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源安全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资源安全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前言
饮水的安全是保证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虽然很早起步,但是近些年来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完善,一些饮水安全工程管网老化、跑冒滴漏情况严重,不能真正起到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作用,还有个别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不全,难以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因此,很多地区已经将改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实行长效管理的科学认识
人们对农存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自己切实利益的重要意义【1】。很多地区仅仅重视对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工作,对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的饮水工程后期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对饮水安全宣传的重视,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理解存在偏差,一些农村居民并不理解饮水安全工程的具体意义,以致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予以支持和配合。还有些农村居民对于什么是安全的饮水缺乏认识,以为只要是清洁无味的饮水就是安全的饮水,并没有认识到缺乏安全工程的饮水对自己造成的健康隐患【2】。好多农村打的机井深度不深,水层属浅层水,不能保证用水安全。一些农村地区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思想保守,认为经过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是需要收费的,另外村里的水井不需要收费,不如自己村里的井水合算,还有的老人认为自己都吃了一辈子的村里的水了,也是好的。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很多农场地区缺乏对饮水安全工程的理解,使得饮水安全工程迟迟得不到完善。
(二)饮水定价和管理缺乏规范性
饮水的定价是决定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工程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但是,一些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却没有在制定饮水价格的时候充分征求百姓的意见,很多农村居民并没有真正参与到饮水价格的制定过程中,造成了水价成本的组成不透明,很多农村居民不了解,在饮水定价方面看不到政策制定的公平原则,加深了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误解,使得一些农村居民不配合水费的收缴,造成一些地区水费收缴困难。还有一些地区对农村引水安全管理单位不够重视,目前水价远小于成本水价,管理单位入不敷出,又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有些甚至一年才有两千元的财政补助,造成基层水站管理人员人浮于事,管理失控。
(三)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
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无论是工程的施工过程还是工程的后期管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地区毕竟不同于城市地区的集中供水方式,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地点较为分散,使得水资源供给需要消耗大量的经济成本,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小,水资源的需求较小,使得饮水安全工程缺乏足够的资金。目前,很多饮水安全工程难以仅仅通过征收所得的水费保证饮水安全工程的高效进行【3】。另外,一些饮水安全工程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这也使得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面临短缺严重。而一些基层水站几乎没有运行费用,财政资金的短缺使得基层水站运行艰难。
(四)饮水安全技术存在缺陷
虽然很多地区具备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正确认识,但是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技术缺乏必要的掌握,一些地区仅仅将自然水资源引入农村水资源供给系统,并没有采用具备科技含量的水质检测技术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检测。一些饮水安全工程并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水资源检测和水资源净化系统,使得一些不合格的水资源被农村居民应用,造成饮水安全事故。
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方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认识
饮水安全工程的工作人员必须切实认识到农村居民的思想认识是促进饮水安全工程发展的基础,从而加大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定期组织专业宣传团队,前往农村的各个地区,在不影响农村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将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性对农场居民进行讲述,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认识程度,以便对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科学的制定农村饮水定价和工程管理制度
农村饮水价格的制定必须充分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首先,要委派专业团队前往农民家中征求农民对饮水价格的接受程度,以此为参考,制定饮水价格,提高农村居民对饮水价格制定工作的信任,增加对水价成本的透明度保护。切实维护基层水站的合法权益,使饮水安全工程能够及时获得水费资金。要科学的设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以责任到人的原则将管理责任科学的分配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确保出现问题是能够及时找到主要责任人,使每一位管理人员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基层水站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达到有效管理农村用水安全的标准,切实保证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
(三)完善工程资金管理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管理人员必须切实认识到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管理的严峻现实,从而以更严谨的态度面对资金管理工作。要科学的对每一笔资金进行管理,资金的收支情况要在账务报表中准确的体现,部门要组织全体财务管理人员对运行资金的情况进行研究,保证每一笔资金的科学使用。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尽可能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使饮水安全工程获得更加充沛的资金。
(四)提升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水平
饮水安全工程的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唯有掌握了具备科技含量的水资源质量检测技术和水资源净化技术才能真正保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饮水安全工程的工作人员,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引进高科技水资源监测和水资源净化技术方面,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争取购买到最新水资源净化和检测技术,并且聘用一些专业技术人才,使水资源检测和净化设备能够得到科学的运用,切实保证农村地区居民饮水的安全。
结束语
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各地重工业对自然水资源污染的加剧的情况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责任更加重大,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完善定价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水资源检测和净化的技术水平,是保证农场饮水安全工程的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对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兰花.如何有效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J].甘肃农业,2012(21):71,78.
