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实习计划

篇1

关键词:职业规划;自主学习

当前如何激发学生职业规划,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笔者近年来针对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措施有:

一、构建“会、信、管”理念

通过对中小企业、知名软件公司、政府机构等组织的调查和走访、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了解和观察,我们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情况,而我校相关专业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且学生生源较好、教学环境完善,毕业的学生基本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以会计和信息化行业所需为目标,以岗位要求为依据,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狠抓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了解企业、关注会计、工商管理和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掌握会计准则、会计及信息化技术规范、管理软件标准、企业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等,提升办学质量。针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树立“会、信、管”理念。

“会、信、管”理念,强调从会计信息化职业目标出发,以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知识为起点,设计课程体系,从而构建以财务会计类、信息技术类、工商管理类知识为支撑,集会计与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于一身,融操作、维护与实施为一体,形成专业与学科、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相互互动,产学研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会、信、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

面对“会、信、管”理念和现在的就业竞争压力,我们认为学生必须从大一刚进校就要尽快有效率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与社会无缝对接。

会计信息化专业新生刚进学校时很多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会计信息化是干什么的?”,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觉得很有必要去启发和引导学生,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样让学生去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会计信息化岗位的要求和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的。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集会计与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于一身”,“融操作、维护与实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我们应该明确,必须坚持“会、信、管”理念去引领学生,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岗位工作知识和能力,从而明晰学习的方向,学会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教育思想上形成我校不同于全国其它财经类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的独特观点。为了让学生树立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会、信、管”理念,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便对各个班级进行入学教育和企业认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二通过岗位实验和主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热爱专业,了解岗位。大三通过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创业计划实训、企业实习等课程,让学生理解岗位、融入岗位,自觉投入到岗位实践之中。

二、开展定期的学术讲座

教育者的眼光不仅只停留在本地,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学术讲座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无疑可以让学生开阔思路, 增强创新意识,给课程改革注入新鲜血液。经过精心准备的各类讲座介绍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及发展态势,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信息储备,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尤其在专业教学中我们适当采用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就重点、难点内容,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促成其强烈的创新欲望,打破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的单向“接收”,使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研究”问题的习惯。

三、学生职业规划与目标设计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准确选好就业方向,我们将专业学习与学生职业规划放在一起考虑。根据工作知识的特点,首先给新生树立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 “会、信、管”理念,让他们逐步理解会计信息化广义的内涵和相关的知识组成,明白会计信息化有哪些具体岗位,知道要学习什么。然后班级导师在班上会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大学阶段目标设计和职业规划。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现在新入学的大学生中有相当部分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不足,也不知道今后有什么样的打算和安排,对大学学习方法和过程不了解、不适应,缺乏思考和规划,不知道怎样去融入社会,许多学生只是盲目的学习,缺乏对专业、对社会、对企业的了解,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差异也很明显,学生的未来规划也需要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建立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职业规划与目标设计”,即通过学生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后,设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学生和学校为此要共同努力。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想从事的岗位方向等来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目标设计。在目标设计中总体目标一般在第一学年中期进行制定,学生本人大致确定自己的未来基本规划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达到的高度,职业导师将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适时的评价和修正,然后学生再进行阶段目标设计,对于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如下:

大一:第一,思考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价值观;第二,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思考怎样扩大学生会计电算化视野;第四,努力学好通用知识课程,开始接触“会、信、管”综合知识。

大二:第一,明确学习兴趣点与岗位方向;第二,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掌握良好;第三,进一步加强学生“会、信、管”的综合知识修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融入社会的能力,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大三:第一,加强即将从事的岗位工作知识掌握;第二,围绕岗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第三,在岗位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

第四,实现成功就业。

四、导师制

从2007年开始,为了顺利实现各阶段目标,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疑问,引导学生走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实施了专业导师制度,为不同的岗位方向配备了相对应的专业老师指导,以便根据学生个人愿望把他们培养成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同时我们也根据导师的专业和特长对导师进行了分类。在导师制下,学生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消除和引导,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精度;注意事项

所谓的数字化测图,是将采集的各种有关的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随着如今计算机、地面测量仪器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测图的技术也日益成熟,但为了更好的应用数字化测图的技术,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并在测定过程中注意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保证测图的精确度。

1 数字化测图精度分析

1.1 外业测量误差分析

在数字化测图,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控制点精度的误差,仪器设备的误差,观测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都会对观测数据的精度带来影响。因此,只有认真分析误差的成因,才能有目的的控制误差过量累积。

1.1.1 控制点的精度分析

控制网的精度肯定能满足测图要求,但是在碎部测量过程中要做一些支导线,这些支点的精度会影响到局部地形图的精度。

1.1.2 碎部点平面位置精度分析

外业全站仪采用半测回极坐标法测坐标,水平角测角误差和测距误差对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有影响,野外采集测点数据时,一般是将全站仪安置于测试点A上,对置于各测点上的棱镜进行水平角,垂直面和距离的测定,如图1所示。

图1 碎部点平面位置精度分析

B为后视图点,A为站点,P则为待测定的地形点,现设测站点A的坐标为(XA,YA),A到B的方位角为α,P的坐标为(Xp,Yp),β为测定的水平角,D为测出的距离值,则有:

XP=XA+Dcos(α+β)

YP=YA+Dsin(α+β)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p点坐标精度的因素有水平角和距离。

1.1.2.1 水平角观测误差的来源及影响

(1)望远镜照准误差

望远镜照准误差与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有关,若取30倍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误差为2s。

60/V=±60″/30=±2"

(2)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主要是垂直轴误差,现在的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补偿功能,仪器经严格整平后,一般不会超过1.5s。

(3)目标偏心误差

在外业中,采集测点数据时镜站常采用手持式对中杆,使对中杆上的圆气泡居中,则由它引起的误差一般不超过±0.01m,若设测距长度为s则n=±0.01ρ/s(ρ=206265″)。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对中杆不能完全准确地立于特征点上,由此会使地物点产生平移,即使水平角增大或减小某一值。

(4)测站偏心误差

测站偏心误差是测站点仪器对中时所产生的误差,采用光学对点器一般其误差不超过±3mm,同样设测距边长为D,由此引起的测角误差为mp=±0.003ρ/D。

(5)外界条件的影响

外界条件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变化对视准轴的影响,据资料介绍,温度变化1℃,测角误差的变化范围在0.27″~0.85″之内。

1.1.2.2 测距观测误差的来源及影响

(1)仪器误差。仪器误差可取其标准精度值D=±(2mm+2×10)。

(2)对中杆偏心误差。对中杆偏心误差主要是由于竖立棱镜时不够铅垂,此可产生约10mm左右的误差。

(3)棱镜误差。由于棱镜头比对中杆的半径大约20mm左右从而使对中标靠近垂直地物点(如房角、电杆等)的误差可达±15~±20mm左右。

1.1.3 碎部点高程精度分析

野外数宇化测图时,地面点的h高程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方法测得。即全站仪安置在图根水准点上,观测站和棱镜之间的竖直角和斜距,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从而求得测定点的高程,在侧图时,一般采用单向测定高差法,单向观侧的三角高程公式为:

H碎=H站+Dtanα+i-v+(1-K)D2/2R

上式中因距离较短,两差改正数和大气折光这两项的影响可以忽略。

三角高程观侧误差的确定。

(1)边长误差ms

前面已作过分析计算。

(2)竖直角观测误差

使用全站仪作业时,竖直角观测误差的主要来源有照准误差、读数误差、自动补偿误差、外界条件影响这4大因素。照准误差、读数误差及外界条件影响与水平角观侧的误差相同。对于自动补偿误差一项,由于全站仪的垂直度盘读数指标由倾斜传撼器通过液体补偿器提供正确位置,在仪器基本整平的情况下,竖直补偿器的补偿幅度可在1"范围内。

(3)仪器高和目标高的量取误差

作业中一般用2m(或3m)的小钢尺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只量一次且量至厘米。

由以上误差分析可知,点位的观测精度主要受控制点的精度、仪器本身的误差和棱镜偏移误差的影响,所以,在外业测绘时,为了提高野外数字化测绘图精度,减少棱镜偏移误差的影响,应尽量使棱镜立到点位与跟踪杆立直,避免由于倾斜而带来的误差影响。

1.2 数字地形图图面精度分析

数字测图代替传统的白纸成图,不论是在精度上、效率上,还是在使用方便程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并向高精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数据在传输和展点过程中不存在误差,地物绘制的精度主要受碎部点精度的影响。

地形图的高程精度是根据地形图按等高线所求得的任意一点高程的中误差来衡量的,因此,地形图的高程精度,即指等高程线表示的高程的精度。

通过分析发现数字化测图中,在影响等高线高程精度的各因素中,地形概括误差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欲提高等高线高程的精度,除了要提高地形点高程的测量精度外,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注意地形点要有一定的密度。

通过实际工作,发现测图软件在地貌测绘中,生成等高线时容易失真,并且在同时存在地物、地貌的地方生成等高线(地物存在的地方不绘制等高线,这时等高线应断开)。目前解决的方法是:外业采集数据应尽量多采点,有地貌变化处应该加高程点,尤其是大比例尺测图时的细貌特征;外业画草图时应详细一些,在草图上勾绘出地形的大致形状,在内业可用人工在计算机上绘制等高线,但是这项工作非常繁琐,所以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2 数字化测图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数字化测图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在测量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与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特点。根据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在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与成图编辑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也减少接边问题。

(2)利用全站仪施测支导线,应防止支导线过长,防止测站数过多,因为全站仪的测距精度高,但测角误差会逐渐累计,点位累计误差也会逐渐增加。

(3)全站仪测距精度较高,但在野外测量时,不能盲目扩大测程及测站的覆盖范围,由于测角误差不可避免,因此,应严格注意仪器的对中、整平、后视瞄准的精度。

3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字化测图技术随着如今计算机、地面测量仪器的不断发展也日趋成熟,而为了更一步促进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发展,就需要建立易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保障数字化测图的精度。

参考文献

篇3

1钻机和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

①自动给进:1935年Westinghouse公司第一个自动送钻专利,20世纪40年代气动送钻控制,1955年有了第一个液压动力水龙头和水力卷扬机;②刹车系统:离合片,比例控制电磁刹车等;③井口铁钻工“三吊一卡”机械化;④井口一二层台的井架机械手:起下立根拉入/推出一扣,摘;⑤循环系统一固控系统:全自动监控密闭循环一净化系统;⑥井控一防喷及应急系统:井口装置、防喷器组、电液井控、节流管汇系统;⑦顶驱系统:20世纪70年代Brown公司开发了电驱水龙头,现在以美Varco公司生产的TDS系列为最好;⑧信息与数据采集、处理、决策、贮存、传输、通讯、管理等功能的软硬件装备;⑨海洋:半潜式/浮式钻井平台及其专用装备;⑩钻具、管具、钻头等的相应进展。

自动化石油钻机都是“机电仪计”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钻机,具有完善的性能,集先进性、可靠性、适应性(恶劣环境与地质条件)和经济性于一体。主要产品有:①德国Prostar-2000型自动化钻机(钻深7000m);②美国NSCO及Apache、Pool等公司生产的A10-32型等自动化钻机(钻深6100m);②英国S&R公司生产的RD-D型自动化钻机(钻深6100m);③挪威、法国等也研制了中深井用自动化钻机;④我国宝石厂生产的ZJ70、ZJ90钻机及广汉生产的钻机也都在向自动化钻机进展。

2随钻测量与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①1979年首次应用了MWD。MWD是把钻后有线测量及传输井下参数的方法改变为随钻无线测量及传输的方法,随钻测量是一个重大进步。无线传输方法主要有泥浆脉冲法和电磁波法。但它们目前仍有很多缺点:传输参数数目少、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小以及循环流体性能受限等。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相继研发应用了LWD、PWD、IWD、NRWD等,形成了随钻地质导向钻井和随钻工程服务技术,适应了复杂地质与环境条件下钻复杂结构井、特殊工艺井实时处理井下复杂情况和不确定性难题,以及实时控制三维井身轨迹入窗中靶等高难技术的要求。而SWD还能探测钻头前方地层参数,起到了“车前灯、探照灯”作用。

3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控制传贮技术

1990~1995年德国首先研究和成功应用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垂直旋转钻井系统(vDS)。90年代中期,斯伦贝谢(slh)等多家大公司先后研究成功了PD等系列RST/RSS。RSS是人类继实现空间和水域制导技术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21世纪国际上又提出了“PV”等钻垂直井工具。RSS还成功地应用于小尺寸油管(98.4~114mm)的过油管侧钻和套管钻进。

4电子/智能钻柱技术

美国Grant公司研制的智能钻杆用铜导线输送电能,可以根据井下硬件用电量大小的要求来确定输电功率的大小。智能钻柱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4bDs、105bps和106bps,最大已达1.56*106bps。智能油管用光纤为主。智能钻柱系统在井下采用分布式传感器短节,将微处理器分别安装在传感器内部,然后通过耦合元件将微处理器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上,从而传输到地面传感器。该系统采用传输直流电,如井下硬件需用交流电,可在井下硬件上增设逆变器DC/AC。

5最优化钻井与智能sOD集成技术

这套工作可以概括为“模型一测值一指令”的实时闭环钻进系统和软件系统。

篇4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更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万不能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方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学生们的创造热情。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在课堂中注重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创新中求发展。我的具体教学做法是: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除了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以外,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自己的教,而不考虑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师讲授某些简单技术操作的过程时,我总要先邀请学生中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解操作步骤。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再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讲解中错误、不规范的地方加以弥补纠正,规范操作的步骤。这样学生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解、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在旁认真地听,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者、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这样没有绝对权威、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使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在教学中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在讲授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的设置后,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它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教学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

又如:讲解“复制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有哪些作用。通过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汽车四个大小一样的轮子;可以画小动物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在综合了同学们的答案后,教师让同学们讨论复制的用途,最后教师和同学们总结出复制可以:

①可以节省时间。

②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一样的图形。

③可以避免失误、精确度高。

通过采取这种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参与学习,明确认识了复制的意义和用途,并在创作练习中能够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汽车、花丛、树林、圆的运动轨迹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想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新意识的火花。

