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落的应急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空坠落的应急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项目部成立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施工员、安全员、各班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对项目突发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处理。
2、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由安全员组织抢救伤员,打电话 “120”给急救叫中心,由班组长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其他小组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水、电工协助送伤员外部救护工作,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由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值勤门卫在大门口迎候救护车辆。如事故严重,应立即上报省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并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
二、桥梁机械伤害事故
1、项目部成立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施工员、安全员、各班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对项目突发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2、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立即送外抢救,值勤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事故严重,应立即上报省指挥部及在关部门,并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
三、物体打击事故
1、项目部成立物体打击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施工员、安全员、各班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对项目突发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处理。
2、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立即送外抢救,值勤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事故严重,应立即报告省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并启动项目部急救援预案。
篇2
【关键词】索道救援 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 索道应急处置机制 高空 索道救援专业队伍
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客运架空索道随处可见,在提高游客旅游效率的同时,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俨然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一种催化剂。不断发展提高的索道技术使客运架空索道运营安全性日益增强,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客运架空索道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人员伤亡事故和人员高空被困事故。近年来,国内接连发生两起大量人员高空被困的客运架空索道事故,分别是2012年“5・26”广西桂林尧山客运架空索道事故和2014年“4・12”井冈山杜鹃山客架空运索道事故,在这两起典型的高空索道人员疏散救援战例中,当地消防部队与索道运营公司及社会相关单位共同参与了这两起索道的救援工作。当前国内发生类似索道事故救援主要由索道运营公司独立承担,消防部队并未明确将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纳入发展视野,因此,这俩起大型索道事故的发生令消防部队措手不及,暴露了很多问题,给消防部队与索道运营系统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习、引进先进的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完善索道应急救援机制,全面做好索道应急救援装备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1 国内两起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救援战例
1.1 “5・26”桂林尧山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救援
桂林尧山景区索道全长1416.18m,高差427.2m,索道塔架26个,设双人吊椅和吊厢175个,缆车与地面最大高差36m,索道下方为山林。2012年5月26日上午9时45分,广西桂林尧山索道突发机械故障,减速机高速输入端轴承烧毁,导致索道无法运行,39辆缆车78名游客被困空中。索道公司立即投入人力抢修,10时30分开始实施救援,10时49分拨打119报警求援,此时距离事故发生时间已过去1个小时4分钟。桂林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联动预案,调集东江、特勤、象山、瓦窑、北门、临桂、灵川7个中队,出动消防车17辆、全勤指挥部及机关干部共116人,现场组建17个救援小组,1个通信小组,1个后勤保证小组;索道公司救援先后派出2个救援小组,每组5人,共10名救援人员;联动调集公安、安监、卫生、旅游、武警及民兵预备役等部门共202人配合救援。11时20分,桂林消防首批力量到达现场,其余消防力量和应急联动力量相继到场。消防力量到场后,充分利用软梯、缓降器、绳索等现有传统救援器材、常规方法开展救援。距离地面10米以下的缆车,使用索道公司伸缩梯救援;10米以上的缆车,主要使用使用人工投掷或抛投器投掷的方法,将绳索抛给缆车上的游客,由游客将缓降器、救生软梯和保护绳拉上缆车,在消防人员的指导下,游客固定器材,自行下降;对于不敢下降的游客,消防人员通软梯爬上缆车,协助游客下降。至16时30分,78名被困游客全部获救。被困获救游客当中,内地38人,台湾22人,韩国16人、法国1人和美籍华人1人,这些人中包括孕妇、老人、小孩、残疾人,引导疏散游客123人。
1.2 “4・12”井冈山杜鹃山客架空运索道事故救援
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全长5200m,曾是亚洲第一长索道,索道分上、中、下三段,索道第一段的长度2417m ,高差548m,第二段的长度2694m,高差343m,沿线设有26根支架,66个封闭式8人轿厢,缆车与地面最大高差超过100m,索道下方为山林。2014年4月12日10时10分,运行在上站与中站之间第15与16根支架之间的一个轿厢因故障停止运行,被后面运行的轿厢撞击坠落,5名游客被甩出厢外,坠落山林,缆车上有219名游客滞留高空。10时15分,辖区消防队井冈山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出动3车15人赶赴现场,10时40分到达事故现场,分成两个小组展开救援,一组营救坠落游客,一组了解现场情况,安慰被困游客,与索道公司研究救援方案,实施救援。11时26分,吉安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出动,并先后调派泰和、吉州、青原、特勤、遂川、吉安等第一批增援力量共7车59人,吉水、峡江、永新、永丰、新干、万安、安福第二批增援力量共7车42人赶赴现场增援。由于索道公司一直集中人员抢修索道,并未开展索道救人,导致高空被困游客情绪失控,12时30分左右才抽调人员开展救援,此时距事故发生时间已过去2小时20分钟。索道公司救援人员分成若干小组由从索道塔架爬上索道,使用“T型”小车由高位向低位滑行,逐个缆车救援,消防人员在地面配合施救。13时12分,总队全勤指挥部赶赴现场,又调集赣州支队兴国、赣县2个大队20人跨区域增援。14时05分,吉安支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14时06分第一批增援力量中的遂川大队赶到现场,一部分其他增援力量相继到场。实际上只有先期到场的井冈山、遂川、吉安、泰和、吉水5个大队与特勤中队参加了索道救援。16时15分索道修复成功,开始正常运行,此时共有30多名游客从索道缆车救下。16时30分,有1名游客确认死亡,5名受伤游客全部成功获救;17时30分,滞留在轿厢内的被困游客已全部安全返回地面;19时50分,被困游客全部从山顶疏散下山。
2 存在问题与分析
2.1 消防部队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落后,救援能力不足
“5・26”桂林尧山索道救援,游客被困空中最长时间为6个小时45分钟,索道运营公司的救援时间为6个小时,消防的救援时间为5个小时;“4・12”井冈山杜鹃山索道救援,游客被困空中最长时间为7个小时20分钟,事故发生2小时20分钟后实施索道救援,直到索道修复运行,救援时间为3个小时45分钟。针对这两起索道事故救援,当地消防部队在索道救援当中存在以下明显不足:
当地消防部队对辖区典型灾害事故类型索道事故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研究,没有专业技术与装备措施。虽然利用传统方法与器材也成功完成了救援任务,但是并不能代表我们具备了合格的索道救援能力,高空救援必须立足于高空,而不能立足于地面,这是基本的救援常识。“5・26”索道救援中消防部队使用软梯、缓降器等传统器材,运用抛投、攀爬等常规方法,往往是在提供装备,让游客固定绳索,消防人员在下方保护,鼓励游客下降;对于不敢下降的游客,消防人员才通过游客固定的软梯爬上缆车,协助游客下降。在新闻视频和网络图片当中,完全暴露了这种传统器材与方法用于索道救援的不足,所用技术与装备不能与专业挂钩,消防人员不上索道或上不去索道,让被困人员自己解决下降问题,这是救援能力不足的冒险做法,专业救援不应该也不允许这样做。这种做法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果在救援当中不慎导致乘客坠落,那将是消防救援的责任。“4・12”救援消防部队只是在地面配合索道公司,也谈不上专业救援,因为以当时的技术与装备根本上不去索道,也无法开展索道救援,消防救援人员只能在地面做些辅工作。这场索道救援主要得益于索道的修复,假如索道不能短时间修复,那么疏散高空被困人员对当地消防部队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
这两起索道救援战例的共同特点是:游客被困高空,危险性大;高空索道被困人员多,疏散规模大;索道线路跨度大,被困人员分散,索道下面为山林、沟壑,救援难度大,耗费时间长;消防救援的最大不足是欠缺专业技术与装备,上不了索道,不能在索道上开展救援并将被困人员护送到地面;救援效率低,专业素养和安全理念差,距离专业救援差距大,急需改进提高。事后当地消防部队都认真总结了索道救援的经验与不足,加强了技术与装备,开展经常性实战演练,大幅提高了索道救援能力,强化了索道救援准备工作。但是很多地方的消防部队仍然未能切实进行这样的改善,这两地消防当时存在的索道救援问题在国内消防依然普遍存在,这是最值得深刻反思的。
2.2 索道公司应急处置机制落后,救援能力不足