篇2
关键词:交流 驾驶舱交流障碍 驾驶舱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V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11-02
驾驶舱交流是驾驶舱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也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驾驶舱交流是指机组通过机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来实现对驾驶舱资源的管理。机组的驾驶舱交流对实现飞行操纵、达到飞行目的、保障飞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中、外飞行事故的调查表明:有70%的飞行事故是因机组人员座舱秩序混乱、机长决策不果断、机组成员参与配合意识差、不能充分利用驾驶舱资源等原因而造成的。课件,驾驶舱交流对行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缺乏驾驶舱交流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及影响。本文将在阐述驾驶舱交流障碍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克服驾驶舱交流障碍的途径和措施,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预防驾驶舱交流障碍,目的在于使飞行员更好地认识和运用驾驶舱交流的基本技能,避免交流障碍的产生,并提高飞行效率,从而确保飞行安全。
1 驾驶舱交流
驾驶舱交流是指驾驶舱内的机组成员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作为信息的载体,以易于理解的方式相互交换信息、思维的过程。驾驶舱内主要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交流:标准操作程序交流、管理流与无关交流。
2 驾驶舱交流障碍
驾驶舱交流内部障碍的成因主要可从飞行技术与经验、飞行态度、驾驶舱职权梯度等方面予以分析和探讨。
2.1?飞行技术与经验
飞行技术与经验是决定驾驶舱交流畅通、高效、良好与否的重要因素。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基础建立在良好的飞行技术与飞行经验上。如果驾驶舱内的机组成员不具备过硬的飞行技术及必要的飞行经验,那么就难以建立良好的驾驶舱交流。飞行员不断提高飞行技术,驾驶舱交流技能得以不断提高,交流技术的提高又反过来作用与飞行技术,彼此相辅相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确保将来能完成更为复杂的飞行任务。而飞行经验对行活动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它所对交流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有时候它却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它会使机组变得迟钝,机组由于过分自信而忽略交流的必要。
2.2?飞行态度
驾驶舱交流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飞行态度。态度决定状态,机组成员的态度如何、对行的心态如何、以及对其他成员的态度如何,都是影响驾驶舱交流的重要因素。没有良好的飞行态度、没有健康的交流心态,是无法进行高效、良好的驾驶舱交流的。必须保持正确的心态进行飞行,并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交流活动,同时对驾驶舱其他成员抱有友好的态度,才能建立起有利行安全的驾驶舱交流。反之,则会给交流带来各种障碍。
2.3?驾驶舱职权梯度
实际飞行中,不适宜的驾驶舱职权梯度会影响交流,过于陡峭或过于平坦的梯度都是不利的。机长的权威性过强,其他成员由于惧怕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不敢坚持个人的合理意见,同时也起不到交互监视和检查的目的。而机长的权威性太弱,不愿与其他机组成员交流,从而产生了微妙的社会心理效应,干扰了机组的正常心理交流。这些都是造成驾驶舱的交流障碍的原因。
2.4?其他因素
另外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导致驾驶舱交流收到阻碍,如人际关系、文化背景、生活阅历以及所受教育程度等等。由于不同的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间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存在,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始终存在问题,文化冲突,交流失误,理解错误总是时有发生,所产生的后果往往是十分严重的。
3 驾驶舱交流内部障碍的克服
3.1?提高飞行质量
飞行质量是驾驶舱资源管理及驾驶舱交流的基础。只有加强飞行训练的水平,才能在保证飞行安全的情况主动交流,把驾驶舱资源利用到最佳。飞行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飞行人员的飞行技术是不可能有质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飞行经验。作为一个合格的飞行员,在飞行之前就应该对一切突发事件有决策和处理的能力,这就要求最扎实的基本功,包括地面准备与实际操作。飞行技术与飞行经验不可能凭空而来,现实很少发生的特情也应该在模拟飞行器上勤加练习,从中摸索出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查找缺点和错误,增加实际处理问题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训练水平,改善注意力品质,从而实现提高飞行技能,掌握驾驶舱交流的方法。
3.2?保持良好的飞行态度
驾驶舱成员的良好心态及飞行态度是保障驾驶舱交流畅通、高效的重要条件。机长必须充分发挥在机组成员中领导核心和表率作用,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善于给机组成员提出交流配合要求,提供一个质询与反应以及劝告的良好环境;要诚实,勇于承认自己做错的事,欢迎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合理利用交流技能指出机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但要避免“家长式”的作风,对于疑问的指令,及时向ATC澄清。作为副驾驶首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认识到自己在机组中的作用,对自己所疑问的一切问题要敢于向其他机组成员尤其是机长提出质询,并坚信自己的正确观点,通过合理劝告向机长提出,在机长没有提供良好的质询、反应与劝告环境时要努力创造环境,而这些态度转变才能有利于更好地交流。以前在飞行期间,有的学员不能及时调整状态,飞行中一有困难就自怨自艾,不从自身找原因和差距,这样是不利行水平提高的。
3.3?建立合理的驾驶舱职权梯度
应确保驾驶舱职权梯度保持在合理的状态,机组成员配合默契、分工明晰,避免过于陡峭或过于平坦的梯度。作为驾驶舱成员,务必明确在机组中,自己所处的地位,所负的责任。一方面应以一种谦虚和学习的态度进行交流,同时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坚持自己的职责。在必要时副驾驶有责任也有权力对机长的提出质疑,把保证安全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并且在驾驶舱中机组成员采取平等、友好、高效的交流方式,正视自己的职责,以确保飞行安全、完成飞行任务为目的进行进行驾驶舱交流,避免因职权梯度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交流障碍、影响飞行安全。
3.4?规范标准通话
篇3
理解组织中复杂广泛的社会心理作用是解决组织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从理论上梳理、分析和融合有关安全的组织社会心理概念,探讨影响员工安全绩效的社会心理机制,有助于提高组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心理契约和组织支持感是影响员工安全绩效的两种组织心理,由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构成的组织氛围是组织内部安全行为对内整合及对外适应的机制,可以产生员工执行安全工作任务的基础,以及新员工的社会化过程。组织程序和领导变量通过影响组织心理和组织氛围,对安全绩效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心理契约;组织支持感;安全氛围;安全文化
安全和利润一样,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须考虑的目标,企业需要关注如何采用安全的生产方式获取利润或实现其他组织绩效。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依赖于技术、人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许多重特大事故的调查研究发现,事故很难用单一的技术维度加以解释,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工作现场的不安全条件等直接因素的背后,组织因素成为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决策者需要在包括安全在内的不同的组织目标之间进行权衡,组织内部的社会过程有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反馈环,为了理解组织安全问题,必须理解组织中复杂广泛的社会心理作用,提炼并整合社会心理过程中的知识,为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1影响安全的组织心理: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契约
员工个体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受到来自组织和群体两个层面的影响。社会交换理论常被用来解释人际之间的态度与行为互换背后的动机,认为给予方可能以礼物/支持等形式为某人提供帮助,接受方有责任回报所受的恩惠[1]。互惠是社会交换的原则之一,雇佣关系的建立就是员工以个人努力工作和忠诚换来利益和社会奖赏[2]。以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原则为基础,有两种组织心理理论:组织支持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组织支持理论认为,雇佣关系的建立就是员工以个人努力工作和忠诚换来物质利益和社会奖赏。组织对员工的关心和重视是导致员工愿意留在组织内部,为组织做出贡献的重要原因。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有关组织是否重视其工作贡献和关注员工健康福利的全面认知(即组织支持感),员工会根据自己的组织支持感发展对组织承诺的程度。感受到较低组织支持的员工更可能离开组织[3]。组织支持满足了员工的社会情感需求,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而且能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回报,员工就会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努力。员工如果得到重要的价值资源(如工资增长、发展性的培训机会)他们就会产生义务感,按照互惠的原则,来通过增加角色内和角色外行为,来帮助组织达成其目标。例如,企业对员工健康福利的高度支持能够促使员工产生更加积极的安全行为。K.J.Mearns[4]针对英国海上石油天然气公司703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证明了组织和领导层对员工健康安全的支持促使员工和组织之间建立了互惠关系,有利于促使员工产生超越单纯服从安全规范的安全行为,例如,帮助工友解决安全问题和积极报告工作场所的危险等。心理契约是一种存在于个体与其组织之间的未书面化的内隐契约,它将双方关系中一方希望付出的代价以及从另一方得到的回报具体化[5]。
