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篇1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21世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这样的人才?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告诉我们:21世纪是开放的、充满生机和竞争的、高度信息化的、法制和知识经济的社会。人们要生存,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具备创新、竞争、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等意识和能力,具备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否则将寸步难行。面对严峻的现实,教师们必须学习教育新理念,实践新理念,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型社会的人才。为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理念,下面是我粗浅的认识

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其想学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离开“绝对权威”的讲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的好:“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热爱关心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相信学生愿意并且能够学好,并且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唤起他们情感的共鸣(“让我们一起来好吗?”“愿意和我一起去挑战吗?”)“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有了安全感、信任感,增长了勇气,坚定了“我能行”的信念,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把我们当成人生旅途上的导师,情感世界里可以沟通的朋友,才敢放开手脚,大胆去想、去试、去说,毫无顾忌的、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导课时,运用了对比法:“大家爱过年吗?大年夜你们都做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可是,有一个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小女孩却在刮着大风,下着大雪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又冷又饿的在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墙角……”这幸福与可怜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求知欲,(“她为什么不回家?”“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管她?”……)想象的闸门打开了,学生急需为自己心中的疑问寻找答案。想学使学生学的轻松、专注,教师教的也自如,教学任务完成的也顺利。

二、建立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关系,促其能学、会学、坚持学、创造性的学

首先,明确师生的角色地位。传统的教学以教定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唱主角。学生围着教师转,当配角。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往往为应试而千叮万嘱,生怕学生记不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他主的学习。而现代教学以学定教,学生应处于中心、主体地位。教师已由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发动者、导演、服务员。学生和教师这种角色地位的变化告诉我们,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对课堂的垄断,发挥好指导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和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建立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发展知识。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期多惠所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因此,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我努力做到“五个解放”“五个凡是”,来转换师生的角色地位。“五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他敢于善于动脑,冲破旧框架;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敢于善于动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敢于善于提问题;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在知识的海洋自由翱翔;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自己去想、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事。“五个凡是”即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能自己学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老师不说。

还有,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学、会学、坚持学、创造性的学。我认为新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让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创作性的学,既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又不可忽视教师的引导。教师的传递、发动、导演、服务作用发挥的好,学生就能获得积极地深层次的体验,就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以更高的热情继续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小孩子不是什么都懂得,富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有权力而且有义务在学习中帮助学生,不过,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无论教师和学生,愈少意识到哪里施教或受教愈好。”可见,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总之,要培养新型人才,推进课改,教师必须设法落实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大胆尝试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等课程理念,使学生由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创造性的学,直至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柳 斌 主编 《创新学生培养全书》九州图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合作;自律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师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大脑的巨大潜能,相信高中生已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与学生默契配合,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2.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师要有学生是主体的意识,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意义,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对英语学习充满自信,把学习自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参与,密切合作,共同进步,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任务”;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录音机、投影、录像、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设备,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真实或贴近真实的英语情境;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

三、鼓励互相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使学生尽可能少依赖教师。凡是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教师就积极鼓励其独自完成。当然,由于初中生对教师依赖性都很大,在高一阶段,教师应适当给予指导,更重要的是尽可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教互学。如,多让学生做配对练习(pair work)或小组练习(group work),这既能增加同学间交往和语言实践的机会,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还能扩大课堂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率。

四、树立学生自律意识,加强常规管理

1.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自律意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教育切入点,让学生对纪律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形成遵守纪律的信念,让学生对纪律具有正确、积极的态度,利用集体力量,形成人人遵守纪律的集体舆论,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维护纪律的意志力,增强自控能力。

2.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我调控的习惯

教师要把严格遵守纪律与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相结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以学生自控为主,外加的他控为辅,以他控开始,实现自控为终,以积极引导为主,消极的强制性执行为辅,进行持续的自我调控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独立地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将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行为。

篇3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自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是这样做的:

