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教育发展

篇1

关键词: 古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 挖掘 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流派,他们有如群星璀璨,各自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代表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为传播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与心理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亦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教育传统。

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思想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这种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教育宝库中极为珍贵的遗产。因此,挖掘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将其精华发扬光大,克服并扬弃消极方面,扬长避短,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动我国现代教育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春秋末期面对官学衰落私学兴起,从“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前提出发而提出的教育主张。其基本含义就是要打破当时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只要诚心求教,不论贫富贵贱、华夏与华夷诸族,不分社会地位和身份财产,均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为此,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广收门徒,其弟子三千,既有贵族子弟、千金富商,亦有乡野鄙家、贫且贱者;既有华夏族人,亦有华夷诸族,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具有全民教育的含义,它将知识普及于平民,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四夷”,开教育平民化之先河,符合社会历史进步潮流和教育事业发展趋势,即使在当今时代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继往开来的大发展时期,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教育对象不仅包括了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家庭子女,而且涉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有教无类”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当然,在推进我国现代教育向前发展的进程中,为更好地贯彻“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仍有一些须认真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贫困生上学难问题。贫困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者仍大有人在。在基础教育方面,最近几年,城乡中小学免除学杂费,给许多困难家庭孩子带来了福音,尽管如此,仍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高等教育由于并轨缴费,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亦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一方面,对于基础教育的贫困学生,“希望工程”不仅不能撤销,而且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在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争取社会捐赠的同时,必要时中央与地方财政还需注入一定资金。同时可以县(市)为基本单位在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希望工程”办公室,由其具体负责掌握全县(市)中小学贫困生情况并负责协调救助工作,并以“结对子”帮扶等形式切实帮助贫困学生渡过难关。尤为重要的是,政府要对贫困生家庭实行开发性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尽快脱贫致富,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可采取勤工俭学与贷学金、助学金相结合的办法,让贫困大学生参加学校或校外的勤工俭学活动,各高校的勤工俭学岗位原则上一律安排给贫困学生。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要设立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和贷学金,国家亦要有相应的贫困大学生助学专项资金,每年或每半年下拨给各高校。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让其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且还款期限要适当放宽,以毕业后开始还贷,6-8年还清为限较为适宜。助学贷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国家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助学贷款还贷政策,以杜绝恶意逃避还贷者,减轻银行的后顾之忧。

其次是男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远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提出了男女教育平等的思想。今天,我国许多女性已经能与男性一同接受现代教育。但不可否认,与男性相比,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要少得多。一些女性想读书却不能如愿,这与“有教无类”明显相悖。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要摒弃“重男轻女”陋习。“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是男女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思想根源,要从思想根源上根除这种陋习,移风易俗,大肆进行舆论宣传,使男女平等思想犹如“王谢堂前燕”,切实“飞入寻常百姓人家”,为男女接受同等教育扫清思想障碍。二是应制定一部《女性教育促进法》,以专门法的形式就女性教育权利保障等诸多方面给予规定,并引导全社会都积极重视女性教育。三是女性自身要自尊、自爱、自强,不妄自菲薄,要为争取自身的教育权利、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作出不懈努力。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矛盾的教学原则。孔子是最早注意到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这一矛盾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十分注意从德才两方面观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如学生同样问仁、问孝、问政,不同的学生其回答往往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学记》主张“长善救失”,更是强调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各种特点作出了更具体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原则。其他如孟子、汉朝徐干、宋朝朱熹与张载、明朝王守仁等教育家亦十分重视因材施教,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精辟论述对后人教益良多。[1]

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解决了教学要求与教学对象不同特点的矛盾,使学生能各尽其才,反映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今天的学校教育亦颇有借鉴意义。

