯的培养计划,学生通过不同时期的课程训练,最终能够实现协同创新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学生的“高位就业”。此外,实践教学是一个包括实验、实训、实践、顶岗实习等诸多环节的教学过程,每一教学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强调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统一性、连贯性和协同性。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链接点具有较强的协同性,协同创新理念贯穿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三)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协同化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培养学生具备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同样是协同的过程,不同的阶段与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相搭配,在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测试,层层递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完成学生跨越基础岗位实习,最终实现“高位就业”的目标。因而,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具有高度的协同性。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 校外实践 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邓小娟(1980- ),女,重庆人,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财经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云南 景洪 6661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69-02

实践教学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将学生置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之中,训练学生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真实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成长为专业旅游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特征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首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整体,它包含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如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各种教学方案和计划等。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可以仅指实践教学的内容,即通过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之后,学校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具体事项,设置实践科目、课时、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实践教学体系也将这些内容和要求涵盖其中。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1.职业教育特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因为其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旅游这门理论学科的理论修养,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获得一定的就业优势,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些为了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获得优势的教育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具备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当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现代化特征。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升级,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经济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都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而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这些岗位对员工的知识素质、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员工在上岗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修养和丰富的操作实践经验,否则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及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及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对应聘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等,以此调整自己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明确的目标体系是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必须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更加有秩序地发展起来。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在毕业后基本都会进入旅游业相关岗位,都要接触旅游资源管理,且旅游业作为一种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如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语言能力、知识背景、心理承受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仅靠课堂上系统的理论讲授,是难以形成的,必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训练和提升,因此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该包含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训。此外,目标体系中还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交际能力等从事旅游管理必不可少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目标体系具体化。如果说目标体系给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那么内容体系则是对这种方向的具体贯彻和丰富。例如,针对目标体系中设置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就应当体现出来。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到社会、企业中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学体系强调传授知识的过程是学习,实践的过程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应用提升能力,把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该从整体上科学地处理知识基础、技术基础、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相互关系,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的相互关系,形成理想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将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体现为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即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体系中有所凸显。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以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基础。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各种不同的实施部门,如实验室、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习生管理等,因此,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日常运营,负责校企合作框架下与企业方的正常沟通交流,负责跟踪监测学生在外实习状况,处理各种学生反映的普遍性问题等,此外还负责进一步开发新的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另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是全校实践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将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纳入全校实践教学进行管理;二是旅游院系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门管理。这两种管理办法都应当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师参与。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践主要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者客房模拟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等学校自建的实践环境中进行的实践锻炼。这些校内实训室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校内实验基地的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教学条件,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学校应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质量和力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因为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方面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对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对于即将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而,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双师型”教师队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具有明显职业性特征的专业,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是可以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引进企业中的专门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扩充学校师资队伍。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正常开展的必要基础,而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组织专门的教学管理研究人员组成专门的实践教学统一指挥部门,制定专门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政策环境和组织保障都十分充分的条件下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及质量。

(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的体系,产学研结合是其主要途径。产学研结合对企业和学校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资源优势,直接帮助企业找到生产方面问题的症结,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直接根据企业的情况,提出在科研技术方面的创新课题,丰富学校的科研成果,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人才到企业中实地调查,反复研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及什么样的人才,据此提出适合企业的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源源.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2).

[2]林淑飘.基于服务地方旅游经济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咸宁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1(1).

