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环保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绿色环保的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

篇1

    多元整合,在多彩活动中生成

    幼儿园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强调在创设的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帮助幼儿实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给幼儿提供展示、交流和提高的机会,而且要不断推进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变革,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体验,不断引发幼儿的知识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幼儿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内化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生态环保教育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利用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资源创设有效学习情境,让幼儿实现生态感知,动态生成生态环保意识。例如,在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观看海洋动画视频、聆听海洋动物声音等方式建立起对海底世界的初步印象,让幼儿感知神秘的海洋世界和海洋生物。然后我通过课件展示了层出不穷的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以及我们人类的危害,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海洋世界,有的说我们不向大海里乱扔垃圾、有的说减少对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的说对海面垃圾进行打捞等。接着我把幼儿的视线聚焦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以“我是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于是,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不随便乱扔垃圾等在幼儿略显稚嫩的笔端被勾勒出来,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描述着他们的图画,更为粗糙的画面增添了生动趣味。还比如,利用《快乐的大脚》、《海底总动员》等动画电影,利用世界气象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等生态环保节日以及相关的环保图片、公益广告等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在主题鲜明、生动形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生态环保教育。

    亲近自然,在实践体验中感悟

    在幼儿走近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幼儿通过一定的学习情境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断内化为生态环保意识,外化为绿色环保行动。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在自然的天地之间学会观察、学会适应,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建立新自信的目标。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小班年级组开展了“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这样的一个营造绿色环境、呼唤生态文明的特别节日里,有的家长和孩子在自家小区中认养小树,有的同爸爸妈妈进行种植灌溉活动,有的在野外进行种植树苗活动,还有的配合社区绿化人员进行保绿作业……小朋友们通过种树、除草、浇水等亲身实践活动中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和植树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感情,培养了孩子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绿色环保意识。还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责任意识,还可以利用我园开辟的“欢乐小农场”,利用亲子活动和种植活动等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生产农具,帮助幼儿在松土、施肥、浇水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当然更能让幼儿在辛勤劳动中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从小树立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可见,在幼儿活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超越传统课堂的时空观,实现由封闭向开放、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帮助幼儿不断体验、探究、感悟、成长,实现内化为生态环保意识,外化为绿色行动实践的理想教育效果。

篇2

一、公益先行,在问题探讨中参悟

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中国古代倡导日行一善,现代公益事业是人人参与的,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公益基金、公益网站等途径,以直接参与、无偿捐赠、公益广告等方式参与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公益事业实现了高速面广的爱心满天下的理想效果,而这些社会公益热点、社会公益事件、社会公益活动则是加强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富含生态环保理念的社会公益案例开展幼儿教学,能够帮助幼儿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社会公益意识,树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

例如,在开展“走进大自然”的主题活动时,导入部分我用了“秀出你的环保搭档”的公益广告:我把家里的废纸盒都收集到大桶里,爸爸说纸盒回收后可以再造纸。这个大桶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我不用一次性筷子,因为我要保护森林,自带餐具是我的环保搭档。我的铅笔盒里只有三支环保铅笔,因为它可以节省木材,环保铅笔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我喜欢玩拼插玩具,少用电池,减少污染,拼插玩具是我的环保搭档。出去旅行,我不用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妈妈说那不环保,随身的洗漱用品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接着我引导幼儿认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的环保搭档还有哪些?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奶奶的菜篮子、自己的小水壶、教师制作的环保玩具……无不充分体现了幼儿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比如,结合“光盘行动”的开展,我们设置了“思想曲”、“行动曲”和“家园曲”的“三部曲”,从节约粮食入手,引导幼儿能较好地吃好每顿饭菜,做到不挑食、不掉饭粒、不剩饭菜,能保持餐桌的整洁,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等,从而帮助幼儿把节约从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这些丰富多彩的公益主题活动的有机渗透,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实现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意义建构。

二、多元整合,在多彩活动中生成

幼儿园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强调在创设的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帮助幼儿实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给幼儿提供展示、交流和提高的机会,而且要不断推进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变革,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体验,不断引发幼儿的知识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幼儿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内化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生态环保教育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利用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资源创设有效学习情境,让幼儿实现生态感知,动态生成生态环保意识。

