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学习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积极学习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合作学习 积极参与 有效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念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1]合作学习是一个泛称,是一个复合性、多层次的概念。之所以这样说,且因为目前世界上冠以“合作”字首的教育改革颇叫人眼花缭乱。合作学致可归纳为四种:即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习参与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是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认识问题。教学教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和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参与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二者缺一不可。
一、积极参与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
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从情感上愿不愿意参与教学可以说是衡量自主学习的标准,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因此,积极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从总体来分,积极参与有三种表现。
(一)情绪饱满
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灵活的,而不是被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我在教学《李时珍》一文时,初读课文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们立即就回答出:他是一个伟大的医药家和药物学家。这个问题学生只要通过读课文就能回答出来。但我还是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立即投入到了激烈的讨论中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愉快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接着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生自然跃跃欲试,积极寻找答案,在学生说李时珍不怕危险,亲自尝草药时,我问道:“明知危险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再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纷纷回答,挖掘了文章深刻的内涵。在利用材料运用句式说话时,学生同样争先恐后,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使学生积极参与。
(二)交往互动
互动参与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学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多项交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2]在《麻雀》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研究讨论老麻雀很怕猎狗,但为何进行了力量与对比悬殊的搏斗这一问题,在小组内每位学生都要发言,最后由组内代表在班内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正如约翰逊他们指出:“一堂合作学习应当包括5个基本要素,它们是: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个责任、社交技巧和小组加工。”合作学习主要是生生交往,全班同学讨论都有机会交流,所提问题是当堂的重要问题,这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有师生问答式,主要是师生间的交往。如对读懂自然段方法的回答,就是教师问,学生答,采用的就是问答式。
(三)参与面广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这一点非常重要,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就不是素质教育,如在讲授《》一课时,我们可提出要求:先独立学习,然后合作学习,在学习的时候一边学、一边问,问自己,我勾画出的这个句子可以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为什么?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能运用人物描写图式勾画了这样的句子: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决定的对指导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战士们屡次突击都江堰市,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学生独立思考、勾画,大约五分钟的学生交流、合作学习后,学生开始了班内汇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要求每个人都发言,参与讨论,在合作学习中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与问答。
二、有效参与是学生合作学习的
有效参与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新课堂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一个信息时代,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是无穷的,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会学习,也就是学会自主学习,而有效参与恰恰是思维的参与,思维活动是认识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是开发智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来,离开学生的真正参与不可能实现有效学习,因此,有效参与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有效参与有以下五种表现。
(一)拥有更多的合作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的时间就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主题参与的必要条件,也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的时间,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在《早春》这首诗中,学生可能对“草色遥看近确无”感到奇怪,为什么绿色的小草在远处能够看到,在近处却看不清楚呢?很多东西,在远处能看到,近处会看得更清楚,这是什么道理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一个个进入思考状态,片刻便有学生小声地开始讨论,最后,学生举手说见解,独立学习的时间有六七分钟,一次合作学习时间是十分钟,加之两次交流讨论和回答的时间,一堂课中学生学习的时间占课时时间的四分之三之多。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培养
物理这门学科以注重实验性和实用性著称,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物理这门学科已经称得上比较难教也是比较难懂的科目,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步学习物理知识,对于其中的很多理论和实验器材等相关的知识点比较陌生,有的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没有打下较好的基础,将自己拘束于“数学是学好理科课程的基础”中,以至于对即将接触到的物理学习感觉苦恼。但是,物理学习也并不像很多学生认为的那么枯燥和难以理解,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物理的乐趣所在。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便捷的生活。比如说,生活中筷子插入水中变弯折,是物理学中的折射原因;电灯开关之间可以联系到串联、并联等方面的知识;水的浮力使得木棍落入水中保持漂浮状态而不下沉等等。再比如说物理学中的滑轮组、杠杆原理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不仅仅可以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而且也可以使得我们减少困惑,对自然界的众生万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当然,对于尚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物理知识的最重要原因,除了上边所提及的这几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升学所需。
众所周知,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时候部分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体。就像物理这门学科一样,学生要想顺利地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物理这门功课是必须要学好的课程,不然,想要圆梦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为了使得初中阶段的学生们能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减少在物理学习中枯燥感的产生,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付出哪一些努力呢?这将是笔者接下来重点探究的话题。
