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0 16:5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桐子林水电站;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桐子林水电站是国家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系雅砻江下游最末一个梯级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下游综合用水要求。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厂房,最大坝高69.5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15 m,总库容0.912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属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为6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9.75亿kW・h。
2精细化管理是圆满实现环保水保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紧邻攀枝花市区和省道S214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做好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以下简称“环保水保”)工作尤为重要。环保水保工作贵在管理理念,重在策划与落实,“细”、“末”之处见真功,不管多么好的管理理念,要达到多么高的目标,其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上,这必然要求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每一个管理要素,控制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把每一项工作、做细、量化、落实在行动中,用精细化的意识、观念、态度,狠抓细节管理,精益求精。“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只要我们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精细化管理中,统筹兼顾,所有的环境因素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目标才能圆满实现。
3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
3.1明确环保水保目标,制定环保水保工作规划
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即确立桐子林水电站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树环保形象”的管理目标。根据环保水保工作整体要求,结合工程进度,建设单位编制了《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规划》,确定了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工作指导思想、管理目标、工作重点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将工作内容按年分月进行细化,明确相关工作控制目标及参建各方职责,按照规划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和节点进度进行落实。每年初召开环保水保管理专题会,制定年度环保水保工作计划,并有序推进实施。
3.2引进环保水保管理中心,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组织体系
为做好桐子林水电站建设中的环保水保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成立了安全环保部,负责统筹环保水保管理工作。通过招标引进专业环保水保管理机构,组建环保水保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环保中心”),负责提供满足合同要求的环保水保技术服务;在施工区代表建设单位行使环保水保管理职责,督促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协助建设单位与国家各级环保、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和联系等。实行环保水保监理制度,由环保水保监理具体负责环保水保措施的施工进度、质量、投资控制、日常检查等。引进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在施工区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施工单位成立了环保水保管理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环保部,负责本单位环保水保相关工作。
按照“建设单位主导、环保中心管理、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主体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和环保中心的管理作用,强化环保水保责任落实;高度信任并依靠监理,树立监理工程师的权威;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反应施工区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主动落实各项环保水保举措,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
3.3制定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为做到环保水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的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组织编制、印发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环保水保定期检查考评与奖惩细则》、《合同项目完(竣)工环保水保验收细则》、《环保水保技术实施细则》、《环保水保信息管理细则》、《环保水保措施费管理规定》等制度并严格执行,从环保水保职责、检查考评、完(竣)工验收、信息管理、措施费管理等多方面规范了环保水保管理行为。其次还编制了《环保水保工作手册》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汇编》,通过摘录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环保水保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归纳环评、水保报告书及批复文件的具体要求等,指导环保水保管理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3.4狠抓环保水保日常管理,实行月评季考
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中精心督促落实、严格把控。日常工作中,形成了环保水保月度检查及例会制度、现场巡查制度、定期报告及考核制度。每周现场检查2到3次,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或未按要求整改的单位,按照有关制度严肃处理。每月末建设单位组织环保水保工作月度检查,并按监理单位组织月度考评和建设单位组织季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季度考评,对考核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实施处罚,奖惩实行季度兑现,并将季度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综合奖励。
3.4积极组织开展环保水保宣传教育
建设单位非常重视环保水保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宣贯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环保水保管理制度、工程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规划,举办环保水保知识竞赛,要求各承建单位按季度编制环保水保宣传简报,在施工区设置环保水保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对参建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在施工区营造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保水保的良好氛围。
3.5 深入开展 “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 建设工作
建设单位围绕“树环保形象”管理目标,组织开展“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工作。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完成《桐子林水电站“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总体要求》和《“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考核细则》。施工单位按要求编制《“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实施方案》,经审批后有步骤、有计划实施,重点打造坝区左、右岸道路及边坡绿化,上、下游围堰堰顶及进场道路绿化,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和生活营地等区域。
4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成效
4.1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
导流明渠、围堰防渗墙、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采取三级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冲洗,废渣清至围堰内侧干化后运至渣场堆放;新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取成套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用于营区绿化浇灌;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经二级沉淀并加药中和处理后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砂石系统骨料生产废水通过刮砂机进行石粉回收,溢出水流入辐流式沉淀池,经加药沉淀,上清液溢流至清水池后全部回用,底泥经刮泥机进入废渣沉淀池干化脱水,运至渣场。施工区生产生活废(污)水实现“零排放”。
4.2施工区空气质量良好
混凝土生产系统中粉煤灰、水泥等粉状物资采取封闭式运输;枢纽工程施工区采取两辆洒水车对围堰道路,左、右岸沿线公路,渣场进行洒水降尘;砂石骨料生产系统骨料入料口、中碎、细碎车间安装了喷淋设施,进场道路及交通洞内安装洒水降尘设施,专人维护管理,料场无用覆盖层清理过程中采用洒水降尘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区道路由施工单位专门组建文明施工队伍进行日常清扫维护。
4.3声环境控制有效
料场开采和基坑开挖通过采取控制单响爆破药量、单次爆破总药量、修建隔音墙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工区运输车辆严格限载、限速、禁止高音鸣笛。
4.4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
通过与当地环卫部门签订垃圾处理协议,各施工现场、生活区及主要办公区设置垃圾桶,施工区由环卫部门收集,业主营地由实业公司收集,运至盐边县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建筑垃圾按要求运至指定渣场堆放。
4.5.人群健康保护
参建人员进场前进行健康检查,并每年定期体检,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实行动态更新;工区作业人员劳保用品配套齐全;食堂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人员一律持健康证上岗,员工宿舍不定期消毒等。
4.6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枢纽工程区左、右边坡实施永久防护,二期上游围堰迎水面采取挂网喷混凝土护坡,下游围堰迎水面采用干砌石护坡,堰脚采用钢筋石笼防护,左岸坝肩边开挖边支护,左坝肩和料场边坡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处理,开挖弃渣全部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渣场相继实施沟水处理工程、拦渣堤、排水系统及进场道路硬化措施,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堆渣过程中采取先拦后弃、分层堆放和碾压。及时对施工区排水沟进行疏通、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4.7绿化效果显著
枢纽工程区左、右岸边坡支护完成后随即实施绿化,边坡支护设计时提前谋划,预留种植槽,临空面砌混凝土块挡墙,种植槽内回填种植土,种植油麻藤、爬山虎、炮仗花、迎春花、三角梅、黄连翘、小叶女贞等植物,采取下爬上挂工艺,为防止因混凝土坡面温度过高烤伤植物,坡面布设竹条网辅助攀援植物向上生长,并全部安装滴灌系统,立体绿化效果明显;右岸临江侧公路沿线全部实施绿化,种植黄花槐、桂花树、三角梅、美人蕉等,精心挑选绿化植物,达到花色搭配,行距整齐美观效果;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沿线公路种植小叶榕,废渣沉淀池周边栽种芭蕉树,料场坡面播种银合欢实施绿化,植物长势良好,绿化效果显著。
5结束语
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需要,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建设单位在开发水电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花园式工区”建设工作,践行 “流域统筹,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取得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对其他水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永东,水电站环保水保工作管理与实践,科技风,2011年第14期;
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四维模式构建
在高等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对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不足,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尤其是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者,有必要从高校和高校实验室创新发展的角度,对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以实现高校实验室管理结构的优化配置。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实验室管理一直处于高校的真空领域,存在管理混沌的局面,上级主管部门管、高校管、学院管、系部管,都想管但都管的不到位,使管理存在很多盲区和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实验室管理理念相对局限。高校实验室管理不同于高校其他部门一般意义上的管理,需要一些专业性的知识和创新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才能保证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有效落实。然而,一些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把实验室的管理岗位视为养老的岗位,对实验室管理的责任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方面更注重对于实验安全的保障,而不注重实验室管理职能的创新和突破,导致实验室管理相对局限。
其次,日常管理制度落实不够详实。高校实验室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而且这些管理制度都已经存在于高校实验室较为醒目的位置,但是,这些制度在真正的落实过程中就存在很多偏差。一些实验室药品、器材、设备等的规范化管理不能严格依据管理制度进行逐一落实,尤其对于一些一般性的实验材料,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更是碍于情面,出现管理不落实的情况,对于实验室的设施造成一定的损失,究其原因就在于制度落实不够详实。
再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实验室的发展建设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很多制度究竟是什么,怎么样的操作属于违规操作,出现违规操作后如何处理,有怎样的补救措施等等,这些方面对于很多工作与高校实验室一线的管理者来说并不能了解的非常透彻,这样真正在实验室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这是典型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问题。
