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学习特点

篇1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特点

保罗朗格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委员会上首次提出:人类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自觉自愿地积极学习,即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前提。同时,语文学科言语教学性质及其特点决定了教育者需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机制,促成主体的参与创造。

所以,可以这样来界定语文自主学习的定义:语文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原有语文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对语文学习进行自主选择、调控以获得意义,并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语文自主学习既有其他学科自主学习的共性,又有其独特之处:

其一,学习的主动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单项传递的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因为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学习的控制者、包办者。对于教师所讲内容,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学生会主动地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依赖他人。这种主动性表现为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逐步提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的个性特点是:无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任何单方面的传输都难以奏效。以阅读教学为例,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自主获取意义的过程。而语文课与人的情感、心灵、经验息息相关,如果采用传统的授受教学,必然使学习成为对学生天性的摧残,如夸美纽斯所说,学校成为儿童心灵的屠宰场。

其二、学习的独立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相同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自己能进行深入思考的学生比记下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内容。这种差别是由于对学习材料的处理水平不同而造成的,我们称其为“处理水平效应”。另外,自己选择记忆对象比别人指定对象记忆的效果要好,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选择效应”。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且通过自己的思考而理解学习内容的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快乐感、成就感。

语文是主观感受性特别强的学科,语文学习需要个体的内在体验。语言只有经过感受、体验,才能内化到心里,语言一经内化就具有个性色彩,所以语文学习具有差异性、独立性,语文自主学习只有尊重体验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独立选择、独立思考、独立鉴赏,才能使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形成独立解读能力,提高语言感悟力。语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解读意识和不听信、不盲从的解读立场,只有还学生以独立自主的地位,才能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高效的、充满个性色彩的有意义的学习。

其三,学习的开放性。语文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手段的开放性。

内容的开放性表现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完全通过课堂教学,还通过大量其他各种场合的信息搜集,既要学得,又要习得。因此,应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广泛吸收接纳,走进社会,感受生活,培养良好的思维个性,达到知情统一。

语文自主学习方法手段的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在面临真实的问题场景时,能利用各种自我学习策略、自我监控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尤其是教师的支持拓展学习空间,使学生解决的能力及终身实践的能力得到锻炼。

其四、学习的建构性。建构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它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以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学习的建构性是以学习的独立性为基础的,它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创造性的解读。2002年7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阅读教学的上述规定充分体现了语文自主学习的建构性特点。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特点;能力

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作为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必须掌握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特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努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网络环境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不依赖老师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哥时间和学习地点。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1学习资源的共享性

网络作为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互空间,为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提供了学习信息全球传播,而且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是全面的共享,网络传输的信息融合了各学科、各门类的信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的扩展了学习者的认知面,能满足各个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1.2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学习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退居幕后,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对话与交流;过去以教师控制的沉闷而严肃的教学活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能动性表现在一是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决定学什么、如何学,不再像传统的学校教育那样,按照预先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二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网络知识丰富全面,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认知态度、行为取向和学习策略,使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3学习手段的综合性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教学信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和处理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并以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和动画视频的形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网页、单位方式呈现。学习者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工具进行学习,一是可以快速、有效的获取知识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二是网络综合化的传输手段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三是利用多媒体或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丰富多彩的学习手段,为学习资源的更广泛、更有效的利用开辟了道路。

1.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网络传播的交互功能,为网络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极其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和人际沟通方式。学习者根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学习目标,利用人机交互方式,通过网上查询,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信息,从多视角、全方位寻找答案,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进行合作式自主学习。学习者根据学习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利用人一机一人的交互方式,通过BBS,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共同探讨,相互促进,解决问题。三是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形式多样的人一机交互方式,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1.5学习时空的灵活性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和固定的时间里进行。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永久储存和及时传输,并随时随地被所有网络用户所接受。学习者只要拥有一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和工作性质,在家或办公室访问国内外任何教育网站,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学员进行学习交流。

2.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应具备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出现的新特点,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还不能适应网络学习发展的需要,往往产生诸多障碍。因此,学习者必须强化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1信息选择能力