桂林尧山景区索道公司在事故发生45分钟后开始实施救援,1小时4分钟后拨打119报警求救,报警31分钟后,消防首批力量达到现场,此时距事故发生已过去1小时35分钟,使消防救援迟滞1个小时4分钟。该公司首先投入人力用于机械故障检查与抢修,应急响应缓慢,没有第一时间报警,也没有一时间救援。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公司在索道事故发生5分钟后报警,25分钟后首批消防力量到达现场,该公司第一时间报警,联系消防力量到场处置,反应非常迅速,但也同样是集中人力抢修索道,未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援。漫长的等待引起了游客的不满,现场情绪失控,在游客在被困空中2小时20分钟之后,才抽调人员实施救援。在这两起索道事故救援当中,索道运营公司都因为第一时间抢修索道而忽视了救人,延误了救援时间,增加了游客空中滞留时间和风险,未充分考虑游客处境和心理感受,做法欠妥。发生索道事故,索道公司立即抢修索道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因抢修索道而延迟报警,延误救援,而应当在第一时间报警,在抢修索道的同时实施救援,与消防力量及其他相关部门搞好无缝隙的、高效的联动配合。出于经济效益考虑,索道运营公司往往不会配备足够的救援人员,其救援人员往往都是有索道工作及维护人员兼任,一旦发生索道事故,自然人手不够,导致抢修与救援不能兼顾,集中人员抢修索道必然延迟或搁置救援,这两起索道事故救援当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除了人力不足之外,很多索道运营公司救援技术与装备落后,救援人员自身安全保障和救援能力不足,救援效率较低。
2.3 索道运营行业索道事故救援指导思想值得商榷
近些年来,索道行业一直贯彻:“争分夺秒,重视抚慰,恢复运转应急优先,线路人工救援辅佐”的索道事故救援思想。索道行业的事故救援以索道抢修为主,高空救人为辅,行业内3小时的救援时间,主要是通过抢修设备完成救援,这个指导思想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索道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其救援指导思想必然要兼顾效益,如果有备用运行系统或短时间能够排除索道故障,自然可以采取恢复运转的办法。这是建立在短时间排除索道事故基础上的假设,如果短时间无法排除索道事故,必然延长游客空中滞留时间,延误消防救援,游客个人身体原因、天气变化都可能增加安全风险。索道行业救援指导思想与消防部队“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和“第一时间”要求是相矛盾的,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要求第一时间调集足够的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危害。由于两种索道救援力量的指导思想存在差异,必然导致索道救援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存在差异,不能很好地配合,为索道救援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桂林尧山景区索道公司迟滞报警,使消防救援延误1小时4分钟;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公司搁置救援,使游客在被困空中坐等2小时20分钟,激化了矛盾。索道事故救援应该以人为本,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以此为出发点制定索道事故救援指导思想和相关规定。
3 启示
3.1 将索道事故明确纳入消防救援准备工作已刻不容缓
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景区旅游索道、滑雪索道与城市交通索道呈明显增长趋势,对于索道救援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与准备。根据中国索道协会的消息,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各类客运架空索道约有550条,包括封闭式轿厢缆车索道和开放式椅缆车索道,最近2年每年增加大约40条,在未来2-3年预计将增加100-200条。我国客运索道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总体事故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今后随着旅游业的繁荣,景区索道大量兴建,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客运索的道年久老化,索道事故发生概率也将明显上升,预计未来大型索道事故发生机率会有所增加。如果某个著名景区的索道发生事故,而当地的救援能力不足,救援表现乏力,那么肯定会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重创索道旅游收入,“5・26”和“4・12”这两起索道事故都是发生在风景区旅游旺季,尤其是春、夏之间的旅游高峰时期,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索道事故不但容易造成游客的直接坠落伤亡,还容易导致高温中暑、冻伤、特定人群伤病发作等次生事故。因此,消防部队应当跟上社会发展形势,加强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的学习引进,制定科学合理的索道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将索道救援纳入常态化执勤战备,因特殊活动使景区索道乘坐人数激增时,应考虑安排力量进入一线执勤。
3.2 索道运营行业应当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加强索道救援准备工作
索道行业管理机构中国索道协会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反思并修改索道事故救援的相关原则,督促指导索道运营公司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与消防应急救援机制接轨,要求索道运营公司与当地消防部队密切配合,制定完善、高效的索道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一是树立并坚持生命至上,救人第一的救援理念,一旦发生索道事故,应当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认事故等级,评估抢修时间,在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抢修索道与实施救人。不管索道事故发生在机房还是发生在索道线路或缆车,都应在5分钟内确认索道事故,发出119求救报警,启动应急抢修与救援预案,通报并安抚空中被困游客;如需进行现场查看确认的,也应先报警。二是索道公司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以满足发生索道事故能够同时开展索道事故抢修与救援行动,避免演练时索道公司大部分部人员参加救人,事故时大部分人员都去抢修的情况发生。三是索道运营公司要引进与国际接轨的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保证安全、高效的开展救援工作,在索道站设立救援装备及救援物资储备仓库,备有足够的可供消防人员取用的绳索及索道救援专用装备。四是索道运营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在索道运营许可审批环节和例行检查当中,对其应急响应机制、处置预案及索道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并严格把关,比如对大型客运架空道要具备3小时完成三分之一满载救援的能力,对小型索道和远离消防救援力量的索道要具备3小时完成满载救援的能力。五是索道公司制定索道救援预案,要充分考虑各种索道事故情况,尤其要考虑到最不利情况下的最不利救援,如索道事故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条件下的恶劣气候、天气、夜间的救援情况,并储备雨具、防寒衣物,对突发伤病人员备有急救措施;索道救援预案既要有本单位的响应预案,更要有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当地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多部门联合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大型联合演练,这种演练不应只进行几个缆车的救援模拟演练,而应是全索道、多任务、多情况,模拟“5・26”和“4・12”索道事故的大型演练。
3.3 引进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
国内消防部队和索道运营公司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搞的很好,很早就引进了较为专业的技术与装备,但多数地方仍然十分落后,甚至连索道都上不去。传统方法与装备无法实施安全、高效与人性化的索道救援,尤其在距离地面几十米甚至数百米的高空作业,救援人员与被救人员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务必使用安全可靠的专业装备,接受专业技术训练,因此学习引进先进的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刻不容缓。欧洲现代索道救援技术包括基于IRATA技术①的高空救援技术和索道救援专业实战技术两个方面,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实战,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索道救援的常规技术是:救援人员配戴高空救援全套个人坠落防护装备(PPE)②,携带索道救援滑轮(分无制动和有制动两种)、带大挂钩可调校挽索、救援三角吊带、绳索及其他相关救援装备,爬上索道塔架,使用索道救援滑轮,在索道上由高位向低位滑行,到达被困游客缆车上方,在索道上固定锚点绳索,下降到缆车对被困游客实施救援。然后再返回索道,继续在索道上滑行,逐个缆车救援,如图1、图2。对于复杂情况和特殊环境,如索道倾斜角度过大、距离地面过高、索道下方为山谷、水域等,常规技术与装备未必安全,也未必可以实现,这就涉及更专业、更复杂的高空绳索救援技术,需要专业技术公司因地制宜地设计专门解决方案。很多消防单位都采购了电动升降装备,却不能在实战当中灵活应用,在索道救援当中,不管是一般情况还是复杂情况,电动升降装备都可以发挥出色的作用,如图3。使用直升机进行索道救援在欧美也较为常见,但国内还不具备这种条件,这个问题也不是这里研究的范围。另外,高空救援一定不能忽视对被困人员的心理关怀,在救援的同时要给予尽可能的心理安慰,而且要将被困人员尤其是要对孕妇、老人、小孩、残疾人护送下降到地面,缺乏专业技术与装备是做不到人性化救援的。如果经过了高空救援技术和索道专业救援技术培训,配备了高空救援个人坠落防护装备和索道救援专业装备,具有针对性的索道救援方案并经常开展实战演练,那么训练有素的几个消防中队或若干救援小组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安全、高效、人性化地完成本区域的索道救援任务。即使面对一、二百人被困高空缆车的情况也无需紧张,因为立足于高空救援要比立足于地面救援容易得多。不管是国内消防部队,还是索道运营公司,都应该进行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的改革,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安全、高效地共同完成索道救援工作。香港消防与香港海洋公园索道公司均邀请过专业技术公司进行索道救援技术培训,设计索道救援方案,配备专业救援装备,为索道救援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了人员专业、技术专业、装备专业和解决方案专业,值得国内消防和索道运营公司学习借鉴。
图1 图2 图3
3.4 推动专、兼职消防高空、索道救援专业队伍的发展
近些年来,国内多地消防成立了索道救援专业队伍,其中山东泰安消防支队泰山景区大队索道救援分队是国内消防首个建设索道救援基地化训练设施、引入索道救援装备的消防队,其索道救援专业化发展走在了全国消防的前列。很多专、兼职消防索道救援队伍都是向索道运营公司学习经验,使用其装备,接受其培训,有些索道运营公司的装备也很落后,其个人装备不符合要求,甚至是错误的,索道救援装备还是旧式装备,性能较差、效率不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些专、兼职消防索道救援队伍还是基于传统救援方法与装备,并没有引入索道救援专业技术与装备,索道救援能力有很大差距。有更多辖区有客运架空索道的消防队伍还没有将索道事故救援纳入执勤战备与救援工作视线,索道救援准备工作还是空白。
