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运营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运营方式

篇1

互联网经济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对金融市场的深度介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建立对企业资本运作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是互联网与金融市场相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企业融资、投资和支付方式因互联网的渗透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互联网金融对于健全我国金融市场、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市场资本运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展现出很多独有的特点,对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对企业资本运营方式产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企业资本运营的成本

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易双方仅需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交易,减少了很多繁琐的中间环节,节省了企业跑网点、线下办理业务和支付中介费用等成本。同时,传统金融模式对于占我国企业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关注不够,而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填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的空缺和不足。

(二)互联网金融提高了企业资本运营的效率

互联网金融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服务的形式,网络化的平台使得信息传输更加迅速和全面,突破了地域和时间对于金融服务的限制,灵活机动的模式缩短了金融业务的办理时间,提升了企业对资本运营的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丰富了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的选择范围

互联网金融创新了资本运营模式,在金融?C构、企业与个人之间建立便捷的金融流通服务渠道。企业除了可以选择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接之外,还可以通过个人或企业满足融资需求。

例如,2016年,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小赵,在家乡创办了一家小型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急需一笔30万的短期资金,如果通过向银行贷款需要诸多手续,小赵选择了众筹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对自己的创业理念、创业项目的规划以及回报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两天内小赵就获得了30万元启动资金,解决了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

(四)互联网金融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一定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资金交易是通过虚拟网络进行的线上交易,网络安全问题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隐患。网络犯罪对企业进行线上资本运营安全产生了威胁。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企业进行资金运作时,可能会因为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了解不足而导致企业资本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受到损害。

例如,近年来很多P2P网站,成为网络犯罪份子从事诈骗的工具,天使计划、蚂蚁贷、淘金贷等公司发生骗贷问题之后,由于无法追回投资人的本息而纷纷跑路,导致不少投资人的资金损失,同时很多将闲置资金投入到这些网贷平台的企业也受损严重。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创新和优化资本运营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一)企业需要不断更新企业资本的运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正以极快的创新速度影响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运营理念,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把握互联网与我国金融市场相融合的趋势。企业的资本运营应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在资本运营方面,企业应以更加长远的和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进行规划和操作,不能固守于传统的资本运作方式,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企业在对其中存在的风险作出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可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面对那些高品质的金融模式,尝试更加灵活的资本运作模式。

(二)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资本运营的管理制度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资本运营面临着新的课题,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加强资本运营管理制度的完备程度来对企业资本运营进行系统规划。在企业贷款、投资等资金配置和流动增值方面,企业必须通过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约束。资本运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资本运营要以企业经营战略为基础,在成本控制、资本结构、资本性质、投资组合等方面,对于常规化的项目要形成制度化的规定,提高企业资本运作效率和行业竞争力,确保企业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需要合理选择资本运营方式

资本运营方式方面,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形势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的融资数额巨大,对资金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适宜采用较为传统的金融模式。中小企业对资金的一般是短期、快速的,需要更加灵活的金融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及款项的用途和需求来选择资本运营方式。并且,企业的发展阶段、资本结构也是企业在选择资本运营方式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将不同的金融模式按合理比例的组合使用,是降低企业资本风险和提高资本效益的正确选择。

(四)企业要加强金融风险的防控

互联网金融在给企业带了资金流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安全风险和社会信用风险。网络安全以及金融犯罪给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要将新的金融模式列入风险控制管理的范围,特别是要加强对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鉴别能力,避免将企业资金置于风险之中。同时,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投资时,企业也要更加注重对投资对象信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对其还款付息的能力做出科学评估,将回款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资费套餐 Web 3G

1 移动互联网定义

1.1 国外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论坛定义:无线互联网是指,通过无线终端,如手机、PDA等,使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无线网络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缝链接,用户可以使用E-mail、移动银行、即时通信、天气、旅游信息及其他服务。总的来说,想要适应无线用户的站点就必须以可显示的格式提供服务。

维基百科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使用移动无线Modem,或者整合在手机或独立设备(如USB Modem、PCMCIA卡等)上的无线Modem接入互联网。

1.2 国内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中兴通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给出的定义,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

广义: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

WAP论坛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1.3 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以手机、手持设备(如PDA)等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使用各类互联网服务,如网页浏览、定位、移动支付等。这些服务均具有移动终端适配性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移动互联网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是一种接入方式或通道,运营商通过这个通道为用户提供数据接入,从而使传统互联网移动化;其次,在这个通道之上,运营商可以提供定制类内容应用,从而使移动化的互联网逐渐普及。

2 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特点

近两年来,随着各国运营商不断升级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渗透率持续上升。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日、韩移动通信业比较发达,因此,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非常高;其他国家则相对较低。截至2008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超过80%,韩国超过60%;英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为20%,美国17%,中国超过30%。

2.1 三种运营模式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国外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来看,从全屏浏览到传统互联网的热点运用,到运营商定制内容,种类多样。所有这些服务沿着从纯接入到个性化内容这条线进行排列,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完全基于接入的服务。主要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其典型业务有互联网浏览、适配手机特点的全屏浏览等。

第二个层次:基于接入的集成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其典型业务包括搜索、Youtube、E-mail、eBay、社区、即时通信等。这些业务主要使用合作伙伴品牌。

第三个层次:基于内容和应用的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运营商定制内容和应用的服务,其典型业务包括音乐、视频、手机电视、移动支付、定位/导航、游戏等。这些业务使用的主要是运营商自有品牌。

这三个层次代表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第一层次的商业模式是“纯粹的接入管道”,全球的主流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二层次的商业模式是“智能的接入管道”,欧美移动运营商,如Verizon、Vodafone、和黄3等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三层次的的商业模式是“精细的内容渠道”,日本移动运营商、韩国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

三种运营模式对运营商资源和运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运营商选择何种运营模式需要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及市场发展状况来决定。具体见表1:

2.2 在线和离线两类服务形态

国外的运营商通过在线、离线两种方式来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1)在线服务

在线服务通过WAP和Web两种技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及其他各种内容应用,其中基于Web方式的在线服务正在成为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运营商实施网页全浏览技术以使用户在PC端和手机上能够享受到同样的业务体验。如2007年SKT就推出Open Web业务,实现了网页全浏览。

移动运营商推广无线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服务,用户在移动环境中可以随意使用有线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比如移动搜索、移动电子邮件、移动聊天(MSN)和移动博客等。这更加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

(2)离线服务

主要通过客户端软件方式来实现。用户下载并安装客户端软件后,即可以不登陆网站就享受到各类服务,如新闻推送、移动搜索、移动视频、各种金融服务、游戏等。随着移动Widget的发展,各种功能的客户端软件层出不穷,如待机画面、移动游戏、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移动金融服务、LBS、视频点播、离线杂志、新闻服务等。

3 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纵观国外运营商在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做法,本文从网络、目标市场、合作、终端、资费5个方面分析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3.1 策略1:升级网络,提高网速

网络,尤其双向高速网络是移动多媒体应用及高带宽应用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外运营商非常重视移动网络的持续升级。目前,国外的WCDMA网络大部分都已经升级到HSUPA,最高可提供21.6Mbps的下行速率和5.76Mbps的上行速率;而C网运营商如Verizon、KDDI、SKT等均已经把网络升级到EV-DO Rev.A。网络速度的提升使其可以承载一系列基于高带宽和高速率的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并进一步带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3.2 策略2:区分商旅和大众市场,推出针对性业务

针对高端商旅市场,主推E-mail业务。E-mail服务在欧美商务人士市场比较受欢迎,因此欧美运营商如Vodafone、Verizon等均针对高端商旅市场推出移动E-mail业务。该业务的特点是:两种收费模式――收取一定的月租费和按流量收费;两种接收方式――即时接收和只能通过Web网页接收。

针对大众市场,为适应小众化趋势,推出多样化应用,包括:沟通类应用,如移动社区、移动IM等;便利类应用,如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娱乐类应用,如全屏浏览、移动视频、手机电视、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

