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行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行业总结

篇1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旅游行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总结》,供您查阅。

根据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夏季消防检查工作专项督查方案>的通知》(**市消委字〔20XX〕8号)和市旅发委《关于印发<20XX年**市旅游行业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市旅发字〔20XX〕8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夏季消防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印发<20XX年全县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我委组织人员对行业管辖范围内的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含门市部)进行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县旅游行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总体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夏季消防检查研究部署情况

我委就此次消防检查工作召开了专门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夏季消防工作,印发了《关于印发<20XX年**县旅游行业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并联合消防部门开展了专门检查,要求旅游企业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和减少一般火灾的发生。

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情况

今年6月以来,我委集中开展了“奋战90天、全力保平安”暨夏季消防检查行动,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以星级饭店、星级农家旅馆以及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为重点,主要检查旅游企业建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日常消防检查巡查,违规设置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等情况;做好大型团队游客和旅游节庆活动的消防宣传和消防安全提示、消防安全工作。经排查,未发现各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含门市部)的火灾隐患问题。

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情况

(一)在酒店、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LED显示屏、标语等形式,进行消防安全提示。各酒店也在酒店电梯等显目位置粘贴了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消防安全三提示等,切实提高涉旅单位人员及游客消防安全意识。

(二)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6月根据县里的统一部署,县消防大队组织全县生产性企业开展了为期3天的全县生产性企业消防培训班,我委组织各涉旅企业的安全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由县消防大队防火监督员轮流进行授课,就不同的单位和企业提出了相应具体的基本要求,并就火灾基本知识、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着重强调了如何做好防火和安全生产方面工作。

(三)组织耀升国际饭店工作人员到县消防大队开展参观体验活动,并由县消防大队进行了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使用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涉旅人员的消防器材使用技能。

四、行业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标准管理工作情况;社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消防器材配备,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一)各旅行社(门市部)均已按照要求配备了灭火器,我委也要求各旅行社(门市部)做好日常的用电安全管理,加强电路检查,避免因电路问题引发火灾。

(二)阳岭景区内大门区域的建筑、景区内的旅游厕所以及云华茶场、作家村茶艺馆、山顶小卖部等场所也按要求配备了灭火器。云隐寺旅游厕所原配置的灭火器被人为损坏,现已进行了更换。

(三)耀升国际饭店消防工作做的比较到位,未发现消防安全隐患。我委已要求酒店进一步做好对住店人员的消防安全提示,并加强消防安全的巡查工作。

篇2

一、活动进展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强化信用社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推动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的纵深开展,保证我县农村信用社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确保全县信用社学习内容同步进行,联社对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及时间进行了统一安排,并将学习时间安排表、学习笔记和学习教材及时发放到每一个员工,为员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搞好“三个统一”。为使全县员工在学习阶段步调一致,联社活动办公室统一印制了学习笔记本,统一了学习时间,统一了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量化到每一天,实现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的统一。

二、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联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主任、监事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机关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动员会,制定了《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基层信用社,同时要求基层社成立相应组织,明确社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抓好基层社学习,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各部门的职能,结合工作实际,对100个风险点进行及时分解,逐项落实责任人,达到每一个风险点有人监督,有人负责,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范机制。三是强化管理,合规经营。牢固树立“合规操作是岗位工作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增强全员合规管理、合规经营意识,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树立 “合规创造价值”和“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四是加强督导,确保实效。联社督导组将对各信用社学习阶段活动进展情况进行逐社督导、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坚持“五个”结合。一是与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相结合:为切实提高全员业务环境,增强合规意识,提高合规水平,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优质服务实施方案》,对员工的业务操作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力求对一线人员实现格式化管理,对各岗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标准化要求,要求员工限期内必须达到上岗标准。二是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相结合,贯彻落实银监会和省联社关于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要求,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推动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三是与提高制度执行力相结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真正使全体员工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四是与推动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及省联社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全员业务素质,进而推动信用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五是采取单位集中学习与科室(柜组)组织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要求员工个人记学习笔记不得少于3万字,提高每位员工对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突出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推动合规文化教育向纵深开展。

