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龄化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老龄化的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老龄化的感悟

篇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年群体;读者服务

1 中国老龄化现状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一直以来,国际上计算某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时代”,都在遵循着这样一个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即这个国家或地区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从1999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到今年已是第11年,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11年间,老龄人口正在以每年311万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龄人口已由每年增长300万而达到现在每年增长800万。在今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2.48亿,占17.2%,呈加速增长之势。特别是2030年以后,中国老龄化社会将进入最严峻的时期,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就此,民政部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担忧地表示:“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2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会中一支庞大的社会群体。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在老龄化社会中如何为老年读者开展服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馆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好老年读者的服务工作,使老年读者能体会到社会的关爱,使老年人能在愉快、温馨、祥和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公共图书馆要想做好老年读者的服务工作,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2.1 老年人感知觉的变化

老年人感知觉变化的一般特征是:各感知觉系统出现普遍的退行性变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敏锐度下降,感知时间延长。例如老年人的视力水平,在60岁以后急剧衰退,据统计,70岁健康老人的视力超过0.6的只有51.4%,其中近距离视力比远距离视力减退得更为明显,出现所谓的“老花眼”,老人们读书看报时常常要将书报拿得较远,或者需佩带老花镜(凸透镜)来纠正。在听力上,老年人的高音听力比低音听力衰退得更显著,这就是为什么老人更喜欢听中音和低音音乐的原因所在,而且老人在不良听觉条件下或有噪音背景的情况下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在减弱。

2.2 老年人记忆的变化

人的记忆随着年龄增加而有所下降,记忆力的下降也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例如,有的时候眼镜明明架在鼻梁上却到处找眼镜,出门经常忘带钥匙,烧开水不记得关火,饭煮熟了却忘了关煤气,记忆不好在无形中甚至增加老人的危险。

2.3 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一生阅历广博,经验累积,具有丰富的智慧。老年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精细程度,对复杂事物的高度洞察力,与中、青年人的智力水平相比并不逊色。有人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内的名人进行过年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0岁以后出成果的人数比例从高至低依此为:哲学、医学、美术、文学、自然科学等。可见,凡与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关系密切的领域较多出现大器晚成的学者和科学家。换句话说,老年人的智能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和提升的空间,活到老,学到老,是可以增进老人的智力水平的。通过持之不懈的学习、锻炼和积累,往往可以使老年人的智力水平发挥得更好、更充分。

2.4 老年人情绪、情感的变化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进入老年期后,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老化和健康状况的衰退,老年人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对于疾病较为重视,他们变得害怕生病,担心生病后自己生活难以自理,给家人和晚辈带来麻烦,变成家庭的累赘。另外离退休后他们又脱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家中子女逐渐独立并成家立业,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角色地位发生了较大改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孤独感和恐惧感油然而生。

2.5 老年人需要的变化

老而受尊,老年人都有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但与中青年人那种因能力、业绩、财富而受他人羡慕和认同的心理需要不同,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别人能够听取他的意见、看重他的经验、肯定他的过去。实际上,这种尊重经常反映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礼仪中。例如,出门让老人先行,坐车为老人让坐,赴宴时让老人就上座等,对于这些照顾,老人其实可能并不真正在乎,重要的是从这些细节中老年人获得了一种受人尊重的心理满足。

3 公共图书馆为老龄读者开展服务的新举措

3.1 提供免费服务,让老龄读者享受普惠性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是社会教育的学校,终身学习的场所。公共图书馆要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它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普惠性的重要窗口,是向每一位公民敞开的终身学习的殿堂。老龄读者作为一个重要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公共图书馆也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把他们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真正享受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普惠性、便利性和公益性。

3.1.1 免费阅览

60岁以上的老人持退休证可以免费阅览,免费查阅资料、免费听取报告会及讲座。在图书馆开展的相关服务中碰到任何问题,可以优先向工作人员提出,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老年读者,这种尊重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比如回答问题要热情、主动,并且要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直到老人满意为止。图书馆就是要在这些琐碎、具体的工作中让老年读者体会到社会的关爱。

3.1.2 为老年读者开展预约、续借及送书上门服务

有些老年读者年纪大,行动不便,来图书馆借书不方便,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应主动开展送书上门服务,定期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公共图书馆还应为老年读者开展预约借书及续借图书活动,让老年读者不出家门便能感受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性和普惠性。 #p#分页标题#e#

3.1.3 开展文化娱乐休闲活动

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社会属性开展一些方便老龄读者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如现在公共图书馆都有电子阅览室,为了使老年读者能享受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公共图书馆应为老年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年读者持本人身份证都可以到电子阅览室登记上机,免费上网,让他们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利用数字资源丰富晚年生活,让老年读者享受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便捷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3.2 提供人性化服务,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3.2.1 设置老年读者阅览室

在馆内为老年读者设置专门的老年读者阅览室,阅览室要设在一楼或电梯口旁边,方便老年读者进出。另外阅览室要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室内要窗明几净,再摆放几盆绿色植物,桌椅要安放舒适。老年读者视力较弱,书架上的分类标志要特殊放大,或设置专门书签,方便老年读者查询,尽量为老年读者提供一个安适的阅读空间。

3.2.2 采编专门书报刊

专门采购、订阅一批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和报刊,如养生、保健、园艺、时事、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报刊。在文献类型的采购上,尽量选择纸质文献。在品种和复本的选择上,要兼顾老年人的特点,选择适合老年人口味的书报刊,在购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障复本量。在编目上,不但要有机读目录,还要有卡片式目录,能同时满足计算机和手工两种检索途径。通过以上几种措施,使公共图书馆能满足老年读者在图书需求上的需要。

3.2.3 为老年读者提供特殊服务

根据老年读者群的特殊需要,老年读者阅览室还需专门为老年读者准备老花镜和放大镜,以供他们在读书看报时没有佩戴自己的老花镜时使用。阅览室还需为老年读者准备专门的老年读者登记薄,在登记薄上要有亲人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项目,以便老年读者有不适后及时通知家人。

3.3 提供交流平台,丰富老年读者的晚年生活

3.3.1 为老年人相互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扶养,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我国许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个领域继续作贡献,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离退休后,老年人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工作单位转向家庭,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较之以前显得陌生,过去那种热情、热闹的氛围一去不复返,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又不能很快适应,在这时,作为社会文化休闲娱乐中心的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一个交流的平台,让老年读者能保持经常性的社会交流,在良好的社会交流中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此来达到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摆脱离退休后孤独和恐惧的心理。通过交流,使他们能很快的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是社会的累赘,让他们觉得自己生活的很充实,让他们能在愉快、温馨、祥和的环境中安享晚年,这样对他们自己、对整个家庭、对国家、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益处。例如,近年来在我馆就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叫“黄河书画研究会三门峡活动中心”,这个活动中心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年同志有40余人,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最大年龄84岁,每星期有2天在馆里举办活动,一天书法,一天绘画,有时讲课,有时切磋交流,讲课也是活动中心中他们自己的同志。一到活动时间,他们不怕路远,不怕年老体衰,都按时参加,讲课的老同志他们都有着丰厚的积淀,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对书画艺术的感悟,通过这个活动中心诠释出来,并互相交流、互相提高。这些老同志们热情都很高,他们的每一个活动都有一个主题,每一次活动中的这些书法或绘画作品创作出来后都张贴在我们的大厅中,供读者赏悦,由此吸引很多读者驻足观看,这些老同志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他们每个人的晚年生活都很充实,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活得很精彩。

