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计划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计划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以及实验室管理员。经过一学期紧张、有序的教学,到中考结束已经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对九年级学生而言,本学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时期。开学初,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使我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学科的优秀率、及格率,我坚持超前两周备写教案,做到备课充分、实用高效。从课堂教学入手,认真细致的备好课,确保上好每一节课。落实课堂教学环节,讲授知识重点、难点突出,努力实践学校提出的“一课一案,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3、考点训练及时、准确,单元过关检测落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点、考点,严抓训练,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进一步突出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1、注重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本学期以来,我按授课计划进行授课,顺利完成化学下册新授课的内容及一轮、二轮及三轮复习内容。在两次模拟考试中,我所教的班级成绩稳步提高,同时,认真分析,寻找差距,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困生多鼓励、多指导、多检查,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利用好现有资料,对习题进行精选,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对学生作业坚持当天批改,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质量。
2、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渴望上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3、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贴近与亲切感,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从这两年的中考试卷来看,试题中涉及的生活、生产实际中问题较多,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让学生尽可能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5、研究中考命题方向,讲究复习策略。
我研究了近几年中考试题,发现试题均以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为依据,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讲究复习策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采用模块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分块复习知识点。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的部分难点、重点对学困生而言,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有探究实验,计算等,而这些题目要求的能力较高,比较灵活。因此,一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导致成绩偏低。
2、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欠端正,目的不明确,认为自己升学无望,有混天度日的现象,平时学习劲头不足,抄袭作业现象严重,有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课,学习不够扎实,成绩提高不大,面对诸如问题,应耐心说服,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思想上有所认识。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打算及措施
1、认真细致的备写教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突破重点、难点,把握考点,抓好课堂教学,落实课堂教学环节。详细及时批改作业,深入教室及时跟班辅导,解决当天学习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严管学生、严抓训练,对学困生多鼓励,多指导,给予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篇2
关键词:财务;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04-01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财务制度改革从未停止。基于资金供给制度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时间需要。当下,充实和赋予财务管理学科新的内容在当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文将就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问题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得出一些结论,为我国财务管理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
(一)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财务管理学科存在的内容很多,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高校财务管理学科教材沿用基于资金供给制时代的思想和体制进行教材的编写,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改革的大好形势。
第二,当前很多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编写重视技巧的掌握,忽视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学科教育的必然后果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局限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低级层次。
第三,当前财务管理学科在经验总结上工作不力,对很多经典案例案件的剖析浅尝辄止,在学习中不能做到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对学科的探索深度不够。
第四,当前财务管理学科教材编写过程中对国外优秀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借鉴力度不够。
(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种种问题,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建设十分必要,总体建设思想是:内容更新,理念更新。具体说来可以从如下几点做努力: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为改革依据,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流运动以及企业财务工作的规律,要摆脱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将这一重要思想融合到学科建设中去。
第二,学科建设人员要打破产品经济论的枷锁,重视对当前各种财务模式的探索,有效避免就固定体制和制度进行研究和讨论。
第三,将财务管理工作从企业的框架中解放出来,有效规避鼓励解决财务问题的现象。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要充分适应这一现状,才能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建设
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建设要充分适应新形势和新制度,不断总结以往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从如下几点做努力:
第一,在组织方面,财务管理学科要不断适应当前横向经济、纵向经济以及综合型经济不断发展的现状,认真研究各种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丰富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在资金方面,财务管理学科要不断适应当前企业资金体制改革的现状,着力研究企业筹资的方式方法,要努力研究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合资公司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资本金的时间价值、资金市场以及资金成本等要素,综合研究。
第三,在成本方面,财务管理要加强对功能成本管理以及目标管理的研究和分析。
第四,在利润方面,要充分研究各类企业在经营模式、资本筹集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上的不同,有针对性的研究利润的分配问题。
第五,在管理方面,财务管理要充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探讨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的方式,建立财务管理模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财务管理问题。
四、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
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是从财务管理学科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说来,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管理学概论。财务管理学概论是财务管理学科中的基础学科,阐述企业资金流运动的各种规律以及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并阐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则和细节内容。
第二,财务预测学。这门学科主要涉及财务管理预测方面内容,主要有财务预测的原则、基本方法、意义以及种类,在学科开展的过程中很大成分上吸收了管理学以及会计学的相关内容。
第三,财务计划学。财务计划学主要讨论财务管理中对财务规划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到财务管理计划的意义、作用、内容以及计划编制程序等,重在研究财务计划编制中各项指标的相互联系,对企业财务计划编制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性价值。
第四,财务控制学。财务控制学主要是研究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日常事务问题,该学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涉及达到企业的经济核算以及责任会计等方面。
篇3
关键词 管理学原理 教师的主体性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12
Discussion on Teacher’s Subjectiv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and Foreign Cooperative Teaching
――Take the case of “Management Principles” for example