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不仅学习资源十分丰富,而且臆含多种价值的冲突和不同文化的碰撞。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面对茫茫的信息海洋,信息选择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信息的选择能力包括一是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学习者要有敏锐的学习意识,能够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利用网络检索功能,快速查阅网页资料,迅速捕获自己所需的信息。二是善于甄别虚假信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网络信息几乎成为一种免检产品,畅通无障,真假难辩,要求学习者善于识别,不断增强信息的鉴赏能力。三是免疫消极信息。在网络学习中,学习活动成为个体的自主活动,信息获取的方式较为隐蔽,要求学习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觉抵御各种错误言论和黄感的能力。

2.2学习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条件下,人们的学习是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立足于被动地的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自主性学习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以好奇心为出发点,面对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题,驱使学习者进行分析、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创新能力。自主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强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一是计算机语言的运用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是借助计算机语言,以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方式,进行储存和传输的。学习者必须熟练掌握WEB技术、超媒体技术、网络连接技术和网络协议等最基本的技术。二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除中文外,大多数采用英语语言,特别是各个领域的最新前沿知识,一般采用英文进行。学习者英文能力的高低成为制约其知识获取的瓶颈。

2.4自我管理能力

自主学习是需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提高学习过程的情感投入和动力支持,加强对学习认知活动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补救。学习者如果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自我控制方面不能适应网络学习发展的需要,就难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因此,学习者需要加强对学习计划的管理,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加强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需要加强对学习资源的管理,重视学习资料的收集,分类建立学习信息档案,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需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及时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调整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主体性作文教学 自主性 创造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较少考虑学生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不能体察每个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教师主动设定题目,学生被动接受题目;学生被动写,教师主动改;教师主动评,学生被动听,自始至终,往往是教师处在“主动”的地位上,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的地位。要改变这种局面,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主体性作文教学应该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主体性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地调动学生写作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从而全面实现作文教学目标。它的优势在于:从作文教学的特点出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调动自身的潜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其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得到培养,自身素质也得以提高。这一命题包含了两层含义:(1)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它特别强调了主体性作文教学的视点主要应该是“学生”,即学生处于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写作的主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引领学生进行主体性写作,促使写作主体主动写作、自主写作,变“被动写”为“主动写”。(2)培养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品质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作文教学只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教学的核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主体人格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可以说是根本的方面。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谈。

从理论层面上看,主体性作文教学以素质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等为其理论依据,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作文教学的前进之路;从实践层面上看,主体性作文教学改变了以往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重视程度不够的局面,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写作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将为“我”而写作,表达的主体意识得以回归,从而使作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提高其写作能力,从而全面实现作文教学目标。“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语形式的转化。”[1]这段话告诉我们,在作文的过程中,作者原有的“内部言语”的认知结构是决定“外部言语”能否顺利表达与转化的重要因素。主体性作文教学立足于学生这个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

内涵决定外延,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独特内涵使它具有与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等一致的先进教育思想,由此体现出与传统作文教学不同的特点,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是其重要的两个特点。

一、自主性

在主体性教育理论中,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2],主体性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学生应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自觉主动积极的写作态度,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其次表现在鼓励学生敢于、乐于自我表现,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当然,这里说的强调自我表现,并不是脱离生活,也不是信马由缰,而是能保持基本正确的价值取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励机制,创设发展学生个性的环境与氛围,应是教育者最关注和首先要做的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就有助于学生成长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主体性作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写作,自觉写作,从而培养和促成他们的自主、能动等主体性品质。由此可见,自主性是主体性作文教学区别于其它作文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

二、创造性

“创造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它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3]在现代社会,创造已成为人的最高需要。2009年教师节前夕,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旁听了初二·五班的五堂课之后,谈听课感受,强调应该树立先进教育理念。他指出:“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主体性作文教学的创造性,首先就表现在,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力主创新,凸显创造,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力争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入手,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主体性作文教学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继承与超越。

