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战略管理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战略管理研究方法

篇1

关键词:战略管理 教学方法 调研

企业战略管理是研究企业全局性的问题,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艺术性。单纯依靠讲授式教学不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学生创造力,也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对24.4%的学生“影响很大”,对51.7%的学生“有影响”。通过访谈得知这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效果等多方面。92.4%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甚微”或者“完全没有作用”,只有7.6%的学生认为起到“很好的作用”或者“能起到一些作用”;65.8%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总体效果为“一般”,18.5%的认为“很好”或者“较好”,15.7%的学生认为“不太好”或者“很不好”。[1]

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2]因此,应该对战略管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加课堂实践和师生互动,从而切实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案例式教学、模拟教学、实地参观与调研。

一、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保案例式教学取得实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决定案例式教学的效果。《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可选择案例有三种:

第一,课堂引导案例,即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这种案例选取的是企业全貌的缩影或某个侧面情况,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掌握案例的全貌,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课堂引导案例可以采用几种方式收集:一是教材中摘取;二是经济类报纸期刊中收集;三是教师加工编辑案例;四是收集视频案例。

第二,课堂讨论案例。在西方的教育模式中,教学课堂中经常采用 Presentation 的教学模式。Presentation 在英语中的释义有描述、陈述、介绍、赠送等,用在教育领域时指“演示”的意思。进行这种案例讨论时,首先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均由教师进行课堂演示。其次,根据讨论主题,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收集类似案例,同时参考课堂演示进行书面分析。最后由学生在课堂根据书面材料发言,教师客观准确的评价,并据此给出学生成绩。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把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点与相关信息结合进行实践思考,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大型案例,即哈佛式的综合案例的教学方法,首先:在上课之前老师把案例分发给学生,学生仔细研读,将问题确定。 其次: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比较不同的方案。根据案例中公司的目标,提出行动的建议。

综合案例便于学生透彻理解战略管理工作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巩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案例教学能否使学生获益, 除了教师的引导外, 更大程度是依赖于学生本身的素质。[3]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案例。

对于MBA学员,在入学之前已经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教学的内容和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中在继续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侧重采用大型案例教学。

本科生没有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对案例的理解分析是肤浅的。因此教师应将主流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战略管理实践,形成正确的战略观,以及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4]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可以侧重采用课堂引导案例和课堂讨论案例。使学生透彻理解战略管理工作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巩固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逻辑联系,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引入两到三次大案例教学。

对于专科生,根据他们的特点,教学目标更应适当降低,着重是基本概念、理论的掌握,而不是深入地理解及创造性运用。案例式教学侧重采用课堂引导案例和课堂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因素生动的表现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二、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企业的整体经营过程,让学员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决策、市场及产品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从而掌握制定决策的方法,远离决策陷阱和误区,达到提高学员决策能力的目的。[5]因此,模拟教学方法能训练学生全面、灵活地运用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面对竞争对手,正确制定决策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可以根据教学条件,适时引进一些教学软件作为辅助教学。例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吸收了IBM公司的“企业竞争模拟”设计思想、功能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模拟软件。

三、实地参观与调研

因为模拟教学所使用的模拟软件有着非常严格的假设条件,与真实的市场环境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应该加强实践体验。第一,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或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不断开拓学生的眼界。学生在调查前,先明确调查问题,调查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边访问调查、边写调查报告。回来后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实践成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增强学习热情。第二,把企业管理人员请进课堂,定期给学生举办专题讲座,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给学生讲《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总之,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客观认识和评价各种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和扬长避短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发挥其最佳效果,以实现《企业战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平.高校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现状调查,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李季鹏.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法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07(27):39-40.

[3]黄磊. MBA案例教学与理论学习关系探索[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2):8-11.

[4]杨利军.在本科生中开展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难点和教改方向[J]. 中国电力教育.2011(32):99-101.

[5]伊磊.企业战略管理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312-315.

[6]林彦、邱羚.论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0(3): 128.

[7]岑乾明.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案例教学关系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 (9).

[8]邵一明.提高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 战略数据规划;工作流;业务流程重组;流程自动化;就业跟踪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4-0137-02

0 引言

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都作为院校重点工作来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与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把毕业生就业统计管理工作以及就业跟踪管理工作落实好成为了关系学院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但是从业务流程的角度分析,由于绝大部分院校还是以传统的大学生就业统计办法及初次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主要的业务流程方式围绕学院工作人员采用电话、即时通讯工作等工具以询问的方式获取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作为初次就业率统计的根据而进行,但是这种传统的业务流程方式忽略了现阶段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特点,现阶段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频繁跳槽,职业稳定性低,从传统上的主要关注职业薪酬方面转向主要关注职业发展空间方面的转变等特点。在这种作用背景下,通过传统业务流程统计的初次就业率就不能反映该院校应届毕业生真实就业情况,就业工作业务流程管理的重点就需要转变为了解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转换,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稳定性,晋升机会,能力培训,自主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就业跟踪管理体系中来。高职高专院校不能再用初次就业率,半年就业率来评价毕业生就业情况好坏的标准,而是需要实施毕业生就业跟踪管理体系,而且基于传统的业务流程统计初次就业率方式需要不断地重复更新数据,严重浪费了人力资源成本。因此,需要针对现阶段应届毕业生的特点从关注数据重复统计的就业率初次统计业务流程方式向关注毕业生动态就业情况的就业跟踪管理业务流程转变;本文提出应用管理学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结合基于工作流的就业跟踪业务流程重组方式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优化业务流程,引入优秀管理模型,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合理配置管理资源,提高就业工作效率等优势。

1 基于工作流的业务流程重组

由于传统的就业指导统计工作处理流程缺乏处理过程的记录和跟踪,在数据统计操作过程中认为干扰的因素大量存在,导致数据的业务处理过程没有按照标准的业务流程进行,得到的分析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需要,业务处理过程中重复而手工的登记修改导致就业数据信息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处理效率得不到很好滴控制与度量,过度依赖于人工分析与纸张登记,无法实现数据潜在信息量的挖掘,无法很好滴实现处理数据的查询、检索、跟踪、统计等,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投资的信息化环境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采用工作流系统对就业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实现业务流程半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院校信息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满足就业信息数据跟踪反馈的要求。

