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学习的方法

篇1

[关键词]自主学习 实施方法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笔者仅就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方法做以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例如讲到计算建筑物的高度时,我提出让学生测学校的旗杆。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很快提出,选用铡角仪在操场某处的地面上测得杆顶仰角的角度,再测得杆底与测量点所在位置的距离,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即可计算出它的高度;又有人提出,地面上离杆顶的距离太远,测出的仰角误差大,可以在宿舍楼顶上测;有的学生说,直接从杆顶与地面上的一定点,用俯角的知识也可以测出杆的高度;还有的学生想到更好的方法,利用物高与影长成比例来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思维兴奋点都集中在这一问题上,内心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课,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要表达却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决不能因为有一个学生提出符合教学计划的问题就立即“鸣锣收兵”。因为这正是学生表现自己的最佳时机,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提问题。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转化为学生探究的愿望。

例如平面镶嵌教学时,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镶嵌比赛,并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游戏过后,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有的正多边形不能镶嵌,有的正多边形一定能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能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却不能镶嵌?”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如果要达到目的,必须在同一个顶点的所有内角和为360度……这祥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

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发现。而实践活动需要充足的时间,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缺少的就是教师给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更有甚者,认为知识的理解与获得离不开教师讲,教师讲是天经地义的,多讲能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偏见促使教师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给讲掉了。知识的理解与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感知。教师讲掉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实践亲历的时间就所剩无凡,探究活动也就无法开展。要想课堂取得高效益,教师就应尽量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只有不断地鼓励学生动手的好奇心,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其实践能力,发展其创造力。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学生就能在“交流、设疑、研讨、总结、延伸”等探究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其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语音障碍 听力策略 听力材料

一、推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而在目前的英语学习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还没有真正体现这一精神。因此,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是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不同,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实践、质疑、创造,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本文着重从在听力中碰到的语言问题、听力策略、听力材料的选择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听力的问题。

二、在听力过程中要克服语音障碍和词汇量不足的问题

不正确的发音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我们准确理解听到的英语,成为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障碍,许多学生由于发音不过关,又不勤听,致使最初学习英语时记住的发音就是不准确的,再加上地方口音、小学或初中时期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因素,许多同学既听不懂别人讲的英语,也无法让别人明白他所讲的英语。那么,如何克服语音障碍,提高英语的听辨能力呢?

语音训练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找出自己发不准的音,反复跟读,并重点掌握重音、略读、连读、同化等较难掌握的技巧。第二阶段,学生应将重点放在重音、节奏、语调上,学生可通过听原声带、看光盘(如学习视频、电影)等进行模仿,来纠正自己的发音。语音训练的方法可分为跟读和模仿,学生可先多听几遍之后再跟读,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录下自己的发音,再和标准发音对比,其中的差别就很明显,然后针对问题模仿正确的发音,便会事半功倍。

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听不出学过的单词,有的词汇听着耳熟,就是一时想不起对应的汉语意思。这是因为听力词汇不同于阅读词汇,阅读时,只要将单词的形和义联系起来,即看见单词的拼写就能想起它的意义即可;但听音时,需要将听到的音节和大脑中储存的拼写及意义相联系,如果不能快速自动联系,就会产生听力理解障碍。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在加强语音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学生要专门拿出时间,训练自己对英文单词、句意的听辨感知能力。具体做法是:首先,要和同学结对子,一个读单词,另一个听写,记下那些听不出的单词,反复听、读,将这些单词转化为听力词汇,这样就容易听懂了;其次,对于英语课本上的生词,要从读音入手,反复听词汇的朗读,直到一听单词的读音,就能想起它的意义;最后,可以先听单词录音,反复听五六遍,先根据上下文猜测是什么意思,再看课文或词汇表核对。听写练习是将单词的音、形、义相联系的最好方法,是扩大、巩固听力词汇量的有效方法。

三、有效使用听力策略

除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外,要想提高听力,学生还应巧妙使用听力策略,弥补听音过程中遗漏的重要信息。下面,我们分听前、听音过程中、听后三个阶段,介绍一些自主提高听力的策略和方法,