心理契约的基础是感知到的承诺,这种承诺指有关将来交换内容的任何形式的沟通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传达:纸面文件、口头讨论、组织行为或组织政策等等。心理契约具有交易特性和关系特性。交易型契约由特定的、短期的和金钱性质的责任构成,关系型的契约由宽泛而长期的责任构成,如忠诚和支持。由于心理契约是个人对自己与组织之间承诺的回报或相互义务的信念,因此,它不仅具有期望的性质,也有对义务的承诺与互惠。此外,由于人们对义务的知觉比期望更强[6],因此,当这些义务被打破时,它们所产生的情绪和极端的反应,都比那些较弱的期望被打破时要强得多。人们期望被对待的方式,以及他们实际被对待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一般而言,打破期望会使人们产生失望的感觉,而打破义务则会激起人们产生愤怒的情绪,并使人们重新评价个人与组织的关系,降低自己对组织的义务。企业开展零伤害的安全运动,加强安全监督,增加安全投入,员工和组织之间会建立积极的心理契约,员工感受到尊重和组织支持,产生较强的感情承诺与对组织强烈的义务感,认真地对待安全生产,减少风险行为。反之,如果企业管理层宣称的安全承诺不能产生持续积极行为,员工便会感到被骗或被剥削,产生心理契约的违背,恶化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可能为包括安全在内的组织绩效带来负面影响。研究发现安全是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责任项目之一[7]。
心理契约和组织支持理论均建立在社会交换和互惠的基础上,既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差异。两个理论中,员工对交换关系的关注点不同。在组织支持理论中,员工只关心组织对自己的支持程度,而不考虑该支持是否被承诺,员工会根据得到的支持对组织做出回报。然而在心理契约理论中,员工则强调组织做出的承诺和行动是否一致,进而与组织做出交换。了解两种理论的异同,有助于将组织支持理论与心理契约理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全面揭示员工组织关系提供崭新的视角。
2影响安全的组织氛围:安全氛围与安全文化
任何工作群体都需要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的问题。员工对他们工作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气氛认知[8]。群体中的个体广泛达成共识的认知称为组织氛围。组织氛围可以反映员工们对工作环境中的服务、创新和安全等不同维度的认知状态,员工个体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会受到组织氛围的影响。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通常被交叉使用,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安全氛围是组织内员工共享的对于具有风险的工作环境的认知[9],用于描述员工关于安全与风险的认知、态度和信念等的集合体,通常用问卷的形式测量,给出当前安全状态的一个“快照”。良好的安全氛围代表一种社会资本,表达组织的良好意愿,有助于改善安全绩效[10,11]。而安全文化则是更复杂更持久的组织特质,反映了人们有关工作安全的基本价值观、规范以及基本意会,与社会文化密切相连[12]。受调查工具的差异、样本差异、方法上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安全氛围的因素结构认识并没有达成共识[13]。安全文化是一种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够影响组织内部有关安全的行为方式,是组织对外适应和对内整合的机制[14],可以产生组织员工安全执行工作任务的基础,以及新员工的社会化过程。安全氛围和安全文化研究为有效预防事故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有关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结构维度的争议,表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关概念的测量手段和评估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3社会心理因素对员工安全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模型
组织心理(心理契约和组织支持感)是员工个体对于自己与组织相互之间责任与义务的信念系统,组织程序变量,如沟通、授权、参与、公平等组织心理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员工个体安全态度和行为。工作面扩大对员工的授权范围有助于降低事故率[15]。工作现场有效的沟通和安全监管与安全绩效积极正相关[16]。管理者的态度与行为对员工的组织心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员工有将组织人格化的倾向,他们会把代表组织的个体(如管理人员)的行为与态度以及管理层做出的政策及其实施的过程均理解成组织对他们的普遍的意图与态度。员工将组织的行为(如人力资源实践、管理层的可信度)理解成为组织对他们承诺的人格化的显示,他们则根据自己的认知发展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契约等组织心理。因此员工们会将管理人员的行为与决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等看成组织对他们的承诺与支持,并回报积极的态度和高绩效。管理者的安全承诺是安全氛围的重要维度[17]。管理层对安全强有力的承诺,不仅能减少与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而且会促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变革型领导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对安全氛围的认知,影响员工的安全意识,促使员工服从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降低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损失[18]。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能够促进员工与上级领导之间的安全沟通行为,激发其作出更多的安全参与行为,从而减少事故发生[19]。管理层的安全承诺能够改善领导-成员关系,抵制短期的生产压力。工作群体是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中介,群体对安全的支持通过影响工友的安全行为,进而对工作场所的不安全条件产生影响。
4结语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现状;对策分析
1.国家经济的发展,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发展中现代物流中起着关键作用,对物流活动的管理体现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换句话说,国家的经济产生一定水平的提高是物流业的基础,而国家的最先进物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重要的作用。首先,国家的最先进的物流管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联系在物流供应链,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基准,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国家经济发展的幅度,强调的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无疑将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再生产和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物流是国家财政和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如果财政和物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物流管理分析
2.1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物流管理运输和仓储管理,完全忽略了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服务的客户的要求也来越高,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为企业的物流管理只是是宏观的把握,疏于管理的企业物流管理缺乏不是很重视,这是不利于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
2.2企业物流基础设施陈旧
大多数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物流设施陈旧,落后,物流管理,企业物流基地有不完美的。许多公司不借助第三方物流运输,依靠自己的物流运作,而自建物流的硬件设施不完善。
2.3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是一个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覆盖范围广的行业,其质量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方面是比较熟悉的。随着国际物流系统的形成,现代企业需要的是电子商务,报关业务,进口与出口贸易,国际法,供应链管理,采购系统等方面的复杂的物流管理人员。然而,目前,中国的企业在物流管理中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不重视,有没有计划以培养专业人才,造成人才的短缺。此外,相对落后,中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使一些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能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阻碍我们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3.中国的物流管理对策