3.3.2 举办专题讲座,丰富老年读者的晚年生活

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将得到制约或缓解。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它同时又具有社会教育职能,它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社会教育的最高学府,承担着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它理应作为一个桥梁和纽带,联合社会有关机构,针对老年读者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一系列有关健康知识的的讲座、报告会和书展,如一些常见病的防治等,像在老年人中经常出现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冠心病等的防治。近年来我馆就经常联合有关机构去社区进行健康及心理讲座,我们还在本馆利用共享工程为到馆读者举办讲座或报告会,经常在馆里举办专题书展,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需求、文化需求以及知识需求,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老年读者是图书馆不可忽视的一支读者队伍,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对社会、对图书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进一步扩大,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探索对老年读者的服务,延伸创新服务领域,满足更多老年读者的需求,为老年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方便的、充满文化和人文气息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秋燕.公共图书馆为老年群体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8(3).

篇2

浅谈课堂教学统计中的数据分

——黄冈名师基层巡回讲学数学听课体会

5月26日有幸听了万贵秋、程来魁两位教师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同课异构课和吴文涛名师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展示课,我也曾教过这一单元,然而我的教学重统计图的绘制轻数据分析,三位教师与我截然不同的教学思路让我感悟颇深。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分析数据是统计的核心,也是本单元的重难点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破这一重难点我有以下看法:

一、感知数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统计与概率"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数据分析的第一步要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感知数据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它的背后蕴藏着数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是:

(一)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素材,加强学生对数据的感知。本次课堂上万贵秋教师调查学校趣味数学魔方选拔赛郭宇和徐伟的成绩,吴文涛教师调查学校足球队方瑶投篮的成绩,这两个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调查,既增加了学生对收集数据的亲切感,又激发了学生挖掘的数据背后隐藏的数学信息的欲望。

(二)选取具有统计意义的真实的生活素材,加强学生对数据的.感知。程来魁教师选取的是调查全国人口老龄化这一具有统计意义的事情。首先让学生了解到抽样调查是统计中常见的调查方法,调查全国人口老龄化,只需抽样调查上海老龄化情况。而每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连续性变量,非常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其变化。学生从视频中看到这一令人震惊的事实,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同时在真实的死亡人口数与出生人口数中,增加学生对数据的感知,无形之中会将两者进行比较。

二、数据读取

学生会从收集的数据感知一些大略的信息,第二步就要整理数据了,整理数据的方式一般就是统计表,统计图等。在以往我的教学中我通常会教授学生绘制统计图,再读统计图中的数据。一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画图,特别是横轴和纵轴的填写,而读图时间会过少。这样的教学往往导致学生会成为画图的高手,读图的哑巴。此次三位教师都是通过读图来画图,万贵秋和程来魁教师都是通过读两个折现统计图来画复式折现统计图,吴文涛教师是通过读条形统计图来画折现统计图,从学生已有的作图起点出发不仅让学生自主的探究统计图的制法及注意事项也为后面的读数,数据分析大大节省了时间。读懂统计表中的数据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做铺垫。

(一)读显性数据

显性数据就是统计图中直观的信息。读图标,图例,横轴、纵轴、以及点的信息。这部分内容很直观,加之有以前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经验,学生较易掌握。

(二)读隐性数据

隐性数据即是通过显性数据得出的统计量。在运用统计量时一定要注意其统计意义。比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能反应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是个半虚拟的数,它则能反应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一般而言,平均数作为数据代表相对可靠和稳定,但遇到极端数据时它则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基本情况。在万老师执教的这一课里面有同学提出了用平均数来反应两名同学玩魔方的总体水平,从而决定由谁参加决赛,这个结果与我们从统计图数据变化趋势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造成两种不同的结论的原因在于这个同学没有看到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一次失误能拉下一个学生比赛的平均分,但是这时的平均分并不能代表这个同学的整体水平了。

三、数据比较

读懂数据,了解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我们还要更深层次的挖掘数据的隐藏信息。这一部分的数据分析是通过数据比较来完成的。

(一)横向比较

在折线统计图中了解了点所代表的信息,再引导学生横向观察折线统计图,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线段的方向代表数据的增减;线段的陡平代表数据增长的快慢,整条折线有代表数据的发展趋势,由部分到整体挖掘数据隐含信息。在吴老师的教学中这一细节做的非常的到位,从点,(fanwen.chazidian.com)线段,折线三个方面深挖信息,并通过整条折线的趋势做了预测,预测方瑶的后两次成绩。万老师执教的这一课也从整体折线趋势预测两个同学的下次成绩,从而得出决策。

(二)纵向比较

数据之间纵向比较主要体现在复式折线统计图里,两个量之间的差距是同一纵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也是复式折现统计图中蕴含的一个重要信息。比如万老师的这节课通过比较两个同学每次成绩相差多少,判断两个同学成绩的变化。又比如程老师执教的调查人口老龄化,其中自然增长数等于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就是比较两个量间的差距变化从而判断人口是呈正增长还是负增长,以及增长的幅度来判断人口老龄化的情况。

四、预测数据

篇3

广播的优势契合老年人的媒体需求,发展老年节目,既是老龄化社会的需要,也是广播发展的机遇之一。目前,针对老年听众的专业频率极度稀缺。2005年7月1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健康老年频率是国内惟一以老年人为对象的专业频率。老年节目散见于各地电台的综合性板块中,老年听众混杂在经济、新闻、音乐、健康、戏剧、戏曲等频率。由于数量有限,容量不足,老年广播节目还处在大而全的初级阶段,无法精耕细作,专业化、个性化、品牌化更是无从谈起。

老年节目没有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媒介竞争压力加剧,节俭、购买力弱、守旧等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使得企业对老年人的认识过于传统和保守,媒介囿于既有观念,未能很好地围绕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收听需求等做细致的受众调查,因而无法向企业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以吸引企业投放广告支持老年节目。

老年节目的边缘化源于社会大众、企业、媒体对老年群体认识上的误区。关注老年人、发展老年节目、消除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知识鸿沟,是媒介社会责任的体现。

1999年是“国际老年人年”,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健康频率与江苏省老龄委在当年2月1日推出了面向老年听众的直播节目《长青金钥匙》(《美丽夕阳》前身)。在品牌建设方面,十多年来《长青金钥匙》突出整体营销的理念,对内容、形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和包装。

一、以信息量取胜

考虑到节目对象比其他人更需要关心和帮助,节目更加强调服务性。具体栏目设置如下:

