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文化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文化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文化的内涵

篇1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堪称国宝,它是中国五千年传统和古老的文化后裔。它承传远古发展至今,给现代文化艺术生活带来远古文明基因。在现今信息时代,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将尽消失。但是我们要在留存的现象中寻其根、溯其源,汲取其中的艺术精华并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这一领域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并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

搜集――保护

中国民间美术被称为“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的智慧结晶。对于民间美术我们讲“古为今用”,其目的就是为了认识、了解、研究和发展我国这一传统的民族文化表现方法。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领域原来竟是一个被埋藏的、如此博大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剪纸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劳动人民为装点自己的生活而逐渐创造的结果。它与民间风俗相结合,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它的题材丰富,涉及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的各个方面,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文化内涵深刻,并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它也是劳动人民精神的重要载体。靳之林先生在他的《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与繁衍之神――抓髻娃娃》一书中,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美术的深遂与博大。“生存与繁衍”反映了先民的群体意识,“阴阳相合、化生万物”揭示了中国本源哲学观念。对于民间美术研究来讲我们刚刚起步,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振兴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形式而寻求到更多的突破点,我们一定要背负起繁荣民族文化的重任,不断深入民间,走向民间,因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根是深深地扎在民间的。

搜集本身也是一种保护和发展。早在“1954年河北文化局曾派人到杨柳青收集齐键龙等著名画店的优秀木版画板16000斤,约千种版文”。①潘鲁生先生在1990年11月出版了《论中国民间美术》一书,王树村先生在1991年10月出版了《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王宁宇先生在1993年12月出版了《中国西部民间美术论》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了抢救传统民间文化的责任感。吕胜中在他的《民间剪纸》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不追随他人才能取得自己在人类文化的地位”。他以一个民间美术研究者特有的敏锐有感而发。民间美术作品随风俗、时令进行创作。如:剪纸艺术本属于广泛使用的民间艺术品,而现在却只是少数人生产的商品,并且,在生命内涵上大打折扣,取而代之的却是市井纹样。民间玩具更是凤毛鳞角,批量生产的塑料玩具以及外国卡通形象充填了儿童成长的全部过程。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巨变的今天,如果我们不保护中国民间美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它将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与街区的改造而彻底成为不被后人知晓的历史。因此,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子孙去保护这一即将消亡的古老艺术形式。

研究――继承――发展

发展,即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它的必要条件是在接受并研究这一古老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发展就要从第一手材料入手,在人们的生活中进行,以理论的高度为标准进行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传统文化理论上讲,中国的本源哲学是“生存与繁衍”,即“阴阳相合,生命生生不息”。②民间美术这一古老文化形式正是承载了这一哲学的基本内涵,并与之互为呼应,相应相成,历经几千年而经久不衰。它同时还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因此,继承是研究的前提,发展是研究的目的。如何研究、继承、发展中国民间美术?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认识民间美术的种类上,不能忽视其各自的特点。剪纸有剪纸独有的特点,木版年画有木版年画的造型规律,刺绣、印染等也都有着各自的价值和优势。如果强行给某一种艺术形式妄加外来因素,首先劳动人民不接受。因为,民间美术作品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内涵是无法分割的统一体。就形式来讲,抽象符号的运用和平面、向心。它是几千年发展的结果,是被劳动人民认可的。如工农兵形象作为门神出现是当时的历史所需造成的,但其最终还是恢复为神荼、郁垒的本位。另外,剪纸向绘画靠拢,木版年画吸收西方造型观念,这些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终归不能动摇其自身的独特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接受就是标准。因此,尽管风俗时令随着时代有所变化,但劳动人民仍然在自觉与不自觉地运用和秉承着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丰富内涵和表现方式。所以,民间美术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其次,要突出地域性特征。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了许多地方特色相似或共通的现象。更有甚者,有人对不同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实行中西杂糅,造成东西方两种观念上的混乱。这样也使得在许多新民间美术作品中表现特色不突出,甚至一摸一样。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56个民族,各地方在艺术上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以及文化差异。但是真正的优秀民间美术作品,其关键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我们要从能表现符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着眼,决不能从表现形式上判断它的优劣。因此,可以说只有研究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才能把握这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更好的继承它、发展它。

再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才是继承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一提到好的民间艺术作品,就是老的好。但这种判断并不是从传统文化的含量以及民族文化的特色角度的分析结果。如果从深层次的内涵上了解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你就会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中国本源哲学的基本内涵:“生存与繁衍”,这一哲学的基本核心是“阴阳相合,化生万物”,即“一阴一阳为之道,生生不息为之易”。③ 也就是“阴阳相合,生生不息”的观念。它揭示了传统哲学的本源,并使这一本源哲学内涵一直保存并深深内化在民间美术作品和民间风俗之中。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半坡文化时期的“双鱼人面”,还是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双凤朝阳”,它们都是反映了“阴阳结合,化生万物”这一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因此,一个民族文化不是随意的编造,它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民间剪纸中的“扣碗”,它的基本含义是“阴阳牡牝相合”(上男下女),即新生命诞生。这不正是新婚之意吗?它正是家族繁衍意识的再现。因此,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民间美术即“劳动者艺术”。

