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教育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教育建设

篇1

【关键词】:电力安全 专业管理 安全文化 先进榜样

1引言

电力建设安全教育工作是实现电力安全管理标准化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完成安全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培内容,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2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目标

2.1专业管理的理念

首先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以人为本”的安全质量教培理念,一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国网公司标准化有关规定,克服安全管理工作随意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持续改进,确保电网建设安全发展。一方面注重收集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促进交流,取长补短,积极营造共同进步的局面。

2.2 目标描述

人是电力建设的主体,其工作能力大小决定电力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培工作,提升个人在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变被动安全质量管理为主动、自动控制。同时,通过“和谐”教育,进一步增强向心力,避免出现个别不服从管理、逆向行为的存在,努力实现和谐安全质量管理状态。

3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3.1 各级领导对电力安全的重视和以身作则

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对工程的意义都可以使劳动者产生“非知识效应”,非知识效应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受教育之后改变了原来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参加工程活动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劳动者的“非知识效应”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它所起的起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知识效应”的作用。

组织纪律是保证一个组织正常运行的管理手段和机制之一,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纪律,就象一把散沙,永远也捏不成团,永远也成不了气候。作为管理者,更应该清楚地明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道理。因此,每名管理者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常怀律已之心,常弃侥幸之想。严格按照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职工做好表率。例如,各位管理人员进入工程现场,都能够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不在现场抽烟等,遵守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3.2 加强全员安全管理辅导培训

安全管理执行不力主要表现为两类情况:一是责任主体在思想上就重视不够,不想严格执行;二是责任主体虽然思想上重视,但受自身安全知识不足和安全管理能力有限的约束而无力有效执行。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能力上的不足,都可以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来解决。在复杂、多变的现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随机性管理表现突出,疏于安全管理的事前策划预控管理。面对此类客观情况,应树立“安全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安全预控关口前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基础知识和管理方式的教育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各级安全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去抓好现场安全管理。

抓好安全教育培训的关键点:没有足够的安全知识做支撑,安全风险识别能力有限,就会对诸多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不可能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方面,务必要立足于安全管理要素分类清晰、具体明确;安全基础知识通俗简单容易理解,要与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挂钩培训,让受培训者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提高安全风险识别能力,从思想上走出无知者无畏的盲区,变“要我安全”的被动管理意识为“我要安全”的主动管理意识。

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保证安全管理具备良好执行力的重要载体。在管理方式培训方面,应要立足于精细和简单,做到“四个凡事”(凡事标准清晰、凡事执行简单、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若要全员有效执行,就必须做到能把复杂的工作要求分解量化为诸多操作简单、工作和评价标准明确的分项工作。

3.3 安全文化教育促进本质安全的进展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这些朴素的哲理告诫我们,安全与危险互相倚伏,与我们时刻相伴。为了确保员工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使安全意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公司开展了安全文化系列活动。一是全面开展危险点辨析工作,并张榜公开。二是全面加强安全控制能力,切实履行安全管理和控制职责,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和处罚意见,坚持每月考核,并把工作成效、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三是典型引路、带动全局是鼓舞和引导员工积极向上的有效途径。在火热的电力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勇立潮头、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可以把他们的形象及事迹通过橱窗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人人向模范看齐的进取氛围,培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念。

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要切实加强本质安全管理,搞好安全文化工作,努力实现员工从“要我保证安全”到“我要保证安全”、“从我做起”的转化,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本质安全管理,力争在机械本质安全上能有所突破。

3.4 工作和教育同步 切实加强安全资料的解读力度

传统的安全教育侧重于解决人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而安全素质不仅指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应包括理论、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人文素质,因此可以对原有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深化,并大胆创新。根据经验发现文字表述的内容比较枯燥,很难通学一遍,不能起到容易理解的效果。如何使得电力人员更快更好地温习、掌握安全要点是摆在电网建设管理者面前的难点之一。

通过不停的探索,发现利用图片教育,只要方法得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选取在安全规章制度、质量控制比较优秀的员工,令其为“模特”,根据规章制度要求,拍摄正确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流程照片,同时,选取安全、质量细节控制较为优秀的员工,开展安全质量控制学习会,讲解要领及注意事项,使得参加学习人员有了一个生动的画面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教培是安全质量控制的手段,为了巩固学习效果,还制定了安全质量检查“飞行检查”制度。重点是检查学习后各类人员的遵守情况。对严格遵守的人员提出表扬,对不遵守的人员批评教育。为了使“飞行检查”工作成果落到实处,还可以采取了以下系列配套措施。一是通过对各检查现场下达整改通知单,要求各单位牵头将整改结果及整改对比照片反馈,并及时监督与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使检查工作实现闭环管理;二是将各现场检查情况列入考核统计表,对检查中好的方面予以表扬推广,问题予以曝光警示,使各单位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借签,有利于统一标准,举一返三;三是结合每季度组织召开的电力安全管理培训讲座,对“飞行检查”出来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集中讲解辅导,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稳步提升工程各参建单位的整体实力。

篇2

一、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 中职生源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难度大

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中职招生困难越来越大,招生门槛一降再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有些学生甚至是在社会上游荡了两三年后,又被家长送到中职学校读书的,这些学生或多或少沾上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校园安全教育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2. 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

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5岁~18岁之间,绝大部分学生首次离开父母到学校住校,缺乏社会经验,尤其缺乏安全知识的中职学生,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缺乏安全意识,比如有些学生,离开寝室、教室不锁门,贵重的物品如手机、MP4、现金等随手乱放,遇到现金、存折、银行卡、手机等贵重物品被盗,或遇到同学擂肥、行凶以及出现了意外伤害出血等,不知如何处理。

3. 封闭的校园日益社会化

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大部分中职学校现在仍然采取的全封闭式管理,然而学校不再是一块“静土”,无法摆脱校外各种声音的侵扰。电话、网络、QQ、微信、微博等把学生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实际上从思想上已经社会化了,学生的很多想法、意识都来源于网络,他们从网络上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同时,也从网络上获悉了众多不健康、不安的信息,安全隐患尤为突出。

4. 学生心理问题日趋突出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离异或从小就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没有父母的关爱,倍感失落,心理阴影难以消除;另外选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受挫的学生,他们普遍文化基础差,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他们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无心向学。正是这些心理疾病,时常导致一些侵害案件的发生。

以上是对中职学校的安全教育现状的分析,现实告诉我们,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安全是学校办学的“底线”,没有安全,教育无法谈起。中职学生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学生常常对犯罪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所以,加强中职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加强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1. 安全教育制度化