例如,在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观看海洋动画视频、聆听海洋动物声音等方式建立起对海底世界的初步印象,让幼儿感知神秘的海洋世界和海洋生物。然后我通过课件展示了层出不穷的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以及我们人类的危害,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海洋世界,有的说我们不向大海里乱扔垃圾、有的说减少对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的说对海面垃圾进行打捞等。接着我把幼儿的视线聚焦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以“我是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于是,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不随便乱扔垃圾等在幼儿略显稚嫩的笔端被勾勒出来,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描述着他们的图画,更为粗糙的画面增添了生动趣味。还比如,利用《快乐的大脚》、《海底总动员》等动画电影,利用世界气象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等生态环保节日以及相关的环保图片、公益广告等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在主题鲜明、生动形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生态环保教育。

三、亲近自然,在实践体验中感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幼儿对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儿走近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幼儿通过一定的学习情境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断内化为生态环保意识,外化为绿色环保行动。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在自然的天地之间学会观察、学会适应,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建立新自信的目标。

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小班年级组开展了“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这样的一个营造绿色环境、呼唤生态文明的特别节日里,有的家长和孩子在自家小区中认养小树,有的同爸爸妈妈进行种植灌溉活动,有的在野外进行种植树苗活动,还有的配合社区绿化人员进行保绿作业……小朋友们通过种树、除草、浇水等亲身实践活动中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和植树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感情,培养了孩子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绿色环保意识。还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责任意识,还可以利用我园开辟的“欢乐小农场”,利用亲子活动和种植活动等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生产农具,帮助幼儿在松土、施肥、浇水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当然更能让幼儿在辛勤劳动中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从小树立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 环保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又由于我们的环保意识不强,致使工业污染、资源不合理利用日益严重,生态被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污染了我们的家园“地球村”,威胁着全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为提高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我校在班级管理中开设了环境保护教育。对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优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班级管理中开设专门的环保活动。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需要一种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支持他们的成长,因此,那些污染环境的现象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班主任老师设计了一些环保活动。如《灰姑娘的新房子》,它告诉了学生要保护树木、保护小鸟的道理;又如《宝石和泥巴》,它让学生认识到泥土的重要性,有再多的钱,如果没有粮食,人就无法生存。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获益匪浅,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环保教育。为了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光靠班会教学活动是不够的。因此,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适时地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一次,有两个小朋友不知为何而争得面红耳赤,我便走过去问道:“你们在讨论什么呀?”其中一个小同学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说红烧的田鸡(青蛙)好吃,他说白烧的田鸡好吃。老师,你觉得呢?”我微笑着问他们:“你们知道田鸡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吗? 它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两人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我们不应该吃青蛙的,青蛙能够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我满意地冲他们点了点头。

3.在环境保护中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班主任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课堂外也要注意用自身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课堂上,我时刻注意让自己保持衣着整洁,以此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看见地上有垃圾自觉捡起来,感冒了也不随地吐痰,以此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使用教具后摆放整齐,把讲台桌椅收拾干净,以此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课后,我们教师都是保持整洁干净、有条不紊,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中不讲卫生的现象逐渐消灭了,并逐步形成了不乱丢纸屑、放学前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良好卫生习惯。课室桌椅摆放整齐,扫把等清洁工具按规定的地方放好,这样就使学生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4.学生的亲身体验。我们学校每周都会开展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各班打扫好自己教室的卫生,再分块进行校园卫生大扫除,对教室、清洁区、垃圾堆等场所全方位地清洁。课后我还经常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到学校的空地上拔草,让他们参与其中。开始的时候,低年级的同学还不是很积极,但我亲自挽起袖子,忙碌地将杂草一棵一棵拔出,孩子们看到作为老师的我都那么积极努力,他们也蜂拥而至,一会儿功夫杂草地里就变得干干净净了。就这样,让孩子们在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抓住这一特点,在创建中,我校校园内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并且,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立了有关环保标语牌,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改善环境、拯救地球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再者,我们教室内创设了与环保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墙饰中留有环保教育的一个版面,每周更换内容,家长园地开辟了环保之窗栏目,向家长、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小学生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还要付诸行动――减少垃圾,我们特制作了“分类垃圾回收箱”,让学生把废旧物品带来,进行分类放置,并变废为宝,利用一些可改造垃圾让学生亲自制作玩具,提高了小学生游戏的积极性;在科技节主题活动“多彩的服装”中,我们班利用塑料袋、报纸、蛇皮袋、稻草等一些平时觉得没用的材料,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出了一件件漂亮的服装,并利用这些服装进行了时装表演。

篇4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室内装饰艺术的根本出发点。它要求设计工作者必须设身处地地为人服务,重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以科学的、系统的设计方法为人们创造舒适、惬意的室内空间环境。