国内消防索道救援发展缓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装备落后,高空、山岳救援没有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当前配备的消防员个人坠落防护装备不能满足实战需要,而且利用率极低。二是索道救援是一种特殊的高空救援,而国内消防对索道救援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认识不足,有的按山岳救援来处置,有的则想尽办法,利用所能用上的装备,结果是实际救援效能低下,事倍功半,消防战斗力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因此,只有进行彻底的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改革,在全面提升高空救援技术,改善个人坠落防护装备的基础上,加强消防专、兼职高空、索道救援专业队伍(包括班、组等)建设,引进索道救援专业技术与装备,才是提升索道救援能力的最佳途径。
注明:
①IRATA:即国际工业绳索技术行业协会(Industrial Rope Access Trad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又称IRATA国际,成立于 1987年,总部设于英国,是一个著名的全球性工业绳索作业技术组织。截至2015年5月,共有会员公司350多个,各级别技术员7.4万人,技术级别分为一、二、三级,每个级别累计至少工作1千小时,并至少1年时间才具有升级资格。
②高空救援个人防护装备(PPE):这里是指基本的、通用的高空救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高空绳索行进全身安全吊带(含胸式上升器)、手式上升器、具有防慌乱功能的自动制停下降保护器、移动止坠器及缓冲接装备、可调节脚踏、梯带、双勾防坠落带、用于工作定位的可调校挽索、抓绳器、安全钩、动力绳牛尾、头盔、手套等,其他还有滑轮、扁带、辅绳、头灯、装备包等。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广西桂林“5・26”尧山景区观光缆车事故抢险救援战例[J].灭火与应急救援,2014(3):20-23.
[2] 中国索道协会.广西桂林尧山景区客运索道5.26事故简介[EB/OL].http:///,2012-6-25.
[3] 吉安消防支队.为了219名游客的生命安全――吉安消防支队参与“4.12”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事故救援纪实[EB/OL].吉安消防公安信息网,2014-4-14.
篇3
工作地点:
作业性质类型:一般作业 动火作业 危化作业 有限空间 高处作业
电气作业 起重作业 土建作业 机械加工 其他作业设备设施风险:高温 高压 带电 转动 短路突然启动 接地不良 标识残缺 隔离不全 报警失灵 特种设备未检验现场环境风险:高温低温高压有毒酸碱噪声粉尘辐射雷击地灾 极端天气 高空临边 通风不良 照明不足 间距不够 通道不畅 标识不清 地面湿滑作业过程风险:触电淹溺灼烫坍塌爆炸火灾中毒窒息机械伤害 高空坠落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交叉作业 车辆伤害 脚手架(高平台)垮塌 走错间隔 设备修后试运 环境污染人员因素风险:精神不佳 带病工作 作业禁忌 未经培训 不具资格
不熟悉设备 不熟悉工艺 不熟悉应急 人员安排不当防护用品风险:选用不当 残损失效 超期使用 佩戴不当 无法应急
工具器具风险:选用不当 残损失效 功能不全 未经检验 使用不当
人身伤害风险:高 中 低 (以上勾选项有的打√,没有的打×)预控措施:
安全文明生产注意事项:
篇4
【关键字】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事故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事故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承载量不断增加,为了减少这种土地压力,建筑不断向天空发展,使高层建筑建设不断增加。高层建筑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伤害。高层建筑施工中屡屡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很多时候就是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施工特点导致。
1.地基较深
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地基单位面积的载荷非常高,所以高层建筑施工需要对相当深度下的地基土进行处理,以适应高层建筑的荷载。另外,有些高层建筑需要一定层数的地下室,在这种时候,所需要挖的地基会更深了。随着地基越挖越深,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隐患也就会越来越多。首先,地基深那么需要挖的基坑也就比较深,一旦从坑边落入什么东西到基坑中或某部分垮塌,就很可能造成伤亡事故,施工人员不小心跌入坑中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在进行地基施工的时候,很可能会挖到一些输气、送水管道,一旦破坏这些管道,就会导致煤气泄漏、水管爆裂等情况发生,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以及生命健康。所以施工人员对此一定要严加防范。
2.高空施工较多
高层建筑的高度决定了施工人员在很多时间都要进行高空作业,在建的高层建筑中有大量的预留孔洞和零散的工具或建筑垃圾,施工人员很容易从这些预留孔洞中坠落,也有可能被高空中坠落的砖块、工具等砸中,所以大量的高空作业存在了大量的危险。
3.交叉作业工期较长
高层建筑的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比较大的项目还可能达到三四年之久,很多施工设施在放置之后一用便是好几年,在这几年中设施的自然损耗、人为变动、气候变化等都会使设施出现损耗,比如建筑的电缆绝缘皮破损、脚手架固定松动等。另外,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在一个垂直的空间会有多个工种同时工作,彼此配合不当的话,也会造成各种事故。
二、高层建筑施工事故原因
1.高空坠落
高层建筑施工中,危害最大、发生最频繁的就是高空坠落事故。在高空作业中,有多种工种同时操作、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立体作业较多、临时设施较多且现场的环境较差,很多年轻的农民工由于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较少,高空作业时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也不佩戴相关的防护设备,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
2.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机械设备上安全附件不全或设备本身就存有缺陷,工作人员在使用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②设备自身较为完善,但是被施工方擅自更改,破坏了设备原有的结构和安全性,导致危险性提高。③操作人员施工时不按照要求进行操。或者操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没有办法驾驭这个设备,出现事故。④辅助人员施工不当,比如填入了错误的边角料等。⑤施工环境较为狭小,人员过于集中,导致工作人员被迫进入机械的危险范围之内,一旦有物体飞出就很容易击中周围的人。
3.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
高层建筑施工中机械和起重方面的伤害事故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①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或赶工期,忽视了设备的自然损耗和日常保养,导致机器设备经常处于非正常运转。②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差,有的甚至从未经过培训就上机操作,安全意识十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低。③机器设备安装不符合规范,没有专门的安全保护设施,设备安装完毕之后不经过检查便开始运行。
4.触电
触电事故与高空坠落事故不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自身操作导致。①不懂得电气方面常识,有很多人常年和电气接触却不懂得用电常识,比如用湿手推拉电闸、用手心碰触带电物体等。②不规范操作电气设备,没有佩戴专门的防护用具。③使用老化破损的电气设备。
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对策
1.施工人员方面
企业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培训。企业可以联合专业的培训学校,在施工人员上岗之前针对他们的岗位进行培训,这些培训要包括:①施工中的安全常识,这一部分要根据工种来教授不同侧重的安全知识。②本岗位涉及的机械设备操作方法。③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企业还需要在他们培训完毕之后进行定期的考试,并定期举行安全演练,并将考试和演练结果纳入日常考核之中。另外,每过一段时间都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以满足新技术和新机械的需求,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机械设备方面
企业要根据建筑需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要求对方出世相关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书等材料,并进行严格检查,检查合格之后才能让其进入施工现场。企业还要派遣专门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器械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理和更换已经破损老化的设备、电缆等,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3.施工环境方面
尽量保证施工环境,尤其是高空施工环境的干净整洁,将工具收入专门的收纳箱,及时清扫建筑垃圾,为大型器械留出必要的操作空间,在预留通道口、孔洞位置设立明显标识并围上牢固的防护栏,在适当位置设置防护网,保护悬空作业的人员。另外企业应当为每个施工人员配置相应的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具,对于高空悬空作业的人员还要特别配置防滑鞋等。
4.管理方面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每个环节都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将责任和监管内容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身上,管理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加强检查减少事故隐患。
四、结语
近些年来高层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为了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企业必须负起责任,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和技术的培训,从而更好的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铁民.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 12-13.
