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决策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22 18:0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决策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决策的基本特征

篇1

【关键词】后勤管理 决策 问题

后勤管理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多种条件影响和制约的综合活动过程。其中,决策因素对其制约和影响最为直接。决策既是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又是后勤管理主体的主要职责。它渗透到后勤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后勤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后勤保障效益的高低。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避免决策不当给后勤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决策观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后勤管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决策观念落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战争特点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各级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决策观。一是战略观,就是决策者要有战略眼光,要高瞻远瞩,制定的决策既要有利于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二是整体观,要运用系统整体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宏观把握、全面计划、统筹安排。三是预测观,要有超前预测意识,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四是创新观,决策者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决策的创新,就没有后勤管理工作的飞跃。五是效率观,要科学利用时间,把握时机,讲求方法,追求效率,争取以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

二、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做到决策科学化

决策是一门领导科学。后勤管理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凭主观意志、经验或兴趣决策。后勤管理决策程序是决策内在规律的反映,决策程序的各个步骤互相联系,前后衔接,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决策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明确决策目标。二是确定决策目标评估标准。只有先确立标准,才能评估目标的优劣。三是分析论证,拟定方案。通过分析筛选搜集来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拟定各种可能方案。四是总体权衡,择优决策。哪个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常常是既有利又有弊,只是利弊大小不同罢了。因此在选择最佳方案时,要通盘考虑,把握重点,不能单独追求最优化。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了一个“满意标准”,认为决策“足够满意”即可,也就是在比较备选方案时,要做到主要指标最佳,同时兼顾其他指标。

三、增强决策透明度,实现决策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我党、我军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后勤管理决策并不是后勤首长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广大官兵才是决策的主体。正因为是一种集体行为,所以必须在集体内实行民主制度。民主化水平决定着决策的效果,因此各级后勤领导决策时应当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动员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后勤决策。决策之前,各级后勤领导应当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不同意见,虚心接受采纳群众建议。只有提高决策活动的民主化水平,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

四、决策者要加强学习,提高决策能力

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于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即后勤管理决策者的素质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后勤管理决策队伍,对我军后勤建设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决策者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尤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拓展知识面。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开拓新领域是提高决策能力的必备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勤保障环境的变化,决策者的单一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决策要求和保证决策的正确,因此后勤决策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做到准确预测,科学决策。二是提高能力。决策者要将理论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决策行为的基本技能,如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拍板定案的魄力。谨小慎微、优柔寡断是决策之大忌。现代条件下,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时机稍纵即逝,各级后勤领导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要当断则断,做出决策。

五、加强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

目前,我军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是我们的薄弱点。例如,我军在理论研究上目前定位不很恰当,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军后勤管理的重点在基层,主要表现在基层后勤工作有许多限制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而高层管理决策受到的法规制约很少。然而,现实情况中失误一般来自高层,而且越是高层的失误带来的损失越大。因此,我军应调整后勤管理研究着重点,在决策层、中间层和执行层三层次中把重点放在决策层,加强理论研究,提供决策指导。加强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要通过借鉴外军后勤决策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后,在理论上拓展和深化。同时,要加强决策理论创新研究,由此探索我军后勤管理决策规律和方法,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决策理论体系,为我军后勤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服务行业中,顾客经常要参与服务传递过程.“过程就是产品,产品就是服务”,因此不能忽视与顾客接触有关的行为问题。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也是以人为载体,服务过程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人,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与师生接触的相关行为的研究。但是在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行为和冲突,这一方面是由于师生的观念和角度差异,以及每个人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另一方面则是提供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接触,意思为挨上,碰着,指人跟人接近并发生交往或冲突,服务接触就指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交往。后勤除了日常性的服务工作之外,往往是在“隐形”的情况下工作的,这些服务工作参与程度比较低,可以理解为轻度接触,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的服务接触,这类服务的基本特征是服务提供者与师生之间发生的频率或交往接触程度较高。实际上,大多数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评价都来自于人们对后勤服务提供者的感觉,通过这段时间短暂的高度接触(也可称为关键时刻),决定了对服务质量优劣的评价,经过一系列的交互作用,最后形成理性认识,决定了该项后勤服务工作的信誉好坏。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各地在社会管理实践中有不少公众参与的创新举措,如志愿者从事公益性社会管理和服务;又如网格化管理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共治共享”的积极性;還比如一些地方通过民主恳谈方式解决社会事务难题。最近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也强调,要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然而,如何在决策过程中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并扩大民意,仍然是一大难题。当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载体不明,方法不活以及目标不清等问题,亟须有针对性地加以破解。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市场机制成为社会运行基础,复杂的分工和交易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使得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关系复杂化。现实中的个体不是孤立和抽象的,而是渗透并归属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他们可以是知识精英、企业家。也可以是外来务工人员。如果每一名公众都直接向政府提出原子化的利益诉求,不仅行政成本巨大,也无法形成参与决策的合力,甚至会让社会矛盾失去“缓冲带”。社会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协同,其本质在于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促进社会融合。因此不妨借此番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东风,引导其发挥载体平台作用。根据特定事项,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利益诉求的民众整合到一起,以“项目组团”的方式参与政府的社会管理决策。这样不但可以形成外部舆论推动力,還能“过滤”掉个别极端诉求,更能避免个别人因非理性情绪与政府产生直接冲突。