安全教育制度化首先是领导重视。学校的安全教育,领导重视是关键。学校领导的安全意识影响到领导对学校管理的各项决策,影响到师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与否。学校应该成立安全领导工作小组,至少由分管校长亲自主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其次是制度完善。学校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方案或制度,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不同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并且把它系统化、制度化,印制成手册,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比如每年秋季新生入学,要进行军训,法制、防盗、防毒安全等教育,到了入冬时节,对学生进行防火、消防安全教育;春季学期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等日常教育,重点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这样一学年的安全教育就不会打乱仗,有章可循。

2. 设立安全教育课程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安全教育课程的安排,所以如何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公共卫生事故及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安全教育就难于落到实处。没有系统的安全教育,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学生就不知如何处置。比如上体育课学生在运动时损伤、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该怎么去处置,面对轻微的烧伤、烫伤该怎么去处理等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和宣传。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立、安排以及监督检查,应提到教学日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相应的实操课时。比如,讲到火灾逃生,可以进行消防训练模拟消防演习,熟悉消防器材,实地进行火灾扑救及在火场利用自制工具逃生、利用疏散通道逃生,从而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安全教育融入课堂

教师要掌握学生该掌握的安全知识,这样才能结合教师本人的经验和社会阅历,把安全教育内容化为通俗、合适学生接受的知识,向学生作进一步的强化讲授。当每个教师掌握了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才能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内容,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如机电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教育学生遵章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而旅游专业,因为在户外活动较多,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骨折的固定及搬运、外伤出血止血等; 体育专业,就要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培训与教育。

篇3

关键词 情境学习理论 生命安全 网络系统 系统开发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Life Safety Education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ituated Learning

HAO Haitao, ZHANG Yingying, LI Guangcun

(Dept. of Sports Military,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as a guide, developing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it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fety based on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it w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with survival attitude, consciousness of existence ,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security risks , elusion and of escaping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living values.

Key words 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life safety; network system; system development; teaching design

0 前言

社会发展不断向教育领域提出新的课题,为此,国家建议开展学生安全自护意识与能力教育,而且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学生安全日”,并要求学校都要有自己的安全教育守则。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要求教育者必须言传身教的过程,受教育者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进行技能训练,才能在灾难来临之际减少恐慌,正确地应对险情,避免生命安全受到伤害。综观目前制约生命安全教育的诸多问题中,一方面是生命安全教育资源十分匮乏,近年来一些学校尝试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教育资源来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但从目前所开发的教育资源来看,系统功能较少,且主要适用于小学生,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同类项目开发较少。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兴起,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质量和成效成为制约现代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网络学习迫切地呼唤着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情境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顺应了网络学习的要求,展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如何在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有效地推进生命安全教育系统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广大教师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1 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启示

1.1 情境学习理论概述

(1)知识观。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2)学习观。情境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传输和接受,而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过程,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由于情境问题的复杂性,情境学习理论倡导在学习过程中要建立实践共同体,强调成员主动参与,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互,达成认知成长、意义协商、身份建构的学习目标。(3)教师观。情境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学习伙伴,必要时甚至要向学生学习。(4)评价观。传统的评价机制往往脱离真实情境,强调最终学习结果,而忽略评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成长与发展。而情境学习理论的评价注重真实情境中的真实任务的评价,强调在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活动能力,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评价。

1.2 情境学习理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启示

(1)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学习情境;(2)转变教师角色,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生命安全教育需要;(3)通过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4)采用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评价方法,并让学生能够理解情境理论的评价标准与评价结果。

2 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网络教学系统建设

2.1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命安全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网络教学系统资源是生命安全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充,针对性的学习情境,是为了让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其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生命安全教育系统的情境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2)真实性、互动性原则。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真实体验、实践及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互动的过程。因此,创设互动性强的真实情境和真实的活动,将有利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3)活动性原则。生命安全网络教学系统资源的开发,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学习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络系统上面来,而是应该将问题置于整体的、具体的环境中,让学习者经过一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去掌握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4)问题性原则。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生命安全教育的本身就是要让学习者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因此,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要围绕问题情境的创设。

2.2 生命安全教育网络教学系统结构

依据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确定生命安全教育网络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来实现,第一层是客户端,第二层是web服务器。第三层是数据库服务器。

2.3 生命安全教育网络教学系统功能模块

生命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常识、紧急避险、灾难逃生、紧急救护、逃生素质训练等基本内容。围绕这些教学内容,搜集整理生命安全教育相关资料,对安全常识、紧急避险、危机评估、应急处置、灾难逃生、应急预案、紧急救护等基础资料及图片、视频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生命安全与危机、灾害应急基础研究资料库。

结合生命安全和生存教育的实践,构建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运用ASP和Virtools等技术,编写脚本,开发生命安全教育系统。已开发完成的网络系统主要由管理模块、学习模块、教师模块和交流模块组成,如下所示:

管理模块主要具有用户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

学习模块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紧急避险、灾难逃生、意外事故、疾病防范、紧急救护技能、生存素质与技能训练等。

教师模块主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功能。

交流模块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具有师生在线交流和学生之间在线交流功能。

3 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实践

3.1 确定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指导理论

为了适应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培养的教育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综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选择情境学习理论作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指导理论,并依据该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3.2 构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学操作模式

(1)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教师根据生命安全教学内容,利用自救互救模拟实验室、模拟逃生训练场地以及网络系统等教学资源,创设实际相符或相近的情境,开展生命安全教学。(2)导入问题、自主探究。在每一学习环节的导入阶段,教师引入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3)建立实践共同体,实现竞争情境下的合作学习。在生命安全教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是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共同体。共同体具有聚合性、协商性、竞争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共同体内部的合作学习和共同体间的竞争学习形式,创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良好学习情境。(4)评价反思,迁移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基于真实的活动和任务的情境性,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将评价始终贯穿于情境化的教学过程,主要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方法、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引导学习者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增强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迁移提高之目的。

4 小结

情境学习理论构建了全新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师观和评价观,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本研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总结生命安全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原则,开发了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系统,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一个通用型学习、体验和模拟训练平台,拓展了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空间。

以情境学习理论为教学指导理念,对大学生生命安全教学的开展形式、教学策略、师生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创设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制定相应的教学原则和实施策略,构建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情境学习理论在生命安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3YJAZH032);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编号:126220633);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编号:zgt201313)

参考文献

[1] 杨焓.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 王欧.情境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3] 邬智,胡冰玉,李秋奇.基于情境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 2010(8):72-74.

[4] 林枋,成丽娟.情境学习理论支撑下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20-22.