1.设计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结合教材,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做套圈游戏,(全班18人、每组6人)一组站成一条直线套圈,一组站成长方形向中心套圈,一组围成一个圆向中心套圈。说:每人套三次,哪组套中多就有奖。同学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跃跃欲试,其中有几个爱动脑的学生叫了起来:(没围成圆的)“这样不公平。”怎么不公平了?(因槲颐敲扛鋈死胪吨牢锏木嗬氩幌嗟龋┣胪学们思考,怎样才能公平?(围成圆)为什么?圆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了,就乐于自主探究了。

2.讲故事:如教《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讲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孙悟空抱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对两个师弟说:“八戒,我分给你 1/3个西瓜。沙师弟,我分给你2/6个西瓜……”孙悟空话还没说完,八戒大叫起来:“猴哥、猴哥,我不干。这样分不公平!”讲完故事后,问:“请你们评评孙悟空分得公平不公平?”“八戒说的对吗?”“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故事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

3.营造和谐氛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谁愿意说……”“我最想听××你的意见。”在倾听学生的意见后,我会说:“××你说的真棒!”“我同意××你的说法。”“要是……就更好了。”尊重、信任、理解、热爱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了,学生就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乐于自主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

二、激发动机,让学生勤于自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这样,对知识的理解的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如教《圆的认识》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折一折,认识了圆心和直径,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认识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勤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如教《圆的面积》时,我首先让学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过程,接着提问,能否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学生发现将圆分成若干等分,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近似的长方形等。然后将分成同等分的同学分成一组,动手操作。(或利用学具)教师深入各组进行指导。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拼成后的图形与圆的联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空间,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人,通过自主实践就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三、挖掘潜能,推动自主探究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知识明朗化,抽象的具体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以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自主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潜能,才能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

四、感受过程,让学生坚持自主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自主探究的学习,自主学习的培养必须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性”学习。所以,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养成习惯,将自主学习进行到底。

篇4

一、要正确认识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首先,自主与合作是一种平等关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都是学习的不同形式,没有主次之分,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自主探索”是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合作交流”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不同性别和能力,分为若干小组,为共同完成某一目标或实现共同利益,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其次,自主与合作是一种互补关系。在教学中自主与合作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就能既发挥学生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的效果。恰当处理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关系,适时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习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明确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个体的独立学习对于合作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讨论的问题不能是凭空产生的或是教师强加于他们的,在教学中,要坚持“问题从学生中来,从课文中来”的原则。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应当是学生在独立读书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的,教师再集中筛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此时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收效是最大的。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是学生自能读书、品味感悟得到的。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它需要个体直面阅读材料,独立地有创意地思考,讲究独特的个人体验。没有自主学习做基础的合作探究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也无法真正代替个体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开始,以自主学习结束

合作的成果都包含着自主学习的结晶,是多个自主学习的升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质疑,然后带着个性化的思考参与到小组中合作交流释疑,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合作学习后,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思考、梳理和评价,将知识真正消化和吸收。

只要正确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中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种教学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我想一定能达到。

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 动机 方法 条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因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 一切教育的影响都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

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怎样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馈、自我补救,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大家都在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的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自主性是人的本性,而动机是自主性的内驱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因此,我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里常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急于思索、联想,探索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的脑子真正动起来,以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有意注意,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解,并主动地探索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贯穿"神奇或太奇怪"这个主线, 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设定学习目标,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自主学习要有自信心,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引导,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良好的自信情绪给学生一种情境,营造能学、会学的心理优势,消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议、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行,树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学好政治的勇气和自信。

二、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会读,就是看书看课文,精读、细看,深入理解,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政治教材,使他们掌握读书的方法。读书前,我通常出示提纲或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看,让他们知道哪些地方要详看,哪些地方可略看。对于内容多难度大的知识通过有梯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渐接近目标。看书时要注意将关键疑难处勾划出来,并及时独立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记录下来。

会想,就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上要让学生多动脑,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使他们动脑, 使所有学生都去积极思考问题。对不爱思考的学生,可先让他们起来回答,再提示激疑,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根据需要提供一些现象或实例来帮助学生作出准确的判断。

会讲,即尽量让学生在讨论中多说多讲,促使学生会讲,作深入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可根据问题让学生轮做主发言人,并给其他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不仅要让学生说结论,而且要让他们讲思路,讲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讲前去读去看去想,讲后去听去问去归纳,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参与讨论,并适当启发点拨。

