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教育的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网络教育的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网络教育的政策

篇1

【摘要】网络培训解决了邮政局、所较为分散,集中培训较为困难的实际问题,增加了培训的覆盖面,提高了培训效率。总之,网络导向型培训的多重优势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因此中国邮政企业应尽快调整自身企业职业教育的步伐,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加快邮政企业自身发展。

在中国邮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邮政业务结构不断调整,邮政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对邮政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邮政企业和员工对于邮政技术、邮政业务及营销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邮战略,缓解工学矛盾,降低培训成本,全面提高邮政职工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必要进一步的完善邮政企业网络教育培训体系。

一、逐步实施网络教育

中国邮政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构建功能简单网络教育体系,以提供更符合要求的职业培训内容。然后,随着技术进步与需求变化,不断丰富和更新网络教育系统,以达到有效实施网络教育过程。另外,企业采用AS(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即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只要可以使用网络浏览器,就可以享受服务商的服务,无需在本地的机器上安装软件,无需购买添加特别的设备,无需专门增加IT人员维护,从而大大节省开支。在购买的基础上,添加些企业自己内容,如企业文化的宣扬等。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能够提供很好内容和服务的供应商,如以时代光华为代表的e-Learning提供商。但再购买时,选择企业最需要的模块。一个完整的e-Learning系统包括许多子系统,如学习管理系统(LMS)、电子学习社区、虚拟教室、评估系统、管理系统、课程制作与开发系统等。企业可以选择当前最需要、最能发挥培训费用的模块,不能一味求大求全。

二、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网络教育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传统的培训模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根据教学设计大师甘案(Gagne)的理论,学习的范畴包含认知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等。针对不同的学习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网络教育对于知识类培训更为有用,而技能类可通过课堂互动获得,实际能力和绩效则通过工作实践获得。如销售技巧的培训,可利用网络教育来前期培训销售人员。公司产品、基础销售理论、销售技巧、案例等等,通过测试确定销售人员已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再到课堂培训(或通过即时地网络视讯会议)与企业的销售教师即时互动、沙盘演练。如此一来可大大提高面对面培训的效果与深度。课堂之后可利用email或BBS继续与老师、同学交流,让邮政专业的学习持续不断地保持下去。比如对于教导游泳的技能培训最好的方式仍是把学员直接丢到水里,从实际练习中学习。

三、构建丰富的职业培训资源

培训资源是网络教育的生命,邮政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培训资源库的建设。电子课件及资料库、案例库、图书馆等相关内容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邮企业根据所从事的行业特点,可以自行请人开发一些课件,如邮企业文化宣传和素质教育方面课件;也可以向培训机构购买适量的优质通用类和工具类课件;还可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和各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培训资源。

四、完善网络教育培训模式

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 办学质量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07-02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建立终身教育体制、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党的十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切实加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面开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进一步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我国网络教育办学十多年以来,强调知识、能力与技能并重,积极提高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优秀教育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在继续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办学机构将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创收的工具,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管理不规范,疏于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执行考试纪律不严,监考不力,存在严重的教学质量问题。

质量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为了遏制社会上的不良办学风气,保证网络教育的办学质量,推动教育体制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建立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 加大投入,集约利用

网络教育院校的经费保证是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的财力支持。首先是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并明确与各级政府各自应当的投入。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应该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在认真执行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适当运用一些财政上的自,加大对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建立多渠道筹措网络教育经费机制,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育成本的变化,适时增加资金投入,帮助网络教育建立起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税收、学费、服务收入、社会捐赠等为辅的多元化经费来源格局。

其次,在财政经费投入方向上,政府应大力支持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减少那些盲目扩大硬件建设的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加强财政倾斜,特别是对西部和东北部的支持,可以在两地优先建立规模适当的网络教育院校,或推动优秀学习中心的成立。

通过政府财政的杠杆作用,也可推动民间资金进入网络教育投资领域,加大网络教育财政来源。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采用“校企联合”机制,企业与学校签署共同培养协议。高校可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这种方式有利于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企业可对这类人才提供相应的人力和财力的资助,如提供实习资金、建立实习基地、企业技术人员对实习生进行专门的指导等等。

2 规范立法,完善制度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促进其发展,尤其是在非传统高等教育领域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措施,以快速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还不够完善,缺乏一套专门的、完整的、公开而明确的网络教育基本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发展网络教育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制定有关高校网络教育的规范性文件,运作和推动必备的法律规范。

在此指导下,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网络教育的奖惩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以后的发展来看,政府更应当在落实现有政策的同时,对网络教育法律规制的方法和手段应当运用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的规定,结合网络教育的现实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具体规制和保护措施,从而发挥出政策法律的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

针对目前我国各地网络教育发展水平不均的现状,建立全国性的网络教育法也可以从地方网络教育政策和法规入手,如在东部等网络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允许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立地方性法规政策,加强立法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力求从上而下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内容完善、层次分明的网络教育法制体系。

3 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企业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质量保障提供了积极的借鉴,项目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族等已经开始应用在网络教育中。

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例。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东财在线)引入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机制,以精细的标准化管理造就精致的个性化服务,于2005年12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是国内三个通过ISO认证的网络教育机构之一。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持续改进的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也成为了管理网络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原则。重新审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其组织模式,使教育在实现类似于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同时,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了当前网络教育界的一种趋势。

4 加强监督

建立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机制,目的是为了保证学校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校定位,考察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所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考察毕业生的质量是否达到所制定的目标等。

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统一数据的上报系统。在网上年报年检系统和“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开发新的管理平台,对于网络教育院校的专业设置、学习中心设立、办学模式等宏观方面,以及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以及管理服务等微观方面进行过程监控,以便使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各网络教育院校的基本数据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情况。

其次是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数据的透明和准确,比如委派专人实地调查、面向社会公开等方式,引入第三方对于教学过程开展监督,对于瞒报、故意错报的网络教育院校予以严惩。

5 加强质量鉴定和评估

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由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对政府负责,按照官方给出的标准规格来运作高等学校办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高等院校应致力于不断向这个目标靠拢,而国家通过行政评估即可评判、衡量其教学质量,以达到掌握和调控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对网络教育的质量鉴定和评估上起着主要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一个权威的专门部门或机构对网络教育进行认证,比如通过统一考试的方式认证学员学习是否合格从而决定是否颁发学历证书,迅速树立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国外在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鉴定体系上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法国,政府部门就是认证机构;在英国,联邦政府监管认证工作;在加拿大,由各省负责认证。美国的6个地区联合教育鉴定认证机构的认证可以在网络大学作为监督凭证,符合标准的将可以获得资格认证。获得这些机构认证的网络大学会获得广泛的社会性学历和学分的承认,而这些认证也正是学生们确认他们上的学校是否具有一定水准的依据。

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建立并引入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的中介认证机构。在这方面,英国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提供积极的借鉴。从表面上看,英国的大学是自治的,不接受任何外界势力的管辖,质量控制是大学自己的事,政府不加干预。但由于大学的经费是由政府划拨的,那么它就要关心、过问经费的使用效益,关心高等教育的质量。于是,英国政府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宏观调控,其手段是:依照非官方的中介机构(如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等)对高校的认证结果与教育财政拨款相挂钩,来间接调控大学的教育质量;建立一整套统一的全国学历、学位标准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强调有关质量保证文件的公开性,以及将审查、鉴定认证的结果向公众公开,让公众了解各高校的水准和质量。这对于高等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起到很大的作用。

6 推进行业自律

目前,教育部已立项实施“继续教育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加强远程教育和成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政策性研究。但是,政策措施的保障,还必须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管结合,充分发观调控和引导及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和完善由教育、高校、网院、学习中心、公共服务体系、学生、教师、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和网络化的全面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特别还有必要出台行业自律公约,推行质量文化。

网络教育质量文化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是指导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质量行为的准则,包括质量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层次。在网络教育行业的组织体制、管理制度、财务监督等已经走向规范化的同时,各网络教育学院应自觉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产品及服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机制,不进行不正当竞争,自觉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文胜.对网络教育质量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报,2006(19):99-101.

[2] 舒念红.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管理刍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60-62.

[3] 王中婧.网络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管理研究,2009(5):86.

[4] 徐世浩,林辉.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服务支持系统建设[J].职业技术研究,2007(35):55-56.

[5] 徐世浩,林辉.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3):37-42.

