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气象专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上级大气污染防治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涉及XX镇问题有1项,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
XX镇高度重视本次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镇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深刻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问题和不足。整改的同时,要求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工作措施、硬化监管手段,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二、整改情况
问题描述:污水处理设施未启用。
整改情况:未整改到位,预计X月XX日整改到位。
整改措施:1、对用电线路进行全面改造,确保用电安全;2、对蓄水池中的淤泥进行清理,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3、对收集雨污水的管网进行疏通清理,确保雨污水的收集利用;4、对两台水泵和两台对冲泵进行维修调试,打好运行基础;5、对污水处理设施周边的杂草、杂物进行清理整治,真正将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惠民工程、亮点工程。
三、下步计划
(一)利用“地球日”、“环境日”等活动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改善整体环境。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安阳市关于环境污染防治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落实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各项重点任务,加大对影响环境行为的监管与执法力度。
篇2
一是早改。交通运输部党组不等不拖,能改的马上改、尽早改、改到位。2013年7月31日,部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活动期间要办理的10件便民利民惠民的实事项目,目前已有8件完成,其余2件在2013年12月完成。在抓好10件实事的基础上,针对群众的反映,又集中办理了清理和规范各种涉企保证金、与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部门达成意见解决近30万名中国籍船员重复体检问题、规范因公出国活动等3件实事。
二是真改。针对群众反映和民主生活会上查找出来的问题,部党组坚决整改,认真制定整改方案。部长杨传堂多次修改整改方案。部党组两次召开会议逐条审议研究整改方案。还先后两次征求各司局的意见建议。整改方案共分3大类17项91条,既针对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的问题一一制定了整改措施,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做出了回应,还制定了任务分解表,确保每项任务改到位、落到底。
三是带头改。党组带头自查自纠,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歼灭战。加强对会议的统筹管理、计划管理,精简会议数量,提倡召开视频会议,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2013年部三类会议减少34%。严格文件简报管理,推行简报无纸化。部级简报仅留《交通运输部简报》1种,部内信息简报减少30%。印发的简报篇幅均在2000字以内。主动公示出访出国信息,减少陪同人员,压缩行程和经费。减少公务接待,除外事活动以外,一般不再安排公务接待。出差和调研轻车简从,有时只带秘书,不安排记者随行。到基层单位调研一律在单位食堂就餐,没有食堂的严格按照标准就餐。
篇3
摘 要:气象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高度重视基层气象工作的发展,以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基层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夯实基础。按照全国气象局长会议要求和相关精神,开展新一轮县局长轮训工作,以全面提升县局长在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和对上级决策的执行力。
关键词:综改、素质、组织、管理、教学
按照2013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要求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开展新一轮县局长轮训工作,通过本轮培训,使县级气象局局长深刻领会党的十精神,提高对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中国气象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和认识,准确把握新时期气象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加深对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等目标任务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县局长在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和对上级决策的执行力。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于2013年10月21日-11月9日举办了为期3周的试点培训,我参加了本期试点班的全程跟班学习,现就主要学习体会和收获如下:
一、跟班感受
本次培训可概括为:一个中心――“提高县局长综合素质,加强决策执行力”为中心;二个切入点――“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加快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五种培训方法――综合运用“讲授、研讨与交流、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方法;八个教学模块――“入学教育、形势教育与党性修养、气象现代化与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社会管理、基层综合管理、专题研究、专题讲座、考试与结业汇报”等8个模块作为脉络贯穿整个培训始终。
1.党组重视,培训规格高。一是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开班仪式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干部学院院长许小峰做了重要讲话并给学员上了第一堂课;二是教学师资团队整容强大,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人事司司长胡鹏、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高学浩等为代表的各职能司司长为主要授课教师,组成教学师资团队,保证了培训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2.准备充分,组织严谨。一是超前谋划轮训工作。在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职能司的直接指导下,由干部学院牵头制定了轮训教学计划、年度教学指导计划、轮训实施方案、教学管理规程,组织编写了轮训讲义、案例汇编、经验交流材料及学习参考材料等培训教材;二是组织骨干教师专门培训;三是教学过程严谨,从课堂教学、学员研讨、专题研究、学员论坛、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讲座等环节严格按有关规定和成人学习规律组织实施。
3.组建团队,管理严格。一是成立了教学组织管理团队,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邦中总负责,干部培训部主任李洪臣负责协调沟通;二是组建了4人组的班主任团队,负责培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三是建立了班委(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班小组长),明确了班委职责,培训中充分发挥班委作用,推动班级工作有效开展。整个培训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高效有序的管理流程。
4.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及授课方式丰富多彩,培训以课堂讲授为主,将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学员论坛、经验交流、案例式教学等教学形式贯穿其间,使教学严谨有序,既遵守了培训教学计划的刚性要求,又体现了培训的灵活性,使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一些思考
在跟班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和学员的实际情况,有以下一些思考。
1.分组环节 应充分考虑学员年龄、性别、地域及本岗位(局长)工作时间长短等因素来分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有利于以后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
2.教学环节 在注重理论(相关政策法规及文献资料等)教学的前提下,应多结合基层台站的情况举例说明,以增强生动性,适用性和吸引力,引导县局局长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么做。
