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行为目标评价模式是现代西方最早出现、体系完善、影响极大的一种理论流派。这一模式是由早期的评价之父泰勒提出的。泰勒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评价是确定学生行为变化程度的过程,也就是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标程度的过程。
该模式以行为目标作为中心,用学生的特殊成就来表示教育方案、计划中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既是实施教育的方向,又是对实际活动是否达到目标及达到目标的程度作出判断、进行评价的依据。通过评价,既能促进实际活动尽可能地逼近目标,又能将评价的反馈信息作为修改目标的依据。有人曾用下图表示目标、行为、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该模式的特点:(1)以行为目标为中心,从目标出发指导实施,以目标为依据,检查实际活动达到目标的程度,根据反馈信息修改目标,简单易行。(2)该模式没有对目标自身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注重对预期效果的评价,忽视对非预期效果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强调以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为主,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2. CIPP评价模式
这种评价模式是美国的斯塔弗尔比姆(L.D.Stufflebeam)1966年提出的,他把评价过程分成四个组成部分,即由背景评价(Conten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组成。CIPP分别是这四种评价的第一个字母。背景评价就是对根据社会的、评价对象的需要和评价对象整个状况提出的目标的价值判断,即对目标本身的诊断性评价,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是对教育方案、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的评价,也就是对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及可能获得的条件的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是对教育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目的是获取方案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作为修改方案的依据。成果评价是对教育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目的是测量和判断实施此方案的成果,并决定是否终止、修改或继续实施此方案。
该模式的特点:(1)在运用该模式时,评价者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各种评价既可以在方案实施前使用,也可以在方案实施中使用;可以实施一种评价,也可以实施几种评价,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模式。(2)该模式评价步骤、内容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士参与;评价者主要是为决策者收集信息以供决策人决策,忽视了决策人之外的一切需要,降低了评价的有效性。
3.应答评价模式
该模式是美国斯塔克(R.E.Stake)率先提出,强调以关心方案的所有人所关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不主张以预定的目标或假设为出发点。在选择人们所关注的有价值的问题时,强调价值观的多元性和发散性。
在方法上,应答评价模式强调使用自然的观察法、交往法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法。并且也不排斥在适当场合应用测验方法,认为搜集资料选择哪些手段,应根据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和评价目的来决定,而不应该受过早选定的搜集资料的工具来左右。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强调信息交流,随时反馈,不把评价过程分为几个死的步骤。由于教育价值的多样性、复杂性,因而它反对用传统的设定目标并依目标搜集资料的预定式评价,应答式评价更具有弹性和应变性,更适合于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客观世界的现实和各种层次、各种观点的评价者的需要。
该评价模式的特点:(1)强调用生动的描绘方法来全面、真实地反映现实。并且在对被评者作价值判断时,仍然强调价值观的多元性和发散性。(2)该模式的合理之处在于评价目标反映了与被评者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评价方法强调自然条件下的观察、交流等,但也不否定测验,促进了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步骤灵活,能及时得到反馈;评价程序简便易行。
4.Hammond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教育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确定达到某个教育计划目标的程度。由于教育计划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整个教育范围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要了解各方面以及各方面所包含的因素。Hammond认为应考虑教学、机构、行为三个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多种因素。
教学方面的主要因素有:(1)组织:组织中有教师与学生,目的是进行教学,包括时间与空间的成份;(2)内容:由某门学科内容确定的知识结构;(3)方法:有助于学习过程,可分三种(教学活动、各种相互作用和学习原则);(4)条件:空间、设备和资金;(5)费用:供应、保养。
机构方面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家庭和社区。各种因素又都有各自的子因素,这些子因素也能直接影响教育计划。
行为方面的主要因素有: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精神运动领域。