篇3

现阶段,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我国高职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高职院校无法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缺乏网络资源库建设,这些都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专业的学习资料,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方式。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通过被充分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 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及形式

网络教育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强调以网络为主要媒介,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网络化的教学过程。网络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数字化,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台化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具有非实时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其主要通过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形式,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教育网站、论坛等。电子书籍可以支持在线和离线阅读,使用费用较低;电子期刊主要由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电子新闻三种组成;教育网站主要指国家级教学资源网站、培训机构的教育、网络媒体的网络课程等。海关总署网站、阿里巴巴网站、环球资源网等贸易平台都是非常实用的网络教育资源;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等论坛的内容也是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

2 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阻碍了高职院校网络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整合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仍比较明显。

2.1 管理人员整合意识缺失

高职院校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管理人员思想落后,缺乏先进的整合理念,整合网络资源的意识模糊。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对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往往只是追求教学的质量,而忽略了教育资源的整合。网络教育仍停留在一种形式,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国际贸易教学的重要性。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参与整合的人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工作中无法形成人员整合,严重阻碍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质量。管理人员对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式单一,缺乏正确的整合理论,教育资源整合知识匮乏。

2.2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质量差

高职院校对于网络资源整合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无法形成系统的统筹和规划,参与人员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系统性较差,整合效果不理想。目前,国际贸易教学中所涉及的网络教育资源多为以存储的显性知识,整合人员缺乏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对隐性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较低。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教学时,一般只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PPT课件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囊括教学所需的知识,而对于网上学习工具的应用则根本没有提及,学生无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习。

2.3 网络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是教师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学校在教学网站中提供的国际贸易网络教学课程,学生的点击率极低,学生无法真正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和论坛的交流功能基本只是摆设,学生提问和发言的人数较少,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参与度较低。国际贸易网络课程中设有关于学生交流和教师评估的功能,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本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功能,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中也很少利用,很多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比较陌生,不会利用其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 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

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将原有的系统和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对各个系统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将整个系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实现单个系统无法体现的功能。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是将分散的系统、不同网络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使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共享,提高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整体效果的提升。网络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和学生数字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其建立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是国际贸易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对提高网络教育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4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作用

4.1 丰富了教学方式

通过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国际贸易中的抽象原理和概念学生较难理解,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关于国际贸易涉及的相关法律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国际贸易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关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ISAS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多种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使抽象、难懂的知识能够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兴趣。

4.2 降低了教学的局限性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以后,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更加宽阔,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仍然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题。也就是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完成教与学,教学的时间更加充裕,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网络教育资源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更强,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4.3 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后,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传统的教材,而是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使学习内容定期更新。网络化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国际贸易的动态、法律法规和发展趋势,将其有机地融合到学习中,使自身的国际贸易技能与时俱进,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5 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

5.1 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网络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最新的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和行业信息,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将网络上最新的国际贸易工作图片和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使枯燥的理论学生形象化,提高国际贸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电子商务运作内容教学时,利用阿里巴巴网站的免费外贸平台,让学生创建自己的网店,使学生亲身体会店铺装修、产品、产品报价和客户联络,丰富学生实践性学习的内容。

5.2 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的整合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网络课程可以反复下载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贸易部门的官方网站和网络精品课程,让学生主动登入进行学习。网络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教师的风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3 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考核的整合

新时期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量和学习成绩的考核,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时,教师可以指定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网络教育资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检测的结果和平时的学习态度,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

篇4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平台;远程教育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的网络教育蓬勃兴起,逐渐取代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网络教育应用平台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各类层次教育的变革,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创造能力,体现了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价位。但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平台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其发展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一、网络教育应用平台发展现状

1.网络教育应用平台概述

目前,关于什么是网络教育,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比较统一观点认为,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有些人将网络教育归类于现代远程教育,称为继第一代函授教学、第二代卫星电视广播教学之后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形式。还有人将之归结为所谓第四代,但无论如何,网络教育是一种有自身特色的崭新教育形式。

网络教育一般包含先现今最进的数字化音频、视频技术,借助网络双向传输,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异地传输,快捷方便地实现不同区域或时间内的交互式教学。目前,大体来说网络教育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讲授型学习,即通过实时在线授课的形式,不同地点的学生登陆互联网,通过网络视频、音频直播的形式,实时传输,进行授课和交流。二是探索型学习,即将教育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利用网络平台将课程中的图形、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进行分享,由学习者自主选择时间、课程进行学习。

2.网络教育应用平台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根据以上对网络教育平台的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基于网络教育应用平台的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面授教育方式相比,所具有的几大特点和优势:

一是教学形式个性化。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传输和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教育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被放大了。系统可以每个记录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通过记录分析,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

二是学习行为自主化。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空间与时间的局限,赋予了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性的特点。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随时查阅网络上极为丰富的信息和课程资料,不用受时间、课堂等条件的限制,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向和内容。

三是学习形式交互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处理,不再只是被动的看和听,还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得到教师发来的教材、作业和辅导材料,也可以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参与讨论。

四是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育机构的标准化教学能力,实现了各种类型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

3.网络教育应用平台在中国的发展

互联网走进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建立在网络应用平台基础之上的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时间更短。在我国,网络教育广义涵盖了所有以网络及其它电子通讯手段提供学习内容、运营服务、解决方案领域。具体划分,可以分为基础教育、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培训四大类别。

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网络教育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兴起于1998年左右,肇始于各个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1998年,教育部批准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所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1999年又增加了中央电大、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大、同济大学、西南工学院六所学校,到目前为止,已有68所大学的网络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历教育资格。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数据,中国网络教育1998年起步时全国仅有学生2931人,1999年达到3.2万人,2003年已经达到230万人,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几百所面向中小学的知名网络学校,如:101远程教育网校、科利华北大附中、联想网校等。

据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研究认为,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在未来将以150%的速度增长, 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在政策层面,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这将为网络教育应用平台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推动我国网络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网络教育应用平台在国外的发展

作为全球科技力量最为发达,网络应用社会化程度最高的欧美地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率先将网络应用平台技术引入远程教育领域。目前,全球已有800多所大学通过Internet提供网上学位课程,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欧美地区。根据慧聪教育网2012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全球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使网络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

美国早在1996年就已经提出“教育技术行动”纲领,到2000年,实现全美中小学每个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都联接因特网,每个学生都能使用电脑,每所学校都能获得优秀的课程教学软件。时至今日,一个覆盖全国主要教育机构的网络业已形成,几乎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能开展网络教育。像哈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著名学府都已允许国外学生进行网上注册、异地学习学位课程。据统计,在美国已有34%的大学提供网络学位,通过网络应用平台进行学习的人数,每年以300%的速度增长。全美国共有2000余所高校开设了各类远程教育课程,占高校总数的50%,注册学生达180余万,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36%。已有7000余万人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方式,获得了教育,60%以上的企业使用了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在职培训,即大约每5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接受过或正在接受网络教育。

在传统教育发达的欧洲地区,英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就着力实施网络教育的转变,并将1998年命名为“网络年”,实施全国上网学习计划。设立在英国的“欧洲学习中心”总部,已拟定了统一的网络教育计划和实施细则,未来的远程教育将主要依赖因特网,不仅实施基础教育,而且大部分专业培训也在网上完成。

欧美国家的网络教育应用平台基本采用最多的是视频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Internet的非同步教学、双向交互式的视频教学和单项式预录视频教学。既有各个学校和企业独立建立的网络教育平台,也有相互交互的全国性网站,横向和纵向相互结合,各网络学校之间都有广泛的链接,整个体系呈网状结构,学科渗透率较高,工商管理、社会科学、人文、信息技术等通识类学科均开设了网络教育平台。

三、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情况看,世界各国的网络教育平台应用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全球的信息化程度、网民对网络教育认知程度、学历教育社会的认可度的提高,网络教育规模增长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不可避免的各种成长中的问题。

1.应用平台建设重复建设,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和网络体系

由于网络教学资源在共享方面的技术规范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定,目前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分类和平台支持缺乏统一标准。开发人员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定义,导致不同网络教育系统、不同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和共享。建立一个功能全面、标准统一、富有特色的统一平台,是推动网络教育平台持续发展的必要工作。

2.课程资源总量较小、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网络教育事业的需求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教育学习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网络教育的全部课程加起来只有 500 门左右,而美国已经达到54000 门左右。大部分的网络化课程都以网页静态形式呈现,更新频率也不够快 ,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那个的性 影响教学效果不能紧跟网络时代日益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理论研究,不适应网络教育特点

现在大部分从事远程教育的老师都是从传统教育中转换过来的,或者由传统学校的任课教师兼任,专业从事网络教学工作的老师数量很少,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这些教师常年从事传统学校教育,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一下子适应角色的改变。在教学方式上,由于时空的间隔,很难作到师生及时互通,但仍然是教师中心,这不但削弱了传统教育的优点,也抑制了网络教育平台应有的优势。

