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思想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管理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过程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
物流是一门应用型科学,该学科本身强调对于实物流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如果能够将物流管理的思想融于教学管理之中,对于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实验教学管理、教学资料管理和人员管理都借助现代物流管理的思想来完成,将会为物流教学过程管理开启新的思路。
一、教学资料自动化管理系统
1.教学资料管理特征分析
教学资料的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管理的难点,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试卷以及毕业论文等教学管理对象种类多、数量大、查询频繁,其管理一直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教学资料管理模式下虽然可以通过分类存储并建立资料卡片进行管理,但是管理的效率比较低,查询更新都比较困难,信息的共享性也比较差;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原有的教学资料数量大为增加,传统的管理手段的弊端日益凸现,以试卷管理为例,不但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查找十分困难。因此教学资料的管理具有管理对象复杂多样、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广的特点,增大了其管理难度。
2.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的运用
从现代物流管理思想角度理解,教学资料也是一种“货物”,其管理过程可以理解成为基本的货物库存管理,在合理地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与之对应的教学资料自动化管理系统。借助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信息管理技术,使用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条码技术等在内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实现教学资料的查询、存取等操作的数字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管理,极大地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该系统总体组成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仓库系统、条码识别系统、物流传输系统以及智能监控系统等五部分。
二、实验教学管理
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实验教学目前日益受到重视,但是随着实验教学对象和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充,实验教学的日常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1.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目前高等院校中实验教学中提高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已经称为共识,而随之而来的是实验学生数量、实验教学内容大幅增加,传统的签到考勤制度等越来越显现出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相关的学生信息,特别是记录实验过程的动态信息的管理已经成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利于教师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关教学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该管理系统包括以下主要的功能模块:
(1)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专业,身份代码,自动识别标识等方面。
(2)学生学习任务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管理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学生实验教学的完成情况统计,该模块同时具备学习进阶权限管理功能,能够对根据系统掌握的信息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判定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并确定学生分级实验教学的具体等级,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实现因材施教。
(3)学生实验成绩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学生实验成绩的记录、查询。
(4)实验教学内容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相关人员查询实验教学的基本资料,包括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地点、实验步骤等教学信息。
(5)学生实验教学综合评价模块;能够对学生实验进行实时监测,完成实验数据的实时记录,并具有实验过程追溯能力,防止伪造实验数据,并能够对上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判,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成绩评定。
2.实验室设备管理分析
目前由于实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验室实验教学设备不断增加,同时在有限的实验资源范围内必须多个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实验场地等资源,这就带来实验设备更换识别的问题,以我校的理化实验室为例,一个实验室需要承担不同教师的近十项教学实验,管理上千台(套)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而且不同的实验项目之间还存在着人员和设备的重叠,给实验室设备管理带来诸多问题,而采用现代物流先进的货物管理方法,引入RFID技术,建立实验设备的动态储存位置管理;同时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学生领取设备的动态管理,这样就可以将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减轻了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量。
3.实验教学过程的人员管理
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人员的自动化智能管理,自动实现对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出勤情况的纪录,并可以实现人员实验时间安排的合理规划,防止出现实验教学时间冲突的现象,对于简单的、基本无风险类操作实验,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无人化管理,实现学生实验时间的自动调配,有效地解决学生实验时间无法整体协调,实验教学无法整齐划一完成的难题困扰。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和资料管理的管理对象种类多样,且相互作用,并具有典型的实时动态变换特性,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计划和控制,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思想,将现代物流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合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管理,突破以往传统的手工资料收集、整理、查询的管理模式,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依托,从系统整体管理的角度出发,符合现代物流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将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茶文化;和谐;教学管理;应用
茶文化思想是中国饮茶人在茶香四溢,茶气氤氲中形成的关于礼仪、品德、美学观点、哲学、意境的一种特殊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是和谐。和谐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终极追求。同样,教学管理中也需要和谐,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都是教学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学校适当地吸收中国茶文化思想的内涵,不但能够让师生在悠悠茶韵中体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体现学校教学管理的人文关怀,让学校的管理中少一些行政性的强硬,多一些人性化的柔情。
