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质量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质量建设

篇1

【关键词】 质量评估奖励; 系统; 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 R69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50-03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Awards System/DUAN Qing-hong,ZHENG Shi-xi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150-15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and practical needs, this article did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warding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This article conclud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warding mechanism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was essential to arouse the teaching staff’s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was done research from four aspects.

【Key words】 Rewarding mechanism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Military Training Battalion of Urumqi National Cadres Academy,Hutubi 831200,China

所谓教学质量评估奖励就是对教学质量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实施褒奖[1-3]。同时,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使用的角度讲,教学质量评估奖励也是对其作用效果的一种肯定和认可[4-6]。根据军队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为配合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顺利实施,充分调动全校上下参与教学质量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建设的效益,本文就笔者所在学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奖励有关事宜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

1 奖励原则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按照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实施激励与必要处罚相统一的思路,确定教学质量评估奖励原则。

1.1 精神鼓励

利用教学交班会、教学例会、教学形势分析会、教学讲评会等机会和场合,对在教学质量建设中表现较好、取得一定成效的个人和单位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全校上下不断增强质量意识,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建设[7-8]。

1.2 物质奖励

在进行精神鼓励的同时,要区分不同情况,建立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完善奖励机制,明确奖励范围,控制奖励等级,把握奖励时机,选准奖励对象,用好有限的奖励经费,真正使物质奖励发挥效益[9-10]。

1.3 奖惩挂钩

要把教学质量评估奖励与广大干部尤其是教员在教学质量建设过程中的表现挂起钩来,对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积极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对因个人或单位主观因素导致评价不合格或造成不良后果者,按学校制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维护评估奖励制度的严肃性[11-13]。

2 奖励范围

教学质量评估奖励系统是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评估奖励范围应涵盖教学质量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方面,经过梳理包括17大类。

2.1 课堂教学

凡在课堂教学专项检查评估活动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2 重大教学活动

凡在学校、军区、总部组织的重大教学质量检查评比和教学评价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3 教学竞赛

凡在精品课评比、教学比武竞赛、统考等校内外组织的教学竞赛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4 课程评估

凡在课程质量建设、课程质量评估活动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评为校级优秀课程、课程教学优胜奖或在上级检查评估中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5 信息化建设

凡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学等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6 学科专业建设

凡在全科医学(边海防军医)专业、卫生学兵专业建设、学科(教研室)建设、教研中心建设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专项评估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7 教学资源建设

凡在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开发、教学课件制作、教研室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8 训练实习

凡在军事医学演练、野营拉练、临床实习、部队实习、应急保障等驻外训练活动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9 落实教学制度

凡在集体备课、试讲、互相听课、专家帮带、年轻教员培养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10 教学资料管理

凡在教学档案建设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11 教学设备器材管理

凡在教学设备器材引进购置、使用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12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凡在网管中心、图书馆、训练场地设施、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评估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13 卫生保障

凡在卫生保健、防病治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等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14 学员抽测和体能达标考核

凡学员(兵)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技能体能抽测、达标考核等活动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2.15 教学质量管理

凡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模式构建、平台开发、理论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得到学校或上级认可和推广的个人和单位。

2.16 服务部队

凡在教研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改革、联合办学(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技能认证、远程教育等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得到部队推广及部队认可的个人和单位。

2.17 教学评价

凡在学校教学评价年度自评、全军教学评价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经学校或上级检查考评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

3 奖励办法

教学质量评估奖励除进行必要的表扬鼓励外,要对各类评价或评比中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奖励办法分为4种情况。(1)凡在上述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中评取得名次者,个人发给奖励证书和一定数额的奖金,单位发给教学建设先进单位奖牌。(2)凡在教学质量建设检查评比中取得名次的单位,作为年度评选先进单位的加分因素和重要依据之一。(3)凡在教学质量建设检查评比中取得名次的干部,作为年度综合素质考评、职务职称晋升、争先评优的加分因素和重要依据之一。(4)凡在教学质量建设检查评比中取得名次的学员(兵),作为年度争先评优和评选三好学员的加分因素和重要依据之一。

4 组织实施

教学质量评估奖励分校内、大单位和总部3种情况组织实施的具体组织实施作出如下规定。

4.1 校内奖励

结合课程评估、其他专项评估、年度模拟教学评价、教学比武竞赛等检查评比活动实施,统一在年度教学总结大会上进行表彰。

4.2 大单位奖励

参加大单位(军区、协作组)评比竞赛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除大单位奖励外,对取得评比竞赛第1名的个人和单位,学校另行表彰奖励。

4.3 总部奖励

参加总部评比竞赛取得名次的个人和单位,除总部奖励外,对取得评比竞赛前三名的个人和单位,学校另行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1]陈竺,梅林.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设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34(4):393-396.

[2]席芳,陈汉.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建设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34(4):396-399.

[3]黄应堂,沈朝辉,曹蒙.关于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52-53.

[4]饶叶俊,周鸿.军队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344-346.

[5]王丽娜,李明,姚明锋,等.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9):53-54.

[6]刘冰,刘荣志,阮耀.构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48-50.

[7]高平蕊,魏双平.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12):49-50.

[8]李顺英.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9-31.

[9]唐文,李茜,李晓辉,等.构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84-87.

[10]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15(9):18.

[11]王学春,高哲学,郭子林,等.构建医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15):36-37.

[12]鲁晓.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08,10(10):89-92.