室内设计是在房型的客观条件下进行装修设计与规划,是实现装修目标的关键一步,在这一阶段将环保生态要求作为设计考虑的基础,才能使得装修过程中实现绿色环保。绿色环保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指的是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在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冰冷、机械的城市中,人们渴望温暖,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舒适、健康的生活。因此,对于室内设计来说,人是服务的主体,这是绿色室内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其次,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色彩运用得当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对心理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生理学家们也有研究,房间的色彩能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房间的颜色能影响人的视力,据研究,在各种颜色中以青色或绿色对眼睛最为有益。还有浅蓝色对于人的睡眠更有帮助,在卧室便可以选择搭配淡蓝色进行设计。人性化的色彩搭配不仅可以给入住业主的健康带来益处,而且其身心也可以得到放松。

最后,以人为本的绿色室内设计倡导使用洁净能源。它既能满足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最符合人性化的室内环境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绿色室内设计应注重材料选择、运输、产品资源寿命、可回收利用性等多面,节约能源,同时也需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们的行为心理、生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使对室内环境的设计更加人性化。

二、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与其他艺术一样,建筑、装饰艺术也应该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是表,内容是本。所谓在建筑艺术与室内装饰艺术问题上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最根本的内涵或规定是建筑物本身的功用与表现形式之间的一致,使形式充分体现其建筑的功用,既美观又实用,既要满足物质方面的需要,又要考虑精神方面的需要,其中也包含了审美要求和对审美功能的满足。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不再是截然分开的,其界定已变得模糊,而且逐步走向结合。正如后现代派艺术家提出的那样,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内容也就在形式之中。现代室内装饰的重心已逐渐向抽象性转化,由此可见,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已不单于内容自然的描绘,而是渴望诠释自我的体验和创意。由于“形式”更有利于表达现代的意思,而具有形式感的设计也更符合现代人对环境精神的要求,因此抽象简洁的形式就更加受到欢迎。

三、追求“个性化”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的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的展现,不喜欢雷同、一模一样,室内装饰也不例外。室内装饰的个性化,突出表现在“人们幻想着家里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想象”,所以完全依赖设计师或照搬别人方案的情形,正在逐步改变。因此,在室内装饰风格上表现出追求与众不同。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和喜好,不同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就是多种不同的个体要求,以价格的高低或别人的评价为标准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每一个个体突显自我的欲望及众多富有个性的亮点,在今天的大环境之下可以更加张扬,共同构成现代社会千姿百态的丰富内涵。因此,设计者必须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以了解消费者的性格和需求,从而设计出适合不同个体的风格,以彰显家的与众不同之感。

四、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室内装饰艺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来体现自身的进步特征的。新型装饰材料的开发与研制,新装饰观念的引用和现代流行艺术的借鉴,室内装饰设计工具的不断更新,现代化大型装饰机械的创造和使用,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以完成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目前的建筑装饰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水准的室内装饰

工程必须有高技术水平的施工手段和施工队伍,只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技术力量才能完成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室内装饰作品。室内装饰艺术自身属性和规律的充分发挥与运用,装饰艺术与其它文化艺术形式和审美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交融中的进一步丰富、补充与发展,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和装饰艺术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深化和丰富了装饰艺术的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特殊属性。因此,装饰艺术正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体现出自身的勃勃生机。

篇5

一、从绿色环保迈向绿色德育

也许最初,我们在班级中开展的养花种草,种养各种植物,或是为了美化学习场所,或是用来宣传环保绿化,抑或是将适量的花草点缀在求知的环境中,以适当缓解学生的学习劳累。因为几盆青翠欲滴的绿色植物,一簇色彩斑斓的鲜花,会让我们的师生感受到生命的美丽、环保的意义,这也是教室种养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育人价值。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随着对种植花草育人价值的不断探索,我们的教育更可从最基本的美化环境、环保教育逐步深化,实现其教育价值由单一到系统,从浅层到深入的探求历程。这是因为,绿色对于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表现出生命的张力;绿色对于教育,象征着宽广自由的空间,寓示着自主和谐的发展。尤其是在探索“科学、人文、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绿色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让班级学生在种养植物的过程中,真正“处处有教育,事事皆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及其事务的育人功效。我们要从最初的感受植物的美丽,最终走向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的交流沟通,从而将“绿色教育”理念融合于德育,使外在教育影响和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和谐统一,构建出的“绿色德育”新模式。