最后,坚持审美观与造型观念是民间美术的审美要素。追求时尚在现实生活中固然重要,但民间艺术的创造者是在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需求。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去创造艺术,他们对作品的题材、造型规律、构图以及表现手段都表现出了对自我生命的热情。他们用民间美术这一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真诚的心声和真善美的愿望,这种情趣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以及他们对生活美的体验。民间美术从造型观念上讲有着自身特点,它寄托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如“鱼”意为多子;“牡丹”为富贵;“鱼戏莲”反映了一种生命意识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人类的思维形式是人类对自然万物及其自身“观物取象”的结果,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者情感在这一表达形式的寄托代言。

由此可见,加强民间美术研究,是为了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广泛收集、调查、整理是研究和发展的条件,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它。因此,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应把民族心理、风土人情、地域特点、文化内涵、造型观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国粹――民间美术这一古老传统文化形式才能发扬光大,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更好地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①王树村著.《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天津杨青画社出版, 1991年10月第一版

②靳之林著.《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与繁衍之神―――抓髻娃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

篇2

我国的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日常的生活以及劳作需要不断发展和衍生而来的,它能够充分的展现我国劳动民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基层群众的聪明智慧和对于民间美的观察,更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喜爱和对我国民間传统文化的热衷。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不断传播和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商品包装中应用民间美术来作为商品包装的图画,而且有些商品的包装专门去寻找那些与商品想接近的民间美术来作为包装的主要涉及,一些商家认为这样更能够体现商品的内在含义,不需要多余文字的阐述,简单的一幅画更能够体现该商品的底蕴和内涵,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还能有效的传播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发扬光大。 

二、民间美术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不断传播和发扬,吸引了许多对我国传统文化热衷的人,而且现在一些眼光比较独到的商家就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开始在商品包装上印上我国民间美术的图案,在包装设计中采用民间美术带来的灵感,使得包装变得更有文化韵味同时还能体现商品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这样设计灵感以及设计思想的不断深入和应用,一些设计者在包装设计上的图案以及内涵发生扭曲,使得一些民间美术的传统底蕴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商品的自身形象。 

现在在一些商品包装上面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颜色和图案不搭配,甚至是颜色和商品自身所代表的含义不搭配的现象,有些比较沉闷、严肃的商品而它的包装上面确是极为喜庆或者更夸张的颜色拼接起来的,当我们看到这种现象时瞬间就觉得商家对商品的自身内涵的理解有所扭曲,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对该商品以及该商家的好感度,有的时候一些商品的包装设计的图案和色彩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造成与商品严重不符的现象,不但不能促进商品的销售还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合理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的策略 

(1)妥善应用民间美术的图案。在商品包装上面印上民间美术的相关图案,就是意味着图案所表达的意思和内涵代表着商品的功能和定位,有些商品的包装几乎没有任何解释的字眼,只是简单的一幅画足以说明商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为了追求创新,独特往往更改了图案,或者在设计图案时没有严格考察商品的作用,导致图案乱用,所以为了确保商品包装上图案应用的妥善性,设计者应该对该包装所用的商品进行考察,注重商品内涵的体现,避免追求创新,独到而随意应用民间美术图案。 

(2)合理对包装上面的图案着色。商品的包装要设计符合商品自身内涵的图案,但是图案的颜色也要谨慎,既不能更改民间美术图案的基本韵味还要使得图案所着颜色符合商品的属性,避免那些性质比较严肃的商品包装上面出现艳丽的色彩,所以设计者在民间美术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着色时要注意考虑商品的性质,合理的选择图案的颜色,既是对商品作用的重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积极挖掘民间美术的美和内涵。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作为设计的灵感,那么在设计中就要努力挖掘民间美术的美和它所表达的含义,只有深刻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由来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商品和文化传承的商品包装,注意民间美术的造型,在引用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残缺,挖掘民间美术内涵时要多接触当地的居民,从他们口中了解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和诠释,这样设计的商品包装应该更有生动性。 

四、结论 

通过以上阐述知道,民间美术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民间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发掘,使得我国的民间美术不断发展并应用到经济生产中,利用民间美术作为商品包装设计的元素,既体现了我国民间美术的内涵美,同时也体现了商品本身的价值,更能充分展现商品的底蕴,为了能够使民间美术在包装设计应用中更得体,更好的发扬我国的民间美术,包装设计工作人员应该合理的应用民间美术图案,合理的着色和造型,不要为了满足商品的需要而使民间美术的美被破坏,同时也要鼓励大家积极发掘民间美术资源,在提高商品包装设计水平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传播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竑,柯胜海.论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美学特征[J].包装学报,2011,3(01):85~88. 

