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园教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给幼儿园教学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给幼儿园教学的建议

篇1

一、幼儿园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幼儿的教学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与指导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使幼儿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满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特殊培养人的活动。

幼儿园教学在某些方面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幼儿园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幼儿园教学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满足幼儿对教学的独特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幼儿园教学现状

(1)学前教育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学前教育的数量和规模方面,也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方面。[1]

(2)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严重。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教师说得多、幼儿操作少,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热情。

(3)幼儿园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很多幼儿园由于师幼比的限制和课程设置的问题,集体活动比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所占的比例大,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够。因此,无法做到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深入的沟通和互动,无法对幼儿之间的互动给予有效支持。

(4)幼儿园教学忽视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只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能力;教师忽视了提问的作用,忽视了幼儿关键期的培养。

(5)幼儿园教学设计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在大部分幼儿园教育中难以体现,老师们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标准的套子,并要求每一个活生生的、独特的孩子去到里面,成为彼此相似的“套中人”。

(6)幼儿园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规范教师行为的标准,也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1.建立区域联盟机制,均衡学前教育发展

在共同发展与均衡发展的框架下,寻求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国际之间学前教育的区域联盟。通过联盟实现学前教育优势资源的互通与共享,师资队伍的交流与优化,教育投资的互帮与扶持,教育品牌的凝炼与打造,保教质量的提升与共赢。[2]

2.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幼师与家长应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3.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幼儿园除内部的教育资源,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各种园外教育资源。可通过大自然开拓幼儿的眼界,也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请他们进班级当“老师”,展示其各自的特长和风采,使幼儿获得更直接的生活经验。

4.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开展,应该以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为依托。从时间的角度看,幼儿从晨间游戏开始,上下午有专门的游戏时间开展区域游戏、体育游戏、户外游戏等;从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一日活动之中,应以各种方法手段丰富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看,应该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活动目的,借助游戏对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中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最佳。

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政府支持的推进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多元化的培训与继续教育给幼儿教师提供了成长基础;最后,幼儿教师从自身方面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崔方方,洪秀敏.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现状、原因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0(24).

篇2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管理 策略 师资建设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而现代化是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调皮、好探索,不喜欢受老师、成人的束缚。教育的现代化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思想与观念,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能力势在必行。结合笔者实践,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幼儿园的常规教学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管理者应要求教师从本园的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幼儿园管理者不应强行要求教师安排具体内容,而只是每个月安排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主题。各班教师根据主题展开相应的活动,在走廊过道增设主题教育氛围,有文字、图片、实物等,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中学到知识,提升技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做好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幼儿园管理人员应进行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班级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与督促,并有目的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建议,并在每周的业务学习中进行讲评,对好的教育方法及时予以交流推广,对薄弱的环节进行整改。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教学管理主体是有多层次的,能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幼儿园自身对教学的管理。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是直接与教学建设的水平和实施成效联系在一起的。而幼儿园对教学的管理中,最基础的要素就是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突出因素,教学的实施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教学内涵、目标、内容、教法、幼儿学习特征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幼儿园对教师的培养可有如下做法:

1、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意义。教育的成功,奠基在学前,师资是关键。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因而十分有必要不断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幼儿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是教师队伍进修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进修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它与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

2、用多种方式更新、转变教师观念幼儿园有必要引进多种教育理念,如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创思等教学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外出进修,或把专家请过来,听取讲座介绍,更新知识和观念。

三、做好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

1、对教育教学安排者的评价。主要评价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教学计划是否安排合理,教育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活动时间是否充沛,幼儿的体、智、德、美是否得到全面发展。

2、做好对教师的评价工作。教师的教育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3、做好对幼儿的评价工作。教学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幼儿评价工作,以日常的观察为主要方式,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幼儿发展信息,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发展评价工作。

四、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各种设施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从幼儿活动场地到室内软、硬件的投入要做到既美化又保证活动的安全与使用价值。要根据本园环境构造的特点,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以及本园的办园理念,对走廊、楼梯、转角、平台等公共环境做出统筹安排,并根据季节、主题、宣传等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更换,创设有效的园内公共大环境。

篇3

论文摘要:幼儿园新课程建构生成的教育新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具有一种与以往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智慧——教师的新教学智慧。从幼儿园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变化、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新教学智慧的角度可见幼儿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新教学智慧的必要性。

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课程正往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趋势迈进,更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因此我们也越来越注重在幼儿园课程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转化

传统教育理念,将教师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权利,强调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一方面教师应成为儿童的支持者、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是问题的设置者;儿童疑惑的解答者及自我发展的咨询者。同时,教师要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情感,努力形成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变“教师教”为“幼儿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单项信息交流”为“综合信息交流”,充分挖掘儿童内在的泉源,这才是生命之水,才能永恒长流。另一方面从现代的教育特征以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整合新理念。变“知识传播性教师”为“知识助产性教师”;变“知识复制型教师”为“能力创造型”教师;变“知识单科型教师”为“知识通识型教师”。

新课程和新观念在带给幼儿园教师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许多教师越来越不知道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怎么开展,面对领域教学与主题教学时不知道怎么融合与联系,许多教师越来越感到自己在幼儿的面前显得那样无奈: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走人“死胡同”时,不知道如何挖掘;当幼儿闪出烟花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智慧时,却未能及时捕捉……这就需要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进以往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新的教学智慧。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活动呼唤教师的新教学智慈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需要教师的新教学智慧

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并且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人课堂教学实践。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活地解决复杂教学问题的丰富的教学实践智慧。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经过了20多年持续性的教学改革,特别是经过了近年来新课改的冲击与洗礼,幼儿园教学活动整体面貌已有了较大的改观。反思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长期以来幼儿园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人,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教师接受,认知、照搬和实施这些新的东西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学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由于这些理论没有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智慧,因而并没有真正形成对教育实践的内在变化。所以当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缺少的是教学智慧,教师的素质中函待加强的也是教育智慧。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新教学智慧的生成