篇4

(一)社会实践流程篇

7月中旬,蓬勃志愿者协会实地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新胜村委员会及其新胜小学,确立了假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和内容。同时,我们还选择了服装城,哈平路,中央大街等地一些交通现状比较繁华的地带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的考察。并且,我们在答辩的过程中确立了这三个地点作为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地点和调研地点。

7月10日至24日,协会组织编写了交通安全知识手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包括志愿者的筛选以及宣讲人员和调研人员的培训。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提前一天出发。7月25日,我们把团队分为几个小组,到哈市一些交通繁华的地带进行交通现状实景拍摄、取材。

7月26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分为三组,第一组走进新胜村,首先走访当地的村民,了解他们以及他们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宣传此次社会实践,为接下来的宣讲活动做准备。第二组走进服装城附近的街区拍摄交通车辆违规和行人横穿马路、跨越护栏的现象,同时,在该地区发放《交通安全手册》150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100卷第三组为交通安全知识教研组,他们专门负责以后几天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讲座的准备工作与完善工作。

7月28日,团队所有成员走进了新胜村,开始了一整天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在新胜村我们为这里的中小学生做了三次讲座(分别为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课,交通安全常识课与现代交通工具认识课)和一次“我心中的汽车”绘画美术课以及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7月29日,团队走进中央大街实践地,发放交通安全手册,深得市民的好评和认可。

7月30日,将前段时间实践中整理的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以及“心中常绿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宣传条幅带到哈平路进行宣传,同时进行“文明交通,珍爱生命”的签名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此次签名活动为我们的社会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篇

团队最初调查的地方是黑龙江大学至服装城路段,此路段正在进行惠民的地铁工程建设,交通比较繁忙,车辆、行人都比较多,交通秩序比较混乱。此路段违规停车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车辆甚至停在禁止零时或者长时停车的十字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显然他们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并不多,或者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调查的过程中仅仅三十分钟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就有七八次不同程度的车辆违规现象,甚至有的车辆在禁止掉头的路段掉头。为了构建安全、快速、平稳的城市交通,我认为光靠交通警察的督察,交通现状也是难以改善的,还要全名提高司机的法律法规意识。

然而,团队调查发现,在电子大厦的周围,本来有人行横道,只需从电子大厦向前走过几分钟就可通过人行横道,但是许多市民却选择了从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在护栏的一侧,车辆高速行驶,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一些市民还抱着自己的孩子翻越护栏,我想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吗?这让我们志愿者感觉非常的担忧。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小学生横穿马路与翻越护栏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根据调查一些横穿公路的中小学生,他们知道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好的交通环境来引导他们。一些老年人也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通过抽样调查,他们大多不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横穿公路知识为了方便,但是忽略了生命安全。从未成年人到老年人,都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的现象,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未成年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接受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同时,他们对现在交通安全现状也不太满意,希望得到改善。

对于中年人来说,大多数对交通安全知识都有了解,但是除了司机外,其他人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全面,大多数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有些市民竟然不了解交通灯的含义,这让我们志愿者很疑惑,可能是以前的交通安全教育缺失。而许多市民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却同样不顾及交通事故的危及,横穿公路、翻越护栏。而且,许多人了解交通法律法规,但是他们却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明知故犯的嫌疑,许多人都是等到发生交通事故才后悔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许多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却不遵守交通规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为了构建安全、平稳、快捷、和谐的交通,我们应该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没有系统的教育,为此我们提出在中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极教育,加深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共2页,当前第1页1

在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成年人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是最困难的,以成年人为宣讲对象很难起到好的效果。通过此次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中小学生来带动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如果小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如果由子女来提醒其父母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通过他们来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实践所得出的“小手牵大手”的含义。

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容易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我们应该探索出一套适宜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方案,在中小学开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拓展中小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不仅仅只学到语文、数学,只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逻辑与逻辑思维能力,还接触交通范畴,托扎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认为中小学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这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

此次实践,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尽管他们了解不少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只是停留在说与了解的程度上,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因此,在以后的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交通安全知识“实习”。例如,让中小学生在道路上认识交通标志,带领他们正确过马路。另外,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专门针对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研究和课程教育的教案。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编写了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手册》,并且在社会实践当中,我们不断完善《交通安全手册》,为以后进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做铺垫。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没有许多经验总结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我们也没有专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探索,在实践中求进步。在此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校进行专门的交通安全课程有一些比较切合实际,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有没专门的教师,只有日常的教育,而且成效并不明显。然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我们也没有太多时间,长期放在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的研究上,我们只有靠一届一届的学生志愿者传承。所以,我们在中小学校进行的交通安全教育,以“讲座式教育”和调研的教育方式才有一定得可行性。在我看来,所谓交通安全“讲座式教育”就是我们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在一定得时间间隔里为同一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了解他们在各个阶段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教育模式。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明白了在以前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种种教育方式行不通的原因,我们不能把课程设置的太深奥,孩子们难以理解,取不到好的效果,而且,他们也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我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编写一些图文并茂的的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使它们理解的教育方案,我想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理解小学生,充分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我们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然而,在选择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大学生志愿者同样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大学生志愿者选择的好坏,以及交通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由此,我提出在志愿者招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套严格的招募方案,严格招录适宜交通安全教育并且适宜中小学生教育的志愿者。同时,招募志愿者以后,我们也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教育他人,先教育自己;先让自己遵守交通规则,才去要求他人遵守交通规则。志愿者要在服务的同时,提高自己,总结自己,左后做到提高自己,完善协会,奉献校园,服务社会,贡献交通。然而,在今后的招募与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学院的学生,我们拓展在整个东北林业大学,真正征募有意愿有激情,胜任交通安全教育的志愿者,况且,不只是交通学院的学生才适宜于交通安全的教育工作,在现在这个交通高度发达的国度里,我们每个人都要融入交通氛围中,只要有激情,就能做好这些工作。因此,蓬勃志愿者协会作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的志愿者服务团体,我们要着力出台一套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的志愿者。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工作态度,以构建平安校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校舍安全和确保师生安全为根本,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不断创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机制和办法,群策群力,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资金,从2009年开始,在三年内举全市之力,完成34376平方米现有d级危房的排危任务(不含新增危房),把中小学校舍建成最安全、最牢固、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全力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大局。

二、目标任务

以省、州核定的中小学d级危房数据为基数,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等原则,采取中央、省、州、市共同分担的办法,安排专项资金,三年内将34376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排除。其中:2009年排除d级危房13626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6037平方米,总投资39*万元,中央、省411.48万元、州274.32万元、市自筹3219.2万元;2010年排除d级危房13127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8770平方米,总投资4315万元,中央、省411.48万元、州274.32万元、市自筹3629.2万元;2011年排除d级危房7623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15765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中央、省416.64万元、州69.44万元、市自筹1877.92万元。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工程项目的规划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做到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与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廉租房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相结合、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坚持危、急、险、重学校优先的前提下,确定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近几年我市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建设力度后,全市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大部分、大面积分布在市区的实际,采取突破重点的方式入手,按步骤稳步推进。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乡镇(区)、村涉及的学校优先,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优先,项目建设条件成熟的优先,工作积极主动、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优先。以集中办学为导向,根据城区和乡镇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资源现状,按照山区、半山区、坝区和城区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的调整全市中小学校点布局,进一步加大校点撤并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上一个村委会集中建好一所村完小,规模较小的教学点及一师一校点不纳入项目安排,就近撤并,集中办学。暂时难以撤并的校点,采用零星修缮,确保安全的办法进行过渡,不再作大的投入。

