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营模式

篇1

关键词:林权;改革;农村林地经营;模式

自从我国新的林权改革制度实行以来,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林权改革涉及到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当前也有很多学者对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是,其中对于西部地区以及边远山村的关注度不高,并且相对东部以及其它地区来说,这些地方的林业发展甚至直接影响农户的生活水平,部分地方曾经实行过旧的林权改革制度,主要是将林业进行生产责任制,给农户进行划分林区,但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完全考虑到实际中会存在山林界址不清、缺乏合法的证件而最终导致失败,之于此,后来实行的林权改革制度停止了之前分山到户的行为,而鼓励县级单位将山林收归农村进行统一管理,经过多次改革,使得农村林地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产权不明或者林业赋税过高,缺乏规范的林业流转都影响了林业发展。

1农村林地经营在林权改革下所占优势

(1)林业资源取得明显改善。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林地的面积以及林木的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20%而且木材的储存量翻了一番,人均林业用地面积较过去10年增加了2倍,这对于平原地区的林业发展来说增长速度是特别显著的,比较新一轮的林权改革制度的实行前后历程来看,林业资源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2)林业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林业主要是在造林方面和采伐方面进行林地经营,有关数据显示,过去由于人们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地方林业采伐量大于种植量,最终造成造林和采伐严重失衡,经过林权改革后,很多农村林业发展中的造林面积与采伐量是同步增长的,甚至造林量远超采伐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林业经营可持续发展。并且,从造林方面来看,市场手段也促进了林地面积的扩大,单户经营从租赁和拍卖等方式获取林业面积,这也是林权改革起到的效果,激发了农户林业经营的积极性,有利于林业的发展和投入。从采伐方面来看,农村的采伐量较过去增加了很多,以前农户作为林业采伐的主体,主要采伐由无偿划分给农户的林地面积,但是经过林权改革后,采伐主体转变为了农村集体,而单户采伐量相对降低。(3)农户收入水平提高。俗话说:靠山吃山,从有关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林权改革后,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林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当地农户的收入水平,其实对于很多农村的林地经营者来说,主要靠种植和采伐树木,并向外销售木材的途径来获取利益,实行新一轮的林权改革后,不仅可以通过政府无偿划分获得林地,还可以通过其他买卖方式扩大林业面积,农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使得生产效益也获得了最大化。

2林权改革对农村林地经营模式影响分析

(1)增加了林地面积。林地面积是指在某一区域界定范围内的存活树木所占面积,包括农田中未被统计树木所占的面积,以及被统计在内的林地面积包括四周树木,林地面积较往年增加了将近15%,林地面积可以根据经营主体的不同分为集体经营、单户经营、联户经营,其中防护林不管是从林权的内容还是经营方式来看都比较特殊。(2)林地集体经营模式普遍降低。林权改革后,农村林地经营模式由原先的集体经营模式为主,变成集体经营林地面积所占林地面积不足5%,其中,原来的集体经营林地面积通过拍卖或者单户承包将其转变为单户经营模式,而造成这种变化与农村林地进行林权改革是分不开的,林地经营方式通过林权体制改革完成了林业产权初次分配,使得林业经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并且,部分集体经营的林业通过一定程度的改造被划分为防护林,造福社会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收益,提高了农户们林业经营的积极性。(3)单户经营成为主要的林地经营模式。单户经营在林权变革下成为了主要的林地经营模式,它是指由农户独立对林地进行经营管理,截止目前,单户经营模式已经占据林地面积的一半了,其中,主要是由集体经营林地面积转化来的,从分析单户经营的林地范围的延伸以及林地面积的分布中可以发现平原林业与其他省份的林地经营的区别。一般来说,农户获取林地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无偿划分,其次是通过拍卖、其他农户的转租等方式获取林地的,农户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获取林地的面积是逐年增加的,这主要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林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不断探索林业发展责任制的结果。另外,农田种树而产生的林地面积普遍增加了,从1974年起,我国一系列林业政策已经倡导,林业发展要结合农田建设,扩大平原绿化,这对于林粮间作以及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4)防护林面积失衡。由于国家政策的实施,使得很多农村林地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防护林面积较之前是显著增加,防护林面积占所有林地面积的一半左右,而防护林面积也是由集体经营林地面积和单户经营转变的,国家林业政策的制约使得很多林地被划分为防护林,而且国家对于防护林建设给农户的补偿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户们经营林地的积极性。

3对林权改革下农村林地经营模式转变的思考

(1)林地承包及流转管理需要规范。经过林权改革过程的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存在林地承包和流转管理不规范现象,没有按照规范的法律法规进行,在林地承包和流转过程中没有严格规范的合同格式,也未能按照要求填写合同,签订合同时形式简单,没有具体考虑细节,导致双方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没有明确,为日后实际经营过程中留下了隐患,应该加强在林地承包和流转程序上的规范性,严格管理手续流程,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做到详细、合理,并且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合同拟定,在可操作性强的法规基础上进行签订,保障双方都能获得最大效益。深入林权改革,不断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保障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林,将权利和义务落到实处。(2)林权改革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影响了农村林地的经营模式,也影响着林业经营者的生活水平,需要从各方面(如,投资、人力、规划等)加强对林权改革的支持力度,为农村林地经营者创造有利条件,鼓励经营者进行合作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支持林业协会等各种组织形式,建立和完善林权改革服务体系,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大力推广林业科技,为广大林地经营者提供来自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4结语

随着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林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单户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主要的林地经营模式,林地集体经营模式普遍降低,而且跟过去相比,林业资源取得明显改善,林业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户收入水平提高,但是,在林权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林地承包及流转管理需要进行规范,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和完善林权改革服务体系来促进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静,王昌海,侯一蕾,等.不同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20.