幼儿园教师的新教学智慧是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内在品质,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活动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幼儿的变化,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新教学智慧的生成需要通过反思旧教学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专家的点拨下,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相结合的综合实践中长期历练,在具体的幼儿园新课程实施中去发现和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预设和生成,将幼儿园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新教学智慧,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生成新教学智慧的源泉

反思是促进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在全方位保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上反思教师的教学智慧

首先,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不能由老师和个别优秀幼儿唱“双簧”,不能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其次,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

(2)理论的引领

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

(3)要具有问题意识

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4)设置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师幼对话中反思教师的教学智慧

对话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生成和培养教师智慧最有效的途径,它包括了人与文本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和自我反思对话。

(5)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和经验总结中反思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来自大胆的创造。创造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智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教师要以自身的敢想敢说敢为引领幼儿的创新意识,要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才能适应幼儿的变化,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闪烁着教师智慧的方法策略便会接踵而至。

(6)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呈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教学活动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教学活动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形成教育机智: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2)正视幼儿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3)捕捉幼儿平凡中的发现;;4)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幼儿视线;5)发掘与教学活动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碎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幼儿,在吸收幼儿独具慧眼的教学建议中把教学活动目标渗透;7)关注幼儿的举手投足;a)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2.同伴互助,交流合作,激活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

(1)交流对话。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

(2)典型引路。对教师的各种反思记录幼儿园领导要及时进行审阅反馈,对在自我反思中生成的教学智慧进行及时推广。

(3)个案跟踪。幼儿园领导的重视是促使教师认真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因素,幼儿园领导可以通过不定期地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跟踪,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途闪现的教学智慧,给予鼓励,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3.专家引领,促进教师新教学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1)借用专家的“脑袋”,帮助教师生成新理念、新智慧,使每位教师从中受到启迪,得到锻炼,提高科研层次。

(2)专家把脉诊断。幼儿园可以不定期地邀请专家进幼儿园为幼儿园教师进行评课,借助专家的教学智慧反思教师教育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

农村幼儿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工作相对滞后。农村幼儿园在传统教育教学中,通常通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几幅图片、几张画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方法简单,幼儿学习兴趣不高。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如何理解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充分运用投影仪、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和网络等最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我们当前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传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作为基础教育起始阶段的农村幼儿教育,由于受到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资源、文化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只能是不停地写字、唱歌、背古诗等等。传统的教育活动,如看图说话、语言教学、数学活动、美术活动等的教学,大大地限制了幼儿观察、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运用传统的图片进行教学,幼儿只能保持短暂的注意力。因为图片虽然色彩也鲜艳,动态也形象,但毕竟是静止的,教师呈现不出丰富的事物形象,幼儿注意的集中性不强,这种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传统的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重视训练,忽视陶冶,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幼儿和教师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准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运用价值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在幼儿园教学中,有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学起来枯燥乏味、神秘难懂,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弥补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在形式上的不足,帮助幼儿形成比较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情感。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创造更多形式,更新颖的事物形象。现代信息技术让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既节约老师的时间,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动画与多变的表现方式,将抽象的文字知识形象化、兴趣化,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为幼儿教学活动所服务,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推动他们学习,它的教育教学价值不可低估。

三、信息技术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在教学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教学工作者在使用时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利用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感官的参与,使得幼儿所学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一日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立体的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因此,幼儿入园时间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可让幼儿平静心情,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在课间结束时利用音乐节奏,使幼儿能在感受相应音乐节律后做出相应的常规动作,顺利开展相应的各项活动;幼儿准备离园时播放一些轻松有趣的音乐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欣赏,让他们在一片愉悦的气氛中与教师告别。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如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进行运用,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一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知求识欲望,促进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二是通过图文、声音并茂的课件,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

教育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让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在现代幼儿教育教学中,为开展更生动、更有效的游戏,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游戏的整合,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渗透到游戏过程中,寻找其在游戏活动中的有效因素。一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游戏氛围;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记录游戏的过程;三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游戏经验;四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游戏内容;五是再现幼儿活动,优化游戏评价。

结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适当运用能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身心的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燕:《信息技术带给幼儿园教学的冲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第5期)

[2] 顾元叶:《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

篇5

关键词:教学管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40-01

一、当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1、教师被动接受管理,限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利

在幼儿园中,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是幼儿园中的中层干部,如包括园长助理,业务园长和保教主任等,他们决定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有着明确的权责划分、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以及金字塔式的等级服从关系等, 体现出层级制、非人格性、专业化等特点。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对于教学决策很少有参与的权利,可见当前的教学管理限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利。

2、制度化的管理压抑了教师的教学激情

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倾向于采用理性管理模式,重权力、重章法、重控制、重量化是其鲜明特点。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来处理,强调通过计划、组织、调整、测量等管理技术使教学规范、有序、高效的运行。忽视了人文化的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忽视了管理中的价值因素和人文因素,表现出一种照章管理和例行公事的理性冷漠。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幼儿进教室被由上而下的种种条例和制度束缚者,一切都按规则办事,处处都小心翼翼。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创造力被磨灭,他们也无法得到来自领导的关心和工作环境的温暖,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3、教学管理与家庭脱节加重了教师的压力

幼儿教育应当是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全方位教育。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目前专业化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权利下放,民主合作,合理配置资源,以儿童为本,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中来,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许多幼儿园都不注重家长的参与,把教学工作仅仅看成是教师的工作,造成了教学管理与家庭脱节的状况。而家长的一些家庭教学活动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校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必定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加重教师的压力。

