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金融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金融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体制;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

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物质文明不断提高,但很多发展是粗放式的。作为粗放式发展的代价,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

总理在“十一五”期间提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主要利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绿色金融”属于经济手段中的重要范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系列目标,必须在环境经济政策上有所突破,发挥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大力发展经济是无可厚非的,但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还应包括结构的优化的制度的革新,不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还应是质量上的增长。我国的出口主要依靠出口原材料和半成品,这样的出口方式虽然会带来一时的GDP增长,但就长期来说,会给我国带来沉重的自然资源压力。为了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大力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绿色产业通常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资产密集型产业的集合体,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科研支持,对金融服务的依赖性很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员,金融的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绿色产业的发展与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尽管我们都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认识到金融机构对于环保领域的重要作用,但金融机构基于其盈利性原则,一般不愿涉足环保领域,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调节资金的流向,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生态建设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政府优惠政策或专项基金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长期需要大量资金,仅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财政支持并不能解决资源稀缺的外部性问题和满足绿色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由政府引导下的利用市场机制满足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形成有效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在借鉴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状况,探索着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的发展,宣传并落实绿色办公。其中绿色信贷是重中之重,通过信贷资金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是环境保护的强有力的保障。

绿色办公是指在办公活动中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排放,积极回收可再次利用的产品,以此来实现办公室的节能减排,减少大气污染。绿色办公应该是全民参与的,体现在平时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处的长期性的、日常性的活动。目前我国虽然意识到了提倡绿色办公的重要性,各企业也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肩负的社会责任要求职员在日常办公中珍惜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升油等等,但是,不论是各级政府部门还是各个企业,基本没有对绿色办公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我国的金融机构应在设定一系列绿色办公的量化指标上做好带头作用,树立金融部门积极支持绿色经济的社会形象。

“绿色信贷”是通过金融杠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2007年7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环保总局三大部门联合提出《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代表着我国正式出台法规支持绿色信贷,这是政府大力改进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为“可持续”型的信号弹。《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2011)上称绿色信贷在执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和环保局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而且整个金融行业并没有统一环境风险的判断标准,各金融机构可能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对环境风险的判断不足,从而向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发放贷款。此外,由于金融机构固有的盈利性,它们向环保型企业发放贷款的动力不足。种种原因,造成绿色信贷在我国进行推行的情况并不乐观。我国应该尽快制定环境风险的分级标准,统一分类标准和统计口径,并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激励和惩戒机制,促进绿色信贷的规范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保险业和证券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承担起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责任。“绿色保险”是在政府引导下由保险公司和各企业配合,对环境风险进行管理的一项基本手段,但是绿色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很不乐观。污染责任保险仅在我国的少数几个城市开展,投保的企业也比较少。对此,国家应完善相关法规,辅以必要的行政支持,可对投保环境责任险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并可在适当时候帮助接受投保的保险公司联系其他保险公司的再保险支持,解决其后顾之忧。“绿色证券”是在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两项环境经济政策之后的第三项政策,“绿色证券”通过要求上市公司在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过程要经由环保部门进行环保审核,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设置环境门槛。“绿色证券”在推行的过程中可吸取“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推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利用好“绿色证券”这一绿色经济杠杆。

我国在推行各项绿色金融政策时,应努力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填补法律空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0(6):60-63.

[2]熊学平.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转变的若干思考[J].生态财富,2004(11):60-62.

[3]何建奎,江通,王稳利.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6(7):78-81.

篇2

乔润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城镇化已经成为下一个阶段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但我认为城镇化并不是新问题。我们前十年、前三十年一直都在推进,如果继续走老路,城镇化不一定能够成为我们的最大红利,还有可能产生风险。如果延续以往的路子,由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高房价、农民工不公平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就会进一步涌现。由于缺乏透明造成的金融风险也会带来,由于建筑能耗高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地污染、河流水源污染问题也会有风险。由于城市扩张模式占用大量的耕地,我们的粮食也有风险。如果继续走老路,风险非常大。二战以来的经验表明,除了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成功进行了城镇化并实现了现代化之外,在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虽然很高,农民也大量进城,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反而陷入了中等收入的陷阱。

所以说,我们的城镇化一定是新型的。这新型是指不能走老路,一定要转型升级。根据我的理解,城镇化应该有4个重点:第一,新型城镇化一定是一个体制变革的过程,比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第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改变过去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过度积聚的现象,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过程;第三,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过程,由过去的粗放发展、污染发展向绿色、低碳、智慧的方向发展;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城镇化一定是一个包容式、分享的过程,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是城镇化的重中之重。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房地产业存在哪些机遇?

