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分组讨论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为辅的主要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灌输式、绝对化、单一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影响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的个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也被扼杀,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学习越来越让学生感到乏味。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病,并积极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学校语文组率先在教学中进行“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谓“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实践之前我们分析了实践对象即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一所民汉合校的高级中学,我们所教的学生从入口成绩的情况看,属于中等水平,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再加上教学模式的太过单一陈旧,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如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对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1 共同探讨学案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课前就预习、熟悉文本,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

例如:在教授《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这类科普性的文章缺少兴趣,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体会文中精髓。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依赖参考书,我们在深入解读文本后设计了这样能让学生动手去做,用心去读的学案:(1)注音、解词。五彩斑斓( ),遐想( ),杜撰( ),撒手人寰( )等,通过工具书扫清字词的障碍。(2)作者简介,让学生动手去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更多有关作家作品及其经历的第一手资料,并将所查资料写在学案中。(3)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童年哪两件趣事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②“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③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等问题。(4)对这篇课文谈谈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些问题的设置都需要学生深入课文,获得相关的信息,并且将这些问题的解答反映在学案中。这样使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实际就是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干涉”,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思维、经验、价值观直接去解读课文,进行深刻的情感体验,价值的判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这样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熟悉文本,老师只需检查学案掌握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解读课文,课堂上师生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多了,学生会把预习成果拿来交流, 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会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发言的多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增强了。

2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分组讨论进行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空间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上老师少讲,适时引导补充,把更多思考讨论发言的时间和空间回归学生。为此把全班同学每六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就能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同时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如在进行问题的讨论时,各小组需要确定一名组长,一名记录者,一名代表发言者。讨论时,各个成员都要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给相应的时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担任组长的同学全面负责;记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如在讲《鸿门宴》这一课,课前各个小组就积极准备相关的资料,有的同学查阅《史记》中有关项羽和刘邦的史料,有的小组课前就学案的一些思考题有疑问处勾画出来,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交流探讨,如此准备后。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极大地被调动起来,发言的学生多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获得的认知更多了,有的学生课上意犹未尽的问题,课后还积极热烈的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当然在实践中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不足之处,有的学生会产生依赖他人的心理,这就需要组长及老师的有效督促和引导。

3 教师自行设计检测,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面对浩如烟海的训练检测资料,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内老师分工设计相应的课文检测,检测的内容主要针对文本所涉及的内容,而且在参考书上没有现成的结论可以查阅。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思考研讨后方可以解答,除此之外再加入几道能力训练题,如,修改病句或仿写题型,或者是写作片段的训练,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这样的检测,既可以对学生课堂效果进行一定的检测,同时又可以在平时就对一些高考知识进行相应的训练。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后,有话说愿意写,既避免学生过度依赖参考资料,又给学生搭建了主动思考实践的平台。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识;英语写作;学习成效

引言

英语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对学习目标、过程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及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较强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之一。然而,作为英语综合能力中重要能力之一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职教育者研究的内容。目前,高职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还较低。本文主要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否对英语写作学习效果具有影响作用,并探索出有意义的英语写作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通过问卷形式,了解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的现状,并结合学生CET-4写作得分,调查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是否对英语写作学习成效产生影响,同时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为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实践能力。

(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受试对象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06级的70名学生,2007年9月进行问卷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年限平均为7~8年。70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有效率为86%。受试对象按策略得分被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两个组别。其中,高分组得分为66分以上,低分组为66分以下。

调查方法调查主要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调查参照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徐锦芬教授的设计,问题共20个。问题主要涉及外语学习者自主意识和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的总体观念两个方面,并采用Likert,Horwitz(1987)五分量表分级法,1~20题选项内容为:选项1为与我的情形完全不一致;选项2为与我的情形通常不一致;选项3为与我的情形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选项4为与我的情形通常一致;选项5为与我的情形完全一致。定性研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访谈,问题是“你在大学里感到自己英语写作学习面临的困难是什么?有什么建议克服这些困难和改善英语写作水平?”