工作流(WorkFlow)主要解决基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而实现业务执行过程的部分与整体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流程工作效率。工作流方式使得业务流程参与者与用户之间按照某种工作流预先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管理信息与任务执行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预期业务目标。流程自动化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与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RP)技术相结合实现管理系统各种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了业务流程自动执行,流程过程数据统计分析,信息流实时监控与信息跟踪等工作,大大缩短了流程的生命周期,提高系统的工作及执行的效率;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方便用户分析业务流程的弊端,给予业务流程重组(BRP)一定的支持,是系统业务流程重构技术的实现与延伸。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工作业务流程管理方面主要还是重复的手工统计数据以及人工分析数据方面,重复且繁琐的业务流程方式导致了以此数据为根据而进行的就业指导改革工作产生了误导的作用,由于现阶段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不再是静态数据的层面,而是转向了以数据信息流跟踪为主导的动态过程,因此,必须重组初次就业率统计业务流程。基于工作流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以动态信息流自动跟踪为目标的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了支持。

2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提出的,马丁认为数据类和数据之间内在的联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对数据处理的业务流程和步骤是经常变化的。因此,本文中所述的就业跟踪管理系统就是应用战略数据规划的方法对传统就业工作数据处理业务流程进行一定的重组以适应经常变化的业务流程需求。按照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要求,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个自顶向下规划的过程,管理系统的任务目标应该适应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系统的构建分为业务模型构建、主题数据库建立、子系统划分三个步骤。本文中的就业跟踪管理系统在业务模型分析构建阶段主要根据工作流业务流程重组的要求分析确定就业跟踪管理系统中的业务范围与职能范围,从而确定该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利用UML技术根据业务模型明确业务模型的处理过程,分析就业跟踪管理系统实体与活动的范围并利用例图合理体现管理系统中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使用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指导该系统设计过程要求分析阶段所完成的业务模型具有完整性、适用性、持久性的特点。分析好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后就可以建立系统的主题数据库了,本文中所述的管理系统主题数据库面向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根据战略数据规划方法要求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有满足3NF规范的基本表组成,使得开发的管理系统独立于应用程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应用扩展的要求;完成了主题数据库的建立后就可以根据业务流程重组及工作流技术要求进行就业跟踪管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与模块的划分工作。

3 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就业跟踪管理系统与传统的就业率信息统计系统存在着本质上的具别,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是对传统就业率信息统计系统的拓展,使用工作流的方式实现就业率统计系统体系的拓展以及与其他应用系统间数据共享的集成要求,是对就业率信息统计系统中业务处理过程方式的重组,就业率信息统计系统注重的是毕业生一次电话访问数据的登记与归类,不涉及数据在时间范围上的有效性特征,不涉及就业数据有效性的分析,不涉及数据的跟踪修改特性,与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固有特点不相吻合,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注重的是业务流程处理的半自动化,把相关的重复性的数据业务流程转嫁到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半自动化实现当中,就业跟踪系统关注的是就业信息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就业指导课程学分的方式把修改义务从教师转嫁到毕业生本身中,注重信息的跟踪修改分析流程,就业跟踪管理系统与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重点关注职业转换,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稳定性,晋升机会,能力培训,自主创业能力等特征相适应。根据本文当中分析要求,使用战略数据规划方法设计基于工作流技术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的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概要设计如下:

1)使用工作流技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流程的分析可知,应届毕业生就业流程主要分为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院校收集处理就业信息、毕业生准备好应聘材料、根据招聘要求投递简历、用人单位审核确认招聘人员、学校发放就业推荐表与报到证给学生等几个步骤流程,根据业务流程方式使用工作流方法抽象出业务模型过程。

2)本文所涉及系统主要是对上面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流程的重组与扩充,在使用工作流方法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扩充了系统对于毕业生就业信息后续跟踪的要求,根据要求抽象出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管理业务模型。

通过应用战略数据规划开发应用管理系统和对传统的就业信息统计业务流程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的思维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分析了传统就业工作业务流程的弊端重构出基于工作流的就业工作业务流程管理方法。

4 结论

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工作与该院校的招生规模和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关系着一个高职高专院校生存发展以及发展壮大的步伐,每个院校的管理者们都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加以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规模以及教育意义的改变,以往用初次就业率以及半年期就业率来体现一个院校就业工作好坏的标准正在改变,现阶段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有着他们特有的就业心理状态及新式就业的特点,如果我们还是利用旧的思维和旧的业务流程来管理和分析这群独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后规律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基于此,本文通过利用战略数据规划的方法来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力求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把繁杂的就业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分析原有就业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的不足之处,提出基于工作流对就业管理进行流程重组;以上的分析和研究为就业跟踪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业务模型及流程模型,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规模的发展和现阶段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关注点的变化,以初次就业率及半年期就业率为管理目的的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必将向以就业信息跟踪及学生毕业后就业指导服务为中心的跟踪管理服务系统过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成本动因;成本指标评价

21世纪以来,成本动因已经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问题。成本动因分析是战略管理会计分析程序的第三个层面,成本动因分析是源于作业成本计算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实践证明成本动因分析有效地消除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第一个缺陷,即管理会计不再被局限为财务会计的“附属品”,而是从更独立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走出一条基于成本动因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之路。[1]笔者拟将成本动因分析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结合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成本指标评价方法、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主要内容和降低成本的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分析。

一、基于成本动因的战略管理会计目标

由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知,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对战略管理会计整体的塑造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这种起主导意义的目标,它是引导战略管理会计的航标,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2]笔者认为基于成本动因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压减不合理成本,赚取利润,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深入到基层作业水平,形成成本作业管理是“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先生所提倡的,基于这一理论,企业管理深入到基层作业水平,可以从源头遏制企业成本的过快上涨,大幅度地消除没必要的耗费,为企业节约物料、人力和资本方面的成本,同时尽可能提高其从消费者收回的价值,并形成循环,周而复始,以达到企业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3]基于成本动因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指标是体现会计本质属性的目标,这种目标不仅包括财务成本指标,更包含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决策的非财务指标。

