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探究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探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69-01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应有的结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发现应有结论的最好方式。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较以前大有改观,首先是广大教师重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权利,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形式丰富了,学生活跃地“动”了起来。但是令广大教师困惑的是收效甚微,仍旧是一小部分学优生如鱼得水,尽展风采,相当一部分学生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只得静坐静听,做一个忠实的听众。那么,如何让自主探索学习从热热闹闹的“形式”走向“实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自主探索学习当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呢?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更多地重视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改革与探索,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只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所以我们认为在一手抓好教师观念更新的同时,更应该抓好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二者协同改进,形成合力,相得益彰,才会产生改革的共鸣与发展。由于学生受以往传统课堂学习观的影响及各种不合时宜的学习要求的束缚,不管教师怎样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还是放不开。对此,我们首先从改革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入手,提出了新的《学生课堂学习要求》,解放学生的思想,打消他们学习的种种顾虑,树立其自信心,以全新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潜能、个性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条件下尽情施展。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之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下列几个主要环节: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自我评价等。那么讨论一下下面两个模式:
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主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书,并去解决问题,就能很好地体现自主学习。其主要的教学环节是:(1)创设情境。教师运用多媒体或语言描述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确定问题。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等,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3)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注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4)合作学习。根据需要学生以同位、小组或全班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等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终达到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地解决问题的目的。(5)效果评价。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解决的策略及学习主动性等作出自我评价。
2、探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地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倡这种模式的研究者认为,科学家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一旦有了这些策略,也就相应形成了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只要问题少而精,容量与思考价值大,能引发学生踊跃、深入地探究。对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一个立足点出发,或分解成几个重要方面,或层次性步步展开,形成有序列的问题解决,从而达成总的目标。
多给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份鼓励与信任,增强他们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地探索学习,有一个培养、锻炼与鼓励的过程,教师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即使当时效果不佳,教师一次次的鼓励、信任会使学生重新鼓起勇气,充满信心的再去尝试乃至更多次地去尝试,总能取得成功。这其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可能不是很强,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鼓励、等待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决不能打击任何学生,放弃任何学生。
篇2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观念;习惯培养
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应树立合作观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就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学生担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3.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寻找合作学习的结合点
1.引入学习情境“生活化”的点。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资源。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共同话题。
2.选择教学内容开放性“化”的点。
篇3
(一)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目标也在随之改变。现阶段教学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技巧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懂得如何应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才真正算是接受了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教学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将来的社会也将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社会,想要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秉持着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状态来进一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自身的适应能力,对于人的终身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础,给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过去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被动的知识灌输和硬性的绘画技巧培养,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教育目标的实际要求。所以,现在的美术教学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能够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
自主学习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所以,想要更好的适应新时代、新的社会背景,就要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起。
二、实现美术学习中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美术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学习中的乐趣,以及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中所蕴含的美。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有趣,然后在使用低起点、速度适当、按部就班的方法,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有意识的引导和学生使用正确的审美角度来对待美术学习,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看待进行充分的融合,进一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从而使美术教学的质量得到很好的提升。所以构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增加对学生的鼓励力度,构建自信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优点和闪光点,通过合理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增强,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正确的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自己,使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期望和实际要求得以实现。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对于美术学习感悟力的不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还要不断促使低层次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表扬鼓励建立起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因此有效的师生交流也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以此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的环境
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进一步证明,只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建放松、舒适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美术学习创造中迸发出火花和激情。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不要过度的对美术教学进行把控,要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领悟、鉴赏和批判等权利给予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善于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篇4
【关键词】审美兴趣;审美能力;审美观念
【Abstract】Art lesson's independence's basic principle of the study is:Adopt to take student as the teaching mode of corpus, the respect student's independence, satisfy a student at study contents, study form, time, location up of from choice.Pass oneself of learning process, backlog creations experience, the development appreciate beauty interest, growth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promote esthetic sense.