四、达到“三个”效果。一是通过开展合规文化教育,使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合规操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二是明确了100个风险点的责任人,使每位员工能够把握各项业务环节的风险点,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三是通过开展合规文化教育,遵纪守法,合规操作,依法经营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为信用社持续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积极创新学校消防管理,全力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入开展消防工作“五大”活动,全面落实各校(园)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努力提升学校防控火灾能力,全力维护火灾形势稳定,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和建党90周年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全面负责落实教育局消防安全“抓行业、行业抓”工程工作,特成立教育局消防安全“抓行业、行业抓”

三、工作任务

结合兰州市正在开展的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消防工作“五大”活动,重点督促区属中小学、幼儿园等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管控。

(一)明确职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刑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消防条例》、《教育局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及单位内部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二)完善制度。推动区属各类学校制订、实施“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进完善各级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或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消防部门,全面落实联合执法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有效推进重大火灾隐患整改。

(三)落实责任。推动各校将消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内容,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知识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监管职责,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依法依纪追究火灾事故责任,把预防和减少火灾作为教育系统的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

(四)建立机制。健全完善消防工作信息沟通、联合执法和“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改、事故责任自负”机制,每年对全区各类学校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1-2次督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考评、争先创优等评比活动的重要依据,实行消防安全重大事故“一票否决”。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至5月)。

制定消防安全“抓行业、行业抓”工程实施方案,逐级进行动员部署。

(二)试点培育阶段(5月至6月)。

依据公安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要求,以申报“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学校作为试点加以培育,打造消防工作“抓行业、行业抓”工程样板校2-4个。6月下旬,教育局将组成督导组进行督导帮扶,提炼工作亮点,培育示范典型。

(三)整体推进阶段(7月至10月)。

区教育局将适时召开消防安全“抓行业、行业抓”工程现场会,总结推广工作经验,扎实推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抓行业、行业抓”工程有序开展。

(四)总结提高阶段(11月至12月)。

消防安全“抓行业、行业抓”工程结束后,各学校要全面总结本单位消防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打算作出客观分析,并形成专题报告于11月30日前报勤工办。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部署开展消防工作“抓行业、行业抓”工程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落实消防工作主体责任,维护消防安全形势稳定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职责分工,真正落实《消防法》规定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

篇4

自从20世纪八十年代由香港传入内地以来,现代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各地的物业管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2006年底,全国物业管理企业总数近万家,从业人员300万人,年经营收入近千亿。北京市的一二三级物业管理企业,2007年至2010年逐年以11.29%的增长率递增,2007年总计有2851家,2010年增长为4139家。2010年北京市的一二级企业共占物业管理企业总数的12.51%,三级资质的企业比重仍然较大,行业的整体水平仍急需提高[1]。在房地产发展的高峰时期,物业管理企业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许多物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沾亲带故,或为了解决当地拆迁农民的就业问题,企业内的人员素质不高,所以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在现阶段,也就是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也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业主维权意识觉醒,社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行业逐渐成熟,各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因此不断增加,过去的低层次人力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

二、开设自学考试物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意义

(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供需矛盾

自从物业管理专业在广州最早兴起以来,物业管理专业的开设一直局限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中等专业层次以及高职高专学校等大专学历层次,长期不具备培养高学历高端人才的渠道。进入21世纪,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开设物业管理行业的本科专业,但这只是解决了物业企业新增员工的素质问题。许多现在已经达到物业管理企业领导层次的人员,急需得到学历层次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补充;过去的中小物业公司由于发展规模日渐扩大,也急需提高自身的层次,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满足这些物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以及物业企业在保持企业稳定的情况下提高自身层次的需求,这不是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能够解决的问题。

(二)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的特色和其发展阶段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自学考试这个以“宽进严出、学制自由”为特色的“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位一体的考试制度,逐渐转变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继续教育形式。自学考试由于其不受学制限制,不受年龄限制,不受地域限制的特色,对许多大城市的物业管理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有很大方便和优势。因为这些从业者大多工作繁忙,学习时间不能保证,也不能保证在几年之内完成学业,同时还有很多人员是外地到当地打工,没有本地户口,选择自学考试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最为有利的。正如王火生等人所说[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补偿教育’为特征的探索阶段;以‘补充教育’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成熟阶段;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改革和完善制度的新阶段……当前,自学考试的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必须……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以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考试方式以及专业和课程等方面改革为核心,推进自考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自学考试教育质量……。”正是由于自学考试30多年来形成的以上特色和现时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得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成为了解决物业管理行业内部人才供需矛盾的最佳方式,因而自学考试物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物业管理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于2006年率先在广东开考,主考院校为暨南大学。之后,浙江、天津、陕西、山西先后于2010年设立了物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山东省、四川省等省市也不约而同,相继开始了物业管理专业本科段的自学考试。而北京市直到2012年初才开始运作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的设置工作,不能不说是较晚起步的省市之一。

