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安全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济法;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管理策略
一、现阶段食品安全的基本特点
在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从理论上来讲,经济法隶属于社会本位法律体系,其在维持社会经济活动,约束社会经济主体,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经济体制下的食品安全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1.市场自律性调节制度不健全
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对于社会资源进行满足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自律性调解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时候市场执行调节机制难以运行,使得社会资源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商人以经营劣质食品在市场中牟取暴利,使得消费者的利益遭受损失,形成正规产品严重滞销的局面。
2.食品商家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在政府相关干预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商家作为市场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采用不法手段去生产,经营伪劣产品,对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从长远角度来讲,这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是不利的,但是多数的经营者将注意力放在短期利益上,忽视自身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仍然无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着各种劣质产品的经营活动。
3.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自己购买的商品的具体信息不是很清楚,商品的知情权也难以实现,也就是说通过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保护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另外一方面,即使消费者发现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很少与消费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多数情况下,只要商品进行了更换就可以了事,这样的消费者维权方式极大的纵容了不法行为。
二、经济法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析
从经济法视角下去探析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去理解食品安全深层次的利益链条,这对于解决实际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其一,缺乏有效的经济法律制度约束,难以保证食品经营者做到自律。对于社会来讲,假冒伪劣的食品会对于人民的生命造成威胁,使得社会利益遭受损失。其二,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不全,治理手段不科学。目前我国虽然具备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但是其执行强度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出现了权力寻租的现象,最终利益损失者还是老百姓。其三,食品市场失灵,市场信息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称的情况。从理论上来讲,商品的价格是有质量好坏来决定的,在市场资源配置出现不均衡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对于繁杂的信息作出辨别,使得各种食品欺诈行为不断出现。
三、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为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是国家,社会,商家,消费者需要不断探析的话题。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政府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
市场主体的自律体制难以起作用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国家行政力量的宏观调控,以保证食品安全处于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之中。具体来讲,政府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念,明确自身在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工作中的身份,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强的法律依据;其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建立,保证相关部门切实的将食品安全工作执行到位,避免出现有法不依的情况;其三,以岗位责任制度去确定区域食品安全职权,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要求其进行整治,加大对于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2.注重培养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现代化企业要想在未来得以生存和发展,就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争取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经营,安全销售的重要环节,其对于食品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需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其一,树立食品安全观念,保证严格控制生产环节,做到食品的安全性,将食品安全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其二,积极融入到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中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假冒自身品牌的不法行为进行打击和追究,以法律手段去保护自己食品品牌的信誉;其三,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专门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检验,保证销售出去的食品都是安全的,健康的。
3.高度关注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培养
从不良食品进入市场,从销售市场到消费者的环节中,看似消费者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不仅仅难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还导致自身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切身参与到食品安全维权活动中去。具体来讲:其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要做到心中有数,实现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觉醒;其二,一旦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在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其三,积极培养自己辨别伪劣产品的能力,避免因为图便宜而上当购买不良的食品。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饮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无论在何种时期,食品的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针对于目前我国食品市场混乱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使得原本正常的市场秩序变得混乱,还对于国民幸福感的提高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积极探析出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煤炭能源需求的增多,煤矿生产开采问题日益凸显,煤矿事故灾害事故频发,导致了难以估算的经济、财产损失,这些事故归根结底还是安全和安全文化本身的问题。因此,研究煤矿生产中安全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推动作用
1.1 安全文化本质性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由于煤矿生产危险源多、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不到位,所以安全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现实性因素和实践观点。良好的安全文化应该是让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职工能够主动认识安全,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和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注重个人安全,同时也珍惜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安全,从而真正地为实现煤矿生产“零事故”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并控制人身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从而间接地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安全文化的本质性内涵对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安全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减少伤亡损失,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还在于它相对于其他的管理、技术、法规手段有更广泛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1)从安全文化作用对象而言,它包含整个煤矿生产系统的各层次群体。除了企业内部环境的人员具有安全文化,对于煤矿企业外部人群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安全文化素养和诉求。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人们对于安全文化素质的范围要求往往也是不同的。(2)安全文化的作用范围说的是安全文化的影响范围和领域,不仅仅指煤矿行业、企业、地区自身安全状况和形势,更包含深层次的生产方式、职工对待安全的素质、生产作业环境特点和因素,以及家庭和社区的安全氛围程度。
1.3 安全文化的层次性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对于煤矿企业控制事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性上。安全文化从层次结构上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安全行为文化,三是安全制度文化,四是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者、管理者及基层职工共同认可和应当具备安全价值、标准、意识和理念,它是安全文化体系的内核,在建设及发展行为、制度和物态文化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行为文化,它是指在生产开采和日常活动中,煤矿生产和管理人员人们对待危害和事故在安全观念的指导下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行为文化受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和改变,煤矿企业生产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通过科学的强化安全思维和安全教育学习、科学领导、指挥掌握和运用应急自救技能和安全操作等。安全管理文化,它是通过建立规范、约束性制度、规范和标准对煤矿企业组织人员意识和行为产生改变和影响,以此树立、强化和端正法治意识和态度。严格地执法行为为辅,自觉的守法行为为主,必要时合理有效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奖惩措施系统也是必要的。安全物态文化,它作为安全文化的最表层部分是形成观念、行为和制度文化的必要条件,它往往能够反映折射出煤矿企业生产领导和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认可态度、应对措施和安全成效。
2 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对安全文化发展及建设的积极作用
2.1 经济效益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
基于现实因素出发,煤矿企业并非单一方向上的追逐生产经济效益的获取,煤矿生产企业决策层和领导层也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每年的经济收益,科学地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安全指标和安全经费,用于构建安全文化,发展安全文化,以此来反哺经济效益。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更能使企业领导层提高安全观念,注重安全经济投入,发展安全文化;而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员工经济物质的奖励会激励员工注重行为安全。
2.2 经济效益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
经济效益所增加的安全投入不仅表现在文化的建设方面,也表现在安全文化的发展方面。经济投入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态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在硬件设施,井上运输、井下开采和提升等生产作业方式的本质安全性;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及其相适应的安全检测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制度)文化。表现在软件措施上:煤矿企业操作层员工“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意识和行为方式,以及煤矿行业政府监管部门制定安全部门规章、安全法规、标准,煤矿行业企业制定行业标准、企业规章制度。
3 安全文化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制约作用