然而,仅仅提供一个让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還不足以为决策提供科学合理依据。根据集体行动的逻辑,越是利益集中的小群体就越有可能夸大自身诉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现实中,政府习惯采用简单粗放的方法,例如请一些居民代表在听证会上发表意见,或者领导千部直接下基层与农户“结对子”。尽管公众能够直接提供决策信息,但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这些做法的信度和效度值得商榷。因此,运用严谨的社会调查方法实现“科学精细化”参与就显得颇为重要。政府可以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委托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做一些调查研究。例如,面上现象通过大样本问卷进行摸底,深层次问题通过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加以剖析,有时甚至需要用计量模型来提供决策支撑,尽可能避免决策过程受个人因素影响。

篇3

【关键词】中小型 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体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当前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大,而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因此,工程的质量需要有绝对的保障,质量已然成为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各项工程的焦点。因此,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形势下,人们对于数量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单纯的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的现象,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其管理人员的质量效果意识差,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和进展,同时增大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存在问题比较多的就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因此需要讨论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基本特征。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基本特征是:工程量小、投资少、技术匮乏、专业人才不足、整体的规范管理意识差。

众所周知,中小型水利工程普遍规模小,多数隶属于小2甚至更低级的工程级别。因此在投资方面,相对来说就会比大型工程要少得多,国家的补助也是十分有限的,因为资金不足,技术含量和专业的技能人才的任用方面就相对苛刻。最重要的是,因为整体的工程量比较小,因此,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比较换乱,监控和反馈工作也不到位,整个工程采取简单施工、操作、安装,按部就班走完每一个程序,结束工程。

二、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这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因素控制:

(一)工作人员、管理者自身的因素。

工程的主体就是人,而施工对象是水利工程设施。因此,具有主动性的人的因素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一方面是来自于管理者、决策者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态度、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指承包机构包括承担项目的施工单位、勘测和监督单位、工程设计和咨询服务单位等方面的原因。这些个人、组织和机构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决策者的)、态度以及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等都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最主要的因素。

(二)投资方面的因素。

主要包括资金因素和技术因素。工程质量的好坏除了与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关,还与保障工程完成所必须的技术和资金因素有关。特别是当前形势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工程建设着实需要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来保障整个工程的实施,特别需要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然而,当前的问题是,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少,技术投入也不足,因此,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展。水利工程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从图纸设计、工程设计、选取材料,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突发问题的应对以及采取的施工方法等,都需要有一大批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来保障实施。

(三)管理方面的因素。

最主要的就是管理者的组织和决定。无论是技术决策还是管理决策,都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者,也需要随时应对这方面的挑战,而一旦做出错误的决定,管理的困难自不必说,甚至最终影响工程的成果。工程施工需要按照设计、施工、监督等一系列流程进行的,这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系统的组织协调,保障施工有条不紊。因此,管理混乱将直接影响着工程能否最终按时完成,因此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应对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制度、法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的因素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制度法规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次就是人的思想意识不足。因此,需要有强而有力的制度法规来不断提高人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大小适宜,按规矩办,特别是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令、条规进行施工,做到井井有条,主次分明。这样,在决策和组织管理上,就会有一个清晰地思路,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可以严保质量关。

(二)加大投入。

这方面,需要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支持,但同时也是承包单位自身的不断完善,工程的目的在于服务于人民,豆腐渣工程不仅不能为人民服务,而且危害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就要建好,就需要加大投入,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高薪聘请专业的设计师、技师,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当然,也需要支持技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作贡献。同时资金不足时,可以申请政府补贴,请求政府的支援,从而建成完善设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完善体系,加强监督管理。

当前形势下,任何一个工程都需要及时的监督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节约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资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缩小危害的范围,同时,监督体系也是保障工程进展实施的有效手段,而及时的反馈也是促进工程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已然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可分割了,然而,目前,由于资金、技术不足,人才的素质没有达到最高标准,因此,中小型水利工程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原因,归纳总结方法,为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的改革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熊亮.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和探讨[J]. 科技创业家,2013,24.

