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篇1

根据省、*市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检查的安排部署,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宗旨,认真贯彻中央、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全省“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滕州治理任务,严厉查处和依法打击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促进全市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检查内容

1、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设施建设、运转及外排废水达标情况;2、限期关停企业和限期治理企业任务进展情况;3、火力发电厂、热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4、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及运行情况;5、群众来信反映强烈的违法问题查处情况。

三、检查时间

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6月1日。

四、具体要求

(一)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清查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经济发展大局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本辖区或本行业、本系统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严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环境质量达到人民群众的满意。

(二)各企业要提高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实施污染治理,加强对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的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篇2

Abstract: The work environment of chemical enterprises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Chemical enterprises should train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staffs to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safe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staffs and avoid risks. Aimed at the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of healthy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present, this paper explores more effective training ways of improving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kills of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staffs to furthest prevent accident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 员工培训;健康;安全;环保

Key words: staff training;health;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L3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322-02

1 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1.1 国家法律的规定 根据国家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明确规定,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辨别能力,使员工能够在危及自身安全健康的时候实施自救,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法律规定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原则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企业所有者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教育是必须的。

1.2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大机器化运用到企业的生产中,标准化、流水化作业普遍应用起来,生产流程被分解开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率,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员工的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因此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将员工的安全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部署中,是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落实,是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 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 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直接面对着可能存在危险的生产环境,任何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惨烈的事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未能正确地使用设备,或者是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员工未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等等,这些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都极有可能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使员工能够按照操作流程正确地使用设备,掌握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辨别危险源,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当事故发生时,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2 目前健康安全环保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了更多安全生产的知识,提高了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技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不足。

2.1 建立的体系机构不完善 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淡薄,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未能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事故发生后为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审核机制,文档资料管理混乱,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只处于管理层面,不能有效执行,发生事故时,各方责任人往往推卸责任。

2.2 培训师数量不足,培训质量不够理想 培训师的职责是将安全操作的知识传授给员工,帮助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这就要求培训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实情况是企业员工众多,工种复杂,与之相对的是高素质的培训师数量不足,培训时间不够,培训方式单一,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指导,培训气氛不够活跃,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着培训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质量不太理想。

3 加强员工健康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的经营所有者和各级主管领导要重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企业负责人和各级领导担任小组长和组员,将健康安全生产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企业的工作内容纳入整体建设的发展战略当中,学习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邀请有关专家、教授为员工讲解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落到实处。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考核机制,将安全责任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员工遵守责任书中的规章制度,严格量化考核,将日常安全管理纳入考核机制,同领导的绩效直接挂钩,用制度规范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

3.2 开展全员安全环保宣传教育,稳步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 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全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强化作业前风险辨识以及动态风险识别与控制,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宣扬安全知识、宣传遵守安全制度的优秀人物事迹、鼓励员工人人讲安全、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着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达到消除隐患、减少违章、杜绝事故的目的。

3.3 强化现场检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企业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入现场检查员工的操作情况,根据安全标准化考核标准,对员工的操作现场点评并做好记录。要深入开展反习惯性违章专项整治活动,对检查出来的违章违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实行责任连带,强化责任追究,发现违规违章的操作发生,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网络。强化岗位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在作业过程中,确保高风险作业的受控管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使公司的安全环保形势继续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

3.4 创新培训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 以前传统的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模式主要是向员工讲解职业健康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讲义方式”为主。近年来培训的方式不断变化着,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现场向员工展示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员工有着更直观的了解,更方便他们掌握,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可能会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彼此交流,不断创新,比单纯的知识讲解更有效果,对于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更具有实践的意义。培训结束后,深化员工对于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认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讨论,加深职工对于安全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员工健康安全的能力,让安全环保的思想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尽可能地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3.5 运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监测考评体系 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可以自主地学习,不断地学习,当遇到新问题时,可以在互联网中找寻解决方案,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检测工作环境的变化和员工的实际操作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纠正员工的工作方式,当工作环境的有害物质超标,达到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指数时,监控台就可以自动启动警报,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绩效考核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王大卫.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2.

[2]韩晓霞.QHSE管理体系及其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3]杨平,吴.企业实施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02).

[4]张远高.没有休止符的安全乐章――中国海油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理念和实践[J].中国石油企业,2007(Z1).

篇3

关键词:安全文化理念;建设;探索;实践

中国海油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企业,肩负着高效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的责任。海洋石油的勘探与开发相较于陆地具有更高的作业难度及安全风险,近年来中国海油开始积极将业务向炼化等中下游版块扩展,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也迎来新的挑战。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运营规程、营造安全管理文化氛围、增强对人员的培训等多种手段确保企业安全形势稳定,但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都告诉我们,重大事故的预防必须从小做起、从企业基层做起,依靠企业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树立企业“安全第一、环保至上、人为根本、设备完好”为核心的安全价值理念,把安全生产的观念落实到每一位一线员工身上。只有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得到提高,每个一线工作的参与者都重视安全,整个安全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1中海油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文化是人们工作中通过对安全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并结合思想观念形成的综合体现和反映,是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和观念的自觉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继承和发展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企业的安全和生产目标。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人为根本、设备完好。中国海油将安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坚持“安全第一、环保至上,人为根本、设备完好”的HSE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HSE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安DOI:10.14099/j.cnki.tjkj.2021.11.003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应急能力建设。针对海上油气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及风险,通过贯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扎实推进作业许可、工作安全分析等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推进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和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入推动中国海油特色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②“五想五不干”。中国海油正在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文化融入现场作业中,依靠安全文化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主观安全意识和整体安全素质,并形成以“五想五不干”为核心的安全文化理念。通过近40年的发展与实践“五想五不干”现场安全行为准则,努力建设形成“集团公司推动、所属单位负责、基层班组落实、全体人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格局,创建自我约束、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③人本、执行、干预。中国海油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并且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将发挥员工作用摆在首位。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进而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中国海油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文化建设都需要有力的执行实践,才能更好的推动和发展。加强执行力,把安全生产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的要求贯彻落实至每一项作业环节,切实做到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对安全生产风险的管控。干预是指对企业运行是否合规、制度是否执行进行的一种纠错手段。企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工作,对全体员工安全意识进行干预;通过进行现场预防性维护、隐患排查等对设施设备进行干预;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层级的审核对安全体系的运作进行干预,从而进一步将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延伸。

2安全文化建设探索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即使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但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科技手段不能确保企业生产的“本质化安全”,就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以补充,这些管理手段虽然可以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严重依赖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被管理者往往会漠视或抵制安全规章制度,这体现在日常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会给被管理者带来“利益”。中国海油通过与国外先进的石油企业合作,不断学习国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改变落后的安全理念和传统的管理模式。正是由于不断地运用各种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总结和完善,才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得企业形成的安全文化慢慢深入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1]。中国海油在探索和继承发扬自身优良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断优化和更新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和总结先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和健全自身安全文化建设,在公司中营造和树立“安全第一”“人为根本”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每位员工自觉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让保障安全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让每位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形象,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用安全生产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3安全文化建设基石

①形成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安全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提高、持续创新和丰富的。安全文化的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企业每个部门都采取系统的观点和相同的文化理念,用安全的文化方式,塑造出符合时代需求、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延续,需要企业建立可行的考核机制,让企业员工保持安全意识不松懈的思想状态。安全文化价值观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锲而不舍、持之以恒[2]。②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应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变换员工角色,使员工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成为安全文化的参与者及推动者,促使员工自发形成责任意识。其次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员工自我学习、自我充实,增强对公司的认同感。再次注重人性化管理与人文关爱,提高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满意度。③提高安全文化普及的实效。安全文化的普及需要将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员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全体员工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加大对员工的培训[3]。在采取多种教育手段的同时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教育制度,保证基层员工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并通过营造开放、自由、尊重的环境,完善用人机制,形成一条创造和培养人才的新渠道。