二、科学实施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适当给教师放权,给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

真正的教学管理是一种专业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教学管理是是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着眼于对行政手段的服从,从而剥夺了教师参与教学事务的权力。这种模式将教师视为技术人员而非专业人员、操作者而非决策者、执行他人命令的人而非按自己意愿行事,阻碍了教师的主演发展。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必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中能给教师足够的空间。所以应在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上,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打破管理层和教师的层级代沟,管理层深入一线教学,教师也应有权参与教学管理,能够有权参与制定教学制度和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进度,只有给予教师足够的发挥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专业自,才能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2、实施人性化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

现代的科学管理在强调对制度的遵从外,更强调实施民主和人性化管理,在幼儿园得教学管理中也不例外,管理者应致力于打破管理给人带来的冰冷感,将制度融如日常生活中,融入对教师的关怀中。在教学管理中应充分尊重教师、赏识教师、激励教师,给予教师足够的人文化关怀,是教师时时能感受到来自于管理者的关爱。同时管理者还要创建一种轻松的文化氛围,民主、支持性的学校组织氛围能增强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从而有效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管理者可以通过给组织成员讲解历史、建立合理规范、协调人际关系、美化园内环境等措施发展生动活泼、积极健康、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教师的家,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让家长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

对幼儿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亲密合作,家长与幼儿园合作能使家长更好地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素质和能力。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则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育儿知识和经验的机会,其行为方式和教育观念得到优化。在参加家长会等活动中,家长们在会上相互交流,也有利于增长其教育子女的知识和经验。这种家园互动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理解,幼儿园能更好地给予幼儿积极的影响,而父母也可以学到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完善父母的角色。所以管理者应长早良好的氛围,吸引、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来,使家长和教师达成共同的育儿目标,使家庭教育不但不会对学校教育造成冲击,还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促进者,这样可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参考文献:

[1] 陈 勇.李森.从教学管理到教学领导: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2008(06).

篇6

【关键词】FIAS;专家型幼儿教师;教学特征;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45-05

【作者简介】华洁琼(1990-),女,河南安阳人,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阳亚平(1989-),男,湖南衡阳人,福建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作为改革的主力军,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幼儿园教学缺乏优秀教学案例与成功教学范式的现状下,对专家型幼儿教师的教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广大年轻幼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照,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效能感,缓解他们的职业压力。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一种通过观察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探究课堂教学本质和教学规律的分析技术。本文将其引入到幼儿园教学研究中,对专家型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描述性观察、专家访谈,提炼出专家型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

一、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一)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1]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ed. Flanders)也认为评价一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课堂内的师生语言行为进行互动分析。[2]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语言行为,也就掌握了教学活动的实质。基于这种新的理念,弗兰德斯(Ned. Flanders)在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FIAS,用于记录和分析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过程及影响。在数十年的应用中,FIAS表现出对课堂教学细节进行分析异乎寻常的技术。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 FIAS编码系统,观察、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互动数据分析矩阵。

1. FIAS编码系统

FIAS将课堂中的师生言语互动情况大致分为教师言语(编码1-7)、学生言语(编码8-9)和沉默(编码10)三大类共10种情况,用编码1-10表示,如表1所示(见下页)。从表中可以看出FIAS编码系统对三大类言语行为进行了系统性具体描述。

2. 观察、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FIAS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方法,观察者在指定的时间段内,每隔3秒钟依照“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分类记录下最能描述师生言语行为种类的相应编码。正常情况下,一堂课大约可以记录800个~1000个编码,但幼儿教育活动一般时长30分钟左右。因此,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引入到幼儿园教学研究中,一次活动大约可记录500个~700个编码,用来表达课堂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教学事件。我们通过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揭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语言互动、教学结构、教学氛围、教学倾向和风格等特征。

3. 言语互动数据分析矩阵

FIAS对记录编码的分析是通过分析矩阵来实现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将记录编码配对成二维数组,其行列的意义由编码系统的规定编码所代表,然后对相同的编码进行频次统计,将其出现的频次填写在矩阵表格的相应位置。例如:课堂导入段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编码为0-2-2-3-4-5-5-5-5-2-2-9-2……就可以用(0,2)、(2,2)、(2,3)、(3,4)、(4,5)、(5,5)、(5,5)、(5,5)、(5,2)、(2,2)、(2,9)、(9,2)等二维数组进行频次统计,填写在对应的矩阵表格中,如(2,9)数组出现了25次,就在横坐标找到2,纵坐标也找到9,在横2纵9的交叉单元格中填写25,以此形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

(二)FIAS编码系统改进

FIAS以一种强烈的结构化、定量化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进行“中立”和“客观”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提高对于幼儿教师教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该系统只能够大体反映课堂中师生言语行为,一些非语言方面信息容易被遗漏。特别是其中将沉默或混乱的活动描述为“无效语言”过于笼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具(包含多媒体、模型、实物等)的使用较为频繁,师幼与教具之间的有效交互相对较为频繁。鉴于此,我们对FIAS的分类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能够反映幼儿行为的内容,以及能够反映教具(多媒体、模型、实物等)与师幼互动的内容(如表2所示),以使分类类别更加适合幼儿园教学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的王冬兰教授结合自身实践,认为FIAS作为一种量化的分析模式,较难客观地表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生动、艺术的一面,进一步强调将深描、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与FIAS相结合。因此,本文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利用教学活动观察量表描述性地记录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互动情况,然后应用FIAS对教学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再结合对专家教师的访谈,在情景化的教学现场与科学的量化分析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以期充分反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全貌。

二、专家型幼儿教师课堂实例分析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福州市某学科带头人T老师的大班科学活动“蛋壳的秘密”为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T老师的教学进行分析。按照FIAS对该教学实录进行编码,形成互动分析矩阵,详见表3(见下页)。