(二)以市为主,分级负责,强化具体责任的原则

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责任主体是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对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负总责,各乡镇(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措施,明确责任,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强化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目标任务落实分解到部门,分解到相关人员。

(三)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的原则

全市的校舍安全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和标准,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要严格按照国家20*年颁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159号)以及《建筑法》、《招投标法》、《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省学校校舍抗震设防管理办法(试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所有单位和工作人员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做到“安全、科学、实用、经济、美观”,确保工程既符合标准又保证质量。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的建设单位和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要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全面落实质量责任。施工图审查单位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校舍加固改造或新建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资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危改工程,把校舍安全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成立了《*市中小学排除危房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置办公室。由市长王忠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长,由*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杨龙遇同志任工作小组组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出台《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对全市危改工程进行部署和动员,督促基层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加快工程实施进度。

为切实加强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并按计划完成,乡镇(区)都要层层组建工程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市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办理好相关业务。市人民政府将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纳入市对乡镇(区)教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涉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业务的部门工作进行督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市发改、建设、财政、教育、国土、环保、消防、气象、地税、监察、安监、审计等市级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在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1、市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市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是辖区内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主体。市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主要领导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筹措项目缺口资金、落实学校项目建设用地,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并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2、市发改局: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等。

3、市建设局:负责对新增危房的鉴定,对已批准立项的项目进行报建登记,施工图设计、施工企业资质及工程项目监理资质等的审核把关,落实监理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监理,指导项目实施主体做好招投标(议标)工作,对工程质量全程监督,办理项目的开工及验收工作。组织项目工程招投标。

4、市财政局:设立“危改工程”资金专户,由国库统一支付,统一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项目专款及配套资金,定期对项目工程进度、资金管理、拨付、财务核算及固定资产登记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市自下而上建立危改项目分级负责、分级管理体制,并充分利用各方面监督机构,建立一整套正常的监督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5、市教育局:负责与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前期规划编制、申报,制定全市中小学校舍排危规划。上级项目下达后,结合项目学校的实际,根据规划,负责确定项目的建筑面积、结构、标准、用途等,与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签订项目实施协议书,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按协议拨付工程款,收集整理好项目学校的各类档案资料,加强对项目学校的管理。指导项目学校签订项目协议书,按要求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及相关协议,做好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项目完工后,及时做好工程决算和审计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公开验收结果,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工程交用手续。签订工程包修合同,并加强建设工程的固定资产登记及后续管理,做好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协调监督的日常管理工作。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学校项目用地的审批工作,并对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情况作出相应鉴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市环保局:负责项目的环境保护及评价工作,办理相关环评手续。

8、市消防大队:负责项目消防设计的审查、审批及验收工作,办理消防验收业务。

9、市气象局:负责项目防雷设施的检测和验收,办理相关验收业务。

10、市地税局: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减免工程项目的税费。

11、市监察局:负责对图纸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招投标、“双合同”机制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12、市审计局:负责对工程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审计,出具工程审计报告。

13、市地震局:出具施工图抗震设防审核意见书。

14、市安监局:对全市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知识的指导,并进行综合协调和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二)制定方案,完善措施

各乡镇(区)、各单位要在本方案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为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提供政策、制度和措施保障。建设、消防、气象、环保、地税、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工程税费减免的有关规定,减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相关费用,全额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按三分之一收取。

(三)多方筹资,提供保障

2009-2011年三年内,全市计划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34376平方米,总投资1*85亿元。除中央、省、州的投入外,市级财政必须自筹8727万元。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市级财政压力巨大,为了不将项目建设中产生的债务转嫁到学校。各部门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争取中央、省、州危改资金的同时,我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每年在教育附加费中拨出1200万元用于危改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倡导社会力量进行捐集资用于危改项目的建设。

(四)严格管理,规范运作

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按照调查、鉴定、核实、确认、规划、初设、地勘、设计、报建、招标、合同、施工、质量监督与监理、工程验收、结算审计、工程档案归档等过程组织项目实施。同时,由市建设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通过考察考核,采取招标、议标的方式,优选3-5个技术力量强、信誉好、实力雄厚监理部门、设计部门承担项目监理任务、设计任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进度快、质量好、讲信誉的企业(部门)将作为继续实施下一年项目建设的优选对象。

(五)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1、各单位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把危房鉴定关、项目规划关、工程设计关、招标关、监理关、验收关、审计关,确保危房鉴定、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议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投资审计等各项工作都依法依规,规范有序。

2、项目建设实施中,要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市项目建设专项督查组每年至少要组织二次对本年度实施项目的进度及质量进行专项督查和巡视。市建设局、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严格建设程序,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完工后有管护,使建设项目始终处于规范的管理之中,切实保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质量。

3、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所有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所有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都必须设置“*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公示牌,公示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建设、设计、施工、质检、监理单位名称、相关责任人和开工、竣工时间等相关内容。

4、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在任何一道程序上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都要以对组织、对人民、对师生、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若出现失职、渎职和其它违规违纪行为,将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六)对教育和建设部门的特殊要求

1、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教育和建设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校舍排查鉴定、加固改造以及新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要针对校舍建筑结构类型、当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房屋加固改造工程的特点,积极开展对本地区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要分别制定校舍排查鉴定、加固改造和新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的工作方案。特别要做好技术力量不足或边远落后地区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教育和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把校舍安全工程作为本地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履行职责。要制定具体质量安全工作方案,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依法加强对本地区校舍新建和加固工程各个环节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要切实加强对校舍新建和加固工程的建设、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行为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安全工作,特别重视校舍加固改造时学校师生的安全,制定详细的教学区与施工区隔离等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师生绝对安全。

(七)建立健全管理系统,加强校舍安全综合管理

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中小学校舍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拓展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对每年实施的校舍建设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更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内容,做到动态管理与时点数据相结合,确保综合管理系统资料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为加强今后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篇6

关键词:安全专业;师资建设;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杨春海(1977-),男,甘肃高台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袁荣鑫(1962-),男,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81-02

当前我国工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基本稳定,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的种类和规模的快速扩张,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并有一股上升的势头,仅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1-3]