WANG Saifang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Abstract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 dual subject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eacher’s subjectivity in the delivery course of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is subject is regarded as a systematic project. Teacher’s subjectivity embodies in making teaching plans,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 management principles; teacher’s subjectiv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0 前言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管理思想,包括组织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原理和理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管理技能、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培养。
我校“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澳合作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学生。目前为止,已经培养了3届毕业生。学生培养模式是3+1,由澳方定教学计划、教材及考核形式。学生使用全英文教材,用英文考试。这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通常来讲,高职学生自律性不强,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有待改善。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为教学“双主体”的理念,将管理学原理课程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顺利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1 文献回顾
在国内的文献中,一些研究者分享了他们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各种教学方法。岳柳青、兰勇(2009)①的实践教学法,吴价宝、任真礼、刘春梅(2015)②提倡在教学中采用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孟凡荣、张会忠(2013)③提出的抛锚式教学法。此外,一些学者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改革的举措。比如胡宁、周丹(2016)④为了提高学习迁移效果,建议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现培养学生成为“知识人”、“能力人”、“素质人”三位一体的“全人”的教学目标。也有研究者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调整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⑤⑥
综上所述,国内一些从事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这对致力于提高管理学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起到了一定指引作用,值得教师们及教研工作者借鉴。但同时,这些研究过分强调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教师与学生均为教学活动主体。⑦教师在管理学原理教学的系统工程中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计划、领导、组织、引导等方面,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表现在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最终体现在“身心的自我发展和变化”。 ⑧
因为文章篇幅的关系,本文只试图以一线教师的身份,从教师的主体性视角来探索其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
2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如果把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看作是一个工程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该工程的管理者。高校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对课程进行管理的过程(宋敬敬,2015)。管理有四个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也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功能中体现出来。
(1)计划职能:计划只能涉及到管理者制定组织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该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所需的资源。在计划职能中,教师的角色就是计划的制定者。
教师在上课前要计划该课程的课程目的与教学资源,比如:课程描述,包括教学目的、考核方式、教材、 上课教室(多媒体教室还是机房)、课时、教学进度表、教学PPT、案例、学生成绩登记表等。因为我校该课程是中澳合作办学国际金融与证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课程描述(course descriptions)由澳方提供。考试方案由期中考试、一个案例分析和期末考试组成的形成性考核方式,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0%、30%、50%,其中学生必须在期末考试中及格才能通过这门课程的所有考试。教材由Samson.D &Daft. R编写的英文教材。本课程的课时共66课时,一周6节课,11周上完。
在上第一节时,任课教师必须第一时间把课程描述发给同学们,让他们了解该课程对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学习目的要与课程描述的要求保持一致。同时,鼓励每一个同学做自己的管理者,管理好自己的资源,制定好自己这门课的学习目标,并计划好如何有效地将之实现。
(2)组织职能:这里指的是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分组是个好的选项。教师将75位同学以3-5人为单位自愿分为一个沟通小组,直接与老师交流。老师会根据课时内容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安排辅导课,同学们按小组与老师面对面地沟通问题。这样的扁平化师生沟通结构能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学生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领导职能:在管理学领域里,领导职能指的是利用管理者的影响力去激励员工完成组织目标。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等(1955)指出,在教学各环节中,教师起作领导的作用。教师在领导这个管理功能的角色就是引领者、推动者、激励者以及聆听者。
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就是引领教学环节的人,使课堂教学从新课导入、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以及最后作业的布置环环相扣,最终完成教学计划。
激励者的角色就是指任课老师在教学中用满腔的热情感染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思考、并给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比如在学完组织结构那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将写好的案例分析发到教师的微信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这种及时的沟通激励了每一位同学。
聆听者的角色指的是教师一方面在学生课堂参与中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另一方面也指在学生遇到对理论不理解或者如何用理论去分析案例等困难时的沟通模式,仔细聆听他们的困难及原因所在,然后指导他们一步步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基于学生的课堂提问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⑨在扩大自己在管理学领域的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对管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与展望,提高教学质量。
(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的内涵是监督员工的各种活动,确保机构在朝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上,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矫正措施。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任课教师需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教与学的监督。
课前的监督包括学生在准备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出勤情况统计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课程中的监督则包括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重点确保教学计划的逐步完成。课后监督指的是对学生作业的辅导与检查。每次上课内容结束后会留意到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将作业发到微信上,方便老师一对一的指导。
另外,课后监督还包括对学生每次考核后的评价与沟通。期中考试结束后,及时把成绩告诉学生并进行总结。对考试成绩出色的同学加以表扬,对不及格的同学要一对一、面对面地沟通。询问他们目前学习上的困难,并加以切实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有效率地学习,并确保获得学生努力学习的承诺,争取在下一次考核中获得好成绩。通过对学生每一次考核后的评价与沟通,任课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学习困难,是保证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目标的有力保证,使学生真正理解管理学的理论并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为他们将来继续深造和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总结
本文探索了在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通过计划、组织、引导、控制等职能发挥教学的主体性,从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多年的“管理学原理”教学经验表明,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双主体性”,还要借助社交媒体(如微信、QQ)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注释
① 岳柳青,兰勇.《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46.
