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决策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决策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
一、前言
现今“大数据”风潮已经席卷我国,在“大数据”风潮之下,无论是在数据获取还是数据存储以及相应的数据研究上,“大数据”的应用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众多的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中更应该看到“大数据”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依托“大数据”,在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前提下有效应用“大数据”,实现管理决策的完善及健全,将管理决策实际效率大大提升,最终促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二、初探“大数据”内涵
现今对于“大数据”内涵的探讨主要是集中在含义以及特征两方面上。首先从含义上来讲,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对“大数据”予以统一性定义的界定,各个国家以及组织对于“大数据”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但是基本上来讲“大数据”是建立在海量信息资源以及增长率较高和多样性信息资源基础上的,同时更加具备强大决策力以及洞察力和相应的远程优化力。从战略意义层面上讲,“大数据”一方面是大量信息数据的集合;另一方面也能够对这些信息数据予以专业化处理,若将其进行产业模式研究分析,则需要提升数据方面的处理能力以及加工能力,而这也是“大数据”能够实现发展增值的关键保障。
其次从“大数据”实际特征上来讲,“大数据”本质上具备海量性以及多样性和相应的高速性,所谓高速性指的是“大数据”能够在通信网络以及相应的社交媒介予以广泛良好的应用,并由此产生传感器,对于信息数据也能够实现瞬间性的处理转化;而所谓多样性指的是“大数据”分为非结构化以及结构化两种,结构化相关数据于交易环节中常常产生,能够依托特定形式对数据进行存储以及记录。非结构化相关数据则于互联网以及技术手段中常常产生;而所谓海量性指的是建立在PB以及TB单位基础上的数据集合,能够存储现代商业以及科学领域大量的信息内容。
三、探析“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具体影响
1.对管理决策方面环境实际影响
“大数据”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具体影响体现在决策环境上,主要表现在决策方案制定以及收集信息等方面。现今企业在与时俱进,而日常生产经营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这些数据信息就需要依托先进技术予以良好处理研究或分析,进而保证数据信息能够被准确汇总。而依托于“大数据”的企业也就具备了数据整理以及有效利用等方面能力,尤其是依托云计算先进技术的企业能够将决策方案的制定以及方案的最初选择评估等工作更好的开展,企业发展在数据驱动的基础上也能够对财务状况做到充分管理,避免了企业不必要的风险,这对于改善企业管理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对管理决策方面数据实际影响
“大数据”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具体影响还体现在决策数据上,具体从两方面展开分析:其一是知识管理,一般企业之中大量数据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对于决策的科学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依托于“大数据”能够将众多数据中知识内容挖掘出来,促使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把控数据信息,也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其二是数据良好管理,现今企业数据往往具备多样结构以及多样形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进行数据信息管理的难度,而依托于“大数据”对于海量性相关数据信息则可以将繁琐程序简化为数据集成以及数据抽取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处理程序的优化对于企业提升管理决策质量可靠性带来了保障。
3.对管理决策方面参与者实际影响
“大数据”基于企业方面管理决策的具体影响还体现在决策实际参与者上,具体来讲依托于“大数据”的企业相关决策方面参与者仅仅需要对分析完成之后的数据报告予以综合研究,而相较于以往参与者依据自身直觉经验和知识水平,实际评价数据来讲,最大化提升了参与者最终的管理决策质量,换句话来讲参与者对于信息数据方面的分析已经是站在了“巨人”即“大数据”肩膀上,从该层面上讲参与者受到了“大数据”实际影响。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时代以及社会在不断更新,作为国家重要经济载体的企业也需要紧跟时展脚步,将“大数据”实际应用在内部管理中,尤其是在管理决策方面,依托于“大数据”促使管理决策更加的准确可靠,为企业长足性发展奠定基础。而本文将“大数据”基于企业方面决策管理实际影响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现今以及未来企业优化发展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兵,池云. 大数据对企业数据管理和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J].通讯世界,2016,05:227.
篇2
关键词:EVA 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 模式
EVA指标即经济增加值,代表企业为股东或出资人创造的价值,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价值管理理念。该指标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而且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现行的EVA财务管理系统一般包含三个系统:EVA财务管理决策系统、EVA薪酬激励系统以及EVA业绩评价系统。通过EVA财务管理决策系统能够增强管理者对于企业资金成本的重视力度,将企业利益最大化定位财务管理目标,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EVA对于企业利润的衡量考虑的更加全面,认为企业的成本不仅包含经营成本,还包含资本成本,只有企业获取的利润超过了这两部分成本总和,才等于企业实现了真正的盈利。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可以通过EVA去衡量企业的目标实现状况。
一、EVA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管理
在经济管理中,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价值,供电企业也是如此,要实现经济价值,就要对投资决策进行有效管理,这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供电企业多数隶属于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行列,伴随供电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供电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供电企业发展,为此,供电企业要调整结构,进行电网的构建与维护,而要取得投资收益,就要多渠道化资金来源,对于投资风险要合理预期,对投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则能够保证电力企业决策投资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基于电力企业EVA财务管理筹资决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EVA将电力企业的决策者同企业价值进行了紧密联系,从而实现了基于EVA财务管理筹资决策与传统筹资决策目标的有效一致性,确保电力企业的EVA财务管理水平与企业价值的趋同性和正相关性。第二,EVA作为评价筹资决策的业绩指标,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意识到股权筹资的真正含义,增强了筹资的谨慎性与科学性,使电力企业在进行资本筹措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运用股权筹资工具,EVA使电力企业的经营资金能够与资本成本实现紧密结合。EVA通过确保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权分配决策目标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得到提升。
二、EVA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股利决策管理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企业比较看重的是单纯的经济效益指标,而忽略了利润计算本身存在的种种弊端,这增加了股利决策的滞后性。企业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为股利决策,这与企业筹资政策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总体来看,对电力企业股利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股东对股利的态度是关键,因为不同的股东存在认识与理念的偏差,从而对于同一股利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供电企业来讲,通常属于国家控股企业,股东关心的问题则是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能够不受侵犯,能够保证对企业掌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价值。其次,政策法规对于股利决策的影响。我国《公司法》中有明文规定:严格限定了企业净利润与法定盈余公积的比例,制约企业私自发行股利的行为出现。再次,电力企业要对企业未来的经营进行科学预测。因为投资于企业股利的发放是相互关联的,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效益较好的时候,采用的行动都是减少股利发放,把资金用于项目投资,而一旦经济不景气,企业没有好的项目可以投资的时候,企业将增加股利发放规模。
