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安全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安全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起重机械作业Delphi法职业适性指标

StudyonTestIndexesforOccupationalAptitudeofCraneman

AbstractTestindexesforoccupationalaptitudeofcranemanarestudiedbyDelphimethod.Theimportanceofthegivenindexestowork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cidenceofaccidentandthegivenindexesareevaluatedbyadvisoryexperts.Theessentialresultsareasfollows:(1)Theexpertsdisplaygoodinitiativeandtheirconsultationsarefairlyconcentrated.(2)Therearegoodconsistencyandpositiverelationbetweentheorderofimportanceatworkandtheaccidents.Accordingtotheorderofimportanceratedbyexperts,andthroughexpertsmeetingsandonsiteverification,asystemoftestindexesfortheoccupationalaptitudeofcranemanisfinallydetermined.

Keywords:CraneoperationDelphimethodOccupationalaptitudeIndex

1引言

职业适性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适性检查是通过一系列有关生理、心理素质的检测来判定人对某种职业的能力倾向和职业适应程度,使人职匹配合理、科学,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

国内从80年代初,开始了有关驾驶员适应性研究,发现并证实在中国存在事故倾性驾驶人群,并揭示了事故倾性驾驶员具有易发事故的心理、生理特征。进而提出并建立了事故倾性的“特性-环境-时期”三维模型假设,即事故倾性是指在一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具有诱发事故的潜在生理和心理素质特征[1]。此项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对降低交通事故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并推动了我国有关职业适性和事故倾性研究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参照职业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安全、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选择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进行职业适性生理、心理素质指标的研究。

2方法

本研究指标体系的确定采用德尔菲(Delphi)法[2-4]。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将每轮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寄发给专家进行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意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

2.1专家咨询表的编制

本研究指标的拟定,生理指标参照国家劳动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起重机械作业安全技术考核标准中所规定的身体条件[5];心理素质指标参照国内外有关特殊职业适性和一般职业适性检查的研究资料及安全心理学、事故倾性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等专业人员的座谈,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走访和现场调查,最终拟定了32项指标,以此制定专家咨询表。

2.2咨询专家的确定

参照有关劳动厅提供的劳动安全、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等专业专家库清单,结合本研究主题要求确定专家名单。遴选专家时,要求专家在该领域有从事10年以上工作的经历,考虑到无应答因素,确定第一轮函询对象70名左右,规定最终有效问卷样本不少于30例。

2.3项目评价方法及检测指标的评定

2.3.1指标重要性排序方法

对32项备择指标,针对工作重要程度按:重要、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不重要五个等级排序;针对与发生事故关系按:关系密切、关系较大、一般、关系较小、无关五个等级排序。专家在进行分析排序后将排序结果填在表上(在相应位置打“∨”),等级赋值开始采用1、2、3、4、5等加数列,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此种方法不宜把分数分开,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分辨率不强,故在进行指标对工作重要性的分析时,采用等比数列,并确定最高分为50分,最低分为10分,求出等比系数D=1.49,即五个等级分别为10,15,22,33,50。

2.3.2指标重要性排序的一致性分析

将各项目对事故重要性及对工作重要性排序结果,应用史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进行评价分析。

2.3.3各职业适性检测指标的确定

依照专家对“重要性”的排序,从得分最高的指标开始累计积分,得到总积分的70%时,认为重要指标均包含在内[6]。将这些指标筛选出来,进行细化研究,再通过专家会议与现场考证等方法对所取指标进行讨论,最终确定适性指标体系。

2.4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评价方法

2.4.1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评价方法

判断专家意见是否趋于集中,采用四分位法[5]:Q+,Q-分别为专家打分数列的上、下四分位数,a1、an为该数列的最小、最大值。如果Q+-Q-<a(an-a1),其中02.4.2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评价方法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评价采用下述方法,以C值的大小来评价全体专家对全部J个指标评价意见的协调程度,C值越小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

式中,σj——n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评分均数的标准差;mj——n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评分的均数;j=1,2,3,4,……,j。

表1咨询专家构成及应答情况

专业调51<1.2451<1.2

外界反应能力44.50.5<1.2451<1.2

运动速度估计能力451<1.2451<1.2

注意的集中能力451<1.2451<1.2

注意的分配能力451<1.2451<1.2

注意的持续能力451<1.2451<1.2

对光、声危险信号反应451<1.2451<1.2

物体空间距离判断能力451<1.2451<1.2

物体水平距离判断能力451<1.2451<1.2

明暗视觉适应能力341<1.2341<1.2

血压352>1.2451<1.2

对颜色分辨能力341<1.2341<1.2

视野451<1.2451<1.2

听力451<1.2451<1.2

心功能341<1.2341<1.2

肺功能33.50.5<1.233.50.5<1.2

视力451<1.2451<1.2

远视力34.51.5>1.244.50.5<1.2

立体视力451<1.2451<1.2

握力3411.2341<1.2

背肌力231<1.2231<1.2

安全态度530<1.2550<1.2

表3生理、心理指标对起重作业的事故影响重要性排序(n=39人)