1.今日特别提醒:体贴入微,传递与老年人有关的医药信息,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倡导科学健康的养生观念。2.银海信息:报道全国各地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等方面的动态资讯及老龄事业的政策、动向等。3.生命写真:表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展示普通老年人积极的生命状态。4.岁月留香:诉说人生感悟和体会,为老年人回味往日岁月、交流往日情怀提供园地。5.晚晴絮语:反映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热点,探讨热门话题及和谐家庭关系等内容。6.海外传真:世界各地关于老年的法律、法规以及老年人晚年生活状态。7.法律咨询(和江苏省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联办):提供与赡养、遗产、离退休、黄昏恋等老年问题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8.金秋颂歌:展示才艺社区线下栏目。一个个创新的环节,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二、大容量、全方位成为节目的追求

为实现品牌化目标,在追求信息量、服务性的同时,树立“独家”意识,自编自采内容占到一半。去年的一天,节目制作人员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人身上背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步行全国”几个字,左右肩上挂着水壶和小喇叭,直觉这里有故事。果然,交谈中得知老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教授,怀揣“灭蟑螂”专利徒步全国宣传环保。节目迅速邀请老人走进直播室,又联系《金陵晚报》、《南京晨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宣传这一义举。

三、增强互动性

老年人时间充裕,参与节目的热情高。为了使更多的受众参与到节目中,节目在江苏省老干部局、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老龄委联合主办的《老年周报》上作预告。听众事先对节目的大概内容和话题有所了解,参与时有的放矢,节目更加丰富、紧凑。15档“我的2008”系列节目由听众讲述“自己的故事”;2009年春节期间,“峥嵘的岁月,难忘的春节”15档系列节目邀请听众回忆“春节故事”,在过去与现在的勾连中感受时代脚步。

四、节目内容系列化

“走进白发打工族”、“老年性犯罪的背后”、“老人缘何看病难”、“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关注空巢老人”系列报道等,体现出节目的策划能力。“受众中心”也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渗透在节目的每一个环节。如在《法律咨询》栏目中,老年听众可能记不住律师所讲的内容,主持人往往用相对缓慢的语速对关键点和关键结论进行总结。

五、以开放的姿态办节目

节目走出直播间,走向社会,与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扩大节目辐射面,增加节目的影响力。节目开办以来,联系多家医院举办了多场大型义诊活动;与旅行社、景点合作,组织老人参观旅游;和中国平安保险江苏公司、《扬子晚报》及江苏省老龄委共同举办了“江苏平安健康老人”评选活动;与江苏省老年学会、南京市老龄委联合举办的“省暨南京市夕阳红歌会”,台上台下歌声一片,气氛热烈感人。节目还通过媒体联动,综合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优势,扩大节目影响力。

篇4

【关键词】离退休 管理 网络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07-01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在中国尤为突出:中国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据2012年最新数据统计:中国老年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0%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年已经超过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1/2。关注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国企离退部门开展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广泛应用,离退休人员对网络的需求日益明显。他们的养老观念正由“安度晚年”转向“欢度晚年”,他们渴望与社会交往,渴望用新的交往方式填充生活,网络的使用已成为他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和途径之一。

一、国企离退人员使用网络基本情况分析

国企离退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后,都有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他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基本满足后,随着时间的充裕,对精神生活会有更多的追求和渴望。同时,网络的应用也使他们有了一个继续参与社会,发挥余热,构建和谐的平台,在其生活和情感需要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离退人员使用网络的特点。一是使用网络态度较为严肃认真。不管是对网络新闻的评价,还是论坛回贴,网络邮件回复等等,都不会无理由怀疑谩骂、恶搞,与青年人在网络上不负责任地娱乐、发泄、随意性大等情况相比,显得非常严肃真。二是乐于分享自我价值的实现。青年人大部分喜欢作“看客”,满足于“浏览”,离退人员更愿意主动“发言”。分享个人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与社会的互动,实现自身价值。三是使用网络习惯单一。由于受身体健康方面限制,他们的连续上网时间不会太长,且大多数地址固定,在使用软件、浏览网络上也较为固定,并受家人或外界影响较大,一段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

2、离退人员使用网络的大致内容。随个人兴趣爱好、所受教育、职业经历、收入水平、生活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网络使用上有一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获取信息与资讯,为生活提供便利,多为获取国家、社会和本企业的政策法规、宣传报道、新闻资料、动态发展等,也包括生活中的医疗养生、老年产品的使用等各方面。二是获取文化和娱乐,满足精神需求,多为展示个人旅游摄影、活动比赛交流、影视娱乐点播、游戏等方面。三是获取情感抚慰,解决心理问题,多为与子女、老同事等交流沟通等。四是获取社会与企业的参与感,实现个人价值。五是新知识再教育方面,主要指网络老年大学及各种新知识、新领域的普及或提高的学习。

3、离退人员使用网络的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在使用网络时,离退人员大都存在防范意识薄弱的安全问题,互动交流中透露出大量个人及相关信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其次是有一定的知识,对一些网络软件功能不清楚,操作上还存在一些盲点。第三因健康或经济问题,使用网络的时间短,大多在个人家庭里使用,对公共网络利用的不多。

二、国企离退部门利用网络实施管理的意义

1、国企离退部门拥有较强的网络管理平台(例如国家、省市行政部门的官方网站等)及软硬件产品,也有大量熟悉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熟练的离退休管理人员,全局掌控,依法管理的优势明显。

2、利用网络进行服务和管理是现代离退休工作的需要,是结合当前离退工作实际,创新原有工作的新途径。

3、由于离退休人员随季节变化或家庭原因出国、出境或在异地生活的人数逐步增多,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大,原有的面对面单一管理已无法实现,使用网络进行管理是相当便捷与可行的途径。

4、随着离退休人员基数增大,国家推行服务进社区工作全面展开,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也可以借助社区管理进行有益的信息共享,这既是离退工作新方式的一种尝试,也会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三、国企离退部门利用网络实施管理的方式

1、设立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适当更新设备,建立起适合于本企业的特色网络系统管理平台。对政策、人员、活动、信息等进行专项管理。

2、加强各类资料和信息的定期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工作,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省市先进单位进行交流,提出本企业下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本企业的离退管理工作。

3、有选择地邀请有影响力、有积极性的离退人员以提建议、找漏洞、降成本、提升管理效果等进行有效地参与管理。

4、与社区建立起良好的业务联系,实际信息共享,服务延伸。

5、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尝试以离退休管理部门为主导,建立“老年之家”或活动中心,开设针对离退休人员的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普及教育。

四、国企离退部门利用网络实施管理的难点

国企离退部门利用网络实施管理的最主要的难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管理人员少,设施设备缺乏严重,不能及时将资料进行集中、记录、汇总、分析、跟踪,不能定期提出阶段性预测或建议。二是管理过程中过于依靠网络,未能将多种管理方式结合(网络、通信、人访等),效果未及预期显著。三是离退休人员作为网络使用的潜在群体,接触网络存在一定的技术教育壁垒,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相关技术指导。

篇5

【关键词】涉外护理 学生 多元文化护理 培养

1. 前言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成为各国医学界一项难题。据一项数字统计,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急需200万护理人才。涉外护理专业必成热门专业。而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护理的能力,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2. 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人员的流动性也随之不断增大,护理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不同护理需要、不同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影响,这也就需要广大的涉外护理人员对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风情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政治人文有所了解,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彻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交叉的、复合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我们以护理对象的饮食文化为例,如果护理人员不科学化地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那么也就不能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处理和引导,如我国南方有些民族的饮食中还有吃“鱼生”的习惯,往往很容易出现肝吸虫、血吸虫感染,甚至还可能转变为肝癌。因此,在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这些内容,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3. 如何有效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