三、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体验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它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教师在特定的范围条件下可以对学生适当放手,让每个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再操作――再观察的反复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技术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如:在教曲线的画法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操作能力,我没有直接教给学生绘画曲线的方法,而是让他们在计算机上自己尝试使用,通过不断地点击拖拽操作和同学间的研究交流,学生们总结出六种不同的曲线画法。虽然这几种画法都有近似之处,但它们都是经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操作、观察、总结而得出来的,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自己总结的方法被大家认可而兴奋。

又如:在教画图软件中“前景和背景颜色填充“一课时,我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右键选取背景色的方法后,在前景、背景颜色不同的情况下利用矩形工具中出现的三种形状选择项,分别画出颜色效果不同的六种矩形。看到这样的变化学生们十分惊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要学会操作的欲望。通过学生们反复操作、观察,最后总结出利用鼠标右键拖拽可以填充背景颜色,也可以交换前景色与背景色的作用。这种方式的学习对学生是一种理智的挑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之后的喜悦,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四、开拓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的创作领域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适合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新。

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

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

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外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通过对表象进行多次再加工、再处理,他们会寻求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动物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总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自的得意之作。可见,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条件,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另外,教师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本学科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应借鉴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使它与信息技术课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音乐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可以激发听者的想象力。而美术的色彩、形态,可以激发画者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听音乐、构图、填色”这一课,在课堂教学中,以《三只小猪》的欢快乐曲为引子,作主线,先让学生聆听乐曲,想象乐曲所描述的画面,然后利用教师提供的黑白素材进行构图,学生熟练运用画图中的插入图象、复制、翻转、图象透明等多种技能,结合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感进行对图象的填色。学生在课堂中欣赏着优美动听的乐曲,结合个人丰富的想象,尽情发挥创造的潜能,创作出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如:有的画两只小猪在森林里跳舞,有的画小猪高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有的画小猪在丰收的田地里收割,有的画小猪正在建造自己的新房子。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画图技能得到综合地练习,同时也使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以提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学生们在声情并茂的创作环境中愉快地完成任务,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搭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的展示舞台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中之重”,否则,我们的学生就会患上精神“软骨病”,难以越过重重高山。

篇5

关键词:大方坯连铸机 二次冷却 动态控制 最佳拉速

中图分类号:TF3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152-02

1 引言

连铸技术是现代冶炼工业中一种关键技术。连铸是将液体金属经过一组特殊的冷却和支撑装置连续地浇铸成一定断面形状的铸坯的过程。它将钢包中的钢水注入到结晶器,再通过在结晶器中水冷然后形成小方坯、大方坯和板坯[1]。

莱钢合金钢大方坯连铸机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使用结晶器电磁搅拌、结晶器液压振动以及动态二次配水等先进工艺。

2 自动化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大方坯连铸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是将基础自动化级(L1)和过程控制优化级(L2)联合。基础自动化级的功能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大脑,它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指挥;过程控制优化级则负责将生产过程的各级参数和指标进行优化。其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基础自动化级的组成分为1组公用PLC、6组铸流PLC(含二冷动态配水和轻压下)、6组液压振动PLC,1组线外液压振动PLC、1台L2服务器、4台监控计算机以及负责各设备之间交换信号的以太网。通过这些设备达到控制整个系统的顺序、逻辑和过程,以及采集生产过程中的信号、设备状态和操作设备。

操作员使用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来控制各个PLC的动作,PLC则负责执行控制信号,控制现场的设备运行,而监控计算机负责采集生产现场的状态信号,将生产现场设备的状态反馈给操作员。

过程优化级由服务器和工业以太网组成,其主要的设备包括装有动态二次冷却配水和动态轻压下的在线控制系统的工控机。他们的功能是负责从PLC上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将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2]。

过程优化级是在基础自动化级的基础上的优化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复杂模型的计算,完成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优化。

3 关键技术

3.1电磁搅拌技术

电磁搅拌是大方坯连铸机的核心设备,它的作用是借用在铸坯相穴中感生的电磁力强化钢水的对流、传热和传质过程。从而加速钢水的流动,使各部分钢水的温度更加均匀,促使等轴晶的生成。使得坯壳生成更加均匀,杂质浮于钢水表面。在电磁搅拌作用下,钢水受到切向电磁力产生旋转,使其中的杂质在旋转上浮;同时,钢水还受到径向向外的电磁力,使得钢水有中心向外不断流动,从而达到了热交换的目的,钢水的温度更加均匀,使得晶粒细化,增加等轴晶的生成[3]。

影响结晶器电磁搅拌器有效运行和搅拌效果的主要是搅拌器的安装位置和有效作用长度。这两个方面也受铸坯断面、结晶器长度、浇铸的钢种和弯月面的位置以及结晶器液面检测装置的位置等影响。搅拌器的安装位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尽可能使从侵入式水口流出的过热钢水停留在结晶器上;减小弯月面附近的磁场;尽量使弯月面附近的钢水流动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电磁搅拌器的有效作用长度越长越有利于提高搅拌效果,但是过长又会导致铸坯皮下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偏析带。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有效搅拌长度。

莱钢针对45#、40Cr和20CrMnTiH等钢种进行了电磁搅拌参数的调试,通过实验不同参数下的铸坯质量,最终确定电磁搅拌的电流为380A,频率为3Hz。

3.2 结晶器液压振动

随着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上下对称的振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艺的需求,而研究发现,上慢下快的振动为最佳振动模式。利用伺服阀液压控制系统及带位移传感器的两个液压缸及无磨损的板簧导向系统,可对振动频率、振幅和波形偏斜率进行在线调节,振动精度高。上升速度慢、下降速度快的非正弦振动曲线可利用控制软件实现,简单快捷,缩短了负滑动时间,使铸坯表面的振痕更加规则且振痕深度变浅,从而获得良好的铸坯表面质量。

3.2.1 系统组成

结晶器液压振动由振动台架(振动框架、导向装置、缓冲装置、自动接水装置等)、液压动力单元(液压站、液压管路等)、液压控制单元(伺服阀、伺服液压缸、位置传感器等)、电气控制系统(PLC、工控机、电气柜等)、振动控制软件等组成,如图2所示。

液压振动装置通过液压缸和连杆机构可以实现高水平的结晶器振动,液压驱动部分由框架支撑,液压缸直接放在结晶器台架下,带位移传感器的液压缸由比例伺服阀控制。它可以在线调整振动参数,从而调整振幅和振频,得到正弦和非正弦振动方式。

3.2.2 控制原理

液压结晶器振动由装在内外弧的2个液压缸驱动,通过比例伺服阀来在线控制振动的频率和波形,2个液压缸作同频不同幅振动,通过机械机构转为仿弧型振动。液压缸内装有检测液压活塞位置的位移传感器,位移信号输入PLC,作为位移实际值。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工艺(钢种),在HMI上选择相应的参数表(波形系数,频率、振幅和拉速的相关系数)。PLC根据选定的参数表和实际拉速,在线生成振动波形。

3.3 动态二次冷却配水

二次冷却是关乎整个连铸质量的重要环节。从以往的研究发现,正确的动态二次冷却配水能够较好的解决连铸坯内部裂纹、表面裂纹、鼓肚和中心偏析等瑕疵的产生,减小铸坯的自身热应力和机械应力,能够较大的提高铸坯质量。