4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中国海油通过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保驾护航功能,突出思想理念、制度保障、环境建设3个重点,把安全文化融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将企业安全理念付诸行动,让安全文化在企业中落地生根,促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落实,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可靠和持续稳定。①引入国际先进理念。中国海油在长期对外合作期间,通过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工作交流,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实践经验。在安全管理理念上引入危机管理理念、风险控制理念等。在管理技术与经验上引入“事故根源调查方法”,对事故进行系统调查分析。②统一安全基础认识。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关联性,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切入点,抓好工作质量和现场管理,建立一套统一的安全认识标准。海上油气开发具有极高的作业风险,管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风险的严重性才能将工作重点落在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是各级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各级管理者需要亲力亲为,对待安全工作需要严肃认真,落实到基层。③明确管理者责任。只有各级管理者真正重视,落实安全工作,才能切实带动整个企业的安全质量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针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环保重大责任追究制,明确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责任,促使一线管理者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在各级班组分层实施安全文化,达到层级变压、有序展开,让安全管理者及员工都准确定位,按职责分工完成各自任务。④加大执行力度。安全文化是执行文化。对于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来讲,执行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更谈不上细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执行文化”,制定相关规定明确重大事故发生及安全生产纪律的“红线”“黄线”[4]。编制检测细则对各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定期检测并对管理不到位的管理者给予处理。进一步规范岗位说明书、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安全风险预警”“技术规章管理”“制度文件落实”“安全关键项点控制”“安全履责制评价和安全重点工作督办”等6个子系统,随时检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⑤提高现场本质安全。在管理上以HSE管理体系为主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并将全体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完善应急准备,随时应对各种危机,重视每一个事故,通过加强对现场隐患的调查与管理从而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5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长期的、系统性的,建设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必须树立和弘扬新的企业作风,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跟随时展变化,突出企业特点,持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这样企业才能稳定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得国,马燕珺.中海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3(2):10-13.

[2]张文飞.炼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6(2):53-56.

[3]陶思亮.企业安全文化在海洋石油安全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2):91-92.

篇4

即使这样,也并非就意味着听天由命。并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面临着水危机。像美国,也有过不光彩的历史――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美国西部的农民在几乎是沙漠的土地上种植高度吸水的庄稼。而在中国则是为取得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这本身就意味着将别人的经验教训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还是有可借鉴的东西。一些国家已经决定为城市用水和浇灌进口农作物贮水。一些国家则提高水价以显示其珍贵价值。在西方,民间组织、大众媒体和法律诉讼已经扮演了促进净化污水的重要角色。

在其他一些水资源同样很紧张的国家,如澳大利亚、以色列,尽管气候干燥,但依然可以繁荣昌盛,管理是关键。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地球志愿者”创始人汪永晨说:“我们中国急缺的,不是水,而是水资源的管理。”

在狂热追求财富无限增长的幻觉中,幸运的是人类的智者透过繁荣看到了危机。环境学家预言这场环境革命的意义就像1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一样重大。人类将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摈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黑色文明。建立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就这样悄然拉开了序幕。

当然,当前中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现阶段在我国集中显现出来。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达后花几十年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节约、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2亿多人,受供水不足及水质不安全影响的城镇人口有近1亿人,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左右。我国每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007年全国废污水入河排放量750亿立方米,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1.6%。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引发了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抓好水资源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进~步加强水资源保护;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为方向,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为保障,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以国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人们对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认识,促进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水权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资源调度和调控能力明显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水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升,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展望未来,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基本得到保障,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安全清洁的饮用水,节水型社会格局基本形成,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显著改善,水资源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肯定政府部门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的同时,民间环保组织“公民与环境协会”的负责人马军认为,新的政策已经开始实施,政府也更加注重保护和维系水生态。“但是,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污染问题存在继续恶化的趋势,如今的污染程度已经超出了河流的自我清洁能力”,“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仅仅依靠政府三令五申和投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绿色和平组织的水资源研究员赖云说,中国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进展。“我认为现在动手还不算晚,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当然,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尽快解决问题”。

马军认为目前最大的一个成就就是提高了公众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这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希望,以前,人们只知道征服和开采河流,如今这种想法已经成为历史,中国政府意识到生态系统需要呵护,必须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母亲和谐共处的关系。”“面对严峻的形势,人们不免产生悲观的情绪,但我们必须乐观应对,否则别无出路。”

延伸阅读

什么在威胁我们的饮用水

威胁我们饮用水安全的因素主要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

化学性污染

无机污染物质主要为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雨水经过合二氧化硫较多的空气后,也能形成酸雨污染。

无机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有毒物质。其中汞、镉、铅等危害性较大,它们在自然界中一般不会消减,有时还能经过食物链而浓缩。这些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外,还可能会促进慢性病。

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有机氨农药、多氨联苯、有机磷农药、多环芳香烃、酚类等。

需氧污染物质家庭污水、牲畜污水、工业废水中舍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类污染物质排入过多,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影响生物的生长;待水中溶氧耗尽后,有机物又将进行压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氨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植物营养素都市家庭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都含有磷、氮等水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对湖泊、水库、内海等水流缓慢的水质影响较大,能使藻类等水生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被称为优养化,优养化的水质会因沉积物的积存而不断恶化。

生物性污染

家庭污水以及某些含有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往往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污染水质传播疾病,引起急慢性中毒和疾疫,如:伤寒、霍乱、痢疾、脊髓灰质炎、传染性肝炎及寄生虫病等。

物理性污染

管道二次污染近年来,随着水源水中营养物(氮、磷、有机物)的增多,不但造成传统的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矾耗和氯耗的增加、过滤周期的缩短,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起配水管网中细茵繁殖的突然暴发,从而造成管网水质的恶化和配水系统的腐蚀等。据资料介绍,占全国总供水量42.44%的36个城市自来水公司调查,出厂水平均浊度为13度而管网水增到1 6度,色度由52度增到67度,铁由0.09mg/L增到0.11mg/L,细菌由66个/L增到29.2个/L。这些都是自来水的管道二次污染。

桶装水二次污染桶装水一经开启,用去多少水,就会有等量的空气进入水桶中。由于空气中含有细菌、灰尘、甚至还有病毒,因此桶装水一天喝不完,第二天就会细菌超标!一个星期后细菌总数将超过10万个!

送水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作坊无一例外都是雇自行车、三轮车送水,送水过程是受时间、气候、环境、人员素质影响较大,“二次污染”可能性最大。

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抓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区乡镇,要充分认识灾后恢复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恢复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来解决。一要切实按照“工作目标不变、农民收入不减”的总体要求,出实招、求实效,立足全面完成今年农业生产发展目标,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要进一步查清农业受灾的数量、情况、程度,细化灾后恢复生产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抓紧组织实施;三要落实工作力量,广泛宣传灾后恢复生产和支农政策,激发农民的灾后恢复生产积极性,迅速掀起灾后恢复生产的热潮。

二、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影响恢复生产的突出问题

一是加快竹林灾后更新复壮。进一步组织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分赴重灾村、户,进行“一对一”技术帮扶,抓好每个重点村五百亩以上毛竹灾后更新复壮示范林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有序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同时,实行竹林灾后更新复壮项目“以奖代补”政策(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各有关乡镇(街道)、村要抓紧向县林业部门申报项目,并经县林业部门评估后抓紧付诸实施。

