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儿童美术;意味;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34-01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此,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那么,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全面发展有何作用?

1.美术教育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

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少儿学习必须促进智力平衡发展。但是如果孩子学到的是模仿老师传授的绘画技术,学到的是描摹对象的能力,这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不给小孩子机会去自由想象,他的想象力就不会因为学美术而获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维就不会因此获得发展。因此如果少儿学习美术仅限于所谓的基本功,也就是规范技术的掌握,那么他就会丢掉发展形象思维这个更宝贵的机会。这个机会每个人仅此一次,永不再来。

2.绘画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关注常人不屑于关注的事物,而且常常涉猎面很广,旅游、探险、考古、摄影、民俗、各门类艺术等等,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这些连带的丰富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极大的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美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一个人广泛的兴趣。好奇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一个人好奇心没有了,他的心就老了,他就不可能再有什么长进,他的言谈举止将俗不可耐。绘画无疑是培养儿童好奇心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径。

3.绘画对少儿具有娱乐功能。

娱乐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他的权利。没有足够的娱乐,小孩身心不可能健康发展。绘画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最安全、最经济、最高尚、对身心健康最有利的娱乐。

4.绘画可以增进人的记忆力发展。

通过绘画活动,人的大脑浮现一个个形象,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细节,这无疑有助于人的记忆力健康发展。

5.绘画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一个问题想出多个解决方法,而且是具有独创价值的方法,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目的。而美术能最简单有效的完成这个使命,一张纸、一支笔而已。

如何培养儿童学习美术?

1.在初级阶段时,当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父母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太阳、画小草、画白云、画树林……或是对比其他同龄小朋友,然后很受挫折地认为自己的宝宝很笨。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如果这时妈妈、爸爸有一丝丝着急、失望,对于你身边的小小宝贝都是一种打击,敏感的宝宝也许因此会拒绝涂画游戏,甚至拒绝纸和笔,对学习行为产生反感,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2.父母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孩子画点、线和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又如: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孩子的手腕肌肉。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父母应启发孩子观察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形,故一般在教孩子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方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的兴趣,逐步认识3至6种颜色:红、绿、蓝、黄、黑和褐色,并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绘画。

3. 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画画的技能。许多家长会问:“如果不教孩子模仿画,他怎么能会画?”当然,画模仿画也是必要的,不过不要因画不像而抹杀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同时对孩子还要进行智力技能训练,要告诉孩子颜色,并在孩子适应的范围内教十多种色或图形,重点教一些事物的形状,例如心形、柳叶形、豆形、雨点形、飞机的流体形。孩子掌握了这些内容,在认识新鲜事物时,就不会有干巴巴的感觉,它可以通过形和色认识事物,概括事物,通过画画来表现事物。

参考文献:

[1]刘骁纯.从动物到人的美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2]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J].美术,2007(06).

篇2

关键词:个性成长;全面发展;小学生教育;现状调查

一、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对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的形成,而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正是素质教育对当代小学生的要求。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仅仅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与学生培养目标相背离的。

2.对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培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不仅是我国教育部对儿童成长的殷切希望,同时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自然需求,我们对小学生进行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培养有利于我国未成年人更好的成长,这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学生的义务。

3.对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培养更是当今社会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基础教育的主流思想,是势不可挡的教育发展必然趋势。

二、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现状分析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对小学生进行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的重要性,然而在日常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1.教师对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有心无力”

由于学科教学的压力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繁杂,使得部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对小学生进行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对重重阻碍,如:强调个性发展就容易造成班级纪律混乱的现象;强调全面发展又会出现学生厚此薄彼抓不住重点,甚至出现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该学会的知识没有学会,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因此,班主任教师出于对班级“成绩”的考虑,不敢再做新的尝试,依旧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班级管理模式;再如,有些家长将学生成绩看得过重,与教师反映不希望子女把时间精力放在“没用的事情”上。

2.家长对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默契不足”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然而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认识不足,对子女的学习评价还是侧重于学生的“分数”上,还有部分家长虽然已经认识到对子女进行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还无法与教师达成共识,对教师的配合还存在“默契不足”的问题。如家长在学生课余生活中强制要求子女参加各种特长班,如舞蹈班、钢琴班、主持班、书法班等,却并不符合子女兴趣发展,以至于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苦不堪言。