二、成本指标评价方法

成本指标评价作为财务指标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务指标评价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盈亏状态和现金流量的变化。成本指标评价是构建起在财务指标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成本分析的方法,构建起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所列的成本分析法下的战略管理会计定量指标评价如表1。[4]表1中成本指标体系分别从全部产品、单位产品和可比产品三个维度反映了成本分析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具体运用,形成了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单位产品材料费用、可比产品降低率等8个基本指标。通过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运用成本分析的方法,来深入阐明一个企业的产品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同其他企业之间的比较优势和成本优势,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系统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优劣、财务状况的好坏等,使企业经管理者成为王充所说的“高瞻览者”,而不做“井底之蛙”。

三、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内容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针对特定的企业分析其成本动因,通过分析企业成本态势的基本因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分析方法。由于各类企业都有不同的特点,战略性成本动因也各有不同。因此,清晰地辨别每项经济活动的成本动因,可为改善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下面从五个方面研究控制战略成本动因的内容:(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前提下生产能力趋于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出现逐渐下降的情形。一般来说,规模经济所产生的这种效应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体现。规模经济对战略成本管理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对应的是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二)经验曲线经验曲线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数量增加,通过量的积累引起成本的不断下降并呈现出某种下降的规律。经验曲线反映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工人的熟练度、专业化分工和资源配比的改变都可以用汲取经验的方法来改进效率、降低成本。(三)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揭示了企业为提高其利润水平,需要向更广的领域开展业务,朝着产业价值链两端延伸,渗透到供应层和销售层。企业可以通过成本动因分析,对纵向整合的结果进行评估,确定采用何种整合策略。以成本来衡量,当成本上升时则需要调整整合策略。(四)地理区位选择地理区位的选择对于企业节约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将厂址选择在较为偏僻的边远地区,既不是原料产地也不是销售地,企业生产经营将产生大额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地理区位的选择是重要的结构性成本动因,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必须重视地理区位的选择。(五)投入资源成本怎样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实现质量成本最低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强化企业在行业中对资源的话语权,增强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积极探索降低投入资源成本的方法。这项成本动因要求企业从资金循环的所有环节控制成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在整个企业中树立质量成本意识。

四、降低成本对战略管理会计的意义

将成本动因的相关方法运用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中,可以对企业的产出、盈利、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产生积极影响,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盈利当销量和价格一定时,成本与盈利存在着相互消长的关系,即成本提高盈利相应减少;反之成本降低,盈利就相应增加。而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赚取利润,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改善企业的资金状况,完善企业的资源配置。(二)降低成本可以使消费者受益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一个企业要想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的销量,就必须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只有成本降低了,价格才有下降的可能,才能让利于消费者。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大多数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商品多属于可替代品,如果能够实现可替代品的成本降低,将使得企业产品竞争力大增,也能惠及所有消费者。(三)降低成本可扩大生产规模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件产品的成本非常高,产量一般都比较小,如果能够不断降低该产品成本,则产品产量也能随之扩大。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必须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白胜.中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成熟度及内容分析[J].商业研究,2007(4).

[2]黄珍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J].企业经济,2006(10).

[3]余绪缨.简论《孙子兵法》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研究,1997(12).

篇4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现代管理会计 实践 分析

现代企业正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时时刻刻要涉及到战略问题。传统管理会计的重点是成本问题,已不能适应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看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从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组织重构、管理体制到内部业务重组、价值链分析、企业绩效评价以及产品市场的优势地位、销售核算及优化等各个方面提供具体的决策信息,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1.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结构

战略管理体系结构核心内容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企业战略层次、企业动作层次、市场能力层次。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层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动作层次战略管理会计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管理层次与管理方式的确定、预算管理、价值链分析、绩效评价、生产组织、成本优化等,这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密切相关;市场能力层次对管理会计的运用,主要针对竞争对手的选择、市场占有分析、消费群体的特性、消费倾向分析等内容,这决定了企业的短期竞争力。

2.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意义

由于科技迅猛发展,现代管理会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它所提供的信息与企业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为此,管理会计学者在如何使管理会计能够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适当的信息和有效的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拓展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结合对竞争者的分析来考察本企业的竞争地位,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并据此取得竞争优势而提供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定性的和定量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

弱点、回避威胁提供信息,创造条件。因此,实施战略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在市场激励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总体应用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普及程度不高。战略管理会计是伴随战略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从1997年开始才陆续在专业期刊上介绍引进的,距现在不过10年左右,所以一直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之中,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得到有效的普及。

第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对企业环境要求较高。企业环境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有关方面。在企业所有权形式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但目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由于所有者虚伪,不能形成足够的产权归属明晰条件下的委托-监督-激励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的委托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利益关系。

第三、部分经营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观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否起到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使用这种方法手段的人,即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某些经营管理者比较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利益。而战略管理会计遵循长期性的原则,立足长远,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各种管理策略,注重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于是,一些经营管理者明知战略管理会计能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但为了短期利益,根本不重视。

第四、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物,为适应外界环境及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其应用方法较传统管理会计有很大变化。所以,新型管理会计人员就总体素质而言,不仅应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而且更要精通经济领域其他各个方面,乃至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

三、 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1. 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

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于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不要仅仅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不要生搬硬套那些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而要强调行为的研究与应用,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应该设置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创办专门管理会计刊物,促进各种学术或职业组织将管理会计列为其重要的研究课题;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加强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 大力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