二是切实增强受损毛竹加工、消化能力。要积极引进受损竹子加工利用企业,有关乡镇和林业、环保、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要本着为竹农解忧、特事特办的要求,做好全程服务,力求早引进、早落地、早开工。要解决好加工企业毛竹的堆放场地等实际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厂外站点收购场地建设补助。各金融部门要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服务,切实保障灾后受损毛竹收购、加工企业(大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利率优惠,力促其多收购、多加工、多消化,并由县财政予以贴息。对灾后受损毛竹的销售一律暂缓征收育林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外销的免费办理运输证、检疫证,免收衢州市范围内的过路费(高速公路除外),其运输车辆轻微违章的,公安、交通等部门要以教育为主,不扣车、不罚款、不卸载。

三是加快林区道路及受损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复。针对当前林区道路、蔬菜大棚、浇溉渠道和输电线路、抽水机埠等农业生产设施受损情况,要抓紧研究,抓紧修复,保障农业生产需要。为更好帮助重点乡镇林区道路修复,新增万元林区道路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用于灾区林区道路建设。

三、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在大力开展灾后恢复生产的同时,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努力拓宽受灾户、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渠道。一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有条件的林区可采取套种、套养的方式,大力发展山羊、菜牛、土鸡、中药材和高山蔬菜、食用菌等种养业。此项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会同林业局、科技局及有关乡镇组织实施。二是要加大灾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做好人企对接,使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务工。此项工作由县农办牵头,会同人劳社保局、经贸局及有关乡镇组织实施。三是要大力发展家庭来料加工业,培育经纪人,组织家庭妇女、老人开展来料加工业,增加家庭收入。此项工作由县妇联牵头,会同乡镇组织实施。四是要依托本地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经营水平,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牵头,会同农办及相关乡镇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确定分管领导,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及早启动增收项目的实施。

四、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做好恢复生产的保障工作

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必须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各地要组织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集聚民力开展自救工作。另一方面,县财政筹措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灾后恢复生产、林区道路建设和发展“短平快”项目。同时,县财政、林业、农业、水利、农办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上级反映灾情,加强与上级对接沟通,多渠道争取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抗灾救灾工作。县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要积极扩大农业贷款规模,放宽条件,简化手续,为灾后恢复生产、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县信用联社筹措万元专项贷款,开辟“自救创业”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并由县财政予以贴息,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加强生产服务,不失时机组织春耕备耕

一是要抓好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储备,保障供应。县农业、供销等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灾害的影响、市场的变化,储备一批种子、化肥、农资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确保农业生产的需要。按照化肥淡季储备制度,对新增储备部分,县财政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确保重要生产资料储备到位。县物价、工商、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关注农资价格动态,加强执法检查,保障农资商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二是要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在抓特色、建基地、创品牌上下功夫,做到种养业互补,一二三产互动。三是要围绕重点产业、划分重点区片,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技培训,推广良种良法;组织农技人员和乡镇干部驻村进户、蹲点办方,建立农机、植保等专业服务队,大力推广“献军种粮模式”;更好地发挥农技和“农民信箱”的作用,及时农产品、农资购销信息,指导好农民春耕生产。四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会的作用,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五是要抓好柑桔提升工程示范点建设,加强春花作物培育管理,组织群众清淤渠道、修复机埠,保证春耕用水,抓好绿化造林。

篇6

当前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难题,为此各国都将改变消费和生产格局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根本要求。不可否认,造成生态危机和资源破坏的直接原因更多地表现为人口的膨胀、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及与之相关的政府低效或无效的管理,但是,受消费欲望驱使的不当消费行为,却是更长久、更本质造成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作为即将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匮乏已不允许我们采用大量耗用资源的消费模式,因此提升公民的生态消费意识、鼓励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成为保持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正在产生着对于环境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的生命的能力。从本质上说,这种影响是通过人们使用或消耗能源和原材料所产生的。”[1](p13)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民缺乏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态整体意识而导致的,如何树立和宣传环境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消费意识、扩大公民的生态消费参与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消费是建立在人类、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它要求人类的消费要建立在符合物质生产与生态和谐的发展水平上,在对生态环境给予保护、爱戴与贡献的前提下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一种理性的消费理念。生态消费参与意识是人们对生态消费参与活动意义的自觉认识、思想倾向和基本态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消费就成为我国学者和专家探讨的热点问题,我国公民对于生态消费、绿色消费等概念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实践。如在生活消费时崇向自然、追求健康,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食品;在消费过程中注意对垃圾的分类处置,不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潮流;在生产消费时强调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消费等都是我国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意识觉醒的真实写照。应当说,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公民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价值观念、法律意识的提升及城市文明的熏陶,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自身素质和精神风貌的现代化,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外我国政府明确要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力度,推动了生态消费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公民生态消费意识的滋生和培育,公民生态消费参与素质明显地得到了提高。当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公民的生态消费参与正在经历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嬗变,其生态消费参与的主体性日益凸显,但公民的生态消费意识还不够强烈,远没有形成一股潮流。如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消费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浪费严重,过度包装、一次性消费品随处可见,炫耀性消费和攀比性消费普遍存在。此外,目前我国清洁生产的鼓励政策以及相关的环境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公民生态消费参与还处在阶段。

二、当前我国公民生态消费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既包括个人生态消费参与,也包括对社会消费的监督与管理。每一个公民都是消费者,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每一个公民都充分认识到生态消费的重要性,参与到生态消费中,身体力行地减少个人的过度消费,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消费。此外,如果能崛起一个庞大的绿色消费者群体,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迫使更多的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也会促使政府下更大的决心解决清洁生产问题。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消费者代表着经济的需求端,他们是决定经济和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当家人。从目前来看,我国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意识不断觉醒和成长,但由于参与主体的不成熟、参与深度的不足以及参与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当前公民生态消费参与中存在一些问题。

1.生态消费参与主体尚未成熟,自发意识多,自觉意识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是消费者,消费者角色的普遍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公民都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义务主体。生态消费参与主体由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等不同分为若干层次,社会分层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参与者对生态消费的目标和意义认知程度不同,在生态消费参与中就会有不同的表现。生态消费参与是一项自主性很强的活动,它对行为者的综合素质往往要求较高。据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人对各国的调查统计表明:教育层级与参与程度成正比。[2]即掌握和内化知识越多的人,其文化选择的目标越明确,其参与意识较强。当前尽管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但不同层次的公民对于生态消费参与的态度和动机明显不同。从参与态度看,无意识参与和被动参与多,自觉参与和主动参与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随之消费观念也由节俭型向享受型转变。受到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人追求奢侈消费,以彰显身份和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追求的不是高档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符号价值,成为一种“符号消费”。“这种消费实则是要向社会观众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以挑战他们的羡慕、尊敬和嫉妒。”[3](P200)由于缺少生态消费参与的理性认识,他们尚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参与此活动的意义,由此引发了生态悖论现象的出现。还有相当数量的公民在生态消费参与中不是出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只是单纯为了接受宣传鼓动、组织号召进行参与,缺乏生态消费参与的自觉意识。从参与动机看,个人利益取向多,社会利益取向少。不可否认,部分公民生态消费参与的动机已从纯粹的关心自己的利益上升到对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关注的高度,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也有一大部分公民参与生态消费活动更多考虑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停留在“自我保护型”的初级水平,不是从承担社会责任角度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生态消费参与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动员性参与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自主性参与仍然是处于次要地位。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意识的薄弱,自主性参与不足意味着生态消费参与主体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其导致的后果是公民生态消费参与行为理性相对不足。如何构建生态消费价值观,使公民的生态消费参与由自发走向自觉不能不引起社会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p#分页标题#e#

