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理念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学习理念

篇1

[关键词]终身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一、终身学习能力是时展的要求

1965年12月,在联合国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保罗·郎格朗首次提出“终身学习”理念,并很快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生存的一种新理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发行《学会生存》一书,用终身学习作为描述未来社会形态的概念,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通过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等途径,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又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学校教育可以使我们系统地获取知识,但学校教育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不能满足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人的一生中,校园里所获得知识仅占所需知识的很小一部分,很多知识要在离开学校后在社会上继续学习获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信息量呈爆炸态势增长,社会每一个领域的发展所需要的知识都在由单一走向多元,向着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通过需要终身学习获取足够的知识,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的需要。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需求的必由之路。

二、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一)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自主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要求人要适应信息爆炸的、新的社会环境而主动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当今社会,各种知识和信息浩若烟海,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无疑能事半功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快节奏、高科技、竞争无处不在的21世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培养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

德国教育思想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大致有三类情况:一是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被动型学习,学习过程中仅满足于听懂、会做、考得出,没有主动预习、认真探索、复习等习惯;二是具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应付型学习,通常都有懒于思考、作业拖拉、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惯;三是具有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主动型学习,具有勤学好问、独立思考、探究体验、合作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学习水平也不同,可见自主学习习惯对学习水平的影响很大。哲人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伴随、影响着每一个人,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研究学习习惯的形成特征及其培养方法,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培养,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们常把习惯称为人的“第二天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能力、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它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方式。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育义不容辞

(一)基础教育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基础教育不应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创新;教学手段的实施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失;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如何进行知识讲解,而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兴趣。这种教育模式过于强调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和潜力的主动开发。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层次来看,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和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使学生掌握优化高效的学习策略,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达成上述目标和要求,需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放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上,也不能放在某一门课甚至放在某一节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科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式地传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激发者代替领导者,成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理念的引路者。

2.宽松的学习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过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进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设计或寻找与生活情境密切关联的有趣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轻松的心理基础和宽松的外部环境。教师要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下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给予最大的信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操作的探究式学习激发潜能。要明确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目标、方法与要求,在知识传授之余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为学生创设出自主探究的氛围,逐步建立和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

3.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科学的学习活动,不可能单纯地依赖学生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学习的基本途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不会与生俱来,需要教师长期系统地加以引导与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不同形式,没有主次之分,都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有资格去和别人共享,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双赢,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及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

1.中学到大学学习环境的突变,需要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学习终身化的当今时代,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过度的依赖性学习,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脱节,创新能力低下,自我控制能力差,应付考试、厌学逃课等消极学习现象在不同层次的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何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的改变,培养主动学习方法和能力,从自己已经习惯的旧的学习方法向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新的学习方法过渡,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要经历从教师为主导的中学教育向以学生为主导的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在教师课堂讲授后,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后阅读进行拓展性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提升息息相关。大学期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能尽快意识到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学习特点的巨大差异,使自己尽快走出“应试教育”误区;能通过自主分析独立确定未来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近期、中期、长期学习目标及学习计划;能够选择合理的学习策略,主动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和课余的学习实践;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学会查阅资料,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多听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专题报告、讲座;正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调整自己,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消除自己的紧张心理和焦虑状态等。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学生处于“高度放羊”的教育管理模式中:离开父母只身来到学校,从高中老师的保姆式管理突变为无导师制或名义导师制,从中学的海量作业骤降为几乎“零”作业。面对突如其来的自主管理权责,相当数量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高校的学习模式不匹配,致使出现松懈怠学、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等诸多问题。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着专业口径狭窄、人文素质教育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过时、教师创新意识滞后、学生只能被动选择发展空间等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制约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求知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高等教育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充分的可能性。大学生自主学习,从时间和潜能来看有着充分的可能性。宽松的管理模式、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漫长的假期,使得大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大大增加。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远比高中阶段轻松悠闲,加上大学生的心智已经相对成熟,具有更大的潜能去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拓展资源,因此完全有可能将自由支配时间转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时间。

3.大学阶段初期,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高等教育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加强沟通,才能逐步形成。作为一线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尽快转变“角色”,主动摆脱基础教育阶段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观念,确立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学习的科学理念,主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自由、平等、信任、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自由和谐发展。作为学生,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改变。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巧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张灵敏.“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3]刘承焜.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4]宋菲.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自身条件与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2).