历史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因材施教原则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高校扩招背景下与生师比日益攀升的情况下,高等学校要不要因材施教,以及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每一位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等学校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宽广的领域展开。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开拓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不懈地进行探索。其一,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校选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同时亦积极鼓励学校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声望的专家学者担任本科生导师,且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不可太多,以20人左右为宜。导师要充分了解所指导的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品行,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其专业学习、选课、选专业、进行课题研究,以及制定学习、发展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等。需要强调的是,导师要以导为主,与学生结成亲密的朋友,切忌居高临下,以老师自居,否则将收效不佳。其二,组建大学生社团。高校各大学生社团要有一至两名教师参与指导,社团负责人由社团成员选举产生,负责定期组织有关活动,指导教师亦要定期参与社团活动,了解成员相关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社团活动使学生兴趣、专长得以发挥,并有教师适当参与和指导,从而曲径通幽,达到因材施教之效。其三,建立师生定期交流机制。教师于一周中抽出一两个中午及晚上的时间,或与学生共进午餐或晚餐,并与学生交流,或深入学生教室或寝室与学生集体座谈,话题可以事先拟定,也可无所不谈,学术、生活、人生、学生自己遇到的困惑与迷惘,不一而足,均可作为谈资。长此以往,学生将于潜移默化中受到锻炼与陶冶。学校应将这种师生定期交流制度化,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其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导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替代讲授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三、启发诱导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诱导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在教育史上孔子首先提出并实行了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启发性原则的要点。[1]《学记》则把启发诱导原则概括为“善喻”,从“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三方面提出要求,[1]即积极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勉励督促而不强制压抑,开导而不告以现成结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启发诱导原则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解决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在教育教学中广为应用。

启发诱导作为一项保持学生积极思维状态,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原则,值得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首先,适当采用问答法。问答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且不能盲目“多其讯问”,倘若接二连三地提问,表面看来很是热闹,但学生来不及思考,反而扰乱学生的思路。其次,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素质。只有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并融会贯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将启发诱导原则运用自如,游刃有余。最后,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作用发挥较好,而对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重视不够。教师要尽量少讲精讲,多让学生自己体察、思索、消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发现疑问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意识,培养其怀疑精神和创新思维,造就创新型人才。

四、学思结合

学习与思考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决定性环节,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要任务。学思结合主要就是解决学习与思考、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矛盾。孔子十分精辟地论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孟子尤其强调思的重要性,甚至说“尽信《书》,不如无《书》”。[2]清代王夫之全面发挥了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其作了更深入而独到的分析,指出学与思是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的关系。“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1]主张博学深思,学思并重,互相促进,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作出了精妙概括。

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正确处理了学习与思考、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矛盾,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遗产,也是现代教学论仍在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在今天对我们仍很有启发。第一,要熟读精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精熟才能学得深透。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先入为主是学习之大忌,必须坚决摈弃。同时要独立思考、虚心静虑,领悟其深意处,达到千虑一得之效。第二,实施论辩教学。论辩教学尤适宜于高中及大学阶段实行。师生间通过问难论辩,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师生于论辩中往往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锻炼出敏锐的思维、深邃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想象力,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鼓励学生“多闻阙疑”。通过有疑研究,去伪存真,将外界获取的见闻经验,经过分析比较,演绎推理,综合概括,作出逻辑判断,形成新的知识概念。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解疑过程中要从已知引申到未知,于思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悟出新道理,形成新见解,达到举一反三的良好功效。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教育技术;创新;教学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纵观20世纪末以来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其知识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创新教育意义重大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有利于学员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1.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及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符号运算、数值计算、文字说明及同步配音解说等,形成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形象、直观、生动、智能的教学环境,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而且有效地刺激了学员的形象思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媒体信息的新颖性、直观性,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激发和调动学员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意识,既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讲授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仅仅只能算作是教学改良。而如果将各种多媒体课件开发并在网上运行,为学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地学习知识的环境,学员可以自主地寻找、选择、整理和存储各种有用信息,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的信息,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1.提高教育技术人才专业素质

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教育技术工作人员能动性,要坚持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计划和相应的考核机制,既要搞好普遍轮训,又要突出骨干培养。通过培训,在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一支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设计与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骨干队伍,确保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以实现教材与软件研发和校园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教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员是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实现创新教育,教员必须首先树立创新教育意识,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培训讲座,使教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以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数据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应用与开发,以及信息检索查阅与处理应用技术等。

还应举办课堂教学设计普及性讲座,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现代信息媒体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培训使教员了解现代教学设计原理,掌握教学设计技巧,熟练地利用各种媒体的长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

3.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搞好教学设计。通过教育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员的协作配合,搞好媒体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的应用设计,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资源的教学效益。实现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媒体资源,面向全体学员,使教学媒体得到共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员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使学员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刺激和开发,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

利用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的学员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及实用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等许多方面,在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便于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实验技能课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高、个例罕见、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进行全新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军强.网络教育技术与高职创新人才培养[J].管理观察,2009,(6).