4.“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

根据2010年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统计显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的IP地址拥有量依旧占据全国的前列,约占全国总数的51.6%。这些数据足以显示,虽然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的地区发展依然严重不平衡,尤其是在边远贫困的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的差距并没有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深入而缩小。城镇网民要远远多于农村网民,所占比重分别为82.9%和17.1%,悬殊太大。西部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群众由于网络建设条件的滞后,依然无法享受到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受教育机会。

四、提升网络教育应用平台发展的对策

1.整合网络教育平台建设,规范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标准

建议制定网络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统一的网络技术标准和评价机制。这一方面,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引进相关的国际标准,加以修订和本土化。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组织领导,形成从国家到地方,自上而下的领导体制,建立统一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活动的统一领导,真正成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加强现有网络内的教育资源的整合,设立专门的教育信息资源综合平台,对大学、中学、小学等教育单位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国家各种工程、各类企业所形成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加工。在教育信息网络内,为不同教学、学习阶段的教师、学生和社会有需求人员提供权威的、可靠的教学信息及服务。

2.强化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

表现形式多样化,将是网络教学的大趋势。课程资源是网络教学的核心,网络教材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教材的“电子版”、和“课堂录像”的初级阶段,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各种教学媒体的同时,加快新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尽快建成一批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需要的高质量的多种媒体教材。教学设计要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注重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设计开发出性能齐全、功能强大的学习平台和系统工具,如协作学习平台、答疑系统 、测试工具等,以便更好地支持网络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3.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技术队伍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必须有一支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及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网络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资格标准,不仅表现在学历要求上,更要注重提高专业化素质上。所有教师应在国家指定的教育机构接受过必要的教育专业课程培训,获得规定的学分,而不仅仅是拥有规定的相应学历。二是健全教师准入制度,实行网络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细化各级证书的资格标准,不断完善资格证书认定体系。三是加强现有教师常规培训。

4.加大网络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实现网络教育规模化

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要让优质教育资源从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向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辐射,网络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说,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将给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理想途径。政府要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网络教育硬件建设,特别是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着力解决带宽不足和远距离传输问题,改进和优化信息终端设备,解决好信息到家的“最后一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引进和培育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具有资源优势的网络教育企业与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学校的合作,利用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调动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形成市场化运作,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促进网络教育应用平台的不断增量扩容。

参考文献:

[1]寇继红.网络教育综述.情报杂志,2008年第9期

篇5

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试点至今已有14个年头。公共服务体系协助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开展网络教育,拓展了远程教育的范围,对规范学习中心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如何搭建一个远程教育的公共平台做了有深远意义的尝试。十余年过去,公共服务体系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新形势下,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新时期的使命是什么,这是业界都在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时期公共服务体系要以为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服务为己任,创新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技术模式和经营模式,适应变化,引领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使命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9―0046―05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远程教育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大幅提升使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始从补偿教育变为终身教育,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真正提上日程;在线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使学习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各类教育中的应用日新月异,促使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持续更新;学习者对学习的诉求从单纯的证书逐渐向学到真本领等多方面变化,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远程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使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下简称“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恰逢新的机遇。在新时期,公共服务体系要重新定位、创新发展,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技术模式和经营模式,适应变化,引领潮流,建设新一代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我国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服务。

一、显性作用和深远意义

公共服务体系应运而生在“网络教育的春秋战国时代”(丁兴富,2001),公认的显性原因是为了规范学习中心的管理,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助力。

1999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普通高校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4所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举办现代远程教育试点。200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主要是明确了高等学校开展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试点学校的基本条件、管理方式等等,由此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基本政策体系架构(教育部办公厅,2000)。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推动下,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两个,其一是探索应用新技术开展高等教育,其二是尝试利用网络教育试点这样一个特殊的载体进行教育管理改革,因此赋予高等学校很多办学自。由于试点工作是个新事物,在试点初期阶段,少数试点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转移办学权,管理制度亦不健全,办学条件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力度比较薄弱,从而影响了高校网络教育的正常秩序。

2002年7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旨在规范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行为,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保证办学质量。文件要求试点高校提高认识水平,并进一步明确了试点的主要任务,“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要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试点的内涵出现了重大变化。文件要求试点高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要健全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年检制度,加强质量监控。文件还提出要加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校外教学支持服务水平,提高校外学习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公共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开始了边建设、边发展、边研究、边完善的进程。十余年来,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协助试点高校开展网络教育,对规范学习中心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如果仅仅看到公共服务体系助力高校开展远程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公共服务事业的建立是一个创举,它对如何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公共平台做了有深远意义的尝试;它促使远程教育形成一个产业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而且提供了专业化、专门化的服务;公共服务体系还打破了学校自己所有事“包天下”的格局,对高等学校今后的管理格局产生了影响。上述这些内容,都为下阶段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十余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首先,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指导思想及政策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20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35%。可以预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20年达到40%的目标会提前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大幅提升预示,我国各类高等成人学历教育的补偿教育作用开始弱化,而以提升技能、更新知识、专业转行以及满足各类人群兴趣爱好等为主的继续教育将逐渐成为主流。2014年,国家启动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如果仅仅把这个目标理解成对高考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这个目标是一个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建立一套新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总体目标,吹响了进军终身学习社会的号角。2014年,我国教育领域还有一项重大活动就是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职教体制的改革也是大手笔,打通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研究生上升的通路,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在决定中还强调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要求“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上述这些国家宏观层面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变化无疑给远程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远程教育的形势也发生了重要变化。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通知要求“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之后,教育部先后批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所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和地方开放大学的建设打破了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旧格局,其目标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广播电视大学新时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广播电视大学的这一变化势必给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影响。201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措施,取消和下放70项审批事项,其中包括取消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业内人士认为,“取消网络教育审批权”将使更多的大学得到网络教育的入场券,我国将有可能再出现一批可颁发学历的网络大学,进一步激活远程学历教育的市场竞争。非试点高校兴奋于网络教育开禁而跃跃欲试,很多成人教育学院都高度关注本单位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取消网络教育审批权对公共服务体系来说是一个新的重要机遇。

此外,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1月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手机网民的规模在逐年提高。截至2014年12月,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类网络应用也发展迅速,渗入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巨大的用户和广泛的应用表明使用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MOOCs、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微课、大数据、混合学习等在各类教育中的应用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是公共服务体系所有业务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必须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的产业迅速发展,在线教育产业有异军突起之势。2014年在线教育营业额达到了800亿元人民币,有人预测到2020年,将要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在线教育企业将成为公共服务体系新的竞争对手。

三、公共服务体系新使命

既然整个远程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公共服务体系的使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公共服务体系要有新的使命感。

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一个讲话里也提到,“远程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要“建设社会化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等学校以及国内外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在15年前公共服务体系的使命就已经明确了,只不过限于历史的原因,公共服务体系在前一个阶段主要的作用是在高等远程学历教育领域。而其现阶段的新使命就是要用终身学习社会这样一个目标来引领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使命的回归。我们要为这个事业不懈努力,这既是公共服务体系的责任,也是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公共服务体系提出“图变”,这是适应形势、自我革新、再谋发展的创新之举。如果公共服务体系把“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转变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转变就成功了。

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怎么变?严冰给出了基本原则:更新理念,丰富内涵,扩展范围(严冰,2012)。

从主要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服务,协助开展学历补偿教育,转向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这样一个新的阶段,理念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但是,这种定式可能会成为改革创新的羁绊。自我的改革和转变是痛苦的过程,要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同时应该看到,对公共服务体系来说,改革也是有条件和有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有广泛的合作伙伴和深入基层的学习中心,优势在于能发动集体的力量,可以做单一院校做不成的事。公共服务体系有技术研发、资源开发的团队和经验,有支持服务的理念和团队,也有公司管理的体制、机制,更有先走一步的资金支持。公共服务体系不是从零做起,只要能够切实转变观念,这些优势都可以在转变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内涵建设是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作为一个教育企业,质量是核心,管理是保障。教育质量是个永恒的话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是衡量教育服务企业的终极指标。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学习中心服务质量标准,开展常态化的服务质量测评,更好地开展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要研发新一代的远程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探索与创新移动学习模式,开发新型教学资源,推进远程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要用常态化的数据分析支持提高学习水平,O2O模式促进混合式学习,开发MOOC吸引更多学习者。此外,还要与时俱进,创新管理体制和架构。

在现有的业务范围之外,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进程中有很多领域可以去做。业务的扩展意味着更广泛地介入教育服务业,包括:在成人函授领域开展学历教育;积极参与区域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探索行业服务的可能性,开展学习型行业的建设;积极介入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远程教育的行业标准;注重学习成果积累与转移,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利用第三方优势,寻找与政府合作开展服务的机会;研究在线教育市场,寻找切入的机会。公共服务体系也不会是现在的单一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新的不同的类型。下文谈到的“MOOC中国”联盟的构想,其实也是一种新的公共服务的模式。