[5]聂黎生.移动学习——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发展趋势[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

[6]郝克明.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J].教育研究,2010(11).

篇2

怎样使学生自主学习呢?首先,要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某些地区至今还难以被广大大教师所接受。他们认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能学会吗?”,“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其能不讲”。“教学进度是按计划进行,自学讨论费时,影响教学进度。”也有的教师会说:“上课不讲,教师干什么?课堂上就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默默龄听的舞台。”难道学生真的就不能够自主地学习吗?回答是否定的。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中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学生的主动意识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诚然,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更严。教师上课不讲,或只用很少的时间去讲解点拨,意味着他要做更多的富有创造性的启发和指导工作。

笔者很喜欢《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它给我有很多的启发。自然界里的狮、虎、豹等猛兽,在幼小的时候,它们的父母带领其捕获食物,传授技能,并经常性地静观其幼小的孩子猎取食物,只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它们的父母清楚,孩子将来要想立足于竞争激烈的自然环境中,必须有一套过硬的捕猎的技能。由此我想,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够自主学习探究一味被动的接受,那么一旦走出校广,到纷繁的社会中去,怎么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呢?

常言说:“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不是说,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内驱力”对人发展的作用,他不仅善于开导学生,而且注意引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发展。“不愤不后,不悱不发”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重要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即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处于“愤悱”之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欲罢不能,这样他们便会主动地学习起来。

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倡导的教育思想是:“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自学自励,”出了校门,担任了工作一直能够“自学自励”做一辈子主动有为的人。教师怎么才能做到不教呢?首要任务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引导和启迪他们的智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并且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这样一个过程,教师的教育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会达到“不教。”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创建者,要引发学生兴趣,组织课堂,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教师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应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互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运用教学策略,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教师精心设计任务,运用教学策略,引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构建知识,丰富学习经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创建者,要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同时,教师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应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互动。

案例1任务:Western music

教学内容:《新标准》外研社版 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5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西方音乐,并能够区别出classical、pop-music、rock-music、rap、opera等。教材对音乐素质要求高。

活动形式:全班参与操作过程:教师通过一段音乐动画,让学生培养节奏拍手、演唱。引出:“It’s western music,isn’t it?”然后问学生: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让学生例举出西方音乐,并用词汇树形图归类、拓展。

培养学生用形容词形容音乐的英语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I like pop music because it’s lively. But I don’tlike opera because it’s too serious等。学生看树形图后,能够自己归纳出来,画在作业本上,记录自己的音乐感受。

2.民主互动, 学生展现自我

通过学习教师的100个好习惯我们得知:只有在真诚、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学会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案例 2

任务:weather

教学内容:《新标准》英语外研社版 八年级上册Module 11

教学目标:以weather为话题,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及班级活动,把天气词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生活化。

学习策略:培养话题和天气词汇的语言意识,养成联想习惯,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春、夏、秋、冬”四个画面,设置场景,让学习把单词与画面对应,吸引学生投入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直观地呈现天气情景,用游戏及手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pair work让学生合作学习,发现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hometown in summer?It’s hot and rainy .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A教师:充分的课堂提问,亲切的表情,让学生消除紧张,利用对话,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增进情感。

B学生:仿中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模仿,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有效策略,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

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对情感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日益重视这个法宝,这是因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培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发展个性。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时,应多鼓励;学生学有所成时,要及时肯定,提出更高目标。同时让学生参加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如采访活动(interview)、角色扮演(role play)、游戏(game)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自我评价反思(self response),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方法领略,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成功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方法有关。首先,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掌握科学方法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不会”到“学会”。

其二,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如在教学七年级英语下册,Olimpicin Beijing课文,笔者就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北京奥运信息,有的搜索到了吉祥物“福娃”的图片及英文译名,有的查到了运动场馆的变化,这也体现了“在做事中学习”的理念,学生兴趣高涨,学会了英语表达。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及其运用

在对外研社《新标准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材新颖,内容编排容量大,自主学习水平要求高,尤其是其“Learning to learn”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具有指导意义,使笔者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为心中有数。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老师的具体指导中“悟”出道道来,“还”课堂于学生,减少课堂上讲授时间。教师提拱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去质疑,去寻找。课堂上尽可能采用pair work、group work等练习互动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口语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发展,有利于合作学习。