3.3 策略3:与互联网巨头强强合作,引入传统互联网热点应用

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如MSN、社区网站、搜索、视频等已经积聚了大量的用户群,提供这些服务尤其是在其他运营商还没有提供的时候,无疑可以吸引用户以扩大市场规模。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运营商是Vodafone与和黄3。这两个运营商整合了TOP SP/CP,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优质资源汇聚中心。其合作的TOP SP/CP有微软、Yahoo!、Google、eBay、Youtube、Facebook、Myspace等。这些均是业内顶尖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这些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基本涵盖了Internet的主流热点应用。运营商通过这种强强合作的方式,达到借助合作伙伴品牌影响力来吸引用户的目的。

3.4 策略4:定制功能终端,配合业务推广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网络速率和稳定性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终端在功能和业务方面的推动。国外3G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做得比较好的运营商,无不从终端入手,以定制终端来配合其业务的推广,而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更是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黄3设计开发了价格便宜、简单易用的新的移动终端,集社交网络、E-mail与短信功能于一体,如和黄3的Skype手机、INQ1Facebook社交手机等。和黄3还计划于年内推出Twitter手机以及其他新概念手机。

3.5 策略5:资费以流量包月为主

毋庸置疑,在网络基础具备、终端功能强大、内容/应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资费便成为刺激或阻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国际主流运营商来说,网络、终端、内容/应用方面的支持与储备都已经具备,因此,他们为了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纷纷推出以流量包月为主的资费套餐。如和黄3推出两档移动互联网资费:2.5英镑/月包10M流量,5英镑/月包1GB流量。Vodafone的资费套餐更为灵活一些,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5英镑/月包500M流量,20英镑/月包5GB流量,50便士/天包25M流量。美国运营商AT&T则按业务、终端推出流量包月套餐,见表2:

4 对中国运营商的启示

国外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积累了经验。这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刚刚起步的国内运营商来说,无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4.1 还需大力提高3G网络覆盖及稳定性

网络是提供服务的前提。移动互联网之所以在3G时代大行其道,是因为3G网络的高速率使得带宽型、多媒体型业务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从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的情况来看,3G网络的覆盖率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率先实现全国覆盖,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包括342个地级城市、2055个县级城市、6000多个发达的乡镇;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已经覆盖了33个大中城市,基本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景区;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已经覆盖238个城市,全国70%以上地市实现了TD-SCDMA网络覆盖,预计2011年底覆盖率提高至100%。根据国外运营商的运营经验,网络覆盖率达到90%,用户才会有比较良好的使用体验。

4.2 需注重与产业链进行紧密合作

这里所讲的合作,包括与终端厂商的合作,以及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一直以来,国内的运营商都更为倾向于自己做内容和应用,而且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也经常强调运营商对于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和控制。但在3G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业务和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与小众化趋势,仅靠运营商的力量是无法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这就需要运营商放开胸怀,与产业内的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同时还要与产业外的相关行业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如移动商务、定位/导航等。产业链内外的广泛和平等合作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整个产业的繁荣。

4.3 Web方式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WAP方式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WAP用户总数已接近2亿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50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15.6亿个。

然而,Web方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Web方式不仅使用户可以得到与传统互联网一致的体验,也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日本移动互联网之父、i-mode之父夏野刚先生就认为,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和PC上的互联网应该是没有区别的。

4.4 推出有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

日韩运营商和英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侧重点及目标市场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取决于各自的市场发展状况及用户的实际需求。不同的运营商也均有其他运营商难以超越的王牌业务,如KDDI的移动音乐服务、NTT DoCoMo的移动支付服务均在日本市场首屈一指,在行业资源整合、服务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较高的竞争门槛。

国内的市场空间很大,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用户类型与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给移动运营商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完全可以结合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等各方面优势,为特定的用户群提供有针对性甚至是个性化的内容/应用。

4.5 以灵活多样的资费套餐刺激用户需求

从国外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资费来看,资费方式非常灵活,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不仅有分业务的流量套餐,而且有分终端的流量套餐。灵活多样的资费方式适应了不同用户的需要,如不同使用程度的用户、不同使用特点的用户等。因此,运营商在制定资费策略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量、收之间的关系,在资费调整与流量上升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篇3

产业链争夺

移动互联将成为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都希望拥有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话语权。

三大运营商,同时拥有固网和移动网络,基础设备优势明显,控制了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基础。互联网企业和手机企业,不得不倚赖它们的网络。

运营商的不足在于缺乏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开发经验,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缺少与使用者的互动和个性化内容,而这正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在搜集、识别消费者偏好并针对性地开发产品上的经验是可以移植的。但能否转化成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优势,还有待考察。

手机制造商的优势在于开发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交互界面,内置相关的应用,帮助消费者更便捷、更具娱乐性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

5大盈利模式

尽管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巨大,但盈利才是各方参与者的最终目的,目前有以下五类盈利模式:

有偿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再向内容商支付相应报酬,消费者的费用包括网络接入费用、通讯费用和内容费用;

免费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收取广告费用,消费者的费用只包含通讯费。

率先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盈利的日本NTT DoCoMo,其i-mode服务的盈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运营商管理大量用户、内容商和广告商的成本不断增加,盈利模式将不断分化。

虚拟运营商模式:广告接入、内容提供和向消费者提供都由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共同负责,虚拟运营商向主要运营商购买通路;

内容平台模式:运营商经营内容平台,或向平台支付技术支持费用,向广告商和用户收费,支付给内容提供者;

第三方服务模式:运营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不是普通用户,而是为第三方提供网络、计费、数据处理等各项服务,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的通讯基础设施和全面的服务。

修补4大脱节

相比于国外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各方参与者在产业链中协调发展,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存在4大脱节,制约了市场发展。

定制手机和运营商官方WAP绑定,但官方WAP尚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定制手机只内置官方WAP入口,部分手机连接独立WAP不方便,存在菜单复杂、需要经过官方门户跳转等问题。空中网、泡泡网等独立WAP,注重用户细分,并结合传统互联网和社区化发展方向,已成为市场的重要部分。

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开发未能与移动终端的特性相联结。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大多是从PC互联网移植而来,可视电话仿佛成为了惟一亮点,应更多利用手机随时在线、移动性和可定位等特性开发相关应用。

运营商对内容、应用开发者控制力过强。中国运营商更多地强调用户资源和内容提供商的控制,而日本的运营商则通过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支持、网络支持和商务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融合和健康发展。

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之间的定制合作不够深入。运营商手机定制由浅到深可分为:外观/Logo级定制、软件/业务定制、硬件/主板设计定制等,目前国内的定制基本停留在前两个阶段。

以传统优势切入

显然,运营商是市场中最为强势的一方。内容质量的提升、终端向市场需求靠拢,都需要运营商牵线。但是,运营商不一定要事必躬亲,制定行业标准、拥有领先技术等方式,是运营商控制产业链的省力良方。

手机的用户界面、应用导向设计变得重要。手机继PC后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核心,越来越多的软件、硬件、应用程序开始为手机量身打造。手机软、硬件设计在追求技术领先和功能全面的同时,应该适应运营商和用户需要的各类应用。

现在许多企业都迫切想从传统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但事实上,他们不应该忽视自己在原行业中的优势,要以传统优势为切入点。

中小企业单靠移动互联网本身很难盈利,建议采用“移动+线下”的商业模式,移动网络作为产品推广、联系用户、搜集信息的渠道。移动广告方案设计也是一个机会,帮助传统企业将线下商业和移动营销联系起来。

篇4

关键词 数字电视;IPTV;电视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012-01

1 数字电视技术

1)数字电视的优势。目前广电系统的数字电视,无论是卫星直播、有线传输还是无线传输,都主要是通过射频技术将节目直接送入千家万户。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十分简单和便宜的方式实现海量直播节目对海量用户的覆盖,且信号十分稳定。数字电视在单向广播传播这一方面相对别的技术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明显优势。它不需要大量的支持组播技术的交换和路由设备,也不会因为用户规模的扩大而造成传输网络的带宽压力,而且它不怕黑客袭击。