1茶文化的思想内涵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一首关于茶与画的小诗,而这首小诗只是中国茶文化的冰山一角,中国茶文化延续了上千年,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和谐。欣赏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做的与茶有关的诗文字画,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于管理自身品行,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对于和谐的追求。首先,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个人的内心与外在的和谐。明代文人张源在其著作《茶录》中写道:“饮茶以客少为贵……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思想不但体现在以茶待客上,更体现在与茶的独处和以茶修身上。于清净处,烹茶一盏,轻饮慢啜,在茶香萦绕中,与茶对话,反省内心深处不和谐的思绪,并在自我叩问与心理建设中,使思想得到升华,以达到身体轻松、心情愉悦的和谐境界。其次,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唐代陆羽以《茶经》明茶事、定茶道后,中国茶文化思想在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茶道通过洗茶、冲茶、封壶、分杯、奉茶、闻香、品茶等一系列礼仪程序,既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敬,以及对不同的客人一视同仁的态度,也体现了客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应和感激。主与客之间以茶为纽带建立起了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并在共同品茶、赏茶中,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最后,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便道尽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中的方式以及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唐代文人灵一用语言描画出了一幅山间饮茶图,而这不仅仅是一幅图画,也是我国茶文化与自然融合的真实写照,人们在山间林泉下,茂林修竹间烹上一杯茶,用自然的宁静祥和来丰富茶韵,用茶香的宁静致远来理解自然,在二者互动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茶文化思想对于教学管理的意义
茶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和谐,而教学管理想要实现的目标也是和谐,因此,学校在教学管理方案中设置相应的茶文化课程,并将茶文化思想的核心融入到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内容、学校、教师、学生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这对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营造和谐的校园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2.1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形成和谐的教学管理理念
茶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和谐,所谓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而学校的教学管理的主体也是人,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切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学校通过在教学体系中设置茶文化课程,让茶文化的思想核心在教学管理理念中渗透,使学校建立起一种尊重人、尊重知识的校园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主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积极地探索、发现知识的新领域,最后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良性的、和谐的互动。
2.2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设置和谐的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弊端,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务实主义之风盛行,再加上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学校在教学内容设置中比例失调,过分地强调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而在学校中开展茶文化课程,不但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意蕴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茶饮、茶道为基础,让学生在“品”与“做”中体味其中真意,正所谓“道理不在嘴上,尽在做中”。
2.3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秩序,而教学秩序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互动。茶文化思想正是通过对这三个教学管理主体的规范,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汲取茶文化中和谐的思想精华,而在推行校园规范与教学制度方面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教学管理规范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茶文化思想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地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精髓,并运用茶文化对自身进行心理建设,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4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建立和谐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对学校管理效果、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整体验收,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我国目前许多学校,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也过于功利化,导致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被束缚在几个简单的数据上,这显然并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运用和谐理念,为教师的教学探索和学生的学习探索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打破传统教学管理中“以成绩论英雄,以就业率论成败”的教学评价弊端。
3案例分析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应用茶文化思想并不只是一种设想、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笔者接下来就通过分析茶文化思想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来阐释和谐的茶文化思想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3.1教学课题:
茶文化的和谐之美
3.2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烹茶、煮茶、敬茶、礼茶中体会中国茶文化的和谐之美。3.3教学准备3.3.1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本课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形成对茶文化思想内涵的初步理解。3.3.2教师自带一套茶具,并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带茶具。3.3.3教师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制作PPT,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同学在光影、图片、音乐中感受茶文化的意蕴。
3.4教学内容
3.4.1教师介绍中国茶叶的起源以及中国名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关于茶叶的记载,唐宋时期,中国茶事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中国茶叶不但影响着国内百姓的生产生活,还漂洋过海,为蒙昧中的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上百年的种植,我国培育出的优秀茶叶品种有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等。3.4.2教师介绍茶文化的相关内容以表达茶文化的和谐之美经过上千年的酝酿、发展,中国茶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内容形式,并且每一个内容都不约而同地体现着和谐的思想精髓。茶德即人们将茶叶人格化,并从悟出茶叶“廉、美、和、静”的高贵品格,并由茶及人,以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茶具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被简化了,而古代的茶具则非常丰富,例如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茶具十咏》中就列出了茶笋、茶舍、茶灶等十多种茶具,而一整套的器具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细腻,还体现了茶文化在礼仪上的和谐。3.4.3教师指导学生亲自体验茶道的和谐之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学生真正体验茶文化的和谐之美,就必须让他们亲自体验一次茶道。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茶道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每一个环节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将学生就近分组,并设置相应的情景———以茶待友,在这一情景中分好宾主,并让“主人”按照中国茶道向“客人”奉上一杯清茶。