【Key words】Appreciate beauty interest;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Esthetic sense
美术课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时间、地点上的自选择。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积累创作经验,培养审美兴趣,增长审美能力,提升审美观念。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有许多优势:一是知识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在这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更多更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悟必然比之于知识对其自身发展更重要,更有意义;被动学习则是知识的传授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嚼过的馍”,自然没有口味的过程,也就没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二是自主学习使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其特长,培养其兴趣,形成其习惯;被动学习常常使学生做他们所不愿做或不感兴趣的事,压抑了学习情绪,效果往往不佳。三是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自主评价能力,使其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独创性;被动学习,学生只能唯师是从,思维必然受到局限,人云亦云,少有独创性。总之,美术课采取自主学习方式是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有途径之一。
当然,美术课是自主学习不是不要老师指导,恰好相反,没有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没有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老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与动机,形成强大的内驱力。
二、根据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指导学生具体设计,规划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四、帮助学生开拓课程资源,提示他们自学有关信息。
五、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自我完善。
美术课自主学习,主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教材,从教材中悟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并引发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比如,小学六年级美术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学生可通过对教材中作品的分析,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记录功能、说明功能、描述功能,以及抒情功能等等。而且通过自己对教材的阅读,掌握如何运用线条图像描述、记录、说明某一事物(事情),抒发自己的情感,交流彼此的思想认识。例如,以线条图像说明蝴蝶的生命过程、玉米大豆生长过程,运用线条图像说明生物实物圈,用图像记录自己的生活习惯,抒发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喜怒哀乐情感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并富有创意地完成学习任务。
篇5
关键词:写作 自主 学习 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充分挖掘,提升小学学生的写作技能,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自主学习探究策略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型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将对小学语文写作中实行自主学习探究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写作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些书面语言来进行表达和叙述的一种交流方式,同时也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感知过程,在经过自我创造表达后直观反映出自身情感或者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能力。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因为写作教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所以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属于重点难点。因此,教师需要对写作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制定一系列适当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教学,努力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水平。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现状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基本功综合训练的综合体现。而我国内地传统的作文教学最终导致了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失语状态。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模式进行指导,忽视了写作教学的客观规律,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系统的写作知识训练,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造成了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大话、空话,情感苍白、胡编乱造现象日益严重。教师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关照的中心、主题、选材、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教师错误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写作的思想内容达到一定的高度,忽略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批改时,会根据习作要求,认为学生的习作有些偏题,重点不够突出,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互动关系,并且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所以只有解决了根源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改等弊端提出来的,具体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
三、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对写作的影响
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之间就可以练成的,而是通过持续的训练才能得到提升,写作教学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包括了对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包括一些细节方面的训练,例如立意能力、修改能力以及审题能力等。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做到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独特的思想观念和写作规律进行培训,而提高以上写作能力的基础就是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将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对自己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严格的评价和审核;对正在进行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自主学习探究也称为个性化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及时进行控制和调整,同时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实际写作效率。
四、实现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究的途径
1.教师愁作文,学生怕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实一直困扰着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技巧不可缺少,兴趣更为重要,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受到制约,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谈不上了。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性,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观察,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写作更加热情起来。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在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之间的矛盾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
尊重小学生的思想差异,小学生身心已经发育成熟,都有着独特的思想个性,所以在写作过程中都蕴含着自身鲜明的个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例如,培养学生养成随时写作的良好习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以随笔的形式进行上交,这些记事随笔不受任何写作限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自由轻松地进行发挥,展示出自身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水平。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写作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写作,从而有效地提升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水平。