2)数字电视的不足。当用户需要开展互动点播时,数字电视系统开始显现不足。目前,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实现VOD的主流方法是,在单向广播式传播系统结合双向IP网络的基础上,以IPQAM或纯IP视频推流的方式实现。

2 IPTV

当前电信企业传输视频业务主要是通过IPTV方式实现。它在宽带IP网络的基础上,通过组建IPTV虚拟专网,运用组播、P2P等技术,不但实现了视频节目直播,而且更易于实现双向互动点播。

然而它毕竟是架构在IP网络基础之上的,由于IP网络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使得IPTV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网络黑客的袭击随时有可能造成其大面积瘫痪,当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时,对网络的带宽压力也逐渐显现。

3 互联网电视技术

1)互联网电视的定义。互联网电视英文表示为“Over-The-Top TV”,简称“OTT TV”,“Over-The-Top”原意是指篮球项目中的“过顶传球”,被互联网电视这一概念借用,用于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即基于互联网,以多种传输介质为传输链路,以电视机终端为表现形式,为用户提供互动、个性化、全方位电视服务,互联网电视明显区别于传统电视之处是,它不依赖于任何专用的传输介质。

在我国,OTT TV是指通过互联网面向电视机传输的由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提供视频内容的可控可管服务,接收终端一般为国产互联网电视一体机。

2) 国外互联网电视现状。国外互联网电视比较典型的产品是Google TV和Apple TV。Google TV将网络功能融合电视,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内置Chrome浏览器。Google TV遵循开放逻辑并主要关注平台运营和用户聚焦,其核心是完成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渗透。目前,Google TV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机顶盒模式实现,主要的产品供应商是罗技,能让普通高清电视用户享受智能电视的服务。另一种是通过一体机的形式实现,即在电视机中内置操作系统,实现智能电视的功能。任何产品的内容都可以同步到Apple TV上进行观看,形成多屏互动。苹果想利用Apple Store的优势,持续为家庭用户提供丰富应用,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建立业务和终端双赢的产业链。

3) 国内互联网电视发展现状。国内互联网电视产业具有中国特色,视频网站与终端企业不允许直接合作,只能依附于7家集成平台,即CCTV、百视通、杭州华数、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并且集成机构应当建立独立的用户管理和计费认证体系。这就形成了以集成牌照运营商为核心、以集成播控为手段、以公共互联网为介质、广电总局可控可管的业务。

国内互联网电视产业链的中枢是牌照运营商,与传统电视、IPTV不同,牌照运营商希望利用现有公共互联网,独家垄断经营业务。

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也开始尝试为互联网电视提供服务,如优酷、土豆、和爱奇艺等在线视频网站寻求与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商合作,提供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服务,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服务商的带宽成本和内容的版权成本。同时在线的网络门户和生活资讯服务商也着手移植内容到电视终端。

4)互联网电视技术要求与运营理念。互联网电视技术包括三个主要体系,分别为:业务体系、安全体系和监管体系。其中业务体系包括内容服务平台、集成播控平台、传输分发网络、终端(软硬件模块);安全体系包括传统信息系统的安全和视听节目播出安全,如防计算机病毒、防攻击等属于传统信息安全,而互联网电视作为一种广播电视播出形态,应该具备一定的播出安全保障,如防篡改、防盗链、防插播等。

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具备的模块包括内容集成系统(CIS)、业务支撑系统(BBS)、运营管理系统(OMS)、媒体处理系统(MPS),应具备的功能包括:上下线控制、产品管理、EPG管理、紧急下线、开户、销户、停机、复机、认证、鉴权、用户消费记录、计费管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等。

互联网电视体系的支撑技术包括:传输分发技术(CDN、P2P、P4P等)、终端访问控制技术、高并发访问技术、内容保护技术。

5)互联网电视的运营理念。在互联网管理的过程中,互联网电视应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以云化、多屏、个性化、易用的操控等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体验优越的观看方式、最大化地迎合用户的需求和吸引用户。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电视用户是分群的,需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充分掌握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而为增值业务提供数据参考,也为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大发展。互联网电视不是突然出现的事物,像传统媒体一样,内容为根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作健康积极并且用户普遍欢迎的互联网电视内容,迎合观众的需求;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交互特性,创新节目内容的交互方式,形成良性互动的增值业务,从而推动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

6)互联网电视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电视未来发展着重突出公益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互联网电视是一种新的广播电视播出方式,未来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促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现在互联网电视飞速发展,急需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开展相关研究,以促进产业发展。互联网、广播网、电信网各自承担的基础视听、交互类节目服务以及海量信息提供的功能越来越模糊;未来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必须在系统架构上取得突破,单纯的性能改善、效率提高是不够的。同时,未来的电视系统必须平衡消费者需求、运营商和制造业利益诉求、政府监管措施三者关系。

参考文献

[1]马持节.手机电视发展的受众因素分析[J].新闻界,2007(03).

篇5

如果说过去P2P应用给电信运营商发展宽带业务带来机会,展现了其有利的一面,而现在在运营商业务日益多元化的今天,P2P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电信运营商不仅需要发展宽带业务,还需要在宽带业务基础上进军内容和应用业务,以摆脱沦为“管道”的危险。而P2P占据了大量的带宽,挤占了其他内容和应用业务的发展空间;同时广大用户之间内容和应用资源的共享以及众多P2P内容提供商的出现,又给电信运营商开展内容和应用业务形成挑战。

依照这样的形势,P2P似乎会一直被运营商封杀下去。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给各种互联网应用带来新的增长机会。P2P的命运是否会因移动互联网而不同?

中国移动在去年4月份了DSN2.0技术白皮书,试图利用P2P等分布式技术建设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架构,从而实现灵活的、可扩展的、并且能够提供多媒体应用和内容应用的开放性网络能力平台。在试验网中,中国移动部署了刀片服务器,并利用P2P算法使其形成流量处理和自组织网络拓扑的智能机制,然后在现有的核心网基础架构基础上完成呼叫控制,从而在试验网实现了多媒体电话和P2P流媒体业务的应用。

中国移动的做法被外界视为“招安P2P”。中国移动对P2P改堵为疏,P2P的命运有了转机。

良性循环?

在谈到P2P应用的价值时,中科院研究员侯自强曾表示,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最好的赢利模式应该是这样的:某种应用产生巨大的流量需求,刺激运营商加大设备投入,增加带宽;另一方面,足够大的带宽又可以促进新的应用出现,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P2P就是这样一种应用。

然而P2P应用并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反而被运营商拦腰截断,打压封堵。原因是P2P带来的冲击如此之大,运营商很难在短时期之内适应。

P2P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广为人知的是带宽消耗过大。传统互联网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用户需要从服务器上下载文件,如果某一时刻同时下载的用户过多,就会使服务器过于繁忙,无法应付。因此几乎所有的服务器都对同时下载的用户数量以及最高下载速度进行限制。而P2P下载是点对点的下载,资源的来源并不是服务器,而是其他的互联网用户。同时下载的用户越多,下载的速度越快,因此很受互联网用户的欢迎。

但是大量使用P2P下载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网络拥堵。一部分用户占据了过高的带宽资源,因此影响到其他用户的上网速度。为了缓解网络拥堵,运营商就需要投入巨资进行宽带升级,然而其收益并不会同比例增加。中国网通技术部总经理焦刚曾经对媒体表示,P2P占用了80%-90%的带宽资源,但是只给运营商带来了十分之一多一点收入。运营商自然就会寻求封堵P2P,导致P2P的良性循环无法实现。

不过P2P带来的冲击并不仅限于带宽的过量占用,还包括对电信运营商内容业务的冲击。P2P技术将互联网内容分发的任务分散到每个用户身上,而不是集中在服务器上,这样就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大规模的内容分发成为可能。这降低了内容分发的门槛,导致大量的内容提供商的产生,对意图进入内容产业的电信运营商形成巨大压力。