研究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对测试成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其中写作的自主学习意识水平为自变量,写作的成绩为因变量。α值设为.05。如方差分析表的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写作自主学习意识强的学生英语写作的学习效果与写作自主学习意识弱的学生英语写作的学习效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F(1,58)=19.989,P<.001]。

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写作自主学习意识强的学生学习写作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写作自主学习意识弱的学生。

学生访谈分析对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提出“你在大学里感到自己英语写作学习面临的困难是什么?有什么建议克服这些困难和改善英语写作水平?”的问题,得到的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CET-4的命题写作,拿到题目后不知从何下手。(2)头脑里有内容时却没有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学过的词不会用。(3)写的句子自己觉得别扭,别人也看不懂。(4)用词单调,句式简单。(5)边写边想,从不预先列出提纲。(6)缺乏练习的环境和空间,平时练习机会不多,很少用英文写日记等,实际应用能力有限。(7)知道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平时的积累,但很少在平时的学习中抄录优美或实用的英语短文或句子。(8)写英语作文时从不关注是否要用必要的连接词汇,想到哪儿,写到哪儿。(9)作文写完后就不再看了,从不把自己写的英语作文保存汇总。(10)交作文前从不检查语法错误等,老师或同学批改后也不会仔细研究或订正出错的地方。学生对于克服这些困难的建议方面,回应相对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不知道”,能够给出建议的多集中在“建议老师多给学生提供精彩句型,多提供CET-4模版范文,学生多背英语范文,扩大词汇量,多做写作练习,课上学生互评作文等,同时希望老师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帮助监督学习”。由此看出,学生的写作自主学习意识还很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处于过度依赖老师和同学的学习状态中。总结上文中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访谈,充分证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意识与英语写作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即正相关的关系,证实了自主学习意识对学习成效具有影响作用,这对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改进写作教学方法,设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培养学生长期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学习的习惯。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读写结合——加大信息输入,激发兴趣,激活灵感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借助教科书和报纸杂志的阅读材料,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积累,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汇、短语,摘抄优美句子,锻炼学生搜索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词汇量,为学生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说写结合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奇说过:“技巧和能力惟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发展。”即表达的技巧和能力是通过读、说、写报告之类的活动得到发展的。学生口语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丰富的口语表达经验对写作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在学生动笔写作前,可以启发学生剖析题目,通过brainstorm头脑风暴形式,如自由述写、列举观点、提供证据、列出写作步骤等来确定论点以及怎样组织结构。然后,学生根据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编写提纲、打草稿、成文。也可以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或双人讨论某一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讲评结合(1)教师向全班学生讲评。这是最主要的讲评方式。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充分准备好讲评内容。讲评作文中普遍出现的用词不当以及语法、时态错误的例子,并纠正错误用法;选择精彩的学生作文,讲评其选材角度、剪裁技巧、结构安排、详略处理以及开头结尾的方法,对于写出好文章的学生加以表扬。讲评时,让学生对照要求和范文,检查自己文章中的不足。认真准备、有的放矢的讲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2)有选择地对个别学生进行面评。这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教师通过单独讲评,更好地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通过解释对学生作文的评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3)相互评析。可以采用二人互评法,交换文章,评析对方文章的优缺点。或者是小组互评,由一人读给大家听,然后大家轮流给出意见。

改革后的成效

在英语写作教学采用新方法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提高。他们认真进行每一次写作练习,课上认真讨论,课下主动交作业,与教师一同研究分析错误,还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写一些文章让教师批改。学生的文章,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句子的正确性、有效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虽然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学生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Paul Davies,Eric Pearse.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丁往道.英语写作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戚宏波.中国外语学习者自主意识分析[J].外语教学,2004.

