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好处范文
时间:2024-01-19 17: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儿子目前是北方某重点大学大二的学生,查询到孩子被重点大学录取的那一刻,内心的幸福难以言表,同时也庆幸自己对他小学阶段的学习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让孩子做好学习预备
为了让儿子适应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能快速地完成固有的学习动作非常重要。我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快速地书写,快速地朗读,快速地阅读,快速地计算。练习过程中,通过计时的方式,鼓励孩子不断地加快速度。我心里十分清楚,初中课程相对于小学几倍增加,没有一定的学习速度,孩子会学得非常辛苦,孩子一旦不适应,根本没办法完成学习任务。
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许多孩子以为学习只有“听课”“记忆”这些环节,结果学习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学得非常辛苦,却没有什么学习效果。为了让儿子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六年级这一年,我指导儿子学习环节要这样做:听课── 记忆── 联想── 运用── 创新。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记忆,记住学习的知识点;联想,联想相关的知识;运用,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创新,创新型地学习。
有学习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老师每天要按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会因为一个孩子有问题,就把新课停下来。40分钟的课堂,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孩子的学习状态。老师只是通过书面作业了解孩子的学习结果,但出现这种学习结果的过程,老师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的。而家长不同,家长是一对一,比老师更有优势了解孩子的学习细节。如果能了解孩子的学习细节,就能知道孩子的学习问题在哪儿,再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学习
儿子即将开始的初中学习生活,将面临很大的课程压力。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是考试的科目,但到初中后,除这三门功课外,还有历史、地理、生物、思品、体育等,初二还会增加物理、初三增加化学,且这些科目都要考试,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篇2
高效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研究并实践了以“‘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现将教学实践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设计目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全面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对策,以便有针对性的改进地理教学,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主要调查①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现状以及对运用该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②在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地理的行为和态度的变化。以定量的方式获取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合作学习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1.在调查之前,用观察法、谈话法以及网上论坛等方式,对学生就学习地理进行了一定的了解,设计问卷;
2.问卷的发放由非本班授课老师发放问卷;
3.问卷填写前先给学生讲清楚,问卷为无记名填写,与老师对大家的印象、学习无关,希望大家真实填写;
4.问卷当场收回。
(二)调查样本情况
为了使调查客观真实,我们抽取了在高一年级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的3个实验班的学生作为抽样调查的样本。学生基本状况如下:
1.抽样学生组成情况:3个实验班共有学生190人,男生54人,女生136人,有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2.问卷回收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90份,共回收问卷173份,所有问卷都是有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即基于此进行。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统计数据看,教学模式的调整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学生乐于参加“‘自主学习・合作构建’”的上课方式,且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学习地理有帮助并喜欢这种综合实践的现场课。下面是对于各类调查的数据的具体分析:
(一)对上课方式接受程度调查现状分析
上课方式接受程度调查显示:86%的学生了解了该教学模式,说明此教学模式已被绝大多数学生了解;学生希望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于一半的占了60%(这也是该种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虽然只有59%的学生喜欢学习地理(这与地理学习难和高考要求有关),但是却有94%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上课。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已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他们会和过去的传统教学的上课模式进行对比,从喜欢学习地理和喜欢该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充分显示了目前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并且深受欢迎。
(二)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调查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不仅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也是学生从事创新思维的源泉。
调查结果显示:能积极投入自学的为55%(使用该教学模式时间越长、成绩越好的愿意投入自学的越多);学生课堂的参与能力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活动展示前愿意参加展示的由原来的62%变到实际参加过展示的81%,同时展示后感到开心的为67%,即使展示的成果被认为是“错的”,学生下次参加的热情度占了82%。通过以上结果显示,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模式上课后,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的为54%(没有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兴趣下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三)对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分析
通过对合作学习的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合作学习好的占63%,认为合作学习能帮助自己的为75%,认为合作学习能帮助他人的为65%。以上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通过合作学习,既能帮助他人,更能帮助自己。他们认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构建’”的教学模式学习,对提高自己的自学、合作能力很有帮助。
(四)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模式上课后对提高学生的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篇3
重要。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便会不由自主地延续下来,如物理中的惯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要面对形形的教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可能大有不同。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学生外,反过来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
2.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的好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种养成“自主学习”的可行方式,即使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也应该提倡这种学习方式。
3.上课认真听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要把教师和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师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最基本、最常用的独立完成学习部分的活动。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学生只有通过作业才能检测自己对知识的熟练和掌握程度。因此,独立完成作业至关重要。
5.仔细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内容,抓字眼,抓关键词,认真推敲、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6.考后反思的习惯
篇4
关键词:小组;合作;课改;能;提高