3. 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写作教学所面对的是广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发展,对学生的写作成果做好评价工作,对学生的反应情况重视起来,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写作成果进行评价,这不仅可以加深师生关系,还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友好。在评价过程中,不应该单方面采取分数制,这样会加大学生的写作压力,因此,应该采用达标制等方式进行评价,既能创造出良好的写作环境,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乐观地去改进和完善,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篇6
教育
,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由
教育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自主学习”
教育
为模式的教学中。
一、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把握过程而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自主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量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自主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
中正视探究自然现象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善于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实验的宏观现象,对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
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是很抽象的,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
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很容
易理解。
2. 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在具体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
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
例如,力学中的动能:Ek=mv2 ,不仅要知道其表达式,更应知其推导过程:
外力F对物体做的功:W=f·s,
如果用Ek表示物体的动能,则有:Ek=f·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和运动学公式v2=2as,可得: Ek=f·s=ma·s= mv2
二、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从事物理探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
方略、思维方法和迁移的能力。1. 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
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观察实验控制条件测量记录数据
处理和解释分类抽象、推理发现规律性模型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等环节组成。
2. 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②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
题的排除能力;③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④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⑤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
力;⑥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 迁移的能力
是将已学过的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
,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教好概念和学好概念,并理解概念
“探究、自主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椽—科学概念。”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
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特性。它是知识的单体,有人也称其
为知识的细胞,所以学习一切学科,真正认识自然,必须从概念学习做起。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三点:
(1)正确形成概念,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又通过抽取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
(2)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注意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
四、教学过程中,要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
“探究、自主学习”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
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 这种个性的品格或积极的态度,在我们看来,属于外智力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属于情
感目标范畴。
智力因素对认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虽不能直接参与同化,但起到了动力作用。其目标又分为“接受”、“反映”、“
价值化”、“组织”和“体系性格化”五个层次。高中生是不易达到较高层次的,一般达到“价值化”就不错了。情感目标的达
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
篇7
在这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积极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究与思考,在学习借鉴并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新思维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一、正确认识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结合思想品德的教学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基本步骤和程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的学科,这些特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世界就是书本,我们在利用好教材上中的概念、原理、事实、教学背景、教学材料的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比如说教材上的一些事例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可能是讲城市的事例而农村的同学不了解,也可能是讲农村的事例而城市的学生不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关注的话题或者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一些身边发生的事例,还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形式:如游戏,小品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十分轻松的学习环境,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既想学乐学,又能学好。
(二)创设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少教师怕自己讲不深、讲不透,学生听不懂、不会用,所以上课形成“满堂灌”、“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和否认了学生的主体价值、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或压抑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依赖性增强,很多学生认为:反正老师要讲的,我们不必先预习或者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要提高教学质量谈何容易?教师只有支持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来为他们创造一个,学生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积极的教学方式方法:
1.问题教学法。“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力求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处于怀疑、困惑、探求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断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2.情境教学法。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提供一个 学习背景,让学生只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创造一个自学向上的求知环境.
3.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首先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主要源于教材又和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自学也.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调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哪些内容只是了解,哪些必须理解,哪些需要领悟,哪些学会初步运用,哪些要综合运用和创造性运用。
第二,指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达到目标最恰当的学习方法。比如对需要了解的知识,让学生筛选和浓缩,使之更凝练。
第三,指导学生学会调控。在思想品德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所确定的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下一步学习。
第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要指导学生善于不断地总结在学习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发现适合自己高效的学习方式。