篇2

关键词:辽宁省;农业物流;国际物流;竞争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05

辽宁省作为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获益的农业大省之一,其农业物流企业的规模及发展借助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逐步提升。辽宁省农业物流已初具规模,业务范围辐射本省及其他多个省份和地区,已形成了一定的农业物流体系。但是受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国际化物流浪潮的影响,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必须与时代同步。辽宁省农村物流企业想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物流市场,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深化改革农村物流经营模式、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推行农村绿色物流发展和培养农村物流人。

1 深化改革农村物流经营模式

1.1 实施连锁经营,推进农村流通一体化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农业物流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点,即根据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了连锁经营网络,推行了农村物流的流通一体化。辽宁省作为我国极具特色的农业大省,需要根据本省的特色产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推行农村物流流通一体化。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将多个乡镇结合起来作为发展基础,以有优势的大型连锁超市经营企业为龙头和载体[1],围绕本省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打造知名品牌,不断开展总、总经销的连锁经营。依托城市的物流网络发展乡镇物流节点及营销中心,全面构建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连锁销售网络,真正做到实行连锁经营和农村流通一体化,为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加快农村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模式结合

作为我国较为发达的农业省份之一,农村经济发展增速极快,农业企业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但是想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建设覆盖面更广的农村物流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心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农业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对此,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际上知名的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合作经验,借助第三方宣传自己的品牌、扩充自己的市场、降低资金的投入和物流成本,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国际物流竞争力。

1.3 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网络

中国邮政物流服务联系点遍布辽宁省的各个村镇,起步早且已有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同时也得到了辽宁省广大农民的认可和信赖。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邮政将着力发展特色的农村物流产业。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可借此与邮政进行合作,结合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利用邮政发达的物流体系进行企业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

2 政策扶持与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2.1 积极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

在我国,从事农业的企业想要不断扩大发展规模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辽宁省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物流网络建设这种惠农项目,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资金的投入要向农业物流业倾斜,将规划的农村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重点物流企业等相关基础设施列入支持计划[2]。在未来的数年里,辽宁省应将国际化的物流发展目标列入重要发展规划,据此加强辽宁省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扶持农业物流企业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

2.2 不断提升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物流服务与网络信息的发展息息相关,国际化的物流更离不开先进的网络信息建设。而辽宁省农村物流网络信息建设和发展极为缓慢,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物流企业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推广及流通。辽宁省政府和农业物流企业要重视农村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大网络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着重进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综合体系的发展。以信息化推动辽宁省传统农村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速度,积极与国际物流信息接轨。同时,辽宁省政府应当不断提高工商企业物流综合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物流资源的整合、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不断提升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 推行全方位农村物流及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3.1推行全方位农村物流

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想要在国际物流市场上占得一份市场份额,首先要解决的是在本省推行全方位的农村物流。辽宁省的农村物流服务在城市更为完善和丰富,乡镇的物流服务则相差甚远。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加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与道路运输企业相结合,成立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再到配送的新型农村物流。实现生活及农资用品向农村地区的快速、低价的配送,解决农村地区物价偏高物流费用大的问题。将新型农村物流模式推行覆盖至全省,通过发展国内的市场积累经验,以此拓展国际物流市场。

3.2 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想要壮大和发展,想要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物流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则需要培养知识、技术更为全面的新型农村物流人才。对此,辽宁省农业物流企业可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物流人才来企业授课,加强对企业员工国际物流知识的教育及培养,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企业在进行内部培训时,尤其要着重培养与岗位接近和知识结构接近的职工。农业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不定期的举办短期学习班去专心培养出一批国际农村物流人才为以后进军国际物流市场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新利,赵宇恒.黑龙江垦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05(06):29-31.

[2] 王新利.试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特点与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04):308-312.

篇3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模:经济

一、完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机制是实现农村经济快走增长的必经途径

(一)完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并不是让农民身份长久不变,永远束缚在土地上,而是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先决条件,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速度,决定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今后,如果还按常规抓“三农”,就是没有掌握三中全会精神的真谛。必须把积极稳妥地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聚焦点和主攻方向,像当年搞和家庭承包那样,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强力推进,务求实效,不留历史遗憾。今后一个时期,看新农村建设成效、看农业现代化进展、看城乡一体化格局,一个重要方面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情况。

(二)完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很多,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模式,并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其中,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合作经营更具发展潜力和普遍指导意义。家庭农场经营水平高、科技含量大、竞争能力强、产权明晰、便于管理;股份合作经营特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统一,农民的收益与土地产出紧密连接,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是深化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提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减少土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改善农业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工作推动、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二、完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机制对于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营,并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范围。

首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发达地区,在农村劳动力已大部分转移到非农产业的背景下,就应不失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城市郊区、乡镇企业发达地区、个体工商业发达地区、常年性劳务输出较多的地区,要因势利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取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村办农场和股份合作制农场等形式。基层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做好土地的流转工作。对那些外出务工经商时将土地转交他人耕种的现象,建议由乡镇政府设计统一格式的“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村委会监督土地移交:委托和被委托)的双方执行并报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备案,以便管理。

其次,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要突破单一的种植粮棉的狭隘范围,从种植业扩大到养殖业、畜牧业、林果园艺业,农业综合经营,实现良性循环。近几年来“龙头”企业和龙头市场的兴起,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例子。这种“龙头”实行“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具有相当的生产、加工、销售规模和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有效的农产品供给。