第一,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位置,需要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物理课程的学习,因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难以很好地被激发。当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和实施,我们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面临着改革的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就是最正确的抉择。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化教育教学的结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来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措施。
比如说,当我们在讲述与“浮力”相关的这部分知识时,在计算机技术的帮衬下,我们可以以视频的形式播放一些浮力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切实的理解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PPT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本节课基本的讲课思路,使得学生们能够对这种新形式教学手法产生较大兴趣,继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产生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物理学科素养。
第二,将物理实验更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教师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关注度,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有效方法。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物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如何使得学生们能够饶有兴趣地开展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是我们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将物理实验很好地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做法,教师可以通过一边进行理论讲述,一边进行实验操作进行辅助的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比较直观地观察到相关的实验过程,继而带着对实验过程的好奇心和实验结果的好奇心,增强对物理课程的学习。
比如说,当教师向学生讲述电池的串联和并联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来验证课本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使得学生们比较直观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轻松而扎实地记忆实验结果。当然,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继而养成自主学习物理课程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使得学生们能够在直接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物理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加自主的学习并学好物理文化知识。
第三,开展合作式教学,经常举办物理实验竞赛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对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养成也是非常有利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想很好地开展物理课程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加强物理学习,就需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诉求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互动教学形式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尝试。但是,这种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式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探究等自主地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减少教师的直接经验的传授。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重要性;方法;途径
在当今社会,幼儿英语得到很大的重视,很多幼儿园也开始了双语教学工作。3-6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关键期,让幼儿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用两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好处。幼儿在启蒙阶段,是否能对英语感兴趣,将会为他一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在乐中学,趣中学,是决定孩子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家长对幼儿园开展英语是十分支持的态度,不管是英语实验班还是英语兴趣班,英语字母、图片、动画碟片都能引起家长的热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英语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但是多数家长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对学习英语产生恐惧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失去游戏和发展能力的时间。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呢?
1 注重听力的培养
1.1 想办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激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1.2 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听一些相关的知识,调动孩子听英语的兴趣。通过听录音磁带,带领幼儿听纯正的英语,培养孩子的听力和音感。
2 大胆说英语的能力
2.1 精心钻研教材,多创设情景教学。根据幼儿爱活动、爱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结合教材给幼儿创设活动情境。
2.2 增加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
2.3 课堂用语都尽量使用英语,给孩子提供说英语的环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让学生在看看、说说、唱唱、玩玩、做做中增加对语言的感受,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3 标准的语音语调读英语的能力
3.1 授课与游戏相结合,使教学内容轻松易学。如:角色表演、单词接龙、拼单词比赛等。
篇4
【分类号】G434;F230-4
会计手工实习是指让学生学会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在纸质的凭证、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内容。
一、会计手工实习的必要性
(一)化抽象为具体,熟知会计记账流程
会计手工实习不同于《基础会计》的教学,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基础会计中,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分门别类的接触到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记账工具。对于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填制依据等,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通过手工实习,学生能掌握一整套的记账流程:第一步,应该根据企业的业务需要为企业设置相应的账户;第二步,在取得原始凭证的基础上,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而且原始凭证要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第三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规模大、业务多的企业可以填制科目汇总表,并根据科目汇总表来登记总分类账)来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第四步,对账,查看是否有错账或漏账;然后进行试算平衡,为编制报表打好基础;最后一步就是根据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这些步骤都是一步一步紧紧相扣的,在做账的时候不仅记住了步骤,而且还在运用中记住了基本理论,这是对《基础会计》理论最好的消化和吸收。
一套手工账做下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知道会计科目的含义了,理解复式记账法的精髓了,知道憑证、账簿和报表之前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登记方法了。这些东西弄懂后,才算掌握了会计做账的基本技能。
(二)合作记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手工实习通常是分岗位做账,最基本的岗位包括:主管会计、出纳、记账、审核,不同岗位相互独立,但是需要互相协作来完成整套账。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对不同的会计岗位职责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需要团队内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实习任务,这样的实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目前手工实习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高校在手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主要问题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硬件设施不足