篇3

主要从学习的兴趣指向、学习方式和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1)学生的兴趣指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被调查的150位学生当中,绝大部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非常感兴趣,仅仅5%的学生不感兴趣(如图1所示)。这表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逐渐迎合学习者需要,满足学习的发生。反映在教学中,表明对课程感兴趣的学习者大都能够主动求知,在实践中积极体验愉快的情趣,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2)学习方式。在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最初阶段单纯采用理论讲授方式,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教育技术的熏陶虽然成为师范生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仅仅通过理论教学,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教学实践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必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反思中理解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这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情况反映出来:71%的学生认为开设实践操作非常有作用,很少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课,如图2所示。3)学习效果。对现代教育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是促进师范教师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本课程在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上不能仅从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动采用实践操作来检验学生的操作技能,这种方法得到学生的积极反响,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就目前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环节又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什么时间开设这门课程,一学期开设多少课时,开设什么样的实践内容既不会与其他课程冲突,又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对策

2.1恰当选择教材

安顺学院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有将近10年的历史,大多选用比较有影响力的教材,每隔几年就会更换一本不同作者出版的教材。即便如此,教师根据课程规范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总是很难全面把握大纲的要求,因为这门课程包含的体系内容比较多,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检验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实践考核为核心的标准,最终通过卷面考试+实践考核考查学生,并尽量将卷面成绩控制在50%左右,实践操作在50%左右,目的是检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及应用的能力。当从考核中发现不能正确反映教学情况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体系相对完整、内容科学严谨、信息丰富、讲究实用性和实效性的教材,在注重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3]。

2.2增加学时,注重试验操作

安顺学院各师范类专业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为36个学时。由于教学媒体的基础知识很多,如投影媒体技术、电声媒体技术、电视媒体技术,数码投影技术和视频演示技术,在短短的36学时内,不能开展有效的试验,更没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分成小组教学[4]。而实验教学关系着整个课程的成败,由此应该增加到72学时,才能保证教学按质按量完成。

2.3结合专业,强化上机

现代教育这门课程的上机实践一般安排在多媒体网络机房内进行,包括的主要内容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WindowsMovieMaker、几何画板等软件。在教学大纲里面,要求每个软件分配相同的课时进行讲解。但真正在教学实施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在公共课里面学过PowerPoint这部分内容,有些学生已经选修过其中的某门课程,这样的学生就会觉得这门课程太简单,没什么可学的内容。据此这门课程应该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做铺垫,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更新教育理念,还能通过实践的学习独立制作专业性作品。这种教学安排避免了教学软件中重复内容的学习,但对于其余的教学软件,便更加需要教师按照教学需求重点讲解。在讲解时做到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比如说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几何画板是一个简单易学易操作的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快速制作出精确的图形,辅助课堂教学,完成教学需要。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通过该门课程都能根据自己的思路方法和兴趣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养成制作课件的习惯。

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再思考

安顺学院面向师范类学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促进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仅仅通过课堂教学还不能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希望在教学中能够一一实现,并实践到教学过程中。

3.1灵活开展校园网络课程教学

笔者正在尝试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的校园网络课程,一方面在课堂上实施面对面的教学,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课程的在线学习强化学生认知,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网络课程界面的设置上,计划主要包括11个模块:课程标准、进度计划(包括理论教学进度计划和实践教学进度计划)、授课教案、实践教学(包括实验项目和实验资源)、教学录像、教材资源、教学效果(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习题作业、学生作品、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希望通过此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学习者创设立体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实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交互能力的培养。