另外,环保管理体系不够健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就是环保体系建设的问题,很多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对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可怕的,这些要求实验室在管理中要高度重视环保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对于每项实验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细致的规定,对于实验的全过程都要进行环保方面的监测,以保证实验过程不能对于环境产生不必要的污染。然而,当下很多高校的实验室的环保管理制度比较简单,不能对于实验产生的环境问题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治理。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四维模式构建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要本着科学化、严格化、制度化、安全性的原则,根据高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完善管理规程。针对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一定要加强对于实验室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以保证高校实验室的有序运转,高校实验室管理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
(一)创新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格局。
高校实验室管理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尤其是管理的理念要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岗位责任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从多角度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规程,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实验室管理要在服务意识上有突破,作为高校的实验室,不仅仅要服务于师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服务于师生的科研创新工作,更要积极探索实验室新的发展思路,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业务服好务,使高校实验室兼具教学、科研、合作交流等多元化的服务职能,构建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格局。另外,实验室管理要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相同步,用创新管理来推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序开展,同时,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来为高校实验室管理进行科学化定位,明确实验室的综合服务职能,推动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
(二)严格管理规程,营造规范化实验室管理环境。
高校实验室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规程,要对管理规程进一步细化,尤其对于实验室设备、药品、器材的使用方面应该严格管理,出入实验室的人员要实行严格的实名制登记制度,以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以及实验室药品使用的安全管理。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要公示于实验室的醒目位置,使进入实验室的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相关实验室管理的规程,进而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便于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高校实验室管理要杜绝仓库化管理的模式,对于实验后剩余的实验药品及时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处理,不用的实验器材不能随意堆放于实验室的角落,相关实验器材要实行电子记账式管理,营造规范化的实验室操作管理环境。另外,对于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相关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定期的管理规程培训,使相关责任人员能够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管理的细则,在利用实验室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实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认真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三)优化管理团队,打造高水平实验室管理队伍。
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于实验室的综合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验室应该配备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定期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表彰,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考核中不达标的人员进行培训整改,多次考核不达标的人员予以岗位调整。高校实验室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对于考核应该实施有效的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新型考核载体,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对于考核过程要做好细化,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结合该岗位的工作特点和性质, 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做到一个岗位一个考核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考核的公平机制,实现考核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打造一流的实验室管理团队。对于高校实验室中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应该选拔与本岗位相关的人员参与到管理中来,而且,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相关岗位的具体情况,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出充满竞争力的团体。
(四)健全管理体系,推动综合性环保实验室建设。
高校实验室要加强环保配套设施的管理与建设,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环保管理责任制度。实验室对于相关的危险用品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使用危险用品要执行非常严格的实名登记制度,管理人员对于进出实验室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检查,以保证危险品的安全。实验室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完善相关管理规定,不能让实验过程产生的“三废”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进行“三废”处理时,要执行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保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实验室要配备必要的环保设备,对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保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随时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推动实验室的综合水平建设。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长输管道 施工 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环保需要,近年来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发展十分迅速。长输管道施工的各个工序的质量,都对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必须做到岗位负责,全员参与,才能真正做好工程的质量管理。
1、 施工质量管理
1.1搞好施工质量管理,人是决定的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必须加强对工程参与者的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都懂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即质量就是金钱,质量就是时间,质量就是效益。
1.2搞好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质量管理
在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建设地点、自然条件会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政府质监部门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对工程建设中将要遇到的难点、要点作到心中有数,并形成会议纪要。其次由业主组织对承建方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进行审查,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对技术复杂的工程问题,及时组织设计、施工方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1.3搞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建设产品形成的关键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搞好质量管理,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要准确、有效,选择时要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选择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和预控,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1.4工程竣工质量管理
因燃气管道建设为埋地敷设,工程竣工后无直观实体,实质上是隐蔽工程,必须及时收集施工项目的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要求承建方做好各工程项目的隐蔽工程记录及施工日记。工程完毕后要有一套完整的竣工资料,以供以后查阅。
2、施工工序质量管理
2.1加强现场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的检查。施工过程控制资料要与施工进度同步、相关质量保证资料要按时归集。现场防腐管堆放应同向分层码垛堆放,堆管高度不超过2层,应根据防腐管规格、级别分类堆放,底部应垫软垫层支承,垫高200mm以上,采取底部垫砂袋等有效保护防腐层措施。
2.2布管时,使用吊管机进行布管并且单根吊运,不得使用单斗布管。对管道组对焊接前的清管工序,进行巡查。从即日起,没有按要求清管的,发现即按质量考核细则进行处理。
2.3对管道下沟的吊管机配置进行抽查检查,达不到要求的一经发现立即停工,并按照质量考核细则进行处理。对管道下沟进行抽查,必须保证管道平缓敷设在沟底,避免出现较大悬空,若悬空造成管顶与自然地面距离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该段管道吊出重新进行下沟,对较小悬空用细土填塞进行人工夯实;沟底清理未达到规定要求就进行下沟的,该管段吊出,待沟底清理合格后重新进行下沟,且对施工分包商下发整改通知,并按照质量考核细则进行处理。 对管沟回填进行抽查,如按有关规定需将大土块破碎,需细土、粗颗粒土换填的地段,沟底回填的土质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段,一律返工处理,并按照质量考核细则进行处理。
2.4线路分段试压工作及时形成记录,试压前必须检查压力表量程是否满足试压试验要求,是否进行校对,是否在校对有效期内。检查试压阀门、密封垫片、管件是否满足试压安全要求。并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3、管道焊接和补口补伤质量控制
3.1管道焊接
管道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道运行的安全,除了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和自检外,更要不断提高焊工的技术水平,同时采取第三方检测的方法来控制焊接的内在质量。
施工单位在管理方面,应加强对焊材的质量检查,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程规定的焊接参数,将焊接工艺规程的主要参数制作成方便的指导卡,放在施工现场和焊工手中,以确保相关人员熟知。在冬季施工中,要特别加强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控制,在环境条件超过焊接工艺规程要求时,要使用防风棚,保证棚内环境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加强焊口返修的质量控制,确保一次返修合格。
3.2补口、补伤
补口补伤的质量决定管道是否会受到外来腐蚀,关系到管道的运行寿命。近几年更加注意了管道防腐、补口的质量控制。首先补口、补伤材料进场要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并通过报验后方能在工程上使用。补口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厂家培训并现场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2]。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规定的抽查比例进行抽样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防止问题的扩大化。特殊地段(进出站、山区、穿越段),应该使用专用的热收缩带(套);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下沟前要进行100%的电火花检漏,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4、天然气管道施工问题及安全措施
4.1管道腐蚀及其预防措施
由于长输天然气管线长达数百乃至数千米,敷设在变化十分复杂的环境中,遭受着腐蚀介质的浸袭,极易发生外壁腐蚀。同时输送的天然气本身含有水分、二氧化流、一氧化碳等杂质成分,极易产生内壁腐蚀。据统计,美国输气干线和集气管线的泄漏事故中,74%是由腐蚀造成的,因而腐蚀是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的首要原因。预防措施:①采用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物理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能和较宽的温度适应性能的防腐层,达到防腐、绝缘、保温、增加强度等多种功能。②采用防蚀性、耐水性、耐磨性、耐冲击性、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及耐弯曲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内涂层。③加强管道的阴极保护管理,确保管道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④采取定期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管道的防腐作综合的检查和评定。对防腐层出现的老化、穿孔等问题及时整改。陕宁管道在管道普查中发现多处防腐层破裂和穿孔问题,特别是在盐碱地质地段尤为严重,通过及时更换防腐层,确保了管道的安全。
4.2维护不周及其预防措施
①装有孔板流量计的管道,因流体冲刷管壁减薄而破裂。②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老化,密封点泄漏严重,引起着火或爆炸。③有油的压缩机管道,高温下积碳自燃引起燃烧爆炸。
④压力表、安全阀失灵,不能准确反映管道、压力容器超压时的压力情况,致使泄压不及而发生爆炸。宁夏地区曾出现过因安全阀失效而导致压力容器爆炸的事故。⑤管道材质老化,发生疲劳变形,产生断裂。预防措施:①控制孔板的流速,定期检查其磨损情况。②定期检查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泄漏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③合理选择气缸油,保证油的质量;按说明书的要求注油,油量适当、适时④定期校验压力表、安全阀,发现压力表、安全阀失灵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定期检验压力容器。⑤定期对管道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管道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4.3人为破坏及其预防措施
