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安全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劳动安全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劳动安全的理解

篇1

[关键词]安全内涵外延 1引言

安全和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实现安全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伴随着世界安全运动的兴起,人人渴望安全,国家治理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共需安全。安全重视程度之高,安全谈论之多,安全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但反过来思考,安全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恐怕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不是那么形象、完备和科学。以致于不管对安全作何定义,都很难包容一般意义上安全的内涵。

2安全的定义

为了获得安全的原始含义,先从词意和典故考虑,查阅了相关工具书,得到安全如下的描述:

(1)安全在希腊文之中的意思是“完整”,而在梵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受伤”或“完整”,在拉丁文中有“卫生”(Salws)之意。

(2)“安”字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稳定等,可谓无危则安;“全”字指完满,完整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等,可谓无损则全。

为了获得安全的真实含义,从安全的科学层面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到了安全以下的定义:

(1)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设备或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2)安全是指在外界条件下使处于健康状况,或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率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3)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认为,指某一子系统或系统保持完整的一种状态。

(4)安全是一种理念,即人与物将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理想状态,或者是一种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的物态。

凡此种种,要想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把复杂的安全内涵表述清楚是异常困难的。这犹如“最优化问题中寻找最优解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一样,难以走出这个局部区域”。因此,应当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安全概念。

3对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识

采用自然辨证法定义技术创新哲学的思考方式,不从正面去解释技术创新是什么,而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回答它。笔者就是从安全的子系统:文化、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伦理与外延(信息网络安全等)来回答安全的本质。

3.1安全是一种文化——安全文化

文化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所以,应该以哲学的观点来认识安全文化,那么,安全文化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从事生产、生活、生存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的环境和与之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文化所涉及的范畴包括: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厂矿的安全生产、核电站的社会性安全、全民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安全是一个包括物质的、意识的巨大的系统工程。

3.2安全是一门科学——安全科学

1993年7月我国国家标准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把安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工程与技术门类之中,称之为安全科学技术,被确定为综合类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安全科学是研究系统安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研究事故与灾害的发生机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人类生活各个领域里的危险,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保障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和自身安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按照哲学的内容,在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中,处在安全科学的工程技术层次上的是各类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特点就是安全的观点,或者说安全科学是从安全的着眼点或角度去看整个世界,正如自然科学从物质运动,社会科学从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去考察世界一样。但是安全科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各门科学有关。因此,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的新兴横断科学。

3.3安全是一门技术——安全技术

生产、生活和生存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或危险的因素,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造成生产、生活和生存被动或发生各种事故。为了预防或消除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影响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称为安全技术。

安全可称为技术,在于要消除各个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技术的层面去实施或考虑,或者是说以技术为主,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以达到劳动保护之目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科学可以从自然辩证法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说明,安全科学着重于安全的规律,发现、探索、认识其本质,从而掌握好安全,使之为人类服务;而安全技术更侧重于安全的应用,研究事故致因因素,从而转危为安。因此,安全技术丰富了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又指导和推动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可见安全技术对安全生产、生活和生存是何等的重要。

3.4安全是一门管理艺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矛盾问题。这就表明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围绕预防事故这个中心课题,变纵向为横向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安全状况指标化;推行事前预测;推行反馈原则进行安全评价等。

认为:管理首先是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自觉活动。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励人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而人的意识、价值观、认知、信念等都是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本身包括教育方法、法律建设、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现代安全管理应是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使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就犹如5个分散的指头握成一个拳头,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合力。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和流通,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得到迅速推广。因此,所谓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劳动者人人主动参与安全工作。

3.5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由“政治立国”进入了“经济立国”的时代,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起着主要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安全领域有专家、学者提出安全经济这个新名词。

安全经济首先是基于对人类安全活动需要经济作为基础的理解。比如,无论是生活中或者生产中,实现安全条件需要经济的投入。如何高效、合理地投入?安全经济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安全经济学的观点来运筹安全管理,必将成为一种符合客观的实用模式。

从安全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以提高生产与以增加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安全性投入进行对比分析。前者是指为消除和控制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专门采取安全措施的投入,它将对生产、生活产生某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后者除了产生生产、生活效益外,还会产生安全效益,并且往往决定企业的基本安全程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区分某一项投入是生产、生活性投入还是安全性投入。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应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资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3.6安全是一种伦理道德——安全伦理

伦理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们的信念或信仰,也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安全可以认为是观念、思维,意识。安全伦理主要表现为:“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念,“预防为主、安全为天”的意识;安全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伦理观念;安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安全系统是控制系统,生产系统是被控制系统的辨证观念。应该建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意识;“珍惜生命,修养自我,享受人生”的意识;自律、自爱、自护、自救的意识;保护自己,爱护他人的意识;消除隐患,事事警觉的意识。实践证明,要使人从被动(要我安全)到自觉(我要安全)地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但从科技、管理、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来认识安全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使社会(企业),使每个人从价值观、人生观、行为准则等方面,从群体到社会建立起对安全的理念和响应。因此,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和健康的宗旨是安全的出发点,也是安全的归宿,更是安全伦理的体现。

安全伦理就是每一个合格公民对安全进行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方法论。以安全理性或法制为手段进行社会调控在过程之前必须经过安全伦理思考的判断和估量,在过程之后又必须进行安全伦理价值的评价。当然,安全是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在道德观念中应该提倡使他人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安全作为伦理的理解就很清楚了。