现在的二次冷却配水主要由水表配水法和目标表面温度控制配水法。水表配水法的水表分为弱冷、中冷、强冷和超强冷。根据所铸钢种、浇铸断面和拉速选择合适的冷却强度实现自动配水[4]。目标表面温度控制配水法则是根据以往的实际生产经验来设定不同生产条件下的目标温度曲线,并标出典型的温度跟踪点,使这些点的值与目标温度值相符。他是通过计算机实时监测铸坯的表面温度,再根据目标温度与计算温度的误差来校正目标温度,从而控制配水量的大小。

3.4 具有动态轻压下功能的拉矫机

对于大方坯连铸机,静态轻压下是根据加工需要对拉矫机的拉矫辊进行设定,在加工过程中轻压下的范围和拉矫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动态轻压下则是根据整个过程动态设定拉矫机需要的压下量以及参与工作的机架。动态轻压下能够有效的减轻铸坯中心缩孔、中心偏离,消除中心疏松和中心裂纹[5]。

莱钢采用的连铸机中具备动态轻压下控制系统,能实时采集浇铸钢种、铸坯温度、拉速和二次冷却水量等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传输至电气和液压控制系统中,从而对需要进行轻压下的机架、对应的压下量和压下速度进行控制,并根据液压缸位置信号对实际压下过程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实时动态的轻压下。该系统还建立了动态轻压下工艺参数数据库,数据库为动态轻压下的控制提供最优的参数设定,使得最佳压下范围、最大压下率和最大压下量等都控制在最佳值,从而得到优良的铸造质量,减少次品率。

4 结语

针对莱钢生产高质量的合金钢铸坯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大方坯连铸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基础自动化级和过程优化控制级共同构成。并且具备电磁搅拌、结晶器液压振动、动态二次冷却配水和动态轻压下等先进工艺和新方法。采用了这些工艺后,较好的解决连铸坯内部裂纹、表面裂纹、鼓肚和中心偏析等瑕疵的产生,减轻铸坯中心缩孔、中心偏离,消除中心疏松和中心裂纹。通过实际生产表明,在该大方坯连铸机控制系统控制下生产出的铸坯表面与内部质量较好,铸坯中心紧密。

参考文献

[1]何俊呈.国内连铸机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无线互联科技》,2013(6):192.

[2]魏哲明,陈洁.西门子PLC自动控制系统在唐钢方坯连铸机上的应用.《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4):38.

[3]Xiaojie Zhang, An Automated Control System for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Blooms.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Network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ICINIS).2010,261-264.

篇6

关键词:资助系统;优化升级;设计实现

一、引言

在工作讲时效、讲高效、讲精准的时代背景下,无锡市知识产权局也顺应时代要求对无锡市的专利资助工作进行了信息化管理,设计开发了无锡市专利资助申报系统,系统的使用给专利资助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效用和便利,但是随着资助数目不断增多、资助形式的不断变化,系统暴露出了许多功能不足。因此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作者提出对专利资助申报系统进行优化升级,给出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专利资助申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1。

根据图1的数据流,结合专利资助工作的实际流程情况,上图对应的功能模型图如图2。

二、系统功能优化升级的设计方案

(1)、系统前台优化升级

①、专利权人进行资助填报后,专利记录随机排列,当记录条数较多时,查看或者比对某条专利时很不方便,只能采取一条条查看、一页页查找的最传统的、效率最低的搜索方式。

因此,作者提出对此功能优化升级,增加数据智能排序、搜索功能,系统可根据填报时间或者专利类型进行智能排序,以方便专利权人查询比对,增加方便性和易用性。

②、资助填报时,需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输入专利号,一个汉字、一个汉字的输入完整的专利名称,这种传统的输入方式不仅效率低,最主要的是容易出错,相应地也增加了专利审核人员的工作难度。

因此,作者提出对此功能优化升级,增加专利号和专利名称与国家库里的数据进行智能关联功能,专利号可模糊搜索、自动提取相对应专利权人的相应专利号,并同时把相应的专利名称也智能提取出来,此项功能将极大提高专利填报的效率和正确率。

③、专利填报提交后的记录状态即为审核中,直至该件专利复审后该条记录才会被刷新成审核通过状态,而此情况会被专利权人误解为该件专利正在被审核,而没及时报送纸质材料,从而延误了专利资助申请的有效期。

因此,作者提出对此功能优化升级,增加专利状态形象化变化的数据智能刷新、搜索功能,专利填报提交后记录状态为待审核,当审核人员收到纸质材料初审了该件专利后,该条记录智能刷新成审核中状态,当复审人员复审通过了该件专利后,该条记录智能刷新成审核通过状态。待审核状态提醒专利权人需要递交纸质材料、正等待审核,审核中状态提醒专利权人纸质材料已收到、在审核中,审核通过提醒专利权人该件专利己完成审核,这种形式准确描述了资助申请的各阶段并相应的提醒专利权人,更大程度的维护专利权人的利益。

(2)、系统后台优化升级

①、待初审数据庞大,当某专利权人的部分纸质材料送来后需要审核时,需要输入专利号到海量专利数据中去查找,无疑效率很低、很繁琐。同理,在已初审、待复审、综合查询等模块均存在查找专利不方便、不高效的问题。

因此,作者提出对此功能优化升级,在需要搜索、查询的地方,均增加数据智能排序、搜索功能,以专利填报的时间、专利类型等联合条件精准搜索查询,且将搜索结果按某一条件智能排序。这项功能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增加准确性。

②、专利审核是独立的,在不同阶段的资助审核没有累计统计,同一个专利号有发明申请阶段、发明授权阶段、发明年费阶段的资助申请,同一专利号在系统中最多只可以现5次,那么在初审某一阶段专利时,没有申请次数和已资助金额的提醒,这样容易出现重复申请资助、重复审核、重复资助的情况。

因此,作者提出对此功能优化升级,增加专利号申请次数统计的专利号关联功能,相应专利号已资助金额的智能提取功能。根据专利号唯一性进行关联,把专利号的历史审核次数和历史已资助金额均智能提取出来,以提醒审核人员,避免专利的重复审核和重复资助。

③、待初审、待复审功能模块,按照某条件搜索出若干条记录后,当处理掉其中一条记录后,数据会被全新刷新,而不得不反复搜索,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作者提出对此功能优化升级,增加数据智能刷新、搜索功能,能连续的一条条的处理专利记录,而不重复搜索、刷新数据库,直到处理完备。

(3)、增加多标签页并行处理功能

资助系统的多个功能页面不能同时打开、并行存在,当在处理某一事务时,又恰需要调用其他模块辅助或者其他事务更为紧迫需要处理时,这时正在做而没结的工作项,不得不被其他功能页面覆盖转而去处理其他,回头还得再回来处理原先的页面,各功能页面间可能会因工作需要周而复始的交替覆盖,这将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并增加了工作的繁琐。

因此,作者提出升级系统,在系统中增加多标签页并行处理功能,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处理页面进行并行处理,可以在多页面间来回交替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人性化、更合理化、更便捷化的服务,也为管理部门的专利资助管理带来截然不同的信息化管理体验。