3.研讨环节 老师虽不能规定学员讨论的具体内容,但须把控讨论的方向与研讨的议题一致。因很多学员常常谈自己单位、谈自己工作,容易跑题,这时候需要老师做好引导。
4.专题研究环节 在主题的设计上不能太大、太广。这样,学员难以抓住重点和切入点,研究难以有效开展。因有的问题属于国家(气象局)政策层面的,属于顶层设计,接不了地气,可能最后提交上来的专题报告空话套话一大篇。
5.学员论坛环节 一是要提前告知学员论题,二是仍然要提醒学员按论题有针对性的来展开讨论,最后形成PPT,三是充分发挥学委作用,做好组织,保证达到预期效果。
6.案例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分组应打破研讨、学员论坛原有分组,通过重新分组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新鲜感,关键是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提升研讨效果。同时提醒学员紧扣议题、结合实际、概括归纳。
三、几点建议
1.备课准备 师资团队组建后,四川分院提供干部学院教学PPT,课件(视频)及相应课程讲义、案例编写、经验交流材料、学习参考材料等等,任课老师根据这些基础资料做好相应课程准备,重点是需要结合东、中、西部及基层台站工作实际情况,必须有一些贴合基层实际的例子。
2.上课环节 授课忌照本宣科,做空洞的理论讲述,教师需熟悉课程内容的政策法规并掌握相应的精髓,然后结合县局长的工作实际情况来展开讲述。
3.做好助教 我们应对“两个带来”资料内容进行梳理,并提炼出共性的问题提供给相应的任课老师。并且,每次学员研讨和学员论坛中反映的一些关键问题我们也应该及时反馈给相应的任课老师。
4.调课问题 课程表一旦安排下来,应提前告诉相应的任课老师做好时间安排准备工作,因课程表是按课程(含研讨、学员论坛等环节)一定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来安排的,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若确有调课要求,需及时告知学员,与相关教师、领导做好协调。
5.网络问题 上课期间关闭有线和无线网络,有效提高学员专注力。
6.用餐问题 建议按区域来划分大院职工和县局长班学员的用餐,并考虑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
我想,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五个统一(学计划、学要求、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考核、统一效果评估)的原则,组建好师资团队、优化教学组织和实施细节、再加上严谨的教学管理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并随时听取学员的有效意见和建议,且运用于教学和生活各环节中,同时四川分院在“领导组织、部门联动、多人参与”的状态下,一定能承担好新一轮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工作。(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
参考文献:
[1] 《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讲义》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学院编著
篇4
一、活动时间
5月12日为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5月7-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周。
二、活动内容
全区防灾减灾日工作重点开展“七个一”活动:
(一)新闻媒体开展防灾减灾一周宣传
5月7-13日,在永川日报、永川电视台专题栏目、重点时段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推出纪念“5.12”地震一周年特别节目,报道全区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情况。
牵头单位:区新闻社、区广电传媒集团。
参与单位:区政府应急办、区国房局(地震局)、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区气象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等相关部门。
(二)开展一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知识街头宣传活动
5月11日,在永川体育馆、渝西广场分两个组开展街头宣传,集中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洪法》、《气象法》、《森林防火条例》、《道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现场咨询,制作有关展板。
牵头单位:区政府应急办
参加单位:区安监局、区国房局(地震局)、区水务局、区气象局、区林业局、区卫生局、区交通局、区公安交警支队、区公安消防支队等部门。
(三)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1、5月12日,集中开展地震灾害应急疏散演练,动员城区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共聚集场所管理单位开展人员紧急疏散演练。
牵头部门:区国房局(地震局)
参与部门:区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物业管理部门),三个街道办事处。
2、5月12日,在永荣镇永荣中学开展一次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快速集结演练,重点检验区级相关部门和应急队伍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牵头单位:区国房局(地震局)
参与单位:区政府应急办、区人武部、区教委、区公安局、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区交通局、区民政局、区公安消防支队、永荣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单位。
3、5月7-13日,组织开展森林火灾扑救、防汛抗洪、地质灾害救援疏散等专项演练。
牵头部门:区林业局、区水务局、区国房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举行一场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知识专题报告会
5月8日左右,邀请市级防灾减灾专家来永作防灾减灾专场报告会。
牵头单位:区政府应急办、区国房局(地震局)、区气象局
参加人员:区级相关领导;各镇街行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应急办主任;区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有关科室负责人。
(五)开展一次防灾减灾知识“四进”活动
5月7-13日,在全区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标语板报、举行讲座、进村入户宣教等形式,广泛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
1、进校园活动。开展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程、演讲征文、签名等,组织气象、地震、消防等专家到学校开展科普专题讲座。
牵头单位:区教委
参加单位:区气象局、区国房局(地震局)、区公安消防支队,各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含职业院校)。
2、进企业活动。结合安全隐患大排查、“百日安全督查落实专项行动”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加强企业一线员工安全知识教育,提高防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牵头单位:区安监局
配合单位:区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重点是安全生产行业主管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进社区活动。按照《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暂行)的通知》(渝民发〔2012〕33号)文件,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将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到社区和广大市民。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配合单位:区政府应急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进农村活动。结合国土房管工作,开展防灾减灾大巡查活动和地震、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宣教活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洪灾易发区、群众受危区开展防汛抗灾知识宣传教育;对林区、林缘群众进行森林山火防范、扑救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区级农技专家深入镇村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
牵头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配合单位:区国房局(地震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农委等部门
(六)成立一支青年应急志愿者服务队