3.7安全的外延——信息网络安全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正快步走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然而就在网络技术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个关键问题——信息网络安全,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信息统领全球,信息主宰国家命运,信息广泛渗透各个部门、领域的时代,着眼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说是致命危险的。传统意义的安全即使做得很好,但是面对新形式安全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是对安全更新的、更深层次的领悟。如今的安全理念都是与信息网络挂钩的。在传统的安全观下,引申出当今的信息网络安全观,的确是对安全理念的一次深刻性革命。

目前,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可以归结为对信息网络安全的概念不清。有的认为信息安全就是“杀杀病毒,最多再加上设置命令”。有的认为信息网络安全就是“七分技术,三分管理”等等。笔者参考了相关的资料,现介绍信息网络安全的定义:保护网络信息资源,使其不受意外的或蓄意的(未经授权)破坏、更改和泄露,包括暂时的,其目的是保证网络信息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诚然,安全的外延还应包括高科技生物技术安全、高科技材料安全等内容。这方面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能使其安全地造福于人类,这也是当今安全工作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应用动态的、永恒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安全,安全所涉及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即安全会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向外延伸出去,就犹如安全这棵参天大树会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同时,这也展现出安全的生机和活力。“”版权所有

4结论

安全是没有时空局限的,安全的子系统也是无限的。从科学学、哲学的观点,安全是动态的、发展的。基于目前对安全认识的局限,笔者只列举了6个内涵和一个外延。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安全的本质,可以使安全的定义更科学、完备,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科学观,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保护人类的生息繁衍和社会发展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罗云等.安全文化百问百答[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8:3—25;51~52

2安全科学技术词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12:1~3

3张景林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9

4曲和鼎等.安全软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1.10:19~23

5罗云等.安全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6:7~23

6韩永飞,杨富春,李宗鹏.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一),2002.2:33—35

篇2

【关键词】安全;思想教育

一、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

1.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

2.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电力建设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环境中作业。这就从行政法规上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员工们说得好,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3.针对人的事项障碍展开安全活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员工“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因此,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消除员工思想障碍入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活动。通过这些,使员工逐步消除抵触、违反、消极、侥幸、松懈、逞能等思想障碍,增强“我要安全”的自觉性。

二、注重“人性化”安全思想教育,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篇3

高中阶段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时期 高中生多数为14岁至18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已臻成熟,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但神经系统的联系和机能复杂化仍在继续。在认识方面,高中生绝大部分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命运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能力、叛逆心理严重等,从而导致种种漠视和践踏安全的行为屡屡发生。从高中生身心发展来看,已经具备了进行安全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可以说,高中阶段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时期。

1.1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

安全教育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安全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和健康的安全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塑造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2高中思想政治课可强化青少年学生安全意识

对于每一位政治教师来说,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责任把“安全至高无上”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有责任时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他们“珍惜安全和健康”的意识;有责任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安全观、他们安全意识的强弱,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健康发展。

1.3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人的安全世界。人是以安全的方式存在的,没有安全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安全是人的智慧、力量和一切美的情感的唯一载体。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安全为本。安全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其次,要弄清以“什么样的人”为本的问题。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人是自然安全、精神安全和智慧安全的统一体,“以人为本”应当是以鲜活的、现实的、完整的人为本。教育要引导人追求安全的完善,追求安全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起点就是人,而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的基点。

二、安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师生共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培养热爱安全、积极生活的学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工具化了。教师受制于升学指标等行政性压力,教师的精力过多地被各项考核和单一的考试机制所牵制,久而久之,教师成了教会学生取得高分的“教书匠”,失去了教学上的自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想政治课在高中学科中处于“副科”的地位,这就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从而使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处于无奈、倦怠的职业和生活状态中。试想,这些教师又怎能成为优秀的政治教师,又怎能成为安全教育的实施者呢?教师要融安全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一是自身洋溢着对安全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安全的理解和热爱通过互动传递给学生;二是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安全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坚持以生为本,将安全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安全教育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安全热情,同时也要让教师焕发出安全的光彩。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挖掘安全教育内容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却把认知功能从安全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安全体只当作认知体来对待,从而使课堂教学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师充当了教材的搬运工,单调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死气沉沉,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忽视学生体验生活的局面,要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安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安全意义,追求安全质量,使课堂教学透射出安全的气息。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们不仅要讲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消费观,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尊重他人劳动、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再如,通过《哲学与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制消极人生观的能力,确认安全的意义在于自身的精神安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2.2改变教学观念,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传统课堂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上,强调刺激——反应。而“安全课堂”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主动,尤其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构建“安全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2.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安全教育新方式

篇4

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后,企业自逐步扩大,约束机制相应减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管理出现滑坡现象。其具体表现为:

1.1重生产、重效益、轻视安全的思想严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已实行多年,但是坚持得不太好,关键是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出了事故就抓一阵子,安全生产的弦就紧一阵子,当生产任务忙的时候,安全生产工作又放到了一边,认为经济效益是企业第一位的任务,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不大。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企业安全生产的观念淡化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动摇了,安全专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作用被忽视了,安全例会和安全检查也很少组织和参加了,安全生产的投入也大量削减,安全生产成为空架子。