篇4

关键词: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系统;现代化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它的无显著特点是信息爆炸、泛滥。在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谁能看出端倪,谁就能掌握新时代的制胜先机。而准确、可靠的信息分析离不开统计学。统计学的现代化实现更离不开完备的数据和统计信息系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显现,人们逐渐认识到统计在信息时代中的重要作用。

一、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人们在日常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活动中,经常要接触各种数字化的信息。

统计数据需要统计工作来完成。统计工作的发展和深化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有关统计的理论就是统计学。总起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大量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描述、推断和分析的学科,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统计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性和大量性。例如在同一民族、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的人群中,其身高体重各不相同,因此,少量的数据并不能代表事物的一般特征,不能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运用足够大量的数据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使事物中非本质的偶然因素的影响相互抵消或削弱。大量性运用与统计调查的就是大量观察法,即必须观察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的单位,才能使事物的个别的、偶然的差异相互抵消。运用大量观察法,我们可以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如统计报表、普查;亦可只对能够反映全体特征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方面是客观事物的具体数量。统计学的数据都是具体的,反映一定研究范围的数字。因此,统计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学的结果是反映了统计数据所应呈现的状态。

二、统计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统计信息是指由企业和社会统计工作反映出来的资料和数据。统计数据通常是指记录下来的统计事实,它是一些孤立的原始事实,一般不能直接使用;统计信息是经过统计加工处理的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统计数据,它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统计数据,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统计信息反映客观情况,往往表达和体现了人们对一事物的认识。统计信息也往往与决策密切相关,并能指导人们的行动作出决策。统计信息从形式上表现为数量特征的特点,这是由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数量方面的一般方法论和将其运用于认识社会经济活动数量方面及规律性决定的。统计信息的职能是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系统的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大量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它从数量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描述事物过去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可以反映事物现在的状况,依据这些统计信息,还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指导市场经济有序的运行。统计信息是国家、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人了解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对复杂的社会经济运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监测和综合分析,准确描述、评价、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开发、配置各种资源,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健康发展,市场经济越发达,对统计信息的要求越高。

三、统计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统计学现代化

统计信息系统是在传统的人工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统计理论、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方法建立人机复合系统。统计信息系统能对大量数据做进一步加工,它反映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模式,并能对经济活动中的重大趋势性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预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数据,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经济信息的需要。

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信息职能,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提高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统计信息系统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窗口,是统计信息汇集、传递、加工与交换的枢纽,是进行科学分析与制定科学决策的工具。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对统计信息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在统计工作中推进统计信息技术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的可能性,逐步建立和健全国家统计信息系统,成为我国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统计工作计算机化,统计工作网络化,是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统计部门不仅提供信息,而且提供咨询建议,同时还对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监督。完善统计的整体功能,已成为各级统计部门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结语: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由于受管理体制、调查方法、加工手段、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比如统计信息加工的深度和精度不够,描述性信息多,分析应用性信息少。又比如,目前我国的统计信息主要是统计系统内部进行交流,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利用率偏低。由于传递手段的落后,使统计信息的生产者不能及时输出信息,统计信息的需求者又不能及时的得到满足,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脱节。所以从手段上讲,要逐步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加快统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加快统计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应用统计学》 朱建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2.《中国特色统计学理论探究》 刘奇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

3.《统计学原理》周概容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篇5

[关键词] 市场营销;Internet;DSS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5-0077-03

[作者简介] 刘 耀,南昌大学理学院博士生,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江西 南昌 330047)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正逐步成为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使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将市场由地域市场拓展为空间市场,并迅速改变传统的营销、交易方式。面对这种形势,企业必须在In-ternet环境下建立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以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最佳营销决策方案。

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环节。它是一个管理决策过程,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的相结合,采取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营销计划的执行。同时,应注意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而在计划实施中,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战略、战术组合,适应市场新的变化。显然,在整个营销活动中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在营销决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是收集信息与正确分析信息的最有效的工具。

在国外,一直很重视营销决策的信息系统的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综观各种文献,辅助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案例较少。为此,本文设计了电子商务的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并提出了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营销决策的影响因素