(二)要从政策上扶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首先,地的流动和转让问题上要实行分类指导。要根据土地用途和功能的作用,明确转让的方法和条件。如耕地,因其不可替代性及其社会效益特点,宜采取承包制和股份制;荒山荒坡荒滩、林果地、水面等,则可选用租赁制;对某些开发周期长、投资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用股份制办法,组织联合开发,或者实行定期出卖使用权的形式。

其次,把握和处理好行政倡导和群众意愿的关系。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不是自然形成的。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行政倡导和政策引导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扶持力度。

首先,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种田大户兴办家庭农场支持区市、镇(街道)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指导服务鼓励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具体补助或奖励办法由市农委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各区市财政每年也应安排一定额度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专项扶持资金。

其次,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支农项目优先扶持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等规模经营主体。规模经营主体优先承担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安排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等各级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

(四)加强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领导。

首先,加强统筹规划。把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打造优势产业带、产业区,建设高水平的规模农业基地。与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相结合,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规模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基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规模经营主体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其次,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协调、服务和规范工作,财政部门要协调落实支持规模经营的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指导帮助规模经营主体落实配套用地,农工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三,加强检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篇4

1.基本情况

平遥县共有14个乡镇,273个行政村,894个村民小组,农户127793户,农业人口42.56万人,耕地面积67.33万亩,承包农户数109966户。签订家庭承包经营合同10.13万份,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0.13万份。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1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1%。签订流转合同1.5万份,参与流转的农户12711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2%。从整体来看,全县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形势呈现出规模扩大、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等发展态势。

2010年,平遥县分别成立了平遥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平遥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组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全县14个乡(镇)都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组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

2.主要特点

2.1流转数量和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

1993年至2009年,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6.41万亩,2010年以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流转面积为3.74万亩,土地流转呈加速递增之势。

2.2流转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县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5种,即转包1.7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7.3%;出租3.93万亩,占38.7%;互换3.38万亩,占33.3%;转让0.87万亩,占8.6%;其他方式流转0.21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2.1%。

2.3流转对象多元化

除农户之间流转外,近年来一些龙头企业、种田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作为受让方参与土地流转,并呈逐步增加趋势。

3.主要做法

3.1提高认识,强化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近年来,全县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将土地流转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摆上重要位置。二是做好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两年接处了洪善镇钦贤村、杜家庄乡西良庄、中都乡梁赵村、东泉镇龙坡村、水磨头村、朱坑乡朱坑村等6个土地承包纠纷,全部依法妥善地进行了处理。并对岳南村委与耿开明的承包合同纠纷进行了依法仲裁。

3.2加强宣传,典型引路

一是在宣传土地承包长久不变政策的同时,大力宣传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意义。二是积极引导土地流转规范健康开展,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搞得好的段村镇横坡村、宁固镇宁固村、岳壁乡高林村、梁村等典型,认真进行了指导并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

3.3规范管理,搞好服务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针对部分乡村流转合同不规范的问题,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和规范全县土地流转工作。县乡两级积极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指导和服务,并依法进行管理,县农经办直接对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合同进行了鉴证,共下达鉴证书11份,涉及农户3454户,面积1.44万亩。

4.形成的主要效果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创造了条件,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把零星土地集中起来,由专业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龙头企业统一经营,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引进了现代农业理念,革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岳壁乡梁村、高林村的1072户农民流转土地954亩,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植物园和蔬菜大棚,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二是提高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土地流转,让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经营大户集中,克服了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较好地解决了承包土地使用权的分散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推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土地、资金、技术、管理方式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平遥县峰威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段村镇横坡村212户土地269亩,发展规模种植和现代养殖,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带动了全村农民增收。

篇5

关键词:农村药品供应;配送模式;适用性;对策

大力推进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是实施国务院提出的“药品放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两网”建设背景下,对我国农村药品供应情况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论证农村药品供应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农村药品供应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低于药品价格增长幅度,加之农村医疗各方面条件均相对落后等因素,使得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格外突出。当前我国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1.1 药品质量令人堪忧

一直以来。中国农村药品供应主体多采取自采销售的方式,使得农村药品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主要表现在进货渠道多、散、乱,多种假冒伪劣药、过期药充斥农村药品市场,对农村居民用药造成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1.2 药品供应点匮乏

我国农村药品市场潜力巨大,从总数上来看,现有的农村药品供应点数目也较为庞大,但由于地域原因,分布到各地则数目过少,且具有面广、点小、分散的特点,农村居民用药面临许多实际困难。wWW.133229.cOm

1.3 药品配送体系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农村药品配送也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承担配送任务的基础设施较差,导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进而农村药品价格虚高,农村药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突显。

1.4 现有农村医药供应主体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较低

当前农村医疗行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他们未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的药学知识,难以保障安全合理地对患者用药,且自身素养和服务水平也达不到基本要求。

由此可见,要解决我国农村药品供应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从现实情况出发,本着使农村药品市场“安全、有效、便利、廉价”的基本要求,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药品供应网。

2“两网”背景下我国农村药品的主要供应模式及适用性分析

在“两网”建设过程中,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全国各地农村药品供应出现了多种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取得了成功。

2.1 直配模式

2.1.1 涵义

直配模式,即药品直接配送模式,指通过gsp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直接向县、乡、村三级涉药单位进行药品配送。

