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意识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医院管理;内涵建设;医疗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26-01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强五七医疗中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国已启动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工作,其核心是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真正认识到医院的内涵建设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保证。沧州市五七医疗中心,是运河区卫生局直接领导下的中西医全科医疗单位,积极响应卫生局的号召,认真落实医院内涵建设。现将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1 医疗技术质量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
医院内涵蕴涵于医院的本质之中,以医院文化为依托,以提高医疗技术质量为目标,挖掘潜力,不断创新,是医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医院内涵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层次深、范围广,在保障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上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医疗质量表现为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医院的生命力,为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五七医疗中心规模小,医护人员少,医疗项目多,但始终将医疗质量管理贯穿于各项医疗活动之中,将质量管理作为医院永恒的主题[1],特别是质量监控,狠抓“三严”,即过硬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严谨的作风、严谨的态度、严密的组织,以严格的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三级查房、会诊制度、学术交流、危急重症、死亡患者讨论以及教学检查和岗位技能考核等实施管理,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促进本院内涵发展。
2 加强内涵建设应立足于科学创新
构建科学创新机制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根本保证,唯有创新医院才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创新有二:一是科技创新。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充分调动科研积极性,挖掘科研潜力,加强科研课题的研究及医院重点学科的建设,注重医疗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为载体形成有影响力的技术特色优势。二是倡导创新意识,建立新的管理方式,以树立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观念,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形成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中,笔者通过控制性制约医疗质量的不安全因素,实施科学的管理[2],完善操作流程,制定临床路径,将医疗缺陷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 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实施
几年来通过对医院注重内涵建设,培育健康的医院精神,营造起团结向上、开拓创新、敬业求实的精神风貌,推动了河北省沧州市五七医疗中心的健康发展。树立团队精神,医院文化是五七医疗中心的支柱,爱岗敬业是医院的主题,在文化建设中以“仁爱博精”为基本思想,注重培养全体职工的价值观,树立文化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理念,强化团队观念,提倡团结、奉献、协作精神,发挥群体智慧,发挥团队优势,进行跨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解决单一学科领域难以解决的医疗问题[3]。努力营造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内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市场,增强医院竞争力,推动医院的创新和服务意识的深入。
诚信服务,人性化管理:本院在医疗服务中号召所有职工,一切为了患者是宗旨,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服务,人性化、规范化管理,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推行科学、文明、亲切的人性化语言环境。提供高效、安全的人性化治疗,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使患者感到医院自有真情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五七医疗服务中心以科学的技术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诊疗、检查、药品、材料、费用、安全、服务七放心,使患者、家属、社会、医务人员四满意。突出“诚信服务”,这是每位医务人员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4],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信守承诺,尊重患者就医自、知情权、隐私权,以精湛医术,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改善医疗环境,加强信息建设,促进医疗系统全面发展,在医院管理中,本院突出科技管理,以提高各科业务技术水平为主,倡导科技兴院。搞好智力投资和基本建设,并美化就医环境,实现规范化的医疗系统信息管理,即质量、药品、收费、办公等一整套的质量管理[5],丰富医院内涵,逐步实现整体发展走向科学化、电子化,规范化的健康之路。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增加了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塑造了沧州市五七医疗中心的良好形象,对本院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曦华.医院规范管理经验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279.
[2]冯国俊.浅谈医疗质量控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9)48-49.
[3]冷明.医院人性管理与事业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3,23(3):55-56.
[4]刘会芳.医学团队精神是科技发展的动力[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3, 23(3):61-62.
篇2
广州供电局在国内电力行业安全培训领域首创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方式,即危险体验培训,它能够较好地解决“安全意识培训”这一传统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危险体验培训的理论基础、理念内涵、装置研发以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
危险体验;安全培训
“安全第一”是所有生产型企业的生命线,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更是被列为事关战略发展的头等要事。但是,传统的安全培训重在知识的宣贯和技能的提升,以讲知识、看图片、听案例、模拟分析为主,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手段稍显乏力,很难实现企业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培训往往是学员的亲身体验,员工只有真实的感受到了人身安全的威胁才会主动、自发地产生安全需求。正是基于上述问题,广州供电局研究探索了一套以“体验危险,避免伤害”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意识培养方法论,并研发出一系列危险体验装置。
一、危险体验培训的理论基础
(一)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效果持久的培训方式,现代研究证实:所体验过的事情,我们能学习到80%。体验式学习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人大卫・库伯(David Kolb)完整提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即“体验式学习圈”,提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
危险体验培训主要通过员工亲身使用各类危险体验装置,在“电一电”、“摔一摔”、“砸一砸”的过程当中,获得终身难忘的印象,从而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多通道记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因此,为了使记忆时加深大脑对繁难重要而且陌生信息的印象,让其由瞬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贮存在脑中,可以让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作战。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加深了脑在识记时对繁难重要信息的印象,延长保持时间。
危险体验培训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旧知回忆等多通道对培训对象进行强刺激,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长时记忆。
二、危险体验培训的内涵
危险体验培训是以“体验危险、避免伤害”为核心内涵,让参与者亲身体验电力职业可能遇到的危险境况,感受危险氛围,认知结构原理,以感性认知增强安全意识,挖掘处于危险环境下自身防护的条件反射,提升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提升其对付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
三、危险体验装置研发