3.小学生对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认识不足”

小学生由于在校学习的过程中要面对多种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出于惰性心理的影响,很多小学生习惯性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愿意去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样的爱好、什么样的专长,只想学会老师在上课所教的东西,并不愿意主动探索,而对于自身的个性发展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还有的学生缺乏自我认识,仅仅是模仿同伴们的选择,看到好朋友在体育方面有优势,就和朋友一起参加运动会比赛,看到同伴参加夏令营活动,就也吵着要去参加夏令营活动等,而内心却并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在自身发展方向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从性。

三、小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培养思路

由于年龄和心智发育的限制,小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还并不能做出良好的把控与调节,因此,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培养应该着重从教师和家长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家长对子女个性培养,鼓励子女全面发展的认识程度

为了能让家长认识到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就子女成长问题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在获取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例如,邀请学生携带家长一起参加学校的特色校本活动,使家长看到子女的另一种风采,使家长意识到仅仅通过考试成绩对子女进行评价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

2.采取教研活动,加强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的探讨

针对课程教学压力、班级管理压力与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这一矛盾,教师如何权衡如何把握,没有比与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更有效果的了。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就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以及全面培养问题的真实案例为基础进行讨论与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从困惑和迷茫中走出来,还能获得更好的教学与管理新思路。

本文在对小W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研究价值进行肯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中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从家长和教师两个角度指出了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已到达提高教师培养能力、加强家长培养意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静.成长记录袋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价值[D].河南大学,2015.

篇3

关键词:体育;心理;全面发展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形成的时期,是从心智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生长旺盛的基础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接受教育培养个性品质的重要时期。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户外运动的积极性。但是单纯的体育锻炼并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要通过全面素质上的教育来满足生长的需求。所以在体育中渗透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只有体育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才能锻炼小学生的心理、体质,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轻松教学

体育是以身体和智力为依据,通过各种实践运动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育,改善生活方式的一种社会活动。小学体育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要通过自身示范等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通过身体的锻炼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培养其思想道德品质。小学生处于身体、心理发展的可塑期,体育教师的每一个教学动作与语言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注意学生身体的素质与变化,更要注重学生内心活动的变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通过快乐轻松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自身的体魄,还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师自身,要保持好强健地身体,保持好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好乐观豁达的情绪,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起到带头作用。教师一定要严于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身工作的责任意识,树立好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思想。

二、组织活动,激发集体意识,促进个性发展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就是其更具广泛性、活动性。体育课不像其他文化课一样,仅仅讲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它是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要经常组织各项体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概念,树立集体意识,区分个人与集体的差别,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组合拔河比赛,通过组织拔河比赛让学生了解集体力量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团结才是力量,团结才能取得胜利。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足球比赛,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明白不同自身优势适合不同的位置。小学生集体思维意识淡薄,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体育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性,制订相应的活动目标,培养学生以集体为上,以班级为上的先进意识,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发展。

三、肃清课堂纪律,重视课堂纪律,做到以德育人

小学生身体心理活泛,属于好动时期,甚至部分学生处于淘气捣乱状态。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明确课堂纪律,不能让一堂课程在混杂骚乱之中进行下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遵守纪律,制订一定的规矩,让其养成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好品质。例如,在体育户外课开始时,教师要教育学生自动排列好队形,集体参与报数,不无故旷工,姿势要整齐一致,要注意对教师的礼貌问候;在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有事提前举手报告,不能中途无故脱离集体;在课堂结束时,要注意总结此堂课上的问题,鼓励表现好的学生,对淘气的学生进行指正,鼓励其进行改正等。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不同场合必须有的规矩,规范课堂纪律,使课程能够有序地进行下去。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教师要做到规范自身行为,控制好自身情绪,以文明的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表率作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工作 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方向确立了根本方针。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一项工作,也是一门科学,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工作都是科学的,也只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才能做好工作。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就必须注意指导思想、内容、方法三个方面的科学性。内容科学性才能达到理论的彻底性、层次性、系统性。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进

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来讲,政治思想工作包含在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之中,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关系。而从改革开放的成果来看,政治思想工作更是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更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科学的方法和内容。不断改革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创造有效的条件,将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发展作贡献。