3.1 安全文化对经济效益的制约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建设的完整性和企业安全的高效性,各方面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会一方面改变煤矿企业在生产两方面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的改变和倾斜,显然煤矿开采生产是谋求经济利益,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减少生产事故所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二者相互作用使得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所以说,安全文化建设会制约甚至削弱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而安全文化建设本身需要慎重考虑经济投入的比例和幅度。投入过多会占比生产设施和企业发展扩大所需的资金量,从而造成经济总效益的减少,同时也会造成安全设施的过量。相反,如果安全文化建设经济投入过少的话,又会由于安全设施、安全组织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生产事故发生率增加,事故损失增大,经济效益也必然减少。
3.2 经济效益对安全文化的制约作用
煤矿企业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其经济效益的多少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经济效益高低影响因素多。一方面,当煤矿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生产稳步增长、销售渠道、市场需求良好时,经济收益充足,这时企业就有充沛的资金投向安全领域,发展安全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一旦企业生产下降、市场销售渠道不通畅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时,即便企业决策经济投入在安全文化方面比例不变,由于经济总额的减少,安全经济投入也势必会相应地减少,毕竟物质和经济文化的条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4 结束语
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本身的所得及效益的增加使得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所得,用以反哺企业安全生产获取更多的客观的经济收益,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安全文化建设愈加完善,经济收益也逐渐提升。可见,安全文化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是一种双向关系,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两者彼此之间关系重大,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蒋飞.新疆煤矿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关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4.
[2]余喜军.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7.
[3]何国家.国外煤炭行业管理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煤炭,2007(1).
篇3
【关键词】 稳定 经济性 调度 安全操作 重要意义 防范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行各业不断壮大,且运行趋于稳定,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基础环节,调度工作对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顺应稳定经济性的要求,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进而为行业的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的环境。以输电行业的发展为例,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是实现输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促进因素。
1 调度安全性操作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经济秩序还需要进一步维护,安全稳定的经济秩序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各行各业开始关注增长和发展的稳定性问题。从稳定经济性角度而言,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有着很大的必要性,以输电行业的发展为例,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度工作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也是关系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对输电行业更是如此。电力生产标准要求较高,需要瞬间完成电力电能的生产、供应和使用,不存在中间环节,且不易存储,这就需要将电力线路和变电站进行相互的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电网的运行和电能的质量管理要求极为严格,必须确保电能的质量,进而为保证用户终端的电能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最终保证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电网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调度是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和指导机构,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实现电力电能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证。
合理的调度符合稳定经济性的要求,只有提高电网调度的安全性,才能够为电网的运行创造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进而保证各个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是实现输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或者是故障的发生,进而减少用于修复故障的人力和物力消耗,最大限度的节约了系统运行的成本,真正的实现了输电行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其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见,进行安全的调度,是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调度安全性操作的实现方法
鉴于调度对于行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加强对调度工作的重视,提高调度工作的安全性,进而为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输电行业中,进行调度安全性操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度队伍
行业调度工作的开展离不了高素质的调度人员的负责,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度队伍是提高调度工作安全性操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保证调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加大对调度人员的培养,保证调度人员的数量满足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新的部门要确保调度人员配备充足,进而为调度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加强度调度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这就需要加强对调度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调度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高素质的调度人员,才能有效的开展调度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电网运行的高质量和安全稳定。调度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在日常的工作中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失误,进而减少了行业运行和发展的消耗。
鉴于调度人员的素质对输电行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责任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如行业竞赛以及技能讲座等,保证每一个调度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岗位的资格。可见,只有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岗位技能的队伍,才能够保证调度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2.2 设计合理的调度方案
为了提高调度工作的安全性,需要以合理的方案作为指导和依据,这就需要将调度方案的设计放在关键的位置,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就需要调度人员关注设备检修和设备投产方案的设计,认真阅读并深刻理解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而有效的开展工作。一旦在设备检修申请或者是投产方案中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电网运行方式的安全,进而容易出现电气误操作,这就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为了提高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员工对调度方案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设备申请检修和投产调度方案,其次,要加强对方案制定的重视,需要结合多个部门的需要,请专家进行方案的设计,提高对方案设计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方案的针对性。此外,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对设备检修以及投产调度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其执行状况,并让相应的部门将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反馈,进而为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大限度的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2.3 建立完善的调度业务制度
为了实现行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其经济性,真正的实现节约减排,需要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为了提高调度工作的安全性操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调度业务制度,进而有效的指导调度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调度工作中,存在着相关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导致工作秩序混乱,出现工作没有重点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此同时,会引发一定的恶性电气误操作,降低了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需要按照上级调度机构的要求和本级调度机构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出符合本级调度机构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制度的宣贯学习,让调度运行人员熟悉掌握制度。除此之外,调度主管部门还应对调度运行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有疑问或不解的内容,应请相关专业人员解释,杜绝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总之,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制度办事,坚决杜绝违反标准和制度,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工作的情况。只有遵照规章制度来工作才能避免在线路送电操作时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2.4 加强同其他部门的配合
调度工作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调度工作不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加强同各个部门的联系,真正的做好协调工作。调度运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班组的配合,如检修申请的填写和审批、新设备调度投产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调度EMS系统的管理、调度DMIS系统的管理等。如果各个部门和班组不能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则会给调度运行人员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是在线路送电操作中,则在很大几率上会造成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针对这一情况的防范措施是:由主管部门负责协调与调度运行工作相关的部门和班组,要求这些部门和班组严格按照标准、制度办事,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或设备,坚决不予给调度运行人员执行或使用;如果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运维操作班人员,让其应以最快的速度赶至现场,按流程进行汇报处理。待设备处理正常以后,再交付给调度运行人员使用。
3 结语
总之,行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加强对调度工作的重视,特别是稳定经济性原则要求加强对调度工作的重视,真正的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为行业的健康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调度工作,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度队伍,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同各个部门的联系,真正的实现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降低消耗,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的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美莲.调度运行人员提高线路送电操作安全性的措施[J].城市建设研究论坛,2010(07).