部分以财经类为主的高校有专门的会计手工实验室,整套所需设备都有,也会专门订购手工实习所需要的专用教材和资料。还有一些学校也设置了财会类专业,但是学校整体发展重心不在财经方向,因此,对手工实习所需要的场所及设备的投入有限,或者干脆没有这方面的投入,这就导致出现了手工实习所需要的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也往往将手工实习当成是《基础会计》的附属课程,利用部分上课时间完成手工实习,这就让教师的教学非常被动,导致理论也没讲清楚,实践也没有弄明白。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没有手工实习这项内容,加上大部分企业都是电脑记账,学生会质疑“都是会计电算化的时代了,还学手工记账干什么?有什么用呢?”,这种质疑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殊不知,手工实习是对《基础会计》所学理论的消化和吸收,手工账能做好,电算化只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罢了。此外,手工实习的过程也会帮助学生理解《基础会计》所讲的理论,整套账做下来,才会真正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以及每个环节需要掌握的技能,才会理解此前所讲的诸如“持续经营、货币计量”等等假设的重要性,才会明了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关于“可靠性、即使性、谨慎性”等等要求的必要性。
三、解决手工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手工实验室,将会计手工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一些有财经类专业的高校,要充分重视手工实习课程,因此尚未建立会计手工实验室的,要积极投入资金建立专门的手工实验室。此外,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将会计手工实习作为一门单独的实训课程纳入培养计划中。这样做,可以从制度上保障会计手工实习在专业课程中的课时量,为学生学好会计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会计手工实习考核办法,促使学生重视手工实习
会计手工实习一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就应该有专门的考核办法。当然,教师也应该在上课时向学生说明手工实习在会计学习中的重要性。本课程最简单可行的考核办法就是,分组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分角色完成从建账到编制报表的全部任务,并撰写实习报告。在规定的时间结束时,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分。无论学生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应对课程考试的需要,都会对本课程加以重视,并积极主动付出时间、精力才完成手工实习课程。学生的重视,会令手工实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技能,在手工实习中增加点钞技能学习
在手工实习中会分设出纳岗位,尽管现在点钞机被广泛采用,但是点钞仍然是作为出纳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且许多财会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从出纳岗位开始做起,因此,在手工实习中,增加点钞指法的讲授,让学生课余时间多多练习,增加自己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增加就业的砝码。
(四)传统与现代,将手工实习和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
重视手工实习并不意味着忽视会计电算化。在手工实习纳入培养计划后,还要保持会计电算化在培养计划中的课时量,确保学生既能手工做账,又会电脑做账,传统与现代兼顾。
(五)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优化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自己本身也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在现有师资队伍中,学校要积极为教师创造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让教师了解企业一些工作的需要,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也能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会计职称或者注册会计师等证件,向双师型发展。此外,在后期的招聘计划中,倾向于招聘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从而让教师们理论与实践兼具,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优秀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飞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财会月刊.2011(5)下旬
篇5
关键词:师生关系;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师生交流;高中生
教学工作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二者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高低,甚至决定教学的成败。教与学能否和谐共处,齐头并进,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好坏。从大的方面说,教师在师生关系处理中占据着较为主动的地位,应该为二者关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学生虽然处于接受者的地位,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师生及教学工作参与者的一致认同。
一、师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首先,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的是,高中语文的教学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学工作一样,存在着两个参与者,即教师和学生。从更为严格的角度考量,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客体,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唯一主体,这是由学生的主导性决定的。举例来说,语文学科教学的成败,其唯一的衡量标准其实就是学生语文的考试成绩,至少在目前的我国是这样的。所以,学生的成绩好坏、能力高低其中反射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并非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一定与学生的语文成绩成正比,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还与其他的诸多因素挂钩,比如师生关系、教学的环境、课程的改革等等。这里重点论述的师生关系就可以成为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甚至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
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两个主要参与者,是教学推进的关键性要素,其关系的处理与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当师生关系处于融洽、和谐的局面时,学生对教师有好感,产生尊敬和效仿之情,他们对教师教授的学科自然也会好感度上升;反之,当学生延误甚至排斥某些教师的时候,他们也必然对该教师教授的科目产生反感的情绪。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与教师开展互动、交流和沟通,其实是教学的一门学问,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深奥。总之,处理好师生的关系,使之朝着利于教学发展的方向前进,才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思维。
二、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密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推进和发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单方面的进步不能换来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认识到师生团结奋进的重要性,也就找到了通过加强师生联系提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秘密武器”了。同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与小学生的学生兴趣、参与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可分离。只有学生自发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才能收到实效。师生关系的打造作为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已经在很多教学实践中得以验证。此外,调节课堂的气氛,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这也与师生关系密不可分。从这个角度看,塑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可以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充满朝气和能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推进和发展,务必要深入强化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将师生沟通的渠道作为激活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师生交流时间”。具体做法为,教师可以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的45分钟分解为“35+10”,即前面的3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进行高效的授课,后面的10分钟则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的时间。