3.1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在深入的认识到物流是流通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流通中的问责机制:建立一个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和原则,分工明确,劳动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进行监管,并确定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同时使各部门的职能和权力行使顺利的完成。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遇到无效或不履行,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和损失,还要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确保可以协调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流通,提高流通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3.2加强对消费者的作用在食品流通安全监管
消费者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如何采取措施,让消费者在食品流通安全监管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改善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循环的作用。消费者在本文前面提到的,真正的问题的缺乏流通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我认为中国政府部门要加大广大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从而逐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专业知识和对食品安全的意识,这将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从而大大提高了流通的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在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国家,稳定的国家,需要提高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许多努力的问题完善监管机制,以确保安全食品监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符合社会的客观发展的规律,我们的政府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一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韩英.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5)
[2]何佩.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及其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10)
[3]陈朗.我国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2009(16)
篇5
关键词:医院;激励计划;偏差;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6日
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激励”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而目前我们习惯于在正激励范畴下来进行机制设计。为此,本文也围绕着正激励来展开主题讨论。实践表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激励计划偏差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在于激励机制设计主体的有限理性使然,也在于职工内在的需求信息具有隐蔽性而难以探寻。为此,改变这一现状的出发点便在于,减轻激励机制设计主体的有限理性,并最大化的获知职工的需求信息。
在构建激励机制时还需要遵循“激励兼容原理”,激励兼容与激励计划偏差所呈现的激励冲突是对应的反义词。激励兼容原则要求激励实施主体在满足被激励人需要的同时,促使被激励人按照激励实施主体的意愿行事。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解构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以下从两个方面来对激励机制进行解构:
(一)激励机制设计所遵循的理论框架。作为内容型激励计划的主要理论框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很大程度帮助了激励设计主体合理选择激励内容。该“需求层次理论”是建立在两大假设基础之上的,即H1:人的需求具有非饱和性;H2:人只有在满足了所在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更高一级需要。在此假设条件下,人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分别是: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本文的考察对象为医院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大多处于“情感的需要”到“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之间。从而,这就为纠正激励计划偏差提供了理论视野。
(二)激励机制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导向。公立医院随着内在机制、体制的变革,成为了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为一体的组织。在这种组织类型下仍保留着传统事业单位的文化痕迹,即追求内部“和谐”。然而,这种和谐在某种意义上便是“论资排辈”和“平均主义下的大锅饭”。这样以来,便使得在激励计划的制订下未能遵循激励兼容原则。在医院党委、人力资源部门的共同策划下,激励计划反映在绩效奖金的发放上仍存在着违背“按劳分配”的地方。因此,在强化内部竞争激励的同时,还应在激励计划的公平性上下工夫。
二、解构基础上的激励计划偏差分析
在上述解构基础上,医院激励计划偏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激励计划的目的偏差。不难理解,现阶段医院激励计划偏差属于系统性偏差,它首先发端于激励计划制订者的主观意识偏差。不可否认,激励计划制订者在面对这项工作时,一定是朝向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标而进发的。然而,在传统的薪酬体制安排下,他们却未能跳出“和谐”的禁锢,在建立分层化的绩效奖金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与劳动贡献对等奖励的要求。另外,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基于精神层面需要并没有被激励计划制订者所重视。
(二)激励计划的手段偏差。这里着重来考察绩效奖金问题,绩效奖金的发放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活动之上,而在当前却因诸多技术问题存在着挑战。首先,各个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特征上存在差异。其次,诸多医院采取的两级考核措施,即医院考核部门、部门考核内部医生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人为因素干扰,而难以形成切实的激励效果。
(三)激励计划的结果偏差。所谓激励计划的结果偏差,则是指向激励效果的评价问题。笔者发现,医院建立了激励计划效果的反馈通道,但在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度上明显不够,或者说存在着实质的情况。这样一来,将可能导致医院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岗位职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础上,解决激励计划偏差的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深化对激励计划偏差问题的认识。医院党委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深化对激励计划偏差问题的认识。认识的逻辑路径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特点,这里可根据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进行分层认识;绩效考核实施办法中的不妥之处,以及激励计划偏差信息的反馈机制等方面。笔者建议,应通过问卷的调查、部门调研、个别交谈的形式来进行问题认识。为了提高效率,医院可在网页上设计出问卷调查的对话窗口,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
(二)拓宽激励计划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拓展激励计划的内容设计和实施在于,需要关注专业技术人员在精神层面的需要。随着近年来社会上医闹事件的陆续发生,使得医生在职业上逐渐缺少成就感,甚至还有些许的不安全感。针对这一实施,还应在满足他们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上下工夫。这里还须指出,“安全的需要”应理解为心理安全的需要,对此应在心理干预和医院组织文化建设下来实施。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则可以设计出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提升计划和进修计划。
(三)改善绩效考核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医院在实施激励活动时的主要内容,便是发放绩效奖金。实践表明,绩效奖金在数量上占他们总收入的绝大部分份额。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绩效奖金发放的公平性极为敏感。为此,针对不同科室的工作特点,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应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上下工夫。
(四)完善激励计划实施效果反馈机制。完善激励计划实施效果的反馈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为纠正激励计划偏差提供了现实保障,也在疏导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需要完善的地方便是,反馈通道的搭建应基于互联网平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反馈信息做出及时回应。
四、今后激励计划工作中还应重视的问题