Hammond认为,在试图革新前必须收集充分的信息,以期为决策作根据。他主张评价的步骤如下:(1)从课程内容的一个方面开始进行;(2)确定教学与机构方面的变量;(3)建立评价的操作目标;(4)测量目标中规定的行为;(5)分析各种因素的结果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目前的行为作出结论。
该评价模式的特点:(1)在进行评价时,由于对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都做了充分考虑,因而资料收集较为全面;(2)考虑因素较多,而重点不突出,而且资料整理分析较为困难。
5.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试是美国斯克里芬(M.Scrivem)提出的,与CIPP评价模式处于同一时期。它从检查方案的结果来判断其价值,而不考虑目的或目标,不受预定目的影响的自由评价模式。
因为评价很容易受到方案目的的限制,因而也就很容易受到方案使用者与设计者的影响;严格按照目的办事往往会大大地限制评价的范围及其深远的意义,因此,把考虑重点由“方案想干什么”改为“方案实际干了什么”,评价中的重要准则并非方案应当满足其目的的程度,而是方案能够满足确实需要的程度。这样评价者就可以在没有偏见的情况下自由地肯定其优点。
该评价模式的特点:(1)评价的依据、准绳不是方案制定者的预定目标,而是方案满足确实需要的程度;(2)强调评价者的独立性,强调对所有方案结果进行考察的重要性,以及强调对方案的目的本身进行精细分析的必要性(以目的为基础进行评价时)。
6.对手式评价模式
对手式评价模式是为揭示教育方案及活动正反两个方面的长短得失所采用的准法律过程评委会审议形式的评价模式。又称“反对者”、“反向”或“抗衡”评价模式,是欧文斯门(Owens,1973)和沃尔夫(Wolf,1975)提出的。
对手式评价抓住了决策范围的两端,采用了“斗争理论”,靠相互对立的评价者通过出示更好的、也就是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或者用能导致优势的法律或辩论技术(或其他技术)去努力获胜。对手可以是有关的非教育评价专家和有关的基层人员;对手通过互相的诘问过程,使得定量和定性的材料真实可靠。而对于他们的争论不休和针锋相对的状态,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权衡来消除偏见,从而使得正反两种意见的距离更为明显。对手通过争论,使各方面的意见得到充分反映,以便决策者全面掌握情况,作出正确的结论。
该评价模式的特点:(1)充分反映各类相关人员的“多元性”的价值认识;(2)评价过程有可能提高结果的合理性,是它非常符合现实世界;(3)评价的难点在于争论和如何处理争论。
选用评价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评价模式很多,在选用评价模式时应根据“最大限度地满足评价目标和要求”这一标准来选用。
2.在选用评价模式前,应事先明确评价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种或几种合适的评价模式,或几种评价模式综合为一体进行评价。
篇2
关键词:文学教育 教育本质 现代公民人格
近年来,新课改的东风给当前文学教育注入了不少新鲜的活力,但反思当前文学教育课堂,弊端依然不少。在诸多弊端中本人认为莫过于当前的文学教育一切以应试为核心,整个课堂活动也是以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答题能力为根本任务,这样的文学教育也许可以训练出考高分的答题机器人,但难以培养出具有完整现代公民人格的人。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儿童教育时曾提出过“六个解放”理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一些空闲消化学问,并且学一些他们自己渴望学习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我认为这是非常有见地的,他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首先要解放人,而不是束缚人,更不是压抑人、压制人。
因此笔者认为文学教育我们应回归本质充分利用文学教育的特点,为社会培育具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现代涵养的合格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文学教育课堂应该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在文学教育中,学生大脑里的“真善美”意识,老师是无法灌输进去的,得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去体验去感悟。
语文教育大师魏书生先生就很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果他的学生个人各方面能力都有切实提升。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使学生在文学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不是洪水猛兽,是我们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
二、培育学生的独立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与学生地位应是平等的。在课堂上,老师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无论对错,老师均应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予以得体的评价。文学教育应赋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赋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也才能形成独立的不依附于老师、不依附于家长、对自己行为有担当的独立人格。
三、破除学生对权威的绝对崇拜,培养学生理性质疑精神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讲屠格涅夫的散文《麻雀》,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启发学生说:“你们想想看,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呢?”下面的学生依照课本提示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可是,一个男生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你们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的呢?课文中没有任何内容能够证明这是一只母麻雀,为什么不可能是一位父亲呢?”
