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篇1

回到那个相识的初夏,你一身休闲装清爽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遮住耳畔的短发整齐有致,恍然,我的一句简简单单的招呼打破了那时的宁静与尴尬,你有些惊讶,轻轻转过身,微微地对我笑了,于是,在一些随口的聊天当中,我们逐渐靠近了,成为了一对陌生的朋友,本以为,这种友好的关系应该会持续很久很久,可是。。。

班上的同学开始排斥你了,我和彗也无法再忍受,凉风吹过的季节的那段无知的友情最终还是断了,我知道,你早已发现,我们三人回不去了,如今即使玩得再好,也隔着一面透明的墙,那代表着我们的懂得,我们的不信任。。。

林荫小路上,我牵着另外一位好友的手与你??肩而过,互报微笑,只是,你的双瞳中却显露出一丝凄凉,那一刻,我的心好痛好痛,但依旧明白,不能挽回。。。

淅沥的小雨柔柔地飞舞。我和你一起飞奔于雨中,共同回忆着开学的第一天,重复着那段时间仅有的快乐,那一刻,幸福荡漾两人心坎,迅速跑过,就此分别,对不起,我们真的回不去了。。。

篇2

doi:

10.11847/fj.35.6.1

Asset Specificity, Product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Enterprise Technical Innovation

TIAN Zhi-long, LIU Ch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resource-based view and competitio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 asset specificity o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by using the balanced panel data of 269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isted on China’s SMEs’ board from 2010 to 2014.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s that:(1)the asset specificit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2)the product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s a complete mediating effect and the enterprise technical innovation has a noticeabl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set specificity and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3)the enterprise technical innovation has also played a noticeable moderating ro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set specificity and the product competitive advantage; (4)this moderating rol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product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the asset specificity o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n theory, and h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play the role of asset specificity.

Key words:asset specificity; product competitive advantage; enterprise techn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1 引言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企业进行着大量的专用性资产的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常常进行这种投资以获得与大企业的合作[1]。研究?Y产专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专用性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考察资源(能力)与绩效的关系是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但大多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直接考察资源(能力)―绩效间的简单、直接的关系,而完整的分析框架应该是战略资源―战略行为―竞争优势―绩效[3]。现有的关于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研究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者们对于资产专用性创造价值的内在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系统[4]。周晓东和项保华[5]指出,竞争优势最终应当体现在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张敬伟和王迎军[6]主张,在研究竞争优势时,应该以产品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那么产品竞争优势是否会在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资产专用性会引发机会主义行为。学者们在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有研究探讨了不同治理机制对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影响[7,8]。除此之外,学者们也研究了企业外部因素如环境动态性、产业技术水平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8,9] ,但现有研究对企业内部因素关注还不够。Teece[10]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来自于企业拥有的独特的资源,也取决于企业配置这些资源的方式。创新是一种对资源进行组合的创造性活动[11],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价值的核心战略。一个有趣的研究问题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否会影响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本文联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竞争理论,实证研究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揭示产品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与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战略资源―战略行为―竞争优势―绩效的分析框架提供了依据,也为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专用性资产投资的经济价值及技术创新在发挥这种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指导。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资产专用性指的是在不牺牲其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置于其他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专用性资产是为了支持某些特定交易进行的投资,一旦形成,就会被锁定在特定的交易关系中,若再做他用,其价值就会贬值[12]。因此在供应商企业的专用性投资做出后,客户企业就有可能把供应商对自己的依赖作为谈判的筹码,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攫取更大份额的可占用准租。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来抑制机会主义风险。这些机制的形成与运行是需要成本的。因此,资产专用性增加了所有治理形式的交易成本[12],这将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负向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常常进行着大量的专用性投资,这是因为专用性资产具有价值创造效应。资源基础理论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解释。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异质资源与能力的组合,如果企业拥有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就比其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使得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容易获得持续的高水平绩效[13]。Williamson[12,14]将资产专用性分为六种类型:位置专用性(site specificity)、实物资产专用性(physical asset specificity)、人力资产专用性(human asset specificity)、专项资产(dedicated assets)、品牌资产(brand name capital)与临时专用性(temporary specificity)。专用性资产是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所做的投资,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与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如当一家企业选择了某一个专用性的地理位置后,这种位置资源不仅是有价值的,而且是稀缺的,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是难以模仿的,因为其他企业不可能或者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才能获得这种位置优势[15];专用性的人力资产是企业在与特定客户进行交易、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员工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逐步建立的,它同样具有较大程度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专用性资产构成了企业异质(heterogeneity)?c稳定性(immobility)的资源,使企业获得了独特而又难于模仿的市场竞争优势[9]。专用性投资相比非专用性投资更有效率,可以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16];专用性资产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人才、知识和技术在企业间的传递, 特别是隐性知识更能促进合作双方核心能力及关键资源的积累和增长,有利于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促进合作双方核心能力、关键资源的累积和增长[17]。不少学者发现专用性资产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18],从而加强企业绩效[19]。实际上,交易成本理论在强调资产专用性增加交易成本的同时,也认为专用性资产会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以及收入的增加,并指出当增收和(或)节支超过治理成本(交易成本)时,增加资产专用性才是允许的[12]。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 产品竞争优势在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1)资产专用性与产品竞争优势

