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现代化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现代化的理解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方法,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必然将被淘汰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对教师行为的依赖性,规定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设计以“灌输知识”为本,通过规定教师的行为,把规定的教授内容向学生直接灌输;教学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授内容。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中,这种教学方法却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自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手段也从过去单一的课堂面授法,发展成今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与工程类企业经营模式相联系,将教学过程改革为企业项目

跨专业课程又称为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包括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一般流程:(1)收集用户信息,寻找买家,与用户接触,进行合同分析。(2)制定合同计划,进行报价制作,发出合同。(3)实施合同:制作工艺草图,实物图,控制电路图,形成产品。(4)检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5)评价,并为下一个项目做准备。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知识要点服务于工作任务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

四、创建教学情景,角色扮演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特点:

1.形象逼真。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所以给学生以真实感。2.情深意长。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3.知、情、意,行融成一体。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

五、课堂之下仍然是教师的课堂,合理的教学反思才能为课堂上的教学保驾护航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60-01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学教育现代化被提上了建设日程。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脚步逐渐成为目前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更便于课堂教学中相关情境教学的创设。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开拓了教学思维

随着小学教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在教学中不但要求课堂学习内容要和课堂内外紧密联系,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使每个学科间都起到互相影响的作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学习中发现乐趣,将被动学习逐渐变成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只有课本、黑板、教师、学生的死板教学模式,真正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脱离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怪圈,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创建了一个符合国情的学习平台。

二 现代教育技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加深学生的学习情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以教材知识和教育大纲为出发点,对教材不断钻研,再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习,让学生硬性地吸收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开始深入学校,学校开始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尤其是将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用更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重塑了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体会到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第二章第三篇文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带领同学通篇阅读了课文之后,利用课堂的多媒体设备,将拉萨湛蓝的天空、沐浴在晨光中的布达拉宫、远处被雪覆盖的群山等景象以幻灯片的方式放映给学生,增加学生对《拉萨的天空》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和印象。一改传统的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但学生对所讲知识没有形象概念的现象。

三 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强化了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顺利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的课堂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其辅助教学手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将很多课本上的知识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第五章第四篇《巧妙的国际互联网》时,教师为了更加形象、具体地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互联网、国际互联网,组织学生去微机室进行观摩学习,并让学生自己亲自去看、去感受互联网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了解这篇文章以求弄懂感兴趣的知识点。在讲解国际互联网这一课程,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硬性接受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不但无法理解所讲内容,同时还会觉得枯燥、无聊,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将学生带到微机室,让学生亲自去了解这些和国际互联网相关的事物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四 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教育部门对小学教育现代化体制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为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也为小学学校的办公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了学校更新信息教学设备的脚步,很多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校都开始采购专门用于教学和管理的系统软件。如小学校园管理系统、校园教师管理系统、校园学生公共设施管理系统等,将这些系统集中到校园管理系统中,进行集中管理,为学校处理各种信息提供了便利,也方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小学教育教学手段也不断地丰富起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动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被普及到现代教育教学中,说明小学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3