主体性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超越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不拘一格的采用新的方法形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品质的生成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应突破原有的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绝不只用作文本写命题作文这样一种形式。”[4]有人曾询问魏书生老师,为什么后进同学的写作能力也能够提高。魏书生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果让我说最重要的一句话,那就是坚持写日记。”[5]他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不仅如此,他还让学生每天都要办《班级日报》,里面有新闻,有评论,有建议,有记人,有叙事;学生犯了错要写心理活动分析说明书,填写思想病例,写个人法院审判经过。有的学生升大学后来看他,说:“老师,幸亏我当年总写说明书,现在写作文已经不成问题了。”魏书生这种多渠道拓展学生写作形式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生写作的时间、空间,在命题、文体要求、评改等各个方面寻求新突破。

主体性作文教学的创造性,更重要的表现在,在作文教学中要最大程度的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总理在听课后,指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急迫性:“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总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发展学生创造性品质的极端重要性。主体性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不迷信,敢质疑,敢思考,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有创意的表达。美国中学写作教学专家威廉·W·韦斯特认为创造性的写作有三个方面的标准:真诚、有感情和富有独创性。真诚要求内容真实,不说假话;有感情指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内容确是触及心灵的东西;独创性标准要求自己在处理材料时,要选用生动、形象,能吸引人的形式来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充分的自我的写作自由,打破陈旧写作规范与格式的约束,不要过于受诸如题材、体裁、篇幅、语法以及主题等写作要求的限制,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形式,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思想,从而有利于激发自我的创造性思维。他们对这种富于创造性的作文教学的兴趣会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而其自身的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也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2][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第15页。

篇4

【关键词】教育目标;美国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电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67-02

【Abstract】 At present, UESTC(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s now moving forward to tha goal of making the university , which is well-known at hom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overview of foreig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troduced the professional mission, educational goals and outcomes of some well-known American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n using it as the basis for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Keywords】 Educational Objectives;America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Electrical Engineering

1 国外电气工程类专业发展概述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就目前国际水平而言,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因此, 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高校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国外该学科(系)在科研、教学及学术组织形式上与国内电气工程学科有较大不同。了解国外学科状态及教学、科研方向,对调整我们的学科方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分析美国著名大学电气专业教育培养特点,并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我校课程设置提出一些建议。

2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的使命、教育目标及结果

2.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使命

使学生具备本学科和跨学科的基础与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宽厚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本科生培养目标

1.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与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

2.掌握强电与弱电、电力电子、硬件与软件、多学科的基础理论。

3.掌握电力电子设备与系统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设计、开发、调试、应用电气系统的基本能能力。

4. 了解电气系统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该领域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与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电机与电拖自动控制实验、电机的微机控制技术实验。

2.上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上机。

3.课程设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机拖动与PLC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供配电课程设计、二维精密伺服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4.实习实训:基础工程训练、电工电气技术实训、电装实习、生产实习、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2.2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chool of Engineering,MIT)

使命: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首要使命在于培养学生。发展创新技术、思维及实践并培养能够处理世界复杂问题的创新型领导。

本科生教育目标

1.提高学生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必要的数学工具、基础科学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发展学生对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理解以便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3.发展学生对社会、工商业、技术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的理解,以便产品设计的程序符合实际需要。

本科生学习结果

1.基础:了解科学与工程的基础, 并能够加以应用。

2.广度:熟悉包括电气工程(EE)和计算机科学(CS)基本要素在内的多种重要的技术领域。

3.深度:运用电气工程领域的V1- 1课程计划、计算机科学领域的V1- 3课程计划、以及这两个领域的V1- 2课程计划的一种或多种专业方向全面的知识。

4领导能力:在EE 和CS 设计和发展所面临的更大的挑战背景下的鉴别能力。

电气工程学士学位( BSEE) 课程计划的教育目标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确保学生在电路、数字系统、电子设备、电磁以及线性系统等专业领域获得一个宽广的知识基础。

BSEE课程计划的目标

BSEE 课程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为取得以下职业和专业成就做好准备:

1.通过设计、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咨询测试、销售以及管理等技术性作业来练习电气工程。

2.熟练使用现代化的设计工具。

3.参与和提供由多种专业和文化背景的个体组成的团队的领导。

4.掌握有效的书面和口头沟通技能以传递信息、表达观点。

2.3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School of Engineering,Stanford University)

使命

本科课程计划的毕业生被要求掌握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至少一门专业领域的知识。毕业生被要求具有基本的实验、设计和沟通能力以便为研究生阶段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或者为要求掌握电气工程、科学与技术的一门基础知识的初级岗位做好准备。

教育目标

1.技术知识: 提供电电气工程原理的基础知识、必要的计算支撑知识、工程基础、数学和科学。培养计划必须至少包括一个有深度的专门领域, 当前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控制、电子、场与波、通信与信号处理。

2.实验室与设计技能: 培养进行和设计实验方案需要的基本技能,培养简述问题与描述方案的能力, 培养采用先进技术知识和技巧, 规划求解方案的过程的能力。

3.交流技能: 培养组织编撰报告的能力, 用英文进行写作和演讲的能力。

4.为深造打基础: 为后续研究生、或终身成功学习准备足够宽深的知识。

5.为就业作储备: 培养适应很多不同职业岗位的技能和品质, 包括经济头脑、道德规范、领导能力、专业组织能力、安全意识、服务态度、协作精神等。

电气工程本科课程改革趋势

本科新课程主要变化: 在2- 3 年级采用一组由6 门课程组成的核心课程, 为学生在7 个EE 分支学科从事高级学习提供一个基础。通过将必要的链条扁平化, 作为高年级学生, 学生能够从一个更广泛的高级课程中进行选择。

3 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专业教育基本特点比较及分析

从以上学校介绍及分析可以看出:

总体来说,国外的电气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

(2)在所分析的几所美国大学里, 在同一学院, 不同学科的低年级学生在同一基础平台上接受相同的教育, 淡化专业方向,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面并使其就业途径更加多样化。

(3)各校该学科专业的使命和教育计划都强调厚基础, 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效沟通和交际的能力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年, 重视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国外大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强调抽象方法的应用,这对于学生理解分析方法和建立实际器件和电路的概念都会有帮助。我国的教学内容遵循比较完整的经典理论体系,近年来在更新知识体系与内容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反映新技术新方法、紧密联系快速发展的电子技术方面仍显得不足。

国外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运行机制与国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国外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更强,国外高校的学分制体系和学生的高淘汰率,保证了较高标准的教学水平。

故我校可以参考以下建议进行改进

1.关于课程教学方法

实现从单一传授知识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实现从重教轻学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使课程网站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好课件的使用交流。

2.关于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各个学校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加强工程实践内容,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关于教材建设

在广泛吸取国外教材成功经验以及总结我国教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各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实际需要,编写一些更具特色的教材。

由此,只要我们深入学习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并学习国内外名牌高校的优势所在,加强师资建设、对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实践学习时间,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子工业高等教育简史.编委会. 中国电子工业高等教育简史[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3-250