该模式又可分为批发企业直配模式和配送中心中转配送模式。其中批发企业直配模式即指拥有合格资质和便利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直接向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配送药品。而配送中心中转配送模式即指符合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通过在县或乡镇设立配送中心或配送站,再由该中心或站点向所辖的各级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配送药品。

2.1.2 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实现了药品流通环节的简化和通畅,统一配送可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同时规范农村药品流通市场的秩序,大大提高了农民用药的安全和廉价要求。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此模式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现实问题。通过上文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现状的分析可知,当前农村药品供应具有范围广、规模小的特点,使得进行药品直接配送的企业承担了较高的配送成本,若再在配送过程中遇到个别医疗单位或药店赊账、换药、退药等问题,会直接挫伤直配企业的积极性。此外,当药品批发企业采取配送中心中转配送的模式时,尽管减少了一定的配送成本,但设立及管理中转站所需耗费的成本同样会使配送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因此,该模式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且承担配送工作的药品批发企业最好是当地医药企业。

2.2 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延伸模式

2.2.1 涵义

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销企业延伸模式,即由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及药品零售连销企业在农村设立药品供应点,作为药品经营活动在农村的延伸,或吸纳农村已有的药店成为本企业的加盟连锁药店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2.2.2 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同样能够保证广大农村居民便利地使用到放心药、廉价药,规范农村药品市场流通秩序,杜绝游医药贩的盛行。但现实情况表明。该模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现有的农村医疗供应主体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因此当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在农村地区自营药品供应点或加盟已有的供应点时,面临专业人员短缺的实际困难,符合要求的药学人员不愿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工作,而农村当地卫生员的素质又难以保证,不利于供应点的经营和监管。

2.3 乡镇卫生院(所)代购模式 2.3.1 涵义

乡镇卫生院(所)代购模式。即指由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的乡镇卫生院(所)设立药品代购点,向药品批发企业统一采购药品,再分发给当地村卫生所、个体诊所的模式。

2.3.2 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是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有效延伸,填补了农村地区未被药品配送企业覆盖的空白地域,同样也保证了农村居民用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但依照国家药监部门相关文件,在明确了“乡镇卫生院代购”这一模式的同时,规定了“代购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在乡村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展开,否则会打击代购点的代购积极性,而这些代购点一旦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必将随之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对药品配送的监管带来难度。

2.4 增设供应点模式

2.4.1 涵义

增设供应点模式,即指不同于gsp认证和药监部门认定的药品供应点。其设立标准较低,且接受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旨在促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自行开办非处方药专柜,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用药需求。

2.4.2 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方便农村居民购买到安全、廉价的药品,且能够得到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使供应点设立的门槛较低,有利于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扩展。

但对从业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监管需要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2.5 药房托管模式

2.5.1 涵义

药房托管模式,即指在医疗机构药房产权和职工人事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药房委托给药品批发企业或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被委托的企业参照gsp标准进行管理,独立核算。

2.5.2 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依托于现有的医疗网点,是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有效延伸,对于实现农村药品供应“安全、有效、便利、廉价”的目 标具有重要作用。

在使用此种模式时,需要结合当地医疗机构的建设情况,且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托管办法作支持。

2.6 混合模式

2.6.1 涵义

混合模式,即指根据农村各地区实际情况,将以上几种主要模式有机配合起来使用,实现优势互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用药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2.6.2 适用性分析

混合模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在对各种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时,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所共同采纳的模式越多,效果越好,而要本着实事求是、优势互补的原则具体实施。

3 关于几种供应模式应用的对策思考

3.1 政府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要求,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便利、廉价”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农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应从中发挥主导力量,通过颁布法律法规、相关办法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确保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

3.2 引入市场竞争和运作机制

在选拔合格的药品批发和配送企业时,要制定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的进入和淘汰机制,以利润和社会责任为导向,对企业进行公平、公正、严格的筛选、培训和监督,保证农村药品流通环节的规范、稳定、高效、便利,从源头上保障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正常、有效地运行。

3.3 全方位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吸引多方参与

在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过程中,要对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如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和配送企业,农村医疗机构、个体药店等等。在对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扩充上,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考虑范围,既实现了人才的充分利用,又是对农村医药供应资源的有益补充。另外,在药品物流方面,也可将其他物品的配送渠道充分纳入到药品流通体系当中,如邮政网络、快销品渠道,甚至是“村村通”班车。

篇6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虚拟实验室由虚拟实验台、虚拟器材库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组成。虚拟实验室为开设各种虚拟实验课程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虚拟实验台与真实实验台类似,可供学生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教师利用虚拟器材库中的器材自由搭建任意合理的典型实验,或实验案例,这一点是虚拟实验室有别于一般实验教学课件的重要特征。

 

1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在农村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虚拟实验室建设。 信息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从城乡的协调互动角度看,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存在的实验困难等,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建设是发展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

 

2 虚拟实验软件功能特点分析

 

2.1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

 

建立虚拟 实验,即创建可视化的三维环境,一种实验对象就是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用户在进行虚拟的实验时,只需鼠标点击及拖曳。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技术与仿真技术与一体,是 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赋予虚拟实验室的智能化特征要虚拟实验技术与认知模拟方法的结合,人人都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操作仪器和各种实验。

 

2.2软件特色

 

虚拟实验软件既为教材中每一个演示与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提供了系统的虚拟支撑软件,又为教师自主构建个性化的虚拟实验软件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工具。同时为了帮助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更好的备课、讲课,该软件还提供了实验教学相关的文字、符号、图形、图表、音视频等资料的编辑工具,以及将这些资料与所提供的虚拟支撑软件或教师自己构建的虚拟软件有机集成的教学工具。