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化指的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在这个发展阶段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性的进步状态。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研究者一般分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个阶段。前现代是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历史时期;从工业革命开始我们进入现代阶段,这个历史进程尚未结束。随着人们对现代化特征的探索不断深入,又提出了“后现代”问题,也有中国学者叫第二次现代化,其最重要的标志是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是当代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标志。人类发展从野蛮走向文明,首先是农业文明,然后是工业文明,接着在短短两个多世纪后就起步了信息文明。对信息文明,我们千万不能仅理解为只是一种技术进步和新的产业,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会带来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而我们还远远没有估量到它所可能带来的全部变化。我们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经历传统的工业化又要面对新型的信息化,在追赶的过程中有一个“两步并一步”跨越的要求,因此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十报告对全面理解我国的现代化有两个最重要的引领:第一个是“五位一体”格局,即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必须站在一个综合的、全局的、各方面都协调发展的角度去审视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第二个是“四化同步”,即做到工业、城镇、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四化同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对于职业教育现代性的理解有两个着重点:一,同步性。在我国,相比起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服务能力也不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就是为了实现和其他教育同步协调,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这是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而言的。二,转型性。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不平衡、不全面、不可持续,等等。因而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现代化进程都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谋求可持续的再现代化。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3年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十报告对职业教育突出强调了“现代”二字。一方面是强调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强调职业教育是一个体系,因此今年要着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当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启动主要集中在中高职协调发展方面,其核心是中高职衔接。强调中高职衔接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制度设计,为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数众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系统的教育成才之路,是国家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其在改变高端人才过于集中在学术型的单一结构状态,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吸引力方面有重大意义。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主要是课程教学和升学制度衔接。当然,如果仅仅把中高职衔接理解为现代职教体系的全部,未免太狭隘了。现代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将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型为真正的大众教育、全民教育,从一次性的学历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这才是社会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牵涉三大人群。一是城市化过程中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他们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经营主体,职业教育怎么培养?二是半城镇化人口,即大量的农民工、流动人口。他们需要一技之长来谋生,需要市民化。2008年有个调查,深圳进城务工农民中60%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职业教育有没有考虑过他们?面对全国总量达2.6亿、江苏也有1000多万的流动人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服务这一庞大人群的要求?三是产业发展之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提升。他们是成年人,不可能脱产3年上学,那职业教育怎么办?他们已不满足于短期的、零星的培训,而是需要非全日制的、学历性的系统教育和继续不断的新技术、新文化教育,但又不是扫盲班、科技大篷车那种皮毛。现代产业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有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需要的是系统的技术技能学习及正规的学习成果认证。职业教育如何去管理创新,去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依托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体系、全民教育体系的大平台,而不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那一点点精英教育体系能完成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写得很清楚,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重。原则都已经讲了,但问题是怎么去实施?

这种体系要能满足新的教育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要在招生制度、教学方式、课程设计、评价方式、学籍管理诸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设计和实践。发达国家可以看到爷爷和孙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现在我们国家也到了这样的时候了。这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所以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并非仅精英教育,而是既能培养精英,又能把大众全部包容进去,为完成每一个人的适切的学习服务,全覆盖的、全纳式的教育才是现代化。这个含义并不是超前的、脱离现实的,而是当今老百姓现实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质量问题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微观视角,就是接受教育的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从这个视角我们可以采取课程、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增加投入等方面的措施。这是教育的常态性问题,无论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可以这么来抓。但是仅仅依靠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质量问题还有第二个视角,即宏观视角。小平同志曾经有一句话:“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相适应……如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将从根本上破坏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提出的是结构问题!所以质量的宏观指标是结构。结构不对头,下面的微观做得再细,出来的还是南辕北辙。

这个结构指的是现代职教体系的内涵。“规划纲要”14条中写明,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前面有三个定语:第一个,“能够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第二个,“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第三个,“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全面的,既要满足国家需求,又要满足老百姓需求,同时也要促进教育自身完善的需求。纲要文本中这三个定语,则全面地反映了体系建设的宗旨。

那么,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怎么办?鲁部长曾总结出“五个对接”的原则:专业设置跟产业结构对接,课程教学跟职业岗位的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如果不对接就无法适应。要对接,我们职业教育整个教学体系都要改。当然,这个对接并非静止的,而是一直处于动态过程中。因此还要重在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

终身教育在现有教育的话语系统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在学校教育中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更多强调学生提高终身发展的能力。第二为人的一生发展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涉及学习型社会建设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只热衷于层层选拔和层层淘汰,成为仅仅是挑选精英的选拔性教育,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现代教育的公平正义原则。

职业教育应该在满足国家发展要求、满足人民民生要求的过程中来实现自身发展,而不是自我膨胀、自我陶醉的“自说自话”式发展。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国计民生满意为检验标准,在功能上成为服务型教育。当今社会存在着许多不重视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反过来职业教育自身也存在着改革创新力度不够,还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现实状况。改革怎么改,要从解决这两个问题着手。

当然,从顶层设计角度看,除了结构体系之外,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这同样是国家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教特色的体制和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体制转型的要害在于,改变政府直接指挥学校,学校成为政府行政附属物的状态,使企业(行业)和学校两个供求主体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引领下,调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市场和社会公益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最有效的对接,因而也是更科学的现代管理方式和制度。目前全国在贯彻“规划纲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国家制度的新设计新安排,正是反映了这一转型的大趋势。