篇3

自主学习中职学生英语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从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促进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对于中等师范类的英语教学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做到了方法的创新。旨在提升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和高效性。

一、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为了培养中等师范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需要对现如今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概括起来主要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强,通常都是采用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英语学习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多数的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英语课程以及期末的考试,完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英语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不仅没有按照自身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来做好英语的学习计划,还主观上对英语课程进行排斥。因此,即使英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再新颖也无法受到学生们的关注。

2.课堂主体意识不强,学习效率较低

现如今的英语教学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填鸭式教学的形式较为普遍,学生们还没有对自己的角色正确认识,认为学习英语主要应该依靠教师。这种思想的长期存在使得学生们提升英语成绩的可能性降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

3.学习英语渠道单一

对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自主能力较低,所以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进行英语的学习。但是,现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率也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很少采用报刊或者是网络的方式来进行英语的学习。可见,英语学习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所以,英语的学习效率也逐渐降低。久而久之,英语教学的拓展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

4.对于英语教学的过程进行忽视

不仅中等师范类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认识程度不强,只注重终结性考核而不去重视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所有学生学习的普遍现象。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惰性太强,平时学习不努力,对于英语的学习缺乏明确的认识,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但是,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如果在日常的学习中不去重视英语的学习,很难提升自身学习英语的自主性。但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强或者是英语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

二、培养英语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力,不仅能够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毅力和素质。使其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改善。

1.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强化自主学习的理念

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二是要极力关注学习的总体过程。这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们主动探讨问题的能力。将课堂教学看成是谈论问题的平台,教师自身作为助学者的身份来和学生一起学习。将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发挥到最优。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和谐与自由。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选择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是多人活动的方式。总之,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设置,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可以充分利用现如今的信息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所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订立学习契约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

采用学习契约的方式进行学习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这种方式具有多年的历史,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是在老师、学生之间订立相应的协议。在教学的过程中,协议各方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目标,并且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学习效果为重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订立学习契约,学生们可以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加强重视,做好学习的规划,同时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进程来订立学习的进度,采用定期检查等方式来相互交流经验和学习心得。通过订立相应契约的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培养了团队意识,还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辅助学习者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很容易获取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源。借助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英语知识获取建立在人机互动过程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与其接受能力相当的软件资源并予以辅导。在给学生选择适当网络学习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英语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4.采用多元英语教学评价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因此,在制定评价机制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过程的绩效表现。为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评价应趋向多元。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包括日常英语教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在更多情况下展示的是最后的学习结果,如英语期末笔试成绩和口语考试成绩。

三、总结

培养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注重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由厌学到爱学、会学,直到学好,并能最终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学困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学习内容简单,只要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没有自学习惯,仍可以拿高分。但进入高中后,学习科目增多,内容加深,理论性加深,抽象性加强,教师的学法力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减少,农村学生寄宿生多,家长的监管减少,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的学生比例骤升。要改变他们学业不良的状态,培养他们能依靠自己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获取知识能力,即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必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发内部动力,增强学困生自主学习意识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通过探索知识、创造知识和追求崇高的理想,一生才会实现更大的价值。在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驱动下,他们一旦有学习动机,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得以转化,还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激发内部学习动力。在教师对学生发展性定位中,学生会表现的爱学习,装学习,同学认为他真爱学习,“谎言说一千遍便成了真理”,时间久了,这种被关注的愉悦心理感受,让学生认识自我,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断提高和塑造自己,学习动机产生,学习慢慢形成了一种习惯,学习意识增强,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培养独立学习意识。高中学习内容加深,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课堂接受能力差,因而自学是弥补课堂落下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他们又依赖性强,自信心缺乏,对自己没信心,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摆脱学生一味地依靠教师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听课、复习和作业、发言和讨论、能独立性、自主性地完成学习计划,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展示自我,树立起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自主学习所必备的学习品质和各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目前,农村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不善于排除干扰学习的欲望、情感,难以战胜惰性,缺乏吃苦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能力是培养农村学困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首先,教师让学生明白任何成果都是奋斗的结果,任何学问是苦根下长出的甜果,只有肯下功夫,才能取得好成绩。其次,适当安排学习进度、分量和深难度,逐步培养其学习自制力。要求他们做到多看,多问,多练习,天天坚持学习,迫使自己完成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学会面对失败,磨砺学习意志。这样,学生就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客服内心浮躁,战胜自我,学习能够持之以恒。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增强独立判断的能力,发掘自己错误的原因,增强对知识的领悟水平,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皆宜。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1.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学困生往往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认识不足,教师通过课堂考查、平时测试,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了认识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弥补上去。