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思想认识的欠缺,有专业技术的缺失,同时也有管理层面的松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专业安全技术人才的现状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不匹配。

随着工业企业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发展,安全事故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经济特点,即发生事故的类型都与当地工业企业的种类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石油、化工行业企业集中的地域,频发事故一般多为火灾爆炸、泄露中毒、高温烫伤等事故,制造业集中的地区,频发事故多为粉尘危害、噪声污染、人机安全事故等。

无论何种事故,对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切程度也有明显的地域经济特点。但是,对于我国培养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安全专业的分布特色,还无法完全满足地方对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要求,特别是对于地方院校的新建安全专业,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

一、我国高等院校安全专业的学科设置情况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4]安全专业的学科建设也不例外,不仅要培养适合目前市场迫切需要的人才,更要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统筹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

我国安全专业学科的设置,经历了一个从“立足学校特色专业”向“大安全”方向发展的一个过程,其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安全科学领域对“大安全”方向发展的极力推崇,但是是不是所有发展安全科学专业的院校都要奔着这个目标去挤这个“独木桥”?笔者并非完全赞同。

从其他专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一个专业乃至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大多是从刚开始一个学科甚至是一个学科的一个方向逐步拓宽,逐步发展,再拓宽,再发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都是从一个“点”,逐步壮大,最后形成能够在全国有影响的院校,安全专业也不例外。[5]在地方院校新建安全专业初期,无论是对专业的理解、师资力量、资源积累,还是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都还不完备。一般大多情况下是依据某些特色专业,以此基础为依托,建立相应特色专业的安全学科,例如,依托机械专业建立安全专业,一般在专业设置的基础课大多为机械安全,依托化工专业的安全专业,一般的专业基础课大多为化工安全课程,矿业工程建立的安全专业课,大多以矿业安全课为专业基础,这是安全专业建设初期的通用做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务实,走得都比较“稳”,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逐步转向了向“大”而“全”发展的方向,最后都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其原有特色安全专业有一定程度的淡化,但是最高端的学术研究、学术成果依然是在原有特色专业的基础之上。

形成这种发展规律有其必然的原因:

第一,对安全学科的本征认识不清,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安全学科起步较晚,各专业建设负责人只能从本身擅长的知识结构和对安全科学的认知来制定学科建设规划。

第二,学科建设队伍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加深对安全学科的理解和认知,然后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强化。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横向科研项目还是纵向科研项目,“半路出家”的教师获得几率相对较小,这就给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阻力。

第三,在试图不断拓宽学科专业方向的过程中简单化增加了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而相应学科方向的师资队伍力量的转向相对滞后,使大多“半路出家”的教师授课压力加大,同时也使学生课程量负担过重,在短期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由于专业建设在原有特色基础上拓宽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还是学校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就给拓展初期的专业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五,目前发行的教材没有跟上“大安全”的时代要求。由于安全科学专业起步较晚,教材起初都带有相当的特色专业特点,这就使得“大安全”专业建设的要求和意愿很难被满足。

第六,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是以特色安全专业为主,使得学校培养愿望与就业用人单位的人才意愿产生了错位,造成了学生就业的困惑,目前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工科院校毕业生的特点

工科专业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毕业后均工作于各种工业生产的第一线,其工作环境大多存在有粉尘、噪音、振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腐蚀等危险源。据统计,我国约有5O万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500万人,职业病的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增病人数量居世界首位。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

因此,无论是对自身职业卫生保护来说,还是对企业、社会和国家而言,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较高的安全理念,无疑意义重大。

虽然大多数企业工厂都配有专职的安全人员,由于我国安全建设领域的不足,很多的专职安全人员受自身素质所限或者是受到客观条件和历史因素的限制,很难将安全隐患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果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危险源辨别能力和安全技术知识,就可以及时发现第一现场的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此外,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锻炼成长,一部分可能会进入企业工厂的领导岗位,如果具备了较高的安全管理素质和安全隐患意识,那么必定会改善整个企业、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严峻的安全形势,为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职业卫生环境以及国际声誉作出极大的贡献。

三、地方工科院校新建安全专业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如师资、实验室条件、地方资源,稳扎稳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优势资源,首先建设出特色的安全专业方向。

二是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及早做好长远规划,包括师资力量配置、师资的进修培养等。

三是平衡好“特色安全”和“大安全”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把培养适应所有行业的安全人才作为目标,否则往往会使培养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不精,感觉什么东西都能干,结果做每一样事情都费力[6],无法满足企业用人期望值。

四是建好学科团队是关键。学科带头人要具备站在学科前沿带领一个群体不断取得学术成果的能力和水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发展,在学术上要有成就,在工作作风上要刻苦、认真,管理上要科学民主,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奋进,积极进取,就会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高水平的师资梯队,就有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也就有了取得高水平成果的必要条件。

五是认真做好学科培养方案的论证,这一点尤为重要。培养方案的形成,关系到教师教学科研的重心,关系到学生对安全专业的“认识特色”,培养方案制定得好,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机会都得到很好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弯路。

六是重视实践环节。特别是初建专业,本来实践环节就非常薄弱,如果不重视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都“眼高手低”,只是掌握了一些“死”的感念和理论而已,毕业后很难胜任实际工作,更谈不上创新,同时也会限制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可行性的几点建议

1.建立合理的学科队伍

学科队伍承担着学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改革的实验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科生存的基础。一个合理的学科队伍,应该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鲜明且有优势的特色,符合学校学科规划目标(往往以服务地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同时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巨大的凝聚力;能及时加强对外交流,掌握学科前沿和行业方向。在合适的阶段适时进行进修培养,便可以健康茁壮成长,培育出令人喜爱的果实。

2.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有了合理的学科队伍,必定会发挥每个师资的力量和优势,因此,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就显得顺理成章。值得注意的是培养方案应根据学科队伍的发展、学科前沿和行业动态以及地域经济特点及时进行修正。

3.重视课程实验

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应多开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因为由于技术的发展,往往实际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相对比较先进,因此需要实验课程的实验仪器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试验过程中尽可能缩小分组人数,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

4.重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习尽量选择具有普遍安全问题的工厂(单位)和地域经济特色的企业单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可有针对性将一些科研问题作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要以特色为依托并逐步向外拓宽

这个过程不可急躁,但又不可不做,逐步加强安全专业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只有这样安全工程专业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

6.加强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

安全学科内涵丰富,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不断自学进化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责任心,因为学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人才。人才的内涵包括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包括能力素养的培养,因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个特殊的新建热门专业,在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专业建设初期,这一点尤其要注意,这涉及到一个专业面对社会考验能否满意通过的问题,也涉及到学科建设长远的发展前景问题。

7.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与力量

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探索建立长效、良性的与企业互惠发展机制。充分利用社会、政府、研究所、企业、公司等资源与技术,全方位促进学科的积极建设和健康发展,特别是加强校企合作,可以达到互惠互利,既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又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近期三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通报[Z].2012-10-15.