篇4
关键词:汇率;转价模型;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242-03
引言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从金融风险预警危机?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东亚五国的货币大幅度贬值[1]。泰国、日本、韩国本币贬值,实现了经济的反弹,印度尼西亚本币贬值,出现了社会动荡和经济持续衰退。而中国采取人民币保持稳定,并没有发生危机。这就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情况下汇率调整,会触发经济危机?什么情况下,调整汇率没有风险?
汇率体现着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这种价值确定的不合理就会有国际经济波动刺激危机发生。实际上,汇率变动情况与贸易商品价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被称为汇率转价(Pass-Through)[2~3]。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汇率转价联系着各国经济,汇率转价不合理就可能破坏原来的经济体系。因此汇率转价的合理性,也就成为金融危机的一个判据。Feenstra,Kendall(1997)[4]发现不合理的市场定价导致不完全汇率转价是影响购买力平价的重要因素。Taylor(2000)[5]认为,在世界性竞争压力提高、物价指数保持在低位的经济环境中,出口企业将难以将汇率的变化完全传递到出口价格上。Charles Engel(2005)[6]从名义价格粘性方面阐述了汇率转价程度的差异。这些机制显示,通过汇率转价(Pass-Through),我们可能发现危机触发的判据。
一、理论框架
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汇率转价理论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模型,在这篇文章中的研究是基于Tange(1997)[8]的转价模型。王铮、龚轶(1999)[9],王铮、张焕波等(2005)[10]将此模型应用到当时人民币汇率的分析,分析了人民币的走势和经济安全性。本文利用模型中提出的两个特征α,β,来分析多国汇率走势与经济安全性。
Tange(1997)的方法中,考虑汇率r与商品价格p(t)存在下列关系:
pa(t)=px(t)/rα(t) (1)
这里pa(t)为t期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px(t)是t期由成本决定的以本币表示的出口价格,r是由外币的本币价值定义的汇率,α为汇率弹性。为了数值处理的方便,指标分析主要利用关系式(2),这不会影响对α的估计。同时用成本c(t)代替国内价格,这有助于分析国内经济系统受国际汇率的影响,从而判断国内经济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方程(1)我们可以看出,在直接标价法下,如果以美元为标准,在r>1的情况下,如果α小于1,按成本价计算的产品经过贸易转价,实际上低于汇率给定的价格,因此α1,说明本国的汇率定的过低,本币需要升值;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r小于1时,α的判据作用相反。
实际的汇率是分阶段变化的,市场是有惯性的,汇率变化r应该是最近几期汇率变化率的某种加权平均。Tange(1997)应用一个汇率作用滞后的多期分配多项式将转价方程表示如下:
lnpa(t)=a0+a1lnc(t)-αklnrt-k (2)
其中,a0为常数,a1为外币表示的某行业出口价格的成本弹性,c(t)为t时期产品成本,αk为第t-k期的汇率弹性的滞后系数,k为滞后长度,n为惯性保持的时间。类似的,国内价格与成本的关系应该满足新的转价方程:
px(t)=Bc(t)/rβ(t) (3)
理论上,汇率变动不会引起本国价格变动,除非生产过程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所以当β=0,汇率变动不会引起国内价格体系变动,因此β=0就成为了汇率风险的判据。同理用一个汇率作用滞后的多期分配多项式将转价方程(4)表达为:
lnpd(t)=d0+d1lnc(t)-βklnrt-k (4)
其中,pd(t)为时期本币表示的国内价格,d0为常数,d1为某行业国内价格的成本弹性,βk为汇率弹性。
总之,国际贸易转价系数∑α,可以反应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程度,而国内贸易转价系数∑β,反映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受汇率变动影响的程度。在实际计算中,计算所有商品的α和与β工作量太多,我们可以监测主要商品的α与β,并做加权计算作为判据。这里的权重系数以各行业的销售额或出口额所占比重计算。
二、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后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和英国的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检验基于转价理论提出的经济安全性指标的可行性。之所以选择这六个国家,是因为泰国、印尼、韩国和日本是在东南亚危机中受影响较大的国家,而当时人民币的汇率却保持坚挺。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汇率状况也相对稳定。
本文中国的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司官方统计网站(http://)。韩国的数据来自韩国银行的官方网站,日本数据来自日本国家统计办公室的官方网站,英国数据来自欧洲中央银行的官方网站。由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到世界多个国家,而中国经济并没有发生过大波动,所以,除中国外的五国都取自2008年的数据,中国取自2010年的数据。对于在模型中的n取2,即考虑2年的汇率滞后影响。由于分析的是经济发展问题,这种以年为单位的数据基础是在许多发展问题分析中的惯例。