[2]张毅,黄亮.浅谈民间美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2,09(05):127~128. 

篇3

【关键词】传统节日;节物;劳技课

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那么如何在小学劳技课堂中发掘和利用传统节日里的教育因素呢?节物的制作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在小学劳技课中进行节物制作的意义

1.以传统节日节物的制作,塑造节日形象

民众过节的行为载体是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而其物质载体则是各种具有鲜明节日特色的节物。节物即节日纪念物,是指在特定节日习俗活动中反复出现、寄寓着某种文化内涵、能代表节日传统和特色的物品。中国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一些特定的节物,如元宵节的灯彩、清明的风筝、端午节的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等,而且这些节物大都是和孩子们有关的玩具,孩子们在节物的制作中逐渐在心中勾勒出我们的节日形象,更有利于节日文化的传播,让我们对节日感情的寄托能寄之以物。

2.以传统节日节物的制作,架起现代桥梁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农耕生活,脱离了农耕生活,节日所蕴涵的意义缺失,使得我们的孩子离传统节日越来越远。在劳技课上将传统节日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以手工活动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能让我们的节日更有生命力。

例如端午节有戴香包的习俗,在劳技课上指导学生缝香包,并将艾草等中草药装入其中,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起到了驱蚊虫的作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中草药的认识以及对端午节佩戴香包习俗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端午节以这样一个具有很强的节日感的小制作为桥梁,拉近了它与孩子们的距离,让孩子们更容易的融入到节日的气氛当中。

3.以传统节日节物的制作,承载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是一种综合的中华文化现象。无形的文化需要有形的媒介来展现,作为节日文化内涵的延伸形式和物化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节物无疑是最好的媒介。例如,在端午节编织长命缕时可以借助五色线绳学习中国五行的知识,在重阳茱萸囊的缝制中了解辟邪驱虫的知识等……每一个节物都在长期的习俗传承过程中凝聚了深厚的习俗意义和历史印迹,每一堂制作节物的劳技课,都会成为一堂全方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课。

二、在小学劳技课中进行节物制作的可行性

1.节物制作与劳技课程性质及特点的契合

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实践活动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项目是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项目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由于节物本身的文化内涵具备了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以蕴含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节物制作为项目,承载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正是符合了以上要求。

2.节物制作与劳技课程目标及内容的契合

小学劳技课的开设是在3~6年级,内容包括技术基础、家政和职业引导等方面。节物以其材料及形式的多样性,涉及到小学劳技课程中技术和家政等多方面的内容,如端午的香囊和重阳节的茱萸囊的缝制让学生学习了手缝的技术;端午节网袋和长命缕的制作让学生学习了编织的技术;春节的剪纸、元宵节灯彩的扎制与清明节风筝的制作、七夕的摩罗与中秋节兔儿爷的泥塑,分别要求学生对纸质材料、金属材料、木质材料、泥质材料等不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从这些方面来说,节物的制作是符合小学劳技课程目标及内容的。

三、在小学劳技课上进行节物制作的实施要点

1.以节物的内涵为线索,进行多方位研究

节物是特定节日习俗整体的组成部分,是节日文化内涵的延伸形式和物化形态。例如端午节的长命缕,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线合成一条绳索系于臂。用哪五种颜色?为什么用这五色就可以辟邪?这就要让学生先要了解到中国的五行观念了。因此,要在节物的制作之初,对节物所涉及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发挥节物本身特征,寓教于乐,从而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节日。

2.以节物的特征为导向,赏析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美更多的是具有功利性这一特征。而节物这一应节而生的产物更是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例如春节的窗花,直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因此作品主题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样。节物的制作走进小学劳技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审美能力。

3.以节物的作品为核心,分享节日快乐

从节日活动来说,元宵的花灯、清明节的风筝等等,这些节物均是节日习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件,节日习俗活动往往围绕着这些节物展开。劳技课完成的节物作品后,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作业,将自己的作品在节日来临时展示、利用起来,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中去。

将节物的制作纳入到劳技课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民族情怀,更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周围的人,更好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篇4

关键词:民间工艺分类特点思想内涵

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舞蹈面具、纸牌、风筝、龙船等。“民间皮影的造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至清代时皮影造型已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很高的戏剧化程度。”

二、民间工艺的特点

民间工艺的设计创造者大都是农民,也有少数专业艺人。民间工艺所使用的材料都很普通,往往就地取材,甚至是废物利用。从工艺技术上,有的制作不纯熟,但是粗放有力,从不矫揉造作。民间工艺的创作不是为了炫耀作品的贵重或珍奇,更不是为了在技术工艺上赢得观赏者的惊叹,而是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在制作的时候毫无顾忌,设计思维也是任其发挥,怎么想就怎么做,表现出了劳动者对生活、对艺术的坚定信心。民间工艺作品以日常的生活用品居多,所以在设计制作的时候也格外注意其实用性。民间工艺大部分是结合着婚嫁喜事和传统的节令风俗,主题以歌颂生活为主,在形式上表现了强烈的装饰性。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怎样和谐统一在一起。有许多民间工艺作品,表面上看着只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或者生产工具,但却表现了设计者的审美、情感和理想的追求。