3.5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茶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体会茶文化中和谐的内涵,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和谐,还能够将这种和谐的管理理念向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延伸。首先,和谐即是协调、稳定有序,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和谐的内涵,使他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以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配合学校管理制度,以实现学校整体上的规范化管理;其次,和谐即是和而不同,学校通过吸取茶文化思想的精华,了解到教学管理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要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让每一个管理主体都充满创造力;和谐即以人为本,茶文化思想精髓是以人为出发点来体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将这一理念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尊重每一个校园主体,使其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结论
篇3
【关键词】: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
教学管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然而,现阶段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性,忽视了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实际情况,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给教学管理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原因
1.1 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制约
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是由50年代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尽管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几次教育体制改革,但仍然是形成了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主体的体系,对教学行为进行支配,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受到这种管理模式与思想的影响,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始终关心教学管理制度的强制性、高效性,重视管理主导作用,认为只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制度得当,加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监控,就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实际上,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忽视了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也忽视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违背了学生成长需求。
1.2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教学管理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教学管理又不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教学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侧重于育人功能。但是在长期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分离,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交叉性较少。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活动负责,主要工作内容侧重与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等,力求培养高技术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辅导员、思政教师等负责,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在工作中不够谨慎。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政教育部门的各司其职,是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1.3 忽视了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性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维护学生利益为基本原则,这种利益的维护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同时也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很多学校长期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过于强调教学管理制度强制性,忽视了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很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强调学生服从性,但是规章制度由于僵硬,几乎没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缺失。
2.教学管理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有效措施
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中关键的环节,教学管理承担了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责任。针对上述分析的造成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的原因,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转变教育思想,建议以人文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素质教育理念客观要求,要求教育过程中人人平等,教育者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管理中关键的内容,为了实现这一职能,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执行以及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才能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2.2 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促进教学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
单单依靠思政教师以及学生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参与的模式,发挥教学管理中思政教育职能。思政教育工作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但不是单纯的管理行为,必须和教学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教育优势。所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同时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等,落实各项制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教学管理向着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3 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其实会收到教育者很大的影响,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逐渐被各大教育体系所承认,但是这一理念还没有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内心。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题的理念,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管理的能力。此外,应该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中,保证学生各项活动都不偏离正常的轨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重要的内容,而思政教育是其中关键的环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教学管理中思政教育职能缺失。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的转变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等,深化教育改革工作,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蕊.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14,15(8):152-153.