接二连三产业综合体 和二产接着又和三产连着,不仅仅是生产业,还包括小型的科技公司、创意集团、文化产业、旅游公司等,这在中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过去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中间,就是搞生产。产业链前端的高附加值部分,从设计和策划开始,全部是在国外。现在要搞中国版的产业升级城市,就是将这个产业作全面发展,需要做文化、创意、科技、培训以及人力资源的提升。这一块我们需要大力解决,首先需要闯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把它概括为接二连三,二产接着,连着三产。

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绿色产业 这是未来的新型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以健康产业为例,健康地产在中国基本上没有。谁如果能解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京沪看病的问题,把商业地产开到某个地方,人们不再集中北京、上海看病,你这个产业不就做成了吗?麦肯锡咨询公司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医疗市场价值预计高达1万亿美元。我国的医疗市场是全世界增长最为强劲的市场,所以说健康地产、养老地产,发展前景广阔,需要房地产投入。

篇3

【关键词】新常态 绿色金融 问题 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走的是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的经济发展路子,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这就要求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档转换为中高速档,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发展模式由高污染向绿色节能转变,由而这些转变需要绿色金融的调节支持,需要绿色金融的联动配合。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以建设绿色经济为导向,以节能减排、治理污染、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各种金融工具为手段,为引导和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支持绿色经济而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有两层内涵:

(1)要加大对绿色环保行业的社会资金支持力度;

(2)压缩或停止对污染(高能耗)行业的社会资金支持。

二、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绿色金融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绿色金融是依然是一个新的概念,目前还未形成广泛的绿色金融共识。无论是制度政策的设计,还是绿色金融行业的标准,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无论是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还是绿色金融专业人才,都还极度缺乏;无论是国内各部门之间的纵向合作,还是国际之间的横向合作,都有待加强。在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主要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1.绿色金融领域协作意识差。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领域协作意识差,中国人民银行、各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战略思维,就无法形成统一的监管规则和行业标准,就无法实现环境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就无法强化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风险的管理,就无法形成发展绿色金融广泛的深刻的共识,就无法建成发展绿色金融的良好生态和氛围,就不利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2.绿色金融的行业标准不明确。目前,在许多国家和金融市场上,连绿色金融都没有明确的定义,自然绿色金融的行业标准也不会明确。没有统一的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对某些项目的认知就不明确,不同的政府部门和银行对于同一个项目是否属于绿色金融扶持范畴就会给出不一样的意见,比如水力发电项目,有些政府部门认为绿色环保项目,有些政府部门则认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银行就无法判断是否该予以支持。绿色金融的行业标准不明确,干扰着企业、投资者和银行对绿色金融项目的识别,也延误了企业、投资者和银行对绿色金融投融资的机会。

3.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对于因环境因素而带来的金融风险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差,风险估价、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等后续的风险管理环节更加薄弱。风险是金融机构的命脉之所在,因此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管理的重要工作。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那么就难以预防、分散、规避或转移绿色金融活动中风险,会造成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这会降低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力度。

4.企业的环境信息不对称。企业的环境信息是金融机构投资企业环境项目的依据,也是金融机构评价企业环境项目风险的依据。由于企业没有公开其环境信息,而且相关政府部门的企业环境数据不与金融机构共享,金融机构对于这些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得,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若金融机构无法了解企业的相关环境信息,就不能有效识别其是否属于绿色金融的范畴,也无法快速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还会制约金融机构对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的评估能力,因此降低了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投资吸引力。

三、政策建议

1.建立绿色金融系统协作发展的战略思维。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集合绿色金融领域的各方力量,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各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唯有合力协作,信息共享,互相配合,需要创新制度安排来适应绿色金融市场的需求。在各方的合作下,完善绿色金融的监管规则,统一绿色金融的行业标准,推动环境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强化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积极探索,共同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2.积极推进绿色金融的行业的标准化建设。统一的行业标准是一个行业成熟与否的象征。为了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应积极推进绿色金融的行业标准化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可量化的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统一绿色金融统计口径,建立具有可行性的环境监管指标,等等。唯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才能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和企业起到引导作用,才会提高金融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在绿色金融项目上的效率,从而促进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3.培养绿色金融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新引擎,特别在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的现阶段,绿色金融有较好的市场基础,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绿色金融已经上升为我国的战略发展规划,任何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都应把握住这个良好的契机。要开展绿色金融投融资业务,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顶尖教育机构交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技能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

4.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为解决企业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需要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具体的情况,降低投资者获取企业环境信息的成本,提高投资者对绿色金融的吸引力。加强跨部门之间的合作,集中数据资源,为投资者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渠道。

绿色金融是是新常态下发展绿色经济和供给侧改革的本质要求,是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支点,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低碳经济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

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1):18-20.

[2]张强.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绿色金融体系[J].国际融资.

2013(9):28-30.

篇4

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各缔约方在会议上唇舌激辩,互不相让,再次显示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存在地域间的区别,无论哪一国排多少气体,其造成的危害均由全体人类共同承担,所以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就应严格执行一套完备的减排方案。其实,早在十年前,基于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京都议定书》更是明确了碳排放的总量目标和分解目标,将温室气体减排和限排目标细化到每个缔约国,“碳信用”概念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国际市场大环境下,缔造了一个全新的金融领域——碳金融,给各国的企业特别是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碳金融概述

简单来说,碳金融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包含了市场、产品、机构和服务等要素,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全球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低能源、低污染、低排放”,而碳金融恰好为低碳经济的实际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路径。从全球正在发展的碳金融市场来看,碳金融体系主要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一,碳金融市场体系,包括碳交易平台、交易机制、交易主体等方面;第二,碳金融服务体系,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不断推出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包括各国财政、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全球形成的主要碳金融产品是碳排放权产品和衍生产品。其中,碳排放权产品是基础交易产品,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衍生产品包括碳期货、碳债权、碳证券、碳基金、碳保理等,这些产品为碳排放权的供求双方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和套利手段。