三、民间工艺传递的思想内涵

民间工艺同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标志着劳动者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体现着他们的情感理想和审美。“就好像民间工艺围绕生存与繁衍这个基本主题,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民间工艺形成自己通达乐观、吉祥喜庆的文化感情特性。纳福求吉,也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文化内涵。”渴望生存、赞美生命是人类的共性。在民间的生存意识中,可以说万事皆求吉。吉祥的功用,更大意义在于满足求生的生存心理上,在天、地、人共存的生命信仰空间,人能顺乎自然、和谐平安地生存下去。人们在门窗上贴上用红纸剪的“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富贵平安”“五福临门”等纹饰的剪纸时,就会感到红红火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欣慰。避邪禳灾是民间工艺信仰观念中的又一种文化的内涵,避邪的心理贯穿于不同习俗种类的民间工艺中,这反映出民间工艺与民间信仰文化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劳动群众创造了生生不息的艺术,也创造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并成为维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美化生活、装饰环境、表达情感寄托和丰富业余生活等都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思想内涵,大都带有淳厚、真实、乐观、积极向上的感彩,同时也传递着广大的劳动群众勤劳质朴的精神和追求美、渴望美的思想。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的民间工艺都属于世界艺术的一部分,也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民间工艺也是从事设计者的宝藏和源泉,了解和学习民间工艺不但可以加强专业知识,还可以增进我们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易心《中国民间美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

[3]钟茂兰《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篇5

    1.1民族舞蹈展现民族风情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人情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不仅是民族的一项娱乐活动,在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舞蹈运用音乐、舞蹈的节奏与肢体语言不仅体现舞蹈者的表情与舞蹈的意蕴,还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我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民族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展现的是该民族的文化风情,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民族舞蹈展现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都是现代一些舞蹈难以比拟的,民族舞蹈离不开民族文化,民族舞蹈能够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恰恰因为其展现的文化价值,民族舞蹈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将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既形象又生动,还极富内涵,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民族文化的性格。

    1.2民族舞蹈展现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舞蹈通过音乐、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舞蹈的内容与情节,民族舞蹈来源于生活,反映民族地区生活与风俗,体现民族的生活风貌与情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所凝结的智慧,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寄托,体现着人们的劳动与生活的记录,反映本民族的精神风貌。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因而每个民族舞蹈展现的风格也存在差异,民族舞蹈来源于民族地区的生活与风俗,与当地的地理地貌环境及人们生活相联系,不同的舞蹈动作展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游牧民族的舞蹈《贝依力格》,舞蹈表演者使用精湛的表演技巧表达出草原人们热情好客的性格,展现一幅壮阔的草原生活景象,体现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情境。又如舞蹈《传承》采用祖孙学舞的故事描绘方式,舞者精湛的舞姿展现舞蹈的文化传承,孙儿舞者从爱好舞蹈,为向爷爷学习舞蹈而刻苦努力的练习,其精神感染周围的一群孩童,他们也加入向爷爷学习舞蹈的行列,舞蹈的部分是爷爷将代表民族舞蹈的道具传承给孙儿,祖孙二人一起舞动起来,一起创新舞蹈,将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传承》体现的不仅是民族舞蹈的魅力,更是展现祖孙对舞蹈的一种交流与学习,一种民族舞蹈代代相传的故事,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

    民族舞蹈经过现代元素的渗透,也逐渐走向现代化,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将民族舞蹈体现的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如贵州的民族舞蹈《山那边》,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从音响效果、舞台布景上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加之舞者精湛的表演,将贵州民族民族文化的根深、神妙展现无遗。舞蹈一开始演奏幽幻的乐声,当音乐停顿的那一霎那黑布遮面的舞者悄然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让人感觉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到一场盛大庄严的活动即将开始,舞蹈体现民族的文化内涵。

    2、民族舞蹈的教育价值:鼓舞与激励人民战胜困难

    2.1民族舞蹈具有鼓舞民族斗志的作用

    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它是由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创作并相互进行流传,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展现民族的经济文化背景,又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度,56个民族,他们的语言各异、文化与生活习俗存在差异,各个民族在生产劳动与生活中创作了许多的舞蹈,不仅是展现他们的劳动状态,更是激励人民乐观积极生活的精神寄托。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舞蹈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创作的,反映的是战争的场景或胜利的激动与喜悦,这些舞蹈可以激励人民敢于战斗与拼搏。民族舞蹈以丰富的内容着称,民族舞蹈的故事情节生动、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塑造的故事人物性格突出、故事发展情节完整,每个民族舞蹈展现的不同的故事,故事的内涵也各异,有的民族舞蹈故事体现追求真爱的感人情景,有的民族舞蹈展现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有的民族舞蹈描绘的是一副恢宏的战争场景,通过战争中感人或激励人的故事描述,用再现战争场景与事迹来感染观众。如《英歌》描绘的是众多好汉汇集梁山泊,为了正义,反对黑暗的封建压迫攻打大名府,舞蹈不仅形象的描绘出梁山泊好汉的英雄形象,更是通过舞蹈展现的故事情节——群雄攻打大名府,激励人们反对封建压迫,勇于斗争。又如福建民族舞蹈《大鼓凉伞》,通过舞蹈刻画郑成功的性格与民族英雄的形象,以及描绘郑功成练兵的场景,展现出郑成功积极抵御外寇的故事。

