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篇1

关键词:主体地位;学习氛围;教学方法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抑制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呢?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斯宾塞说:“学生靠自己努力得来的知识,独立解决的任何问题,都要比其他途径获得的更加彻底,为他自己所拥有。”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坐标方法简单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操作提示,独立操作坐标,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情况,却忽视学生发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记忆,使学习方式表现出依赖性和受动性的一面,久而久之,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反而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所以,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引导和启发为主,丰富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2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教”上,更体现在“学”这个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的“学”,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意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忽略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学得过于被动,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学大于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促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菱形”时,我拿来一些生活中的菱形,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这些图案的特点.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得出菱形具有工整、匀称、美观等优势.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菱形和普通的平行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特殊在哪里?接下来,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尝试解决我提出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监督、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促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不仅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

二、交流信息,揭示并运用规律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相关知识会有一些感悟,并得到一些结论.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感悟,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信息,利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全面的教学信息.然后教师要让学生阐述得出这样结论的理由,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接下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和规律进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菱形”时,通过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得出了“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的结论;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应该进行修改.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个性质的理解,教师要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性质交流.学生的探究大多采用测量、折叠等方法,并且是根据这些方法获得的结论.探究某一概念和性质,不仅要进行感性方面的分析,还要根据相关的理论对其予以证明.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所得的结论进行分析,并对菱形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究对其进行再理解.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利用一些经典的例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规律.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变式训练,反思总结

篇3

【摘要】新课改的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的"三段八步"教学模式在数学学科的实践,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维。

【关键词】教学原则措施情境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有这么一句话:“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布鲁纳也曾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校在我县“课改再起航”的大背景下,也提出了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三段八步”的教学模式。 “三段”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升”,八步则指“预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目标――自主学习检查――提出合作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点拨――延伸拓展、总结巩固”。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本人充分的认识到了: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坚持五项原则,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1.1均衡的各科训练原则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需要所有科任教师的共同协作。因此,教师要有创造精神,要转变教学观念,敢于放手;其次,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自主学习的计划。

1.2融洽的师生关系原则

教师要积极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改变呆板的严师形象,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学生方可畅所欲言,真情流露。

1.3粗放型的精讲巧练原则

以往的教学教师总是讲得过细,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透而挤占学生读书思考的自学时间。教师满堂灌,既费时,又费力,收效还甚微。笔者认为:在点拨讲解中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核心问题必讲、解题思路数学方法必讲、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必讲;“三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讲、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能解决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1.4因材施教的全面性原则

自主学习不能局限于优等生,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主动质疑,尤其是后进生,教师要不失时机的鼓励和引导后进生转换思维方式,勤于动脑,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1.5适时公正的评价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评价的适时和公正性。针对学生的发言,不能简单的以对或错来下结论,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行互补,即使是错的也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2.落实五种措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1创设情境,激起自主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就要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不过,设置的问题要有趣,要与本堂课目标相关,且贴近生活。

例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例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例”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2.2预设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目标有着导向作用,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2.3引导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2.4延伸拓展,联系实际促运用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2.5指导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多元化 实践 探究

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促进教学活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笔者将借鉴专家一些理论研究,有效结合自身几年来初中数学课堂实践,以北师大版初中教材为例,对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策略展开探究。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让学生学会“动手”

新标准强调过程性目标,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感受,要求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丰富数学学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认为要有效创设平台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结论。如在学习“图形认识初步”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好充分预习,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二、引导学生“动脑”

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展示学生的才华与创造力。如在学习梯形(等腰梯形)章节时,师出示如下图形,并引导学生想象:

画一画:在下列所给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探究:

①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会有一个梯形吗?你认为如何给梯形下定义?

②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你会得出直角梯形吗?

学生在动脑想象中发现问题,并解决了一些问题。

三、让学生学会“动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从而展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能,发现更多的数学现象。例如,在初一数学探究规律教学中,由一张日历让学生寻找规律,具体操作过程可以是:

(1)提出问题一星期有几天?一个月平均有多少天?今天是星期几?是几月几日?

(2)展示本月的日历:

(3)要解决以上问题在上面的日历表上马上就能得到结果,观察上面日历表同学们还会发现什么规律吗?经过学生探究结论个个不同,

同学甲:“在同一行中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1。”

同学乙:“在同一列中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

(4)老师总结:提出新的问题

①日历上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中间的数有何关系?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9个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9倍。

②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呢?根据日历的特点这9个数有下图规律:

所以,(n-6)+(n+6)+(n-7)+(n+7)+(n-8)+(n+8)+(n-1)+(n+1)+n=9n

③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都成立吗?