(4)、增加市级资助与省级资助专利智能比对、补差功能

专利市级资助与省级资质不重复资助,并且就高不就低。在每批次的市级资助时,需要将该批次的几万件专利与省级已资助过的几万件专利进行比对,筛选出重复的,按照高资助额那边进行补差资助,同样每年的省级资助时,也需要将该批次的几万件专利与系统中已资助过的更多的几万年专利进行比对,筛选出重复的,按照高资助额那边进行补差资助。目前这种高强度、高准确性要求的工作只能靠人眼比对、人工筛选、手动补差完成。

因此,作者提出升级系统,在系统中增加市级资助与省级资助专利智能比对、补差功能,每批次市级资助或者省级资助时,只需要导入两张需要比对的表,系统就能智能的筛选出重复项,并能智能增加一列相应的补差额。这样会极大的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并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工作的错误率。

三、系统优化升级设计、实现

鉴于系统优化升级设计方案,作者给出设计实现方法建议如下。

系统前台,填报专利记录按照录入时间排序,可通过每次插入记录都插在第一条记录的前面来实现;填报专利的专利号和专利名称能模糊搜索、智能提取,可通过与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管理平台建立一个接口,通过专利权人字段关联查询、读取结果,并写到相应字段;专利状态根据流程变化而形象化更新提醒,可通过与后台建立关联,后台每处理一次,就触发前台更新状态。

系统后台,专利记录按照时间、类型等智能排序,可通过设定按照填报时间字段、专利类型字段等联合条件搜索并更新数据库;专利审核次数统计,可通过增加专利填报次数的字段,并且每填报一次,该字段值加1,已资助金额智能提取,可通过每审核时对相应的费用字段值改写并且提取写入;对特定专利记录连续处理而不重复搜索,可通过每操作一次,页面记录逐一删除,但是实际数据刷新在数据库进行但不进行读取。

系统增加的多标签页并行处理功能,可通过设定在触发时增加进程,而不是新打开进程。

系统增加的省市级资助智能比对、补差功能,可通过扩展模块,导入表格功能,设置专利号关键字字段比对,并分别提取相应的资助额,提取出差额写到补差字段上。

篇7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伴随着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水平、新的反应以及新的产物的层见叠出,有机化学产业在飞速发展,这也使得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越来越丰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有机化学》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是每个《有机化学》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1]。在现有教学条件下,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成为了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国内外许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出了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对比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在积极思考与大胆尝试中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从而启发、诱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另外,近两年风靡起来的微课、慕课教学,更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在这样一个教育信息化、学习终身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对于医学类院校中《有机化学》教育者来说,对《有机化学》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改革,并且编写一本适合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认为: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自我的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然而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习依赖性强的问题。因此,大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琐碎,内容抽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以讲解为主,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多反映课堂枯燥;而面临考试时学生一般会通过短暂的记忆复习,即死记硬背从而应付过关,但是考试结束以后大多数知识点都已模糊记不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考较少,创造能力较弱[2]。那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需要扭转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自学与教师讲授并存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虽然是学生自己做主,独立地思考、分析、探究、实践从而实现学习目标,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确,自主学习也是要有教师参与的,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教”,更需要指导学生“学”,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使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首先需要学生感兴趣,使其愿学、乐学,然后强化学法指导,达到善学、会学。也就是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引,以“导学”为途径,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成果(自学指导)评价

我课题组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有机化学》为主要参考书,针对2015级临床学院本科学生进行关于自主学习意愿的调查问卷,在?V泛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有机化学》自主学习指导。学习指导中按照学生手中的《有机化学》第8版教材编排章节的顺序,以章为单元,做好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以致用等方面的辅助指导,使学生可以逐渐地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始,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愉快的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3],利用“兴趣”这一影响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直接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最终提高学习效率。本指导就是根据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识。

2.贴近生活,注重学以致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之一。可以说,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本指导中充分利用化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点,将化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充分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

3.小组合作,实现共同进步。《有机化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广泛、反应类型众多,教师在课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就需要教师强化自主求知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本指导中设计了一些讨论型课题,在课上教师进行精讲,课下学生利用自学指导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讨论,实现差异互补,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4.巧用软件,开拓自学能力[4]。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学习指导在编写时也意识到了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引导学生利用Chem Draw等软件进行有机化合物分子式、有机反应式、Fischer投影式、Newman投影式、化合物锯架式、透视式及环己烷的椅式构象等各种构型的表示。利用Chem Draw软件,可以直接展示有机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将抽象的有机分子形象化,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在探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保证自学顺利进行。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促进自主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通常学生学习时往往看重的是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但是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来说,学习过程更需要加以关注。那么对于学习的结果即成绩评价形式就需要改变。在本指导中我们的评价体系采用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形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完善的多评价体系。评价中既要有定性评价也要有定量评价,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以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8

关键词: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 现场设计管理 设计变更 DCP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54-03

1 引言

中国将通过自主化依托项目的建设,逐步掌握三代核电工程设计并形成自主开发和建设中国品牌三代核电的能力,使民族核电技术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于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参与方较多,与常规的核电EPC项目有所不同,本文针对AP1000依托项目的现场设计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将为AP1000后续项目的现场设计管理模式改进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下一步核安全监管所借鉴。

2 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的概况

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和保持核电技术领先,国家提出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新方针。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正是在引进世界上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高起点推进中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AP1000依托项目是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与美国西屋联队签约,并在三门和海阳建造的非能动第三代压水堆核电厂,通过自主化依托项目对AP1000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中国的核电水平。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作为《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合同》联合买方的牵头单位以及核岛EPC总承包方,全面负责《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合同》以及核岛EPC合同的执行。

3 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现场设计管理的特点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管理体制,使得企业在独立运作工程项目时较为被动,尤其是施工企业由于缺乏设计能力和设计控制经验,要解决设计问题往往会力不从心;而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现场施工、设备采购的实际情况,不能有效合理地制订技术要求和施工要求,往往会给采购、成本控制和进度带来影响。因此在EPC项目运作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好现场设计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的现场设计管理,包含对设计进度、设计接口、设计文件审查、设计变更等方面的管理,并需要制定相应的严格的工作程序,以规范设计管理工作,确保设计质量,做好设计施工接口。

3.1 设计进度的管理

核电工程进度管理体系通常分为五级或六级,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各环节都纳入管理体系的管理和编排。设计进度管理体系在此大框架内又分为设计二级进度、设计三级进度、工程文件清单计划,在核电工程整个进度管理体系中,采购进度计划、建造进度计划与设计进度互相影响。自主化依托项目现场设计管理主要对设计三级进度进行管理,确保设计三级进度计划能满足现场三级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三级施工进度计划上的控制点所需要的相关的设计文件能及时地给下游的施工承包商,如遇到设计进度安排不合理的地方,现场设计管理机构会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项目控制部,由该部门协调调整相应的进度安排。

3.2 设计接口的管理

设计接口可以定义为各不同的相关责任主体因责任分工而形成的工作界面。设计接口信息是各设计责任主体为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必须在界面之间进行交换的信息,主要由设计输入的技术接口组成。设计接口管理就是通过对接换的原则、接口信息内容和交换时间等要求进行规范、记录和控制,从而满足设计相关方的设计输入要求。接口控制手册(Interface Control Manual(ICM))是接口管理的工具,跟踪所有接口信息交换流程。