根据方程(2)和(4),我们对这六个国家的汇率转价程度进行了不同时间段的估计,估计采用的是最小二乘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接标价法下,英镑相对美元的汇率是小于1的,而其他五国的货币汇率都是大于1的。在王铮、龚轶等(1999)的文章中已经对中国就1988―1996年的汇率转价情况做过计算,王铮、张焕波(2005)的文章中已经对韩国、日本在1988―1996年的汇率转价情况做过计算,在这里就直接引用以上三部分结果。在对中国、韩国、日本和英国的汇率转价程度中本文选取了五个行业的工业产品,分别是食品、纺织品、燃料、机电产品和化学产品,由于泰国出口以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为主,因此本文选取了大米、石油、玉米、天然橡胶四个产品,同泰国类似的情况,印度尼西亚选取了天然橡胶、石油、棕榈油、玉米、可可豆。由于模拟得到的数据结果较多,此处仅给出各个国家的国际贸易转价系数∑α和国内贸易转价系数∑β。
(二)实证检验
表1中给出泰、印尼、韩、日和英的∑α和∑β值。
如表1结果所示,首先看∑α值,可以看出泰、印尼、韩和日的该值在后一阶段都比前一阶段更接近1。前一阶段这四个国家的值都明显小于1,说明他们当时都面临着货币贬值压力,而且东南亚危机期间,这四个国家面对国内动荡的经济秩序,确实采取了货币贬值策略,而且贬值后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相应的回暖。这也与后阶段∑α值更接近于1 的情况相符合。而英国的两个∑α值都保持在1附近,与其未收到东南亚危机的影响情况相符。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相应的分析∑β值,在1988―1996年阶段,泰国、印尼和韩国的∑β值都明显偏离0,这意味着汇率变动会引起这些国家国内经济剧烈动荡,而1997―2008年,该值都更接近0,情况有所好转。日本和英国的两阶段该值都维持在0左右,说明其经济较稳定。这说明日英两国国内产品定价基本上不受汇率的一些,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是强大的。事实上,1997日本进行了汇率调整,但是没有发生国内经济危机,而英国并未受危机影响,经济保持平稳。
综上五个国家的数据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比较分析看来,此模型的设定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此模型来分析中国汇率的合理程度。
三、人民币的汇率分析
王铮、龚轶(1999),王铮、张焕波等(2005)分析了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他们分别得到1988―1996年,1997―2003年的∑α,∑β为0.921,0.545;1.928,0.286。因此,1997年面对东亚经济危机,由于中国人民币的∑α接近1,明显好于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的情况,同时1997年的∑β等于0.545,明显偏离0,如果人民币贬值,必然导致国内物价系统混乱。事实证明,中国政府1997年没有追随东亚国家、没有屈服国际压力,没有实施人民币贬值是正确的。2004年,人民币又一次面临汇率变动问题,计算表明此时中国人民币的参数∑α明显大于1而参数∑β从0.545已经降到0.286,人民币应该升值,而且升值并没有造成过大的国内影响。事实上中国从2005年人民币一路升值,没有出现线性理论预测的经济下滑,而是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针对目前的中国发展问题,我们计算了1997―2010年的情况,表2给出了中国三个阶段的结果做了汇总,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汇率越来越合理,经济越来越稳健的过程:
结果发现,1997―2010年,参数∑α为1.093,参数∑β为0.142。这就是说,人民币升值越来越接近合理的汇率了。由于∑α非常接近1,所以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不再具有单调升值的趋势,人民币的汇率将进入一个波动阶段。另一方面,由于∑β接近0,已经比1997年之前的0.545已经改善了很多了。由此看来,人民币适当升值会稳定中国经济。
总结
本文的数据结果证实了∑α,∑β作为确定汇率合理性、防范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组指标是合理的。而当前人民币汇率已经比较合理,中国产品价格只是略微低于购买力平价决定的价格,从长期来说,低于购买力平价决定的价格不利于中国资本的累积,所以还有小幅度的升值空间。另一方面,汇率变动会对中国国内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情况也比之前改善很多。
参考文献:
[1] Andrew Berg and Catherine Pattillo.What Caused the Asian Crises:An Early Warning System Approach[J].Economic Notes ,v01.
28,No.3,November,1999.285-334.
[2] Ohno K.Export princing behavior of manufacturing:A.U.S.-Japan comparison[J].IMF Staff Papers,1989;36(3):551-579.
[3] Khosla A.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export pricing from the Japanese economy[J].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1991;5:41-59.
[4] Feenstra,Robert C.,Jon D.Kendall.Pass-through of Exchange Rates and Purchasing Power Pari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7,43.237-261.
[5] Taylor,John B.Low Inflation,Pass-Through,and the Pricing Power of Firm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4.2000.pp.1389-1408.
[6] Charles Engel,2005,Equivalence Results for Optimal Pass-Through,Optimal Indexing to Exchange Rate and Optimal Choice of
Currency for Export Pricing.NBER working paper,No.11209.
[7] Tange T.Exchange rates and export price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J].Journal for policy Modeling,1997;10(2):195-206.