② 羌郾Γ任真礼,刘春梅.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探索――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34-137.
③ 孟凡荣,张会忠.抛锚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5):155-156.
④ 胡宁,周丹.基于学习迁移效果提高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6(13):135-136.
⑤ 杨秀平.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2015(13):206-207.
⑥ 邱海燕.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38-139.
篇4
接触管理学这门课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概况: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涉及的方面很广,与很多学科有着联系。而且管理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管理学课本中介绍了很多管理案例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是学习这些理论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学习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磨练,积累管理经验,干学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管理学又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对其研究还不到百年,所以这门学科还很年轻,但是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管理学将会进一步发展,其重要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由于自然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也就要求人们克服资源的有限性,以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实现多或高的目标,这就是管理产生的根源,而如何实现这目标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去协调这对矛盾。可以说,生活中管理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大到国家,小到每个家庭。国家兴衰、企业的绩效、家庭的贫富,无不与管理是否得当有关。
这一学期,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每次的管理学作业,我想以小组的形式,与我以前学习的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对我来说有些挑战性。对与整个小组而言,其实就是一个小组织。这种方式和管理学中重点探讨的组织有相似之处。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就需要参与到这个“组织”之中。每次管理学作业一布置下来,我们小组就要确定时间,地点,以及讨论的内容??每个成员都进行了分工,如:找材料,做ppt等。这其中就涉及到制定计划、确定目标、科学决策等内容。我想每次完成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很好的实践。
而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个人,正如老师所说的小组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平时成绩,这也就把个人与这个“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小组要取得好的表现,就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既然要以小组方式来完成作业,也就免不了要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沟通,这对于我来说也有很大挑战,不过对增强我的沟通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有时,为了能收集到好的材料忙到很晚,为了能做好每一次作业我们精心组织材料,排版等等。考虑到小组的成绩的好坏决定我们组员成绩的好坏,这对于每个组员都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这也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虽然有的作业做得不是很好。个人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其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小组目标的实现,而这其中与组长的领导也密切相关,我们组长的领导才能还行,能够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我想还与他个人良好的品格有着很大关系。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过程为导向;《管理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是如今高职院校中比较科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的运作中,为了能够做完一件事而必须要做的具体工作,它是动态的,并且有较为稳定的结构。《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适用于许多专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于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门课程时不仅要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掌握《管理学》课程的具体使用方法。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教学,因此高职院校为了保重《管理学》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开创新型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出一定改革。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作用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所指的是在企业的运作中,为了能够做完一件事而必须要做的具体工作,它是动态的,并且有较为稳定的结构。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更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高职院校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引用一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改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加深课程教学的深度,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这一门课程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门课程,国家与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管理,也正是因为这样,高职院校才提高了对《管理学》这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
(一)综合性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课程,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许多较为复杂的情况,又因为管理的对象不是同一的,这也就要求管理者需要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二)非独立性
在企业中,人力、物力与财力是一个企业中必不可少的硬件实力,而管理则是企业中的软件实力。如果能够科学的管理运用不同的资源,那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因为管理本身是不能直接产生价值的,它一定要依附于一定的事物,并且由他们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通过科学的管理所创造出的价值并不能被单独区分,人们很难明确说出管理到底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多少具体的价值。管理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并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慢慢体现它的价值,这与企业生产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实践性
会对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多种,许多因素是没有办法控制与预测的,在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做到一成不变的,管理者面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管理者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同的应对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在学校中所不会教授的,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够掌握。
三、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对象与要求
(一)对象
《管理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所面临的授课对象较为广泛,不论是对于专科生来说还是本科生,都是需要掌握的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这也体现出了各个院校对于《管理学》的重视程度。在高职院校中,《管理学》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专科生,但是有开设《管理学》这一课程的专业并不仅仅局限于工商管理等专业。因为《管理学》的教学对象较为广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上都应该要体现出专业性,根据专业的不同做出区分。《管理学》的教师应该要明确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什么专业,再根据专业所具有的特性与需求来制定《管理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要求