结合5.4青年节活动,发动和号召全区广大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一支200左右的青年应急志愿者服务队,并举行成立仪式。
牵头单位:区团委
配合单位:区政府应急办、区教委、区妇联、区总工会、大中专院校等有关单位。
(七)开展一次募捐活动
5月7-13日,在全区广泛开展“奉献爱心、救助灾民”募捐活动,为5.12地震恢复重建和灾民救助募集更多资金。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慈善总会;区卫生局、区红十字会
配合单位:区级各部门、各镇街、各社会单位、广大市民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各级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把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确保各项活动顺利举办、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永川区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德宽为组长,副区长王建华为副组长,区级相关牵头部门、配合参与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区政府应急办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的牵头部门要会同相关参与配合单位,抓紧制订细化活动方案,明确职责,落实专人,落实经费,提前准备好现场布置、宣传资料等,方案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逐项抓好落实。区政府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制订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活动方案,抓紧抓好抓落实。
(三)营造氛围,扩大影响。新闻媒体单位要主动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确保“防灾减灾日”活动宣传报道有力有序开展,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制度化、常态化。要创新活动形式,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要面向城乡基层,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以“防灾减灾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培训,并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多发易发灾害风险,针对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重点环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广泛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切实增强干部群众防灾减灾能力。
篇5
一、震情背景
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地震趋势意见中涉及我州部分县,尤其是2014年发生“11.22”康定6.3级和“11.25”康定5.8级地震,表明我州及邻区在2015年度地震活动水平增强的可能性较大,防灾减灾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以强化重点危险区震情短临跟踪为重点,以科学把握重点危险区及其周边异常和震情形势变化,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作出努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三、工作思路
(一)依据全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重点危险区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15年度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减灾发〔2015〕3号)要求,我县在所划定的重点危险区内,因此必须加强地震微观、宏观监测工作。
(二)严格震情值班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切实搞好防灾减灾局现有通讯工具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震情监测、地震应急信息传送畅通。
(三)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加强市县地震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15年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争取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确保有人做事,有条件做事。
四、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要在州防灾减灾局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县防灾减灾局成立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防灾减灾局局长
副组长:县防灾减灾局副局长
成员:县防灾减灾局工作人员
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
主要职责:按照省地震局、州防灾减灾局对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研究协调解决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重大问题;开展地震短临跟踪监测相关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级各单位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通过强化地震监测,捕捉地震前的各种微观、宏观异常现象,充分有效地分析异常特征,为上级防灾减灾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时准确地作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依据。
五、工作措施
(一)地震监测预报。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对未按规定速报和上报的要追究值班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宏观异常的上报与核实。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要认真做好本地区地下水、动物、气象等宏观异常信息的捕捉、收集、上报与核实工作。县防灾减灾局将根据上报的宏观异常情况及时的收集汇总,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做出分析意见,并写出宏观异常情况报告上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
(三)会商及预报。综合各种地震宏观、微观异常情况,坚持震情会商制度,按时将会商意见速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若出现明显异常或发生紧急震情,要随时进行会商或紧急会商,并将会商意见迅速上报。加强与周边地区防灾减灾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进行信息互通,资料互补。根据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和地震学指标的演化程度,若短临异常相对集中出现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提交观测报告。
六、地震短临跟踪任务
根据全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划定的“及邻区地震危险区”的划分范围,抓好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力争为短临跟踪监测和短临震情分析预测取得实效性作出努力。
七、短临跟踪监测措施
(一)在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将全县日常监测与重点危险区的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现有地震监测台点的管理,为短临震情监测和分析预测提供连续、可靠的监测资料,安装有“地震烈度仪”的乡要落实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
(三)规范报送程序,做好观测数据登记、报送和材料归档工作。按照各乡镇及时将监测的地震宏微观异常情况报县防灾减灾局,再由县防灾减灾局报州防灾减灾局的程序进行。同时,乡镇和县防灾减灾局要做好数据资料登记、保存和归档。
(四)密切跟踪监测宏微观异常。严格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印发省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修订)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州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做到异常落实不过夜。无论任何时间,只要发现宏、微观异常,必须及时上报州防灾减灾局,并派人员进行核实。其中,一般宏微观异常由所在县防灾减灾局进行核实,以电话和书面材料两种方式上报州防灾减灾局。重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派员和县防灾减灾局一起进行核实,写出专题报告上报省地震局。特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请求省地震局派专家联合进行调查核实。