产品竞争的实质是价值竞争[6],产品竞争优势是一种价值优势,是顾客感知到的某些企业提供的比其他企业更加卓越的价值[20]。价值优势可以细分为功能优势、可靠性优势、便利性优势、价格优势等维度[21]。专用性资产使企业以竞争对手不具备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形成产品竞争优势。如位置专用性可以节约企业与客户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取得价格上的优势,而且在客户附近设立机构和驻派人员,企业能够对其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获得便利优势等;专用设备、工具等实物资产或者专项资产,提升了开发与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可以创造功能优势、可靠性优势等。总之,恰当的专用性资产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形成差异化产品或服务,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产品市场中获取战略性竞争优势[22]。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产品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

从客户角度看,产品的最基本价值是低价格和差异化。产品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上。差异化的产品可以通过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来锁定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当客户的忠诚度提高时,其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23],有利于企业获得价格上的优势。当企业相比于竞争对手有更强的成本优势时,企业可以让客户以较低的代价获得相同的价值,或者以同样的代价获得较大的价值,有利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伙伴关系并增加市场份额。同时,成本优势也为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空间。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 产品竞争优势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产品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

资源基础理论的代表学者Kay[24]认为,当企业将独特的能力(资源)应用于产业或市场中的时候,就变成了竞争优势。张敬伟和王迎军[6]在总结了不同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竞争优势分解及分析逻辑。该逻辑认为企业的各种能力(资源)是通过企业提供的产品来创造顾客价值优势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也就是说资源优势是通过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来提升企业的绩效。依据这一逻辑,专用性资产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会通过提高产品竞争优势来为企业绩效做出贡献。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 产品竞争优势在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即资产专用性通过产品竞争优势来影响企业绩效。

2.3 企业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

(1)技术创新在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技术创新可以降解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风险,从而改善企业绩效。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越强,就越能够对专用性资产进行创造性地利用,其产品的实现难度也就越高,竞争者就更加难以模仿,客户寻求替代者愈发的困难,对企业的依赖性更强。这样就降低了专用性资产遭受的机会主义的风险[7,9],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资产专用性可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绩效。资产专用性建立了投资方与接受方间的相互依赖性[12],这种依赖性增强了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15],由此会极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在企业间的传递,有利于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开发和创新速度[17]。吴爱华等[25]的研究发现专用性投资有利于合作创新的形成,而合作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效率[26]。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 技术创新在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2)技术创新在资产专用性与产品竞争优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技术创新包括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两种形式。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创造性地开发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工艺、设施,可以提高实物资产或专项资产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如前文所述,专用性资产可以促进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速度,提高创新效率与绩效,从而提高产品竞争优势。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 技术创新在资产专用性与产品竞争优势的关系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我国中小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些企业进行了较多的专用性资产的投入。具体来说本研究从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中剔除以下公司作为研究样本:(1)在2010~2014年5年间对销量前5名客户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企业研发费用以及其他财务数据信息披露不全的上市公司;(2)企业在2010~2014这5年间出现过重大重组,如*ST、ST、PT的公司;(3)处于产业链下游行业中的企业。根据证监会的行业分类,这些行业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木材家具、医药生物制品行业。因为这些行业中的企业面临的客户主要是渠道中的中间商,其?营所需的专用性投资并不明显[9]。本文从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CSMAR数据库,获得符合条件的269家企业2010~2014年连续5年的1345个平衡面板数据。