依照危险体验培训的核心内涵,根据电力企业生产设施的特色,广州供电局在国内电力行业首创研发出包括:“人体触电体验装置”、“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220伏电压带电触摸体验装置”、“带电剪线体验装置”、“电火花体验装置”、“电弧灼伤体验装置”、“安全带吊挂体验装置”、“倒杆体验装置”、“高空坠落体验装置”等在内的十余项危险体验装置,获得了四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四、危险体验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自投入使用以来,危险体验已纳入广州供电局安全生产军事化培训和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必备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接待包括南方电网公司、日本九州电力株式会社、广州日报社、广铁集团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在内的各类人员培训和参观超过100批次、15000人次,效果显著。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广州供电局运用危险体验这一新型培训模式在安全培训中的探索与实践,危险体验培训通过破解危险行为发生的机理,将危险行为展示给受训者,使受训者从亲身体验中对危险产生深刻认知和敬畏,从被动遵守《安全工作规程》转变为自主的安全行为,主动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促进“找问题、提意见、揭违章、倡遵章”的安全文化形成,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意识;企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抓好安全工作,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障,建立适合实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中的“制”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较为狭义的解释是,“制”就是制度;而另一种较为广义的解释是,“制”就是机制。制度往往体现为某些文字上的规定或程序,或某种不成文的,但被组织普遍接受的某种实践或工作过程。机制则不仅仅包括制度的所有内容,更重要的是包含了确保制度得以有效落实,以及确保制度本身先进性的所有因素。
而我们要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就应当是机制这一含义。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而且要制定保障这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得以执行和落实的保障措施。我们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使其得到有效落实,对我们的工作起到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而不是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只有有了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才可能规范开展,收到应有效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其次,抓好安全工作,要注重发挥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增强和规范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素质,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单位安全工作的主题,是安全生产的目的,是职工安全维权、生命维权的重要工作,工会作为职工的群众组织,要向广大职工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从而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
结合《安全生产法》进行宣传教育。要让职工吃透精神,深刻领会结合“安全生产工作要点重点”进行宣传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不同安全主题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配合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活动,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教育广大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每条规章制度都要牢记在心、遵从在工作中,任何逾越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稳定的安全局面是单位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工作中的第一要务,是单位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工会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单位安全管理多开展有益的活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当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再次,抓好安全工作,需要培养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在安全工作中,只有全体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得到加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是培养职工自我安全意识需要提炼一套具有自己单位特色的核心安全理念。培养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我们应当根据自己职工的文化层次、阅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提炼一套职工易懂、易记,能被大家所接受的核心安全文化理念。
二是培养职工自我安全意识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特别是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这种解决思想问题的东西,更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的。
三是培养职工自我安全意识必须做到齐抓共管。培养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不能只靠说服教育,也不能只靠行政手段一罚了之来解决。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多种形式、方方面面的工作共同来完成。
第四,抓好安全工作,还需要提高职工的生产安全技能。
仅仅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安全工作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培养职工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职工的生产安全技能。而提高职工生产安全技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现在的安全生产,已经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是违法行为。
二是普及安全常识。当职工的安全法律意识得到加强以后,迫切需要一些安全知识。通过张贴安全宣传画、开办讲座,把一些常用的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由于简单而贴近生活,容易被接受,效果好,容易得到职工理解和支持。
三是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着手。要从 “三不伤害”入手,这其中的内涵就是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让职工知道,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每个职工身心健康。
四是以身边耳熟能详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为教材。提高安全意识,事故案例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因为那都是活的血的教训,切忌空谈。要以在社会上影响巨大或者是发生在身边的生产安全事故为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要把事故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划分清楚,要把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危害阐述完整,让职工心灵受到震撼。
第五,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还应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夯实安全生产日常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突出重点,千方百计抓好车辆管理、工程施工和用电安全等重点工作;搞好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经济,而创造一个安全生产环境。
二是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深入人心。
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活动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开展的《安康杯竞赛》、《安全行车万里行》、《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活动,号召广大职工主动查找和自觉消除自身工作环境中易于引发事故的安全隐患。
三是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
为使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必须做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所有设备资料齐全,达到安全生产资料规范化管理,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特大事故的救援机制,做到年初有安全生产计划、每月有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季度有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意见和小结,半年和年终有总结、考核、评比。做到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驾驶员、操作员、各种机械设备要建档立案,使安全生产资料管理正规化、规范化。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久性的系统工程,只有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好综合性工作,全面提高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才能最终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篇4
在高校,安全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首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增多,高校应着眼于新时期校园安全特点,从整体安全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出发,增强整体安全意识,不断拓宽和丰富安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整体安全;安全教育;高校
党的十以来,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安全工作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节点,也是保证大学生个体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部署,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革新思想、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保障校园内部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要求全面覆盖传统安全领域[1],对非传统安全,高校也不可忽视,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水平,赋予安全教育工作新内涵,形成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以及个人安全于一体的高校整体安全教育理念。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特点