排序号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合计总分

132安全态度194

214注意的集中能力182

323视野179

49眼手协调性177

527视力171

617对光、声危险信号反应170

718物体空间距离判断能力169

810空间形状判断能力167

919物体水平距离判断能力167

1013运动速度估计能力165

1111物体形态感知能力162

1216注意的持续能力159

1315注意的分配能力156

148手腕灵活性155

1529立体视力155

1624听力153

1712外界刺激反应能力152

185智力150

1928远视力150

2020明暗视觉适应能力146

217指尖灵敏度142

2221血压142

2322对颜色分辨能力132

242年龄131

256向性130

2625心功能125

2730握力121

2826肺功能116

291性别106

3031背肌力104

314体重81

323身高75总分4684

3结果与分析

3.1专家构成及应答情况

由表1可见,专家就各指标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工作重要性咨询表总应答率为69.35%,对事故重要性咨询表总应答率为62.90%,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良好。应答者中对工作重要性的咨询,专家有高级职称者占69.77%,对事故重要性的咨询,专家有高级职称者占74.36%。

3.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结果见表2,表明经两轮专家函询征求意见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良好。

3.3各指标重要性排序

咨询专家对32项备择指标排序结果见表3和表4。通过计算史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对事故重要性与对工作重要性排序结果一致性良好,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522。

3.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如上所述,咨询专家对32项指标排序结果表明,对事故重要性与对工作重要性排序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在计算协调程度C值时,仅对工作重要性排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咨询专家对起重作业人员32项指标评价意见协调程度良好(C=0.388)。

3.5适性指标的确定

根据表4所示,初步筛选出:安全态度,眼手协调性,对灯光、声音信号危险情况的反应速度,对物体空间距离判断能力,视力,对物体水平距离判断能力,运动速度估计能力,空间形状判断能力,物体形态感知能力,听力,注意的持续能力,注意的分配能力,立体视力,手腕灵活性,血压,视野等16项指标。将这些指标筛选出来,在通过专家会议与现场考证等方法对所取指标进行讨论,最终确定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职业适性检测指标为:视力,血压,色觉,听力,肺功能,心功能,复杂反应,操纵机能,深视力,动视力,眼手协调性,空间知觉,安全态度等13个生理、心理指标。

表4生理、心理指标对起重作业的工作重要性排序(n=43人)

排序号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合计总分累计积分累计积分百分比

132安全态度2022

29眼手协调性1755

314注意的集中能力1755

417对光、声危险信号反应1755

518物体空间距离判断能力1605889220%

627视力1541

719物体水平距离判断能力1445

813运动速度估计能力1434

910空间形状判断能力1424

1011物体形态感知能力1412

1124听力12051735350%

1216注意持续能力1134

1315注意的分配能力1130

1429立体视力1130

158手腕灵活性10891623视野1085

1721血压10402396170%

4小结

本研究是建立在多年驾驶适性研究基础上,参照职业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安全、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选择起重机械作业作为本次研究的特殊职业。咨询专家根据32项备择指标,采用Delphi等方法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职业适性检测指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3项对起重作业有重大影响的身心素质指标。这为选拔起重机械人员将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对这些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研究。笔者认为,职业适性研究的未来发展,将会在新的测试手段、测试数据处理、评价方法与标准及测试管理等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参考文献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篇2

农机安全生产是社会安全生产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实现机械化操作。最近几年,机械化农业劳作已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很多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但是在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安全性始终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淮阳县农机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农业机械规范化操作有一定的帮助。

1 河南省淮阳农机发展现状分析

淮阳县地处河南东南部、周口市腹心,面积1320平方公里,130万人,耕地156.4万亩,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人均耕地有限,农民仅仅依靠种地无法致富,所以不愿困守土地,但农民又不愿舍弃土地经营权,他们选择的最折中的办法就是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弱劳动力在家经营土地。随着当地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日益扩大,农业生产一线缺乏强劳动力的矛盾越来越发凸显出来。淮阳各级农机部门按照扶持不包办、支持不干预、服务不错位的原则,全方位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服务。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补贴机具种类和数量不受限制。去年,淮阳农机部门为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安排的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占全市补贴资金总额的60%,其中一次性补贴商城高科农机合作社300多万元,购买各类高性能新型农业机械89台。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淮阳农机局每年评选先进合作社,县政府对获得的先进合作社给予5-10万元的奖励。在合作社基地建设方面,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对合作社机库棚和办公用地以及育秧工厂建设用地采取以租代征,租期达20年以上,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用地问题。

2 农机安全生产重要性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近几年,农业看机械化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其涉及到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过程中都离不开农业机械的身影,农村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农业机械的身影。机械设备的使用不但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切实降低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但是在采用农机生产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对于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强化管理力度,提高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在操作工程中让操作者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当前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1 农机安全生产有利于农机生产的安全性

完好的农机基层网络建设是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好就是建设县级农机监理站点,确保有足够的技术人员,确保站点资金运转流畅,因为这个机构是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在农村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强化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就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能够保证农机操作在规范的制度环境下进行操作,从而能显著提升农机操作者的安全意识,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2.2 促进农村农机操作安全文化的形成

农机操作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综合,其更是素质、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别的准则之和。安全文化对于农机安全生产来说具备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农机安全文化倡导什么,在未来就会对农机安全产生了必要的影响,最终将全体人员的意识和行为规定到同一个方面内,从而提提高了该领域的生产水平。农机安全生产促进了这种文化的形成,就会在农机领域中形成一个完整价值取向,对操作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全面保证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正常的开展下去。

