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

篇1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探讨的初中英语教学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而展开的。我认为当前初中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过度依赖老师和辅助教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老师提问具有技巧性,学生参与富有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一种是老师教课很费力,但互动性不足,台下学生只充当了“观众”和“听众”,发言不积极、思考不充分,涉及课堂表演的环节,学生们只是模仿教材中的情境与台词,没有自己的创新,课堂俨然成为老师的独角戏;还有一种是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激情,老师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听,没有教学手法的变换,也没有情景模式的创立,更加没有学生的课堂参与。这三种模式中,第一种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范本,而后两者却是当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真实反映――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课堂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环节中去。

本人曾经也做过不少的家访工作,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对于家庭作业中存在的疑问,要么是在课外辅导班上由辅导老师解决的,要么是孩子自己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直接查的答案,真正通过自己思考而解决问题的占少数。缺乏独立与主动的思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英语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也十分不利。

其次,思考惰性,思维活跃性与拓展性训练不足。

这里的思考惰性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性不足而言的。比如仁爱版教材七年级的“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一章中,如果老师先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学生的回答仅限于动物的名称,如“dog”“cat”“tiger”等。但如果继续询问“Why do you like them”时,学生们的反应就会陷入沉默。我课下与学生交流,据他们反映,若自己在老师单独提问问题的范围内,那么他们会很积极地去思考;但如果老师问的是全班同学,他们就有了一种寄希望于他人的侥幸和不愿思考的惰性。可见,开头提到的那种情况一方面与他们的词汇量不足有关,另一个原因也是他们思维上的惰性所致。这种心态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十分正常的,我们老师不能过于苛责,应该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对教学方案适时调整。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法初探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我导向的前提需要老师给予合理的方向性引导,自我激励需要学生自身的信念支持,自我监控则需要学生个体的慎独。对于老师而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需要老师给予积极的启发与引导。

首先,兴趣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经被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说到烂熟,然而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特别简单,它需要老师细心地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如交错性的教学工具、趣味性的学生表演、竞争性的学生小组赛等,只要老师肯在这其中任何一项多动脑筋,就都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常常将这三者交替使用,例如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微电影,使他们更加了解西方的语境与文化;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与课程相关的表演形式;每个单元结束后开展英语知识竞答赛,其中不仅涉及该单元的单词识记,也包括一些拓展性的英文知识,如西方用餐礼仪、社交礼仪和用语习惯等。实践表明,这些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一份子,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持续有效地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其次,课堂环节。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在课堂环节中:一方面老师应当设立技巧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努力掌控整个课堂的节奏与走向。当前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不能做过多停留,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参与余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如将外向活泼的学生与内敛稳重的学生分在一组,使他们的个性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英语吸收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为学习上较为“后进”的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案供他们自主选择;课堂环节中也包括学生情景表演等课堂参与,这在上文中已有提及,在此便不再赘述。

篇2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长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时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理论依据是:

能力观: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即学生能够自学),有这个能力的存在,需要通过教育挖掘。

学生观:学生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是有主观能动性和思想感情的个体;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尚不成熟。视学生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发展,要重启发引导,而不能只重灌输。

知识观:任何知识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形成的产物,关于书本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终生借助它们而能进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的继续教育正是为了这个。

教学观:树立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统一活动,教与学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应重视学生的学,教师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反之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也影响着教师教的效果。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在积极进行改革教法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共同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教学相长”。

从学生主体原则来说:单就学生的主体性来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养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其中包含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特性,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的主要部分;二是人在发展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发挥能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主体性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应当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性、核心性工作。下面结合我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法谈几点体会。