高校是国家安全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育青年的重任,有其相对封闭性,高校校内人员也有其人员结构、社会地位和基本素养等与外部社会不完全相同的独特性,因此高校校园安全具有以下特点。
(一)多样性
高校校园是师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地方,同时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内部个体各方面素质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再加上外部环境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必然导致校园安全问题多样化的特点[2]。
(二)阶段性
校园安全具有十分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出现的安全问题类型、各类安全问题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频次都具有相应规律性。
(三)突发性
高校整体安全环境优于社会,在校师生素养也普遍较高,瞬时矛盾不容易产生,但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由于长期压力的积累,矛盾的升级,当达到临界状态时,矛盾会突然爆发,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
(四)破坏性
高校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待塑造阶段,当出现安全问题而得不到妥善处理时,则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
(五)非传统安全问题冲击日益严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安全问题的看法仍局限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冲击,近年来涌现出一些高校大学生凶杀案件、重要机密泄露事件、网络攻击事件等严重安全问题,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重新审视。
二、整体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整体安全教育理念是在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传统”安全,政治安全、法律安全、道德安全、声誉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整合并有机统一起来的新的安全教育观念。整体安全教育旨在全面系统地教育大学生群体,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国民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水平[3]。高校应在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下逐步推行新的安全教育内容,养成在校大学生新的安全意识,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有机结合,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水平和增加其内涵。结合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实际,笔者将高校整体安全教育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指将国家政治系统置于不稳定状态的安全问题。政治安全所包括的因素主要有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执政党、、国民意识形态等。本质上来说,政治安全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有交叉的地方,但是结合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实际,在整体安全框架下,包括影响国家稳定、损害国家、怀疑抵触国家政治制度、影响国家政治秩序的各项不稳定事件。
(二)文化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社会基本生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民族语言符号系统、民族知识传统、民族等。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西方文化、普世价值的渗透宣传,对国家传统文化安全的冲击不可小觑,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文化安全也是思维活跃、意识先进的大学生受侵蚀影响的一个方面。
(三)社会安全
社会安全即对社会个体、社会组织安全有影响的各类安全现象的总称。在高校安全工作范畴内主要分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名誉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妨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以及个人人身安全、个人财产安全和个人生活安全等都属于传统安全领域范畴。涉及高校大学生的主要有:违反实验室设备管理规定;违反校园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违规明火作业、违规驾驶机动车;参与极端事件、故意伤害事件、非法社团活动,赌博酗酒、寻衅滋事等一系列违法行为,以及食品安全、疫情传播、校园施工意外伤害等其他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整体安全教育内涵下,名誉安全也是社会安全的一种,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新的安全环境下极易造成个人及他人的名誉损害事件。
(四)科技安全
高校是国家高科技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随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大学生泄露科技秘密问题,科技安全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科技安全从国家安全的视角,其内涵主要是保护国家科技视域免受侵害,国家科技利益得到维护,国家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从高校实际来看,科技安全应该定义为与院校科技生产管理活动相关的科技失密、科技窃密、知识版权侵害等科技不安全事件[4]。
(五)信息安全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高校大学生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高校信息安全可以分为公共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公共信息安全包括网络攻击、信息破坏、信息内容安全、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等,个人信息安全则包括个人信息泄露、诈骗、敲诈等涉及个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
(六)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在整体安全教育理念下的新要求,结合校园实际主要包括校园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事件,主要现象有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校园自然景观人为破坏,环境引起的校园生态灾害等。
(七)心理安全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校园安全事件呈现出阶段性、频发性的特点,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安全稳定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安全问题成了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心理安全纳入高校整体安全教育体系必要且迫切。
三、高校开展整体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安全教育水平,系统化安全教育内容不仅是外在要求,对大学生个人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走向社会以后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一)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完善拓展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高校安全教育重点在于“传统”的安全教育领域,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而对“非传统”的安全教育领域,如法律安全、信息安全、声誉安全、政治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等关注非常少。根据的新安全观,整体安全统筹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构建了全面的安全体系,完善了高等教育安全教育内容,拓展了安全教育内涵,形成了高校新的整体安全教育观,有利于高校安全教育向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下,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等其他非传统安全因素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大学生群体的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心理安全等安全因素息息相关。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是一项全面的、长期的、动态的工作,系统的整体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三)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安全是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以生为本、安全育人”是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加强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管理,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淡薄、思想单纯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体安全教育不仅重视大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对非传统安全也有涉及,旨在帮助他们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产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实现健康发展。
(四)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稳定
总体来说,我国的安全形势是好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新形势下各类不安全不确定因素也日渐增多。高校是构建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之一,系统的整体安全教育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减少外部不确定因素对校园冲击的重要条件。