 

该软件具有以下特色:

 

实用性:有效解决了常规实验条件下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全面性:覆盖了吉林省农村初中物理所使用教材中所有演示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

 

系统性: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实验教学提供全方位的备课、讲课及学生学习支撑手段; 仿真性:按照原理实现虚拟仿真;

 

实时性:可随时随地进行虚拟实验;

 

可控性:提供能够动态调整实验参数并根据实验要求控制实验步骤的虚拟实验环境。

 

2.3搭建最简单测试环境的步骤:

 

1.选择一台高性能的主机电脑,虚拟机共享主机电脑的物理内存,CPU和磁盘。毫无疑问,应该选用一台x64双核,拥有2个或4个处理器,8GB内存和大量磁盘空间的主机电脑。

 

2.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后,使用你最喜欢的虚拟化软件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

 

3.安装完操作系统,安装你想为标准服务器映像配置的任意应用程序和Windows支持工具。这个标准映像将应用于多个服务器。

 

4.创建Sysprep图像。Sysprep是微软开发的一个清除机器识别信息的工具,如电脑名,网络信息和SID。

 

5.将Sysprep生成的图像安全保存在保护目录中。

 

6.复制图像到另一个文件夹。然后,你就可以使用虚拟化软件来打开这个图像,这时图像会导入小型安装程序,提示你输入网络信息,电脑名等—与其它任何安装程序一样。完成安装步骤后,使用创建的基准图像,就可以生成一个能够转化为域控制器,成员服务器等的特别服务器。

 

7.按自己的需要,多次重复前面的步骤。通过复制Sysprep图像,可以创建多个特别机器。在建立实验环境时,要注意几个在Windows Server 2003不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Sysprep, 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Server 2003中的Sysprep由3个文件构成—SYSPREP.EXE,SETUPMGR.EXE和SETUPCL.EXE—可以在Window Server安装光盘的\Support目录下找到。另一方面,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也内建了Sysprep,可以在C:\windows\system32\sysprep\sysprep.exe下找到它。是的,它只有sysprep.exe一个文件。在虚拟机中,你可以在命令提示符或GUI中运行sysprep.exe。在命令行下,输入:

 

sysprep /OOBE /Generalize /shutdown

 

注意,如果只是输入sysprep而没有加上任何选项集,GUI会给出提示信息,。/shutdown选项比/reboot选项重要,因为/shutdown允许复制安装图像。(/reboot只是完成安装并创建新机器)。可以在微软Windows Deployment ServiCES更新里的步进式教程中找到更多有关这一点的详细信息。

 

当然,与Windows Server 2003不同的另一个变化是Windows Server 2008提供了完全版和服务器内核(Server Core)安装的选择。在安装前期,会提示所示的屏幕。为了在测试环境中同时拥有2种版本,需要每个都安装一遍。也就是说,在一台机器上安装完全版本,对它进行Sysprep操作并保存,再在另一台机器上安装服务器内核版,并进行同样的操作。

 

在Windows Server 2008中要求输入产品ID(Produce ID),即PID,这一点仍然保留在beta版中。此外,必须在30天内激活它,否则就要重新安装它。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使用的虚拟化软件必须能够构建Windows Server 2008的映像。例如,在VMware Workstation 5.5中,并没有Longhorn或Windows Server 2008的选项,但是在新的6.0版本中就包括了安装"Longhorn"和vista的选项。

 

如果,购买x64的机器作为虚拟实验室的主机,注意VMware Workstation 5.5和6.0两个版本都要安装在64位架构上,对于虚拟机来说,两个版本都要安装64位的客户端操作系统。然而,如果使用的是旧x64电脑,它采用的可能是不具备Intel"虚拟技术"特性的老芯片集。如果是这种情况,在虚拟机中安装x64操作系统时会出现处理器不支持该技术,停止安装的提示。因此,如果你想安装Exchange Server 2007,安装x64版本的操作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在构建Windows Server 2008环境时,要决定是把Longhorn域控制器和服务器添加到一个建好的的Windows Server 2003森林里还是放入一个纯的Windows Server 2008森林里。如果两种都想要,那么需要测试互操作性和移植的问题,但是为了了解特性的所有功能最好有一个纯粹的Windows Server 2008森林。

 

只要考虑了以上因素,使用虚拟工具和免费下载的Windows Server 2008 beta 3,就可以轻松地建立起一个测试和训练环境,为切换到Windows Server 2008环境积累经验,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一、情境―归纳教学模式的含义

概念是认识的高级产物,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数学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学生只能流利地背出概念,却不能将其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情境―归纳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过程学习数学概念。

二、将情境―归纳教学模式应用于农村小学六年级数学概念课的策略以及注意的问题

情境―归纳教学模式的步骤主要是由情境导入,明确教学目的―呈现例子,引导归纳―抽象概括―检查学生的概念获得情境―总结概念,形成概念―应用概念―反思概念化过程组成的。

首先,教师要设计科学的范例呈现方式,并且根据范例类型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比如,在学习《方程》时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之后教师呈现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便捷之处。其次,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不要轻易评价学生提出的假设,要启发学生通过范例识别概念,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材料真正学会数学概念。最后,教师在检验学生的概念获得情况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识别相似类型的实例、指出新学习概念与有关概念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等方式进行。

在小学数学概念中应用情境―归纳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方法,并深入挖掘数学概念的背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向学生讲述数学概念,比如讲述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路程问题等等引入。其次教师要鼓励、支持学生的大胆假设。