2.3 促进操作者安全意识的提升

农机安全身生产涉及到的主体还是农机的操作人员,其是农机操作过程中是机械设备的操作者和驾驭者,其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机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农机安全生产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报道,通过科普材料、操作技术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和教育,从思想高度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此外,在农机安全生产过程中,让农机手掌握必要的设备操作技术和故障的检测技术也是提高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推广和宣传过程中做好故障检修和技操作技术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篇3

[关键词] 劳动保护用品;安全;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36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61- 03

在一些危险行业中,职工工作期间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才能有效预防相关职业对身体潜在的伤害或者是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地为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因此,对于此类安全劳保用品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以及发放和使用管理是关系到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大问题。安全劳保用品使用相关单位应建立健全劳保用品发放管理系统,以保障物有所用,发挥劳保用品的真实价值。但是,不管是在劳保用品的生产者、发放者还是使用者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配发、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体现,劳保用品能够有效地阻隔人体伤害事故,对劳动者的身体安全和生命健康有益,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如今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企业应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上为劳动者切实落实劳保用品。综上所述,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对于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健康具在重要意义。

2 企业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管理使用现状

安全劳保用品使用的重点行业包括矿产采集和冶炼行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以及制造加工业。劳保用品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也就相应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但在企业发展和设备不断更新升级过程中,现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和管理思想以及劳保用品的质量等已经很难满足保障职工健康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劣质劳动保护产品起不到保护功能。某些企业不配发或不按标准配发劳保用品,配发不合格的劳保用品,配发超过使用期限或无安全标志的劳保用品,劳保用品管理不规范。很多一无标准、二无许可证的“地摊式”小企业在生产劳保用品, 价格低、质量差是其产品的共同特点。劳动产品的不规范严重威胁者企业职工的安全。

(2)职工劳动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与新时期劳动保护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企业领导、一部分职工,对新时期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保护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全管理仅仅停留在安全规程操作的监督和简单的安全帽、安全带、矿靴、矿服等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上,与新时期企业安全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3)监督检查不到位、不细致。一些企业建立没有安全机构,有些虽然建立了安全机构,但现场监督检查形同虚设,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深入到实际生产一线,纠正劳保用品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工会依法对企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也在削弱或丧失。

(4)劳动保护用品的领用、发放等管理程序手段落后,效率不高。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传统的方式都是采用单人单卡的模式进行劳保用品的领用,然后由相关人员记录统计所发放的劳保用品的数量和种类。每个月所要核查的人员和物品种类繁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且,一旦员工发生工作变动,所用劳保用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更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也较低。

(5)管理制度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管理和监督等职能基本上由供应、安全等部门来履行。在当时,管理上尽管也有时存在着相互脱节现象,但是基本上能保证生产工人按时领到符合国家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地勘单位全面走向市场以后,大部分单位由于精减人员、压缩开支、方便工作等原因,把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等权力下放到了地勘单位所属的各二级经济实体,地勘单位只负责发放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各二级经济实体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地勘单位对其行使行政手段的效力与以前相比已大打折扣,使得对劳保用品的监督管理形同虚设,导致地勘单位在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和使用等方面出现了混乱。

3 对搞好新时期劳保用品管理工作的探讨

从业人员多,生产条件复杂,存在较多安全生产隐患或者职业危害等因素的企业,对于劳保用品的管理应该更加重视。针对劳保用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相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员工意识、严抓劳保用品质量、完善劳保用品发放系统、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及时消除劳保用品管理中的安全隐患,争取早日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在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3.1 提高认识

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和发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抓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特别是领导层的安全意识,加强他们对这方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要重视安全生产,必须重视劳保用品的管理工作,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是基础。员工重视自己的生命安全,才会关注自己所得劳保用品的质量,才会在问题发生时及时向企业或相关单位反映,使问题得到解决。

3.2 严抓安全劳保用品质量

业内人士认为,要改变目前中国劳保用品市场的现状,除了加强监管外,还必须从产品的质量入手, 对行业来一次大洗牌。具体来说, 一是防护性能趋向高科技化,针对不同工作特点和需要的高性能劳保产品将会陆续被开发出来;二是品种式样趋向多样化,根据不同的需要,企业细化产品的研发;三是劳保用品趋向高档化,在性能和人性化设计上有一个大的进步, 向“精、巧、美、轻”方向发展;四是劳保用品用途趋向双重性,劳保用品不仅对劳动者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同时也能成为日常生活中派得上用场的实用产品。

3.3 分层教育,典型示范引导

一是分层级有侧重地进行劳保用品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对象按照职务层次、责任大小、工作性质异同等不同特点,划分为企业高管、中低层管理者、操作岗位3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开展不同形式、各有侧重的劳保用品安全教育,增强劳保用品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对企业高层着重加强重视意识和投入意识。对中层管理者着重于监督检查和管理手段的教育。对操作岗位,着重进行意识和技能培训,明确企业重点防范目标,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学会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掌握正确选用保管劳动保护用品的技能。

二是注重典型教育加以引导。利用切合职工工作实际的、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使一线职工逐步“懂得劳保用品保护技能,主动使用劳保用品防护”,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3.4 研发劳动保护用品领用发放数据库程序