此外,运营商传统的话音业务也受到P2P应用的冲击。Skype和QQ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去年年底,工信部将互联网电话定义为“非法”,并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打击非法互联网协定电话(包括Skype),正是为了维护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同时还传出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密会马化腾,就“QQ以极低的代价吞噬移动GSM网络流量”问题与其交涉,并且措辞强硬,可见P2P对电信运营商的冲击多么深刻。

更重要的是,P2P挑战了传统的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传统互联网的网络设计中,电信运营商一般假设用户是一个“客户端”,是互联网资源的消费者,而不会是互联网资源的提供者。因此一般都会假设用户上行流量远小于下行流量,并且用户不会“永远在线”。因此,从接入网上行向城域网和核心网,设计中都会有一个流量的“收敛比”。采用统计复用的方式使用户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共享网络资源,以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最终用户的使用价格。目前运营商和用户签署的互联网接入合同,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基于这样的“默认”假设定价的,没有把P2P的影响考虑进去。而现在P2P的出现使得这样的网络设计不再适用,运营商如果没有勇气改造网络,就必须对P2P应用进行限制。

也许短时期之内,电信运营商还很难完全接受P2P。然而P2P应用代表了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这种需求并不是简单的封堵就能解决的。而且P2P技术符合了互联网的本质,它改变了传统互联网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真正使每个互联网用户连接起来,由此带来巨大的资源共享优势。电信运营商如果无视这样的优势,单纯寄望于封堵,显然也不明智。运营商真正需要做的,是提高带宽,同时改善网络架构,尽量改善P2P应用对带宽的占用,并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

改堵为疏,是运营商迟早的选择。特别是在国内用户对宽带越来越不满、电信运营商宽带升级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电信运营商积极建设光线网络,为各种应用搭建更广阔的通道,P2P应用也会是受益者。

技术探索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得电信运营商开始重新思索P2P的未来。将来电信网和移动网会更深一步地融合,越来越多的P2P应用会走进移动网络,电信运营商需要为此做好准备。目前P2P技术正在从一项用户级的技术向电信级、运营级的技术发展,运营商正在利用这样技术改进现有业务平台,从而提高网络利用的灵活性,降低成本,开展更多的增值应用。

早在2007年11月,中国移动就了移动互联网计划WiiSE(Wireless Internet/IP Service Environment),WiiSE计划是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战略的端到端的研发计划,本质上是中国移动面向未来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具有无线多连接接入、扁平化全IP网络结构,网络节点同质化,应用P2P、分布式信息存储和处理等特点,目标是构建可运营、可管理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络。根据WiiSE计划,每一个移动终端将具备一个IP地址,成为移动互联网中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利用P2P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包括带宽、存储、计算、信息内容等资源的共享。不过这种共享是可管理、可控制的,能够被电信运营商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WiiSE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分布式业务网络DSN,DSN利用了P2P技术,以累积核心网络内的分布式运算资源,包括网关、设备等,组成一个新型的核心网交换机设备。这个设备可以完成传统的移动交换机完成的功能,例如短信、彩信、语音业务等,但是与传统交换机设备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处理能力更加强大,全网用一台交换机就可以支持十亿用户,而且扩展性很好,非常适合在用户数量巨大的移动终端领域使用。

不仅在移动互联网,在传统互联网上,电信运营商也在探索如何利用P2P技术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但同时又将其负面效用降低到最低的办法。例如中国网通就曾推出了基于P2P技术传输的全新视频网络服务“视网计划”,这项计划意图通过可管理可运营的P2P技术,在传统网络上构建一张运营商级P2P传输播放网络,由单纯的“资源出租”转变专业化的“视频网络服务”。 该网络由内容网络和播放网络两部分构成,由服务器自动地将节目内容分发到视频网络分布在各个节点内的播放服务器上,同时又在内容源和用户P2P网络之间加入运营服务器,实现了内容监控、流量计费、版权保护等诸多功能。

此外还有多种技术可用于解决P2P带来的问题。如P4P(Proactive network Provider Participation for P2P)技术,这项技术其实是P2P技术的升级版,目的是为了加强ISP与客户端程序的通信,降低电信骨干网的数据传输压力,并提高文件传输的性能。P4P与P2P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传输节点,而不是像P2P那样,随机选择。这样就可以把P2P节点的传输区域控制在某个范围,最大程度上解决大型节点和网络出口负载,从而缓解骨干网的拥堵。

PCDN技术。这项技术在在CDN节点的边缘构建了基于用户的P2P自治域,通过集中的分布式架构将P2P的流量严格限制在同一边缘节点的区域内。这项技术的原理与P4P技术非常相似,即通过控制P2P流量传输的范围而降低其对骨干网的挑战。

P2P服务器模式。即把服务器而不是PC当成CDN网络的节点,达到CDN网络优化和加速的目的。服务器之间实现P2P连接,这样就不用再到中心节点的存储上寻找内容,从而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

只要解决了P2P不可控的难题,P2P技术就能有效地与现有的网络条件相匹配,从而变得可利用。

智能管道

不论是对于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解决P2P问题必须三管齐下:首先是利用相关技术解决P2P的可管理可运营的目的;然后电信运营商需升级宽带,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富足的带宽资源;最后还需要电信运营商探索出一条实现差异化的流量计费方式。

当前中国电信启动了“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南方城市地区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网全覆盖,光纤用户超过1亿户,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宽带互联网,同时,接入带宽在三五年内速率跃升10倍以上。

更加富裕的宽带资源自然有助于P2P的发展,但是中国电信在发展光纤网络的同时,也提出了向智能管道运营商转型的目标。什么是智能管道?根据爱立信对智能管道的定义,智能管道的“智能”有四个层次:第一层,能够实现对丰富应用的优先级设置;第二层,能够对不同的通信服务进行优先级设置;第三层,能够对不同的服务种类进行区分;第四层,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可以通过网络优化,实现对接入质量的优先级设置。

所以智能管道其实是一种差异化的流量计费方式。那些享受优先级越高的服务,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样就解决了电信运营商宽带投入高而收益不足的问题,还能尽可能地为P2P应用提供最大量的带宽资源。

此外,智能管道还可以区分忙闲时的优先级策略,由于大部分使用P2P软件进行下载的用户对时间的要求并不高,这样电信运营商就可以通过智能管道将这一部分需求安排在网络较闲时进行运作,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加优惠的资费,实现了电信运营商和用户的双赢。

从计费方式上看,有线互联网大多采用包年计费,即按时长计费,而无线互联网则多是按流量计费。不同的计费方式也对P2P产生直接的影响。按时长计费符合了用户的需求,但容易造成网络拥堵,而按照流量计费,又使得P2P应用的费用高昂,抑制了P2P应用的市场需求,两者都不是有效的方式。而智能管道提供了更多重的选择,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然后按照不同层次的服务进行不同的计费,更加精细化,对用户来说也更加公平,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也更具操作性。

当前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向智能管道运营商转型,考虑到这种管道运营方式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影响,这种转型是否能成功进行还有疑问。然而将来P2P流量计费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促进P2P应用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开放花园

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电信运营商正在利用P2P技术建造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架构,以形成一个开放的可容纳各种应用的综合性的业务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P2P技术背后的开放理念正在融入到电信运营商的传统电信网络之中,促成了电信运营商从“有墙花园”到“开放花园”的转变。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曾在2009移动互联网研讨会上表示,从网络的发展轨迹来看,Internet和移动通信网络逐步融合是必然趋势。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围绕话音业务为核心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而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是要以Internet为核心进行设计和优化,这意味着运营商必须提供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和业务应用环境,让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用户等产业链的参与者都可以参与到业务设计中。