老师听到此,兴奋地点点头,说:“这位同学独立思考,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应当把答案改为: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顿时,全班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高明的,首先她肯定了学生思考的价值,赞赏了这种难能可贵的质疑精神。其次是斩钉截铁地指出了标准答案也有疏漏之处,随之推出概括更全面的答案。教师不光光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自己不迷信权威给学生作了很好的榜样,势必能够起到破除学生对权威的绝对崇拜,激发全班学生读书质疑精神的作用。
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突破这些枷锁,还学生思维的自由,让质疑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丰盈而实在的。
四、培育学生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纯个体的探索性学习,肯定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同学间的交流、研讨和整合,有助于彼此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间达成共识、分享解决问题的喜悦。所以在文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培育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课堂活动中倡导学生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篇3
关键词:现代社会 特点 教育 适应 超越
教育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同时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教育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适应,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这是长期以来教育学所公认的命题,也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在不断发展,同样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要超越社会的发展。
一、现代社会的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步入到信息时代,这一时代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一)竞争日益激烈
时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抑或生活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校学生的适应与调节、大学生就业、人们的心理健康等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二)全球化
全球化可以指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但通常全球化指经济全球化。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称,经济全球化包括自由市场、投资流动、贸易和信息的一体化。主要表现在: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等。经济全球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竞争的全球化,教育该如何培养适合全球化的人才、面对人才向富国流动教育该怎么做、面对国外留学热潮中国学校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该如何保护、发展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育一个新的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学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该如何改革等等。
(三)知识经济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观有了深刻的变化,进而影响着教育,主要体现在:知识经济要求教育是一个多样化、开放式的教育;知识经济使人越来越重视终身教育;对教育的原创性、创造性需求增强;要求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知识大爆炸时代不断产生新的专业、新的知识,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
(四)文化多元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9月11日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元化”是指“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构成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独特性及其全部独特性所构成的多样化”。在人类社会不断的创造、交流、革新的过程中,各民族、各国家形成和发展了各自的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文化多元化更加凸显。文化多元化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文化多元化约定教育目标要体现价值观;文化多元化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都有影响。
(五)距离的亲近与感情的疏远
特别体现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同一个楼房的住家大人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同样小孩的玩伴在减少,这样情况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各类心理障碍,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也是教育关注的命题。
二、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适应”与“超越”是同一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适应中有超越,超越中有适应。同时,它们又是一组“互为递进”的概念,适应是超越的基础和前提,而超越的阶段性成就又需要适应来加以维持、巩固和发展,超越的目标应指向新的适应。笔者认为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育中的“教”和“学”与“习”的关系。
(一)教育与社会的适应
教育与社会的适应是指教育对社会现状的适应,它强调教育要从社会现状(包括现有的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出发,根据已有的社会现实去设定教育的目的、内容乃至教育方式,以便将社会现有的东西在年轻一代身上再生产出来,并通过年轻一代的社会化,以达到使现有社会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目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所谓适应充分体现了教育中的“教”和“学”。
“教”和“学”的主要内容是“认知世界”,即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的知识、理论与经验的总和,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寻求在社会上生存的经验和技能,也就是说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教”的内容、目的、方式等等都要受到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同时“学”的水平、内容、目的、层次也受到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这个层面上讲,教育与社会的适应问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维持、生存等功能。
(二)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的辩证统一
教育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符合马克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里所论述的“超越”是在“实践”意义上所说的“超越”,因而是通过对动物的简单适应的积极扬弃而内在地包含了适应性的“超越”。“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超越的,”人正是用实践这种超越的方式来适应这个世界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与社会的适应问题体现了教育的维持功能,这一方面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后续,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对促进社会的稳定上所发挥的作用。教育与社会的超越问题同时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对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是时展的主流,和平是基础,发展是本质,而教育与“适应”恰恰体现了“和平”,“超越”则体现了“发展,就像和平与发展的辩证统一,“适应”与“超越”也体现了实践唯物论的辩证统一。