三、物业管理独立本科段创立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经过多方协商、遴选与合作,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选定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物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主考院校,2012年10月该专业本科段正式开考。2012年10月顺利进行了第一门专业课程的考试,2013年5月进行了4门专业课程的考试。由于北京市是第一次进行此专业的自学考试,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思考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预测今后的困难与应对策略,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以下几点是笔者认为今后阶段物业管理自考本科专业应该着重进行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

首先,总结前一阶段经验,并参考其他省市自学考试的做法,我们不得不说,物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在社会上要进一步推广,还需要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一是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弥补了行业协会教育和主考院校各自的不足。北京教育考试院毕胜老师在《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行业合作开考状况分与思考》一文中根据自学考试行业合作开考的现状分析总结出:行业协会“了解和掌握本行业对各个层次人才需求的状况,以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了解和掌握国外同行业管理的成熟经验,保持行业水平的先进性。主考院校与行业协会合作,能够弥补自身由于了解和掌握行业人才情况不够及时,长期以学科型为主设置专业,知识更新滞后的不足[3],”并为毕业生找到就业出口,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为行业协会所属企业员工提供了获得参加正规高等继续教育的途径。二是基本解决了社会考生的生源问题。陕西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开设的物业管理自学考试本科段,就是与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合作,不接受社会考生个体报名。陕西省物业管理协会负责该专业的生源组织、集体报名工作。从笔者对2012年某物业管理自考助学班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考生对自学考试具有更加急迫的需求和渴望。该班级共有自考生72人,其中在职考生38人,大专在校学生34人。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10月份物业管理自考第一门课程《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的考试结果显示,在职人员3人缺考,32人及格,3人不及格;在校学生中1人缺考,4人及格,不及格人数达到28人。在参加考试的学生中,在职人员91.4%的及格率与在校学生12%的及格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职人员的学习动力远远超过在校学生。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组织更多的在职生源,是物业管理自考独立本科段得到社会认可并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要素。

(二)加强物业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

在最初创建时,我市该专业独立本科段几门核心课程的教材都使用了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证书》和《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的培训教材,这样做有利于学分互认,也有助于减轻在职考生重复学习的负担,有其优势。但是,其他省市包括广东省都没有使用这套教材,必定有其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过于依赖行业协会所编写教材,使得主考院校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行业协会组织编写的教材,虽有其行业优势,但没有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具备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主考院校高层次教学人才的能动性,也不能充分利用大学既有的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不能有效地把行业内教育提升到高等教育的层次。第二,教材的成套性也给学生的购买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给教学辅助机构带来了不易推广的麻烦。该套教材的更新换代也具有不可预测性,给自学考试大纲的稳步更新带来了困难。因此,下一阶段物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发展,教材建设也是关键问题。最佳方案当然是建立教材编写委员会,集中高校中有经验的主考教师和行业专家,根据物业管理自学考试的实际需求,以及行业要求编写专门教材,但是由于实践紧迫,也可以学习其他兄弟省市,选择一级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专业教材。教材的问题解决了,本专业的社会化推广才更加方便、顺畅。当然这并不与上面提到的证书学分互认相抵触。

(三)加大自学考试考核课程改革力度

首先,自学考试可以借鉴成人高等教育的成功做法,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减轻公共课所占比重,加强专业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的考核力度。目前物业管理专业的公共课程同其他自考专业一样,科目较多,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但是从实际应用来说,这些公共课程又多数与本专业的关系不大,成为考生学习的“鸡肋”。而这些课程又成为考生通过考试取得学历的拦路虎。考虑适当减轻这些公共课程的占比,相应减轻了自学考试的难度,必定有利于自学考试的发展。其次,有些科目,例如现在统一考试的英语

(二),成为许多大龄考生望而却步的科目

将许多需要通过自考获得高层次学历尤其是学位的考生挡在门外。从行业实际应用来看,物业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完全可以专门设立物业管理英语而真正适应行业的需要,成为学习者学习后立刻能应用到工作中去的知识,这样学习者就会增加更多的学习动力,减少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的苦恼。