三、EVA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股利分配决策管理
企业股利分配决策通常以EVA作为指标进行参考,运用股利的相关指导理论对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不断运用调动生产要素积极性管理理念进行指导,从而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电力企业资金循环周转的基本条件是基于EVA的股利分配决策,以股利分配最为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资金运动的终点。股利分配政策一般包含剩余股利政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等,当电力企业拥有规模扩展或者其他投资机会时,通常采用低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确保企业的投资高效性。
四、EVA在供电企业中对绩效评价的影响
在供电企业中运用EVA,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处理质量,是确保EVA绩效评价效果的重要基础。EVA指标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是在传统会计利润指标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如果供电企业中要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要运用EVA进行有效评价。供电企业要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真实性。
五、结束语
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的重点企业,要能够全面科学的认识建立健全EVA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逐步引入EVA理念体系,对电力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重视力度,同时能够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且鼓励电力企业进行价值创造,对于企业创造的价值量化,全方位的打造管理决策、业绩评价以及激励体制相融合的综合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切实提升电力企业的资产价值创造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在实现最大化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扬,陈富永.经济增加值(EVA)在央企业绩评价中的计算以及改进策略[J].会计之友,2012(06)
篇3
关键词:群体决策;过度自信;综述
在企业管理决策中,人们通常以群体决策的方式来降低风险,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率。然而人们在进行决策时,过度自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中重大决策中的过度自信行为则导致决策群体在做出决策时常常出现风险转移的现象,导致决策更趋于冒险。研究群体决策结果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体决策的基础研究
1.群体决策的含义
群体决策作为一种抉择的手段,是处理重大定性决策问题的有力工具。其研究结果会给组织管理等方面带来积极的指导意义。由于群体决策自身的复杂性,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形成了群体决策各种各样的研究模式,这种多角度的研究造成在群体决策概念界定没有一致的定义。
关于群体决策的研究最早是从社会选择理论开始的。Black(1958)在《The Theory of Committees and Elections》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委员会决策的问题。Luce和Howard(1957)认为,群体决策是通过一个“公平”的方法集结众多个体的选择从而达成一项社会性的决策。国内学者李怀祖等(1993)认为,群体决策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共同进行一项联合行动抉择,该定义关注的是决策群体联合复杂、合作、竞争的行动抉择。而邱蔻华(2001)认为,群体决策是研究多人如何做出统一的有效抉择。杨雷(2004)则认为,群体决策是各个决策成员通过交互影响和分享讯息,按某种偏好集结方法形成群体一致偏好特定的群体行为过程。
综上所述,群体决策基本上表现为四个显著的特征(罗国志,2007):第一,群体决策是决策成员的行为集结和数量的结合;第二,决策群体是由两个以上成员组成,决策成员均拥有一定决策能力,但决策权并不均等;第三,决策的依据是群体成员对方案的偏好和意见;第四,群体决策必须有一个事先确立的、明确的程序和规则,不同的规则会有不同的决策结果。
2.群体决策的分类
按决策成员之间利益关系进行划分,群体决策可以划分成两大类(罗国志,2007):第一类是追求群体的整体利益,也成为集体决策。这种划分是以伦理道德观念为出发点,其特点表现为,群体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成员间除了知识结构上的差别之外,并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第二类是指决策成员以追求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成员间利益冲突严重,彼此存在价值对立,对这类问题的求解常采用对策论、博弈论。
二、过度自信的相关研究
1.过度自信的含义
过度自信至今没有得到统一的概念,最早对过度自信的进行实验研究的是Oskamp。1960年,Oskamp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参与者容易在获取信息过程初期就下结论,而非随着不断出现的信息片断来逐渐形成相对更准确的判断,而且随着新信息的出现,参与者并不情愿改变已有的判断结论。参与者更倾向于使用新信息来加强已有的判断结论,而不喜欢吸取其中的负面信息。他将这种现象定义为过度自信。McClelland和Bolger(1994)认为,主体经常对某些事物发生的概率或者某些答案的正确程度赋予过高的概率估计,这就是过度自信。除了在主观概率判断中定义过度自信外,部分学者还发现人们存在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或者过高估计自身掌握信息正确程度的自我认识偏差,并把这种偏差定义为另一种类型的过度自信(盲目乐观)。Kunda(1987)把人们认为正面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别人,而负面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低于别人的认知偏差被称为过度乐观。 Frank(1935)发现人们过度估计了其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且这种过度估计随着个人在任务中的重要性而增强,人们对未来事件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Camerer、Lovallo(1999)和Moore、Kim(2003)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过度乐观是广泛存在的。
2.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过度自信行为会受到年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以及专业技能等个人特征方面的影响。Taylor( 1975) 和Forbes( 2005)研究发现,相对于年龄较小的管理者,年龄较大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会收集更多的信息,花费更长时间,由此减少在决策时所产生的判断偏差。Frank( 1988) 等学者的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虽然会高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但是,随着管理者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从过去经营管理决策中收集更多新信息,不断修正对自身能力和知识面高估而产生的偏差。因此,随着管理者经营管理经验的增加,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会有所减弱。Lichtenstein和Fischoff( 1977)研究发现,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对人们决策过程产生影响。Heath和Tversky( 1991)研究成果表明,在做决策时,如果认为其对该决策拥有更多知识,会更倾向于过度自信,原因在于当该决策出现好的结果时,人们会把好的结果归咎为自己对该决策所拥有的知识,而当决策出现坏的结果时,人们会把坏的结果归咎为坏的运气。
三、研究展望
有关群体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众多。然而对群体决策效果影响的过度自信问题的研究甚少。所以弄清群体决策中过度自信行为的原因对提高群体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群体决策中过度自信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细化群体决策的研究领域,拓展过度自信行为的方向,扩充过度自信行为的研究理论,为群体决策中过度自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框架和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对群体决策中过度自信的探讨、分析,可揭示导致群体决策中过度自信的相关影响因素,使组织在了解、认识、理解决策过度自信的基础上,如何在群体决策中避免过度自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Frese M, Garst H.Making Things Happen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 Initiative in A Four-Wave Longitudina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7,92(4):1084-1102.