刚上班我还没吃透新课改精神时我物理课堂,注意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自学,注意习题的解答、忽视学生动手能力,注重教学结果、忽视学生的物理素养的培养。在一次公开课后领导找我谈话说我这些做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物理的学习非常不利。后来我积极深入学习新课改,之后的物理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物理课堂放开了许多,课堂气氛好了,师生的角色得到了转换,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逐渐转换成了积极主动。这种转变主要得益于我在物理课堂上开展了合作学习。物理课堂上明确学习目标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互和促进性学习。借助于小组合作,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物理课堂也随之“动”起来,“活”起来。接下来我就谈谈在这两年时间里合作模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影响。
一、理论学习
我首先认真学习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分组思路
根据学习的内容我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物理学科的特点大型实验一般8人一组,我把班上同学按物理单科程度、实验动手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这三个因素平均分配。并编上组号,物理课上同学们按小组位置就坐,前后两大张桌子的8人为一组。
三、实施过程学生能力的到提高
1.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志力;自主学习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主学习好处多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从合作学习之后开始的。以前的课堂老师讲授,学生不愿学,后来分过组之后,每节课前我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每个知识点细化,课前发给每小组组长,让组长监督组内成员利用自习时间自学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把自学内容先组内交流,然后班级内展示,展示的小组每次加一分。在这样的模式的引导下的所有同学利用自习时间主动自学,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发言回答问题,就连以前最不爱学习的几个同学也在物理课上活跃起来。现在我的物理课堂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们觉得物理有趣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总结能力得到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离不开实验。同时,物理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素质水平的要求很高,它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只有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的目的。在没分小组前多数实验老师演示,学生印象较浅,不利于物理规律的掌握。个别小组实验多数同学不会做只有一两个同学在做,其它同学基本就是看热闹,一节课下来没有效果。自从分组合作后,实验课我先给小组长布置实验题目,自习课由组长牵头先由小组每位同学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小组在一块交流整合完善实验方案,再由组长将最终实验方案交给老师看,老师予以指导肯定后,再由组长指导每位组员口述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在实验课上每位同学在组内成员监督下在实验器材上操作完成实验。实验数据在实验后交由老师查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爱上了物理实验,甚至有些课本上没有要求的小制作、小实验在课余时间同学们都积极研究参与。在以前考试卷上实验题一直是失分率较高的题型,现在实课验题成了我们最有优势的一道题型。在中招实验操作考试中实验满分15分,我校学生实验平均得分率为14分。合作学习使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3.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到提高
篇5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法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获得书本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则通过给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强。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步骤是:引导自学―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提高。
一、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重“教”轻“学”的弊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首先由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然后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并寻找提纲答案。自学中可让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同时教师积极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帮助“差生”,使他们不掉队。让学习好的学生讲解一些他们自己研究透的题目,大家可以提出质疑,也可以补充更好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问题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点拨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作用。在整个教学法活动中,教师要切实起到点睛之效。教师主要点拨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点拨教材中的重点、关键;点拨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入相关的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三、变式训练
变式就是创新。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为训练这条主线,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辨错等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训练包括巩固所学的基础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特别重视对课本例题、习题的“改装”或引申,并注意训练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或让学生自己编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导演),学生是探索者(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变式情境的精心设计、指导和评价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对变式问题的探索,对范式的过移和概括中。其好处在于: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收敛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解题能力。③有利于遏制“题海战术”,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现“以少胜多”。④改变了“示变―模仿―练习”这种常规教学模式,把目标教学、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归纳提高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习数学不能违背数学本身所具的这种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搞懂每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更要做到及时归纳总结。每堂课中都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知识,需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以及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特殊意义,还有益于学生进一步获得、保持、应用知识。
篇6
一、把参与设计活动单的权利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学习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活动单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有着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数学学习的方法等多重功效.课前对活动单的精心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一味纠缠于课前设计好的活动单,不能够根据学生课堂上的现实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我总是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让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单的制作,产生符合学生实时需要的活动单.
活动单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不高,因为过高的预习要求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兴趣索然.我注意因材施教,优秀生、中间生、后进生预习要求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有四项预习要求,那优秀生可要求全做,而后进生则量力而行,做最基础的几项,多做给予表扬,这样降低难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好,学生课堂学习更有目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我认为:预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预习到位,课堂表现才会精彩.