(四)主考院校应加强与助学机构沟通和交流

作为主考院校,协助助学机构提高助学质量,鼓励他们构建网络课堂和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必然能够推进该专业的社会推广进程。

(五)多种渠道推广自学考试物业管理专业,增强其社会认知度

如何针对目标行业和学校有的放矢地扩大宣传,仍将是制约该专业今后发展的瓶颈。当然,宣传推广和招生工作永远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各类助学机构开动脑筋,动员一切有效资源,在考试院的引导下,将这项有益于行业发展、有益于北京市社区管理质量提升、有益于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也有益于行业内人员个人发展的考试,继续做大做强。

篇5

一、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健教网络

由政府牵头,召开全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各责任单位要确定领导分管,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网络,以市健康教育所为中心,逐步健全覆盖全市的市、乡、村三级健教网络,市健教所通过健教网络指导全市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强化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健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本级人员培训,分次分批开展社区健教人员、医院健教人员、学校健教人员、行业健教人员培训。针对行业健康教育这一薄弱环境,把行业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作为今年的重点,抓好抓实。

(三)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施设备

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健康教育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满足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用房、交通、办公和宣教设备以及人员工作经费。有针对性地制作多种宣传资料,自行编制4种以上的健康教育宣传读本,向全市人民发放。印制各类培训教材、制作课件以及创卫工作细则等资料。

(四)创新宣传形式,强化活动效果

组织社区、医疗机构围绕重大卫生问题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要在创新宣传形式上下功夫,围绕结核病防治日、免疫规划宣传日、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国际禁毒日、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主题做好宣传,还要进入社区、小区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开设流动健康教育课堂等活动,保证活动效果。

(五)加强督导管理,狠抓工作落实

健康教育所要定期对各有关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结合创卫工作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抽查,及时将存在的情况向上级反应,并向全市进行通报。各街道办事处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辖单位开展督查,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抓好城区健康教育

(一)扎实推进医院健康教育。医疗机构要继续完善健康教育组织,安排一名业务院长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有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和活动记录,按照创卫要求规范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医院的健教专(兼)职人员要加强对所有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让所有的医护人员掌握健康知识传播技巧。门诊部、住院部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定期为病人上健康教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向病人宣传卫生健康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疾病康复知识,提高住院病人及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住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设置健康教育咨询室,添置必要的宣传设备,收集整理好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培训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资料等,做到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二)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教育系统要规范各个学校的教育课程、统一健康教育教材,培养一批专业的健康教育老师,把健康教育课程当成其它专业课程一样列入到老师的教学任务当中,并进行考核。城区各学校要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完善健康教育组织,安排一名校领导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有专(兼)职健康教育老师,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计划、有课时安排、有考试成绩、有总结。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防止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城区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三)强力推进行业健康教育。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强力推进行业健康教育,定期培训从业人员,学习基本卫生知识和行业卫生知识,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从业人员培训率达100%。各行业单位应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有效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四)有效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社区健康教育要有组织、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人员、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总结。社区要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面积大于3平方米,每季度更换一期内容。要积极开展或配合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组织对居民进行培训、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0%和70%。

(五)稳步推进大众传媒健康教育。各级新闻媒体要设立健康教育公益性栏目,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六)逐步推进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有记录、有评价、有总结;结合公共场所的特点,利用卫生宣传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向广大群众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卫生防病知识教育,满足群众对卫生防病知识的需求,提高群众总体卫生知识水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强对烟草控制工作,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制定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评价的控烟规划,设立禁烟标志,开展控烟宣传,落实控烟制度,加强禁烟执法。车站、广场等大型的公共场所应设有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各地要继续抓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建立3个“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乡(镇),总结成功经验,全面推开此项活动,切实使农村居民得健康知识之实惠。

(二)结合“三下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送医药、送卫生知识下乡活动。

(三)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农村改水、改厕知识和技术,改善农村饮水和环境卫生状况。运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0%和60%。

四、围绕创建无烟管理示范单位,大力开展控烟宣传

(一)开展“5.31世界无烟日活动”。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宣传吸烟的危害,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公民吸烟率。各类公共场所要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禁止吸烟,并有相关的管理人员。

篇6

新形势下,要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以深度对接为主线,以“五个对接”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共荣,互惠共赢,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理顺高职教育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

根据产业发展体系的新要求,建立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制度,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保持同步。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使得职业教育布局必须与产业布局有机结合,满足社区功能完善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规划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一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规模,建立动态高职教育发展机制。