1.听前准备

(1)制订听力学习计划。听力好的学生比听力薄弱的学生更善于使用策略和方法,他们会针对自己听力中的主要问题制订计划,目标明确,方法具体。一个计划通常要包括听什么(what)和怎么听(how)。

学生在制订听力计划时,可以参照课本内容制订。因为一套好的听力课本会系统介绍听力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语音现象等,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材料,针对自己在听力中的薄弱环节,制订计划,反复练习。

(2)预测背景知识。预测是借助标题、考试时借助选择项,根据自己储备的知识对话题内容做出提前的猜测。听音前进行的预测听力内容的活动,能引导我们在听音过程中注意那些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有利于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进行听力任务前,我们首先要根据标题、选项来辨别材料的性质,是关于政治、经济、教育、农业、健康方面的,还是体育、历史、人物方面的,然后按照上述的内容,在脑海中快速搜寻相关的知识储备,在听的时候,就会较容易激活相关背景知识。

2.听音过程中策略的使用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习惯,如积极预测听力材料的大意,即使遇到了生词,也要尽量避免紧张和烦躁情绪等;要积极运用与听音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边听边加工信息,依据常识去推断,验证自己的猜测,具体有如下三点策略:

(1)获取主要信息。听懂文章的大意,获取主要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听力技能。首先,我们要留心听文章的第一句话和文章的结尾部分,因为第一句话是主题句,而文章的结尾部分通常会对全文要点进行总结。其次,我们要留心听重要细节,总体来说,在对某事的叙述中,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事(what)、为什么发生(why)、怎样发生(how)等都是重要信息,在听音过程中,我们对这些信息要非常敏感。最后,对某一事件的描述可能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如对诸如“then,later,next,after that”等词就要努力捕捉;在分析原因时,经常会用到这些词“because,there are reasons for,as a result”,我们就要多留意了。

(2)灵活运用联想发挥、推测、自我监控等听音策略。联想发挥指联系已有的经验知识、亲身体验或已得到的相关信息,使自己对所听材料做出完整、符合逻辑、有意义的解释。推测指借助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来判定关系,对结果做出推论。自我监控指在听音过程中检查、确认听力理解的情况,重点是根据上下文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全面、合理,同时对没有听懂的单词或观点,进行合理的推测。例如在一则教育新闻中,谈到全美有2600多所四年制大学,但许多高中生更愿意申请名校,其中“applying to the prestigious colleges”中的prestigious一词是理解的关键,若不熟悉,就需要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推测,并有意识地捕捉与学校有关的信息。

(3)学会做听力笔记。我们知道,大脑的瞬时记忆量和存储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听音的过程中用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缩写形式,边听边记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对提高听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做听力笔记要遵循以下原则:格式上要一目了然,每条信息都独占一行;要有重点地记,不要面面俱到;要使用缩写形式。听力笔记该记录些什么呢?首先是关键词和词组;其次是数字,如电话、价格、年龄等;最后就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听后进行自我评估

语言学家指出,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学习者是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步,如果没有,诊断原因并找出改进的办法。自我评估能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让我们学会如何学习。学生在听力进行完之后的评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看听力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是否完成了所规定的任务?哪些策略起作用,哪些没起作用?其次,学生得学会思考自己有哪些收获和进步。这不仅是对技能和知识点的回顾和整理,而且能使新内容更容易消化、吸收。再次,找到问题所在,想想今后改进的方法。如果某一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就要想想是否可以使用新的策略。最后,学生要记得在困惑时寻求帮助。例如,找不到合适的听力材料,缺乏信心等,都应该向老师或同学说出来,寻求他们的帮助,这本身就是在解决问题。

四、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是进行有效听力学习的重要一步,在具体选择时,可以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听力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可选择以播放两三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较为合适。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考虑选用有一定词汇量的、播音速度中速的听力材料等。

其次,在把握听力材料难度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帮助你克服听力中的困难,理解所听的信息。

另外,学生在选择听力材料的过程中,还应考虑材料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应选择那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材料。

五、结束语

篇3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只有识了字,读懂句子的含义,会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才有可能读得懂其他学科教科书,考试题;语文是做人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追求理想、扬善抑恶、扶公去私,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益于人民与社会的人;语文是生活和创造的工具,只要活着,就要用它与外界交往,人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有可能表达自己对改造这个世界的看法。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仅仅教会学生识字、说话、写文章就行了么?当然不够,我们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