[2]van Ginkel W P, van Knippenberg D. Knowledge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and group decision making: when and why does it work[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9,108(2):218-229.
篇4
关键词:会计改革;创新;发展;信息化;服务经济
一、立足行业实际,转变发展方式之策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高端专业服务机构,现代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大型事务所,聚集了大批经济、金融、管理、信息技术及各方面人才,能够提供范围广泛,尤其是创新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够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服务业其他门类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认识到,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贡献。内地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起点还比较低,以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现有基础,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对内地高端服务业发展是一个积极的推动。
我们还认识到,实现内地经济转型,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第三产业升级的同时,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技术装备传统产业,并且适应产品价值链国际分工的新趋势,实现技术创新、流程再造、管理升级、品牌创造的调整目标。会计师行业作为专家行业,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各类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发挥融资、投资、并购以及风险控制的智库功能。
二、加快行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与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管理规则,创造出新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传统的会计理论受此影响,有了新的突破,形成相应的网络会计理论。
在网络环境下,首先应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目标。现代财务会计构筑在价值法基础上,会计的目标是从使用者需要的角度来论证会计利润,然后再用这套理论为特定的决策模型提供输入信息。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事项会计下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与决策相关的事件信息应尽量以其原始形式保存。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其决策需要加工产生所需要的适用的事项信息,并将其运用在决策模型中,真正实现了“决策有用观”的目标。其次,在网络环境下,原有的会计规范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是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四大假设前提将会被突破。网上虚拟公司的出现是对会计实体的否定,同时这些稍纵即逝的网上公司也不存在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的问题,货币计量也会因为计量对象的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原有四大假设的存在,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不断补充和完善这四大假设。二是若干会计相关概念的更新。诸如会计资产的形成和含义、负债的形式、权益的构成、会计环境的观念都必须更新。三是原有的会计原则受影响,会计原则呈一体化趋势。即指制定一个信息交易的规则让信息的供求双方“自由贸易”,会计原则就是这一信息市场的宏观监管体系。这一规则如何指定还需要我们花大力量去研究。网络环境的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为会计原则带来了新鲜血液。出现了诸如“环境适应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技术统一原则、安全可靠原则、适时更新原则等新思想。同时也促使会计原则向一体化发展。
三、管理会计模式的变革及创新
随着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管理会计也有了新的内容。
首先,网络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对象由提供与管理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转为经济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企业的资本将更多集中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市场信息的追踪调查,及企业对外商务沟通等方面,所以信息智能成本的增加使产品成本内涵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核心对象也由提供与管理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逐渐倾向经济信息的处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会计系统既可以适时采集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信息,还可方便地采集到企业内的其他事项信息和对供应商、客户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信息。因而不仅可以做到事后的统计计划和事中控制,还可进行有效的事前计划和预测,帮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以便指定高层管理决策和企业发展战略。
其次,网络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网络会计的核心是管理会计的数字化和远程化,实现了管理会计模式从桌面走向网络,体现在管理会计空间、时间和效率上。空间上使得管理会计更加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从企业外部走向企业周边,时间上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走向实时,管理会计从静态走向动态。显然,管理会计时空的改变从本质上极大地提高了管理会计的水平与效率。以采购活动为例,真正创造采购活动价值的是选择供应商和货物验收入库。选择供应商,主要是评价供货价格、信用期、供货质量、交货方式和地点;而对验收入库环节的实时评价,主要是评价经济库存量与订货提前期、仓库的合理分布、货物的合理放置和保管等作业活动。
篇5
【关键词】并行工程 项目管理 主要应用
需知,当前并行工程以新型企业组织管理哲学形式产生,1990年才被引进到我国,之后在此基础上作为新型管理理念和创新设计方案对各个行业领域加以调试、促进,并行工程理念本质即为要求产品主创人员务必将生命周期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和最终探索目标,设计行为伊始就需对生命周期概念内容和对应产品报废处理内容等进行深度考究,此时主要分为质量内容、成本内容和进度计划内容等。
一、并行工程特点要点分析
上已对部分并行工程含义与概念内容有所概括,但并行工程核心内容就是多项工作相互协调,不断促进一体化生产改进步伐加快,以并行模式为主进行后续产品加工设计与任务执行。早期概念设计过程中运行并行协调手段进行功能性强调,将过程集成视为侧重点,通过产品优化与产品重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同类型学科和不同研究领域的协同工作,以至达到预期目的,在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够缩减产品成本开支,不仅如此还能对工程项目开发周期进行缩短,效果十分明显。
(一)并行性特点和集成性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并行设计是整体并行工程操作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点,工程产品设计过程和链接项目二者并行处理较为常见,可以完美形成工程项目过程并行化工作模式和一体化工作模式及系统化工作模式。并行工程主要强调工程产品设计过程需要并行实施,将设计过程有力融入到日常评价过程中去,实现工程并行,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价与考核,不断进行工程项目阶段性结论评价信息整合,以至有效确保工程项目最终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预期标准。从实际角度而言,并行工程以结构系统集成模式产生,将信息集成要素作为核心运行基础,循序渐进的向产品开发过程方向不断集成,以促进其不断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信息集成内容和人员集成内容以及相关过程集成内容之上。
(二)分布性特点与渐进性特点分析
因为设计要素和评价人员要素均源自不同方位,上述内容间存在时间分布性特质和地域分布性特质以及组织结构分部性特质,所以应积极营造协同条件,在协同工作氛围下对二者共同加以协调、整合,促进工程项目各项工作流程的正常平稳实施。并行工程环境背景之下的具体设计过程实际上具备一定渐进性,因为设计方案过程和设计思想过程以及相应设计信息过程均需要进行适时完善与合理充实,所以应针对信息方案待整合状况和信息方案待确定状况进行对应质量评价和科学决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项目设计过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设计信息逐渐得以完善,加之设计信息充实性不断提升,质量评价结构体系构建成效变得愈加卓越,使得设计质量评价细化操作成为了可能。
二、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分析
(一)利于新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建
1950年末期才出现工程项目管理概念,工程项目管理方案主要是一种实效性计划管理模式,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涵盖了多种学科知识内容和工程管理理念。并行工程实施较为常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多会用到此种方法,工程管理企业能够依靠此模式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服务水平,并行工程方案实施中,工程项目业主和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联合进行项目管理与施工指挥,业主在工程项目参与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但可与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合作与指挥,并行管理对基础性组织结构进行了积极优化,不必要的中间管理环节可直接忽略。并行工程作业模式执行可使得工程假设总体周期时长缩减,其强调设计过程协同性和建设过程协同性,利于工程项目管理PDM数据集成系统构建。