(一)教学互动行为分析

根据改进后的FIAS编码系统,我们将幼儿园教学活动互动行为大致分为:教师言语、幼儿言语、沉寂及教具四类。通过对“蛋壳的秘密”教学活动实录互动分析矩阵的分析,得到T老师观摩活动互动情况的比率如表4所示。

从互动情况比率统计表可以看出,教师语言、幼儿言语所占比率分别为58.6%和25.61%,说明教师言语活动的数量高于幼儿。但通过对教师言语行为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有近一半的言语是用于提问、表扬和鼓励幼儿或接受幼儿观点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提问的比率达到3.69%,这说明教师在活动中重视幼儿的发言,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参与度较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T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T老师的言语比较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言语多以激励、富有情感性的语言为主。在教具使用比率中,幼儿使用教具比率为89.90%,这说明T老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使用实验教具,让幼儿在实验活动中主动探索,充分重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动态特性曲线分析

为了更加系统、直观、细微地描述教师言语、幼儿言语、沉寂、教具等四个主要变量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我们以分钟为单位,对FIAS数据进行统计,描绘出该活动的动态特性曲线图,如图1所示(见下页)。

从整体上看,教师言语、幼儿言语、沉寂、教具这四条曲线此起彼伏呈交错状,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提问、鼓励探究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教具的使用比率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有两次探究过程,分别集中在7分钟~14分钟、29分钟~36分钟时段,第一次探究“鸡姐姐、鸡妹妹,谁更容易啄破蛋壳”,第二次探究“为什么她更容易啄破蛋壳”,这与我们的观察记录完全一致。在这两次探究过程中,虽然沉寂比率较高,但通过对沉寂比率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出现了3次包含编码为14(思考)的数组,这说明此次活动是以“幼儿探究、思考、质疑,教师适时引导”这样的互动关系构成的。

(三)情感氛围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E.L)曾说过:“强调学生在学校中情绪的、富有表现力的和情感的体验是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3]活动中的情感氛围与幼儿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表3矩阵中1-3行与1-3列的区域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氛围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矩阵中8-9行和7-8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的次数密集,表明教师和幼儿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避免的。从表3可看出,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频次为37,占总次数约为4.71%,落在缺陷格的记录频次为2,占总次数约为0.25%。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比率远大于在缺陷格中的比率,说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幼情感交流的氛围是比较融洽的,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倾向或风格分析

T老师在活动中言语行为对幼儿的间接影响(表3中1-5列的频次之和)与直接影响(表3中6-8列的频次之和)分别占总次数的30.83%和27.64%,说明T老师更倾向于对教学活动和幼儿做间接的控制。邓金(M.J.Dunkin)和比德(B.J.Biddle)认为,“间接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引发学生较多的发言,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学生的主动与创见,减少学生的焦虑,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4]同时,在实际观察中我们还发现,T老师注重对幼儿的积极支持,如鼓励、表扬、采纳幼儿的主张等。

(五)教师提问策略分析

根据表3可以看出,在该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频次为159,占总次数的20.25%,其中提出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比例不相上下,开放性问题略多于封闭性问题。这说明教师既注重利用开放性问题开拓幼儿思维能力,又考虑到幼儿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的特点,会采用封闭性问题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知识。此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言语互动一般分为问与答模式和创造性询答模式 [5],问与答模式显示由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可以反映训练型提问的程度,创造性询答模式显示教师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提出开放性问题诱导学生主动发言的情况,可反映创新型提问的程度[6]。在本次活动中,问与答模式序对出现59次,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提问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如(5,5)序对、(9,9)序对,(9,5)序对分别出现了24、16、13次。而创造性询答模式出现了143次,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连续提问、幼儿回答问题、自由表达及教师接受幼儿观点,如(10,10)序对、(4,4)序对、(5,10)序对、(3,10)序对分别出现了50、46、14、10次。由此可见,在本次活动中,师幼之间的对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问与答模式,逐渐走向了创造性询答模式。

三、专家型幼儿教师教学特征

在对T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后,我们发现,T老师的教学存在许多共性的特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为此我们尝试梳理出专家型幼儿教师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中,T老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幼儿的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幼儿参与体验学习活动。拉夫尔・泰勒曾经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T老师通过适时提问、营造学习氛围、激励幼儿参与等策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二)活动中情感气氛融洽,教师善于倾听,注重师幼互动

“幼儿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幼儿的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7]T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情感的作用,常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为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T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与幼儿进行互动,不时地蹲下来倾听幼儿们的声音,这使得教学氛围较为融洽,幼儿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教学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三)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逻辑性

语言对教学的情感氛围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学校教育,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形象、有趣味性的语言。T老师的教学语言充满感情,语调温和、幽默,经常使用比喻、拟人的语句渲染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幼儿的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T老师非常重视自己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以防错误信息干扰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激发幼儿自我效能感

T老师对幼儿的肯定性评价(鼓励、表扬、提问、接受幼儿主张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在活动中,幼儿会经常举手向T老师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对于幼儿的回答,T老师也没有笼统地以“对与错”“好与坏”这样简单的评价进行回应,而是说出了具体的理由或依据。

(五)提问巧妙灵活,富有创新性

T老师提问巧妙灵活,深知创造性询答模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质疑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使得教学活动突破了传统的问与答模式,走向了创造性询答模式。教师不仅能够灵活应对幼儿的提问,还善于发现和找准幼儿思维的发散点,促进幼儿积极投入创新思维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王鉴. 课堂研究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Deci.E.L.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NewJersey:Erbaum, 1992:43-70.

[4] Sprint hall N A, Sprint hall RC Educational Psychology[M]. McGraw-Hill, Inc, 1990:83.

[5] 林礼洪.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验证性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0,(8):83-93.