四、整体安全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途径和方法
在整体安全教育体系框架下,高校安全教育特别是非传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根据高校校园安全的特点,通过国家、社会、校园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高校可以从显性教育和隐性培养两个方面加强整体安全教育工作。
(一)加强高校安全制度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的指导下,以及高校自身的要求下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制度。但是相应的安全制度宣传教育却没有跟上,高校安全管理人员不重视,学生不在意,流于形式的安全教育屡见不鲜;另外,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许多高校还沿用过去的“老一套”,对安全教育敷衍了事,对新的安全形势认识不足,没有对新的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因此,高校需要真正将整体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必须认清形势、革新思想,深刻认识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将其汇编纳入新的高校校园安全制度、规定以及预案演习中,同时加强宣传,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使全面的整体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为师生熟知,并被自觉遵守和应用[6]。
(二)加快高校整体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全面推动整体安全教育进课堂
其一,要构建和完善整体安全教育体系,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融于一体,形成全面的整体安全教育理论体系。其二,要认真加强非传统安全教育,在教材中增加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及时关注国际动态与国家安全建设整体要求,做到将最新的安全信息实时有效地传递到高校校园。其三,要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化的整体安全教育队伍,使他们成为整体安全教育的典范。其四,要将整体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在专业化的整体安全教育队伍的引导下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规范化地进行整体安全教育。
(三)逐步加强高校整体安全实践教育
整体安全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同时还必须逐步加强实践教育,增强高校师生在面对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危机时的实际应对能力。一方面,高校应以大学新生军训为切入点,在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融入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为以后的整体安全教育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开展针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模拟演练。要加强对于高校校园各类事故灾难、暴力恐怖、极端事件、生态食品安全、网络安全、重大传染病疫情等非传统安全事件的演习管控,加深学生的切身感受,提升高校师生应对突况的能力。
(四)加强安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大纲中的必修课程,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安全意识也是思想政治素养的一个方面,高校应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特别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教育观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用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方法来认清判断解决整体安全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五)加强安全教育在高校第二课堂的灌输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教育意义深远。高校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教育与校园第二课堂中的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党建活动以及专家讲座和知识竞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将非传统安全意识培养,整体安全教育理念逐步根植于师生的平时生活中。
(六)加强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培育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在生产生活、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创造形成安全行为习惯与安全思想意识为一体的活动结果与活动方式的总称。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校园内与校园安全文化相关的活动无处不在,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渗透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培育整体安全意识对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一方面,整体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中的培育凸显了整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整体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中的培育是高校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体系的必然要求,将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化安全教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将整体安全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高校整体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高校应在国家安全稳定工作的整体部署下,提高政治敏感度,转变安全概念意识,从全局出发,从学生个体安全意识培养出发,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特别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教育理念根植于高校全体师生心中,逐步建设整体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国家安全稳定建设最为坚固的一环。
作者:雷玉江 王英国 闫亮亮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本文系2016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大安全’视域下高校安全育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BJSZ2016YB1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贾水库,刘伟,满园春,王晨.校园安全及其特点分析[J].安全,2015,(3).
[2]蒋利平.国家安全视野下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刘义.高校安全稳定下分类指导工作探究[J].求知导刊,2015,(11).
[4]李旭,谢友平,周而明.基于安全防控网建设的高校安全问题内涵与分类标准[J].教育评论,2015,(12).
[5]陈志辉.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篇5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生产
一、以人为本,构建安全文化主体
1、抓住“访、谈、办”的形式,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访”就是深入职工家庭、岗位、宿舍、医院,把企业的关怀送到职工的心坎上,坚持深入宿舍、深入家庭、深入附近农村,上门走访谈心、签订家庭安全联保合同,真情帮教“三违”人员,用亲情关爱职工,构筑牢固的安全亲情防线,使“一人安全、全家幸福”成为每个职工的共识;“谈”就是对“三违”人员谈心交友,摸清思想脉搏,对违章的职工和家属进行情感教育,促使“三违”人员的思想转化;“办”就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调动职工管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以理念灌注为先导,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也是指导安全生产的信条。理念引领在企业安全工作中具有导向行为、凝聚力量、调适心态等功能。为使这些理念渗透到各个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之中,与职工的所想所盼产生共鸣,必须抓好理念引领的几个环节:一是准确诠释理念。用生动、深刻、简洁的语言诠释理念内涵和其中的规律,便于职工认知、掌握。二是广泛宣灌理念。除了利用广播、电视、牌板、灯箱、宣传栏等各种媒介进行理念传播外,借助有效的班组安全文化活动载体,通过动员全班人人讲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开展安全征文、安全演讲、手指口述、岗位描述等形式,不断由浅入深阐释安全理念。三是强化行为约束。通过员工行为规范,不断培育和形成员工按章作业、遵规守纪的安全素养。
3、规范和深化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煤矿是个多种灾害并存的特殊行业,井下安全条件随环境改变和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时候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决定着安全实际效果,安全工作往往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素质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既要靠管理更要靠培训,培训是塑造本质安全人的主渠道。企业首先要抓好新工人的岗前培训,其次是抓好全员的安全培训,再次是要抓好特殊工种和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的培训,四是抓好应急救援培训。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煤矿的安全培训不光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还要注重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培养干部职工岗位责任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培训不能只讲形式,更要注重效果。企业要将安全培训效果与政绩考核、目标管理、提职晋级和效益分配挂起钩来,在企业上下形成一个浓郁的比知识、比技术、比能力学习氛围,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二、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1、健全制度,创新思路,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真正从认识上重视起来,把它纳入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下大决心去抓,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才能使职工从被动服从管理制度向主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转变。