四、“MOOC中国”联盟的构想

2015年1月,由奥鹏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牵头,联合37所著名高校组建了“MOOC中国”联盟。高校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联盟的筹备和建设进程中,并对联盟报以很高的期望。高校希望通过联盟的建设扩大学校的影响,创新奥鹏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拓展继续教育的业务空间,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应该认识到,建设好“MOOC中国”联盟对我国的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对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MOOC中国”联盟是一个尝试新一代公共服务体系的载体,是一个试验田。通过这个载体,可以更新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创新合作模式,拓展业务范围,深化公共服务体系内部的改革和建设,全方位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笔者与部分高校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同仁共同勾画了一个联盟的框架(见图1)。这个框架的愿景是为国家终身学习社会建设服务,面向各类人群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框架还是很初步的考虑,还需要不断地细化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MOOC中国”联盟业务框架的主要特点:

1. 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平台

联盟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习者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服务,包括从免费到收费、从单门课程到系列课程、从学生支持到全方位学习支持、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适合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各类教育形式,为各类教育提供互联互通和上升通道。

2. 实现学习成果累积与转移

学习者在联盟内的所有学习成果均可累积。联盟制定规则,实现联盟成员之间、联盟成员与非联盟成员之间的学习成果累积与转移。联盟设计并提供以多门或系列课程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认证。能够对学习者在联盟内、联盟外的学习成果提供独立认证,建立联盟的核心竞争力。

3. 实现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

联盟充分发挥众多合作伙伴以及品牌的优势,开发多种类和形式的名师、名校优质资源,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联盟制订资源认证标准,对所有入盟资源进行标准化认证,保证资源质量。制订成员之间以及联盟与联盟外教育机构资源共享的规则,实现无偿或有偿的资源共享。

4.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保证教育质量

联盟运营要提供先进的技术平台、优质的课程资源、人性化的服务和健全的管理,保证较高质量,建立质量品牌,吸引学习者。

5. 建立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管理模式

联盟实行完全学分制,由以专业为中心向以课程为中心转移,建立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联盟积极尝试开放教育模式,学习者可以随时从任一层次注册学习,学生从注册到全部学习过程都通过互联网完成,面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服务。

五、结束语

在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进程中,公共服务体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的远程教育要成为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公共服务体系在今后应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教育的公共服务事业大有可为。

(本文根据笔者在“‘OPEN 百年 图变’――2015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高峰论坛”的发言整理而成,文中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专指奥鹏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 网络教育的春秋时代及其对策[J]. 现代教育技术,2001,(1).

[2] 教育部. 关于启动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普通高校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 教电[1999]1号.

[3] 教育部. 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 教高厅[2000]10号.

[4] 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2]8号.

[5]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2014]35号.

[6]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7] 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2010]48号.

[8]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国发[2014]5号.

[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

[10] 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999.

[11] iReseach. 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报告. 2014.

[12] 严冰.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3] 奥鹏研究院. “MOOC中国”联盟设计方案. 2015.

收稿日期:2015-04-15

篇6

关键词: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服务贸易

一、教育服务与跨境提供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定义了4种服务提供模式,跨境提供是其中之一。GATS把跨境提供定义为“自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提供服务”。该定义表明,在服务贸易发生时,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均没有流动,跨境流动的只是服务内容。

就费用与成本而言,跨境提供是最便捷和最经济的一种服务提供模式。一方面,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不必承担像其他3种服务提供模式下一方或双方必须流动才能提供或接受服务所产生的费用或成本,如在境外消费的模式下消费者流动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提供地国,在商业存在的模式下服务提供者以设立新的商业实体的形式流动到东道国,而在自然人流动的模式下服务的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流动到东道国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必流动,跨境提供实际上为消费者和提供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收益并不一定会逊色于其他的服务提供模式。

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主要是通过邮政服务、电信服务、广播电视、卫星通讯、因特网等现代通信媒体完成。由于各国国内对卫星器具使用的规管和广播电视媒体的政治敏感性,教育服务跨境提供通常的形式主要有函授、远程教育和培训、网络教育(E教育)等。

跨境提供的网络教育服务较之传统的函授、广播电视媒体提供的教育服务有很多的优点和优势,如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便捷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节省费用等。首先,网络教育是学生容易获得的教育服务模式。就网络学校而言,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而不需要像传统教育方式下定时定点学习指定的内容。其次,网络教育可以使教育方式有更强的适应性。教师可以使用更为灵活和互动的教育方法。第三,网络教育节约费用和时间。网络教育由于不需要把教师和学生统一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节约时间和成本,唯一需要协调的就是有时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进入因特网。

和其他教育服务提供模式一样,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也受制于一些因素。首先,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教育服务的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普及程度决定其网络教育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其对外提供和接受外国教育服务的政策走向和教育服务开放程度。其次,国内与国际网络教育政策。教育服务中的跨境提供只适用于那些做出开放承诺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并有法律约束力,而对于那些没有承诺的WTO成员或者非WTO成员并无义务的约束。事实上,即使在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WTO成员中,大约一半的成员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做出种种限制。再次,教育服务出口国的教育资源提供能力。教育服务的出口国应当具备为外国教育服务消费者提供达到特定标准或符合要求的教育服务的能力和资格。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服务的内容和从事教育服务的人员的素质对教育服务质量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第四,统一的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教育服务提供者的选择。对于教育服务提供者而言,教育服务的质量关系到他们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份额和长远利益。统一的国际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跨境提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学历、学位的国际认证与认可。学历和学位能否获得广泛的国际认证和认可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和选择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基本依据,也符合教育服务提供者的长远利益。建立有效的国际学历、学位认证、认可机制有利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WTO成员与教育服务跨境提供

由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方面都享有巨大的竞争优势,通常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上占有强势地位,对以网络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开放持积极和欢迎的态度。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包括网络教育在内的国际教育服务提供能力,甚至难以满足本国的教育服务消费需求,对网络教育服务的开放持帝嗔甚至是消极、被动的态度。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为必要时制定灵活的跨境提供教育服务政策留有余地。

在150个WTO成员中,只有47个成员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其中又有大约一半的成员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做出各种限制。美国作为教育服务出口强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只承诺开放成人教育服务和其他教育服务,但对跨境提供教育服务没有限制。美国要求其他WTO成员取消包括东道国的不透明国内补贴和针对电子传输教育资料不适当的限制在内的14种妨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障碍因素,并要求尚未开放市场的WTO成员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法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对跨境提供均没有限制。韩国对高等教育和医疗健康有关的成人教育跨境提供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不作承诺。日夺对小学和初中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不作承诺,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方面作出了限制性的承诺。澳大利亚承诺开放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并对跨境提供的市场准入不做限制,采取了比多数WTO成员更加开放的教育政策,并且指责部分WTO成员为采用因特网提供教育服务设置新的障碍和对进口教育资料设置限制等。可以看出,上述各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采取不同的立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开放能力,但更多的是他们各自在教育服务领域的贸易利益和竞争优势,如澳大利亚以促进教育服务出口发展国际贸易,在2004年通过跨境提供方式吸引了24000名国际学生,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也采取积极开放的政策。

三、我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政策与立法

在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模式下,教育服务提供者(通常是学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通过电子传输、函授和通讯等渠道和方法向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服务消费者(即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在我国主要指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E-education)。广义的远程教育包含利用邮政、广播电视技术、互联网和电信网方式提供的教育服务,网络教育属于远程教育的范畴。

广义上的远程教育在我国始于1960年建立的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远程教育体系。@我国至今也没有关于远程教育的统一立法,只有教育部及其办公厅的零星的临时规范性文件,比较重要的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2003年)和《教育部力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2005年)等。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国家鼓励开展远程教育,对远程教育提供机构进行规范,实施质量控制。但是,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远不能适应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跨境远程教育方面的立法基本上是空白。现有的立法(如果是的话)从立法层次和效力上看只能算是规范性文件,其立法层次低、效力弱、内容粗疏、结构散乱的特点很明显,既不能反映和适应国内远程教育发展的现实,也不符合跨国远程教育服务发展的趋势。我国在教育服务方面实行的是积极渐进的开放政策。一方面,我国承诺开放了所有5个教育服务次类的市场准入,即使与英、美、法、澳大利亚等教育服务强国相比也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我国也对义务教育和警察、军事、政治、党校等特殊教育服务的市场准入、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和国民待遇作了保留,对自然人流动作了主体资格上的限制。