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质疑

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激感的学习氛围,适时创设质疑空间,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交流、质疑中获取知识的同时在三维目标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营造激感氛围,促进自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激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动情,将情感和乐趣融为一体,主动参与学习,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们创设了“比比谁的速度快”这一游戏环节,课件出示如下一些数据:123、5796、99999、3052、43052、7962144、327、6354129、20001、987654321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时间1分钟)全班学生急急忙忙埋头计算,当老师说时间到时学生还在继续计算,听到老师说我已经算完啦。学生这时感到非常奇怪,教师说“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算的那样快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堂课在一个个问题情境中,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创设自主学习机会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都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要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少讲,而把大量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探索交流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同学之间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解;学生能总结,教师不提醒;学生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坚决不插手;教师只要敢于放手,学生才会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应用,才能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探索成功的愉悦。

三、适时创设质疑空间,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古人认为“读书无疑需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看来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好方法,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给学生创设质疑空间,留足思考的时间,让他们通过猜测、讨论、分析和验证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培养自主探索意识。例如:学生在学完了角的分类之后,或许会问:“185°的角是什么角?”又如学生学完乘法分配律后,他们可能会提出1.25×12-1.25×8可简便为1.25×(12-8)吗?乘法分配律在除法中同样适用吗?11÷0.25-10÷0.25会不会等于(11-10)÷0.25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持赞美态度,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质疑、猜测、释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创新。

四、人人参与动手操作,体会自主学习乐趣

众所周知,由于教科书上大都呈现各种数学结论,而把揭示结论的过程留给教师,这就导致教学中师生都有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教学中设计一个个可操作的环节,让每一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同时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学生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出示问题情景列出算式56-18后,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用小棒操作,找学生口述后,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从6根中不能拿走8根怎么办,他们通过讨论会把其中的一捆打开,这就是可以从16根中拿走8根,再从整捆中拿走1捆剩下4捆,学生根据操作活动,再结合竖式很快就能够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个10再减。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增加了自信,同时也收获了快乐,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自主学习价值

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为生活服务。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学完统计知识以后,可以把自己家去年每月用水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看哪个月的用水多,哪个月的用水少,用水量有什么变化。对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助于提高数学情感的实践活动,比如,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考考爸爸妈妈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

篇5

每个社会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儿童的独立性既是社会赋予的权益,也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所决定的。其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其精神生命的独立上。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自主学习教育体系的若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自主学习理念呢?

一 高度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独立生命个体,如果离开了个体的生命及其活动,就没有人类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是建立在一个个个性化的生命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每一个生命的内涵,充分尊重生命,不断地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同时,学习是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语言还给学生,把思想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把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的精神生命、独立的内部自然规律作为教育的前提。高度尊重学习的个性,倡导学生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高尚情操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施多德曾说:“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的本身更为重要。”中国也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学科知识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渗透和指导。如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故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用具体的教学实例和生动的故事去启发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教师从小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们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真诚、细腻的爱,理清鸟儿在“我”的细心照料、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再到信赖的变化过程。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十分专注。随后的教学,学生热情高涨,争相朗读课文。对教师的提问也回答了很多有价值的答案。学生们甚至能自己用语言说出同学之间也需要真诚的信赖,才能结下深情厚谊,信赖是创造美好世界的基础。

三 结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能力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后,为加深对伟大人格的认识,组织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学生们以诗歌朗诵、故事、演唱等多种形式歌颂了的高尚品德;在教学《叙利奥》后,让学生把课文分成若干片段,设计出一幕幕场景,编演课本剧,学生演出激情投入。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又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四 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篇6

[关键词]自主 结构模式 个性发展

一、引言

自主(autonomy)一词源自希腊文“autonomia”,意思是自治、自治权及自由等,也就是自行管理好自己分内的事务,不依赖别人,也不受制于别人。“自主、独立”是20世纪西方自由思想在哲学、心理学、政治和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体现。在教育上,自主独立则与作为社会核心的个人的成长相关联的。素质教育把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定义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独立地管理并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求个性和谐发展。而教材的编写往往反映了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主学习理念下如何合理地设计教材,得以让学生在使用中有效地促进自我发展。