    这些民族舞蹈都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刻画英雄人物的形象与事迹,通过舞台效果烘托,采用各种表现手法展现可歌可泣的民族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英雄斗志,激励人们勇于与不公平现象做斗争,敢于反抗封建黑暗统治,鼓舞人们善于与外来侵略者作斗争。

    2.2民族舞蹈有教育人们团结奋进的作用

    我国的舞蹈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着表现人们生活的舞蹈,那时候的人们通过舞蹈庆祝抓捕猎物与收获粮食,人们通过编排舞蹈展现抓捕猎物的场景,体现人们的一种斗志的同时教育人们要团结奋进。德国着名的艺术家格罗塞认为舞蹈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人们挥舞肢体的同时散发着令人神往的诱惑力,原始的人们利用舞蹈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通过简单而有节奏的动作能够重复的传达一个涵义——教育人们要团结进行狩猎,要维护本部落的稳定与秩序,要遵循共同的生活准则。民族舞蹈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民族舞蹈不仅可以娱乐放松精神压力,更为有效与有益的影响是民族舞蹈能够加强族人之间的团结与激励族人奋进,为共同的理想与生活而努力。

    3、民族舞蹈的娱乐价值:抒感与自我娱情

    3.1民族舞蹈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舞蹈反映人们的生活,也高于人们的生活,民族舞蹈作为民族地区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长期以来丰富着民族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交通不便与其他文化娱乐方式的有限,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人们多数是通过自己传统的文化节日,载歌载舞的欢庆,民族舞蹈是他们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像新疆地区的姑娘都善于舞蹈,舞蹈在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是其用来表现情感,抒发内心的渴望与需求的一种表现方式。

    3.2民族舞蹈可以舒缓人们的精神压力

    民族舞蹈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让人们从白天紧张的工作生活中放松下来,舒缓人们的精神压力。通过民族舞蹈,可以从中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历史。

    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民族舞蹈、学习民族舞蹈,了解具有民族风情、民族风俗的民族舞蹈,精神可以从紧张的工作氛围中得到释放,可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受民族文化的氛围,比如藏族的民族舞蹈《锅庄》,将人们的精神从紧张的工作中缓解下来,转向一种娱乐性的或者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或者是对爱情的表达等内容上,以一种舒缓的音乐配合肆意的舞姿,不仅可以让学舞者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压力,还可以从中收获到快乐。

    4、民族舞蹈的国际价值:展现中华民族特色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一国的国际地位做出重要贡献,文化实力逐渐成为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民族舞蹈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河北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通过展现河北劳动人民的插秧情景,表现出中华民族人民热爱劳动,勤劳奋进的精神面貌。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门的打开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我国开展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项目,民族舞蹈在其中具有重要部分,通过为外来的贵宾表演民族舞蹈,一方面展现当地的民族风情,另一方面也使外来贵宾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

    我国还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民歌节,如广西民歌节、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国际化的节目,通过民族舞蹈一方面展现民族传统文化,还将中华民族舞蹈推向世界市场。我国更有许多的节目与歌舞团走向世界,如同一首歌、东方艺术团等,在世界各国开展巡回演出,为国际社会展现中华民族舞蹈的魅力,展现中华民族的特色。

    5、结语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内涵,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民族舞蹈更多的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丰富民族文化。民族舞蹈在现代价值上具有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与国家价值,充分利用与发挥民族舞的现代价值,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杨铮.谈中国民族舞蹈的人物塑造 [J]. 艺术教育, 2011(02)

    [2] 宋晓敏.试论中国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及其欣赏艺术 [J]. 作家, 2012(04)

    [3] 赵尖草吉.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研究 [D]. 中央民族大学, 2012

    [4] 宁伟男.河北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的特征与传承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篇6

关键词:经济转型;创意经济;文化创意;文化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创意经济已经随之而悄然发展起来,并成为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创意经济经过几年发展,逐渐成为我国支柱型的经济发展体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明确创意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对新时期我国如何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更好的促进创意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增强竞争实力。