情境―归纳教学模式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通过良好的数学情境轻松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学好数学概念,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篇8

(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2006年到2009年,黑龙江省依托“三农”资源、国家政策和产业机遇,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战略重点和对策措施,结合农业游、休闲游、风光游,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迅速规划并合力推进,由落后地区跃升为全国乡村旅游的中上游省份。到2007年全省评比推出了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类省级示范区(景点)276家,其中涉及“三农”的示范区(景点)76家。牡丹江等一批城市被国家定为“全国十个乡村旅游”典型城市之一,北极村、兴十四村、达斡尔哈达新村、扎龙自然保护区等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2008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00.6万人次,创汇8.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9%;接待国内旅游者8352.5万人次,旅游收入50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2%和31.9%;旅游总收入实现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全省乡村旅游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省旅游业各项指标的60%左右。

(二)形成了较高水准和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及景区

黑龙江农村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古镇和传统文化村落众多,民族风情独特,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拥有众多的机械化农场和农业村屯,而且民风民俗独特,除汉族外,还聚居着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资源。省旅游局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开发,目前全省已评定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省农科院园艺分园、齐齐哈尔甘南县兴十四村等50余家乡村旅游示范点,100多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向全国申报了10余家全国工农业示范点,并开发了大海林雪乡、向前乡新合村、镜泊湖朝鲜民族村、帽儿山吕家围子屯、年丰朝鲜民族自治乡等多处农家乐旅游景点。

(三)初步形成了比较适应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经营模式

黑龙江省现有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经营模式,一是毗邻客源型。主要是借助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而进行的“农家乐”、“鱼家乐”、“山里人家”、“采摘品尝”、“农村度假”等家庭式的经营模式。二是资源利用模式。借助所居乡村自身的或附近的有名气的农业、农村风情和景观,所进行的引导城市居民景观,休闲、养生的“美食村”、“民俗村”等经营模式。三是毗邻客源与依托资源的混合模式。主要是农民、农家和经营者共同经营的“农家乐”、“休闲观光度假”和“乡村运动俱乐部”、“度假村”的混合经营模式。四是具有较高水准的综合经营模式。主要是由政府、企业、农民共同投资或经营的大规模、高水平的垄断性农村地域内的著名景区和景点的综合开发模式。比如哈尔滨的“二龙山风景区”、“国际滑雪基地”,牡丹江的“镜泊湖风景带”、漠河的“北极村”、齐齐哈尔的“扎龙自然风景区”,等等。

二、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与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的理解有误区

首先,以为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的开发利用便能建成乡村旅游区,对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其他资源条件包括农业资源基础、乡村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基础、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投资条件等认识不足,缺乏市场化、合作化、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

其次,是对乡村旅游的市场机制和市场配置作用运用不够。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与开发商总是一厢情愿地把所有的城市居民纳入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范围。其实,乡村旅游对居住在具有城乡一体化特征的中小城市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低,市民对城市附近的乡村较为了解,乡村风景对他们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旅游欲望不如大城市的居民那样强烈。

再次,是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

(二)宏观管理模式弱化

目前一些基层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力度差,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相应的政策法规欠缺,我国旅游法法律尚未出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各地政府也未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导致许多乡村旅游地发展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经营模式粗放,对生态与环保的破坏日益加剧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大量进入,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泥土气息逐渐淡化,固体垃圾污染问题严重,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面积正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减少。另外,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城市游客的大量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同化导致城乡差别的日趋缩小或最终消失,乡村也就因此失去对都市旅游者的吸引力。

三、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的科学选择

(一)分散、自主的开发经营模式

目前的农家乐、水上人家、采摘园林,以及哈尔滨江北渔村、牡丹江大海林雪乡、齐齐哈尔兴十四村、哈拉新村、郭氏生态湖渔村、大兴安岭白银纳鄂族乡等都属于分散自主开发的经营模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委托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纠纷。

(二)“公司+业户”开发与经营模式

目前的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玉泉威虎山森林公园、双兴农业旅游示范区、友谊农场、佳木斯中国第一集体农庄、同江洪河农场、千里生态园、连环湖狩猎场、兴凯湖农场风景区、牡丹江雪堡等,都属于“公司+业户”的开发经营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裕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来丰富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

(三)“社区+公司+业户”开发与经营模式

目前的哈尔滨二龙山冰雪风景区和森林小火车度假区青风山庄、牡丹江威虎山森林公园、大西江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方正得莫力旅游度假区、杜蒙草原赛马场和寿山民俗度假村等,都属于“社区+公司+业户”模式。这种模式是“公司+业户”的一种提升或改进模式。“社区+公司+业户”模式中的“社区”是指作为社区代表的乡村旅游协会,由全部乡村旅游经营业户参加,一户一名代表,其职权相当于旅游公司董事会,决定村内一切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的重大事件、任命并考核、监督旅游公司管理人员、审查财务状况等。“公司”是指村办企业,而不是外来企业,它要接受协会委托,具体负责本村乡村旅游的经营业务,包括基本设施建设、对外营销、接待并分配游客监督服务质量、定期与经营业户结算等。“业户”作为具体的服务单元,接受公司的安排接待游客,并定期与公司结算。

(四)整体租赁开发与经营模式

简单的说,整体租赁经营模式,是指在一个旅游景区内,将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授权给一家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控制和管理,成片租赁开发,垄断性建设、经营、管理,并按约定比例由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分享经营收益。这种经营模式实际是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两者共同受益的一种方式。