2.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问题,光凭教师难以解决,这就要培养他们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3.要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学困生自律能力差,只有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才能保证计划的实施。

4.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学困生往往是在一个问题上出现多次类似的错误,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将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归纳总结,如建立错题集,不仅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得以“警示”,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强化记忆,还能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5.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三、加强指导力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识;尝试活动;探究活动;拓展活动

职教生,他们大部分人下一步就要走向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利于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自主学习的思想,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为例来对如何在职教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论述。

一、尝试活动的开展

所谓的尝试活动的开展是指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把练习放在主要地位,要鼓励学生在自主练习、主动求解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我选择了尝试活动法,首先,我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自主解答,如:①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的三个三角函数的值。

②已知角θ的终边过点P(-12,5),求θ的三角函数值。

③在ABC中,若最大的一个角的正弦值是,则ABC是____三角形。

④若α是第四象限角,是第____象限角。

……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来解答上述问题,并有意识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整理。接着,进行尝试练习,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答、分析讨论,同时,将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反馈,接着,我针对尝试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为课堂效率的高效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当然,从整个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尝试活动就是自主学习的活动,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活动的组织

探究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为了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做好基础性工作。但是,对于职教生来说,基础差这一因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所以,在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有效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等差数列的特点,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的是自主探究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找规律

1,3,5,7,9,11,13,15…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对上述的数字找规律,并试着找出通项公式。

②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试着总结出等差数列的特点。

③自主结合教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三个问题的设计来看,难度都不大,第一个找规律题也是由易到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对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也确保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找规律中的第①题是学生小学阶段就接触的,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减少学生的畏惧,进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活动的开展

自主能力的培养是要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的,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前提。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思维拓展的平台,要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确保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形成。

例如:已知圆x2+y2=9外的一点P(5,12)引圆的割线交圆于A,B两点,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这是求轨迹方程中最简单的一道试题,考查的基本数学能力就是将解析几何转化为代数等式,但是,该题也是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解答。总之,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 意识 能力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和效果来看,单靠课堂教学是远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从学生自主学习方向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一、自主学习理论及特征

自主学习具有三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自发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于学习的选择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这时候学习者呈现出主动的特征;二是自由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所学的专业、所采取的学习方法,所利用的资源、时间、地点和节奏等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实行自主控制,不必顾忌他人或群体的态度;三是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者由于在学习中获得了主题需求和客体对象的一致,使他既是学习目标的确立者、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意识从心理学角度主要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从自觉主动的角度去认识和观察自己的学习状态,其包含的内容很多,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觉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并形成较强烈的自主学习的动机。

(二)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如果没有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开展自主学习,才能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是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没有自主意识是不可能有自我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意识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内在动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除了要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外,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学习者要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转变学习观念,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在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后,还要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不能再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而是要突破传统的封闭,转变为开放式的、自主式的创造性学习。学生要了解开放教育下的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的、互动性的、交互性的、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担负有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的任务。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能够完成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二)端正学习动机,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不正确的动机只能带来相反的效果,学生在目的明确、动机端正的情况下才能适应开放教育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觉性,能够具备正确的学习动力,学生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条件,通过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心理测试等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等,这样才能尽快适应自主学习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习技能、引导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一般都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学生首先要主动接受相关技能的培训,比如利用网络教育来进行自主学习,就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微机操作、浏览器的实用、网络文件下载、网络互动学习讨论等,增强自主学习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四)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障