为解决原来管理中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差错等问题,可以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自主研发一套“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程序”,将员工的护品领用信息全部显示在工作表里。建立“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数据库”,搭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增强劳保用品管理的便捷性,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将此系统应用于劳保用品发放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劳保用品的数量和去向,使库存劳保用品始终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并对使用期限将至的劳保用品提醒相关人员及时更换。

3.5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有效的监督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做好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根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条例和发放要求,明确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监督工作的任务、职责、权利和义务,规定劳保用品要按时发放并教育职工正确穿戴符合规定的劳保用品,认真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用好和管好劳保用品,保证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4 结 语

优质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能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最大的保护,是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保障。对于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必须严格的控制和监督,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其发放和使用才有意义。对于劳保用品的发放和管理,应及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程序,提高劳保用品发放的效率和及时性。在员工取得劳保用品后,企业应积极开展劳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培训,确保员工能正确使用相关物品,并在工作过程中积极监督,对于劳保用品使用不当或未使用劳保用品的相关人员及时批评指正,确保企业安全文明生产。

主要参考文献

[1]胡艳国.创新模式探索企业劳保用品管理新思路[J].企业管理,2010(4).

[2]朱伟.地勘单位劳保用品管理工作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8(4):38-39.

[3]肖正荣.管好劳保用品 加强劳动保护[J].安全管理,2006(1):26-27.

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 ; 责任 ; 安全第一

Abstract:Power industry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safety and property of the state,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industry.In the ci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safety, stable operation, the issue closes all trades and profess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fundamental interests, so to ensure the safe production and safe operation of power grid, ensure reliable power supply, regardless of any time is our first priority

Key words:Safety in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afety first

中图分类号:F530.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 引言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由电力生产、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生产特性及社会作用决定的。电力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自身的稳定、效益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和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日常生产生活。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仅对电力行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要求,而且对电力安全生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下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从电力企业的自身需要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假若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搞不好,必然是既减少对外供电又增加各类费用支出,琪结果必然是成本上升,效益降低。可见,搞好安全生产也是电力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

“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社会主义电力企业的根本宗旨,为此,电力行业必须要抓好行风建设的优质服务。假若安全生产搞不好,供电可靠性就难以保证,电能的质量就难以提高,想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搞好安全产又是电力企业落实“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的前提。

2.从电力生产的特点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电力生产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有许多发电厂、输电线路、变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组成电力网络,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地联合运行,构成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电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供、用电同时进行,电力的生产、输送、使用一次性同时完成并随时处于平衡。电力生产的这些内在的特点要求电网运行必须十分稳定、可靠,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如不能几十排除,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导致主设备严重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可能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经步入了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高参数、高电压、高度自动化”为主要热点的新阶段,这给电力安全生产的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3. 从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特点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电气设备多;二是高温、高压设备多;三是易燃易爆物品多;四是告诉旋转机械多;五是特种作业多。这些特点表明,电力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环境相当复杂,本身就潜伏着许多不安定因素,极具潜在的危险性,对职工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安全工作稍有疏忽,潜伏的不安全因素随时会转变为不安全的事实,潜在的危险性随时会转变为现实的人身伤害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保障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电力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高度,进一步认识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4.从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力使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或缺性,决定了电力工业还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行业。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和科研,乃至现代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电力的供应,而且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正变得越来越强烈。电力工业的片刻中断,都可能造成各行各业的瘫痪、社会和人民生活秩序的混乱以及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即便地电力系统运行频率和电压在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变动,电能质量的降低也会直接损害用户的利益。因此,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电力行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安全生产长期和反复实践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晶,体现和反应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律,符合电力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表明,只要能正确理解和坚持这一方针,电力安全生产就会顺利、就能得到保证。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电力系统企业各级领导者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把安全与生产统一起来。抓生产首先抓安全,尤其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义和要求。“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和条件,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求把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问题发生和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问题发现和事故预防型,把工作的重点放到预测、预控和预防上。

5.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劳动保护;就业指导教育;劳动权益;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57-01

随着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学生权益被侵害的问题也频繁出现。因此,职校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让职校学生熟悉和掌握《安全生产法》和《劳动法》等有关法律,确保职校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也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职校学生被侵害的权益主要包括人身权益和劳动权益两个方面,本文研究职校学生的劳动保护策略。

一、学习自我保护知识,奠定劳动保护基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平时的课程教学也主要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讲解,常常忽视就业指导教育。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职校学生多数对劳动法规知之甚少,且缺乏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自我保护知识。学生劳动保护策略是确保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身心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体包括劳动保险、安全设施、生产技术和环境卫生等诸项内容。首先,职校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安全生产法》和《劳动法》等有关法律,做到严格守法和用法,使全体学生懂得自己作为企业职工所享受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也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在职业教育中增设职业保健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职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涉及长时间、多粉尘以及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如果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就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设置职业保健类课程,可以使学生提前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保健常识以及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方法,比如如何自救或者救治他人、如何避免因粉尘污染引发安全问题。另外,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体能,以增强岗位适应能力。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中注重劳动课、体育课教学以及课余体能训练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便学生符合新时期工作岗位要求。