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要帮助中国人民圆中国梦。让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幸福地生活、有理想地工作、有尊严地劳动,要让现代职业教育支撑的他们,有可能、有能力去实现这一梦想。要圆这个梦,不仅要有理想,更要有实干精神,脚踏实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只有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中有所作为,才能有自己的地位。■

篇4

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应用。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主要的表现形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把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统一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活动,无论是从教学理论方面,还是从教学实践方面,都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优势

(一)抽象概念实现形象化。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抽象化。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初中的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和复杂。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而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更加抽象一些。例如学生在学次函数的时候,首先需要理解题目要求,然后再把函数式通过画图的形式进行图形化,整个过程就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把抽象知识进行具象的内容有很多,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映射概念教学时,学生单纯的从教师的讲解中很难理解概念的正确含义,那么针对这种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设计出相对直观的课件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生动、具象化的多媒体演示,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类知识。

(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函数图像知识的传授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函数图像的动态过程。高中阶段数学中的一部分概念必须通过推导和演化才能得到。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概念的演化和推导过程,就能够准确理解学习中出现概念的含义。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无法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演化和推导过程,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实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向学生展示函数增减性的演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过程提高认识,并能更加形象化的理解知识点。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实现具象化的转化,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形式,这种转化不仅能够节省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演示的时间,而且还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另外,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课本知识重点和脉络进行梳理,摒弃了传统的板书过程。教师通过制作PPT课件的形式,把需要讲授和总结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使用课件。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三点:1、课件内容的选择要恰当。虽然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了,但是有些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必须采用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举例完成可以达到有效教学。另外,课件的制作需要耗费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一些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短缺的教师,如果所有的知识点都要通过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话,会增加这些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要清楚哪些知识需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而哪些不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2、课件呈现模式可以多样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PPT的课件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以及Flas等软件,进行课件制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课件制作形式。3、课件要实用、易操作。教师在制作课件内容时,一定要本着操作简单、知识点明确的基本要求,才能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简单明了的课件才会受学生的欢迎。现在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很多优秀课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下载。

(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一般来说,课件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只占有一小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还包括各种教学硬件和软件,还包括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系统化的一个整体,不能单纯的理解为电脑课件。和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现代教学技术更加突出“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硬件基础,而教学软件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软件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和应有上都要适度。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 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校体育;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43-02

1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教学信息化的概念起,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占领了课堂,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1]。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显然属于后者,即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

2 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处理和管理信息的技术,也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2]。世界上最早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是美国。美国在其雄厚的经济能力及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基础上,最早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完备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施环境,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具备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意识的教师队伍,为美国的现代化信息教学输送了人才,同时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随后,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也相继开展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实践,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优势迅速占领了社会各行各业。教育领域在前期的实践基础上,尝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的甜头,现已全面推广。高校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应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的理念、手段、内容都得到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高校体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众多高校面临体育教师学历低、数量少的窘境,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均有待提高。体育专职教师缺乏,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体育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差[4]。此外,体育教学内容仍以竞技体育为主,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基本功要求较高,学生难以承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未能改变这个僵局,教学效果难以优化。

4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引导体育教学课件的制作,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应先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的集体培训,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技能,再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如将某些复杂的动作运用Flash进行旋转、定格,配以文字表述,将枯燥的语言讲解立体化、生动化。教学课件的内容应做到既覆盖教学的知识点,重点突出,又要考虑课件不能过于死板、生硬,避免专业体育术语过多,学生不愿意接受。可以适当添加体育相关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学习热情。