篇2

原则是本质,是规则。实践教学要想顺利进行,离不开原则的保障,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原则为其保驾护航。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目标性、可行性、系统性、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等原则[3],而每个子体系构建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一)目标性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过程,更是一个管理过程。构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以满足相关利益方需求为标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遵循目标管理原则。

(二)可行性一个项目在执行前需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实践教学前期规划过程与执行过程中的项目审批同样也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预见、模拟和修正来保障其可行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制定要结合实际,以切实可行为指导方针,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高校现有的资源为基础,避免脱离实际,使质量监控流于形式。

(三)系统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行,构成完整的教学系统;与此同时,实践教学也自成一个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将各个管理的子细节有机结合在一起,易于发挥“1+1>2”的效力。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应包括学校、院系、教研室、班级、实习企业、就业单位、监督职能部门等。

(四)全面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遵循“无死角”原则,实行360度全面监控和反馈。全面监督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无死角”式设计会提高运作成本,但高校不同于企业,其非营利性和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决定了质量监控系统建设需遵循全面性原则。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包括专业评价、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案评价、教学工作评价、试卷及考试质量评价、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价、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学生与企业双向评价、学生、教师与企业三维评价、毕业班调查评价以及其他相关评价等。

(五)全员性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应用性。理论教学倾向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往往脱离社会实际需求,这一点已被事实所证明。实践教学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更符合当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关乎学生、家长、教师、高校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实践教学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涉及各个利益相关者,覆盖全体相关人员。

(六)全程性实践教学管理过程类似于企业管理过程,控制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即进行前馈控制,未雨绸缪;进行同期控制(亦称过程控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行反馈控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错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不应是狭义的反馈控制,而应是广义的全程控制,要进行循环式监控,以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和教学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监督是实践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切实保障。缺少监督,教学有质有量的完成就无法保证;缺少反馈,监督应有的效果就无法实现。无论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还是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内容体系建设,都应该在实践教学监督体系的保障下进行,以保证实践教学各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协调,高效运行[4]。教学监督子体系的建设不仅要遵循相应的构建原则和一定的系统规律,更离不开相关人员的努力。

(一)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构建原则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建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重点关注可行性和系统性。1.可行性。由于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是以监督检查子体系为基础,并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反馈,因此,对监督检查子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尤为重要。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降低日常运作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2.系统性。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施行方案后,就需要对体系进行系统性建设。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系统设计好坏关系到方方面面。教学监督子体系的建立必须保证系统的全面性、连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

(二)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具体构建措施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是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的监督、检查、制约和激励,以保障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构建内外部协同监控、规章制度与质量评价标准双管齐下、物质与精神多方面激励相结合的复合监督检查子体系,可依照信息反馈子体系,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各方的优胜劣汰,最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规章制度建设。制度是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基础,要建立起学生评教制度、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督导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实验基地管理制度等各种监督检查制度,尤其是要把握好校企合作机遇,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制定“教师企业实训进修制度”,开展“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5]。2.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学生实践能力、管理人员管控能力等的基本标准,它包括实践教学建设质量标准、实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师工作质量标准、用人单位需求质量标准、综合评定标准等。应在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指导下,通过细化、量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随机因素等的影响,对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结果进行双重评价考核,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6]。3.激励监督机制。激励与负激励对于实践教学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激励机制应涉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多个主体。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对教师进行激励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应转变传统观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对实践教学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进行人才定期轮换等;改善科研条件,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教师发展搭建个性化舞台,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和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薪酬制度、升职制度、教学创新表彰制度等;加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力度,为教师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并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给予教师荣誉和升职激励,保障优秀教师的权益,发挥“模范效应”,促进其他教师向模范教师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相关人员的负激励同样重要,它可以保障来自于道德、制度、校园文化的约束与自我约束协同保障机制的运行。

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建设

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传递利用是资产增值的过程。管理者通过信息反馈与意见收集,可进行企业或组织内部的控制,以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可靠的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实践教学的整体状态和相关规律,系统地搜集来自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实习单位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信息,科学地分析教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监督,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及原则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具有随机性、简约性和范例性等特点。1.随机性。实践教学过程相对于理论教学过程而言,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随机事件与偶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很高。因此,在系统构建过程中,既不能主观否定随机事件与偶发事件的存在性,也不能任其发生,破坏整个系统的日常运作。2.简约性。有效的信息反馈往往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及时可靠,而冗长的信息会造成信息失真,影响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使其在信息的阅读过程中“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信息反馈不符合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基本要求,会加剧信息提供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3.范例性。从教学信息反馈中可以提炼出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经典范例”式问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在问题处理过程中贯彻执行,可以高效、有信服力地解决与范例相类似的一系列问题。基于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简约性和范例性等特点,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的构建不仅要遵循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原则,还要重视信息反馈的特点,遵循全面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原则。(1)全面性。信息反馈的随机性要求信息反馈必须具有全面性,主流事件的信息反馈是日常运行的结果,对随机事件和偶发事件的信息反馈能够体现系统的完整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危机处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危机事件的处理与管控。与此同时,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反馈体系的全面性,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与信息流动的通畅程度决定了整个质量监控体系能否正常运行。(2)可靠性。有效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只有依据真实的信息,管理者与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所收集到的大量反馈信息是可靠的,但由于存在被调查人员态度消极及小团体、系统自身的缺陷等不稳定因素,会导致一部分信息失真和不可靠。这就要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去伪存真,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反映实际教学情况的真实、可靠的信息。(3)及时性。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只有及时的信息才能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延时效应产生的影响。信息不及时会使正确的决策在错误的时点生效,使原有的问题更加恶化,解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使教师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使教学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因此,实践教学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尽量减少信息反馈程序的延时效应。

(二)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主体与客体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主体包括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家长、教学管理人员、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以及就业单位管理人员等。在校学生和教师是教学信息反馈中的关键主体,在师生间建立双向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学质量、师生满意度的提高和教学关系的融洽,也有助于自下而上进行反馈。毕业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受益者、检验者和反馈者,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如何,不仅是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更是高校对其培养的结果,因此,毕业生对实践教学效果最具有发言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最亲密的终生导师,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有着切实的体会。BenjaminMaster曾详细分析了家长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家长对教学监控的影响[7]。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院系基层管理人员和教学秘书等的信息反馈,有助于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控制和学风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信息反馈,向高层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就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信息反馈具有时代性、实用性、需求性等特点,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其对本科财务管理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等提出的要求和对毕业生实际工作状况的反馈,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了依据。有别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结合实践基地培养、社会实习经验积累,更强调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为反馈客体,如教学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能力建设等。

(三)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建设,是保障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有序运行的基本硬件设施。通过课程体验问卷调查,对日常实践教学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并建立动态网络信息平台,高校可以评估学生的知识认知与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及管理者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把握度等。三种信息反馈渠道的有机结合与交叉运用,大大提高了信息反馈的效率和效果。

