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中职政治;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87-01 中职教育致力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人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职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下降,因此加强完善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职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又意义重大的环节,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各类社会实用型人才,在实用人才储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培养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在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参与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深厚的实践意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择业、就业、成业的教育和培养,开设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课程,塑造学生更好的人格品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差异性学生素质的表现,阐述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从而探求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出色的实操型高技能人才。

一、中职学校学生思想认知的特点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同时又一群好动型人才,心理与生理的特点突出:一是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薄弱。二是实践动手能力强,但基础知识学习意愿差,艰苦奋斗精神比较欠缺, 他们渴望有所成就,却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事业成功,却又不愿意做平凡事。三是集体观念时强时弱,处理人际关系时,有的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学生则是当大哥”的心态处事交往,。四是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一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不够紧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进步,以往存在的一些敷衍式教育、填鸭式教育、放羊式教育等严重损害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一些民办的学校,观念落后,在培养社会急缺人才上没有任何的有效举措,学生从中等职业学校走出去之后,无法将自己的知识和社会需求结合,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人才市场,造成严重的脱节。

二是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中职教育应该是青年学生成长长才的“梦工厂”,让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知识解密的结合在~起,但是,近几年来中职教育的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漠不关心,学校逐渐演变成为“教育工厂”:对人的培养采用了“批量化”的方式,人的个别差异不再受到重视,按照统一的规格“笔试”来“检验”产品。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加之学生个人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就会造成学习不主动、专业不专业、混日子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些学生的个人特长、爱好、技术特色都被埋没,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提高。

三是重专业技术轻人文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出现了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文课程缺乏、文化陶冶不够,缺乏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缺乏对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

三、积极推动特色教育

政治课教学应将丰富的社会生活及时引进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伸向社会,以促进学生关心社会、主动思索社会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上做出创新。首先要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持续性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相互的交流和了解,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其次,运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教育同时展开思想政治方面的深思,促进学生意识觉悟的提高;最后,建立综合教育渠道,应当在其他中职科目教学当中推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保障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掌握心理,循循善诱

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较而言,更具失落感,更具自卑心理,如果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我曾经遇到一位学生,因为上课迟到老师没及时让他进教室,在门口站了不到2分钟,扭头就走了。课后我连忙找到他,见他正在寝室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我问他为什么要走,他说我不尊重他,见他喊了“报告”也不理他,让他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而这个让他丢面子的人正是我,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承担。了解到他的这种心理,我没有责怪他,而是放下性子和他一起分析当天的事情,分析我们两个到底是不是都有错误,错在哪里。最后,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愉快地接受了老师的教育,重新回到了课堂。

2.讲究教学方法

借鉴和引入心理辅导技巧?。每一个中职生又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成长历程使学生的性格、品行都有所差异。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和个人咨询等心理辅导,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要抓住其共性,同时更要突出个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要建立以学生自主思维、探究、研讨交流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从整体上说,中职生面临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变,所以要不断调整自我,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地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能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2

关键词:电脑设计;手绘艺术;表达方式;视觉形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任何艺术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变化交替着,互相渗透,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尤其在视觉设计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冲击颠覆了以往以手工绘制为主导的时代。在大多数设计者看来,虽然电脑设计几乎占据了整个设计行业,但手绘设计的方式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只是在此消彼长的市场形势中被逐渐弱化了。正如各种绘图软件的出现与应用促使了平面设计艺术的改变,电脑辅助制图这种技术则被应用在印刷、建筑效果图等平面制图技术上,平面设计艺术的制作实现了无纸化与手工绘制的交替,这种历史性的转折在平面设计艺术制作效率、成本等很多方面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中的问题

在教育界,电脑作为一个工具,一个设计的手段,这是一个工具的革命而不是设计的革命。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它,电脑像人的一只手,你的绘画基本功打好,有深入的了解,最后用电脑做出来,才是完善的过程,完善的结果。近年来,通过在高校的设计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手绘能力较差,影响了学生的设计效果。一方面学生对通过设计草图表达构思缺乏信心和耐心,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习惯采用语言、手势等方式来传达设计意图;另一方面利用设计草图深入设计的能力匮乏,不能准确的表现所想的事物,结果成为形象化思考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有的学生甚至跳过草图阶段,仅凭一些大致的想法就直接在电脑上绘图,在电脑上完善设计。以为只要掌握了几种软件,就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设计了。所以我不主张学生把电脑作为完成作业的唯一手段。