2.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深度不足,表达型参与多,决策型参与少公众参与生态消费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参与的形式分,可以是组织化的,也可以是个体化的。组织化参与是个人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而进行的参与,而个体化参与则是以个人方式而进行的参与。按照参与内容分,可以分为决策型参与和价值表达型两种。目前,无论是公民个体化参与还是组织化参与都显得深度不足,表达型参与多,决策型参与少。从个体化生态消费参与而言,一场由公众个人行为汇聚而成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运动,即绿色消费运动已经兴起。作为个体化的公民选择经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许可使用的绿色食品;自费考察呼吁生态环境保护、向有关部门反映环境问题;为了维护环境权益而诉诸法律等等都是公民个体参与生态消费的具体表现。但是我们从中也发现,公众参与的生态消费活动以简单的浅层为主,活动形式和领域单一,谈不上更高政治含量和技术含量的生态消费参与行为。当前大多数公民生态消费参与行为处在价值表达型的参与阶段,即一般性地宣传环境问题,倡导生态消费,活动仅停留在通过宣传教育唤醒公众环境意识和生态消费意识。至于在公共治理中,只有极少数人曾经为解决日常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投诉、上访,通过他们的参与影响环境决策和政府的发展政策。而大多数公众还未充分进入到与他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因此在协助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做好城市规划,监督和抵制污染环境的行为等方面作用有限。此外,公众生态消费参与行为大多限于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消费领域,且公众对生态环境信息并非完全掌握;对于生产消费领域,环境污染和破坏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涉及的法律关系也很复杂,公民个人仅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条件,很难对生产中“过度消费”环境资源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产生足够的认识,大多只关注已经造成严重危害和显而易见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到潜在的危害,因此对于生产消费的监督和管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呈现出参与不足的状态。从组织化参与来看,环保组织是公民进行生态消费参与的主要载体。除官方的环保组织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公众参与的环保社团开始诞生,自下而上的生态消费活动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即组织化发展的阶段。从各国实践来看,与经济实力强大的污染者和作为公权力代表的执法者相比,拥有专业人士、技术条件、一定的资金和广泛影响力的环保社会团体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公民个人力量的不足,矫正了强弱两者实力失衡的状态,拥有了同侵权者平等对话的实力。但不容置疑的是,我国的民间环保社团组织毕竟起步晚、数量少、活动范围窄。尽管各种绿色组织利用绿色公益广告、标语口号、志愿者活动掀起了影响较大的绿色浪潮,但就其实质而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此外由于民间环保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有的人力、科技、资金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里,这些环保组织也就不可能渗透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流中,拥有较大的决策权。

3.生态消费参与的法律机制不健全,笼统概括多,细致规范少公众生态消费参与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有法律作为后盾。事实上,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已经有诸多条款体现了对生态消费的调整和保障。我国《宪法》第14条明确提出了适度消费的消费理念。后来以经济法、环境法的修订和出台进一步规范和调整与消费相关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的颁布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7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第40条和42条对如何处置消费后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规定,第74条还对违反有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个人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倡导生态消费观、促进和保障生态消费的行为模式已经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有所体现。但必须指出的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生态消费参与的法律机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环境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确强调政府在生态消费中的权利和责任,而对公众在生态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仅做了笼统和原则的规定,对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没有细化,至于公众在生态消费参与中的权利和义务,不过是作为一种宣言性的规范加以确立,而不具有任何实体权利性质,受害人无法直接援引这些规定以具体请求司法保护。如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但公众如何参与,在哪些阶段参与,如何保障公众参与等内容尚不明确。尽管2006年初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但尚未上升到法律的层次。这就使公民在生态消费参与和环境管理中失去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

另外消费者的社会义务主要依靠道德规范或原则性的法律规范来调整。这势必形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公民在生态消费参与上积极作为时,由于无法律依据,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二是公民在生态消费参与上消极不作为时,也没有明确公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西方国家,消费者社会义务法律制度、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和生态消费税收法律制度基本构成了生态消费法律保障体系的框架和雏形。而我国现有的消费税收法律制度尽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不能切实起到引导生态消费模式和规制奢侈消费行为的作用,有关消费者社会义务、政府绿色采购方面的法律制度尚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位。目前环境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公众生态消费参与的法制机制不足是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消费法律保障体系。

三、若干对策性思考

世界各国的环保实践证明,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而全民的生态消费参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而公众生态消费意识如何,参与情况如何,将决定中国环境保护的未来走向。如何使公民的生态消费参与从自发走向自觉,笔者认为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p#分页标题#e#

1.构建生态消费价值观,提高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意识生态消费本身就体现出一种文化,发展经济学家E佩鲁指出:“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告终”,“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种经济概念都不可能得到彻底深入的思考。”[4](P185—186)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有生态消费意识提高,人们才能像关心生活质量那样真正关注环境质量,才能产生自觉的生态消费参与行为,因此构建公民的生态消费价值观是促进公民自觉参与生态消费的前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生态消费教育重视不够,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要在全社会构建生态消费观,就必须加强我国公民的生态消费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自然、地理和国情教育,尽快将生态消费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范畴。一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我们应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消费的教育内容逐步落实到各级教育体系和教育计划之中。二是通过社会教育体系,依靠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介加大生态消费教育的宣传,特别是应配合全国环保重点和国际绿色纪念日开展新闻宣传活动,同时大力支持民间机构、社会团体、营销企业的消费者教育活动。通过广泛的系统化、大众化的宣传教育,不仅将环境危机感深深植入公众心中,使公众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稀缺性和无替代性,而且激发了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并促使公民的生态消费意识由只关心自己的健康上升到对全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的高度,从而为公民生态消费的积极参与提供精神动力。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较高的生态消费意识,并能据以实施自己的消费行为的时候,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也便得到了保障。

2.完善生态消费参与的公共决策机制,增强公民生态消费参与的实效性公民除了“独善其身”的生态消费参与外,还应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拥有环境决策管理权。公民参与环境决策管理,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程序,让社会成员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公众参与决策管理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决策者能够借此去说服公众,或是让公众借此来指挥决策者,而是在于能够通过此项活动达到决策者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使得该项政策符合公众的切身利益。为此,政府应打破以往封闭的行政体制,扩大公民的知情权,开辟制度化的渠道,提供公民利益进入公共领域并获得公共审视的机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快构建消费与环境和谐的信息机制,帮助消费者获取必要的环境信息,尽可能让广大民众参加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讨论,特别是那些与民众休戚相关的重大环境工程项目,使利害相关各方面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使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当然,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应从实际出发,采用何种方式应酌情而定,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决策者主导法,强调把有关决策信息从决策者传递给公众,让公众了解、评价决策的背景和内容,使决策做得更为合情、合理。这是当前运用的最多的方式,也是被实践所证明的实现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二是互动法,这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强调直接给决策者与公众提供相互协作、相互影响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借此实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进而达到智慧之交融。三是公众主导法,强调让公众能有更多的机会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看法,使决策者能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公众意愿及爱好。此外环境网络评价,社会公众听证,召开社区公众会议等也是实现沟通信息、宣传动员、反馈意见、增强理解、提出政策建议等目标的参与方法。成熟的生态消费参与是组织化参与。在保障公民个人生态消费参与权实现同时,政府还应该大力提倡、支持创办民间环保社团,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消费意识,更好地监督政府执法。民间环保社团是协调民间与政府、企业之间关于环境纠纷的中介纽带。政府要循序渐进地为民间环保社团创造合法活动的空间,尽力发掘社会资源,寻求体制内外、政府与社会的通力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目前我国民间环保社团由于隶属于政府之下,民间组织如何就取决于民间组织和主管部门的工作关系,其工作独立性和监督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另外在活动方面也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按照国际惯例,民间环保组织主要的三个经费来源是会员的会费、政府转给一些项目、基金会和企业的资助,而中国在这三方面都很困难,这和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以及社会改革的进程有关。我国政府应当通过社会改革,引导民间环保组织发展起来,逐步把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转移出去,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符合民众最直接的需求。