受到业内竞争的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几乎都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主动性。然而,在个体意识的作用下,他们往往存在着团队合作意识弱的现状。针对这一缺失,在构建绩效管理模式时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科室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目前规定,须将绩效工资的30%作为年终考核。这一制度的实施,须在针对“个人工作绩效和科室工作绩效”的共同考核之中。前者是绩效考核的本质,意在激励个人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在大量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下,这种考核难以满足激励兼容原则的要求。因此,还应建立以部门、科室为单位的团队考核机制。医院管理者可以根据物理元理论设计出可以量化的指标,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渠道来对各科室打分。作为年终发放余下30%绩效工资的依据之一。
(二)建立同行业务互评制度。建立同行业务互评制度在于,增强余下30%绩效工资发放的透明度和公正度。与此同时,该制度的建立还为医院管理者实施精神激励奠定了前提。在同行业务互平中取得高分的技术人员,将有机会获得事业单位年终考核的优秀证书(这将有助于相关人员职称的评定);并且,医院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时,还能在仪式性活动上对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激励机制理论的解构,以及对当前激励计划偏差的分析,对策可围绕着:深化对激励计划偏差问题的认识、拓宽激励计划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改善绩效考核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激励计划实施效果反馈机制等四个方面来展开构建。
具体而言,应通过问卷的调查、部门调研、个别交谈的形式来进行问题认识;还应在满足他们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上下工夫;针对不同科室的工作特点,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应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上下工夫;反馈通道的搭建应基于互联网平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反馈信息做出及时回应。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电子政务是基于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集成,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并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内部资源。但是,电子政务必须通过Internet延伸到外网才能提供资源共享和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把政府的内网数据暴露给Internet上的黑客。因此,安全问题就成为政府部门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当前电子政务内网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非法入侵
非法入侵指黑客、破坏者或少数网络用户非法访问电子政务内部网络,并植入带有破坏性的代码,如蠕虫、恶意内容和病毒等。常见的有,内网用户浏览互联网站或下载文件,在未知的情况下,被安装恶意插件和病毒,继而在网内传播。所以,病毒成为网络信息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威胁,它不仅破坏数据和程序,还会严重影响网络传输效率,甚至破坏设备,导致电子政务内网全面瘫痪。
1.2 内网系统本身漏洞
尽管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安全保密功能越来越强,但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安全缺陷和漏洞,如操作系统漏洞、应用软件漏洞、数据库系统漏洞、网络结构漏洞等。在操作系统层面,如UNIX服务器、NT服务器及Windows 7等均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在用户应用软件层面,其安全性能主要取决于开发应用软件过程中对安全问题的设计与实现,如商家提供的OA系统大都是克隆产品,功能不完善,运行中会出现数据丢失等问题[1]。因此,这些漏洞的存在极易为入侵者利用,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1.3 内部人员泄密
最重要的安全威胁来自网络内部,由于好奇误操作或泄愤,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将只允许在局域网内部使用的数据信息泄漏到单位外部,或者内部人员窃取管理员用户和密码,非法进入内部核心系统获取重要数据,这些都对政府关键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1.4 用户安全意识薄弱
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属于非技术层面的、是隐性的,它比表面的技术难题更难克服。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信息安全保密的认识不足,潜意识里对安全的理解和关注不足,单位领导层对安全基础设施的利用和资金投入不足等。比如,一些内网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长期未能更新杀毒软件或关闭防毒功能,随意在办公设备上使用私人移动存储载体,将单位内部文件拷贝到私人电脑方便在家办公,或私人电脑未经许可接入内网传递信息等,这些都会使电子政务内网处于危险之中。
2、电子政务内网安全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现状,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增强内网的防卫能力、加强内网自身安全管理,确保内网信息安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种电子政务内网解决方案。
2.1 网络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防止外网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网络内部,保护内网操作环境安全的技术。在电子政务内网加上防火墙,使得在传送信息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实时检查,监视网络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数据传送。在防火墙产品的开发中,人们广泛应用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拓扑、路由、加密、访问控制等成熟的技术和手段。目前的防火墙产品有屏蔽主机防火墙、包过滤路由器、堡垒主机、应用层网关以及电路层网关等类型。
2.2 网络加密技术
在Internet上传输文件或进行邮件往来,会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尤其是政府的一些重要机关和部门。因此,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使用网络加密技术,通过加密保护机密文件不被非法窃取和阅读。有关加密一般有两大类技术: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对称式加密指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相反,非对称式加密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通常有两个密钥,称为“公钥”和“私钥”,它们两个需要配对使用,否则不能打开加密文件。这里的公钥是指可以对外公布的,私钥则只有持有者自己知道。在网络上,对称式的加密方法很难公开密钥,而非对称式的公钥是可以公开的,不怕别人知道,收件人解密时只要用自己的“私钥”即可以,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密钥的传输安全性问题。
2.3 漏洞扫描
在任何一个电子政务内网上,都会存在着安全脆弱点和安全隐患,人工测试每台客户机的这些脆弱点要花数天时间,因此开发出适合本系统的漏洞扫描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提高漏洞扫描和修复的效率。漏洞扫描程序利用可得到的常用网络攻击方法,并把它们集成到整个扫描中,输出的结果格式统一,查询TCP/IP端口,记录目标的响应,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如正在进行的服务,拥有这些服务的用户,是否支持匿名登录,是否有某些网络服务需要鉴别等。根据漏洞扫描技术的不同分为:HTTP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等,这些扫描是将扫描结果与漏洞库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系统的漏洞信息。另外,还有根据扫描的对象不同分为:基于主机的扫描和基于网络的扫描;根据扫描的方式不同分为: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2.4 硬件防护
在硬件上,应尽可能的杜绝一切外来的安全隐患。对内网所有机器设置BIOS密码,并在BIOS中屏蔽掉所有机器的USB口,如需在涉密机和非涉密机之间传递信息,可以设置一台专用的“裸机”,也就是说它不与任何网络连接,在安全层面相对可靠,内部人员可以通过该机上已加密的刻录光驱读写光盘数据,实现涉密机和非涉密机的数据交换。“裸机”由指定的管理员负责,系统为安全性能较高的UNIX系统,并装有防护管理系统终端,这样通过加密光盘读写数据,大大降低了电子政务内网中的风险。
2.5 加强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首先要从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做起,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时刻牢记单位下发的安全条令,维护好自己的办公机器,比如经常打打补丁,升级杀毒软件,整理磁盘等。另外,员工也应认识到防火墙、杀毒软件不是万无一失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的防范任何攻击,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注意病毒和黑客行为,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攻击。
篇7
关键词内部网络;网络安全
1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各个行业系统中,无论是涉及科学研究的大型研究所,还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中企业,都有大量的技术和业务机密存储在计算机和网络中,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些机密数据信息,已引起各单位的巨大关注!