现阶段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经营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一般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大部分没有开设。我们认为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也应该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并且要求在开设管理会计课程时,一定要注重对战略管理会计等新知识的讲解介绍。另外,要加强企业管理层与财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树立其战略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因为只有建立和培养一支高战略管理会计队伍,才能促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建立、创新以及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3. 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健全,从制度上引导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根本利益趋向一致,只有当企业经营者能切实地承担起对企业的受托经营责任,才能对包括战略管理会计在内的经营管理科学产生发自内心的需要。为此,应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遵循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政府可制订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示范的法律制度环境。同时,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良性动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认真总结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案例

战略管理会计应该说在我国的少数企业中已得到了成功应用。如杭州百大集团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了财务和非财务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完成责任指标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河南油田采油八队在业绩考评中,把岗位责任制、按劳计酬等传统做法与战略业绩评价的平衡记分卡等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实行“水泥散装优势”战略,有效地扩大了韶峰水泥的市场。邯郸钢铁公司通过战略定位选择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来降低成本,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创造了我国冶金行业一流的佳绩。我们应对企业运用战略会计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这样就可使一些企业少走弯路,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

5.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

战略管理会计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但受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不能及时取得相关资料,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内部网络信息也仅限于一般的管理通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并没有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造成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平时收集、整理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行为分析报告、政府政策及统计公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师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当局,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管理会计实践逐步趋同的背景下,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差距及其改进问题应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有关各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来共同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改进,以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吴大军.管理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何璋.国际金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篇5

信息技术已经引用与各行业,企业为了快速的发展,并且立足于经济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就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平台,提高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的管理质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基于信息技术,采取的战略管理平台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也需要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

我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经济收益,减少成本投入,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仍然是起到的辅助作用,关键还是需要依靠企业选择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方法来决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指出企业战略管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以及提高企业基于信息技术下,采取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的理论和方法。

一、企业战略管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虽然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企业成长的辅助手段,企业想要正常健康的发展,还需要选择才正确的战略管理。但是企业战略管理如果缺少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则不能再当今社会立足和发展。因此,信息技术和企业战略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所以,企业想要顺应社会发展,就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且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而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和方法,能够制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大体的框架,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完善企业发展的目标内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完成多少,以及在实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目标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如何,都是需要有信息技术帮助的。所以,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具有必要性的。

二、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企业虽然借助于信息技术,采取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独立特色的,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是因为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战略平台没有科学的,完美的与信息技术结合,导致虽然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是取得的效果和预计的效果具有一定较大的差距。而我国企业战略信息化的现状就是,没有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建立科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信息技术范围成为了企业发展的负担和阻碍。但是在信息化社会,如果不使用信息技术,又会被其他的企业所赶超,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还不得不使用并不适合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技术。所以,想要企业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由繁入简,简化了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对于完成达到企业战略目的十分的重要。因此,企业确定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对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十分的重要。

(二)企业战略管理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的辅助手段,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但是现代企业在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上,都过于以来信息技术,导致失去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始终认为只要采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完成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但是往往企业会被信息技术所束缚,反而达不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应该借助于信息技术,但是不能过以来信息技术。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也就是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阿狸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进行分析,达到校正企业发展方向的主要目的。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拜托对信息技术的以来,但是又可以合理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发展企业。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源于国外,1938年,管理学家C.I.巴纳德提出的该理论。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本质就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分析和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生存问题。也就是企业如何在信息化社会和经济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研究课题和目标。因为企业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所以,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以及长期性,竞争性的特点。也就是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了企业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工作内容,进行统一的调度和安排管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加快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效力和连接性,这样减少了因为企业各个环节连接不畅通,导致工作效率底下的原因。而且,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了企业的运转的连续性,不会简单的分割企业各个环节,而是统一进行管理。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是贯穿于企业管理整个内容部的。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经济学管理论与方法

企业发展想要加快速发和壮大,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减少企业成本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这时候,就需要选择符合企业的经济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因为每个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不同,所以除了选择统一的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以外,还需要选择具有企业发展特点的经济学理论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持。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该选用的是网络经济理论,利用网络收集数据并且进行分析,而且由于网络数据更多的代表民意,所以企业可以根据网络数据的分析,调整企业的发展内容和方向,并且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首先,使用互联网经济,能够提高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和产品的完善,而是用企业的专业化和产品的模块化,可以在互联网经济中得到更精致的提高。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去掉中间销售环节,直接是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基于信息就输选择的企业经济学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更好的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发展目标。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才能在战略管理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因此,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这样才能为使用信息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提供帮助。由于信息技术平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庞大性,所以对其中包含的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可以有效的分析和管理。由于这些理论都是交叉在一起,所以,其组成的复杂的特性,让信息技术管理变得更加的不容易,因此,首先需要明白不同理论之间的特性,然后依据不同理论中间的共同特点,建立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找到合适的管理办法。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制定目标和方向,是一个综合的管理工作,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核实的企业管理学理论和方法。首先,企业重组理论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现代企业不仅要求产品质量高,还要求服务质量高,所以企业重组理论就是把消费者认为重要的,和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元素进行重新的组合和配置,让企业焕然一新,在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次是组织学习理论,因为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所以企业管理者想要企业健康的发展,更随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从企业管理者到企业员工,都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才是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核心。

四、结束语

我国企业采用的企业战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但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技术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但是很多企业过于以来信息技术,没有完善自身的战略管理和方法,所以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反而导致企业的经济下滑。所以,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应用。因此,本文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合理的阐述,找到了正确的应对策略和办法。

参考文献:

[1]倪义芳.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D].浙江大学,2010(07):231-218

[2]丁振华.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平台评价与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12):133-134

[3]蔡红.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联研究[D].东华大学,2013(04):146-148

[4]胡霞.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12):133-138

[5]王敬标.企业战略信息化管理[D].安徽农业大学,2010(07):145-148

篇6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战略管理”概念自从70年代末首次被提出以来,已成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步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尽管英国管家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还有分歧。Simmonds将战略管理会计描述为“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和其竞争者的管理会计数据以发展和监督企业战略”,强调注重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相对竞争者的位置和趋势,包括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以实现战略目标;Bromwich和Bhimani在一份CIMA研究报告中将战略管理会计解释为“提供并分析有关公司产品市场和竞争者成本及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监控一定期间内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战略”;而CIMA的正式术语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这样的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它不仅重视内部产生的信息,还重视非财务信息和与外部相关的信息”;Clarke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因素归结为 “从战略角度提供有关公司市场和竞争者信息,同时也强调内部信息”。尽管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涉及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要素,体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特征。