(五)“村办企业”开发与经营模式

目前,绥汾河丽苑度假村、桦南向阳湖风景区、大兴安岭古里生态区、庆安柳河华龙山庄、齐齐哈尔青松狩猎场等,都接近村办企业开发与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由村一级的“村办企业”开发、经营的模式,实际上往往是由村委会主持的。在前期建设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资源状况,村政府拿钱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规划和设计,一般也是由村政府筹资组建公司,然后由该公司负责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可以由当地财政拨款,或者申请专项基金,还可以通过村民集资或入股的方式来筹措资金,村民可以用自己的实物资产作价出资。项目建成后,除少数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考虑外聘以外,一般的服务和工作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这样既能够尽可能多的消化当地劳动力,使村民不离乡即可就业,同时也可以降低劳动成本,农民出资照股分红。

(六)“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目前的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金源文化旅游区、尚志中国第一村、大庆油田城市乡村旅游区、齐齐哈尔明月岛风景区、牡丹江杨子荣烈士陵园和北国小九寨风景区等,都属于“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一方面,可以发挥公司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旅行社在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由政府进行有效的规制,由农村旅游协会代表村民,从而维护和保障了村民的利益。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从而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七)“政府+公司+业户”开发与经营模式

目前,哈尔滨的亚布力滑雪度假区和东北虎林园、牡丹江镜泊湖风景区和威虎山影视城、齐齐哈尔扎龙湿地保护区、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公园、大兴安岭漠河北极村都接近“政府+公司+业户”开发与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在发展的规程中,考虑到“公司+业户”模式中的风险,再次强调了政府的作用,与前一种模式相比,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要更广一些,在“公司+业户”中,政府主要是给予宏观的协调和指导,为公司和农户的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具体的开发事宜一般不干涉,给了公司更大的自主经营权,而“政府+公司+业户”的模式可以说是政府引导下的“公司+业户”,也就是说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县、乡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会按市场需求和全县旅游总体规划,来确定开发的地点、内容和时间,发动当地村民动手实施开发,开发过程中政府和旅游部门会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篇9

【关键词】农业保险 农业风险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公共财政

一、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一)农业保险的概念界定

经济学上的“保险”是指通过集中建立起保险基金,用于补偿或给付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约定保险事件发生后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农业保险是保险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损失分摊,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灾害事故所致损失给予保障范围内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

(二)农业风险的特征

农业保险是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农户投保在更大范围内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并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的一种制度安排。农业保险具有保险的一般性质,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商业保险和财产保险,它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不确定性:农业受自然力的控制又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系统性:农业风险更多表现为系统性风险;相关性:农业风险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其高度相关性的特点,一次风险事件将造成为数众多的农业风险单位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损失。区域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差异明显,总体上,我国的南方容易遭受水灾,北方通常干早少雨,常常为早灾所困,沿海地区则往往遭受台风和暴雨的袭击。

二、农业保险传统经营模式分析

(一)商业化(准商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农业保险试验中,人保一直是主力军,其经营模式一直是商业化(准商业化)的经营模式。但在20世纪年代初,公司内外越来越强调其商业性质,注重利润考核指标,并把经济效益同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挂钩。人保着眼于内部核算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内部实行“切块经营”的设想,将险支公司内的大部分或全部保险业务捆绑成一“块”,以便通过险种盈亏互补和获得较多的税收政策的优惠。但是这种改革和探索,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保公司的商业性质和农业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之间的矛盾。经营农业保险的经济效益仍然无法与人身保险和其他财产保险的效益相比,这就使人保仍然从根本上缺乏举办农业保险的内在动力。另外因为地方政府不可以给予人保财政上的更多支持,就不可能解决农业保险基金的广泛征集和积累问题。目前人保还在进一步压缩农业保险,调整现有的业务,努力按商业保险的要求打造新的农业保险。

(二)相互和合作保险模式分析

河南的农村统筹保险互助会,实际上也是人保寻求农业保险出路的改革措施,它是河南分公司设计和推广的,通过互助会发展农业保险是一种具有很多优越性的组织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农民乐意接受,地方政府也支持。从人保来说,由于通过收取代办费和接受30%的分保,其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又避免了直接经营的亏损风险。但是,互助会范围太小,准备金积累能力差,积累速度慢,难以应付较大的灾害。当时河南人保为互助会虽然也提供了再保险业务,但成数在保险和30%的分保比例使互助会的风险仍然很大,遇到广泛发生的较大灾害损失时,没有财政的强大有力支持,仅靠这微不足道的准备金和再保险,根本就不能给投保农民充分的补偿。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互助会带有浓厚的长官意志和不合法的行政强制色彩,互助会的兴衰往往和地方行政长官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和兴趣有关,地方行政领导班子的变动足以决定互助会的命运,加之基金管理的漏洞,即使农民对农业保险有很高的热情,其可持续性也令人怀疑。这大概就是河南的农村统筹保险互助会失败的主要原因。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分析