篇4
【关键词】现代职教 体系建设 试点项目
根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十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要求,江苏省自2012年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先行了一步。
一、试点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2012年的基本情况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文件,正式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文件下发后,江苏省教育厅共收到186个试点项目的申请报告。经过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教育厅审定,同意71个项目进行试点,其中:中职与高职“3+2”(含“4+2”)或“3+3”分段培养项目45个,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5个,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7个,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12个,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2个。
(二)2013年的基本情况
2013年,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要求,各市教育局、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共申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397项。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教育厅审定,同意215项进行试点,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101项,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35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5+2”分段培养11项,中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本科教育分段培养6项,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54项,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8项。
二、试点项目的主要变化
通过与2012年试点项目的比较可以发现,2013年的试点项目有了以下主要变化:
(一)试点项目扩张
试点项目的扩张主要表现在:第一、申报试点项目的地区和单位进一步扩大。2012年仅限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五个职业教育示范区的中高职院校、普通高校,2013年试点项目区域扩大至扬州、淮安、连云港等地区,试点项目单位除2012年的既有单位外,还扩展至职教集团;第二、试点项目类型进一步扩展, 2013年在规范2012年已有5类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中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项目;第三、试点项目数量进一步扩大,2012年共申报试点项目186个,71个立项,2013年共申报试点项目397项,215项立项,新增项目数144个。具体如下表:
表1 2012年与2013年项目类型、数量比较
(二)试点项目进一步规范。
相较于2012年,2013年的试点项目进一步规范,具体表现在:第一、试点项目的学制进一步规范。以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项目为例,2012年的表述为中职与高职“3+2”(含“4+2”)或“3+3”分段培养,这表明这一项目有三种学制,一是“3+2”的五年制,二是“3+3”的六年制,三是“4+2”的六年制。2013年则表述为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这表明这一项目的学制只有“3+3”的六年制,学制统一、规范。第二、入学条件进一步明确。对于试点项目的入学条件,2012年的教育厅文件只是提出“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共同制定入学要求”的原则意见,2013年则明确提出“中高等职业教育分段培养项目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当地三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项目、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入学条件的表述非常具体、清晰。第三、招生规模的限制。对于试点项目的招生规模,2012年的教育厅文件只是提出“每个试点专业招生规模控制在60~120人”,2013年的文件明确提出“每个项目招生一般不超过70人(其中,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不超过50人)”,在试点项目的地区及单位扩大、类型扩展、数量增加的同时,对招生规模进行了限制。
三、试点项目的主要特点
(一)试点项目得到了上下的高度重视
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建设,先后下发文件、通知规范试点项目要求,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确定试点项目,2012年进行了牵头学校与参与学校联合答辩,邀请了徐国庆等省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担任答辩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论证。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对试点项目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从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出发,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积极组织研究制定、论证和不断完善试点方案。
(二)试点项目实现了院校及其专业的优势对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是通过分段培养来实现的,为了保证分段培养的高质量,江苏省教育厅精心选择参加试点项目的院校及其专业,实现优势对接。
第一是选择省内一流职业院校。从中职校来看,能够参与此次项目试点的中职校均是江苏省职业教育示范区内的江苏省四星级(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校)以上的中职校(包括五年制高职校),其中参与“3+4”项目的是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参与“5+2”项目的是有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称号的五年制高职校,参与“3+3”项目的是江苏省四星级中职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校);从高职院校来看,参与的高职院一般均为江苏省示范高职院,其中参与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的基本为国家示范高职院;从本科段高校来看,参与试点项目的本科段院校主要为江苏省内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本二类高校。
第二是选择有针对性的专业。所谓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高职衔接所选试点专业是对接地方产业的、试点学校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例如中职校一般是新一轮的江苏省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另一方面这些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岗位(群)针对性,联合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如“3+3”项目中的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二者均对接宜兴陶瓷产业,分别是江苏省中职类、高职类特色专业,而且二者联合培养更有利于从业者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试点项目明确了分段的基本职责权限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提出:“3+2(4+2)、3+3中高职衔接不同于五年(六年)一贯制,包括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办,要整体设计,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权益。既要分段培养,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学生学完中职或高职的课程可以毕业、就业,但是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合作院校要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便于学生继续高一阶段的教育的学习;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前3年)享受中职学生的各项待遇,3年后升入高等学校享受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各项待遇。”这实际就是明确中高职,包括高职与普通本科等分段院校的基本职责权限。