受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的影响,高职院校一般实施大班教学。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就应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水平不同的学生应帮助其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安排不同量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使学生在“过饱”或“过饥”的状态下学习。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补充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小结,明确重点和难点,并对始终的各种联系进行综合,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学会将知识综合成系统,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不断完善自我。教学中结合每次课教学目标,通过精心编制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自评或相互提问,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总结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通过学习者自身来实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指导、辅导、顾问、合作、帮助的作用。学习者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才能在内外因的作用下使得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离不开崭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自主教育就是适应时展、社会需求的一种科学理论。自主教育的主体可以针对任何学习者,客体是其辅助作用的教育者,如老师和家长,但当前自主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成人学生,在高等教育里还尚未开展,但是可以预见,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培养

所谓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强调了数学学习中合作交流、自主探讨、动手实践的重要性。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就是这些方式的基础和有力支撑。因此,对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来寻求有效的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的素质强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落实课堂听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应特别强调,将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作为重点来抓。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在听讲中提多出疑问、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比如在讲到平行线的性质时,学生想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和性质正好相反,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平行线的性质正反叙述都正确呢。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比如,本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它与上节课知识有什么内在联系,用到了什么数学方法,什么数学思想,这样课后要及复习时才能有所依。

二、引导学生进行教科书有效阅读

初中生在阅读上通常不掌握方法,不善于思考,一带而过、浮光掠影的情况十分普遍。且初中生思维更多依赖于主观形象,而数学教材的特点是语句精练简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以致于有的学生读书时并没有什么收获;特别是对于数学的专用名词、术语,抽象的数学符号等,许多学生不解其意,只一味死记硬背。为此,教师可采取为学生布置阅读提要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阅读要点,使学生明确自己通过阅读要了解什么内容。最初的提要可以简单的问题形式出现,同时教师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可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能够理解概念,判断概念正误,能对概念进行叙述和举例说明;阅读法则或定理,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掌握推理、证明过程;阅读例题,要审明题意,注意解题格式和运算步骤。阅读课文后,能够明确本节的知识要点。

三、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为学生提供指导

数学教学中,好的参考书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指导,里面的注释不但有题目的解答,也有思路、知识拓展等,这些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主动地区学习十分有益。按精读和泛读的标准选择少量的参考书。初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学习的模仿阶段,对数学知识点,方法技能归纳能力差,这造成学生自学的很大障碍,有些数学参考书对知识点的归纳,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易错点非常详细,如点拨,学生应当准备一本这样的参考书,并且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材料精读。数学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不一样,要多练,多见题型。因此,学生也要准备一两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参考书,这样的书要泛读。这样,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利于提高学生自学的品质。

四、将归纳总结的方法教给学生

总结归纳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学完一章的内容后,如果不做一次小结,则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是零乱的,缺乏系统性,必须对全章知识内容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归纳总结应与听课紧密衔接,需要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务求当天解决问题,独立解决实在有难度,可请教同学或教师。另外还要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重点、关键,再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例如,学习“平行线”这一节,首先应明白这节的内容,平行线的意义,平行线的识别与平行线的特征。再要弄清“平行线的识别”与“平行线的特征”,两者之间的联系,明了它们都是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前者是研究由三线八角中角的相互关系来判断直线的平行关系;而后者是在给出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角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努力思考新知识的产生、发展与解决过程,要思考如何去应用、发展所学知识。如学习了在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后,你是否会去思考过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呢? 随着学习数学知识增多,让学生养成勤于归纳,不断反思的习惯,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技能,分门别类地纳入到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里,以便应用自如。

五、教给学生进行科学的计划制定,对自学作出合理安排

自学效率的高低,与学生的计划决策能力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自学。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我首先要求他们从实际出发。自身基础差的学生,对学生讲的新授接受困难,自学的重点放在补习基础;基础好的学生,自学的重点则放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其次,我还指导学生尽量把计划制定得具体一些,有可操作性,不要贪高求快。同时,还强调计划的“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切实保证自学的效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获取新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结语