(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决策实效性
其决策实效性推进主要体现在各方有力联系之上,业主和项目管理者以及承包商均可建立新型合作管理机制,此时供应商内容也被涵盖其中,通过并行管理与整合,在推动工程项目操作进程的前提下也可深度落实各项工程项目管理决策。工程项目单位与机构可对与当前工程项目有关联的管理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需要考虑抗风险要素和高效益要素。并行工程实施中,业主管理实为核心,此时需要技术团队作为项目管理支撑,并行工程主要强调理解要素和信任要素二者协同,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创建,也就是业主驱动模式下的管理模式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执行度和管理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并行工程具备并行性特点、集成性特点和分布性特点及渐进性特点,优异性尤为明显,合理应用并行工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助力企业决策优化与策略实施,从根本上提高项目工程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林,苏振民.建设项目设计与施工整合的动因与机制[J].建筑经济,2007,(05).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和基本类型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一般是因为企业内部结构分配不合理、融资不恰当而导致公司有很大的几率会还不起债务,最终达不到投资者预先计算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财务风险有深义和浅义之分,其浅义,顾名思义就是表面意思,即指由于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具有双重含义,它不单单是指损失的几率性,还包括由于风险可能会带来盈利的几率。这种观点则从广义的角度诠释了风险不一定就会带来损失,还可能带来盈利,一方面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勇于挑战的活力,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其财务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在基金市场的供需变化下,企业筹备集中资金后财务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状况,就会引起一时无法应对的风险,叫作筹资风险。2.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在社会中成为佼佼者的必然手段,但是投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长。如果投资策略或投资方式恰当,企业会盈利,若不恰当,企业会有很大的困难甚至面临破产,投资风险的成因较为复杂,一般包括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两种类型。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失误或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误判,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一般来说,经营风险主要出现在采购环节、业务管理环节、市场定位和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之中,经营风险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其他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经营风险分为非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非财务风险包括生产风险和产品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宏观经济环境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经济运行周期的变动以及政策方面的不断调整,还有物价水平的高低起伏都影响着公司的经济效益。财务风险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反之,如若企业运营的形势大不如前,财务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变大,企业的前途将会受到威胁。因此,国家以及社会的稍微波动都会涉及到企业的资金持有成本的变化。关注利率政策的变化是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降低外部因素带来的财务危机问题。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财务关系的稳定性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基础保障。企业欠债过于严重,会导致企业对资本控制的效用性降低,对资金周转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资金链脱节,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内部财务职权不明,分工管理混乱,在资金的管理上权责制度不明确,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与流失,资金的安全没有保障。同时,也因为企业融资决策的失误而使负债过多,让企业财务不堪重负,这便是导致大多数企业发生财务管理失效的主要因素。
(三)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疏于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加之企业内部责权不明,财务关系混乱,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应对防范意识不强是许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出现的大多数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加大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在很多企业的案例中,绝大部分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及时的风险应对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危险地带。在还没有对客户的信用及财务了解清楚之前,就盲目赊销,冒着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最后很多客户的欠款无法收回,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难之中,使后续的投资项目无法正常运转,资金流通无法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对财务风险保持高度的警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力度,使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四)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公司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有着一定关系,由于缺乏对财务风险要素的科学预见性,导致在制定投资决策时经常出现失误,进而引发财务风险。科学的管理决策是保证财务正常运行的提前。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这种盲目地凭借经验和主观的不科学合理的判断给企业财务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造成严重的偏差和脱轨,继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威胁接踵而至,一环紧扣一环,最终使企业的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下一步的生产经营管理。
三、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能够对外部经营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之后要想有效地控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采取合理可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
(二)理顺内部各种财务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对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预测和管理,首先就要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职责,各司其责,缩小财务风险的影响范围,降低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程度,尽可能地为企业争取经济利润。如果财务关系混乱很有可能会加重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财务结构进行优化,并采取组合策略针对风险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同时也要明确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促进企业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为了有效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应大力培养并加强财务人员面对危险的应对意识和对威胁的科学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务管理人员准确、及时地发现和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财务的风险评估离不开会计准确、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因此,企业还应该提高会计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降低财务风险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正确、有价值的判断。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
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制度上为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进而扩宽企业对其他方面的经营。正确的财务决策会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成功,错误的财务决策必然使财务管理工作失败,它们之间息息相关,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大大增加财务管理决策的失误性,必须防止经验和主观思想的扩大。为了能够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必须通过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各种方案制定相适应的决策,同时利用多种方法来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具体包括分散法、回避法和转移法等。