会问,即学生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设疑的过程。学生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阅读课本后,要求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在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过程中,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辩,使学生始终保持爱质疑、释疑的学习情绪。

三、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尤其是具有思维价值的地方,不要作过细、过多、过早的铺垫。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各感官的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做到:内容让学生阅读,规律让学生发现,事例让学生找寻,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定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归纳,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愿意并能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 这样能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情感意识,努力做到与学生换位思考问题。要热情鼓励学生放开思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轻易批评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篇6

【关键字】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未来的信息时代,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做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谈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对某种事物抱有积级态度和特殊兴趣,它对于人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发挥创造才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一旦发生出兴趣是对某一类型的知识产生好奇心理。在小学生眼里,计算机无比神秘,这个方方正正的还可以像电视机一样发出声音、显示图像、有时还能听音乐、娱乐……。其时,神秘感正来源于对事物的未知,这种感觉的效能,一方面可以激发人的兴趣,使人深入探索。

二、培养自主学习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在教师高效的指导下,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要将学生放在首要的地位上,强化主体的意识,至少要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要敢于放手。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一要舍得放时间,让更多的时间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学生的自学自悟需要很多时间,教师只有提供了时间的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了可能。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讲的时间尽量减少,一般是控制在7-8分钟之内,学生能看懂的,就让学生自学,并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这样对于我们两人一机学校,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作机会。

2.要敢于放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更鼓励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方法,这是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的差异对我们的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不拘教材,按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安排教学活动。

例如: 在《文字处理好帮手》这一课中,主要的课本是先让学生认识写字板,了解写字板的组成,最后让学生在写字板中输入一段英文。这节课如果按书上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学生对写字板各部分的认识会比较抽象,光讲它是什么,谈谈它的作用,不让学生亲自动手一下,学生学习效果一定不理想。于是就对这堂课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整,学生自己打开写字板后,先让学生输入英文,然后在己输入的英文上作演示,了解各部分的功能。这样边操作边学习,教学效果比前一种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 确定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知识点,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统筹安排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

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因此,学生要学会“做中学,学中做”。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现在已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时代。信息技术课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

篇7

一、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动机。教师备课时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教师要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夸奖学生,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考试,不是为父母师长,而是自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大量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可以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继而培养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综合素质,即“软科学”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在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时,这些因素是决定其今后事业、人生成败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一切,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因为学习历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历史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慢慢来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我们对他们的历史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培养,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专门的时间和教学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施。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研究,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成为课本的奴隶,历史课决不能搞成一言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解释课本,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知识中心”的封闭性教学模式,也只有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知,这样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习主体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削弱或者忽视教师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克服盲目依赖和缺乏自信心的心理。教师应该运用正强化,即鼓励、表扬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引导,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和独立运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防止喧宾夺主局面的出现。

七、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互相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更重要的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做法。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情况,组建合作小组。然后根据学生具体的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4~6人为一组。在小组合作的操作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分工明确,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

篇8

一、创设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水准的重要尺度。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推动力,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要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教学殿堂。同时,还要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到中国旅游风景名胜时,可以说:"历史不衰的中华五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广西桂林山水,具有"四绝"之称的黄山,万马奔腾黄果树瀑布,状观的钱塘江涌潮,具有"雪城高原"之称的青藏高原,世界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等一段描述,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起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美好地理环境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加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深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其热爱科学、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念和抱负。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貌"。这样,学生就会学而不忘,乐而习之。

二、问题导学,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自主学习是被动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思维从疑问开始。因而提出问题就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传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如学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时,可采用下面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发明了一种名叫"大白沙"的新式大炮。在瞄准目标发射后,炮弹未能击中目标,而是向右偏离了目标一段距离,这是什么原因呢?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然后结合所讲内容进一步提出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作为自主学习提纲,把学生兴趣引向深入。如①何谓地转偏向力?它是怎样形成的?②地转偏向力与空气运动方向的关系如何?在南北半球作水平运动时物体发生偏转有何规律?教师拟定和提出问题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解答问题。提出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依据地理教学大纲对本节提出的教学目标;③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③所提问题要比较概括、避免过细过多;④问题的形式可设计成填空、选择、读图、答问等。