篇8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学、学、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着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篇9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崛起,市场迫切需要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必须积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化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繁荣昌盛。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实践性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一味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实施实践性教学。首先,纵观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理论课时比重过多,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其次,虽然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并且教学方式严重滞后。之所以开展实践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有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教室内亲自示范操作,学生只需要仔细观察,无法亲自进行实训操作。这种实践教学仅仅只是表面文章,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极高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笼统沿用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设置极少结合学生的就业形势,要么偏向酒店化管理,要么偏向旅行社管理,可见,其教学课程设置十分不妥当,不能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实训活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资金有限,尚未建立自主的实训基地,因此,无法为学生提供旅游实践教学的平台。教师只能在教室内开展实训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同时,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同样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学经验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方面,加上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在实训活动中严重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三)师资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因此,对任职教师的整体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阅历和实践经验。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指导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当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是阻碍旅游管理专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缺乏从业经验,许多都是直接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直接走上教师岗位,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学也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久而久之,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成为富有完善理论知识的书呆子,而不能成为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因此,在其教学过程中,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其实际的教学需求,应该充分运用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训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学生能够学到许多课堂教学中所不能学到的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训练环境,有效帮助学生以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大大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同时,在实训环节中,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到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准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形中加大

了教师的任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完善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才能提高旅游管理教学效率与质量,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目前,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教师定期集中组织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到旅游企业中完成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利用这种方式,不但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而且帮助教师掌握当下最新的旅游资讯,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引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具的优秀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指导作用。

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背景

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行业能力和较丰富的行业知识与经验以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行业为对象的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多年来,国内高校对实习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往往是有计划无实作,有实践无标准。呼伦贝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始于多年前,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涵盖本科四年,由计划、动员、考察、调研,到总结报告的完整课程操作模式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新常态下的旅游人才培养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也应当做出创新和调整。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候鸟化。尽管已经开辟多条专业考察黄金线路,但学校与旅游目的地的联系也是暂时的、单向的,始终未能形成与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行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基地的长期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信息不畅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2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化。目前的实习课程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单凭实习考勤和调研报告来测评学生实习效果显然是片面的,并且考核与激励脱节,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缺少动力源泉。

2.3实践课程角色定位模糊化。操作中发现,存在学生实习主体游客化和教师教学管理保姆化的问题。实习指导教师的导游和领队身份过于显著,“导师”定位失准,指导内容缺乏实战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综上所述,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尚存在有历史无积累、有实践无理论、有指导无规范、有考核无反馈、有总结无评价、有制度无衔接等问题。为保持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的特色和生命力,该教学环节急需总结、创新和再实践,从而在规范、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监控下持续健康发展。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思路

3.1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标准体系。贯彻学校本科专业实习标准体系,同时突出学院的培养特色,不仅制订学生的实习规范标准,而且制订专业指导教师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不仅考虑教学活动的规范标准,也制定实习计划和效果评价标准:不仅体现教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约束性规定,也要通过工作量或奖励的形式对劳动和学习给予肯定。

3.2实现实习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与系统化。将旅游野外实习、行业实习、自主实习过程模块化,充分发挥向导式实习与自导式实习各自的优势,结合智慧旅游,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实地调研、问题启发、案例分析、项目研究与策划等多种形式,丰富考察内容,培养学生认识旅游现象、分析旅游特征、总结旅游规律、解决旅游问题的综合能力。

3.3创立“产、学、研、教”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平衡景区、酒店、旅行社、学校管理部门、学校教学单位、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与诉求,突出学科优势,以服务地方和企业为宗旨,以成就学生为目标,将产、学、研、教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研互补的实习实作基地系统。

3.4逐步形成实践课程评价多元化考评体系。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社会组织与协调能力,科研的团队工作能力,户外及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参与实习线路和内容的设计与评价,既有微观的旅游企业本身的调查内容考评,也有中观的行业发展认识评价,以及宏观的社会与生态环境认知考评。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环境,提高自身行业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旅游院校可以适当引进合作企业,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教学功能、社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专业技能比赛功能和科研创新功能,打造仿真教学环境,建立理念先进、构思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不仅应通过协作关系,与校外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还应该主动出击,建立相应的合作办学关系,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与质量。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配合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校外企业还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为教师挂职锻炼、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供有利条件。总之,旅游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应以学生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资,多做有益工作,提升实验实训条件与环境,在软件设施上,注重教学水平提升与教师自身能力培养,完善相应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此外,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重新建构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体系的协调配合结构,建立起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于海志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