[2]陈伟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2):49-50.
[3]叶忠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 建筑工人, 2009(11):69-70.
篇5
关键词:储罐施工 风险控制 危险源 事故
1、风险管理在施工中的重大意义
风险管理是未雨绸缪的一项工作,是预防,是预测,是提前量。施工中做好风险管理对于安全管理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多米诺骨牌效应所说,一件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链条环节断裂,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失控失效造成的累加结果,我们只有做好点滴安全,才能达到最后的本质安全。
2、储罐施工危险源与事故的调查统计
对近年来储罐施工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爆炸类事故占45%,窒息死亡10%触电类事故占7%,坍塌类(脚手架搭拆过程中)事故占4%,火灾类事故占11%,高空坠落类事故占4%,机械伤害类事故占19%。机械伤害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触电事故都是发生频次比较高的。因此,在储罐施工安全控制过程中,应针对上述几类事故采取针对性强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实施风险控制。
3、储罐安装风险管理具体举措
储罐施工中项目部编制《储罐施工风险管理手册》,对储罐施工各专业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价、制定了风险削减措施。印制《施工现场风险管理表》,发放到作业机组,要求每个机组HSE管理员根据每天的工作内容、作业地点、作业环境对风险加以动态的识别、评价、写入风险管理表,并在施工前向作业人员宣讲。针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储罐项目部编制一级应急预案,施工机组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现场存在风险编制二级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4、储罐施工风险控制特点与控制目标
4.1施工现场狭小,空间密闭
由于储罐工程规模较大,大都是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安装,施工工艺复杂、工序多,在施工过程中流水作业较多,作业位置多变,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安全控制工作涉及范围大,控制面广。施工现场狭小,多个工种同时施工,噪音、粉尘等极易造成员工疲劳,思想麻痹。密闭空间,要定时测量作业空间的毒气程度和含氧量,保证作业人员正常呼吸,并且提供持续照明设备,保持通风换气,加强人员监控,如果监控不到位,极易造成施工人员窒息。
4. 2施工现场劳动力密集
由于储罐工程的单件性,使得每座储罐安装工程所处的条件不同,所面临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也会有所改变,员工在转移工地后,熟悉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些工作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也会有所调整,员工同样有个熟悉的过程。储罐施工现场是劳动力密集区域,分为预制现场、组装现场等,工作场地复杂,区域交叉多,尽管有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的环节,但是面对复杂的生产环境时,仍然需要员工自己的判断和处理,适应现场不断变化的情况。
4.3施工控制的严重性的特点
安全状态具有触发性,其控制措施必须严谨,一旦失控,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害。例如;高空作业时,一旦发生,则造成人员伤亡,即使是工具从高空坠落也极易造成下方员工的严重伤害。
通过细化以上目标在储罐施工减少和消除储罐施工过程中的事故,保证人员健康安全和财产免受损失,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如下:减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标;减少或消除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的目标;③改善生产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④安全管理的目标。
5、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确定安全目标。按“目标管理”方法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内进行分解,从而确定每个岗位的安全目标,实现安全员安全控制。
编制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对施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用技术手段加以消除和控制,并用文件化的方式表示,这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是进行工程项目控制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目标、控制程序、组织机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资源配置、安全措施、检查评价、奖惩制度等。
落实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设置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沟通和交流信息、通过安全控制措施使生产作业的安全状况处于受控措施。
施工要素按要求办理各种资质准入和资格准入。必须取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才可开工。总承包单位和每一个分包单位都应持有《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起重工、电焊工、机械工、电工、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有效作业操作证,并严格按规定定期进行复查。施工机械、特种设备必须经省级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年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6、风险控制的实施
强化员工的安全培训。针对储罐施工工种不同,协作工种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技能、岗位、应变能力的培训,让每名员工掌握和自己岗位相关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以及一旦发生危险后的应急措施。例如:对现场的机械手,进行设备性能、可能发生的故障、如何排除故障的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的控制能力。
严格HSE体系管理,深化落实“两书一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自选动作作业。“作业指导卡”下发给每位员工,使员工会默诵,熟悉掌握。特别要避免经验指导工作,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例如:在施工现场对于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动火作业实施作业许可制度,达不到安装条件拒绝施工。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无法避免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要经过上级部门批准。
落实施工现场安全责任。现场HSE人员不得兼做其他工作,按照职责要求,每天开工前对现场进行实地检查,作业中巡视每道工序的作业情况,收工时总结当天安全情况,在第二天班前会上进行通报。机组长是机组安全第一责任人,应统筹机组全局,及时有效制止“三违”作业,必须在保证员工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施工作业,促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要狠抓安全监督制度落实,使各项管理措施覆盖施工作业全过程。
加强对施工作业现场的监控管理。设备移动时现场HSE人员监督看护,HSE人员不在场时设备不得自行移动。在焊接作业时,机手监护焊工的作业安全,设备行走时,起重监护设备行进的安全。
提高风险辨识能力。组织技术骨干、专家及现场有经验的员工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施工方法的施工现场实际,全面进行风险辨识,利用先进统计工具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级,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削减措施,必要时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现场验证,对于无法削减的风险,采用有效监控办法,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改善应急救援装备,加快推进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合理储备、分布应急资源,搞好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利用和依托社会应急资源,建立健全应急保障联动协调机制。利用内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典型案例分析和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员工、相关方和社区公众广泛宣传应急预案、防灾救灾和自救互救等知识,提高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储罐施工建设中实施风险控制,不在于辨识出多少风险,制定了怎样的削减措施和控制措施,投入了多少应急资金,关键在于实施,在于执行力的大小,在于我们到底认真做到了多少,让我们用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施工现场筑起坚实的生命防护网。
参考文献:
篇6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特种设备安全督察条列》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建筑基坑防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二、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1、本工程为湖南省同发白沙湾嘉园置业开发的白沙湾嘉园住宅小区工程, 位于长沙市白沙湾路,体育新城南侧,由北京中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湖南长沙麟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长沙升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为A1、A2栋住宅为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40000m2,其中地下一层,地上A1栋为28+1层,建筑高度为87m, A2栋为30+1层,建筑高度为93m。
2、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场地狭小,且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不能影响周围居民正
常生活,文明施工要求高,本工程场地土类型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 三、本工程火灾危险源的特征及对周边的影响
根据工程现场情况,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危险源主要有:外脚手架作业、攀登作业、交叉作业、临边作业、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物料平台、室内操作架、以及塔吊吊物、外用电梯和门式吊。
四、工地周边医院、消防分布图 五、项目部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划分
为科学安排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明确各岗位职责,使之在管理工作中互相协调,各司其责,促进项目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本项目应急工作组织。
1、组织机构
本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安全员为常务副组长、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设备管理员、劳务相关负责人等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应急救援组织即为应急小组。并指派安全员邓政元、周伟负责日常管理,是项目环境紧急事故发生时现场救援的主要责任人。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组成:项目经理卢昆、项目副经理毛辉望、、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文红、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罗鹏、施工员鲁电波、蔡小林、张波,办公室刘定良,材料员袁志长、设备管理员何彦明、电工钟华。
2、安全领导小组分工及职责:
项目经理:第一负责人,负责协调项目部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及项目部与建设方、监理方、其它承包方的关系,负责安全资源的提供,从宏观上确保安全生产的环境;负责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安全员:第一负责人,负责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组织应急小组按应急预案实施抢救工作;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项目副经理:直接责任人,负责安排、督促安全措施的落实,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技术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制订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负责安全设施及安全制度的策划工作,负责组织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改进。
施工员:直接责任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
材料员:直接责任人,负责安全防护材料的采购质量。
设备管理员:直接责任人,负责机械设备的安装、运行、保养和检修,保障正常运转,预防机械事故和机械伤人。
电工:直接责任人,负责临时用电设施按要求施工,保障用电设施的正常使用。
保卫:直接责任人,预案启动时负责人员疏散、撤离和救援车流组织
劳务相关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负责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交底工作,确保劳务人员的安全行为。
六、救援设备与器材
1、安全通道。发生安全事故时,必须保障从事故发生点到工地大门的通道通畅。
2、分别准备软担架和硬担架各一副以上,四副以上绑带。
3、通讯设备:对讲机、手机、固定电话、口哨等。
七、应急准备
1、物资准备:足够的健康安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施、防暑降温物资和御寒防冻物资、其他防护物资;合适的摄影或摄像设备,在事故发生时,应摄取现场事态发展的资料;配备保证现场急救基本需要的急救箱,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其它辅助物资,如手电筒、蓄电应急灯等。