师生都要有大语文观。即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包括实践和交往;学习不仅是读书和实践,而且包括培养各种能力、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学习不仅包括正规的上课、读书、自修,还包括各种非正规的交谈、看报、看电视、游戏、参观、旅游等等。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物品,越使用越减少、越损耗,相反,越使用越增加、越完美。人脑越用越灵、越聪明,能力是在实际运用中是逐步增强的。

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学习上要逐步弄清为什么而学和学什么等明确的目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观能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如独立整理书包,独立完成作业,独立穿衣服……可以在班级开展相关的比赛,如“穿衣服、系鞋带比赛”“洗桌布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在这些活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己探究学习方法,在探究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美、日等国,独立学习活动已经很普遍。美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院,几乎各级各类学校都制定了“独立学习”的计划。要求学生弄清自己究竟为何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等独立学习的三大要素,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教师要在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寻找要点学习法。最初阶段可以采用“自我摸底复习法”或“预习法”,摸清教材中自己能够理解的和不理解的部分,画上记号或提出问题,随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向书本请教,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要交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读、思、图、画、查。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 O ”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并认真思考,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给课文加批注。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此外,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都可以适当加上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制定计划学习法。英国有些中学是按能力编班进行教学的,其中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够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并且是否依照已定计划坚持学习。如果只会按图索骥,或老师教什么才学什么,完成作业后毫无打算,不会自行制定计划,这种学生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被认为有真才实学。因为这种人一旦走出校门,离开教师,将会变得寸步难行,无法再进行自我进修与提高。

开学初,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师还应适时检查督促学生是否按计划行事,是否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修改自己的计划,是否按既定目标完成计划等。学期末,还应督促学生制定假期学习计划,并提醒家长监督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开学后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意识,逐步养成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计划的能力和好习惯。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一种称为“PDS”的经营管理方法,是英语Plan、Do、See的略写。P指的是计划,D指的是计划实施过程,S指的是对该计划的鉴定和评价。它代表着企业生产过程的三个环节。学习过程和生产流程道理相似,目前国外有些学校正在推行“PDS”的学习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实践中探索,逐步形成正确思维学习法;语文的学习方法一般环节是:①抓好预习环节;②注重听课环节;③紧抓复习环节;④独立完成作业环节;⑤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每一个环节具体如何学习,都有共同的规律可以掌握。例如,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提倡多思多问。“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向谁问?首先问自己,弄不懂时,自己问问课本,翻翻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还可以上网查一查,试着自己解决疑难。如果实在无法解决,则向老师、同学或家长请教。这就是正确思维学习的方法,以此类推到其他环节中去。

总结改进学习法;假如一个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或者说对自己的学法缺乏信心,那么他就失去了把握自己学习命运的主动权。只有当自己的学习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时候,学生才算是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如果发现自己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心不在焉,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堂学习效果,那么,说明你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问题,要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如思想上严格控制自己,课前找出听课重点―课上和课后及时检查验证(通过做卷子等)―理解、消化―练习、巩固,如果能采取这种形式循序渐进的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你的学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实际运用学习法;人类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知识的实际运用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二十载实际生活中,运用书本知识来指导社会实践。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让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如朗读、即兴演说、课堂习作、问题辩论、阅读思考等,通过有目的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应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容忽视,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这类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丰富视野,扩大知识面。知识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知识的掌握过程、发展过程,而且真正体现了知识在改造社会中的真正价值。

以上学习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比较适合,便于掌握,总之得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实现。