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使广大职工受到教育。二是发挥齐抓共管的作用,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三是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和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努力在实践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2、重视区队、班组安全文化,做到点面结合
区队安全文化和班组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区队安全文化是执行层。要结合区队工作性质、生产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制定出本团队安全文化共同目标,创造性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以丰富整个矿井安全文化内涵,其目的是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这是区队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同时,不断推广过去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安全文化宣传的渗透力
班组安全文化是最基层、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班组长作为这一层的主要领导,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班组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管理和沟通,使组员产生正确的自觉行为,最终在班组内形式交流的工作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探索的工作态度。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班组长要因势利导,善于总结,从职工的言谈举止中挖掘亮点,发现问题,充分利用安全日、技术培训、反事故演习、班前班后会等活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说起,不断丰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全面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三、遵循环境效应规律,优化安全文化环境
篇6
在分析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及企业对于该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该专业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从安全意识—核心安全能力—行业安全能力“三层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阐述了“三层递进式”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等。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人才能力;三层递进式
基金项目: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施保障研究”(项目编号:XHGZ2015024)
安全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国家、社会、国民经济。指出,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承担好的重要责任。[1]因此,加快培养安全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责任和任务。
一、安全技术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为准确把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进行研讨的基础上,又以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的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真正了解和掌握了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通过调查发现,生产安全工作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安全工作是安全理论和技术手段应用于行业工作的过程,不同行业的安全工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2)安全工作过程不是制造和完成产品的过程,而是与完成产品同步的管理和控制过程,因此,目前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3)安全工作具有行业特性,也具有“共性”。分析得知,用人单位对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的要求为“技术+管理”并重型人才,既要懂安全,又要会技术,还要能管理。对此,明确了培养“安全意识+核心安全能力+行业安全能力”的目标。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职业认知+核心能力+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来实施该专业从安全意识到核心能力再到行业能力“三层递进式”的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迎合市场需求,满足行业需要。
二、“三层递进式”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岗位群为机电、建筑等企业安全管理员、安全检查员、安全生产监察员、安全生产技术员、安全评价员、风险评价员等。[2]鉴于生产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定位不清、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这也是安全专业人才市场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存在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通过调研分析,把安全技术管理岗位群专业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3-4],第一层次为安全意识,主要是树立安全思维和处理安全问题的方法论;第二层次为核心能力,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及安全管理能力;第三层次为行业能力,体现了“共性+个性+实用性”的特征。因此,设置“职业认知→核心能力→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从安全意识到安全思维,从核心能力到行业能力,以安全意识为基础,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平台、以行业能力为支撑、根据社会需求灵活调整行业能力的课程模块加以适应。
三、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三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通过分析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制定能力培养方案总体安排计划与要求。将课程进行解析、重构,确定新的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结构总体分为三大层次部分。第一层次:安全意识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形成高职学生基本文化素养、逐步培养安全思维和建立安全意识(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掌握安全的基础理论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例如,安全导论与职业认知、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等。第二层次:核心安全能力课程,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面向本专业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包括基本安全操作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例如,安全监测与控制、安全急救与护理、防火防爆技术、安全评价、责任心决定执行力等。第三层次:行业安全能力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能满足行业企业具体需要的行业安全能力。例如,机械、电气、建筑安全技术等。通过模块式教学与阶梯式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从意识到技能,同时,重点加强安全责任心的培养,通过开设“责任心决定执行力”等课程,突出该专业人才在工作中执行力的养成。核心能力最终落脚于行业岗位能力,以五年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为例,可在第四学年按专业方向选择不同模块进行培养,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通过第十学期近半年的顶岗实习,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按“三层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三层递进式”能力的培养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契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要实施好“三层递进式”能力的培养模式,首先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抓好课程内涵建设。通过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等形式,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也要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大专业小方向”的方式,灵活设置行业能力模块课程的“三层递进”模式,符合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特色。这是安全生产实际工作的需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途径,为培养出受行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郑庆新 沈兆振 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洪杰,向晓东,陈旺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6):172-175.
[2]王福亮,黄进,李世新,等.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382-383.