[2]殷文韬,傅贵,袁沙沙,等.2001—2012年我国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41-147.

[3]李亚斌,邓永军.企业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大众标准化,

2003,(3):40-41.

[4]李晓群.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

(9):39-40.

篇7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关系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144-02

在我国公路交通建设行业不断发展的当下,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对于公路的交通安全而言,设计方案是影响其最根本的条件,其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对于公路的可持续使用和人们的出行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在公路设计中引入交通安全的概念,并对二者之间的实际关系实现充分把握,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多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考量,实现各要素之间的彼此协调,使得公路设计的合理性能够保证交通安全。

1 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实现公路设计和交通安全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对二者之间的实际关系进行充分的把握,首先对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要明确,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平面设计因素

在公路设计中,平面设计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了直线设计和平曲线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公路进行实际的建设之前,设计人员必须对公路的整体线条进行把握,对于直线的长度设计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是由于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在公路设计常常会忽略了建设场地的实际地形环境情况等,将直线设置的过长或过短,为公路的实际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平曲线设计的合理性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对于公路整体设计而言,在进行平曲线设计时,设计人员要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来准确的计算出圆曲线的半径,并以此为根据来对公路的转弯地段进行设计,但是,一些设计人员在对车辆稳定转向方面进行了考虑,却忽略了车内乘客对曲线弧度的实际反应。

1.2 纵面设计因素

纵面设计是公路线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曲线和纵坡结构,因此,竖曲线和纵坡的设计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从总体上来看,公路纵面的线形连续性设计一方面要满足视觉层面上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以及驾驶员的心理安全感。在通常情况下,竖曲线的长度和半径设计应该大于行车安全规定中的最小数值;对于半径较小的竖曲线设计而言,为了保证车辆的通行安全,小半径的竖曲线位置不应该设置在大交道口,而是应该将其的起始点和终点尽量设置在隧道和立交桥的起末点处。

1.3 横断面设计因素

对于交通运输安全而言,公路的横断面设计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公路的幅宽上面来看,公路中的行车道、路肩分隔带以及路缘带的形状和尺寸大小之间都要保证一致性和连续性。在车行道得横截面过宽,会出现两辆车共同行驶在同一车道上的情况,如果分隔带的宽度过小,就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上而言,其横断面设计的不合理会对驾驶员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

1.4 公路景观因素

公路景观也是公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景观设计能够使得驾驶员和乘客具有较为舒适和赏心悦目的感觉;反则也会对驾驶员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引发一些交通安全事故。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在长直线较长的空旷路线地段,如果公路景观设计的几极为单调,不能对驾驶员视线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也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2 公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分析

为了使得公路设计能够保证交通安全,在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实现全面把握的同时,应该从公路设计与交通安全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着手,提高公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2.1 曲线半径设计与交通安全

对公路交通事故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公路的平曲线路段,特别是半径较小的曲线路段,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较密集区域,经研究得出,在公路平曲线路段中,半径设计的大小与交通安全的发生率是呈反比关系,平曲线的半径越大,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就越低。综合考虑行车速度、路面状况和交通运输量等因素,公路平曲线的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首先,一个长直线段连接一个小半径的平曲线,其交通安全的危险性要小于连续曲线连接一个小半径的平曲线;其次,在公路设计中应该对曲线的半径进行合理的增加;再次,曲线线形的设计要对当地地形变化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其超高和加宽值的计算也要满通安全的需要。

2.2 平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在公路平面设计中,直线是最为常见的线形,这种线形设计具有方向明确、前期勘测简单、距离可控性较大的优点,但是如果直线线路过长,会使得驾驶员产生视觉的疲劳,因此在进行直线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标准规定,当设计的速度为60 km/h时,同向曲线间的最下直线长度(m)应不小于行车速度的6倍为最佳,其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m)应该在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为最佳。另外,在平面地区进行公路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直线线形,其最大的长度为20(V+V),其中V表示的是设计行车速度,V则表示实际行车速度和设计速度的差值,一般在15~20 km/h之间。

2.3 曲线长度设计与交通安全

公路曲线长度的设计与交通安全也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曲度相同的条件之下,曲线长度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之间呈正比关系,曲线长度设计越大时,其交通事故也越容易发生。因此,在公路曲线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一关系规律进行把握,避免出现曲线长度过长的问题,同时也要对曲线的转角进行合理的设计,通常情况下,曲线的转角应该控制在30 °之内,最大程度不可以超过45 °;另外,进行高速公路的缓和曲线设计时,其横向加速度的变化率应该设为0.45 m/s3。

2.4 视距设计与交通安全

在公路设计中,视距设计也是影响交通运行安全的因素之一,视距设计上指的就是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能够看清前方道路最远的距离,对行车安全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发生突况时,合理的视距设计能够使得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和处理,通常情况下,视距越大,事故发生率越小。因此,在进行视距设计的时候,反应时间的代表值应该大于所有驾驶员的正常平均值,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大于2.5 s的判断时间。

3 结 语

公路设计与交通安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公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对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公路设计过程中,必须时刻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放在重要地位,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区域进行重点设计,使得设计方案符合我国公路建设的规范标准,以保证公路运输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强,王蓉蓉,路维,等.平原区双车道公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研究[J].公路,2012,(5).

[2] 郭杰.对公路设计与交通安全之间关系的解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9).

[3] 翟卫华.公路线形设计与运行速度及交通安全的关系分析[J].交通标 准化,2013,(4).