3.2 变量的测量

(1)企业绩效。本研究采用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具体来说,选择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来进行测量,销售净利率为净利润占营销收入的百分比。同时利用总资产报酬率作为稳健性检验的指标,总资产报酬率为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占期初与期末资产余额合计平均值的百分比。

(2)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构成复杂,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对它的衡量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袁琳和赵芳[27]在其研究中采用“公司向前5名客户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值”作为在资产专用性上的投资程度的替代变量。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公司产品销售对象的固定及单一,增强测量的准确性,将样本企业限制在制造业上游行业的上市公司。这种做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其他学者如于茂荐和孙元欣[7~9]所采用。本研究采用以上学者的方法,利用“公司向前5大客户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百分比”来测量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在样本选择时去掉了处于产业链下游行业的企业。

(3)产品竞争优势。产品竞争优势是顾客感知到的某些企业提供的比其他企业更加卓越的价值。这些价值具有多个维度,直接对产品竞争优势进行测量是困难的。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企业产品销售实践中,当产品本身的竞争优势较弱时,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广告、销售人员及采用更优惠的销售政策来扩大销量,这些措施都会带来企业销售费用的增加。因此,企业投入的销售费用越多,表明其产品竞争优势越弱。在现有文献中,郑立东和程小可[28]借鉴Kale和Loon[29]的做法,利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收入来近似衡量上市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该值越大,企业的竞争地位越高。这说明销售费用与竞争地位间成反向关系。市场竞争实质是产品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地位越低,说明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越弱。因此,本研究采用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的负值来衡量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

(4)技术创新。国内外现有文献多以研发投入、研发产出来度量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主要用公司年度研发支出作为测量指标,研发产出主要用专利申请数来表示。张杰等[30]认为在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用专利数量作为创新活动的度量指标未必是一个有效的测度方法,使用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作为度量指标更具合理性。本研究支持这种观点,用公司年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来表示企业的技术创新。

(5)控制变量。企业绩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与多数学者一样,本研究选择公司年龄、公司规模、财务杠杆、运营效率、公司成长性、股权集中度作为控制变量。公司年龄用lnAge来表示。Age=Ti-T0+0.5or1,其中Ti=(2010,2011,2012,2013,2014),T0为公司首次注册年份。注册时间在当年的6月30之日前则加1,之后则加0.5。公司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来表示。财务杠杆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运营效率用总资产周转率来表示。公司成长性用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表示。股权集中度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表示。

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各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产专用性的平均值为31.28%,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资产专用性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资产专用性与销售净利率正相关,与产品竞争优势正相关,产品竞争优势与销售净利率正相关。各变量间的关系需要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进行精确的验证。虽然大多数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不大,都没有超过0.5,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同时放在模型中进行回归。

4.2 回归分析

(1)数据的平衡性检验及回归分析模型选择

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首先需要检验数据的平衡性以避免变量不平稳而出现伪回归。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数据的平衡性。采用LLC检验同质单位根过程,采用 IPS、ADF、PP检验异质单位根过程。所有的变量在四种检验中的检验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值(p值)都小于0.01,表明各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单位根,各变量稳定且存在长期均衡,回归不属于伪回归。