2.理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

建立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推动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职业院校治理,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担任职业院校领导干部。高职院校要坚守“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新型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组成由学校、行业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机构。

3.理顺高职院校与市场的关系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要以区域劳动力市场指挥棒,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全方位对接,高职教育要充分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建立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引导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4.理顺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在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行业人才规格标准和行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改革机制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5.理顺高职教育改革与区域经济改革的关系

将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区域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优化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环境。积极发挥示范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鼓励示范院校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优先支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等建设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集团)投入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鼓励行业(协会)开办高职教育,组成高职教育集团,促进高职教育资源与行业的共享。

二、总结

篇7

十余年来,连续五届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构建了一个融汇教育教学、教育装备的理论研讨园地和广泛的实践交流平台,开阔了行业视野,拓展了思维,促进了实践创新,对装备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装备应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教育装备理论研究是教育装备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又不断充实、丰富着理论研究内容和体系,决定着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过来又积极作用于装备实践活动,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入、系统地发现探索装备事业的自身内部发展规律及其与外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推动教育装备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同样,教育装备的理论研究也必须紧密联系装备工作实际,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变化,不断丰富、充实、修正和总结,才能正确地反映实践并指导实践。就这个意义而言,教育装备理论研究活动既是教育装备实践发展推动的产物,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教育装备是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障条件。教育装备建设与应用管理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对教育装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教育装备投入不断增加,大量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不断涌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包括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技术、生物技术、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数字化产品为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均大量进入学校,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数字星球教学资源、虚拟仪器等信息化实验教学手段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升;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互动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应用。上述变化深刻反映了教育装备的形态、内容、功能正在发生着不同以往的深刻变化,教育装备的复合性、交叉性、专业化特征日益凸显。新的变化、趋势不仅对教育装备建设、管理、教学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装备理论与实践研究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回答并解决好新变化带来的新的实践问题,把握教育装备发展规律和趋势,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装备投入的巨大效益,积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实践之树长青。教育装备具有的突出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教育装备的理论研究要注重贴近实践,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推动理论研究不断深化。要历史地、客观地总结过去,科学地规划未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促进转变观念,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发展实践,改革创新,扎实地做好装备工作,适应教育装备发展需要。

教育装备的理论研究不仅是装备战线本身的任务,更需要处于应用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欣喜地看到,本届论坛大多数征文均来自广大一线教师和装备管理工作者,这些研究论述深入具体反映了教育装备具体应用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变化和问题,提出了很多有力的措施、建议和解决方案,表明了装备理论研究已从专业部门走向实践基层一线,正在蔚成风气。中国教育装备论坛的实践证明以往“装备无理论”是只见物不见人的片面的认识,大量的理论研究活动正在实践发展中显现出其活跃的生命力,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篇8

据前期调查,我们发现在四川省内仅有三所非师范高职院校设有本专业,而且其专业发展均沿革于原师范类办学基础,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便是其中之一。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民办职业院校,在这样一所民办非师范综合院校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特殊性,再由于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缺乏能够比较和借鉴的材料,所以建设难度相当大。一般而言,非师范类高职院校现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方面必须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自身特点,并积极通过“区域行业发展调研”“、自身办学特点分析”“、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等方式对目前及未来几年市场对教育类、数字媒体制作类、新媒体传播类相关行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形成了符合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特点,并具有一定非师范类培养特征的人才培养规格。(1)调研“区域行业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和相关行业公司管理人员交流,以及对《成都市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进行研究,进一步认知到成都及周边区域未来在数字媒体行业、电子信息产业、数字文化创意及新媒体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未来五年内数字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占到全市GDP的6%,成为经济支柱产业③;专业人才缺口初步估计将突破6万人。因此,学院多次召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交流会,邀请相关专家、行业一线企业的管理者共同讨论人才培养的方向、模式、方法,并逐渐形成了在培养领域上突破传统教育领域局限,同时面向教育培训、数字媒体、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2)分析“自身办学特点”。我们以学院办学的总体思想为指导,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环境做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①作为一所年轻的学院,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非常重视现代化硬件设施的建设。目前已建有“非线性编辑实训室”、“音视频技术基础实训室”、“数字媒体生产实训基地”等良好的硬件环境供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使用。②目前学院从事数字媒体领域、多媒体软件教学的专职教师有20余人,其中有近一半教师是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学院充分认识到行业发展速度快、竞争大的特点,并积极通过“内培外引”等一系列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地建设力度。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3)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实质是调研企业的岗位群设置需求和相应的专业能力结构需求。但由于不同企业的成长背景、发展情况、管理、文化各不相同,所以对开展调研的企业应有所选择。通过多方努力,我们联系到成都地区在数字媒体、文化传播、音视频系统集成等行业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大行业影响力的一线企业,这些企业的机构设置比较完整,管理相对规范,岗位职能明确具体。选择他们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可以产生基于生产过程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岗位人才参考模型。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互联网招聘信息、现场招聘咨询、毕业生就业回访等多种方式对更多相关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调查。高职非师范类教育技术专业的主要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在人才培养领域和方向确定后,我们将该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重点放在数字传媒行业、文化传播行业及教育培训行业等数字资源设计、开发、建设、管理和维护需求量大的实践应用领域。面向社会,面向数字媒体内容提供公司、企事业单位,面向中小学校、培训机构培养能够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与使用、音视频系统工程建设与维护、数字媒体内容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服务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辅助工作和其他涉及媒体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调研,我们总结出目前市场人才需求的几个重要岗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员”、“数字媒体资源建设人员”、“音视频工程系统集成技术员”、“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服务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