(四)试点项目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试点项目的吸引力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从教育系统的内部来看,试点项目得到了热捧,许多中高职院校、高校希望参与此类项目;从外部来看试点项目,可以通过招生来剖析,试点项目的招生极为火爆,一方面是录取时间极短,特别是含本科段的项目,另一方面是录取分数极高,特别是苏南大市的市辖学校。尽管相对而言,“3+3”项目的吸引力最弱,但与蓬勃兴盛的产业相对应的专业依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为例,“3+3”项目有相当多的学生分数在400以上,其中最高分440多分。在宜兴,400分是一般四星级高中的录取分数线,440分是江苏省重点高中宜兴中学的扩招分数线,试点项目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四、试点项目的主要问题
(一)试点项目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目前尚未形成对试点项目清晰的论证,试点项目的培养目标定位尚不明确,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区分度在哪里,目前尚未有清晰的叙述。“3+4”“5+2”“3+2”等含本科段的项目,其培养目标也是缺乏清晰的定位,是技能型、技术型还是工程型,与本科段院校既有的培养目标区分点在哪里等,都缺乏理性的论证与表述。
(二)试点项目分段衔接的渠道缺乏系统管理
试点项目分段衔接的渠道缺乏系统的管理,并不是说分段培养的学校之间缺乏衔接渠道,而是指如何对这些衔接渠道发挥的作用进行有效管理,仅仅靠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恐怕不现实。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例,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得到肯定,源自于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从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的审批、专业的审核,到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从师资队伍的培养,到学期、年度的总结评估等,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作用不可或缺。而现代职教体系项目从试点到推广,需要更有效有力的管理。
(三)试点项目的培养体系未得到系统改革
第一、试点项目的总体目标未能确立,分段培养中每一段的培养目标与原有目标未能形成清晰的区分;第二、每一段的课程设置尽管进行了一定的协调,但是课程标准建设及其教学基本要求未能形成系统,每一段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和区分、其节点在哪里等,均未能形成有效的论证和评估。
(四)试点项目定位重复,造成招生空间的相互挤压
试点项目存在重复定位的问题,如中高职的“3+3”项目与原先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3+4”项目与“5+2”项目之间相互挤压招生空间,目前还有多个项目的中职校存在5年制高职教育、“3+3”项目的生源不足等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文摘
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阶段性特征
一、职业理想萌发的职前教育阶段
职前教育是一种正式的专业教育,也是通向未来职业的现实途径。教师职前教育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与目标,如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师范素养的形成等,职业理想与职业情感教育也是职前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适应教师职业角色的试用期阶段
试用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时段,由于时间较短(通常是一年),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其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在试用期间,学校往往会根据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与态度来衡量其专业潜能、业务能力和职业情感等。
三、追求自我实现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最常见手段是职后教育,如定期培训、学术访问、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途径和资源来谋求自身的发展。
四、职业倦怠的彷徨阶段
在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探索期之后,教师的成长会进入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一阶段暂时称为职业倦怠的彷徨阶段。职业怠倦是职业院校教师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事实,伴随职业倦怠而来的是事业发展的彷徨与停滞。职业倦怠对教师的成长缺少正面意义,所以要努力消解。
五、审美超越的高峰体验阶段
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切入点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86-01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创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切入点,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切入点,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切入点谈几点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集光、形、色于一体,可以利用动画,幻灯、音效等媒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给学生提供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为了打破单调、枯燥的课堂氛围,我利用课件一开始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非常优美的动画片:阳光明媚,柳翠蝉鸣,学生一下子吸引住了,突然,天慢慢暗了下来,终于什么都看不见了,过了一会,才渐渐恢复正常,美丽的景色又重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个个认真思考,抢着回答,再由答案“日食”进一步联想,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认识很自然的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从而很顺利的导入了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并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点、线、面、体》一课时,通过课件展示画面:夜空深邃、繁星闪烁,学生在画面的吸引下,个个认真观察分析,抢着回答,在脑子里形成了对点的初步认识,接着一道流星自远而来,在夜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随着学生们啧啧的赞叹声,很自然的想象出了下一个知识点,点动成线……
3 化解教学难点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课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这正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驳。恰当地运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可以虚拟现实,变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进而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图像》时,运用《几何画板》做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当我随意改变二次项系数的数值时,图像也随之跟着改变,不仅轨迹是动态的,而且还能用鼠标操纵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和旋转,从而以直观的手段表现出了抽象的内容,突破了难点。