篇4
关键词:学生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学习生活课外生活
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一个与过去中学,小学有重大不同的场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种状况下,部分学生会在不同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了解分析,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通过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三个方面做细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教育并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也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教育要抛砖引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要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本质上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资源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启示,例如,儒家经典《大学》开篇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孟子也谈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上》)。本末的次序,价值的高低不能不分辨。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里讲到“有各种的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从事于艺术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人员有各种,但各种的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对于当代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固然学问无大小,真理也无大小,但却有本末。
二、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随时注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动态。让每个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职责。
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整个人都松懈下来,整天无所事事,缺乏自制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上倦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自我要求降低,独立自主能力差,种种不良习惯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入校时就抓起。
新生入学,学校可以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以及优秀学生党员等向新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安排大学生活、如何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可以联系、组织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学校专业是他们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奠基石,介绍专业人士的成功事迹,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印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树立好榜样,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管理还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严格管理为核心。班主任、辅导员应该经常查课、记考勤、定期开班会、讲评学习情况、进行考前纪律教育、考后及时总结等,促使学生重视学习,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学生有了学习压倒一切的观点,动力有了,主动性就出来了。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念,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里所收获的毕身财富。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辅助作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课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知道,近代工业文明以来,人完全从自身出发对自然界作主体性价值判断,用工具理性宰制性的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掠夺自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了生态灾难。人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但人的世界正好是人欲和物欲的集合,实际上也是技术的集合,因为技术是实现欲而获得物的手段。将自然的对象化本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大力发展我国经济无疑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才,但是如果我们片面理解这种专门化、技术化,这也会造成教育本身的工具化、技术化,进而会导致人的片面化甚至异化。由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误解而导致的对根植这种关系之中的教育的误解,当前我国社会中有些机构和家长对于下一代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教育付诸实践就是浮躁浅显、急功近利的行为,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教育的异化。教育背离了初衷,教育就是教技术,学习也就仅仅是学技术,教育本身也被技术化。这样的教育就会和科举无二,教育培育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和见利忘义的伪君子。原初的丰富性被逐渐片面化、工具化。物失去了物自身,而人也失去了人自身。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教育和学习的这种工具化、技术化倾向的危害,要及时防范与纠偏。
如果大学生没有健全的人格,诸如外在于人的道德教育、心理辅导之类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此可以结合诸如学生的专业特色,现实问题或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举办专题讲座、辩论会、征文、座谈会、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技能大赛、创业设计等校园文化活动,这不仅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益,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内容涵盖了诸如礼、乐、射、御、书、数等诸方面的活动可以达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可以让学生返回人性本始之善,振奋正气。
2.开展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不仅仅要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我,社团对学生思想上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其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虽然面对着从中学到大学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但通过参加社团的形式可以使他们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3.开展寝室互动活动,促进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及规划,有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学风。大学生寝室不仅是休息居住的场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他们不仅在此学习、休息,而且在此就餐、娱乐、交流思想。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关注寝室中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规律,指定相关措施,经常深入寝室,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和他们谈心,讲理想,谈人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无时不在,使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课外生活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有益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视野得到开拓,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一言以蔽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年版.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篇5
1引导00后运动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00后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开阔视野,更加宽广的获得信息的渠道。同时,他们也担负着更多的来自父母、教练和社会对他们的希望。任何一代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人的一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没有正确的价值标准也就等于没有前进的动力方向,人生也就没有了实质性的意义。因此,需要重视00后运动员的理想观念教育的开展,坚持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理想教育与个人理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对其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使00后运动员树立热爱民族和国家的高尚思想品德,将00后运动员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不畏困难和勇于挑战自我且符合新时展要求的新人。此外,要认识到00后运动员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的引导,教会他们自我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思想道德素质与专项技能素质的关系,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行为。[3]
2激发00后运动员的主动性