①人为在天然气管道上开孔偷气而出现泄漏,发生爆炸。②在管道上方或两边取土、采石、开矿、施工等引起管道防腐层损坏,天然气泄漏甚至发生爆炸。陕宁管道多次发生类似的问题,致使防腐层遭到严重破坏。③在管道上方反复经过重型车辆,致使管道受损,发生管道破裂。④在管道上方种植深根植物或进行农田建设时破坏管道防腐层,致使管道腐蚀出现泄漏,这种事件发生的机率最大,也是最难预防的。预防措施:①加强管道巡视,做到定期巡检和重点防护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止人为破坏。②加强沿线群众的安全和法制宣传,聘请沿线群众担任管道巡护员,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汇报,随时处理。③在管道周围施工时应派专人监护;在管道上方必须通过车辆时,要采用垫土、垫板等保护措施,确保管道安全。
5、结束语
天然气管道具有管径大、运距长、压力高和输量大的特点。包括管线、站场、通信、防腐设施等附属系统,是巨大而复杂的工程。而输送的介质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气体,一旦因各种因素造成管道泄漏、破坏,则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带来较长时间的负面影响。要加强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伟雄.城市天然气管道安全危害成园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
篇4
2019年上半年,安全设备科在部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在各职能科室和各大队的支持配合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以事故预防为目标,以扎实推进HSE体系运行为基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安全环保责任基础
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环保责任制,在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环保职责的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组织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各级领导及专兼职驾驶员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和交通安全责任书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全员书写安全承诺书等形式,把安全环保责任量化细化并落实到每一级、每一环节、每一个人,切实做到了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和死角。
二、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按照培训计划,有序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法律法规、岗位风险与消减措施,以及岗位安全操作、消防安全、应急知识等项开展培训。在全方位开展岗位风险识别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员工对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和消减措施进行学习,使全员风险意识得以增强。上半年,组织参加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取证培训一次(主要负责人2人、安全管理人员5人),共开展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员工消防知识培训、防灾自救知识等专项培训2次,综合安全知识培训1次,并做到培训有教案、有课件、有考核、有总结,累计培训各岗位人员297余人次,达到了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二是强化外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2019年保卫部涉及设备维修、设施改造施工项目较多,安全设备科认真组织做好各类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安全交底等项工作,为安全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做好施工单位资质、特种作业资质确认后,会同相关大队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培训率达100%、合格率达100%。上半年安全设备科共对外来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2次39人次,办理安全教育证39个。
三是通过宣教活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以“保交通安全,树文明形象”、“4.22世界地球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及“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等专题活动为契机,面向基层大队管理人员和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警示教育活动。同时,按照公司要求,有效利用事故资源,按期组织员工学习典型事故案例,并认真剖析事故原因。各大队坚持每周二由主要领导或安全员组织班组安全活动,集中学习安全知识并认真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从而养成拒绝违规作业、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上半年共组织开展专题活动6次,班组安全活动168次。
三、落实安全工作措施,不断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根据保卫部车辆多、运行时间长等特点,安全设备科坚持对机动车辆每月进行一次回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按期组织到期车辆进行年检,同时强化驾驶员对机动车辆执行日检查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了车辆“带病”上路行驶。上半年未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二是严把驾驶员安全教育关。为进一步提高全部专兼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安全设备科在加强专兼职驾驶员安全管理的同时,认真组织全体驾驶员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防御性驾驶安全技能、道路安全行车及机动车辆维护保养等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理论考试,使参加培训的103名驾驶员理论知识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全部车辆实施动态监控。安全设备科坚持专人对GPS卫星监控定位系统实时监控,通过采取安全提示、警告、考核等措施,有效杜绝超速、超辖区行车。上半年累计收集行车数据1千余条、核实辖区行车信息150余条、发出安全短信提醒20条。
四、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一是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坚持领导带队、检查全面、隐患必改的原则,采用日常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各单位机动车安全驾驶、岗位安全操作、办公地点、食堂、岗位等部位的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组织整改,确保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收到实效。上半年共进行专项检查4次,综合性安全检查10余次,整改安全问题10个,对机动车辆和驾驶员违规进行考核1次。
二是每逢节假日前,我们先期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各单位重点对节前各单位用火、临时用电以及偏远岗位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车辆严格执行“三交一封”制度。
五、扎实推进HSE体系建设,稳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年初,我们组织全员开展了风险识别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工作,同时对《岗位风险控制措施》和《各岗位作业指导卡》、《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安全专项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了修订,按期组织基层各单位及时录入各项HSE数据,并借助炼化板块体系审核全覆盖的契机,开展HSE内部审核,以推进提升基层HSE体系整体工作和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目标,以现场指导为主要方法,坚持经常性的综合检查,以查促学,不会的教,不足的完善,注重实际效果,通过两周的“回头看”行动,使基层安全管理水平得以稳步提升。
六、突出服务意识,强化细节管理
一是加强岗位建设,强化施工项目管理。为加强设备设施完整性建设,针对保卫部部分设备设施陈旧及门禁系统急需维护等实际,安全设备科在积极协调报批门禁系统和无人机防御系统的同时,按期推进悬浮门、办公设施维修维护等项目,并会同施工所在单位领导精心组织施工,顺利完成了保卫部监控设备维护、办公设备维修、化工区设备库岗位大门维修、化工环南路大门维修,巡逻一大队、督查科、保卫部二号会议室等三处办公楼的修缮等施工项目。在上述项目施工期间,安全设备科坚持每天派人深入现场监督指导安全工作,在施工现场办理各类作业许可14张,纠正违章作业和不安全行为20余人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2019年上半年,保卫部投入无人机防御系统采购、设备设施维修、门禁设备迁移维护等费用共计86万元,用于巡逻车辆维修费用累计达2.15万元,用于新车采购50万元,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机动车辆维护保养管理。为保证车辆日常保养和有效控制费用支出,安全设备科做到每次维修机动车辆必安排专人到现场确认,并指定驾驶员在现场监护,确保维修质量。上半年共大修车辆1台,年检车辆21台次。在认真落实《车辆日检查制度》同时,驾驶员每天出车前对车辆、传动、制动、灯光系统进行检查,并在《车辆日检查表》中签字确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同时坚持每天出车前由专人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确认,避免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上半年,保卫部运行车辆23台,安全行驶共计18,9284万公里,未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三是挖潜增效,加强油料管理。为了实现挖潜增效的目标,部领导经过统筹,将费用指标分解到每台车辆并降低油料供应数量,严格控制车辆运行费用。为切实加强车辆用油管理,安全设备科严格执行“一卡”加油办法到指定加油站加油,设专职加油员采取刷卡用油的管理方式,将每次加油的时间、加油车辆、数量、油品种类和运行里程都要进行详细登记,由驾驶员和加油员核实后签字确认,实时准确掌握每台车的耗油情况。截止5月末累计加油685台次;累计油量为31592升。
四是强化资产管理。为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设备科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实时掌握实有数量。为保证固定资产在内部员工之间转移调配和维修过程中不失控,设备管理员严格把关,对保卫部在用的电脑本着人机编码一致的原则逐一核对并登记在账,避免发生串换或丢失等现象。同时严格执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落实到使用人、机器设备落实到组的工作原则,并做到了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帐卡相符,保证了公司固定资产的合理高效利用。
五是强化劳保管理,热情为员工服务。年初按照公司要求,按期完成了网络劳保系统的2019年服装上报和小劳保的录入工作。在劳保发放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及时下发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做好跟踪调查及登记工作,对佩戴的防护服装不合体的员工及时予以调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提供了热情服务。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安全环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保卫部岗位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致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二是员工安全意识还需继续加强;
三是个别单位班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
四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下半年,我们全科人员将秉承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思想,迎难而上,为全面完成我部各项安全生产任务而努力工作!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践;创新
为了提升铜冶炼工艺技术水平,促进节能减排,更好地适应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冶炼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奥炉改造工程”)作为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于2016年3月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1]。近年来,工程建设安全伤亡事故频发,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内以及国内建筑业均有发生工程建设安全伤亡事故,如2016年4月29日,铜冠建安公司一名作业人员在铜冠(庐江)矿业公司高空作业6.8米未系安全带坠落死亡,特别是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2]。这无疑给奥炉改造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1奥炉改造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建成后的奥炉改造工程既是冶金企业,也是危化企业,安全施工难度大。参与奥炉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众多,既有EPC总包单位,也有单纯的土建、安装单位。既有铜陵有色公司内部企业,更有大量中标的外部企业。各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和外来施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机械设备,涉及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交叉作业等,施工管理及组织复杂。奥炉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总体实行业主负责制,业主对工程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总体管理与协调。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融合在整个项目管理体系之中,而又自成独立的体系。项目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及其他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在参照国内其它铜冶炼建设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奥炉改造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1.1健全和完善奥炉改造工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奥炉改造工程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成立单独的安环保卫部及安环专业组负责安全职能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工程现场安全,工程部设置安环保卫项目组,项目经理直接管理现场安全,其它各部门设立兼职安全员。每月召开安环保例会,总结上月安环工作,布置下月安环工作重点。(1)安环保卫部安环保卫部作为奥炉项目部安全环保管理部门,在奥炉项目部安全环保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主要负责奥炉项目部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各部门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2)安环项目组安环项目组是奥炉项目部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执行组织,依据集团公司外来施工单位和奥炉项目部安全相关制度,监督监理单位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监督施工单位履行相关安全手续,并负责对奥炉项目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外来施工队伍安全资质的审查,代表项目部对施工单位进行项目部级安环教育、安全检查、违章处罚。