篇5
关键词: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84-01
我公司是市政府直接领导、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公司,基本职能是对市国资委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统一经营管理。十几家所属企业中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小型企业居多)、参股子公司、授权管理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生物制药、物业管理等行业。我部门职责是监管所属企业的项目投资、经济运行及安全生产工作。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重视安全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的企业,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反之忽视安全,在安全方面缺乏足够投入,事故经常发生,企业得到的就是负效益。
2013年,我们以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为部门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控股公司、子公司100%的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保安全、求发展、促和谐,实现了公司年度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同时继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去年已成功辅导一家控股子公司通过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验收的基础上,今年又继续推进两家子公司通过了标准化验收,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公司所属企业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提高公司经济运行质量,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对各控股子公司月度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013年,公司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全年累计完成26566.5万元,同比增长31.6%;利润总额35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3.1万元,实现持续增盈。
安全生产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性,从正反两个案例得以证明:
案例一:抓安全生产,促经济效益
我公司控股子公司某某机械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创标过程中,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了“层层抓、层层保”的安全生产创标责任体系落实责任制,坚持创标从教育人手、做到有序开展安标工作,狠抓隐患整治,开展多样化安全活动,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为了保障创标工作顺利开展,公司确保安全专项资金投入,2012年安全生产化建设投入资金达90万元,当年年底顺利通过了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验收,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在继续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建设的同时,积极筹措流动资金,多渠道同金融部门联系,盘活库存产品,减少资金积压,加大销售力度,加快货款回笼,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2013年该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3080万元,利润总额47万元,同比均增长了30%。
案例二:安全管理不到位,经济损失紧相随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管理要有一套严谨的制度,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把制度落实到位,员工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按制度开展工作,每一环都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所在。201 1年,我公司参股企业某农机公司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就是因为现场管理缺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不按操作规程办事而引起的。事故发生在立体仓库堆垛机驾驶室:根据事故设备结构及发生事故的现场现状分析,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维修电工某某违章操作引起的。操作规程要求操作设备时,操作者应当进入驾驶室内进行操作,而某某却是站在驾驶室外面操作,设备向前运行时把操作者带着前行发生夹压事故而导致重伤,经120急救中心现场抢救无效当场死亡。事后工厂赔偿亡者约70万元,整个立体仓库停业整改3个多月,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尽管2011年该公司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活动,在新产品开发设计、持续改进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措施、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整个企业预计年度利润总额33057元,但却因为这一起安全死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百多万元,只实现利润213万元。这起事故给企业的社会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
有人认为,安全投入增加了企业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利润的降低只是暂时和轻微的。安全投入的增加可以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直接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投入表现出来的是成本的增加,但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这种投资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物资的增加或资本的增值上,而是通过其保障作用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的价值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社会效益即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家庭稳定,社会和谐。
安全事故绝对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我们必须降低及消除这种不和谐音符。
篇6
关键字:建筑,安全,经济学
据统计,由于各种事故,我国建筑行业每年夺去近两千条人命。施工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同时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非常迫切地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建筑安全的原因。 1、一般均衡论对建筑安全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论一直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占统治地位,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般均衡论,既多个产品市场在价格引导下的同时出清的理论,无论在宏观经济学还是在微观经济学中都是基础的理论,在建筑安全的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时间上分析,建筑安全利益一般经历负担期―――微利期 持续强利期 利益萎缩期 无利期的阶段循环。
从建筑安全的作用对象上看,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核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从经济的着眼点看,建筑安全具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避免与减少事故的经济损耗和损失;二是,维护生产力与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的双重功能和作用。
最适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系统的功能与社会经济水平的统一,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统一,在有限的经济和科技能力的状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建筑安全性。人们对建筑安全度的要求是尽可能地提高以使建筑安全投资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大的投资额。但考虑到建筑安全是“功能产品”:具有建筑安全条件、健康保障减损和免害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事故与建筑安全的独特性。
3、对策论在建筑安全理论方面的分析
由于对策论的推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对策论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进入当今主流经济学的钥匙和必经途径。1994年三位对策论专家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都能看到用对策论重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并且对策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用著名经济学家克雷普斯(Kreps.D.)的话来说,没有掌握对策论的经济学家不能算真正的经济学家,而只能在当代经济学殿堂的大门外徘徊。
从经济学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对策论对经济行为从效用最大化拓展到效用均衡化,经济对策论在刻画人的行为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精确性,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这就正好抓住了经济系统研究最关键问题的本质,该学科用于研究经济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在现实世界,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安全投入进行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会更加严重。通常不仅是两个建筑公司的竞争,而是更多的家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而更难达成合作协议,仍然难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这时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外力的干涉,建立专门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表1左上角均衡下,建筑企业可以获得与非建筑安全世界同样的利润。