3.健全生态消费参与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公民生态消费参与的观念和行为在现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当前最迫切的就是健全有关生态消费参与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公民生态消费参与的运行机制和程序。

一是对新的污染问题和新的绿色事业的发展迅速法律跟进,加强公民生态消费参与和咨询的相关立法。通过立法全面确定公众在环境管理上的各项权利,如知情权、决策参与权、监督权、自卫权、索赔权和诉讼权的具体内容,并以程序法的形式对公众生态消费行为做具体详细的规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制定《公众生态消费参与法》。另外凡涉及公共环境利益的项目,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构建生态消费参与中的反馈机制与预防机制、公民和民间社团的制约机制与协调机制、政府的评估机制与补偿机制、公民的参与机制与责任机制使公民个人或民间社团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到与环境相关的决策活动中,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生态消费参与。对一切不合理限制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行为以及将公众排斥在决策之外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篇7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篇8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58.2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84.2亿元、利税260.6亿元,分别增长16.5%、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5亿元,增长2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6.9亿元,增长23.6%;地方财政收入80.2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3元,分别增长17%和14%。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审计系统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

一年来,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在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通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提出了很好的审计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各级审计机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抗震救灾款物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了资金物资的安全、有效和规范使用,促进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审计监督成效显著。全年共审计965个单位,查处问题资金79亿元;增收节支3.1亿元,其中增加财政收入1.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归还原渠道资金1.3亿元;审计结论落实率连续八年达到100%,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是历史上最好、最彻底的一年。三是促进了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认真开展有关民生领域的审计监督工作,通过加大对社保基金、教育收费、经济适用住房、涉农资金等民生项目的审计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四是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市审计局去年对49个工程的决算进行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75亿元,对于节约政府资金、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是在推动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报审计结果,进行集体谈话,指明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要求,起到了较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应当说,审计监督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审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审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在财经管理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有的执行国家法规政策不够严格;有的截留挪用民生资金,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松懈,执行预算不严,花钱大手大脚,甚至铺张浪费;有的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后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等等。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经济社会越发展,改革开放越深入,市场体制越完善,就越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相叠加,外部需求萎缩与国内产能过剩"双碰头",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明显增加。为此,中央、省市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规模。这些新增投资的使用情况,群众关心,社会关注。能不能保证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审计机关负有重要的审计监督责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扎实推进绩效审计,努力把我市审计工作做的更好,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做好我市审计工作

今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审计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突出审计重点,明确工作思路,提高监督成效,全面做好我市审计工作。

(一)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目前,中央1000亿元投资项目共下达我市65个项目。市里初步筛选确定了市级重点项目136个,年度计划投资283.2亿元。各级审计机关要突出搞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加强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的审计监督,及时跟进,全程参与,使有限的资金用到需要的地方,使新增投资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在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推进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全程跟踪审计监督,防止出现违规操作、高估冒算、损失浪费等问题,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投资管理长效机制,规范投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严格控制不顾条件和需要乱上项目,严肃查处借上项目为名违规乱占耕地、侵害群众利益以及铺张浪费等行为。要着重检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有效,关注并及时反映政策执行情况,研究提出审计建议,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搞好民生项目审计监督,保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市围绕改善民生,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城市居民住房、教育卫生、"三农"等方面将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些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如何,效果怎样,迫切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调查,确保各项资金及时配套到位,合理有效使用。要加强对群众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经济适用住房等重点专项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的审计,严肃查处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挤占挪用资金以及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等问题,确保管好用好各项民生资金,促进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支农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补贴等涉农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滞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不断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以及使用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专款专用,防止被侵占、截留或挪用。

(三)搞好政府性资金的绩效审计,维护财政安全。在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多种困难的形势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非常重要。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视野,大力开展绩效审计,更加关注财政资金使用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审计监督,强化成本意识,加强预算约束和经费支出管理,促进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出国经费等支出,节约开支、注重效益,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要积极开展政府债务负担情况审计调查,摸清各级政府的财力和债务负担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建议和对策,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正常规范运转,维护财政安全。

(四)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推动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去年审计的情况看,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违纪违规问题。对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审计机关作为专门的经济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逐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和监督层次,对法定审计监督对象要进行全面审计,深入开展对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审计。要加大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力度,做到关口前移,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增强审计监督的时效性。要把资源环境审计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以关注环保、国土等方面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效果为主线,合理评价领导干部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利用等方面应负的经济责任,维护环境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要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创新扩大审计结果运用的形式和平台。要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和对资金的"问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通报和问责制度,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一查到底,加强对移交案件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加大对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搞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提高审计监督成效。查处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各级审计机关要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把查处问题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加快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所有接受审计的部门、单位都要严格落实审计结论,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认真整改。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抓整改工作。通过整改,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切实改进工作。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整改的督促检查。要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把整改情况作为公告的重要内容,对屡查屡犯的要进行"曝光",强化社会和舆论监督。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把审计整改工作纳入政府督察范围,严格要求,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联合督促,落实整改。要强化责任追究,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部门单位年度考核范围,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以及屡查屡犯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为做好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关键在领导、在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积极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挥好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政府首长领导审计工作的职责,切实负起主管责任,坚决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要落实好国家有关规定,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的职能设置,调整充实力量。要把审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充分保障,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处罚,对干扰审计执法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对打击报复或威胁诽谤审计人员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新晨:

篇9

为了加快转变畜草产业发展方式,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和省农牧厅等四部门印发的《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按照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提出加快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发展意见。

一、加快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畜草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县组织实施了“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工程项目,畜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全县畜草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72.5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9万吨,养殖企业达到26个,养殖小区达到2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4691户,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690元。畜草产业对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县养殖基础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健全、整体水平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发展,是实现现代畜牧业转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畜草产业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金融支撑、社会推动、项目带动、招商拉动的原则,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畜草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努力提升畜草产业发展水平。

(二)发展思路

按照“南牛北羊川沿猪,全县发展放养鸡”的总体布局,采取园区引领、企业带动、协会(合作社)组团、大户支撑的发展模式,围绕两大目标(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和“全省肉牛养殖大县”)、突出三个重点(扩群增量、提质增效和品牌打造),狠抓四项建设(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科学化规模养殖基地和企业建设、精细化肉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和完备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实施五大战略(项目带动、科技推动、政策调动、依法治牧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县畜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县建设:

——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基地32万亩、饲用玉米为主的一年生饲草基地10万亩。

——现代畜牧综合养殖园区3个,养殖企业50家、养殖小区50个,畜(草)产品加工企业7家。

——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南山放养虫草鸡饲养量达到5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5000吨,奶类产量达到5万吨。

——畜草产业产值达到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畜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的690元提高到1400元。全县畜草产业的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南山放养虫草鸡等特色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各种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畜牧科技水平明显提升,畜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实现“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和“全省肉牛养殖大县”两大目标。

三、区域布局及发展重点

(一)区域布局

1、养殖园区:以莲峰镇团结村至绽坡村为主要区域,建设占地500亩的生猪、肉羊综合养殖园区。到2016年,生猪和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万头、1万只;以北寨镇张家堡村至盐滩村为主要区域,建设占地1000亩的獭兔、肉羊、肉牛综合养殖园区,獭兔、肉羊和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只、5万只和1万头;以路园镇东锹村至三河口村为主要区域,建设占地亩的蛋鸡、奶牛、肉牛综合养殖园区,蛋鸡、奶牛和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00万只、0.5万头和1万头。