学习初中数学的目的并非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学意识和能力,这是时展的新要求。借鉴上述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使上述对策的应有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除上述对策外,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还应积极地探索交流,来不断创新、优化,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兴华.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2] 林成富.浅谈初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改尝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 武新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尝试[J].教学与管理.2013(2)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教学培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应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进而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出发,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仅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更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字能力,同时还可以对语感及丰富的语言进行积累。新课程改革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可以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树立自主意识和自主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进而才能真正提高对语文的学习效率。此外,小学生处于德智体的发育时期,玩是他们的天性,根本不会把心放在学习上,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看做是培养学生由“爱玩”到“爱学习”的一种过渡,为学生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分析

1.趣味导学,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对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只会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为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教学途径及方法,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情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为此,教师精心地研究教材,发现和探索课本中和生活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物,然后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教案,达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买椟还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课程的引入阶段让学生对“漂亮的盒子”和“珍珠”做出选择,学生会异口同声地选择珍珠,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引入“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最后学生会结合寓言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自主探索寓言的寓意,不仅明白了文章的含义,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很多的事物只能停留在对形象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自我介绍》这一课时,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自我介绍,教师在讲解完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以后,可以组织一次小活动,让每个学生去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结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自我介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3.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对事物产生疑问,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对提出的疑问进行真实性探究,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质疑的习惯,为学生提供提出疑问的契机,教授质疑问题的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他们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解《琥珀》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本课中讲的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合理想象出来的,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设想、你觉得科学家的这种设想合理吗等问题。这样学生通过产生疑问,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以后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将小学语文教学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营地,才能让学生真正感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阶段 小学数学 小学生 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81

数学是能够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对于学生来讲,数学是通往理科学习之门的钥匙,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奠定好的基础。因此,无论从生活角度上还是从学生长远的学习角度上考量,学好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习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自身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否得当。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使得学生们适应了被安排学习的教育方式,教学形式的改变使得学生们在教学中很容易失去方向,加之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身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就比较主观性,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为学生的学习多加考虑,争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利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助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那么,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通过怎样的努力来更好地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呢?接下来笔者就与大家一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构建相对宽松而舒适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养成是比较有益的方法。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一点针对于教学来讲也同样适用,较之严肃而压抑的学习环境,学生们会对那种宽松而愉悦的课堂环境心生向往,在宽松而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比较容易放下自己内心的紧张感,从而比较自如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环境中去,因为在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会存在那么大的压力,反而会逐渐地将自己的心放宽、放开,愿意主动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和对教学的一些相关看法,也会更愿意跟教师和同学之间展开互动和对话,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来讲是非常有益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会比较容易接纳教师所讲的内容,继而更容易记忆所学知识。相反的,如果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始终是那种比较严肃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大脑将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又怎能期待好的教学效果的达成,又怎么预期学生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呢?因此,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长期的保持,我们首先需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比较适宜的环境,这是打开学生心门、了解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第一步。

当然,师生关系维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教师的素质和其个人气质形象、做事方式如果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学生就比较容易对教师产生好的印象,所谓“爱屋及乌”,小学生在对事情的认知和判断上主要还是依靠主观意识的,因而对教师的喜爱非常有可能转化为对其课程的热爱上,想要在课程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以便于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喜爱。这就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并加以运用的话,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取得佳绩也不是难题。当然,如果教师在学生心中印象不好的话,学生也很容易因为对教师的厌恶而对其所讲授的课程产生排斥,在这样的情境下想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变得困难了,因此,这一点也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注意的地方。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探究性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习惯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形式单一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针对小学生的教学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在笔者看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就是一种好的办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生成,在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多样的形式,比如说脑筋急转弯、数字接龙等游戏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扎实地记忆所学知识,同时还能使得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数字的奥秘。

当然,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好的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阶段性特点,临时出题让学生们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作答,每一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陈述自己组的答题思路和答案,最终由教师做出积极性评价,无论答对或者答错的同学教师都要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肯定性评价,尽量少的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样的形势下坚持自己的数学教学,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也肯定会更加倾向于积极的方向,当然,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养成也是非常有用的。