中国移动之所以利用DSN技术构建新型移动互联网架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通信网内部架构的封闭性。传统的通信网在网络架构上的有多重局限性,当一些新型业务上线时,往往需要对业务的落地实施方案进行特别的研究。而为了满足上线时间的紧迫性要求,往往只能提出临时或局部的解决办法,原有的业务网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其无序性和局限性,对低成本、高效率的业务部署和业务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篇6

信息产业将是未来的主流,如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信息化建设,更是现代化各行业的关键环节。中国的信息化程度依然不足,中国的大城市网络建设趋向成熟,中小城市的网络建设却是不很健全。区域之间的信息化程度不均衡,就会导致地区之间的信息流阻塞,进而导致地区之间的文化,产品,资讯等等不能更好的输出输入,进而导致区域之间的经济失衡,所以中国要缩短贫富差距,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就有必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国家信息产业部门为了贯彻会议精神会大力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们的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开展。

项目介绍:

制造业互联网+网是由互联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创建,平台是属全国性信息交互类网络平台,平台以互联网为纽带,以市和县为做单位,搭建一个包含信息类、购物类、折扣类等等的庞大网络平台系统。全面覆盖所有大中小城市,为各个地区的资源打通一个需求与被需求的隧道,设立一个有效的桥梁,并且为各地区的教育、旅游、农业、商业等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各行业提供超为便利的信息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强有力的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要创建一个行业完整、信息广泛、服务全面,企业,商家,个体都能为之应用的交互立体网络系统---制造业互联网+。

制造业互联网+是以县市为单位,在全国各个地区搭建地方性门户网站,每个市或县,制造业互联网+寻找一名运营商来运营制造业互联网+为他搭建的门户网站,制造业互联网+以树根链锁方式把全国各个地区的地方性门户网站链接起来,让全国的信息真正的系统化,脉络化,效率化的流动起来,

制造业互联网+整合了雅虎的资讯、赶集的分类信息、淘宝的个人店铺、阿里巴巴的企业商家等等众多网络平台的靓点,也屏蔽了相应的缺点。平台包揽新闻资讯、网上商城系统、折扣卡系统、分类信息、个人店铺、广告系统等等,平台会随需求不断的添加系统板块。

制造业互联网+是要打造一个以老百姓为中心的线下线上互动综合性立体网络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制造业互联网+的平台让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便,快捷,实惠......互联网创业计划书范文项目相关介绍: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就是财富的金钥匙。为什么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会身价亿万,成为福布斯风云榜的人物---因为他选择了互联网;为什么李彦宏(百度创始人)会成为世界的风云人物----因为他选择了互联网;为什么张朝阳、丁磊、马化腾等人会年纪轻轻成为国际人物----因为他们都选择了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机器,更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载体。 互联网早已渗透大城市,早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目前,中国人口已超13亿,我国的互联网广告收益已超160亿,这要归功于互联网信息传播之快,之广,之全。由于操作简单,企业商家可以利用互联网得到多样化的信息,更可以利用互联网展示多样化的信息。

传统交易问题:

1、交易短路,供需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信息流阻塞,导致众多交易无法完成;

2、只局限于区域,需求与供应不能扩展;

3、处于原地踏步阶段,因无媒介,靠传统行销手段,只能本地产本地销。 自古以来中小城市就是最完整的实体,最基本的单位,更是信息的源泉,行业的终端。只有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互动,才能使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这是各地区政府人民心之所向。制造业互联网+网就是做此事业,我们就是要使各地区的信息互动起来,使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使各地区的人民共同富裕。 马云不懂互联网,只会浏览网页,但是马云却创造了奇迹,被称为不懂IT的IT之父,我们能够让不懂互联网的朋友也能通过互联网创造财富。 制造业互联网+五大王牌盈利模式:网上商城盈利模式折扣卡系统盈利模式分类信息置顶盈利模式个人店铺盈利模式广告系统盈利模式。

一、商城系统盈利:

网上商城是制造业互联网+为各地区运营商提供的一个坐享其成的王牌盈利模式,我们在各地区运营商的平台上集成了一个网上购物商城,我们把网上商城的入口镶嵌到各个地区运营商网站上,各个地区的消费者直接进入或是通过各个地区的运营商网站进入到商城,都是同一个商城。

在商城上有上万种商品,商品包括日用家居、家用电器、手机数码、化妆品、钟表首饰等等,制造业互联网+会源源不断的为商城提供最新商品。商城上的商品是制造业互联网+与厂家直接签约合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其价格绝对低于市场价格。

如果您所运营区域内的消费者购买了商品,并且收货地址是您所运营的区域,那么商品的利润就是您的。比如您运营的区域为是上海,上海的消费者在网上商城购买了商品,并且收货地址是上海,那么这单商品的利润就是您所有。这个王牌不需要您做任何事情,所有的工作都由总部来处理,作为运营商的您,就是坐收渔翁之利。

二、折扣卡系统盈利模式:

运营商与商家之间是合作关系,折扣卡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介质。我们帮商家免费在我们的网络平台上作宣传推广,帮助商家招揽更多的消费群体,商家要对我们为他招揽的消费群体进行折扣优惠。也就是说商家要为持有制造业互联网+折扣卡的消费者打折优惠。例如消费者拿着折扣卡去吃饭、去美容、去购物、去娱乐、去健身、去住店、去理发、去洗浴、去旅游等等,各处合作商家要根据制造业互联网+折扣卡给予消费者折扣优惠。

对于消费者而言,制造业互联网+折扣卡,会使他们在消费的时候得到优惠折扣,会省钱;

对于商家而言,和制造业互联网+合作,可以得到免费的宣传推广,可以招揽更多的消费群体。

所以,通过折扣卡,你就会整合两大群体(消费群体和商家群体)在你的折扣卡系统活跃。消费者要想了解更多的折扣讯息,更多的折扣商家,需要到你的平台上去查看浏览,所以通过折扣卡,你就可以整合两大群体(消费群体和商家群体)在你所运营的制造业互联网+平台上活跃。

折扣卡会一传十,十传百,会有更多的人知晓制造业互联网+折扣卡,办理制造业互联网+折扣卡,同时,也就会有更多的人知晓你所运营的制造业互联网+平台。

运营商有五项收益:

1销售折扣卡

办理折扣卡的费用是50元,使用期限一年。

假若您所运营的区域有人口50万,摒除老人,小孩等等没有消费能力的人,保守估计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办卡能力,假若估值年办卡量5000张,那年收益为10万元—20万元;

2卡冠名广告,

运营商可以在折扣卡背面冠名当地企业商家广告,广告收入自得。商家在折扣卡上冠名广告,有很多优势,连锁反映,长期效应等等,折扣卡冠名权可以以竞价方式招标,出价高的商家优先,假若发卡量5000张,宣传期期一年,那冠名广告费可为1万元——3万元;

3金牌商家后期展示收入

品牌商家后期可以适当收取品牌商家展示费用,具体费用运营商自拟,收入自得;后期,金牌商家展示可以酌情收费,假若在你的平台上金牌商家有1000家,假若以10元/家/月收费,那您的收益将为1万/月-----年收益为12万元;

4折扣商家展示后期收入

折扣商家后期可以适当收取折扣商家展示费用,具体费用运营商自拟,收入自得;后期,收入如金牌商家;

5特殊化服务

商家要求特殊化服务,比如要求增大版面,要求独家视频介绍等等,此费用方面运营商与商家自行商议,收入自得。比如,一家饭店要求做独立视频介绍,按宣传期限一月,广告费假若1000元,一年费用为1.2万,10个商家,年收入12万元。

三、分类信息置顶盈利模式

制造业互联网+在平台上集成了分类信息服务,个人、企业、商家可以在分类信息栏目免费发放信息,企业招聘、个人求职、物品转让、房屋出租等等涉及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信息服务。我们可以在热门栏目设置分类信息置顶服务,如物品转让,房屋转租,搬家服务等等,假若热门栏目设置10个置顶信息位,置顶信息位是按天计费,假若价格10元/条/天,每个栏目是置顶十条,那每个栏目收益为:100元/天----3000元/月,年收益为3.6万元。价格为运营商自拟,收入为运营商自得。