[2] 韩九强, 郑南宁. 国外自动化相关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6:1-5

[3] http:///port al/s it e

[4] http://ps u.edu/

[5] http://web.mi t.edu/

[6] http://cs.st anford. edu/

[7] http://yale.edu/

[8] http://columbia.edu/

篇5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080

1电大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

现代教育中,终身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受到极大地重视,也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电大开放教育有力贯彻了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充分吸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为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化的社会,成就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关键路径。现代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其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而电大开放教育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正切合了这一教育思想。电大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远程开放的虚拟教育环境下,遵循教师的远程指导,借助多媒体及信息传输技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有意识地计划、选择、设计、控制并评价其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当前,电大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凸显出诸多弊端及问题。首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淡薄,对电大开放教育及自主学习的认识不足,长期受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习惯于被动式地学习,面对教育中心的转移及角色的转换感到极为茫然,对教师依赖性较强,不愿意自主安排学习。其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内在动力不强,很多电大开放教育中的学习者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全职人员,他们参加学习的目的在于文凭、学历,其学习动机具有较大的功利性,而很少学习者是真正对学习及课程本身感兴趣的,加之学习本身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往往使一些浮躁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再次,学习者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电大开放教育的入学门槛较低,学习者的知识基础、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大多学学习者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参与学习后新旧知识衔接困难,且一些年龄偏大的学习者因多年不曾接触专业学习,学识生疏,自主学习吃力。此外,电大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还存在着学习者自主学习时间不足,自主学习策略不够有效,校方对学习的监控及指导力度不够,教学脱节,师生互动交流不足,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弊端。在师生时空分离状态下的电大开放教育中,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学习效果,是促进电大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电大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相关策略

2.1转变观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理念大相径庭的新型教育模式,远程开放教育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成长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电大学生仍旧习惯传统的被动地位,自主学习意识不高,不利于电大开放教育的有效开展。电大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教育思想观念,扩展自身学识水平,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使自身成为学习者的导师,将传统的教学改变为导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环境。其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给学生详细介绍电大开放教育的性质、特点及其新的教学模式,并就学习辅助工具的利用进行系统培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以持久的内在需求支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兴趣等特点,为学生专业的选择及课程的设定提供指导,并引导学生拟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使学习成为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以此提升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2改进思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电大开放教育教师应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自身实际,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恰当的学习媒体、手段及学习内容,拟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使用学习资源。其次,就各类教学媒体资源的使用方法进行相关培训,给其介绍获取教学媒体资源的手段及途径,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并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再次,强化对文字教材的学法指导,文字教材仍旧在现代电大开放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说明性、系统性等特点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不同文字教材进行通读、精读、提问、发现、比较、练习等,掌握这些不同学习方法,并在学生的复习阶段,紧扣考试刚要,指导学生运用核心扩展法、专题法、前后串联法、图示法等多种复习方法进行复习。此外,针对学生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间状况,并将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在学生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安排较为重要的辅导课,尽量为学生时间的合理利用提供便利,同时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3加大监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不受时间及空间上的局限性,教与学、师与生、教与管均是时空分离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教学管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调控,而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普遍不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及教师加大监督调控,以强势的外部力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跟踪调查制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将其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参考指标之一,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其及时有效的帮助及指导。其次,完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考核制度。根据电大开放教育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将学生的面授辅导课情况、专题学习、读书笔记、小组学习、网上学习、个人学习计划等内容纳入考核及评价的范围,凸显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及考核的客观性、全面性及多元性,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并完善自身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善实.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与内容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

篇6

摘 要:倡导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目标、选择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49-01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其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关注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并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予以真正关注,并未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究竟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中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均普遍缺乏内部学习动机。在此情况下,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往往较为欠缺。为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执教“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地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地球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而要先将该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简言之,即教师不需要凡事都给学生一一细致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往往习惯于包办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课堂中习惯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目标

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养成的。为更好地实现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师应积极引导高中生科学确立自主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定然会得以稳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语言引导方式,让高中生明确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科学确立自主学习目标。众所周知,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他们的地理学习情况也各有不同。例如,有的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学习不扎实,因此,在制定自主学习目标时,应将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纳入自主学习目标。又如,部分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还存在很多知识漏洞,因此,在制定自主学习目标时应注重查缺补漏。高中生制定地理自主学习目标后,教师应对其一一进行审视,不科学的地方应引导学生及时修改、调整。有了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后,高中生便可依据自主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地理知识自主学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在制定地理自主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地理教师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角色。

三、选择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为有效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之后,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以稳步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余时间应积极搜索和归纳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与学生一起分享。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南方地区红壤的特点描述较多,在自主学习时高中地理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几个简单的字词对南方地区的t壤特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很容易发现“酸、粘、薄”是南方地区红壤的典型特点。三个简单的字,即将南方地区红壤的特点进行了有效概括,也利于学生记忆。事实上,自主学习方法很多。不同的高中生,他们所喜爱的自主学习方法也往往不尽相同。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自主学习实践,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