《管理学》是一门极具应用型的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中应该要注意几点问题。第一,《管理学》在制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时应该要与实际接轨,致力于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第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该要能够反映在当前社会条件中的具体目的,应该要能够体现使用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特色;第三;《管理学》教学要学习欧美先进国家的科学教学方法,管理是人类在生活工作管理中所必定会使用到的一种方式,欧美先进国家的管理方式与理论虽然有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标杆。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管理学》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结合目前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高职院校《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是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制定《管理学》教学改革方案时应该要与具体的专业培养计划相结合,对于《管理学》这一门课程的定位也应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设立的专业大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上也会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管理学》的授课对象较为广泛,涉及到多个专业,因此,《管理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是就应该要以专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需要更多适应性较强、能够真正了解管理的意义并且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应该要与不同的专业相适应,辅佐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且专业知识过硬的高质量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这样他们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也能够较快解决。《管理学》这一门课程应该要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能力。
(二)创新教学内容
《管理学》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首先就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让二者共同成为教学的主要部分,保证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为了能够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高职院校《管理学》的教师应该要不断学习并整理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管理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案,将其整理成为案例教授给学生,对《管理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出相应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感受到难易程度的循序渐进,让知识点都相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也会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在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有明确的实践描述与实践总结,让学生能够对实践过程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与了解。
(三)创建教学情境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来给学生教授相应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的主题,把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当做教学的单元,并以此来建立起教学情景,让所有的知识点都连接在一起,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并在教学中增加在实际管理中会使用到的相应设备,使校内的教学实训设备更加完整,同时也保证了《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还应该要保证《管理学》的教学能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流程概念,有利于未来的就业。
(四)加强实践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管理学》教学应该要加强实践教学所占比重,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社会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在实践工作中了解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并以实践为基础来不断修改实践的具体内容,让管理教学与实际管理工作更加接近。不仅如此,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应该要以实际中的管理工作流程为基础,不断调整授课中的顺序,并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不断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的顺序与内容,让其变得与实际中的管理工作更加接近,让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便于日后就业。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授《管理学》这一门课程上做出了极大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且有了较大成效,但是因为受到许多原因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将这一教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学》的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管理学这一门学科的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管理学》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浩嫣,卢晓梅.基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科学与管理,2010(4):65-67.
[2]任文举.基于企业模拟运营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1):76-79.
[3]宫恩田,叶萍.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06-108.
[4]姚恒珍,涂小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94-96.
[5]潘文.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类高职专业改革实践总结[J].大家,2011(19):130-130.
篇6
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活动,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并为了实现其目的而不断努力,人类从数次的生产力革新、发展,历经了数次工业革命,依次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可以说人类是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不断发展生产力中逐步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类自身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不断的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不断的失败或成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技能。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完善,各种生活,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并使用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虽然管理的制度不断改革推进,但是再完善的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无论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或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人类的各种特征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至此管理学应运而生。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物、财、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后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正在并将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
篇7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一、课程开发背景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多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稍显薄弱。另外,高职基础课的教学也一直在参考高等院校相关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却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当前高职学院各个系部专业都相继掀起了教改课改的热潮,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课改专家,出现了一批成功的课改课程,但是成功的课改课程大都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理论课程较少。因此,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基础课教学特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探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二、课程改革思路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基本管理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课程相关开发人员的交流沟通,确定了管理学基础课程课改思路:以职业素质能力为引领,以课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辅助,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我们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重新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整理优化,并设计了恰当的项目任务。课程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及14个任务。课程内容改革比较大的是,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个任务。学生分组组建公司,以公司为团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创新。
三、课程开发内容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没有前导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是《网店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促销管理》等。管理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基本管理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内容选取