同志曾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根本要义是政治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实现科学性和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更新理念,奠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前提;立足实践,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统筹兼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

科学的发展观能够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已是经过很多实践证实的。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必须紧紧围绕“必胜”信念的要求,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保证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重视工作质量、求效益,努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还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其科学性就在于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和个性发展,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发展的过程来看,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要革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理念,确立和强化以人为本、主动适应、讲求效益、民主平等、综合集成和重在建设的工作观,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建设与促进人民生活全面发展的双重功能结合起来,把工作者的主导性与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统一起来,把工作过程的各环节与教育保障各要素兼顾起来,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结果。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带来了不同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不同的观念产生了碰撞,带来了思想的多元化,致使一些人的政治信仰发生了偏差,意识变得十分薄弱,这就要求政治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加强教育指导,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可见,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我们迫切的任务。因此,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发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从精神文明工作建设着手抓,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篇5

学分制是对我们各科学业状况和德育综合表现进行评价的一种管理制度,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具有激励性的,也更助于老师学校,各科课代表更有效地管理班级,管理同学。这也是我心目中学分管理的一大好处。再一来,学分管理也有助于我们将来初三的中考,这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每学期学分分为两大部分组成,平时的表现是占70%的,还有30%是期末考试的,可见,平时的课堂表现是多么的重要。学分制管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时无刻监督我们,陪伴我们,及时为我们纠正错误,继续发扬好的品质,对于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有着很大的作用。注重管理,养成教育,维护课堂正常秩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切都是学分制的功劳。

学校希望我们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出更优秀更引以为傲的孩子们,我相信有了学分制的管理,我们会更自觉更优秀的。

平时在班上,老师们也都会强调学分制的重要性,要求科代表们每个月按时在网上录入学分,每月评价,每月公布,可以让家长老师清楚地了解学生们的发展,也可以让那些学分较低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严格管理自己,同时像那些学分较高的同学认真学习,取长补短,更均衡的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这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学分制管理的出现,改变了重视中考科目而忽略非中考科目的不良现象,同时也为了中考做好基础准备,这也是学校看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优秀的一个见证,了从前重视成绩而不重视其他方面健康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们公平公正的面对学习,面对老师和同学。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落实全员育人,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们全面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韩冬青校长说过:“学分制管理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我校‘造就成功少年’的重要举措。”是的,学分制管理全面落实到了这一点上,为了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学校方面也付出了很多,但是这一措施受到了众多学生的好评,这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影响。

我对学分制有很高的评价,学分制让我改变了很多坏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更好的接受,更好的进步,取得更好的成果,这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对于学分制,虽然我很赞同,却也不得不提出一些建议以及同学们学习生活的一些疑惑:我希望学校可以制定一份更细的学分制管理的资料,对于我们来说,学分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东西,我们希望可以看到更全面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资料,以为了同学们更清楚详细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扣分的细则,这或许会对我们有帮助,也避免同学与老师、课代表之间的误会。

篇6

关键词:情境教学;物理教学;重要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35-02

一、情境教学

1.情境教学。人对人实施的情感与认知交织在一起的教育活动可称为教学,新教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和谐发展的学科教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同时倡导了民主、平等对话和交往过程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已经把情境教学放在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这就意味着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学生情感。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所以,要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而达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提高的同时,形成情感、意志以及人生观,达到全面发展。人类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情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表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可见,情境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以物理教学为例,具体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的同时,积极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渗透与激励。

2.自身发展为要求的情境教学。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实施的带有情感色彩的真正教学可称为情境教学,是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过程,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同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资源匮乏、情感沟通的时间不足,还有路径不畅通和方法单一等问题的限制,导致发展情感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与方法,物理教学是物理科学文化、沟通教育理论和物理教学实践的传承,并遵循着融会物理教学经验为目标以及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中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方法。因此,物理教学方法为拓展情感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帮助,为人们的学习带来了益处,拓展了人们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满足了有效的情境教学的自身发展要求,更好地使情境教学融入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可见,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3.国内外情感教学应用的研究。西方教学应用情感因素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乐学”的思想中,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所提出的对德、智、体和谐发展的重视的思想以及亚里士多德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教学观点都体现了“乐学”的思想,因此为情感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性基础。还有其他的理论学者也一一叙述过“乐学”的思想,因此可见,早在古代,情感教学的萌芽就已经出现了,同时受到了众多学派以及学者的重视,但由于零散的思想没有建成理论体系,导致了情绪教学没有得到广泛的实践与应用。