四、结束语
现代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风险无处不在,使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增强自身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企业文化与内控环境建设,通过全面、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淑兰.防范和化解医院财务风险[J].企业导报,2015
[2]张永腾.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外资,2016
篇7
摘要:针对营销渠道的建立与管理策略论题:指出了营销渠道含义及特征;说明了建立营销渠道的重要性;阐明了营销渠道管理策略。
关键词:营销渠道;建立;管理;重要性;策略
1 营销渠道含义及特征
“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 消费者 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简单地说,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特征:①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生活消费)和用户(生产消费);②参与者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中间商;③前提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配送(Distribution)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 建立营销渠道的重要性
对制造商来说,营销渠道的建设是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企业产品市场的开拓,决定了企业产品的最终销售,也就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终端组织的形态单一,企业在营销渠道组织上缺乏对成员的选择余地,营销渠道管理大多处于松散的契约合同管理状态,制造商对渠道的控制比较薄弱。而营销渠道是一个制造商的产品流向消费者的通道,制造商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力度的大小,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所以,每一个制造商必须加强营销渠道的建立工作。
3 建立适应新经济形势的营销渠道
信息化社会的市场竞争强调的就是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快、消费者行为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敏捷、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等因素,都制约着市场营销渠道建立的模式。因此,精简、富有弹性、互动、极具效率并且高度自动化、网络化,将是营销渠道在信息化社会设置的基本原则。
3.1 改善常规营销渠道,从商的角度来说,总是希望能够创造经营利润,创造长期稳定的销售来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希望得到供应商更大的支持。同时,商也希望通过成功推出好品牌,谋求自己企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对于供应商来说,除了在战略上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更应该从市场拓展、市场营销等方面体现关系处理的技巧,从而改善常规营销渠道。
3.2 适度扩展一体化直销渠道,供应商必须适度扩展直销渠道,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助于改变供应商过分依赖销售的不利局面。供应商应扩展销售渠道,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分流客源,对人经营形成一定压力,从而促使他们摆正位置,积极配合供应商作好销售工作。二是有助于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益。在目前销售成本过高的情况下,直销减少了销售费的长期支付,无疑能降低销售成本。三是有助于销售服务质量,促进销售。
3.3 争取渠道成员的方法中间商要根据制造商和市场其他方面的信息进行决策,而这些信息又有很多是制造商及其业务代表提供的。根据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原理,制造商及其业务代表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宣传以上各种有利于中间商加入销售渠道的各种信息,影响中间商的决策,促使其加入营销渠道。
4 营销渠道管理策略
在每条产品营销渠道中都存在着渠道成员间不同程度的合作和矛盾。在一般情况下,渠道成员间的合作往往占主导地位,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形成一条分销渠道。它们通过一系列业务,相互满足对方的需要。同单个企业单独业务相比,渠道成员合作能为各方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可是,每一条产品分销渠道中也经常存在着某些矛盾,如“工商矛盾”和“商商矛盾”。渠道管理决策的目标就是要加强渠道成员间的合作,调解渠道成员间的矛盾。渠道管理决策主要由“渠道首领”来制定。渠道管理的任务包括选择渠道成员与鼓励渠道成员和评阶渠道成员三部分。
4.1 渠道成员的选择。渠道成员选择的重要性是与公司的分销密度、高度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公司选择的分销密度越小,其分销成员的选择越重要;相反,如果分销密度很大,则渠道成员选择的重要性就相应地减小。一般的情况下,选择渠道成员必须考虑中间商的市场范围、产品政策、地理区位优势、产品知识、预期合作程度以及中间商的财务状况及管理水平、促销政策和技术、综合服务能力等条件。
4.2 渠道成员的鼓励。刺激和鼓励渠道成员努力工作的前提,首先要求生产商了解各个中间商的需要和愿望。生产商必须明确:经销商是一个独立的经营者,而不是生产商的雇用者;中间商乐于接受受到顾客欢迎的产品,而不是生产商自己的产品;中间商关心的是所有产品的销路,而不是某一产品的销路。这些都是对生产商不利的。生产商应尽量避免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分两种情况。当生产商给予中间商的优惠条件超过他取得合作与努力水平所需的条件时,就会出现激励过分的情况,其结果是销售量提高,而利润率下降。当生产商给予中间商的条件过于苛刻,以致不能激励中间商努力工作时,则会出现激励不足的情况,其结果是销售量降低,利润减少。所以,生产商必须确定应花费多少力量以及花费何种力量来鼓励中间商。
一般来说,对中间商的基本激励水平,应以交易关系组合为基础。如果对中间商仍激励不足,则生产商可采取两条措施:提高中间商可得的毛利率,放宽信用条件,或改变交易关系组合,使之更有利于中间商;采取人为的方法来刺激中间商,使之付出更大努力。
4.3 渠道成员的评估。生产商除了选择和激励渠道成员外,还必须定期评估他们的绩效。如果某一渠道成员的绩效过分低于既定标准,则须找出主要原因,同时还应考虑可能的补救方法。当放弃或更换中间商会导致更坏的结果时,生产商则只好容忍这种令人不满的局面。当不致出现更坏的结果时,生产商应要求工作成绩欠佳的中间商在一定时期内有所改进,否则,就要取消其资格。
除了针对中间商绩效责任签订契约外,生产商还须定期销售配额,以确定目前的预期绩效。生产商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列出各中间商的销售额,并依销售额大小排出先后名次,这样可促使后进中间商为了自己的荣誉而奋力上进,也可促进先进的中间商努力保持已有的荣誉。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90-592
篇8
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的具体优势
1.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含义
财务会计也就是掌管资金的人员,就是我们传统说的“管账会计”,他主要负责的就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他们掌管着资金,并与和企业经营有关的政府部门或投资人进行核准的财务管理工作。而管理会计是以企业未来发展为参考,为企业提供有科学依据的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包括着成本会计和日常管理的两个方面
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异同处
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目标相同,工作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更科学化的管理,以便提高企业的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他们的核算信息也是相同的,主体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只不过管理会计侧重的是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预测,而财务会计是核算历史信息。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目的是不同的。财务会计的依据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中所产生费用的情况,定期制成报表。在报表上对企业的获利和偿还能力做出全面的体现。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目的是提供决策给管理人员,以便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
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
因为两者工作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两者结合可以互相补充,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财务成本也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决策和信息。现如今,企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自己的位置,那就必须要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这样作出的决策才能更精准。往往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企业不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只是依据财务会计所提出的信息做依托,这样了解的信息就不全面,不能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做预测,所以就失去了决策的时效性。所以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的结合就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出全面化的信息。而且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本,在一些企业财务室,往往会在内部设置两个单独小科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独立的小科室必定会增加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成本,而从最终来讲,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根本目的上都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经营发展,提出更全面的决策。如果两者结合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成本,还能获得全面性的会计信息,因此两者的结合可以说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必然要求。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可以有效的重视资金的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决策和更精准预测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的具体措施