篇8

[关键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1.5;X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198-0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迅速地普及到家庭,从而使得道路交通流量突飞猛涨,造成了道路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比较乱、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出现这种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人们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仍然处于较差状态,跟不上道路交通飞速发展的要求,使得公民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要大力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都必须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尽快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涵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以交通安全为目的,以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和依靠行政的、社会的、部门的力量,以各种形式和方法向交通参与者进行的宣传教育。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得人们能够明确在参与交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懂得在各种不同交通条件下的交通安全知识,从而增强人们的交通法制观念,培养人们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及交通道德水平,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的模式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涵已清楚地表述了此项工作要走社会化途径,就是要通过和依靠行政的、社会的、部门的力量进行宣传教育,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条也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这一规定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必须走社会化运作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与协调,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各行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负责实施,明确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制度,督促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各行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到整个社会普法教育的轨道上来,从而真正形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

三、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的必要性

(一)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宗旨所明确规定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条规定不仅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走社会化运作的模式,为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还明确了不同社会主体应当承担着不同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职责:各级人民政府承担综合性、全面性的教育职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承担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职业职责;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承担本单位人员的教育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承担学生的教育职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承担社会媒体舆论性的教育职责。由此可见,各级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各行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都肩负着法定的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种责任和义务得到真正的履行,才能逐步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从而提高全社会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的宗旨。

(二)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是由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在现代社会里人人都要参与交通,无论是儿童、学生、驾驶人还是老人都要出行,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道路交通参与者,这就决定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具有广泛性,也就是说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需要接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因此,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就要体现全民性,就必须通过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来实现全民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培养全民通安全意识。

当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体是以交通管理者为始终的,以政府模式化的行政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模式单一,工作被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始终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且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人员严重不足,加之当前道路交通管理任务又比较繁重,投入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又不多,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很少直接参与,在这种现状下,势必会造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全面和彻底,存在着宣传教育的“空白点”就不可避免,也就很难实现全民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可见,当前这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已不适应现代道路交通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不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广泛性的特点。所以,为了普及全民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必须尽快转变机制,争取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通过政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模式,从而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是新形势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整体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道路交通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私有车辆的激增,驾驶员队伍的壮大及结构的变化,都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诸多问题,同时也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一部分人的交通法制观念淡薄,人们的意识形态需要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督导,需要

完善的宣传教育的社会机制来指导人们的交通行为,而传统和落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道路交通发展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尽快建立“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进一步发挥现代新闻传媒的作用,实施大联合、集团化作业,实现人、财、物的集中,是新形势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大势所趋。

(四)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是提高全体公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的客观要求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重在全民参与。因而调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的积极性,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公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根本目的。

目前,人们的交通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交通安全意识仍然处在较低的状态中,致使人们在参与交通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如行人不走人行道、人行横道,非机动车闯红灯、抢道、逆行,机动车超速行驶、强行超车、急停猛拐、乱停乱放等,这些违法行为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造成道路交通拥堵,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针对这种现状,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交通警察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人员少、形式单一、孤军作战、经费短缺、覆盖面不广等,这就决定了要彻底改变人们原有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不能单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独立去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承担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职业职责,这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是宣传教育行政部门,让其承担全社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职责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由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共同承担全社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任务,构建强大的社会化宣传教育网络体系,从而真正形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实现提高全体公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根本目的。

(五)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是搞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措施

道路交通活动的主体是人,车辆是由人来驾驶的,路也是人走的,可见,道路交通秩序的好与差,交通事故的多与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能否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能否自觉地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也就是取决于人们能否有较强盼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而要培养和强化人们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就必须通过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来实现。依靠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的力量,进行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就是要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人手,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全体公民对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理解、认识不深刻到理解、认识较深刻,直至全面掌握,使人们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各种交通行为,逐步增强交通法制观念,达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好交通秩序;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全体公民充分认识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加深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理解,从而使人们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彻底改变原有的不良交通习惯和交通意识,逐步更新和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把安全隐患、漏洞、事故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六)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是全体公民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生命权的根本保障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死亡89455人;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死亡81649人;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死亡73484人;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死亡67759人。从统计数据来看,尽管我国每年发生的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但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是全世界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种状况不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了严重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使得人们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的生命权得不到保障。

对造成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原因分析得知,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车人和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引起死亡交通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约占全部死亡事故的96%。由此看出,人们的交通违法行为是造成公民生命权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全体公民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的生命权,就必须要减少人们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就必须不断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就必须尽快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确立的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的立法原则。   综上所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显著的成效,就必须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宣传教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以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丁立民,道路交通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2]孔宪信,道路交通安全法释义与运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交通安全; 公路景观设计; 发展; 现状

在我国公路景观较西方发展晚得多,西方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注意到了公路中的景观问题,而我国则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的,中间差了好几十年。起步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路规划设计在景观这一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公路景观一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与投入,尤其在是否考虑交通安全上,造成了至今的低水平,止步不前,甚至在一些公路路段的设计时某些公路景观对交通安全起副作用,甚至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对于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在考虑美学的同时,兼顾交通安全也是必不可少。我国公路景观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时间去发展。其中更需要向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去学习。

1 我国公路景观发展

1.1 发展过程

我国的公路景观起步较晚。1978年,我国陕西省汉中地区公路管理总段,选择运用公路美学方面的知识,对道路进行了外观的改善和景观设计,逐步使辖区内的道路现形流畅,并且使道路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建筑物等原有事物保持协调,而且行车中的人产生优美舒适的感觉。在1983年,我国交通部制定颁发了《公路标准化美化标准》,称为GBM工程―GONGLU BIAOZHUNHOA MEIHOA,要求道路保证美化、畅通、绿化、整洁,路、景

、物相互交叉协调,构成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道路环境。2010年,颁布了《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1.2 发展现状及原因

1.2.1 发展状况

据统计,2012年底,我国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23.7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11.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9.62万公里,已经超越美国的9.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具体来看,在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上,却始终走在世界的后面,问题重重。首先,单纯就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来说,在我国,至今还未形成相关系统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规范,行业内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都可以按照自己所了解的来做。其次,在公路行业内,公路景观的作用还并被领导、权威人士所认可,甚至不屑;同时,在公路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多的考虑的是经济节约、施工方便等“更为实际”的因素;甚至,某些景观师鼠目寸光,为了迎合领导的经济考虑,并未真正尽自己的职责,还有些甚至随便敷衍;另外,作为公路规划设计中的冷门,我国现在缺乏真正公路景观方面的建造师,而不是结构师。

在公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过多考虑局部效果,施工过程中人工痕迹明显,单纯追求“美”的效果,忽视交通安全等,都是我国现在公路景观设计的短板。

就交通安全上来说,道路某些路段未能避免危险线形;绿化,结构物只当作一般附属结构,不给予充分重视,某些甚至遮挡视线。

近些年,我国开始有过对于“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1.2.2 产生的原因

首先, 存在一些现实原因。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又离不开交通运输,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道路的建设,在经济建设的时候求快、“求量”,却忘了“保质”,即没有充分考虑公路各方面的建设,其中就有公路景观这一块,同时造就了公路景观的冷门,因为大家都不重视。

其次,就我国传统文化原因来说,从古至今,我国都追崇的实用精神,决策者更愿意去保证公路的实用性。不愿在景观投入太多,同时错误把景观纯粹理解是艺术、园林方面的东西,而忽略了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给行车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实际上,虽然公路满足了结构的功能要求,但是在安全性上存在隐患。虽然满足了了技术要求,但是在某些路段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

另外,就具体原因来说,公路设计中景观设计与土建工程设计严重脱节,二者并未在设计中互补,形成统一,基本是在土建基本完成再有景观师来考虑景观的设计工作,最终造成景观设计成为了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并未在公路建设工程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反而成为“附带的工作”。

以上原因造就了我国公路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一直止步不前,跟西方国家形成了很大差距。

2 结论

我国现在公路行业并不缺乏结构师,但是很缺乏建筑师。我国的公路设计功能性与安全性这两个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因为这几十年我国一直着重发展这两个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取得很多的成就,从理论到技术实践运用都做得很成熟。但是,在公路景观这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投入得太少。

无疑,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公路景观设计这方面,尤其是基于交通安全的景观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李旖,曹帆.高速公路景观安全及其设计要点分析.西 安:长安大学,2013.