3.2有意识整合学科专业课程

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结合不同学科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境,在理论教学环节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可以有意识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计多媒体技术课件。比如说中文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实践环节根据自己所学的软件制作本专业课件,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体验专业特色,而且能充分体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3.3建立成长记录袋,辅助教学考核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是一种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活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教师更恰当地把握教材、调控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有意义地扩展学习方式,实现有价值的学习,并能获得必需的技能。在开始上课之初,要求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内容可以自主选择,如得意的作业或作品,学习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实践活动的方案和报告,存在的不足与对课程的反思,取得的荣誉等,反映的是一个学期以来关于这门课程学习的一系列成长“故事”[5]。需要注意的是: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要有目标和针对性,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任务,反映该阶段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

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特点;发展状况;意义

通俗来说,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其采用幻灯、电影等方法进行电化教育,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是教育技术的一个新转折。

传统的教育技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个人经验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教学信息来源少,方法单一,缺少时代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突出“现代”二字,即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现阶段的社会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教学要体现其时代性和实用性,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成为信息化时展的要求。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信息化。教育技术从传统技术到现阶段的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丰富的信息基础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信息的表现。

1.网络信息化

现代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媒介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知识,丰富教学信息。网络信息的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使用,给现代社会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网络信息化运用于现代教学,给现代教育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丰富了教学的资源,充实了课程的内容。现代教育信息体现了网络信息化的特点,加强了教师的信息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技术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功能,通过现代化设施的操作制作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时展的轨迹中体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当代教育的方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育,各种技术手段的使用都与现代的技术密不可分,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使用,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显示了教育的与时俱进,充分表现了现代教育与时展的紧密性,教育技术的变革是在时代变化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

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教育中所占的成分也越来越多。

1.多媒体教学的普及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多媒体等媒介,可以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化,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准备的质量,为学生制备全方位的课件,通过“音”“图”“文”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地表现,丰富了教学的趣味性。

2.网络课程的实践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最为新颖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设备所建立的网络教学。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辅导,网络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途径,这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最佳体现。网络课程的实践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信息化和技术现代化的综合表现,网络课程的发展,丰富了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3.信息交流的平台

在信息时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媒介、通讯媒介等已成为信息传播和吸收的简便途径,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各种方法,可以增进教学的沟通和信息交换,是信息交流和开阔视野的良好平台。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是时展的要求

教育的发展跟随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显著的过程中,教育技术理应变革自己的步伐。使用时展的产物合理地推动教育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为使教育体现实用性,必须将教育技术呈现现代化,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

2.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方式符合社会的需求。教育应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实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在变化,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时代变化的信息,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变化,以认识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在社会的变化中,明确发展方向,开展合理的教学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关键,也是推动教育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应受到每一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

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方面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学习者方面的“移动学习”,家长方面的“网上家长学校”等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符合时展的要求。

一、教师方向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方向

在教育技术学中,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指一些简单的PPT、图片、视频等的制作,很多现代课堂中的教学设计都需要我们教育技术的支持,并且在教师教学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课程形式。微课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慕课,就是英文MOOC的音译(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又称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是将课上课下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翻转,将课上学习的内容放在课下,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学习资源自我探索学习,然后在课上把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与老师一起讨论解决,这样的课堂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流程。将学生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录制在视频中,让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在我国引起了很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如山东省济宁市历下区教育局于2013年7月颁布了“翻转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意见。提出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探索,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C20MOOCs)。尽管这些都是新兴的教育形式,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从它们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就可以看出它们将会给教育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上述三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需要微型视频的辅助,而且微型视频的要求是简单易懂。而微型课程并不是课堂录像,也不是一节课的浓缩,它所针对的学科知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和易错点,把这些教学内容放在微课里面就会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在教学环节中主要针对的是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这样不仅迎合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当然在准备这些课程的时候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如何录制微型视频,还要学习如何制作网站供学习者下载学习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不仅是技术,它要求作品呈现的效果不仅要符合作为学习资源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我们不能为了新颖奇特就舍弃了它作为学习资源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者不仅要有相应的技术,更要能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服务。