其一,战略管理会计重视外部环境,重视市场,将管理会计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环境。从价值链角度来讲,成本动因可能价值链各个环节,包括公司外部环节。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因素的变化,由传统管理角度即公司内部角度往往并不能看出它的好处,但它可能在价值链的前端或后端创造价值。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市场”甚至是“市场驱动”的会计,因为市场是企业创造利润、与对手面对面竞争的场所,战略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视野拓展,以有助于直接面对新的市场挑战。在此思想下,必然涉及到有关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竞争者、顾客和产品。战略管理会计要尽量获取有关这三方面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如成本、价格等)和非财务信息(如产品青睐度或品牌忠诚度等),这些信息与企业内部收集的信息一样,都是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其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整体性。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必须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协调各部门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应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其三,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的灵活性。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二、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

(一)从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范围上看,传统管理会计是内向型的财务信息系统,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

传统管理会计是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的,注重本企业内部的决策、计划及控制执行,只对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及责任会计负责。在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需在其内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便可生存。但是在迅猛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光从本企业考虑,忽视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只知己而不知彼,已不能满足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它所提供的信息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

战略管理会计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面对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所处地位,以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作为主要目标。外向型的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要收集、分析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更要走出企业为本企业提供外部市场环境及竞争者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战略管理会计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了解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可见,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缺陷,它拓展了管理会计对象的范围,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以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二)从管理会计的主体及目标上看,传统管理会计注重本企业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传统管理会计所注重的只是单个企业在有限的期间内的发展,它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发挥作用。传统管理会计注重营运资本的控制,它对投资方案的评价仅限于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展开,企业经营业绩也只表现在当期的利润上,只注重追求企业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实际上,当企业间的竞争上升为全局性的战略竞争时,追求长远目标、抢占市场份额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奋斗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长远发展,重视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及新产品定位等。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追求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角度来分析、评价企业资本投资。站在战略的高度,企业投资开始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投入资金,以求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这样,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对企业投资方案的评价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效益指标,而必须同时考虑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如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新技术的未来效益及新产品的市场份额等;投资决策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还要辅之以定性分析法。战略管理会计于企业集团作战,则注重全局利益,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考虑。为了长远利益,它会考虑放弃短期利益;为了顾全整体利益,它甚至会放弃某个成员企业的利益。企业的经营成果不仅要反映在利润指标上,还要反映在企业价值的增加上。相比之下,战略管理会计注重长远性、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具有超前性等特征。

(三)从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上看,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是单一的财务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则是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多样化信息。

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是财务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然而,外界环境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变化会带来对管理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首先,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市场竞争、经营战略、信息加工技术变化等,会引发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而这又必然导致管理会计研究对象及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一方面,财务信息的种类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非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如产品更新换代信息、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信息及市场战略规划等。

战略管理会计根据外界环境及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从企业内外广泛收集、加工、运用各种相关信息,将信息范围扩展到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其中包括财务的与非财务的,数量的与质量的,的与非经济的,物质层面的与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市场、技术、人事等部门,有的则来自企业以外的政府机关、机构及大众媒体等。

传统管理会计由于其研究的只是财务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故它是不完整的、不充分的。尤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市场中,传统管理会计所运用的信息很容易使企业在决策中失误,丧失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充分收集、分析、运用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所有信息,而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从而使得企业能充分做到知己知彼,最终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保持甚至增强市场竞争力大有益处。

(四)从管理会计应用的方法来看,传统管理会计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仅限于对财务指标的,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在此基础上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其应用方法是多元化的。

传统管理会计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基础上的,其目的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其内向型的管理及信息来源、种类的单一性又决定了传统管理会计应用方法的单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主要是对财务指标的计算,具体应用更多地体现在它的基本职能中,如预测分析、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控制、业绩评价及考核方法等。

战略管理是经营战略的产物,为适应外界环境及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其较传统管理会计有很大变化。第一,由于信息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较高,企业资产的核算开始逐步将重点转移到无形资产;第二,随着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开始对原有成本方法及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引进作业成本法,并实行作业管理;第三,为比较、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或其他的分析方法,如对手分析法、矩阵定位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第四,为更好地适应企业分权管理模式,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及分层激励机制等;第五,战略管理会计还要结合生命周期分析法、动因分析法、产品组合矩阵法等多种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在处理信息方法上的多元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在更广泛、更深刻的层面上掌握信息,从而可以综合、全面分析,做出正确的战略性决策。

三、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

战略管理会计是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传统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战略管理会计,它之所以产生并得到相应,既是当今技术突飞猛进和迅速发展而导致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也是原有管理会计自身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

(一)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产生的,但这并非意味着传统管理会计没有存在的必要,战略管理会计只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管理会计注重内部管理,并从战术角度深入到企业内部的作业水平,致力于“知己”。而战略管理会计则站在全球高度,从战略角度扩展到宏观层面,寻求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致力于“知彼”。两者相辅相成,“这种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的结合是传统管理会计为适应复杂多变客观环境的必然发展趋势”。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信息支持和控制仍是其两大基本职能。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是管理会计在新的条件下取得的新发展。

(二)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会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管理会计的突破,不仅是管理会计本身的重大变革,对传统财务会计也发生着深远的。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对整个传统会计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战略管理会计是传统管理会计的一次重大变革

传统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历史上,管理会计之所以取代成本会计是因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对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近年来,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传统管理会计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因此,正如管理会计是对成本会计的重大突破一样,战略管理会计不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而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一次重大变革。传统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方法引向界、商业界和学术界,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将工业界、商业界和学术界带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