④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同学们会认真思考、自己探索、自我解读、自我理解,从而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营造出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气氛。

四、给学生“动嘴”的机会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允许学生“讲错”、允许学生“插嘴”。如教学《直线平行的条件》,在这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这一节的体会,同学们畅所欲言,如学生1:除了对顶角外,还有同位角;学生2:我感觉数学真有意思;学生3:同位角不一定相等;学生4:生活中能发现数学,我发现木工师傅工作中用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生5:用这种方法我可以说明为什么黑板的上下两边是平行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弥补了教师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进一步深化,使学生探索、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鼓励学生“变一变”

让学生敢于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进行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现的一题多解的例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过程,培养发散思维。例如:学习《商品销售问题》一节时,我先让学生对“结果是盈,是亏,还是不盈不亏”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判断猜测的正确性,最后分小组讨论产生结果的原因,教师在旁予以适当引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问题深入探讨:大家试一试把“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改为“把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损20%”,或改为“一件盈利40%,另一件亏损15%”那么结果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们热情高涨,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数学教学

一、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特点

1.学习中自我反思

在初中生学习的过程中,反思是非常棒的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初中数学中,由于所学知识还不是特别复杂,只要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反思,很多时候就能解决自己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当学生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师只需要细细点拨,学生的思路顿时就解开了,这就是通过自我反思提升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提升学生自我加快学习的步伐。

2.学习中的独立自主

解决初中生独立学习的自主性,应该改变原有只灌输知识的数学教学方式,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摆正位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在课堂课后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慢慢地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并积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对初中生学习数学自主性的培养

1.教师应该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

对于初中生,由于心理和年龄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对于学习、学业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学生都处于接受学习的那种学习状态下,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没有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所以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培养中,教师首先应该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慢慢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来。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后,列举等腰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梯形等几个例子,并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教师举的例子中有几根对称轴。并且逐渐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想象力和积极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让活跃的课堂气氛引领学生遨游于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巩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2.教师应该正确地评论,让学生积极地反思,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

教师是初中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评判者,如何让自己的评判和评析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论和引导,对数学常见问题的反思应该着重提醒,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对数学的知识不断巩固,从而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已知AB是圆O的直径,DA、DB是圆O的切线,角BAC等于37度,求角D的大小。教师可以根据已经所教的知识去分析这个题目,首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让思路比较清晰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然后问问其他学生是否同意该学生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样在反思的基础上对于几何进行学习非常有益,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将几何知识记下来,并且运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去。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学习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目标,教师应该将这一目标融入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去,从而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课堂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导课方式,导课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实效性和发展性,就需要教师具有师德高尚且吸弓l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宽广渊博又语言幽默的感染力、熟悉驾驭教材能灵活创设课堂情境的教学艺术能力,要让学生学习数学变被动为主动。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和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6、巧设练习,增添兴趣。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到科学安排,题量要适度,题型要有应用性、趣味性和拓展性,既多样又适宜,通过练习要达到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7、课堂小结,保持兴趣。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二是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课堂小结形式具有多样性,常用的类型有:(1)知识梳理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④概括式的小结,②问题式小结,③对比式小结。(2)互动性小结。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小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展开。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在设计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炼。课堂小结要有目标性,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功能。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才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学环节,提高自主学习效益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倍增效益,提高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准备具目标意识。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使学生对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2、新授知识具突破意识。一般说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有:基础性练习、针对性练习、操作性练习、口述性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切实地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生的思维方法有所突破。

3、巩固知识具强化意识。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一般地有:巩固性练习、比较性练习、变式练习、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具反馈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下学习;关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16-01

“自主学习”(self-determined learning)是近年来很热门的一个关于学习方式的术语,学术界普遍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习者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文将从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与教下学习的关系以及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几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进行一些探索。

1.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这个概念,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因为关注角度和流派主张的不同,始终存在很多不同的定义。

综合来看,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归结为两类:

1.1 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宾特里奇(P. R. Pintrich)给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丁念金将“自主学习”的定义总结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主引发与定向、自主调节与监控、自主评价的学习。

1.2 “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的一种能力和学习习惯 。Littlewood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Bergen的定义为:学习者有能力并乐意自我管理学习、愿意独立自主,而且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与他人合作。

Little的定义为: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综合上述各派的观点,可以看出,教育学界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都集中强调学习者的自主行为,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需要教师指导并没有做更多关注,而Littlewood甚至将“自主学习”明确界定在“不依靠老师”的前提下。