1.2合并和撤消安全机构,安全技术人员大量缩减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企业用工分配制度的改变,部分企业采取压缩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办法,力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些企业领导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合并和撤消安全机构、过分削减安全技术人员,使大批安全技术人员转岗或下岗。一些企业的安全技术人员身兼二职或多职,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引发工伤事故。

2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之前,首先必须掌握安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特征。所谓安全经济效益就是指企业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效益是揭示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衡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质理的好坏,以及衡量安全设计、安全规划和安全目标的合理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等特征。

邹家华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话会议上曾强调指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安全生产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次序,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没有安全生产作保障,经济效益就不能实现。安全生产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通过改善劳动生产场所、消除事故隐患、增强职工的安全行为,从而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生产力,促进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费用支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如:某汽车运输公司几年前,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搞得不好,连续多年不断发生各类事故,其中一起因汽车驾驶员技术不熟练、雨天超速行驶发生的恶通事故,致使5死11伤和车辆报废,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十几万元,使经济效益本来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经济效益又怎能提高呢?所以说安全生产出效益,安全就是妊益。

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目的,没有经济效益作依托,安全生产就不能正常开展。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所需的资金无法落实,一些事故隐患就释不到整改,物的不安全因素就不能消除,安全生产就要受到影响。而企业通过安全生产保障了生产者,提高人员的劳能生产率。通过减少事故损失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如:日本铁路客运公司,自1987年逐年增加经济投入,消除事故隐患,使列车每百万公里的行车事故数从1987年的6.6次下降到1990年的1.2次,即下降了25%,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

所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片面强调安全生产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必须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要实现安全生产,又要提高经济效益。

3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坚持企业法人是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原则

国发(1993)50号文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要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国务院明确规定的企业法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2加强安全技术队伍建设,发挥安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

安全机构是本企业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要明确安全机构的职权,发挥专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给他们创造和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条件,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他们的科学系统管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3.3继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安全生产实行责任制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分管领导负重要责任,其他领导负综合治理责任,同时各部门、各岗位都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安全责任制的调整,完善和落实,形成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促进职工安全责任制意识的提高,强化安全生产。

3.4认真组织事故隐患的整改

事故隐患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只有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要在人员、物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保证和投入,还要明确隐患整改的措施、时间和责任人,使隐患及时根除,避免职工伤亡事故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3.5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安全科技水平

篇5

个人安全保证书模板简单

为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生平安,学校做如下要求:

1、珍爱生命,不断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在校外行走时不追车、不爬车;自行车做到车铃、闸、锁齐全,不乘坐三无车辆、超载车辆。

3、不吃变质瓜果和食物,不乱吃零食,不乱喝饮料,不在无卫生保证的摊点就餐。4、不私拉电线、不私自使用电器;严禁携带火种进入学校。5、不攀爬校墙、宿舍、教室及树木等;不进入建筑施工现场。6、不逃学、旷课;不进入网吧、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7、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放学后不在外逗留或夜不归宿。

8、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上体育课时不拥挤或狂奔。

9、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着装整齐,不在穿拖鞋、背心。

10、正确处理同学关系,不打架斗殴,不携带管制刀具、棍棒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11、 不私自动用他人的物品;不勒索、盗窃、损毁他人财物和不盗窃、损毁公共财物。

12、正常上课时间确需离校时必须当面向班主任请假,由班主任同意并开据假条后方可离校;学生自行外出和擅自离校发生意外,责任自负。

13、不到池塘、水库和河流中洗澡、游泳;发现学生私自到池塘、水库和河流中洗澡、游泳者,学校将严肃处理;学生私自到池塘、水库和河流中洗澡、游泳发生意外,后果由学生及其家长负责。

14、教育好您的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请家长与学校密切合作,加强监督,让学生远离危险,确保安全。敬请家长签字或盖章。

二年级(2)班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盖章):

个人安全保证书模板简单

为满足河南晋煤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要求,本人作出如下承诺:

一、 本人已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能够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二、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抵制违章管理,杜绝三违行为。

三、主动接受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四、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着标准装上岗。

六、不带火种进入生产区,不在非吸烟区吸烟,严格遵守防火防爆、禁烟禁火、交通安全等制度。

七、不乱排废水、废气、废渣,不乱扔生活垃圾。

八、会报警、会自救、会互救、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气防设施。

我已经接受了入厂安全培训,完全理解了公司的基本安全规定,并承诺严格遵守,如果违反规定自愿接受处罚。

单位(部门)名称: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

个人安全保证书模板简单

结合本单位安全精神及总体要求和发展转型步伐,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建立于安全高于一切为主轴去实施各项生产指标和任务。并学习和贯彻有关安全指示精神,不断宣传大安全发展理念,发展部署,保持稳定、促进和谐,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思想,变换观念,提高安全第一是思想,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在这大的环境状况下,时刻牢记安全为你,也为我,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时刻警示自己,提醒自己要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的漏洞及时处理,不要出现侥幸心理,麻痹思想,认真对待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在这炎热的季节里,出现的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容易出现自身疲劳,瞌睡,机械过热,过载导致的火灾,,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工作,把各项工作完成好。在此保证如下:

一 预防与防范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要稳妥处理好,

二 保持好正常状态上下班,在家休息好,不带情绪上班,预防暑气,

三 提高安全警示工作,端正工作作风,提高安全思想素质、意识、观念。

四 发现不安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做好安全责任心,责任感工作理念。

五 炎热天气,雨水比较多,常常会出现一些,漏水,漏电,塌方等诸多问题,对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的比较多,加强防范,出现问题及时反馈上级领导,

六 做好自保,互保,联保安全的相关工作,

七 对一些针对性的不利于安全的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得力办法,去进行工作,杜绝出现疲劳,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处理,存在的一些漏洞和纰漏问题要加以防范,加上警示标志。

八 不断学习好各项安全知识,提高安全业务水平,学习和宣传安全文化,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篇6

根据安全工程理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可以系统地认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在安全技术上,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归于各行业领域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生产环境中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可以将农民工安全生产图书的读者定位为三大类:第一,全体农民工群体。之所以有此类读者定位,是因为无论是哪种行业,从事不同生产作业的农民工,都需要了解最新的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以及最基础的安全生产知识。例如,生产型企业的农民工都必须了解:安全生产的合法权利、应尽的安全责任、工伤保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等。第二,不同的行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工。不同的行业生产一线,危险源和事故隐患不同,针对于此的安全生产技术和事故防范措施不同。例如,我国井工开采的煤矿,生产中都面临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等五大自然灾害;而建筑施工企业的作业人员面临的危险源主要是高空坠落、高空坠物、临时用电、作业机械、重物吊装等。因此,将不同行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工定位为不同的读者,他们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是有区别的。第三,从事特种作业的农民工。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我国法律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上岗作业,证书每3年复审1次。因此,此类读者的定位十分明确,就是正在或即将上岗的从事特种作业的农民工。在清晰了读者定位之后,选题的分类显得尤为关键。一个成功的选题,必须清楚其归属的种类,才能为其赢得市场。笔者将安全生产图书分为四大类:一是注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贯彻的宣教类图书;二是将安全工程理论浅化、通俗化的知识普及型图书,包括针对各类事故和职业健康伤害的特点,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现场急救以及职业卫生预防能力方面的图书;三是针对各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特征,结合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和行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写的安全技术类图书;四是高危行业特殊工种安全生产上岗培训教育图书。

选择作者和书稿审读是选题成功关键点

在约稿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优秀的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缺少相关的行业企业经验,关注重点为安全理论知识;而有相当数量的行业专家却又在安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注重行业专业知识。因此,农民工安全生产图书的作者需要安全和行业技术知识兼顾,同时还要关注农民工阅读、理解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安全生产权威专家学者。顶级的专家,能够写出更好的普及性读物。浅显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小学、中学课本里的文章,都是选自顶级文豪的作品;很多优秀的科普小册子,都是由著名科学家编写等。安全生产权威的专家学者,将安全科学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研究得十分透彻,编写出的文字更容易使人接受、容易理解,也更适合最基层的人群阅读。另一方面,行业领域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如前所述,安全生产贯穿于各类行业生产活动的始终,因此最了解行业安全的专家里手在生产一线。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行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培训专家等。例如,策划《电力企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必读》选题时,在作者的选择上,就先考虑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电力企业负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老师等,这样才会让图书更具权威性。农民工安全生产书稿审读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读者对象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可操作性的方法是换位思考,将自己当做图书的第一个读者。可以说,当前我国农民工整体文化素养还不是太高,阅读的文字肯定需要通俗易懂、语言流畅、断句清晰,甚至可适当地口语化,尽可能少地使用公式、法律规范原文等。笔者在工作中,曾经接到一个农民工读者的电话,他询问我一个关于农民工电工安全的书中的问题:“某某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这么多,记不住啊!”后来在工作中,笔者才发现在原文中出现此类工具,繁杂的安全管理规定中,可以用几点归纳总结地说明,如“在某某操作中,请不要……,不然会导致……事故”即可。这样简单明了的陈述,更容易被农民工读者接受,而非实用专业术语影响他们的阅读认知。

内容和版式的设计是选题成功的助力器

篇7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内涵

企业法律风险指的是未来出现的某种对企业不利情况的可能性,分为诉讼风险和非诉讼法律风险两类。诉讼的风险包括败诉的法律风险以及无意义胜诉(即赢得诉讼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权利)的法律风险。非诉讼风险则是指日常经营中的各种刑事、民事及行政法律风险。在实践中,每个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因而面临的最大风险也存在差异。有的企业面临的是战略风险问题,有的企业遇到的是经营风险问题,也有企业常见的是财务风险问题。笔者认为,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最大风险问题是法律法规的遵循风险,也就是法律风险(合规性风险)。它主要是由于企业无法满足法律、法规、规则要求,也没有遵循自身制定的标准以及运作的行为准则,而造成企业面临的财务损失的风险或者声誉风险。

二、聊城输油处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法人合同管理风险

法人合同管理风险包括签约方资质、法律纠纷、诉讼的法律风险。签约方资质审核包括对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ISO资质证书、生产经营许可证、安全施工许可证以及专业资质证书等。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须要特别注意对签约方资质证书原件的审核。