二、学生的“移动学习”方向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不断充实自己已经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终身学习的概念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对于那些不能进入校园中接受全日制教育的人来说怎样才能享有和别人一样的优质教育,这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给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学习的教育模式在应用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使人们享受了接受教育和知识的便利,而移动学习的出现更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难题。移动学习,是指无论是在什么时间或者地点,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无线设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在网络上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者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学习。[1]移动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方面的支持更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这种要求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对学习者同样需要。移动学习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移动性。所谓移动性就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其中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都可以看作是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它们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也可以由学生在课下自由安排。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学习中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数字化学习和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移动学习最直接的应用形式就是让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来实现数字化学习。因而,开发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需求和不同实际要求的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真正意义所在。数据库资源是指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现访问、浏览、传输、共享、修改、编辑等功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所以对于数据库的建立也是一向技术性的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数据库应该有一套专门符合实际、富有创造性和易于操作的移动学习系统,来实现资源的传播、展示、分享、交流以及反馈。对于数据库的建立不仅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理论支持,我们所要建立的数据库不但要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符合知识获得的规律,还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征等。

三、家长的“网上家长学校”方向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他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有了家庭的人更是忽略了人的情感培养和对孩子培养教育,因此网上家长学校就应运而生。网上家长学校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它与学校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学校提供的家长教育就是家长会或者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所谓的“请”家长,这样的家长教育是延后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后再进行教育就会事倍功半,不只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所以进行家庭教育要持续不间断,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因素,家长尤其要和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网上家长学校的出现就为家长解决了这一难题。网上家长学校不是简单的手机短信,通知孩子考了多少分,通知家庭作业是什么,通知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网上家长学校需要构建专业的教育网站。在教育技术中,教育网站的开发与应用是很重要的课程。教育网站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或者同时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Internet服务提供单位(ISP)接入Internet或者教育电视台,向上网用户提供教育和其他有关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2]网上家长学校的网站至少要包括五个板块:一是关于教育政策解读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要及时更新关于教育有关的实事政策,并能准确地根据我们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剖析解释,让家长明白国家的教育走势和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二是要有教师答疑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家长可以向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可以是关于孩子的成绩问题、学习问题,也可以是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就必须耐心仔细认真对待每个家长的问题,及时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做到家校的有效沟通;三是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的板块,我们的网站中要包括这三方面的教育问题,要说明家长在家庭中怎么对孩子进行心理、生理、安全方面的教育,遇到问题要对孩子进行引导的注意事项以及教育中的疏导原则;四是家长之间的交流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家长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或者是遇到的难题,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了解更多的教育沟通方法;五是学习辅导板块,我们会把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疑点都放在这个板块,让家长和孩子能够随时学习运用。虽然这些板块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电话解决,但是又有几个家长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在学校里参加所谓的家长会,他们更多的是零碎的时间和晚上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了解孩子的动态和遇到的问题才更符合他们的时间安排。所以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工作者更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制作网站和开发应用的时候既要符合技术要求又要符合理论要求,这不仅仅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学习者和家长方向这三个方向大概就包括了教育对象的三要素。它们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发明创造而是人们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一步一步改造我们的教育,使得教育更符合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切合实际需要,符合教育规律,遵循教与学的原则,用更先进的技术、更贴切的原理优化教与学环境和条件,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这些方向的创新发展也给教育技术专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符合时展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云仙,王继新.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索[J].教育技术导刊,2010,(8).

[2]张婷“.网上家长学校”现象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65-67.

篇6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的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促进教育的改革,优化教与学,职业教育更是需要这一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是关系到培养技能人才的战略任务,也关系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对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职业教育的概念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主要是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2.职业教育的特点

(1)职业教育的应用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大,经济和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

(2)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即其培养学生的目的偏重于目前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并熟悉其应用环境。

(3)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即要关注市场对劳动者要求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新课程,将适用性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在国外己有近百年的历史,名称也几经修改。我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电化教育的名称从国外引进,至今也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开始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应用,但随着学科、专业建设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学这个名称也越来越多地为广大专业教师所接受。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一般意义的教育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冠以“现代”二字是为了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相区别,而着重探索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的特色。