(1)强化涉外护理专业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大,强化涉外护理专业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是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的必然前提,无论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多么美好,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教学潜移默化。首先,应该给教师创造机会,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去参加国内护理、国际护理教学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多元文化素质。其次,教师应该要树立“大文化观”,开展大量的非职业化阅读,广泛涉猎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同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多元文化与涉外护理的关系,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的方法和内容,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充分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为提高教师队伍的外语水平,每年安排1~2名在职专业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或学习进修;每年安排1~2名教师赴国内重点外国语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培训;每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2)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教育接轨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对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办学理念、强化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应该争取与国外的1~2所同类院校结成友好学院,争取每两年组建一次师生代表团赴国外交流访问;安排师生定期交流访问;鼓励教师参加中外护理教育学术交流;开辟新的交流渠道,与1~2所国外或港澳同类院校建立合作交流项目;每年尽量安排1~2名在职专业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或学习进修;并争取聘请外籍教师来学校执教。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院校及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人才优势,争取在建立CGFNS的培训点,成为出国护士的培养基地和中介机构,使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多的出国工作机会和条件。

(3)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深入开展适合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改革,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与社会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方式,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讨研究、感悟体验、评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办好校园网,设立远程学习栏目,广泛开展远程教学、远程辅导、远程答疑、远程作业批改、远程心理咨询等的实验,建立富有特色的远程教育系统。同时,要注意课堂场景模拟。国际护理考试(NCLEX)、美国护士资格鉴定考试护士出国考试(CGFNS)等一系列考试都大量涉及对多元护理文化的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来给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就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外的护理文化。如西方国家和我国不同,他们提倡个人奋斗和独立自主,如果护理人员在生活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或者扶他们上车等往往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对于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

(4)提供多元护理文化讲座

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是不能突飞猛进,而需要潜移默化。多找机会安排专家学者来进行多元护理文化讲座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是多安排外籍教授讲座,可以就世界各国的文化价值差异、风俗禁忌、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进行广泛的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多元文化护理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晓莉, 彭幼清, 俞海平, 徐励. 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 2010(S1):125-128.

[2]马亚宁. 多元文化护理在离退休患者中的应用[J]. 青海医药杂志 , 2008(05):133-136.

[3]季瑞芬, 刘映霞, 张立杰, 李艳丽. 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老年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5(01):105-109.

篇6

百忙之中打扰您,请原谅我的冒昧。也想跟您说明,我写这封信不是为我自己,是为我老伴儿。本来这封信该他写,可不瞒您说,他一个大男人,以前又是当领导的,现在虽说退下来了,但让他跟人家谈自己的问题,他还是拉不下面子。再说,老伴儿原本就性格内向,在工作时尽管能说会道,可轮到自己的事还是张不开嘴。他知道我以前当过文书,喜欢抄抄写写,就让我替他捉刀,倒也合了我的心愿。

关于我老伴儿的问题,还得从他的白头发说起。那是上星期的事了,早上还没洗脸,老伴儿突然对着镜子愣神儿。看他那副沮丧的样子我以为他病了,就跟他说,你要是有什么不舒服可千万别扛着,咱马上去医院。老伴儿好像根本没听见我的话,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老啦,怎么会呢,退休才半年,头发怎么就白了呢?”说着,还执意要让我帮他看看白头发。

我过去一看也愣了。可不是嘛,要说现在退下来了,日子安定了,不用再操什么心了,白头发应该少呀,怎么反倒多起来了呢?原本这话应该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可我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这一说可不要紧,正好戳到老伴儿的痛处。

本来那天我们都说好了,吃完饭一起去公园,他却像个孩子似的闹起了脾气,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而且从上星期开始就闷闷不乐,要么自己在屋子里瞎转悠,要么就一人在背阴处发呆。我想,老伴儿现在这么沉闷,可能是他退休后心理落差太大了。

退休前我老伴儿虽然只是个普通的人事干部,但他特别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人说,当干部的多半都是万金油,没真本事。可我老伴儿搞了几十年的人事工作,正经在很多大事上把了关,也帮过不少人。前两天还有一个年轻人给我老伴儿打电话呢,电话里一个劲儿地说感谢。这才知道,那是老伴儿退休前一个月的事:老伴儿同单位的一个小伙子想在工作上寻求发展,得到去一个公司面试的机会,不巧因路上救人耽误了时间,那家公司就死活不肯再见他了。小伙子没办法,只好求我老伴儿帮忙。按说员工“跳槽”,哪有自己单位还去帮忙的,但老伴儿善解人意,还是以人事部的名义专门找到了那家公司,把情况说明。结果小伙子不但得以面试,还被破格录取了。这件事,正经让老伴儿得意了好一阵子。

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一大堆,也不知该说的问题说没说清。总之,只要您能让我老伴儿高兴,我就对老师感激不尽了。

企盼回音。

扬慧琴

2007年5月8日

扬女士:您好!

来信看了,首先佩服您对老伴儿的关心。不管作为妻子还是女人,您不但真诚地帮老伴儿,还想方设法地维护他的面子。光看这个动机,您就能给很多女人做榜样了。

回答您的问题前先给您讲个故事。

随着生活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球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这个问题不但让地球人头疼,也引起了上帝的注意。为帮助地球人解决老龄化问题,上帝决定派一个特使前往地球,旨在给地球人提一些合理化建议。然而,谁能不辱使命呢?天堂的官员们议论纷纷。为公平竞争,上帝决定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经过初试,只有两人取得了复赛资格,一个是刚进天堂的大学生,另一个是有着40年教龄的老教员。复赛很简单,两人不需要回答任何问题,只需要拍一张特别的照片就能把个人的心理健康指数记录下来。

照片洗出来了,看了各自的照片,他们和众多官员都大吃一惊,不知上帝的照相机怎能如此高明!大学生有一头黑发,可他拍出来的照片却是一头白发;老教员的一头白发,在上帝的照相机里却变成了一头黑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上帝告诉大家,这是一架精神照相机,它能透过人的身体,把人的精神年龄显示出来,而照片上的黑白发,就分别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和精神颓废。

结果不言自明,大学生虽然年轻,但因为他精神颓废,落选了。老教员虽说是老年人,但因为他精神健康,最终成为上帝派往地球的特使,并在帮助地球人老龄化的工作中提出了一个建设性口号:“别让精神比头发先白。”

扬女士,听了这个故事,您是不是有点感悟?您听听,这口号提得多好啊,别让精神比头发先白!它不但给了老年人一个提示,而且就像是一盏灯,让每一个人都眼前一亮。大家会想,对呀,头发白那是自然规律,不归咱个人管,精神可是咱自己的,我们有权也有能力管住自己的精神。而让自己的精神年轻、充实,不正是每个老年人的使命吗?可是,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精神年轻呢?我想,没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热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年轻的生命,也热爱年老的生命;热爱蓬勃的生命,也热爱平淡的生命。由此我又想到一件事,是件真事,没准也能给您老伴儿有用的启示。