四、个人店铺盈利模式

当地的自由人可以在您的平台上开设自己的个人店铺(如淘宝一样),您可以适当收取租用费,假若每个店铺的价格是100元/年,有500个店铺,那年收益为5万元。价格为运营商自拟,收入为运营商自得。

五、广告位盈利模式

制造业互联网+为运营商的平台准备了60个广告位,当地的企业商家可以在这些广告位投放广告,假若广告位的价格是 300元/块/月,60个广告位每月收益是1.8万元,每年收益是21.6万元。价格为运营商自拟,收入为运营商自得。

商家首页推荐盈利:

我们可以把商家推荐到首页展示,让消费者更快捷的了解这个商家,那么首页推荐每个月的费用假若价格为500元,假若推荐10家,每个月的利润是5千元,年收益为6万元。

个人店铺首页推荐盈利:

平台的首页设立了个人店铺首页推荐功能,首页可推荐10个人店铺,假若每个商家推荐收费是500元/月,那每月的利润是5千元,年收益为6万元。 未来:制造业互联网+后期会开发自己的产品,源源不断的推出新的盈利模式,使运营商的收益几何倍增。

总部和各地区的运营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总部,运营商不能运营,没有运营商,总部也不能开展工作。扶持各个地区的运营商,使各个地区的运营商壮大起来,稳定的运营起来,步入盈利轨道,是总部的责任,也是总部的工作,只有使各个地区的运营商稳定运营,总部才能稳定运营,总部稳定运营了,各地区运营商才能更好的发展壮大,才能更多的盈利。

就像一棵树,只有枝叶不叫作树,只有树根也不叫作树,枝叶加树根才是一颗完整的树。总部是树根,在地下;各地区运营商是枝叶,在地上。枝叶要想长的更加茂盛,需要根部提供充足的养分;根部,要想把触角扎的更深,需要更加茂盛的枝叶。根部和枝叶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少了哪一部分都无法生存。所以,只有根部和枝叶协调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才能使这棵树,越长越大,越长越强,才能在未来抗击强悍的暴风雨,才能迎接明天更加灿烂的朝阳。 总部对运营商保障:

在技术方面,总部对各个地区运营商的网站进行全方位的支持,维护,升级,保障各个地区运营商网站的稳定运行,绝无后顾之忧;

在网站的后台操作方面,总部保证各个地区运营商能够自行操作,耐心教授技术操作,保证让不懂网站的人都能够自行运营网站;

在市场运营方面,总部会对各个地区的运营商进行运营方面的知识培训,保障每一位运营商能够顺利的开展市场,运营商在运营期间遇到的市场问题不能自行解决可反馈至总部,总部会极力协助运营商解决,保障运营商能够正常运作。

加盟制造业互联网+网的流程:

1 合同签订:在双方达成共识并且确认合作意向后,总部会与意向运营商签订运营合同,以书面化的材料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 交纳权益金费用:3000元,获得授权及独家运营资格,费用包括网站使用费、网站升级费、网站维护费等(在期间不会追加任何费用)。若是需要总部配置办公用的笔记本电脑,则需要支付共4200元。(注意:此笔记本是公司自主开发的产品,作为对运营商的扶持政策之一,以成本价格提供给运营商)

篇7

电信业已经认识到未来电信将基于分组业务,但是对互联网的开放体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提出要发展一个可管理的、能运营、能盈利的IP网络。实际上这么多年来电信业的发展就是在建立一个可管理的IP网,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下一代的网――NGN。

今天无论中国电信还是中国网通,以及世界上主要大电信运营公司,都是将基础IP网络从物理上隔开成为两个网:一个是公共互联网,其运营方式基本上以宽带包月服务为主;另外一个是可管理的IP网,为此中国电信新建了CN2。

两年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在公共互联网上做IP电话是不行的,没有QoS保证,不能提供作为商业运营级的话音。2003年以后出现了新情况:互联网电话随着宽带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由于带宽增长、网络性能改善,使得在公共互联网上运行的电话效果非常好,Skype工作在公共互联网上,没有使用传统的软交换方法,而是用P2P的原理,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话音。PC到PC通话免费,落地到PSTN收费低廉。

电信业一直设想有两个平台,一个平台是可管理的平台,是电信运营的主要收入,另一个平台是互联网平台,是辅助收入。但是目前实际的状况是,话音等增值业务并不需要在可管理平台上做,都回到互联网平台上做。由此,人们对于电信的运营模式以及NGN的体系结构都产生了怀疑。

ITU对于NGN的定义中,有大量对于业务能力的要求,但是对于技术本身的限定却并不太多,前些年大家都把软交换当作实现NGN的必经之路,实际上,是否存在另一条路实现NGN呢?

篇8

虚拟运营牌照的事情各方很期待,尤其是苏宁、国美等传统连锁巨头最为期待。不知道移动互联网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活。按现在可以清晰判断的理解,虚拟运营牌照解决的是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即从三大运营商中购买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比如,如果苏宁获得该业务的运营资质,很可能会提供苏宁品牌的手机号卡或套餐。把网络营销和虚拟运营牌照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有些事情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如何把虚拟运营牌照变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利器最值得思考。

网络营销的本质

传统上我们从竞争的角度把营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厂竞争,也就是产品阶段,需求强烈,有什么卖什么,比的是工厂效率和规模。第二个阶段是市场竞争,消费者开始眼花缭乱,货比三家还是容易被以次充好,厂商的市场策略、渠道、定价、产品组合等,注重品牌形象。第三个阶段是消费者心智的竞争,消费者逐渐掌握权力,竞争不仅激烈,而且消费者不再容易被忽悠,比的是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以及和消费者对话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大多数厂商依然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不是没理解营销本身,而是自我为中心,没有给予消费者足够的尊重。

网络营销有几个重点,其中搜索广告占了大头,其次是互联网广告平台,然后是网络公关自媒体内容,现在最为重要的是社交媒体的口碑模式,当然还有电商模式。网络营销在解构营销与品牌的时候,也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营销与品牌的本质,即消费者的价值选择和认知。

最突出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改变了接触用户的方式,二是把权力还给了消费者。以前我们也讲消费者是上帝,可是上帝只不过是我们摆布的金主。但现在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发言,影响和他有一样需求的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轻易地联合起来。我们都知道,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但口碑的推动成本很高,所以被后来的大众传播所取代。直到互联网时代到来,口碑可以借助互联网低成本快速地实现,包括论坛、博客、视频分享等,尤其现在的社交类网站,国外的facebook、twitter,国内的人人、新浪微博等。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号召力更是超出想象。如何通过手机影响消费者,消费者又如何通过手机来行使金力?这在虚拟运营商牌照到来之际就有了更加实际的讨论价值。

向移动互联网进化

虚拟运营牌照的前景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不开的。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便利,还有底层权利的回归,微博的出现,让消费者口碑更容易实现,以每一个人形成的圈子进行圈层交互传播。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小米手机,一个凭借互联网营销,凭借经营社区联合米粉,横空出世的估值达到40亿美元的手机品牌,可以讲小米手机不是属于雷军,而是属于米粉,这才是营销的最高境界,是品牌的本质体现。所以马云说电商是一种生活方式,品牌真正的建设者是消费者。

虚拟运营牌照是移动互联网与电信运营商的结合,而目前来看,两者最重要的交集就是微信。李开复说微信岂止“切入语音助手领域”,简直有潜力“成为移动语音助手”,岂止“变身只能AppStore”,几乎有可能“成为移动Store”,岂止“分流移动搜索”,完全有机会“成为移动搜索”!自从微信的社交功能“朋友圈”推出后,业内就不断将之与新浪微博比较。业内认为,微信背靠腾讯这棵大树,拥有社交、游戏、电商、支付工具等众多流量变现能力,想象空间相当大。