就依托项目而言,设计接口管理是从各系统、设备、构筑物的技术参数出发,为了确保建成后的核电厂按额定参数运行,要求各岛(通常指核岛、常规岛和BOP)的设计单位、供货单位按协调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在相互的接口处提出对方所需要的设计资料,满足全厂设备运行的功能要求。这些资料可以是各种软、硬件的输入输出信息,如各种参数值、流程图、布置图、化学性能要求、控制信号等内容。主要的工作如下:

(1)接口控制手册(ICM)审查:当业主升版和ICM时,及时核实,关注其信息状态,并将意见反馈给业主。

(2)接口资料互提的管理跟踪:根据程序和进度要求使电气、机械和仪控的所有接口数据的交换完成。

(3)接口会议:组织和参加相关的接口会议并协调处理数据交换中遇到的问题。

3.3 设计文件审查

设计审查是对设计文件和设计活动所进行的审查,以保证输出文件是正确的、符合质保的要求。设计方保证设计输出及其变更正确并形成正式文件,并处于质保的要求管理控制范围内。对设计输入的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是规范和标准,应确保选择的规范和标准符合我国核安全法规的要求,确保选择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具有自洽性、一致性。设计输出必须与设计输入保持一致,设计输出的质量管理是设计方的职责,自主化依托项目对设计输出的审查是对设计质量管理和监督的主要方式。主要的工作如下:

(1)设计文件审查:现场设计管理机构定期审查设计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图纸、技术规格书、数据表等)以监督设计方的设计质量。审查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文件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各系统之间接口的正确性、系统的完整性,材料和设备采购清单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如发现设计文件描述不清晰,设计错误,信息不全等将向设计方发起信息请求(Request For Information);如发现较大的设计质量问题,可以通过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Report)或正式信函及时反馈给设计方。

(2)审查每一个设计文件,将填写设计文件审查单,并按专业归档。

(3)定期与其他AP1000在建项目进行工作交流,获得设计文件相关的经验反馈信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开展后续工作。

3.4 设计变更管理

设计变更指已批准并已的设计文件,由于设计或非设计原因导致的修改。为了对设计变更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在核电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识别设计变更的原因,全面评估设计变更产生的影响及涉及的范围,包括变更对产品整体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需要确保设计变更满足质保要求,全部处于可控状态。引起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包括:(1)设计原因引起的变更和修改,一般由设计方提出。对于影响范围较大的变更,设计方在出正式的设计变更(E&DCR)之前会发出设计变更建议(DCP),该DCP需要业主审核同意后,设计方才能正式用于工程活动的正式文件E&DCR。(2)非设计原因引起的变更和修改,包括设备、材料供货商提出的变更或业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因施工过程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引起的变更,这些情况下由EPC总包单位现场设计管理机构发起E&DCR,然后通过正式渠道传递给设计方,由设计方审核并决定是否批准。自主化依托项目针对设计变更相关的管理工作主要如下:

3.4.1 对DCP的管理

针对DCP,现场设计管理机构开展审查和跟踪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DCP的接收。

设计方会定期将适用于中国项目的新发起和新批准的DCP上传至文件共享系统E-Room中,现场设计管理机构和业主可以通过登录E-Room查看批准的和待批准的DCP文件夹查看所有适用于中国项目的1级和2级DCP(3级DCP影响微小,可以不跟踪)。

(2)DCP的审查。

1)现场设计管理机构负责DCP的跟踪、分发、更新和执行,审查设计方已批准的DCP,确认受影响文件,并检查受影响文件是否已经按要求升版。

2)现场设计管理机构收到DCP后,先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内容包括:DCP是否适用于中国项目,评估对合同、设计控制文件(DCD)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PSAR)造成的影响,DCP是否对设备采购、模块、费用、进度、施工等有潜在影响。协助业主进行必要的安全评审以及经济性评价。评估意见以正式信函的形式发送给业主,由业主决定接受或拒绝西屋联队提出的DCP,业主的审查意见以正式信函的方式发送给西屋联队,西屋联队应对审查意见给予回复。

3.4.2 对E&DCR的管理

E&DCR与受影响文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建有关联标识。专责工程师负责检查和跟踪受影响文件的标识和升版,确认E&DCR的执行。

(1)E&DCR的发起。

E&DCR的发起者可以是设计方、本部设计管理部或现场设计管理机构。

发起者判断对相关设计文件变更的必要性,提供充分的信息以支持E&DCR的处置。主管工程师对变更申请的整体优势和所提供信息的充分性进行评估。对于缺乏充足信息的E&DCR,应将变更申请退还给提交的个人或机构,直到相关信息得到补充。主管工程师有权酌情处理E&DCR,可将E&DCR退回至发起者进行修改,主管工程师也可以自行对E&DCR内容进行修改。

文控部门负责根据程序将签署过的E&DCR表格传递给设计方。

(2)E&DCR的审查及批准。

根据设计方设计变更程序审核处理E&DCR,处理结果分为:批准,带条件批准,拒绝三种状态。并在可适用的项目设计文件中执行批准的设计变更。设计方的E&DCR文件是可用于施工的有效设计文件,设计方会通过设计文件的渠道正式已批准的E&DCR。现场设计管理机构在收到新的E&DCR后,主要审查该E&DCR适用机组,内容描述,文件版本,关联标识等是否正确。

现场设计管理机构会负责及时跟踪新的E&DCR,并通过正式传递单传递给各相关施工承包商。

4 对后续AP1000项目现场设计管理的几点建议

4.1 设计进度管理

后续AP1000项目还应该将各设计方之间的设计接口进度纳入统一的设计进度管理,以方便设计进度的统一协调;现场设计管理还需要参与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的管理协调,以保证能够掌握设备及材料的到货进度,保证施工进度不受影响;设计进度对调试进度的影响也需要关注;还需要关注对执照申请活动有影响的进度。

4.2 接口管理

核电厂设计接口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并且工作量大,周期长,涉及到的面广。依托项目是一个项目现场设计管理机构安排一名专职的接口工程师,在后续的项目建议每个专业均需配置一名经验丰富的专职接口工程师,建立专业层面的接口管理。建议定制专业的接口管理软件来进行接口管理,摆脱目前EXCEL数据表管理工作量大、管理不精细的问题。

4.3 设计文件审查

设计文件审查需要熟悉设计文件所涉及到的标准和规范,应建立AP1000设计规范标准体系及数据库,并聘请熟悉设计工作的专业工程师参加现场设计管理机构设计审查。设计审查需特别关注依托项目的经验反馈,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4.4 设计变更管理

(1)设计变更源头管理。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审查程序,及时、全面地审查设计方的设计输出文件;联合质量保证部门,对设计方的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过程管理、设计验证、设计文件等过程进行质保监查;发现的质量问题通过纠正措施要求(CAR)的方式提交设计方,督促设计方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避免设计质量问题和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变更控制管理程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设计变更的发生。

(2)设计变更前期管理。定期与设计方召开设计变更问题协调会,监控和评估设计变更的数量和影响,特别是加强对容易引起设计变更的设计开口项(Open Item)和待定项(Hold)的管理;特别加强重大设计变更控制管理,必要时对重大的设计变更问题进行评估和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3)采购变更的管理。物项采购过程出现变更也会影响到现场的施工,加强与采购沟通,及时掌握采购变更对施工产生的影响,尽早采取措施减小变更对质量、进度、费用的影响。

上述内容仅为笔者对AP1000依托化项目现场设计管理模式的一些粗浅体会,仅此抛砖引玉。以期核电同行们探讨,把中国的核电项目做好。

参考文献:

[1] 孙文科.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核电,2010(01).