2.战略管理会计必将对传统财务会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财务会计是旨在为投资者或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的会计。从表面上看,管理会计是各企业自主进行、没有统一标准的,而财务会计是依据一定标准、在公允的原则下建立的。但实质上,管理会计的从未停止向财务会计的转化。例如,现金流量表原先是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层为了能更直接、更清晰地了解企业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而自行编制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当人们发现现金流量表更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弥补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披露的不足时,现金流量表开始在各企业中推广,最终以规定的方法和统一的格式确定下来,并被要求公开披露,于是现金流量表在财务会计领域中确立。正因为存在着这种转化,所以管理会计领域的任何重大变动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引起财务会计的变动。就像现金流量表从企业管理会计范围转变为财务会计范围一样,战略管理会计一旦在管理会计领域确立,它的信息很可能会因被要求公开披露而转化为财务会计信息。随着企业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会不断要求更多的企业内部信息公开,从而加速了管理会计信息向财务会计信息的转化。不难想象,在未来的对外会计报表中有可能出现诸如人力资本价值、市场份额比率、生命周期分析、经济环境评估、竞争优势比较等原本属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及其分析结论。

(三)、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挑战

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管理会计观念更新,尤其是对战略决策信息的提供,要求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更有用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和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具体说来,战略管理要求传统管理会计在以下方面克服其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其一,改变传统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目光看待的缺点,站在战略高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待企业的目标和行为,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例如:从成本观念来讲,传统管理会计讲究降低劳务成本、缺勤率等,但对于处于衰落期的行业或因技术落后而落伍的企业,仅对一些不重要细节的边际调整并不能改变它的根本命运。最重要的是企业具有有效获取、分配、使用资源以充分利用环境机遇和防止环境威胁的能力。成本观念要根本变革。从综合角度来看,成本既有经营性的又有战略性的,既包括有形的又包括无形的。其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只重短期利益的缺陷,注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风险”,容易造成行为的短期化,如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降低质量标准,但这最终将损害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乃至长远利益。从战略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跟企业目标一样也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相应地,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尺度应采用战略业绩评价。

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会计强有力的挑战,未来的会计可能不再是企业内部货币信息的代名词,而是意味着综合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使用和披露。

1、李劲彪。《战略管理会计及其挑战》。《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1期

2、吴岚。《论战略管理会计对会计的突破》。《上海财会》。2001年第1期

篇7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创新

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heer Chow教授在1999年上海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上曾说:“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其实是管理会计而非财务会计。”现代企业要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及其健全的管理决策和控制的会计信息支持系统,近十多年来,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战略管理会计。深入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对完善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促进企业价值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最早是由英国学者Simmonds于1981年在“有关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提出来的,是指用于构建于与监督企业战略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之后,他又强调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成本竞争地位,认为管理会计应多注重外在环境,并协助企业衡量其竞争地位。而企业管理和会计界的学者对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不同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室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的新兴交叉学科。但目前学术界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战略管理会计是在企业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的阶段,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战略管理会计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为取得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设计行动蓝图。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也有战略管理的成分,但并没有突出战略的重要性,而战略管理会计把企业战略管理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层次。传统管理会计注重短期利润目标的实现,不够重视风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强,所提供信息单一而且时效性差。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对管理会计的延伸、发展和完善,不仅弥补了管理会计的缺陷,还对管理会计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中去。它不再满足于企业内部的零敲碎打式的管理方式,而是从根本上抓住主要矛盾,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通过与对手的比较来发现问题,并适当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长期性战略发展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国外研究表明,以下8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的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企业竞争地位的上述8大因素都是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是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三)战略管理会计注重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

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财务信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等,更要提供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非财务信息,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网络等,而且非财务信息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比较单一的计量手段模式。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视野更加开阔,可以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增加盈利能力和企业的价值。

三、战略成本会计的主要方法

(一)作业成本管理法

作业成本管理是指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从成本的角度,合理安排产品或劳务的销售组合寻找改变作业和生产流程,改善和提高生产率的机会。作业成本管理主要从成本方面来优化企业的作业链和价值链,是作业管理的一个中介,是作业管理的核心方面。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以及增加顾客价值但无效率的作业都是不增值作业,由不增值作用引发的成本是不增值作业成本。作业成本管理就是要努力找到不增值作业成本并努力消除或将其降低到最小。作业成本管理实现了成本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二)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工具。价值链的分析思想认为,每一种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些作业环节就构成了作业链。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生产的过程,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并进而形成了竞争战略上的价值链。按照价值链的分析视角不同,其分析内容可以分为以下3种:

1、企业自身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再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作业,考虑作业所占成本的比重,以及竞争对手在进行该作业时的成本差异,进而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行业价值链的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企业应该突破其自身价值链的分析,而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成本优势。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竞争对手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模拟测算,摸清竞争对手产品的成本水平、成本构成与成本项目支出情况,与本企业产品成本一一对比,找出差距,根据企业确定的战略采取措施,使得自己的成本目标与定价策略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相对应,以争取成本优势。

(三)供应链分析法

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供应链的最小成本,以实现增值的最大化。企业要在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决定哪些业务由自己来做,哪些业务由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来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使企业了解价值活动关系,寻找到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战略成本动因,继而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突破点,最终到达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与战略管理发展相辅相成

现阶段及未来的企业战略管理包括企业自身、企业外部及竞争对手的管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要求企业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必须注重外部环境的管理,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也必然要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而发展,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从目前阶段来看,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有:以建立企业战略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面临环境变化的巨大挑战;以战略管理过程为核心,研究企业内外部资源,获取超额回报。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以获取企业战略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重点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围绕企业战略管理展开。

(二)以企业战略优势分析为前提

战略管理会计是响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其发展也要顺应环境和市场的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要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另一方面要以企业战略优势分析为前提。

(三)促进会计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会计理论逐渐表现出不协调的一面,战略管理会计也对会计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战略管理会计虽然是对管理会计的超越和发展,但其许多内容和方法无法局限于会计的原有范围之内,例如,对会计目标的认同,对会计假设的认同,对会计对象的认同,对会计要素的认同等。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出现和发展势必要求传统会计理论进行改革和完善,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也会在改革后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全球化竞争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创新