定期向奥炉工程项目部安环保卫部汇报奥炉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落实奥炉项目部安环会议决定。(3)安环专业组为推进奥炉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环评、消防设计评审等工作顺利开展,便于各部门之间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奥炉工程项目建立以安环保卫部负责人为组长,安环项目组负责人为副组长,专业工程师及安环保卫部技术员为成员的安环专业组,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划分专业,责任到人。1.2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安全意识是对安全责任和安全感的认知和定位,是脑海形成的安全概念、想法和思路,是个体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和安全意志的综合反映。安全意识涵盖三方面内容:安全重要性(对生命或财产的态度),安全预见性(对危险的警觉,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安全可行性(对危险的应对处理)[3]。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均定期参加安监部门安全培训,学习相关安全知识。每期经理办公会前进行“安全环保,意识先行”宣誓,强化安全意识。各部门除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意识先行”宣誓,还会定期组织安全学习,并将学习记录加以整理归档。1.3构建并完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制度。针对部门安全职责、安全教育、外来施工单位管理、治安保卫、防护用品使用、安全保护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安全检查、安全奖惩、应急管理、职业卫生等领域建立了以《奥炉项目部安全、环境、消防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安全行为分级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奥炉工程项目建设期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覆盖,涉及安全生产都有章可寻。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安全投入计划,监督施工过程中安全投入资金充足,确保资金作为项目安全投入使用,安全投入不到位禁止施工单位开工建设。1.4建立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局域网和档案室是奥炉项目部的信息及资料中心,线上线下的信息畅通,资料完整是安全管理的信息保障。局域网保障各部门沟通联系,辅之即时通讯软件,提供最全面的信息交流共享。档案室作为信息储存中心,保存有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安全教育档案、隐患整改记录、安全生产交底、安全整改处罚通知单、事故分析报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协议等安全基础资料。1.5落实安全责任和安全考核市安监、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均与奥炉项目部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奥炉项目部安全管理职责以及安全奖惩方式。奥炉项目部各部门均与奥炉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奥炉项目部安全责任书》,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安全管理职责以及安全奖惩方式。除签订责任书,奥炉项目部还根据《奥炉工程项目部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对各部门进行每月安全绩效考核。安环项目组根据《奥炉工程项目部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进行月度安全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目标实现情况、安全管理资料完备情况、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实际状况三部分。
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
2.1资质审查。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审查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工程安全业绩和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施工单位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对参与奥炉工程项目部施工建设的单位奥炉项目部安环项目组会同鑫铜监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严格资质审查,未经安全资质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单位,严禁进场施工。2.2安全培训教训。加强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只有通过安全培训教育才能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转变,安全教育培训要从“四不伤害”入手。这其中的内涵就是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但要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如:建筑施工上的安全事故案例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规范等等,才能让施工人员所能接受。2016年共给施工单位安全培训282次/1278人。2.3施工人员入场体检。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项目得以稳定推进的保证,为确保入场员工身体健康满足岗位要求,对经过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后的人员,首先必须通过有资质医院体检才予以办证。对于超龄、体检结果不符合用工健康要求的人员,拒绝其入场。2.4施工过程安全管理。(1)重点抓好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一是抓好安全风险意识的强化。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全员的思想深处,贯穿到整个建设的全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全员牢固树立“三点共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火、责任重于泰山,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要抓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三是要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有效的监督,进行定期评审考核,对风险防控不力的,及时进行纠正;对触及风险“红线”的,尤其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总之,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在于抓好消除风险的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全员齐用心,真正把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说只要涉及安全就会有风险,就要对其进行认真管理,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2)深入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强化现场安全监管。一是开展定期安全检查。每月安环例会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查出安全隐患及问题立即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二是日常巡查。每日跟踪工程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强力进行监管,开展高密度、无死角的现场安全巡查,第一时间在工程例会、j局域网和现场曝光台上予以曝光警示。2016年共查、整改安全隐患263起,查处“三违”25起、28人次,处罚15500元并及时曝光警示。三是针对工程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施工单位多的实际情况,督促同一区域内施工单位之间加强沟通,交叉作业前相互签订安全协议,不签协议不允许施工。四是建立现场监控体系,提升封闭式管理水准,覆盖厂区主干道、施工现场等点位的监控网络,进一步强化“人、车及物资”管控,动态掌握施工情况,保证现场安全保卫防盗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3创新奥炉安全教育模式管理创新
3.1安全会谈机制。建立新进场施工单位“一对一”安全会谈机制,对安全进行交底,并形成会谈纪要,督促约束参建各方严格遵守安全制度。3.2安全培训教育交流会。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推进,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是安全培训教育是第一步,为提高施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水平,举办外来施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交流会,参加人员: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总安全员、培训单位施工人员及业主安全管理人员。一家安全培训,多家参加、让各家施工单位在安全培训教育有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其目的使施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3.3封闭式管理奥炉工程施工区域率先完成土地平整、主要道路、围墙、门岗的建设,完成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硬件基础。成立封闭式管理领导小组,常务副经理任组长,经理助理、技术高管、安环保卫部负责人任副组长、技术部、商务部负责人及工程部各区域项目经理任成员,负责协调解决封闭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硬件基础完成开始,奥炉工程施工区域就实行封闭式管理,保障施工区域的安全与独立施工。3.4创新激励模式。开展施工单位之间以争夺“流动红旗”形式开展安全评比竞赛活动,调动各施工单位之间竞争意识,共同提高。去年,施工单位建安公司是获得流动红旗最多的单位,因此在年底安全总结会上受到了表彰奖励。开展“安全一家亲”活动,每年度评选表彰一批“安全贤内助”,以家庭的亲情来感召员工自觉提升安全意识。
4结语
奥炉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通过一些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安全管理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持续保持工程施工安全零事故,实现了平安工程建设。奥炉工程投资大、时间长、工期紧、任务重,尤其是工程即将进入关键时期,现场施工人员人数进一步增加,安全管理从平面化、单一化向立体化、交叉化推进,涉及到的危险作业越来越多。奥炉项目部将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满足项目安全管理的需要,持续提高奥炉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适宜性。
作者:杜福财 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钟文渊.利剑出鞘向污染宣战[J].中国新时代,2014,06:90-93.
篇6
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一)建立减排工作机制。研究制订年度减排计划,确定*年SO2、COD分别计划削减45吨、307.8吨。区政府与各办镇、责任部门和重点排污企业签定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和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将全年减排目标、项目、时限、责任和减排量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建立减排责任落实机制。召开重点减排项目调度会,对减排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建立起减排联动、督查和报告制度。
(二)强化减排工作措施。一是推进工程减排。对*济发物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假日酒店、*大学西校区3家单位进行限期治理,目前这三家单位限期治理任务均已完成,区环保局已对其进行了验收;对辖区河道进行整合整治。截至目前,对兴济河、广场东沟、机床二厂沟的截污、砌垒河岸、拆除占压河道违章建筑、绿化等综合整治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二是促进管理减排。狠抓3家市控、44家区控重点企业的减排工作,确保管理减排目标实现。三是狠抓结构减排。配合有关部门关停辖区内小石灰窑、砖厂、采石场,加强监督,防止死灰复燃。
(三)严格减排工作考核。市中区将污染减排指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干部奖惩、评价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据,实行污染减排一票否决制。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年底完成市里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指标。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成立以区委常委、副区长梁英为任组长、区环保局等13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情况,集中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改进措施,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对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积极落实相关责任,配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共计300余人,高效有序促进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开展。建成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局域网,建立数据录入工作平台和污染源普查监测数据库,健全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严把质量关。目前,全区污染源入户调查、数据审核录入及向国家直报工作已全部结束,确定污染源普查单位2538家,其中工业源684家,生活源1854家。
三、强化执法,保障辖区群众环境权益
(一)提早启动*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格按照省局“四个办法”,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为总抓手,严查违法排污企业,分别于4月份、8月份和10月份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区环保专项行动,有效震慑、打击了违法排污行为。
一是对2005年以来国家、省、市、区政府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2003年以来国家、省、市转办的重点环境案件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取缔关闭、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行政处罚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所有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和重点环境案件等突出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二是对停产整治、限期治理和新建项目试生产企业进行后续督察。按照国家和省重点污染源的监管要求,加大了监督性监测和现场巡查频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检查到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治理的企业责令其停产整治,对未按要求完成停产整治的企业责令关闭。
三是集中整治水环境污染,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对全区范围内*年以来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是排放含氮、磷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新建工业项目。