防病毒、防黑客、数据备份是目前常用的数据保护手段,我们通常认为黑客、病毒以及各种蠕虫的攻击大都来自外部的侵袭,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建立两套网络,一套仅用于内部员工办公和资源共享,称之为内部网络;另一套用于连接互联网检索资料,称之为外部网络,同时使内外网物理断开;另外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等。但是,各种计算机网络、存储数据遭受的攻击和破坏,80%是内部人员所为!(ComputerWorld,Jan-uary2002)。来自内部的数据失窃和破坏,远远高于外部黑客的攻击!事实上,来自内部的攻击更易奏效!
2内部网络更易受到攻击
为什么内部网络更容易受到攻击呢?主要原因如下:
(1)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网络已经是许多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Web的应用在内部网正日益普及,典型的应用如财务系统、PDM系统、ERP系统、SCM系统等,这些大规模系统应用密切依赖于内部网络的畅通。
(2)在对Internet严防死守和物理隔离的措施下,对网络的破坏,大多数来自网络内部的安全空隙。另外也因为目前针对内部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系统的安装有大量的漏洞没有去打上补丁。也由于内部拥有更多的应用和不同的系统平台,自然有更多的系统漏洞。
(3)黑客工具在Internet上很容易获得,这些工具对Internet及内部网络往往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这是内部人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不熟悉的人)能够对内部网络造成巨大损害的原因之一。
(4)内部网络更脆弱。由于网络速度快,百兆甚至千兆的带宽,能让黑客工具大显身手。
(5)为了简单和易用,在内网传输的数据往往是不加密的,这为别有用心者提供了窃取机密数据的可能性。
(6)内部网络的用户往往直接面对数据库、直接对服务器进行操作,利用内网速度快的特性,对关键数据进行窃取或者破坏。
(7)众多的使用者所有不同的权限,管理更困难,系统更容易遭到口令和越权操作的攻击。服务器对使用者的管理也不是很严格,对于那些如记录键盘敲击的黑客工具比较容易得逞。
(8)信息不仅仅限于服务器,同时也分布于各个工作计算机中,目前对个人硬盘上的信息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管理办法。
(9)由于人们对口令的不重视,弱口令很容易产生,很多人用诸如生日、姓名等作为口令,在内网中,黑客的口令破解程序更易奏效。
3内部网络的安全现状
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物理隔离;在应用上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应用如财务系统、PDM系统甚至到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或企业资源计划(ERP),逐步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集成,构成完善的企事业问题解决链。
在网络安全方面系统内大多企业或是根据自己对安全的认识,或是根据国家和系统内部的相关规定,购置部分网络安全产品,如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产品来配置在网络上,然而这些产品主要是针对外部网络可能遭受到安全威胁而采取的措施,在内部网络上的使用虽然针对性强,但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内部网络的高性能、多应用、信息分散的特点,各种分立的安全产品通常只能解决安全威胁的部分问题,而没有形成多层次的、严密的、相互协同工作的安全体系。同时在安全性和费用问题上形成一个相互对立的局面,如何在其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也是众多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
4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内部网络的安全威胁所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如何保护内部网络,使遭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目前网络安全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的网络系统集成经验,形成自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阐述如下。
4.1内部网络的安全体系
笔者认为比较完整的内部网络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产品、安全技术和策略、安全管理以及安全制度等多个方面,整个体系为分层结构,分为水平层面上的安全产品、安全技术和策略、安全管理,其在使用模式上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垂直层面上为安全制度,从上至下地规定各个水平层面上的安全行为。
4.2安全产品
安全产品是各种安全策略和安全制度的执行载体。虽然有了安全制度,但在心理上既不能把制度理想化,也不能把人理想化,因此还必须有好的安全工具把安全管理的措施具体化。目前市场上的网络安全产品林林总总,功能也千差万别,通常一个厂家的产品只在某个方面占据领先的地位,各个厂家的安全产品在遵守安全标准的同时,会利用厂家联盟内部的协议提供附加的功能。这些附加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全面使用同一厂家联盟的产品基础之上的。那么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是选择所需要的每个方面的顶尖产品呢,还是同一厂家联盟的产品?笔者认为选择每个方面的顶尖产品在价格上会居高不下,而且在性能上并不能达到l+1等于2甚至大于2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产品不存在内部之间的协同工作,不能形成联动的、动态的安全保护层,一方面使得这些网络安全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功效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这些安全产品在技术实现上,有许多重复工作,这也影响了应用的效率。因此网络安全产品的选择应该是建立在相关安全产品能够相互通信并协同工作的基础上,即实现防火墙、IDS、病毒防护系统、信息审计系统等的互通与联动,以实现最大程度和最快效果的安全保证。目前在国内外都存在这样的网络安全联盟实现产品之间的互联互动,达到动态反应的安全效果。
4.3网络安全技术和策略
内部网络的安全具体来说包括攻击检测、攻击防范、攻击后的恢复这三个大方向,那么安全技术和策略的实现也应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积极主动的安全策略把入侵检测概念提升到了更有效、更合理的入侵者检测(甚至是内部入侵者)层面。内部安全漏洞在于人,而不是技术。因此,应重点由发现问题并填补漏洞迅速转向查出谁是破坏者、采取弥补措施并消除事件再发的可能性。如果不知道破坏者是谁,就无法解决问题。真正的安全策略的最佳工具应包括实时审查目录和服务器的功能,具体包括:不断地自动监视目录,检查用户权限和用户组帐户有无变更;警惕地监视服务器,检查有无可疑的文件活动。无论未授权用户企图访问敏感信息还是员工使用下载的工具蓄意破坏,真正的安全管理工具会通知相应管理员,并自动采取预定行动。
在积极查询的同时,也应该采用必要的攻击防范手段。网络中使用的一些应用层协议,如HTTP、Telnet,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的传递采用的是明文传递的方式,极易被窃听和获取。因此对于数据的安全保护,理想的办法是在内部网络中采用基于密码技术的数字身份认证和高强度的加密数据传输技术,同时采用安全的密钥分发技术,这样既防止用户对业务的否认和抵赖,同时又防止数据遭到窃听后被破解,保证了数据在网上传输的可靠性。攻击后恢复首先是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备份,在发现遭受攻击后可以利用备份的数据快速的恢复;针对WWW服务器网页安全问题,实施对Web文件内容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被非法篡改,可及时报警并自动恢复,同时形成监控和恢复日志,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以便用户查看、使用,有效地保证了Web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安全管理人员。有了好的安全工具和策略,还必须有好的安全管理人员来有效的使用工具和实现策略。经过培训的安全管理员能够随时掌握网络安全的最新动态,实时监控网络上的用户行为,保障网络设备自身和网上信息的安全,并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威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已经发生的网络破坏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响应,使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企业领导在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当投入相当的经费用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或者聘请安全服务提供商来维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4.5网络安全制度
网络安全的威胁来自人对网络的使用,因此好的网络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约束,企业并不缺乏对人的管理办法,但在网络安全方面常常忽视对网络使用者的控制。要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实施对人的管理,企业的领导必须首先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惟有领导重视了,员工才会普遍重视,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使网络安全的相关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功必奖、有过必惩,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蓄意破坏分子的心理震慑。
目前许多企业已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并购买了相应的设备,但在网络安全法规上还没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是没有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制度,这样在企业上下往往会造成对网络安全的忽视,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国际上,以ISO17799/BSI7799为基础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经确立,并已被广泛采用,企业可以此为标准开展安全制度的建立工作。具体应当明确企业领导、安全管理员、财物人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和其它办公人员等各自的安全职责。安全组织应当有企业高层挂帅,由专职的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监督其它人员设备安全配置的执行情况。单位还应形成定期的安全评审机制。只有通过以上手段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由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组成的安全防护体系能够被有效地使用。
5结论
要想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在做好边界防护的同时,更要做好内部网络的管理。所以,目前在安全业界,安全重在管理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没有好的管理思想,严格的管理制度,负责的管理人员和实施到位的管理程序,就没有真正的安全。在有了“法治”的同时,还要有“人治”,即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先进的网络安全工具,有了这两方面的治理,才能得到一个真正安全的网络。
参考文献
[1]杨义先、钮心忻,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房屋安全 鉴定 管理
1 强化政策宣传,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房屋安全法制意识