坚持预习不仅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风气,也练就了自主、合作预习的能力,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形成.总结我的数学预习活动单的实践运用,心里感到满意,这是一种充实,忙碌后的充实.预习活动单的制作其实是我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揣摩教法学法的过程.学生也在充分预习、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走进课堂,自然处之泰然,应对自如.师生都能享受到高效课堂所带来的愉悦,岂不吾所欲乎?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教学的民主化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我的做法却正好相反,我总是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注重课上学生的自主性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
要知道,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过程.伴随着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必定是数学思想方法“性价比”最大化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斟酌和取舍,自己“感悟”,而不是“赶悟”,才能真正得到认同、理解和掌握.相反地,老师的着急提示,取代了学生面临问题时“窥测方向”的过程,简化了“数学化”的流程,必然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水平,阻隔了学生思维情感的投入,钝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活动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挖掘学生的潜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让数学知识在探索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学生在活动时,教师应以普通者的身份参与交流,捕捉学生身上存在的隐性信息.有些隐性问题教师可以当场答疑,有的错误看法教师可以及时给予矫正,避免学生出现误解,有的典型性问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来讨论,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不断发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起着引路人的作用,要尽量创造机会、提供时间,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去交流.应该承认,不管到什么时候,数学与生活都会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我们教者把数学学习置身于现实生活大背景中,加强研究,努力挖掘,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素材充实课堂,用鲜活的生活数学问题挑战学生不甘服输的天性,何愁教学不充满生命的活力?
篇7
任务驱动教学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多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通过驱动教学方法就能快速掌握与熟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情景设计、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就会派上用场。例如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快速查询需要的相关资料时,就会必不可少地使用到搜索引擎。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和概念并了解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和网站,掌握复制保存网页中和信息内容和图片和方法并储存到指定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和探究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学会操作计算机带来的便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实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独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围绕某个学习目标,由浅到深,由深到精,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与主动性。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学习与探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作用。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数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学习时间,教师将课堂安排得过于紧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造成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学习效率变得很低。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非常有限,从很大程度上讲,真正决定着学生成绩高低的是学生课余的数学学习时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提供双重保障。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过程开始,因为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本质来讲,过程是决定最终成绩的关键,如果忽视了对过程的把握,优秀的成绩根本无从谈起。对于过程的把握首先要强调对于预习过程的把握,很多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在接触新课程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过程都会较长,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单纯凭借课堂短短的时间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预习则能够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理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将会达到一个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因为知识内容在课堂学习过后形成的往往是一个短暂性的记忆,这种记忆程度很低,理解程度也会较低,如不加以及时复习整理,则很容易忘却和混淆,因此教师首先要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用类似强制的手段来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当学生通过复习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自发地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并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总结和调整预习策略,指导复习的主要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牢牢把握课堂学习时间的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对于知识内容的构成、推导过程以及应用范围进行充分掌握,并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这样学生会自发地去发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通过自身不断提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来逐步调整学习策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积极、主动、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对新知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要主动,声音要洪亮,表述条理清晰并有依据。
五、培养学生多思考、善于提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考”就要对知识重点、学习的思路、学习的方法、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进行认真思考,使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善于提问”就是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虚心向老师、同学及时请教,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有很大的好处。此外,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现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不合理的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要想学习好,就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和学习的习惯。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毕竟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把握课余的学习时间,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与课堂学习形成良好的互补,为自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最为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学;自主研究;组建小组
一、新课程标准对课堂讨论提出的相应问题
(一)教师应营造课堂讨论的氛围,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质疑,增加同学与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
(二)老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们积极融入进去,并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老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某问题的不同看法,并敢于提出问题大胆与其他同学交流,以此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讨论合理组建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让学生放任自如,需要老师有较高的对课堂氛围的管控能力。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需找一名组长,以此增加学生对课堂讨论的认可并喜欢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需要带动同学们组内交流,让其互相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请同学上堂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同学们感受到讨论教学的好处。全班交流,让同学们大胆提出疑问,大胆发表见解,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增加课堂的活跃性。
三、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不仅应用于课堂,还可应用于实际生活。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实际,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实践活动,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教学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调查某些项目;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平时教学时,让学生多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类的东西,上课时都说说看到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更加的感兴趣。老师还可以跟同学玩一些数学类的小游戏,这样在游戏中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并喜欢上数学,学生便可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但是,由于一些学生比较腼腆不善于表达或者是成绩不好不敢表达,只把自己当作观众,等待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没有融入到讨论氛围之中。因此,我们应大力推行组内交流而非班内交流,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四、课堂讨论需要落到实处,不敷衍,不怕浪费时间