(二)自然人合同法律风险

聊城输油处存在的自然人合同法律风险主要与反打孔盗油工作密切相关,包括农民巡线工与输油处的劳动关系、警企共建长效机制、反打孔盗油巡线人员安全的法律风险等。

(三)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法律风险,聊城输油处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输油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安全风险、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等。

三、聊城输油处控制法律风险的策略

(一)从源头上规避劳动合同风险

法律纠纷和诉讼是合同管理中面临的另外两个法律风险。发生法律纠纷和诉讼情况后,各主管部门一定要及时将纠纷、诉讼情况及时报告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法律事务部门要及时联系公司总法律部门,对纠纷和诉讼情况进行法律分析、与各部门积极沟通并提出处理意见。

农民巡线工是和聊城输油处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务人员,属于非全日制用工范畴。为了规避劳动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输油处不应该与其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而应与管理农民工劳务的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由物业公司出面与农民巡线工签订合同,从而在源头上规避输油处和农民巡线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二)主动规避生产安全风险

近年来,油田打孔盗油的非法现象比较猖獗,为了有效地遏制管道打孔盗油势头,保证输油管道长治久安,输油处要积极协调地方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地方公安机关的优势,通过地方公安机关加大管线保护力度,努力促进管道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遏制打孔盗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油田反打孔盗油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立这个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必须清楚,明确的分工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前提条件。输油处领导要协调山东省省、地(市)级公安部门,所属站、队领导协调所住县、乡级公安部门进行经常性的沟通,通过长期不懈的沟通协调、密切油地公安部门的协作关系,以早日健全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聊城输油处管道途经地区的警企长效机制。

案例分析

2009年 9月15日,济南输油管理处(聊城站)的巡线管理人员发现,青岛至邯郸的输油管道经聊城市闫寺办事处庞庄村的一块玉米地里有一处漏油点。发现情况后他们立即向公司上报情况。经过专业检测,发现此处输油管道已遭人为破坏,且现场有大量原油泄露。聊城警方闻讯后迅速介入调查,经过当地警方的不懈努力,很快破获了以刘某和谢某为首的团伙盗油案件,五名团伙成员悉数落网。

在这次突然事件的应对过程中,输油处两位同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安全漏洞、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侦查破案工作,受到了管道公司的表彰和奖励,被聊城处命名为“反打英雄”,公司号召管道系统广大职工向他们学习。

为认真执行《管道保护工管理规定》,保障打孔盗油巡线人员安全,输油处已经连续几年为巡线职工配备了防刺背心、头盔、防刺手套、加长橡胶棒等防身器具和防护用品,要求巡线职工在执行巡线任务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反打防护用品,在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的基础上防御和打击打孔盗油的犯罪活动。

(三)加强承包商安全教育和工程施工安全检查

输油生产安全风险是最普遍的法律风险,输油站各岗位职工对各自岗位的安全生产负责,各输油站长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安全科对全处各输油站的安全生产进行指导。

在集团公司通报的安全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工程施工是事故的多发环节,各工程承包商安全意识参差不齐,这就要求要对各承包商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杜绝各类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

外出车辆的安全一直是我们安全工作的重点,司机要加强对车辆的日常保养维护,出车前确保车辆无正常行驶的安全隐患,杜绝无证开车、违规行车、开高速车、开带“病”车等现象的发生。在出长途前,用车人要填写外出用车申请单并经过主管处领导审批,带车人和司机要对外出车辆安全负责。加强承包商安全教育和工程施工安全。

企业的法律风险属企业风险范畴,准确认识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掌握其产生和发展的趋势,才能准确评估这些风险带给企业的全面性影响,促使企业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积极防御。实践表明,科学分析企业风险问题,积极探究企业风险防范策略,应用其防范风险的方法和原理,还将促进企业风险防范系统自我规范和自我完善,从而全面而长远地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在安全的轨道上健康稳定地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① 韩爱芹,吕丽卿.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的重要性分析.《河北省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② 柴君,伍飞霞,王玮.浅析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经济师,2009(3)

③ 张恒.从源头入手建设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J].现代企业教育,2007(09)

④ 张继昕.略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2)

篇8

 

关键词:危险物品肇事罪;主题;生产;储存;运输;使用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犯罪行为,我国1979年颁行的刑法第132条即有规定,现行刑法第136条又原样保留了该规定,而且,理论上对该罪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的客观情况是,不仅存在着一些司法实务必须明确的问题没有研究,而且已经研究的问题,学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意见分歧,这种情况的存在,显然不利于司法实务中准确地认定犯罪,有效地发挥刑法惩治危险物品肇事犯罪和保障企业、事业单位及广大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功能。

一、危险物品肇事罪的主体范围

对于本罪的主体,通常认为,是指从事法定五种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包括上述职工之外的从事法定五种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一般公民[1]。我们认为,对于本罪的主体究竟是否仅限于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的职工,刑法第136条并未明确规定,那么,从客观上看,无论是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还是一般公民,他们在从事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中,违反法定五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性质是一样的,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也大体相当,没有不一同作为犯罪处罚的道理。至于本罪中的企业、事业单位是否公有制单位,是否依法成立,是否以从事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为主业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因为,对于这种情况,在刑法没有明确限定的情况下,客观上,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事业单位,其职工违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造成重大事故的情况,在行为性质和危害社会的严重程度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有必要以同一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危险物品肇事罪中“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含义