四是严厉打击“十五(土)小”、“新五小”企业。以整治小冶炼、防水卷材和废旧塑料加工点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全区范围内“十五(土)小”、“新五小”和城市市区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2公里可视范围内的石灰窑、石子厂、砖瓦厂的综合治理力度,发现一家,查处取缔一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严查环境安全隐患。对全区范围内的放射源涉源单位、危险化工产品从业单位和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单位等易引发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检要设施、装备管理运行情况,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安全状况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情况。
(二)开展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提升辖区空气质量。组织对重点区域、路段扬尘污染源进行清查,对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严查因粗放式管理、野蛮式施工等导致的扬尘污染,鼓励创建环保“五不”样板工地。每日对空气质量进行通报,及时分析空气质量超标原因,研究解决方案,并定期通报各类扬尘问题的整改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截至今年11月6日,市中区良好以上天数为262天,占总天数的84.2%。通过大力开展扬尘污染整治,确保全年良好以上天数达到85%以上。
(三)强化环境查处工作。树立环境无小事的观念,提高环保110热线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扩大业务受理范围,对投诉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面对面研究解决,让企业了解群众的环境诉求,让群众了解企业的整改进展,形成群众监督、政府督办、企业整改的处理模式,融洽了政府、企业、群众之间的关系。全年年处理案件233件,均按时处理完毕,及时反馈投诉人,处理率和处结率均达到100%。
四、严防死守,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工作
市中区在今年夏、秋两季,采取“四早一常”措施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禁烧目标。
(一)早部署。提前调查,摸清工作重点与难点,全面掌握我区秋季秸秆种植区域和产量。专题研究禁烧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分析禁烧重点区域和重点村庄,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二)早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秸秆禁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多侧面、广视角地开展宣传攻势。组织宣传车辆在田间地头进行巡回宣传,共复制宣传录音带80余盒,张贴宣传通告1000余份,发放禁烧明白纸3.6万份,在全区大力营造禁烧舆论氛围。
(三)早投入。市中区以奖代补,做好秸秆禁烧资金保障。依据各街道办事处玉米耕种面积、综合利用和禁烧效果以及考核验收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发放。
(四)早行动。对地块实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责、定位、定时、定要求;突出禁烧重点,对城区周边和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等重点区域固定专人值守;做好秸秆处理,对作物秸秆集中收集、集中存放、集中看管、集中处置。村与农户签订了5.4万份《*年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承诺书》,区环保局编制了《市中区*年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资料汇编》,下发各责任单位,便于禁烧工作的管理和抓落实。
(五)常调度。市中区委书记雷杰、区长苏维泉多次调度秸秆禁烧情况,听取工作汇报,并多次亲自到田间地头检查秸秆禁烧工作;区禁烧领导小组每周召开2次调度会,研究解决秋季秸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的难点、重点问题。
五、支撑保障,全面服务环境管理需要
(一)发挥环境宣传教育作用。一是在辖区4个街道办事处开展了以“污染减排与生态文明村建设”为主题的“环保下乡月”活动。活动以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目标,以努力给辖区群众创造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号召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结合节能减排工作和抗震救灾等内容,通过设立宣传展板、环保知识宣传台、法律咨询台和环境问题投诉台及发放环保购物袋、手工艺品赈灾义卖等活动,既增强了辖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又向灾区小朋友献上了一份爱心。
(二)发挥环境监测基础作用。严格按照“环保工作、监测先行”的原则,坚持用监测数据支撑环境管理,用监测数据服务污染减排,用监测数据促进环境执法。大力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监测仪器使用、管理制度,拓展环境监测工作领域,全年完成环境质量监测数据21000个。
(三)发挥信息服务管理作用。认真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制定信息公开工作办法、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并按期,为公众了解、参与环保工作搭建平台。
六、理清思路,制定*年工作计划
年,第*全国运动会隆重召开,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环境质量,我局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围绕减排污染物这一中心,强化污染源控制和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努力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推进污染减排工作。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快项目治理,对已经动工的治理项目跟踪督促指导,确保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按照省环保局“四个办法”的要求,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确保重点排污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做好全运会期间环境质量保证工作。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强化对水泥等粉尘排污行业的治理和监督检查力度,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建筑、拆迁、道路施工和渣土运输等扬尘污染监督管理。
(三)继续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继续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依靠自动监控设备实施24小时监控;组织开展3次以上环保专项行动,有效震慑环境违法行为。
(四)全力做好环境案件处理工作。树立“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尤其是全运会敏感时期,进一步加大环境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值班、接处警、投诉处理回访回复反馈等制度,确保案件处理率和处结率达到100%,及时为辖区群众解决环境问题。
(五)持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继续抓好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制度等“五大建设”,提高全员各方面工作水平和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局人员培训计划,并督促抓好落实,努力打造一支形象好、业务精、素质高、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环保队伍。
篇7
目 录
一、 安全工作目标
二、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考核制度
三、 提高管理及业务素质,加强机构人员配备
四、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会议
五、 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奖罚
六、 强化项目管理、制定达标计划
七、 加强安全防护用品及设施的监督管理
八、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工作
九、 合理使用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十、 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工作
为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单位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方针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各项安全生产法规、规范的实施,全面落实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业主、监理及公司各项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如下:
一、安全工作目标
本标段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为: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轻伤事故发生率控制于千分之一,实现施工全过程安全生产。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谁主管,谁负责。
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考核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我部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同时,我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使安全目标责任层层细化与量化,落实到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班组、重要岗位及特殊岗位个人。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组织参加安全检查,听取安全生产汇报,保证人、财、物的投入,做到安全工作与生产任务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三、提高管理及业务素质,加强机构人员配备
1、及时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理有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全管理重点,根据人员调动,调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积极主动的迎接各项上级安全检查工作,总结各项安全工作中的不足,积极改进,创新创誉。
2、加强我部安全人员的配备,加强专业学习培训,逐步提高安全人员业务能力,以提高整体安全人员素质。
3、我部安全员的配备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4、坚决执行事故隐患整改领导负责制。实行逐级管理,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必须由我部分管领导负责,限期整改落实。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会议
1、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每月不少于一次安全例会、安全大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安全综合评比,奖罚分明,促进安全工作。对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处罚,确保安全体系正常运行。
2、重视安全培训教育,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组织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竞赛、观看安全影片、安全谜语竞猜等活动,丰富安全工作,更好的达到安全宣传的效果。
3、加强特殊工种岗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复审的检查管理,定期分批组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到有关单位进行上岗证培训,严禁无证上岗。
4、广泛利用施工安全简报、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方式,深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各工种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将宣传、培训记录用图片或书面资料的形式存档。
5、对工地新进场人员进行安全“三级”教育,教育形式应多种多样,切实可行,并作好教育记录,经考试合格者后方准上岗作业,教育率应达100%。
6、组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施工队安全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增强安全管理的法制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7、组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施工队安全员赴外地参观,实地借鉴安全管理到位的工地,学习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的有益经验和管理理念。
五、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奖罚
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和随机抽查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强化隐患整改及跟踪反馈工作,对查出的隐患应按“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复检或两次检查不合格的
将按我部及业主有关文件执行处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强制停工整改直至合格。
凡在本项目安全检查中被下发整改指令书不按期整改或检查不合格的,将给予相关工队3000-5000 元罚款;被指令停工整改的,将给予相关工队给予10000 元以上的罚款,并责令如期整改后按规定处罚有关人员;被上级检查罚款通报的,加倍处罚。
六、强化项目管理、制定达标计划
结合单位及项目实际,制定达标计划,在组织机构上落实好人员,充分发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严格奖罚。
1、按照安全标准工地建设要求,搞好文明施工,争创文明工地,严格组织施工管理,创标准化施工现场,为当地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
2、施工现场要挂有文明施工标牌、条幅,使施工现场安排做到布局合理,材料定位堆置,机具进出场有序,设备要集中堆放,特别是有危险的物品,实行专人专项保管。
3、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工程沿线附近建筑物,地上或地下的管线设施、栅栏、道路、水渠、树木、果林免遭损坏。
4、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派专人看管,保护现场并尽快上报建设方和有关部门听候处理。
5、对影响社会交通及周围居民出行地段设立显著的施工告示牌、爆闪灯和围栏等,施工道路经常洒水,避免粉尘污染。
七、加强安全防护用品及设施的监督管理
1、实行安全防护用品及设施准入制度。凡进入我合同段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及设施包括安全帽、五芯电缆、铁壳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必须是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合格产品。
2、做好设备的管理、验收、定期检查保养工作。进入施工现场的大、小型机械设备应实行进场验收并按规定办理“准用证”制度,
禁止使用不合格机械,并养成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的习惯,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防止机械伤害、人员伤亡。
八、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筑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事故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影响面也较大,因此,必须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组织是单位内部专门从事应急救援工作的独立结构,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就能够迅速、有效地投入抢救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在施工现场设立应急救援办公室。