虽然民政部分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没有坚持下去,但以国营农场为背景的新班兵团保险公司取得了成功,人保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市农委联手经营的农业保险也取得了成功。从表面或从体制来看,这两种经营模式是不相同的,但它们都比较符合政策性保险的一般操作方式和经营机制,这是共同的特点。比如,政府提供资本金和初始准备金,免征各种税赋,补助保费使价格能够为农民或农场职工所接受,也使准备金积累有较好的基础。实行统保(先不管其合法性)有效防止逆选择,政府也好,公司也好,都刁刘僧望从农业保险的经营中谋求利润。政策性农业保险除了经营农业保险外,还允许经营一些财产和人身保险,是风险可以在不同险种之间分散,责任准备金可以在其间进行调剂使用,市分公司和地、县支公司之间,兵团公司和兵团、场分支机构之间合理的利益机制,即解决了展业和理赔的困难,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我国农业保险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我认为我国目前农业保险总体运行模式是商业化自主经营模式,他有如下几个问题:政府在经营模式中的缺位,政策性保险得不到体现;农村投保人无任何支持,使得农业保险参与率低,显性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人主体单一,险种严重不足,创新和发展泛力;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缺乏界定,使得参与率低,无法达到保险所要求的大数法则;再保险安排不合理,使得原保险人承担太大的风险,阻碍了原保险人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天瑞;经营;合作社;模式

当前,我国农村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却变成相当一部分农户的包袱。农民摆脱土地束缚的愿望和要求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江苏省扬中市指南村在打破旧体制,推进农村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出农地股份合作社“天瑞”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农民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1、“天瑞”经营模式建立的背景

指南村隶属于扬中市三茅街道,共有18个村民小组、农户684户、村民1930人、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0.78亩。2011年农民人均年收入16580元,其中农业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13.6%。随着扬中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基本脱离农业转而投入第二、第三产业,农业主要由年龄大、文化低的50岁以上人群从事,再加上农业效益低、农民不够重视等因素,最终农业生产变得各行其是、混乱无序:农户之间耕作方式各异,种植品种“多元化”,灌溉各自为阵;有的农户疏于田间管理,导致田间杂草丛生;有的农户对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庄家遭受病虫严重危害;有的农户不识字,将除草剂当成除虫剂喷洒,导致整块农田庄稼绝收;还有部分农户干脆直接放弃农业,将土地无偿转给他人种植。

2、“天瑞”模式建立的过程、现状

针对这一现状,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商量搞土地流转,但一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金要价太高,而另一部分则不愿意流转。考虑到土地流转必须遵循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经过反复研究,村两委提出了“天瑞’经营模式,即组建“天瑞”农地股份合作社,在保留的基础上成立惠民种田服务有限公司,以提供良种(育秧)、农业机械耕作、机耕播种、化学除草、统一灌溉、生物防治病虫害(机械植保)、提供科学施肥的配方和肥料、机械收割和代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吸引农民加入合作社。农民只需每年每亩地(稻麦两熟)交给合作社330-400元服务费(村委会补贴合作社每亩100元),即可在自家田头拿粮。对在外打工经商的农户,合作社可托管其土地,而农户每年仍可得到每亩1000元的现金或400公斤稻谷。

由于广大农民早已对繁琐不堪的农活“深恶痛绝”,“天瑞”经营模式一经提出即受到热烈欢迎,合作社很快起步运转,由此扬中市“天瑞”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3、“天瑞”经营模式的几点体会

合作社运行两年多来,指南村农业面貌焕然一下,“天瑞”经营模式展现出的强大优势使我们感触很深,主要体会有三个方面:

首先,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天瑞”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这个“田保姆”运行两年来,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最大程度地挖掘了农业的潜力。根据测算,合作社成立以后,指南村平均亩产高出成立前30%以上,平均每年每亩增收800-1000元,两年来合计增收300万元以上。另外,农户一方面减少了农业种植的成本,另一方面因减少种田用工又增加了务工收入,不但实现了农户的收入最大化,而且达到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其次,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革命性转变。一是促进了良种推广。合作社使用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高产品种统一育秧,且一个圩区使用同一品种,有效避免了原先品种不一导致水稻扬花自然混杂的现象,再加上品种提纯复壮,优质高产有了保证。今年合作社种植的纯种“武运粳23”冰稻品种,经扬中市统计局和农技推广中心测产,3个点分别为1480斤、1430斤、1420斤,平均亩产达1443斤。二是保证了科学施肥。市土肥站和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专家对合作社各个圩区的农田土壤进行采样化验和肥效实验,科学制定肥料配方。合作社根据配方,集中采购肥料,农户则根据合作社的信息开展科学施肥,不仅避免了盲目施肥造成作物倒伏,还节约了农本。三是做到了科学管理。首先是水管。过去农户各自买水泵盲目灌溉影响了作物产量,现在合作社则根据作物对水的需求科学地统一灌溉,而且节水节电,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其次是统一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手段防治病虫害,如太阳能诱蛾器等。通过生物防治,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也减少了过去盲目用药的情况,基本上做到不用药和少用药。这不但节约了农本,而且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绿色无公害的“天瑞”牌大米成了本地超市的抢手货,供不应求。四是实现了集约经营。农户的农田由合作社机械统一耕作、播种、插秧、开沟、植保、收割,不仅做到了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还减少了农业机械空驶现象,提高了效益。

再次,为部分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如一直很让政府头疼的秸秆焚烧问题。尽管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制止农民焚烧秸秆,但是对夜间焚烧秸秆的情况却难以监管,秸秆焚烧的问题一直没有真正解决过,然而指南村仅利用收割机边收割边粉碎实现秸秆还田就彻底杜绝了秸秆焚烧的现象。此外,由于农村青壮年基本脱离农业转而投入第二、第三产业,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农忙由“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部队”来承担的社会问题日趋突出。“天瑞”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于不愿种田的农户,合作社可托管其土地,并以货币化或交付农产品的方式补偿给农户。合作社名下的惠民种田服务公司,平时依托村农机服务组(农机服务组成员主要是村、组干部)开展农业生产服务,农忙时则雇佣人员弥补劳动力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