在这个开拓创新的时代,恐怕没有哪个公司愿意聘请一位老文书。可是,就有这么一位老文书,他在退休后,把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创新,活得自得其乐。

这位老文书以前专门负责抄写文件,工作虽说单调,但他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那些文件了。怎么办呢?于是老文书独具匠心,经过与妻子反复商量,实现了他的办公化家庭生活。对家庭重大问题,如家庭开支、子女教育、社交原则、敬老制度等都要经过认真讨论,再通过“文件”的形式加以确认。如此一来,不但家庭生活井井有条,老文书还找回了工作的感觉,每天都精神抖擞的。

扬女士,信写到这儿,我想不用我讲什么大道理,您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这就是那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为使自己年轻,避免精神的苍白,人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精神健康。人不但要锻炼身体,更要锻炼精神。而对一个老年人,锻炼精神的首要前提就是接受自己、接受老年。一旦有了接受的态度,不但自己越发年轻,连同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和滋味。具体到您的老伴儿,他不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吗?现在他退休了,正好有时间把自己对人事工作的经验总结一下,也好给年轻人提供点借鉴;加上您能写,没准还能成为老伴儿的助手。除此之外,凭借自己的人事经验,只要您老伴儿愿意,他还可以在公益活动中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到那时,他肯定不会再愁眉苦脸了。

我想,这也是您的心愿吧。

篇7

旨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和当今社会上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均相对脆弱的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上所有爱心人士关心的前提下,对厨房建筑设计当中空间布局所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而提出的一种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 倡导无障碍设计的理念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目标,无障碍设计将是老龄人、残疾人、妇女和儿童、因伤养病等各类相对弱势的群体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和集中体现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的最常见场所,对提升社会每个参与人的素质,形成全民道德底线,具有促进社会良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无障碍设计 厨房 老龄化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 06-0043-04

一 高龄者生活空间

老年人对住宅厨房需求的依赖要比年轻人高。从生理方面来说,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逐年降低,所以对住宅厨房空间设计必须符合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从心理学方面来讲,无障碍的基础设施,能确保老年人顺利进行厨房工作,从而使老年人能够独立自主生活,这样有助于建立老人的自尊心,并保证老年人平等生活权利。

我国无障碍建设起步较晚,也缺乏自己国家的老年人人机数据。由于现在无障碍设计建设是直接引用发达国家的老人人机数据,所以并不适合我国老年人。而且在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跟国外的老年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立足于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才能真正为我国老年人打造方便且适合他们使用的厨房空间。

在欧洲等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老人主要依靠“社会养老”,老年人在经济上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福利待遇、环境设施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对老年人使用厨房空间环境有不同层次的设计。其中,在西方欧洲国家的生活习惯和烹饪特点,许多老年人住宅厨房是敞开式,开放式厨房,不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而是客厅的沙发、电视柜和其他家具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有趣的、多功能复合的生活空间。在美国和北欧国家,对老年人体工程研究和建筑设计的无障碍研究、室内设计等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已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的方面实现了应用,并走在世界的前沿。

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慢慢的也向西方学习,―方面是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另―方面是传统家庭观念的延续。而在日本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超过95%的老人在家里养老。日本进行全面和详细地分析老年人的生活,包括老年人发展特点和身心特点以及长时间厨房空间操作。在日本和韩国的厨房为开放或双厨房的形式,尤其是日本的厨房经常与家务间相连,是住宅厨房最强的功能空间,也体现了日本的先进技术水平的地方。在规模上,老人厨房的材料、细节的无障碍设计,并针对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以及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进行设计。随着厨房空间的设计可以与生活空间转型发展,有效延长了厨房使用寿命。

我国住房建设的发展给老年人住宅厨房设计提供了很大建设性的帮助。在我国20世纪50~ 60年代,主要是“生存型”厨房为主,其特点是体积小、乱、差。70年代初至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提倡“一户一套房”的住房格局,这种住宅面积过小。这期间引发了“实用型”为主的厨房,但缺乏实际科学性,配套差等设计不足,其布局以l形为主,L形为辅,厨房空间几乎无法改变。2000年以来,“以人为本”的设计居家住宅是良好舒适生活环境的基本出发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促使着老年专用住宅受到人们的关注,住宅厨房由满足“基本需求”向“舒适型”转变。

与此同时,我国根据发达国家的设计经验,制定了老年人住宅厨房的相关行业法规和设计标准。如我国建设部在1999年2月了关于《老年人住宅设计指南》的文件,提出为适应社会人口老龄化,保障老人的“安全、自强、健康、适用”的基本要求,还有《住宅建筑要求>也于199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明确了老年人厨房建筑设计相关要求。中国教育部对《住宅厨房和卫生间建设》政策于2002年颁布。中国房地产住宅研究会和住宅厨房卫生间委员会合编的《住宅厨房》设计标准以及住宅规定的要求,确保使用住宅厨房的功能性和设计质量以及设计标准等关于住宅建设的无障碍设计内容。

我国初期时在老年住宅厨房设计中,制定规范和实践内容方面确实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在人体工学、面积和高度以及各方面的设计,都参照国外进行深化设计。如舒适实用绿色化和具有安全保障的方向发展,在住宅厨房设计中也会将人性化与科技、环保节能相结合。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亚洲等地区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老年人厨房室内无障碍设计规范,缺乏细致化、人文化以及科学化等现实差距和实际区分。只是简单地借鉴国外一些设计经验,而不是对本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状况等进行设计。因此设计时以适合中国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现状去设计中国老人无障碍住宅厨房空间。

二 高龄者无障碍厨房的定义及使用人群分析

2.1 厨房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定义

老龄化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伤残人士在社会上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无障碍厨房这种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精神的科学设计得到了社会大众的一致肯定与支持,从容持续地发展,追求目标是要使得有行动障碍的人群甚至老年人群体尽可能消除由于身体不便所带来的行为影响,让其能尽量无约束并且同等地加入到社会生产中来,既能保障他们对现在物质文明的享受,也能保证他们对精神目标的追求及实现。

厨房空间无障碍设计使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显著,老龄人口迅速增加以及弱势人群切身实际利益被广泛关注下,提倡无障碍厨房空间和人性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它的设计主旨是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对厨房空间进行改进设计,结合人体工程学、绿色设计及设计心理学等相关原则,有效解除厨房空间的障碍,以及简易化厨房信息布局等方法,以减少厨房隐藏的风险,提高易用性,使其成为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并尽可能满足各种各样的使用人群,从而实现厨房空间设计人性化和无障碍化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 无障碍厨房使用人群分析

厨房是百姓洗菜做饭以及开展饮食的地方,但其实厨房本身就是一个各种与饮食相关功能的综合体。厨房的作用决定着要求使用者拥有一定的厨房设备操作技术和能力:如厨房里的日常操作常常是以手动操作为主,设施的功能和摆放不同,厨房的操作者还需要有一些读写能力和日常生活常识。拥有上述操作能力的操作人员均可以被涵盖在无障碍厨房的适合人群。