在地理自主学习过程中,高中生需要不断反思、总结,反思自身在地理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身在地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有益做法。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亦会得到有效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可建议每位学生每周写一份自主学习反思总结报告,在反思总结报告中,对本周地理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完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可采取QQ流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引导学生在QQ群内积极交流自身的自主学习心得,共同对自主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也应积极对自身的地理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将自身的反思总结情况及时分享给学生,激励高中生更为积极地进行地理自主学习反思与总结。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目标、选择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这里需要明晰的是,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法做到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坚持方能得以有效培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不应操之过急,而应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作者简介:宋风菊(1968-),女,河南许昌人,讲师,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戴京丽.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7

关键词:高职;网络自主学习;动态评估体系

作者简介:韦鸿发(1969-),男,广西柳州市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高职通用英语(EGP)和职业英语(EOP) 融合模式下跨学科合作教学研究”(编号:2011ZY028)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31-03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估的自我建构过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开发了大量的网络课程,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日益成为高职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据统计,截止2011年10月,高职高专类的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为1041门、省级的为2636门,校级的为2163门,几乎涉及各个专业领域,网络课程具备信息量大、交互便捷、时空自由、情境逼真等技术优势,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有情景化、个性化和趣味性。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动态的、个性化的学习,而传统的静态评估方式,它能提供的是关于学生在单一时间点上的静态数据,着重描述学生个体已经形成的能力,评估的是学习的结果,且以评估者为中心,没有发挥评估应有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因此传统静态的评估方式无法适应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过程灵活性要求,为学习者提供实时的、个性化的反馈信息。

近年来,随着国内动态评估理论研究的兴起,将动态评估理论运用于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评估的探讨也开始起步。相对于静态评估体系,动态评估体系的多时点、全过程的评估,能更客观、更全面和更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变化和成效,同时激发评估者和被评估者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和评估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究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动态评估体系以促进高职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 动态评估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 维果茨基(Vygotsky)社会文化理论

动态评估(dynamic assessment)是近二三十年在心理学和教育测量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估理论。动态评估又称学习潜能评估,是通过评估者和学习者的互动,探索和发现学习者的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种评估方式。其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Vygotsky)[1]的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社会关系和文化内化的结果,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应结合个体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去了解分析个体的认知发展。其中的中介、支架及最近发展区等概念对动态评估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传统的评估方式不同,动态评估是评估学习者实际潜能的一种方法。

动态评估运用交互方法对个体的潜能进行评估,从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的认知、元认知过程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本文所研究的动态评估体系是指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实时采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客观、准确地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做出评估。该评估体系的动态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多个时间点采集数据,观察并评估学生学习活动的变化情况,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历程与变化的动态特点和潜能;二是产生评估系统与被评估对象之间的大量互动,强调评估与教学过程的结合,提供并实施针对学生个体的实时诊断与调整[2]。

(二)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自主学习动态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3]。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习,监控学习过程,为学习提供帮助,了解学生、实行个别指导,学习者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这种构建性的自主学习具有积累性和目标定向的特点,要通过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来评估构建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的评估注重知识建构的过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建构主义评估观的集中体现。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对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估结果能体现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能力和未来的学习潜能。

二、 动态评估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职网络课程平台的建立,网络课程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主要的自主学习的平台,网络自主学习具有协作化、个别化和资源中介化的特点,需要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而高职学生由于生源和学习基础的特殊性,使得其自主学习整体表现为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控制。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还需要完善的评估体系,实施有效的约束和监控,以保证学习质量。

开发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动态评估体系,目的在于监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过程、诊断自主学习的质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根据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此给学生个体提供各方面的学习支持,包括计划、调节、约束、暗示、激励和促进等。另一方面,依据评估结果,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学习状况,弥补目前学习上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一) 动态评估体系的结构