2、对项目员工进行现场急救常识教育、培训,如摔伤、骨折、自救知识等。
3、医疗救护点的具置及行驶路线,应制成书面资料,并使所有应急小组成员掌握了解。
4、公布对外常用联络电话,并应保证电话在事故发生时能应用和畅通,可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拨打电话报警求救。
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事故急救110
5、财务部门应预留一定量现金以应急需。
6、应急救援预案应保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人手一册,确保人人熟悉掌握。
7、对工地周边人员进行应急响应宣传,主要以联系单位或居委会、张贴布告、发放传单等方式进行。
八、事故发生前的监测和预警措施
对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控制以消除隐患、预防为主。
监测和预警措施:安全常识教育会,以教育所有参建人员安全常识、教育作业人员遵章作业为目的;项目部组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以检查制度、措施、整改是否落实为目的;安全小组人员的日常巡查,以制止违规作业、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苗头为目的。
1、外脚手架:架体内每三层用架手板封闭,并每隔三层挂好兜底网,起挑层的兜底板用模板封闭,架体内散落的砼、模板、木枋及时清理干净,架体超出操作面两步架
2、模板工程:拆临边支模架时,需有专人看守,防止落物。
3、塔吊、外用电梯:定期检查防坠落装置。
4、楼层卫生清理:楼层卫生及时清理干净。特别是临边不能堆物。
5、临边洞口防护:及时做好临边洞口防护,特别是搭好安全过道和安全防护鹏,电梯井除做好防护门外,并每隔三层做好兜底网。
九、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
1、事故一旦发生,实行现场负责制,即现场第一个知晓事故的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负责迅速拨打119、120、110请求支援。然后通知项目经理、安全经理或现场安全值班负责人,由项目经理、安全经理或现场安全值班负责人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进行救援。同时将事故情况通知各相关单位。
2、救援小组应将管理人员分成救治小组、疏散警戒小组、警戒小组迅速就位救援。
3、疏散小组主要疏散事故以上施工人员,疏通安全通道,以保障受伤人员能尽快运至救护车上,要分层分派任务,责任人应保证负责的那一层所有施工人员知晓事故,并根据情况分别从楼梯间、人货电梯抬运,当由于扑救需要人货电梯停电,顶层人员可用挂梯从外架下到楼梯间施工完毕的那一层再行疏散。夜间失事时,疏散小组应人手一支手电,确保人员安全照明。
4、救治小组主要是在120急救车到达之前进行临时救治和到达之后协助抬运伤员。对于伤员,应注意摔伤及骨折部位的保护,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处理伤员的同时要安排担架,或制作临时担架,可采用模板钉木方制作,同时派员到工地门口处接应120急救车。急救车到达后,救治小组必须将各伤员临时处理措施书面或口头向医生汇报,同时派人将伤员平抬到担架上运送到救护车内。最后救治小组应找财务人员借支伤员救治款,随车护送到医院并派人护理伤员。
5、警戒小组主要负责保护事故发生现场,直到事故调查结束。
6、善后处理:对事故伤亡者做好妥善的医疗、保养、抚恤、赔偿等善后事宜;根据上级处理意见组织处理,并尽快恢复施工现场,继续组织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对事故进行总结,并立即组织整改。
十、应急救援记录
应急预案终止后,由项目安全副经理主持,对应急救援的全程进行记录,记录资料包括文字、相片、录像等,形成应急救援记录。救援记录作为本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作为事件调查和今后改进的依据。
十、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和改进
由项目经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主体施工阶段和装饰阶段,组织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演练方案,以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及现场文明为前提,在取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周边单位、居民、人员同意后进行。
演练后,项目部根据演练情况做出总结,找出不足和原因,并加以改进。
十一、预案的响应
工地发生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事故时,第一发现人应在第一时间立即通知项目部应急小组成员,应急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事故处理措施。
篇7
序号
活动类别
活动名称
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方法
1
路基工程
路基挡土墙施工
开挖基坑支护不牢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
砌筑高层挡墙坠落
高处坠落
人员伤害
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3
脚手架不牢固
高处坠落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4
砌筑石墙塌方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5
砌筑石料时不慎滚落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把关
6
搬运石料时码放不当
物体打击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把关
7
路基填筑
消解场选址不当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8
不慎被压路机撞及压伤
机械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把关
9
在路面边缘不慎滚落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10
电缆、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挖断
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1
指挥不当、麻痹大意
机械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
12
现场管理无序
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
13
岔道口无人指挥
机械伤害
隔离防护、警示牌
14
路基作业
无证上岗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
15
违反操作规程
机械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
16
多台机械同时作业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17
进场机械卸车时无专人指挥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18
边沟开挖
未设防护栏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
挖树
无防护措施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0
移电杆
无防护措施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1
清表作业
无防护设施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2
土方开挖
放坡不规范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3
破坏地下管线
触电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4
取土坑无人指挥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
无警示牌、警告牌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6
放坡系数过小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7
指挥人员违章指挥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
28
取土坑
积水过深
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技术方案
29
取土坑抽水没有可靠接地保护
触电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30
清淤
边缘淤泥堆积过高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31
操作机械不当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
32
旧路面破碎
无防护措施
机械伤害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33
破路恢复
道路碾压不实
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34
护坡砌石
斜坡堆放石料
物体打击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35
路面工程
拌合站
动态拌合伤害
机械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
36
装载机械伤害人
机械伤害
专人指挥、警示牌
37
运料车伤害人
机械伤害
专人指挥、警示牌
38
限位器失灵
机械伤害
定期维修、应急预案
39
急停失灵
机械伤害
定期维修、应急预案
40
操作失误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
41
导热油加热区保温不良
烧伤
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42
热油炉温控件失灵
火灾
定期维修、应急预案
43
油管破裂造成泄露
火灾
定期维修、隔离
44
空压机安全阀失效
爆炸
定期维修
45
攀爬高处没有安全措施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46
电源线保护不良造成破裂
触电
定期巡查
47
高空物料不慎坠落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48
捣料人员没有安全护栏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49
点火用液化气泄露
中毒和窒息
定期维修、定期巡查
50
成品料放料造成过溢
烧伤
审核方案、保持安全距离
51
实验人员从车上坠落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52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
53
摊铺
操作手无证操作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
54
操作手违章带病操作
机械伤害
规范作业、隔离防护
55
周围配合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安全交底、隔离防护
56
维修摊铺机时防护不当
机械伤害
现场专人指挥
57
运料车与摊铺机配合不当
机械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58
接触高温者防护不够
烧伤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59
碾压
压路机相互碰撞
机械伤害
现场专人指挥
60
压路机与配合人员不协调
机械伤害
现场专人指挥
61
压路机操作手无证驾驶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
62
压路机违章指挥及驾驶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63
检修时防护不当
机械伤害
定期检测、更换
64
压路机行驶至边缘时翻下路面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65
驾驶员后视不良
机械伤害
定期检测、更换
66
晚间施工照明不足
机械伤害
增加照明
67
压路机带病作业
机械伤害
定期检测
68
检修发动机不戴手套
烧伤
安全交底、个人防护
69
检修发动机被风扇或三角带打伤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70
洒水
洒水过程中撞伤现场人员
车辆伤害
操作规程、安全交底
71
上下水车顶部不慎滑落
高处坠落
安全交底
72
在汲水时不慎滑落水塘
人员伤害
安全交底
73
在汲水时水泵漏电
触电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把关
74
水车驾驶员违章操作
车辆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把关
75
水车晚间工作视线不良
车辆伤害
增加照明
76
路面下水道
井盖未盖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77
平道交口
未设警示牌
车辆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78
养护作业
抛撒物未及时处理
人员/其他伤害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79
窨井盖损坏
高处坠落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80
桥头沉陷
人员/其他伤害
现场检查
81
路基强度不够
人员/其他伤害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验收
82
路肩不坚实
人员/其他伤害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83
护坡坍塌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84
暴雨期间涵洞未做好疏通防护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85
水沟阻塞
人员/其他伤害
现场检查
86
盖板水沟损坏
人员/其他伤害
现场检查
87
涵洞淤塞损坏
人员/其他伤害
现场检查
89
桥梁工程
挖孔桩作业
井上人员不戴安全带
坠入井内伤人
加强作业管理
90
井下人员不戴安全帽
人员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91
开挖时未通风、未检测
窒息死亡
加强通风、检测管理
92
开挖出现流沙
塌方、人员伤亡
加强检测管理
93
吊桶碰壁掉渣
渣土伤人
技术交底、操作规程
94
吊桶渣土过满
人员伤害
加强教育、监督
95
机具未能做进场验收
人员伤害
现场检查验收
96
机具配重不合理
机具倾翻伤人
加强机具管理
97
电机皮带未防护
人员卷入
现场检查验收
98
机具架体开焊
断裂伤人
加强机具管理
99
机具未设限位器
钢丝绳断裂伤人
加强机具管理
100
钢丝绳磨损严重
吊桶伤人
加强现场检查、监督
101
吊装模具捆绑不牢
坠落伤人
加强作业管理
102
井内照明未用低压电
触电
加强用电管理
103
施工用电混乱
触电
加强用电管理
104
井内抽水留人
触电
加强用电管理
105
井内无应急绳
坍塌伤人
加强应急措施管理
106
井口没有防护栏杆
渣土落入
人员伤害
严格防护措施,检查
107
完工后不盖井盖
人员误入坠落
加强防护管理
108
灌桩时邻桩作业
塌方
加强作业管理
109
水上施工
栈桥无防护措施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10
施工平台、栈桥桩基不牢固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11