4 再现生活场景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教学单一,以教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学生认为数学难学难懂,甚至厌学数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还以教学《点、线、面、体》一节为例,讲述“所有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时,在屏幕上显示楼房、宝塔、足球、铁轨等实物图,然后利用动画去其表象,取其本质,引出长方体、棱柱、球体、各种椎体等几何体图形,并让学生思考后,再列举出更多他们见过的物体,并加以概括,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生活场景,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更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5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在教学中进行各种实物展示或者物体移动等的演示,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新知。然而,一些实验教具较小或者不宜于随堂展示,亦或是有的展示过程费时费力,教学效果欠佳。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教学《内错角相等》时,把原先用手工展示的两个内错角旋转、移动、叠加的过程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出来,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内错角中的一个旋转、移动、叠加到另一个上面,完美重叠的动画过程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教学中还应注意要给学生多一些创新思维的机会。再如,在学习上例“内错角相等”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演示后,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寻找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可以这样印证。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新技术,还要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技巧,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契机,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作用与优势,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第二中学,河北 中捷 061108)
参考文献:
[1]李霞,陆晔.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新思考与策略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4).
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整合
一、概论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应该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了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是有各种生理缺陷的残疾儿童,数学课又是一门严谨而略显枯燥的学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丰富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残疾儿童的生理缺陷得到补偿。所以提高特校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十分重要。
二、特校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内容
1,基本的理论和信息素养
教师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包括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备课、写电子教案、编写测验试题等。
2,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运用
为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不同残疾类别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例如,聋童以视觉参与为主,盲童以听觉参与为主。就应该根据这些特点选择设备。教师应熟练掌握幻灯、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的使用。教师还应学会使用专业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PowerPoint、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都是很好的制作课件的软件。通过课件的运用,使课堂教学直观、丰富、互动性强。除此之外,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还要具备助听器的使用保养,测听设备、语训设备的使用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盲文打字机的使用和其他一些盲人辅助设备的使用知识等。
3,利用网络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特殊教育方面的资料很少,互联网则为特殊教育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教学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教学资源,学会传输文件和进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创建个人网页和校园网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4,课程整合素养
也就是加强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具备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并且有机融人数学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1,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树立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教育新理念。
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受其教育思想、理念所支配,只有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残而不废的合格人才。新的教育理念包括: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改变学习方式,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学模式由课堂讲授式向协同式学习转变。将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与原有教育观念相融合,内化成自己新型的教育理念。
2,积极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比较少,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对特校教师而肓,参加各式的专业培训是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其类型有:(1)学位进修。这种方式主要是教师参加在职函授或脱产学习,如师范类本科函授、教育硕士等。(2)短期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修活动。主要由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3)校本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或教学研究等。
3,提倡自学,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通过培训方式可以很快获得一些教学新技能,然而要将它内化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关键还是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1)态度要积极。(2)是善于借鉴。目前网上有很多免费课件,教师要学会内化和加工,根据自己学科和学生的特点适当借鉴,只有懂得借鉴,才能有所创造。(3)加强合作。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4)注重积累。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收集各种教学素材,收集各种类型的优秀课件等。