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弥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盲点 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体育教师往往对自己所学专业内容比较擅长,能够精炼而清晰地讲解理论知识,进行动作示范时也能做到准确规范,学生容易理解,学习激情高,对所学知识或动作掌握快;反之,教师在讲解自己不擅长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将理论知识一语带过,语言不连贯,动作生硬,示范不到位,大大影响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不显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比如,教师专业是田径,在准备篮球教学时,对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都不甚了解,这时可借助计算机网络下载关于篮球运动的相关资料,再将收集到的资料转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放映,让学生直观地对篮球运动进行了解,从而提高授课的专业度。将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体育重点、难点教学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 高校体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某些复杂的、困难的教学内容,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进行动作示范,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体育教学中的难点讲解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如在讲解“挺身式跳远”时,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该动作的技术要领,同时配以详细的解说,动作分解、定格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降低教学的难度,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田径项目中的空中动作、单杠的回环动作、体操的平衡跳跃等,还有投掷项目中的用力技巧、跳跃项目中跳远的展体等,一系列的复杂动作和非常规动作,都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动作的细节,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教学质量[5]。

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拓展学生体育知识的认识面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书本教学、挂图教学模式,新兴媒体提供的各种国际性的体育比赛,各种竞技与娱乐结合的运动,既能拓展学生的眼界,更能从各种比赛活动中感受体育精神、体育的美与快乐,了解到体育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坚韧不屈的意志的磨练,是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的养成,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了解体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高校体育教学带来的福利。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远程资源库 高校体育教学,同大多数人文学科一样,与其他学科有相互交叉,学科间的信息化教学是相通的,因此要善于吸取经验和优秀成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高校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对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构建完善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自由浏览相关课程,提高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如在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里,增加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卫生知识、生理与心理知识、著名的体育竞赛录像等,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点击,获取大量体育运动的知识量,从体育竞赛起源一直到比赛规则,从长跑运动的极限点到之后出现的肌肉酸痛,从调节比赛失利的心理状况到青春期生理特点,都可以在浏览中寻找到答案。

5 结论

总之,现代化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也应当扬长避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帮助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既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又能利用新兴媒体的远程教育作用,拓展学生的体育相关知识面,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符军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8):167-169.

[2]常超.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161-162.

[3]陈清富,陈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3(7):94-95.

篇6

论文关键词:高校 现代化教育技术 教师素质

1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的影响

教育本身承载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提高及其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继承与发展。社会的进步及社会形态的更替,其背后都是由强大的技术革命有力推动的。同时,技术的发展又带动了教育的发展。因此,每一次技术进步,不仅给教育增加了新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给教育带来新的知识传播形式。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1.1教学内容的扩展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克服那些认为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只有考分才说明能力的短视行为。要全面、正确地理解知识和学习,做到全面综合发展。

1.2教学形式的变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新型的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和教学带来新的感受,互动式教学形式正在引起人们关注。

1.3教师角色的转化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1.4学习方法的深化具有现代化学习观念的学生,应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

2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1文化素质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门知识以及工作经验。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基本的美学知识。加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的理解,重要的是以上四者的整合,达到对各类知识融汇贯通,运用自如。

2.2专业素质主要包括基本的教学技能、宏观的教育思维、良好的美学修养、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宏观的教育思维是教师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出发点。是现代教师所应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教师的美学修养是一种由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经过教师的不断自我锻炼、培养和陶冶的内在素质及其与外在风格的最完美的结合。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同时,还需理论联系实际,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课题的教育研究能力。“扩展能力”就是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

2.3品德素质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处理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职业与服务对象之间、职业与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是要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人类、社会、家长和学生负责,承担人类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

3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化

一个人的知识是由其在一定的环境中及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这是长久以来不容置疑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被人广泛利用的“第三者”——多媒体信息技术;如何使三者产生良好的共鸣,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三者的角色与地位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是辅助,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必须清楚。

3.1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作为教师,对学习过程(或教学过程)一定要进行精心设计,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随着教学过程的演变,可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及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兴趣。

3.2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随着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及互动式和开放式教学,对于如何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当今教师应该关注的课题之一,要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的实施方法中,以便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

关键词:现代化 教学手段 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预定目标的,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以其辅助数学课堂。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含义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服务教学的一种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特点:它能通过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以直观的物象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汲取知识。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助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图像、文字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地讲方法,而是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演示一面圆镜子被摔碎的情境,然后只出示边缘的一块碎片,让学生根据边缘碎片来制造出一个和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并且让学生用纸片替代镜子,自己动手,小组探索,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寓教于乐。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巴甫洛夫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我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在讲授“黄金分割比”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美的建筑物、美的人物让学生欣赏,然后品析美的原因,从而引出数学上的美的标准。在进行“平行线”的教学时,我先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物体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并运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都不可能相交的概念。这样就把简单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枯燥的数学计算趣味化