2手绘认识的误区及对策

一个好的手绘表达是一个优秀设计的开始。当然不是说好的手绘图就是漂亮的手绘预想图,有时候手绘可能是简单笨拙的笔触,但也能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表达的淋漓尽致。好的手绘是将设计师的创意想法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可以完整的表达出设计师的理念,而不是简单的效果图。传统手绘技法因其复杂性导致了教与学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内容多、效率低,对美术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因压力较大而望而却步。对此,我们应该对技法教学进行改革,应偏重快速表现,比如以教授马克笔、彩色铅笔和钢笔淡彩为主。注重表现中的快速意识和画面感觉,训练构思、创意和思维的敏锐性,不要过分追求透视的精准,细部的严谨和场景的真实。这样不仅见效快,而且轻松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教与学的矛盾。

3手绘艺术在视觉设计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平面广告通常以摄影具象的表现,很少使用手绘来表现。而用手绘表现手法是一种最直接、最自由的传达创作思想的方式,这是摄影无法取代的。手绘可以生动、形象地记录下作者的创作激情,并把激情注入作品之中。能比较直接地传达作者的设计理念,作品生动、亲切,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1)手绘是设计师表达设计理念的最直接的手段。在设计领域,任何一项设计都来自人的头脑中灵感的迸发和思考,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设计师需要利用最有效的方式来展现其转瞬即逝的理念。在视觉设计中,手绘便可以用最快速的形式表达纷至沓来的种种灵感,从而不断激发起人的想像和更深入地展现视觉思考的实质。好的设计作品都源于一种理念,设计师需要把这种理念置于形式之中并赋予其生命。从一种理念的开始到其最终视觉效果的形成,手绘在这一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手绘的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手绘表现横跨设计和绘画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领域,是一门集绘画艺术和与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是设计的雏形,在传承传统文化和设计语言的表达方面起着重要性作用。手绘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艺术表现方式,它充分利用了书写的自然性和颜料与墨水丰富的表现能力,重视的是运笔过程与心灵展开过程的直接对应。手绘,意味着在勾线、上色、涂改、修正的过程中引入了随意性、潜意识、失控等因素。这种对严格规范而言的失误,恰恰会形成某种自然而不做作的“不齐之齐”“意到笔不到”的意味,让冰冷的设计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4手绘与电脑的关系

手绘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方式,在视觉设计作品表现上却有自身特有的魅力,其重要一点是它具有天生亲和力,能够拉近与人的距离。与电脑设计不同,手绘设计的过程摆脱了机械的束缚,设计师可以用特有的视觉形象随心所欲的表达某种艺术观念,人的情感和个性更易于被表达出来。手绘艺术被应用于视觉设计,与机械制图的规整或写实图文相比,画面带有了设计者自己的独特绘画语言。电脑设计是设计师通过电脑显示屏、鼠标、键盘代替画笔、画板、绘图仪器等,通过绘图软件、贴图、视图渲染等一系列的精确运算完成的,它帮助设计师完成了繁琐重复的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设计软件的掌握和学习比手绘方式更加便捷,因此,设计初学者对电脑的依赖性比成熟的设计师更强。电脑图与手绘图相比具有透视准确、可调换视角、编排方便、可多次反复修改的优点,特别是做大场面的重复性设计更见优势,但电脑图呆板缺少人情味,艺术个性不强,随意表达性差。例如,我们随意在纸上画一个设计规划很容易,而电脑画出来就比较难。针对设计的过程而言,手绘和电脑设计在不同阶段各有优势,在设计构思阶段,手绘因便捷、自由、可与思维同步等原因更有优势,而在表现阶段则相反,电脑设计的速度、质量、信息传递等方面则是手绘所无法比拟的。可见,手绘表现与电脑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就设计而言,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不能放弃,它们不是对立的,可以相融互补!无论是手绘设计,还是电脑设计,都必须从设计的需要出发。