00后运动员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行为方式更是多样化,喜欢尝试新事物,不拘泥于单一的生活与教育模式。因此,作为运动员管理者,重要的任务是激发他们对生活、学习和训练的兴趣。面对这样一个成长在特殊时代的特别的群体,单靠管理者是无法完成思想教育管理目标的,因而我们要注重发挥教练员、教师、家长和运动队的群体文化的力量。运动队应在全面认识00后运动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引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的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4]并根据00后运动员身心的特点,充分发挥运动员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运动员学习、训练的兴趣,由要我学、要我练转化为我要学、我要练。
3克服00后运动员的情感障碍
对运动员的教育要坚持以运动员为本,坚持将教育运动员与服务运动员相结合,注重对其人文关怀、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对于00后运动员“主张个性、要求独立”等特点,不应简单地将其判断为缺点。这是进步的表现,因为00后运动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且敢于说出自己意见。00后运动员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物质充裕、条件优越、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中使他们养成了注重物质、好奇心理强、独断、偏激、依赖网络等不良的习惯,因此引导他们消除感情障碍是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较强的接受能力、心态开放的优点来激发他们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激情,帮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与周围的事物。
4提高00后运动员的抗挫折能力和自律意识
作为运动员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00后的运动员,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而应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自主的学习和积极的规划未来。首先开展抗挫折训练。[5]00后运动员的行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但很容易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就失去学习和训练的动力。因此,在对00后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应注重关怀和疏导的同时,加强对其进行抗挫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且养成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其次,增加榜样教育。运动队应从00后运动员的不足方面入手,有目的地利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充分利用身边发生的实例对运动员进行教育,如优秀运动员是如何刻苦训练、克服困难、严于克己、勇于挑战,最终取得成功的经历。再次,应加强自律性的引导。不少运动员认为主要任务是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训练成绩好就可以了。因此,运动员教育管理者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目的性地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科学的价值观,要求他们在学习、训练和思想品德发展中做到“学习好、训练佳、做人优”,以争取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运动员为目标。[6]
5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评价
00后运动员不同时代的人身上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实践证明,00后运动员亦是如此,他们的身上也深深的烙下了时代的印迹。随着00后运动员逐渐的成长,成为这个时代体育的主力军时,不免会有许多与前辈“格格不入”的地方。我们应理性的看待00后运动员的“格格不入”,作为运动员的教育管理者,应站在时代的前沿、教育的高度,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评价00后运动员的成长,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去引导和促进00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7]
6结论
篇6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
(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
(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6]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45-48.
篇7
【关键词】教学管理;思想引导;参与性
1现代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进行优质的教学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事实上,现代中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现在所有的学校都有校规,不少班级还有班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规、班规的存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学校将校规和班规置于了一个不正确的位子上。这些学校的校规和班规并非是为了管理全校师生,而是为了约束甚至控制全校师生。
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全规定了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往往不利于教师本身的发挥。例如,有的学校规定了教师需要什么时候备什么课,进行班级小测验的时间等等。这些做法,是不考虑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仅仅是一种刻板的规定。这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所阻碍,还会打消教师对于工作的积极性,破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创新性。另外,由于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往往很叛逆,所以想用过于严厉的校规来强制规范他们只能适得其反。此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正是因为中学生处于一个敏感而特殊的年龄段,教师以及学校管理部门对于学生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一定要谨慎,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应当予以淘汰。
2 剖析当今学生的性格特征
现今社会,教学质量无疑仍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声音向教育工作者呐喊到:请不要再把分数当作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谨慎分析现代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分析当代学生个性之前,一定要对现今社会情况进行一个细致分析,因为学生的个性特别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依存于我们整个社会的。所以,不同的社会,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不尽相同。现代中学生,普遍有以下几个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意识强;观念新颖,有创造力;好强好胜。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往往都有这样一些评价“非主流”、“垮掉的一代”,甚至就连不少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自己的学生是“非主流”的。但是我们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现状,客观分析评价学生的性格特征,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教育。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跟社会的发展不无关系。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权、自立自主的概念,学生在这样一个社会风气下成长自然会受其影响。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的问题上,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同样也有消极的一面。学生追求自立、自强,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都不是坏事。我们切不可认为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就是不听话,不好好学习,这点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注意。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学生要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才能变成将来国家的栋梁。但是,另一方面,有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过强,常常出现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个性。有这样倾向的学生,往往做事不负责任,凡事都考虑自己,这对其成长十分不利。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还应当多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勇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学生应当多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3 根据特征进行针对性思想引导
除了了解学生的总体个性特点,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还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对其采取有针对性进行思想引导,而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是万万不可取的。首先教师团队应该关注自己的学生的思想情况,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有问题时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再由家长和学习双方一起来对学生就行思想引导。
学校应当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组织课外活动的意义并不亚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因为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会得到很多宝贵经验和能力。学生可以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锻炼自己独立面对问题的勇气以及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一些课外活动中,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良性竞争的魅力。