两者结合,那一定要建立可行而有效的管理体制。要做好任何事物那都要有完整的管理体制作为前提,而作为重中之重的财务工作更是这样。一定要完善制度的内容,更规范具体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实行岗位责任制,发挥好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要做好人才与财务数据整个的统筹工作,避免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失守,使企业蒙受损失。要从根本上完成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在成本管理和核算上的结合,财务会计应当运用自身成本核算基础,再将管理会计的成本控制分析也运用其中。而管理会计也要结合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与成本核算做比较,两者相对比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财务预算和分析上的结合,两者可以相互补充,提高企业财务预测能力,能向企业提供切实合理的方法,保证企业有效的制定决策。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上的结合,这也是两者所共同的侧重点。企业合理的经营目标关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两者需要提供详细数据给决策者,更要对日常生产 经营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制定出更有效的经营目标。
篇9
【关键词】EVA 企业业绩 业绩评价
企业的业绩评价,指的是为了达到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而进行一系列的财务、营运的分析与监控,并及时、全面地衡量、管理企业业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客观、恰当地评价企业的业绩在企业的经营中越来越重要,本文论述了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一、EVA的含义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从八十年代起,学术界和企业界产生了大量的围绕衡量股东价值的业绩评价方法,而由美国Stern & Steward咨询公司于1982年提出并实施的以经济增加值(EVA)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影响最大,应用最广。EVA,翻译成中文是经济附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 又称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是指一定时期的企业息前税后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这就意味着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够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经营者必须像所有者一样思考经营决策问题,所有者和经营者在利益取向上是趋于一致的。
EVA的计算公式是:EVA=息前税后经营利润-资本成本。
二、 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学术界的研究及其在企业中的大量应用,特别是2010年起,国资委对所有央企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增加了EVA指标后,EVA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日益凸显,一般地,EVA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得到有效应用。
1. 建立以EVA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一般地,企业的经营者有三种方式提高EVA:(1)若目前的收益高于其资本成本,则增加投资规模,以提高EVA;(2)若目前的收益低于资本成本,则缩减资本投资规模,改投其它收益高于资本成本的项目;(3)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即不增加新的资产,通过提高资产的收益率来达到提升EVA的目的。可见,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在EVA评价体系下,战略管理、资本结构、并购或撤资、制定年度预算计划,每天的经营运作计划等经营管理决策的所有方面都被囊括在内,增加EVA是超越其他一切的企业最重要的目标,企业只有建立了以EVA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 建立以EVA为基础的激励制度。在传统的激励制度中,当企业业绩较低时,经营者往往没有奖金,只有当经营业绩水平达到一定的奖励点,经营者才开始获得奖励,而且随着业绩增加奖励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超过一定水平限额后,经营者将不能再获得额外的奖励。因此,在常规的激励制度中,当企业的经营业绩小于奖励点,或者大于限额,激励制度都不能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这和股东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存在矛盾,从而导致经营者在管理决策时会冒着道德风险,选择可能伤害股东利益的决策。
以EVA为基础的激励制度可以克服这一弊端:以EVA为基础的激励制度以EVA增加值作为奖励的计算基础,而且该奖励没有上限,即经营者创造EVA越多,就可得到越多的奖励。这是因为,当经营者创造的EVA增加值越多时,企业的股东获得利益也就越多,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3.通过EVA评价企业业绩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潜能
正如前文所述,在传统的绩效评价系统中,由于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背离,一方面可能导致经营者的决策伤害到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经营者通过盈余管理来平滑利润,以获得最大的绩效奖励。相反,在EVA业绩评价系统下,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不仅仅要尽可能的提高运营管理资本的能力,还必须更有效地使用留存收益,因为EVA的本质决定了到企业的所有资源都是有代价的。此外,通过EVA增加值和奖励挂钩、奖励无上限限制等手段,可防止经营者操纵会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给予取得高水平经营业绩的诚实的经理很大的激励。可见,对于股东而言,EVA从三个方面激发了企业的潜能:(1)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费用、避免浪费,尽可能地为企业创造最多的财富;(2)提高资本营运管理的能力,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3)追求健康的、有经济利润的增长,只要项目、产业等能给投资者带来比其机会成本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就授予相关决策人更大的决策权,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
三、EVA在业绩评价体系应用中的优点
综上所述,EVA相对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有着以下的优点:
EVA全面考虑了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资本成本。
相对于传统的指标,EVA更能够全面、客观地衡量、考核经营者取得的业绩;从经济实质看,对于一项投资,只有当投资的回报率大于其投入的资本成本时,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也就是说企业的价值才是增加的,即EVA为正。有些企业会计净利润为正,但EVA却是负值,说明资本成本的增长幅度大于企业会计利润增长的幅度,这种情况一般是企业通过财务融资换取会计利润的增长,实际上并未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相反,EVA是税后会计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高于资本成本时EVA才能为正值,更加客观的反映了经营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1. EVA反映的是企业持续的获利能力。EVA是税后净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而资本成本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因素等后的预期成本,是一种未来成本,这使得经营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能够从企业长期的获利能力出发,比如新产品的研究、人才的培养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达到维护股东长期利益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大数据; 通信企业;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016-04
随着电话市场日趋饱和,电信行业增长空间逐步收窄,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替代影响,传统的语音、短彩信业务日益萎缩,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成为弥补语音下滑并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在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的环境下,运营商2G/3G/4G同时运营带来的投资支出快速增长,销售费用压降和营改增等均对通信企业的资源管理带来较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不得不通过搭建管理会计体系,加强精细化管理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运营商内部管理的应用日益普及,也为通信企业搭建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的重大变革