根据动态评估的理论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评估体系动态化的要求本文所设计的自主学习动态评估体系由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大模块,内容涵盖学生在个性化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动态指标项目,评估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需收集的动态指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者学习活动状态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学习者在认知方面的现状和发展的情况,如网络课程各项知识内容的掌握、相关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等;二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情感态度的状态指标和变化,如学习态度的转变;三是学习者学习技能的状态指标,主要是评估学习者在心智、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四是学习者协作活动的评估。四项内容的指标涵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协作活动,为客观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效提供了全面、客观的数据。

(二) 具体的评估过程

1. 形成性评估。该项评估主要用于检测、反思、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的模式是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其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学生学习档案、教师记录和学习效果评估:(1)学生学习档案是指能够向学生和其他人表明的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投入、进步和成果的作品集[4]。对学生学习档案内容的评估是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动态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具体项目包括:自主学习痕迹记录(包括学习过程记录、学习策略使用和学习态度等信息反馈等细节)、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学习项目完成效果及参与度评定)、作业记录(包括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作业和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记录和描述)、学习效果反馈记录(包括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及学习策略使用等方面进行描述性评估,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估);(2)教师记录主要是教师通过与学生定期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和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具体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进度、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信息反馈为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供建议和指导。

2.终结性评估。动态评估体系中的终结性评估是对学生在一个学段的一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质量的结论性评估,描述和推断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状况。典型的动态评估模型包括布多夫(M.Budoff)的学习潜能评估模型、福尔斯坦(Feuerstein)的学习潜能评估策略、坎佩恩—布朗(J.C.Campione & A.L.Brown)渐进提示评估模式、鲍恩斯 (M.S.Burns)的连续评估模式、Carlson和Wied的极限测试等[5] 。虽然这些模型的评估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具有共同的形式(即前测—教学或训练—后测)。前测用于了解学生的当前水平,后测用于测量学习者经过学习或培训后的水平。两者结果对比能反映出学习者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判断教学和学习效果。结合高职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特点,终结性评估分阶段(如分期中、期末或更短的时段)进行,阶段性的测试结果能反映出学生在该时段自主学习的成果和技能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前后结果,可以测量出学习者经过自主学习后的水平变化等。总之,终结性评估是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的评估,客观地描述学生综合运用技能方面的变化发展。

三、动态评估体系的特色

高职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动态评估体系,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个体学习活动的差异和知识、技能的变化发展,为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和指导提供有效的数据。

动态评估是一种动态的、灵活的和开放的评估体系。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数据经过收集、整理,上传至数据库,通过计算机自动评估、人工评估及机助评估等方式,分析和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最终形成评估结果。这一评估体系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动态跟踪学生自主学习整个过程

评估体系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全程跟踪,动态评估贯穿于这个系统,具有动态跟踪评估的特点。如:对学生学习档案的评估,完整地反映了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作业作品集将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定期和阶段性的汇总评估;教师记录和访谈是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过程做出阶段性的描述和评估;终结性评估中的期中和期末网络自主学习测试,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阶段性的自主学习成效。

(二)依托网络技术实现动态评估

评估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始终基于成熟的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如系统信息动态采集与处理的技术、SQL数据库技术可实现信息的分类保存和实时分析处理,技术则能动态地向评价对象发送并回收可视化的问题窗口,实现服务器与终端评价对象之间的交互,将评价信息动态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由计算机、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向数据库上传自主学习信息和评测数据,实现人机合作评估。

(三)技能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估

该体系对学生技能的评估是持续进行的,而非某一时间点上。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阶段性地对学生各项技能的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根据动态评估的数据来判断学生个体在各项技能上提高幅度或发展状况,同时反馈在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等,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潜能的一种评估,这对高职学生来说,在其自主学习的过程会产生极大的鼓励作用。

四、结语

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动态评估是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学习的评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全面客观地动态跟踪评估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并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评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帮助他们提高高职学生实用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L.S.Vygotsky.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107-109.

[2]胡卫星,等.网络教学动态化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5(7):35.