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加上计算速度又慢,无形中让计算变成了一件很枯燥的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改变了这种现状。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例如在教授“运用轴对称图形找运算关系”时,我先出示了大量的对称图形并配以舒缓的音乐:故宫、北京天安门、玉湖公园内的建筑物………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在认识到建筑物中蕴含的对称美的同时找到了相应的运算关系式,进而准确计算,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索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

“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普遍较差,很难找到解题途径,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动静结合,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例如,在教授“组合图形面积”时,我事先设计一组图片,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割补、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动画方法分散难点找到突破口,让学生形象理解,找到简便方法。同时辅以加线法、平移法、旋转法等,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教授“角的概念”一课时,我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的显示,可以使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总之,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最佳氛围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计算趣味化,使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以最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淑霞.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篇8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现代化;研究

1 创新教育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教育现代化基于现代社会特点以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为教育导向,它代表着先进的教学模式,其本质上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21世纪的外部发展环境要求现代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依据教育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活动的目标。两者是当今先进教育形式的体现,在本质上体现了一致性和整体性,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推进。

2 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在小学基础教学中,要做好创新教育,必须立足与学生的个体思维特征,以基础教学为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和独立个性的发展,而非以“空中楼阁”式的理念盲目的拔高和脱离实际。

2.1 夯实基础

创新教育要立足与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锻炼,而不是异想天开。学生的思维处于懵懂阶段,教师要利用教材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过程便是学生利用已用知识进行重组和再造的过程。另外一方面,小学创新教育要确立好定位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只有掌握好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在潜移默化的教学参与过程中达到从量到质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能力为主,不能盲目的抬高起点。

2.2 还学生以自由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解放学生在思想上的束缚以及对他人的依赖性。尊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创设独立思维的空间,切不可在教学中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知识要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采用启发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主动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进而对问题进行推导和探索,找到思维上的出口。

3 教育现代化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3.1 教育目标现代化

教育目标的现代化体现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使学生的德、智、体、美能力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宽广的胸怀、积极向上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自由、自律的精神。为此我们要提出8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一、以学生的学校内外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互助关系,养成积极融入生活的精神;二、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传统文化,培养其民族自信和自尊行;三、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具备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四、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处理现实生活的基本数量知识;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七;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八、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基本音乐、美术和绘画知识的能力。以上教学目标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结合。

3.3 教育内容现代化

3.3.1 注重个性化。结合时代科学和文化知识领域的进展,以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为目标。教师要摈弃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进行“一刀切”式的能力划分方式。而是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健康个性能力的发展,将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密切的结合在一起。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会促进学生自我个性能力的发挥。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适应其快速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丰富的个性能力发展为目标,就必须要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体制要实现基础知识考核与素质能力的反馈评价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性地位也要相应的随之转变,以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身份来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教学单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分配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上,深入分析和探讨包括教育模式在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设置。从而使学生具备灵活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具备科学、技术、艺术及其它所有领域特别需要的素质。

3.3.2 充实德育。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很多程度了轻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加上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得学生在人格素质上存在着极大的欠缺。在基础教育中实行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起到极大的正面作用。小学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制力、基础的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的个人行为规范、遵守公共道德的能力、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正确的区分善于恶、懂得爱与被爱的丰富个人情操等素质。

3.3.3加强体育。体育是人类拥有的宝贵文化财富,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进取心,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我国的基础体育教育活动无论在师资力量配置和教学软、硬件设施上都相比薄弱。我们要想培养出一批为国家发展所必须的后备军,就要求必须做好体育叫体育教学。一方面要去提高学生的健康和自我锻炼的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提高身心素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的开展体育运动,从基础教育抓起,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

4 结语

一个国家的创新教育整体实施水平和教育现代化程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国际地位性,而创新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又受制约与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从传统的桎梏式教学模式中寻求突破和发展,从基础教育做起,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良性发展,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真正强大。