市场营销的企业活动的总体系统,通过定价、促销活动,并通过各种渠道把产品和服务供应给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其中促销活动所进行的市场需求预测极为重要,这是企业市场营销计划和市场营销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正确进行市场机会分析、市场营销资源配置、市场营销控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但市场需求预测中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产品,影响的因素是不同的。归纳有以下几个因素:

1.产品的价格。在企业用于促进产品市场销售的主要促销手段中,产品价格是影响产品市场销售最敏感、最重要的因素。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市场需求量所产生影响的分析,将有助于企业了解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确定产品销售价格。通常情况下,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量就会增加。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的购买结构发生变化。

2.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消费者就会购买。

3.广告费的投入。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为实现其促销策略,总是需要投入一定数额的广告费用。一般来说,广告费投入越多,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但当广告费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因增加广告费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也会变得有局限。

4.销售网点数量。销售网点越多,分布越广,消费者的需求量就越大。但和广告费用投人情况相类似,也要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5.消费者的爱好。消费者的爱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消费者的爱好的变化,某种产品的需求量也就会发生变化。

6.消费者的收入。一般来说,个人收入增加,对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

基于以上情况必须建立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以帮助企业决策人员分析各种促销手段对市场销售的影响,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最佳促销决策方案。

在Internet下的市场营销决策涉及的环境很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销手段运用决策不仅与企业内部各部门有关,而且还与企业外部的市场形势变化、需求量变动及竞争企业促销手段运用等有关,因此,它要求收集的数据更为广泛,采用的技术更为先进。另外,在销售决策过程中,有许多问题的确定需要凭借决策人员的经验。所以,在设计市场营销DSS的系统结构时,应注意突出这一特点,既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判断力,又要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定量分析,使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通过人机反复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市场营销DSS所支持的决策问题分析

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须考虑系统功能的需要及系统目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支持特定营销问题决策全过程中的统计分析、预测及营销决策的制定,以提高市场营销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市场营销DSS所支持的决策问题包括:

1.目标利润预测与决策。企业的利润是反映和衡量企业财务成果的综合指标。而目标利润的预测与决策,又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始。在企业的总经营规划中。目标利润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利润目标。目标利润是预计未来的一种理想的利润,企业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利润。

目标利润是一种事前计算的利润,它与预计的销售收入及产品的目标成本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目标利润的预测与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核心,是市场营销DSS支持的主要问题。

2.销售量和销售额的预测与决策。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必须预测出完成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需要完成多少销售量和销售额才能使产品保本。因此就有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的预测决策。当产品价格变动或产品成本变动时,以及有多种因素影响时,还需考虑对保本销售量与保本销售额,以及对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的影响因素。

3.产品价格决策。定价决策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中一个十分敏感而难以控制的极其重要的组成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产品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的多少,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产品价格的制定既要考虑产品成本的补偿和企业利润的获取,又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品销售量的波动,需要及时调整生产经营,而产品的提价或降价则是其中一项主要措施。由于Internet的互动性,消费者可以和企业就产品价格进行协商,不需要特殊的服务人员,只需系统软件导引即可,方法简单,实施容易。消费者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组装产品或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进行适当的修改。企业最终生产的产品基本都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和价格的要求。所以企业可以根据产品销售量进行提价或降价,进行定价决策,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促销决策。企业的传统促销方式主要是企业通过广告(公关宣传、人员推销和促销)来进行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市场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促销方式多样化,网上促销、网络形象、网上广告等日益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借助于Internet,全球消费者都可以与企业进行联系和交流,可以直接向企业咨询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问题,同时企业利用文字、图像、图片等技术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并且解答消费者的咨询。网上广告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和卓著的效率,企业通过不多的投入就可以把与电视类似的广告效果瞬间传送至全球。同时,这种形式还一改过去消费者被动的接受广告的特点,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搜寻广告,寻找自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5.物流决策。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流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市场营销不仅意味着发掘并刺激消费者或用户的需求和欲望,而且还意味着适时、适地、适量地提供商品给消费者或用户,从而满足其需求和欲望,为此,要进行商品的仓储和转移,即进行物流管理。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企业制定正确的物流决策,对于降低成本费用,增强竞争实力,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和便利顾客购买,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6.销售税金决策。销售税金是指从销售收入中抵扣的税金,如产品税、增值税、城建税等,销售税金决策要分别进行产品税的预测和决策,增值税的预测与决策,城建税的预测与决策等。