(一)创建整体的最佳的经营模式

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股东和员工的满意感,往往会出现许多次优化的选择,从而损害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

(二)构建学习型的管理会计组织

从日本的一些企业看,学习型组织的框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将经营问题外在化,重视“可视化”;二是将危机意识广泛地植根于员工心中,并着手持续地扩大员工的关注范围及对整体经营框架的安排。进一步讲,这一框架内涵“学习制度化”的内容。扩张型的目的是寻求整体最佳的管理会计方法。部分最佳是由于企业缺乏对新的竞争环境的认识和难以提升产品的经营能力所引发的一种次优化选择。整体最佳就是要形成一种整合的能力。

(三)寻求整体最佳的管理会计方法

部分最佳是由于企业缺乏对新的竞争环境的认识和难以提升产品的经营能力所引发的一种次优化选择。整体最佳就是要形成一种整合的能力。

(四)基于价值创造的品牌管理会计

全球化的竞争必须注重权变的管理思想。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整体最佳的角度加以规划与整合。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顺应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其应用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也要以企业的战略研究和分析为前提。在与传统管理会计的比较中,战略管理会计体现出信息和战略的优势,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完善和超越。从我国目前应用实际来看,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扩大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为企业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同时完善和建立健全会计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孟焰.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余恕莲.管理会计[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

3、罗文洁.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7).

4、冯巧根.全球化竞争的挑战与管理会计的创新[J].财会学习,2009(4).

5、林仕进.战略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金融经济,2009(3).

篇8

【摘要】目前,现代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的战略管理和要求,而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全局性、外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

一、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

(一)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

现代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历史上,管理会计之所以取代成本会计,是因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对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现代管理会计已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及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长远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已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从多种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长期、持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提供内外部综合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可包括:通过统计的、会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涉及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数据和资料;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内外部信息以帮助企业做好战略决策工作。

(四)战略管理会计假设

战略管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会计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和会计计量假设有其特殊性。在会计分期上,战略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不能将一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一段段相等的较短期间。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获得长期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增长,战略管理会计分期的年限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5年或10年规划,这5年或10年的年限就可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会计期间。在会计计量上,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不能单纯地利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还必须广泛使用实物量、相对量和其它计量形式,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效果进行记录和计算。

(五)战略管理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会计活动的科学规范,是对会计实践普遍规律的归纳和总结,也是会计工作的一般性指导规范或基本指导思想。相应地,在战略管理会计领域也应制定原则来规范和指导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战略管理会计原则应包括真实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性原则、横向协调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二、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

战略管理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多为政府部门及外资企业所使用。进入90年代后,国内企业才涉及运用战略管理,但大多数为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意识较先进的优秀企业,如长虹、海尔等。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战略意识仍然是比较薄弱的,更不用说学习和掌握战略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了。经营目光的短浅、狭隘的经营意识也是导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一个原因,资源的重复配置、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比比皆是。在缺乏战略意识、战略思维的企业里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二)缺乏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环境

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仍在财务会计上。尽管传统的会计体系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但是在国内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仍然是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无论在会计机构的设置还是会计人员的聘用上,大多数企业仍是把会计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工作,而将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这种现状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实践的内部环境,人员得不到实践锻炼,战略管理会计很难开展。

(三)缺乏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还没什么认识,缺乏超前意识,也就无法开展广泛的研究。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除会计学外,还要涉及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及企业文化等,这就对会计人员或其它要从事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依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还不能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其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设想

(一)树立战略管理会计观念

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许多传统的会计观念必将受到挑战和冲击,一些传统的会计概念、原则、方法都要从新的角度加以认识。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分支,无论是其理论基础,还是其对象、内容和方法都与传统会计大相径庭。因此,研究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摆脱传统会计的旧框框,用全新的观点来看待新生事物。在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宣传战略管理会计的先进性、优越性,强调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这对明确它在会计的发展、企业行为的调整、会计的转轨变型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必须在企业界广泛开展战略管理的学习和讨论,使企业经营者树立起战略管理意识。

(二)创设战略管理会计环境

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而在实务中,在某些领域已涉及到了战略管理会计,这种理论研究滞后的状况将影响到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要改善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成立一些专门机构来负责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比如,可设想成立“战略管理会计专门委员会”,吸收会计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参加,对一些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逐步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三)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更加强调知识对其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日益重视信息的价值,这在实务中表现为企业对软件(人、技术)和硬件(信息工具、网络)的管理和运用的不断加强。应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迁、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管理方法的变革。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以外部性和长期性为核心特征的管理会计形式,是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在企业生存环境日益不确定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展望未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战略管理会计必将有长足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理念将渗透到整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信息,使企业获得持久的战略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

一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作为一支新兴的会计学分支学科,战略管理会计(SMA)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提供科学的依据,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新型管理会计,其主要内容有:

1.战略目标的制定

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搜集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方案,供高层管理者选择,协助其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2.实施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3.注重发挥人的价值和知识的创新能力

人力资本将成为重要的产权要素,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知识生产力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和关键因素。

4.风险管理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通过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来分散风险。

5.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

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并成为战略管理会计长期研究的课题,企业将主动追求自身利益与环境效益的融合。

二 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比较

1.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外部环境

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各种信息,传统的管理会计却不能提供这种信息。

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

传统的管理会计着眼于有限的会计期间,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驱动,注重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润最优化,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这容易为企业经营带来麻烦或灾难。而战略管理会计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3.战略管理会计能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忽略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使企业的管理者忽视了市场、管理战略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因素。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提供了大量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

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

传统管理会计一般偏重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缺乏全面的、综合的风险管理。而战略管理会计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生产经营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活动,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的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其他各种可能发生的活动。

三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普及不够深入

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之中,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尚未得到真正普及。