根据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的定义,大数据(Big Data)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企业利用大数据的意义是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存储、加工、分析,从数据中抽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利用,从而促使企业实现价值的创造[ 1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分支,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财政部,2014)。大数据和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都是服务于企业决策和价值提升,存在着天然的一致性。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指出,管理会计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是企业“神奇的钻石矿”,建立好数据仓库,积极做好大数据资源的收集、加工、挖掘、分享与利用的工作[ 2 ]。大数据对企业管理会计在信息获取、信息质量和应用价值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耿云江、赵晓晓指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新的契机,企业必须抓住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以在大数据的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管理会计的变革与创新发展[ 3 ]。
大数据对管理会计带来了重大变革。吴辉、刘芳指出,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融合是管理会计的基础,过去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多非财务指标很难收集到,无法得到数据去解释导致结果的原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4 ]。大数据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更良好的运行环境,使管理会计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对纷繁复杂的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 1 ]。利用大数据,管理会计可以更好地开展事前预测,帮助企业更精确制定战略和策略,同时还可以使得财务分析更为全面,进一步提升作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4 ]。依托大数据手段,融合业财管理思维,重构业务系统,搭建以清单级别、海量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系统支撑体系,可以满足企业多维度、业财融合的决策信息需求[ 5 ]。
二、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的含义和特征
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是指企业依托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通业展芾碛氩莆窆芾肀诶荩挖掘传统管理会计体系下无法获取的业务与财务数据信息,丰富管理会计信息基础,并通过大数据手段创新管理会计应用,搭建传统处理模式无法实现的管理会计新应用,支撑企业内部日常精细化管理和经营决策需求。与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相比,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征。
(一)大数据管理会计以业财融合为基础,充分挖掘业务与财务的数据信息
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除了要对企业的“财”信息进行核算外,还需要对人、物、组织、信息等“业务量”信息进行核算[ 6 ],并能解释“业”与“财”之间的驱动关系,充分挖掘经营数据背后的“故事”。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各个部门一般具有独立的数据中心,不同部门长期形成的局部意识阻碍了信息的共享使用,造成了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效应,形成业务与财务的“天然鸿沟”。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可打破业务与财务壁垒,通过建立企业组织内部的集成数据信息网络,形成业务与财务共享的管理会计信息体系,极大地加快信息的传递。大数据管理会计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业财融合基础上,把财务管理关键要点和决策需求有机嵌入到业务活动中,并从业务与财务的生产流程中,获取有价值的业务与财务关键信息,这样才能形成满足公司内部各领域经营管理和决策需求的多维度、多样化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必须建立在大数据、超细分的数据基础上
马贵兰[ 5 ]指出,在大数据的环境下,企业需要的支撑内部经营管理决策的管理会计信息,不再是以平均成本为基础的标准成本,而是以单个客户或单笔业务等清单级别的海量信息为基础的大数据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管理会计信息颗粒越细,可提供的信息越精准、维度越多,信息越丰富,那么应用价值也越高。传统上受技术等原因限制,管理会计主要是建立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可获取的财务信息颗粒较粗,管理会计的价值也相对有限,难以支撑多维度、多视角的内部管理信息需求。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必须以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条件为基础,依托强大的系统支撑和丰富的数据资产,通过业财融合管理,获取大数据、超细分的业财数据基础,并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大数据、超细分的数据基础,大幅提升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和有用性。
(三)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有强大的业财融合生态系统支撑
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基于新处理模式进行业务与财务信息采集并形成有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信息支持。程平、范珂(2015)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对于业财数据信息的需求由单一的结构化、总量级别数据向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共同构成的多元化数据集转变。传统的处理模式难以满足数据规模化、高速化、多样化和速度化发展需求,必须基于强大的业财融合的大数据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企业可以将内部各领域和外部有机结合在一起,融合各领域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挖掘复杂的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发挥企业信息资产的处理能力,提高自身在信息环境中的信息势能与竞争力,促进管理会计价值提升。
三、通信企业搭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
要搭建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包括强大的系统支撑、丰富的数据资产和业财融合管理基础等。通信企业先天管理基础为其奠定了搭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
(一)强大的系统支撑基础
通信企业是先进科技领域的代表行业之一,具备大数据前沿技术和能力,其计费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等作为生产系统的同时,也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搭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两大系统月处理数据量以ZB为单位,其中包括客户信息、客户行为、业务信息、收入信息、成本信息等,并通过系统的运算与对接,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搭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系统基础。一方面,通信企业通过计费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的强大支撑,可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大数据建模和复杂数据处理提供强大的支撑;另一方面,通过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可充分挖掘大数据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实现从传统管理会计应用向大数据管理会计应用的转变。因此,通信企业基于强大的系统能力,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奠定了系统支撑基础。
(二)丰富的数据资产基础
搭建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前提条件和基础是具备丰富的数据资产。通信企业先天丰富的数据资产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一方面,通信企业拥有上亿规模的客户基础,客户通信偏好、通信业务量信息和通信位置等,为大数据管理会计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管理会计在市场营销精准投放、营销方案设计和营销资源效益管理等方面提供大量的信息支持,为企业低成本高效益运营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信企业通过基站的位置信息,可有效获取各类位置的通信需求数据。利用这些信息搭建管理会计模型,可针对通信需求较高的业务区域,加大投资和网络覆盖,提升服务质量;而针对业务需求相对少的区域,通过拆闲补忙等方式,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投资管理效益。此外,通过精细化的业务量与收入信息的融合,搭建管理会计模型,还可以为通信企业的日常经营监控和经营业绩考核提供精细化的支撑。总之,通信企业丰富的数据资产为其搭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奠定了又一基础。
(三)深度的业财融合管理基础
除具备强大的系统支撑和丰富的数据资产基础外,通信企业深度的业财融合管理也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提供了环境基础。一方面,得益于强大系统支撑,通信企业大多实现了业财融合管理,通过把财务管理需求和要点(如营改增)植入到业务系统(如计费系统),实现业务处理的过程即为财务和税务处理过程,提升业财数据的融合管理和数据一致性;另一方面,大多数通信企业实现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自动对接,业务系统的计费信息、收入信息、成本信息自动传送到财务系统,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为管理会计体系的搭建和模型处理提供了丰富的业财信息基础。总之,通信企业的业财深度融合,为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提供了业财信息融合的基础。