在10分钟的时间范围内,学生可以主动向教师提问,也可以与教师加强情感交流、心理互动等。总之,通过类似的课堂时间或内容的分解,尽量多的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便利,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的作用,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一个良好学生的真正体现,学生只有在老师给予的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才能健康的茁壮成长,成为新时期的接班人。所以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树立给学生良好的师表形象,处理好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没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哪显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伟大。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其实这其中的内含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个方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愈来愈成为学生家长和周围群众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态度,努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打造优质、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带动教学工作的发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深造甚至生活提供积极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清斌.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9期
[2]卓立子.基于“和谐与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师生关系的思考”反思高中语文课程改革[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7期
[3]谭秋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学苑教育,2011年01期
篇6
关键词: 预习;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125-01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内化。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预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预习,就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依据教材和教师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并在预习过程中尝试、置疑,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在课堂学习时与教师的思维互相沟通,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预习,也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一)课前预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在老师预习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有目的的学习一下要学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新知识,并找出自己所认为的知识的衔接点、重点、难点、疑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制教具、社会实践、互相研讨交流等手段解疑答问,从中来理解知识、弄清算理。仍有解决不了的,带到课堂上,老师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解疑答惑。这样,教师也不必面面俱到地传授内容,节省了“讲”的时间,增加了“练”的时间,取得精讲多练的效果;学生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但能对所学知识当堂消化,而且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个体得到发挥、发展。
(二)预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
实践证明,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一定集中,收获也比别人大,这就是成功学习的奥妙之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新知识的重难点和疑点,伸向知识的深处,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和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一位学生谈预习的感受时说过:“预习后,知识有不懂就对了!其实许多问题是似懂非懂。每次,我都把不懂的问题提前勾划出来,这样在听老师讲课时,我就心中有数了。当老师讲到那些我不懂的问题时,我就特别细心地听。”
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课前预习,在课上自学议论时,他们更能提出问题,更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更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能热烈地进行争论。更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追求真理、不轻信盲从的好品质。
(三)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通过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
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课堂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数学课。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问题,他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改变课前预习的方法及途径
(一)利用工具书。在学习新内容前,通过预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如字典、成语手册等,先将课文中出现的新字生词的读音,含义掌握、了解,这样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中最基础的内容,同时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在课前掌握,就可以让学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主动的,集中精力的去听教师的讲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多读课文。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流畅地、正确地、富于表情的朗读能力。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着重就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点掌握的,一般掌握的,一般了解的知识点有分寸地有主次地讲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朗读常常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即使我们认识到朗读课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也只能在课堂中占用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一、二遍完事,这样朗读的收效极少。教育家朱喜说过:“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要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只要读遍数多,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朗读不能忽视的。这样朗读就成为课前预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叶老曾说“练习阅读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应多读,背诵,在读,背的过程里要做眼、脑、手并用。随着学生读、背的越熟练,就对课文的内容、内涵理解的越深刻,并且朗读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三)阅读有相关方面的知识。在预习课文时只采用前面两种方法是远远不够,还需利用资料、图片、电脑的有利条件,去查阅与自己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内容,对课文中涉及的人、事、背景能在查阅中有个形象、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让学生的视野开阔,真正做到见多识广,还可以将学生阅读中不懂的、有疑问的,精彩生动的部分一一记下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有针对性的去听课,这样就能跟上教师的讲解,理清教师的思路,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去感受文学作品给人们美的享受。