(五)加强震情分析预测工作。严格执行震情会商制度,加强与州防灾减灾局和周边县防灾减灾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交换异常信息。
八、其它
篇6
关键词:风电场;选址;宏观;微观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风电场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对于其选址技术的要求就相对较高。从其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进行相应的选址技术分析。
一、风电场选址的一般要求
(一)一般要求年平均风速在6米/秒以上(60-70米高度),山区在5.8米/秒以上。
(二) 年3-25米/秒的风速累计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3000-5000)。
(三)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
(四)每台机的平均间距为叶片直径的4-6倍。
(五)并网条件好,要求风电场离接入的电网不超过20公里。
(六)离居民区300米以上的距离(不同地域环评要求不一样)。
(七)目前,风力发电项目的单位投资为7000-10000元/千瓦,一座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厂的投资约为4-5亿元。
(八)风电厂的开发首先由当地市级政府与拟投资开发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根据协议明确的范围开展前期的测风工作。在取得测风资料后,开展项目的论证工作,论证能满足开发的要求,便可启动相应的报批程序,开展预可研的编制工作,及相关的前期工作。预可研审查通过后,就可以开展可研报告的编制及其它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后向省或自治区发改委申报项目,由省统一向国家能源局申请核准。在得到核准后,便可以开展项目的建设。整个项目从开始到投产周期约为四年左右。
(九)另外,还需要考虑电价、风向、地形、地质、气候、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等一系列因素。
二、案例分析
某风电场按照相关协议在某市进行200MW远期海上风电的选址工作,初步规划为在某市的西侧海边,整个风电场场址地形属于海边滩涂地,附近有防护林,防护林树龄皆在30年以上,场址规划区内部有村镇、养殖场以及耕地等障碍物,场址附近气象站给出的气象数据显示主导风向为南西南(SSW)和南风(S),风电场可选范围要依据其附近交通状况和电网位置进行综合考虑,附近有两个变电站,其接入容量分别为50MV・A和100MV・A。
三、风电场宏观选址
(一)风电场宏观选址程序
风电场的宏观选址程序有三个阶段,分别为:
1、第一阶段,按照国家风能资源分布进行规划,首先选取风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为候选风能资源区,风能候选区必须具备以下特点:面积足够大,风能资源充足,有可观的经济利润及其开发可行性,可以进行相关规模的电机组的安装,场址地形良好,风况品质高等。
2、第二阶段,候选风能资源区按照相关条件进行筛选,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评估,以及确认最终场址。在进行风电场宏观选址的第二阶段,非气象学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交通状况、通讯网络、联网、土地投资情况等因素。除此之外,气象因素也是筛选条件的重要内容,比如当地气象台的历史气象资料,有无灾害性气候等。
3、第三阶段,对于已经选择好的候选风能资源区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内容如下:首先,进行现场测风,取得风电场实地数据,具体来说至少要选取一整年的测风资料,才能精确估算出风力发电的发电量;其次,对风电场候选场址的风资源特性与待选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进行匹配,以及场址的初步工程设计方案,以便进行开发费用评估;最后确定风力发电机组对于当地电网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场址建设、运行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
(二) 风电场宏观选址技术分析
风电场宏观选址还要考虑一些技术条件,尽量让风电场选址更加科学、合理,比如施工难度、运输条件以及输出成本等。
1、风能资源
风能资源可以直接反映出当地风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其具体的技术指标有平均风速、有效风能利用小时以及有效风能功率密度等。风能资源相关规定,风能资源丰富区指标被定义为10m高于年平均风速在6m/s以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至少不小于200 W/m,3 m/s以上的风速小时数也要大于5000h,在进行风能资源计算与分析时,实际场地一年的测风数据才是有效数据,才能为选址提供真实可靠的风能数据。
2、容量系数
容量系数,即是指风电机组在一年之内的电能净输出值,在公式中可以反映为真实负荷条件下的年度电能输出量除以风电机组的额定容量与年度运行8760h的乘积,风电场在进行选址时期容量系数不得小于0.3,超过0.3的地区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3、风向稳定性
利用风玫瑰图进行风向稳定的表示方法,如果主导风向占年度的30%以上,则认为风电场的风向趋于稳定,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4、气象灾害
在进行风电场宏观选址过程中,要对风电场发电机组有所影响的气象条件进行综合考虑,确保风力发电场的场址选取的科学、合理,本案例属于海边场址,可能会出现飓风、龙卷风等气候现象,可能在短时间内对风电机组造成较大的伤害,严重威胁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如果风电机组处于我国北方地区,还要对气温因素进行考虑,如果当地温度不超过30℃,则会对风机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当地温度不超过40℃,则会对风电机组产生一定的损坏,还要一些气象灾害,对于风电机组的运行时间有较大影响,比如冰淞、紊流、空气盐雾以及风沙磨蚀等。
5、交通状况
风电场宏观选址还要对当地的交通状况进行考虑,比如拟建风电场的设备供应和主要材料供应与拟建风电场的距离问题,以及运输是否便利、运输路线的选择、桥梁涵洞是否适合运输等情况。
四、风电场微观选址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以宏观选址为基础的,选址具体内容是进行风电机组选型的确定工作及其分布安装位置等,风电机组的选型及其分布位置对于风能资源的利用效率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关系着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风电场的微观选址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风电场微观选址需要详细考虑的因素有土质、周围环境、附近村庄等,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风能资源情况进行风电场的选址优化,并确定风电场最终位置。
(一) 地面粗糙度
地面粗糙度对于风电场的微观选址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地层中由于地面粗糙度有所差异,随着风速高低的不同会产生较大变化,其变化关系可以由公式一表示,式中Vh为在一定高度Xh处的风速,Vo为在高度为Xo处的风速,α为与地面粗糙度有关的指数,一般为0.03、0.10与0.40三种。
(1)
(二) 地面障碍物
风在吹过地面障碍物时,气流会在障碍物下游形成较强的扰动,在扰动区风速不降反升,形成湍流,不利于风电机的安装和运行,因此在进行风力发电机的安装位置的选择时要对地面障碍物及其形成的扰动区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而言,扰动区长度大约为障碍物的17倍,因此选址时可以依据此数据避开障碍物。
(三) 地形
不同的地形会对风电场微观选址造成较大的影响,当风通过丘陵或者山地时,受到地形的影响则会在山的向风面造成上升气流,且风速降低;在山顶和两侧的风速增强;山的背面风速降低,造成下沉气流,并呈现出波状流动的现象。山地对于风速影响的水平距离在向风面与背风面有所区别,一般来讲向风面风速较低,为山高的5~10倍,背风面水平距离为15倍左右。而且山脊的高度、坡度也对此有所影响,高度越高、坡度越缓和,其背风面影响距离越远.
(四) 风电场周围的环境影响因素
在风电场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其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所以,对于风电场周围的环境影响,其一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比如飞禽的迁徙路线、鸟类飞行路线以及动物栖息地等,还要保证尽量不要占用耕地和植被等;另一方面要考虑噪声的影响,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风电场发电机组和最近的居民小区的距离的确定,是以不能超过45db的噪声为原则。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风电场的选址过程是相对比较复杂的,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加强对于其宏观以及微观的分析,有利于促进我国风电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巨瑞.风电场微观选址的研究与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13, (11).