二、从花草品性走向人格培养

班级内的各种花花草草,都有其特定的秉性。如傲骨幽香的梅、虚心有节的竹、清丽脱俗的兰、经霜耐寒的菊……在班级内开展绿色动植物的种养,可以让这些带着高雅的气节品格,承载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植物,融入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在学生自己的劳动实践中真正知晓梅花的“香自苦寒来”,兰花的“出幽谷而芬芳”等等,在对花木美好品性的感悟、体验中,激励起学生修炼积极进取的人生之道,达到“育人无痕”的教育境界,提高了班级德育工作的品位。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内或班级内认养花草,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花草的图片诗文、格言警句、故事歌曲。在晨会、班队课上探讨、感悟花草的品性,自编相关花草小报或布置班级专栏,在作文、日记中倾吐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将花品与人品联系起来,在选择、体验、感悟中求真、向善、立美,获得了愉悦、和谐的发展。

三、在提供植物中感受奉献的快乐

班级中的花花草草,大都是学生带来的,是最真实最可感受的小中见大的奉献精神与集体主义在学生中的集中体现。有经验的班主任,能借为班级提供花草的同学为例,开展奉献教育和集体主义。正如英国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说的一样,给班级送来一份小小的植物,本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正如同赠人一枝玫瑰般微不足道。但这种教育与引导,比传统道德说教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它带来的教育效果与温馨感受,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从而引领孩子认识到: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万里。

四、从关爱植物走向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是现代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旺,匹夫有责”,无不显示了责任的重要。今天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让许多孩子失去了责任意识与责任教育。而且,作为一名未来的社会公民,也绝不可以没有负责的精神。对自己有了责任意识,孩子才会珍惜生命,不断监控自己,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对他人有了责任意识,孩子才会团结互助,共建和谐班级。

作为班集体,必须把责任教育融入班建设之中,将责任意识、负责精神内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行为。班级内的养花种草,同样为学生的责任教育提供了良好地机会。通过班级成员岗位设置的方式,将具体的花草的浇水、管理等事务落实到人,引导学生分工或分时段负责,既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班级管理,感受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又给了学生尽职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责任分量。

五、在种养植物中体味生命教育

有些植物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如仙人掌、生石花等,而有些植物的生命是脆弱的。在种养植物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也一定会感受到有些植物生命的脆弱,遇到过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一些花草枯萎及至死亡的现象。老舍在《养花》中说:“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但对于经历养花过程,并亲历其枯萎及至死亡的学生来说,未必不是好事情。有智慧的班主任,会十分重视这些植物背后的教育内涵,对孩子进行相应的生命教育,让同学们感受到生命失去的可惜,感受生命关怀的重要,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爱惜生命。

六、在种养植物中培育科学精神

花草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需要细心呵护。但即使天天去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缺乏科学精神,也不一定能把花草养活。如有的花草喜阴,有的喜阳;有的花草要多浇水,有的不耐水。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方法养化种草,再加上细心和勤勉,才能真正做到“花开不败”。

篇6

300小时的培训课程结束近一周了,对于瑜伽练习已经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同学们,老师的许多看似平常的话依然警醒着我们的瑜伽练习。有时候,有些话,必须到了那个位置,那个情境,那个现前,我们才能懂得和理解。真的像老师说的,瑜伽需要时间,这里的时间指的是时间的线性长度。每个人的瑜伽练习,必须是经过多年的持续练习,感知,经验,分享,才可以成长起来。所以我们不能着急,寻找练习瑜伽的捷径。如果想偷懒想取巧,想寻找那个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到后来会发现,一切都是自己和自己开了个玩笑,虚了年华,晃了岁月,落得一个尴尬的苦笑。

在倒数第二天的课程里,天气阴暗,有同学担心影响同学们的练习,走过去打开了教室的灯,老师看见后,先叫同学关了灯,然后在早课开始之前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谈话:人们必须珍爱环境,保护自然,警觉现在的自然灾害都是人为所致。至少瑜伽人应该觉醒,从我做起,珍惜物资,节约水电,与人为善,爱护动物,保护自然。

所以,瑜伽境地发起号召,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居住小区,家园,城市,为我们共同的社会,国家,自然,地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绿色环保,从我做起:

珍惜粮食,不奢侈浪费。按人头点菜做菜,吃不了打包或者进冰箱下顿热吃,不要随意丢弃。掉餐桌上甚至地上的米饭粒或者其他餐食,最好捡拾吃掉,不要随意丢弃。常念: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粟一米当思来之不易。