施工平台承载不够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12
河道中船碰撞栈桥
坍塌
操作规程
113
老桥拆除
无防护措施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14
不穿戴好防护品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技术交底、现场检查
115
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116
机械违章操作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117
违反起重操作规程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118
基坑开挖
无详细地质勘查
坍塌
与勘查设计沟通
119
无地下隐蔽勘察
人员/其他伤害
与勘察设计沟通
120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不佩戴安全帽
人员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监督检查
121
边坡超载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22
基坑无支护或未按支护方案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23
基坑周围未设防护栏或防护栏不牢固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24
钻孔桩
钻机架设基础不牢固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验收
125
井孔缺少必要的防护
人员坠落
安全交底、现场监督检查
126
钻机用电不规范
触电
操作规程、现场监督检查
127
通航河道作业无防护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28
钢筋笼制作安装
电工、电焊工无证上岗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加强监督检查
129
起吊掉点不正确、掉点未加强
钢筋笼遭到破坏、伤人
安全交底、严格检查
130
钢丝绳破损、卡扣数量不足
钢丝绳破断或脱扣、伤人
严格交底、现场监督检查
131
吊装无专人指挥
人员伤害
安排专职吊装工指挥作业
132
下钢筋笼
无证操作吊车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
133
违章操作
人员/其他伤害
定期检查
134
水下灌注砼
无证操作吊车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
135
违章操作
人员/其他伤害
定期检查
136
违章指挥
人员/其他伤害
定期检查
137
破桩头
空压机未使用漏电断路器、线路破损
触电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38
违章作业、未正确穿戴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139
支架搭设
支架未经专项方案设计、未履行审批手续
支架垮塌造成人员伤亡
严格进行方案设计、检算、履行审批手续
140
连接不牢、基础不实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41
直接连接倾斜、不满足规范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机具损坏梁体塌落
准确计算、严格操作、综合考虑
142
支架间距不合理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机具损坏梁体塌落
准确计算、严格操作、综合考虑
143
上层支撑方木强度不够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机具损坏梁体塌落
准确计算、严格操作、综合考虑
144
上层支撑方木间距不合理、不密实、受力不均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机具损坏梁体塌落
准确计算、严格操作、综合考虑
145
支架上施工平台铺设不规范、未设周边围挡设施
人员坠落受伤
加强监督检查
146
未系安全带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
147
未设防护网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48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不佩戴安全帽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149
上下交差作业
坠物伤人
现场监督严格禁止
150
无证操作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
151
模板支拆
模板、背带未经专门设计
质量安全事故
严格进行方案设计、检算、履行审批手续
152
脚手板铺设不牢靠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53
无针对混凝土输送的安全措施
机械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4
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不符合要求
模板倾翻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5
支拆模板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6
模板工程无验收与交底
倒塌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7
防护措施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8
模板拆除前无混凝土强度报告或强度未达到规定提前拆模
模板倾翻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9
拉杆与螺帽不配套
质量安全事故
加强检查
160
模板吊装武装人指挥
物体打击
设专职吊装工现场指挥作业
161
高处立模无防护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62
高处立模违规作业
物体打击
现场检查验收
163
违反由高向低拆模顺序
物体打击
现场检查验收
164
混凝土浇筑
振捣人员无防护
人员伤害
安全交底、规范操作、安全设施齐全、专人看护
165
振捣棒漏电
人员伤害
严格检查、规范操作、安全用电
166
疲劳作业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严格换班制度、安全交底、专人指挥
167
混凝土泵管操作不当
人员伤害
规范操作、安全交底、专人指挥
168
混凝土泵管无固定
人员伤害、泵管断裂
加固泵管、专人看护、安全交底、规范操作
169
泵管同支架、模板相连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
规范操作、专人检查、安全交底
170
拆管不规范、司机不听从指挥
人员伤害
规范操作、安全交底、专人指挥、落实到人
171
无专职搅拌司机和输送泵司机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加强培训、定机定人
172
拌合站工人未戴口罩或防毒面具
出现尘肺病等职业病
加强劳动保护、配足劳保用品
173
预应力张拉
不了解工艺规定要求
物体打击
技术交底
174
未校正和标定
物体打击
操作规范
175
工作区域、两端站人,无隔离护栏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范、定期检查
176
张拉过早
人员伤害梁体开裂
按设计强度张拉、规范操作
177
张拉力过大
人员伤害、预应力钢束断开、锚具损坏
规范操作、按要求操作、对各种材料检验
178
张拉操作不当
人员伤害机具损坏
规范操作、安全交底、增加防护装置
179
工具锚不合要求
人员伤害、千斤顶损坏
试验、规范操作
180
夹片没夹牢而回弹
物体打击
操作规范
181
钢束不合格
人员伤害机具损坏
进场试验、规范操作、安全交底
182
计算拉力过大
人员伤害机具损坏
严格计算、多人验算
183
管道压浆
爆管
物体打击
操作规范、现场检查、个人防护
184
桥面作业
边缘作业无防护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5
边缘围栏不坚固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6
登高梯无防护栏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7
登高梯无防滑措施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8
穿硬底鞋登高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9
桥面板固定不牢固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90
桥台施工
放坡不够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1
门架制作
不牢固
机械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2
贝雷片起吊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
193
机械连接
机械伤害
施工方案、河道管理
194
水上平台便桥搭设
平台、便桥方案未详细设计、检算、未报请审批
平台、便桥倒塌
平台、便桥方案进行消息设计、检算、严格报批手续
195
进入施工现场未戴安全帽、水上作业未穿救生衣、带电作业未穿绝缘鞋、未戴绝缘手套
人员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196
立体交叉作业
进入施工现场不带安全帽
物体打击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97
立体交叉作业无安全防护网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8
混凝土拌合楼
无避雷设施或失效
火灾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9
沥青拌合楼
无避雷设施或失效
火灾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00
沥青管道泄露
烧伤
定期检查
201
限位器失灵
机械伤害
定期检查
202
钢丝绳断裂
机械伤害
定期检查
203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204
水稳拌合楼
漏电保护器失灵
触电
定期检查
205
开机前不提示警告
机械伤害
定期检查
206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物体打击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207
输送机、料仓下站人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现场巡查
208
无避雷设施或失效
火灾
安全技术方案、现场检查验收
209
预制梁
施工
存梁、运梁
存梁台座不够坚实、之垫不合理
梁体倾倒人员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210
移梁轨道、滑板、和牵引设备使用不合理
梁体倾倒人员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211
预制梁吊装
门式起重机限位失灵
机械伤害
定期检修
212
两轨道不水平、不平行
机械伤害
检查验收、定期检查
213
门式起重机牵引不同步
机械伤害
检查验收、定期检查
214
扁担梁未经设计检算
扁担梁破断、梁体坠落
扁担梁经设计检算审批
215
钢丝绳有破损、安全系数不足
钢丝绳破断梁体坠落
钢丝绳安全系数未经过详细计算、吊装前认真检查钢丝绳状况
216
大梁吊装
掉点不垂直、斜拉歪掉
起重伤害
操作规程
217
卷扬机刹车失灵或未设限位装置
起重伤害
检查验收制度
218
大梁移位轨道基础差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19
大梁横移两头电机工作不同步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20
大梁起重安装突然停电
起重伤害
应急预案
221
大梁起重安装钢索断裂
起重伤害
定期检修
222
大梁起重架梁机牢固不够
起重伤害
检查验收、定期检查
223
大梁起重安装钢索过细
起重伤害
定期检修
224
悬灌梁
施工
灌篮设计
挂蓝总重超过设计限值
人员伤害挂蓝损坏梁体断裂
严格控制在设计限重之内
225
允许最大变形超过20mm
挂蓝损坏、梁体砼跑模
控制构建刚度、变形
226
施工、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足
挂蓝倾覆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安全系数大于2
227
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不足
挂蓝倾覆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安全系数大于2
228
斜拉水平限位系统安全系数不足
挂蓝倾覆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安全系数大于2
229
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不足
挂蓝倾覆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安全系数大于2
230
挂蓝材料
质量和性能不符合规定
挂蓝损坏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材料进行试验、现场检查验收
231
挂蓝焊接
焊接质量不合格
挂蓝损坏人员伤害
严格质量验收
232
挂蓝施工平台
施工平台尺寸不足
人员伤害
保证足够的作业空间
233
挂蓝安装
主横纵梁的分联和移动操作不当
人员伤害梁急剧塌落和倾覆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234
挂蓝行走
后钩不牢或后端压重不够
人员伤害挂蓝倾覆
后端压重稳定、后钩牢固
235
稳定系数不够
人员伤害挂蓝倾覆
稳定系数大于
236
挂蓝施工
施工进度不对称、不平衡
梁体开裂、倾覆,人员伤害
对称施工
237
挂蓝吊杆
吊杆连接不牢固
人员伤害模板脱落
对吊杆进行周密检查、操作规范
238
挂蓝滑道框
不牢固
人员伤害、滑道梁脱落
对滑道框进行严格加工、验收
239
挂蓝模板
加固不够刚度
人员伤害、胀模
对模板严格加固、规范操作
240
内膜支撑强度不够
人员伤害模板损坏
严格加固、规范操作
241
钢管拱桥施工
拱座基础开挖及边坡防护
施工方案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严格进行方案、设计审批制度
242
无技术交底与验收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43
坡顶未设围栏和警戒装置
行人、车辆坠落跌伤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监督
244
坡顶未留防排水装置
坍塌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监督
245
边坡卸载未系安全带
人员坠落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高处作业措施控制
246
拱座模板支拆
模板、背带未经专门设计
质量安全事故
严格进行方案设计、检算、履行审批手续
247
无针对混凝土输送的安全措施
机械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48
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不符合要求
模板倾覆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49
支拆模板作业违章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0
模板工程无验收与交底
倒塌、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1
防护措施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2
模板拆除前无混凝土强度报告或强度未达到规定提前拆模