我国作为文明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许多教育家们遗留下了教育思想。这些智慧当中,就有情境教学的思想。早期治学的“知学、好学、乐学”被孔子分为了三个层次,并把主张情感的“乐学”放在了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理想境界,这使情感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情感教学从古展至今,逐渐地深入了教学理论的思想之中。

二、物理教学与情境教学

物理教学是融入了物理科学的文化、实践、理论等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教学。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成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问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情境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作了具体研究。

1.调查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现状与结果分析。为了初步了解情感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问题,曾以访谈的形式对教师以及学生做了调查情况,教师在课堂中怎样充分发挥积极情感作用以及如何实施情感教学成了部分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经过调查,情境教学并没有很好地深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情境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等,还有教师认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作用,因此,教师们对情感教学对学生的作用看法各有不同,但是都对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持有肯定和赞成的态度。由此可见,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们在物理教学中,对应用情感教学的运用及实践,不停的摸索与研究,发现运用的领域和关注点大致相同,没有太大的显著性差异。不过,情境教学的实施相对困难,由于情境教学的手段单一或者沟通时间不足以及内容匮乏的情况下,导致情境教学不能更好地应用到物理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而大部分学生们则认为教师进行情境教学是必要的,只有微乎其微的学生不在乎情境教学的采用方法,由此可见,学生们对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很感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很少,因此建议教师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提高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情感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正在改变,对于过于注重认知而轻情感的想法也开始改变,但由于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所以导致该方法不能更好地应用到教学手段中去。情感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教师们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新课改为情境教学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中学教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情境教学的应用并不乐观,由于学校及家长和相关教育部门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导致了情境教学不能更好地应用到初中教学的课堂中去,使教师们对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导致了重视度不高的现象。

3.实施情境教学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认为,情境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不仅增加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缓解了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气氛,缓解了师生间的关系等。可以看出,学生们普遍认同教师们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来增加学生们对学习的动力以及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形成,因此,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由于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兴趣,所以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使其得到自身全面的发展,同时可以有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学的意识及其特殊机制[J].教育研究,2009,(7).

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学校,自然也要能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新时期体育教学不仅肩负着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为了通过体育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渗透到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去。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展开论述。

一、引导学生准确掌握体育技能

体育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技能,使学生掌握多种能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方法,同时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也是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正是掌握多种多样体育技能的大好时机,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有效掌握体育技能的问题,其中教师对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过程中没有提出严格要求,就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准确掌握。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技能的讲解,却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导致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方面出现了问题,一些原本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完成的动作,由于没有及时加以练习,导致学生出现了遗忘现象。

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小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制定有效的监督措施,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不同的技能与方法,进而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含义,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竞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小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会明显的感受到竞争的存在,心理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扰,如果教师能够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通过小学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说教,不然既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又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教师应该将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由于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因此在面对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时显得十分无助,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体育项目使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克服长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方式,使学生一方面提升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克服困难之后的快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体育项目对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不同体育项目的作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更多的获胜筹码,要求人们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正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不仅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有很大帮助。体育课为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很多体育项目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都有很大帮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一)开展小组活动

通过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很大帮助。例如: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尤其对没能有效掌握相关动作的学生会产生很大帮助,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本人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讲解结束之后,也会为学生留出一些开展团队活动的时间,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还使学生掌握更多有效开展团队活动的方法。

(二)组织一些比赛活动

比赛过程是体现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本人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就注重通过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一方面本人会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例如,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小组之间就某一项目进行比赛,通过团队协作最终取得胜利,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其他活动,也能够达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一个人不管想要在哪一领域取得成就,都需要勇敢的进行拼搏。小学阶段正是教师培养学生拼搏精神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好体育教学这个良好的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面对困难,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意志力还不够强,往往会出现退缩心里,教师只有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儿童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篇9