不要浪费水,开水龙头不要开满,不要让水哗哗长流。洗手洗澡在摸香皂的间隙,关掉水龙头,洗澡不要超过十至十五分钟。不使用长流水洗碗洗衣服。将洗菜的水浇花,冲厕所。

尽量少肉多素,最好无肉全素。提倡素食,爱护动物生命,同时呵护自己身体健康,现代人的现代病都是病从口入。提倡素食,减少畜类饲养,节省粮食,可以避免大量砍伐森林,开垦田地,防止水土流失,气候恶劣;也可以减少畜类的废弃排放(畜类反刍和放屁的气体含大量的甲烷,甲烷是可以直接破坏臭氧层),减少温室效应。

不用一次性筷子,自己随身带环保筷,为保护森林贡献一己之力;不用一次性饭盒,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塑料袋除了用来装垃圾外,去超市的时候,拿上家里的塑料袋,重复利用,如果有标签的,轻轻揭掉,或者让打价员重复贴上。最好给自己的包里装上几个塑料袋,以备随时之需。

适量使用洗涤剂,包括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柔顺剂,洁厕净,洗手液,洗发水,沐浴液等等此类,减少水资源污染。特别是男士,认为洗衣粉放的越多衣服洗得越干净,这样只能让衣服很快被腐蚀。要多使用香皂肥皂等比较环保的洗洁用品。

爱护树木,保护绿色。不要折枝摘花,不要踩踏绿地;不要砍伐大树,毁林伐木。植树节,大家至少都种植一点花花草草;单位组织植树的,积极行动;老家在农村的,发动家里人多栽树。您的每一善念,散发出来都是柔和的,你的心也就柔和温暖了。

节约用纸。纸张最大的制造源是树木,节约纸张也是保护环境。办公室用纸要节约,双面打印复印。作废的纸张用来做记录或者重复利用,不要随意丢弃。尽量传送电子文件,不要随意打印。少用纸巾,自带布料手巾。餐巾纸也要节约,可以把你的整张分成两份,三份,甚至四份给你的同桌。厕纸也要节约,不要一圈一圈往下撤,恻隐之心时常生起。

节约用电。杜绝长明灯,杜绝公家的电尽管用,用不管。如果你在家,不要让空荡荡的客厅孤灯长明,不要让电视机空对沙发,音响空唱哀歌;如果你在办公室,自己办公区域的灯打开,而不要整片办公室都灯火通明,离开的时候,检查一切电源,保证其关闭。夏季到了,尽量少开空调,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度,更不要盖着被子开空调。禁止使用烘干机,我们中国这么好的自然风干,干什么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来用烘干机呢。我们要尽所能的节电,也就是在更多地保护资源(省电就省煤,就减少开采,对地质的破坏;就减少矿难的发生)。

不乱扔垃圾,比如随手丢弃饮料瓶、豆浆杯子、纸巾等;不随地吐痰;不讲脏话,不粗口,和颜悦色,语气温和。

孝敬父母,和父母坐一会,聊聊心里话;善待亲朋,恭顺长辈,和睦弟兄,血浓于水,任何利益请把亲情放第一位考虑。与人为善,陌生人也要诚心对待,助人为乐;与物为善,珍念物我同体,敬物如人,比如《弟子规》,执虚器,如执盈;与己为善,自信自强,积极向上。

篇7

基于对初中思想品德作业中实际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新课程改革对作业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作业时,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在作业设计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作业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体现实效性

作业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为此,作业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内容为指导,体现教材的中心思想,紧扣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作业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任何脱离了教学内容的作业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总体形势,明确我国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为此,我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给同学两周时间,结合学校争创县绿色学校这一契机,小组合作讨论和研究如何创建绿色环保学校。1、观察、调查校园环境;2、再认识我们的学校;3、讨论(先分组,再派代表汇报);4、绘制蓝图(写出你理想中的绿色环保学校,为我校环境保护工作设计标语)。这样的作业融环境教育、人文教育于一体,更是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作业设计应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体现时效性