人才职业能力标准形成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选取行业领先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行业领先的企业一般具备五个特点:(1)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2)岗位设置相对完整;(3)技术处于领先地位;(4)管理团队比较稳定;(5)管理机制比较健全等。选择行业领先企业进行调研,不仅可以得到参考价值较高的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信息,从而总结提炼出多个岗位工作的典型过程,以确保形成有效的人才职业能力标准。同时还可以随着调研的深入,展开进一步合作,如开设“定单班”,进行“课程置换”等,这样更有利于拉近企业实际需求和学院人才培养的距离。(二)职业能力目标设定“忌大忌全”教育技术领域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复合型领域。教育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课程开设面面俱到,技能培养泛而不精的情况。职业能力就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选择培养哪种职业能力一般会考虑市场需求、学院自身培养条件等因素,最后选择可行性最高的一个(或两个)按照岗位需求进行能力分解展开重点培养。(三)重视“通识性”职业能力这里所指的“通识性”职业能力包括“良好的职业岗位认知”、“主动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等。这些能力一般隐性的包含在其他职业能力中,但却是相当重要的部分。这些能力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岗位工作开展的成效。行业领先企业在招聘时非常看重员工的通识性职业能力。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规模抑或是学生人数都达到历史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它是两者概念的复合。它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技术应用能力也要强。相比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担负了培养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责任。为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有一批既掌握专业领域知识又有生产管理一线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为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教育界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这新概念。

王义澄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职业教育教师应该在素质和能力上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这是我国教育界最早一次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有这样一种理解,“双师”即“双证”,即是既具有高等教师资格证,又有本行业技能等级证,如工程师、会计师等。从形式上看,确实符合“双师”的要求。但如果仅以此作为是否是“双师型”的评价标准,那未免过于形式化。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不完善,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是否等值还是值得商榷。又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双师”其实是“双素质”,既具备专业知识,具有知识传授的职业素质,又有技师的能力。虽然这两种观点评判标准不一样,但都把“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特点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从形式看,需持有“双证”,从实质上说,要有“双素质”。

1、“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理解尊重学生,才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益。教师应精通本专业知识,具有广博的知识,“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应当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教师需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由于受课堂条件的限制,知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的,因此,语言的准确清晰与否对学生能否接受新知识起很大的作用。

2、“双师型”教师是行业的工程师或技师

“双师型”教师的行业的能手,具有生产管理一线技术能力。⑴有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教师是引领学生进入行业的,作为行业工作者,首先要有的是行业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⑵具有良好的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必须有实践操作技能,过硬的职业能力知识,还会把实际的生产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将行业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能力中去。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授方法。⑶应当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既能管理好班级、教学,也懂得管理企业。⑷具备相当的社交能力。教师既要参与校内交往,同时也应与企业行业人员沟通交流。人面接触广,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还可以有机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参与到实际生产当中,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锻炼职业能力。

多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中,有些院校做得相当成功,探究其建设的举措,总结以下几点:

1、到企业中去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难以获得,只有到企业中去,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才能获得实践能力。在落实挂职实践制度的同时,职业院校应制定完善的配套制度。如挂职经历纳入教师的续聘条件,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企业锻炼期间教师的待遇不应降低,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激情,才可以保证教师挂职锻炼期间能够取得实质的成效。

2、引进企业人才

院校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来院对教师进行培训,这样也可免去教师到企业去对正常教学所带来的一些麻烦或繁琐手续。或者聘请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这样不仅能满足教学需要,还是有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3、以产学结合为依托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为行业发展而设置的。无论教师校内还是校外培训都是对其实践能力培养。依托产学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办学,能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既可以去合作企业实习,也能参与项目的研发,对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能到合作企业实习,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对学生日后参加社会工作是有很大的好处。

4、建立健全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

制定一套“双师型”教师管理考核制度,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在资格认定、职务聘任、工资待遇、考核奖惩上能有据可依,有例可循。这样教师才能有动力去提升自己,为“双师型”的建设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段仁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J] 教育与职业..2012,05

篇10

影响和制约企业教育培训控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培训理念的制约

1.对培训投入的认识存在偏差。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将企业教育培训纳入战略规划,视教育培训成本为战略投资。企业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基本方针和任务,按照规定投入培训资金,但对投入的认识不够,45.2%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经费增加企业负担。高层缺乏对资金的理顺、调控和监督,需要提高教育培训资金利用率。对培训的认识偏差还存在于培训项目的确定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缺乏严格培训需求分析,不是根据企业发展和职工绩效确定培训内容,而是由基层单位填报计划,基层单位征求职工意见确定需求,这样的计划很多对单位是无意义的,有的直接由上级单位确定培训计划,导致计划多数不符合基层单位和职工发展实际。

2.教育培训覆盖范围不合理。随着培训范围的不断扩展,现代培训已覆盖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部分企业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技术技能和营销模块,对现代管理、个人发展等培训严重不足。

3.职责分工不明确,协助机制不健全。调查发现,62.3%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培训是人事部门的工作,甚至部分人员认为企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因为职工素质不高,职工素质不高是人事部门培训做得不好,不是我们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

(二)控制体系的制约

教育培训成效控制体系是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的核心。没有控制体系的建设,就无法规范有序地对教育培训成效进行掌控,企业的培训成果转化目标、规划、流程和监督等方面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制约转化质量。当前,国内企业对如何提高教育培训成效几乎都没有具体规定,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和误区,而控制体系又是提高培训成效的关键环节。

(三)成效辅导和激励不足

当参训人员掌握了学习内容后,如何应用到工作实际,实现知识转化,转化计划如何具体落实、如何给予指导和帮助?多数企业主要靠职工自己管理培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自己监督自己成效大打折扣,参训人员培训后更多的是搁置一边,培训成效辅导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企业教育培训知识应用的实施质量。同时,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很难调动全员提高培训成效的积极性。

二、完善培训控制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成效

如何有效控制教育培训成效,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成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企业应在教育培训中做好培训文化打造、沟通辅导、分类控制和激励等工作。解决认识偏差、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培训成效的突出问题。根据培训特点细化培训类别,按照培训类别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和转化流程,健全提高培训成效的流程控制体系,加强成效辅导,实现教育培训成效的有效控制。

(一)打造自己的培训文化

解决教育培训理念的问题,就要营造适合自己的培训文化。首先,转变领导的培训观念。让领导对现代培训理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使其明白教育培训投入应该是企业战略投资的一部分。其次,转变职工认识。要通过宣传和学习,让全体职工明白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培训是福利、培训是旅游、培训是休息的错误认识,灌输培训是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职业规划、提升公司绩效的重要途径。再次,明确职责分工。培训不只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培训成果的实现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人事部门是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各部门是提升教育培训成效的执行者、监督者和反馈者。因此,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共参与,协助推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化被动为主动