4、政府经济学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析
政府决定一经形成,就有强制贯彻的效力,也就是说必然影响现实的经济。于是政府决定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效率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决定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不可能像上述抽象模型那样去决策,而是要分析现实的机制,看他是否大体符合效率原则,是否可以进行某种改进。
对实际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发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但是这种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进入企业的利润损失核算中。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建筑安全投资的决策,在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处于亏欠的状态。
5、结论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建筑安全,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健康上来。劳动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还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有规律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
参考文献:
[1]威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建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做好某某某县2006年经济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做表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来自)对于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了经济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面安排和部署了全年各项工作,明确提出了奋斗目标,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14.3%;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20%,实现工业利税3.8亿元,增长20%。面对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拼搏,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挥特色产业,扶持壮大骨干企业。紧紧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电力产业,突出精细化工产业,突破轻工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工业扶优扶持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和装备水平,加快后续产品、产业研发,引导企业加强与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培育壮大沙湖纸业、兴平冶化、三喜科技、大地冶金、天源嘉华、宝马化工、中钢公司、永威炭业、广华奇思、凌云化工十大骨干企业,大办特色工业、优势工业,实现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和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双争”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三喜科技农药扩建、天瑞公司和兴平冶化发电、金源伟业年产50万吨高纯炭、陶乐源公司年产3万吨高品质碳化硅、广华奇思年产2万吨活性炭扩建等十大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确定的项目抓开工,开工的项目抓进度,投产的项目抓效益,着力形成新一轮抢项目、争资金、快开工、大建设的局面,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势力。
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载体抓好抓实,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层次和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太沙、崇岗工业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力打造供排配套,运营畅通,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生态工业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147852369效能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宁夏精细化工基地水、电、路、通讯等网络建设,努力开工建设县城轻工业基地,实现“六通一平”,全面整合石嘴山市循环经济实验区闲置房产、场地,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园区集中,构建分工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园区经济新格局,着力搭建招商引资发展平台。
四是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坚持开发与治理并举,狠抓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新建项目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加快技术创新,改造利用电石炉尾气,实施一批切实可行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重点抓好传统产业节能、节水新技术改造,支持、鼓励企业对煤源、煤矸石、粉煤灰渣等进行综合利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走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之路。
五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植工业经济新优势。坚决把中央、区、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彻底消除政策性歧视,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开搞活,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大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特色突出的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力争培育4家产值达10亿元、5家产值达5亿元、1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促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六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来自)2006年我县安全生产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大监管预防力度,以全县范围内不发生重、特大事故,降低一般生产事故为目标,继续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劳动者的技能。开展多样化、经常化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充实内容,力求取得更广泛、更好的社会效果。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唤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⑵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重点督查生产经营单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隐患的整改情况,职工培训教育情况,职工劳动保障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情况,真正把安全生产落实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落实到加快企业科技进步中,落实到企业经营考核中,落实到加强企业管理中,落实到建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中。通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⑶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事故隐患整改力度。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建筑施工企业的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篇8
摘要:本文利用社会仿生学、免疫学、相似论等学科知识,将人体免疫机理移植到社区系统。通过仿生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预警机制,来构建社区系统防范“”事件发生的预警机制。
关键词:免疫机理;免疫识别;危机预警;阳性选择机制;阴性选择机制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10-02
目前世界各国对社区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均较为薄弱,现有的社区安全预警机制存在较多问题。若利用社会仿生学的知识,模拟人体免疫系统对疾病的预警去理解、构建社区预警机制,就可以建立一个与免疫系统相似的、具有较高预警效率的社区预警机制。
一、社区安全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1.社区应急的人员培训机制不合理。培训机制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缺乏医疗、自保、防恐等应对常识。
2.社区应急后备人员的选拔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的社区应急后备人员的选拔制度。
3.社区危险的识别机制不健全。现在有一些识别机制预警能力弱,不能及时地进行风险识别,导致危机发生时社区处于被动应急的局面;但有的预警机制又过于敏感,尽管能有效预测,但虚警率较高,动辄提高预警级别,造成社区不必要的恐慌,久而久之会降低社区对预警机制的信任,得不偿失。
二、基于仿生学的社区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
本部分重点阐述免疫监测的相关功能,通过仿生,构建与免疫监测系统相似的社区安全预警机制。