篇10

【关键词】学生学;迁移;四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66-02

“教学生学”首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和主动建构。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本领,即“授之以渔”以适应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而小学阶段正是掌握各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黄金时期,数学更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做学生的引导者,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教会学生知识的迁移非常有必要,更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下面从四个维度出发谈谈如何进行知识迁移:

一、巧抓迁移的角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一节课就像一场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一场精妙绝伦的好戏既离不开导演辛苦的引领,也离不开演员辛勤的演出。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十分有限,但在这些有限的能力中能不能抓住一个角度作为切入点,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进行知识的迁移,这应该不难做到。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比较异分母分数(分子相同)的大小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学完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他们容易错误地认为两个知识是一样的,所以在当堂训练时很快就比较好了大小,但结果很多学生都做错了。错误的原因显而易见,就在于他们混淆了两个知识之间的区别。所以,在教学这个内容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在做好的圆片上涂色,想想圆片的1/2怎么涂,1/4又该怎么涂呢?等学生涂好色后,再让他们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以后,就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原来1/2>1/4,并非刚刚自己所想的那样。教学的难点,就在学生的迁移实践中不攻自破了。

在教学中,应随时注意迁移的角度,并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巧妙地抓住迁移的角度循序渐进地从中切入。只有从正确的角度出发,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真正的本领,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

二、稳控迁移的难度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思维的关键。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是教师的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义务。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成人很不相同,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还很有限,需要教师的耐心引领和指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关”。

同一类型的知识之间迁移要密切,要做到前后呼应。例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由于学生以前有了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经验,可以运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新课的学习。教学一开始,笔者先让学生计算几道表内除法,引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唤起他们对除法的记忆。复习完表内除法后,因教材没有直接进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环节,而是先出示了一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题。笔者认为,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要降低知识迁移的难度,在表内除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中间插一道足,拉一条平衡线,把这两端的知识自然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迁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达到了课堂上所要求的探究活动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知识迁移的时候不能“”,应多注意过渡的情节,合理铺设难度的阶梯。例如,同样是计算问题,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笔者先出示了三只小猫钓鱼的情境图,从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入手,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任何数乘0都得0”这一道理。接着向他们出示一个体育馆的座位图,要求学生求出这个体育馆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很聪明,一下子就算出答案来了。最后,笔者提高难度继续追问:“4个这么大的体育馆,可以容纳多少人?”由于有了中间问题的铺设,这个原本令人头疼的难题不再是学生眼里的大难题了。在备课时,笔者曾犹豫过:可不可以把中间的问题拿掉,直接让学生探索最后一个问题?但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的,就像放风筝一样,中间的风筝线被拉断了,风筝还能飞得更高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一步一步阶梯状前进,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逐步学会运用知识,最终达到学会本领的目的。

三、重把迁移的广度

平时所说的知识迁移比较狭义,就是运用旧知学习新知。而笔者认为,只要是这种方法能运用到其他地方,并且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都可以称之为“广义迁移”。作为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应重视渗透广义迁移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学会举“一”反“三”。

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会学习的孩子,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基本掌握了“举一反三”这种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当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这种方法只有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的学生可以掌握,大多数学生一时还不能轻易消化它,具体实施可能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所长,尽可能地设计一些知识连贯性较强的题目或活动,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这种类型的题目以前好像在哪里见到过,当时我是那样想的,结果老师说我的想法很好,现在我还可以运用上次那种方法来解答”,使学生觉得前后知识之间就好像有一条纽带,把他们捆绑在一起。等学生有了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教师可以时不时地提问学生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慢慢地训练他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迁移这种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去的本领还刚刚起步,需要教师一步步地耐心引导。一旦学生有了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那教学不就轻松了许多吗?这种利人又利己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四、严挖迁移的深度

知识迁移不能仅仅流于表面形式,也要讲究深度。这里所说的深度是指从这个知识迁移到那个知识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区别或者说新知识不只是旧知的延伸,更是旧知的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