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情境;激励;趣味;操作

中图分类号:G442;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86-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兴趣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情境导入法的探索,寻求调动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要选择合适的情境导入方法,需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教学苏教版五上“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时,老师出示一个大转盘,上面标着1、2、3……12,这个大转盘足以吊足学生的胃口。接着,出示游戏要求:你抛一次骰子,把抛到的数连加一次,算算和是几,这个数字背后的奖励就归你。然后游戏开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一位同学抛到了1,连加一次,和是2,老师点开转盘上的数字2,显示谢谢参与。第二位同学抛到5,连加一次,和是10,点开数字10,还是谢谢参与……同学们在感叹运气差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是为什么。最后,老师打开转盘上所有的数字,学生才明白不是自己运气差,而是这样的游戏规则根本就不可能中奖,那么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可能中奖呢?于是,揭开本节课的面纱。这样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二、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取决于教师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教师要能够从一开始讲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无论学生带着何种学习劲头来到教室,都会被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或好或坏地改变着。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中,就谈到了许多激励学生的措施,比如奖励性表扬、主题性表扬、逆袭性表扬、委任性表扬、呼应性表扬等。很多老师经常会抱怨,有些学生题目都没看清楚就开始下笔做题,还有学生抄数字从上面搬到下面也能抄错。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只有日积月累地采取激励性措施,才能让学生一天天进步,避免错误发生。比如,预习时,很多学生草草了事,认为这些知识反正老师要教,自己何必这么认真。那么老师不妨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展示那些认真预习的学生的成果,这样既表扬了认真的同学,又激励了其他同学。

三、运用各种趣味习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离不开各种习题练习,机械、重复的练习只会让学生厌烦,教师不妨多考虑用一些趣味数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一个人来到一家餐馆吃饭,吃着吃着跟老板聊了起来。老板说他有三个小孩,于是客人问:“你的小孩几岁了?”老板:“让你猜好了!他们三个人的年龄乘起来等于72。”客人想一想说:“条件好像不够吧!”老板:“他们三人年龄的总和是14。”客人又摇摇头:“条件还是不够!”老板微笑着说:“我最小的孩子喜欢吃巨蛋面包。”这种有点思路又有点猜测性的题目,学生最喜欢。根据第一个条件,三人的年龄相每乘等于72,可知这三人的年龄可能是1、8、9,也可能是2、4、9,还可能是3、3、8或6、6、2。再根据第二个条件,三人的年龄和是14,再缩小范围,这三人的年龄可能是3、3、8或 2、6、6。再根据第三个条件,最小的孩子喜欢吃巨蛋面包,那么可以判断符合条件的只有2、6、6。这种趣味性题目,学生通常都是非常喜欢的,只有学生喜欢了,感兴趣了,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

四、动手操作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应该提供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实践。但是因为时间限制,这些活动不可能全部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可以把一些可操作性的活动安排到课外及家庭作业中。比如,根据苏教版五上的练习十五,让学生了解自己班级男、女生的身高情况,调查并记录全班同学的身高(取整厘米数),再完成统计表。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调查,但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再如,教学苏教版六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在这样的操作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一举多得的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篇5

一、尊重、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因此,教师应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走到学生中间来,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师生的目光无时不在交汇,学生能从教师的眼中看到智慧。教师的一次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只有师生间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爱教师,从而爱学教师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尊重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

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对某科学习越感兴趣,则学习越有信心,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我想学

在引入新课时,精心设计导入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讲一个小故事或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悬念使学生“有兴趣”。“思源于疑”,只有质疑,才能发人深思,最后达到解疑。例如:讲“长方形的周长”时,上课后,笔者指定一名学生沿着教室走一圈,让其他学生想:这是干什么?之后笔者问:“谁知道这个同学走了多长?”揭示课题。再比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一上课,笔者就拿出一个苹果,当众把它切成同等大小的4份,问:“其中一份和整个苹果有什么关系呢?”这时有学生会说:“一份是苹果的一半的一半。”那我又问:“一半是多少呢?用数怎样表示呢?”揭示课题。

2.创设探索情境,诱导学生――我要学

学生具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也就能表现出自主学习的行为。教师的教学要做到“有品味、有新奇、有余味”。比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节时,笔者先给出教室的长和宽,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去算一下周长,发现方法各异,最后比较出简单的方法来,从而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既让学生体会了简单与复杂的差异,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再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节,学生对“千米”这个较抽象的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在提起学生兴趣后,笔者创设了探索情境:带领学生到楼后的操场上去真正地体会一下“一千米”是多长,再探索出“千米与米”的关系,这样就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了。