篇7

 

学前教育学生就业需要具备幼儿园要求的职业技能,舞蹈能力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当前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的舞蹈能力有什么样的要求呢?学前教育学生所具备的舞蹈素养如何?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的舞蹈能力状况又是怎样的?

 

一、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的需求状况

 

为了解不同层次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的需求状况,笔者分别对X省省级、市级、县级三类不同层次的幼儿园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共调查幼儿园15所,省、市、县三类不同层次幼儿园各5所,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的调查了解到,学前教育学生的幼儿歌曲律动和表演、幼儿歌舞类节目的排演、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幼儿舞蹈训练方法是各类幼儿园需求最高的舞蹈能力。但不同层次幼儿园对这些能力的注重程度存在差异,图1是各层次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重视程度的分布图,纵轴数值 1-5代表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强,即从“不重视”到“非常重视”。由图1可以看出省级幼儿园最看重的是学前教育学生幼儿歌舞类节目的排演能力,其次是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能力,而市、县级幼儿园最注重的是幼儿歌曲律动和表演能力。同时,省级幼儿园重视程度低的幼儿舞蹈训练方法,市、县级幼儿园则比较重视。

 

在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不同层次幼儿园的老师都有加强自身舞蹈能力的愿望和需求,其中他们认为最需要加强的幼儿歌舞作品创编与排演的能力,以及创新舞蹈教学方法的能力。综上,不管哪类幼儿园都普遍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和素养,教师灵活而有效地运用其舞蹈方面的能力,生动活泼地开展早操、语言、体育、科学、美术、游戏等日常活动是幼儿园实际工作的内在需求,幼儿园各种表演节目的组织排演也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舞蹈能力,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级别越高的幼儿园对教师舞蹈能力的要求也越高。这也告诉学前教育学生加强自身舞蹈能力的培养可在就业中为自己赢得优势。

 

二、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的舞蹈能力状况

 

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具体的幼儿园活动实施过程中,不管音乐活动、表演活动还是其它教育教学或表演、比赛都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舞蹈知识、能力。通过对三类幼儿园共75名新任教师的调查,可以对当前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的舞蹈能力有大致的了解。

 

从表1可以看到,半数以上的新教师都掌握了舞蹈基训、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和现代舞这些必备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对民族民间舞和舞蹈基训的掌握比例达到九成以上。在工作胜任情况上,只有3名教师认为掌握的舞蹈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从专业上来看,这3名教师并非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舞蹈训练。这一点也很好地说明了舞蹈能力的掌握对幼儿园工作有很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新教师舞蹈能力的不足在于:第一,虽然能够对舞蹈作品进行模仿表演,但是舞蹈创编、动作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第二,忽视了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寻找舞蹈教学素材,缺乏对幼儿舞蹈潜能的开发;第三,在幼儿园相关活动中,如六一、新年晚会中,排演、训练方式过于陈旧老套,缺乏灵活性。因此新教师有必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舞蹈能力,接触更多种类的舞蹈,拓宽舞蹈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

 

三、对策建议

 

提高学前教育学生就业舞蹈能力,最关键的是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加强专业学习和训练,让学前教育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舞蹈能力。

 

(一)加强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的需求不止停留在模仿、训练层面,舞蹈创编能力是越多越多的幼儿园关注的重点。学前教育学生创编能力的提高丰富创编知识首当其冲。在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幼儿的情趣,幼儿的生活的舞蹈创编才可达到感染和教育幼儿的目的。然后,创编技能的训练是关键。在对于学前教育学生的舞蹈教学可以采用“素材重组”的方法,[1]鼓励学生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创编,动作的连接、动作的方向、队形的变化、音乐的节奏都是重要的舞蹈改编点。

 

(二)加强学前教育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学生具备舞蹈能力是前提,能够将所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幼儿喜爱的方式高效率地传递给幼儿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学前教育学生不仅要会跳,更要会教。这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前教育学生的用语要符合幼儿的语言习惯,做到通俗易懂,准确、生动、亲切;其次,要加强学前教育学生动作示范能力的训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分解要领,注意身体和面部表情的配合,给幼儿留下美的印象。

 

(三)丰富学前教育学生舞蹈知识

 

学前教育工作强调的是生活活波,丰富多样,学前教育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大量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丰富学生的幼儿舞蹈语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打牢基本功。其次,要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学习的内容不能拘泥于各种舞蹈的学习,可以加入幼儿园教材、儿歌等素材,不仅能让学生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歌曲、儿歌律动和歌表演的特点,进而掌握动作创编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表现力,而且在就业中有很强的实用性。 [2]

 

(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还是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给予学前教育学生更多在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发现自身舞蹈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更多地接触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熟悉幼儿的生活,将所学舞蹈技能与幼儿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将舞蹈能力运用在实践中。

篇8

关键词:音像资源 数字化 多媒体 信息化

一、音像资源数字化是幼儿园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条件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吸引着幼儿,激发其兴趣,激活其思维,能把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全方位吸引幼儿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激发好奇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幼儿在欢快、愉悦、充满情趣中获取知识。多媒体教学离不开音像资源,而录音带、录像带、CD等以传统媒介为载体保存的音像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要求。音像资源的数字化成为幼儿园教学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必然。

二、数字化音像资源的优势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

数字化音像资源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

1.便于保存,传统的磁带需要保存在干燥、阴凉、洁净的环境中,需要专门的柜子来分类存放,保存不好很容易霉变和损坏。而音频数字文件可以保存在硬盘、光盘和移动存储设备中,这些介质对保存环境的要求大大降低,而且具有高容量的特点。一张700M的光盘至少可以保存12张CD的音乐,一个500G的硬盘至少可以保存8571张CD的音乐,几乎不再需要保存空间,而一个500G的硬盘甚至不到一个柜子的价格。