主任:
成员:
2、机构职责
(1)负责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使用、保管工作;
(2)负责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3)负责施工现场人员伤亡事故的处理;
(4)负责施工现场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的处理;
(5)负责施工现场发生火灾、跑水、触电、雷击、漏气、建筑物塌陷等事件的处理;
(6)负责其他重大安全隐患或其他安全、稳定事件的处理。
3、工作预案
(1)第一时间向公司报告突发重大事项:
(2)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包括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协调:
(3)现场事故评估:
(4)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救援行动的执行:
(5)控制紧急情况:
(6)作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
(7)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
4、安全稳定工作的制度、规定
(1)请示报告制度:
(2)值班制度:包括施工现场24小时值班制度、公司节假日值班制度:
(3)检查制度:应急反应办公室结合生产安全工作,每月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例会制度:应急救援办公室每季度结合监理例会、公司周例会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检查上季度工作,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5、应急报警机制
(1)应急上报机制
获取危险源突显特征后或事故突发后,岗位责任人第一时间报告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人,负责人应立即向公司汇报,由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内部应急报警机制
应急预案启动后,全体人员以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
(3)外部应急报警机制
内部报警机制启动的同时,按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的部署,立即启动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向社会公共救援机构报警。
(4)汇报程序
按政府事故上报规定,依照程序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上报。
6、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的恢复工作
(1)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2)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
(3)认真科学、实事求是的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的全过程作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预案修订提供经验和可操作性措施。
(4)依据公司的劳动奖罚制度,对事故过程中的功过人员进行奖罚,妥善处理好在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
九、合理使用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规定和业主下发相关文件中的规定和要求,严格审查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改善一线工人的作业环境,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的建设,实现安全预定目标,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项目部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保障资金由本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管理。
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工作
1、加强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进行不少于两次现场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施工、重大施工作业进行跟班、旁站制,指导施工现场安全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2、及时更新危险源,细化危险源、敏感点的登记、销号工作。安全员在现场应注意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或安排人员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3、专项、重大施工需重点注意,做好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组织专职安全员进行相关预案的演练,做好各项专项施工的安全准备工作,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安全员进行跟踪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专项施工的实施和落实。
4、继续重视安全环保工作,严格禁止只顾生产、破坏环境的行为,在全线进行安全环保宣传,用实际行动感染、提高各个施工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根据施工进展,及时更新安全环保敏感点的调查,针对不同施工区域,细化各项安全环保工作,最大化的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5、抓好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志牌、安全防护网、防护栏杆、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与维护工作。
6、抓好特殊季节与夜间施工安全防护工作。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工作,严禁乱拉、乱接,所有机械设备有漏电保护或外壳接地装置。
7、做好与老路交叉地段安全管理工作,本合同段与其他道路相交较多,非常容易出交通安全事故,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通方案。
篇8
关键词 涉海石油开发;风险分析;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1-0065-02
由于涉海油气生产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决定海上事故往往带来灾难性后果。1988年,英国的阿尔法钻井平台发生连环大爆炸,导致167人死亡,成为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起钻井平台事故。1979年11月,石油部“渤海二号”钻井船在井位迁移拖航中翻沉,导致72人死亡,成为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事故。2003年渤海钻井总公司“10.27”滩海探井通井路交通事故,导致19人落入大海身亡。为提高涉海石油开发的安全性,笔者分析了胜利油田涉海开采的现状和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
1涉海开采现状
胜利油田滩涂区域海岸线长约93.2km,油区面积约629km2,现有采油矿区14个,管理着17座联合站、5座轻烃站、油井4621口,大型原油储备库1个。年产原油600万t,涉及物探、钻井、采油等作业和技术服务。海上各类采油平台70座,钻井平台8座,海上油井220口,气井1口;海底输油管线49条66.5km,海底电缆50条77.0km,注水管线29条19.1km,气管线1条12km;油气接转站3座,联合站1座;拥有各型船舶29艘,其中:大马力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专用工作船6艘,浅吃水、超浅吃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船4艘,500t全回转浮吊1艘,原油、成品油运输船5艘,溢油回收船2艘,机动货驳4艘,挖泥船组2艘,交通艇1艘,非自航甲板驳船1艘,平台移位和消防值班全回转拖轮1艘,8000HP多用途工作船、溢油回收及油品运输多功能环保船各1艘。在龙口和东营桩西分别有码头1座,石油专用码头1座,2000t级成品油库和200m3液化气站各1座。随着涉海石油开采作业规模不断扩大,使更多的油田单位参与开发作业,各自为战的作业方式会造成新的风险。
2 风险分析
2.1人员与设备高度集中
各种设备,工作人员极其活动,生产均集中在海洋石油生产平台上。
2.2自然环境恶劣
不确定的海洋环境对海上石油生产设施安全有极大的影响,甚至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2.3危险性高
涉海石油作业所生产的石油、天然气,具有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极易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2.4地质条件复杂
涉海油气田所遇到的地质条件是很复杂的,极易发生各种井下工程事故。
2.5救援及逃生困难
涉海石油生产设施一般远离陆地,孤立于海上,一旦发生事故,很难迅速得到外援,施救困难,极易升级为恶性事件。
2.6施工难度大
涉海石油生产面临的海况、气象、地理、地貌及地下情况均较为复杂,决定了涉海石油生产设施具有建造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特点。
2.7涉海环境保护要求高
井喷、管线穿孔及其它事故,极易发生原油泄漏,造成重大海洋污染事故。
2.8海上及滩海陆岸安全隐患治理任务艰巨
海底管线、海底电缆、平台及其工艺流程等海上生产设施依然存在一些隐患,急需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滩海陆岸应急设施配备不足,与《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细则》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滩海陆岸钻井定额不足,导致部分钻井施工单位的安全设施配备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受内港池水深和桩西锚地泥质的影响,部分船舶避风难度较大,船舶避风存在安全隐患。海上施工管理统筹协调不够,加大了海上施工安全风险。近年来,海上每年都要发生海底管道和电缆挂断事故,特别是2009年发生的海管断裂事故,给海上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安全对策
3.1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1) 涉海石油作业单位及设施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经过海上石油作业安全资格培训,具备海上石油作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经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所有出海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海洋石油作业安全救生”培训,取得“五小证”,即:海上求生、海上平台消防、救生艇操作、海上急救和直升机遇险水下逃生五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涉海设施的兼职消防队员要进行“油气消防”技能培训。
3.2管理对策
1)贯彻落实《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细则》,对照细则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落实整改措施。规范滩海陆岸安全监管,明确界定滩海陆岸范围,组织开展滩海陆岸设施普查并登记建档,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和安全保障措施。
2)建立涉海安全环保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海上安全环保重点问题。完善海上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海上施工管理,严格施工程序,明确施工责任,强化平台移位拖航、油轮装卸、海上吊装、海上动火等重点施工的安全监控。
3)加强管线自动监控技术攻关,实现管线溢油自动报警、油井远程关井。完善海上应急管理机制,落实安全保障和应急措施,充实围油栏等溢油回收装备,提高海上应急管理水平。加强船舶管理,严把船舶准入关,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外部船舶进行清理。
4)建立健全海底管道、电缆数据库,建设海区导航信息系统,指导海上船舶抛锚、平台移位和海工建设。
5)海上采油平台、海底管线、滩海陆岸和人工岛等海洋石油生产设施,由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第三方发证检验机构,在设计、建造、主要材料选购、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理和现场检验。采油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火灾和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及控制系统、救生设备和消防器材等海洋石油专业设备,由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海洋石油专业设备检验机构检验,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书后方可运行。
3.3实施海上石油公司HSE异体监督
1)HSE异体监理模式应由甲、乙、丙三方组成。甲方聘请具有一定资质的丙方作为自己的管理代表,对项目施工主体的乙方进行HSE监督,丙方代表甲方对乙方进行监督。
2)推行的内部HSE异体监督,HSE监督队伍由涉海石油公司从各平台抽调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作为公司派驻平台的管理者代表,对平台HSE进行全面的现场安全监督。
3)监督人员的行政和劳资关系在涉海石油公司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由质量安全监督中心进行管理,工资执行年薪制,对上直接为涉海石油公司HSE委员会负责,这样就可将管理信息及时传递到基层,最大限度的确保管理措施直接落实到单位、班组和岗位。
4)强化监督培训工作,监督必须先后取得了HSE管理岗位证书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证书。聘请国内、外专家为他们讲课,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HSE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了HSE监督素质的持续提高。
5)坚持权责统一,确保监督到位。涉海石油公司经理与HSE监督人员签订协议,明确规定他们的审批权、处罚权、停产整顿权、知情权、岗位罢免权等项权和义务,规定HSE监督人员每个月至少开据一次HSE违章罚款单。对违反了HSE管理规定的当事人进行严格处罚,提高全员的HSE风险意识。
3.4应急管理
1)对涉海区域建立应急体系网络平台。通过辨识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根据风险级别及分布状况,建立预警应急救援安全保障体系。开发出覆盖面广、容量大,与作业实际紧密结合的应急体系网络平台,借助卫星定位系统全面覆盖整个作业区域。
2)设立自动检测仪及传感系统.根据风险程度和要求,在不同地点设立水位自动检测仪及传感系统;对重点岸段重点进行警戒潮位的核定。根据岸段防潮要求设定警戒潮位点和潮位自动测量传感系统;根据历史冰况资料和依据作业需求设置相应的自动检测与传感装置。以上测量数据全部输入数据库进行统一处理。
3)建立涉海无人值守全自动监测站点。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在海上和滩涂油区设立无人值守全自动监测站点,监测要素包括风力风向风速、水位、水温及盐度等要素。并与山东省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分别签订气象灾害联防协议,在遇到重大气象海洋灾害时直接发送警戒数据传入数据库,并将预警信息以自动报警形式上报至油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海洋应急中心以及其他有权限的相关管理部门,分析预警内容后,为终端用户不同等级预警信息,或经权限设置变更直接向终端用户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
4)预警的分级上报。作业单元在发现安全生产事故时或作业现场自动检测仪器发出报警时,根据不同预警级别,输出不同信号,上报至规定相应级别的用户管理终端,根据总的应急预案或分预案要求,随时启动本单位预案或相关联单位、协作单位相应预案。
参考文献
[1]海洋石油安全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号. 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2]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5 号.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3]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设施检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 部令第4号.1990年10月5日起施行.