模板倾覆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3
拉杆与螺帽不配套
质量安全事故
加强检查
254
模板吊装无人指挥
物体打击
设专职吊装工现场指挥作业
255
钢管拱肋及立柱制作与安装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机械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钢结构拼装吊装安全技术措施控制
256
吊装设备失稳、故障
机械伤害
加强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做好记录和应力监测
257
配电箱无接地装置和无漏电保护器
触电、火灾
加强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做好记录和应力监测
258
高空坠物、高空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59
吊钩未设防止脱钩的安全装置
起重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60
人员乘索掉上下
起重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61
起重机械制动、限位装置不齐全
起重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62
起重物体绑扎牢固程度不够
起重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63
泵送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泵管操作不当
人员伤害
规范操作、安全交底、专人指挥
264
混凝土泵管无固定
人员伤害泵管断裂
加固泵管、专人看护、安全交底、规范操作
265
泵管同不稳定支架相连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
篇8
按照广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粤安办【2020】90号《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开展企业高处作业和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项目高度重视,积极对项目龙穴、珠江街、榄核镇开展高处作业和有限空间安全检查工作,现就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企业落实高处作业“五个必须(必须培训持证上岗、必须实行作业审批、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必须落实工程措施、必须安排专人监护)”和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未经风险辨识不准作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不准作业、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作业、没有监护不准作业、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不准作业、未经审批不准作业、未经培训演练不准作业)”的要求,着力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项目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内容明确
1、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亦称“高空作业”,是指在一定的高度有可能坠落的作业,国家标准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明确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成为高处作业。
根据高处作业的定义以及规定结果我项目部实际施工情况,目前我项目部存在的高处作业内容为处理站设备进场吊装作业、提升泵井施工作业,该作业内容易发生的事故为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为预防事故发生,做出以下措施:
(1)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审批程序符合要求。
(2)项目部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并督促正确佩戴和使用。
(3)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4)起重吊装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2、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1)对项目部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排查,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及有限空间涉及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通过宣传学习,使项目人员掌握了哪些作业为有限空间作业,需要采取何种措施保障安全,进一步巩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系数。
(2)明确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包括:
1.作业是否履行审批手续;
2.作业前是否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否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3.是否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
4.是否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检测;
5.作业现场是否配备通讯器材、安全绳索等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
6.作业现场是否配置监护人员;
7.作业现场是否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出入口是否保持畅通;
8.在事故发生后有无盲目施救。
项目部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及安全监护人员开展现场培训,要求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及安全监护人员严格按照上述八条内容逐一核对,并对现场条件是否满足以上要求做出基本判断。经过多次、反复的现场培训及再教育,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及安全监护人员已经具备对有限空间条件确认的判断能力。
三、强化理论学习教育培训
项目部开展了高处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有限空间作业程序及应急救援等内容培训,同时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极限值及对人体的伤害进行说明。
四、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1.井下作业时,下井人员未系安全带和安全绳索。井上监护人员不足。
23.井盖打开未覆盖,泵井井口周边未围蔽及覆盖。
3.现场作业人员,有敞胸、披衣、穿拖鞋现象。
五、采取整改措施
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项目部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制度,促进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落实到位,严格按照安全责任制度各级、各部门责任,进行逐一整改落实。
2.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提升泵井下作业时,下井人员需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井上必须有两人以上监护,监护人员严禁擅离职守。
六、提升高处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篇9
关键词:工程施工;危险源;风险评价;控制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及辨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危险源以及导致的事故主要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起重伤害;机具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爆炸;雷击;中毒;窒息;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等。以上危险源或事故,既单独出现,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同一个危险源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建设条件、不同建设者、不同作业技术水平、不同工程建设阶段出现的概率及导致的事故风险不尽相同。不同的建设工程,其危险源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及由此导致的事故风险也不尽相同。
建设工程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以下内容:辨识材料、能源、运输、生产装置、设备安装、建设对象、自然环境、人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辨识各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其他系统的危害及其它系统发生事故时对本系统的危害;辨识由于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火灾、爆炸等单危险源造成的危害;辨识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电等对系统的危害以及由此诱发事故的可能性;辨识重大危险源被激发酿成事故后,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程度及其概率;辨识生产系统在设计和施工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辨识系统的结构、布局是否满足检修、维护的要求,测试作业对操作空间、通道等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辨识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条件对防止人为失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等,列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实事求是地设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评价的任务是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判断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危险源分级,确定不可容许的安全风险,其评价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法三大类。
(1)定性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评价者的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判断,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危险因素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危险因素发生后果的类别、是否达到某些安全指标等。
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评价过程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评价过分依赖评价人员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评价人员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结果可比性差。
(2)定量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的范围、危险因素与事故的关联度、危险因素的重要度等。
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精确地得出定量指标,为安全控制和事故防范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评价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过分依赖数学模型和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而且大部分定量评价方法建模复杂,计算工作量大,难以在施工现场第一线推广。
(3)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一般是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给定的地域、施工企业以及施工条件的建设工程,应能确定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性质、分布、规模、事故关联和后果,提出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对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进行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时间、地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建设工程企业和危险源的特点,对施工企业与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安全、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自然和环境危险源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是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晰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发放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并保证企业和个人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重新修订和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篇10
为了保证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工程项目部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1、工地现场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机构,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
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安排做好保护好事故现场。