数字化文件还有容易编辑的特点。用音频编辑软件打开一个音频文件,音频波形图就会显示在窗口中,你可以像玩橡皮泥一样随心所欲地切割、粘连、混合和缩放。当第一次完成一首歌曲制作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兴奋,甚至会惊叹音频编辑技术的神奇。对于视频文件,同样可以用专用软件来编辑。

很多人可能做过这样一件事情,要复制一首歌曲,用双卡录音机从一盘磁带拷贝到另一盘磁带,你至少得用歌曲长度相同的时间。如果要把两段音乐进行连接时,常常会产生不连续或“咔咔”的噪音,而且复制出来的质量不容易保证。而当你的歌曲是一个MP3文件的时候,你要做的只是拷贝一个文件。所以音像资源数字化以后,复制或拷贝等工作几乎不再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

2.音像资源数字化给使用和管理也带来了革命。以前,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借用音像资料,用后归还。而现在你只需要在电脑上打开保存在本地音像资源或从网络访问这些资源,直接用电脑来播放。这就相当于把幼儿园的音像资源放到了每个老师的口袋里,随时使用。保存在服务器上的资源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来限制访问者的权限。

三、数字化资源的制作、管理和使用

数字化资源的来源通常有几个方面:

1.直接购买和收集数字化资源。比如购买VCD、DVD,下载网络上的MP3歌曲。DVD格式的视频文件很大,我们也可以转换成另外的格式来保存和使用。目前市场上幼儿园需要的数字化资源不多,通过网络下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存在版权问题。

2.将音像资料转换成数字文件。每个幼儿园积累了不少录音带、CD、录像带等音像资源,目前购买的也可能就是这样的音像资源。我们可以将磁带、CD通过数字化转换成MP3、WMA等音频文件格式。

数字资源具有便于管理的特点。(1)采用数据库管理,把资源及资源的相关信息以记录的形式录入数据库,用数据库强大的管理功能实现对资源的管理。用数据库管理,访问灵活,易于检索,特别是可以给资源添加相关信息,是最理想的管理方法。但是对幼儿园老师来说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除非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2)采用目录管理形式,根据资源的类型或用途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分类保存。我园目前采用的就是第二类管理形式,特别是现阶段数字化资源的数量不很巨大的情况下,具有操作简单有效的特点。

数字资源库建立以后,给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用者可以通过U盘拷贝,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网络访问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可以通过WWW服务或专用的点播系统资源,可以用FTP实现对资源的添加和更新。其实,大多数幼儿园规模不是很大,计算机被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采用文件共享的形式来管理和共享资源,既简单又方便。可以在服务器上为每个老师建立账户,将资源库所在的文件夹设成共享,并授权各个教师读取的权限,允许采用映射网络驱动器的方法读取相应资源库中的视音频文件。对资源制作者,允许更新和添加资源。这种形式在我们幼儿园运行近三年来,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音像资源通过网络读取时,特别是多人同时读取时会给服务器的硬盘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建议服务器要采用高性能的SCSI接口硬盘。教师在教室访问资源时,虽然映射网络驱动器后可以直接使用,但还是建议拷贝到本地硬盘后再使用,这样既可靠,又可以减少网络和服务器的负担,拷贝下来的资源还可以在本地建立子资源库。

教室除配备计算机外,必须配备有源音响,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投影机或大屏幕平板电视。计算机上安装影音播放软件,这样的软件非常多,但功能大同小异,使用起来也简单易学。不过最好统一选用一到二种播放软件,便于进行使用培训和老师间的交流学习。

四、数字化资源制作工具介绍

数字化资源的制作有很多工具,对幼儿园老师来说,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这里只介绍两个相对简单易学,而且功能强大的制作和编辑工具。

Windows Movie Maker,是XP等系统自带的视频编辑程序。在安装有视频捕捉卡的计算机上,可以将视音频信号直接捕捉到计算机,也可以导入大多数文件格式的视音频文件,进行编辑、修改等操作,然后以Windows Media格式保存。比如,平时幼儿在园生活游戏中一些精彩的镜头用DV摄录下来以后,就可以使用Movie Maker通过捕捉卡捕捉到计算机,进行剪辑,再通过话筒录入旁白或介绍,还可以输入文字做成片头和片尾,导入数码相片做片头和片尾的背景,最终生成视频,以Windows Media 格式保存,作为幼儿园留档或送给小朋友留作纪念。

视频文件的处理,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不多,但对音频文件的处理就是经常性的事情。这里介绍一款专业音频处理软件Audition,早期的版本叫Cool Edit。当你初次使用该软件的时候,由于不熟悉相应的术语和概念,也许会无从下手,其实该软件和WORD一样,掌握一些常用的操作还是比较简单的。

下面用一个实例来介绍Audition的使用方法。假设现在要将磁带上的一首歌曲转换成MP3文件,便于用电脑来自动播放。首先将录音卡座的音频输出和电脑上音频输入用音频线连接,在电脑上打开录音控制窗口,选择录音源为“线路输入”,运行Audition软件,点击“新建录音”,点“录音”按钮,在跳出的窗口中选择采样频率为44100HZ,采样精度为16位,通道为立体声,按“确定”按钮。同时卡座开始播放这首歌曲,Audition会在窗口中显示波形,根据波形的幅度,你可以在“录音控制”窗口中适当调节线路输入音量的大小,保证波形的不失真。歌曲播放完毕,点“停止”按钮停止录音,可以对波形文件前后的空隙进行删除,对波形进行放大或缩小,还可以进行噪声过滤等操作。最后点“保存”,文件名中输入歌曲名称,类型选择“MP3”。点“确定”,这样就完成了从磁带到MP3的转换过程。