[3]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6

篇8

1.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发挥自主能动性解决实际问题。

1.2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模式具有明显的自身性学习特点,在该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必须得到良好保障。教师的职责由原来的教学转变为教学加引导,通过妥善的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终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确保教学有效性。

2.高中计算机教学引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2.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下的高中生在功课学习方面普遍缺乏自觉性,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高中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我思维,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掌握,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2保证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之下,高中计算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改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3.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3.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计算机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充分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精神内涵,积极考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计算机学习的重点。在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都应当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使教学氛围宽松化,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民主、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讲述计算机键盘操作时,可以从学生比较喜欢的计算机游戏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2教师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计算机教师应当逐渐摆脱以讲述为教学重点的境况,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多种学习模式,充分丰富课堂教学层次。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学习法、合作讨论法、课堂教学互动和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全面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3.3科学合理利用计算机教学资源,扩宽自主学习空间。

计算机理论教学不可忽视,但计算机实践教学更重要。计算机教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计算机操作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机房资源,尽量增加计算机实践教学课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集体实践教学机会,并且把大量上机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加深记忆。也可以通过广阔的网络资源拓展自主学习空间。

3.4学生要自我砥砺,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由自主学习整体看,毕竟是学生个人的事,因此,自主学习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学生个人。计算机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鼓舞力度,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学生应当正视计算机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抵制网络游戏等网络诱惑,掌握计算机技术。

3.5创造更多自主学习机会,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具体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机会。可以在办公软件的运用学习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完成,并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这样不仅能够复习所学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4.结语

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 概念 特点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提出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具有同样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自律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而课改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方式中,我认为自主学习是基础。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觉主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自律性学习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具体目标有:

1、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精神品质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作为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弃学的问题。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2、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善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效果到底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与学习方法密不可分。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利器和催化剂,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才能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时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高效。在新的形势下,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随意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3、让学生学会自醒、自励、自控

通过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学会了多种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并逐渐形成了自主、自律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更重要的是对整个自主学习过程的认识,即学生本身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被学习和被研究的客体。要学生学会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四、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自主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更不是在老师或家长逼迫形式下的学习。所以,我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立性 ――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基础和前提,。

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人,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

2、自为性 ――是学生将学习已经作为其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活到老,学到老”思想的写照。是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

篇10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之前就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并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随时进行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在学习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及时评价纠正。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战斗在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自主学习的特点出发,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特点

简单来说,自主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意识,能够主动去学,而不是靠教师和家长去压迫,被动机械地进行简单的记忆背诵。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一种内在需要的满足,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

2.学生具有自主性

以往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自主性就是让学生把学习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学,不理解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自主学习。

3.让学生具有独立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中学语文的学习也是独立的,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事情。在语文学习中只有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自行感受和思考,独立掌握知识和明晓事理。

二、中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过于重知识而轻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探究的机会,问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否浓厚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 然后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和完成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把一个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学起来才会有更大的动力。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一针见血, 特别生动和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在新课导入中, 要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从而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诸如此类的导入方法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营造和谐轻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当作一个容器,教师只是不断地往里面填充东西。实际上,学生应当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是尽力去助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权威课堂姿态,通过欣赏的角度来对待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表现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争论辩解的勇气,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成就感和新鲜感,让自主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乐趣。

3.创设有效语文学习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语文自主学习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人力、信息和环境方面的资源。教师创设的自主学习情境,从环境资源方面来说主要是指自主学习的时间、情境、氛围等,在这样的学子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比如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情境更易创设,而其他一些年代较久远或者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文章,则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背景,才能慢慢为学生构建起自主学习的专业平台。所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一定的背景介绍,然后创设合理的情境,为学生构建起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满怀期待和信心去文本中探寻内心所需的东西。

4.明确中学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需要教师不断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中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瓶颈在于让学生明确学习中的任务,由学生来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与能力,在实际学习中一般会采取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对文本阅读来说,自主学习计划也就是阅读学习的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条理地实现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警示作用。只有当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强化并且慢慢转化为内心的一种素质时,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主性学习。

5.开展有效自主学习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