1、亲其师,信其道

情感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挚爱的情感"投身"到学生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赖感,进而把教师的爱迁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这样,学生喜欢听自己敬慕的老师的课,愿意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相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种真情,缺乏感染力,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态度简单粗暴、挖苦讽刺,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挚爱与否、学生对老师态度如何是左右其好恶学科的重要因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一门课的兴趣通常是由该课程的特殊趣味引导的,因此,对每位任课教师来说,平时应注意深入钻研,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好知识的有力保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被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学习,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主动参与意识淡薄,活动的机会少,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新课程倡导以"学"为中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完成学习的任务目标,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要大胆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进行学习效果会更佳。同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幻想,大胆设想: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提倡学生相互讨论或与老师一起讨论;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一个学生如果答不全,可让多个学生补充回答;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找出规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结经验,形成知识体系。

4、教师引导的必要性

篇3

本文以二年级《水乡歌》为例,谈谈语文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学内容不如积方法

新课标指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笔者没有走一条已经习惯了的老路,把“水多”“船多”“歌多”及相关内容的理解作为教学重点一一去解决,而是由“抓内容”转变为了“重方法”。

诗歌共三个小节,且结构相似,很适合学习方法的传授。开头以第一小节的学习为例,引领学生按“抓关键词读、抓关键词想、抓关键词背”的方法学习感悟,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方法并初步认识这种学习方法。在这样的“铺垫”后,第二小节的学习学生就能按照自己得出的方法试着去读、去想、去积累。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引导,“抓关键词读、抓关键词想、抓关键词背”的学习方法,便牢牢掌握在学生的手中。第三小节的学习便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了。

学习语文(诗歌)的方法掌握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达到了,学习效果也有了,语文,转变一下观念也很好!

二、积极实践:在教学中逐步掌握方法

1. 给学生一个葫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可是这个主体离不开教师的指引,给学生一个葫芦,让他们知道如何去画瓢。把诗歌第一小节定义为“一个葫芦”。

学习这一小节时,教师告诉学生诗歌第一小节就写出了水乡的水多,让学生读一读。读过之后问:“你是怎么感受到水乡的水很多的?”

积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水多的词语,继而引出“关键词”的概念。并强调“我们读书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来读”,强调之后马上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再读,加强感悟。有了这个“葫芦”的概念后让学生马上试着去认一认,看是否认得它的样子,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这一小节除了写出水乡的水多还写出了水乡的水怎么样?”答案是显然的,水清、水美。“你是抓住了哪个关键词感受到的?”这是把“关键词”这个概念又强化了一下,学生不难找出“荡清波”这个关键词,然后抓住荡清波这个关键词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这个句子,这样在第一小节里就给了学生一个葫芦,又让学生认了认这个葫芦,效果应当是很明显的。最后小结一下“抓住关键词读真是读书的好方法啊!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到这为止,“抓关键词”这个葫芦并真正清晰地展现了,然后是“抓关键词想”,用了这样一个方式来过渡:“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总是很丰富的,他们会给我很多画面,自然地我就又可以小结了““我们除了抓住关键词读,还抓住关键词想,你看,我们边读边想,就读得更美了。”“来,再来读一读、想一想!”“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把这美丽的画面记在脑海中呢?让我们来试试吧!”这样“抓住关键词背”也就应运而生了。最后让学生回忆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一起总结得出“抓关键词读、抓关键词想、抓关键词背”的学习方法,到此就给了学生一个鲜明、活现的葫芦。

2. 看着葫芦画一画

新课标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才的葫芦学生已经看到了,也饶有自信地觉得自己已经记住它的样子了,信心高涨之际听到老师问“你们记住这个方法了吗?那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也来学习诗歌第二小节吗?”毋庸置疑,学生看着葫芦也能画出个瓢来了,虽然不一定画得多漂亮,至少有模样了。

师:读了第二小节,你读懂了什么?生:水乡船多。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读出了船多?生:千只 万只 片片 飘满 师:请你抓住这些关键词再给我们读一读。(指导朗读)师:那抓住这些关键词,你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师:出示画面。看,这就是千只船——引读 师: 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师:那你们能抓住关键词把它背出来吗?生背。