企业培训经常是下一个通知要求哪些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办某某内容的培训,请大家务必参加,若不能参加务必向领导请假。这样的培训通知会让职工觉得参加培训是上级安排的,是被动的,自己只是去应付上级的检查,培训结束就不会认真思考、积极应用,效果自然不佳。企业和职工是否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是企业培训工作初期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培训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培训工作各环节成效。企业应结合实际构建自己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就是要规范培训需求分析,从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需要出发,分析培训需求,确保培训需求符合企业战略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更符合职工的职业规划,通过构建模型,提高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前应该让参加者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自己想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提高对自己、对公司有什么好处,让职工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参加培训。树立职工自我发展意识,把“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提高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加强控制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教育培训主要涉及到组织者、培训机构和参训者三方人员,即组织者———公司,参训者———干部职工,培训机构———行业培训学校、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讲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可以实现以上主体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对于企业来说特别要加强和培训机构的沟通,因为多数培训是在培训机构实施。通过沟通了解参训人员应该学到什么、掌握的情况如何、应用时注意什么等,以便于目标明确地指导参训人员实际运用。通过和参训人员沟通,开展培训绩效辅导,了解和掌握参训人员的学习思想动态、培训愿望和培训转化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内容,增加职工个人成长的相关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多了解职工培训后的情况,注重发现知识和技能运用的困难环节,根据职工培训成效转化困难的不同情况,开展培训绩效的具体辅导,从而全面提高培训成效控制的质量。

(四)明确特点,分类控制

多数企业的培训主要包括机关行政管理、生产、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后勤服务和个人发展等。通过调查总结,为便于对教育培训成果实施有效控制,可以将企业的教育培训分为思想理念类、行为类、操作类和业务技能类。

1.思想理念类培训。思想理念类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和行业发展理念、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这一类培训内容相对抽象,主要以理论和认识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并且难以考评培训转化成效。针对这一特点,应注重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参训人员的理解与心得,转化为实践,探索不足,创新学习理念,再指导实践,并注重考核的长期性。比如某市烟草公司通过培训学习“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学习结束后要求参训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转变,有什么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好处等。将学习心得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要组织参训人员给未参训人员上课或者开展讨论会,通过讲解和讨论将其学到的新观点传递给其他职工,扩大培训影响范围。半年或更长时间后,参训人员撰写思想理念的指导意义报告,详细总结新思想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由相关部门对成效进行总结,努力探索新理论。某市烟草公司根据培训成效的创新,提出“明示承诺制度”这一新理念,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上级公司的认可,在全国烟草行业推广。

2.行为类培训。行为类主要指言行举止的行为准则、文明礼仪、活动和表演等,这部分内容具有快速转化性,且便于考核。但这部门内容最具有反复性,因此,应当长期强调。某市烟草公司开展演讲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要根据学习内容对照自身不足,详细列举自身手势、发音、语气等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同事和领导的监督,半个月后由同事不记名提出其转变不到位的地方,告知本人。这样反复进行三次以上,强化其行为意识。对其整体转化情况给予客观的总结再升华,将同事们良好的评价传达给本人,提高其成就感和主动转化意识。同事们在提出意见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要求的提高。通过实施成效控制,某市烟草公司演讲人员各类行为表现得到升华,在全国烟草行业演讲比赛中取得一等奖。

3.业务技能类培训。业务技能类主要指管理、沟通、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这类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随着环境的变化技巧也相应变化,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给这类培训的实际运用带来困难。应分以下几个步骤来控制培训成效。某市烟草公司开展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培训,一是培训后撰写总结,并且对总结进行具体要求,比如培训师讲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切实将培训内容转化为职工个人认识。二是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将培训内容逐条逐项与自己比较,详细列举自己在工作应用中存在的差距。三是根据差距制定转化计划书。计划书要详细到周甚至到天,写明自己如何去做、如何运用,将计划书报培训主管部门和自己的上司。四是检查和辅导。培训主管部门和上司应定期对参训人员的转化计划进行检查,查看其落实得是否到位、是否按期落实、落实绩效如何等,发现问题不要批评而应给予鼓励,纠正转化方向。五是交流座谈,提高创新。对参训人员转化计划完成后,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让大家共享成果,扩展成效辐射范围,同时,通过总结创新业务技能。某市烟草公司在培训成效控制中取得成效,创新了理论,提出查处分离制度,得到省级部门肯定,部分建议被国家部门采纳。六是持续提高。由参训人员和自己的上司深度交谈,这种交谈应该是平等的交谈,总结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再提高、再改进,提出新的培训需求,通过培训持续提升工作绩效。

4.操作类培训。操作类主要指设备操作、软件应用培训,这类培训内容应用的环境相对稳定,具有可预测性。这类培训要突出模拟操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工作,通过实际操作强化操作技能。撰写转化报告,查找不足,及时向培训师请教,全面提高自己实际操作能力。公司要为其提供各类环境条件,支持其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给予考核,确保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