当然Audition远远不止这些功能,它还有捕捉CD、分轨编辑音乐、合成、混合、淡入、淡出、批处理等高级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在学会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慢慢掌握。

音像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是一项比较大的任务,可以采用先使用先制作的原则,日积月累,逐步完成。当然各幼儿园之间的分工合作也是一个理想的解决办法。

五、数字化向信息化发展及展望

数字化技术是信息化技术的基础,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因此,教学音像资源的数字化还只是我们迈向信息化跨出的一小步。

我园通过在音像资源数字化方面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深刻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巨大优势。我们仍将在管理、设备、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教学音像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并尽可能扩大数字化范围,推进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也给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捷径,希望通过和姐妹幼儿园的交流与学习,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把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林强,李明.外语听力教学的数字化解决方案[J].外语电化教学.2002,(02)

2.吴华.电教音像档案管理新思路[J].兰台世界.2005,(14).

3.桑宇芳.高校外语音像资料的数字化[J].教育信息化,2005,(15).

篇9

一、直面问题

积极有效地开展父母老师活动,能够促进家园联系,为家长和老师搭建一个互动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幼教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和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家长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无意识状态,忽视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的积极作用,归纳起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形式轻内涵。

教师对家长资源的理解是狭隘的,不外乎开家长会、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或者配合教学内容从家里带一些物品等等。有些需要家长配合、参与的活动,教师事先没有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些需要延伸到家庭教育中的活动,教师没有向家长进行必要的说明,非但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有时还受到了家长的误解。

2.重利用轻开发。

幼儿园管理者、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未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比如,幼儿园管理者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只要求教师做好家访和召开家长会工作,并未指出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性。

3.重临时轻长远。

教师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进行长远规划和具体策划,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但是有些幼儿园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无意识状态,甚至在有些教师看来,家长资源对教学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临时想起来就用一用,没想起来不用也无所谓,活动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时也不追求教学效果,仅仅是例行公事而已。久而久之,家长难免产生应付心态,无法认识到自己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特殊价值,“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二、聚焦实践

开学初,我们对各班幼儿家长进行了征询,从征询的结果来看,家长非常支持家长助教这一活动。征询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支持父母老师活动与否和愿意参加与否。支持率为98.8%,愿意参加的占77%。大部分的家长很愿意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家园合作共育,不仅要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应该让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们设想,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有计划地邀请具有某种职业或专业、技能优势的家长直接参与教育活动,协助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1.利用家长的专业知识完善幼小衔接课程。

每到大班的下学期,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都陆续开展,调整作息、参观小学……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充满了期待,但同时也充满了疑惑。为了让幼儿做好充分的入学心理准备,我们邀请了在龚路小学的施老师(施永希妈妈)来我园开展父母老师活动。

活动前在施老师的指导下调整了课桌椅的摆放,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材料,使环境更接近于小学的课堂,幼儿来园后惊讶地发现了教室与以往不同,于是我们一起和幼儿找找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幼儿感知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之间的区别。随后施老师为幼儿带来了精彩的“小学模拟课”:语文课“小小的船”,施老师借助生动有趣的课件,亲切灵活的讲述、提问和表演、操作等环节使幼儿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笑声迭起、不断;同时,施老师就小学上课的纪律、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进行了指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生的课堂习惯要求,开心地体验了做小学生的感觉。下课后幼儿纷纷围绕着施老师问起关于小学生的种种问题,“小学里作业多吗?”“下课了老师走了我们可以出去玩吗?”“上小学了可以带玩具吗?”……

通过父母老师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成为小学生的愿望,而仅仅靠我们老师的谈话、讨论、模拟等一些活动的效果远不及一次真实的体验,邀请小学老师来园开展父母老师活动是幼小衔接的一种更有效方式。

2.利用家长的兴趣爱好推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家长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具有很大的潜能。如果家长能用自己的才能来影响幼儿,带动幼儿的发展,那幼儿就受益匪浅了。大班正在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其中的二级主题――多彩的民间活动中有一个活动是“学烧中国菜”。活动后幼儿提出:那外国菜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带着幼儿的疑问展开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展一次中外美食大聚会呢?爸爸妈妈们踊跃报名参加,我们分别在两个教室进行,一个是中国美食,一个是外国美食,中国美食中爸爸妈妈做着馒头、月饼、馄饨、面条、饺子……外国美食则有蛋挞、披萨、意大利面条、奶油蛋糕、烘培小饼干……幼儿们通过观察、欣赏、品尝、比较知道了我们中国美食与外国美食的区别,丰富了主题经验。

3.利用性别优势互补,增添阳刚之气。

我园的课题是“以体育活动为抓手,开发幼儿的智慧潜能”,可是女教师细致温柔有余,但在培养幼儿勇敢、坚强、阳刚的意志品质中存在不足,于是我们邀请了周一桥的爸爸,一位中学的体育老师来给幼儿上体育课。

“哈哈,真滑稽!”幼儿园操场上传来一阵阵幼儿们的笑声。原来,今天的体育活动与往常有些不一般。为幼儿们上课的是一名充满阳光的男教师,大家叫他“可乐老师”。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笑声不断,课后,幼儿都说:“和可乐老师一起做运动,真有趣,真过瘾!”一堂体育活动下来,小朋友们满头大汗,但仍意犹未尽。“周老师,下次你再给我们上课吧!”在边上观摩的老师们窃窃私语:“就是跟我们不一样,声音洪亮,口令简洁。”

这次活动不仅让幼儿们变得胆子大了,更加勇敢了,对我们的教学也有影响。在户外活动时,我们也从原来比较柔弱的教态,慢慢转变成了带有点阳刚之气的教态,反而更受幼儿欢迎,让不同性别的教育优势在幼儿个体上完美体现,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4.利用祖辈资源,开展双赢活动。