3. 自己画个瓢

学生在第一小节“看葫芦识葫芦”、第二小节“看着葫芦画一画”的基础上,完全有能力递进为“依葫芦而画瓢” 了,用掌握了的“抓关键词读、抓关键词想、抓关键词背”方法自学第三小节。这也是我这堂课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巩固学习的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把诗歌的第三小节教学作为一个方法的巩固延伸,引导学生去实践、去运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如《大海睡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抓住关键词语去想像,抓住关键词语去积累,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巩固学习的方法。

此外,老师还可以布置学生采用这些方法去预习新的课文,并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4

关键词:素质教学 自主学习探索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64-01

1 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1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

1.2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 用和善、慈祥的面孔去面对每一位学生。

2 要善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2.1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焦点,这样,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才会开始运转。

2.2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 要善于分层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提高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使之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4 要注重评价分析,内化新知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地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

参考文献:

[1]王军,吉建平.信息化环境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几点认识[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31-01

新课改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小学数学首当其冲挡受到新课改的冲击,作为身处一线的数学老师,在面对这种局面时应该积极投身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研究与实践中积极进取,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使学生能充分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在课堂游戏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爱玩爱闹是必然的。教师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不应该被学生爱玩的性格困扰,而应该将学生的这种性格利用起来,创造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胜负的方式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你们随意选出一个数字,我就能马上说出几个这样的数字加在一起得多少。如你们选的数字是3,那么我会告诉你们2个3相加得6,3个3相加得9,4个3相加得12等,看我们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这样学生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发言,看到教师又快又准确地说出答案,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就来了,屡次实验之后,提出自己的疑虑:“老师为什么可以又快又准确地说出答案?有什么方法?”这时候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解乘法知识,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知识解决这类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调动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说,在思考中学会方法,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二、有效应用互动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互动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在《时钟的认识》这一章节中,教师在上课前,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个闹钟,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闹钟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工具,大部分的学生表示认识,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下一个问题:“同学们早上起来是自己醒来的或者是妈妈叫的,还是闹钟叫醒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纷纷讲出自己的情况。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成功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内容,为有效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制成一个表,7:00干什么,12:00干什么,让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更加吸引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非常轻松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针对问题自行探讨解决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创设是数学探究教学开展的关键因素,“问题”的创设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创设“问题”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将穿衣搭配规律引入到学习中。因为有很多同学在参加酒席的时候会穿漂亮的衣服及鞋子,但是每个人的衣服鞋子有很多款式,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想出搭配方式?教师这时候可先提出问题:“在参加酒席时你一般会选择怎样的服装?”,然后让一些同学积极地发表看法。其后教师可进行追问:“你选择这个服装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先选裤子还是衣服?在选择顺序上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这些问题会让学生在一个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引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出现一些创新的答案,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要太过理论化,必须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晓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 培养 自主学习 技巧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97-01

1 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向上,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 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2.1 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

由于历史学科中考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许多学生在高一阶段根本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高中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特别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或专题、课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同时,由于教学时间较为紧张,要想专门抽出一块时间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法:

一是抓住典型,随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的必要的学习资料。

二是开展活动,鼓励交流。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然后组织开展“知识寻宝”与“知识探究”等活动,或是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抄报、出黑板报、讲解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初高中知识中有相互关联的历史典故、战争故事、人物关系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2.2 学会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是善于设疑。“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它既涉及到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激发兴趣。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所以我在人民版教材第一专题关于秦汉官僚机构中秦朝的“朝议制度”做了一次教学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朝议”。学生反映十分踊跃。有人争当秦始皇,有人争当李斯,还有人争当王绾及其他大臣,争着对秦朝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与否进行辩论,这种活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多方查阅材料,加深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

三是贴近生活。如在人民版第二专题“伟大的”这一内容中,我设计了“1937年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王浩作为一名在北京大学就读的爱国学生,他将如何重新面对他的人生?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他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答案五花八门,我在课堂上加以引导,不仅让学生应用知识,独立思考,加深对历史有关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学生进行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