2.现代教育的特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与内容: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只要能和学习资源发生联系,学生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2)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运用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展性教学,应用教育技术不仅传授知识,更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此外,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

(3)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有卫星、广播、电视、互联网和虚拟仿真技术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批有技术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职业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仍然是当务之急。

1.可能性

(1)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它要求教师要把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师要按照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认真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讲解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来使用教学媒体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学生逐渐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及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得到正确发挥。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求转变教育思想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职业教育新型教学模式。 转贴于

(2)教育技术促进了职业教学方法的变革,提高了教学效率

传统的职业教育方法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去获取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教育技术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不仅把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育技术为职业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育技术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课本知识,通过网络还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2.必要性

(1)使用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代人面临的不是知识危机,而是本领和技能的危机,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陈旧,使毕业生理论有余,专业技术不足。而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这要求职校学生要具备在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流动的高度适应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变通能力大大加强。

(2)使用教育技术来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职业教育多停留在技能培训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它强调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将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推向了极限,为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服务提供了条件。

(3)使用教育技术增强职业教育的操作性

当今世界,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实践性强,强调学用结合,重视把学习成果直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提供实践和亲自操作的机会。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远程实时技术,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4)使用教育技术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

由于师资场地等因素的制约,传统职校教育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的学习。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有助于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学的效率。

篇7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教育。那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心理发展方面有什么作用呢?

一、能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感觉是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各种属性或部分属性的综合反映。人在幼儿期的感知觉发展是很迅速的,幼儿园教育的各种信息的提供,能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如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欣赏剪纸”中,老师先出示剪纸范例,幼儿的视觉先受到刺激,接着教师播放了教学课件中的录像“欣赏剪纸”部分,其中包含中国古代的剪纸的由来、剪纸作品欣赏、剪纸工具材料欣赏、制作过程欣赏等内容,生动的画面配上悠扬的背景音乐,使幼儿的视觉和听觉在同一时间受到了刺激,顿时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教师通过投影演示了蝴蝶的剪法,不一会儿一只简单却形象的蝴蝶显现在幼儿的眼前,他们情不自禁地拍起手,直呼:“老师,好厉害!”、“老师,蝴蝶真漂亮!”教师的语言和现代电教手段的巧妙配合,直观形象地给幼儿呈现了剪纸艺术的相关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活动中由于视听信息同时刺激,还可以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充实并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这是拓展幼儿感知觉的重要途径。

二、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容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所吸引。充分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外部因素,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如托班语言活动《小圆形》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圆形画面,配合魔棒“变魔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让“魔棒”变出许多圆形物:一会儿变成太阳,一会儿变成皮球,一会儿又变成气球等图案,让幼儿来感受儿歌,学念儿歌,最后老师和孩子一起玩起了“小圆形变变变”的游戏。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断改变视听信息,巧妙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

三、能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率。如给学习者以复述的机会,即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其效果会更加明显,这就为利用电脑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处理教学内容,反复呈现,及时强化,以强化教学效果。幼儿记忆的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形象记忆的效果强于语词记忆。现代电教媒体为幼儿提供了形象鲜明、具体、色彩强烈的信息,能引起他们高度的积极的注意力,使他们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发展记忆能力。如在大班语言活动《我家是动物园》中,我准备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我――猴子”、“爸爸――狮子”、“妈妈――浣熊”、“爷爷――长颈鹿”、“奶奶――花狐狸”、“妹妹――小兔”、“祖母――猫头鹰”等PPT幻灯投影,活动中我边播放画面边让幼儿观察,同时讨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联,最后我一边完整播放幻灯投影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幼儿很快便熟悉理解了故事内容,还尝试用“这是……其实……”的句型创编故事。

四、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经验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前提。现代教育技术集中提供大量具体形象的信息,能让幼儿较快地获得感性知识经验,从而为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依据。比如,在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加减法》中,幼儿表面上都能算出1+7=8;7+1=8;8-1=7,但实际上并非是对抽象的数字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的,而是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或靠数手指或某种具体形象才算出来的。老师在课堂上出示投影,银幕上出现1只小鸡,又来7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幼儿借助具体形象的图片,便能得出答案。再用投影,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通过具体形象性的活动,逐步深入发展幼儿的思维。