5结语

随着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工作的全面启动,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手绘能力――即绘画功底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这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一度被忽视的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功问题。我们的设计教育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的作业也是如此。学生需要经过反复的不断提升,把教训当作经验,少一份浮躁,多一份实在。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强化对手绘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不能否认电脑为今天的设计带来的优越性,但更不能忽视手绘所产生的魅力,新一代平面设计师需要取长补短,通过手绘艺术与电脑艺术相互结合补充,使得视觉设计行业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作为未来的设计师,应该养成良好的创作构思习惯。徒手草图的表达,是推敲、诠释、验证一个画面最快速有效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评价以及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篇3

[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转型期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帮助大学生适当认识和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引导大学生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

[关键词]大学生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强调建设的文化强国,不仅要建设客体文化,也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尤其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主体和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力量,在大学生中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对于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全面塑造其大学文化人格,对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把握正确方向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当前,在社会转型期,市场规则和秩序尚不健全,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时,资产阶级腐朽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趁机而入,对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不同程度受到这些负面影响,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使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倾斜,产生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归根到底,这些都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因此,必须抓好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对错误思想的鉴别力和免疫力,培养大学生理性选择思想信息和科学辨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保护能力、观念判断能力、理论更新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帮助大学生适当认识和正确分析社会现象

社会转型期往往伴随着不同价值观念的交织,但这些价值观念并不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总是难分优劣、可以各取所需。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加之观念的冲击,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到各种社会现象,并对一些负面现象反响激烈而且深恶痛绝。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处于青年时代,情绪具有起伏性和弥散性特点,容易产生多种多样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思想没有得到及时引导的一个侧面的反馈。如果这样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引导,他们可能被被人用心的人利用、误导,误入歧途。

各种负面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是人们缺乏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表现,禁不住各种诱惑的侵蚀,逐渐丧失了理想信念。从长远来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特别是大学生,当他们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若干年后都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各项工作和建设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毫无疑问将拥有各种权力。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他们拒腐防变的能力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如果不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不要说抵制各种不良社会现象,自己都可能误入歧途。

三、引导大学生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

由于大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新旧体制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纷繁复杂、不断变化。加之全球化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分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问政治、不辨方向、不讲立场,向往西方的“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但由于一些大学生的政治理论、道德修养还不高,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上升到理想高度还认识,所表认出来的以金钱为中心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政治的冷漠和反感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为指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把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坚持政治观点、政治方向作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引导大学生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

参考文献

[1]马金龙,对新时候大学信仰问题的探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5,(4)。

篇4

一.目前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体系,但是由于社会教育的复杂性,再加上起步时间较晚,所以,至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社会教育认识不足,将其简单化、表面化虽然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幼儿园也开设了幼儿社会教育课程,但从思想与观念上并没有真正的对其加以重视,没有摆正社会教育的位置,与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等基础教育相比,仍然处于次要地位。

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幼儿教育仍然功利性较强,过分强调智力教育。另一方面,说明社会教育的内容相对宽泛、复杂,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很多幼儿园都对社会教育认识不足,提出的相关的社会教育目标多以强制与灌输的语气提出来的,如认识、遵守、懂得等,这都使幼儿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众所周知,幼儿园社会教育应把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首要前提,幼儿的社会性是互动的、双向的发展过程。幼儿不应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应该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参加者,行使其主体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目前普遍存在,对社会教育相对忽视,部分幼儿园认为社会教育主要应该在家庭中实施与开展,也有的幼儿园认为社会教育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课程,只要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的规范即可。这种思想与观念上的欠缺,直接导致幼儿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大大降低,不能积极主动地去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集体生活体验,这样会使幼儿只知道教师所教授的书面知识与道理,很难去真正理解其中的真谛,使社会教育流于简单化、表面化、虚假化。

(二) 课程设计过于死板,制定内容要求偏高在我国很多幼儿园对社会教育的课程设计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一些课程设计没有认清社会教育自身的特点,设计得过于死板。某些幼儿园对社会教育课程设计过分强调计划性、组织性、结果性,教师在制定好的具体目标指导下,严格按照其教学方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这直接导致了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过于刻板、激发不起幼儿对社会教育的兴趣与热情,国外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师只要从宏观上把握其课程目标,至于活动的具体内容与设计都带有很大的随机性,这该引起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反思。此外,有些幼儿园则没有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制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偏高,不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在社会情感教育方面,目前很多社会情感教育都是首先从爱他人开始的,并且是命令、要求式的,然而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并没有预留让幼儿感受到爱的空间与时间,甚至有时,期待通过一次半次的教育活动就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实际上,教师应该教育幼儿如果想要真正爱他人,应该首先从爱自己,并爱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的人,使幼儿明白自己为什么去爱,给幼儿搭建一个爱的平台,这些都是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所忽视的。