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引导,往往比让学生做更多题目更加重要。学习上的思想引导,通俗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真正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在于做过多少题目,而是在于他的学习能力如何。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是相比高强度训练更加接近本质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方式。因为学生一旦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就能更快更准确的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并且,从另一方面看,他们还能完全独立进行自主学习。
4 如何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在学校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将自身的方向性定位准确。在短期内一味要求学生的分数,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导致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大,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学校管理部门应当对教师工作做出指导性意见。将在课堂上,在作业中,在考试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并且应当由学校管理部门组织,让教师之间交流这类思想引导的经验和成果。此外,学校还应当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述多方面对于学生的思想指导,对学生一生都有积极影响。这不同于一些为了分数而教育的教学理念,这是为了教育学生成才而教育的理念[2]。
思想引导可以说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管理中的新理念、新模式,上面论诉了思想引导的诸多好处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些无疑都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很多思考。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思想引导的应用,都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管理理念――人性化。通过严厉的制度去约束学生、教师,甚至想要通过那种方式控制他们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
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篇9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24-02
一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
案例教学指教师通过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启迪学生思维,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尝试着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由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能够满足大学生求知和发展的需要,能够集中学生的情感和力量,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能通过案例教学的不断运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参与分析和讨论,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基本政治理论知识,还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竞争和合作的意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得到很好的保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者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它避免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对提高教学效果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教学案例选择耗时费力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把教材的基本理论观点完整地贯穿到适当的案例中,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体系和案例完美的结合。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选案例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还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授知识的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对所讲授课程和课堂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选择教学案例以及提升自身各项能力。
2.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学实施方式单一
在案例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按照案例本身的传统逻辑和思维惯性去讲解案例,用单一的文字方式展示给学生,不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欣然接受和认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更有教师把案例教学当成了纯粹举例子,甚至是临时发挥的教学案例,结果只是讲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学生热情高涨,却不能从中领会教育理论的内涵,达不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案例教学实施方式的简单和单一化不能多层次、全方位地呈现案例文本,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不能产生多维良性刺激,导致课堂教学沉闷无趣,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和强化。
3.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欠佳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局限性。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并非所有的章节、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部分老师仅依靠案例教学法,不顾教学环节和情境,机械地滥用案例教学法,课堂上案例教学覆盖了所有内容,结果学生不知所云,达不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其长处,形成巨大的合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4.案例教学测评机制有待完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凭主观判断选择教学案例,必须选择结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需要,学生易于接受的事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束以后,教师必须及时地总结案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对案例效果进行明确的评价,而进行评价必须有完整的测评机制。目前,在思想政治课中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缺乏一个完整的测评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测评原则,存在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制约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和推行。
三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运用原则
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实施,有恰当的案例才能保障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显现和发挥。选取案例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一项基础工作,不能随意为之,在选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高职院校在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选取的案例要真实具体、符合科学规律,并且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符合党政国策要求,要坚持观点和立场,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要随意捏造虚假和低级案例。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不强的案例会失去其教学的意义和效果,甚至会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无法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2.典型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原则
典型性是案例的基本特征,因为案例本身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才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形成对事物或问题的一般认识。教师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对应,达到以案例说明特定道理的目的。案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思想政治课是时代感很强的一门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关心国家大事,把国内外重要时政融入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尽量避免陈年旧事,要把握时代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案例的选取要坚持典型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实施和应用的有效途径
1.精心设计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环节