一、创意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1.内涵

所谓创意经济,其内涵在当前的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创意经济其实就是指的创意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业态;还有部分学者将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来对待,认为和产业形态不是一个概念。本文认为,创意经济是创意劳动者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作为核心动力,通过知识产权交易来体现市值,以创意产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是高度创造性和高科技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的经济形态,通过产业融合可以推动产业之间的相互发展,是由创意企业、创意劳动者及创意产品交易市场及政府等参与的经济系统。在产业分布方面,英国的音乐产业、演艺产业、艺术品销售产业;而法国则主导法律产业;美国则以电影产品、动漫产品为主;日本有电影动漫产业、展览业、音乐及喜剧产业、报纸杂志出版产业、旅游观光业、体育与健身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而韩国则以影视产业为主如《大长今》等。

2.创意经济的特征

(1)核心要素及发展的动力是创新性思维

在创意经济中其存在及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推动的结果。通过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劳动者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具有创新性的创意、想法、思想、计划和作品等,这些创新性思维所带来的成果,通过市场运作及生产转化,最终形成有着较高经济和社价值的产品或商业发展模式,从而使得创意到价值的创造过程的转化。创新是创意经济的根本及核心。需要注意的是,创意需要有着一定的文化内涵,需要具有创新性和原创性及文化性,并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否则就称不上是一种文化创意,也不会产生真正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2)创意经济的核心是知识产权

创意经济的产生动力是劳动者的创新性思维及其产生的成果,其中为了更好的保护原创者的劳动成果,需要重视其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才能更好的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只有有效保护及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促进创新性劳动者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创意创作的创作中,更好的开发新的作品及科研成果。因此,知识产权是创意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创意产业是创意经济的重要体现

创意经济要体现出社会和经济价值还需要创意产业来体现。创意产业一种以创意为核心的、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产业新的发展形态,创意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核心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以创新为发展源泉的产业。只有创意产业得到繁荣发展才能更好的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发展,推动创意经济更加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二、我国创意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我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我国大力倡导发展以智力劳动为核心的创意经济发展模式。从当前全国的创意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势头较好,在一些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其发展速度较快,成为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地区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创意经济在地区发展方面存在不均衡的发展格局,且发展状况良莠不齐,发展模式有同质化发展倾向等。从当前整体情况来说,沿海发达地区发展程度较高,而内陆城市发展较为缓慢,沿海发达城市已经形成当地发展的创意经济发展模式,在规模方面初具规模,产生了一定的集聚化效应,其经济推动能力不断显现,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动力。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及内陆地区在创意经济发展方面步履较缓,存在意识不强、观念落后等状况,即使有一定的发展但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国还需要面对中西部等地区创意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平衡问题。

三、经济转型下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1.不但完善和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

要想更好的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企业、市场、消费等三个方面构建统一系统的政策体系,提高政府在建设中的政策支持力度。

篇7

一、从“绩效管理”视角透析“劳动竞赛”实践价值

劳动竞赛,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和特质。在基层电网企业背景下,无论因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劳动竞赛都必定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干部职工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符合基层电网企业建设的具备目标;三是实践成果的比较和交流。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劳动竞赛具有丰富的实践效应

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劳动竞赛已经呈现出鲜明的供电行业特点,体现出丰富的实践效能:一是推动了干部职工两大素质的提高,实现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行为风范和业务素质多方面明显提升;二是丰富了实践内涵和管理外延,通过多形式的创建载体和竞赛活动,为干部职工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遇。三是有效运用典型推动和精神激励手段,营造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干部职工敬业爱岗、创新创效、忠诚奉献的事业热情;四是结合实施“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推动一线“窗口”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有力地提升了国网品牌社会美誉度。

(二)科学的劳动竞赛必将产生积极的管理因素推动

劳动竞赛,作为一种管理形式,目标是为了提升基层电网企业的履职绩效,其内容和形式是否科学,其实践价值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关键在于能否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否产生积极而充分的管理绩效。

在常态环境中,影响基层电网企业管理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和机会。前两项属于员工自身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后两项则是客观性影响因素(可用公式表达:P=F(SOME),其中:P为绩效,S是技能,O是机会,M是激励,E是环境)。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经过科学设计和谋划的劳动竞赛活动,以特有的实践形式和管理载体,一方面,推动员工素质提升,解决技能问题,为员工个人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丰富了发展机会,在两大主观性影响因素方面产生了积极管理效应;另一方面,有效运用典型推动和创先争优载体,强化了激励效应,通过广泛深入的服务文化建设,推动了基层工会实践环境的转型和优化,从客观方面,进一步产生有力的管理推动。

因此,从绩效管理的目标考量,当前,我们要增强劳动竞赛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能仅仅从提高职工素质、激发工作热情的浅显层面设计形式和界定内容,更应当深入管理的机理、应合管理的要求,内化为完善管理机制的探索,外化为强化管理因素的推动,方能充分展示实践绩效,体现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劳动竞赛工作的最终目标和核心价值。

二、基层电网企业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观念陈旧

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搞劳动竞赛不合时宜,落后于形势;认为劳动竞赛的开展占用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影响日常业务工作开展;少数职工甚至将其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参与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难以形成浓厚的竞赛氛围。