(三) 幼儿社会教育方法落后,对幼儿个性品质的某些方面重视不够我国很多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都比较落后,不能跟上社会教育本身的步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实施教学方法的主体,而我国大部分幼儿教师接受的培训或教育都是被动式的,都养成了拿着笔和本,用感官去学习的习惯,被动的接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准则。教师的经验与经历直接决定了其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而我国目前幼儿社会教育主流的教学方法都忽视了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教师对幼儿某些个性方面的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对幼儿的自信心、受挫能力、判断力等都不够重视,在相关教学活动中都很少提及,即使有所涉及也都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指导。此外,教学方法的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幼儿社会态度的培养。现在某些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知识性、规则性,没有去认真研究培养幼儿对社会一些现象的兴趣起因,缺少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改进策略

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教育的成效。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一) 强化幼儿社会教育观念强化社会教育观念,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把握社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从根本上转变对社会教育的误读,把幼儿社会教育摆到应有的地位。我国一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直接影响着幼儿社会教育的开展,一些传统观念容易让幼儿失去个性、失去自我主导力与判断力,阻碍了对幼儿个性的培养,这样进一步导致了幼儿主体精神与独立思考的欠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对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社会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顺利融入社会,顺应社会文化环境,还在于要从思想上转变对幼儿相关社会需要,形成带有社会性的价值观,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快乐地成长。当然了,转变幼儿的社会观念不单是教师方面,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对幼儿的社会教育加以重视。

篇5

【关键词】社会教育;古筝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08-01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及弘扬民族音乐工作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古筝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凭着自身优美动听的音乐特征而深得社会不同阶层的追捧,要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古筝爱好者的学习要求,务必要对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开展优化创新。[1]

一、古筝社会教育对古筝发展的意义

毫无疑问,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在推动古筝在当代传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古筝学习人数已达到数百万人次,而国内各类资质院校每年招收的古筝专业学生极为有限,因而大量古筝社会教育机构的涌现一方面对广大古筝爱好者学习古筝的愿望予以满足,另一方面也促进人们对古筝蕴含的丰厚传统文化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积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弘扬与传播。

二、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不科学。在古筝实践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仅对知识技能进行被动接受,如此必将不利于学生相互共享进步。

基本功教学不受重视。在古筝实践教学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教授各类古筝理论知识,反复训练学生的弹奏技巧,仅仅为了使学生尽快通过古筝考级。教师缺乏对学生古筝基本功的关注,导致一些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出现坐姿不正确、弹奏指法不规范以及缺乏演奏情感等问题。

教学环境不完备。古筝考级日趋商业化,国内各地区古筝考级中心及相关各类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受此影响,将考级通过率、商业利润视为工作目标,导致当下古筝社会教育转变成一种单纯追求考试分数、功利目的,以及追求商业利润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社会活动。[2]

三、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优化策略

(一)教学方式方面

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年龄阶层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引入分班制教学方式,一个级别、同年龄段的学生划分成一组;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具备针对性,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避免教学课堂“一刀切”,同样要避免学生规行矩步,在古筝社会教育中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3]

(二)教学方法方面

1.强化基本功培训教学。在古筝教学中,娴熟习得基本弹奏技巧极为关键。古筝教学内容中基本的五声音阶排列弦序,相对容易被初学者所接受。在对古筝基本指法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与常规乐曲练习相结合,经由指法练习促进手形固定,培养古筝弹奏者良好的习惯意识。

2.注重古筝表演技巧。在对古筝表演技巧开展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创作背景及乐曲呈现的思想感情予以明确认识,然后将它们切实应用至音乐表演实践中,完成对整首古筝作品的表演。无论对哪一首古筝作品而言,在进行准确弹奏的同时,还应当融入表演者自身对艺术、情感的理解,通过将娴熟的表演技巧与艺术情感融会贯通,真正意义上达成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环境方面

1.构建舒适的教学环境。要想实现古筝社会教育的有序开展,应当尽可能构建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固定硬件设备尽可能配备齐全。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艺术的陶冶,提升艺术修养。但家长们切忌对孩子进行机械式逼迫教学,应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古筝学习情况进行密切了解,使他们愿意诉说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挫折,并与家长一同解决,强化古筝社会教育的成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筝学习一方面是培养少儿课余兴趣、强化艺术素质的选择,一方面是成人充实闲暇生活、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方式。要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古筝爱好者的学习要求,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到古筝社会教育对古筝发展的意义,全面分析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古筝社会教育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朱丹.关于古筝商业化社会教育的调查报告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3,26(5):68-68.