我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不作承诺,既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和需要,也反映了民间对开放教育会引起种种问题的担忧,如教育的丧失、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国内教育服务市场的流失等。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服务总体发展水平及教育管理体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育法制不健全,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开放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必定会更容易发生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可避免。

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跨境提供模式,意味着我国不必承担向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开放跨境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国际义务,为我国制定和修改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方面的立法留有余地。但是,这并不完全能够排除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以跨境提供的方式进入国内的教育服务市场,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这是因为,一方面,英、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实行教育服务出口战略,一些国外高校为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必然设法拓展海外教育市场,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可以让教育提供者和学生不需要跨境流动就可以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尽管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入学率节节攀升,但民间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依然强劲,国内可以提供的入学机会难以满足需求,而跨境提供的模式可以为国内的教育服务消费者提供一个高效率、低费用的高等教育机会。因此,我国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外国远程教育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但这种教育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应促使我国建立相应的教育法律体系。

四、我国应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策略

尽管世界各国和部分国际组织对教育服务贸易的内涵存在较大分歧,各WTO成员对待开放教育服务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各国开放教育服务的力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跨国教育服务正蓬勃发展,美国、英国等老牌教育服务出口强国正设法扩大跨国提供教育服务市场的份额,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服务出口国正把出口教育服务作为发展经济和扩大服务贸易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渠道,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服务出口模式。我国目前发展滞后的教育法制和低效的教育行政体制已成为教育服务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瓶颈,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我国的教育服务业在开放的环境里健康发展。

1、保持积极、渐进的教育服务开放政策教育服务的复杂特性和各国贸易利益的冲突使教育服务成为承诺开放最少的服务部门。我国已经做出了较高程度的开放承诺,相对于现有的教育发展水平已属不易。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应维持现有的开放政策,同时积极参与教育服务贸易谈判,维护本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利益。

2、加快完善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方面的相关立法(1)修订《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促进教育服务开放、维护教育和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原则。(2)制定全国性教育法律。尽快制定《成人教育法》和《学生法》,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护。(3)尽快制定《教育服务贸易条例》和《远程教育条例》。前者作为统一规范和管理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应规定开放教育服务、鼓励教育服务出口、维护教育、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和文化、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等原则、教育服务的4种提供模式、规则、程序和法律救济等条款。后者是调整远程教育服务的专门法规,应规定远程教育服务的定义、适用范围、提供远程教育机构的资格和条件、运作、远程教育的质量监督、涉外远程教育机构的特别规定等内容。

篇7

论文关键词:信息生态学;网络教育;资源库

论文摘要:信息生态学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新兴学科,为当今信息时代中产生的新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文介绍了信息生态学产生的背景与基本概念,提出了信息生态学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围墙的樊篱,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网络教育能够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网络教育效率的核心因素,而资源库的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如财政、技术、人文因素等,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问题,如资源缺乏,质量不高;重复率高,利用率低;分布不均衡等等[1],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影响网络教育的质量。信息生态学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对于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信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信息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生态学进行了界定:“信息生态”本身是一个比喻式的概念,它产生于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onnie Nardi 和 Vicki O’Day在著作《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 》中首先提出:信息生态是由特定的环境中的人,实践,价值与技术共同组成的和谐系统,信息生态系统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强调的是在技术下支持的人的活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2]。20世纪90年代,张新时院士在国内较早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不过,其研究主要局限于生态学领域,以自然生态系统而非信息为研究对象, 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建模并加以分析;1995年,陈曙在《信息生态的失衡与平衡》一文中,对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国内首篇研究信息生态学问题的文章[3];此外,还有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生态学进行了界定,使信息生态学在国内得到很大的发展。笔者认为信息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三者组成的信息生态系统,目的是在该系统核心价值的指导下,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信息生态系统的产生,发展,演化;用生态学的方法解决信息生态系统中产生的问题;用生态学的思想来优化信息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使其产生更大的效率。

作为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信息生态系统,它有如下五个特点:系统性,指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强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性;多样性,是说信息生态系统中有不同类型的要素;协同演化性,指信息生态系统不断变化和发展;关键性“物种”,指某些因素会对信息生态系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地域性,指信息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空间中,并且有一定的针对性[4]。比如学校就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它由教务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等机构组成,它的核心价值是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价值的引导下,校长、教师、教学行政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共同为学生服务,并且学校还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等等,以及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校园网和图书馆以及学校网络办公环境的构建,而全体老师都在学校这一综合的大环境中进行着分工不同,但目的相同的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信息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有区别的: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自发的,是无组织的;而信息生态系统是人为的,是人主动构建的,它包括经济、人文、技术三大支柱。经济是基础,技术是保证,人文是引导。没有经济基础,就不会有系统产生的物质条件;没有技术的保证,系统不会顺利的构建;而没有政策法律的引导,系统就会杂乱无章。正是有这三种因素的支撑,信息生态系统才得以产生、发展、以及演化。

三 信息生态学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指导意义

网络教育资源库是一个包含人、信息、环境三要素的信息生态系统。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指一线教师、技术人员、资源使用者等;信息因素主要指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源及其使用说明、有关通知等;环境因素是指国家以及学校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等等。所以,作为一门以研究信息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学科,信息生态学必然对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注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性,树立科学的系统观

信息生态学以信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5],而信息生态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内各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建设资源库要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确定资源库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要选择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发什么样的资源类型;要选择采用什么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要注重与开发人员与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等。在资源库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注意资源库的整体性,以系统化的观点统筹兼顾,实现核心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开发出文本资源,也可以开发出视频资源,但是开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分析哪种类型的资源对学生的学生具有启发性、促进性,能够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信息生态学强调在信息生态系统中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要让技术来服务于人。长期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一些学校、组织好大喜功,重技术轻应用。往往是先开发出教学资源,然后让学生去使用、去适应。这种方法没有做到对具体学习者的分析,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要开发出好的学习资源,不仅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对学生具有启发性,不仅要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 注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信息生态系统中包含各种类型的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而资源库面向的更是广大的学生群体。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变量和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开发的资源也要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目前最主要的网络教育资源类型有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那么,在资源库中,这些资源都要存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转贴于

4 建立便利的反馈机制,促进资源库的协同演化

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信息生态系统也在不断的演化,它也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资源库的建设也应遵循同样的路线,必须注重反馈机制的建立,确保资源的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之间能够顺畅的交流与沟通。网络教育资源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完善,一直向前演化。在这一演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始终是一个主导力量。因为通过交流,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教师的想法,从而可以采用相应的技术开发出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建立顺畅的反馈通道是实现交流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资源库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

5 应用“优胜劣汰”法则,保持资源库的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信息生态系统也处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过程中。信息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信息垃圾、信息污染、信息安全[6]。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库中的某些信息还有没有用、信息的内容是否科学、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是不是安全等;如果资源库中的一些信息陈旧了、过时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必须及时清理;如果开发的资源有误差,甚至不正确、不科学,一定要予以纠正,甚至清除;或者由于技术的原因,使得资源的存储和传输不安全,容易给网络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那么网络资源就面临着被篡改,被删除的潜在危险,所以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以保障资源库的安全。经过这些处理之后,资源库系统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然后会开始以后的动态平衡的轮回。

6 促进资源库中信息的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分解者、信息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7]。应该注意,信息也只有在循环中才会产生价值,这是信息特有的一个特点。信息资源的流动影响着资源的价值,流动越快,价值越高;反之,流动越慢,价值越小。因此,在网络教育中,必须加快资源库中学习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提高资源流动速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来利用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

四 结束语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网络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生态学给我们处理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对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深信,随着对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深入,网络教育资源库会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建设得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网络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鲁子荟,纪颖.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希望月报.2007,(4):3.

[2][4] Bonnie Nardi and Vicki O’Day. Information ecologies: 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M].New York: MIT Press.1999.

[3] 周庆山,李瀚瀛等.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概况与术语界定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6,6:24-29.

[5] 张福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 2002,(1):32-34.