目前,有许多的老师不愿意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过多的讨论,一是怕耽误自己的教学进度,二是担心学生们只是在说闲话而非在交流知识。课堂讨论会占据老师讲课的时间,也会耽误学生做题。因此,老师对待课堂讨论往往都是敷衍了事,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影响今后老师教学与学生自我学习的悟性。
五、课堂讨论需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课堂是允许学生争论的地方。例如,有位老师教学六年级上册“0没有倒数”这一知识点,教师通过假设0有倒数,并让学生找0的倒数,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讨论的过程:
师:如果0有倒数,那么0的倒是什么呢?先请你们各自说说理由,如果你有别的想法有意见,请在他说完后进行反驳。
生1:0乘0得0,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0=0,所以0与0不能互为倒数;
生3: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4:课本上告诉我们“0除外”,所以0没有倒数;
生5:“0除外”就是告诉我们,0不能像其他数一样只有一个倒数,应该是无数个,所以“0除外”;
生6:不对,课本上在倒数的意义中,为什么加“零除外“呢?“0除外”就是0没有倒数。
生2:那你能说说0没有倒数的理由。
生6:……
学生的争论更加热烈,教师没有让他们停下来,因为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需要交流。这时,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我还能说理由,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不能作为除数,所以0也不能作为分母,0如果有倒数,就是1/0,这是不成立的,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心里十分清楚谁是谁非,但却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以鼓畹挠锲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处理就为营造讨论的良好氛围。
六、课堂讨论要把握讨论的层次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如果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如果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课堂讨论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这时安排讨论,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探索“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于有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已有知识经验,一部分学生会得出:个位上是0的数能被5整除;另一部分学生会得出:个位上是5的数能被5整除。这两个结论对吗?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结论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同学间讨论,发现这两个结论都对。那么,“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该怎样来概括呢?学生马上就会得出:个位是0或者5的数能被5整除。这样得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
七、课堂讨论需要创设操作性情节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分一分)时,安排两个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是小学数学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讨论教学利用的成功,会给学生以新颖、富有成就感的成功,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创新。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积极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薛正斌.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01).
[2]吴广和.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2013,(08).
[3]田德超. 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J]. 学周刊,2013,(05).
篇10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策略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教学行为,其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语文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先学后教”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各种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先学后教”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要取得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初中语文“先学后教”课堂中怎样才能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学校多数采用大班教学。在传统的课堂中,一个教师通常难以顾及每个学生,教师的讲授和灌输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生不愿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通病之一。“先学后教”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巧妙地将大班教学的劣势转化成优势。它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学习观,创新了教师的传统备课观,也革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
“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独立看书、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教师)。具体要求如下:
1.要重点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课堂教学的管理,首先是对时间的管理,没有时间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就变成了放任自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任务而不拖拖拉拉;时间也不宜过短,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2.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可以进行一次性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教材内容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但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必须讲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3.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划线,在重点词语下加着重号,难点、疑点划双线或问号。可以质疑问难,但不宜边读书边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以后达到什么标准,是给课文划分段落,还是能概括段意。标准不明,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检测与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以后教师怎样检测评价,是提问,是做检测题,还是板演,或者是动手操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来决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堂检测、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先学后教”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具体问题和困难都能在组内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而被解决,使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满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因成绩优秀的同学帮扶而得以提高,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帮扶成绩较弱的同学而使自己理解知识的水平进一步深化。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间的竞争也容易创造出一种学生间你争我抢、不甘落后的课堂气氛,课堂学习的活力由此而生。
在组建小组时,分组应考虑到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依据自愿组合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确立一个小组长。确立好学习小组后,由学生推荐学习好的作为小组长,学习小组长首先要思想好,集体荣誉感强,对同学热心,善于帮助别人。其次,小组长必须学习好,能为本小组其他成员学习提供服务,善于去辅导组内落后同学,能成为小组成员学习的榜样。三是小组长必须善于组织,能经常性的带领本级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习小组长的带动作用,组织好本小组的合作互助学习。实践告诉我们,选取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2.拟定一个核心目标。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作为一个核心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3.制定一个合作方案。要使学生人人参与,需制定一个合作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如,小组长负责主持组内的交流,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的内容。第一发言人综合本组的发言内容,代表小组长在全班交流;第二发言人作补充完善。监督员对成员的表现作评定并记载,作为以后评优的依据,每个角色要定期轮换。
三、教给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上看,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为什么”,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三个层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分界线。后进生往往读书不认真、不专注,在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上,仅仅能记住第一层次“是什么”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则是第一层次记住了75%以上,第二层次仅能达到要求的60%左右,所以书读得死,第三层次只能掌握30%左右;优秀生则是第一层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层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层次也能掌握85%以上。“先学后教”解决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记住“是什么”、理解“为什么”的前提下,知道“怎样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会搜集资料。“先学后教”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炼成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这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让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