对于本罪中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通常认为,所谓生产,是指对危险物品的加工、制作活动,也包括为生产进行的实验活动;所谓储存,是指对危险物品的存放、保管活动;所谓运输,是指对危险物品的运送、携带活动;所谓使用,是指将危险物品用于一定生产、生活目的的活动[3]。一般而言,这种解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从全面、准确认定本罪的范围方面考虑,上述解释还存在着不足。我们认为,在涉及本罪中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的理解问题时,还有以下问题应当明确:

第一,本罪中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是仅限于合法进行的,还是同时也包括非法进行的?对于该问题,刑法第136条并没有明确。但是,从有关危险物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适用的普遍性上看,无论任何人,凡是从事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均应遵循这些规定,不管其从事该种活动本身是法律、法规允许进行的,还是法律、法规禁止的,都没有例外。而且从违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而进行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危害性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并不因其从事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行为是否依法进行而有所不同,因此,不管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行为本身是否是法律、法规所允许进行的,对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一律作为危险物品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与刑法第136条规定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本罪中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是仅限于民用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还是同时也包括军用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对于该问题,刑法第136条没有明确规定。客观而言,不管危险物品是民用还是军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违反有关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同样会危害公共安全,危害社会的严重程度也不因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对象是否属于民用的危险物品而有什么差异。因此,将其均作为危险物品肇事罪处理,与刑法第136条规定的精神应当说是完全一致的。当然,军人在使用属于危险物品的武器装备中,违反武器装备的使用规定,情节严重,因而发生责任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以武器装备肇事罪论处,而不应以危险物品肇事罪处理。

篇9

日本建立新的食品安全体系

2007年,日本根据新的《食品安全基本法》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从机构建设方面使得风险分析评估机构得以落实。随之确立了科学系统的风险分析基本理念,并将原属于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的食品风险分析职能分离,划归于新成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该机构也成为专门的食品风险分析和评估机构。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为食品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可以委托食品风险评估机构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评估机构将评估结果反馈于风险管理机构,提出劝告和监管建议。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责任共担,承担促进相关人员的信息交流的义务,确保政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从而理顺了确保食品安全的优先顺序,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食品监管方法,确立了预防性风险分析、责任共担、信息公开透明、信息交流、依靠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形成了覆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科学系统的食品监管体系。

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日本政府主管食品安全的部门为食品安全委员会、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以及消费者厅。这四驾马车形成了日本中央政府监管食品安全机构的骨架。2010年日本成立了消费者厅,该厅负责食品安全行政,并承担部分风险分析工作。在日本,国内的食品安全主要依靠都、道、府、县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地方政府设立有517个保健所。厚生劳动省在地方设有地方厚生局以及检疫所。农林水产省在地方设有地方农政局。进口食品主要依靠厚生劳动省监管。

日本政府中央食品安全部门负责加强与地方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各项政策的系统快速实施,负责监管进口食品、促进国际合作、中央部门对地方自治体进行技术援助,包括促进信息交流、教育和普及相关知识,主要负责制定国家层面的食品监控指导计划。地方政府需通报信息、提高研究和检测技术和能力,培养人才以及提升其资质和监管水平。

都、道、府、县等地方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地方层面的食品监控指导计划。地方政府所属保健所拥有经营许可的审批权、现场监管指导和对食物中毒的调查、抽样检查、实施召回、实施命令检查、投诉处理、普及食品卫生知识等权利和义务。而HACCP设施的批准和换证以及进口食品的监管或注册检查机构的批准则由地方厚生劳动局负责,类似于我国国内的认证认可机构。在日本除国家的检测机构可以检测食品外,经国家注册的民间检测机构也可以实施检测,形成了国家和民间机构共检的食品检测格局。日本对食品相关业者的要求是遵守食品卫生法,掌握和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等的技术,实施自主检查。消费者则被要求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形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业者、消费者“四位一体”共同管理、责任共担的管理机制。

依靠系统流程掌控食品安全

日本政府摒弃了依靠最终产品验证产品安全的传统的食品检测方式,转而引进从种植、生产到餐桌的食品全过程监管理念。政府层面确立科学系统的风险分析理念,对起源于或存在于食品中存在可能危害健康的生物学、化学以及物理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排除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本对食品卫生和标签标识等具有严格规定(食品卫生法第11条,食品卫生及添加剂的标准与规格)。规定食品中原则上禁止含有抗生素、不得检出的农药、不得超过残留限量标准、每个个别要求的食品类所要求的污染物的不检出、病原微生物等的不得检出、不得超过残留限量、成分标准和制造标准。包括转基因食品和辐照食品等必须遵守日本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不得使用指定外添加剂和进行虚假标识,必须遵守JAS法等。2006年,日本要求产品必须标注原产地标识,对食品原料的使用、生产、农兽药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储存运输等,必须进行记录并保存两年以上。确立了食品生产流通的履历制度。体现了“事前风险预测和预防”与“事后追查和防控”的监管特征。

日本政府要求企业引进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对建立了HACCP管理制度的企业确认其资质,资质每3年需要重新认定。通过此举使企业加强自主检查,通过HACCP排除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部门为地方厚生劳动局。