【关键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综合能力

管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高职院校管理学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的管理学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综合发展。但是就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课程教学存在不少弊端,有效性较差,学生的综合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师必须就课程改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不少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自然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不少教师认为,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学生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影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方法落后。从当前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以传统的灌输法为主,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灌输式教学法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自主思考和发挥能动性的机会较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共同发展。3.教学内容设计不够科学。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要跟上时展的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和职业发展中以合适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只有符合当代需要的、适用于当前社会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才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业才干。但是就当前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际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与时代接轨不足,实际的案例分析内容较少,理论知识较多。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容易让学生与实践训练相脱离,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建议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新时期要想转变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从教师的思想观念着手。身为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要程度以及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教师才有可能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培训,转变管理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思想,并帮助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2.创新教学方法。新时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中心,通过设计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处理过程中进行锻炼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由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分析、发现和解决,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模拟情境教学法。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适合管理实践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校企合作开发的训练项目能够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工作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帮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管理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的优势与模拟情境教学相类似,但是更加方便课程教学,也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第四,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即结合教学内容设立若干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负责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3.完善课程体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从课程设计方向着手予以配合。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设计不够合理,理论课程较多而实践课程较少,教学内容设计也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时期学校需要从课程体系上进行调整。首先,要调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安排比例,减少理论课时安排,增加实践课时安排。当然,管理学是我校管理工程系所有专业(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贸易、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均开设的一门课程,然而却缺乏系统的资源,课程教学老师经常更换,能力参差不齐,为了能够配合这一课程体系调整,学校还必须加大对管理实践课程相关设备及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等。其次,要调整管理学教学的内容,增加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避免空洞的说教,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这需要教师团队和学校共同努力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该目标为方向进行教学。但是事实上,我国不少高职教师在管理学教学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期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对高职管理学课程进行创新和调整,切实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管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胡利利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丽金,周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应用管理学课程考评改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朱九芳.基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探析[J].才智,2014(21)

[3]江朝.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篇10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而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今后我们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在当前社会新形势发展要求下,教育事业的改革和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高中体育教学作为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教育新理念的要求,教育模式也正在经受着变革和创新。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和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意见》强调,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体育拓展训练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坚强意志,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当前现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融入拓展训练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在阐述拓展训练的内涵及意义基础上,对拓展训练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重点探析,进而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拓展训练的内涵及意义

拓展训练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经过对各种项目的有效整合,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思想道德素养、技能培训和科技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提高,帮助和及时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完善充实自己,提升团体合作意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高中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由此而言,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熔炼团队和完善人格”作为宗旨的拓展训练,无疑是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

拓展训练是以经验和体验分享作为教学形式,其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在户外,打破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教师精心策划和设置一些较为新颖、刺激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不断的挑战中激发思考,加强交流,善于借鉴,提高技能,分享智慧,做好总结,共同进步,深刻感悟出各种具有丰富现代人文内涵和精神的道理。总之,拓展训练不仅开发了体育课程资源、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功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的顽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训练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构建阳光和谐校园的需要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组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顽强的品质、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以及提升学生之间相互接纳、彼此信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对学生而言,在参与中不仅会被一个个新颖、有趣的项目吸引着,还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之中,勇于挑战各种训练项目,尽情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既能够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所学知识通过拓展训练进行有效地结合,又对营造团结温暖的班级氛围和构建阳光和谐的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2、w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需要

拓展训练通过“先行而后知”的体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体育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形成自信、顽强、团结的优良品质。组织开展拓展训练这种全新的教育方法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其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一是有助于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的评价指标和教学目标、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公平。而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行为和态度、意志和感情、合作等诸多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有助于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体育教学经常忽视对学生智力、非智力以及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而素质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加深对体育运动和规律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为树立健康的体育思想和培养终生的体育习惯奠定基础。同时,素质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规划和设置拓展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这也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作为体育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导向,让他们在愉快中、积极参与中学到知识技能、领悟道理,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是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方式,还对提高学校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铣: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融入重要性分析,体育世界.学术,2012.8.

[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5.6

[3] 郝占,李雪梅.体教融合 共谋内蒙古青少年体育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6.05.27.

[4] 韩凯.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新农村商报,2016.05.11.

[5] 刘万金,王晓宇,郭俊峰.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