7.盈利分配决策。在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要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利益,以达到既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又保证企业具有一定的扩大再生产能力,同时也要使职工在增加利润和提高经济效益中得到经济利益。

三、在Internet环境下的市场营销DSS功能结构、逻辑结构设计及其实现过程

根据市场营销决策层次结构,笔者提出了在Internet环境下,以数据仓库为中心、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为手段的市场营销DSS方案,其功能结构与逻辑结构分别如图1、图2所示。

该系统分为基础系统网络、数据采集、数据仓库、多维数据库、知识库与模型库的组合和应用系统等几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信息分析环境。(1)模型库系统:包括模型库和模型库管理系统。(2)知识库系统:包括知识库、知识库管理系统和推理机。(3)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4)Web数据库系统:包括Web数据库和Web管理系统。系统的主要输入数据来源于数据库和知识库。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完成数据仓库的建立以及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综合、提取等各种操作,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转。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用于完成决策问题中的各种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开采等。人机界面则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查询在决策者和系统之间提供相互联系。

决策者发出决策请求命令后,数据挖掘工具利用数据仓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共同完成数据挖掘过程。通过数据挖掘工具触发数据仓库管理系统,从数据仓库中获取与任务相关的数据,生成辅助模式和关系。这些模式和关系被分析评价后,一些被认为感兴趣的数据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提供给决策者,有些发现则加入到知识库中,用于新的知识发现和知识评价。

将数据仓库和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结合起来的市场营销DSS体系结构,用数据仓库存储和组织数据,为用户的数据访问提供统一的全局数据视图;用联机分析处理工具构建面向分析的多维数据模型,用多维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使分析活动从方法驱动变为数据驱动,实现分析方法和数据结构的分离;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知识的自动发现,为决策提供全局性的知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数据仓库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了数据基础,数据挖掘中发现的知识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数据分析处理,而数据分析得出的新知识也可以立即补充到系统中。决策系统的分析需求是不断变化,事先难以预测的,采用这种新型结构,可使市场营销DSS能够真正成为灵活实用的系统。

四、结语

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交叉运用。在目前我国市场营销学蓬勃发展,营销应用日益普遍的情况下,提出市场营销DSS的研究开发,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营销意识,促进市场营销理论与决策方法研究的发展,提高企业营销决策的水平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耀.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0,(6).

[2]刘耀.基于Web和数据仓库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1,(4).

[3]Efraim Turban,Jay E. Arons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Intelligent System[M].Prentice Hall Inc.,1998: 323-331.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正常资金运转,也损害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严重时可使医院陷入危机。本文将从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并给出医院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医院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与企业一样也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医院实施财务管理的前提是对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在财务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归纳起来,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不确定性,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是未来的财务活动毕竟存在两种可能,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未实现预期目标,因此,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并存。

(2)相关性,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财务核算过程的始终,任何与资金运动相关的业务都会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

(3)激励性,财务风险的存在会促使单位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它破坏性强,风险成因复杂,其总体水平是由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水平构成的。因此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医院外部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医院财务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医院之外,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医院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如几年前突袭而来的那一场SARS对医院的效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期间,患者就诊和住院的人数直线下降。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会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

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很多业务都需要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客观、公正地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如果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引发财务风险。在内部控制方面,目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最主要来源于存货资产运营不当。固定资产利用率和配置效率较低,其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差;国有资产管理通道不畅,出资人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账实不符等造成存量资产运营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重要的是医院的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收支不平衡导致财务风险

大多数医院属于国有事业单位,一直以来是“政策依赖型”单位,但是如今国有事业单位正要面临体制改革,因此医院未来也会经历一场类似国有企业般的改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这对各个医院来说,是不得不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医院竞争力,使自己的医院在改制后仍能占有定的医疗市场份额是极为重要的。除了关注医院的收人外,开源节流、严把支出关是必要的。

(四)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财务人员对人员间互相控制和制约的流程不了解、不重视,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一旦出现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舞弊的现象,则会给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医院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下文提出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防范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是医院财务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风险,因此应关注这些变化,防范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医院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发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规范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医院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和机制。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并有时间表,以便监督;另外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院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

(三)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四)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领导与管理