1.课程体验问卷(CEQ)。课程体验问卷(CourseExperienceQuestionnaire,简称CEQ)是国内外对高等教育的效率和有效性进行测评的主要手段之一,性能指标(Performanceindicators,简称PIs)是其中的研究重点。CEQ可运用于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课程体验问卷进行改进,衍生出实践教学课程体验问卷、实验教学体验问卷、实践活动体验问卷、实习体验问卷、就业体验问卷等。问卷内容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力求简洁务实、客观公正,避免贪多求全、流于形式。性能指标与质量评价指标相类似,问卷可依据质量评价指标设立相应的条目。课程体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可以采用网上、网下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上信息,网上在线提交或网下专人发放问卷与收集的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实践教学档案是指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实践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文件资料[8]。按存储介质分类,常见的教学档案类型有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类。实践教学档案是客观信息整合后形成的直接与间接反馈,具有稳定性、综合性、指导性、典型性、普遍性等特征。将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中最有效、最新鲜的教学动态反馈于正在进行或刚刚结束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方向性的指导与问题纠错,并能提供历史经验借鉴,或是成为教学研究分析的素材,从而对教学研究和教学决策发挥促进作用。系统的实践教学档案在按时间、类别等进行分类整理,录入网络实践教学系统平台后,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实践教学档案信息的处理与保存,为当前及今后的各项实践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和原始资料,为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长期的、不间断的实践教学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云存储,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还可以生动形象地给出相关数据的变动趋势,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

3.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本科实践教学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建立网络教学信息动态反馈系统是传统信息反馈渠道的跨越式升级[9],有助于保证教学信息收集反馈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教学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可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环节,提高教学监控工作的自动化等,已成为高校信息反馈的主要路径和方式。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应在成本效益原则指导下,基于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具体内容,依托网络技术,实现综合信息的收集和公开信息反馈。近年来,云存储技术飞速发展,对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高校通过与专业的服务机构合作或将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外包,不仅可以降低平台建设的硬件设施成本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与雇用费用,还可以获得优质、专业的服务,未来更可以通过构建横跨多个高校、多个省市的全国性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高校间实现交叉监督和互动式反馈,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发展。

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教学评价;加权综合评价;MVC;WebService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86-03

“课堂教学”仍是大学育人的生命线,也是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1]本评价系统平台研究的教学评价包含:教师评价、课程评价、学生班级评价三个方面,并且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多维化特点。

一、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意义

学生评价,是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反馈。让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水平层次,知晓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都有益于学生学习及成长。教师评价研究是建立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和首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2]教师评价的两大基本目的,就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3]就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导向、诊断及激励功能上。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真实的反应课程开设情况,及时反应给教学管理者,为教育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及工作方针的制订提供依据。

二、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对本研究的影响

教学评价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初,其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测验运动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目标取向评价阶段(19世纪30-70年代)、过程取向评价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体取向评价阶段(20世纪末)。

第一个时期为测验运动时期,其主要标志是测量理论的形成和测验技术在实际中的大量应用。强调以量化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测量,主要集中考察学生对事实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1904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发表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沦》奠定了教育领域内测量的理论基础。第二个时期是教育评价的形成期。代表模式是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核心思想认为教育是使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和改变的过程,这种改变就是目标。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第三个时期强调评价不仅是检查目标是否达成,重要的是提供改进的信息。代表模式CIPP。但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第四个阶段主体取向评价阶段认为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评价情景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是平等主体。

本研究认为教学评价是具有发展性的,是充分尊重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的,不是单一量化的终结性评价,是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的评价形式。

在本评价系统平台中,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在评价者角色的多元化,评价者角色分为:学生、教师、教研室主任、校级督导、校级领导、院级督导、院级领导、班级信息员。内容多维化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的涵盖范围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方法多样化体现在加权综合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多种评价方法同时参与教学评价中。

综合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根据多项指标、从多个不同侧面对相关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判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体现了综合评价的特点。

多元主体一定是有“重点”的主体,而不是形式主义地一味强调“平等”的主体。[4]在量化评价过程中,不能保证评价者不带有评价的主观性,特别是学生群体。因此本研究的教学评价不仅强调主体的多元化,还有加权评价。其公式(1)如下:U代表方案的总分;fij代表第i个因素对方案j的评价等级分值;Wi代表第i个因素的权系数。

学习科学理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个体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在与经验世界对话中建构起来的。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影响学习者不同的思维和行为。[5]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评价应创设适应的评价环境,摆脱评价“去情境化”的现状。本系统为教学评价模块加入了教学任务表内容,使得评价者在了解到课程开设的时间、地点、节次、内容等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帮助评价者回忆起教学情境,然后进行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三、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建设

1.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设目标

本系统平台以广医大本科课堂教学评价平台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有三个方面。

(1)师生可以方便地通过校园网按学校教务处拟定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四个维度(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价反馈;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如实的反应。

(2)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获取评价结果信息,对结果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3)将评价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给师生和教学管理者,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方便教学管理者把握教学方向。

2.系统设计

在功能上主要实现了教师评价、课程评价、学生班级评价三个方面。教师评价采用学生评价、教师互评、专家督导评价的“三位一体”评价机制。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如下。

3.本系统平台开发特色

所谓特色就是自主开发软件应有一些独特的功能、一定长处和比较鲜明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软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效果,才能发挥其他软件不能替代的作用,才能保持其较强的生命力并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6]

(1)本系统采用 MVC+Nhibernate+EasyUI架构,OOP的思想进行项目开发。

MVC是一种架构设计模式,本模式具有3方面的优点:各施其职,互不干涉;有利于开发中的分工;有利于组件的重用。NHibernate是一个面向.NET环境的ORM工具,用来把对象模型表示的对象映射到基于SQL的关系模型数据结构中去。jQueryEasyUI是一组基于jQuery的UI插件集合体,目标就是帮助Web开发者更轻松的打造出功能丰富并且美观的UI界面。

形象直观的树形指标体系,系统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EASYUI框架中的TREE控件技术,使得指标体系以“树型”形象直观地展示给用户,方便评价管理人员进行指标体系的维护。

(2)WebService认证服务实现用户登录。

教学评价系统首先面临的是用户信息管理问题。学生基数大,数据的完整性要求,这都要求用户认证要围绕教务处Oracle原生数据为中心。Oracle原生数据含有全校在职师生的所有信息。为保证原生数据的安全性,不能支持其他部门系统的数据库直连。本研究模式采用以Oracle原生数据为依据,开发WebService用户单点登录(SingleSign-On))认证服务。