[2]赵丽瑞.如何在社会音乐教育中提高古筝教学[J].戏剧之家,2014,(15):162-163.

[3]沙里晶.古筝普及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兼谈开展非专业古筝师资培训的建议[J].音乐创作,2013,(8):186-187.

篇6

[关键词]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资源 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66一03

[作者简介]胡巍,王立仁,东北师范大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等共同参与,优化组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就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体实践状况而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利用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南家庭和学校承担,但这种封闭型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趋势,需社会教育资源加入其中。一般而言,“社会教育资源”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一切可被开发和利用的具有社会教育意义或能够保证社会教育实践的各种资源及条件。它包括人、财、物等物质因素,以及保证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政策、制度、环境(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等条件。社会资源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难以与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相互间形成合力,这已构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深层次问题,如果解决不力,就会直接影响社会教育资源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从根本上制约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影响因素、机制和方法等角度做出一些理性思考,并期以助益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及社会教育实施的研究。

一、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首先,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看,社会教育资源有必要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教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学校教育有统一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利用其完备的教育场所、设备,积极向上的氛围,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的师资队伍等学校教育资源,遵循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而正规的思想道德教育,且多以知识传播的正面教育为主,侧重从理论角度培养大学生所应具备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价值判断标准受家庭教育影响至深,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基础,家庭教育也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家庭教育资源是大学生最熟悉的资源,早已融于大学生的平常生活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其他教育资源替代不了的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拓展和主导力量,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辅助和制约的作用。从人的终身教育看,社会需要和期望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向和努力目标。社会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重视学校理论教育、家庭经验熏陶向提升整体综合素质转变中发挥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是相对周定和有限的,不能满足大学生综合发展、终身教育的全部需求。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自身独特的开放性、全民性、实用性和终身性的优势对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进行一定补充和引导,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不能脱离上述任何一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影响。

其次,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看,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近些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些学校面临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的困境,甚至有些学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饱和,出现了教学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跟进落后等情况。“高等教育连续扩大招生,使本来就比较短缺的办学条件更加紧张”。。去年也有媒体刊发过类似报道,这显示当前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状况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与之相反的是社会教育资源,如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及相应人员等却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现状。这些社会教育资源一般都拥有较为富余的场所和大量可利用的设备、展品等,长时期不充分使用,既闲置、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也在不知不觉的时间流逝中消弭其应发挥的固有教育功能。社会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它能够与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作为面向公众或部分民众的社会教育资源完全可以提高其场所的使用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发挥其既有优势,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再次,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看,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已经从理论角度接受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从生活经验角度感受到家庭资源所提供的道德熏陶,只是相对缺乏实践层面的锻炼和培养。大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受的理论教育和经验传授,最终都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应用。“所以最好让学生早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让学生多接触社会积极的一面,培养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检验、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达到早日成才的目的”。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将社会资源当中鲜活的案例呈现于大学生面前,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磕碰当中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如此则有助于实现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的优势互补,做到既重理论教育、经验总结,又重生活养成;既重集中学习、家庭熏陶,又注重日常培养;既重学理引导,又注重实践陶冶。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存在状态,也符合大学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更是追求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本质要求。因此,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势必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制约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既有学校、大学生对社会教育资源缺乏全面认识,未能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优长之处的因素:也有礼会教育资源良莠不齐、功利化明显,不愿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还有滥用与学校的合作机遇从事不正当行为,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抵触的因素;更有实际工作中礼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和学校所在系统不一,缺乏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平台等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学校、大学生对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全面认识,未能充分利片社会教育资源优长之处。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依然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实践体验教学很少,即使有部分学校和学生社团与校外社会教育资源合作,组织和利用一些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但在社会教育资源利川规模和使用范围方面都存在比较严格的限制。也有部分学校和大学生对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学校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如果过多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容易由现有教育体系和教学秩序,担心社会教育资源的参与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此这般,都是基于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学校教育不会实质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认识。实际上,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社会教育资源的一部分。社会需要和期望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向和努力目标。社会是一个大的学习课堂,无论大学生在学校、家庭,还是未来从事工作,都会接受各方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于突出正面教育为主的学校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和家庭的经验传授,共至脱离社会实际,当大学生走出家庭和校园,来到社会叫,就会感到茫然,甚至怀疑在学校和家庭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秉持的社会提倡的价值规念,降低个人的思想道德要求。