《管理学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下面就《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进行分析。(1)课程目标总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情,该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管理趋势,掌握先进的管理思想;掌握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掌握管理者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初步应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能筹建简单公司并进行组织文化分析与设计;能制定基层计划与简单决策;能进行基层部门组织的选聘与考核;能够指挥、激励、沟通、协调基层部门人员;能对基层部门人员进行简单控制与评价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等。(2)教学模式设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结合高职(不同于本科为培养中高层管理者服务)、学情(和社会接触较少,对实际工作岗位体验较少)等,我们设计了《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模式,即项目导向、任务驱动。(3)课程内容选取本课题依据课程目标,构建了课程的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模拟公司采用成员自愿结合,总经理竞聘的方式组建,一般人数控制在8人以内,如果班级人数太多的话,也应控制在10人以内。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公司筹建、公司调研分析与策划、公司招聘和考核、公司基层的管理沟通和公司简单控制与评价。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项任务。
3.教法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模式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依据课程目标、教学模式,结合具体项目、任务,我们主要选择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情景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教学法、扩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讨论法等。情景训练法。这是在子项目四任务3里面采用的教学方法。具体任务是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个情景剧,主题要体现到冲突与化解冲突。实施的流程是自己收集资料-改编剧本-分配角色-分公司排练-课堂表演-师生点评总结。学生还根据需要利用身边的素材制作表演的道具,以辅助表演。在这样的情景训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冲突、化解冲突的能力,了解群体心理需求、构建群体心理和谐的能力,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中,选择有启发性的案例,通过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子项目四中,任务1是制定公司激励计划书,让学生结合自身需求感受自己组织案例素材,再以公司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以加深对相关内容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激励的作用。扩展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实施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两两结合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再由两人扩展到四人,再由四人扩展到八人等。例如在子项目三中,任务3制定公司考核方案,让学生讨论公司考核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当前公司考核的方面有哪些等,让学生在讨论中,更为直观、感性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2)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管理学基础》课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摄像机、照相机、收录机、笔记本电脑、幻灯片、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多种设备辅助教学。这些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可以辅助教师很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3)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学习必须讲究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不同的课程任务。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存在以下特征:和社会接触较少,对实际工作岗位体验较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情绪化较强,缺乏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喜欢上网、聊天;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大一新生,学习风气良好。结合课程目标、学情,我们主要指导学生采用研讨质疑法、网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兴趣小组以及第二课堂等。下面举例说明。研讨质疑法。古人说过,学则需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通过讨论、质疑、解疑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极大地激发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网络学习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精品课程资源来学习,通过师生共建的网络平台如E-mail、QQ、微信、微博等进行交流学习,这实际上也是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利用工具的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总结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4)教学过程以组织公司的招聘活动这个任务为例说明教学过程。这个任务是项目三中的任务2。该任务占用4个学时。该任务的能力目标是:能初步分析部门岗位需求;能针对某一岗位制定招聘要求;能组织简单招聘活动;能针对某一岗位进行应聘。该任务的工作成果是各公司制定的招聘计划书或方案,个人的应聘提纲或讲演稿。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法,学习方法是研讨质疑法、网络学习法。具体实施环节如下:视频导入(某公司招聘视频);明确任务;小组讨论;制定招聘计划,准备应聘提纲;分组演练;师生点评;知识归纳升华;作业:新任务对能力反复训练;检查评价。
4.考试考核方面
以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标准作为课程的考核标准。管理学基础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1)考核结构成绩考核包括项目考核和综合评价,两方面各占50%。每个项目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20%)、理论考核(30%)、自我评价(15%)、公司评价(15%)、教师评价(20%)。(2)考核体系考核对象全程化。把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每个项目每个任务都纳入考核范围,体现了过程化考核特征。考核主体全员化。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的考核,由师生共同组织的“专家”评审团全体成员评估打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评分考核当中。考核方式多元化。主要有项目考核、理论考核、作业评定、表演考核、即兴演讲等多种形式。
四、课程开发总结
1.课程改革收获
(1)学生技能的提高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管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配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得到提高课程改革,是对任课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技能全方位的提高;课程改革,还加强了教师对课程的宏观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让教师对课程性质定位等课程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3)教师课程项目任务设计能力得到提高管理学课程采取项目化教学,共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五个子项目和十四个任务。课程项目任务的设计提取,经过课程团队的讨论、行业企业的调查、学生的座谈、相关专家的咨询等过程,该过程的经历很好地锻炼了任课教师的项目任务设计能力。(4)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确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利用手机、QQ、微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沟通,师生沟通效果很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配合,学生配合越好,项目化教学效果就越好。(5)自编教材得到完善这是该课程课改末期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该课程课改的一个收获,也是该课程课改的一个重要成果。
2.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改革应该早做准备。做课改还是准备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调整修改,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其次,要多交流多沟通。除了课改团队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外,企业人员、往届学生也要交流沟通,还要和课改专家交流沟通等。多方面人士的交流沟通,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再次,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定位,认真设计项目任务。项目化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课件制作、工作任务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组织等等都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心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需要老师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做;学生的配合,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老师用心调动。总之,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内容选取,以体现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法上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考核上如何体现过程化的考核特征,这是本论文主要思考分析的问题,希望能为管理学基础课程以及类似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一点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者:荣长玲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单凤儒.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教学感悟;管理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95-02