风险管理部门是医院对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部门,负责分析医院风险的来源、产生原因,制定风险防范的措施,实施风险防范的方案。因此,必须加强对风险部门的领导与管理:(1)要建立日常报告制度,有关部门必须对平时发生的事故予以记录,分析原因,制定防止漏洞的措施。(2)例外管理。重大的风险事件予以特别解决,一般采用集体讨论,或者专家咨询。对特定项目的风险评价应由风险管理部门主持,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同时还应适当地咨询相关专家,才能做出风险方案供管理层决策。(3)其它部门的配合医院的其它部门必须配合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在制定相关管理决策时考虑风险对医院财务目标的影响。(4)提高技术性操作的水平为了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管理部门必须熟知各种风险控制技术,通过比较各种技术的成本和效益采取最佳对策,来实现医院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一般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是:回避风险法、分散风险法、降低风险法、转移风险法、固化风险法、自我承担风险法等。

(五)优化医院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为此,首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其次,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再次,要对会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使其成为一个严格按制度办事,不的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沈相根.制定正确发展战略规避医院财务风险.中华当代医学[J],2004(02).

[2]袁琳,赵芳.捕捉财务危机的信号[J].新理财,2003,(7).

篇7

【关键词】集团,财务管理,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的组织形式日趋集团化,跨行业、地区及多种经济性质企业并存的企业组织形式大量出现,典型的是以母子公司制为基本结构的企业集团组织形式。不同于单一企业实体,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财务目标的实现,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推动资金合理、高效利用,加强对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监控,使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然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水平不容乐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监管不力,财务及经营风险无法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目前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忽视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性质差异,仍将法人成员企业视为和非法人成员企业一样的财务管理主体,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这种简单认识给企业集团的实际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困扰。

一、目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

1、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和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强调恰当的集权与分权,这样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分分权或集权的缺陷,融合了集权与分权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较难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平衡点,特别是经营环境变化较大时,需要及时修正管理权限。

2、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将子公司的业务看作是母公司(集团公司)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对于整个集团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其特点是大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很少部分的决策权,其人财物及产供销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资本筹集、投资、收益分配、资产重组、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子公司只相当于母公司的一个直属分厂或车间,投资功能完全集中于母公司。

3、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体制。

二、目前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1、财务管理团队基础薄弱。我集团公司发展迅猛,短短几年由一家公司迅速发展成十几家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没有做到和企业发展同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内控流程等文化底蕴没有形成,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团队没有形成,基础较为薄弱,财务管理团队严重缺少中坚力量。

2、财务管理目标狭隘。财务目标是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它决定着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方向,是各项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现行财务管理模式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在目标上则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目标,即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

3、财务管理机制低效。财务管理机制是规范公司财务行为主体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其主要目的是协调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物质资本逻辑是传统财务管理机制的制度前提,最大化股东利益是传统财务管理机制追求的目标。然而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向企业投入资源的除了股东外,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了企业的价值创造系统。因此,股东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权力所有者,企业的财权应该在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均衡配置。

三、构建创新型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设想

1、建立高效专业的职业管理团队。

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又以高素质、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团队为根本,因此打造一流的高水准的财务管理团队是财务管理环节中重中之重。公司发展短短几年,财务管理环节中财务管理型人才匮乏,培养主义和“拿来”主义仍是打造职业化高效管理团队的主要方案。

2、明确定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仍是现阶段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但是不唯一目标,在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兼顾集团集合体的其他利益。企业集团是由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员工以及客户等等组合而成的集合体,各自均有各自的利益节点,怎么把这个集合体里面的所有点核线组合成一个面,更甚至说组合成立体几何体,是当代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切定位。现阶段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由三个部分构成。

3、建立健全高效、严谨的财务管理机制。

构建高效、严谨的财务管理机制,以财务预算为前提做好事前预测与规划,围绕目标利润,编制财务预算,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理,在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等分类的基础上,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财务制度,优化财务管理环节和环境,明确企业集团中各子公司、直属单位则、权、利相互关系。 树立成本效益管理考核、风险收益衡量、资源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等观念意识,建立资本结构、资金成本评价体系,使企业集团各个板块、各个利润节点实现最大效益,兼顾企业集团的利益集合体,从而实现企业集团良性循环。

现阶段,以企业集团形式迅猛出现的集团企业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开来,我国在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体系上亦没有成章套的法律法规,针对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是针对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上提出一些拙见,对构建创新型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能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实际运作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价值链分析 战略管理 管理会计

1.价值链与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波特(M.E Porter)教授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企业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价值链就是表示这一系列战略相关的活动及其活动之间的联系。通常将价值链划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三大类。