2.自主学习与教下学习的关系

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基本都采取“班级授课制”形式进行,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学习者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监控下进行学习活动的,这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和“教下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下学习”又称“他主学习”,是与“自主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教下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爱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

2.1 虽然自主学习在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自主学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1.1 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都往往不够强,在缺乏管理和组织的情况下,往往会有不少学生并不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中小学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较低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都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在这个阶段实行完全的“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那么无异于放任自流。

2.1.2 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学生较少从事自主学习活动,因此不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较为缺乏,自主学习可能在短期内较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事物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心理上、在学习习惯和教学习惯上,都没有对“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感到茫然,而老师则不放心学生独立学习,怕他们学不到该学的内容或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2.1.3 有许多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那些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还是需要通过教下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2.2 自主学习与教下学习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自主学习与教下学习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少存在绝对的自主学习和绝对的教下学习,“自主”与“他主”的区别往往只是程度上的区别。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生主体;分工合作;创造性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一、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含义和要求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它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学习中互助合作,达成共识。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潜在意义,注重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力求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在评价方式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依据合作学习的理论观点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设置,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以下五点:①既重视师生互动,又强调生生互动。②实现数学“认知、情感、与技能”的教学目标。③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④使合作性、竞争性和个体性三种学习情景兼容互补、相得益彰。⑤体现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进步的理念。

在合作学习的较长实践中,自己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合作学习的负效应仍大量存在。

二、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负效应及原因

笔者同大多数教师一样,刚开始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时,只注重自己的课时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设计,把合作学习当作教学的一个环节;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很少关心或指导合作学习小组的具体目标的实施、小组成员的分工;只注重几个学习好的、能力强的学生的探究结果,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结果是教室里热闹非凡,唧唧喳喳。走近一听,往往是你一言,我一句,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合作变成了聊天。但真正动手操作的人却不多,大多数学生看别人操作,置身学习之外充当一个观众。

究其原因:①主要在于教师对合作学习方法认识不足。教师置身于合作学习小组之外,对目标的实现及小组的分工没有指导,缺乏与学生共同探索的体验。②合作学习在评价上只注重小组的探索结果,没有让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挫伤了个别学生的锐气。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优秀学生及表现欲较强的学生成为主角,对一些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观点不够重视,成了陪衬。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是被动、消极、没有信心的。长此以往,合作学习就成了个别学生表演的舞台了。

三、数学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对策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为了取得最佳合作学习效果,首先应该进行科学分组,小组内合理分工。教师应在熟悉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建成后要对学生进行互助友爱、民主平等的教育。选派学习较好、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其他人担任发言人、记录员、操作员等,增强小组凝聚力。小组建成后,可先通过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任务开始运转。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小组内先自学,互帮互助,然后进行小组间解题竞赛,一人解一步,这样做不仅明确了个人的责任,还认识到“同舟共济”的重要性,产生本质上的合作。

2.定标定向,激发愿望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要有明确合理的合作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内驱力。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后,组织一次“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小组合作。笔者设计以下问题串,让学生合作探究:①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②顺次连接矩形、菱形、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③在什么条件下,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④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为学生的合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各小组围绕目标通过操作、探究和说理,基本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对中位线定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及时介入,适当点拨

当学生围绕合作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小组学习遇到障碍时教师要给以引导,当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介入,针对问题,进行点拨。例如,在教学“平面镶嵌”时提出的任务是:①如果用其中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②如果用其中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它们的边和角应满足什么条件?开始时,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实例,如经常看到用地砖镶嵌的图案,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到突破口,问题迎刃而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总之,合作学习有效地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在现代教育领域中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有效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施教者应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充分挖掘教材潜力、知识点、着力点的基础上,针对施教对象的不同特点,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就能产生很好的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J].中学数学教育,2004(04).