事实上,由于微博、微信的崛起,用户相当多的搜索信息需求已经得以满足,如果微信真的大举切入语音助手领域,加上若隐若现的腾讯“框”战略,切入百度后院,将更大程度上分流用户对于百度的搜索需求。2012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是“迎接移动互联新时代”,周鸿称,“腾讯是唯一拿到2012年船票的,因为微信成功登录了无线互联网。”这一判断应该说是对未来移动互联网最准确的判断。“如果按照用户数量来衡量,腾讯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运营商。”中国联通宽带在线总经理何华杰曾如此对媒体表示。

尽管现在腾讯并没有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但对于用户而言,只要有无线网络的地方,用微信是可以实现免费打电话、文字聊天、发送图片以及实时的聊天室功能。在2013年的2月8日,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微信还推出了群发功能,这样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的拜年,和长途、漫游昂贵的话费说再见。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业务的摧毁作用很大。整个电信运营商重新定位,原来的千亿级语音业务,几十亿或者几亿量级的数据增值业务,今天都面临着被其他业务替代的风险。微信是腾讯革自己的命,完成原有的及时通讯、空间等pc端到移动互联网转移,这是需要魄力和勇气的,同时对行业做出了变革,最终是改变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

虚拟运营牌照也许超出想象

这个时候我们看虚拟运营商能否成为网络营销利器就已经很清晰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航在日本考察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时在微博表示:“4G开始普及后,一些年轻人开始不用任何一个运营商的手机号,他们用虚拟运营商的产品,享受极低的资费,所有服务都通过网络解决。”所以苏宁、国美等传统零售连锁巨头非常积极准备虚拟运营商牌照就可以理解了。苏宁在传统连锁零售的角度,无论信息系统还是品牌建设,包括物流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土地储备,都是可圈可点。但电商以及移动互联网正在对传统业态进行着摧毁般地调整。所以去年和京东的价格大战可以说是张近东非常智慧且及时的一个决定,他保留了未来和京东一决雌雄的悬念,要不可能真的连过手的机会都没有了。苏宁、国美等传统零售商需要虚拟运营牌照拉近和京东、阿里的距离,具体到开篇提到的将来苏宁电话号码,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购物,以及办理各种缴费业务,甚至在某个旗舰店举行相亲大会,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未来的网络营销是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而品牌建设毫无疑问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是消费者用各种社交工具进行沟通发表评论以及分享使用心得体验而完成的。无论PC端还是移动终端,不仅需要成为用户那个最习惯点击触摸的按钮才有更多机会,还需要把这个按钮安装到消费者心里,以及生活习惯当中。阿里最让马云自豪的正是其构建的商业生态系统,包括大京东一次次扩充产品品类以及物流系统,每一家企业都正在为全方位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努力,传统零售可能无法涵盖的领域都可能会被电商所触及。这个虚拟运营商的“一卡通”正是未来生活的必须。份额多大,那就看谁家整合的力量有多大了。全身拥抱互联网的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也许就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开篇!

篇9

自2007年以后,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开始提速。根据易观国际公布的数据,2008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1亿;而2009年则翻了一番,达到2亿,包括门户、搜索、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驻这一领域: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相关应用(如Widget)快速发展,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互联终端产品的影响力和用户数日益扩大。

近年来,移动通信用户渗透率逐年走高且资费水平不断下降,通信运营商被互联网企业日益管道化,全行业普遍面临增长乏力的发展困境,NTT DOCOMO和Vodafone等一些曾经居行业领先地位的运营企业近年来甚至跌入了负增长。因此,运营企业对加快构建业界领先的业务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以保障企业持续发展需求迫切。

从以上市场背景和数据可以看出,开发推广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已经成为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点,如把控用户第一接触点,其粘性和门户效应较强,整合信息和聚合用户功能独特,对于改善用户体验以及运营商巩固价值链主导地位的作用突出,故对于其相关问题如业务行为、商业模式、解决方案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2 移动互联网行业环境分析

2.1 发展现状及趋势

互联网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文件(Files)通过文件夹(F0lders)的组织形式存储在台式机(Desktop)中,到网页(Pages)以链接(Links)的方式形成网络(Web),再到数据流(Streams)借助标签(Tags)构成云(Cloud)。这表明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以用户为中心的订制一的信息传递方式将成为主流。

(1)市场层面

中国目前处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前期,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及收入快速增长。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到3.03亿,较2009年底2.33亿网民人数有大幅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已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自2000年“移动梦网”诞生起,经历长期市场酝酿后,移动互联网终于在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总体发展如图1所示。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移动用户上网体验提升、各种应用的发展以及各环节厂商(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厂商,硬件厂商等)在移动互联网体系的布局。市场在多方作用的推动下发展迅速,预计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2)业务层面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核心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价值链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目前产业角逐的三大力量是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三股力量的发展策略和路径各不相同,但最终竞争的焦点都着眼于把控用户第一接触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体系尚未成熟,特色应用尚未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繁多,从现阶段的应用体系可以看到,移动IM、手机浏览器等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移动互联网的特色应用,如手机阅读、位置服务、手机电视等仍然由于产业链合作等原因尚未尽如人意。这也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即发展初期,业务集中于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并以工具化、娱乐化应用为主,如手机音乐、手机报、手机浏览器等:发展后期,则倾向于满足社会化、商务化的群体用户沟通需求,如手机微博、手机社区、移动支付等。

移动互联网业务对目前运营商的数据和信息业务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如上网冲浪、消息订阅对短信、手机报、天气预报等的替代,从而导致新业务对整体业务规模的拉动作用减弱,部分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下降。

流量类业务增长较快,与收入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增量不增收”,并且随着应用及内容获取渠道和支付渠道的多样化,运营商被管道化趋势愈加明显。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业务形式和结构方面

Web类内容业务增长放缓,而基于多级内容聚合和筛选的客户端类、微技类应用增长迅速,如个人信息助理等。客户应用部件化、自主化、定制化,用户体验向简单、灵活、易用、可传播演变。内容集中化、细分应用垄断化,网络资源越来越向少数几家综合提供商集中:同时适于各类人群的杀手级应用基本不会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长尾化的细分市场应用。

用户方面

聚合化。SNS(社会化网络)和UGC(用户产生内容)作为新的应用,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社区化生存的基础。

业务承载方面

带宽去稀缺化。随着从传统的2G网络到目前的3G网络再到未来的LTE/Wi-Fi网络,接入带宽从100K增长至1M、10M,完全能满足多媒体的业务需求。此时,网络带宽的稀缺性价值不复存在,而内容应用的独特性、高体验性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此,应促进各类运营商纷纷开放自身平台,推动第三方开发者开发新应用。

业务属性方面

移动互联网业务比传统互联网更加生活化。传统互联网以浏览类业务为主,而移动互联网以终端侧应用为主,且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具有实名化的特点,位置信息、漫游信息等更是关键。因此对网络能力如身份认证、定位等提出了更高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并且随着MID(移动互联网设备)/PC/手机的一体化发展,用户对于微博/SNS,邮箱,IM(即时消息)等将会更加注重无缝连接的体验。

(3)商业模式层面

移动互联网新的价值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移动终端带来的改变,另一方面是移动通信网络带来的改变。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利用多样化终端及广泛的网络覆盖,实时将用户实际生活接入至移动网络中,并产生“开源”和“节流”的效果。在通信网络演进中的定位如图2所示:

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机会

主要体现在利用用户身份识别和位置信息提供增值服务。

身份识别包括社交关系和精准营销两方面的价值:通过通信号码可以带动用户真实社交关系与虚拟社交关系的融合。比如通过用户通讯录的用户关系,将其实际社交关系复制线上,也可以将线上好友(在经他人允许的前提下)复制到自己的线下通讯录当中,使其成为自己实际社交关系的一部分。此外,由于用户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身份确定性,所以其所有的网络行为也具有延续性。通过对用户各类行为的深入分析(有一定法律及道德风险),可以很好地掌握用户的各类潜在需求,将用户的类别更为细分,从而促使品牌广告以及效果广告的商业价值都进一步提升。