2.企业环境不能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

企业环境制约着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等。在企业所有权形式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正全面走向市场,但目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战略管理会计应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部分经营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观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否起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使用这种方法或手段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它不仅取决于管理肯的学识、才干,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管理者在决策时的价值取向。某些经营管理者比较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利益。而战略管理会计遵循长期性的原则,立足长远,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各种管理策略,注重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

4.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

新型管理会计人员就总体素质而言,不仅应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更要通晓经济领域其它各个方面,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

四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有效利用的对策

在计划经济时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为单纯的生产型,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会计的目的就是反映企业完成国家计划的情况,是一种被动的生产型会计。但是现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目前,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企业管理从粗放型向科学型迅速过渡。把会计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的需要也是必然的趋势。

1.加大财会人员的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力度

企业要想加强财会人员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水平,特别是要想广泛地推广应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先进经验和可行性的办法就要加强各方面的培训,可以请专家来进行有效的培训,将先进的典型经验推广于实际运用中,使企业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作为财会人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在管理过程中做出仔细的分析和科学的控制,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健全,从制度上引导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根本利益趋向一致。为此,应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3.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

战略管理会计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但受财务会计报告期的影响,不能及时取得相关资料,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大打折扣。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师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者,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五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由于我国管理制度的基础比较落后,尚未实行战略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全面应用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研究力度不够,目前应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我国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深人,现代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同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些都将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组织上、技术上的支持。

因此,我国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可以选择一些管理较完善、会计制度较健全的企业,组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从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苹莉.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J].会计研究,2006(3)

[2]伊新军.浅谈战略管理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金融领域,2010(2)

篇10

传统管理会计从诞生以来一直担当为内部管理服务的角色,以有效地实施计划、决策和控制。主要以某些经济管理理论为支撑,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引入,奠定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传统管理会计在二战后获得长足发展,并在实现企业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当时主要是实行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市场提供给企业的是几乎固定的“蛋糕”,企业经营的重心是在“蛋糕”中争取更大份额,关键是降低内部经营成本。与此指导思想相呼应,传统管理会计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功能主要在于预算和控制,而且预算以短期预算为主;同时,管理会计将眼光局限于企业内部,倾向于使用账簿中已有的财会数据来看问题,并依据已发生的事件来解释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成了财务会计的“副产品”。

但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全球性竞争加剧,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发展,企业不得不站在全球高度,选择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不断根据环境做出适当调整,以求企业与环境的协调与均衡,获取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管理会计观念更新,尤其是对战略决策信息的提供,要求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更有用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和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具体说来,战略管理要求传统管理会计在以下方面克服其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其一,改变传统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目光看待问题的缺点,站在战略高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待企业的目标和行为,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例如:从成本观念来讲,传统管理会计讲究降低劳务成本、缺勤率等,但对于处于衰落期的行业或因技术落后而落伍的企业,仅对一些不重要细节的边际调整并不能改变它的根本命运。最重要的是企业具有有效获取、分配、使用资源以充分利用环境机遇和防止环境威胁的能力。成本观念要根本变革。从综合角度来看,成本既有经营性的又有战略性的,既包括有形的又包括无形的。其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只重短期利益的缺陷,注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容易造成行为的短期化,如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降低质量标准,但这最终将损害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乃至长远利益。从战略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跟企业目标一样也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相应地,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尺度应采用战略业绩评价。

2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的是英国学者Simmonds,它在**年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由此来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的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弥补和开拓。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的行为无时无刻不涉及到战略问题。但是,战略问题真正纳入现代企业管理的范畴,将战略管理提高到决定前途、命运的高度,却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才得以开始。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性经济竞争已达空前激烈的程度,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再主要围绕单个产品及其营销问题开展竞争,而是紧紧围绕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长期发展目标、总体经营战略等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深层次的竞争。此时,谁能在全局上把握外部环境变化的脉搏,谁能从战略高度上洞察世界市场的风云变幻,谁就能占有商机,赢得主动,从而在现代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战略管理就是根据一定的战略思想(意图),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制定并实施战略计划,监控、考评战略业绩并据以拟定战略调整措施的一整套管理程序(或系统)。战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和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内部的和外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实践的和预计的管理会计信息。正是由于企业战略管理实务的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我国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至今已有20多年。通过这一阶段对理论知识的引进、介绍、普及,大部分会计人员已掌握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因此在企业中传统的管理会计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战略管理会计是伴随战略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从**年开始才陆续在专业期刊上介绍引进的,距现在不过10年,所以一直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之中,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得到有效的普及。但它已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虽然我国企业还处于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轨时期,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使大多数企业都树立了面向市场的经营意识,这就为实行注重市场环境的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求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的成本和效益,还必须重视竞争者的经济信息和发展情况,因此从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会计过渡成为一种必然。

3优化战略管理会计的对策

战略管理会计是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战略管理会计,它之所以产生并得到相应发展,既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导致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也是原有管理会计自身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总体而言,战略管理会计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分析和提供了企业战略有关的管理会计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些局限,视角从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环境,重视对企业全方位的管理。

战略会计的应用是经济发展对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总体应用水平较差,应加强各个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对此,对促进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笔者提出五点建议:

(1)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对于理论界和实业界而言,战略管理会计带来了众多新的研究课题,也带来了对制度创新的挑战。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我们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

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不要仅仅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不要生搬硬套那些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而要强调行为的研究与应用,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创办专门的管理会计刊物,促进各种学术或职业组织将管理会计列为其重要的研究课题;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加强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大力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经营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一般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大部分没有开设。我们认为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也应该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并且要求在开设管理会计课程时,一定要注重对战略管理会计等新知识的讲解介绍。另外,加强企业管理层与财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树立其战略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因为只有建立和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会计队伍,才能促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建立、创新以及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3)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健全,从制度上引导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根本利益趋向一致,只有当企业经营者能切实地承担起对企业的受托经营责任,才能对包括战略管理会计在内的经营管理科学产生发自内心的需要。为此,应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遵循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政府可制订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法律制度环境。同时,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