[4]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化安〔2005〕651 号.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5]SY/T6044-2004.海上石油作业安全应急要求.国家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2004年7月3日批准.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篇9
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全文为巩固和提升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国务院《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xx〕37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巩固拓展生态优势,围绕确保体制改革有突破,确保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确保环境短板有提升,确保民生环境问题有改善要求,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力争到20xx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得到巩固和提升,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xx年下降5%以上,其中: 厦门、 莆田、 南平市下降2%以上; 福州、 泉州、 宁德市下降4%以上; 漳州、 三明市下降6%以上; 龙岩市下降15%以上。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的天数比例明显提高。推动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二、重点工作
(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1.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全面整治城市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建设。到20xx年,除必要保留外,各设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淘汰分散型工业燃煤炉窑。在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大型集中供热设施或实施清洁燃料替代工程,逐步淘汰分散燃煤炉窑。到20xx年,基本淘汰燃煤炉窑集中区和工业园区内燃煤炉窑,确实无法淘汰的,必须按规范建设投运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新建建筑陶瓷业项目原则上使用天然气。晋江、南安建筑陶瓷业应巩固煤改气成果;闽清建筑陶瓷业及浦城、福鼎、霞浦合成革集控区煤改气工程20xx年基本完成、20xx年全面完成;尤溪、大田合成革集控区煤改气工程20xx年全面完成;长乐、晋江、石狮印染、皮革集控区及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集中供热工程20xx年全面完成。
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加强燃煤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脱硫设施运行管理。采用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的,应加快实施炉外脱硫技改;公用燃煤电厂综合脱硫效率应达到95%以上,其他采用湿法脱硫的燃煤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综合脱硫效率应达到85%以上;钢铁烧结机、球团竖炉应全部建成投运脱硫设施或实施提效技改,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玻璃生产线、有色冶炼窑炉应进一步规范脱硫设施运行,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
持续开展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已投运脱硝设施的燃煤电厂应进一步提高脱硝效率和投运率,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氮氧化物稳定达标排放;尚未全部建成脱硝设施的,要按规定时限建成投运。循环流化床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必须确保氮氧化物稳定达标排放;无法稳定达标的,必须实施低氮燃烧改造或建设脱硝设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应严格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131120xx),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其中4000吨/日规模及以上的,综合脱硝效率应达到60%以上;4000吨/日规模以下的,综合脱硝效率应达到50%以上。福耀、明达、旗滨、台玻等玻璃企业生产线应规范运行管理,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确保达到《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xx)要求。
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燃煤发电机组严格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xx),配套高效除尘设施;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水泥企业破碎机、磨机、包装机、烘干机、烘干磨、煤磨机、冷却机、水泥仓及其他通风设备、现役烧结(球团)设备机头、燃煤工业锅炉、工业炉窑均应安装高效除尘设备,确保颗粒物达标排放。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按照国家部署,在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石化、有机化工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2.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创建扬尘污染控制区并不断扩大控制区范围,严厉打击垃圾露天焚烧行为。
强化施工扬尘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严禁敞开式作业,并采取防止扬尘措施,施工现场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应进行地面硬化。
控制城市道路扬尘污染。各地渣土运输车辆20xx年底前全部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降低道路积尘负荷。
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加强煤堆、料堆监督管理,所有露天堆放的煤堆、料堆场20xx年底前全部采取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等防风抑尘设施,电厂、港口的大型煤堆、料堆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城市扬尘视频监控平网。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和工业布局,加大城市及周边绿化建设力度,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严格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综合整治,督促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禁止秸秆焚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置管理,严禁城市及周边地区废弃物露天焚烧。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逐步取消炼山造林。
3.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倡导和鼓励绿色出行。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综合采用政策、经济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提升燃油品质。20xx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20xx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20xx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的车用油品的行为。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对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公告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并加强路面巡查。20xx年全面淘汰20xx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到20xx年,基本淘汰黄标车。
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环保、经济和信息化、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联合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环保不达标车辆行为;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全面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并逐步扩大非绿标车限行范围。到20xx年底,各设区城市至少20%的主城区不得通行非绿标车。严格机动车转入限制,对污染物排放水平达不到国Ⅳ排放标准或在用车尾气检测不合格的轻型车、重型柴油车及使用年限距强制报废年限不足一年的机动车,不得转入省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转移登记手续。经济和信息化、环保等部门要加快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
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经济和信息化、质监、环保部门应不断提高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节能环保要求,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20xx年起,新生产的低速货车执行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出租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公安、财政等部门应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购买、使用。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1号),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
严格执行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禁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在我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牵头制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20xx年底,全面完成xx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淘汰炼钢3.5万吨、水泥820万吨(含熟料及磨机)、炼铁40万吨、铁合金5.578万吨、造纸84万吨、制革236.5万标张及印染32956万米、3.015万吨,争取20xx年底前超额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办理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20xx年、20xx年,各地区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牵头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
3.压缩过剩产能。环保、经济和信息化、安监部门要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
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压缩。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4.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要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科技部门应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重点支持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等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研发,支持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推动重大节能减排技术联合攻关。
2.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经济和信息化、环保部门应按各自职责积极推进钢铁、化工、石化、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清洁生产,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督促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20xx年,力争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xx年下降30%以上。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动钢铁、水泥等工业窑炉、高炉实施废物协同处置。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德化陶瓷产业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推进24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改造升级,实施产业链链接延伸、物料闭路循环、能源梯级利用、水的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逐步将一批有条件的省级园区打造提升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推进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华闽再生资源产业园、厦门绿洲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4.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xx〕30号),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到20xx年,力争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达20xx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20%以上;培育10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
(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xx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52.2%。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应向国家申请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
2.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供应与利用,加快海西天然气二期管网和西气东输三线干线福建段建设,到20xx年,全省天然气用量达450600万吨。各地要积极推进新增天然气加气站工作。
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稳步推进福清、宁德核电建设,到20xx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
继续推进陆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和管理,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波浪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促进天然气、光伏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3.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研究落实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措施,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与改造;到20xx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有条件地区可应用先进的水煤浆替代燃煤技术。
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逐步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
4.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到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xx年下降16%。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20xx年起,全省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及福州、厦门、泉州等市财政性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和装备。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推进三明、南平、宁德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重点改造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屋顶、外窗。
(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调整产业布局。各地应认真执行《福建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闽政〔20xx〕56号),统筹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大气环流特征、资源禀赋,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城市产业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
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2.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准入门槛,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
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全省新建钢铁、火电、水泥、有色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重点控制区新建化工、石化及燃煤锅炉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现有企业要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按时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各地区可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扩大特别排放限值实施的范围。
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
3.优化空间布局。各地应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乡规划,强化城镇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乡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
石化、冶金等产业应选择大气扩散条件好、远离城镇发展区、生态环境敏感度不高、排水条件较理想的沿海地区布局。内陆山区的钢铁、建材等行业以调整结构、技术升级为主,逐步引导产业向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发展。
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到20xx年基本完成。
三、保障措施
(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1.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财政、税务、经济和信息化、环保等部门应全面落实合同能源管理的财税优惠政策,完善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行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
环保部门应牵头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2.完善价格税收政策。物价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逐步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成品油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政策;研究制定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收费政策。根据国家要求,对明确重点治理的污染物,适时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研究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标准。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在重点用能行业开展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能效、质量、效益、环保、综合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对标,根据综合对标考评优情况实行奖优罚劣的综合对标差别电价。
环保部门要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两高行业产品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配合推进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专用设备或建设环境保护项目的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3.拓宽投融资渠道。各地要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节能环保行业企业通过上市或进入银行间市场发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排污权、专利权等抵(质)押融资模式,拓展节能环保设施融资、租赁业务,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发展。
各地对涉及民生的煤改气项目、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轻型载货车替代低速货车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要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及其运行和监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在环境执法到位、价格机制理顺的基础上,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重点治理项目按治理成效实施以奖代补。
(二)健全管理制度,严格依法监督
1.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健全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机动车污染防治、应急预警、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质监、环保、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及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油品标准、供热计量标准等,完善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2.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快实施省政府批转的《福建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闽政〔20xx〕41号),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推进各级环境监察执法能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福州、厦门、泉州市继续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xx)做好监测和信息工作,其他设区市20xx年起开始公布监测数据。