参考文献:

[1] 刘会平. 创新教育与教育现代化[J]. 前沿. 2005(09)

篇9

关键词:中职数控;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以及应用到中职数控教学中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应用不同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方法开展教学,不是传统的板书教学、说教式教学,而是依赖于现代化技术,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无线扩音设备等。其中,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两大核心。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展开教学的优势诸多,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学科特点,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也能满足学科的发展特征,符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是现代化教育技术软件的构成内容。现代化教育技术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总结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中职数控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知识的衍生、知识的输送及知识的转换过程。这里所讲的信息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教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信息资源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其次,中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上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理念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本身就是吻合的。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到中职数控教学中意义重大。

二、中职数控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虽然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到中职数控教学中意义重大,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中职院校更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不重视,开展数控技术教学仍然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这与数控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特征相悖,对人才技能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再加上应试教育理念的干扰,强调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相当熟悉,但是谈及应用到实践中就变得手足无措。分析个中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数控操作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潜能的发掘十分不利。此外,中职院校生源竞争激烈,不断降低入学标准,导致生源质量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没有兴趣,缺乏自我管控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实现变革难度系数较大。

(二)缺乏完全有效的教学设施

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到中职数控教学中离不开先进有效的教学设施,软硬件设施是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然而目前很多中职院校都缺乏完善的软硬件技术,导致教学改革工作无法顺利展开。数控专业技术要求高,学生想要真正掌握并且学会操作数控技术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但是受到教学设施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无法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只能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展开,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学生根本不能理解。此外,很多中职院校在教育理论上也比较落后,虽然以就业作为导向培养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干扰,没有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数控专业技术性强,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实践水平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实际上,中职院校数控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加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中职数控教学水平始终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创新理念,再加上中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始终得不到提升,很多教师安于现状,毫无创新精神搞科研,这对数控专业的教学十分不利。

(四)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整合起来

数控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只有将数控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提升数控技术教学水平,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但是目前的中职数控教学设计、数控教学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训练严重欠缺,长此以往,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差,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数控实践操作中,对数控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始终提不起来,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正是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中职数控专业教师,我们应着重探究如何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真正应用到数控教学中,提升中职数控教学质量。

(一)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数控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是中职数控教学中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中职数控教学,可将抽象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活跃数控课堂教学氛围。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板书口授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例如,借助多媒体,通过简单的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符合数控教学的基本特征;又如,讲解数控机床原理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形象直观地提升学习质量。当然,中职院校资金有限,先进机械设备的引进难度系数较大,所以利用多媒体可以缓解这种现状——虽然没有现成的机械设备供现场演示,但是多媒体技术仍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构成。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促进动静结合,将学习难度系数降低,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不同构件的安装、机器的运动模式、构件的动静态模型等清晰地展示出来,顺利地完成平面和空间的变换练习,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还可以将物体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符合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

(二)将仿真技术应用到数控教学中

仿真技术也是数控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数控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联系起来是其主要特征。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实践三方的有机统一。学校实训基地数控设备配备了技术指导书、工具书、模型,方便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同时,中职院校也需要为数控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场地,例如引进检测设备、编程设备、数控机床、设备加工场所等,方便学生利用数控软件完成自动和手动编程,模拟生产场景,发挥仿真技术的优势,推动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同时,仿真技术通过模拟仿真可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仿真学习中促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此外,相较于具体实践,仿真训练的安全性更高,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对实际设备造成影响。所以,运用仿真技术开展数控教学能够节省资源,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损耗,还能够保障实验操作的顺利开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校方和企业结合,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实践机会

促进校方和企业方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数控操作实践机会,能为学生今后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岗位实习够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问题得以解决。此外,政府也要鼓励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践机会。

篇10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高校外语教师 素质

一、引言

教育的现代化将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实现的教育系统和教育制度全面进步的历史过程。其核心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过程,教育现代化与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相辅相称相互依存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作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和引路人,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重中之重,除必须具备传统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的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拥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在教育现代化这个大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国际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