2、牛产业:以南部林缘地带草山面积较大的乡镇为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建设莲峰坡儿、会川罗家磨、田家河韦家河等20个肉牛养殖专业村,养牛专业村饲养总量达到6万头;扶持壮大黄香沟国有牧场,大力发展规模化养牛场(户、小区),依托路园综合养殖园区,带动清源、莲峰、会川等地发展奶牛养殖。到2016年,全县牛饲养总量达到20万头(其中:奶牛饲养量达到0.5万头),年出栏肉牛5万头。

3、羊产业:以北部乡镇为重点,建设北寨郑家川、新寨冯家庄、秦祁铜钱等30个养羊专业村,养羊专业村饲养总量达到15万只;建设规模化养羊场(户)、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通过引领带动,促进联村联乡规模发展。到2016年,全县羊饲养总量达到50万只,年出栏肉羊30万只。

4、猪产业:以316、212国道沿线为重点,建设上湾水家窑、会川梁家坡、清源星光等20个良种猪养殖专业村,养猪专业村饲养总量达到20万头;依托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协会(合作社),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开辟营销渠道、打造“渭宝”良种猪品牌,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到2016年,全县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年出栏量达到40万头。

5、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以莲峰、锹峪、会川等南部乡镇为重点,依托黄香沟养殖片带,辐射带动建设10万只以上的放养点5个,1万只以上的放养点80个,5000只以上的放养点200个;按照绿色畜产品的要求,完善孵化、育雏、放养、加工、销售等体系,科学管理,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到2016年,全县南山放养虫草鸡年饲养量达到500万只。

6、特种养殖:依托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以黄香沟牧区为重点建设梅花鹿、马鹿养殖场2个;以清源、路园、会川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七彩山鸡、珍珠鸡等珍禽养殖场10个;以北寨、路园、清源、新寨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獭兔养殖场10个;引进金鳟、红鳟等冷水性鱼类进行养殖;争取将我县列入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和省市级水生生物湿地保护区。到2016年,梅花鹿、马鹿饲养量达到1000头,珍禽饲养量达到50万只,獭兔饲养量达到80万只。

(二)发展重点

1、培育现代养殖企业,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按照“发展壮大现有企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的思路,通过组团外出参观学习、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式,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引进优秀现代养殖企业,改造提升现有养殖企业, 增加养殖科技含量,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建设规模较大、设备先进、饲养科学、管理规范的现代养殖企业26家(其中:在会川、上湾、路园等乡镇建设500头以上的养牛场6家;在新寨、北寨、莲峰等乡镇建设1000只以上的养羊场4家;在清源、上湾、会川等乡镇建设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5家;在路园、秦祁、峡城等乡镇建设2万只以上的养鸡场8家;在会川镇建设500只以上的养鹿场1家,在北寨、路园建设1万只以上的獭兔养殖场2家)。通过示范带动,到2016年,全县规模养殖企业(小区)达到100家,培育省级养殖龙头企业1家,市级养殖龙头企业3家。

2、推广畜牧适用技术,完善产业链条。一是引进推广畜牧适用技术。在继续推广品种改良、圈舍改建、青贮氨化、疫病防控等现有畜牧实用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生物发酵床养殖等新技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和个体生产能力。建设1个县级冻精贮备中心,40个标准化黄牛冻精改良点,年冻改黄牛数量达到5万头以上;在清源、路园、会川、上湾4个乡镇建设5个良种猪繁育场,建设16个猪常温人工授精点;在清源、路园、莲峰、北寨、秦祁建设5个良种羊繁育场,建设16个羊常温人工授精点;建设南山放养虫草鸡孵化点3个;年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50期,培训人数3万人次以上。二是开发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建设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在清源镇建设年屠宰生猪10万头的定点屠宰场1个;在会川、新寨镇建设年屠宰牛羊5万头(只)的屠宰(加工)场2个;在会川、清源镇建设年屠宰南山放养虫草鸡200万只的屠宰(加工)场2个。三是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在会川、清源、莲峰、新寨、北寨建设牲畜交易市场5个;在省内开发建设7个地(市)级销售网络和40个县级销售网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型超市或繁华地带设立绿色肉食品销售网点8个;开发放养鸡、牦牛肉、鹿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3个,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3、制定技术标准,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制定牛、羊、猪、南山放养虫草鸡等饲养管理技术地方标准和土鸡蛋、南山放养虫草肉、牛羊肉、鹿产品等产品地方标准,为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并申报颁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a级绿色食品认证以及有机食品认证,将“秀峰”牌畜禽产品商标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将“渭宝”牌牛、羊、猪、鸡等活畜禽商标打造成全省知名品牌,完成“秀峰”牌系列畜产品的qs质量认证,依托品牌,提升畜产品的档次和效益。

4、挖掘饲草料资源,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利用。在各乡镇种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32万亩,在北寨、路园、上湾、清源等乡镇种植以饲用玉米为主的一年生优质饲草10万亩。依托饲草种植基地,在北寨、路园建设年生产5万吨以上的草产品加工企业2家。大力推广青贮、氨化等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1万台,建设青贮氨化池10万立方米,青贮氨化袋5万立方米,年推广青贮氨化饲草11万吨,全县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达到65%以上。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改善草场生态条件,提高草场生产能力。抓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落实,争取人工种草及良种补贴项目。

5、狠抓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监管。按照“完善县级、加强乡级、建设村级”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实现“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的目标。修订完善全县的《动物疫情处置应急预案》,成立专业应急队伍,每年在重点乡镇开展动物疫情防控处置应急演练。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做好对畜产品从生产(饲养)加工(屠宰)流通(销售)消费(餐桌)的全程监管。使全县兽药经营户、畜产品经营户和规模养殖场(户)的持证率达100%,产地、运输、屠宰检疫率和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建设县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在清源、会川、莲峰三个大型集贸市场建立肉品监督检查点,建立217个村级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强化对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实现“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县畜草产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负责做好重大事项决策处理,资金整合落实,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搞好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形成“县乡齐动、部门联动”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

1、农牧局负责组织协调农口各有关单位发挥职能,相互配合服务产业发展;指导完成8万亩的饲用玉米种植,为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配套建设沼气池,发放饲草料加工机械,落实奖补政策。

2、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要研究制定畜草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对全县的养殖园区、养殖企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论证、申报、争取畜草产业项目;加大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全力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制定相关标准,申报注册商标,打造名牌产品;加强畜牧业生产的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安全;培育畜产品营销队伍,构建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各乡镇畜草产业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验收。

3、发改局要积极衔接争取畜草产业开发项目,做好项目的管理和验收等工作。

4、财政局要积极衔接争取国家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落实畜草产业发展建设配套资金。

5、扶贫办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畜牧产业化扶贫项目,落实贷款贴息,扶持龙头企业。

6、商务局要负责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的项目申报争取和建设工作,加大畜草产业的宣传推介力度,引进大型养殖企业和畜(草)产品加工企业。

7、组织、人社部门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拟定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政策,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调配等工作。

8、科技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畜牧产业科技项目;负责指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做好畜草产业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9、国土局负责养殖园区和企业建设用地的贮备、申报审批,保障畜草产业用地需求。

10、工商局要加强畜牧养殖企业的证照管理,强化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监管;将“秀峰”牌商标申报为全国驰名商标,将“渭宝”牌商标申报为全省著名商标;加大假冒畜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和保护好品牌。

11、 质监局要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指导制定畜牧养殖及其产品的“地方标准”,将达到标准的畜产品组织申报“名牌产品”、“qs”认证等工作。

12、水务局要统筹解决畜牧业重点村和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的人畜饮水,保障养殖生产用水。