篇7
只有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才是我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的前题,才是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效益,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投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曾说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重视五个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安全文化,那么,什么是安全文化?为什么要把安全文化放到五要素之首呢?因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价值观、信念、道德、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素质,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的安全素质。因此,要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构筑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从企业的基础工作抓起,从提高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抓起。
2.1坚持以人为本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内涵。
树立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都知道,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因而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安全文化的建设,重要的是转变让“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要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在社会和企业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围,使其深入每个成员心中,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
2.2依法从严管理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证。
依法治国、依法从业、依法保安是现代社会、现代企业确保安全的“法宝”。《安全生产法》的颁发实施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和奖优罚劣的职能,这对于形成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法从严管理,要转变观念,要从人治转变为法治,要习惯于在各项管理制度下进行规范的工作。安全问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要有完善的安全规程,独立的执行机制,同时要进行第三方监督。要引进国外现代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制度,推行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加强现代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培训,其中包括理念、知识、实际操作等诸多方面的培训,要持证上岗,应建立定期的安全考核制度。
2。3构筑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自身安全文化素质
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增强员工的安全素质的形式和手段。安全文化就是利用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就拿我厂来说,安全文化就搞得很好。如每天,当我们迈进厂大门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安全文化气息,龙门架上、路边的路灯柱子上那一句句的安全警示句,“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严是爱、松是害,出现事故害几代”、“安全生产的大敌,思想麻痹和大意”等等,是那么的和仄押韵和朗朗上口。还有我厂举办的“消防运动会”、“安全在我心中”安全演讲、安全知识问答等等,都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思。要营造安全文化的整体氛围,认真地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乃是必要的基础和前提。正因为这样,才使我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才使我厂的安全工作始终走在前头,在成立五年来,实现五年安全生产,五年事故为零。
3.结论
篇8
论文关键词:安全文化 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 安全性评价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完善成熟的安全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更好地确立安全工作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变被动抓安全为主动抓安全,保证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发展、稳定大局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也是企业经济工作的重要部分。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的发展与成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已成为现代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抓好安全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建立成熟完善的安全文化,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更新老的安全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应本企业实际的安全工作的新路子。
一、以人为本,建立完善成熟的安全文化
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只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做到安全工作可控、在控,就能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人和物的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人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纵观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几乎都是因违章、麻痹和不负责任造成的。而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人的因素。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成熟的安全文化,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文化具有其它安全管理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企业安全文化体现在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企业安全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厂容厂貌、厂风厂纪、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的建设,沉淀于企业及员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和安全价值观等。如果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刚性的、立竿见影的和被动的,那么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柔性的、潜移默化的和主动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整个企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能使企业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重要的是经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能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的平衡发展,对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等都将大有裨益。
二、员工的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没有人就没有一切。“以人为本”的观点,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过去那种为生产而拼设备、拼人员,用牺牲人的安全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抓经济效益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抓安全工作也同样重要。一个无安全意识的企业,它的经济效益也可想而知。企业抓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重于泰山,“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这就是抓安全工作的真正内涵。因此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抓安全促生产、安全是为生产的错误观念,坚定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现在由于许多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不牢固,员工心灵深处没有烙上安全生产烙印,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中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违章操作屡见不鲜。在我们的生产及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员工对制度却熟视无睹,违章作业屡见不鲜,连最起码的“进入生产现场必须带安全帽并按规定着装”的安全意识都很淡薄,单凭“以往经验”进行各项操作的心理违章现象,也普遍存在于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识中。有了以上种种现象的存在,事故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多方面开展安全教育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大力建设安全教育工程。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员工是生产一线的直接参与者,所以说员工应成为安全的主体。只有抓好员工的安全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而抓好企业和员工的安全工作,我们要做好以下四点。
(1)在企业中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员工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利用观看相关安全生产录像,组织培训班、学习班、安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各种手段对员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和抗灾避险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和再教育,使员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同时以身边不安全事实、血的教训为反面教材,深刻剖析每一起事故的原因使员工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建立起“我要安全”的意识。 转贴于
(2)在开展安全教育工程的活动中,企业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和遵章守纪教育,使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各自岗位安全的内涵。针对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的各种现象,分层次、分对象、有针对性地抓好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逐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3)强化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兼职安全生产检查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使他们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超前防范,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生产事故降到最低范围。
(4)消除“以罚代管”的错误观念,落实安全责任制。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责任制不落实、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所以安全生产工作应从源头抓起,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检查,检查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登记处理,落实到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整改后要进行复查并且有相应的反馈处理程序。要有人真正地去抓落实,不要认为查出了安全隐患,写出了整改通知,进行了罚款处理,就功劳到手、万事大吉了。只有通过整改,消除了隐患,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才算收到好的效果。检查是手段,预防是目的,消除安全隐患是根本;不能只定制度收罚款,不去检查、整改落实,“以罚代管”是抓安全工作的大忌。
四、大力开展安全性评价,优化安全配置