2.社会教育资源良莠不齐,功利化明显,不愿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或滥用与学校的合作机遇,从事不正当行为,引起学校和大学生的抵触。学校和家庭以外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具有社会教育意义或能够保证社会教育实践的各种资源及条件都属于社会教育资源范畴,社会教育资源包含的内容极为广阔,差异化显著,良莠并存,社会教育资源职责规定的教育对象比较宽泛,并非必须与大学生发生关联。如果参与学校教育,很多时候不仅不能为自身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消耗自身的资源,这就使社会教育资源不愿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部分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但其目的只是为自己打广告,增加在大学生当中的知名度,为其开展其他收费类的活动做铺垫。甚至更有部分教育机构、团体等滥用与学校的合作机遇,打着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旗号,让学生从事传销等不正当活动。一些学校或大学生经历如此上当受骗事情,发现根本无法与这些社会教育资源继续开展合作,或不能从中受到训练和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从而在心理上对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此外,也有社会教育资源采用类似学校课堂的形式开展活动,不易为大学生接受,难以发挥其优势和影响。

3.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和学校实际T作分属不同系统,势必缺乏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平台。通常情况下,学校属于专门从事学生教育的机构,隶属于教育系统。社会教育资源则比较庞杂,分属不同的机构和部门,社会教育资源所在机构和部门有的可以归为教育系统,但多隶属于非教育系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际工作中,教育系统与非教育系统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开展工作,有着不同的运行方式,这就导致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教育在实践中基本不发生直接联系,社会教育资源直接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机会很少。

三、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机制和方法

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机制和方法应是既可以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薄弱之处,又能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与学校实际工作多分属不同运行系统,其各自承担的职责和教育实施方式存在差异,但从育人方面看,二者则归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工作体系这一更高层面上的同一系统。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常态化、多样化和制度化,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的建立规范而行之有效的交流机制和方法。

1.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共建。学校施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和方式,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对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这是社会教育资源能够参与学校教育的前提基础。鉴于学校有将大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的职责,学校应施行“走出去”的策略和方式,积极主动谋求与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开展共建活动,加强双方交流互动,互取所长,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为此,学校可以与一些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联系,开展科研合作活动,共同建立大学生德育实践基地,让大学生走出校同,在实践中感受、体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和大学生在自己“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将社会教育资源,尤其是德育资源“清进来”。“社会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一线同志的爱岗敬业精神等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宝贵资源。学生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启迪”。

2.双方资源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深入参与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利用自身和学校的优势,达到双方资源共享,实现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共赢的局面。社会教育资源不愿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开展此项活动会消耗自身资源且缺乏经济效益。学校要想真正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正视和稳妥解决此问题。学校虽然很少能够直接给社会教育资源带来经济效益,但其却可以利用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为其工作人员免费提供必要的培训等方式对此予以一定的补偿。学校在保障校内教育资源使用不影响学生学习利川的前提下,向礼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开放。也可以允许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等在学校开展活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但学校应加强对合作社会教育资源的审核,避免不良礼会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产生消极影响。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为其提供大学生志愿者,承担部分事务性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的人员和绎费压力,又可分批、分期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3.建立保障制度。协调建立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保障机制,并确立实施方案和细则等,为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与学校开展交流提供制度保障。要想使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其与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的有效互动,需从互动机制上进行严密的设计。社会教育资源之间多相互独立,各行其道,差异化明显,缺乏必要地联络和统一部署。但部分利:会教育资源间也会出现教育内容相似或相近,教育方法雷同等同质化严重的状况。这些问题在进行制度设计时都要予以仔细的考虑。此外,还要建立鼓励礼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导向性制度和激励、保障性制度,以及建立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与学校间的协调性机构及与之密切衔接的程序性规定。到底怎样的制度才能有效实现礼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还需要根据具体实践情况进行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性建构,切忌形式主义倾向。因而,确立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与学校开展交流的规划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的考评奖惩等制度都要进行利,学而严密的设计和论证,以此为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达到扎实、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目的。