2.3 高龄使用者

2.3.1有关高龄者的定义和分类

依据当代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上的各种规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高龄人群划分为60~74岁为前期高龄者,75―84岁为中期高龄者,85岁以上为后期高龄者。各阶段均有所不同,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不尽相同,年龄越大的人即后期高龄者,生存能力也就越低。

当前关于老年人的区分主要有两套标准:即根据年龄的区分方法和根据身体健康程度的区分方法。

根据年龄的区分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划分的无障碍标准)

第一年龄段:较为年轻的老年人年龄段(59至72岁);

第二年龄段:老年人年龄段(73至90岁);

第三年龄段:长寿老年人年龄段(90岁以上老人)。

根据身体健康程度的区分方法(《老年建筑设计规范》对老年人划分的行业标准)

能独立生活的老人:即在日常的生活中不需辅助就可以独立完成的老人。

需要辅助工具的老人:即日常生活不能完全独立完成走路、上下楼均需要拐杖等工具辅助的老人。

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老人:及日常生活完全不能独立完成,时刻需要陪护人员的老人。

因此,我们将无障碍厨房的使用者定为年龄在59岁-90岁之间能够独立生活的老人和大部分需要简单辅助也能够独立生活的老人。

2.3.2高龄者的生理、心理现象

高龄者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身体各部分机能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主要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感知能力退化、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对环境适应能力退化。而正是上述这些功能的退化和能力的缺失,是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厨房设施的主要障碍来源。所以,在厨房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中,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上述老人的实际情况和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适用的无障碍厨房空间设施。

退休后生活圈以居家生活为主,生活环境的改变对老人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老人们在退休后的种种特殊行为也是建立在上述理论基础上。从老年心理学角度来看,伴随时间的改变,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的退化及环境角色的变化,绝大多数老年人在心理承受上定然会产生些许不同于以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抑郁感。

老年人有自己对色彩喜好心理。调查结果表明,色彩心理与知识层次和自身修养以及对生活感悟的高低有不小的联系,不同年龄、性别对色彩的抽象联想。如绿、黄绿、茶、黄、橙色、白会使得老人们有积极向上的生活联想,对老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处。总体而言,‘上了年纪的人更加喜欢素净沉着、含蓄稳重的色彩。”厨房有着各式各样的事务,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和烦闷的感觉,尤其是身体反应和体力较弱的老人们,更加适合采用给人快乐鲜明的暧色调,而不适合采用沉闷压抑感稍重的冷色调。

2.4 高龄者特征

退休后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一便是生活方式和所处环境的部分改变。从以前经常熬夜加班的工作状态转变为清闲娱乐的轻松生活状态,很多人都有强烈的不适应感,有的表现强烈的还会采取离家出走等极端方式。其二就是社会日常的交往也发生了变化,主要的交往是以家庭活动和休闲为主。

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例并不相同。老年女性人口的数量略多于老年男性。据国外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当前老年女性人口比老年男性人口多出近464万多人,而这项研究还预计,在2060年将会达到最高,多3139万人。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多出的老年女性人口中65%-81%都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所以,我们应该以女性老年人口为主要参照人群来进行相关设计。

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会出现慢慢变低的现象。在对老年人住宅厨房空间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应在老年人人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老年人人体测量信息情况,来设计规划出老年人在使用厨房时的空间活动尺度和厨房设备的合理尺寸等,从而设计出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无障碍厨房空间环境。

三 厨房空间现状分析调研

3.1 厨房空间现状概况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为优质的居住环境,对厨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步看重厨房的舒适度、品位、美观大方、节能环保等综合品质,厨房已经成为代表住宅舒适程度、卫生指标的重要因素。社会观念的转变,使人们认为厨房除了烹制食物,还充满了生活情趣。现代的居家理念为“在厨房生活”,因此,厨房空间逐渐成为家居空间的主要成分,厨房是生活的主角这一理念中更是充分表明了厨房的重要地位。

现代厨房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的设计师Catherine于1896年分析了厨房操作环节,并提出能够将设计理论付诸于现实,认为厨房可以被设计为独自―人也能应付自如,人们不再需要负责家务的佣人。基于这一基础理论得到了观点,即通过空间和时间的整合来实现最佳绩效,而在以后几年里美国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Christine Frederick于1913年在住宅领域引进了她的理论,随后传入德国,被更多建筑师所采用并体现在厨房设计中。此后,学科交叉现象开始出现,设计师在设计厨房时有了更大的设计范围,以品种进行分类的情况边缘模糊,生活与理性结合,艺术与思想交流,使得个性化厨房的理念首先在欧洲的橱柜界诞生。如今,“厨房生活”的理念在文化全球化发展交流下又有了明显改变,更加注重时尚与传统风格结合,个性风格与时代气息融合,强化厨房空间的科学合理性等。

我国约有三亿家庭,约一亿户家庭居住在城镇。而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水平目前正由生存型向文明型转换。我国于1987年开始实施新的住宅设计规定,规定厨房面积必须大于或等于三点四平方米,厨房内应设有碗柜、炉灶、洗池、切菜台等,并对通风排气做出了要求,至此,我国居住环境开始转入文明型阶段。

3.2 厨房空间功能分析

厨房按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准备区域、烹饪区域和贮存区域三个区域;厨房按空间类型可分为封闭型、家事型、开放型、起居型;厨房按布局结构可分为一字形、二字形、U形、L形和岛形五种布局结构。

3.3 厨房空间的构成要素

厨房用具大致可以分为烹调工具、调理用具、洗涤用具、储藏用具、用餐器具五类。

厨房环境的组成除固有设备外,厨房的环境也很重要,如色彩、材料、光照、通风等。根据色彩,可以将厨房分为三种类型:单色系、对比色系、类似色系;在厨房中,地面、墙面、柜面和台面等都需要使用材料。

家庭生活中最大的空气污染来自厨房,且其中还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所以,良好的通风环境是厨房所必须的,不仅维护了人体健康和厨房卫生,也是厨房安全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空气流通的厨房设备有抽油烟机、排气罩、排气扇等,保证厨房免受空气污染问题。

除以上环境外,厨房内还有一个隐秘的但必不可少的空间:各种辅助管道和电线等。管道包括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排水管道和暖气管道等;电线除连接电线外,还泛指各种电源插座、开关、各种计量表。

3.4 厨房空间的使用过程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可知,每天在一套厨房里发生的操作及行走次数约为三百六十次,而大多数家庭厨房的使用年限为二十年,所以在一套厨房里总共大概会发生两百六十多万次的操作和行走,且厨房里的操作大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弯腰、伸展、停顿与加速,这是与其他劳动和闲适散步所不同的。

每位家庭主妇为完成各种家务,需要在厨房里不断地行走,仅就厨房和餐桌之间的往返而言,就多达三十次,此外,家庭主妇还会行走到厨房的各区域去打开电器或做餐前准备等。由“绳线研究法”可以计算得到,家庭主妇平均每天在厨房各个区域共行走两百六十米,假设厨房的使用年限为二十年,难么她就在厨房里从北京走到了广州,近两千米的距离。其中,超过一半的行走路程同餐桌活动密切相关,如摆放食物和餐具等;约五分之一行走路程往返于洗涤区域和餐具存放区,如洗涤碗筷和收拾碗筷时。