积极在企业内部全面推广安全性评价工作。安全性评价也就是风险评价,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是指任何系统都有可能遭受损失和失败。根据这种已知条件,事先对风险进行评价,看看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会造成多大损失,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工作。企业应积极地参照成功的安全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评价标准。开展企业安全评价工作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安全评价手段来促进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安全性评价应贯穿于安全管理的任何阶段:从可行性研究、设计、制造、调试直至运行阶段,每个阶段的关键过程都要进行评价。安全性评价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预防为主”上狠下功夫,注重夯实安全基础,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具备的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者安全品质的优化配置,对事故进行超前控制。只有对企业对自身的安全基础进行客观、真实地评价和分析,才能研究制定夯实安全基础的办法和对策,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折射,是维护企业安全稳定的基石。企业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将因呈现时代的特色而产生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在市场经济竞争已经形成的今天,企业只有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全体员工自觉地约束自身行为、规范作业,按章操作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足谋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焕,刘光霞,苏连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现代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朱永新,等.管理心智: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美]N·维纳.控制论[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4]卞耀武,李适时,黄淑和,闪淳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读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5]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比较;启示
一、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由各个国家自身的教育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制度决定,各国自身的基本国情影响着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其实施内容和预期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实施安全教育的预期目标上看,中外各个国家的青少年安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工程,它属于国家任务。美国通常面向本土公民积极提倡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通过各种文化传播的途径表达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大程度上发挥自有的资源去培养优秀的人才,并要求他们应当时刻为美国骄傲,忠诚服务于美国的社会制度,做到遵纪守法,熟练运用先进的科技设备,牢记安全教育基本原则,最终满足美国在全世界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人才需求;英国的青少年教育内容是以复兴英国的民主制度为核心,致力于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公民社会,让英国公民产生一种国家归属感,最终共同建设出一个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和谐社会;法国因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多样,所以其青少年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培养成拥有统一性和正确性的民族观念,并保证青少年能够形成21世纪新时代的基本普世价值理念,最终建设一个拥有统一明确的文化思想的美好社会。中国的青少年安全教育注重凸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重点提倡青少年的集体主义思想,顺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培养青少年形成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提倡人人应该和谐发展,共同走向繁荣。因此,中国的青少年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道德的青少年,培养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国家荣誉感。从安全教育的实施内容上看,国外一些国家提倡分段性教育模式去推进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发展,譬如,意大利中学生教育模式中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作为一名公民应当承受的责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加强学生的法律常识,提倡学生应当忠诚于国家政府的指令,强化其政治知识教育。学校根据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培养课程和重点方向,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欧洲大部分国家在实施青少年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理解来自于本土的不同民族、种族或者不同信仰的文化,强调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集体荣誉感,同时倡导21世纪新型竞争理念、自强自主理念、科学技术创新意识的全面教育,强调青少年优质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俄罗斯青少年安全教育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学前班到高中部,其中主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国家安全责任和意识,强调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以及公民责任,同时将国防安全教育、基本法规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等统一有序地融合在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教育中,并做到每个公民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时,获得的安全教育也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实现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层层递进、高效发展;中国的青少年安全教育同样采取分段式教育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阶段,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的历史革命知识;高中阶段,学校的安全教育便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帮助学生领悟人生价值的意义,完善学生的安全法律知识;大学阶段,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国家安全观。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不足,教育理念过于单一,教育内容不够充分,内部元素倾向独立,缺乏连贯性,以致于青少年在真正处理自身的困境时几乎很难应用其他领域的知识或者从专业角度去解决难题。
二、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
为了有效推进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发展,西方众多国家早已经开始采用三维立体平台的教育模式,即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辅助。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欧洲许多国家的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安全意义的教育。譬如,英国的大部分家庭喜欢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庆祝仪式,使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学习本土礼仪,防止青少年受到不良的外来文化影响;德国很多家长倾向于向孩子普及本土的特色资源,提前让孩子们了解德国优秀的先进技术,提高青少年的国家荣誉感,做到自我严格管理,将来能够在技术创新上取得重要成就。同时德国父母也会向孩子普及本土的战争历史,让孩子了解真正的历史文化,掌握基本的军事常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西方很多国家将学校的日常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在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时还可以学习安全教育课程,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和公民责任与义务教育课程。此外,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或者校内模拟军事演习,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国家的安全防范优势以及存在的隐患,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目标。譬如俄罗斯的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大量的军事课外实践,这些课程的开设以及实践活动的举办都与国家安全知识息息相关,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此外,俄罗斯国家的部分高校甚至在日常课程系统中加入了核知识,让高校学生紧跟目前核时代的快速发展;英国目前开始推行绿色网络安全准则的政策,实施重点主要是青少年人群,目的则是有效增强青少年及抵抗外界不良文化入侵的能力。英国高校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夏令营,带领他们参观军队,学习军队的安全知识,积极调动青少年的参军热情。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分析,国外众多国家推行全公民齐抓共管的政策方针,积极调动社会中各阶层人士参与到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譬如,瑞士成立各种类型的公民安全教育协会,并免费向这些公益性协会发放《民防手册》,努力做到社会中每位合法公民人手一本,全面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美国则是强调公民的周边环境作用,以此美国政党经常组织活动宣传个人英雄主义,提高公民的防患意识。就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安全教育发展现状而言,教育方法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展开实施,通过学校举办各种大小型活动和比赛的方式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同时政府部门也会举办一些以历史人物为背景的纪念活动,以此来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然而这些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并没有制度化,甚至在一些落后地区无法持续进行。因此,相对比而言,我国的安全教育方式结构简单,组织活动没有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这也体现我国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学校以及社会教育没有明显的联系,处于脱轨状态。
三、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实施方法的启示
(一)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只有将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实施纳入国家的法制轨道,才能让更多人重视自身的安全意识,并确保其实施能够得到普及。因此,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安全意识教育法律法规,并全面监督各市县级政府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实施措施,构造一个具备完整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学校机构也应当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向学生提供正确的法律讲解,使学生深刻领悟国家制定的安全教育法规内涵。
(二)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首先,必须彻底摆脱传统方法以及理念的束缚,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现状,做出创新。其次,应强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的重点也要放在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教育中。最后,可以采取国外的分段式安全教育模式,通过将不同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进行整合,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内容的制定和安排,避免出现内容重复现象,这样的模式能够顺应处于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心智发展,又能满足国家的安全教育标准。
(三)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实施方法的多样性和高效性
通过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实施方法的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国外很多国家倾向于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努力不让教育实施方法过于单一或者走向形式化,中国的安全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平台对青少年进行安全知识普及,积极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强调隐形教育的作用。首先,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做好榜样,并时常向孩子传递爱国主义、防患意识、公民义务等信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安全教育。其次,学校教育中引导者要对安全教育的教学安排制定合理的计划,要确保德智教育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让青少年熟知国家的公民义务以及责任,同时还应当将安全意识教育恰当地融入到学生的各专业教育中。最后,社会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应当主动利用一切有利机会,为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力量支持,增强公民的道德觉悟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徐锋,余一凡.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与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差异比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90-93.