三、碳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基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严峻形势和碳金融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世界各地的买方、卖方和投资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汇聚而来,想从这个新兴金融领域分得一杯羹。从初期的主要国家政府出资机构、重要策略公司、能源创新企业,到现在的大型温室气体排放机构、国家金融机构、大型对冲基金、专业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交易商,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逐步扩展和完善,更多的专业金融投资机构参与进来。

(一)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主要推动者

1、世界银行碳金融部门。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碳金融部门(WorldBankCarbonFinanceUnit,CFU),工作内容主要是促进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合理有序发展,降低碳交易成本,合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

2、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FinanceCorporation,IFC)。国际金融公司是联合国成立的专门机构,为发展中国家的相关项目提供贷款和融资,致力于开发全球碳市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碳金融服务。

3、国际投资银行。这其中以欧洲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为主的国际投资银行,纷纷宣布计划,将在各个区域为实施碳金融和清洁能源发展机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和融资工具。

(二)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主要投资者

1、碳基金。低碳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是碳基金,所谓碳基金是集合各类投资者的资金,专门投资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或在碳交易市场从事碳信用交易的基金。世界银行于2000年发行全球首只投资减排项目的碳原型基金,除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碳基金外,还有国家层面的碳基金,如意大利碳基金、荷兰碳基金、英国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日本温室气体减排基金等,截至2008年,全球共有89只碳基金,资金规模逾161亿美元。

2、商业银行。由于初期碳金融市场的相对不完善,交易规模相对较小,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并未参与其中,但随着碳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气候变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商业银行看到了碳金融交易的良好发展前景,开始参与碳减排计划的组合与融资。目前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一方面通过建立以“赤道原则”为代表的自律规范实践自身的低碳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对低碳项目提供贷款、碳信用咨询、理财产品,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

3、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任何新兴市场都离不开国际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身影,碳金融市场也不例外。一些欧美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早在2004年就开始对碳金融市场部署基金,成为全球碳排放市场上的专业投资公司。如美国RNK资本公司,主要投资于全球范围的环境和排放权市场,是全球碳排放市场上的专业投资公司。RNK资本也投资于环保相关的产品,如碳排放权信用和可再生能源信用等。

(三)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

1、碳资产管理公司。一个全面综合的碳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涵盖碳金融市场所需要的全部咨询服务。如中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ITICCarbonAssetsManagementLtd.)是隶属中国中信集团旗下,致力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专业公司。中信碳公司主要提供低碳领域的投资与低碳金融产业服务,包括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指数基金和低碳产业基金的建立,以及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行等。

2、碳信用评级机构。由于碳金融市场投资者需要评级指导,项目融资需要评级帮助,碳信用评级将成为主流并对碳减排产生强劲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水平,使市场风险处于可控水平范围内。2008年6月,IDEAcarbon成立首个提供碳信用评级服务的独立碳信用评级机构,该机构将为碳抵消项目提供详细的碳信用评级。

3、其他中介服务机构。此外,碳审计服务机构、碳交易法律服务机构和碳交易保险服务机构也是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主要中介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为碳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提供了碳额度的审计服务、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和对气候变化引起的碳交易潜在风险进行承保。

(四)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平台

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总架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为代表基于碳排放配额进行许可权交易的配额市场,包括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EUETS)、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所(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以及澳大利亚国家信托(NSW)交易市场四家,其中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占据了60%-70%的全球交易份额,并掌握着EUA碳期货的定价权。美国虽未加入《京都议定书》,但却在全球碳市场中表现得最为活跃。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自愿碳交易平台,拥有VER的定价权;另一类是以项目为基础“碳减排”交易的项目市场,其市场交易基础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以及其他减排义务获得减排信用交易额而进行的。

四、中国碳金融

(一)中国碳金融发展必要性

1、碳交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05年,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7.1亿吨和108.6亿美元,到2008年,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上升到48.1亿吨和1263.5美元,平均年分别增长率为89.2%和126.6%;预计2012年,碳交易两与交易额将分别达到100亿吨和1800亿美元。碳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世界银行报告称,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000亿美元。由此看来,与碳交易相关的贷款、保险、投资等碳金融产品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银行和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活动,中国碳金融市场潜力更加巨大。

2、中国处于全球碳交易产业链最低端。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来自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和再生能源等行业的企业,正在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目的,并将减排所取得的排污权出手给碳交易商,或世界银行这样的国际组织买家,从而获得利润。目前中国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中国是碳交易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但却不是定价方,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衍生品在全球市场进行交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中国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因此,重要的还是政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将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平全打造起来,大力发展碳金融,在全球碳排放市场发展中抢占先机。

3、国际气候谈判压力迫使中国发展碳金融。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2012年已经到来,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计,中国将占联合国全部排放指标的41%,在2011年12月的德班气候谈判大会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很大程度上成为大会的焦点。欧盟主张从2013年起,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必须满足发达国家要求的效率标准;美国则主张以“大国减排”代替“发达国家减排”,从而把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纳入量化减排协议中。尽管欧美妄图利用不合理方案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但事实上按照中国经济下个十年的预期增长率发展,其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量依然会大幅增加,而此时的全球趋势是排放的绝对量在下降,因此,中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发展碳金融,才能提高中国在国际碳市场上的话语权,循序渐进的融入国际碳交易市场,改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利地位,顺应世界低碳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中国碳金融发展策略