4,多实践,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校;德育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64-01
高职校的教育理念不仅仅限于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健康地发展。而近几年来,高职校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改革,要求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来呈现出高职校的教育特色。因此,就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了高职德育的教育中,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它包括了心理学、哲学、教学等多种理论知识,并且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综合体。现代教育技术是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来找到客观存在的教学问题,然后结合问题的关键来进行解决。现在的社会是信息技术型的社会,信息和电子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现代教育就是将学生作为中心,根据教学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基础,找出教学的漏洞,研究和分析解决漏洞的方案。一般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它的教育理念的前沿性、表现的直接性等特点对高职校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高职校的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大的技术支撑。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利用了媒体的技术方式,而媒体的技术所包括的技术领域也是很广泛的,其中不仅包括了电视、广播等视听方面的技术,还有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的技术等处于前沿的技术。高职校通过多媒体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更有感染力,并且充实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资料,使用网络技术的互相交流的功能,能够给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改善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面,增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且促进了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第二,现代的教育技术能够帮助高职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进行创新。传统的一对一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必须要融入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改变这个现状,给学生创造一个更生动、更有感染力的课堂的学习氛围,采取多变的方式来替代乏味的讲解,这样不但能够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还能够使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了自己的特点,加强了教学的效果。
下面是现代的教育技术在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一)改变班级陈旧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
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给高职校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提供的新的途径,拓宽了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面和教学空间。注重并且采用前沿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明显地使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第一,高职校可以使用网络的交流平台,能够进行个别教学。高职就读的学生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希望更多的真实的交流和具有自我保护的观念。这样的两个特点是长期以来都存在的,这样的特点对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很不利。因此,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能够很好地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改变了学生不喜欢跟教师当面的交流的问题。通过网络信息的交流平台,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抒感和吐露心声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当出现这样的状况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来解决,教师可以使用一对一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产生的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地正确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观念。教师在管理高职校的班级的时候使用了计算机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第二,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思想道德方面的例子,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高职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实践经验是非常少的。多数的高职校的学生根本没有责任意识,只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没有团队精神,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思想道德的例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例子中体会到正确的思想道德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自己改正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够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的发展。
(二)使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创新
高职校采用了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技术,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有了创新。改变了以往的陈旧的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同学生在网络的平台上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再沟通中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想道德方向发展,并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这样在沟通中就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的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日常化、大众化。
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融入到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给学生提供了与教师沟通的网络平台,让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高了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兴国.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蔚飞.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幼儿的全新思维[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7).