3.5 厨房空间主要问题

现有在使用厨房设备时发现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一是设备的设计问题,设备缺乏简单易懂的操作方法,结果使操作者不能轻松应对,甚至可能会由于错误的操作导致严重后果;二是空间位置问题,安放、使用厨房设备时没有注重各个家庭的特殊生活习惯和需求,导致使用者在使用厨房设备时面临潜在危险。另外,厨房空间大多不宽阔,一些设备在使用时会改变厨房的可行走区域。综上所述,要想设计一套能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厨房,就必须将以上因素放入考虑之中,尽可能清除掉厨房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研究橱柜使用问题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OWAS(工作姿态分析系统)的人机工程方法来进行分析。通过模拟各种工作环境中的姿态,OWAS分析了各种姿势的工作人员身体的受压情况,以此对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产品设计提出指导。对家庭主妇使用低柜的场景进行模拟再现,对不同姿态下人体受压迫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行台面操作的家庭主妇保持直立的身体姿势,身体没有受到压迫,所以台面操作的姿势是无害的:当家庭主妇使用低柜抽屉时仅有上半身略微向前倾斜很小的角度,不足90。,腿部呈直立状态,所以仅上半身受到轻微压迫,而下半身并没有受到压迫,所以使用低柜抽屉时的姿势也是无害的。

3.5.1高龄者使用厨房时存在的障碍

通过一种名为“AGE EXPLORER”(年龄探索者)的实验来模拟高龄者使用厨房的整个过程并发现其在使用厨房的困难。该实验由一种衣服来模拟体验者身体受限制的情形。实验者通过亲身了解年纪大的人在行动上的各种不便和在厨房中遇到的困难。实验人员在厨房进行各项操作,根据他们的真实感受,可以总结出老年人在厨房活动时的普遍问题,包括:第一,年龄大的人不再有熟练的身体运动,其行动、视力、听力方面能力都有下降;第二,老年人身体素质大不如前;第三,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减弱。

3.5.2轮椅乘坐者使用厨房时存在的障碍

对于具有下肢障碍的残障人士,需求的移动空间和限制的操作空间是最大的待处理因素。所以,我们以使用轮椅人的身体作为模版,用绘图的方式来形象描述、分析使用轮椅的伤残人士如何使用厨房及其困难所在。

经大量研究资料分析可得,使用轮椅的伤残人士在使用厨房时的常见困难有:一、轮椅使用者在移动空间和操作空间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同时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腿部和脚部的活动;二、轮椅上的伤残人士受清洗池、操作台面和灶台的布局影响较大。若三者之间没有合理的布局,那么就会不利于轮椅上的伤残人士在厨房进行操作,增加其劳动难度。再如橱柜的位置和开合方式设计也对轮椅上的伤残人士有所影响。此外,常见的一般高柜和低柜,其高度和距离都不适合轮椅上的伤残人士,还有个别厨房设备,如微波炉和电烤箱等,其下端没有提供可以摆放食物、餐盘的载物台,这就极大加重了轮椅上的伤残人士从中拿取食物的负担,还可能出现不小心被刚加热的食物烫伤的情况。

四 高龄者无障碍厨房设计方法与实践

4.1 高龄者厨房空间无障碍设计原则

以老年人为核心,满足其多种生活功能需求和自身的喜好,尽可能多地提供方便措施让老人达到目的,同时注意安全性和舒适性。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实用性,可以做一些合适且合理的使用规范和原则。由于老年人和伤残人士的身体行为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在制作规范和设计原则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身体机能,尽量减少蹲、坐、起立等大幅度动作的转换次数,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疲劳和不可臆测的危险;还需要具有能够向用户起到提示指导的作用。

无障碍厨房要做到既无障碍又要保证其安全性,安全保障不仅仅要避免危险的发生,同时还要保证危险发生时的人员安全条件。安全的保障能力设计可以依据以下原则:危险的避免、危险的警示、危险的隔离。

在设计上做到消除空间障碍,在安全上做万全准备,在此基础上,厨房的人文化和人性化设施也是一个需要考究的环节。从人文化上,设计者需要知道所面对的对象是否身体有不便的特殊群体,所以设计出的厨房氛围应该适合他们的心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从人性化上,在保证通风采光等条件的情况下,任何便利的操作方式和渠道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给使用者,还有及时而有效的提示信息也能准确地传达,以及各种辅助工具也该一应俱全。通过人文化和人性化的双重设计,使得使用者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厨房家居生活。

4.2 高龄者无障碍厨房的设计模式

对厨房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根据的是“模组式”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和优化的,并根据“模组式”理论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和功能模型。

4.2.1“模组式”设计方法解析

模组式设计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产品相同功能不同性能和规格以及产品不同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一个设计模块,就产品的功能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设计出适合不同客户所需的个性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模组式是基于模块化的形式上,是将各部分模块进行重组与再造。使产品具备的几个要素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功能模块,即子系统,又将这个子系统与其他产品要素组合起来构成新的子系统,如此就会出现功能以及性能各异的多种产品。

产品通过模组式的方法可以实现大批量的产品生产,产品具备的几个要素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功能模块,即子系统,又将这个子系统与其他产品要素组合起来构成新的子系统,如此就会出现功能以及性能各异的多种产品。

模组式产品设计是为了实现在生产产品的时候成本最低的目的,用不同功能以及性能的组合来达到产品多变的效果,这种设计方式是最经济实用的。模组式设计产品的时候其产品组成是由不同的组合产生的,而模组式中的模块其几何连接接口以及输出输入接口都有相应的标准和一致性。

为了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组合化、无障碍化以及系列化,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该就产品性能、功能以及成本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量,通过宏观分析来确定产品生产模块的划分。所以,我们将模组式设计的特征分为相对独立性、互换性、无障碍性。

4.2.2模组式在高龄者无障碍厨房设计中的基本原理

无障碍厨房模组式的设计通过对厨房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使得不同模块之间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厨房系统,这些厨房系统种类多样,能够适合不同年龄的人使用。无障碍厨房模组式设计与传统厨房设计有更多的创新点:

模组式设计方式其功能全面,外形美观大方;模组式厨房功能区域的组成快速,通过各个功能部件的不同组合就能产生大量不同的无障碍厨房设计产品,并满足不同的需求。

对无障碍厨房空间的功能以及结构都进行了相对严密的分析,并对无障碍厨房使用人群进行了定位,根据无障碍厨房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厨房空间环境,并提出了无障碍厨房空间设计的理论模型和功能模型。

“自由度”是无障碍厨房的叉一个特征。它是在厨房布设一些滑轮、轴承一类的滚动性五金构件,进而使得正常厨房中的固定设施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移动性。不同身体状况的特殊人群都可以根据自身而调节,增加无障碍厨房的无障碍性和普适性。

4.3 高龄者厨房空间无障碍设计功能模型

通过模组式的设计基本原理,我们结合厨房空间各个区域的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板块,他们分别为食物存放区域、厨具摆放区域、洗涤区域、烹饪准备区域以及烹饪烘烤区域。模组式的设计原则主要是满足厨房的功能,通过功能与性能的结合,降低厨房操作的难度。另外,厨房的五个功能模块在操作时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习惯来调整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在无障碍厨房的设计中,区域采用了很多无障碍的组件,在材料生产、运输以及厨房安装的过程中,因为这些组件变得更加方便。