篇8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质量;范式;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2-0076-06

自教育部1999年批准高校试办网络教育以来,已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67所试点高校有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权。这些高校及其网络教育学院一直重视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然而,这当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高校网络教育的目标和对象的定位不够清晰,网络教育性质模糊,尚未摆脱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发展不规范,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调查和分析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有助于网络教育学院自身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相关的经验对其他教育活动也不无启发。

一、教育质量管理三种范式的理论特点

范式(paradigm)一词源于希腊文,一般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规范等意。根据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的观点,范式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价值观,基本定律、基本理论,以及模式、方法或技术。从具体形态上看,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或三种范式的探索,这三种范式分别是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三者的基本差异可以简单地从方法侧重、管理目标、责任主体三方面加以表述(见表1),而其中的共同要素正是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需要析出并加以改造或吸纳的。

(一)质量控制理论以事后检测为重点

最早的质量观念是质量控制,重视生产结束时检验和筛选有缺陷的产品,致力于去除产品中的问题。这种管理范式被称为“事后历程”(after-the-event-process)。质量控制的主体通常是质量控制员或稽查员等质量专业人员。质量控制采用的最普遍方法是检验或测试。这种方法在教育领域被广泛使用,以决定教育活动是否“达标”。因此,通过检测确定目标与表现之间的吻合程度成为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显然,这种质量管理范式可能带来废品和重复作业等相当多的浪费。

(二)质量保障理论以预防缺陷为重点

针对质量控制存在的浪费问题而提出的质量保障概念,重视从生产一开始就预防缺陷的出现。质量被事先设计到程序中,以保障产品按预定的规格生产。质量保障就是生产无缺点、无缺陷产品的方法,它被称为一种“事前及事中的历程”(before-and during-the-event-process)。这种系统规定了生产依照什么标准、生产如何进行等程序,是一种预防模式。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注重质量文化建设

全面质量管理吸收了质量保障的概念并加以延伸发展而成。它注重创造质量文化,持续改进质量。每个员工的目标都定位于让顾客欢欣(不只是满意,也不只是超乎顾客的期望)。在全面质量管理关于质量的定义中,顾客是最重要的。1982年,彼得斯与华特曼出版了《追求卓越》一书,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顾客有需要的时候,以顾客期望的方式提供顾客想要获得的东西。这自然包括了随着潮流的变化,满足顾客变化了的品位、需求与期望。

20世纪5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欧美介绍到日本后,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后,该理论被重新引入欧美,在工商业中被广泛应用,并被快速推广到教育等领域。当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又一次为人们所关注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举措而被高等教育界的许多人士所倡导。虽然也有人提出过异议,但是,以强调质量、强调全员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些高校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甚至掀起了世界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运动。

调查显示,上述教育质量管理的每个阶段或每种范式在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都时有体现。

二、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调查概况

课题组从2010年底开始,借用教育质量管理一分为三的范式分析框架,采用全部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文献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课题组调查了全部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可获得的管理文件与相关报道,以教育质量管理三种范式的基本特点为据,从价值观、基本原理、方法或技术等方面,析出类别,结合个案情况,比较质量管理主要范式各自的特点,并就此对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选择或转换有所反思。

调查以网上资源为主,包括各网络教育学院官方网站、媒体报道、中国知网等,辅以图书馆收藏的纸质材料。对个别网络教育学院的情况开展了实地访谈或电话咨询。

(二)观测点

为分类方便,我们以教育质量管理各范式最为显著的理论特点为参照,将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观测点进行了简化处理,从质量管理时间与内容两个角度,以每个范式最为侧重的特点作为归类依据。

质量控制型:注重对教育质量的结果检验,即主要根据学生毕业时的学分与成绩等情况颁发相应证书,并检测出“不合格者”。

质量保障型:注重对教育质量的预防。重点放在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探索生产无缺点、无缺陷产品的方法,追求教育质量的“零缺陷”。

全面质量管理型:整合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的优点,侧重质量文化建设,即教育质量管理渗透到教育全过程之中,并特别注重打造全员而不只是教师负责教育质量的质量文化。

(三)调查对象与内容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教育部批准试办的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不包括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因违规操作等原因被关闭或因自身原因没有连续开办的3所网络教育学院。尽管这4个机构的不少材料目前仍然能够在网上公开查到,但为分析简单起见,本研究不作统计。

调查共搜集各校网络教育学院对外公开的教育质量管理文件1500余份。各校的规定及分类标准五花八门,具体内容有重叠,涉及数十个方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20项:(1)学籍管理;(2)毕业及电子注册;(3)学分与学位管理;(4)课程管理;(5)教学环节管理;(6)学生学习过程管理;(7)学生奖惩及学生活动管理;(8)学分制与教学计划;(9)成绩考核管理;(10)学

生行为准则;(11)学制与学习年限;(12)申诉;(13)违纪处理;(14)专业设置管理;(15)教学实践工作、实习方式管理;(16)班主任工作细则;(17)课程教学辅导员管理办法;(18)学生证管理;(19)对教学站的基本要求;(20)招生及有关工作协议。每个方面都有大量不同的具体规定。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类型、学习质量评定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不同范式的典型规定等情况作了归纳和反思。

1、我国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

64所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如表2所示。

2、我国网络教育学院质量管理范式的类型及其数量分布

在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大致可归为质量控制型的有13所,质量保障型的有38所,全面质量管理型的有13所(见表3)。

3、我国网络教育学习质量评定的主要(技术)方式

此次调查发现,我国网络教育学院普遍重视学习质量的评定工作,评定成绩的主要方式是百分制(22所)以及百分制与分级制相结合的方式(30所)。当然,也有学院实行二级制、四级制、五级制、混合(综合)式、结构分数制等方式(详见表4)。

三、我国网络教育学院不同质量管理范式的典型个案

实际上,在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已经不存在单纯地属于某一类型的质量管理范式。但我们通过查阅这些学院的具体规定,将其最为典型的价值观或管理技术作为归类的依据,还是为各类质量管理范式找到了较为典型的一些规定。

(一)我国网络教育质量控制范式的典型规定

个案一:

在校期间,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网院主管部门审核报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予以退学处理,并注销学籍。在有效修业期内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x大学毕业证书。

在有效修业期内,学生未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但所获得的学分数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数90%(含)者,经本人书面申请,可获X大学(网络教育)结业证书。

在有效修业期内,学生所获得全部学分在30学分(含)以上,但未达到结业所需学分数,经本人书面申请,可获X大学(网络教育)肄业证书。

对修读未满一学年而退学或被开除学籍者,发给学习证明。

在此类型的网络教育学院官方网站上,有关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学习证明等规定,清楚地表明了这些机构重视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精神,其质量管理属于典型的事后筛选型――最终分出有无缺陷及缺陷的类型。

(二)我国网络教育质量保障范式的典型规定

个案二:

新生无故逾期一周(不入学注册),取消其入学资格。复查后,凡属弄虚作假、或者不符合招生条件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不退学费。

必须在有效学习期限内,修满学分。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可取得该课程的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课程成绩一般按照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勤成绩占15%,作业成绩占15%加权平均计算。课程成绩不及格或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的课程,可以申请参加一次重考,重考成绩即为卷面成绩。

凡缺课时数达到授课学时的三分之一者,均不得参加课程考试,须申请重新学习该课程。

该类型网络教育学院对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环节管理、成绩考核、学生奖惩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实际上就是将学校视为教育管理责任主体,通过设计合理的预防方案,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的条件,从而确保零缺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种“事前及事中历程”。

个案三:

在规定日期内到学院(或校外学习中心)办理入学手续(报名登记、缴费、填写学籍卡)。

各科成绩根据平时作业成绩、平时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当学分累积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标准,即可毕业,学校发给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

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考试,完成所学学分,考试成绩记入成绩册,作为升级、重修、奖惩、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课程考试分考勤(点击课件率)、作业分与期末试卷分,期末考试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面试等;平时考核可通过小论文、大型综合题、阶段测验等,以及考察学生完成作业、学习态度、到课率等情况综合评定;其比重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而定。课程成绩总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该课程的比重,考试课最多不超过20%。平时成绩占期终总评成绩的30%。考核成绩不及格,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重修课程的考核成绩按实际成绩记入,原不及格成绩不记入毕业成绩总表。

根据这样的规定,“合格”才能毕业,这显然是必须坚持的,是质量控制范式所蕴含的积极因素。这类规定强调了预防因素的介入,把不合格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在毕业前解决,确保教育的零缺陷目标的实现。在时间上,也是典型的“事前及事中历程”。

(三)我国网络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的典型规定

这种范式以正式加入ISO系列的网络教育学院的有关规定最为典型。

个案四:

学院依据成人学习特征和各种媒体特点,注重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了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讲授与辅导答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用的教学模式。此外,通过实行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预约选课和预约考试等举措,允许学生自定步调,自选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院引入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标准,积极探索标准规范与自身远程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个案五:

管理规范:按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以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规范本院的教学服务质量管理。

资源优秀:充分利用X大学的教育资源,整合其他优秀资源,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

服务满意:以学生,医药卫生机构为关注焦点,提供顾客满意的远程教育服务。

质量方针:管理规范,资源优秀,服务满意,技术可靠,提供一流的医学远程教育。

技术可靠: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教学产品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提供一流的医学远程教育: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走在行业的前列。

个案六:

“十二字”办学理念――资源(Resource)、服务(Service)、过程(Process)、监控(Monitor)、质量(Quality)、效益(Outcome)。