社会热点是一定时期内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思品课的作业关注社会热点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热情,而且还能鲜活教学内容,使之生动易懂,便于学生接受。例如在给学生介绍党史时谈到了改革开放,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它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知识不够理解。因为他们长在21世纪,是吃着肯德鸡,看着各国大片,玩着internet长大的,一味地说教,我感觉到很难让所有学生信服,因此光靠课内教学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了一份课外作业“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具体要求:1、调查自己的爷爷奶奶年轻时期的生活状况;并尽可能搜集当时的一些资料,如:各种票据、照片。2、拍摄自己村庄或家庭环境、设施的相关照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切实体验,有了比较,更是让学生在体验、比较、感悟的过程中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也真正理解了知识,充分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学生实际,体现多元性

作业要花费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不可能每节课都设计,要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与实际能力,不求大只求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一般每课设计若干课外作业,然后根据不同班级水平进行选择布置,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口号是“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在设计时我们应立足于学生思想、行为的现有水平,在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完成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实效性。让学生做自己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能力基础上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事,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体验进步和成功,这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

例如,在学完《人生当自强》这一部分内容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第一步:请你搜寻一个少年自强的名人故事;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一材料进行自由设问;第三步:完成选材和设问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题目,并完成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完成相应的步骤,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展现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四、作业设计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创新性

作业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是完成一件作品,甚至可以是口头作业、表演作业。在教学中,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一种无形的作业。如设计一项研究任务、一次调查研究等,为学生锻炼能力、认识自我价值、发现自我潜能、展示自我形象提供了舞台。例如,《创建新集体》一课中,我就让学生课后设计自己班级的班徽,并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讲解,然后推选出最佳班徽设计作为本班的正式班徽,同时也在年级内进行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总之,在思想品德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树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发展的作业设计理念。注重作业的设计,让有效教学与有效作业相结合,让思想品德学科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

篇8

一、把生活带进课堂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要走出文本,把从文本的感悟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静态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心中跳荡起来,变成动态的画,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画。

如教学《观潮》一课,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雄伟的景象,把学生带到了观潮台前,领略自然的神奇伟大,更感受到生活的美。又如在作文课“描写你最熟悉的人”时,我引导学生用相机、摄像机拍下正在备课的教师、爱劳动的同学、勤劳的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爸爸、好学的奶奶等等,再现了他们工作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感染,下笔流畅。

二、把怀疑带进课堂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找疑,不会问为什么,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教师满堂问的“灌输式”老路,也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惘”。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多思善问,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贵有疑,只有敢于怀疑,才可能去旧的,创造新的。因此,课堂上应是怀疑与思辩的地方。在课堂上,我经常会问学生:

“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他们大胆怀疑,向教材、向教师挑战,但关键的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逐步提高质疑的水平。

三、把思考带进课堂

新课程使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盛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种。教师应该点火,而不是灌水。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分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说出自己的看法,亮出自己的态度;要让学生敢想,敢说,开放思维。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倾听不同的声音,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把发现带进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潜心体会,去发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最受触动的地方。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然后师生、生生、文本之间才可能进行对话、交流。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必须都有“底气”,有各自的认识、想法和发现。教师不能再握着底牌,等学生来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一起研究,一起感悟,甚至感动。因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只能怀着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角度重新理解课文。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或者“奇思怪想”,允许“百花齐放,各抒己见”。

五、把探究带进课堂

学生都具有探究的天性,他们常常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不是经常有学生偷偷地在课桌下看《世界十大奇迷》、《十万个为什么》吗?可以说,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乐此不疲地去探究未知的问题。这种兴趣、渴望,正是最宝贵的学习动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成为一名探究者。教师则应以帮助者、合作者、参与者的面貌出现,给学生出谋划策,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如语文课学了《2030年的一天》、品德与社会课学了《美丽的家园》一课,我就让学生把两课结合起来,根据绿色环保的内容,开展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和社会小调查活动。学生们兴味盎然,自由组成小组,拟订课题,选举组长,分配任务,有的去图书馆借书,有的上网找资料,有的去公园调查鸟的种类,有的则调查鸟的生存现状。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很吃惊,告诉我说:现在,城市的早晨几乎听不到鸟叫了。这样的探究使学生真切地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感到悲哀,自觉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浓浓文化氛围的思维碰撞的场所,应是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享受学习的乐园。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意识,时时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纷呈、富有魅力,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篇9

【关键词】旅游商品特性

包装

旅游购物在旅游六要素中属于“无限”的花费,蕴含着无限开发潜力。然而多数旅游商品未能很好的融合自身特性进行包装设计。受这种瓶颈所限,旅游商品目前仍是旅游六要素中的“软肋”。

1.旅游商品的特性

旅游商品又称旅游购物品,是旅游购物的对象,旅游购物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基于旅游活动的特性,旅游商品既具一般商品的基本特征,又蕴合着自身的特性。