(四)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模糊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实践,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陈旧,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动力,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其丰富的色彩,吸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在创设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首先播放了《美丽的西沙群岛》的光盘片断,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动感强的画面使学生仿佛来了西沙群岛。然后自然点题,引出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由此提出学习任务,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了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在揭示文章重点时,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无边无际的大海,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活泼可爱的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还有千奇百怪的美丽贝壳,庞大的海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学生的语言——创造性思维得出的结论作小结,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例如课文《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的句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可理解为“抖动”,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在进行说话训练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从感知——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四、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CAI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CAI或创造听学效果,或设置视觉形象,让美的情境感染学生。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特别是一名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讲,宿舍是其在大学顺利开始学习、生活的起点,也是重要的情感寄托之地。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因此,如何正确化解宿舍矛盾,并促使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交往互动时的心理距离。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
在男、女性别方面,宿舍人际关系有所不同;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宿舍人际关系也有所不同。相比男生,女生更能认识到宿舍成员之间是一个集体,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对宿舍比较能够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男生相比女生有更多的人际干扰行为,更多的表现出控制欲强、性格古怪、敌对性等特点。另外,相比大一、大三,在大二阶段,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上更好,在宿舍中也更加有集体观念。
根据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和谐相处,关系融洽;独立分派,互不干涉;关系紧张,矛盾激化。
相对比较,除了教室、图书馆、饭堂,宿舍是大学生停留时间比较长的场所,但是这个场所并不是自己的私人空间,而是8名同学的集体空间(有的学校宿舍数量有限,可能是10名同学挤一间宿舍)。在这个集体空间里,大家可能存在着这些不同:几点睡觉休息,睡觉是否打呼噜、磨牙、说梦话,多久洗一次衣服、洗一次澡,玩电脑游戏、看电影是否外放声音,是否在宿舍旁若无人地大声唱歌、煲电话粥,是否愿意花钱,是否愿意和舍友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是否主动缴纳水电费,是否主动打扫宿舍卫生等。
在一间宿舍里,同学之间必然会有不同的地方,谁都希望对方能够和自己做事情、想问题的方式一样,但事与愿违,必然会在这样对比的过程中产生不平衡、不满意和不喜欢,而这些也就逐渐导致了宿舍矛盾的发生。
二、大学生宿舍矛盾的原因与表现
1.大学生宿舍矛盾的原因
简单归纳大学生宿舍产生矛盾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外因和主观内因两部分。
第一,客观外因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地方区域、南北差异、饮食习惯、风俗文化的不同,存在着社会贫富差距,家庭经济、学校教育环境也不同。这些促使学生之间在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性格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既然存在差异,就难免会产生摩擦。学校存在着宿舍资源不充足的问题,例如隔音效果差、宿舍空间狭窄、冬天热水供应不足、夏天没有空调制冷等,这些也间接影响了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能融洽相处。学校存在着教育、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学生宿舍主要由后勤物业人员管理,他们多以学生安全为主要职责,在理性教育和人文关怀方面有所欠缺。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辅导员,由于事务繁琐,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波动进行及时关注和深入了解。
第二,主观内因方面。同学之间在语言表达、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例如,某些同学缺乏沟通技巧,在无意中言语伤人,或者故意讽刺、调侃;做事比较高调、自傲、自私,不能换位思考,不能主动帮助他人;不能严格约束自己,个人习惯不好(如不及时清洗脏衣服、不主动打扫宿舍卫生、在宿舍抽烟等);面对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弱,内心比较敏感、斤斤计较,不能正确面对同学之间的能力竞争等等。
2.大学生宿舍矛盾的表现
大学生宿舍产生矛盾以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条件允许,当事人申请调换宿舍,眼不见心不烦。这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有空余床铺或者可以互相调换的宿舍,二是涉及到的双方宿舍同学都接纳认可。
第二,条件不允许,无法调换宿舍。可以寻求学长、老师的帮助与调解,希望能正确有效地处理宿舍矛盾;带有偏见,互不理睬,冷战。不和宿舍同学一起上课、吃饭,自己单独行动;在言语、行为等方面进行攻击,互相针对;偶尔出现气氛紧张和短暂的争吵,或者在自己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表言论、表达不满;无法容忍,打架互殴、辱骂、诋毁等,甚至演变为更加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如何正确处理宿舍人际关系
面对已经发生的宿舍矛盾,应该及时、有效地处理。辅导员老师进行调解时,应当注意耐心倾听双方对于事情细节的描述,毕竟矛盾的产生不是一两件事情就能导致的,它是一个反复积累、强化的过程。同时,也应该防患未然,懂得如何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1.学生自身应注意的问题
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诚相待,文明礼貌;学会正确面对差异,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要注意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要特立独行,应该换位思考,学会互相理解。在与室友交流的过程中,要增强主动性、幽默性,增加内容与话题,例如体育运动、旅游购物、奇闻趣事等等。
2.家庭和学校应采取的方法
家庭和学校应多教育、多引导学生积极看待宿舍人际相处,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诚信、友善、乐于助人,做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提高适应大学的能力,从而尽量避免宿舍矛盾的发生;完善心理健康制度,从班委、宿舍长到辅导员,再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要及时反馈信息、定期跟进。另外,还要开展宿舍团体辅导,组织人际关系的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人际交往技巧;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如卫生值日与检查制度、作息制度等;抓好学生干部建设,鼓励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如宿舍长要公平安排卫生值日,公开宿舍水电费使用情况,主动提醒大家及时休息;加强宿舍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宿舍凝聚力和归属感,如定期开展宿舍绘画比赛、拔河比赛、卫生评比等,丰富宿舍文化。
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反之,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会让人感到压抑和烦恼,影响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是由宿舍中的每一个个体共同组成的,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在学校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能否将自我融入群体,形成完善的人格。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其人生之路中建立和形成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关系。同时,它也是高等学校教学育人环境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的同学曾经表达这样的想法:“我可以和宿舍的同学一个星期都不说话,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找不到朋友,我和其他班级的同学玩得都挺好。”但是,如果连近在眼前的宿舍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还怎么谈和其他班级的同学维持更好的朋友关系呢?自己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求助于宿舍同学,却要麻烦其他班级的同学帮忙,可见这样的同学的人格、情商并不完善。