五、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什么是想象?幼儿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能逐渐积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幼儿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我认为,幼儿想象的培养,要注意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要充分利用音乐、美术、舞蹈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素材,扩大幼儿的眼界。比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图形》中,由PPT幻灯投影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后,幼儿在已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当教师鼓励他们凭自己的想象把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接时,他们都积极参与活动,进行创造,拼成了房屋、门窗、树、花草等。在教学活动中,由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教育信息,幼儿还可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爱心鱼》的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描绘爱心鱼的图案花纹和色彩,但是幼儿对海洋鱼类的了解还十分欠缺,如何创作出爱心鱼的鱼鳞幻想画呢?利用电脑就能突破这一限制,教师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像的欣赏,使幼儿欣赏了形象、直观的海底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点拨,幼儿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也丰富了。

六、能促进幼儿情感意志的发展

篇8

[关键词]教育功能理论 教育功能观 美术教育目的

一、教育功能理论的发展

关于教育功能的理论,具有重大影响的有两派: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其代表人物为19世纪后半叶的孔德、诺笃尔普等。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应当有人的本性的需要决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的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都属这一流派。他们反对封建主义、宗教对人的思想的禁锢,指出要尊重人的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反思教育发展史,我们觉得这些不同流派的理论对现代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现代教育不仅有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发展功能,而且有完善学生人格的个体发展功能。离开人自身的发展,教育就无从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教育的功能观方面,经历了以下几个转变:最初是注意分数,强调记忆的应试教育;以后认识到知识比分数重要,于是强调知识教育;再以后又认识到智慧比知识更重要,于是提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加强基础,发展特长”等口号,进入强调思维的智能教育。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求得学生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反映出了社会、时代对教育的需求与规定性,也反映出了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体现了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

三、我国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发展

我国美术教育目的的转变也经历了由强调智力、能力发展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的发展过程。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近20年里,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与美术课程目标。这些研究成果对转变美术教育观念,促进美术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如1980年,陈通顺在《谈谈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这些观点是继1979年教育部决定把“图画”课,改为“美术”课之后,突破以传授图画技能为中心的狭隘的美术教育目的论,从实施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美术教育的目的。1986年,孙永惠(大连市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在题为《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和美术教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中国普通美术教育应否定以临摹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1987年,王天一(曲阜师范大学)发表了题为《发展智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的文章。1989年10月4日,柴庆翔(上海师范高等专科校)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从技能型到审美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的文章。进入90年代以后,美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向更深层次拓展。在《中国美术教育》1990年第4期上,王大根(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提出了“超绘画性美术教育目的论”。他认为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真、善、美”的教育,发现学生的气质和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实现的道路,最终达到人格形成的目的。姚金迈(北京市教育学院)在《中国美术教育》1993年第1期发表了《继往今来,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文。他根据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教学目的:(1)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3)培养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在教学目的的第二方面中包含了德育和美育两方面任务的看法。1995年,尹少淳(湖南师范大学)在《美术及其教育》的著作中提出了“综合美术教育论”,即以实现美术教育的情感、智力、技术和创造这四大价值系统的综合效应和群体功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目的论。在即将迈人21世纪的1999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美术教育目的与美术课程目标的文章。常锐伦(首都师范大学)指出:“从教育的最高目标看,美术教育在于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应着眼于美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杨景芝(首都师范大学)认为美术课程的目标有五点:(l)培养造型表现的基本能力;(2)培养创造能力;(3)提高审美文化素质;(4)增进美化环境意识与能力;(5)促进人格健康成长。程明太(上海市金汇学校)在《21世纪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设想。他指出:“美术综合课程体系”是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综合多学科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美术课程体系。这一设想反映了一种主张美术进一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倾向,值得注目。

这些研究成果对转变美术教育观念,促进美术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虽然,各位学者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或课程目标所作的论述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对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这一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认识却是相同的。通过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终于迎来了21世纪初的新课程改革,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美术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制美术课程标准项目组负责人尹少淳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之后记》中写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本观念的认识。”