(二)形式上缺乏创新

劳动竞赛是一个传统项目,在做法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思路,因此往往在形式上缺乏亮点和新意,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内容重样、手段陈旧、项目单一等问题,导致职工主观上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或应付态度,难以激发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热情,从而直接影响了竞赛的组织开展以及最终的效果。

(三)管理上流于形式

将开展劳动竞赛视为硬性工作任务,有的只说不做,应付上级,即使组织开展了也只是敷衍了事,不讲究实际效果。竞赛结束后没有认真总结、巩固、提高并推广竞赛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没有实现学比赶超争先进、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目的,使竞赛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四)理念上缺少支撑

部分劳动竞赛还是停留在“发一发通知、搞一搞比赛、评一评奖项”的层面,没有跟上“两个转变”的步伐并与之相融合,劳动竞赛缺少应有的理念支撑和内涵底蕴,企业文化对基层工会履职尽责的助推作用也未充分发挥,直接导致劳动竞赛无法在高平台上运作,在高层次上收效。

三、创新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将劳动竞赛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1.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营造学习竞赛氛围。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载体,广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与劳动竞赛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努力营造浓厚的视觉氛围和舆论环境。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形式,使广大职工明确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是竞赛的基础和前提,参与竞赛、相互切磋是对学习成果的交流和检验。大力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努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劳动竞赛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而多渠道、多层次劳动竞赛的开展也能够营造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促使广大干部职工自我加压,树立肯学、勤学、善学的学习观念,形成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的良好局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2.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搭建竞赛培训平台。职工素质培训是实现职工创新创效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培训上建平台、搭“梯子”,才能有效地把队伍的智慧潜能挖掘出来,通过提升素质能力促竞赛。一是要重视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更新培训内容,逐步由过去“缺什么、补什么”的应知应会培训,转变为培训技能和学习力,传授先进技术与办法。二是要与职工实际相结合,量体裁衣,定做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进度的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和培训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努力拓宽每个人的发展空间,使其都有展示自己最佳才能的舞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和人才储备。三是要注重创新培训形式,运用培训辅导、自学自修、学历教育、劳动竞赛、考试测评等灵活多样的载体,强化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及先进管理理念的传播与推广,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形成求知有学处、深造有去处、实践有用处的良好局面。

3.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构筑竞赛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劳动竞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一是要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把规章制度、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劳动竞赛的组织内容,活动方式和实现途径之中,逐步建立劳动竞赛长效驱动机制。二是要把劳动竞赛纳入“创先争优”评价考核体系,将调研信息被采用或获奖、工作经验被交流和推广、各项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取得以及劳动竞赛的名次等证明学习成效与工作业绩的资料进行整体评价和考核,作为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及考察、评价、使用干部的依据之一,建立学习与工作相融合,竞赛成果与职工待遇、经济利益相关联,育人与用人相统一的机制。三是建立基层电网企业青年人才库,设立竞赛奖励基金,对职位和工资福利进行动态管理,实行优胜劣汰,全方位多角度鼓励职工不断提升自己的?C合工作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激发职工在“建、创、争、赛”中充分体现自身的创造力和价值,促进职工自身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实现和谐发展,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和团队核心竞争力,展现良好的创先争优绩效。同时,挖掘、培养、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和竞赛标兵,为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示范作用。科学考核、经济奖惩、精神激励并重的综合激励模式取代以往单纯侧重物质鼓励的模式,能够使劳动竞赛不仅成为检验职工工作能力水平的标尺,而且成为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内源力。

(二)将劳动竞赛和民主管理相结合

民主管理是劳动竞赛的有效载体,同样劳动竞赛也为民主管理不断赋予生机与活力。实践证明,只有把劳动竞赛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在竞赛中得到落实。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竞赛机制,促进竞赛的标准化管理。一是劳动竞赛的方案必须由职工民主决策,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基础上形成决议,使其在目标、奖惩、考核等方面更加符合竞赛实际和职工利益。二是切实规范考核方式,严格执行考核程序。要遵循明确的、严格的考核规则,并将奖励的项目、成绩、集体、个人等相关资料予以公示,置于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广泛听取意见,使竞赛成绩排序做到透明、公正。三是严格实施奖惩措施,提升竞赛热情。坚持做到该奖必奖,该罚必罚,端正导向,增强竞赛的严肃性。在范围上,要改变过去看面子、讲平衡、轮流坐庄的做法,讲劳动竞赛的真实结果作为评比的唯一标准;在结果上,要改变过去劳动竞赛只奖不罚的模式,实现有奖有罚的竞赛办法,对劳动竞赛达到或超过考核目标的要予以奖励或重奖,对于完不成目标、弄虚作假或应付不作为的部门、个人适当处罚。只有奖罚分明,劳动竞赛才会热情高、出成效,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篇8