WebService通过WSDL描述语言描述Web Service及其函数、参数和返回值;采用SOAP的轻量级协议,返回用于交换XML编码信息结果;通过UDDI用来管理、分发、查询WebService。WebService认证服务的调用要求权限认证,这样才能保证服务的安全性,避免网络攻击。设置SoapHeader来控制非法用户对Web Service的调用。在主服务程序中,调用SoapHeader类,如图2所示,从而实现用户权限认证。

(3)本系统采用SQLServer数据库,利用存储过程技术,视图技术,作业功能,实现对数据库信息的增删改查。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是在大型数据库系统中,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 语句集,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来执行它。存储过程带来了如下优点:每次执行存储过程不需再重新编译,提高数据库执行速度;可将复杂操作用存储过程封装起来与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处理结合一起使用;可以重复使用,可减少数据库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视图可以被看成是虚拟表或存储查询。用户可以用引用表时所使用的方法,在 Transact-SQL 语句中通过引用视图名称来使用虚拟表。SQLServer 作业功能实现数据库定时执行存储过程,实现定时清空用户登录状态等功能。

四、结论

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旨在以多元化评价者,以评价内容多维化指标体系,以加权综合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结合评价方法,规范评价工作流程,科学处理评价数据,统计评价结果,反馈给师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教师发展、保证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周文梁,邓连波.基于学生评教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01-203.

[2]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0-136.

[3]唐善梅,裴育.美国教师评价研究对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6):61-63.

[4]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6):43-47.

篇4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所学校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有比较稳定且较高的教学质量来保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多年来,皖西中学一直就秉承着“科研兴校”的良好传统,十几年来,始终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何提高教科研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科研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和师生的发展服务。

一、加强师德建设,保障教科研发展

学校教科研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科研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搞好教科研首先要克服教师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摒弃功利主义的思想。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针对教科研领域,部分教师存在以下问题:追逐短期经济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热衷学术造假,将论文、课题视为评职称的工具等等。师德一旦出现滑坡,长此以往,教师们将淡化专业成长,甚至利益至上,严重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教科研建设,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使良好的师德修养成为教师教科研能力发展的助推力。我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以师德为先。学校特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各类评先培评优,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通过教代会出台《皖西中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皖西中学教学设计、作业批改检查细则》,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违规现象进行梳理,在教职工中进行广泛学习教育后,严格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充分保证学校的良好氛围和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开展“感动校园”师德模范教师评选活动,积极利用媒体、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发掘身边人、身边事的闪光点,弘扬正能量,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2、以监督促进。要求值班领导落实“教学巡查制”和“推门听课制”,教务部门在过程管理中推进“三个一”工程,即每天巡一次楼,听一堂课,查一次教案。管理不在口号有多响亮,而在于做得有多细致。让务实精细成为学校的一种内在风格。

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双管齐下,来规范教师的言行,将教师的注意力和目光聚焦在学校,聚焦在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上,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专业成长的认同感进而形成钻研进取、拼搏奋进的校风。有了优良的校风,教科研活动才有精耕细作的土壤,教师才能凝心聚力,将教科研建设视为自身专业成长的追求。

二、  加强教科研建设,助推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教科研建设的方向和归宿应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唯教研而教研。将教科研建设仅视为评聘职称的依据,课题研究做假材料、找代劳,这不是行之有效的教研,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学术造假,不利于学校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教研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出来的卓有成效的经验,必须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二者有效结合,互相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才有抓手、有实效,教师才有获得感。

1、完善成绩评估,提高课堂实效。完善考试制度,将对考试的管理落到实处。学校的各项考试,做到考前有培训、考中有督查、考后有评价。我校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入学的中考成绩进行分层次编班,充分考虑到学生基础、爱好等个性差异,在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个性化的班级、授课教师评价体系。引进“七天网络”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云测算,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通过有效的考评,直观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明晰的目标。

2、开展集体研讨,完善常规教学。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研讨、听评课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做到常规教学“三统一”——“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考试评价”的统一,确保常规教学过程少走弯路。

3、组织教研活动,锻造教师队伍。学校组织教坛新星大赛、优质课比赛等各种教研活动,在竞赛中充分培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运用团队的力量打磨精品课、示范课,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外出赛课历练,在活动中培养一批批业务精湛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学校组织班主任先后赴“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班主任培训工作,让我们的班主任开拓眼界,培养一批能既能“埋头苦干”又能“抬头看路”的“实践+理论”型班主任。

4、举办学生活动,拓展育人空间。学校充分发挥学生活动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活跃学生日常生活,寓教于乐,拓展课程空间,进行素质教育。如法制社走进法院,亲身感受国法尊严;化学社开展趣味食品安全讲座;地理社的 “国家地理拼图大赛”受到师生的高度赞誉;“国学知识大讲堂”,用不一样的方式去传授国学知识。在各种精彩纷呈的育人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成绩评估检验教学实效,集体研讨完善常规教学,教学比赛体现团队水平,学生活动实现素质教学。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分数的增长和升学率的提高,而更应该是综合实力的综合体现。搞好教科研建设,将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有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全面发展、高分高能的优秀学生,形成蓬勃发展、有向心力的优良学风,最终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遵循教育规律,落实教科研建设

1、学校教科研建设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学校在开展教科研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在集团化办学日益兴起、城乡教育资源差异明显的背景下,一切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要有自身的烙印,不能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已有经验。在课程设置、重难点把握、评价标准等诸多环节开展教科研工作时,需要立足学校自身情况,充分发挥学校优势。

2、学校教科研建设需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时承认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不同方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此,我校进行了 “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实施因材施教。学校根据学生的入学中考成绩,按照学生的特点为同学们量身打造的龙虎实验班、龙虎班、超A班、A班等,此种分层方式不是简单的划分成绩,定重点班,而是在此基础上为不同成绩状况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方案。如龙虎实验、龙虎侧重于学科优势的不断挖掘、跨学段知识点如大学知识的渗透;超A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的巩固;A侧重于薄弱基础的强化和其他如艺体学科兴趣的培养等,经过不同课程的设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均能达到发展。