2006年,日本建立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业化学品管理制度“肯定列表制度”。近年来,对于食品的流通过程,日本制定了JAS法和赠品表示法(日文为景品表示法),禁止对食品进行虚假标识和夸大其作用的标识。而《特定商管理法》(日文为《特定商取缔法》)和《消费者契约法》则对食品的流通和销售的管理作出具体规定,要求食品销售签订相关协议,主张公平贸易。为了确保消费者健康和履行对被害者的救济责任,日本还制定了《制造物责任PL法》。这些法律是对食品流通领域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可以看出,日本政府采取科学系统的监管方法,其管理覆盖了食品安全的全过程。

食品标识必须符合JAS法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

日本的食品标识必须符合日本JAS法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JAS法规定,食品必须对原材料、原产地、名称、生产商、赏味期限、保存方法、有无使用转基因食品等作出明确标识。食品卫生法规定必须确保食品安全,对添加剂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成分标准、制造标准、赠品、器具、容器包装等需作出明确标识,规定不得进行夸大标识。如果没有加贴符合标准的标识,将不得销售或者陈列以及在营业中使用。

在日本上市的食品上通常标识有赏味期限,消费期限,原产地、使用原料等的标识。何谓赏味期限?通常是指最佳品尝期限,换言之,如在规定的赏味期限内食用食品,那么该食品的味道是最纯正的。过了赏味期限能食用吗?也可以食用,食品质量没问题,只是味道没有在赏味期限内那么纯正了。但在品尝期限过后多长时期内是可以食用的,日本一般不作标识,实际上日本将这一判断权力交给了消费者。这使消费者比较困惑。何谓消费期限?在日本是指中文中的保质期。如果超过了消费期限,该食品超过了保质期,所以不可以食用。

通常在日本对进口食品的检测中,口岸检疫所不检查标签标识。进入日本的食品标识通常由进口商负责,按照日本的标识要求进行加贴。规定要求标识必须使用日语,标识于即便不拆开包装也可以容易看到的地方。但如果向检疫所提出要求检查标识,检疫所是一定要去检查的。

日本食品监管体系中认证认可的概念

2009年8月,日本国际协力机构邀请日本厚生劳动省官员在华举办了日本食品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培训会议。日本厚生劳动省进出口食品安全室官员中田步、食品安全情报课藤田一郎进行了授课。

笔者曾经问藤田先生,日本食品的认证认可制度是个什么概念?他回答说:“日本没有食品的认证认可制度或者合格评定程序,即便有的食品需要认证认可,但并不意味经过认证认可了食品就合格了。日本有两种检查方式用于检测食品是否合格,即监控检查和命令检查。通过这两种方式确认食品是否安全。日本对进口食品也是如此。对食品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往往都是为发动命令检查寻找依据。当然有一些检查是为了给国外输日食品企业发放注册资格而采取的检查。并非通常意义上经过认证认可产品就和合格了这样的合格评定程序的概念。”

日本对食品的上市是有着明确的生产标准和标签标识要求的。只要经过卫生许可的企业生产的食品,符合相关生产标准和标识要求的食品都可以上市,并不意味食品必须经过认证认可才可以上市销售。日本也没有制定食品必须经过认证认可才可以上市的制度。在日本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食品合格评定程序。

在日本确定食品是否合格的基本程序有两种,一为监控检查,二为命令检查。在日本,只要是经过卫生许可企业生产的食品允许先上市,最终通过监控检查和命令检查把握食品安全。监控检查对食品的抽检率为10%。如果监控检查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事例,则监控检查的频率将提高至30%。检测费用由国家承担。如再次发现违规事例,则产品进入命令检查程序,接受批批检测,检测费用由企业承担。

对于进口食品也是如此。进口食品经过抽检合格后日本就允许入境。上市后如发现违规则由都、道、府、县负责召回或废弃处理。如产品在被提高至30%的频率后被发现再次违规,产品即接受命令检查,进行批批检测,检查结果出来前产品不得通关。如果在命令检查期内多次违规,那么就有可能被启动禁止进口程序。按照我的理解,其管理理念为“我相信你,允许你的食品先上市。但抽检发现违规了那就对不起了,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中日食品安全体制存在很大不同

有关学员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中国输日食品可以向日本提品合格证明书,为什么日本向中国出口食品时却无法向中国提供出口食品合格证明书呢”?

实际上,这一问题涉及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题,中日食品安全体制不同,所以监管方法也不同。在日本对企业生产制造需要进行许可,只有获得地方自治体保健所发给的营业许可的业者方可生产食品。

日本对进口食品设有专门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但却没有机构和制度对出口食品安全负责。换言之,政府只对进口食品负责,不对出口食品负责,出口食品由企业自己承担责任。因此,日本在这方面尚需要完善。进而言之,日本有着成熟的食品安全体系,但它只负责进口食品的安全检查,政府机构和检疫所不负责对出口食品的检测。这就出现了我国出口日本的食品,我国政府可以出具食品合格证书,而日本却没有办法向我国出具出口食品合格证书的问题。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官员的说法,日本没有为出口食品出具合格证明书的机构。

篇10

关键词:信息安全 教育 企业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017-02

信息安全问题或许能够得到企业的认识,但更多的企业内部员工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预见到信息安全可能是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此,企业普及信息安全的教育,确保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变的越来越重要。