注释:

篇7

关键词:教育;责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对于作为教育工作者们或是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教师岗位上的师范生来说不会陌生,它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曾促进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使许多老师坚定了教育信仰。然而,我认为,在教育实践中,它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客观真理。

众所周知,教育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个层面。教师只是学校教育这一层面的施教方之一,没教好的责任岂可全由教师承担?更何况学校教育的责任也不应由教师一方来扛,还有学校领导和管理层面的责任。如今,不少领导和家长,常用这句话来压老师,似乎学生没教好,领导不用负责任,社会、家长都可以撇清关系。在他们眼里只要学生教不好,老师便是无能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也是对教师的不公待遇。

从形式上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是教育口号。口号的长处是简短、明白,易于传播;短处是容易偏于一端,不够全面。所以拿口号去宣传是可以的,但以此作为工作的尺度却并不适宜。从内容上看,教好所有的学生,是对教育的一种希望,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它作为一种信念,激励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也未尝不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不是把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根源都归结为教育的失败,都归结为教师“不会教”?对教师来说,这实在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但时间久了,便逐渐少了一些情绪化的发泄,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其实正如文章开头所提,教育分成三个层面即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而教师只是学校教育层面的一个关键。因此,我们还需看到其他两个层面在学生教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家庭教育层面说,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决定期在1――3岁。之后就很难改变。因此,为人父母都应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它体现在生活中许多细节,我们来举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就拿孩子的一天来说:早上起床孩子自己叠被子――自理能力,刷牙时的水龙头不要开的太大――节约意识,出门时把在家拖的鞋子整齐放好――家庭环境维护意识,下楼安静以免吵醒邻居――体谅他人意识,孩子吃完早饭后塑料袋不乱扔――卫生环境意识,带孩子出去交际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问好――礼仪意识,看到可怜的乞丐施舍一两元钱――同情他人,看电视不肯吃饭遭受晚饭被倒掉饿肚子的待遇――惩罚-责任意识,吃完晚饭参与收拾桌子――家庭成员认同意识、主动承担家务,妈妈生日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样礼物――感恩意识……这些平时的小细节都是家庭教育的成果,在学生入学前就已经学会了,要是学校的思品n有这方面的内容也是作为强调复习而已。

从社会教育层面说,社会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大范围的学习氛围。社区的文化传播,亲友邻居间的人情世故,新闻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等都是社会教育的内容。即便是这些内容都涵盖了学生校外生活的角角落落,占据了学生课余生活。社会上一些优秀的人物事迹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上也有一些不良的信息会荼害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社会教育是不稳定的,学生受其影响也是不稳定的,需要学校,家长,社会三个层面来正确引导,而不单单只是教师一方面的责任。

篇8

看完之后我很感动,更多的联想到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我的学生年纪都很小,大部分在读小学、初中,读高中的都很少,甚至辍学在家。他们身上美德的展现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荆棘路上使他们最美绽放。平坦路上的孩子又怎样进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呢?

说到家庭教育,我又想到女儿,每次听到女儿口中说出我说过的话的时候,都会使我感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身为教师的我,课上四十五分钟的为人师表还是可以做到的,在女儿面前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的正面作用相对来说就很难了。这证明了家庭教育难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到位,学校教育水到渠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各种问题。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条件优越,得到的爱多,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最美的孝心少年由于特定的家庭环境使他们过早地担负一切,懂得去爱别人。对于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家长怎样教孩子去爱和被爱呢?

一、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父母要学会倾听,和孩子交谈,他们的心里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内容,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

二、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这点在女儿身上我深有感触:女儿字迹潦草,我很生气,刚要说出的话一秒钟转变语气:“这次作业比上次好了一点点,但是和老师的要求还差一点点,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达到要求的。”结果使我验证:一次恰到好处的鼓励胜过几次的打骂教育。

我喜欢看法制频道的一些案例。里面有很多青少年的犯罪都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使我深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主要可以归结为不良影视、文学、和广告作品以及一些非法出版物、电子游戏及网络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它不但败坏社会道德风尚,污染社会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严重危害青少年的成长,社会教育很重要,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怎样对孩子加以引导呢?