3 发展学生多种智力

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课文中的图表、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与基础知识点相联的课外知识等,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多种智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显性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隐性智力(即学生某一薄弱方面)。如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因素倾向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一些活动等等。以此创设人人尝试成功,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篇7

地理教学中,引导中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方法内容较多,现归纳以下几种:

一、指导学生掌握提高听课效率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中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较强,要求尊重,要求自主,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又不会自学,习惯于"先生讲,学生听"。为了改革中学地理课教学的这一弊端,变"学会"为"会学",我在新学年利用第一节课专门对学生进行"听课须知"教育。第一要做好预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及重点,并记录下疑难问题,做到"胸中有数"。第二要学会听课。听课要根据预习中的难易程度,科学用脑,合理分配精力。对重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难点则要启迪思维透彻理解。第三要学会记笔记。课堂上边听边记录,把老师讲的重点、难点有条理地记下,课后去整理复习,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消化。第四要大胆质疑。课堂上难免有些地方听不懂或不全懂,因此必须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讨论,切不可爱面子或偷懒而使问题"积少成多"。第五,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上一二节课时间教会学生心到、口到、手到、眼到地听课,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方法。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可见阅读自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要做到:导、看、思、述,"导"要视阅读内容先公布自学提纲,当好学生的"导游",以避免学生的盲目和厌倦。"看"即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认真看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拿着笔,眼、脑、手并用,按提纲边看边想用不同符号对概念原理重要句段勾划圈点。易懂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精读。“思”即学生要把看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自己获得知识。"述"即学生自己能把认为重要的或疑难的问题说出来。教师一方面适时"穿针引线",指明路径,另一方面又在精讲上下功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总结、评点、引路、点拨、纠错,谋求同教学目标接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篇8

【关键词】军事院校 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 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74-01

随着军革的不断深化,在军事院校转型中,军事院校的学员自主学学英语是转型建设的重点。因此,提高军事院校学员英语水平,积极参加国际军事交流,积极学习国外军事文化,促进我国综合军事实力的发展,是军事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提高军事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1.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军事院校学员不仅要参加课堂学习,还要参加大量的军事训练。因此,面对有限的时间,有许多军事院校学员没有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效率很低。针对这种现象,院校领导必须要引导和帮助学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学员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及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院校领导可以根据学员的学习进度,进行阶段性的英语专题训练;对于基础较差以及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员,教员应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基础能力为重点,并要求他们做好课堂笔记和及时复习;另外教员可以向学员推荐一些难度适宜的英语读物,让学员在课外时间阅读,并随时询问学生读后的感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员要学会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员在指导学员学习英语时,通常会使学员产生依赖感,在遇到问题时通常都是找教员而不是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员需要培养学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学员必须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使其成为自己学习中的帮手。在学习英语时,学员可以自主利用英语字典作为学习英语的工具;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员可以利用网络来找寻自己所需要的英语资料,阅读英语课文。在军事院校转型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员自主学学英语的主要工具,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向个性化和自主化方向发展。

3.熟练地掌握学习技巧

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员传授知识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让学员自主领悟学习英语的方法,找出英语学习的特点,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 提高学员的自我识别能力

1.学员在进行英语测试时,找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实践中,教员可以提前给学员布置需要预习的英语内容,让学员在课余时间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让学员可以在课堂上有兴趣地参加教学探讨,同时又可以使他们有针对性地找寻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同时,教员要随时检查学员的预习情况,培养学员自主预习的能力。

2.教员在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时,也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员在课堂上要随时关注学员的表现,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采取多种办法来培养学员良好的听课习惯。在课堂上,首先,教员可以询问学员对课文不懂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详细讲解;其次,针对学员忽略的地方,让学员回答,可以充分掌握学员的理解情况。

三 培养学员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1.在课堂中穿插旧知识,加深学员的记忆

英语的词汇量是庞大的,仅凭在课堂上提高学员的英语水平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教员必须利用大量的词汇,广泛的知识,将课堂上的新内容同以前学过的知识相结合,让学员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复习到旧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能力,强化了学员学习的效果。