房屋安全管理是政府赋予房管部门的重要社会管理责任,工作中我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宣传手段宣传房屋安全的重要性、宣传房管部门的房屋安全鉴定的职能,特别是《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等法规,并抓住一些影响力较大的鉴定事项进一步阐明房屋安全鉴定的必要性。以此契机,多方宣传。具体做到:一是对上宣传。其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让他们了解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内容,以及房屋安全鉴定的重要性,以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提高各级领导对房屋安全鉴定管理的重视程度。一方面结合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重点工程遇到的实际困难处置机会进行宣传。例如今年我市在东塔广场拆迁过程中,对毗邻房屋的影响所造成的工作推进难度;在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基础施工过程中,周边群众因相邻房屋安全问题引发的阻工,甚至到市政府上访。为了平息阻工、上访现象,我们房屋安全鉴定管理部门与老百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明具体做法、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等细节,通过我们的介入,使老百姓从不理解、不放心到理解、支持与配合。二是对下宣传。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向广大的居民群众进行房屋安全知识宣传普及。一方面利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坚持常年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房屋安全鉴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材料。另一方面,我们还结合我市直管公房解危工程的安鉴工作,公开房屋安全鉴定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监督电话。通过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和报道,提高了广大公众房屋安全法制意识。
2 房屋使用安全观念淡漠
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重建设,无可厚非,只有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建造建(构)筑物,才能确保房屋交付使用后能满足质量安全方面的需求。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一般的房屋只需要两三年就能建成,而且至少能使用五六十年,所以,必须做好房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目前,房屋使用安全也被划在了社会公共安全的范畴,但政府以及相关行政部门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我国等省会城市以外的部分地区,很多地市级城市并不具备完整的房屋相关的法规。房屋使用者或产权人为满足使用要求,盲目地建造或拆毁建筑物,更有甚者毫无根据地私自改变其使用用途,难免造成了房屋安全隐患。近几年,我国各个地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因盲目加层、扩建及野蛮装修导致的安全事故,有的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国家、集体、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违背了我国当前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
3 以拆代修,重复投资,造成社会资源和财政资金的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已建成各类建筑约400亿m2,并以每年5亿的速度增长。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财富得到改善以后,大部分居民对房屋的居住质量和办公环境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一些地区的拆代建现象开始泛滥。大多数被拆建的建筑物本来整修后就能继续使用,但人们只是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美观而盲目拆建,势必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并在人民群众心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4 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鉴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还要求鉴定人员熟练掌握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提高鉴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十分重要。稳定的人才队伍为鉴定报告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合市、局开展的机关作风建设、行风建设,狠抓单位从业人员的执行意识、严谨意识、求真意识、廉洁意识,做到定期回访当事人,让承诺服务落实到实处。房管部门的行业优势是房屋安全鉴定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核心,只有充分挖掘行业优势,才能带动相关职能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依靠房管部门的优势,不断拓展安全鉴定业务。一是加强横向联动,配合消防、文化教育等主管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二是积极主动与安监局联系,加强对工矿企业生产厂房安全的普查;三是利用厂房补办房产证的时机,实施安生鉴定。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工作是房屋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它关乎房屋整个使用期的检查、维护及房屋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置等,理应提到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一样重要的位置来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工作,为推进房屋安全管理和鉴定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5 房屋安全管理建议
房屋是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朝夕相伴的。据统计,人的一生,在房屋内度过的时间大概有60%一70%。社会公共安全也包括了房屋的使用安全。目前,我国的住房制度不断深入,对于一般百姓的生命财产而言,房屋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房屋在使用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引发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 建立全周期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全周期管理,即从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直至报废拆除,建立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应该清楚每个阶段的管理办法、管理任务以及管理重点;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追究哪个环节的责任。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前期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方面的制度体系。
5.2 建立定期房屋使用安全检查制度
政府责令整改以后,相关部门对全市各类房屋进行安全检查和定期检查,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组建了房屋健康档案,根据各类房屋的构造用途、安全及使用状况现状,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全面了解住房的安全程度。发生重大事故或者自然灾害时,做到重点预防,为决策提供第一手依据。
篇9
关键词:高压试验;安全管理;安全措施
电力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电力资源的供应、运输环节中,我国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营安全和效果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大部分的停电事故都是由于电气设备的故障造成的。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供应时非常重视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在对电气进行检查时,高压电气试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但由于在进行高压电气试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开展高压电气试验时一定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以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的正常运转。
1 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安全意识
思想意识是人的行为的主导,只有现在思想上提高了对安全的认识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只有对安全管理和安全意识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生产和管理的安全性。因此,若想增强安全管理的效果,首先就需要对思想意识进行调整,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安全意识,通过高度安全意识的建立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
1.1 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保证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技能水平是提高电力服务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只有技能水平提高了才能增强施工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其服务质量。想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首先需要电力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对员工的定期培训和科学训练来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另外,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只有将安全知识融入具体工作实践,通过思想认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确保电力系统工作的绝对安全。在员工上岗之间应该通过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使员工对于电气高压试验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其理论知识和安全规范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让员工上岗,这样才能保证在进行高压试验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电气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做到在技术方面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操作人员和试验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实现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的目标。
1.2 在任何安全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
认识进行设备试验和设备检测的主体,因此施工人员的思想状态、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主导因素。电气试验是一样风险性极高的电气检测方法,因此需要施工操作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做到认真仔细,在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检测准备。比如在施工前为试验工作过好规划,然后查看这一设备以往的试验记录,同时还要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连接方式、准备地点、应用环境条件进行了解,另外还要做好试验所要使用的工具设备、警示牌和记录本的物品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设计到多个领域,有的是技术方面的,有的是安全意识和管理方面的,这些都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合理理念。因此,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是要加强其对检测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其重要性,在电气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和具体工作案例的剖析中增强高压电气试验工作者的安全认识,保证他们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高压电气试验的每一个步骤当中。