1.社区系统的构成。人体机体与社会系统都属于复杂系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机体内存在的神经系统与社区内存在的处理社区信息的信息系统;机体内存在的血液循环系统与社区内的生产系统和外贸系统;机体内存在的免疫系统与社区内存在的危机应对系统等[1]。当机体发生疾病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泌的抗体会对各种病毒(抗原)进行识别、攻击直至消灭抗原,最后将抗原清除出体内;社区的危机应对系统在政府的组织下,存在应对危机的部门、组织以及各部门为了应对各种危机而制订的各种预案以及当危机发生时根据预案而应对危机的各种动员活动。
2.社区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下面就通过分析免疫系统具体的免疫机制来构建社区安全预警机制。
(1)阳性选择机制。①阳性选择机制的意义。阳性选择机制是细胞依据是否与自己MHC分子有亲和性,有则与之结合,进行克隆增殖,反之则会直接死亡。将这一机制类比到社区系统中,社区系统中的法律法规相当于人体内免疫系统中的MHC分子,未发育成熟的T、B细胞相当于未经训练的危机应对部门的工作人员,阳性选择就相当于危机应对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的危机应对部门的执行人员进行培训与演练的过程。在社区危机预警系统中,阳性选择机制的过程应该这样描述。危机应对部门要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机,也必须有相应的信息侦察部门、信息传递部门和具体应对部门的人员进行不同的分工。信息侦查部门就相当于T细胞,信息传递部门就相当于提呈细胞,危机应对部门相当于B细胞,危机预案就是相当于B细胞上的基因组。在应对危机前,危机应对各部门人员进行“阳性选择”。②社区应急后备人员培训机制的构建。社区应急后备人员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既为社区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线,又为危机来临时的快速反应和及时应对赢得了时间。第一,制定安全法规并进行普及。应急后备人员是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群体。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普及,可以让他们在危机来临之时,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背安全法规的危险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带来的损失。第二,进行安全常识的普及。应对危机之时,安全第一。这就要求对社区应急后备人员进行安全常识普及,让他们能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可以保护他人。第三,制定不同的安全预案。对于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特征,所以要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对“”进行针对性的预防。让应急后备人员进行各种安全预案的学习,提高他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灵活性。第四,进行安全预案的实际操作。要对应急后备人员进行安全预案演练,让他们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在真实的危机应对中,做到稳而不乱。
(2)阴性选择机制。①阴性选择机制的意义。在免疫系统中,经过阳性选择的T细胞还需要通过阴性选择才能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阴性选择是指早期T细胞与早期B细胞与细胞自身抗原作用结合,并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B细胞克隆死亡并被清除,或克隆存在但受抑制不能活化的现象。在社区安全预警系统中阴性选择机制相当于危机管理部门在训练相关人员时,首先经过“阳性选择”,将不具备法律法规知识的人员淘汰,但剩下的危机应对人员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还必须进一步培训和演练。因为合格的危机预警人员应该具备按操作规范识别、监督和处理危机的能力,所以“阴性选择”机制就是培养后备危机应对人员的这些能力。②社区危机应急人员选拔机制的构建。人的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差异,同样的培训得到的效果也千差万别。因此要建立一种选拔机制。第一,对想要参加应急后备培训的人员进行选拔。第二,对参加过安全法规及安全常识培训的人员进行选拔。第三,对参加过应急预案及实际操作培训的人员进行选拔。第四,对晋级人员进行公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晋级人员及考核成绩进行公示,使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完全透明。
(3)免疫识别机制。①免疫识别机制的构建。社区安全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对系统薄弱环节造成危害的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基于危险识别理论的社区安全预警系统,尽量量化检测到的警报信号,使预测警报更加严密。但是,阈值设置不合理也会导致警报错误。按照系统中受到异常破坏的节点与正常原因而受到破坏的节点的比例产生的危险信号来建立危机预警模式来识别风险。识别风险的过程一般先根据风险级别来设置危险信号和危机爆发的阈值,危险信号由异常受损节点的数量与正常受损节点的数量的比例来确定,同时根据危险信号与危机爆发的阈值两者之间的平衡来影响社区危机预警检测系统的激活状况。②社区危险识别机制的构建。通过对“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社区危机应急人员进行合理的编组,采用分布式将社区危机应急人员布置在社区的各个“方位”,构建社区危机识别节点。当危机入侵时,受到危机入侵的节点中的相关专业应急人员要及时对危机进行识别和判断,并马上上报危机入侵情况。危机识别节点还要找出危机的特征和类型,以便正确做出应对的方案并实施。所有危机识别节点由一个指挥控制中心控制,当节点上报危机入侵情况后,指控中心要对上报的危机进行分类统计,实时掌握被同一类危机入侵节点的数量。一旦被同一类危机入侵节点的数量超过阈值,则判定未来将有这一类的危机发生。并把信息到全社区,社区所有成员一同做好准备。同时指控中心调集社区力量,对将要出现的危机进行排查,将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
总之,本文为社区应急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浪.基于免疫机理的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陈文涛.社区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文,2010.
[3]刘浪,邓伟.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危机预警系统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7,9(4):37-41.
[4]施式亮,彭新,李润求.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事故预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156-160.
[5]龚红卫.犯罪的防控研究――以风险社会为视域[N].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6]申雨.论事件的预防――以层次分析法槭咏[N].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4,(04).
[7]张译丹,陆宁.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思考――以昆明事件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
[8]祝顺利,倪元君,赵亚彬.浅谈我国境内事件特征及对策[J].赤子(中上旬),2014.
篇9
1设计目标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用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的设计目标有以下6个方面:
·确保移动互联网下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确保云计算平台虚拟化运行环境的安全
·依据不同的安全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安全服务
·对运行态的云计算平台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监管
·确保云计算基础设施安全、构建可信的云服务
·保障用户私有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的基础
2安全体系架构设计
结合上述设计目标,考虑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企业运营方式和用户安全需求的多样性,文章设计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用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它具有多层次、多级别、弹性、跨平台和统一用户接口等特点。
与云计算架构中的软件即服务(SaaS)、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3个层次相应,文章首先设计了云安全应用服务资源群,包括隐私数据保护、密文数据查询、数据完整性验证、安全事件预警和内容安全服务等云安全应用服务。
针对云计算虚拟化的特点文章还设计了云安全基础服务资源群包括虚拟机安全隔离、虚拟机安全监控、虚拟机安全迁移和虚拟机安全镜像等云安全基础服务,运用虚拟技术跨越了不同系统平台(如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中也包含云安全基础设施。由于用户安全需求方面存在着差异,云平台应具备提供不同安全等级的云基础设施服务的能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中的云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参考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云安全基础设施已有的建设经验。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还包含一个统一的云安全管理平台,该平台包含用户管理、密钥管理、授权认证、防火墙、反病毒、安全日志、预警机制和审计管理等子系统。云安全管理平台纵贯云安全应用服务、云安全平台服务和云安全基础设施服务所有层次,对包含不同安全域和具有多个安全级别的整个系统的运维安全情况进行跨安全域、跨安全级别的综合管理。
体系架构考虑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用户的各种接入方式如2G/3G/4G、Wi-Fi和WiMax等,具有统一的云安全应用服务接口,并提供手机多媒体服务、手机电子邮件、手机支付、网页浏览和移动搜索等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隐私数据保护、密文数据查询、数据完整性验证、安全事件预警和内容安全等用户可以直接定制的安全服务。
同时,体系架构还考虑了整个系统参照云安全标准及测评体系的合规性检查。云服务商提供的应用软件在部署前必须由第三方可信测评机构系统地测试和评估,以确定其在移动互联网云环境下的安全风险并设立其信任等级,云应用服务提供商不可自行设定服务的信任等级,云用户就可能预先避免因定制未经第三方可信测评机构评估的安全云应用服务而带来的损失。云应用服务安全等级的测试和评估也给云服务提供商带来准入规范,迫使云服务提供商提高云服务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3关键技术