篇7
“近年来,我市坚持走人才强区之路,着力提升教育软实力,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荣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正如庆阳市教育局调研员宋连德介绍的一样,庆阳市西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引领下,扎实推进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为教育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个目标 促进教师队伍长远发展
“近年来,我局立足区内教育人才现状,客观把握全区教育发展方向,树立“夯实基础,励精图治,奋力打造全市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建立了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教育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为师生更好服务,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宜、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人才队伍”。谈起西峰区教师队伍的发展,西峰区教体局局长朱照华自信满满。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西峰区锁定方向,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搭建平台,建立体系,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了风清气正的人才环境。
西峰区教体局打破了论资排辈、平稳过渡的观念,倡导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积极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着力培养开拓创新的干部队伍、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责任心强的班主任队伍和甘于奉献的后勤队伍,努力建立培训提高、名师培养、青蓝工程、校本研修等人才支持体系;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按照民主推荐、组织推荐、局务会议评议、公开选拔的方式,将“口碑好、能力强、肯做事”的教育教学骨干充实到干部管理伍。
为保障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西峰区采取了多项举措。而首要的就是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政府的主体责任常抓不懈。省上实施办法出台后,西峰区第一时间在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了学习,并组织各级干部、广大教师进行全方位学习,深刻领会精神要义,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分赴学校进行实地调研,现场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题。
同时,在遵照执行省上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西峰教育发展的意见》、《西峰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补贴实施办法》、《西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为民办实事范围,实行重点督办,高效推动落实。
此外,西峰区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重大节会、教育培训等平台,全方位宣传乡村教师奖励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多渠道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每年召开规模宏大的教师节庆祝暨教师表彰大会,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两个方面 促进教师队伍合理配置
教师结构性缺编和老龄化等问题是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桎梏,面对问题,西峰区教体局积极应对,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广开教师补充源头,疏通教师交流渠道,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实现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合理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和持续发展。
西峰区教体局坚持多层次、多样化、多渠道人才队伍建设模式。通过招录补充新教师、面向社会招聘各类后勤服务人员、根据学科实际调配经验型教师、强化培训、城乡结对置换交流等多种形式,调整、充实和改善人才队伍。
“我们制定了全区乡村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每年在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录中小学教师,定向补充到农村学校,特别是对英语、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学科教师进行重点倾斜,通过省招、市招以及紧缺专业人才签约、优秀运动员安置等方式,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305人。”西峰区教体局人事股巨小刚介绍说。
据统计,近五年,全区有900余名高校毕业生通过招考加入到西峰教师队伍,600余名农村教师经过公开考试选调进城任教,1500余名教师参与了城乡学校结对置换交流活动,50名西峰教育名师讲师团成员送教入校300余场(次),对全区师资均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同等重要,为此,西峰区教体局积极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农村学校规模小、编制少、教师科目配备有困难是普遍问题,西峰区教体局考虑到这一实际问题,在按照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方式核定基本编制的基础上,附加编制按照每所学校核定1名教学辅助人员,每个学区核定3名教学管理人员,每150名学生增核1名后勤服务人员的标准进行了核定。目前农村小学的师生比为1:9,农村公办幼儿园通过挤占中小学教师编制解决幼儿教师编制问题。
在教师的岗位分配上,对每年招录教师均按照考试成绩分配安置,杜绝了靠关系、走后门的安置弊端;根据城区学校教师短缺情况,进行公开选调,给农村优秀教师,提供了进城工作的机会;为长期在农村工作,真正因身体原因、家庭原因需要调整工作单位的教师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解除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西峰区教体局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教师走教制度,逐步构建大学区教育格局,对各乡镇学区专业教师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各学校教学任务、教师数量、专业需求等,进行校际间流动教学,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专业人才短缺矛盾。
三项举措 促进教师队伍安心稳定
教师队伍的稳定关键在于建立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人文关怀机制,做好凝聚人才工作。为此,西峰区教体局着眼条件改善,从改善教师生活环境做起。住房问题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对于教师来讲,安居才能乐业。
2013年,西峰区教体局为农村无房教职工争取政府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140套、限价商品房200套,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困难教师住房问题。同时,持续推进教师周转宿舍、营养餐改善、标准化配置等,不断优化乡村教师生活环境。并逐步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全区保障性住房体系,2015年共批准公租房91套,限价商品房51套,经济适用房149套。
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6所乡镇中心小学食堂和99所农村小学小伙房建设,启动实施了显胜实验学校、肖金中学、陈户初中、什社中学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为乡村教师高标准配备“一桌一床一柜”,个人电脑配备率达到30%。
在改善教师生活条件的同时,西峰区教体局还着眼待遇提升,创新工资分配机制,提高教师生活补助。西峰区教体局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先后两次修订下发了绩效工资发放指导意见,使分配激励机制趋于民主、科学、合理。
各类津贴、奖励、绩效分配突出岗位,重视业绩,向一线管理人才、一线教学科研人员、骨干教师倾斜。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打破平均主义,构建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5年,我区按照每人每月200元标准,为符合条件乡村教师发放补助资金506.26万元。同年9月,区政府出台《西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实施办法》,为乡村教师按每年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根据乡村学校、幼儿园所处区域、自然条件及边远艰苦程度,实行类差补助,共分为五类,分别为500元、400元、300元、200元、100元/月/人。每年按12个月核算,每半年发放一次。”西峰区教体局副局长王永锋详细介绍了乡村教师补助的相关标准。
另外,西峰区教体局还着眼于福利保障,加强教师奖励扶持。将乡村教师的津贴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每年列支147万元,将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为23个贫困村学校教师每人补助交通费1500元,为寄宿制学校每人追加200元公用经费,按不低于700元标准安排乡村教师每年体检一次。
在教师奖励鼓励上,要求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必须具有累计一学期以上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每年列支20万元设立农村小学校长奖励基金,优秀奖励覆盖面达到60%以上。