1.3 在实验前要严格进行相关的检查工作
由于在进行电气试验的过程中参与检测的两个设备不同,所以他们在实际操作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实验开始之前应该进行严格检验,分别找两位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反复检查,确认设备中不出现误差才能够保证其检测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电气试验的操作人和监护人需要对设备接线方式、仪表的准确性及检测表的量程等要素进行反复检验,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予以及时解决,另外还需要两位工作人员进行交互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所有检测项目不出现差错,提高电气试验的准确性。此外,在施工前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撤出试验操作现场,然后再由负责试验的工作人员确认批准之后才能开展具体试验环节。
2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以严格执行
2.1 在高压试验工作中要设置有监护人,严禁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单人作业
监护人应由具备较长工作时间、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侠且监护人员不得直接参与测试,工作重点要放到试验现场的各项监护上,不仅包括相关测试人员试验情况和试验现场的环境情况的监督指导,更要对试验现场突然出现的各种不安全状况进行妥善处置,防止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
2.2 在试验工作未完成需要中断或转移时要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要遵循相关作业规定的要求进行中断、转移手续,应有明确的许可信息在工作票上进行体现在试验中断时,应将所有试验设备调压器归零,断电,对被试设备充分放电,将试验设备的高压输出端与被试品断开且有明显断开点,为后续工作做好相关的准备。
3 确保安全的其他措施
3.1 严格执行唱票制度
在当今大部分的电气操作过程中,都要执行唱票制度,高压电气试验中更加严格执行此项操作。由于高压试验的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所以确保高压电气试验安全开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呼唱票制度在高压试验工作中,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在确定电源被切断并征得操作人员的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在没有明确设备状况和得到作业许可的前提下,不得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试验设备的状态,这样的行为将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这种严重的违章行为,在高压试验中是绝对禁止的。
3.2 严肃工作纪律,禁止违规操作
特别是在试验过程中,因为现场的环境复杂,所以严禁从事与试验无关的活疏同时,试验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对参加测试的人员身体和心理状况有明确的了解,对于身体不适或精神不佳的员工严禁参与高压试验工作。并且,现场的管理人员要确保与试验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测试区域,保证测试的安全进行。
结束语
高压电气试验是对我国电力设备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其执行风险性过高,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安全思想意识。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相关检测规范,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保证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性,保证电气设备平稳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我国电力服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昌荣,张玉琼.高压电气试验中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2015(11):23-23.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信息安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类生活已经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网络的痕迹,而目前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程度的高低对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网络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在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加大网络安全系统建设的投入,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
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法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控制等。所以,强化网络的信息安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才能使信息更加持续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目前学校网络教育中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全球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但信息在网络上也面临着随时被窃取、篡改和伪造的危险,这就对保障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我们在校园环境中也要认识到,现在学生上网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虚拟的网络环境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解就会走向误区。下面将针对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做简单论述:
1、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加强学校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同其他国家争夺人才的需要。目前很多学校未能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信息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工具和必要手段进行安全故障的排查等等。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尽量避免学生自身违法犯罪的发生,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供保障。
2、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教育正规、科学的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些学校甚至只对个别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普及面非常狭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体系的了解相当缺乏。为了全面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我们不能仅仅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还要将这项教育推广到非计算机专业,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3、对学校信息安全教育采用的方法不当
很多学校所采用的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依旧沿用老方法,跟不上当今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脱离了实际。大部分的教材只局限于理论的讲述,而忽视了对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培养,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主要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传输,某些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数据造成破坏、泄露、丢失或更改。以下内容主要是论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本身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一些意外事故,例如服务器突然断电等;人为因素是指人为的入侵和破坏,这种情况危害性大且隐藏性较强。
2. 无意的损坏,例如系统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安全漏洞,有些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账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他人共享资源等带来的安全问题。
3.有意的破坏,例如黑客利用网络软件设计时产生的漏洞和“后门”对电脑系统的非法恶意攻击,从而使处于网络覆盖范围的电脑系统遭到非法入侵者的攻击,有些敏感数据就有可能被泄露或修改,这种破坏主要来自于黑客。
4.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是造成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出现给计算机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解决此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牢固树立计算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积极地预防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而病毒则以预防为主,主要是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三、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1、加强计算机防火墙的建设
所谓计算机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成、在内网和外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任何来自“本地”或“远程”病毒的危害,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双向保护,也防止“本地”系统内的病毒向网络或其他介质扩散。
2、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
(1)从技术上保障可行的资源保护和网络访问安全,主要包括网络身份认证,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御病毒等。如加密技术,它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是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的一种技术。
(2)详细了解当前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攻击手段,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3)要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外来人员方面切实做好保密工作,要有严格的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经常培训,以便从物理上断绝对网络安全的威胁。
(4)用户本身方面,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个人隐私及与财产有关的相关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轻易告知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