位置服务的价值在于可以通过用户位置的所在地,选择相应的有效度较高的信息为用户进行推送,这种信 息传播方式更加高效,精准度更高。这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种是导航,是指从一个位置导向另一个位置的服务过程:第二种是信息服务,指提供用户以各类基于位置的服务。

价值来源方式

节流:目前在商家贸易过程中,营销成本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通过电子商务中的团购、优惠券等方式,可降低商家的营销成本和用户的购买成本。

开源:激励用户通过创造、分享、入股、推广等行为,获取相应的利益、积分、名誉度等回报。

商业模式具体形式

基于以上两种途径,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形式比传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均有所拓展,包括:前向方式的增值业务营销、虚拟产品营销、发展VIP用户等,以及后向方式的分类广告、精准营销咨询、服务中介等。移动互联网前后向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总之,从商业价值层面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绝不是简单商业价值的迁移,其更多的是从用户行为习惯、应用呈现方式、应用承载内容、系统性解决方案、及时性应用方案等多个角度带来的产业剧烈变革。由此所承载的产业价值的凸显,更是呈几何式的爆发增长。

2.2 主要业务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丰富繁多,主要包括移动IM、SNS、移动浏览器、手机阅读、手机网游和应用商店等。其中前三者是移动互联网重要的入口级应用,而应用商店一方面是终端厂商、系统厂商、通信运营商共同的竞争焦点:另一方面在于它的产生真正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发展,是移动互联网最为重要的应用平台。

(1)移动IM

移动IM(即时消息)借助高频次、小流量以及满足移动交互性的特点,用户渗透率较高。在全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仅有6.4%的用户没使用过移动IM,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

移动IM基于庞大的用户基础,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潜在的一站式使用体验需求,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平台化的发展趋势。

(2)移动SNS

移动SNS借助于用户社交关系的高粘性,进而整合用户的各类信息需求,通过应用、内容的整合、功能的增加逐渐演变成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方位平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前期,移动SNS应用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3)移动浏览器

手机浏览器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获取网络内容的主要途径,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器进而访问无线搜索门户、WAP门户以及其他网站。由于手机浏览器是用户接入网络流程的第一界面,手机浏览器的这种前端优势使得其可以基于用户网络需求向后端整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及内容,从而在用户接触手机浏览器这第一界面之时,提供给用户一个平台化的获取内容及应用的整合平台。

(4)应用商店

对于移动应用商店,无疑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在此领域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它的价值链是以移动终端产品、操作系统、应用分发渠道为核心而构建的。在角色定位上,App Store是苹果公司向前端应用的进一步渗透,的SDK(业务开发工具)促进了第三方开发迅速发展,提升了苹果终端应用的丰富程度;同时构建的App Store也借鉴平移iTunes的销售模式,将其定位向着以iPhone&iPad为渠道内容和应用的聚合与销售平台转变。在苹果之后,中国移动、诺基亚等产业链中各方均了自己的应用商店。

3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互联网正驱动行业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关系类似于“旅行箱”和“家”,传统互联网是用户的个人空间,保存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偏好设置:移动互联网是用户随身携带的各项工具,供随时随地使用。因此,运营商须积极拓展互联网的整体业务,借鉴其商业模式和先进技术,促使自身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型。

篇10

互联网改变了商业,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将加速商业的变革,未来所有的商业活动都会基于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新商业时代最大的竞争优势,这就好比在冷兵器时代拥有威力巨大的枪械;移动营销则是21世纪最先进的现代企业营销手段。

网络创造价值

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今天信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商到坐商再到网商,直到今天的掌商,现代成功企业不再是简单重复工业时代“巨人”那种“生产――销售”的老路了,而是着眼于对迅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的灵敏感知和反应。因为商业行为本身极大地依赖于信息的获得,商业信息时刻影响着商业利益。信息技术大大地降低了对信息的获取、解析及反应的限制,因而推动着这一剧变的发生和发展,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最大价值也就在于此。

2004年,有9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或香港成功上市,人们惊呼互联网投资的“第二春”来了。在搜索领域,百度解决了人们查询信息的烦恼,“有事问百度”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在新闻门户领域,搜狐、新浪、网易等企业平分天下;腾讯QQ在互动娱乐和即时通讯方面独占鳌头,截至2009年第2季度,QQ用户逼近10亿,活跃数则达到4.省略面前,大小公司都享有基本相等的机会;一个小镇上的生意人可以直接将产品卖到地球另一端;营销方式变得更加直接、精准和可以测量,更重要的是,商业机构终于有了一种与用户极低成本互动的媒介;由用户创建内容等web2.0模式的普及终于让消费者占据了商业的主角地位,改变了企业主导商业活动的历史。

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上网用户已经超过了1.55亿,3年超过互联网10年的成长,超越pc上网用户只是时间问题。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业商业元素与互联网元素的结合,不再是互联网的简单发展变化,而是全新的一种商业契机。

移动互联网能实现一对一精准营销、随时随地的营销推广以及与位置相关的定向营销,大量新兴应用模式层出不穷,当下的移动互联网足以让商业变了个模样,以前从来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

3G产业争夺战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96.6亿元,预计2012年将增至63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同期,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渗透率仅有6.8%,尚不及美国的一半,市场前景广阔。3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等各路人马,都试图将下一步战略或下一个产品,向移动互联靠拢,新兴中小企业跃跃欲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慢慢拉开大幕。

三大运营商,同时拥有固网和移动网络,基础设备优势明显,控制了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基础。互联网企业和手机企业,不得不倚赖它们的网络。

运营商的不足在于缺乏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开发经验,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缺少与使用者的互动和个性化内容,而这正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在搜集、识别消费者偏好并针对性地开发产品上的经验是可以移植的。但能否转化成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优势,还有待考察。

手机制造商的优势在于开发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交互界面,内置相关的应用,帮助消费者更便捷、更具娱乐性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

显然,运营商是市场中最为强势的一方。内容质量的提升、终端向市场需求靠拢,都需要运营商牵线。

五类盈利模式

现在许多企业都迫切想从传统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但事实上,他们不应该忽视自己在原行业中的优势,要以传统优势为切入点。

中小企业单靠移动互联网本身很难盈利,建议采用“移动+线下”的商业模式,移动网络作为产品推广、联系用户、搜集信息的渠道。移动广告方案设计也是一个机会,帮助传统企业将线下商业和移动营销联系起来。

移动搜索领域是未来热点,未来用户将搜索作为获得内容的方式,但由于传统搜索市场已经被巨头瓜分,中小企业更应该关注那些特色搜索市场,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另外应根据手机特点设计搜索引擎功能,例如,手机搜索引擎易查的图片搜索能使适于手机展示、欣赏性高的图片自动排前。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上述行业,真正盈利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面临用户习惯、运营商政策等不确定性,与大企业合作、依靠运营商平台可降低一部分风险。

尽管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巨大,但盈利才是各方参与者的最终目的,以下五类盈利模式是企业应尊遁的准则:

有偿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再向内容商支付相应报酬,消费者的费用包括网络接入费用、通讯费用和内容费用。

免费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收取广告费用,消费者的费用只包含通讯费。

率先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盈利的日本NTT DoCoMo,其i-mode服务的盈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运营商管理大量用户、内容商和广告商的成本不断增加,盈利模式将不断分化。

虚拟运营商模式:广告接入、内容提供和向消费者提供都由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共同负责,虚拟运营商向主要运营商购买通路。

内容平台模式:运营商经营内容平台,或向平台支付技术支持费用,向广告商和用户收费,支付给内容提供者。

第三方服务模式:运营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不是普通用户,而是为第三方提供网络、计费、数据处理等各项服务,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的通讯基础设施和全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