二、强化安全意识,紧绷安全之弦

为了避免因思想麻痹而引发安全事故,学校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学生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定期到车间参加实习,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选择职业院校周边的一些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训来了解如何穿戴安全工作服、了解车间危险地段以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另一方面,要以企业安全事故为反面教材,帮助学生吸取教训和经验。每一个安全事故均有其成因,业院校需要从多方面剖析事故的成因,以触目惊心的现场实例来敲响学生心中的安全警钟,确保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另外,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举办的“安全周”等安全教育活动。目前,许多企业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活动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因此,职业院校要用这些安全教育机会来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通过强化安全教育,让学生紧绷安全之弦,确保学生严格按照安全规定和要求进行工作,确保学生不受伤害。

三、增强职业技能,增强适应能力

目前,企业对锻造、焊割和电工等工种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确保相应的工作人员具备合格的岗位技术能力以及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力度,且要尽量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首先,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采用相应的等级考证来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解机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事故的部位及其成因,确保学生具备安全生产能力和机器操作能力。其次,在学生毕业之前,要为学生灌输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帮助学生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则,同时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和改正学生的不足。最后,职业院校要注意开展以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为主题的训练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高压危险”“禁止触摸”等各类安全标志,明确各种抢险设备和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制定劳动保护策略是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权益的有效保护。当前,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常常忽视劳动保护等就业指导教育,影响学生就业质量。为了有效提升职校学生劳动保护能力,必须从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入手,强化学生的岗位工作安全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要让职校学生熟悉和掌握《安全生产法》和《劳动法》等有关法律,确保职校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孟续铎.学生实习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现实问题与政策建议[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篇6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本次活动,我队成立了由队长任组长,副队长、技术主管任副组长,调度和施工员、各班长组成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围绕活动主题,与深化标准化管理活动相结合,我队抓落实,保实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从上到下建立起了监督、监管体系,对活动真正做到了责任明确、逐级管理,使全体员工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认识转变为自觉行为融汇到日常生产工作中去,形成人人关系安全,安全关系人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培训教育力度

活动期间,我队根据实际情况,主要以设备操作安全和预防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全面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保证了安全生产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针对洞内施工和特殊岗位、工种、作业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管理,提高其专业技能。

三、创建无隐患岗位活动

活动期间,开展反违章指挥、反违章操作、反违反劳动纪律的活动;人人参与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大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改,彻底消除了安全死角和盲区,坚决杜绝了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以人为本”思想。

四、注重实效,力抓自检自查工作

篇7

关键词:安全教育;企业;必要性;创新

任何工作上岗之前,安全管理方面教育都必须做好。但是从业者甚至领导层都在具体生产实践工作中,把安全教育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不愿把财力与物力花费在安全教育上,可以说,不断地发生重、特大恶性事故一定程度上与这种淡薄的安全法制观念,较低的安全意识相关,而匮乏安全知识成为有的事故根本起源。安全文化属于文化现象范畴,并且独特性凸显,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其载体就是文化,依托文化的渗透实现人的安全价值观的提升,使人的行为被规范,实现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从而把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营造出来,推动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协调,并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到人的观念与意识等方面,发挥出控制不安全行为作,最终达到事故减少的目的。

一、企业加强安全教育个工作的必要性

1、安全教育是保护职工不发生事故的保证

就生产安全保障而言,职工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生产安全真正抓好,职工自身做起,对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主观认识是前提与基础,因此可以说,安全教育占据必不可少的地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脱离,犹如房子没有打牢基础一样,危险性不言而喻。安全管理就是以安全生产客观规律为出发点,依托职工队伍素质与执行规章制度自觉性的提高,并以劳动安全生产操作积极性发提升,使安全生产实现,这样能够是事故杜绝与减少,有利于为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因此,把安全教育抓好在确保职工不发生事故上起到重要作用,抓好安全教育,将为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和要求的把握提供帮助,实现对规章制度的自觉遵守,真正使作业实现标准化。教育职工要有的放矢的实施,以不同时期与阶段,结合不同季节安全工作情况,并从常见事故类型和发生地点为出发点,以具体安全薄弱地点与薄弱人物情况为出发点展开。真正实现有机结合以人为本思想教育和法律约束等多种手段,真正在企业管理与生产经营等各项制度中始终贯穿,这是促进安全教育整体效果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提高有效途径。

2、安全教育是职工完成工作的重要条件

可以说职工的安全教育,其存在是与工作并存的,安全紧密的联系着效益。实践证明即便设备再好再新,使用者违规操作,事故同样会发生。相反,虽然在使用落后设备,但注重把管理与维护工作抓好做好,设备依然会维持良好状态,重大事故也会避免发生,创造的效益会更大。同时需要强调的是需要凭借人的控制能力体现或完成职工的安全意识与责任等方面。必须注重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不同工种和岗位以及人群,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形式形成多样性。提升针对性,而且具备喜闻乐见特征,激发出职工积极的参与性,从而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融入培育职工安全理念与引导思想行为,最终真正实现人人讲安全与事事讲安全局面,也就是实现安全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构建的气氛与环境充满一切为安全让路内容。形成的优势必须使部门和企业以及员工真正实现齐抓共管,达到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凭借干部职工共同参与与管理途径,在安全管理体制上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局面。在当前生产日益发展下,职工素质也日益提升,因此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是安全管理教育的核心。把安全管理搞好,旨在把‘安全”为最现实生产力体现出来,因此,在职工完成工作保证重要条件中,安全教育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