3.创设合作与竞争情境,合作互助――我会学

教师要创设合作情境。组织学生手、脑、眼、耳、口并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除师生间的合作以外,生生间的合作尤其重要。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模糊认识,又可以扩展学生思维。如:笔者在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结论时,有的学生就问:“老师,‘0÷0’不得0吗?”这部分内容教材上没有安排,也不需要学生知道,但既然学生提出来了,与其让他们模糊不清,不如扩展一下他们的思维。于是,笔者让学生分组合作,一部分学生仍然用“0和谁相乘得0”的方法去思考,结果他们发现“0÷0”的商有很多;另一部分学生也用“0和谁相乘得l、2、3、4……”的方法去思考,结果发现没有商。这时笔者就简单地说:“当‘0’做除数的时候,一种情况是有很多商,不能确定;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商。与其让‘0’做除数这么麻烦,不如取消‘0’做除数的资格,所以‘数学王国’里,‘0’不能做除数。”这时,学生都眉开眼笑了。

竞争是一种健康的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动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比如教师安排练习题时,可以适量地设计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活动,如夺红旗、争夺小红花、争当数学“小医生”、抢答等等。这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往直前”的品质。

三、有效评价学生,使其体验成功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要素 基本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帮助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一、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数学概论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质疑、推导等方法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利用已知条件,在数学理论的推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证明对问题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同的是,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数学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学习目标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数学的要素

(一)学生的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勇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对具有争议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内容大胆质疑,从疑到思,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敢说敢辨,能说会辨。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质疑和解疑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质疑和解疑能力。

(二)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

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每个问题,并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进而使自主探究的课堂轻松有趣,让学生变得爱学、乐学和会学①。

(三)教师的引导作用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正处于慢慢提高的阶段,对某方面不能完全理解和领悟,所以对于学生回答不全面、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一)做到“一听”“二习”

学好数学,我们就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中仔细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并认真听教师讲解,课后及时巩固复习。课前预习发现问题,为课堂自主探究做准备,课后的巩固则是对自主探究学习的进一步提升和总结。“一听”,“二习”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二)制定计划,评价总结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学习,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一般而言,计划可以分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一步步实现。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因为评价并不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终结,而是进一步的深化。学生间、师生间可相互交流、评价、思考、鼓励、促进,最后用积分制或评优法激励学生评价总结。

(三)小组合作,明确分工

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数学离不开小组合作。成立学习小组,实施任务分配,使成员承担起各自的学习任务,各施其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从而保证每位组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把本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沟通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

(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有很多方法,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因为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彻底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吃透典型数学例题、加强数学课堂记忆、整理错题集等。有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做习题时,学生才能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所以要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不应该过多注重教师讲得怎么样,而更多地侧重于教师引导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教师启发有道,引导有法,学生便能自通和创新。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把信任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使其拥有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②。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一般来讲把教师传授转化为学生内在需求,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教学活动才能在学生渴望知识的状态下有意义地开展。因此,教师要将问题问得有趣,让学生带着兴趣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为学生营造“兴致勃勃地学习,聚精会神地思考”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必须将重心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能越俎代庖和盲目控制学生的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整合知识能力

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不断思索进取,产生责任意识,时刻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效,并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要达到这一目标,课堂总结不可缺,它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概括,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思路,强化知识巩固。学生通过总结疏理、归纳概括,整合所学知识,能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加深印象,进一步巩固所学。

教师要不断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念,致力于创新教育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要素与方法,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而服务,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而努力。

注释:

①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2-130.

②刘兼,黄翔.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0-177.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数学的要素与基本方法研究》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212)研究最终成果。

篇7

【关键词】系统故障预测 模型 数据

现阶段,针对系统故障预测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传统的做法一般主要是依靠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结合积累的经验等进行简单粗略的估计,而无法做到实际意义上的故障预测,且这类传统的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预测的周期短、精度差、准确性低,可靠性和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往往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的故障预测,同时克服上述传统方法的弊端,针对高复杂度、高集成度的综合系统,开展自主学习的故障预测技术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故障预测技术在复杂系统乃至航天等各领域内的实践和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故障预测技术打下基础。

1 故障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故障预测方面的研究国外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并不完善,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以系统运行各状态为基础,采用人工智能领域中深度置信网络(DBN)高效的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故障的预测模型,从而实现系统故障的有效预测。