五 结论

以目前我国的无障碍设计的实际情况为重要的基础,对现有厨房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环境设计开展探讨,结合建筑功能理论、绿色环保设计和无障碍设计的有关理论,完全摒弃现有厨房空间里已有的布局障碍,简化原有厨房里的不必要设施等方法来提高厨房的无障碍设计,使其更加适用于高龄人群和残疾人群等特定人群,以此来展现厨房空间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化目的。结合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1对无障碍设计的相关理论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2根据现有厨房空间的布局情况,以及现有厨房设备的使用情况开展调查,通过对目标人群的调研,确定了无障碍厨房的基本适用人群,并就这类人群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

3对现有厨房的布局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结了厨房空间布局方面的特点和难点,并对无障碍厨房的高龄使用人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更加适合高龄使用者的无障碍设计的新理念。

4提出高龄者厨房空间无障碍设计的相关理念,总结出高龄者厨房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

5首次指出了无障碍厨房空间环境的实际效果,并就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种类人员的使用者提出了解决方案。

6总结了无障碍厨房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虽然本课题的研究有些匆忙,但不会耽误作者对将来开展此项研究的建议,如下所述:

1要有足够的无障碍设计实践来持续改进和完善相关理论。

(1)无障碍厨房的适用人群和技术指标。

(2)无障碍厨房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流程。

(3)无障碍厨房的设计有关措施和经验。

2要加强向社会宣传无障碍理念的广度和深度。

(1)社会大众对无障碍设置、设备的理解和拥护。

(2)建筑院校对无障碍设计开展深入的教学和研讨,使其在未来设计师中生根发芽。

(3)无论是建筑设计企业还是开发企业都要对无障碍设计的关注和支持。

3建立健全无障碍厨房的评估体系。其内容有:

(1)群体综合评测体系

包括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记录、对外界环境的心理变化测评等。

(2)群体区域测评体系

群体范围的单一评测,在某一区域或群体内开展更为细致的评测。

(3)设计成品测评

设计完成后的评价体系,即如何保证完全实现设计师意图的评价体系。

(4)无障碍厨房的建造用料测评

针对相关无障碍设备的生产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评测,保证所采用的设施和设备健康、环保。对产品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审查,实行企业一票否决制,坚决不允许出现企业中的偷工减料情况。

(5)无障碍功能测评

不同人群的使用情况评测,即当初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的结果是否满足实际人群的需要的评价体系。

(6)无障碍厨房的价值测评

无障碍设计的初衷是否得以实现的评价体系,它是无障碍设计的“晴雨表”,所有无障碍设计都要以这个“晴雨表”的评测结果为主要目标。

(7)科技创新性的评测

新的无障碍设计理论相对于原来没有考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理论的评测体系,多用于对比研究。

篇8

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体系发展比较完善,拥有数量可观、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拥有健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如在英国、加拿大全科医生的数量占到全部医生总数的50%,美国达到34%。美国的全科医生称为“家庭医生”,全美各医科大学都设有家庭医学专业,且60%以上的医学毕业生是全科医生。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国约有56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多个辅助社区卫生机构,每100人两周内平均有17人次看全科医生。我国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少数医学高等院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生仅占8%,且整体素质偏低,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技术水平信任度不高。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和质量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务之急,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011年12月6日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长陈竺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一种模式、两条路径、三个统一、四条渠道”。“一种模式”、“两条路径”分别指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条路径,是全科医生培养的长期规划。但周期较长,在短期内很难满足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的迫切需要。因此,“四条渠道”是解决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紧缺现状的重要举措,即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在岗医生的学历层次、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其中进行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实施过程中的重重要途径,可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因此,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1 培养模式

加快全科医生的师资培养力度。师资素质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医学教育模式变革中重要课题。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迟,没有现成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因此制定长期的师资培养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研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和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师资力量。专职教师的培训应以全科医学理论、公共卫生保健、心理和精神卫生、社会学知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科研等内容为主;临床师资的培训应侧重于全科医学理念和知识,培养全科医学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带教教师要深入基层开展全面调研活动,了解基层卫生服务需要,以指导教学活动;鼓励临床带教老师轮流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悟社区独特的服务模式,增强全科服务意识,提高带教针对性;鼓励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尤其是社区医疗实践,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

以社区“六位一体”的卫生医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全科医疗临床思维、全科诊疗模式为原则,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打造知识、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

篇9

一个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远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全部的才能。教师也要调动学生集体的能力,在合作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讨论和争辩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尊重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的时候,我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个原理的应用范围并举例说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融洽。在集体的合作下,他们提到了运用此原理分析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些都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观察,确保人人参与,生生发言,共同学习,相互讨论。不要被表面的“热闹”所迷惑,因为有些学生可能会浑水摸鱼,不认真讨论问题,使探究活动空有其形式,所以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体验、内化,获得真切的探究体验,使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问题性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

探究的基础就是设置合适的问题,教师要精心给学生设置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去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同时被调动起来了,所以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学生被问题所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积极参与到了问题的探索中,层层深入,逐渐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性探究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篇10

西峡“三疑三探”的春风刮入东辽大地,它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思考,会在老师错误的情况下敢于说――老师您错了。作为长期处于一线教育的教师,我深深地知道,解放孩子的思想极为重要。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固有的教学模式尘封了孩子已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孩子们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改课之初,我的教学任务经常不能完成,孩子们课堂上不积极这是事实。有时我都在想放弃这种方法的运用,甚至在领导不听课时还在运用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是坚持半学期后,孩子们喜欢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自己动脑思考问题了,喜欢这种让心灵和思想放飞的课堂了,我动容了,20年的教学经验被无情地击垮了,当时的我感觉很失落。感觉自己的经验已经被这个无时无刻不再进步的社会所抛弃,我当时就在想,那就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吧。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曾经说过:“道里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夸张,而依靠客观事实。”课堂上的效率谁来检验?当然是学生。改革之初我经常完不成任务,经过实践后我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新的教学方法没能熟练的掌握。平时只注重“三疑三探”的教学步骤,事实证明,课堂上不只是三疑,可能是多疑。只要有疑问,马上提出,归纳总结,探其原因。

2. 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到位。预习新知识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指导。围绕教学重点,指导孩子预习侧重点,鼓励孩子们多利用辅助书籍,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总结,从而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最终向教学重点靠近,解决难点。

3. 需要加强备课环节。在老式的教学方法中,我们不给孩子们自由思想的时间,也不给他们充分的提问时间,我们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所以教师心中胸有成竹。然而课改之后,教师们的内心是忐忑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提出哪些问题,同样也不知道孩子对于本节课知识有多少储备。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准备教学素材,这样才足以回答学生们的问题。我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阅资料,通过与网上的那些名师互动,向那些优秀的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充分地面对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也能比较顺畅,从而为学生提问环节剩下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时情况善于总结,在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当遇到学困生时,自探已无法解决时,教师要运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