3、安全教育保护了职工生存权

安全管理教育实质就是通过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执行规章制度自觉性的提高,推动劳动条件的改善,使职工劳动安全生产积极性能够得到最有效地调动,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把事故杜绝或减少到最小化,对职工的伤害减少和减轻,发挥出对劳动者健康和安全保护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把安全教育抓好实质就对职工生存权的保护。从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体会到,事故源于违章作业,违章作用必然发生事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种违章作业在事故发生中占据必然因素地位,其一但时机和条件成熟,预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必然会发生。就以济南铁路局重大事故的发生来看,原因就是由于机车司机违章作业,调度员及车站值班员对工作违章指挥,出现失职,把工作视为儿戏,最终导致人员的伤亡。行车中断数小时,属于铁路交通重大事故,在国内外形成不良影响,教训深刻,职工的安全意识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个环节与一个岗位办事都能做到与工作要求吻合,事故必然不会发生,这个事故给我们警示职工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一旦失控何等可怕。转变强制性要我安全状态,真正实现自觉要安全局面。职工安全工作和重要性必须做到在思想意识深处明晰,深深树立安全涉及你我他,安全维护靠大家的思想。我们的工作实现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建立在企业安全发展基础上,而企业安全发展也是企业创造价值得到收人的必然条件。企业处于频繁不断发生安全事故状态,整顿倒闭为面临的局面,员工无所事事,员工就会由于家庭经济来源问题出现矛盾,我们的生活就会动荡不宁。因此说安全管理教育是对职工生存权的保护,确保安全必须做到把安全教育做好,通过职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使职工严格作业规程真正落实到生产作业过程中。

4、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立足之本

可以说在企业工作中,安全属于有恒的主题。企业安全事故虽以多种多样状况呈现,但违章作业与违章指挥,加上违反劳动纪律,这些是普遍存在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属于共性问题,根本在于职工没有规范行为,具有淡薄的安全思想所致,职工安全自觉性如何有效地得到激发,从而使职工始终按章作业、与“三违”远离,职工安全教育工作的不断抓好就是至关重要环节,这是安全事故被遏制到最小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根本上为顺利实施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与保证的必经之路。在任何企业建设安全中,安全教育工作都占据重要地位,安全教育抓好,有利于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和要求的把握,提升对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从而使作业达到标准化水平,最终达到安全生产有效机制的实现,为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奠定基础,提升其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强大状况。因此,对安全管理教育重视和加强必要性凸显,分析大量的事故极易发现,在各类事故原因中,违章违纪比例较大,就伤亡事故导致因素而言,违章违纪占据罪魁祸首的地位,而转变违章违纪局面,把安全管理教育抓好就是有效途径。把安全管理搞好,实质就是把“安全运输”为最现实生产力充分体现出来,是挖潜扩能最有效的体现。因此,在保证安全工作手段方面,安全教育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安全管理教育实质就是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理念树立,通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的定期开展,促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全面提高,最终实现事故的减少与消除。安全教育重要性凸显具体体现在,首先,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通过安全教育,能够提升安全生产责任感,提升安全生产自觉性,其次,普及和提高安全技术知识,有利于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掌握,使安全技术水平提升,通过对检测与控制技术知识的掌握,学会工伤事故消除本领,并能够掌握职业病预防技术,进而把安全生产搞好,从而使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得到确保,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

二、企业创新安全教育工作的策略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坚持教育先行有利于抓安全与保稳定,促和谐的真正实现。本文对一些认识和体会的探讨是立足安全教育观念等方面创新展开的。

1、观念创新

行动的先导在于观念,匮乏观念,行动上的盲目与无知将是必然结果。把安全教育抓好必须以“求新”、“求变”视角,对企业安全发展需要进行审视。一是注重系统性原则的突出。系统性是安全教育工程的突出特征,是对为什么要教育和教育什么等系列问题的解决,最终把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形成;把教育内容等具体要求规定好;并把参与人员等方面规定好。二是注重全员性原则的突出。广大职工共同活动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渠道,因此安全教育要注重把“安全是大家的事”思想突出出来,把企业各方力量积极动员起来,在职工安全教育上形成各负其责的氛围,从而在企业各个层面群体中真正实现覆盖安全教育。三是注重针对性原则的突出。安全教育就是以企业职工不同时期与阶段安全生产思想情绪及行为变化规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职工群体需求的安全生产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和洞察,进而把常见的、易发的等特点问题找准,从而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四是注重长期性原则的突出。要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中贯穿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哪里有生产,哪里就有教育,把教育与生产紧密的结合;注重“打持久战”思想的牢固树立,对于安全教育要坚持做到年年讲和月月讲,天天讲与时时讲,实现安全教育持之以恒与常抓不懈。