[2]郝篆香,蔡敏.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及其启示———以南卡罗来纳州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1(11):31-36.
篇10
关键词:本质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6.5]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航道维护单位安全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长江航道作为长江水运的基础和保障,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也迎来了建设发展的黄金期。但长江航道维护单位受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条件影响,安全生产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一是沿江经济社会和长江水运的快速发展,长江货运量迅猛增长,船舶大型化、深吃水化趋势明显,对航道畅通和通航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随着电子航道图建设与实施,航道维护保航任务越来越重,航标维护工作量迅速增加,航道维护船艇安全及公共安全将承受巨大压力。
三是突发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明显增多,给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本质安全及其内容
本质安全就是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外部条件下,通过追求安全生产中人、设备、环境、管理等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风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安全目标。一个本质安全型单位,能够依靠内部管理机制,对安全工作由消极应付变为积极管理,对事故隐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防范,对制度执行由短期检查变为长期坚持,对责任落实由简单随意变为全面规范,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杜绝安全事故。其基本内容是:塑造本质安全的人,维护本质安全的设备,创造本质安全的环境,实行本质安全的管理。
三、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人、设备、环境、管理四个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环境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四、实现航道维护单位本质安全管理的途径
(一)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落实机制
航道维护单位的安全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于安全生产责任是否落实,现场管理是否严格。要把将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分解到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建立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奖励挂钩。在航道职工中继续推以安全责任书,强化生产现场管理,抓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抓安全责任的落实;治理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隐患不整改的问题。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负责,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不懈地认真执行,形成落实机制,保障各项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二)打造本质安全型职工
打造本质安全型职工,其基本内涵就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职工,想安全就是职工时刻关注安全;会安全就是职工具有驾驭安全的熟练技能;能安全就是现场作业环境、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职工的安全。进一步打造本质安全型职工,就是在不断强化制度规范的同时,有目的培养提升职工的安全自身意识、自觉行为、自身素质。
——想安全。一是努力掌握安全知识。没有安全知识,职工就会稀里糊涂受到伤害。安全知识,就是知道什么是危险,熟悉安全规程,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会采取应急措施。这些知识是平常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 二是强化安全意识。没有安全意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安全意识,就是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对安全的认识,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习惯和安全警惕性等。 三是提升安全愿景。安全愿景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是指职工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目标的意志和愿望。安全意识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而安全愿景不仅是在思想上,同时还在情感上主动地去追求,让每名职工都明白“安全为了谁”,为什么要那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清楚这些道理后,安全制度才能形成有效的保护,安全教育才能成为善意的提醒,安全行为才能成为一种习惯,安全教育才能入脑入心。
——会安全。从“想”到“会”,需要培训,培训是连接职工从“想安全”到“会安全”的桥梁。很多事故的发生,是源于对事件危险性的无知,源于不懂安全知识,不会安全操作。因此,学习培训是“会安全”的关键,是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学习和培训,让职工真正明白“安全为了谁”。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是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单位负责的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只有人人都做安全的明白人,人人努力掌握好安全知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才能确保生产安全。
——能安全。本质安全型单位,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安全生产零事故,而这些是以职工“能安全”来体现。航道维护单位要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加强设备上的安全投入,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到管理,都要综合考虑安全及可靠性问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设备设计、选型的先进性、制造、安装质量的保证性。
(三)加大隐患治理,强化现场管理
隐患治理工作要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加大对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深化安全基础管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各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强化监督,不断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综合素质,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规范职工操作行为,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各项行动,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由安全管理部门以安全隐患处理通知卡的形式下发所在单位,所在单位按照“四不放过”原则,逐条逐项进行处理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复查。
(四)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是航道文化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改进职工生活方式,营造“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安全”安全氛围的有效手段,是对建设安全文化的贯彻落实和积极实践,是建设安全长效机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根本道路。创造性发挥党、政、工、团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坚持不懈地抓安全理念的渗透,不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提升职工安全理念,强化安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展。
(五)坚持安全管理创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创新就是通过学习、引进、吸收、掌握先进管理摸式或在此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安全管理创新是航道单位实现由传统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转变的推动力,是提升长江航道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