13、国税局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负责落实对养殖龙头企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

14、审计局要定期对畜草产业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管。

15、统计局要做好畜牧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衔接、上报工作。

16、环保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养殖小区、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申报争取畜禽养殖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污染防治项目。

17、卫生局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18、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搞好“瘦肉精”等畜禽违禁药品的监管工作。

19、农村信用社、农行、工行等金融部门,劳动、妇联等单位要创新贷款模式,加大对养殖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20、供电公司要保障养殖企业(小区)用电,并按规定依据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予以优惠。

21、财险部门要做好能繁母猪、奶牛等保险工作,逐步扩大保险范围。

22、各乡镇要把畜草产业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头等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组织制定本乡镇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组织、宣传、发动和支持群众大力发展畜草产业,确保全面完成畜草产业各项建设任务。

(二)组建人才团队,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畜牧行业人才密集的优势,组建畜牧业人才团队,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一是以省市县领军人才、高中级畜牧兽医人才为主,组建30人的畜草产业攻坚团队。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优秀企业之间的合作,借鉴、获取先进技术,集中力量在畜草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上攻坚克难;指导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开发新产品,打造品牌;筛选、论证、申报畜草产业项目;加大对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现代养殖技术、新型科技成果、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二是以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为主,组建300人的畜草产业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对养殖场(户)推广畜牧实用技术、进行指导培训,提高养殖场(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创办、领办养殖企业;指导养殖场(户)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宣传有关畜草产业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先进经验等。三是以养殖企业、养殖户为主,组建30000人的畜牧业实用技术应用团队。通过“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等畜牧实用技术的应用,增加畜牧养殖科技含量,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推动全县畜草产业快速发展。

(三)建立“双轨”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县政府与乡(镇)签订畜草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书,把落实畜草产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建设等工作作为评价乡镇干部职工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畜牧部门要继续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乡、乡站人员包村”和每位技术人员包规模养殖场(企业、大户)的工作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绩效挂钩。县上将加大设施畜牧业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动物疫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专项督促检查,并在半年和年终对畜草产业开展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部门、企业给予奖励;对消极应付,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和部门要按照《渭源县工作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

(四)拓宽投资渠道,增强发展后劲。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民间资本、招商引资、银行贷款、成立畜牧业担保公司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财政资金。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大型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给予补贴,激发其养殖积极性,加快畜草产业发展步伐。二是项目资金。发改、财政、扶贫、农牧、科技等部门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每年争取畜草产业项目资金不少于2200万元(其中: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争取600万元以上,每个乡镇争取100万元以上)。由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负责争取将我县列入全省肉牛养殖大县,切实解决设施畜牧业建设“资金短缺”这一瓶颈问题。三是招商引资。全面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和畜牧特色品牌优势,引进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每年引进资金不少于4000万元(其中: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不少于800万元,各乡镇不少于200万元)。四是金融资金。农村信用社、农行、工行等金融部门要切实加大对畜草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每年投放畜草产业发展信贷资金1亿元以上。五是民间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撬动民间资本,吸纳社会资金,引导扶持县内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畜草产业开发。

篇10

×一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月份,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以上;完成工业销售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分别增长和;完成财政收入亿元按新口径计算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亿元。从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基本上达到了时序进度要求,部分指标增幅保持大市前列。重点企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销售占全区的,出口占,其中电子信息企业销售和出口分别占和。长甲集团、金莱克、爱普电器等一批新的增长点开始向规模化发展,长甲集团、金莱克盈利额跃居全区的前列。私营个体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上半年新增私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家,新增注册资金亿元。

×二是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势头。月份,全区新引进外资项目个,增资项目个,总投资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合同外资亿美元,这其中不包括境外借款,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到帐外资亿美元,为年度计划的。上半年外资中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环保项目明显增多,共有万美元左右项目个,总投资亿美元,占引资总额的。日资、台资项目又有新突破,新引进日资项目个,总投资亿美元;台资项目个,总投资亿美元。日资、台资项目分别占全区新批外资的和,包括、松下半导体、雅马哈电子、三洋半导体等一批著名企业入驻。项目增资保持较好势头,累计批准增资亿美元,勤美达机械、福田金属、富积电子、伊奈建材等均进行了较大规模增资。

×三是开发建设持续推进。全面推进“二期开发”是今年工作的重头戏。针对动迁面广量大、实施难度较大的实际,管委会月日召开全区动迁大会,对今明两年的动迁任务作了全面部署。组织成立和派出了动迁工作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和办法,重点配合、支持的工作。至月底,共下达征地动迁任务期多户,动迁农民户,拆除集体厂房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动迁房万平方米。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长江路改造工程竹园路-何山路段已经通车,至国道段将于月底通车。鹿山路、阳山路、开山路、朝红路、联港路、华山路、马涧路等正在抓紧施工中,各项配套管线同步铺设。污水厂三期工程顺利竣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第二污水厂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完成,确保年内动工。上半年共完成绿化面积万平方米,路隔离带、新苑小公园、索山公园等绿化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各项水利、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等工程运转良好,保证了区内企业生产、居民生活需要。

×四是科技、农村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事业又有新进展。月份共引进科技类项目个,其中留学人员企业家,新增注册资金万元和万美元。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多人,提供就业岗位万个,其中管理人员岗位万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品只,软件企业家,软件产品项,各类科技项目项。创业园新址、毕业企业发展区、专业孵化器建设和风险投资、科技企业服务等工作有序推进,科技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工业园、街道科技园等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已累计建造各类工业厂房多万平方米,进驻企业家,吸引外资亿美元,成为镇、街道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上半年,镇和街道实现财政收入分别达到万元和亿元,增幅达和。集团总公司通过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社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建成新升、、馨泰等个社区。原创:教育信息化工程步伐加快,实验中学等成为市首批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利用民间力量办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新引进综合性医院圣爱医院,总投资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大病保险等覆盖面不断扩大。

×五是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深入开展,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有了较大改善。党建、纪检和审计监督等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通过民主评议党员、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提高了党员素质,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密切了党群关系。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各项工作进展比预想的要好,但是,当前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薄弱环节,差距还不小,困难还很多。主要是:⑴经济结构性矛盾显露,企业效益回升不快,财政增收困难;⑵区域整体环境差强人意;⑶动迁成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瓶颈。

×××月日,召开工委扩大会议,在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和当前形势的基础上,部署落实了下半年的工作措施。下半年总的工作要求是,超前部署工作(超前规划、超前动迁、超前开发)、狠抓薄弱环节、保持政治优势、强劲推动发展。要求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四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推动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坚持速度和效益统一,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继续保持区域经济有一个较快发展速度。

×全区上下要齐心协力,紧紧咬定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能快则快,确保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销售产值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财政收入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亿元的任务。

×⒈要继续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新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新批及增资的一些大项目如佳能、住电、、松下半导体等,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重要的增长源,抓住了这批项目就抓住了经济增长的关键。经贸、建管等有关部门要做好全方位的协调服务工作,促使其加快建设,早日竣工投产,尽快把这些项目转化为有效的经济增量。

×⒉要切实加强企业服务,做好、做足以服务促发展这篇大文章。要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全面提高企业服务水平,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以外经贸部门为主线,加快建立项目快速报批的“绿色通道”,全面缩短报批时间,确保重大项目报批成功。二是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改善服务条件,大力推广电子政务或电子“一站式”服务,为区内企业提供更加公开透明、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三是要以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大对企业的走访力度,及时了解新情况,掌握新信息,研究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真正把服务做到位、做到家。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家最新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积极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提高投资收益。五是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大力发扬“决不说不”的精神,急人所急,急企业所急,切实搞好服务。