[2]崔兴风.高速公路线形及景观安全评价研究.新疆:新疆 晋昌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

[3]彭俊杰,刘华伟.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浅 析: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 陈太华,万冬华,马良成.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 计.重庆:重庆交通大学译,2011.

[5] 刘洪启,吴云,张巍汉.基于新理念的公路交通安全设 施的景观化设计思路.北京: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009.

篇10

关键词: 交通管理信息;软件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73-01

在近些年以来,在我国的交通管理信息部门当中,主要以加强管理信息的建设以及应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效。当前,在交通管理部门当中包括的业务有:驾驶证的管理、登记机动车、处理违法交通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等,都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的。然而,交通管理部门随着业务不断的快速增长以及要求提升,所以承受的压力以及挑战也在日渐增加,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是显为突出的,因此,加强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安全则是发展和建设的必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必须要全面的考虑到业务功能以及流程是否全面,以及它的可用性和完善性。2)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在随着不断的迅猛发展,所以显现出的安全攻击手段与技术也在快速更新,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和设计一套较为完整的业务系统软件,以确保它的安全应用性,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从而减少安全信息的风险问题。

1 设计构架

在搭建信息管理的框架时,必须要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搭建组织时必须要根据当时的状况进行,并且也要符合自身的信息管理以及业务发展的具体要求框架。建立交通信息的安全软件必须要应用服务器端以及客户端的模式才可进行,主要是通过公用的软件安全包以及安全管理的两个平台组成,从而达到软件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运行监等服务功能。

1)由于公用业务的安全包一般是应用于数据库的服务器、采集系统软件的信息以及应用中间件的标识等,从而达到检查服务器的身份唯一性以及鉴别复杂度等功能,以确保业务软件应用的合法性。此外,它还可以拦截机制,检查控制访问的安全策略对程序的调用。当软件一旦以后,可以实时监控服务器的状态,以及异常的软件安全信息,并且通过加密技术、校验技术以及压缩技术等定时的发送会话信息。一般安全管理平台主要是实现管理软件的安装、监测运行监测等服务。

2)所谓安全管理平台主要是通过应用对称的加密技术以及时间戳作为各安装点软件的安全密钥。由于运行的软件可以实时监测所接收的信息并对其验证、解密和解压处理,并且转化为监测信息。

2 软件的安全管理

由于软件安全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促使软件可以在授权的服务数据库以及应用方面得到使用,而对于还未授权的运行软件则可以对其锁定与报警处理,避免非法分子的侵入安装。对此,安全管理是可以对数据库与中间应用服务器做备案登记的,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登记数据库,以建立一个安全的软件监测运行管理。

1)对于软件安装点所包括的标识有数据库与中间件的服务器标识,它可以应用采集一定量的信息从而对服务器识别认证身份。所应用的信息服务器主要包括有:硬件标识、数据库标识、网络标识、操作系统、硬件标识以及应用软件的标识等。

2)进行安装密钥的应用管理一般包括有安装密钥的制作以及生命周期两方面进行管理。主要是对申请信息的应用散列加密法对其做散列处理,并且应用散列值作为安装密钥的申请信息。其方法主要可以应用自动发送以及手工发送到软件的业务客户端。

3)安装密钥的主要内容有安装点服务器的标识、应用系统管理员标识以及使用时间等管理信息。而管理密钥一般包括有密钥生成以及生命周期的管理两方面。一量正式密钥在成功注册软件以后,则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标识进行应用信息的散列加密方法运算。也可以在业务系统的客户端通过加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也可以应用校验位的方法从而保证信息安全性避免出现篡改等问题,此外,也可以在安全管理平台对其记录密钥的完整信息。

4)由于软件的安全管理与业务的系统客户端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这也是在安全体系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对称的双重加密,从而确保通信的安全保密性。同时,通过对信息所生成的校验以确保完整的通信效果,而进行压缩处理主要是确保数据的安全高效性,并且在运行监测中则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3 对于系统的管理安全

1)对于运行软件的安全监测主要是应用正向方法,从而对之前所考虑到的安全防范点做以实时监测的工作,并且记录非法或者是可疑的安全信息事件,以便进行定时发送到安全的服务管理平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安全软件服务管理当中,并且对经常出现的攻击方法以及安全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找出安全的防范范围。

需采用程序自动更新机制将新的防范措施程序更新到业务系统客户端。

2)在管理监测系统的运行时则可以应用GIS地图,并且通过图形化的方式从而显现出软件以及具体的运行情况。此外,也可以对更新的版本、服务器的运行以及安全情况在统一视图当中进行全面的监测,以便提高从事负责技术安全的工作人员可以很快找出所存在的威胁。

3)由于白名单的信息服务主要是根据在软件的管理平台进行工作的,并且通过安全管理记录的标识信息而生成的一份白名单,这主要包括有安装的代码、系统类别以及服务器的信息标识等。在交通管理的资源库当中由于程序是可以通过定时来获取信息的,并且也应用了鉴别身份的技术,验证身份的合法性的存储。当业务软件进行传送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时,并发送到资源库,它可以识别实体身份,也可以验证访问请求以及确保信息的主要来源。

4 改进措施

1)它可以加强监控平台在预警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并且可以对不同的安全事件进行定量以及定性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剖析技术攻击的范围,也可以全面的研究入侵与攻

击的重要手段,从而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措施,以提高它的安全防范性。

2)必须要加强提高对数据库以及监控可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有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利用率、内在的信息应用以及中间件服务器的虚拟机线程数等方面。

3)作为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提高对技术管理员的技术安全培训,如果只是依靠软件解决问题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最重要以及最必要的因素则要体现在人员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强技术管理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技术培训以及防范技术等,从而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与管理是同样重要的。

5 结论

总之,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制定一套较为全面的严格制度从而防范产生不安全因素,但是在这其中最为可靠防范手段还要靠技术管理。对此,在技术应用上必须要建立一套安全系数较高的软件系统,从而提高信息软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2008(04).

[2]陈鲁军、解勤、谢晶,关于对公安信息安全与标准化的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