国外率先对复杂系统进行故障预测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Saeks等人,他们所研究的是系统中出现故障的征兆,由于这种征兆幅值很小,还没有对系统造成破坏,所以很难用一般的方法辨别出,因此发展一直很缓慢,一度陷入困境。Khoshgoftaar等人在1992年提出了用神经网络来训练神经元进行软件系统的故障测定,这种经过训练的模型的优势在于对故障的趋势预测。2007年国际空间站的飞行控制委员会通过监测国际空间站上4个陀螺仪的若干参数提前数月预测和发现某个陀螺仪的失效故障,从而能够及时切换以保障空间站的正常运行。

我国在故障预测方面的研究较晚,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如2003年重庆大学的孙才新院士及其课题组利用模糊数学中的灰色模型研究了电力系统故障的预测问题。2005年,南京理工大学的秦俊奇以大口径火炮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动态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多Agent并行推理技术,在对火炮进行详细故障分析的基础上,对故障预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故障预测模型。近几年PHM技术也受到了军事及航天等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航空643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从设备监控衰退规律、故障预测模型、健康管理技术等方面对PHM技术进行了较多跟踪研究。

2 模型建立方法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2.1 模型建立方法

建立自主学习模型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系统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并结合数据融合及维度变换设计特征集的分类器以提取和建立特征参数,建立其对应的特征指标参数体系,通过传感器网络采集获得参数,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取出有效数据,再将有效数据作为深度学习的数据基础,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学习,以建立相关的故障预测模型,再应用测试验证系统进行反复验证、调整,最终建立故障预测的学习模型。

2.2 建立学习模型的关键技术

2.2.1 系统特征参数体系的建立

针对某系统,依据一定的原则,利用主观或客观的方法建立相互独立、能够敏感反映整个系统的各项指标参数,即表征系统的特征集,如工作、性能、功能、环境等参数,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挖掘、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信息融合、多维度数据变换等。

2.2.2 通过机器自主深度学习建立相应的模型

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故障预测方面的理论和成果,尤其关注深度学习在预测及多特征量预测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的特征参数、各类故障和非故障模式状态的特点,提出一种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相应的故障预测模型,利用验证系统和实际系统的应用数据,通过逐层反复学习和训练设定模型的最优初始化参数,并以自顶向下的监督算法进行调整使得模型收敛,从而实现故障预测、深度学习与系统应用相结合。主要的自主学习技术包括卷积神经网络、深度波尔兹曼机模型、深度置信网络等。

2.2.3 多维度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

针对测试数据与监测数据的独立性,拟采用贝叶斯方法对数据进行融合,建立一种基于异构空间的数据模型,再结合特征提取与特征抽象,对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

3 总结

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提取故障特征信息,建立故障特征信息库,构造一个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型层次的分析获得样本的本质表示,结合故障注入的方法,提出故障注入的方案,利用故障注入验证自主学习方法。

再结合多维度数分析方法,建立多维度数据模型,同样利用故障注入技术,建立多维度数据的故障信息,通过状态预测模型进行故障预测,结合注入的故障信息,对故障预测的结论进行反馈和确认。最终确立自主学习模型,达到系统故障预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大奇.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1-3.

[2]彭俊杰,洪炳,袁成军.软件实现的星载系统故障注入技术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07):934-936.

[3]张宝珍.先进的诊断和预测技术[J].装备质量,2001.

[4]Baroth E,Powers W T,Fox J.IVHM(integrated vehicle health management)techniques for future space vehicles[J].37th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 & Exhibit,2001.

[5]郑胤,陈权崎,章毓晋.深度学习及其在目标和行为识别中的新进展[J].中国图像形象学报,2014(02):175-184.

[6]郭丽丽,丁世飞.深度学习研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15,42(05):28-33.