1 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因为信息安全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很多,其原因基本都是对信息安全的不够重视,而对于制造业来说信息安全则尤为重要。制造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譬如说生产的产品都大同小异,没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经济中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却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对于此问题,各制造业都会将眼光放在产品的创新上,通过产品的研发设计优势、技术优势来冲破密集型产品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阻碍。但是,如果企业保证产品优势的信息被别人窃取或是模仿,最终就可能导致产品的大众化,使企业产品的优势不复存在。即便企业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企业内部员工如果没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也可能导致信息的流失,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对此,制造业更应该对信息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2 信息安全的内容

信息安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层方面;另一个是网络方面。本段将会对这两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作一下概述,以方便企业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掌控。

2.1 管理层方面

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大致也包括物理层方面和管理层方面。

(1)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建设安全尤其是信息中心物理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包括防火防水防自然灾害和物理灾害等。在环境安全中,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机房建设要严格按国家机房建设标准进行,做好防雷、防水、防静电等安全措施,从而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企业内部员工要加强计算机安全使用规程的教育,确保计算机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保证人长时间离开计算机时断开电源以确保安全。

(2)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建立是否完善,执行效果如何,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程度,企业内部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企业内部员工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网络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审核与培训以及企业内部部门的分工等。

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个制度是由一个总的管理制度和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共同构成的。每一个部门根据信息资产内容的不同应该有自己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制度的行之有效。其次要设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来配合管理制度的实施,一个制度的建立,必须要能够执行下去,且执行过程是有效的才能够发挥管理制度的功效。而监督机制就是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进行监测,对执行的效果进行审核作用的机制。

其次是对于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这方面将在下一部分进行具体论述。

最后就是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在一个企业内部是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程的,但是这个工作流程是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产生的。所以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转变的过程进行分工,以此来保障信息在局部过程中的完整性,以防止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全局崩溃的情况发生。对此,企业内部不但要细化工作流程,对于信息转化过程也要进行分工,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2.2 网络层方面

网络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和应用三个方面。在网络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不只存在于IT部门,它应该在整个企业内部的员工中都得到重视。

(1)网络。

主要是包括网络上的信息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其中可细化为网络层身份的认证,系统的安全,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等。而这些网络层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有网络黑客的侵入,计算机犯罪,信息丢失,信息窃取等威胁的存在。

(2)系统。

造成系统层信息安全威胁的原因,可能出在两个方面: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在配置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配置的问题。

(3)应用。

在应用层影响信息安全的问题上,是指应用软件以及一些业务往来数据的安全,例如即时通讯系统和电子邮件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病毒的入侵,对于系统所造成的威胁。

3 信息安全教育

3.1 保密协议

在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第一步需要对保密协议进行细致设计。有的企业认为,保密协议应该只针对于不同部门间需要保密的内容进行设计,使不同部门的员工签署不同的保密协议。这是不妥的想法,而且也比较繁杂。虽然不同部门间员工经常涉及到的信息保密不同,但有可能员工会有不同部门间的调配或者是不同部门间信息的相互获取。所以在保密协议上要让员工签署的是整个企业内所有需要保密的内容都要进行保密协议的确认。

有些企业认为保密协议的签署应该是在员工熟悉信息安全制度和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之后再进行。这也是不妥的想法,因为在员工进入公司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开始接触企业内的信息,所以需要员工在签署劳动合同的同时就要进行保密协议的签署。

在新员工签署保密协议的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如果没有对新员工讲解企业保密协议,新员工对保密协议的内容都不了解而盲目签署,这使保密协议形同虚设,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新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必须认真讲解保密协议内容后,使员工理解保密协议的重要性再进行签署。

3.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立以后,需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制度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不光要对于员工本岗位信息安全内容作介绍,对于其他部门信息安全内容也要做介绍,以确保员工形成信息安全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很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意识不够,甚至认为企业的信息根本就没有什么重要性,在工作外的时间里随意的就将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透露出去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受到损失。对此,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对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

(2)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

3.3 员工职业素养的教育

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职业素养也需要进行培训。譬如对于一些业务员来说,职业素养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员手中掌握的业务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如果这方面的信息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企业业务的流失,以及业务的持续性中断。所以企业要对内部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从而促使员工清楚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也是对一个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3.4 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教育

企业内部员工根据职能的不同对于计算机熟悉程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普通的办公室职员来说,会简单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的话,员工只会基本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普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譬如在计算机旁尽量不要有水或饮料的出现,因为有可能因为员工的不小心而将水洒在计算机上,从而导致计算机的短路等情况的发生。还有,员工在使用U盘的时候,有可能将家里或是其他计算机上的病毒带到企业内部,导致企业的计算机被病毒入侵,促使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说,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应该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从而促使员工有更高的信息安全意识。

4 结语

在企业当中,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普及信息安全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企业仅有对信息安全的意识是不足够的,它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去强制员工履行其信息安全的义务。其次,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从信息安全知识、员工职业素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培训来对员工进行深层次信息安全的教育。只有员工有了信息安全意识,才能够使整个企业具备防范信息安全威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华.美国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2013(1).

[2] 范映红.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问题的思考[J].学理论,2012(29).

[3] 刘飞.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之思考[J].群文天地,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