二、英语学习的目的

英语一直被列为工具性学科,但是英语教育,特别是大学英语教育,目的却不应只是为了掌握这一门语言工具,它还包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认其它文化。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另外一种文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学习者通过英语教学和学习,不仅要培养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而且要掌握英语应有的文化知识。

三、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大学英语教材特点,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设计

自主学习的定义目前尚无一致看法,但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估学习成果。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就是能够对计划、监控和评估三大环节进行很好的控制。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材知识范围覆盖面广,采用行为目标的价值标准编写,于教材每一单元的开始都展示学习目标。在单元起始位置应运用诸如“At the end of this unit, you should be able to ...”等语言具体指出在每一单元应掌握的知识和须达到的语言运用水平。每一单元的最后设Review,用来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教材应采用行为主义的教学原则,设计层次递进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一系列的活动(activities/tasks)中,轻轻松松地培养语言技能,熟练语言技巧,了解文化知识,掌握教学理论。同时,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遵循课程建构理论,降低活动的机械成分,增加任务性活动,避免活动的生硬僵化,并且有相当部分讨论性质的活动,便于学生通过活动发展个性。

自主学习教材应配有《成功指南》或《自学指南》之类的辅材料,对学习者的方方面面给予应有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学习状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教材的学习方式,传授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教材应采用“基于任务”的编写方式,与传统教材的知识结构模式大不相同。教材所设计的开放性活动是以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教材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个性发展。

大学教育的宗旨是解放理性,教材作为课程的实施措施在设计上也应该贯彻大学教育的宗旨。尽管课程在从实践理性向解放理性发展,提倡表现性目标,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主体作用,提倡建构性学习方式,但是,要从教材上真正实现这一点却比较困难。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建构主义原则,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符合解放理性的目标需求的。

四、结束语

现代大学教育中自主学习理念的提出,不仅给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给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教材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大大促进了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发展。在自主学习理论的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采用行为目标价值取向编写教材,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原理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加强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贯彻教师、学生在教材建构和学生自我发展中的互动主体原则。这就要求师生在自主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牢牢把握英语教材设计特点,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的在英语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7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的观念,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新课程中,有很多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案例,它们起着德育教育“平台”的作用。例如:某县团委组织开展为贫困地区献爱心活动,共捐献衣被1600件,已知衣服数是棉被数的3倍,衣服、棉被各多少件?教师可借助有关资料和照片并结合本地区的贫困生救助活动,使学生懂得珍惜学习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习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激励学生善于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首先要求学生把课堂上不懂的、作业中经常做错的、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及时和同学、教师交流;其次要求学生按教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些与教学重点相关的问题;最后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情境:“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写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两个根,把两根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你们的方程。老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很快说出原方程。”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学习的情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活化数学问题内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

1.改变属性,提出问题。例如,在四边形的教学中,对有关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四边形改变成特殊的四边形,再去观察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中分析归纳出结论,能逐步掌握运用这种方法。

2.逆向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逆向思维的手段思考以下问题: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公式、法则能否逆向应用?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学生的思路就会逐步打开,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就不难了。

四、重视知识体系联系,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复习已学知识板块,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只进行简单地罗列,而不作知识的整体梳理,这样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枯燥和陈旧,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对已学知识体系的研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次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结合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真正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具有的辐射功能、网络关系。这样不仅复习效果好,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注重探求解题方向,提高解题策略的正确性

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解题的质量上。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证)的结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确定具体的解题行动方向;可以从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最简捷的途径,得到最优的解法。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各种添线方法在某个具体问题中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去归纳出在不同情况下应如何选择最佳的途径。以上两点既可以在较难的综合题中实施,又可以在较易的基础题中实施。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便能逐渐得到提高。又例如,在进行苏科版(七上)数学“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我提出问题:“一个立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表面展开图?”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列举了“1―4―3”型的展开图,有的学生列举了“2―2―2”型的展开图,还有的学生问:“老师究竟有多少种展开图?”于是,我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了共十一种展开图。

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易连生.考试学概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篇8

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态度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内归因倾向等。素质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持久的钻研精神。否则,他们只是被动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呵护好奇心。好奇心是产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最自然的心理冲动,在教学中,应认真、耐心地回答或讨论学生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尽量当场解答;不要轻视或嘲笑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应尊重并鼓励学生多提问;应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好奇心的不屑一顾,将严重挫伤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之心,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讲中外名人成才的励志故事。名人成才的每个情节,都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他们像熠熠生辉的群星,在历史长河里放射出绚丽的光芒。他们虽然天资不同,家庭出身不同,个人经历不同,但是他们的成长道路有着共同的特点:专心致志地刻苦读书,顽强执著地追求理想。这对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自我有着正能量。