一、两种授课对象,两套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节奏设计、教案设计四个方面。[1]同一门课程,授课对象不同,教学设计也要有所差别。“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管理工程专业(步兵指挥、地炮指挥)和装备保障指挥专业。两个专业的学员的具体情况差别很大,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别。
管理工程专业(步兵指挥、地炮指挥)的学员是部队生,他们是通过参加部队高考选拔来的,文化课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员的个人经历更是五花八门,总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直接入伍当兵,经历了2~3年部队基层的磨练,进而通过军队高考进入军校大学,他们约占部队生学员总数的70%。该部分学员的特点是:文化基础课不扎实,但军事素质过硬,政治素质出色。二是高中毕业后考上地方大学,在地方大学参军入伍,继而又考取军校,约占到部队生学员总数的20%。该部分学员的特点是:由于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课基础,使得他们课堂接受能力较强;由于具有部队基层当兵经历,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因此,他们领会“管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的能力最强。三是高中没有读完就入伍当兵,通过参加部队高考考上了军校,一般占到5%左右。该部分学员的特点是: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较好,但文化基础非常弱,他们在军校大学的学习中经常处于彷徨和自卑状态,因此他们最需要教师、同学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与该专业相比,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学员的情况大体相同,即他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提前批被军校录取。其特点是:文化课基础扎实牢固,理解能力非常强,但也具有诸多缺点,如社会阅历较浅,对管理尚缺乏感性认识。
掌握了授课对象的特点后,制定了两套教学设计方案以供教员使用:一是针对部队生的,二是针对地方生的。两套方案在教学内容取舍、教学层次深度和广度、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节奏的把握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
1.重视绪论教学,为以后教学打好基础
对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来说,绪论教学不仅是学生了解该课程内容的关键,还是学生掌握该课程学习方法的一把钥匙。通过绪论教学,教师可以成功地将学生引入管理学知识的殿堂。因此,教学时必须高度重视绪论教学。
学生学习管理学的最大困惑,也是实际情况中经常遇到的尴尬问题是:现实中,很多人学了管理学,但在毕业以后从事管理工作时,管理效果却并不如人意;而很多没有学过管理学的人,做起管理工作来却井井有条。通过该问题,教员要让学生了解做好管理工作仅仅依靠在管理学课堂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真正的管理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实践、艺术、哲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指出,要想成为现实工作中的管理高手需要从四个方向加以努力:它是科学,应该多“学习”;是实践,需要多“锻炼”;是艺术,要经常“参悟”;是哲学,要善于“思考”。
2.教学内容要“少而精”且“广而新”
“管理学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庞大,但总课时短,只有40学时,地方大学一般都设置60学时,有的设置为80学时,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选取恰当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并不容易。课题组通过认真研究和讨论,确立了“少而精”且“广而新”的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方针。“少而精”指的是讲课时要讲那些管理学思想史上沉淀下来的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管理思想,讲那些能够统摄全局、提纲挈领的内容,通过精心提炼,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广而新”是指在实施教学时要把最新的管理实践引入课堂,要从政府机关、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管理的实践中广泛汲取营养,而不仅仅局限于军队这个特殊群体,要把科研成果前沿理论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呼吸到管理的新鲜空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紧跟时展,富有时代气息。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根据经验和实际比较,很多教学方法都可以运用到“管理学基础”课堂上来,如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等,但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管理学基础”教学。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取该教学方法的步骤是: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立即纠正,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继续向他发问,使学生的回答前后矛盾,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如在讲授“计划”时,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计划是降低了行动的灵活性还是提高了行动的灵活性?学生回答“计划会降低行动的灵活性”,教师可以继续发问“请举例说明”,学生举例说“比如,学院计划下个月组织篮球赛,这段时间就需要不断训练,业余时间基本就不能干别的事情了,这不是在降低行动的灵活性吗?”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请问,如果不提前一个月告诉你举行篮球赛,而是在比赛当天才告诉你,你认为该方式是否比提前一个月告知更有效地提高了你们行动的灵活性?”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才能真正认识到计划能有效地提高行动的灵活性。教师在问题教学法中要逐步引申、归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放弃原来的错误见解,得出正确的结论。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首创的,现在许多高校都把它作为管理学科的重要教学方法。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包含有若干相关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该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分析、解决其中所含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2]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引导学员自己编写案例,由教学组的新老教员从学员编写的案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使用。事实证明,这样的案例能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他们找到了把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有机结合的绝好机会,效果非常不错。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近几年来才从西方引进来的新式教学方法。游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让学员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管理游戏(Management Game,简称MG)原是作为企业培训的一种高级训练方法,这种培训方式是从MBA案例教学讨论发展而来的,也称为“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让学员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与人相处的健康心态,并通过管理游戏培养受训者的管理思维方式。[3]
在管理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员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各组游戏的情况,包括有创意的做法和不足之处,做好点评工作。管理游戏有效地调动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灵活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方式,并为最后的管理游戏总结提供依据,使管理游戏能圆满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员要投入激情和感情
要上好该课程,教员还要投入激情和感情,用一颗真心去打动学员。一是教员要用真诚打开学员的心门。教员在学员心目中的形象很重要,它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员要用真诚打开学员的心门,用真诚和微笑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二是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一直把学生当做说教的对象,这是师生关系不平等、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管理学教学中,上课讨论问题时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具体的要求就是用语中要少一些说教、责备、批评,多一些鼓励、启发、赞扬,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结束语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教员要不断感悟作为一个军校教员的责任;在与学生不断地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员们收获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东西,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军校教员的内心的快乐与满足;在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教员们发现自己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谷庆民.教学策略与实践[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30.