“全人教育”方针――提供“全人”教育(Whole-person Development),培养学生具备“十大素质”。

“三新”活动――以新技术(New Technology)、新理念(New Concept)、新角色(New Roles),提高教师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推行新的教与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角色,培养新世纪的新教师。

模块制双证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出口、多入口、多目标、多层次、多模式的“模块制双证教育体系”(Learner-constructed Modular Educational System),又称“彩虹塔”(Rainbow Tower)……

“五个任何”教育服务――任何人(Any One)、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Place)、任何方式(Any Mode)、任何需求(Anv Need)。

这类网络教育学院从管理规范、质量方针、技术实施、资源利用等方面精心设计,创造教育服务的质量文化,从而追求顾客满意度。

上述表述虽然是用于宣传的,但也从目标上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育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只有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尽力而为,才不会让学生、企业界等“顾客”产生受骗的感觉。因此,这些宣传在客观上引导着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的转换。

四、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特点反思

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基本特点是教育质量管理正在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型,但目前的显著特点是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全面质量管理三种范式并行,甚至在同一所网络教育学院中也能看到三种范式并行的局面。

就调查材料而言,注重毕业生“零缺陷”而又实际存在“淘汰制”、重视学员作为“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信息公开是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注重毕业生“零缺陷”,但实际存在“淘汰制”

此次调查没有找到关于淘汰制的明确规定,但几乎每所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都有关于“退学”的规定。这说明,在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各种范式中,受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影响,正逐步重视生产“零缺陷”的产品,尽量避免培养“不合格”的学生。当然,不合格“产品”万一出现了,实际上还是要被“淘汰”的。只是,淘汰制与全面质量管理这种质量范式的精神是不一致的,也与教育学中乐观主义的学生观相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范式被广泛接受和真正确立,事实上存在的“淘汰制”也许会逐步被淘汰。

根据“掌握学习”等乐观主义的教育理论,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掌握”学校所教的知识,在学习成绩上几乎不存在所谓的优生、差生等“正态”分布,因而网络教育在理论上也不宜追求学习成绩上的淘汰,而应转向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促进人人成才、有效避免学习“缺陷”的质量管理范式。

(二)重视学员作为“顾客”的需求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这实际上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根据ISO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同时强调全员对质量负责,强调全程参与并持续改进质量。

在我国多数高校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核心要义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满足社会和学生的期望。在国内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界,这种顾客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正越来越受重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单位,已正式加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行列,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各方“顾客”的需求都非常重视。

(三)质量管理信息公开

在被调查的网络教育学院中,教育质量管理的文件几乎全部在网上公开,随时可供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和有关方面浏览。这从制度层面促进了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运转。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网络文化日益渗透到教育系统的每一个领域的今天,网络教育学院的这种做法尤其值得其他教育机构参考。

五、余论

(一)教育理论界宜重视和加强对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政府的教育政策历来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网络教育的有关政策及理论却重视不够。事实上,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教育部对每一所试点高校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批,还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制定了相关的质量认证标准,其中包括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保证规范》(CELTS-24)和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网络教育课程质量认证基本标准》。我国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或通过了一些国际性的教育质量认证(如ISO系列),但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更缺乏从教育质量管理范式及其转换的角度所作的系统分析,致使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还缺乏本土化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对此,教育理论界不能袖手旁观。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成员,招生规模稳步快速发展。2008年招生147.22万人,在校生已达355.9万人,其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不断得到政府和社会广泛承认。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网络教育更为重视引进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理论界应主动研究相关问题,并为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寻找和提供新价值、新方向与新的理论支持。

(二)在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在提倡和建构质量文化的同时,避免消费主义对教育质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篇9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做法 内容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extboo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unable to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 This paper will work at a university Academy of Fine Art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s an example, from the basic method, content construction, three aspects of work, explore the method of Internet plus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words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ic practice; content construction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这极大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某高校美术学院积极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常态,从微信这一热点网络载体切入,及时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美院小伙伴”,整合资源打造高效率、快答复、一站式的“微”服务体系,在服务过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变“灌输”为“选择”,变“僵化”为“生动”,迎合学生味口,增强教育效果,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1 基本做法(1)从优选拔建立“微团队”。加强网络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即美术学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组长由院总支书记担任,成员由副书记、院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担任。主要负责网站策划与建设指导、审核和筛选网上信息、网上交流与沟通等工作。加强网络传媒中心队伍建设,网络传媒中心隶属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由1名辅导员和8名学生干部组成,要求思想政治过硬、掌握教育规律及娴熟的网络技术,主要负责公众微信账号网络宣传平台日常管理。同时,网络传媒中心下设记者团,即网络信息员,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加强班级学生管理员队伍建设,班级学生管理员又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主要由班级团支书和宣传委员组成,负责联系院网络传媒中心记者团,宣传班级活动,拓宽网络思政教育覆盖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2)创新版块打造“微空间”。“美院小伙伴”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由板块构成。“微美院・大事件”主要国际国内发生的最新重大事件,官方解读、以正视听;“微美院・大视界”主要美术专业的最新时讯,及时掌握专业动态,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微美院・大生活”关注校园生活,从学生衣、食、住、行等方面及时信息,分享互动,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微美院・大舞台”及时院系最新动态,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积极了解、参与院系建设发展,提高学生凝聚力、向心力;“微美院・遇到最美的自己”开辟学生私人空间,提供网上交友、交流互动服务;“微美院・微专刊”提供最新各类刊物阅读;“微美院・微电影”及时国内外及本土校园微电影;“微美院・微网评”围绕网络热点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3)服务学生推出“微形象”。为提高平台知名度和参与率,该学院根据学生特点,精心推出“美院小伙伴”微信公众平台卡通形象,增强平台亲和力和点击率。发挥美院专业所长,开展面对全院学生的“寻找小美”卡通形象设计大赛,公开形象投票,选取最受学生欢迎的“小美”卡通形象。围绕卡通形象,量身定制了“小美听你说”、“小美微提醒”等特色栏目,定期向学生推送内容丰富、语言活泼、阅读方便的微官网、微信报,实现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信息同步、同步共享,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主流声音。(4)整合资源优化“微服务”。不仅注重通过网络新媒体在线上服务学生,还十分强调线上线下的协同配合,不仅构建了线上收集问题、线下协调联动再通过线上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还在凤凰山建立“小美”形象线下展示区,并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区开展“平台接待日”活动,面对面地受理学生的咨询和建议,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并进的服务学生长效机制。院系领导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美院小伙伴”微信公众平台中心线上线下整合工作,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水平。(5)完善机制形成“微势力”。建立平台运行的审查制度,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立信息审核制度,学院层面的信息由辅导员进行初审,副书记签字审核后才能,保证各板块内容采集、审核、等环节畅通。建立网络监控制度,对各班级联络站提供信息进行实时监督,保证网络内容的正确、积极、健康向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实现思政网络的育人和导向功能。建立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美院小伙伴”中心工作例会,研究版块内容更新,保证工作有序进行。2 教育内容根据网络平台快捷性、自由性、平等性等特点,坚持从学生出发,在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正能量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1)思政教育引导。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精心组织形势政策教育,充分依靠辅导员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学生情绪疏导和思想引导工作,努力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开辟“大事件”版块,办好“政策讲堂”,向学生介绍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和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和学院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就业创业引导。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及时做好创业教育引导和各类就业信息工作,定期收集该院主要生源地省份的人事招考、大型企业用人信息,为学生就业、创业搞好服务工作。系统介绍国家创业政策和学校的扶持政策,推介了一批学生创业典型,为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3)学风建设引导。学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是一所学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志。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是关于一个学校发展的大事,关乎学生成才成人的大事,积极宣传正能量的人、事,树立典型,给学生们以鼓励、激励,引导在校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推进学风建设。对该院荣获国家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十佳学习标兵、创业标兵、优秀毕业生等优秀学生进行专访,并通过平台介绍先进事迹,对优秀学生起了良好的鼓励作用,为其他同学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4)安全教育引导。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生专心学习,安心大学生活的重要保障,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美院小伙伴会及时关于节假日放假安全、寝室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的信息,时时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安全教育信息,例如,开辟学生安全教育专栏以图文并茂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安全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5)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逐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从前,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形式。美院小伙伴开辟学生心理教育版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活动通知,定期发送心理健康知识电子宣传册。(6)学生管理服务引导。网络平台的建设就是为了适应如今大学生的获取信息新渠道,方便快捷地传送信息。美院小伙伴关于美院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比如讲座通知、活动快报、美院动态、美院事记、活动征集、比赛通知等工作信息,为同学们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7)注重微电影教育。微电影是该院网络教育的一个特色,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通过微电影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丰富校园文化。将微电影引入毕业设计,通过举办贴切学生生活的爱国、爱校、爱生活等类型的主题活动,特别是在毕业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3 取得成效自“美院小伙伴”微信公平台创建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院系师生的一致好评,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最忠实的“小伙伴”。一是学生参与度高。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点击量已超过20万次,推出的信息资讯点击量都在500次以上,方便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院校之间的联系交流。二是提升了思政教育成效,通过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三是预防了突发事件发生,通过掌控学生网络信息动态,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从而起到了危机预防和干预作用,及时有效化解了多起学生安全事件。四是增进了师生关系,通过开辟了校方与学生平等对话渠道,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既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又密切了师生情感联系。五是促进了学风建设,通过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与参与度,形成了互帮互助、奉献爱心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网上志愿者活动,形成了互帮互助、奉献爱心的良好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六是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宣传和有关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等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美院小伙伴将会进一步优化网络教育平台、转变网络教育观念并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网络;体育教育;平台建设;资源共享