爷爷奶奶也是我们一个宝贵的资源库,邀请他们参与班级的活动绝对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对祖辈来说,参与父母老师活动增进了祖孙间的情感交流,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和理解幼儿园的课程;对教师而言,祖辈在家庭劳动和传统手工制作方面的特长弥补了教师在教育资源中的不足,使传统教育活动的开展更为直观形象,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

在开展一些传统教育和民族教育的主题中,充分挖掘依托祖辈的教育资源,提高了主题活动的实效性。如主题活动“针和线”活动中,奶奶们拿出了自己的绝活,为幼儿表演了织毛衣、做针线活、缝衣服等手艺,在幼儿的赞叹声中,奶奶们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乐、发挥余热的快乐和自豪。

带幼儿外出参观活动时,祖辈就是一个很好的助教资源。他们分成小组护送幼儿安全出行,与老师共同指导幼儿,给老师解决了很多指导和照顾上的困难。在这种体验参与式的指导活动中,祖辈们接纳了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从而转变了他们的教养观念,形成家园一致性教育。

三、实践感悟

教师在利用家长资源的时候不能造成家长过重的负担。年轻家长工作比较忙,如果幼儿园组织活动过于频繁,难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家长“不支持”也就情有可原。可以注意以下三点:

1.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吸引家长参与到助教活动中来。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全面了解家长资源。其次,真诚地邀请家长参与助教活动。再次,家长毕竟没有幼儿教育的专业经验,教师要帮助家长分析活动的目的、发展意义、活动的形式、内容的组织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等,这些都要提前想到,防止发生意外。

2.做好活动中的组织工作。首先是营造平等、信任、尊重的心理环境,让家长能消除顾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之中;其次是要因人施教、适时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同时要给家长留有发挥的余地。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 游戏 教育

一、当前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内涵

游戏化学习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娱教的目标是将生命的体验与乐趣变为学习的目的与手段。教育游戏是一种娱乐教育的实践,是教育内容与娱乐形式结合的产物,在娱乐的形式中开展教育的过程。实践的主体是游戏者,实践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愉快的体验与有益的知识。幼儿的教育高度强调了无意识在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幼儿品德和行为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的记忆主要还是什么以无意的记忆为主,而内隐学习的本质就是将无意识的获得与无意识的运用到幼儿的学习中去。

二、当前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游戏不具有全面性

教师在活动设计时是花了一定心思的,但与此同时,该游戏也暴露出了教学游戏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游戏没有关注到全体或大部分幼儿,使游戏成了少部分幼儿的“独角戏,其他幼儿在下面静静坐着的幼儿不免情绪低落,有的干脆将自己“置身事外”,跟周围的小朋友聊天,使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设计和安排游戏时,尤其应考虑到每个幼儿实际参与和心理参与的可能性,做到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来,而不是游离于游戏之外。如果教师增加游戏次数,多准备道具,或者将游戏安排在户外,扩大活动场地,就可以保证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

(二)游戏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游戏被教师一手操作的,是教师在台上的表演,幼儿只能被接受,没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如果教师只是提出游戏建议,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就可以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到丰富的经验。与幼儿的自然游戏不同,教学游戏的制定者、发起者是教师,但是游戏的主体应该是幼儿,我们要让教学借助游戏成为一个生动、开放、意义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过程,一个将课程转化为自身体验并与大家一起分享和表达的过程,'在教学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切不可“越俎代鹿”,应多给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

(三)游戏难度系数偏高与教学内容脱节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好模仿,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等待,特别是面对游戏活动的诱惑,所以组织幼儿的体育游戏更适合集体活动,大家在第一时间都能进行游戏,减少旁观和等待的时间。面对趣味十足、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我们要从中筛选既能产生愉快的体验,又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部分,需要时做必要的改造为我所用 ,忽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活动中随意安插游戏,使教学游戏庸俗化、泛滥化,这样的教学游戏只是单纯地活跃了教学气氛,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游戏不是教学活动的点缀与装饰,我们要反对和避免为游戏而游戏A现象。

三、改进当前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建议

(一)教师转变观念,回归幼儿游戏的主动权

长期以来,我国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上,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转变观念,从台前退居幕后,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心中有幼儿,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感受幼儿的需要,不能单凭个人经验和喜好砭龆ㄓ蜗坊疃。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学游戏的哉褂Ω靡杂锥为中心,充分尊重幼儿,把游戏的主动权、掌控权交给幼儿,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有将游戏的自还给幼儿,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才能发挥理论上所阐述的游戏的各种功能。

(二)当前游戏内容与教学相匹配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深入人心,幼儿园教师尝试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走出来,将游戏“输入”教学活动中;园领导也将教学活动的游戏性作为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幼教专家们不断呼吁幼儿园要避免小学化,保证游戏的最后阵地。一些老师为了片面追求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丢弃教学游戏的使命,使教学游戏庸俗化、泛滥化。教师应始终明确在活动中运用教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转化,使其适合幼儿的学习。活动中的各环节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教学游戏作为其中的一环,也“肩负”着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责任”,不是让幼儿随便“玩”。

(三)创设游戏情境

开展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发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是在可感知的活动中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为此,教师要为幼儿的学习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幼儿爱模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直观、具体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认知方式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利用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围绕幼儿自身的生活内容、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社区生活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游戏情境。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早己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走进了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小班幼儿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在轻松的游戏情节中进行简单的表达、交往、交流,逐渐完成知识间的过渡,保持对学习的乐趣。

四、结论

当今时代,电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还没有上学的幼儿也不例外,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小孩子用电脑打游戏的现象,不少幼儿园也开始运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幼儿教学涉及的知识内容简单、形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游戏成分,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成游戏。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