[关键词]武术教学;素质教育;作用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武术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完整的锻炼系统、独特的健身方法、神奇的攻防效果,同时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思想、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民俗风情、健康观念等诸多社会文化形态的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宇宙观在武术中都有集中的反映。正因为它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所以它不仅能增强习武之人的身体心理素质,而且对其思想品德、审美艺术、文化科学和劳动等素质的加强也大有裨益。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培养目标体系是素质全面发展的具体化,是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目标。目标体系由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五个素质指标组成。

2.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本质上,即从外在的和潜在的两方面去发展一个人的素质。发展人的潜在素质,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施素质主体教育,这是一种着眼未来,以育人为本的新文化启蒙和建设。

二、武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必须承担与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劳动素质等五项任务。这五项任务与武术教学无与伦比的作用不谋而合,此所谓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武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能起到一种积极推动的作用。

1.武术教学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身体素质是素质结构的物质基础,也是做人与成才的前提条件。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中介层,也是做人与成才的心理基础机制。所谓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就是要培养与提高反映在身体结构与机能上的各种特点和各种心理特点与心理品质,促进和完善认识、智力因素与意向;非智力因素以及身体的结构与机能。而武术历来是“武”、“健”并重的,与其它运动相比,对人体各个肌肉群的相应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要求很高,而锻炼方法也有所不同,注重“内”与“外”的整体修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武术教学对于增强学生身心素质具有以下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通过武术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有助于培养学生健身锻炼能力

武术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武术动作、套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武术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可以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武术教学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武术讲究道德——武德,是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武”的含义是正义,如岳飞抗击金兵,死后被封为“武穆王岳飞”,这种冠以“武”字的封谥是具有赞美和颂扬意义的美称。武德具有主持“道义”的责任,练习武术,其目的主要是强身建体、防身白卫,同时应该做到“路见不平,见义勇为”。习武之人,应该是道德高尚、心胸开阔、有正义感的人。武术中的道德教育能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武术教学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以下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做人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2)有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武术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武术教学要求学生互帮互学,技术好的学生帮助技术差的学生,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智为的精神、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3)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武术自古就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长期练武术,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人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武术学习是很苦很累的,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武术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拼搏进取的优良作风。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武术教学依靠师生的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武术教学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品享武术动作的意境神韵。还可以品享醇厚的武术文化,感受到形、神、力、健的韵味。通过对武术的教学进行智能教育,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武术教学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具有以下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武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武术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技术、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中了解和领悟我国深厚的武术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大量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已初步揭示和论证了武术运动可以通过改善学生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机能状况,全面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创新和实践恰恰是武术运动的重要特征。像现代武术运动中的自选拳、刀、枪、剑、棍,太极拳竞赛套路,国际武术套路等,都有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4.武术教学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质

武术不仅有健身和技击价值,而且富于浓郁的艺术色彩。表现在运动中动作交替变化形成强烈的动感、均衡的势态、恰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其套路运动变化更是使人的情感在演练中受到陶冶,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能力。

(1)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

武术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通过武术学习和观赏可以感受和意识到武术博大精深的美:武术套路既有长拳以灵活多变、快速有力的美,又有太极轻柔之美…;而散手则能感受到柔韧美、力量美、敏捷美、机灵美…。从而可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通过选修武术课,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5.武术教学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与生产活动中,逐渐形成武术的基本技能。因此武术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武术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武术学习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学习武术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和敬业爱岗。

篇9

中华传统文化是涵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历经千年的古代建筑传承着历史,铭刻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轨迹,蕴含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多年来,郝洞小学秉承“弘道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从小抓起,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切实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组织学生到与学校毗邻的镇国寺参观学习。

镇国寺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蕴含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

篇10

到乡村旅游到底“玩”什么呢?一是吃农家饭、大锅饭,品尝地道、正宗的农家特色菜肴,“吃出不一样的感觉”;二是住农家瓦房和土洋结合的“小别墅”,远离城市的嘈杂和喧闹,听一回虫叫、蛙鸣、鸟儿啁啾的“田园牧歌”,用心感受远古的农耕文明;三是开展体验式劳动和采摘游活动,如下田插秧、挥镰收割、捕鱼捞虾、采摘瓜果,这种浅尝辄止式的劳动会为平日忙碌的都市人生活平添许多雅趣,让他们在劳动和流汗中分享收获和快乐;四是购买“带有露珠”的农特产品,拉动市场消费,激活旅游经济,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乡村旅游虽然具有超强的吸引力、红火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而言,普遍存在市场化运作不够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速度、开发深度和建设品位,要达到让广大游客流连忘返、趋之若鹜、甚至小憩乡村数日的目标,还得有一段路要走。

首先要规划牵引,整合资源。能不能发展,怎样发展,如何突出乡村旅游特色、提升建设品位?这些都需要经过前瞻性思考和认真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合理布局,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和优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为我所用,在建设的农家特质、乡土气息、文化内涵上做文章、下工夫,力求把亮点放大,把景点做精,把特色彰显,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