二、提高高校外语教师的素质,以适应教育的现代化

1.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工作,肩负的使命特别神圣,承担的责任特别重大。因此,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道德的标准要求更高、更严、更全面。因此,历代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要求教师要有“为人师表”,成为“人之楷模”。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哪怕身边的所谓“小事”,都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的关键。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是无声的语言、无声的教诲,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修炼自己的人格,达到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的目的,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还应该包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

外语教学是学生了解世界最直接的窗口,作为高校外语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平时自觉加强时事和理论学习,全面、深入地理解师德建设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当前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有关师德方面的问题,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为人民服务精神,而且注意多观察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鉴别能力,自觉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样在面对来自国外的一切消极的影响时才不会迷失方向,保持头脑清醒,并能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多侧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深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精湛的专业素质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在现代信息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子,他们所接触的知识面在有些方面并不比我们少。人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湛的专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1)专业的深度。 高校教师对自己专业掌握的深度不仅要求教师必须牢固掌握自己所教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整体体系,还要求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对比自己所教的专业深入几分、高出几筹,要做到深入浅出、高屋建瓴,这样就会在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2)专业的广度。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博采兼纳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在讲课时才能旁征博引,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高校外语教师,平时不仅要刻苦钻研业务,掌握精深的外语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利用现代各种先进的学习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外语语言的发展现状,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凡是与所教专业有关的各门学科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的,所以外语教师必须保持自主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才能跟上语言发展的潮流, 保持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搞科研的形式,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及科研成果,及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熟练应用先进教育技术的素质

教育的现代化,其中就包括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在现代就是对电脑、多媒体及一些应用软件的操作和网络知识的学习。高校教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并提高识别处理各种信息材料的能力,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主要是通过广泛阅读来拓宽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如果能为学生们创造这种环境,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必会有很大提高。所以,高校外语教师必须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把所学语言的国家概况、风土人情、科技进步等制成内容丰富的课件,给学生提供全真语言素材,进行全真或模拟性应用活动,创造真实语境,让学生们学会使用正确地道的外语进行交流,达到外语学习的真正目的。

4.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与文化二者的关系:一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是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因此对某种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对准确理解和运用某种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高校外语教师是东西方文化传播者和交流者,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就本质而言,学习语言实际上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要想真正掌握它就要了解它所蕴涵的社会文化。高校外语教师应在提高自身语言素质的同时,多学习了解一些自己所教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态、交际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教师本人树立了这种文化观念后,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的导入,或称为“文化传输”,即政治、经济、习俗、信仰等文化知识的传输,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所学外语词汇的深层内涵,加深对语言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5.健康的身心素质

现在的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大的现象。这种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教学,另一方面来自于科研。长期的超负荷使很多老师身心疲惫,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高校外语教师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健康的身心素质包括两个方面:(1)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最能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论干什么工作,如果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平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应注意加强身体锻炼,预防疾病的发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2)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1)高尚的情操。高尚的情操可以用孟子的话来概括:“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就更要求教师要保持高尚的情操,才能培养出全新的下一代。(2)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对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具有很大的作用。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教师必须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希望。(3)良好的情绪。教师具有开朗的性格、保持良好的情绪是教育实践的需要。教师必须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教师应有自控情绪的能力,不能让学生的情绪左右自己的情绪,更不可把自己的不愉快情绪传染给学生,而应以积极的情绪激发和感染学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只要踏进教室,登上讲台,就要将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以亲善、愉快的情绪面对学生。教师性格孤僻抑郁、冷若冰霜、心胸狭窄,或腼腆扭捏、萎靡不振、满腹愁肠,与教师职业是极不相称的,是教育教学的大忌。

三、结语

现代高校的外语教师素质结构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内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在学科教学能力方面有主有辅、主辅相称有适应性的“智能型”人才。教师只有对新时期的人才标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会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才会明确自己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从而增强时代紧迫感,主动完善、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以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樊如霞.素质教育对高师教师的要求.(福州师专学报),1999.12.

[2]许高厚,赵国乾.论现代教师素质和高师教育改革.(天中学刊),1997.2.

[3]李海云.高校外语教师素质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4]张熙.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