3.树立身边成才的榜样。身边的榜样最容易学,学校、班级通过学习标兵的评选,树立榜样,学生们可以向与自己生活、学习在一起的标兵学习,成为个体前行的力量,从而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努力自主努力实现个人梦想。

4.懂得知识使人睿智、有尊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人的聪明睿智,与读书时间的早晚、读书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5.深知知识充满乐趣,使生活更幸福美好。读书是一种乐趣,要享受这种乐趣,读书让你独自神游于字里行间――刀光剑影,风雪飘飞,艺术的美妙,人生的感叹――都奔凑到眼前。待读得会心之处,击掌而笑,与古人交谈;或临窗而立,看星月移动,听树影婆娑之声,更是乐在其中。知识会使你心有所感,乐而忘忧。这些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忘我学习的动因。

(二)树立奋斗目标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我意识是获取和应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前提,在意志控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外显的自我监控过程包括学习环境中的失误控制与任务控制。其中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而学习任务和情景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的意志控制。因此,通过个体目标来形成内驱力,能使学习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追求。

1.大学梦。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就必须有用于引导行为的参照点。因此,大学目标作为参照点被看成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一个学生能否持久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为自己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大学目标。

2.美好生活梦。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习,人的本质才得以逐渐丰富和展现;学习,将千百年前的一个个梦想和神话变成现实。没有学习,就不会有文明的出现和社会的进步。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族因学习而兴旺,国家因学习而富强,人生因学习而优雅、美丽。生活因学习而有品质,变得美好。

3.理想职业梦。清晰的人生职业理想、规划,让学生感到时间很珍贵,要实现理想职业梦需要个体自主规划人生,自主珍惜时间和学习空间,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策略,并努力为梦想而奋斗。

二、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成学生自主专注地学习。

(一)建设学习型家庭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爱学习,爱看书,家庭成员要有读书的好习惯,家庭环境要充满书香,从书架的摆设及藏书,挂在壁上的书画都要讲究,藏书不但有名著,还要有适合孩子的读物。家长常读书学习,论国事,讲故事,给孩子的教育都是无形的,是说教无法比拟的。

(二)实行班级自主管理

所谓“自主管理”是对组织基层充分授权,从而激励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从班级管理方面讲,就是教师对学生充分授权,激励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通俗地讲就是学生能够自己主导和完成自己的学习。“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民主式班级自主管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采取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案是“教学做合一”的载体,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它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潜在智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现实中的成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小先生”――培养自主、自信

“小先生”是一种荣誉和自信的象征,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争当“小先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实践,主动掌握和运用知识,去积累了当“小先生”的资本,从而有意控制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推行“小先生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开放的小论文式的家庭作业

小论文式开放的作业内容,既能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就有了“自由驰骋”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小论文写作活动中,学生主动将课上的信息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组织和综合,从而将概念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它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的自主学习,它是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活动,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得到自主锻炼,学习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并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所以,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课后教师是学生幸福生活的引路人。当教师将爱投入到学生身上时,你便成了亲人般的良师和益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会建立。学生也将钟情于你的学科知识,从而强化了自主学习态度。

精神的成长首先需要自信。只教给知识,而没有培养信心的教育称不上拥有深层次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称不上成功的教育。孩子只有在获得精神关怀后,才能增强自信心而自主地展开学习,而缺乏自信的孩子,遇到点困难就会退缩。所以,明智的老师第一节课都会对学生说,“你可以忘记我教的所有知识,但不要丢掉你的自信”。

学生不想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习中没有尝到甜头。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有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一次次受到激励。天才是夸出来的。

四、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多地监督、训斥学生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学习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当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别人时,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懂得放手,就会发现,越是不依靠监督而学习的学生,主人翁意识越强烈,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越强,自我成长的机会越大。

(一)自主探究,寻求新知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心需求。因此,“适合”的“问题”的提出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大胆探究、寻求新知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探究中允许学生出错,将出错当成不可或得的资源,它能激励学生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寻求新知。