(1)文化艺术性。文化同样也是旅游商品的灵魂,旅游商品通过独特的创意和精美的艺术创造力吸引着旅游者并承担着反映旅游地地域文化渊源和背景的载体。

(2)纪念性。旅游活动属于高层次的身心消费活动,旅游商品是这种消费活动的物化和见证,它以鲜明的旅游地印记,象征并承载着这种身心消费活动所形成的经历和体验。

(3)地域性。旅游商品之所以被旅游者留恋、怀念,是因为它的题材、取材、工艺等元素负载着特定旅游地域的烙印,反映了特定地域旅游资源及旅游文化的特征。

(4)旅游愉悦性。旅游活动本质而言就是旅游者寻求精神愉悦感受和特殊经历的活动,旅游商品是孕育、留恋和强化旅游愉悦的重要因子。

(5)传承性。旅游商品是旅游地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特色的最直接体现和标志,是旅游地旅游特色、文化传承等信息的载体和介质。

(6)便携性。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异国他乡进行的短暂停留,最终还要回归惯常环境。为此,旅游商品客观上应精致、小巧,便于携带或运输。

2.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

旅游商品承载着旅游地的地域文化、情感特征等综合元素,镌刻着旅游者的经历和体验,诠释着特有的文化渊源,其包装设计的创意水平直接影响到旅游商品的发展。由此,笔者认为旅游商品包装实质即满足以下各种元素的总和:旅游者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开发者的生产技术和环保需要,旅游地形象和地域文化的传承需要,旅游商品保护、运输和销售需要。

2.1精美含蓄的色彩语言――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关键

色彩在旅游商品包装的视觉因素中发挥先声夺人的作用,它能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它具有促使旅游者快速识别、深刻识记的功效,旅游商品包装的不同色彩语言表达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反应。

旅游商品的包装在选色、配色上应以旅游地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充分汲取、借鉴、融汇旅游地本土的核心文化,挖掘凸显典型地域文化个性的本土化、民族化、地域化、吉祥化色彩,准确表达其地域性和文化艺术差异性特征,满足旅游者追忆旅游经历,体会和感悟旅游地域文化的需要。

2.2简洁生动的文字语言――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灵魂

包装设计的文字语言是传递旅游商品信息,表达内在特质的视觉符号,它是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点睛”。在旅游商品包装装潢画面上要设计好主体文字,表达最醒目的视觉效果,可综合考虑旅游商品的消费对象、包装造型与结构以及旅游地域的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旅游商品自身的气质气韵或象征意义等进行深度融合和整体设计,展示旅游商品的特色和内涵。

2.3赏心悦目的图像语言――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焦点

图像语言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有效地跨越地域束缚、贯通语言障碍、融汇文化差异,通过视觉语言进行无拘无碍的沟通交流,赢得濡染共鸣的效果。所以,旅游商品包装的图像设计,应基于地域文化和旅游消费需要,营造简捷、攻心的产品形象和内在精神质感,展示旅游商品的最佳卖点。

2.4恰如其分的包装材料――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载体

旅游商品包装即用一定的材料对物品进行包裹,可解析为对旅游商品的包藏、装扮、装束和装饰。选择其包装材料,一是要立足于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的根基,充分表现和反映旅游商品内在的文化韵味和内涵品质;二是要尽量使用天然的、可自然风化的、低耗能可降解的材料,合乎安全无公害、绿色环保节约的理念。

2.5生动传神的包装造型――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主题

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主题是对旅游商品内在文化品质的精华描述,其包装造型要体现地方特色,要有“独”、“特”意识,突破固有文化创新模式,融民族性、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纪念性于一体,充分展示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的本质特色。

篇10

关键词:童车;新形势;设计理念;安全;美感;儿童体验;环保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能力为孩子购买一款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的儿童玩具――电动童车。在充满科技时代感的今天,各种技术性的突破为童车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托平台;童车功能上的转变使童车行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之前的老式童车相比,目前的童车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功能和人性化设计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童车设计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理念和一定的环保意识;这样,设计出来的童车才具有时代意义,才具有实实在在的创新性。