篇9

--陈一筠教授《中国家庭安全报告》读后感

东莞市泰诺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 刘欣

读完陈一筠教授的《中国家庭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现代社会背景的家庭现状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报告阐述了婚姻家庭动荡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并对婚姻家庭的社会干预服务提出了建议和指导,特别倡导了婚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专业从事婚姻家庭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的社会组织和工作者来说,具有宝贵的学习和指导意义。

报告包括三个部分:现代社会婚姻家庭加速动荡的现状及其后果,离婚因素分析和离婚的社会干预。报告用详实的研究数据呈现出近30年离婚率的提升及其带来的消极后果,对孩子和妇女的伤害性影响尤其令人震惊和深思:离婚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坠入不良心境及犯罪的深渊;导致单亲母亲的再贫困和再婚难,给女性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发展带来障碍。

高离婚率对社会和谐稳定及经济层面的影响意味着社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去面对和改善因离婚导致的未万年人犯罪率上升心理问题增加及单身母亲的贫困化及她们的身心疾患。巨大的离婚潮使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同时高离婚率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些由离婚率带来的后果,不会给社会带来福音,相反,大量离婚家庭出现,全社会要付出的有形及无形代价难以估算。

报告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导致离婚率升高的社会和家庭因素。社会层面,传统的婚姻功能的弱化,夫妻关系变得松散和自由;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更能够享受离婚自由;人口流动给婚姻维系带来困难;法律和社会舆论,离婚程序的简化,让人们有更宽松的选择;男女性别结构失调,剩男剩女对婚姻的潜在威胁以及媒体对婚外情现象的披露及价值观观思潮(个体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的影响,使人们对婚姻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大大降低。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推动着越来越多的婚姻走向解体。报告也从家庭和个人层面分析了原因,如家庭的变化、夫妻间的差异、对婚姻的期待、个人价值观等,都在影响婚姻关系的稳定与牢固。报告指出,离婚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即有环境原因也有心理原因。

篇10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最近看了几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访谈,主持人谈到最多的是“子弟教育”问题,并且说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苦工夫。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完全没有提到,甚至连政府、公安部门都这么认为。把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的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这包括学生安全、犯罪等问题。就连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务劳动等的教育都让学校负责,这样就无形地把教育等同了学校教育。夸大和泛化了学校的功能,把过重的任务放在学校的身上,让它担负着本身的压力和越俎代庖的压力。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都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就被削弱。如何正确处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呢?笔者粗浅地谈谈个人看法。

一 要充分地重视家庭的基础教育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婴儿落地到幼儿上学前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

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哲理性很深,它深刻地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近年来家庭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长按国家、社会的要求,对孩子实施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在相同的家庭条件下,由于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和其他年长成员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对孩子实施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参照园、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进行,以配合园、校教育,使之完满实现,使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着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则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使有再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能有所作为。

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善于模仿、意识单纯、是非能力差,行为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等,会使人终生受益,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克服把家庭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协助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应看成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工程。教育的重点应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包括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等方面,这样就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养。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为名家、大家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态度,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学校教育是主体

青少年在上学这段期间,受到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最牢固的,它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青少年教育中心在学校,因为学校教育有很多优势。首先,学校,是对孩子进行专门教育的机构,应该是对孩子进行知识、技能、品行等更为全面的补充教育。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一天中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学习,全身心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和各种知识的传播。学校有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它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优雅的校园、整齐的校舍、干净的楼道,以及各种教学设施,环境的布置,这些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有着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按国家的德育《规程》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学校的教育是主体,它对一个人起着动力、导向、保证作用。

三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

认为,人

[1] [2] 

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社会教育无处不在,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极为广泛,社会教育既是多方面的,也是终生的。凡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学生浸透着许许多多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侵染、安全诚信、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对学生构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危害,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社会信息进行反馈,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要深入到社会的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

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只有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好,才能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也才能使人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一个社会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走进学校时,已经是在一定教育基础上的继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引申、补充和完善,是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枢纽。当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对学校教育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补充和促进。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地与社会联系,使社会了解学校的状况,动员社会力量为学校的教育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消除不良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使人知古鉴今、博览群书;社会的教育让人知书达礼、和谐共处;家庭的教育让人尊师重教、尊老爱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