(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自学,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拓展的时间与空间,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使之形成矛盾冲突,能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三)积极互动,自主创新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见解的与众不同。与他人分析和讨论,以层次不同的学生自发组织成为小组合作学习。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自主互动中,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观摩、演示,互相取长补短。通过自主互动,大胆创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勤于思考,主动自学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如每学期开学初,老师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程度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抓住时机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有一些层次高的学生对于吃不饱,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老师可鼓励他们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学相关课外知识。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性质和规律。学习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在教学中采取问题情景教学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去学习新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习题课,不要采取教师先讲例题,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着练的方式,而应让学生自己看例题,去分析总结,探索解题思路,找出不理解的问题,把老师的“讲懂”变为学生的“想懂”,其效果会事半功倍。

2.多让学生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措施。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是不恰当的,有时甚至是荒唐错误的,但只要提出问题,说明他进行了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他的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

3.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规律。例如,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公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再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师是采取自己小结的办法,有经验的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己归纳总结,放手让学生画“知识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养成良好稳定的自学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习惯是一种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动。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学生玩耍过后感到自己无所收获而后悔时,学习习惯也就养成。自学也是如此,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平时就会自觉地去学。例如,学生学习时遇到问题先自己努力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去求教别人,坚持久了,就养成了良好的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反之,一遇到问题就想问别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怕困难,或遇到困难就依靠别人帮助解决的陋习。养成自学习惯要做到:第一,遇到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不轻易求人,力求自己解决,培养自学能力,养成习惯;第二,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自学计划,明确自学的目标,增强自学针对性;第三,努力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第四,合理安排自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学效率。只要长期坚持,就能养成良好稳定的自学习惯。

六、自我归因自我激励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清楚什么样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清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归因的监控、评价,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策略,有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有了,自主学习就有效且持久。

当学生遇到以下情况时,要学会自我归因,自我激励:当自信心不足时,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要知道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要为自己拥有的特长和优点感到自豪。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也就是学会正确地归因;当考试成绩忽高忽低时,要引导学生知道考生成绩不稳定是正常、普遍的现象,有哪些因素能导致考生成绩不稳定,是应试状态还是对考试认识不足,应该全面分析一下原因出在哪里,然后针对情况给自己建设性意见。要知道考试成绩的忽高忽低,是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调整合理归因的机会。很多问题只有成绩不稳定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当学与考互相矛盾时。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归因的多种原因倾向中,往往消极归因的比重相当大,并呈发展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当个体把行为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时,如能力差、记忆力差等因素时,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认为即使再作努力也只能重蹈失败的覆辙,而放弃努力行为。当个体把行为失败归因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环境、任务太难时,个体就会原谅自己的失败,而放弃努力行为。这两种归因对学习困难学生都是不利的,应设法消除。有意识地正确地指导学生自我归因是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成绩和健康心理素质,促进自我激励的重要方法。况且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而学习习惯是终生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人格,学习习惯应高于考试分数。

七、自主调整和驾驭惯性

惯性是一种定势。从心理学角度看,惯性是一种适应性相当强的稳定心态,并且富有强烈的感彩,理智有时反遭冷落。科学家贝尔纳说过:“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未来学家托夫勒则认为,“生存的头条定律是:昨天的成功比什么都危险。”人们过于青睐已知和成功的事物,“已知”重复三遍便无新鲜感,而“成功”重复三次也就会面临失败的威胁。人如果不能自觉地提高认识调整和驾驭惯性的能力,那么,在事业上所能获得的成就将是有限的。日本学者加藤秀俊说得好:“只有对习惯的看法从根本上产生怀疑,才能产生一切新的发明、发现。”因此,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和指引,引导学生善于调整惯性,向前看,不停留在取得的成绩上,充满智慧地跳出学习看学习,从而形成自主调整和驾驭惯性的习惯,保持持久的自主学习状态。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111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