Abstract: The understanding now the network education’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our country network sports education existence’s question, through the government, educates the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the school as well as the society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ways solves the present restriction network sports education development bottleneck problem, promotes our country network sports education development by the time, promotes the entire society to take the sports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sports person own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twork; sports edu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resource sharing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已逐步成为现代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型教育形式。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学校采用网络教学的比例逐年增多,涉及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展,参与的群体也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教育在某些学科领域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网络教学资源匮乏、资源共享的信息不畅通、教育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比如在网络体育教育学科领域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本文就网络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制约我国网络体育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

1.1网络体育教育普及率低、功能单一

网络体育教育的载体和媒介首先是体育网站建设。据调查,全国87所普通高校中,体育教学部门计算机设备具备互联网接入功能的占89.7 %,拥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教室或场馆占16.1 %,多媒体教室或场馆能够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占14.9 %,具有门类齐全的多媒体教学及应用课件或软件库占2.6 %,具有体育远程教育系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海量存储)占2.3 %。体育网页上载情况直接反映管理者对网页建设的认识与关注程度。72所直属高校中,有网页上载功能的高校有32所,占44.44 %;354所重点高校有网页上载的高校有94所,占26.55 %。72所直属高校中可浏览且具有网络功能的学校有32所。32所学校中,具有宣传功能的学校平均比为64.4 %,具有储备与共享功能的高校平均比为9.38 %,具有信息反馈功能的为57.8 %。这表明我国高校体育网页建设整体关注与认识程度欠缺,网络体育教育、远程教育的普及率较低,网站功能单一。

1.2网络体育教育的信息化资源匮乏,信息难以共享

学校体育教育中,具代表性的有3类资源:体育教学资源、体育竞赛资源和体育课后获得资源。将这3类资源进行信息化整合后,才能实施网络体育教育。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信息化体育教育资源的建设非常滞后,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体育资源设计、开发、建设的系统性规划,还处于各学校与各单位各自为战的状态。在设计、开发方面的人才规划与利用上还存在不平衡现象,信息化资源还没有一个可利用的大型平台。这种现象就会导致大量的信息化体育教育资源无谓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存在开发、设计的体育信息化资源水平良莠不齐,资源的利用与共享途径不畅通,与实践教学存在较大偏差等诸多问题。

1.3服务设施与技术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我国的网络教育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美国大学的远程教育采用了各种技术手段,采用最多的是视频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Internet的非同步教学、双向交互式的视频教学和单项式预录视频教学。在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按照金伯格(Ginsburg,1998)等人对网络课程的划分阶段,网络课程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网页给学习者提供教学材料和有关资料,以及与其他的有关教育网连接;第二层次是除了在网上提供学习材料外,还要求学习者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网上练习和测量进行异步双向交流;第三层次是除了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外,还要求通过网上交谈室、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或MUDs(MOOs)系统进行同步双向交流。当前世界网络课程已正向第三层次发展。我国的网络课程大部分处于第二层次,有一些还处于第一层次,只有极少数高校采用视频会议系统。

1.4对网络体育教育投入不足,缺乏社会资助

网络教育形式蕴藏巨大的商机,因此,社会资源也在不断的涉足这一领域。美国的网络学校都是由许多相关的教育部门或公司建立。社会资源的加入使得教育这一单一政府行为变为政府与社会的双重行为。使得教育的发展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相比较我国的网络教育特别是网络体育教育缺乏社会资源的投入,缺乏对财政支持以外资金的吸引力,难以形成赚钱效应。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我国国民对于体育锻炼的学习与掌握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投入来完成的,个人投入非常少,加之我国国民对于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相对不足,从主观上对于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高、投入精力不多、功利思想作怪等现象造成了目前这种落后的局面。

1.5体育教育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虽然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高度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现状在长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由于高考制度没有将体育作为考核学生素质的指标,因此,在校的学生也就没有将其列为主要的课程来学习。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大受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体育的作用、体育的功能、体育的价值观、体育对于人本身的塑造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体育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还停留在简单的身体锻炼认识阶段,而体育深层次的价值没有得到挖掘,长此以往也就造成这种偏见的形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者——顾拜旦先生对于体育有明确的认识观:“体育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它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他从多个层面诠释了体育,也为全社会树立了体育的全面价值。

2实现网络体育教育的途径及解决方案

2.1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适应网络体育教育发展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1999 年2月24日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涉及的网络体育教育部分的份额却较少,对于网络体育教育的发展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要实现网络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应从政策上给于适当倾斜。各级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应及时贯彻和执行所制定的网络体育教育发展规划。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全力支持此规划的实施,以达到规划所制定的目标。全社会应从此规划所涉及的各领域入手,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2加大对网络体育教育资金支持力度,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网络体育教育的发展也同样遇到类似问题。政府应当在此方面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也就是首先政府或者是教育与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在网络体育教育方面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启动资金以启动该教育项目。其他各级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可设立配套资金加入该项目。使用部门也可使用本单位本部门现有设施和资金投入来促进该项目的实施。利用政策优势,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由于社会资金有较强的逐利心理,而这种利益如何能够有效地与其经济效益相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是吸引其投入的重点所在。如目前常采用的一些方式:股份制筹资、广告、产品冠名权使用、企业赞助、发展教育基金、赛事直播等。

2.3构建大型网络体育教育平台

基于NET的网络体育教育平台的是实现网络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实现网络体育教育的各项目标,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与建设大型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大型网络体育教育平台从技术角度要实现以下几个突破:①总体设计起点高,要达到和超过第三代水平;②软件制作多元化;③存储格式多样化,如文本类素材采用TXT、DOC、RTF、WPS格式。图形(图像)类采用BMP、WMF、JPG/JPEG、GIF格式;音频类素材采用WAV、MIDI、MP3和RA(流式媒体)格式;视频类素材采用AVI格式、MOV(QuickTime)格式、MPG格式和RM(流式媒体)格式;动画类素材采用GIF、SWF格式。④存储容量采用海量存储;⑤页面设计人性化,导航功能突出;⑥人机交互功能可视化,可进行视频对话、文件交流、上传、下载、播放等功能;⑦在线测评客观,在线指导准确化。建设大型网络体育教育平台从使用者角度要实现:①链路连接自动纠正;②构造动态页面;③提高搜索速度,扩大搜索范围;④HTML支持多国文字;⑤提高HTML可扩展范围;⑥下载、在线高速运行;⑦可视化功能先进等。网络体育教育平台建设要达到第三代水平必须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都要应用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设备,才能运行各种功能。

2.4对网络体育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建设进行联合公关并促进信息共享

对网络体育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建设要进行联合公关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设计、开发人员不单只是体育工作者、IT设计开发者单独进行,应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共同建设,才能将教育资源建设好。单纯靠一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也难以做好此项工作。可采用教师或体育工作者提供素材,提供好的思路,由专业设计开发公司或者是专业人员进行开发与设计。再回到教育教学一线进行实践检验,然后再进行反馈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

2.5加强对网络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体育、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利用现有媒体的传播功能快速、及时的特点进行网络体育教育的宣传,提高全社会重视体育的意识,提升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弘扬体育精神的实质,宣扬体育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来达到全民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为体育发展作贡献的目标。同时利用北京奥运精神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3结束语

网络体育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一环。我们要真正从我国教育的现状、网络教育的现状以及网络体育教育的现状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变。从政策角度、资金筹措角度、科研联合攻关角度、技术角度、使用者角度等多角度视角来改变网络体育教育的落后局面,使网络体育教育的发展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促进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精神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实现全民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 鹏、乔小杉等.我国高校体育网页建设现状与构建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