三、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所代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师生角色的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小结,训练学生系统思维,提高其自我归纳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认识是零散、感性、肤浅的,需要经过提炼升华,才能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这个转变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来实现。师生共同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寻求相互间的联系,构建成一定的存贮图式加以存贮,使之系统化。归纳时一般采用系统纲要法、表解法等方法。如在上完《地球运动》一节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如下图示:简明扼要的图示将一节课的内容高度浓缩、概括,知识得以系统、条理化,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得以有效训练。

五.巩固效果、及时检测,训练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篇9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具体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是地理教学改革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六环节”教学法的含义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六环节”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学习品质的一种教学法。

对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六环节”教学法,首先要理解“自主”和“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意义。“自主”就是学生自我做主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还意味着对人的能力、潜质与个性的信任,意味着对人的自由选择和各种发展可能性的尊重与期待。“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学习。自主学习意味着对适合每个学生可能的最优学习方式的期待。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条件,自主也是教学过程的目标。

自主学习要体现以下的特点: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学生积极发展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而非简单地获得认知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认知活动能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和调适。通过符合教学过程逻辑和学生认识逻辑的层层递进的六个步骤,“六环节”教学法使“学”“导”“练”得到有效的整合和落实。

二、“六环节”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六环节”教学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检测和拓展小结。

1.明确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是前提。从学生的角度叙述“三维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长期坚持提示学习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开始和前提。教师要注意各学段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和思维特点,确定三维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基础。教师将学生现有发展区的基础知识作自学处理,如填空、知识连线、填补结构图等,可指导学生将问题或想法随时记录,以备课堂讨论。教师要注意设计自主学习题目、内容、用时、方法和学习要求。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重点。教师要将学生感兴趣且需要分工讨论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设为活动探究题目。合作探究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环节,用时最多,是新课程强调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集中的体现,是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环节,学生有效发挥最大潜能的环节。

各小组可指定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包查找资料、有序组织问题,以备组与组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记录学生学习时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小组要做好任务分工和成果汇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加入到合作学习中。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质疑小组,并提出质疑要求,如,质疑的问题须符合地理学原理规律;打断同学发言质疑时要有礼貌等。教师要注意合作学习内容和题目的设定、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合作学习的方式及合作学习的调控。

4.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是提升。教师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处理,强调章节的重、难点。在精讲点拨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理解不深和遗漏知识点等进行讲解、剖析,促使学生的学习、思想、情感体验等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精讲点拨是提升环节,教师要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汇总、提炼和概括,进一步确立这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注意精讲点拨的时机和用时,提高精讲点拨的效果。

5.练习检测。

练习检测是夯实。练习检测以巩固这节课新授知识为主,属于夯实环节。练习检测题以5~8题为宜,可以当堂反馈,将问题及时汇总、讲解。教师要注意各梯度题目的选取量和有效评价的策略、方法。

6.拓展小结。

拓展小结是延伸。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补充及思维的延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布置开放性作业,为学生设计有趣、生动的作业,吸引学生课下进行继续研究。教师应注意拓展小结的形式和用时。

三、实施“六环节”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构开放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自主学习者。课前开放,自主预习;课中开放,学生自主阅读,促进发展;课后开放,自主作业。二是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读书、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知识规律。三是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四是精讲点拨要注意内容的选取,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增强训练的实效性,减少无效教学。五是教师必须在关注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可在起始年级开展收集学法、交流学法、研究学法、推广学法的活动。

四、实施“六环节”教学法取得的效果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中学地理“六环节”教学法在我所任教的班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和学方式的改变。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在概念、原理、规律的生成上研究教法和学法,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下工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和水平,使教学引领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重调动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和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六环节”教学法也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总结,以更趋成熟。

专家评介:

王晶老师带领天津一中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已有多年。他们一直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深化实践。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多学校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需要教师基于学科特点进行具体的教学方式改革。王晶老师和她的团队设计并实践应用的“六环节”教学法就是地理学科的尝试。这六个环节不仅考虑了三维目标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而且各教学步骤有意识地选用学习保持率高的方法,如小组讨论、做中学、学以致用等。这样,学习的过程就有可能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如何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如何让知识学习的过程能够同时成为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过程?这些问题需要王晶老师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陈雨亭)

王晶:开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地理价值观

本刊记者 张 嵘 ■王 晶

请您谈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更自觉、更深刻、更持续地掌握学习。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潜在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利于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您认为还有哪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运用知识与创新的能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思维能力、言语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质疑能力、变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监控中实现,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是诸多能力培养的前提。

请您谈谈学校近期的研究课题、教学改革成果。

■学校开展了中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专项课题“模块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与学模式研究”,地理学科在“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理想的课堂是在传播一种文化。教师的教学思想也逐渐开始由关注教学效率提升到培养学生的地理价值观,提出了以地理学科整体教学、创新型课型的开发为手段形成地理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的获取到形成地理价值观和地理文化的递进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圈点勾画法;角色互换;创设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44-01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培养学习自学能力的观点:“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学生自己能学习,会学习。九十年代,素质教育成为诸多教育家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觉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何为“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定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就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人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目的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封闭教育,使多数学生对当前的教育形势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要着眼于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引导学生认清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增加迅猛,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靠原有的知识“吃老本”是适应不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而知识的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要求,都表明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不行的,必须在中学阶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注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想方设法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我们都能观察到,学生对许多事情都有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做起来他会乐此不疲,不但愿意做,还能做好,即使做得很辛苦也心甘情愿。兴趣是一种稳定的从事活动的动力。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就对桥梁有兴趣,见了桥就看不够,看到关于桥梁的图画和文字知识就摘抄收集起来。正是这种兴趣,促使他后来成为了中外闻名的桥梁专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生物和生物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到处收集生物标本,观察研究,后来著述出版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教师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对初中生来说,竞赛的方式是最受欢迎的,这适合他们争强好胜的个性,可开展经常性的自学竞赛活动,例如:记忆力比赛、口头作文竞赛、词语、诗词接龙竞赛、译文言文竞赛等等,通过不同层次的竞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只是教给他们多少知识,而且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终身会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经常引导。掌握了自学方法,好比人掌握了生活中的一门技巧,它可以让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尽享求知的快乐。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先教会他们最简单的圈点勾画法,即用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用问号标明有疑问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的词语等。圈点勾画法有时也要因课文的不同而不同,如划线的使用,记叙文可划总起句或议论性句子,说明文可划文段的中心句,议论文可划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等内容,形势上的适当统一有利于讨论与交流。在这种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课堂发言不再是教师为难学生,而是学生之间不断互相提问与解答,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交流感受。随着知识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批注法。批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眉批、脚批、旁批、夹批等。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脚批为注释性内容,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出与理解。

3.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1师生角色互换。对学生能够自学理解的课文,可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做法组织课堂教学。一是学生自编自学提纲,主动学习,边读边想,边圈边注,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联想与归纳,达到解疑的目的。二是小组相互探讨。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相互质疑问难,交流自学情况,敢于质疑,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三是集体相互交流。先交流各个小组综合的答题重点和规律性知识及疑难征答,后由教师对难点、重点及不同观点进行适时适度的诱导,集体攻关,由“小老师”解惑释疑,自己作出正确结论。

3.2自编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学内容、讨论情况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自编习题,涉及内容可方方面面,如生字、词音、释词、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写作特色、难句释疑等等。通过自编习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对于学生不容易自学理解的课文,教师一定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巧设导语,激发求知欲。有位教师在上鲁迅的《孔乙己》时,这样设计导语:板书好课题后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回答叫“孔乙己”,老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想了一下回答“是绰号”;老师又问:“孔乙己读了一辈子的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学生面对这一“反常”现象沉思起来,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再如大胆质疑引趣,活跃课堂气氛。“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在上好《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后,可问“愚公移山的精神现在过时了吗?愚公移山的做法今天可取吗?谈谈你的看法”。这时学生会进入热烈的讨论阶段,交流各自看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4.培养阅读积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