1、政府推动建设碳金融交易体系政府应促进行业规则和惯例的统一,协调绿色信贷业务中的内容、标准和程序,从而便于相关交易有可靠的预期和参照。加大政府投入和推动,提高绿色信贷项目的技术水平,出台鼓励政策促进银行业的创新和有序竞争。同时,加强宣传推广,让企业充分意识到CDM机制和节能减排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推动项目业主也开发商根据行业、自身发展计划,扩大国际合作,积极开发CDM项目,力争国家环境资源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化。此外,政府也应加快推动碳交易机制的设计,建立和完善国内的碳交易场所、交易平台,并针对未来我国可能承担的碳排放责任,深入研究其在区域间的成本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以期能在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上抢占先机。

篇5

数据显示,我国60%左右农村人口仍然靠传统的秸秆和薪材等解决能源问题。全国农村每年直接消耗的各种能源相当于5.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改变农村能源使用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农村新能源主要包括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微小水电、生物质能这几个方面,均属于洁净的、无污染的、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农业和林业剩余物(农作物秸秆、果树剪枝和薪材等)每年可以提供的固体能源资源约有6亿吨至7亿吨,所含能量相当于3亿吨至3.5亿吨标准煤。另外,在我国广大农村还存在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专家认为。如果我国农村能够立足所拥有的可再生能源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利用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燃烧设备,尽可能采用新技术,多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等常规化石能源的消耗,不仅有利于节约农民的生活用能开支,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利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使用既经济又实用的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讲,具有双重效应。比如,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或日光温室)、一个猪禽舍、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管房,就可以实现人厕、沼气、猪禽舍三结合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这种“养殖-沼气-种植”的模式,不仅能解决农村的能源供应,而且有利于达到“三沼(气、渣、液)”综合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菜生长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新能源既代表着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又有着强大的政策支持,即便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也极为广阔。仅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在“家电下乡”的政策之后,“太阳能热水器下乡”的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由于农村市场区域广、分布散,个别大型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目前已经抢先在全国数千个农村建立了服务站,拥有上万个村级联络服务点,形成了多层交叉的服务网络。来自《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行业销售总额约为430亿元。2009年全行业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

我国农村利用新能源的方式可以说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在京郊一些“能源工程引进村”。人们不时可以见到:马路两侧安装的是风光互补路灯,农田中挂的是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采暖房、沼气池等新能源利用设备也并不罕见。在西北戈壁上。风能与太阳能是最主要的新能源,而在广东等地,小水电则成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

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前景虽然很好,可是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因为新能源企业往往是投入多,但赚钱难。因此,国家在政策上可参照国外惯例适当倾斜,尽快制定对农村能源行业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参照农机、节能产品或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对企业技术改造或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给予专项或贴息贷款等。

我国政府从财政或价格政策上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推动这一产业从初创期向成长期发展,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投资机会。涉农金融机构应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并立足支农立场,充分发挥信贷杠杆的作用,积极筹措资金投向农村新能源产业,或者将有限的信贷资金适度向新能源产业倾斜。当然,为了适应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还应加强金融创新,比如创新中长期贷款方式,分门别类地满足不同种类新能源产业的信贷需求。

篇6

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即《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当中首次提到了“LowCarbonEconomy(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倡导的核心理念是发展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经济模式,在使人类经济和社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将经济发展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曾经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全世界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的生存状况持续恶化,维持经济发展的各种能源也是日益枯竭,在此背景之下,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以及生存环境,逐渐认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是维持人类社会继续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实现了人类生存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彻底改变,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重要进步。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低碳经济产生于全球变暖和生态环境持续破坏的大环境之下,之所以倡导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通过多种措施实现碳排放量的持续降低、能源利用的高效化和多元化,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达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从其应用目标来看,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崭新的、区别于工业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再单纯强调经济增长量,放弃了不计环境后果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而是高碳经济时代向低碳经济时代过渡的必然选择。如果我们从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低碳经济,其实它也是一种生活模式,不仅仅工业生产需要低碳经济,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样需要低碳经济理念。

总体来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经历掠夺式发展之后被迫做出的选择,更是人类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会改变现有企业发展环境,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就在低碳经济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低碳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的途径

(一)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

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培育自己的低碳产业技术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言,没有充足持续的资金保障根本就无法开展。所以,需要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来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首先,拓宽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多层次、多途径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投资,并且积极构建在政府主导和监控下的以企业自身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其次,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政优惠,例如,构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基金项目,落实各种税费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以及贷款利息优惠政策等。再次,积极吸引国外投资。低碳经济是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并且中国拥有潜力无限的市场,对于外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应该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投资或者贷款、国外政府的投资或者贷款。

(二)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之下,积极构建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机制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构成我国市场企业主体当中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市场参与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之下,积极构建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对于低碳经济形势下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而言意义重大。具体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到企业的自主创新当中,既可以以直接投资的形式,也可以通过互或者商业性信用担保组织的形式,但是需要对这些组织的经营进行规范化管理。其次,积极构建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通过对企业信用的评定,在确保投资方资金安全的同时,也可以为信誉好的企业争取更多的投资。最后,企业自身可以拿出经营收益中固定比例的资金成立技术创新扶持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重视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切实提升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在参与低碳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时将2012年第6期经贸北方BEIFANGJINGMAO会受制于人。为了提升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高度重视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问题。首先,对于某些高耗能企业需要大力支持节能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应用,广泛应用利用各种新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生产设备,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或者其他优惠政策。其次,对于新能源技术企业应该为其制定一整套的发展扶持方案,因为这些企业通常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任由其自行发展,非常有可能中途夭折。最后,强化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构建健全和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大力推行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从法律和制度方面为企业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提供保障。