三、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1.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本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人课堂,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学习氛围,引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实现了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
篇8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讲学稿 分组教学
一、自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曾说:“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教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然后教师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所需要接受的知识量越来越大。在校学生的学习面越来越广,压力也相当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让自学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模式,成为了现代高效课堂的必备因素。因此,我校在校长的领导下,认真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了解并研究杜郎口中学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学手段,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能,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预期的目标。
二、自学教学的操作方法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校率先尝试运用“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了,老师从驾驭学生的施教者变成了谦虚的组织者。因此,我针对自学教学的操作方法谈谈看法。
1.分组学习
(1)先摸底,后分组,让组间学生有层次。
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营造小组内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创造“兵教兵”的理想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课上,总少不了老师给学生默写词语诗句,之后老师辛苦批改,然后发下去订正。实现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以后,大大提高了读背默的效率,每一小组都有英语小组长,课前每次早自习期间,语文小组长会主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词语默写,之后小组内6个人互批,各自订正。为了增强学生自测的动力,我们为每一小组取好组名,如“奋斗组”“团结组”“自强组”……每次自测之后的满分同学会为自己小组争取到一分,公布在班级学习园地里,一个月进行一次评比,颁发奖品,这样,同学之间会互相督促,学习情绪高涨。
(2)分组形式多样,制造新鲜感。
有时需要学生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可能课堂气氛会沉闷,特别是夏天下午的课,学生精神状况欠佳。这时,老师可以采用临时的多样形式来分组,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一节以讲古文为主的语文课上,我发现有些学生打瞌睡。于是就让大家寻找班级同学的眼睛,和自己第一个对上眼的同学,就是你的合作伙伴,你可以快速走到他身边,站着聊一聊我出示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因为讨论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并且都站立起来了,学生一下子有了精神,很快得出了结论,我出示的句子都是有词类活用的词语,最后我们很快总结出了词类活用是要改变词性,翻译时一定要注意,接下来让学生试一试,气氛已经相当活跃了。
分组学了固定搭配组员以外,偶尔也要编排临时小组,让学生有新鲜感和乐趣。
2.出示目标
任何的学习都需要有预期的目标,所以,在要求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环节之前,出示学习目标很重要。老师要制定好课堂目标,配合精心准备的课前预习题发给学生,也就是讲学稿。比如在上《藤野先生》一课时,我们提出目标:①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③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情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目标明确,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目标,自主逐条对照落实,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
3.指导方法
要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学生做到“先学后教”,如何“先学”,是老师要研究。
(1)简单的内容,老师应围绕知识线索、教材的结构引导学生课堂内外自学;复杂的重难点、考点知识,则应具体指导,解决学生目前学习的困惑。所以,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降低难度,仅仅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词语和诗句。而应该是课前布置最基本的需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预习,通过小组互测,达到掌握。但是针对一些典型的句式,品味作者的潜台词、影射的感情,就需要老师在课上设计恰当的问题,学生讨论和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准备一本笔记本,对于新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平时下发的学习资料都要分类装订在文件夹里,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资料。还需要准备一本摘记本,把平时作业和测验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记好,适时地要求学生对一周学习语文的得失进行自我评估,扬长避短。
(3)老师可以介绍一些语文读本给学生,如《读者》、《萌芽》、贴近中学生的读本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外自主阅读的方式开阔阅读视野。
4.适时点拨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障碍,作为自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这时候适时的点拨启发是至关重要的。它就像一个枢纽,可以把学生引入一个更开阔的境地,寻找更深层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中关于鲁迅思想转变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文中信息时出现障碍,这时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发生的时间、做的事情。表格填好后,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整体的认识,再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寻找答案,这时文章的情节就有迹可循了,难度也大大降低了。
学生在语文作文中常常觉得头疼,没有下手的地方,这时候老师适时让学生列出作文要求中所要用到的词语和材料。比如在以“感动”为题的作文训练中。老师先让学生回忆身边感动的事情,然后提供合适的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同学情”、“妈妈的爱”、“一棵石榴的感动”等,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再引导学生从写一遍作文的最简单的结构,如“三段论”,“总分总”开始着手进行文章的构思,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优美的句子,这样做了适当的点拨提醒,学生不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变得有迹可循,也更愿意努力尝试完成任务。
5.适时激趣
(1)采用有趣的形式。
自主学习不是在课上放任自流,也不是永远小组讨论,一成不变。老师需要花点心思,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譬如新教授的课文,要求学生在课上背诵,这时候老师可以让每组6个成员按照1号到6号的顺序,以接龙的方式每人背一句,本来有惰性的同学也因为这样的活动被“逼上梁山”,只好参与。我发现这样的背书方式使得效率大大提高。
(2)课上的剪影。
平时上课可以让一位老师帮忙随机在课上抓拍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时的照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照片后,选一次课间,选择轻松活泼的诗歌改编的流行歌曲,用多媒体播放给班级同学听,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活跃的课堂上留下来的生动画面带给自己的喜悦和成就感,对自己照片中讨论的话题一定也记忆犹新。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也激发了学生课上自主学习的热情。
(3)老师和学生共同创作。
在教学小诗时,为了让学生有创作的热情,教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在课上比赛骈进,可以师生临场共创打油诗,也可以师生好句妙连,学生的思维会顿时活跃,课堂气氛变得充满活力,学生自然提高了学习兴趣。
6.拓展探究
自主学习之后要渗透传统的方式,需要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在讲学稿设计的过程中,要在最后一项中加入“探究作业”一栏,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的探究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设计一个问题是很值得的,它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通常这种问题不是可以临场发挥的。对于比较难以把握的题目,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
7.总结复习