3、学校教科研建设需遵循实践反思原则。学校教科研活动不能固步自封,要在充分研究校情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尝试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由于生源性质的复杂性,学校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标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文艺并进”,“两条腿走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大学的途径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分流和细化。创办校内艺体中心,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和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尝试,在困难中不断反思总结,最终形成学校发展特色,一大批中考文化课成绩较低的学生通过艺体考入理想大学。

四、直面压力困惑,持续推进教科研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让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更好更坚定地走下去,在新时期下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11-03

长期以来,保障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高等医学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 医学人才,保证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越来越引人关注。建立健全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目 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院高度重视临床教学质量,注重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医生。为保 障临床教学质量,2008年我院颁布实施了临床医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 实施方案》(简称“质量工程”),临床学院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完善各项医学教育质 量管理措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强化教学管理改革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严 于执教、严格治教,推进临床学院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

1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稳定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我院一直将教学工作作为医院中心工 作之一。医院教学工作在医院党委、行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学院长主管,教学管理部组织 实施,已形成一整套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并成立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指导学科、 专业、课程等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成效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非常 关键的问题。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加强教学 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梯队。并对其进行经常 性的业务培训,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全国各地的教学管理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实时掌握 国内外教学改革新趋势,使其不断更新观念,不失时机的开展教学改革。定期举办临床教学 管理人员培训班、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

2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 教学质量 监控严格按照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督导体系实施。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医院领 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组成,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采取课前、课中和课后监 控并定期反馈[3]。教学督导体系由我院专门聘请的临床医学教育专家为专家督导 组、教学管理人员督导组和学生督导组共同组成。我院特聘了7 名老专家、老教授担任教学 质量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地随堂听课,课后讲评并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和艺术。 此外,还通过理论课、见习课、毕业实习调查反馈与学生和教师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学生近期学习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向各教研室和带教老师反映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2.2 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评价,以评促教。主要是督导专家听 课制度。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教学情况的管理、检查和评价工作。制定科学 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档案,作为教师奖惩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建立医院内部教学质量保证的监控体系。督导专家均从退休教师中选,热爱教育事 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水平。这些督导专家对本院临床教师进行轮流听课,并做好 听课书面记录,为院、系的教育管理提供反馈信息,从反馈信息中获取有关经验与教训。对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经验加以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做出微观和宏观的调控 。教学督导组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交流、切磋不但有利于 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工作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参考材料。实践证明,督导专 家听课制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2.3 定期部署总结起到督管的作用。主管院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召开每学期的开学 前教学准备会、期中与期末教学总结专题会议,逐项部署、检查、落实教学准备情况,及时 总结检查教学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听取教研室主任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做到开学前有准备,学期末有总结。

3 建立并执行严格规范教学规章制度

严格而规范的教学管理 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制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级教学人员职责以及教学管理 细则,从教研室教学主任职责到教师备课、听课制度以及教辅人员辅助教学制度等一应齐全 。所有制度与职责都与教师职称晋升与奖励挂钩并严格参照制度执行。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制定完善激励机制,体现教学与医疗并重,出台更多的激励 措施能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5]。如对于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发表的 教学论文都要给予重奖等,在院内形成一个教学优先的良好氛围。其次,在制约制度改革方 面,也要多种形式考核与评估,对于那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不力、人才培养滞后、教学质量 差的集体或个人在评优、奖金分配方面采取“一票否决”的方法,使临床教师从“要我教” 向“我要教”的思想转变。

4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师资队伍

体现以人为本,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医院实际 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政策。如校级(含校级) 以上获奖教学成果,医院 均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教学中标课题医院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教学 论文医院给予报销全部费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的主 编、副主编和编委医院给予一定的奖励;继续完善已实行的教师带薪休假制度等等。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医院每年轮派中青年教师脱产学习或赴国外学习、进修、考察 ,并定期举办各种教师培训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班、青年教师培训班等。邀请一批学术造 诣深、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进行医学教育及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并应用一些新的教学 技能培训手段,如“微格教学”模式等,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各教研室主任亲自 负责本教研室人才培养工作,注重素质培养的同时还有考虑到梯队的合理性。此外,积极开 展教学相关的竞赛活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兴趣的一种手段,医院先后组织开展了多场 次的教师授课比赛、教案、课件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促 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虽然我校临床学院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 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医学高等教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的 需求,还任重而道远。作为临床医院只有营造“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科研促进教 学,管理服务教学,投入优先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所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用“质量工程” 引导带动本科教改[N].中国教育报,2007-03-01(1).

[2] 李亚平,梁莉,郑声莉,等. 临床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61-62.

[3] 王学春,高哲 学,郭子林,等. 构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 7,(8):58-60.

[4] 蔡绍先,杨棉华,林若薇,等. 构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 J].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47-148.

篇6

关键词:化工原理;微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88-02

一、化工原理微课建设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教育科研突破的方向将“微型课题研究”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相对于传统课堂要完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开展的[1]。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微课引入化工原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化工原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能升,促进教师投入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热情。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高校不断压缩的课时数,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逐渐变多、变难。课堂上剧增的知识点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往往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这样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关键。而微课的出现极大的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上和教室中。微课使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而是充满了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创造力。微课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化工原理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2],因此化工原理微课资源的建设势在必行。

常州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的各位老师坚持“大工程教育观”的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装备、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以团队教师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化工原理精品课程网站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纵观目前微课的建设发展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在高等教育阶段微课的建设还刚刚起步,2015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恰逢此次契机,常州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提出结合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建立微课学习资源,以促进化工原理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构建化工原理微课资源的类型

化工原理微课资源的构建要重视细节的研磨,设计能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提高学习目标的精准度,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疑难讲解,都要使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透彻。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可以建立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的化工原理微课资源。

在微课类型中最常见的就是“讲授类”[1],结合化工原理中各个单元操作进行知识结构梳理,找出重点内容运用教师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微问题进行深化剖析。由于化工原理课时数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单元操作的知识点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就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易错的知识点做好微课资源建设,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以帮助学生梳理出课堂学习知识的核心内容,加深对化工原理重点难点的理解,为学生构建一种轻松便捷的学习模式,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其个性化发展。