(四)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点,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

当前,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和约束,使得科技管理体制的优势没有全部发挥出来,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和与时俱进地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在低碳经济时代,产学研严重脱节,企业的低碳产业技术研发没有获得充足并且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点,推动科技管理体制继改革续深入。首先,企业和各个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协调,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其次,企业自身应该积极构建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状况的人才激励制度和高级人才引进制度,通过不断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另外,在高级人才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也应该更加地灵活,使他们能够更加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三、低碳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的途径

(一)转变企业的管理意识,积极培养低碳化的企业管理思维模式

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全球资源日益枯竭等一系列因素都在促使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为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谋划好蓝图。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只要紧紧把握住,便很有可能成为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引领者。首先,企业领导应该具备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定位。其次,低碳经济的发展意识应该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让企业员工树立低碳理念,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将低碳理念付诸实践。

(二)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当中

绩效管理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方式,在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低碳经济形势下,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当中,对于调动企业员工践行低碳理念的积极性作用显著。首先,企业制定自己的绩效目标的时候,应该适当地提升节能减排指标的权重,甚至将节能减排指标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来进行设定,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其次,企业衡量各种节能减排措施的关键控制点时,建议适当地提升节能减排指标的权重,与此同时,赋予某些企业部门以下职权,即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指标(例如产出/能耗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实现企业能耗的精准化控制。最后,严格执行基于低碳理念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措施,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优化绩效管理的工作流程,在企业绩效考核时将节能减排等环保性指标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三)积极构建基于低碳经济核心理念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如果想要在低碳经济时代获得低碳产业的竞争力、向社会出售更多优质的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构建基于低碳经济核心理念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必然之选。现代化的企业发展理念,不仅仅要求企业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更加需要兼顾到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充分兼容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则能在低碳经济时代获得更加广泛地支持。构建基于低碳经济核心理念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笔者有两点建议:首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操作规范当中应该融入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形成绿色的财务管理体系;该财务管理系统具有详细和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绿色融资的多元化渠道、绿色营运和绿色分配的管理机制等等,使企业的全部财务管理活动均能够为节能减排和避免环境破坏提供约束力和控制力。其次,建立企业的绿色会计制度,为企业实现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支持。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的众多看起来效果不错的节能减排措施最终都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企业没有能够为节能减排行为提供相关的奖惩措施和评价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在绿色会计制度的建立方面,本文建议:首先,企业积极构建相对健全和完善的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利用该制度能够实现对企业低碳生产、低碳资产、低碳成本、低碳收益以及低碳负债等方面的衡量,借此来对企业的低碳投入和低碳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财务关系上的描述。其次,设计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科学合理的低碳财务指标体系,利用这些低碳财务指标体系来分析企业在完成一个生产周期过程中所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

(四)积极落实低碳营销策略,科学编制符合低碳要求的企业营销方案

编制企业自己的低碳营销方案是企业在低碳时代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低碳要求的企业营销方案应该将企业低碳营销的任务与目标作为需要首先明确的因素,只有任务和目标明确,才能够进行后续的环节;营销任务和目标明确之后,需要对企业应该承担的低碳任务进行详细的说明;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企业的低碳营销方案的实现方法、努力方向、营销策略等进行具体并且详细的阐述,为日后低碳营销方案的执行与落实提供指导。编制低碳营销方案时,要求企业必须进行通观全局的考虑,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要认真考虑企业整体的低碳措施,在具体实践的战术上,要认真考虑不同营销方式的低碳问题以及这些营销方式组合在一起时的低碳问题。科学高效的的低碳营销方案会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低碳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想要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方案的规划过程中,则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制定符合低碳产品特性的价格策略。在确定低碳产品的价格时,应该对影响价格设计的所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例如,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低碳产品的市场前景、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对于低碳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认可程度等等,只有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之后才能够制定出符合低碳产品特性的价格策略,使低碳产品可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其次,制定符合低碳产品特性的产品策略。低碳产品的确定必须要经过市场调研之后确定。市场调研的内容应该包括低碳市场的需求情况、低碳产品的发展前景、消费者的需求情况等等,当然,低碳产品也可以技术的形式出现,最后,制定符合低碳产品特性的营销渠道。低碳产品分销渠道或者分销网络的建立应该在充分考虑低碳产品属性尤其是企业自己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低碳营销渠道应该将低碳理念充分贯彻到整个营销流程当中,例如,在低碳产品的运输环节应该利用能够反复使用、可以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形式。

四、低碳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创新积极性的途径

(一)积极培养低碳形势下的低碳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的低碳行为需要低碳理念的指导,尤其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在进行战略转型时非常需要低碳理念为企业的转型提供指导。对于企业而言,面对日益升高的资源成本、日益增大的环境保护压力以及日益强烈的节能减排呼声,借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东风,实现企业向低碳企业的战略转型,在帮助企业度过成本控制时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裨益良多。另外,企业借助于低碳经济也可以对自己的产品结构进行低碳化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一切均需要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之下进行,在构建低碳企业文化氛围是形成低碳理念的关键途径。