[2]李艳玲.试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篇9
【摘要】 戴明循环被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过程,这个过程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本文将戴明循环应用于民办高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期提高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戴明循环 民办高校 管理 教学质量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教育与经济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自1987年我国恢复创办民办高校的门户以来,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适用性人才。但由于各种原因,教育效果、社会评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怎样使民办高校培养出高质量、有特色的学生是教学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戴明循环作为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的质量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二、戴明循环理论简述
戴明循环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该理论将质量管理过程分为P、D、C、D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循环往复、不停顿的运转,因此称为“戴明环”。戴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研究(Study)比检查(Check)更能体现实际的需要,于是将检查(Check)改成了研究(Study),因此戴明循环又称“PDCA循环”、“PDSA循环”。
PDCA是英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首字母,其含义为:P—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D—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S—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把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把未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次PDCA循环,从而让过程不断重复,持续前进。
三、戴明循环在民办高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无论在什么地方,基本问题都在于品质,什么叫品质?如果某项产品或服务足以帮助某些人,并且有一个良好与持续的市场,就是具有品质(戴明)。民办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品质对于它的发展尤为重要。戴明循环虽起源于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但这里我们可以把管理课程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大的质量管理过程活动,管理中的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都直接影响着整个管理教学的质量,因此应用戴明循环优化民办高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1、计划阶段
(1)分析民办高校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资短缺。据民办高教委“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被调查的103所民办高校中,只有12.6%的学校有专职教师,57.3%的学校专职教师不超过40人,70%的学校没有或很少有专职教师。二是双师型人才短缺。大多数管理课程的教师,都没有实际的管理经验,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三是教学和考核方式落后。原始的“填鸭式”教学在民办高校管理课程中依然广泛存在,传统的“笔试”考试仍然是多数学校的主要考核方式,广泛存在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四是教学设施不完善。民办高校由于受到资金限制,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所需的大量软、硬件环境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五是生源质量下降。各大民办高校由于招生情况不乐观,造成学生无论是质量、数量还是学习能力都普遍下降。六是实训课程课时少。民办高校没有从根本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优化教学管理模式,而是沿袭了国立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只有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操作。
(2)分析各种影响民办高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原因。一是资金短缺。民办高校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融资困难是一个普遍问题。资金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师资扩充、设施购置等都依赖于资金。二是生源下降。根据表1中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0年我国各省市高考报考人数基本处于下降局势,这对民办高校招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三是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有部分教师教学态度存在严重问题:一本教案用好多年,由于管理学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快速发展,几年不变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已不适合当代管理理论的学习。四是缺少对教师的教学监管及奖惩制度。教学监管及奖惩制度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不能激发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五是教学大纲内容缺乏创新,跟不上实际发展。
(3)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资金短缺、生源下降是各大民办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而资金及生源有赖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吸引学生,有了生源才能取得投资者的信赖,才能拓宽资金来源,但这一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学态度的改善、教学大纲的改进、教学监管及奖惩制度的完善是提高当前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主要问题,制定措施计划。一是制定相应教师激励机制,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二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包括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三是更新教学大纲,增加实训课程内容,加强理论应用能力。四是制定严格的教学监督机制。
2、执行、实施计划
(1)学校方面需要加强的事项。教师应一是尽量完善教学设备。管理学课程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实训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二是更新教学大纲。大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相关实训课程需要增加,要下企业锻炼,接触真实的管理实际,增加管理理论的认识。三是教学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包括:教师备课情况需要按月检查;每学期教师听课课时必须达到5个课时;一学期开两次教学研讨会,总结这段时间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每位教师一个学期需要有两次公开课,以提高教师授课能力等。
(2)教师方面需加强的事项。教师应认真备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听课、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3)学生方面需加强的事项。一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基本要求,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民办高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比较低,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二是通过案例讨论课,学生可提高时理论的理解能力。
3、检查计划执行结果
要了解教学质量的状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检查:了解教学质量的状况: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检查教学质量结果,通过个人作业、上课态度、章节测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理论学习及应用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从教师角度检查教学质量结果,通过代课教师自身课后小结、学校备课检查、教学督导组听课、相关课程教师听课、学生评课等方式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及教学效果。
4、处理阶段
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将成功经验制度化,进行推广,这些经验将对下一轮的PDCA循环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另外,对于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应制定新的计划,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总之,问题会层出不穷,PDCA循环也会不间断地运行。
四、戴明循环对于提高民办高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
1、使管理学科和各管理课程整体改进
戴明循环本身就是一个层层相连、环环相扣、循环中套循环的管理过程。各门管理课程各自完善,相互推动,同时促进整个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
2、使整个管理学科教学质量不断上升
在PDCA循环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都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同时管理学各具体课程也同样在不断爬升。总之,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的,每完成一次循环,就解决一批问题,整体的教学质量就会有所上升。
3、使整个管理学教学过程完整化、系统化
PDCA循环使教学中的各大小环节都严格按照P—D—C—A四个阶段进行,使教学过程完整化、系统化,且具有反馈环节,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五、总结
戴明循环在改善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改善了教学质量,完善了教学过程,推动了教学改革。但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戴明循环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可以完全把握的,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各门具体课程来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转贴于
[1] 张爱邦:SWOT分析法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4).