四大工程 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素质提升工程”。“近年我们狠抓各级各类培训,以师资提升为基础,走内涵发展,树品牌战略,创建一校一品一特色。国培、省培、市培、区培使专任教师近三年内受训面超过98%以上,许多老师受到多次培训;校本培突出针对性与实效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同课异构、课后反思、教育教学论坛、教学联谊、课件制作培训等系列活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教体局教研室张小伟介绍道。
据了解,在师资培训上西峰区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经费,农村学校每年公用经费总额的5%专列用于乡村教师培训。在培训别注重乡村教师的师德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职业教育、法治教育、责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培训全过程,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
――名校带动工程。依托名校建立平台,促进均衡发展,打造校际联盟实现共赢。建立了城乡教师对流常态机制,每所城区小学、规模较大幼儿园与一个乡镇学区、一所农村幼儿园结成对子,每学期组织乡镇幼儿教师到示范园随堂听课、参与教材教法研讨等。确定以齐楼初中、团结小学等六所市级课改示范学校为龙头,带动全区其它学校将课改向纵深推进。开展中层干部挂职锻炼,采取“提高式”交流方式,选拔优秀中层干部到示范性学校挂职,以示范校为基地,开展跟班培训;同时,相近区域的一些学校结成质量共同体,通过加大区域内经常性的相互交流,使联盟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8
[关键词]:激励教育 树信心 养习惯 促发展 反思
近年来,东营市胜利第三中学借鉴了激励教育成果,结合实际,创新实践了成功激励教育,打破了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化、单一化的现状,构建起“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学校德育模式,建立起“贴近生活,体验尝试,全员育人,师生互动”的德育机制,树立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三大步励志教育
“三大步教学法”是一套指导中学生取得成功的教和学的方法,是几百名清华北大学生成长经历的总结,是数十位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和师大教育专家的科研成果。所谓三大步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第一步,自信树立”;“第二步,习惯训练”;“第三步,考试成功”三个过程对学生实施成功激励教育。
二、全员发动,全员参与
1.地毯式培训,达成共识。学校先后两次组织教师到济南洪家楼高中听课、参观、取经。组织部分教师到日照实验高中学习“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与课题组专家联系,订购图书。2007年12月29日邀请了文舒教授来校为全体教职工做心理暗示教育专题报告。学校为教师们印发了《心理暗示》、《励志教育》等学习材料,多次召开教师会,讨论、宣传三大步教育,使老师们逐步理解并接纳了三大步教育理念,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
2.与名人面对面,点燃学生自信心。为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三大步教育中。学校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宋立滨“点燃激情,树立自信”演讲报告会和全国十大学习青年张立勇先生“自强成才事迹报告会”等,让成功学子现身说法激发学生信心。用优秀学子榜样示范的方法,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直观化、形象化,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3.精心筹备,细化分工。学校制定了《胜利三中成功激励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实施小组,明确了班主任、导师、学生的工作和任务,并针对激励教育具体工作细化了职能部门的分工,为实施方案提供了保证。
三、贴近生活创新实施
学校从“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出发,从小、从细、从实入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实施了三大步成功激励教育。
(一)全员参与,多措并举促读信
1.规范读信,发挥信的功能。制定读信计划,使每位同学都明确读信的要求及实施程序,并严格按照读信的动作要求进行。读信的内容统一,形式灵活多样,采用领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法。第一周要求熟读,并逐渐提升读的层次,并填写每日自我评价。发音做到字正腔圆,重音分明,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心气。第二周要求学生背诵,撰写读信心得,并把每一封信的主题作为班会主题。第三周要求学生结合读信内容撰写自我反思,与导师交流。
2.全员育人,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学校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设计印发了《导师工作手册》,全体任课教师分别承包学生,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内容。对导师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作了明确的要求。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运用好“心理暗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举办师生联席会,交流教与学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改进、调整施教方案。导师制的实施,减轻了班主任的负荷,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以信定主题,以活动促养成
1.根据读信内容,精心设计主题班会。根据读信内容,每月召开一次相关主题班会,每周召开一次习惯主题班会,总结读信心得,分析习惯养成得失,确定下一周习惯主题,逐步深化读信与习惯养成活动。
2.围绕活动主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学校根据每封信的内容确定每周升旗主题、板报主题、导师指导学生成长的方向、导师到宿舍指导学生生活等工作;根据信的内容在学生中分别开展礼仪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读信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心态及时调整学生的思想;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反馈制度,认真检查学生的反思、导师的叙事反思、读励志书的反思并做好记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树自信
学校按照“广宣传,深发动;造氛围,勤激励;搭平台,树自信”的思路,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激励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搭建体验平台,强化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的橱窗、校园广播、板报、楼道、走廊内均张贴了“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事业等于成功了一半”、“脚比路长,人比山高”等名人名言、励志格言。校园广播每天两次播放励志歌曲和学生心得、导师心语,根据信的内容播放相关励志文章等。把评选学生的各类学生先进、优秀学生心得、导师心语等及时展示出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举办主持人选拔赛、校园歌手赛、励志歌曲演唱赛、各类征文比赛、演讲赛、单科明星评比、创新设计赛等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地搭建起了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四、思路决定出路,学校彰显新气象
胜利三中自2008年元月5日至2008年11月28日对全体高中学生实施了三大步成功激励教育,历时329天。成功激励教育已初见成效。学生明理守信,言行规范懂礼仪;校园干净整洁,学生精神状态旧貌换新颜;校园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日趋浓厚;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方法贴近学生。学校的可喜变化引来周边兄弟学校前来观摩、学习、交流。
五、几点反思
1.理解上的误区。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偏离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存在着把励志教育变成了考大学的错误认识。应树立“考学可以励志,但不可以以其为志”的思想,对学生的进步、发展应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贵在坚持。成功励志教育贵在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励志教育的过程也是繁琐的、枯燥的,尤其每日三次的读信活动,一日一次的成长记录,需要有耐心、恒心,需要师生坚持不懈地努力。
篇9
关键词:风力发电场、选址、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风电场选址与传统的发电厂选址不同,风电场内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取决于风电场位置以及风电机组在风电场中的布置,风电场的选址是一个系统而且复杂的问题。宏观选址是从几十平方公里到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在对气象条件也就是风能资源、并网条件、经济性分析、地理地形条件、环境影响等等综合考虑后,选择一个风能资源丰富、最有利用价值的区域,通常是小于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微观选址是在选定的小区域内确定风机的布置,使整个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好。由于风电场选址的失误造成发电量的损失和增加的维修费用是很大的,而且一般来说是很难修复的,因此,风电场选址对于风电场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风电场选址的一般要求