一、学生自主批改作业

如果让学生自主批改,情况会怎样呢?作业批改重在“批”和“改”,“批”重在发现问题,“改”重在解决问题;“批”为“改”提供了条件,“改”是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作业做完后,学生自己对照标准答案,他就知道哪题错了,这时及时订正,效果会比教师批改好的多。不会做的题目他会更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同学的相互指导下,他会更积极地去学习。他还能让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钻研、备课、搞科研。当然,自主批改也会有很多的困难,笔者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完善。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思维活动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恰当地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从而萌发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事例或数学材料。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将一张中国地图发给学生,提问: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吗?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学生的“愤”和“悱”之时进入新课,自然而然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学习的责任,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就能成为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三、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书籍是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读书,自古到今就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学习数学亦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依据自学提纲,学会预习、学会阅读教材、掌握阅读方法,明白书本上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抓住重点部分,理解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学会思考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譬如,在高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新授课之前分以下几点去独立预习教材:1. 查阅书本目录,明确所学内容,并想想这方面的知识我曾经学过什么,进行简单回忆;2. 领会教材内容,详细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所提供的情景中体会知识;3. 根据预习情况,记录下自己对新知识的疑问。以上作为回家作业,每次20分钟左右。在新授课时我通常会留给学生3分钟左右进行自由提问,一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其次也能培养学生表达、总结等能力,这中间把学生有价值的提问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围绕提问展开有意义的讨论、学习,刺激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学生自主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合作需要的内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而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共享,突出了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特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能力。

1. 创造讨论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2. 学习小组共同答题。为了切实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习质量,在回答问题时,教师采取“学习小组共同答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发言,各自发表见解,又相互补充意见。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就凝聚着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另外,小组学习是每个成员之间在思维上的合作过程,即把自己的思维融入他人思维的过程中。所以,在相同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在同龄人之间,大家畅所欲言,连胆小、很少发言的同学也有了开口的机会。此时,课堂上不只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有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成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教师的学习氛围,使听和说的训练比较好地落到实处,还培养和发展学生合作的学习能力,将会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的目的。

3. 师生合作。教师当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学。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况且学生的见解常会启发教师。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当学生;学生当教师,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输出。这一过程学生要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倾听者也会更加认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五、营造探索氛围,建立自主学习的平台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建立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去质疑,去探索,去创造。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六、引导学生试评

教师教给学生点评方式,不代表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方法。只有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反复点评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方法的理解,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为了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点评,应把课前预习变为课堂上预习,提出较具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加以点评,对于学生在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则根据阅读重点灵活处理。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一、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任务。我国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着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的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结构理论。最早提出者为瑞士的皮亚杰,之后在科尔伯格、斯腾伯格等人的发展下,已经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并成为目前西方极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流派。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三、研究的措施

首先,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主动获取,落实双基,发展能力”为出发点,紧紧抓好关键的教案设计工作。教学法的选择,一定要明确让学生“主动获取”这一理念。由问题或材料引导展开深入思考、研究、讨论,由学生练习巩固,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自己获取,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坚决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坚决不代劳。教无定法,教什么方法并不重要,并可以不拘一格,充分协调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充分重视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把教师从传授转化为服务。

其次,坚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努力把握好六条原则:

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平等地对待学生。而且,新课程标准重视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就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更体现了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

二是精讲多练的原则。课堂上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尽量给学生练习时间;课堂练习要多种形式:听、说、读、写、算、演、做,充分引入竞赛机制,引导学生比速度、比细心。鼓励学生多角度自由发表见解,互相补充,互相争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

三是直观性原则。尽量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教具,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乐意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自主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是开展学法指导原则。学生能否提问还涉及一个方法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尤其是要使学生明白怎样问、问什么。开展学法指导一定要把学法指导与心理指导结合起来,并从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心理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指导。

五是合作性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协作研究,互相启发。“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协作学习都优于个别学习。协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学习业绩等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以乐观态度对待学习内容,在与他人交往中相互尊重。

六是愉悦性原则。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个氛围的创设主要在教师,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主体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始终都伴随着学生心理因素的参与。

最后,强调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作业布置必须有质量保证,从质的方面讲,必须非常明确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和题目的典型性,使学生通过作业获得一些经验,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而不是泛泛而作。教师布置作业时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此增强作业的自主性。同时要增强作业的适应性,有面向全体的基础作业,也有面向成绩中上的学生的研究作业(选做作业)。另外,还应多布置看书、归纳、整理、归类等软作业,教会学生如何做学习的主人,如预习、听课、作业、归纳整理、自查自评的能力。

四、研究的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笔者所教班级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高于对比班。可见,成果不仅在于提高数学成绩,也在于减负,且为学生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我们希望在和谐中争高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做出决定,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懂得如何分检、合成、提取和加工信息,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怀彬,等.新教学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