由于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其教学内容与实际密切相关,尤其离不开对设备的讲解[3],因此我们可以构建“实验类”的微课资源。比如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中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重点内容,首先通过动画展示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对离心泵的特性曲线进行测定。通过动画调节出口阀门的开度改变不同的流量,压力表、真空表和功率表的读数都会发生相应改变。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流程,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改变不同的流量可以得到一系列扬程、轴功率和效率,坐标纸上绘图即可得到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再分别对每条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做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在有趣的实验微课资源中怀着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去体验探索的乐趣,学习也就变得很轻松,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那么化工原理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化工原理中每个单元操作都有典型的例题,针对某个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分析,或者推理演算,可以建立“解题推理型”的化工原理微课资源,重在对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讲解,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掌握解题技巧。针对某些知识点还可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建立“启发类”的微课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4],化工原理微课资源的种类将会越来越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三、微课在提高化工原理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化工原理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要学习的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学生可以在课前先自主学习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让知识传授在课前完成,如果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有未解决的问题,在上课时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解决,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开始上课的前几分钟我们一般会帮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讲的内容,此时可以运用微课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核心内容、知识重点,精选最精华的内容,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铺垫。在上课过程中微课可以作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针对化工原理课程中某个新的知识点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做个简短的微课导入新课内容,一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学生觉得有兴趣听下去接受新的知识。也可以将化工原理课程中重点难点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提炼,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活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感觉学有所获,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更好的推进了高效课堂建设,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本学期在给制药专业学生上课时将微课用来辅助我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发现当播放微课程时学生们都非常专注的听课,而且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化工原理中知识点的掌握更加透彻,老师讲课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显然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之微课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引入,方便了学生的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和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弥补了化工原理课时数少的缺憾,化工原理微课的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化工原理的教学改革,提高化工原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微课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教学有利于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化工原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制作成微课,本身就是学习和开发的过程。教师通过不断深入的精心备课,教学反思,归纳总结,追求最好的教学设计,突出自己教学的闪光点和创新处,在不知不觉中自身的业务获得了成长。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带动了教师更加积极的从教学走向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

四、化工原理微课建设的应用前景

微博、微信、微电影盛行的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化工原理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化工原理微课的建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的出现将会在我们这个微时挥它的巨能量,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诞生,在多个维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舞台[5]。

化工原理微课的建设将会是一个持续变化,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校化工原理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真正起到切实推动化工原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2,(Z1):94-95.

[3]林中宝.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学园,2012,(24):187.

篇7

一、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现状

网络课件是集视频、动画、文本和图片等信息化手段为一体的教学形式,网络课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却明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当前,各类院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对网络课件的教学质量监控,这期间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际监控中还有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一)人才培养计划监控缺失。人才培养计划是课程的总体思想、课程教学模式和学生知识结构要求的具体体现,是管理和组织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然而,现阶段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监控重点往往都是在与教学有关的直接因素上,缺失对人才培养计划的监控,使得一些课程在整体设计上缺少互联网的思维,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也没有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从而直接制约了后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资源监控缺乏。我国现阶段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很少将资源监控纳入监控体系,致使网络课件出现多媒体运用不符合教学规律、形式结构单一、内容陈旧和新颖性不够等问题。部分课件制作者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和喜好来使用媒体,没有根据学科分类、知识结构和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来选择最为恰当的课程内容表现形式和编排形式。

(三)学习过程监控不全面。网络课件学习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但由于一些学员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缺乏,使得学习效果大大缩水。加上现阶段教师与管理人员很少监督和督促学员自主学习(最多的也只是提醒),且大多只是针对练习和作业是否完成,缺少对学员的学习时间、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学习过程情况的掌握和控制。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毕业率,完全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使网络课件教学形同摆设毫无意义。

(四)对教师参与教学的监控力度不足。在网络课件教学监控中,监控主要针对的是学习者,而对教师的监控少之又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降低了教师对学员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控制,弱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如果在网络课件教学中的导学、评价和讨论再缺少教师的参与,那么学员完全只有自学,毫无参与感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远程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五)评价和反馈监控不够科学。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评价和反馈,然而现阶段很多监控参数的设定都是依据面授教学改进而来,特别是评价都是教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的单向评价,评价形式和内容单一,体现不出远程教学网络课件的特性。

二、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辅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规范教学行为,一丝不苟地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质量。因此,在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中,应重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网络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体系建设, 特别是对涉及教学质量的网络教育教学活动。再依照该理念对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教学任务和活动进行细化,提出相对应的、合理的量化指标要求。并明确规范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步骤和流程,尽可能减少教学质量监控执行人员的主观影响。

(二)全程监控原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活动是由诸多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在这个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的低质量、低水平,监控和执行不到位,都将致使整个系统失序,从而无法控制,教学质量难免要受到影响,因此全程监控就显得异常重要。

(三)激励原则。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既要及时发现工作认真、质量精细、行为严谨的典型予以推广,使其带动广大教师实现教学环节的全程优化,又要及时发现因各种原因所致态度浮躁、工作轻率、质量低下的部门或成员,通过必要的批评与帮助,使其端正态度,改进工作,在教师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让学生终生受益。

(四)反馈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及时获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在整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适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信息,系统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畅地运行。倘若信息被滞留,监控就变得毫无意义,教学活动必将陷入放任自流的混乱局面。

三、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重点

全面的网络课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包括人才培养计划的监控、教学资源的监控、教学过程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监控和教学反馈监控等各个环节的监控。结合网络课件教学特点,其中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计划的监控、教学资源的监控和学习支持与服务监控。

(一)人才培养计划监控。远程教育培养对象是面向社会大众各个阶层,区别于传统大学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计划做重新规划,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监控中首先监控的是教学观,是否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其次是课程观,是否由原来的教材为中心转变为多种媒体资源和网上互动为中心;最后是学习观,是否由原来的按顺序的面面俱到的学习转变为按照知识结构自主学习。通过监控使得人才培养计划能适应远程教学,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助互学能力和知识归纳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监控。网络课件的学习多是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提供支持,并需要分析研究课程专业特点和学习者对其学习的需求,以确定课件资源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教学资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其监控的重点分四个部分:一是资源内容监控,即内容是否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并具有连贯性、科学性和逻辑性;二是资源设计监控,即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模块设计是否合理,交互性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资源类型监控,即知识表现媒体是否符合其特 点,视频、音频和图片是否清晰完整,文字排版、字体和字号是否统一完整方便学习;四是资源使用监控,即学习者在学习时使用资源是否便利,是否满足多种平台的运用,是否体现网络学习的优势。