(二)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提出的一个伟大命题。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构成中最为活跃的分子,它是构成现代经济的基础力量。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Reduction、Recovery、Reuse、Recycle”的4R战略以及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的绿色化。同时,应该保证企业绿色管理的全过程化、全员化与全面化,只有将绿色管理始终贯彻于企业的全部环节,才能够在真正意义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切均需要将可续持续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理念当中,并成为企业的主流发展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化,有利于企业文化工程再造、管理理念工程再造的顺利开展,既能够实现企业的低碳化发展,又可以为企业的低碳化创新提供精神支持。

篇7

一,绿色环保项目

2007年之后,从事工业污水处理的上海东硕环保公司总经理陈业钢感觉压力骤然小了,市场和客户都比以前好做了,“以前只是在宣传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现在变成了政策性的东西,对企业是硬性规定。”国内的水处理市场不断扩大,陈业钢认为重要的原因是,“对一些耗水量非常大的企业,水已经是企业生存的一个制约因素。”水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废水回收处理项目,“1吨水回用以后可以节省几块钱,一天用水10万吨,就可以节省资金数十万,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万。”

19世纪由煤炭驱动、20世纪由石油驱动,而21世纪将是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的世纪。

二,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高标准下的产物,是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土地到餐桌”实现全程质量监控生产出来的安全、健康、优质的食品。有机产品有很多类别,价格通常是普通产品的两倍以上,这是阻碍市场快速扩大的一个障碍。而将有机产品当作礼品则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不错的机会。

有机食品的生产不仅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也有很好的国际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有机豆类为主的东北地区、以有机蔬菜为主的山东省、以有机茶叶为主的江浙皖赣等几大集中生产区域。

三,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魅力之一是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各种成本的节省。过去几年来,京东商城并没有做太多市场推广,80%的客户都是靠口碑宣传而来,刘强东一直很为这点自豪,而且网络用户的粘性都很好。京东商城的业绩也赢得了投资人的亲睐,2008年末,再次融资2,600万美元。

四,健康服务

心理领域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蓝海领域,对于像倪子君这样的心理服务者来说,此时或许是千载难逢的契机,创业者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感,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创造出财富。

“女为悦己者容”。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尽管鱼龙混杂,但发展前景依旧看好。据《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调查: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之后的中国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美容业占GDP比重为1.80%。

五,互联网服务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群,移动互联网则将是一个数千亿甚至万亿的巨大市场,被众多业内人士看好。尽管现在达到规模收入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只有3G门户等少数几家公司,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瞄准了这一前景巨大的机会。

篇8

[关键词]绿色经济;财政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相关措施

所谓绿色经济,主要是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实施的一项环境污染较小、生产方式集约以及资源消耗低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模式和以往的经济模式相比较来看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对于以往传统经济来讲,是以损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绿色经济模式不一样,其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主的发展方式,由于该项方式有着明显的先进性特征,因此各个领域逐渐加大了对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不过,从绿色经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还有着一些难度,具体表现为资金不足、财政金融不到位等方面,这些现象完全限制了绿色经济建设的步伐。

1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

1.1可以加深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

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质性目的是为了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使经济和自然资源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科学合理的使用环境资源,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避免对自然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国自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后,各项信息均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从各项网络平台中均可以了解到关于环保方面的情况,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该种现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环境保护工作中。从中可以看出,伴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无论是在企业运行期间,还是平时的生活中,均有利于绿色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1.2能够进一步发展产业经济,对市场环境加以优化

自从提出了绿色经济政策以后,我国便结合实际现状颁布了相关的财政金融政策,目的是促使当代经济发展为绿色经济,其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可以避免污染问题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在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期间,虽然绿色成本有了一定的增加,不过处理污染的费用却随之减少,如此一来,便可以处于平衡状态,加深生产人员的环境保护理念,帮助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最终达到优化市场环境的目的。

2从绿色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背景下的各项问题

2.1我国财政投入绿色经济建设的资金较少,难以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现阶段,要想加快绿色经济发展的步伐,离不开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绿色经济融资方面还有着较多的问题,没有充足的财力来发展绿色经济。通过相关探究得出,产生该种现象的根本性因素是因为财政支持以及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太过明显,而且我国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足,没有全面集社会力量发展绿色经济。

2.2我国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自从绿色经济概念提出以后,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我国逐渐将目标放在了绿色经济方面,并展开了诸多尝试,可是,由于传统经济与绿色经济之间的矛盾较大,问题非常多,使得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期间还面临着较高的难度。另外,我国虽然在相关会议开展期间已经提出了绿色经济政策,可是因为法律条文以及财政金融政策不健全等,导致绿色经济发展受阻,一旦缺乏法律政策的约束,便难以将财政金融政策对绿色经济的作用激发出来。

2.3绿色经济产业具备风险性高以及投资数量多的特征

绿色经济产业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产业,其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过自身也具备基础性薄弱以及投资多、面临的风险性大等诸多缺陷,如果经营不到位的话,就会产生极高的风险性,使得金融资产不敢轻易涉足。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通常是将贷款目标放在了利润高以及发展相对稳定的产业上,可是诸如新兴的绿色经济,由于发展形式不清晰,所以商业银行不敢接触,有所顾忌。即使我国财政给予绿色经济相应的支持,但我国财政资金较少,难以完全借助财政资金来发展产业。