2、内容创新

安全知识与法规以及技能教育并不是企业安全教育开展的唯一内容,职工安全内在素质方面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环节。下面几点就是其突破口:一是安全荣辱观教育应注重强化。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出发点,对职工“安全光荣、违章可耻”理念的树立进行引导,依托道德的力量促进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的提高。二是注重安全态度教育的加强。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个别职工借助个人经验主义或侥幸心理实施“减法式”施工的状况经常可见,这样的行为以不安全的现实呈现是迟早的事情。安全态度教育的开展实质就是教育职工对“安全”时刻不能放松,借助教育手段达到把安全内化于职工之心,外化于职工之行,使职工安全行为真正得到规范的目的。三是注重安全典型教育的加强。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对出现于安全生产中典型事例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其中正负面都涵盖其中,加强职工对安全重要性的真实感受和体会。正面典型教育实质就是把榜样力量巨大感召力充分发挥出来,表彰企业安全先进人物和事迹,通过典范的树立,真正把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氛围构建起来,使职工对安全纪律的遵守以习惯呈现;而负面典型教育就是依托血淋淋的惨痛教训,真正使职工对安全苦果的危害性加深体会,进而促进自身安全警惕性的提升,达到安全责任心不断加强的目的。四是注重安全文化教育的加强。立足“文化领先”视角,把企业安全文化导向等作用发挥出来,培养职工慎独精神,构建遵章守法,严于律己氛围,促进把安全认同感做好意识的提升,真正做好安全意识对每一位职工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工作,为“要我安全”观念转变到“我要安全”而努力。

3、方法创新

教育要想取得好效果,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方法重要性凸显。创新思维,“三个转变”的努力实现应成为企业安全教育的核心。一是事后教育转变到事前教育。秉承“未雨绸缪思想多一些,亡羊补牢思想少一些”理念,前移教育关口,工作核心方针对事故预防上,开展前瞻性分析职工的劳动时间等方面,对引发事故各种不安全可能因素真正做到预先发现鉴别与判明,也就是实施超前教育,也就是职工具备苗头性问题及早铲除思想,预防的目的真正能够实现,防患于未然真正能够落实到实际之中。二是课堂教育转变到现场教育。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仅注重把课堂灌输式教育单一地抓好,往往出现收效甚微的结果。因此,下移安全教育重心,让职工到生产现场中去,采取的教育方法应增强活跃性,结合运用好分析与启发等形式,实现现场教育出现在施工中的不安全新情况与新问题,从而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解决,进而达到把教育的实效性突出的目的。如以生产作业中常犯违规行为出发点,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宣讲;有利于增强职工理解能力,以容易出现在施工中的问题为针对对象,依托典型引路手段,或现场示范学习等,对比职工所学状况,增强职工对安全知识学习与掌握能力。三是被动教育庄边到主动教育层面上。职工处于被动接受教育层面是传统安全教育方式获得的结果,属于注入教育模式,源自自上而下顺序,职工逆反心理的产生是难免的,安全教育效果受到影响将是必然的。为此,企业安全教育应把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的树立引导作为重点来抓,让职工真正明晰个人与企业两者安全辨证关系,从而增强职工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真正扮演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重角色,实现安全教育互动局面,提升安全思想转化与控制行为自觉性。

4、培训创新

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加上不断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新设备与新工艺,在各行各业安全生产中,安全教育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就员工安全素质提高,安全观念增强而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安全教育培训搞好,同时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安全生产与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地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而就安全生产而言,其最根本动力就是人。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在安全生产中坚持一切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是对职工安全主体地位确定的体现,是职工安全首创精神发挥的反映,而且职工各项安全权益能够得到保证,这样在安全生产环节中,职工生活会增强体面程度,提升工作快乐度,依托安全教育培训手段,推动职工安全生产需要的满足。要在安全生产全过程中贯穿安全教育。行为的先导为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也是行为过程和结果的决定因素。而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承担起督促企业真正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职责,并把此项工作作为企业工作重心来抓,为企业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提供帮助,促进落实安全教育工作。因此说企业做好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全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推动安全生产技能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我要安全局面转变到我懂安全和我会安全状态势在必行。

三、结论

仅凭借制度管理和约束实现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素质,提高安全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是必须的,采取的教育形式也必须具备灵活多样性,这是与预期效果能够保持一致的前提条件。注重部门与企业以及员工潜力的挖掘,真正使齐抓共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立足方方面面动员力量,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真正形成共同参与与共同管理局面,造就安全管理体制全员参与声势。

作者:张华 单位:太原市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孙延青.关于企业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风.2013(22)

[2]薛继奎.探讨石油企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J].中国培训.2010(07)

[3]田军.企业安全教育也得创新[J].安全与健康.2009(01)

[4]闫世平,马睿婷.电力企业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安全.2008(12)

[5]王成林.企业安全教育的三大元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04)

篇8

一、让学生动动“嘴”

现在,学校的劳动教育非常被动,一方面,学校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结合学校活动开展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劳动,但是家长不领情、不配合;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应试化”非常反感,甚至认为学校变相地弱化劳动教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劳动教育仅仅是教师在“动嘴”,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

劳动教育不能只是国家的号召、学校的事宜、教师的教育,而应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自觉的教育行为。因此,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主动地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成为劳动教育宣传大军,为劳动教育鼓与呼。

教师要学会善于发动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去。平时,不但组织学生学习《悯农》之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学科知识,更应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农村,主动参与到劳动教育宣传中。无疑,这样“动嘴”的活动,比单纯的说教教育效果好多了。

二、让学生动动“手”

劳动教育不让、少让学生“动手”,这看似悖论,却是我们劳动教育的现状。学生缺乏足量的劳动教育,甚至不知道还有劳动教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劳动教育需要动手,这存在着些许安全隐患,还有什么比安全问题更让学校揪心的呢?于是,能不举行的劳动活动就不举行、能不开展的劳动教育就不开展;另一方面家庭也有一些显性的责任,主要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力受苦。