热热闹闹的课堂不是为了摆样子,求花哨,我们要追求实在的收获,一节以自主学习为主,探讨为主要形式的新颖课还是离不开传统的总结反思的,我们需要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总结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可以对课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写下自己的思考,以一课一结的方式让知识更系统,成为知识链,真正打造有效课堂。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要长期不断探索的课程。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一、以生活为导向,拓展探究空间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从苏教版教材内容也可以看出,数学教学内容离不开生活情境。这也提醒着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知识形成空间,以情激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学生的身边有许多有趣的事包含着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意义地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现实问题情境,有助于拓展学生探究空间,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在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乐园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无意识、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课前,为了了解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情况,我先让孩子拨出一时,巡视了一下,发现大多数孩子知道分针长,时针短,知道把针指着一,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拨对,基于这样的了解,在课的设计上,我将重点是介绍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难点放在认识大约几时上面。认识整时是,我基本上是请学生动手试一试,请会拨整时的孩子介绍自己的经验,给其他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加以引导。很快,孩子们都认识了整时,会动手拨一拨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情境素材取自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的空间。
二、以知识连接点为导向,激活探究思维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联结的过程。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建立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激活学生探究思维,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供最佳路径。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教师先与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用“底×高”表示。这时候老师再接着问,“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底×高表示呢?”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多加思考与讨论,老师再通过与大家一起动手,运用“转化”的思想,将今天所学图形,先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让同学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知解决新知,既巩固旧知识又加深了新知识的印象。利于学生探究,便于学生更快更牢掌握新知。
三、以问题为导向,激发探究兴趣
古语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比如黄爱华老师研究的“大问题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先要与同学们建立好师生关系,学生在与新知识建立了一定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本节课主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但问题,即:是什么?问什么?怎么办?然后整体呈现出来。学生在提出“大问题”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小组内同学合作探究,既有了明确的方向,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以数学活动为导向,体验探究乐趣
例如教学《平均数》时,当学生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要进一步探索平均数计算方法。学生很快通过计算的方法求出结果,那“移多补少”是不是可以省去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后者是理解“平均数意义”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动手移一移,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五、以思维为导向,提高探究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更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要把思维训练贯穿在课堂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引领学生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思维的广角有多远,天地就有多远。只要数学课堂有明确的导向,学生的思维肯定会活跃起来,课堂将是一个思想火花迸射的课堂,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堂。
篇10
关键词:探究;手段;因素;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90-02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要积极勇敢地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
在语言学习活动中不仅仅是听觉、视觉,需要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这样可刺激大脑皮层,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强化学习效果。要想做到这一点,避免学生“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现象,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实物时,呈现实物或者图片效果较好;在学习cat,dog,tiger,sword时,教师先画一些简笔画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讲授jump,run,dance,sing,instruct,beg等动词时,可让学生做一些动作,或者动画演示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些动词;在讲授课文时,比如《The Moon-light Sonata》时,我们可以利用光碟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在优美的乐声中,把同学们轻松地带入这一课。例如Book 3 Lesson 50《Standing room only》(《只有立足之地》)一文,让学生讨论“What problem will be brought by the population problem?”(人口问题将带来什么麻烦?)学生在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新材料,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有意识记忆能力,同时使新旧知识紧密地结合,达到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艺术——激起学习动机的手段
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感到新鲜、好奇,但学习时间长了,学习内容复杂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低落下来,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以前的强迫式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始终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快乐的、有趣的,而不是令人厌烦的。学生在放松、开心的环境中学习收获最大。同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快乐,比如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系统设计制作教学软件,使教学信息更加优化,使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英语的运用环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学习了买东西一组单词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商品”,如:clothing,并用英语表演购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地锻炼了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使他们摆脱母语进行交际,对英语的思维极其有益,继而可创作或设计一些小剧本或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练习、表演。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会话基础后,可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自编对话,进行会话练习,甚至即兴对话、演讲。必须注意要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交际、活动的机会。因此制订教学方案时要多层次地对话,操作时要分层次训练,让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总处于活动的状态。
三、尝试——激发成就动机阶梯
心理学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励其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是表现欲极强,尤其在由于这种表现的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就特别兴奋。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竞赛、小组积分、流动红旗、男女对抗赛、限时记忆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并及时对优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我就采用了男女生进行比赛的方法,有时男生不服输,有时女生不服输,所以他们课下就会花很长时间去预习,这就达到了男女对抗赛的目的。在复习单词时,我就让每组出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每人抽两张纸条(写着单词的汉语意思),然后这两个学生可以画图表示,可以做动作表达,可以说话但不能说出单词的汉语意思,然后让别的同学猜,猜出汉语意思,然后拼出英文单词。这样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特长,尝试成功后的喜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激励机制,多引导,学生就会时时处处感到自己在进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获得成功,并体验到成功。
四、反馈——增强学习动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