[2] 赵飞.核电工程设计进度管理和控制探讨[J].建筑安全,2011(03).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D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159-03

一、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20世纪 50 年代开始即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但利用率一直都不高。在20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主要用于制砖,利用率不到 2%;20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中期,除了用于制砖还开始用于发电、铺路和回填,但利用率仍然很低。90 年代以来煤矸石综合利用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1.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国有煤矸石利用率只有近 30%。

2.地方煤矿排放的只要是采掘矸石,不利于大规模利用,从而出现地方煤矿煤矸石利用率很低的问题。

3.综合利用相对单一。煤矸石大宗利用项目较少。

4.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滞后。

5.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落实难。目前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开展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研究势在必行。

二、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意义

1.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在建筑领域,可以利用当地工业生产的大量废弃物,如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大大减轻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工业废弃物处理压力,保护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

2.变废为宝,充分实现节能减排。大大降低水泥和石灰等材料的用量,减少生产水泥、石灰等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降低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可以为地方提供数以百计个工作岗位,并带动周边原材料供应和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三、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市场需求分析

(一)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实现城镇化和城市协调发展,对于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耐久性绿色建材,提高城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需求若渴,对科技提高迫切需求,为改变国内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列为优先主题。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所属 2016 年陕西省科学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社会发展科技攻关的重点支持领域“资源环境及节能减排”和方向主题“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重点研究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以及通过优化提升水泥的品质,降低单方混凝土水泥消耗量,开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标准。

(二)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煤矸石堆存量巨大,达 40 多亿吨,占用大量土地并严重污染了环境,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将可大量节约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并对产业链延伸,推动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进步,贯彻了国家的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充分利用煤矸石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混凝土,建造高质量的住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住水平,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节约能源,增加就业岗位,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市场需求的潜力巨大。

2010 年,我国水泥产量 18.68 亿吨,通过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究,提升水泥的品质,开创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降低单方混凝土水泥消耗量降低 25%~40%,可节约材料成本 20 元;节能减排和环保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通过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推动我国煤炭产业基地煤矸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尤其是相应的建筑体系示范,有利于我国混凝土工程和建筑产业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有利于改善环境,节约建设费用,提高建设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三)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

中国专利技术网收录煤矸石制备及应用专利原文 184项:煤矸石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煤矸石工业废渣用激发剂及其制备方法、煤矸石混合水泥、煤矸石混凝土制品及制备方法、煤矸石建筑粉灰及其制造方法、煤矸石墙地砖的快烧方法、煤矸石轻集料混凝土轻质隔墙板、煤矸石燃料的配制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收录煤矸石制备及应用期刊文献701项:大掺量煤矸石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大掺量煤矸石水泥混凝土碳化性能的研究、大掺量煤矸石水泥抗硫酸盐性能研究、我国利用煤矸石生产墙体材料的现状及其技术措施、我国利用煤矸石生产砖瓦的现状和前景、我国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多项研究文献。

通过对相关文献、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进行回顾发现,既有的理论成果,对于研究和探索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在这些研究中,对于绿色建筑发展迅速背景下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尤其是开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标准,并使其产业化发展方面并没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缺少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以煤矸石为主制备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推广和示范应用。

四、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位于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的上海世茂“深坑酒店”,由英国阿特金斯进行设计。

(一)设计特点

1.整体布局特点。在酒店的整体规划上,与主体建筑相连的裙房在限高10米的控制下,尽可能在水平方向展开,使建筑各个功能部分既可相通,又保有各自单独的出入口。为此,整体建筑布局需要满足设计要求。

最大限度利用基地周边的景观资源。酒店客房设置于主体建筑内,沿崖壁而建,面向横山,充分利用“柔性要素”,使酒店主体依靠岩壁以最大面展开,寻求自然的生长和演变。所有酒店客房都设置退台的走廊和阳台,强化“空中花园”理念的同时,充分吸纳外部景观。

主体建筑布局。地上部分的裙房平面以主楼为西边边界,向东、北和南水平铺展;坑下至水面部分以建筑主楼为主;水下部分是酒店的特色客房区和特色水下餐厅。建筑平面上延续主楼的曲线形式,客房布置在曲线的外延,满足观看水景的要求。

(二)施工难点

主体异型钢结构施工难度大。现场地形特殊,构件倒运不便。本工程主体钢结构大部分处于深坑之中,给现场构件倒运带来一定困难。

垂直运输难度大。坑底与坑顶高差达74米,坑壁为悬崖,导致人员、材料等垂直运输难度大增,需要布置向下的人货电梯,以满足人员到坑底作业、材料向下运输的需要,但人货电梯的布置方式确定困难。

混凝土向坑底输送困难。坑底大底板混凝土需要向下运送74米,坑壁为悬壁,运输难度大。

现场坑顶裙房地质情况复杂。工程桩为一桩一探,施工难度高,由于工程桩必须打至岩石持力层到中风化层,但现场情况复杂,岩石风化程度不同。

坑顶、坑壁、坑底爆破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坑底结构形式复杂,崖壁不规则,导致爆破量较大。爆破过大,将会影响坑顶大梁,因此精度要求高。

(三)裙房施工情况

施工现场排水难度大。坑底积水约30米左右,初期抽水较为困难,周围排水复杂。

现场结构复杂,变化大,测量要求高。坑底、崖壁地形复杂,结构为异型结构,且钢结构对接精度要求高。

现场高空作业、临边作业多,安全控制要求高。爆破施工、崖壁加固施工、坑顶大梁施工、人货梯方案实施等一系列施工作业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结构防水要求高。该工程坑底有24米永久处于水下,为箱形基础,设计功能为地下室水下观光,故对结构、防水等要求较高。

(四)应对措施

针对主体异型钢结构施工难度大的问题,首先采用钢结构专业计算软件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量。现场安装时根据计算的变形量,在施工过程中确定是否需要设置临时支撑架和撑杆。根据目前的定性分析,临时支撑可取消。

针对坑顶坑底高差达74米,人员材料垂直运输难度大的问题,目前已编制专项人货电梯配置安装施工方案。

为解决混凝土向坑底输送困难采取的措施:对泵管进行排布,目前已有两种方案。一是在竖直方向,汽车泵外架溜槽配合固定泵进行混凝土输送;二是附着已有人行马道上的崖壁进行输送。对于坑顶、坑壁、坑底爆破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的问题,配置专业测量人员,每次爆破进行测量复核。

根据施工现场排水难度大的问题,利用坑底形成的湖坑进行加固及施工拦水坝,形成围堰湖,将坑底施工用水集中排至围堰湖内,再利用大功率排水泵将围堰湖内施工用水抽至坑顶,经净化达标后排至市政管道。

配置专业测量工程师,实施多次复核,以满足测量的高要求;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加强过程安全监控,确保现场高空作业、临边作业的安全控制。