×⒊要进一步加快物流等设施建设,大力优化企业运营环境。要在做好综合物流园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尽快启动物流中心二期的建设,提高高新物流中心的运营规模和运营能力。要进一步畅通物流渠道,在区内企业中扩大电子报关试点工作,尽快在全区实现“网上报关”;积极借鉴松江等地的成功经验,研究利用监管方式,提高空运转关速度,加快全区整体的通关速度。

×二、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好这条生命线,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使利用外资继续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⒈要继续强化对日本、台湾等地区的招商。要充分利用区内日资、台资企业集中的优势,继续主攻对日、对台招商,努力使区内的日资、台资规模和层次再上一个新台阶。对一些比较大的日本项目,要盯住不放,千方百计使其落户,使成为日本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佳场所之一。对台招商要因势利导,争取再引进一批台资产业的大项目。在做好对日、对台招商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做好对韩国项目和欧美高科技项目的招商,拓展产业范围,提高项目层次。

×、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旗舰型项目招商。要紧紧抓住当前制造业全球化的机遇,密切跟踪国际资本流向和产业调整转移趋势,有重点地引进一批半导体、电脑、通信等方面的大型骨干项目,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层次。继续抓好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引进工作,力争在有效聚集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有大的突破。

×、要进一步加大对三产和服务业项目的引进力度。要抓住我国入世所作出在服务业方面对外开放承诺这个机遇,争取在引进大型零售业、物流业、中介机构等方面有新突破。在大型商业企业的引进方面已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包括家乐福、百润发等大型零售业均计划在区内开设分店,关键是要做好各方面的落实工作,争取早日建成营业。此外,在教育、医疗卫生、旅游和中介服务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都可以作为招商的载体和对象。

×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以外引外”工作,促使区内企业不断增资扩产。充分利用区划调整的机遇,抓好乡镇联动招商,带动乡镇经济大发展。继续千方百计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加强载体建设,增创招商新优势,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

×三、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充分抓住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围绕现代化、园林化新城区和国际型高科技园区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努力做强、做优、做美,使其不仅成为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基地,更成为西部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⒈高起点、大手笔做好新一轮规划调整工作。要借助这次区划调整,在全市总的规划格局指导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变化的要求,集中精力研究新一轮规划建设战略构想,加快研究制订新一轮总体规划及实施措施。从开发规模和经济总量、产业布局、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安排,全面提升的发展层次,提升的综合竞争力。要充分吸取前十年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尽可能向国际标准靠拢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要聘请国内最著名专家和设计单位参与论证,必要时也可以请国外知名专家和单位进行设计,不惜代价把这次规划搞好。

×××⒉全力以赴搞好征地动迁工作。针对下半年动迁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的情况,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动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力以赴配合、支持动迁工作。对年初排定的计划,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要切实加强对动迁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这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对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主动关心,对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可能给予解决。要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掌握不稳定倾向信息,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加快马涧小区、马浜小区等动迁房建设步伐,缩短动迁户在外过渡时间,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⒊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下半年工程建设任务较重,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抢时间、抓进度,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计划。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长江路北段工程施工,确保九月底前全线通车;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马运大桥、竹园大桥的建设工作,全面改善与市区的交通条件;加快完善污水厂三期工程的后序工作,抓紧第二污水厂建设工作;配合“二期开发”,进一步加快西北部地区的道路、水、电、气建设,尽早形成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早日完成区内各交叉路口和有关道路的补强、翻修工作,确保区内交通畅通。新调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不作为下半年任务,但要有超前意识,下半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提前考虑今后的对接和延伸问题,规划好明年的建设任务。

×××⒋加强工程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安全关。项目工程建设责任重大,要以精益求精的作风,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讲求尽善尽美,做成精品。对人行道、绿化等后续工程,要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工作,竣工工程则要做好长效管理和养护工作。要本着慎之又慎的态度,加强工程管理严格操作规程,确保文明施工,安全施工。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推行严格的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法人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使工程管理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从制度上杜绝工程事故和“豆腐渣”工程。

×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率先发展的持久力。

×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⒈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创业园新址、原创:毕业企业集中发展区和专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的建设,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强调三点:一是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新创业园的要求不能降低;二是要根据当今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要求,保持一定的超前性和特色性;三是建设进度要加快,把已经延误的时间尽快追赶上来。科技局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研究,注重协调,高标准地搞好创新载体建设。

×⒉加快科技招商和人才引进步伐。科技招商的重点要放在产学研结合型项目、留学人员项目、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各类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方面,着重引进和掌握一批重点领域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对人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和使用环境,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引进力度,使在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中争取主动权,构筑人才新高地和新优势。

×⒊大力优化区域科技发展环境。继续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每年的财政扶持资金要集中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和效益。科技管理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型科技项目、研发项目的投资扶持力度,对看准了的项目要舍得投入,要敢于承担风险。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以及各类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定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垂直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和各类科技中介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环境。

×⒋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把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当前抢抓机遇的重要着力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促进现代化。要对照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三年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力度,分层次地推进管委会内部各部门之间、管委会与镇、街道及各村之间、管委会与企业之间,以及区内各企业、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下半年要在进一步完善管委会内部及镇、街道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向区内全面推开,切实提高全区的办公自动化水平。

×××五、深化市场取向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切实加大市场取向改革力度,大力提高市场化程度,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符合规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集团总公司及所属主要控股企业和镇、街道骨干企业,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就是要产权明晰,投资多元化。一些主要控股企业要注重提高经营者和骨干的持股比例,加大对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的吸收力度,把过分集中的股权分散开来,把过分集中的风险降低下来。要结合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国有集体资产从非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放开搞活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下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和管理,集团总公司应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新”的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收益,切实加强研究。

×××、进一步推进直属企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推进直属企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企、政事分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大胆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按照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等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推进改革。对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如部门所属的执法大队等,其履行的是国家管理职能,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依照公务员的制度管理;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可按照纯公益类、准公益类和虽有公益性质但接轨市场能力很强的一类,分层进行推进;对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原则上要与政府职能部门彻底脱钩;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和部分服务性企业,如机关事务管理处、各类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和自来水厂、污水厂、燃气厂等,要彻底转为企业并改制。

×××⒊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取缔那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审批项目,原则上凡属国家鼓励类、允许类项目,一律不再搞前置审批,而将项目审批改为登记备案。下半年,由经贸局牵头对区内现有的审批项目再做一次清理,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⒋切实加强中介机构的培育。一方面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把一些职能交还给社会,促进中介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加快引进一些富有国际经验、训练有素的法律、金融、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中介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通过努力,尽快使成为全国行政干预最少、服务水平最高、中介机构最多、最适合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区域之一。

×××六、贯彻落实富民宗旨,提高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

×××、积极探索促进镇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镇、街道在抓好工业小区建设,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多渠道、多方式地增加职工和农民收入。比如,镇可以结合老镇改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街道可以结合城市化建设,多种方式发展服务业等。一些短期内没有列入土地开发的地区,可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家庭种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既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⒉继续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坚持以民为本,以民有、民办、民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以民享、民富、民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按照“六放”要求,从各方面注重提高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和依法保护力度,推动私营个体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到经济建设乃至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去,支持外向型、科技型、规模型的民营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发展水平。

×××⒊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苏府办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区内企业的医疗基本保障制度改革,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力度,完善社保体系。以农村大病保险、劳动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征地人员安置和补偿办法,切实关注和扶持农村贫困户,多渠道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小区工作力度,努力塑造文明城区群体形象。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强长效管理,提高环境质量。原创: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根本,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和文化建设,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以创建新型现代化社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新升、馨泰、社区建设,加快何山、枫津、西津桥等社区建设步伐,保持社区建设在全市的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