1 形势背景

1.1 技术层面

目前,市场上的多功能、可折叠、四轮遥控电动车、智能系统安置等童车,从技术上一步一步地满足了消费人群对童车的设计需求;更稳、更安全、更舒适的童车设计成为消费者选择童车的决定性因素。尽管童车设计在造型上没有太多的技术限制,但是作为一款以造型来吸引消费者眼球、以功能来满足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产品来说,其同时满足功能上的改进与符合儿童体验成为童车设计的一大限制性因素。因此,技术研发是实现童车特定设计需求的重要推动力。

1.2 消费层面

南费市场方面来讲,由于各大童车品牌的竞争以及全球经济的回暖,近几年,儿童的成长越来越离不开婴儿手推车、学步车、脚踏车、电瓶车、自行车等各类型的童车,童车由曾经的“奢侈品”演变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每年,全球童车的消费量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童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从消费主体来讲,80后父母作为童车消费的主力军,从教育观念到经济能力到消费观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转变;相比起父母辈,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一掷千金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常态。

1.3 使用者心理

不同阶段的儿童对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设计师进行童车设计时,除了保证所设计产品的安全性外,还需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并且做到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性格特点。儿童时期分几个阶段,总体来说,各个阶段都是儿童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其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因此,具有独特造型且趣味性较强的童车产品能够赢得儿童的喜爱。但是对于刚刚离开母亲怀抱的儿童来说,其对情感的需求比较旺盛,他们更喜欢一些亲和力强的产品。此外,由于受儿童智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认知程度的影响,童车的设计不应繁复琐杂,而应尽量简单易懂,并且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巧妙地诱导儿童,以此不断提高儿童对童车的适应能力。

2 适应新时代背景的童车设计

2.1 所设计的童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笔者在近年来的一些监督抽查中发现,童车,目前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设计师进行童车设计时,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并排除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2013年1月23日青岛新闻网的“27家企业召回31种玩具包括童车”这一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童车行业由于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和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童车设计工作中,安全问题是童车行业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这不仅仅是设计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企业对所从事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社会的负责态度的体现。

2.2 所设计的童车具备良好的设计理念

童车作为儿童的成长伴侣,其担当的角色不仅仅只是为了娱乐儿童,还在于在儿童使用童车玩得开心、安心、舒心的同时,为每辆童车赋予一定的生命意义,以此来启发、激励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一种积极健康的设计理念贯穿于童车当中,陪伴儿童更好地成长。

2.3 所设计的童车具有时代美感

随着不同时期科学技术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意识也相应发生了改变。21世纪,各行业突飞猛进发展,新技术的发明、新材料的使用均使各种产品以突破以往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童车不再局限于老式的架构与样式,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使童车设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设计师在设计童车样式时,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运用新的设计技术和技巧设计出具有时代美感的童车,从而打开市场、吸引消费者眼球。

2.4 所设计的童车满足儿童体验

儿童在使用产品时的体验感受最能说明此款产品在设计上的成败,最基本的体验有感官、情感、互动、教育体验等方面。感官体验是指人的五官通过外界刺激给予身体的自然体验,其有好有坏。情感体验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为产品赋予的灵魂,不同特点的童车会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每一件童车产品从产品自身散发出吸引儿童玩耍的磁力,使儿童在玩耍时对之爱惜有加、弃之不舍。互动体验不仅仅理解为父母、儿童两个主体与童车之间的表面互动;在技术发达的今天,出现的仿真驾驶技术、多点触摸查询技术、电子沙盘、空中悬浮成像系统等互动体验技术都可以应用于童车设计中。通过仿真驾驶技术可以满足儿童赶快长大成人的心理特点;通过触摸技术可以满足儿童好奇多动的心理特质。“教育体验”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的体验过程。一款童车产品不仅能够使儿童在体验中感觉到玩耍的,更重要的是,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可以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娱乐的方式,让儿童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5 所设计的童车具有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绿色环保便成为今后设计领域中必须重视的一大主题;以不断损耗能源为主题的设计,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成功的设计。在本着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观念的引导下,设计师在设计童车时必须具备环保意识。其应通过对材料的探究和分析,使童车在使用后被遗弃的情况下,其中某些不具备再造能力的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内被自然风化作用分解,而不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或者使童车具备以旧换新的作用,使旧的童车在被回收之后,能够再次被设计和利用。

3 结语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童车的功能和结构正在逐步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但是随着能源问题的突出以及道德伦理观的变化,设计师在进行童车产品设计时,不仅仅要注重设计的合理性、环保性,更应注重设计的理念,做到从美观、健康、舒适、人性化、环保等理念出发,结合现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研发出适应时展的童车产品。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监管司.玩具安全测试及法规[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