1.一般要求年平均风速在5.6米/秒以上(60-70米高度),山区在5.8米/秒以上。
2. 年3-25米/秒的风速累计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3000-5000)。
3.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
4.风力发电机组的平均间距为叶片直径的4-6倍。
5.并网条件好,要求风电场离接入的电网不超过20公里。
6.离居民区300米以上的距离(不同地域环评要求不一样)。
7.目前,风力发电项目的单位投资为7000-10000元/千瓦,一座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的投资约为4-5亿元。
8.风电场的开发首先由当地市级政府与拟投资开发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根据协议明确的范围开展前期的测风工作。在取得测风资料后,开展项目的论证工作,论证能满足开发的要求,便可启动相应的报批程序,开展预可研的编制及相关的前期工作。预可研审查通过后,就可以开展可研报告的编制及其它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后向省或自治区发改委申报项目。在得到核准后,便可以开展项目的建设。整个项目从开始到投产周期约为三年左右。
9.另外,还需要考虑电价、风向、地形、地质、气候、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等一系列因素。
二、关于风力发电场选址的讨论
1、分析风力发电场建设条件
风力发电场选址时,一般采用测量、参照、预测的方法对某一地址进行分析。通过测量,一般得出一个完整年的风能数据,然后收集当地气象站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将气象站数据与风力发电场测风数据进行比较,最后预测出这个地点风力资源情况。观察此地的交通环境,地理地势,是否可以建设聚风的构建物,具体选址风向的种类,应用的技术问题。最后决定是否在此处建设风力发电场。
2、选址地区的自然条件
要考虑各种相对极端的天气,比如沙尘暴,低温冰雪等。这些极端天气都会影响发电机风扇的正常运作。所以地点必须尽量避开可能发生极端自然灾害的地方。以此来保护设备,降低成本。而平坦的地形,风速风向都会稳定,这种环境以及地形都是风力发电场的良好选址类型。在地势不平坦的地方,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尽量把风力发电机安装在山坡的高处,或者稳定单方向风口狭义处。比如有的地方在上行风向上地形、地物可能会形成类似山谷形态的风,可以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另外对于风力发电场来说,如果选址的环境、交通运输、风力等多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就能获得较大的风能,如果利用人工构筑物收集和集聚风力,会减少土地的征收和便于风力发电场的运行管理。
3、风力发电机建设
3.1避免障碍物
风力发电机安装场地应该选风速稳定、风力流畅、年平均风速较高、有效风速持续时间长、地形平坦、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山包,建筑房屋,树木等)的地方。要求在风力发电机的上风口没有其他房屋或者树木等障碍物的存在。尽量避免风的紊流的影响,紊流是风在流经粗糙地表或障碍物而引起风速风向的急剧变化而造成的。紊流造成风力机输出功率减小并引风力机振动,造成噪音和影响使用寿命。为了避免紊湍流的影响,风力机应安装在相对开阔无遮挡地方,离开房屋一定距离。
3.2注意设置高度
风力机风轮高度范围内的风速垂直切变要小,风速的垂直切变是指在高度方向各个层面的风速不同,这是由于地形和地面粗糙度所引起的,垂直切变使风轮叶片受到分布不均匀的力的作用,容易造成风轮损坏。为了避免风速垂直切变对风轮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风力机安装高度。在障碍物较多较近的地方,风力机必须安装在距房屋较近地点,应考虑加高风力机的安装高度。风力发电站最容易受到强烈的旋风和切变风速的破坏,风力的强烈变化,不仅让风力发电机不能稳定运行,发电不稳定,而且损坏风扇叶片,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使集体毁坏。
三、风场微观选址
微观选址是进一步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详细定位,使整个风电场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的过程。风电场微观选址涉及的因素较多,主要有风电场土地的性质、周围村庄和建筑物的分布、当地环境部门的要求等。在充分考虑这些限制因素的情况下,结合风电场风资源分布图进行优化机位,在初步选址之后进行现场勘探定点,并确定最终布局。
风电场微观选址主要从以下方面予以考虑和重视。
1. 地面粗糙度
地面粗糙度对于风电场的微观选址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地层中由于地面粗糙度有所差异,随着风速高低的不同会产生较大变化,其变化关系可以由公式一表示,式中Vh为在一定高度Xh处的风速,Vo为在高度为Xo处的风速,α为与地面粗糙度有关的指数,一般为0.03、0.10与0.40三种。
2. 地面障碍物
风在吹过地面障碍物时,气流会在障碍物下游形成较强的扰动,在扰动区风速不降反升,形成湍流,不利于风电机的安装和运行,因此在进行风力发电机的安装位置的选择时要对地面障碍物及其形成的扰动区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而言,扰动区长度大约为障碍物的17倍,因此选址时可以依据此数据避开障碍物。
3. 地形、地质
风机位地形、地貌直接影响到每个风机位的投资。如果地形较平坦,地面附着物较少,风机位平整土石方量就较小,附着物的补偿费用也较少,投资省。在风机布置时,还应考虑避开居民区、军事设施、矿藏、池塘等。
4. 风电场内的道路
根据地形及风况数据,力求风力机组处于风速较高且风能分布较好的山顶和山脊位置,同时兼顾运输条件及安装条件的许可。 在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中,风电场内施工检修道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道路的投资在整个风电场的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就每个机位的道路投资有一定的差别。就微观选址而言,道路的投资是影响单个风机经济性的一个因素。道路标准选择、线路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风电场的施工安装。
5. 风电场征租地的因素
为了提高效率,减小尾流、湍流等因素的影响,风力发电机组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因此,风电场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大。在偌大的风电场内,绝大部分土地的利用不受影响,因此,一般风电场采用点征、带状征地。
与其他建设用地不同,风电场占用土地的特点是“分散”。除风电场升压站的建设需要大约100m×200m地方外,风力发电机组机位用地分散在众多“点”上,修路以及输电线路用地分散在很长的“线”上。虽然风电场建设实际占用土地不多,但是所用土地覆盖的范围很广。
风电场的风机位众多,风机的施工、安装及检修范围大,决定了“风电场道路”是风电场建设征地的主要对象。风电场建设周期很短,建成后风电场使用所修道路的几率较低,因此风电场的道路选线时优先考虑与乡村道路及田间道路相结合,这样既可改善当地的运输条件,充分发挥这些道路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助了一臂之力,又可节省征地费用。
篇10
北京师范大学凭借自身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在学校“平台―模块”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搭建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平台。该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教育平台与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教育平台旨在为未来的研究型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宽厚扎实的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则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这里,具备研究创新潜质的免费师范生能够进入通往研究型教师的轨道。
一、构建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平台中,必不可少的是教育教学与教育研究实践。因此,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分析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要素可以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不仅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有着紧密的关联,还与教育教学研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未来教师的情感态度培养、职业理想培养与师德培养等重要使命。为使免费师范生能从这一平台中获得教育研究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而能够进入通向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轨道,学校在以下方面探索构建了开放式的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
1.改变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结构,大幅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在学校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比以往有较大的增长,占四年总学分的20%~25%;其中实践教学又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学分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50%甚至更高。学生进入教育实践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与国家对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要求一致,也与国际教师职前培养的主流趋势相符。
2.构建课内、课外结合,多形式、分层次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与非师范生的相比,增加了教育实践内容。