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对活动成本的分析,有两个突破点:一,使成本分析从原来传统的产品成本的料工费分析转变为对作业的分析;二,企业管理的范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上下游企业、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等。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从战略上对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以了解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通过对社会价值链的分析以了解企业与外部物质世界物质交换的价值关系。

2.价值链管理会计

价值链概念的提出,创新了管理会计,提升了管理方法,而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企业价值链的一环。价值链管理会计是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成本动因分析为根本,以作业和作业之间的联系为分析对象的复杂的企业管理活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与企业管理决策高度相关的成本信息,并参与企业直线决策,使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价值链管理会计不仅为直线决策提供支持性信息,而且如水融般的渗透到企业的直线决策中,实现了职能角色的重大转变。具体的,横向价值链使得管理会计能够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整合内部资源,消除成本劣势,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纵向价值链的概念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视野,将企业、供应商和顾客视为共同生存于同一条价值链的有机体,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其特有的技术和方法重新选择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与销售渠道,实现价值链的剪裁与重新构建,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有内容广泛、目标具有竞争性与长期性、信息化程度高。引入价值链理念对管理会计学科而言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飞跃,它使管理会计从时间、空间、深度三个维度得到系统的扩展和改进。同时,明确管理会计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价值链管理,可将一切影响价值链管理的方面都纳入管理会计分析思考的范围,大大拓宽了传统管理会计狭窄的思路。

3.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英国学者Simmonds最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外向型的管理会计,是传统基础性管理会计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从战略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也向企业领导者提供与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借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本企业价值链的改进与完善。可见,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应以本企业为基点,着重分析对顾客和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借以为企业成功地进行战略管理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4.价值链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4.1联系

4.1.1二者在外延上具有同质性,在内容上具有发展性

1988年Bromwich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是分支的观点。我们认为价值链管理会计同样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是分支,并且是在战略管理会计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山克的战略管理会计基本框架包括三部分: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价值链分析。可见,价值链分析在山克的理论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山克的理论标志着战略管理会计理理论逻辑支点的同质性决定了它们学科归属的同质性。

4.1.2战略管理是价值链分析形成的环境

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在全面分析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充分的满足顾客的现实需要。只有清晰的审视企业的内外环境因素,才有可能确定企业的战略地位,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制定战略计划,进行战略实施。而价值链分析法,正是根据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即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为出发点,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

4.1.3价值链分析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方法

波特的《竞争优势》发表于1985年,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管理会计应价值链管理的需要而生。价值链分析是战略管理一种具体方法,价值链管理会计自然就是战略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部分。企业通过纵向价值链分析明确自己的战略地位和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总体的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的预测、决策程序来确定企业的短期经营、长期投资各方面认为最满意或可行的决策方案。然后再对决策方案中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预算分析,以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及顾客之间的协作关系。

4.2区别

二者区别在于由于内容容量和研究角度的差异,使得目标、系统特征等方面有所区别。战略管理会计可以侧重横向价值链的研究以及核心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政策制定,而价值链管理会计可以以内部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为主,展开作业层次的研究。我们认为价值链管理会计的提法更具体,有利于沿着价值增值的思路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简要阐述了案例教学的由来和三个基本特点;重点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实际教学组织过程;最后根据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了案例教学取得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与特点 

1.案例教学法的由来。案例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有效工具,英文叫做“case”,案例教学法叫“case study”。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案例教学法就有了最早的雏形,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哲学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案例在法律和医学领域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 

19世纪80年代,北美涌现了第一批商学院,哈佛即在其列。第一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盖伊认为,法学院中法律案件的分析式教学方式效果出色而明显,于是策划了商学院最早的案例教学法。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由案例法培养出来的律师华莱士·b.汤哈姆任哈佛商学院第二任院长,他看到了在工商管理领域中使用案例的重要性并极力推动全院投身于案例教学法。在他的敦促下,科波·蓝德博士于1921看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此后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中开始广泛流行起来。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一是基于事实。在工商管理领域,一个案例是关于管理问题和管理决策的描述。二是与决策相关。它通常是从所涉及的决策人的角度来描写的。案例作者必须提供与问题存在时或需要作出决策时的情景有关的各种事实。二是基于决策者的角度。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使学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地位来解决问题。通过个人分析和他人讨论,学生不断地针对案例中的情景定义问题、找出各种可选择方案、提出目标和决策标准、作出决策和制订实施计划。他们得到机会在一种实验环境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分析和计划能力。三是基于事实,作出决策。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对一个工商管理人员曾经面对过的实务问题的记录,还包括该管理者作出决策必须依据的那些事实、观点和偏见。把这些真实的和特别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让他们考虑进行分析、自由讨论并最终对应该采取的行动作出决策。 

