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炒股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8 00:2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民炒股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6岁之前,我过得很懵懂。爷爷奶奶不仅年迈,还没受过教育,对我的学习帮不上忙,只能保证我吃好喝好穿好。我父母每年春节回家一趟,每月打个电话给我。在这种无人监督、引导的情况下,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初二时喜欢上同班一个女孩,还跟社会青年有了来往。
16岁那年,因为跟社会青年参与一起影响恶劣的打架事件,我被学校开除了。这年夏天,在父母的张罗下,我到了东莞一家塑胶厂,成了一名普工。
这段日子,我切身体会了父母在外打工赚钱的不易。塑胶厂每天正常上班8小时、平均加班4小时,每周休息一天。车间里充满了刺鼻的塑胶气味,耳边不停传来塑胶机此起彼伏的、轰隆轰隆的开闭模声。即使这样,一个月辛苦下来,工资只有1000多块钱。
也是这段日子,从小在村镇范围内活动的我,充分领略了都市的精彩与无奈。沿着塑胶厂所在工业区走出来,不远处是一条步行街。街边林立着服装店、电器城、酒店等消费场所,街上行走着许多打扮靓丽、表情自信的男女。捏着口袋里不多的钱,瞅着路边玻璃镜里寒酸的自己,我常会生出一种极度自卑的感觉。
现在再想起来,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一个名叫邓刚的工友,是他激起了我不服输的心理。
他跟我同在一个车间,比我大两岁。他的处境和我差不多,学历低,工作经验和技术有限。他比我先进厂半年,进厂不久便报读了一家培训班的电子课程。课程结业后,他跳槽去了一家电子厂,成了一名月薪2000多的技修工。
他辞工去电子厂报到的那一天,我将他送到塑胶厂门口。望着他毫无留恋的背影,我告诉自己:我要向他学习――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种下勤奋与努力,就能收获喜悦与成绩!
这年冬天,我拿出手中所有积蓄,在一家驾校报了驾驶课。每个星期天,经过连续六天的工作,哪怕再累再想休息,我也去驾校聚精会神学习一上午的驾驶课。
我打小对车有好感。我这时的想法是――拿到驾驶证后,要不去开出租车,要不去当私人司机。
2007年夏天,经过长达半年的驾驶课和车考后,我如愿拿到了驾驶证。经过多方打听,我才知道,自己离开出租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开出租车要交一笔数额巨大的押金,之后每个月要交一笔管理费给出租车公司。我父母告诉我,他们能给我的钱,仅仅是那笔押金的1/2。另外1/2成了一条银河,将我和我的出租车隔成了牛郎织女。
利用业余时间,我开始在人力市场寻找私人司机的工作。经过不懈寻找,我找到了几次面试机会。沮丧的是,几次面试下来,面试方都嫌我太年轻,实际驾龄又为零,实在不敢对我冒险网开一面。我的司机梦彻底破灭了。
这次冲动的驾驶经历后,我 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勤奋与努力也要讲方法,使用不当只会白费力气。
2008年春天,在手上又有了一定积蓄的情况下,我辞掉了塑胶厂的工作,租了间房,买了台电脑,开了个股票账户,专门跟一个“股神”老乡学起了炒股。
2008年是个“股神”频出的年份。因为经济形势好及证券市场规范化等原因,这年的大盘指数从3000点左右飚升至了6500多点。塑胶厂里的许多员工都在炒股,就连打扫卫生的阿姨也买了300手股票。我那个老乡在2007年年初投资了5万元,年尾变成了20万元,被大家公认为“股神”。在他的“洗脑”下,我决定告别生产车间,投身股海,成为一名标准的股民。
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平均每天赚100块钱。
我的本钱不多,不到1万块钱。为了实现目标,平时远离阅读的我,在“股神”老乡的指点下,买回来一堆书。每天平均花2个小时,埋首在这些书本中。每天8点起床,看一个半小时的财经新闻;9:30―11:30,13:00―15:00,这两个股市交易的时间段,我的眼睛几乎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脑上的K线图;我还买了一个日记本,每天猛盯K线图之余,盯出了任何心得体会,赶紧如获至宝记下来。
2008年上半年,我确实实现了目标,平均每个月赚了3000块钱左右。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赚钱了并不代表我的炒股技术有多牛,只代表当时的股市的确是牛市,就连我这种虾兵蟹将,也能混水摸到鱼。
2008年下半年来得很快,那场由雷曼兄弟引发的金融危机来得更快,只用了一个多月,不仅我之前赚的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我的1万元本钱,也给节节败退的指数折腾得只剩4000多元。
2008年底,我的“股神”老乡几乎以咬牙切齿的姿态,正式向我宣布了他“金盆洗手”的消息。
他“退出股坛”的第二个星期,我也卖出了所有股票,将股票变成现金,然后捧着我那个由一辆自行车变成的车轱辘,默默地删除了电脑里的股票软件,退了单房,找了一份工作。
这段为期一年半的炒股经历,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确实有无数条路,每条路上确实行走着无数人,可不是每条路都适合你行走的,找到你适合行走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之后,我又行走了许多路:摆过地摊――我进了一批手机挂件,利用工余时间,在天桥上摆摊卖给过往行人,一个多月下来,我的人瘦了一圈,进的唯一一批挂件还没卖完;做过房产中介――每天不是在带客户看房,就是奔波在带客户看房的路上,结果三个来月下来,我没有卖出去一套房,反而领略了不少房产中介黑幕……
2011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了个只需用5000元就能盘下一家麻辣烫小店的机会。我没有犹豫,在前店主手下“实习”一个星期,感觉自己烫出来的麻辣烫“色香味俱佳”后,便接过前店主的店,当起了小店老板。
初当小店老板的日子,我手忙脚乱。每天中午和傍晚时分,是店里的两个小高峰。我舍不得多请人,只请了一个湖南籍的女孩小梅。两个小高峰成了我和小梅的“噩梦”:我们常常不是多给顾客食物,就是少给食物;不是多收钱,就是少收钱;不是忘放调料,就是没将食物烫熟……
小半个月后,我的麻辣烫手艺越来越具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资本了――地球人都知道,要想麻辣烫好吃,要紧的是汤料,对此我狠下了一番工夫研究,至于研究成果,涉及“商业机密”,恕不相告,呵呵;我的小店管理方式也越来越具有“有条不紊”的风范――尽管只有两个人,我还是分了工,我负责进菜、洗菜、烫菜、收钱,小梅负责串菜、端菜、招呼客人、打扫卫生……
2011年12月底,我算了一笔账:小半年时间,不仅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顾客越来越多,5000元盘店费用早早赚来,我还赚了近1万元――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这,是我赚了小梅这个女朋友。不要问我与小梅是怎么开始的,这个,涉及我和小梅的情感隐私,我得征得她同意再说!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YY一下:我的店成了麻辣烫界的“俏江南”,我成了麻辣烫版汪小菲,小梅则成了麻辣烫版大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