四、通信企业大数据管理会计框架
通信企业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基础系统层、数据仓库层、模型搭建层和应用决策层(如图1)。
(一)基础系统层
基础系y层也叫基础数据层,是由通信企业的各类生产和管理系统汇聚而成,具体包括通信企业的计费系统、网管系统、渠道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和ERP系统等。这些系统除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外,其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为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提供了数据基础。这些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是以清单级别的数据为基础的最原始的数据来源。基础系统数据越完善、数据颗粒度越精细,则越可为后续管理会计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基础。基础系统层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价值。因此,基础系统层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控制逻辑,同一数据确保统一来源,实现一点录入全局共享,通过各项系统之间建立接口自动对接,减少人为干预影响数据质量,实现基础数据层的数据质量控制,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二)数据仓库层
数据仓库也称为数据集市,是指根据管理决策支撑目标,对基础系统层提供的原始数据进行一级处理,形成可用于模型搭建层建模的数据基础。这些数据包括客户数据、业务量数据、收入数据和成本数据等,按照数据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进行一定的整理后,存储于管理会计数据仓库。这一层级的数据还不涉及模型搭建,仅是对生产系统中的原始数据简单处理和汇总,存储方式仍主要以清单级为主。数据仓库的数据量越丰富,则越可为后续管理会计应用层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支撑。管理会计数据仓库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和需求,不断充实和丰富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数据数量越多、数据级别越精细,那么大数据管理会计应用价值也就越高。
(三)模型搭建层
模型搭建层也称建模层,是衔接数据仓库与应用决策层的过渡层级。无论是基础数据层还是数据仓库层,所存储的数据仍然是对过去交易的信息记录,是历史信息的记载,还不能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信息。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为管理层提供对未来的经营决策信息支撑,这就需要根据经营管理的需求,通过模型设计、计算和处理等,把数据仓库层简单的数据基础转换成对经营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才能形成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模型搭建层可以根据经营管理决策的不同需要,搭建不同的模型,满足不同的需要。例如,精准营销方面,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偏好和消费行为,设计针对性的管理会计模型,准确选择目标客户开展针对性营销;网络覆盖精准模型可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和不同时间的需求,设计不同的网络资源配置方案,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等。
(四)应用决策层
应用决策层也称为应用报表层,是管理会计最终的产出。与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无固定格式和固定内容,而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管理层的关注要点,形成不同的管理会计报表,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同一个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管理会计报表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当前国内通信企业不仅面临普及率高企、传统收入萎缩和互联网冲击的行业外部坏境,而且面临着提速降费、销售费用压降和营改增等政策压力,通信企业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提升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因此更多的大数据管理会计报表聚焦于资源精准投放和精细化甄选。例如,成本管理方面,可形成多维度成本管理报表,包括不同的客户成本资源投入情况和效益情况,不同的产品成本投入产出报表和不同的渠道效益报表;市场营销精细化投入方面,可形成市场营销资源投向的管理会计报表、目标客户群甄选和资源精准投放报表等。
五、通信企业大数据管理会计的应用
通信企业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当前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下,主要应用于营销资源精准投放、投资建设精准布网和营销案效益评估等领域。
(一)营销资源精准投放的应用
营销资源精准投放是通信企业大数据管理会计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在当前普及率高企、销售费用压降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效提升营销资源使用效益成为企业成本投入产出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通信企业客户千差万别,不同的客户需求偏好不一样,客户价值也不一样。在没有大数据管理会计支撑的条件下,有限的营销资源无法精准投入到有需求、有价值的客户,不仅影响市场资源投入产出效益,还影响到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大数据管理会计模型和应用报表的支撑,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需求、最有价值的客户,提升整体效益。例如,终端补贴成本是销售费用压降管控的重点,目前终端补贴资源非常稀缺,通过管理会计模型和报表的设计,可精准选择最有需求、最有价值的客户群体,开展终端补贴资源的投入方案,最终实现宝贵的资源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客户,最大化资源投入产出效益。
(二)精准投资和精确布网应用
网络覆盖能力是通信企业最核心的能力之一,网络建设和覆盖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到通信企业的服务质量。在投资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精准选择投资建设方案、精准覆盖网络并实现投资资源的效益提升是通信企业效益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缺乏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作为支撑的情况下,通过凭借经验来开展投资建设和网络布点,难以实现网络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最佳匹配,容易形成有需求的地方无网络覆盖,而需求少的地方网络资源投入过多的现象,影响投资建设的效益。通过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可精准判断客户主要分布和业务需求分布,通过对客户行为和需求轨迹进行分析,形成与之匹配的网络建设覆盖方案,把有限的投资资源配置到最有需求的地方,实现资源与需求精确匹配,提升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
(三)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是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下,企业能获取到的效益分析更多的是整体效益分析,缺乏多维度、多角度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整体效益较好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不同领域、不同客户群体亏损的状况,通信企业尤其如此。基于大数据的通信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可以通过对任意客户群体、任意营销方案、任意产品的效益进行跟踪,实现分产品、分客户、分渠道的效益评估,更准确评估公司的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情况。例如,通过多维度成本管理体系,可以将客户群体区分为2G、3G、4G客户群,IPhone、安卓客户群,市区、县城和农场客户群等,并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展效益评估;再如,通过营销案类管理会计报表,形成单个营销案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区分不同的营销案效益情况,支撑营销案的闭环管理;通过渠道管理会计报表,可以甄选出哪些渠道效益较高,哪些渠道效益低下甚至亏损,并开展渠道的整合或关停并转等等。
通信企业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报表应用非常广泛,应用价值也很高,通过管理会计报表优化资源配置后,不仅可以提升资源投入产出效益,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业务发展,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六、小结
通信企业作为高科技前沿企业,其具备的高科技技术能力、强大的系统支撑条件和丰富的数据资产为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搭建创造了基础条件,同时通信企业庞大的客户群体和资源投放管理模式也为大数据管理会计体系应用奠定了基础。各通信运营企业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体系后,预计将为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亚湖,王婷.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J].财会通讯,2015(16):13-15.
[2]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劳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耿云江,赵晓晓.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财会月刊,2016(6):11-14.
[4] 吴辉,刘芳.大数据技术对管理会计的影响[J].财务与会计,2015(14):45-4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