利用堆石混凝土施工工艺。充分利用崖壁爆破所形成的粒径300~800毫米的石头,分层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每堆高1.5米石头,即浇筑一次自密实混凝土,如此往复直至到顶。在该工程中,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堆石混凝土施工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坑底岩石爆破岩石清理坑底箱形基础施工预应力锚杆(索)施工石头入仓、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采用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其中煤矸石、粉煤灰和磷石膏等各类工业废渣掺量可达60~80%,大大降低了水泥和石灰等材料的用量,同时政府对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建材制品还有扶持和优惠政策,因此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将在价格和市场竞争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同时将煤矸石应用于墙体材料中,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

五、研究启发

以陕西市场为例,今后十年,由于陕西省仍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绿色建筑墙材正处于旺盛的市场时期,据调研其市场需求是:“十二五”期间,在7%以内的幅度增长,仅以西安地区为例,据陕西2015年相关数据研究统计,2014年全年西安市生产和销售墙体材料折合成标砖达55亿。据市场调查和预测,2016年到2020年以6%的递增幅度预测,全省墙材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近270亿标块。而且,在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的影响下,新型节能墙材的材料将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且会逐年上升。市场调研结果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西安地区墙体材料的市场需求巨大。本文根据市场需求研制以煤矸石为主的建材制品,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以煤矸石为主制备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前景良好,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前景巨大。

本文根据市场需求研制以煤矸石为主要材料的建材制品,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符合国家“建筑节能”的政策和“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经济效益显著。以煤矸石为主材的环保节能型墙体材料投产以后,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是一项极具投资价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GB 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Robert Le Roy, Edouard Parant, Claude Boula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clusions' size in lightweight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prediction[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15,35: 770-775.

[3] 金南国,金贤玉,郭剑飞.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模型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39(11):1680-1684.

[4] 郑木莲,陈拴发,王崇涛.多孔混凝土的强度特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6(4):20-25.

[5] 吴月月,倪修全,王德明.泡沫_EPS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270 (4):131-133.

[6] 杨小芳,赵芋,兰长贵.泡沫混凝土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2,38(4):25-27.

篇10

关键词:仪表自动化; 设计; 施工;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本文介绍了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阐述了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也对自动化仪表的施工问题进行了浅析。

1. 仪表自动化设计浅议

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应该考虑自动化仪表设计选型环节的科学性,自动化仪表的选型具有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先进性,在进行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时应该考虑自动化仪表设计选型环节的运行费用,要求进行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时要根据控制系统以及检测点在自动化仪表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要坚持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的经济性与先进性的统一这一基本原则,来要确定自动化仪表选型。

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应该对用户负责,将用户的利益放在自动化仪表设计的首位。因此,笔者认为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自身设计自动化仪表时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自动化仪表选型选择。而一些自动化仪表制造单位并不能从用户角度出发对于自动化仪表选型进行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这些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单位在进行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时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仪表满足的工艺要求,有些自动化仪表用户在进行自动化仪表应用时要考虑到自身所使用的工艺要求,因此,企业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单位应该根据用户端的工艺参数以及工艺介质的性质、工艺环境状况等等方面进行自动化仪表的设计。

1.1 仪表自动化设计的依据

仪表自动化施工图设计的依据是工艺专业针对生产工艺过程, 对仪表自动化专业提出要求,(如采矿、选矿、冶炼、热工、通风、水道)分别提出设计深度,在“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HG20506- 92)有详细的规定,要求设计人员出图深度达到规定要求。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对现场施工将提供极大的方便, 还可以为施工人员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1.2 做好与有关专业的配合工作

1.2.1工艺专业。与工艺专业设计人员配合主要有以下 2 点:①工艺设备与连接管道,其内部工艺参数需要检测、控制,工艺专业应向仪表专业提交技术要求和测点位置等, 预留仪表的过程接口,要确认螺纹、法兰的规格、公称压力。为了便于维护和操作仪表, 应在必要的地方设置维护平台和梯子;②尽量保证仪表电缆桥架、仪表压缩空气管路等走向、标高不与工艺设备、管路发生冲突,设计中要及时协调。

1.2.2土建专业。与土建专业的配合,多是一些预埋件、预留孔、控制柜基础以及电缆沟等问题。如对冶炼厂电解车间而言,由于生产过程腐蚀性大,提交预留、预埋显得更为重要。地面大多要做防腐层,穿越楼层的电缆桥架、电缆保护管、气源管等等,若不跟土建专业协调好,那将在施工阶段很被动,因为防腐层一般是不允许破坏的。另外对控制室的要求要特别关注, 设计后期对图时要及时协调设计遗漏的要求,已发现的问题不要遗留到现场施工时去解决。

1.2.3电气专业。仪表专业与电气专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在提倡电仪一体化控制的今天,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统以后, 在设计前应该确定控制方案和控制水平,2 个专业的设计人员应对工作有一个详细分工。

2. 自动化仪表的施工

自动化仪表的施工是自动化仪表制作的重要阶段,想要保证自动化仪表施工的质量,准备阶段的工作很重要,不可忽视。为确保自动化仪表施工的质量,在自动化仪表施工之前要成立领导小组,对自动化仪表施工的全程进行监督、管理,要进行个人责任分配制,将责任分配到个人身上。以便更好的处理由施工质量引起的各种事件,有利于保证自动化仪表施工的质量。

保证自动化仪表施工的质量,要对自动化仪表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检查材料的有关资料,有关证件。自动化仪表施工不是一件小事,任何施工环节都不能马虎,不能存在忽视、不重视某个施工环节的现象,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要仔细、反复检查,不让马虎成为事故的因素。天下大事必从细而做,保证自动化仪表施工的质量,必须从细小的事情着手,做到不忽视、不马虎。

在进行自动化仪表施工时,安全管理绝对不能存在任何问题,综合一些生产中发生的施工安全事件,不健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配备专职安全人员。一场悲剧一场事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借鉴已发生事故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避免新的事故的发生,从已经发生的自动化仪表施工事件中,我们明白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所以,要保证自动化仪表的施工质量,必须重视石油自动化仪表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完整、周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施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保证自动化仪表施工质量的目的。

保证自动化仪表施工的质量,离不开自动化仪表施工初步完成后的验收阶段。在自动化仪表施工的验收阶段中,必须对自动化仪表的施工质量进行客观、有力的检查和评价。对施工中所涉及的各个地方和环节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验收。验收工作的重要性不低于自动化仪表施工的准备阶段和运行阶段,科学高质量的验收工作是自动化仪表施工质量的保障。实事求是是验收工作的重要精神。施工完成的自动化仪表系统是要应用于生产之中的,如果自动化仪表系统出了问题,施工质量不合格,那么必将引起物料泄漏、腐蚀、爆炸等事故,还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和产品质量。自动化仪表施工的验收阶段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体系,严格的验收标准,实事求是并且认真地贯彻执行。验收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对新造的系统进行调试及试用,调试试用成功后,自动化仪表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阐述了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中与各个专业的配合,也对自动化仪表的施工问题进行了浅析,对施工的质量及验收提出了要求。

参考文献

[1] 董锐,李涛,郜小晶.浅谈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材料的选择[J].河南建材,2010(1).

[2] 张东升.自动化仪表技术在引进水处理装置上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1).

[3] 江迎武.精细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

[4] 崔书源.自动化仪表专业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甘肃科技,2008(11).

[5] HG20506- 92,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

[6] 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M].第 3 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