[2] 王德华、吕俊峰: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3] 李曙光、赵琦: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08(3).
[4] 郑晓珂、朱艳琴:戴明循环理论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5).
篇10
高职管理类专业主要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素质高、技能强的初中级管理人才。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金融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对其就业岗位进行了调查,了解到高职管理类专业面对的岗位都以基层管理岗位为主,表现为物业管理班组长、银行大厅前台经理、银行柜台柜员、保险机构业务员、饭店前厅领班、旅游公司行政管理等。《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以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职业岗位要求所必须具备的管理基础知识、基层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素养为基准,按照认识与走进管理———掌握基层管理岗位管理技能———综合管理实践的顺序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期达到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认识与走进管理实践教学设计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管理认知,提升学生对管理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学习能力。主要是带领学生进入管理世界,让学生认识管理和管理者的基本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角色,能够分析组织所处的环境以及做出管理决策。应侧重对基层管理理论的应用上,如班组行为特点、班组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管理游戏设计。(2)典型性案例分析。海尔的OEC、双汇和春都、TCL企业文化等管理学经典案例。(3)走访调查。上网查阅并实地调查本地某一企业面临的环境并进行SWOT分析。(4)管理名人。如张瑞敏、马云,可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企业管理人的管理理念。(5)管理大讲堂。聘请当地知名企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本校毕业现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人员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可涉及如何提高管理技能、企业管理中的个案、管理者的成功经验、职场上的处世哲学、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与创业教育等。通过这些内容设计可以更快地让学生形成管理认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2提升基层管理岗位管理技能实践教学设计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在管理中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技能。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小型项目或活动的策划和管理能力,以及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1]实践教学可适当选取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具体包括:(1)项目策划与项目实施。给出企业背景资料,确定项目主题,要求学生自行进行项目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分析,从而确定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方案,草拟项目计划书。在调查基础上制定出组织实施方案,制定年度招聘计划以及员工招聘方案和考评方法。(2)模拟招聘演练。分组组织一场本专业的模拟招聘会,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管理的各项技能的应用,并从公司和员工两个角度来体验招聘面试,提高学生在高压状态下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现实完整的活动策划。运用创造性思维,以欢送毕业生为主题,以十人小组为单位,策划一场文艺活动,要求制定详尽计划书,并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做好沟通和协调以及活动过程中的过程控制。最后客观总结和评价每位同学在项目活动中的工作态度和绩效表现,讨论并总结经验和不足。
1.3综合管理应用实践教学设计
这一部分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从认知到应用、单项技能培养到综合应用,实现能力递进式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2]包括:(1)企业项目实训。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参与到具体的、真实的项目当中。例如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学院的物业管理中心参与其保洁员、保安员的培训项目。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另外也可以以自主创业的形式组建公司进行实战演练。通过企业项目实训,能更直接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管理责任意识。(2)企业经营与管理模拟沙盘实训。在校学生全面进行企业项目实训存在时间、资金等很多因素的制约,企业经营与管理模拟沙盘实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规划、资金筹集、生产组织、物资采购等环节。学生分组组建模拟企业并进行5-6年的模拟运作,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让学生在模拟沙盘实训中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整套流程,从而训练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2实践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1)对于认识与走进管理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重现和模拟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某个方面,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分析企业管理行为。具体教学中应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项目驱动法这几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不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项目驱动法由教师选择管理典型案例后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一组得出统一意见之后由代表发言阐述,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评价。(2)对于提升管理技能的实践教学应采用基于ERP系统的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和建立企业实训平台的方法。情景模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仿真现实经济中的企业管理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现实企业的管理活动是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最有效的方式。具体教学中包括带领学生到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企业中参观调研;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学习,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某管理问题或项目的研究,有条件的可直接到企业实习,没有条件到企业进行阶段实习的学生可参与学生社团项目实训的方式体验管理等。
3创建并完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管理学原理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教学体系,应逐步创建并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其中包括管理技能拓展的案例分析库、多样的管理游戏设计、学生社团实训项目开展与实施、ERP管理模拟仿真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和企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
作者:刘丽娟 单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国珍.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创新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8(6).
[2]叶萍.基于基层管理者胜任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者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