2.4绿色经济有着较长的发展周期

在绿色经济产业发展期间,不管是选取材料、生产还是加工以及销售等方面,都需要注重环保工作,因此投资比较多,绿色经济发展周期较长,受此方面的影响,有的企业根本不愿意发展绿色经济,觉得自身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显然,该项理念非常片面,仅重视短期利益,并没有以长远利益为主。在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特别是银行信贷通常会选取效果快的传统产业实施贷款,不过,如此一来可能会产生资金链断开现象,完全阻碍了推行绿色经济政策。

3财税金融大力扶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3.1强化财政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为一体,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合理控制财政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经济方面的支出情况,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于绿色产业中,促使绿色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全面改革税费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各项资源。面对污染新高并且消耗量多的企业来讲,需要征收重税,帮助企业朝着节约型和绿色趋势发展,采取优惠利率的方式激发部门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动性。此外,绿色经济产业也离不开财政方面各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需要主动寻找这两方面的帮助。总之,只有合理的采取财税金融方式,才有利于转变以往传统经济,使其朝着绿色经济的方向前进。

3.2将绿色信贷的作用发挥出来

所谓绿色信贷,主要是指在企业运行期间,对企业开展一系列的信贷控制,避免出现高消费和污染的产品销售,和社会环保需求相一致。不过,绿色信贷的引进对银行来讲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经济利润缩减,不过银行要想获取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长远角度入手,做好自身的转型工作,借助信贷等金融政策来指导企业用户合理的发展绿色经济,创建节约型的绿色内部发展体系,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3制定健全的绿色经济转财税金融政策

有关部门需要从市场经济实际发展现状入手,根据绿色经济建设的特征来制定完善的政策,引进操作性极强的专项财政金融政策来解决绿色经济产业融资方面的难度,加深企业对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激发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积极性。我国政府在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上所投入的精力比较多,其可以为绿色经济制订最佳的战略方案。

3.4将金融投资为主、财政扶持为辅的战略理念落实于高风险以及高投资的绿色产业中

面对产生的经济利润较多可是投资大以及风险多的绿色产业来讲,我国财政以及金融机构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秉承金融投资为主而财政扶持为辅的基本理念。要想解决绿色经济资金不充足的现象,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金融方面的投资,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种方式,绿色经济产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应当经由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和金融投资等融资渠道获得相关的资金。并且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重点绿色经济产业财政扶持力度,采取诸多资金为该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篇9

关键词:绿色物流;政府;企业;绿色转型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物流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世界各国都把绿色物流作为物流发展的重点。绿色物流在我国则是刚刚兴起,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本文拟对影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绿色物流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

1、政府方面的因素

政府部门缺乏绿色物流观念。目前,政府部门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政府部门往往只强调生产和消费的绿色化,而忽视物流的绿色化,政府对绿色物流的发展前景缺乏前瞻性的思考,也就更难以制定出绿色物流整体发展策略。政府部门缺乏对绿色物流的整体规划和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一些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往往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

2、企业方面的因素

企业对绿色物流认识模糊。由于绿色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许多企业还没有完全树立发展绿色物流的理念,企业经营者也往往只重视绿色制造,重视绿色产品、绿色标志,而对通往消费者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绿色技术是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但目前企业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在机械化方面;二是在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三是在物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方面。此外,企业物流人才匮乏。

二、加快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建议

1、积极发挥政府对绿色物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路制定全国的物流发展规划。政府部门要在充分考虑我国地理、交通网布局、资源分布以及产品生产企业情况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物流园区的布局,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并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服务优质的配送体系。

积极立法,建立绿色物流的法律保证体系。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十分重视对绿色物流的立法工作。如日本早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美国1990年颁布《空气洁净法令》。我国政府也应借鉴发达国家政府的做法,通过制订有关的法律法规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等。

加强物流产业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国际上的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的物流标准。我国应积极借鉴和参考这些国际标准,加快制定我国的物流标准。

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2、物流企业要做好“绿色转型”工作

转变观念。物流企业要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只有企业自身认识到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物流企业的绿色再造和规范才能有所突破。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一是选择绿色运输策略;二是采用绿色包装;三是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例如,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等。

加强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水平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使物流渠道由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扁平型”,有效地缩短了采购周期,节约了大量流通成本。因此,发展绿色物流,需要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

作者单位:李爱霞,山东济宁市委党校;刘颖,山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绿色物流探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36-39.

[2] 孟祥茹.发展和实施绿色物流[J].山东环境,2003(114):14-15.

[3] 张如云.绿色物流--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J].企业研究,2004(11):73-74.

[4] 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85-96.