篇8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才会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培养求知兴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那么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自己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

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的探索;趋势;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17-01

1.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自主学习教育,培养自主学习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的偏差,首先,观念更新不够彻底。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其次,教师自身培训不够。新课改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也不能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教学宗旨。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最后,外部条件不够。教学创新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不仅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索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2.教学中的探索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占课时最多,所用精力最大,被誉为"智慧之源"。简言之,每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各有不同,而积极建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必须提倡。

较深、不易理解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必学习中获得发展,如,《猫》一课力现所蕴含人文精神,教学时可以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拔、深化、评价。

如此,不但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小学语文教学自主习方式势在必行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 、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

3.1 新课程的呼唤。《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

3.2 语文教育的渴求。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建构主义理论),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3 时代的呼吁。现代学生观--学习的主体、各有个性的人、处在发展中的人,现代人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终身学习,现代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师生在目标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则为现代性教育之需。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 蔡俊洁.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应走出三个认识误区[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篇10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培育

首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是现代教学培养学生的一个目标。因为学生学习好坏的根本是在于学生本身的内在力量的发掘,而培育学生优良的英语学习习惯就是调整和提升学生的自学本领的重要措施。跟据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需求,结合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教育理念模式使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说明着在平常的教育及教学模式中应注意指导和渗透这两方面的方法,并且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主动学习的过程来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最后达到随意运用的目标。想要培育好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本领还要从培育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来入手,也就是说培育学生上课前自主来预习知识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也能提前发放出课本预习的提纲,好让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时间有一个依靠,而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本领。

所以在英语日常教学当中为了培育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的本领,我采取了这样的授课方法,例如我在讲解Unit 6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A时,我将自学提纲设计为:

(1)预习单词及词语组,对于重点的词汇要求会读会写;

(2)熟练掌握表示建议或意见的句型及语句;

(3)熟练掌握下列日常用语等:

1.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2. Pedro is funnier than Paul.

3. 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并且在授课过程当中,我将大量的形容词变比较级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和认真的观察,小组讨论其变化规律。为了大力扩充学生们的知识储存量,我还在知识拓展这一方面下足功夫,为了使学生在预习知识点的同时,还扩充了许多相关的知识点与课文内容,并且还设计出一些自学用的检测题,目标是让学生自己来检查自己的预习的程度与其效果。就这样的自主主动学习的方法,培育了广大学生们懂得如何看书,怎样看书和怎样做好预习的方式方法,最后达到了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这个目标。在上课之前,学生们可以跟据自学时所列的预习提纲来主动预习所学的新课文,并通过消化理解以及自主记忆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逐步地发现学生自身所拥有的疑问。从而,一定程度来说这有助于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及时解决发现的疑问,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来自己主动去发掘与探索课内外知识,同时也真正的培育了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本领。

总体上来说,学生在主要方向上的发展也并不是完全依赖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严格要求,而且还要适当性的宏观的从整个班级来调控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比如说,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内,老师可以在课堂内大体观察一下,并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大力赞扬预习工作做得非常好的同学,督导不按时、不按要求完成的同学。按照这样的方式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就会养成了自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也渐渐地培育了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本领。

其后,在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增强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讨论的方法,来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本领。

增强以小组形式相互讨论的重要性的主要目标是用来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共同利用好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通过同学们在共同研讨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在研讨活动中取得了意见的统一。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自主主动学习的空间,将本身相对简单的学习转换为大家一起合作型的学习,然而怎样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完成以上的授课方法就得靠教师自己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来处理。让学生来彼此互相讨论,能使学生们认真地将语言来作为相互沟通的通道,可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非常及早地发掘出学生们在课内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疑问与疑问,才能由全面的情形来整理好授课计划和授课方案,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相互帮扶,团结协作的团体意识。比如在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使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将学生8人分为一个小组进行学习,让一个英语成绩还是平时课堂表现相对来说最好的学生来充当本组的小组长。相信在小组长的领导之下,对应所列的提纲和自学时的自我检测题并在小组之内互相交流学习。学生们积极地参加整个学习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懂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从而也解决了当时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不能解决的疑问。教师此时再来到学生之间来查看各小组完成疑问的情形,并对各小组之间无法解决的疑问做出引流导向,先不用公布答案,再将小组里没能解决的疑问放到各个小组之间再一次进行互相沟通学习,像如此的学生与学生内的多方向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讲解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型的学习本领,并完成了学生的充满主动性的学习目标。像这样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组别之间沟通使学生能真正的掌控所学习的知识。培育学生该拥有的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方法,成功的由被动性教学到主动性学习的改变。学生与学生之间所拥有的沟通还有利于团体合作精神的培育和个体所得到的经验的沟通。所以说相互学习这一方案的顺利施行逐步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