3、负责指挥调动工地现场的一切所需的应急救援排险物资和人员参与抢救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4、协助公司和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5、协助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质,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6、负责安排专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各级人员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一、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特确定以下为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类别
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排山、土石方、深基坑(槽)倒塌等;
2、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高支模、卸料平台、屋顶坠落以及从平地坠落地坑等;
3、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5、物体打击:指落物等碰伤的伤害;
6、火灾爆炸;
7、中毒。
二、应急准备中应遵循的原则
1、设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和防火、灭火知识的培训。
2、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本项目的保卫、消防方案,内容包括:防止发生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可能发生事故现场应配备的器材;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对策及信息传递。
3、根据作业场所、储存、运输物品的数量、品种的不同,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应急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时检查,做好标识、防止失效,检查要有检查记录。
二、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2、项目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救援队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3、疏通事故发生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截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
6、项目设紧急联络员一名,负责紧急事物的联络工作,明确联络地址和电话。
7、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三、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1、工地现场任何人发现发生重大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总部,并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工程总部及公司领导。
2、公司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公司应急救援组赶赴施工现场,组织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同时将事故的概况(包括伤亡人员、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原因等)分别用电话和快报的办法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
十、救援器材及设备
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
2、交通工具:供指挥、联系、救援的用车
3、急救药品及器材: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救援器材及灭火器等。
各类事故的预防
1、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中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1)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①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②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③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④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⑤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⑥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⑦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指挥,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⑧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⑨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2、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和其它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事故是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1)防止触电伤害的基本安全要求:
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①用电应制定独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盖有企业的法人公章。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竣工后输验收手续。
②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③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④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
⑤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⑥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⑦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⑧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⑨施工现场供电必须采用TN—S或TT的三相五线的保护接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通过保护接零作为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同一工地不能同时存在TN—S或TT两个供电系统。注意事项有:
a)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设备做保护接地。
b)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总电房配电柜两侧做重复接地,配电箱(二级)及开关箱(三级)均应做重复接地。其工作接地装置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4≤Ω。
c)所有振动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接地点。
d)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配合。
e)电动设备和机具衽一机、一闸、一漏电、一箱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闸刀开关选用合格的熔丝,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熔丝。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
f)电源线必须通过漏电开关,开关箱漏电开关控制电源线长度≯30m。
3、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施工需要一定数量的可燃板材,这些材料如果处理不妥,防火措施不力,极易发生火灾,在施工阶段,也需要大量的乙炔和氧气,对钢筋进行焊接,如盛装乙炔和氧气内的钢瓶储存方法不当,使用不规范,也容易发生因气体泄露而产生的气瓶爆炸事故。因此,加强对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是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企业利益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有效措施。
(1)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安全措施:
①组织措施
a)要建立、健全消防机构。指挥部、项目分部要成立义务消防队,并明确指挥部、项目分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b)指挥部、项目分部要加强对员工、外来工进行消防知识的教育,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灭火技能的培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每年要进行不小于一次的消防演练。
c)办公场所、集体宿舍、设备、材料堆放场所要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d)制订事故发生时的扑救方案和人员疏散步骤、方法和路线,使事故的损失将到最低。
②管理措施
a)各单位要按规定设置乙炔和氧气瓶的库房,气瓶储室通风要良好,在库房门口张挂醒目的放火警示标志,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b)乙炔和氧气的使用和存放要符合有关规定。
c)在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必须先办理“三级”动火审批手续,领取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做足防火安全措施,方可动火作业,动火时要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动火情况。
d)严禁对盛装过有可燃气体的容器进行焊接。
e)焊接(动火)作业操作人员必须参加劳动、消防部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焊工证后,方可上岗,在作业时应做到“八不”“四要”、“一清”。
f)集体宿舍的用电要由持证电工安装,不准乱拉乱接电线,不准在电线上凉挂衣物,不准在宿舍内使用明火、电炉、气化炉具,不准使用电热器具和烧香拜神,严禁躺在床上吸烟。
g)仓库存放物品应分类、分堆储存,甲、乙类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h)储存丙类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的灯具。
i)库房内设置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管保护,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断电,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
j)厨房不准同时使用煤气炉、柴炉和油炉。
(2)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①发生火灾和爆炸,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
②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③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④在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⑤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⑥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⑦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4、中毒事故的预防监控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一般常见的中毒事故主要有锰、苯中毒、液化石油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地下建筑内、人工挖孔桩井底窒息等。遇到中毒紧急情况时,必须:保持冷静;确保自己安全;报警和电话求援;将患者移离危险区;实施第一救援。
(1)防止锰中毒的预防措施
集中焊接场所,可以采取机械抽风系统,即在每个焊接作业点上方设置吸烟尘罩,将锰烟尘吸入支管道,再汇入总管道,经过过滤净化后再进行排放。
现场焊接作业场狭小,流动频繁,每次焊接作业时间短,难以设置移动排毒设备,装置焊接时应选择上风方向进行作业操作,以减少锰烟尘的危害。
(2)防苯毒的技术措施有:
1)通风不良的车间、地下室、污水池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或环氧树脂玻璃钢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害气体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
2)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改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苯中毒和铅中毒。
3)涂刷冷沥青,凡在通风不良的场所或容器内涂刷冷沥青时,必须采取机械送风、送氧及抽风等措施,不断稀释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如果只送风不抽风,就会形成毒气“满溢”而无法排出,仍易中毒。
(3)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措施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伤员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特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注射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硷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也可对昏迷者人中、十宣、涌泉等穴针刺,待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5)液化石油气中毒应急措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组成液化石油气的全体碳氢化合物均有较强的麻醉作用。但因它们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常压条件下,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无影响。若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很高,从而使空气中氧含量减低时,就能使人窒息。中毒后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并有四肢麻木及手套袜筒形的感觉障碍,接触高浓度时可使人昏迷。
对此类伤员要立即脱离现场,解衣宽带,保暖,吸氧。使用脑细胞代谢剂,如细胞色素C、ATP、辅酶A和维生素C、B1、B6、B12等静滴。有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