3.特色与关键。首先,案例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学生充满激情,主动参与,讨论本身无标准答案。简单来说是一种具有魅力和诱惑力的教学方法。其次,高度注重过程。对于案例分析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出一个结论的过程而不是答案本身;要以提高技能为出发点,同学们的技能应得到提高,这里的技能包括:作出各项决策;以变化的、适应性的分析支持某些决策;学习用口头和笔头来表达观点,同学们要做到既要找到问题所在又要给出解决方案,加强责任感,投入大量课外时间。 

二、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我运用案例教学,辅以学生积极尝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设置如下实施过程: 

1.教师提出预习任务,学生课前预习。课本中规定学习内容和目标,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寻找解决尝试题的办法,可以起到开发智慧潜能的作用。 

2.引入案例(准备题)。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们巩固理论知识,并掌握相关知识在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为解次尝试题作好准备。如在讲解定价方法和价格策略时,以“已知企业的固定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商品的销售成本也是既定的,企业应该如何定价才能实现日标利润”为准备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计算,以巩固知识并建立信心。 

3.出示案例。下面以笔者多年教学组织的案例来源为例。其一,关于营销环境篇。组织俩“都是ppa惹的祸”、“铱星为何陨落”、“灿坤集团”、“长城”油构筑国货长城等经典案例。其二,关于企业战略篇。组织了“江苏江奎集团市场战略选择”、“巨人集团的沉浮”、“由多元化到专业化的万科集团”、“所向披靡的英特尔”等题材。其三,市场细分篇。组织了“可口可乐细分新市场”、“喜力”啤酒的市场策略、“摩托罗拉”的品牌细分、“追求差异的斯沃琪”等题材。其四,市场调研篇。组织了“康师傅”——成功看得见、“丰田车”——车到美国也有路、“雅虎”的网上调研等素材。 

4.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果,为解决下一尝试问题做好准备。 

5.教师讲评、总结。学生经过第一次案例分析尝试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教师的讲解保证了成功的概率。教师可在讲评过程中适当对同学进行鼓励,使尝试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喜悦,尝试成功的同学也能受到启迪。 

6.教师第二次出示案例型尝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取得成效的体会 

笔者在师范院校从事《市场营销学》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案例教学法要以基本的营销学理论为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案例教学法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争取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其中;四是教学内容需要难易适度,发挥教材的吸引力;五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发挥班级学生骨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耿凯燕.根抓学生学习特征探讨教学方法改革[j].教学艺术,2004,(11):23-24. 

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经济分析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现象,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因为它具有一般产品的基本特征,如属性、功能和成本等,但它与一般产品又有不同的地方,如属性不是单一性而具有公共性等。具体来说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它的属性具有社会公共性。会计信息的消费对象(即使用者)是一群消费者而不是像一般的产品为某个特定的消费者服务。二是它的使用价值(即产品功能)具有多样性。一般的产品只具有一种主要功能,如冰箱的主要功能是冷藏食物等,而会计信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具有多功能性。三是它的成本性。会计信息在产生的过程中也有耗费,如会计人员的工资等。另外,经济生活中的产品有真货和赝品之分,会计信息也有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别。下面笔者从经济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分析

1.为企业内部的消费者群服务

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公司的组织结构主要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的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再聘请高级经理,高级经理在授权的范围内经营企业,并聘请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加工,然后形成会计信息,并以报表的形式作为“产品”传递给企业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分享。

2.为企业外部消费者群服务

由于市场主体利益多元性的存在,对企业会计信用的分享除了企业内部的消费者群外,企业外部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经济主体也要分享企业会计信息,主要包括:政府、税务、债权人以及其他与企业有经济关系的经济主体。

二、会计信息的功能分析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如钟表能显示时间,汽车能运货物等。会计信息的功能是为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其进行经营决策和预测服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多功能产品,它可以同时满足多个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需要

企业是国民经济细胞,其经济状况代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国民经济实行调控。因此,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必须通过企业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然后才能做出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决策。

2.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税务部门的需要

税务部门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征收机关,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纳税行为。税务部门主要是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资料确定并检查企业的经营情况,以此作为纳税或罚款的依据。

3.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企业债权人的需要

企业债权人是将资产借给企业经营的经济主体,他最关心的是到期是否能收回本金并获得事前约它的利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了企业债权人所需要的有关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一旦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危险信号,企业债权人就会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