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伟大,进而产生热爱劳动、喜欢劳动的良好品质。因此,学校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要做好周密的安排,做到有预案、有保障,以万无一失的活动安排去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三、让学生动动“脑”

有这么一种观点:世界是懒人创造的。这说明反省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也是如此。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更要教育他们思劳动。学会反思劳动的有效性,想出更好、更有效的劳动方法来。因此,要激励、鼓励学生“动脑”,学会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效益达到劳动教育的教育目的。

有一种观点,劳动教育仅仅是劳动,不需要动脑,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劳动教育不仅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在劳动中身体素质得到提升,更要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发展,其对劳动的认识更深刻、更深入。我们要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劳动,即想出“快、好、省”的办法来,做一回劳动的“懒人”。

四、让学生动动“脚”

现在,一些学校的劳动教育其实就是校园劳动教育,停留在大扫除这一老掉牙的活动上;不敢带学生去野外、社区开展经常性、系统性的劳动教育。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劳动教育如果仅局限于校内,这样的劳动教育是不完善的,其效果也是不完美的。因此,学校的劳动教育应大胆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隅之地的劳动教育,而应将目光投向整个社会,让学生的脚踏出校园,走入社会,以大社会办大教育的视野,去统筹劳动教育,让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教育责任,这才是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五、让学生动动“眼”

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简化的粗活,其实,它也是需要细致地策划、实施的。劳动教育需要一定的步骤去实施。因此,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很重要。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细致、细心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开眼界,看到社会七彩缤纷的一面。真正的劳动教育,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闭门造车式的教育,相反,它会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的新型教育。

六、让学生动动“耳”

劳动教育需要借鉴前人、他人的经验,在劳动教育中让学生动动“耳”,听听他人的技巧、技术。学校组织劳动教育,应该向学生讲清楚劳动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所在,提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就劳动教育自身而言,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接受劳动思想教育,这比任何形式学科教育的效果要好。

篇9

关键词:挖掘;利用;德育素材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一、待人接物,文明礼貌

“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这些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学生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他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Unit1 Topic3 Project Hope”中,我们了解了希望工程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重大贡献。针对这一话题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对话和为贫困地区捐物的活动。通过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

三、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在教授新课school rules的时候,我请学生看了这样几个片段,并引导他们判断正误,学生用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

在导入“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这一话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近期交通安全事故的小视频,让他们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回到本课的课题,通过四个步骤的解析说明,学生意识到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教师要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品质,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保障自身安全。

四、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是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又一德育因素。在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1对话中,两年前的西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空气清新,绿树环绕,河水清澈;可是这时的西山工厂遍地,污水横流,寸草不生,一片狼藉。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在阅读“In a Nature Park”时,根据阅读原文,我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

五、面对灾难毫不畏惧,充满力量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面对困难,面对灾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引导学生面对灾难毫不畏惧,充满力量,挑战困境。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2:How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通过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地震中保护自己的知识,也更加理性对待灾难的发生,有了直面困境,敢于迎接挑战,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勇气。

六、热爱劳动,勤于动手,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热爱劳动,勤于动手”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有一个介绍制作剪贴簿的文段:制作剪贴簿是一种爱好,人们称它是友谊之书。人们把照片、信、诗歌和其他想留念的东西保存在内。通过这一文段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剪贴簿的具体知识,还将此运用到实践中,在课后把照片、信、诗歌和其他想留念的东西保存在剪贴簿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动手的品质。

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鲜活、值得我们挖掘的德育素材。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教学,竭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

参考文献:

篇10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中专生步入工作岗位,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在着重要作用,但是,他们的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出现很多工作安全事故,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要特别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劳动者自身的权利和福利,而且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职业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往往被忽视,很多教师认为职业安全教育没有多少必要性。其实不然,安全是保障中专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安全教育是中职德育课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中专生步入工作岗位时,大多年龄较小,普遍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识,同时,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因此,在工作中,他们无知者无畏,很多工作设备都去触碰,这易造成安全事故。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职教育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是教育的重点,需引起教师的重视。

2.在中职德育课中如何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2.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行为方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要搞好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应该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懂教学的优秀教师任课。在德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一般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知识,还应讲解相关专业的工作技能以及安全生产知识从而弥补学生对安全生产知识的欠缺,进而提高学生职业安全意识,并减少工作中的安全事故。教师应树立反省意识,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道德修养,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查缺补漏,尽快弥补自身的短板,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定期为教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安排教师深入第一线,体验企业的生产现场,并参与实际操作;学校也可以从外校聘请一些高素质的教师,为学生讲解安全生产知识。

2.2建立健全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学校要建立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就必须要求学校的管理者、老师和学生之间各司其职,在安全监管、安全教育与安全操作方面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联动整体,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落实安全监督制度。在实习教学中建立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贯彻执”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零理念。为了将安全制度落实到位,教师应培养安全骨干学生,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的安全监督员,协助教师管理班级日常事务。一旦发生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教师应及时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位学生心中去。

2.3采用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还没有工作经历,很难理解部分职业安全教育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再配以适量的典型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到事故分析过程中,全方位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对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建筑工地的一名电焊工,将配电箱中的空开开关切到分断的位置后,徒手拆卸电焊机电源线,结果触电身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这个实例展开讨论,并指出事故原因,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应给予总结性的讲解,并指出问题的根源,针对学生没有发现的原因进行重点讲解,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让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