2.要对学员进行及时的复习检查

通过笔试测试、口头回答、随机背诵等方法,可以知道学员的复习情况,从而使得学员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学员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总结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的过程,也要重视学员学的过程。在军事院校转型建设中,将学员的被动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是推行开放式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员要积极引导学员自主学习英语,同时重点讲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自我识别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在未来的国际军事交流中,为我国军事方面的发展作出贡献,展现中国军事实力之强盛,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喜、牛树来、古丛.军队院校转型中学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2012(5)

篇9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或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或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得出这样几组:

10(9 1)10(8 2)10(7 3)10(6 4)10(5 5)

10(1 9)10(2 8)10(3 7)10(4 6)

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的规律:(1)前4组上下两行两数相同,只是变换了位置,因此只记其中一组就可以了。(2)还有一个规律是,第一个数9、8、7、6、5……依次减1,第二个数是1、2、3、4、5……依次加1,也就是渗透了“数列”的知识。

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自主学习。

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不同层次学生想学、乐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缺少动人的情节,适当地使学习内容含有情趣,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教学常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使以前不喜欢数学或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主动参入学习,最后喜欢上数学。

2.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如在学生写应用题答语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例如:“小红买《新华字典》用去了10.5元钱,买学习用品用去了7.5元钱。问小红用了多少钱?”有的学生进行列式解答后,马上回答:小红用18钱。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后,教师怎么办,听后,我没有马上向学生指出,而是作了如下有趣的自问自答。“好的!如果题目要问,用了多少时间,答用18时间,如问小红有多重,就答小红有54重,如问汽车行了多少时间?就答用了24时间。”此时,教室哄堂大笑,议论纷纷,很快指出了答语的错误。显然,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的,它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想学、乐学。

篇10

关键词:浅谈 培养 中学 历史 方法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需要,几年来,我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是一般能力在独立学习、独立发展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它是由许多独立学习、独立发展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主要培养哪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呢?

(一)阅读历史教科书的能力。

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核心内容。从历史学科来看,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能力。

(二)提问题求解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在具体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如在新的知识比较中设疑,和现实生活联系处设疑,课本没有充分论述的地方设疑,自己学习难点上设疑等,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学习实践中提高提问题的能力。

(三)整理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要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培养才能逐步形成。我主要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教师示范。

教师的示范就是让学生明白教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特别是教师讲课时要精讲,应把提出问题和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相结合。

(二)课堂讨论。

组织课堂讨论,我主要把握了以下环节:1.精心设计讨论题目。好的题目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并能主动地认真阅读、思考、准备、参与;2.灵活恰当地引导讨论。讨论当中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只有善于引导鼓励,才能使讨论顺利有成效地进行;3.扼要明克地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论思路,强化通过思考得到正确意识。

(三)自主训练。

传统的教学很严重的一个弊端是教师通篇讲,满堂灌,学生缺少在课堂中观察、阅读、讨论等独立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压抑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如果没有学生自身的学习、训练是不可能形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用来读书、思考、作练习、动手操作,真正做到动脑、动口、动手。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做法

(一)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对中学二年级的学生,我注重教他们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重点放在独立理解的能力上;对中学三年级学生,我注重教他们应用历史知识的方法,重点放在独立应用的能力上。

(二)因材施教,使学生各有所得。

中学生的接受力、理解转自力和基础各不相同,要使他们都有进步,除了全班性的指导与要求外,对不同的学生还应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帮助,尤其要注意对差生的帮助。

(三)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教师系统讲解,以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讲上,学生缺乏主动性,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因而,不可能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有把工作重点放在启发诱导和指导上,才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学习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控求,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成为历史学习活动的主人。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统一,教学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主动示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质量,从而提高教的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觉实践、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掌握了自学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必然是最有效的学,同时也促进教的有效进行。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