(1)以面向各类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免费师范生研究能力基础。
这一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从事研究创新的学科基础、技能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其特点是全程渗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系统地开展科研实践,具体的课程形式为实验课程、专业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实践教学体系中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分为“思维与技能训练层次”“系统科研训练层次”与“研究能力提高层次”。“思维与技能训练层次”是渗透在各类课程中的研究思维训练与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包括理论课堂上的科研思路与方法的传授,各类课程论文与学年论文的撰写与研讨,各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中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如化学学院开设的“化学综合和设计实验”),以及各类专业实习中的研究活动(如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中的小专题研究)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完成研究工作的若干环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部分地体验研究创新的过程。在“系统科研训练层次”中,免费师范生和其他学生均可申请参加学校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北京市和教育部针对在校大学生设立的研究性学习项目,有计划地、系统地、全过程地接受科研训练。“研究能力提高层次”是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必须达到的层次。
(2)利用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
免费师范生是必须经过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的。这一体系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阶段融会贯通。这一体系的层次包括以下方面。
学与思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等学科优势,广泛开发北京市教育研究资源、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海内外教育科学资源,从大学低年级开始,通过专题报告、讲座和到中学参观等,为免费师范生的早期专业发展提供学习的机会。教育学研究专家、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的讲座、报告等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并鼓励学生制订自身的职业规划。“学”“思”的过程,可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水平起点。
初步实践 在学校的鼓励与支持下,学生在第二课堂有大量内容广泛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机会,如免费师范生素质大赛、农村支教、教育调研等。许多学生还在课外承担家教任务,积累与教育相关的实践经验。这一感知与初试的实践过程,能够很好地引导免费师范生步入教育实践的大门,看到万千气象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与责任,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技能实训 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理论学习中渗透实践。在各专业的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等课程中结合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所侧重地开展初步的教学技能训练;二是开设专门的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有经验的学科教学专家与优秀中学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于微格教学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接受系统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这个过程中也渗透了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为其参加教育实习奠定技能基础。
教育见习 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展。通过观摩课堂实录的视频、远程观摩一线教学、现场观摩课堂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课堂观察,积累实践经验。观课前,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观课后,则要求学生参与评价与反思,这种“观”和“思”的过程不仅起到了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技能提高的作用,还为其参与教育实习积累了初步经验。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为期一个学期,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七学期开展。免费师范生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承担中学教师岗位的主要任务,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还要参与其他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工作。这是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实习,是一种“实战”式的实践,旨在促进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
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 旨在使学生完整地、系统地参与和经历科研过程,发展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免费师范生接受的科研训练及其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是与本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还可以是涉及学科交叉的。学校鼓励免费师范生结合中学学科教学等问题选题,面向中学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鼓励免费师范生在条件允许时将与中学教育相关的选题放到中小学校去开展。
二、用优质教学资源和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未来的研究型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将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转化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免费师范生。近年来一直坚持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式已经进入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之中,包括为名师、专家、教育家与优秀教师在校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如设置了多个系列的、不定期的讲座、学术报告等,这些活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创新思维;在实验课程、专业实习中,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够从中学到技能,还可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一大批专家教授深入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亲自指导学生的科研训练活动、毕业论文等,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经历科研训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交流的全部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研究创新意识与能力;学校积极开放实验室、研究基地,为学生提供研究创新所需的资源与环境。
今后,在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研究能力培养方面,北京师范大学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在实践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形成新的优势。现在,随着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即将进入教育实习等综合实践环节,学校在实践教学模式上有了新的构想。
1.参与式的教学见习
在进入中学课堂前,免费师范生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将要听课的内容开展教学设计;在听课后,要对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同时进行自我反思。
2.研究反思式的教育实习
免费师范生在科学的实习标准、工作规范与框架、训练流程的指导下制订计划、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在每项内容与环节中,都由中学教师具体指导、传授经验,从而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评价反馈与修改完善。如由实习生、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组成实习研修小组,在课堂教学方面开展研究,不同成员之间开展“同课异构研究”,同一成员在平行班中进行“平行班反思研究”,利用视频与网络技术跨实习学校、甚至跨省区共享实习生实习作品,且由中学优秀指导教师点评、高校专家点评进行“反思交流研究”。
3.纽带式的教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