选取、讨论和总结是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实施的三个环节,材料的选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总结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收获环节。课堂上案例教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实际相符合。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2.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重实际调查,系统开展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跟踪社会热点和高职学生的关注目标,及时修订教学案例,形成比较全面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体系。认真研究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高职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得与失。教师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搜集、编写和讨论分析教学案例,师生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案例教学中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要运用好案例教学并非易事,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出最具说服力的典型案例,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评判、总结,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真实反映和联系国内外社会实际和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与思想上的困惑,澄清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做到关心时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以理服人、以情育人,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4.加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与教学案例资源建设
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而且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思想政治教学名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培养出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兼职结合的科研团队。另外,还需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收集、编写教学案例,相互之间积极交流案例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案例教学的最佳方法,逐步建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资源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5.完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测评机制
案例教学测评机制是把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案例教学的具体实际,运用各种方法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方面进行测评,促成它们之间完整有序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案例功能的运行模式。完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测评机制能够更好地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测评掌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情况,以及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出来。因此,在遵循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积极完善案例教学测评机制,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篇10
一、金钱观教育缺失的问题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互相攀比、疯狂追求时尚、痴迷高消费、缺乏生存的压力、铺张浪费、随意花钱、缺乏节约意识和存钱意识、爱慕虚荣、交友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凸显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金钱观教育方面的缺失。
1. 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
目前,在社会上存在一些拜金主义、金钱万能的观念,这些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金钱观。
2. 家长认识模糊
提起“钱”,一般人都说得头头是道,但当把“钱”与“学生”联系起来时,家长普遍会感到不屑:“对学生谈钱是否有点不妥!”“没必要让学生小小年纪就钻进钱眼里。”何况传统观念推崇“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这样一来,更使得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不被家长所重视。
3. 学校教育缺失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理财教育几乎是个空白,当学生身上产生金钱问题时,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只是就事论事地对学生采取批评教育。学生们急需健康的消费引导,学习理财知识已经迫在眉睫。学生用钱并非过错,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金钱观,不乱花钱,不盲目崇拜金钱。
二、学校教育应规正学生的金钱观
1. 认识一:金钱是一种货币符号
学校或有关教师,应该教育学生,金钱只是一种货币符号。人只有通过合法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取金钱,金钱只是对人们合法辛勤劳动的确认。
2. 认识二: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金钱虽然可以购买房屋、汽车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人的地位和财富,然而人生还有感情、友情、诚信、健康等更加重要的需求。金钱不是评判他人的唯一标准。除了金钱,还有品行、情趣、性格、特长等很多标准。对金钱的正确观念应是:钱是用来便利人们生活的,当人们在解决商品交换时会更加方便一些。
3. 认识三:人的生命与金钱数量多少无关
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好课本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处理各类事务的本领。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鼓励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一生追求的东西没有止境,人一直是在为自己希望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拥有金钱只是其中一部分,事实上物质的富足根本不能满足精神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长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的途径
1. 培养善心与回报的思想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教师的“目标——策略——评价”主导过程和学生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联系在一起;指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亮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鉴别观点,在比较鉴别观点中加以确认,在探究活动中精练观点,进而增强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本领。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必须强调付出大于回报的意识,引导学生崇尚付出不图回报的思想。付出、得到大家的称赞、使人获得鼓励,这就是人生追求的思想境界。遇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迅速伸出援助之手,可以使道德和心灵净化、品德得到提升,因此而获得大家的认可、称赞、友善、亲密、信誉、高兴、祝贺等,这些体验是世间用金钱买不到的。如果学生萌生爱心,那么就会对学校、家庭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情,对教师和父母的关爱就会怀有感恩之心,会用同样的方法报答学校、家庭,这恰恰是建设和谐校园、家庭的理想目的。
2. 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代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金钱打交道。但家庭情况各不相同,每个学校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不同。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农民子弟,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家庭条件虽不是很优越,但每个学生都很“富有”,穿名牌、用手机、买饮料等,花钱大手大脚。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懂得父母的辛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 举办关注贫穷与弱势群体的活动,激发斗志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一些贸易会等,让学生接触市场,熟悉商品交换的程序,亲眼目睹创业的不易。如果条件允许,在假期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中体验有价值的工作,正确指导学生的经济行为,教会他们合理花钱。这样,既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
四、运用和谐的思维方式,构建和谐丰富的金钱观教育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金钱观教育中就是要重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需要及其满足。“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在金钱观教育中,要尊重教育对象的自然需要与价值追求。金钱观是人生观在经济领域的折射,而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金钱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着力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培养方式。当前,高中生的思想日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依附走向独立,从空谈走向现实,从退缩走向进取,从自我压抑走向自我表现。虽然他们思想敏锐,接受力强,但分辨力不足,社会阅历不足。高中生思想具有开放性,在金钱观教育中,应正确引导高中生加强对错误金钱观的预防力和纠正力。强调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但更注重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协调。因此,在金钱观教育中,要将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防止两种错误倾向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