篇8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在当前,信息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铺天盖地的展开。特别说对于中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来说,也更是如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其以多变性、新颖性的视频、图片将教学的具体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还能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使用多媒体等设备的能力。鉴于此,作为相关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顺利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有效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技术的普遍特点。同时,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第一,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般是以“教”为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动性的作用,而学生这是被动的进行学习,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融入现代教学技术,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探索相关的知识与问题,并且能够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努力实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变成“主体”的地位。第二,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在学习内容上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的说教式为主,在课堂教学氛围上略显枯燥和乏味。若是有效的融入了多媒体等设备,有效的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以图形、声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们进行了展现,极大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直观性的印象,便于学生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第三,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利于创设互动交流式的学习情景,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
三、有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对策与建议
1.中学美术教师应当适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众所周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在中学美术的课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应当采用适度的原则。有的美术教师认为,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就会在课堂中大量的使用信息资源。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所要接受的信息量就会比较大,掌握不到主要的知识点。因此,美术教师应当适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进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2.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与学生搭建起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因此,作?槊朗踅淌τΦ弊⒁庠诰咛宓慕萄Щ疃?中,不要呈现出“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应当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意识加强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便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3.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不断的加强自身在专业素质上的能力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上,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业务素质。具体来说,教师应当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方法,具备网上搜索资源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自身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通过中学美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增强,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篇9
1.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统一。
2.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等特征。
3.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它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摈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1.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具体表现在: (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致使学习者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制约了人才培养。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a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素质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
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让各类计算机网络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
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在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Internet 等。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 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4.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篇10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王建文,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现代教育中心教师,湖南 株洲412007
[中图分类号]C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78―03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统一(李海波,金贵朝,200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指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应用现代教育媒体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客观上提高了教与学交互程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处于教师、学生、教室的封闭式环境中。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教学形式正在改变,具体表现在:(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同时,随着各种交互式课件的开发运用及各种类型多媒体图书的出现,尤其是随着网络便利性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而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学习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及交互式教育环境和全球化教学程序的引入,教育的整个面貌将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围墙的学校、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和网络化大学等新概念将会逐渐成为现实。(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为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采用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学生只有死知识,没有活能力,更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学习,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益。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获得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求异、敏锐观察、丰富想象、体现个性的知识结构和品质,培养了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模拟仿真现实世界,向学生提出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定学习步骤和速度,突破传统教学学习进程统一的限制,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进程的主动权。计算机还可以向学生反馈其学习状况和效果,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实现的环境。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自由,学生可以随时调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随意浏览、复习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加德纳强调采用不同新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地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而多样化教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的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创新教育的实现
建构主义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它能创造建构主义所要求的理想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变革了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辅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也由“教师讲、学生静听”转变为“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和意义建构”。基于这些教学过程要素重组的教学模式,是由信息技术提供的,它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核心,它不否定
知识教育,但它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和灌输,而是靠学生的主动建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实现意义的建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有机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探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巧,建立起集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动画、信息等多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的由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突破时间、空间约束,学生可快速、高效地接受信息,审视信息,筛选信息,变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信息双向交流为中心,以强化实践环节为中心,使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在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启首创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还有若干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背景,对教育技术作出合理的定位
传统教育仅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教育,未能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2)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看成是一种辅的技术手段,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主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或仅是把信息教育技术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而已。
针对上述教师自身素质缺乏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丰富教师的知识背景。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教育的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可能。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厚的文化积淀,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现。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显示内容体系。教师可以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根据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集中归类,制作相应的CAI课件,展示立体多维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利用CAI课件超文本交叉连接的特点,多次重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显示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师生双方都可以利用多种媒体的不同特点,汲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获取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优秀的教辅材料,充分挖掘课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将课程内容不断延伸到课外,与生活融为一体。运用教育技术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还要借助于重要中介即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所以在丰富教师知识背景的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二)加大实用型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硬件资源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软件资源的支持。部分学校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使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结果必然会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所以,学校在购置设备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以防盲目追求“现代化”,导致设备购置后闲置,同时在加大硬件投入时,更应注意软件建设,如加大各种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开发、利用,网页的制作,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等。
另一方面,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现行的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育仍然沿用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远程教学模式,只不过是将课堂“搬”到网上而已。这种远程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学,所以,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应该实行开放的、自由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情境,优化创新思维训练。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增加教学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通过远程计算机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演示,不仅可以节省课堂上讲授板演的时间,而且可以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态为动态,表征真实的情境或接近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提高教学的深刻性和启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三)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性,实现个体的素质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