作为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一种。大学校园宿舍人际关系是校园情感支撑的重要支柱之一,是人际联结网上的重要节点,若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校园支撑将大大削弱,宿舍内的“小社会”将对校园这个“半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十分不利。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大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影响到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发展、心理健康的形成和人生未来的发展。构建和谐宿舍,才能建设和谐校园,从而建设和谐社会。无论是从社会、学校、家庭层面,还是从学生自身而言,都应该共同努力,充分重视宿舍人际关系的维护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但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它包含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它的主要内容有:1.兴趣与爱好;2.愉快的情绪,对学习的热情;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5.自信心与好强心;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7.远大抱负;8.焦虑等。心理学家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那么,非智力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
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后,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的时间也较长。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直接接触计算机类的实践操作类知识比较感兴趣,渴望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之类的理论性知识,兴趣就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不妨找一台废旧的计算机做道具,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在此类课程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受重视程度还较低,学生从心理上不太重视。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多下工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选取教学案例时要注意其时效性、实用性,这样学习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起来。
二、适时启发引导,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遇到一些需要创新设计的部分,如编程,就需要学生不断进取,百折不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丰富学生的情感
篇10
前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广泛重视,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认识得还不够深刻,不知道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从学生自身做起,从认识自主学习的特点、认可自主学习的意义开始,努力探寻提高自主学习能了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条件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W习方法的学习模式,是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反思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主要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一是自主学习尊重、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即自觉性和自律性。二是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习行为不依赖老师和他人。三是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1]。
二、自主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意义
1.有利于新课改的深入落实
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和固定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课堂上教师对概念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任务侧重于记忆和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家和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关键。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学科旨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了解政治,学会从政治角度解读生活、解读社会。随着新课改的落实,高中政治课更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科学是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新时代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高中政治学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的培养符合教学目的和时代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2]。
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数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成果衡量方式,学校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中政治学科是小学、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的延续,也肩负着对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重任。真正有效的思想教育绝不是让学生死背概念、满嘴理论,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容易让学生对学习政治学科产生厌烦,觉得政治学科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改变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对政治学科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良好的师生配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3]。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学生自己做起,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兴趣,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不愿意学习,另一点就是学生不善于自主学习,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不知道该从何学起。
高中政治学科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学的主要原因,传统教学强调背,注重对学生的反复记忆训练,许多习题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背住了就能取得较高的成绩。这使得政治学科成为了一项单纯的记忆任务,而学生在记忆过程中体验的疲惫感会让学生本能的逃避政治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抹杀了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4]。
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需要将新课改要求全面落实,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发现学习的乐趣。新版的高中政治教材有很大改观,对政治概念、政治理论的解读配合了大量图片故事,在习题实践部分也增加了让学生讨论和做课外拓展的部分。学生应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中,把对社会热点新闻的关注转移到对政治学科的关注,带着政治学习目的看待热点时事,逐渐培养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意愿。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想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敢于尝试自主学习,敢于实践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在制定学习计划前可以参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分析教师怎样处理教学任务、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找到学习方向。高效的学习方法则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由于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适用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