(三)学习支持与服务监控。网络课件教学学习支持与服务监控是教学质量的立足根本,也是网络课件不断完善的保障,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支持的监控,主要监控的对象是教师和教辅人员,监控的内容是学习引导是否完善、问题答疑是否及时,学习互动是否参与;二是学习服务监控,主要监控的对象是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监控的内容是注册和登录系统是否正常,知识检索是否方便和技术问题是否及时解决,使网络课件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保障。

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推动远程教育健康发展有深刻意义。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引导、监督、激励和完善等多种功能,对远程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起到保障作用。网络课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完善,只有不断地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使网络课件真正地成为传统教学模式改进和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器。

【参考文献】

[1]刘彦.远程教育中网络课件设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2]董嘉鑫,毕根辉.浅论标准化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J].继续教育,2014(4)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质量工程;教学改革;六芒星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66―02

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平台体系构建

自“质量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通过系统学习、请专家做报告、到知名院校调研、召开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与举措,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树立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达成了共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教学理念;构建了符合我校特色的“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平台体系”――“六芒星体系”,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加大了教学投入,强化了教学管理,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平台体系――“六芒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该平台中学生、教师、管理者三个主体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以六个工程为框架,着力发展教学质量,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1.保障工程强健有力

长春工业大学学校党委对“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率先开展保障工程的工作。组织和人员保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质量工程办公室”(处级单位),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研究工作,学院、部、中心建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配备质量工程院长。制度保障:学校将建立健全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等等,并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经费保障:学校对“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在经费上给予全力保障,在学校正常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投入外,投入专项建设经费1200余万元,设立“质量工程”专项经费,支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2.监控工程及时完善

提升教学质量的得力措施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及时完善。监控工程以常规教学检查为主体,期初、期中、期末各教学环节严格把关,并实现教师自查、主任把关、院内审查、校内抽查的四级监控体系。以本科学院评估为里程碑,学校对每个学院在学年末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组建专门的评审专家,出台《长春工业大学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实施方案》,从各个方面进行立体评估,掌握教学工作的现状,诊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优化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创新工程生机勃勃

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需求,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型人才的潜质,为高层次的学习深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之所在。为此我校开展了创新工程,学校以各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为入手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先进的理念、方案、模式和机制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大力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开拓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不断改善实验、实践教学场所、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

4.课程工程

我校是吉林省率先开展优秀课程建设的高校,截止到目前已开展了21次校级优秀课程建设与评估,并于2007年启动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们要求各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都必须建有网站,并投入使用。学校对精品课、优秀课、双语示范课均投入专项建设经费,在教学表彰中对课程组成员予以表彰奖励,并在职称评定中对课程建设有充分体现。

5.专业工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学科建设成果,我校确立了“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强化特色、整体提高”的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体现分类指导原则,已逐步形成以国家、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校级特色专业为骨干、其他专业为支撑的三个层次专业体系。同时,我校还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布局,科学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加强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根据吉林省五大支柱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了七大学科专业群。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建成了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工为主,经、法、文、理、管、教育等多学科并存、相互渗透的多科性专业结构,形成了理借工势、工借理发、文理渗透、经管融合、文法互动的专业格局。

6.名师工程

我校于2007年开始启动“名师工程”,制定了相关政策,积极开展教学名师的培养,到目前共遴选了2批30名校级教学名师,有效地发挥了教学名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校还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到目前我们已实施了3批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增强广大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质量工程平台体系建设成果

我校在本科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7项;建设了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了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了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84门省级优秀课程;建设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了6名省级教学名师;建设了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了1个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完成了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2项并已正式出版,其中1部教材被评为2007年国家级精品教材,获得省级优秀教材8部。2009年,我校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单位,标志长春工业大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进一步努力方向

认真领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的文件精神,从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这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整体推进。

实施质量工程是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对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学校还将在今年的财务预算继续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质量工程的项目研究和建设。长春工业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努力开创教学改革新局面,为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搭建更高的平台,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马韵新.高校教学质量工程与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资讯,2010(27).

[2]张海龙,王占礼.抓“质量工程”建设 促学校更好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04).

[3]刘济良,王振存.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平台 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

篇9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X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47-01

1高职学院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院校,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既要有高的价值追求,更应着重体现其有的职业特征,密切结合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注重追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因此,“产、学、研”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界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探索都是试图重建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纽带,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适应、个人有发展基础的技能型人才。

2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地方特色和职业特色,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应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职业人才;应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层次技能型人才。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成为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此,高职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协调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发展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教学质量应列于首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三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可以说,教学质量是21世纪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

3产、学、研结合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影响

1)产、学、研结合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产、学、研结合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目前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地方产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掌握不充分,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差,教学质量效果欠佳,致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么专业不对口,难以就业;要么在企业的适应期偏长。企业也难以找到所需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延伸到企业、经济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去,及时掌握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的设置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产、学、研结合将推动高职院校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工作思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和有关主管部门能及时地了解到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竞争需要,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组织教学,选定和开展教学研究项目,有助于不断优化教研方向,培育和发展教育创新团队,将优势教学资源配置到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教研项目和教育专业中去。

3)产、学、研结合要求高职院校改革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多元评价主体。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仍然是“以师为本”、“以教定需”,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不满意。高职院校要走好“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要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必须引进企业界“顾客满意战略”的经营观,树立“以生为本,以需定教,随需而定”的高职教育质量观。

4与产、学、研结合相适应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

1)要确定准确的教学质量观。在大众化、多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定位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在一般把高等学校划分为“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老牌本科大学、新升本科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等四类。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学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理应具有不同的教学质量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应采用不同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而且允许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甚至同一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也可以不同,这有利于增强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多元的教育质量观更能凸显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的办学个性和特色。

2)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必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积极开拓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新局面。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围绕高职教育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服务社会、行业产业需求为中心,以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熟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3)按照“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高职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产、学、研结合实践中,高职院校应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派出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进修学习,让他们了解所执教的专业目前最新的技术、工艺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学有所长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实践实验实训教师,以指导实践。

4)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践基地。在产、学、研合作中,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学硬件建设。① 大力改善教学设施与实验条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等实验实训中心。② 高职院校应在相关行业和企业里建立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与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等等,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③ 在高职院校实现实验实训“企业化”。

5)构建与产、学、研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应将现代企业管理和服务的理念引入教学管理,努力寻找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平衡点,通过教学组织多元化、教学管理柔性化、教学评价过程化,应对由于职业教育教育模式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而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挑战。① 高职院校应成立“校企教学合作委员会”类似的教学管理机构,以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企业单位积极参与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有效发挥企业与学校培养人才的各自优势。② 建立由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估系统。③ 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基金项目:200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期待位移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7YBB08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龙伟.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2]简彩云.学生满意视野下的高职教育质量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38-40.