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必须带有主动性的特征,但同时也是一个建构性的过程。主动性是指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为自己确立一个学习目标,而建构性则是指学生根据外界环境、目标和完成进度不断地调节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过程。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以前能够主动地为自己设定学习的期望值、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前的心理调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调节情绪、自我监督,学习活动结束后及时地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就可以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学习。相反的,如果学习过程都是依靠他人的督促,缺乏自身的积极性,就不是自主学习。通常来讲,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相对性和创造性。能动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是依靠外界的强力督促,这是自主学习的最基本特征。独立性是指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有效性是指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学习效果,并且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创造性指的是不断理解和再加工书本知识,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研究初中生在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时必须结合自主学习的相关特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引导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能力,但是仍然不够成熟,呈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极端性。相对而言,他们对自身的行为已经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意志力。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在执行已经制订的计划时常常会发现遇到的困难远大于之前的设想,受挫性比较大。这些在其自主学习过程中都会体现出来。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有几个特点:从学习动机上来看,如果学生对某个科目感兴趣,他在这个科目上投入的经历就会比较多,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强;从学习手段来讲,相对于小学生,他们能够借助于图表、小结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凝练;而在自我监督能力上也较小学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教师、家长的督促。

对于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其学习数学的过程对其进行引导时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常见的原则有自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对于数学学习中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引导策略,比如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等。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授内容的不同采取设置认知冲突、将问题生活化、涉及开放性问题等具体策略。比如,在讲述几何图形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根据生活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得到“圆是一条线段绕其一个端点旋转而形成”的结论。

二、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以本人教授的新入学的初一两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自主学习的研究,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另外一个为对照班,采用的是普通的教学方式。通过一个学年的实验,对比两个班级的四次考试成绩(上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和下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计算得到每次考试两个班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实验班的四次考试的平均分为88.62,87.6,84.44,86.56,

标准差为12.37,9.73,11.29,13.36;而普通班的平均成绩为85.31,83.65,

79.12,82.69,标准差为15.64,13.87,13.56,17.23。通过比较发现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班,不管在平均分还是在标准差上都要优于普通班。

在进行平均成绩和标准差进行比较的同时,本人也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实验班6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以前提高了,72.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比以前提高了,73.6%的学生认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加强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65%的学生认为在以后的数学课上还应该继续使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只有遵循自主学习的特点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发育程度,充分考虑初中数学的特点,才能较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学版,1997(05):75.

[2]金延风.自主与引导: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策略

一、引言

初中数学应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获得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故数学教学工作者应从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出发,以多方面手段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究和实践。

二、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特点

按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划分,广义的自主学习一般指人们利用多方面途径和方法,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活动。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学校教育范畴内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数学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动机、自主学习方法和自我监控等方面,其特征如下:

(一)独立性。自主学习的核心特点是独立性。独立性是相对于他主学习的依赖性而言,是学生进行独立的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动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主要受学生自我认知和学业任务等方面的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自我个性和需求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等隶属于外部动机,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三)学习方法。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进步明显,开始利用图表、纲要、作小结、补充细节、归类、实例练习等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但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自我调节和监控。初中生尚处于依赖性和独立性、被动性和主动性共存的年龄阶段,其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变化大,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三、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增强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学习动机。据研究,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中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自我监控等特点相关联。鉴于当今初中生的学业任务压力和升学压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第一动机大多为考试成绩或升学,数学学习兴趣占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比例低。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情感联系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个体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脱离对他人的过分依赖,进行自我调节、支配和监控,独立完成数学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建立情感纽带。学校教学过程可促进师生交往、共同发展。此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个性的发展十分关键。初中生的胆怯和自卑情绪是阻碍创造性性格的最大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可积极创设平等、轻松、有效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氛围,加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在数学课堂外,教师可加强和学生的情感、生活态度和经验、数学知识、兴趣及价值观等交流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自身的主体探索者地位,树立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态度;对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宽容对待,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

(四)创设问题情境法,激发自主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数学资料及生活实例,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渴望,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并构建良好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体验数学应用的能力和激励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问题情境法具体又可分为生活应用性问题、趣味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直观性图形情境、疑惑陷阱型问题等情境法,教师设置的问题还应注重其科学性、针对性和挑战性。如学习“线段公理”中,可创设过河问题,询问最短路程;创设银行存款问题,问学生哪一种存款方式可获得最多利息;在学习几何时图形时,在课件中预先画上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然后利用多媒体动画动态地展示了顺次连接各种以上图形的各边中点,问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五)落实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措施,加强课前预习环节、课堂教学过程、课后复习环节的准备、实施及反馈工作,从而延长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课文内容,有些问题适当地加以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如课后复习应提高学生反思能力,教会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多种解法的优劣等,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发挥课后资源优势,如可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写小论文,拓宽其自主学习空间。

四、 结论

自主学习可促进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关注数学领域的前沿课题、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中老师应基于数学课程的自身特点,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数学规律和数学应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全面地发展的基本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瑾. 基于预习环节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裴红冰,张国楚.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研[J]. 数学教育学报,2005,02:94-96.

[3]孙慈根.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2011,0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