对用户而言,多用户私有资源的远程集中式管理与计算环境的开放性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用户资源的私有性和机密性要求其应用环境相对固定和稳定,而计算环境的开放性则会使私有数据面对来自多方的安全威胁。可以说,云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是云计算能否推广的关键,而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云计算安全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涉及支持密文存储的密文查询、数据完整性验证、多租户环境下的隐私保护方法等。
云计算平台要统一调度、部署计算资源,实施硬件资源和虚拟资源的安全管理和访问控制,因此,确保虚拟化运行环境的安全是云计算安全的关键。在此安全体系之下,结合虚拟化技术,平台必须提供虚拟机安全监控、虚拟机安全迁移、虚拟机安全隔离以及虚拟机安全镜像等核心基础服务。各种服务模式的虚拟机都存在隔离问题引起的安全风险,这包括:内存的越界访问,不同安全域的虚拟机控制和管理,虚拟机之间的协同工作的权限控制等。如果云计算平台无法实现不同(也可能相同)云用户租用的不同虚拟机之间的有效隔离,那么云服务商就无法说服云用户相信自己的提供的服务是安全的。
用户定制的各种云服务由虚拟机中运行相关软件来实现,因此存在虚拟机中运行的相关软件是否按用户需求运行的风险问题,例如运行的环境的安全级别是否符合需求和运行的流程是否异常等;虚拟机运行的预警机制与安全审计问题包括安全策略管理、系统日志管理和审计策略管理等。
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多源、异构服务共存的环境。与此同时,依据多租户的不同安全需求,满足不同等级的差异化云安全服务应以访问控制为手段,进行安全服务定制以及安全自适应。
篇10
目前,施工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项目低价中标已成为市场通行的规则。许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都采用低成本战略,再加上新定额的出台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实施,多种因素使得行业整体利润率大幅下降,赢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发展进入微利经营时代。这种竞争局势,使许多施工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大做文章,有些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千方百计地降低安全成本,减少安全方面的人力、物力和安全培训等资金投入。有些施工企业只片面地追求眼前经济效益,不注重安全投入,在施工总体布局时,对安全度就考虑的偏低,在施工中,甚至对解决重大隐患所需费用也不愿投入。由于有些企业把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使施工企业的各类大小事故不断发生。而对于事故,除了给国家、社会、职工造成许多直接、间接损失外,有的企业还为此付出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赔偿。因此,本文就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一、 适当的安全生产投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实行必要的安全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安全,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效益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效益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复杂性,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是隐性效益,但它往往是通过减少事故的损失表现出来,所以在人们的认识中,它又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经济效益那样直观,可通过企业的上交税金、企业利润、职工工资福利等多方面表现出来,领导和职工一看就能明白。一个企业安全工作搞得好,没有事故发生,也就没有发生损失性费用,这项没有发生的损失费用,实质上就是安全部门创造的效益和前期安全投入的回报。因此,适当的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或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安全对企业生产的发展及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现代化生产中,安全得不到保证,生产就根本无法进行。
2、施工企业必要的安全投入,到底要投入多少比较合适,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难易情况和危险性程度来定。以一个年产值为6―10亿元的施工企业来看,承接的各类工程项目,据实践经验初步统计,大约需要投入如下各项资金:(1)用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备和机具安全技术改造、应急抢险措施、改善劳动环境、除烟除尘、防毒害防噪音、安全施工隐患治理、安全网、脚手架等安全装置、安全措施以及劳动者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等项目开支约占工程项目总价的1-1.5%。(2)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费用、职工培训、创建安全文化、办理各种安全生产许可证件、建立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接受各种安全检查以及检测检验和评价、召开各种安全管理会议、 职工防暑降温、防冻、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方面的表彰奖励等项目开支约占工程项目总价的0.8-1.2%。(3)突发事件的处理费用。
二、 安全生产能使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安全生产对施工企业成本的影响。施工企业的成本由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制造费用等部分组成。当企业安全工作到位,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时,企业成本处于受控状况;当安全生产出现问题,随着事故的发生而导致的人员伤亡所需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事故发生而造成的停工、材料使用的加大、工期的延误都必然对企业的成本、利润产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随之而减;大的事故的出现甚至会造成企业成本几倍乃至于几十倍的增加。如某施工企业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种种原因如企业施工性质的局限性、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资金投入较少等,导致企业所支付的额外开销情况严重,一类伤亡事故的赔偿损失费用和其他一些费用增多;在劳动保护方面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至使职业病人(如矽肺病等)增多;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抓好安全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2、安全生产对施工企业信誉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施工企业如果不能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频繁,一方面造成生产经营任务难于完成,工程施工进度缓慢;另一方面,使业主方感到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安全感和可信度,从而改变了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工程项目合同难以续签,最后无法承揽后续工程项目等,使施工企业面临困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商业信誉,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所以,施工企业抓好安全工作,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
三、安全投入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施工企业经营生产成本
1、减少事故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企业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件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企业就减少了这部分事故处理费用支出,最后体现于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另一方面,每一事故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施工企业停工损失,而事故发生次数的减少以及事故严重程度的降低,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企业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降低千人负伤率和千人死亡率,也可增加经济效益。对于工伤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死亡人数的处理,伤者需要进行医治及护理,企业需要支付医疗费、医药费,护理人员的工资,护理人员脱离生产岗位少创造的价值和各种补助以及向死亡者家属支付抚恤金、安葬费以及事后处理费等,因此,降低工人负伤率和千人死亡率,减少死亡人数,就可以减少这部分费用的开支,相对企业来说也就是增加了经济效益。
3、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4、学习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做好安全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是指用安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管理。它是劳动保护工作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发展起来的,是劳动保护管理的一个质的飞跃。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其基本条件就是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所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而科学的安全管理是防止事故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安全效益计算、考评体系,以此对企业及其高层领导进行考核。把系统工程原理、控制与信息技术运用到安全管理上,对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监控,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安全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跟踪,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达到事先控制和预防的目的。把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施工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