[3]杨兴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素[J].江苏高教,2009,6:139-140.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校企“双主体” 合作育人

[作者简介]申晓伟(1974- ),男,湖南邵东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湖南 娄底 41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11274A,主持人:申晓伟)、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期待位移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7YBB086,主持人:龙伟)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2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强调质量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高职教育来说,“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提高质量。只有办出了质量与特色,才能让社会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企业满意,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价值,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和支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确立。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达到1200余所,在校生规模达到966万人。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战略的实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还很难适应国家、社会以及受教育者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期待。因此,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既是时展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教育发展赋予高职院校的根本要求。

一、认真把握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内涵和特点,确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基本方向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所在,也是办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教学质量就是指国家、企业、社会以及受教育者对学校教学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上。它包括三个层次的质量标准:一是“内适质量”,即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学生技能准备的充分程度和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准备的充分程度;二是“外适质量”,指高职学生满足国家、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三是“人文质量”,即高职学生个体的认识、情感、兴趣、特长、意志、气质等个性发展程度。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质量理解为在教学中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或期望的特性之总和。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内涵覆盖了教学的各个要素,总的来说就是要不断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能力,推进教学改革,保障管理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其达到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标准、要求和需要。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必须实现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一是要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求,遵循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及趋势;二是要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上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三是要适应个体发展需求,教学内容和形式必须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和主体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认识、情感、兴趣、意志、品格的全面发展,促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有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从教学质量的建设理念来看,要充分体现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从教学质量的贡献主体来讲,要全力提升教师“教”的质量;从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来看,要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从教学质量的反馈效果来看,应该突出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质量和特色,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从根本上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和规律进行教学质量的建设。

二、深刻认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现状,找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有待于大充实、大提升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是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总体偏低和自身“造血”功能的低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条件还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中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最为明显。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远远落后于生产实际的标准和要求,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生产,有些专业甚至没有基本的实习实训设备,实习实训还只是“纸上谈兵”;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教学,相当一部分专业只有一纸协议,学生顶岗实习就是“临时代工”。事实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是靠理论可以堆出来的,而是必须在真实的工作场景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才能实现。没有教学条件的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建设就会成为“无米之炊”。

(二)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有待于上层次、上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建设的关键因素。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体现双师导向。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机制、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等,自身吸纳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能力严重不足,教学团队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专兼职结构、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结构、学历结构等还不合理,绝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在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大师、工艺大师的比例偏低,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数量还很少;教师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改革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流于形式,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与管理的深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建设。

(三)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有待于大推进、大突破

推进教学改革是教学质量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面临深层次的挑战。从专业改革来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与中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边界没有划分清楚,不能体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不可替代性。从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基本上还是以学校单一主体培养为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以深化。从课程开发来看,基本上沿袭了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没有把职业岗位作为课程开发的逻辑点,仍然偏重理论和基础内容,忽视实践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从教材建设来看,多数仍然采用传统教材,或者是套用新的提法简单地编辑教材,没有很好地考虑教学的实用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手段和方法来看,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相距甚远,教学做合一难以落实到教学环节中,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不紧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

(四)教学管理尤其是实践教学管理有待于更开放、更灵活

加强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建设的主要手段。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以学科教育为主的管理方式与手段,从组织教学到评价教学,几乎只是学校单方的行为,没有很好地吸收社会、企业、学生参与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管理比较薄弱,学生实习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不大,现场管理松散,校企“双主体”的责任没有落实,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参与教学的管理,没有企业参与的教学管理是孤立的、封闭的管理。这样的管理不但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时甚至会产生很强的负面效果。

三、牢牢抓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核心要素,探索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应对之策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构建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灵活开放、严谨规范的教学质量体系。

(一)校企“双主体”完善教学条件,为教学质量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教学条件具有直接改善教学手段与方式,全面营造教育教学环境的功效。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对以生产技术为内涵的教学条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按照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创新校企“双主体”共建教学条件模式。一是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二是校企共建校外职业性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消除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

(二)校企“双主体”培养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教师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核心,教师的知识、能力、技术和素养在根本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按照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把双师结构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创新校企“双主体”合作培养师资队伍模式。一是根据“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规律,校企共同开发教师培养和评聘标准,形成政策导向,为教师生涯发展明确方向。比如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聘任、课时津贴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改革职称评定办法,建立与“双师”结构对应的职称评定体系。二是根据教学队伍的实际情况,校企共同制订系统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方案,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切实加强新技术和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培训,提高教师新技术吸收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能力。三是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校企共建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

(三)校企“双主体”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提高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就必须变原来学校单一主体为校企“双主体”的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一是要按照系统规划、精心布局的思路,准确预测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用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精神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以特色培育为核心,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二是要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要按照职业导向、任务引领的思路,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宗旨,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和任务引领型课程。四是以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突出专业教学仿真实训软件开发,同时开发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立体化教材。

(四)校企“双主体”开展教学管理,为教学质量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宗旨等决定了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制度等吸纳进来,创新校企“双主体”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以专业教学标准、过程管理标准、岗位工作规范为内容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与考核办法,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二是校企共同开展教学过程管理。系统设计适合工学结合要求的以时间弹性、教学单元细化、资源灵活配置、高职特色学分制等为基本特征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制定教学管理流程和操作文件,例如顶岗实习现场管理制度、工作学期等弹性教学管理制度。三是校企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开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四是校企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只有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09-29.

[2]王凯.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4).

[3]杨旭超,蔺哲.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教学质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2).

[4]贾慧.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理性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