从以上内容看,现代教育功能理论影响着我国美术教育目的的发展方向;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进一步验证了现代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所以我认为,作为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应了解世界教育与我国教育发展方向,要使自己不断地扩大认识范围,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高瞻远瞩,分清主流,与时俱进,采取科学、乐观的教育态度,根据我国学生的发展状况,在美术教育中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或人格,使美术教育真正体现出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

篇9

>> 浅析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及改革 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 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研究文献的元分析 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式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与问题分析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呼伦贝尔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Moodle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组织的探讨 基于《标准》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践教学体系思考 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设计 概念图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关于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的探索 高师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专业需求的教学反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张莹莹,周婷婷,赵雪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调研[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0):10-12.

[3]林刚,刘宗国,秦硕谦.公共课教材建设的缺失及对策研究:对现有部分教材的内容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5(6).

篇10

关键词: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目标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本文结合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1 发展现状

(1)硬件建设

学院建有百兆主干的校园局域网,网通100M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学院基本实现电话网络和互联网的部门“室室通”,校园监控系统成熟完善。目前学院拥有办公用计算机600多台,拥有多媒体教室52个,多媒体报告厅1个;拥有2个网络教室,共150台能正常使用的计算机,承担了学院多项教学及其它相关任务;拥有教学摄录编制作系统一套,包括sony摄像机2台,sony线性编辑器2台,国产非线性编辑器1台,佳能单反数码相机1台。

(2)软件建设

学院积极推行电子校务,已初步搭建能够体现学院特色的网站平台。

(3)软硬件管理和维护

建立了具有丰富的软硬件维护、维修经验的技术团队,维护工作及时到位。制定了多项管理维护制度。

(4)信息资源建设

多媒体影视制作一直是我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的优势,拍摄专题片和记录片几十部,其中多部在全国和省内发行,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2 存在的问题

硬件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完善到位——部分教室、实验室里尚未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大量陈旧设备急需更换。软件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没能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缺乏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学院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成,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学院各信息系统开发缺少科学、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3 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提高学院师生信息素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根本目的,深层次推进学院信息技术应用,形成与学院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特色的高职强院贡献力量。

4 发展的具体目标

(1)硬件建设方面

完善硬件基础设施,让所有职能处室、教研室均可高速、稳定、安全地接入校园网,让部分学生公寓实现上网,所有教室与实训室实现联网,让学院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监控网统一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多网合一,全面建成覆盖全院的共享网络基础环境。同时,增加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全面实现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创新模式。

(2)软件建设方面

加强以学院政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平台。①优化学院网站设计、加强信息管理。以学院常规管理和学院宣传为主要功能,优化学院网站模块设计,逐步添加学生学习支持、师生互动、设备报修等模块,加强信息管理力度,敦促学院各部门及时动态更新,提高信息共享数量与质量,加强信息安全审核、提高信息安全审核效率,转变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方式,全面搭建校务公开网站平台。②学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发展方向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智能信息终端等现代技术,大力加强学院的数字化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教学应用、学生实训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3)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方面

提高中心技术人员管理和维护效率。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学院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凡事做到按章办理。制定学院现代教育中心技术人员的培训、参观交流学习计划。

(4)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实施学院信息化素养提升计划

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可更新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我院打造一大批能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教学能手;利用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信息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体系。

(5)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从全院专业结构与就业需求出发,以服务专业整体教学和实训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主体,兼顾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建设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适用性和普惠性的优质资源,建成我院学科齐备、富有我院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硬件上学院大多数课程已具备多媒体教学,但相关教学软件资源配备跟不上,各教研室自主开发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习题集等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共建共享”意识不强,学院可以以网络与教育技术管理中心资源服务器为统一管理平台,以学科教研室为单位收集与“共建”所有优质课与精品课程资源,开展室内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并“共享”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精品资源利用效率,开拓教师信息化应用视野,提高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化素养。加强网络与教育技术管理中心与各个教研室的合作,拍摄实训教学片。

参考文献

[1]陶祥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科学合理的定位是关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