篇10

关键词:碳金融;碳金融市场;清洁发展机制(CDM);对策

1997年12月,有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签订了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协议书》。《京东协议书》的签署,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由此也开始产生。所谓碳金融就是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也可以说,碳金融是通过市场的途径来实现对于气候变化的解决。碳金融包括了三种比较灵活多变的合作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以及联合履行机制。

一、我国碳金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是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给国。按照《京都协定书》,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无需承担减排的义务,在我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按照CDM机制转变成为核证减排单位,向发达国家出售。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报道,发达国家在2012年完成50亿吨的减排,其中将近70%由中国提供,也就是说我国市场将提供近30亿吨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排放。

二、当前我国碳金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碳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以及国家的政策都不够完善,对碳金融没有完整统一的监管。我国碳金融还处在发展阶段,国家对于这一新兴的金融方式还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以及支持。在监管方面,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并没有相应的政策以及明确而统一的指导意见。

缺乏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碳金融市场。碳金融的交易差不多开始于2006年,已过6年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碳金融市场的低端地位。首先,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技术问题。由于碳金融所交易的温室气体并不是以实体存在,所以对于其排放量准确的测量存在了较大的技术难度。其次,碳金融产品是以单一的CDM供给。由于我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外加产品的单一性,导致我国在碳资产的定价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并且没有形成统一的碳交易中介市场,投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在碳基金方面,我国虽然有所发展,然而由于规模小、数量少,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并影响到新的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以及碳金融领域的拓展。最后,碳金融市场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碳金融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更健康,更自然。虽然目的是比较美好,然而企业需要盈利,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对碳金融的积极发展受到了影响。

我国金融机构对于碳金融这一领域的参与度明显不足。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度低,导致我国在碳金融方面相对于国际缺乏足够的资金以及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创新。正是因为我国在对于碳金融方面不论其深度还是广度都处于劣势,所以在国际市场方面我国处于市场的低端。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碳金融面临着新的风险。由于碳金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许多行业中的科技和理论还不够完善,而且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划。上述因素,使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于碳金融的投入产生不确定因素,变向地增加了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再加上商业银行一直保持“三性”原则,因此商业银行不会对于新兴的碳金融市场进行大量的投资。而投资的不足,使碳金融市场在创新以及完善中缺乏硬件设施的配套。

三、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后,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开始建立――低碳经济。也许低碳经济将会成为21世纪以来的新的一场工业革命,也许这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经济方式,而且是一个新的政治博弈。届时我们将放弃原来的传统经济体系,而去接受并且发展新的经济体系。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也将会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发生悄然无息的变化。

1、促使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对于社会的一种责任,也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更健康、更安全、更自然。同时低碳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新的衍生业务以及有助于我国新能源行业的进一步得到支持和发展。从微观方面来看,碳金融将会进一步推动新一轮经济的增长;从宏观上来看,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引起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转型。通过对于碳金融业务的拓展,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减少对于资产业务以及负债业务的依靠,增大中间业务的收入来源。碳金融是相对于传统的经济业务,它是一种全新的业务。它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碳金融给予全新的认识以及全新的运作模式和新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对此,商业银行将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另外,碳金融中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一般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金融机构通力来完成。因此,通过金融机构经常的业务往来,中国商业银行将会有新的发展机遇,并且获得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

3、碳金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低碳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在经济和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使社会效益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和实现。并且使商业银行一方面得到新的商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实现对于新的经济类型的转变以及培养人才。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通过用经济的手段来达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不论是生态环境、资源,还是推动技术的创新上,碳金融都是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科学发展观。

4、树立中国在国际的良好形象。由于我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对此我国积极参与碳金融的发展,优化经济与环境,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顺应全球碳金融潮流和趋势,使得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推动我国经济的新一步发展和改革以及加强碳金融业务在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中的地位。

5、推动我国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与减排技术的创新,而这将会衍生出新的产业结构体系、制度以及新的价值观。碳金融是低碳经济的表现形式,低碳经济的创新将会更加推动碳金融的创新的发展。发展碳金融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高效能、低耗能、低排放的新经济发展方式,进而推动其他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以及国际贸易模式。

四、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对策研究

1、正确的认识碳金融在未来的地位。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可以看出碳金融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足够重要的地位。碳金融市场将会成为国家战略投资的重要市场,碳金融衍生的产品将会在国际市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碳金融将会更加巩固碳金融强国的货币。因此我国必须正确看待碳金融在我国的重要性,牢牢把握住新的金融创新。

2、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并制定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和有关的政策支持。碳金融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了新能源领域、环保节能领域、材料安全领域、生物工程领域等环保、节能和绿色安全产业。因此整个碳金融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政府对其有着足够的重视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成为碳金融产业良好的软件设施和必要的政治环境。比如说,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于碳金融产业的监管,使其形成一个规范而有效市场体系;国家对于碳金融产业设立专门的碳基金;对碳金融涉及的领域给予碳金融产业优先考虑等。

3、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体制和引进体制。一个行业要想繁荣和强大,必须依靠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树立新的金融理念,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使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良好环境。

4、构建完整有效的碳金融市场。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完善和发展碳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碳金融市场,首先要构建碳金融交易平台,只有一个完整的平台才会使碳金融形成一个统一而标准的服务体系;其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不仅充当了碳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买卖,而且它还积极充当着碳金融的宣传角色;其次要积极推动中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人民币与碳金融的结算,扩大中国碳金融市场在国际中的地位;最后要鼓励民间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碳金融市场的投资,积极参与到这一新的金融市场中来,促使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5、积极宣传碳金融,发展碳金融产品以及衍生品,鼓励绿色信贷。积极开展碳金融产品和鼓励绿色信贷有助于国家建设绿色环保的新兴企业,推动新兴绿色的经济发展。

结束语:

碳金融是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我国拥有大量的碳金融资源,市场潜力巨大,在给予一定的政策和投资下,我国将会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碳金融市场体系,而碳金融的发展将会促进我国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J].《中国货币市场》2010.07:p36-39

[2]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中国发展》2010.02:p23-29

[3]“碳金融”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0.04:p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