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环保部门应全面加强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按期完成年度新增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任务,并实现各级监控中心联网。
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应牵头推进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严厉查处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超总量排污、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要依法停产关闭。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4.实行环境信息公开。省环境保护厅每月公布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各设区城市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及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要主动公开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企业污染物排放、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涉及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严格执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
(三)建立协作机制,统筹环境治理
1.分解目标任务。省人民政府与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将可吸入颗粒物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每年初由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对各设区市上年度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0xx年进行中期评估,并依据评估情况调整治理任务;20xx年进行终期考核。考核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2.加强责任追究。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组织部门、监察机关等约谈设区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
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监察机关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环保部门要对有关地区和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
(四)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1.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各地要加快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制度,加强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并健全预警信息机制。省级、福州市、厦门市20xx年底前要建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2.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要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在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的基础上,参照《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函〔20xx〕504号),于20xx年3月前完成本级应急预案编制,重点强调组织协调和联防联动内容,并与辖区内各城市应急预案统筹衔接。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包括工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限行、扬尘控制、气象干预、停办大型户外活动及中小学和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和停课等方案。企事业单位要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相关内容纳入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当地人民政府要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收集、研判相关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增加和强化相关措施;组织对专项实施方案中各项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增加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预警信息频次,方便公众了解污染现状和采取应急措施。设区市环保部门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将辖区重污染天气出现原因、污染程度、污染方位、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书面报送省环境保护厅。
(五)明确各方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1.明确政府统领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要根据我省总体部署及控制目标,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确定工作重点任务和年度控制指标,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并向社会公开。
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力量、统一行动,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合力。环保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财政、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相关工作。
3.强化企业施治。企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环保规范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增加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达标排放,力争零排放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4.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加强大气环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各负其责、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落实本实施细则的要求,确保如期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大气污染的危害(一)、急性中毒
空气中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二)、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三)、致癌作用
篇10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城市排水户是指直接或间接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产业污(废)水、生活污水的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居民住宅小区(以下简称排水户)
第三条市建设局作为市的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
委托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各镇建设主管部门作为本辖区的城市排水管理机构,负责主管辖区内城市排水许可日常管理。
为加强城区排水统一管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城区(特指运河西部分)纳入城北、城南两污水厂的污水收集范围内的区域统一委托市市政建设管理处作为城市排水管理机构进行城市排水许可日常管理。
第四条为积极推进城市排水许可工作,排水许可证作为环保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的必备条件。
城管、工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细则。
第五条城市排水管理机构行使具体管理职能为:
(一)负责制定管理区域内的排水工作年度计划;
(二)受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排水许可日常管理工作,并接受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监督;
(三)参与对城市排水设施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的会审和竣工验收监管,接受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的核查考核;
(四)建立健全本区域范围内排水档案资料,并报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五)对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测;
(六)参与城市排水事故的调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七)负责对污水厂(或管网公司)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比,接受排水主管部门监督。
(八)执行城市排水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六条为便于对排水户的日常管理,根据排水户的排水水质情况不同,把排水户分成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排放生活污水的机关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小区、学校、商场、浴室等排水户;
第二类是排放含油餐饮污水的宾馆、酒店和各类饮食店等排水户;
第三类是排放污水浓度较高、含杂物较多的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粪便处理场和农贸市场等排水户;
第四类是排放含有沉淀物的从事机动车清洗、建设工程施工排水的排水户;
第五类是排放医用污水的各类医疗机构和排放产业废水的厂矿企业等排水户。
第七条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涉及排水的排水设施必须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使用。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水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并作为土建附属工程纳入土建工程报建手续。
经验收合格,排水设施工程竣工。方可交付使用;对于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主体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排水设施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排水设施的保修期为两年。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保修。
第九条排水户内部排水设施必须按雨、污分流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和地方规范。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到达区域,应当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得任意排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尚未到达的区域,应当按照城市排水规范的要求,自建雨污分流排水设施的基础上,所排放的污水须经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按照规定排入指定区域。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到达该区域时再按要求将污水接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第十条已建的排水设施未实行雨、污分流的应当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并按要求接入城市排水设施。
第一类排水户中已建住宅小区的排水设施,由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排水规划要求,有计划地对尚未进行雨、污分流的或尚未接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改造。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到区域的其他排水户必须根据城市排水的规范要求,自行进行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并按要求接入城市公共排水设施。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尚未到达区域的排水户,该地区进行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应当配合做好内部雨、污分流改造,按要求接入城市排水设施。
第十一条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按照不同的类别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第一类排水户在内部雨、污分流后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其中内部设有餐饮的学校、商场等排水户的污水处理设施,必须按照第二类排水户的要求设置,设有集中式公厕的必须按照第三类排水户的要求设置。
第二类排水户必须配置隔油池、格栅井、残渣过滤池等预处理设施,隔油池的大小应与污水排放量相匹配,其污水原则上不得排入城市集中住宅小区内部污水管道(有规划设计要求的除外)
第三类排水户必须按规定配置格栅井、沉淀池或化粪池等预处理设施,其污水原则上不得排入城市集中住宅小区内部污水管道(有规划设计要求的除外)
第四类排水户必须按规定设置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应与污水排放量相匹配。
第五类排水户必须根据排水量的大小和水质情况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在排放口安装水质、水量在线检测仪。其中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医用(实验、门诊、住院部)污水与一般生活污水(食堂、医务人员宿舍)雨水分流,医用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前必须通过预处理,其中传染病医院(含带传染病房综合医院)和拥有500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其它医疗机构采用一级强化处理。
第十二条因工程施工或其他原因临时圈占城市污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的必须与污水厂(或管网公司)签订排水设施保护协议,并确保污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正常运行。临时圈占工程解除后,圈占单位应恢复污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的原状。
第十三条排水设施的养护按照“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原则,由排水设施的产权人负责管理。
城市污水主管网管理鼓励采取管厂一体化管理模式。城区的范围对于并入城北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收集系统,由城北厂统一养护管理;并入城南污水处理厂管网收集系统的由城南厂统一养护管理。
其它区域的主管网养护由各辖区内的城市排水管理机构委托确定。城市排水管理机构每季度对所在辖区的主管网养护进行考核。
企事业单位内部排水设施由单位自行养护管理,居民区内部排水设施由业主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负责养护管理,对于暂无物业管理的居住区内部排水设施养护管理暂由主管网养护单位负责,待明确管养单位后,再移交管养单位负责。
第十四条排水设施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养护作业。
第一类排水户内部管道应当定期疏通、清淤,管道、窨井内积泥不超标,窨井盖丢失、损失要及时补缺、更换;
第二类排水户应该落实油污清捞责任人,做好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清捞,防止油污大量堆积,确保管网畅通,并做好台帐,保存连续六个月的清捞记录资料。
第三类、第四类排水户应该负责定期清理各类污水处理设施,防止城市排水设施的淤塞,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进行。经处理产生的污泥、垃圾应落实消纳场所,妥善处理,不准乱堆乱放,禁止将污泥投入城市排水设施。
第五类排水户要确保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水质、水量在线检测仪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严禁擅自关停或长期闲置污水处理设施。如遇突发事件,必须暂停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当及时通报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第十五条排水户需要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持有关材料向所在地排水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排水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书。对符合许可条件的予以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书;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由排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本细则实施前已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排水户。符合条件后,予以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书。
第十六条办理排水许可应递交的材料
(一)新、扩、改建项目工地申请临时排水许可:
1城市临时排水许可申请表;一式两份)
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场地施工期间临时排水平面布置及系统图(应标明排水方向、水处理设施规格及位置)
4建设项目总平面施工图
5建设项目室外管线综合施工图
6环境评价报告(仅限于产业类如宾馆、餐饮、工业、医疗等项目)
(二)申请城市排水许可证需要递交的资料:
1城市排水许可申请表;一式两份)
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建设项目总平面图竣工图
4建设项目室外雨水、污水管网竣工图
5建设项目各单体底层(出户管)标准层排水平面竣工图
6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及平面布置竣工图
7有关设计说明(总说明、概况、给排水章节)资料、附件
8环保部门与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排水专项验收证明;
9排放污水易对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应当提供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线检测装置的有关材料;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应当提供具备检测水量、pHCODcrSS和氨氮能力及检测制度的材料;
10按规定应提交的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七条符合以下条件的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书:
(一)污水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
(二)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关标准和规定。
(三)已按规定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四)已在排放口设置专用检测井;
(五)已通过环保部门和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专项验收;
(六)排放污水易对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线检测装置;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具备对水量、pHCODcrSS和氨氮等进行检测的能力和相应的水量、水质检测制度;
(七)对各类施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且排放污水符合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标准。
(八)按规定应提交的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八条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如果内部排水设施未按雨污分流及本细则第十条要求实施的一律不予核发排水许可证。
第十九条排水许可证有效期内。排水者必须提前十五天向城市排水管理机构办理排水变更登记手续:
(一)日排水量增加20%以上;
(二)排水方向、方式。
(三)主要污染物种类变化或浓度增高、排水水质发生变化。
第二十条排水许可证审批不收费用。排水户应根据不同情况办理《排水许可证》
第四类排水户中的建设工程施工排水,其排水前应及时办理《临时排水许可证(施工)
其他排水户在其排水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及时办理《排水许可证》
排水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后需要继续排水的排水户应当提前三个月提出换证申请。
临时排水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两年。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限内治理达到污水接纳标准,逾期仍达不到污水接纳标准的禁止排水。
需要延长《临时排水许可证》期限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换证申请。
第二十一条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水户,应当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于每季度末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排水水质化验资料报送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因特殊情况不能正常运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并在规定期限内恢复正常运行。其中医疗机构必须自办证后的每半年提供一次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医院污水质量检测报告”
第二十二条排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水接纳标准,城市排水管理机构委托专业排水监测站根据排水户的不同类别对排水户进行检测。
第二十三条排水户自建排水设施与公共排水设施衔接前应设置专用检测井,检测井位置应便于城市排水管理机构日常监测。
第二十四条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按规定交纳污水处理费。
使用自备水源的有水表计量的其水量按水资源管理部门抄表数计算,无表计量的按水泵铭牌流量和工作时间计算水量。对逾期未缴纳的由市排水管理机构按相关规定收取滞纳金。
- 上一篇:大学生优秀班干部事迹材料
- 下一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