各回归模型需要在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间进行选择。首先对各模型进行F检验,判断各模型应选择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的检验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值)都小于0.01,因此各模型适合于固定效应模型。然后对各模型进行 Hausman 检验,判断各模型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各模型检验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值)都小于0.01,拒绝了原假设,表明随机效应与解释变量无关,各模型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本研究选择个体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由于面板数据容易出现异方差与自相关,为了增加模型估计的有效性,本文采用EVIEWS 6.0中的带有怀特异方差调整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回归分析。

(2)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产品竞争优势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文依据 Baron和Kenny[31]提出的检验中介作用的方法并按照温忠麟等[3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来考察产品竞争优势在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间是否具有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模型1 是企业绩效对控制变量的回归。控制变量中公司年龄、财务杠杆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公司规模、运营效率、公司成长性、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资产专用性,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016,p

(3)资产专用性、产品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检验

本研究利用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来检验调节效应。表1中的模型7表明,因变量为企业绩效时,资产专用性与技术创新的乘积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003,p

在假?O4和假设6得到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本文还试图检验技术创新是否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温忠麟等[33]提出了对“有中介的调节变量”进行检验的步骤,即“先检验调节效应,再检验中介效应”。表1中的模型7与9检验了两个调节效应,我们再考察资产专用性、技术创新及两者的交互项在加入产品竞争优势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表1中的模型10的结果显示,产品竞争优势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530,p0.5),这说明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完全通过产品竞争优势这个中介变量起作用。综上所述,技术创新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即技术创新在资产专用性与产品竞争优势的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而且这种调节作用会进一步通过产品竞争优势的中介效应来影响企业绩效。

4.3 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结果是否可靠,我们做了如下的稳健性检验。

(1)更换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企业绩效会受到其衡量指标的影响。销售净利率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衡量企业获利能力,而总资产报酬率则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得水平。本研究选择总资产报酬率代替销售净利率衡量企业绩效来检验本研究的稳健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假设同样是成立的。

(2)重新选择样本进行检验。2011与2012年中小企业板增加了新的上市公司,我们重新选择2012年12月31日前中小企业板上市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486家公司在2012~2014年3年间的1458个平衡面板数据重做上述回归模型,本研究的假设也得到了检验。

限于篇幅,稳健性检验的回归分析结果本文从略。

5 结论与启示

考察资源(能力)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是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竞争理论相结合的视角,利用我国中小企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4年间的269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资产专用性、产品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企业技术创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增强资产专用性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这表明在中小上市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绩效的双重效应中,“价值创造” 效应超越了“交易成本损失绩效”效应。这可能是中小企业在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时(后),建立了恰当的治理机制,从而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7,8]。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更倾向于采用非正式的关系机制来代替高成本的正式机制[34],利用信任、承诺、信息交流等关系规则来实现对专用性资产的治理,降低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且通过合作来进行价值共创,发挥专用性资产的资源优势,提升双方的经济效益。同时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大都是一些高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技术投入往往较高,而在技术投入高的产业里,增加专用性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9]。因此,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嵌入到下游企业的供应链中,进行专用性资产的投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与发展。

(2)产品竞争优势在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中起到了完全的中介作用,即资产专用性是通过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来增强企业绩效的。本研究从专用性资产这一独特资源视角,实证了战略资源―战略行为―竞争优势―绩效的分析框架[3]以及张敬伟和王迎军[6]提出的能力(资源)优势―价值优势―绩效优势的竞争优势逻辑链,打开了资产专用性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黑箱”。这也启示企业在投入了专用性资产后,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响应客户的需求,将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3)在资产专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正向的调节作用。资产专用性是否能提高企业绩效,关键在于其所带来的“价值创造”与“交易成本损失绩效”两种效应的比较。企业在投入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后,同时加强技术创新,更有利于促进下游客户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于茂荐和孙元欣[9]研究了产业技术投入在专用性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认为在技术投入高的产业里,增加?S眯酝蹲视欣?于提升企业绩效;而在技术投入低的产业中,增加专用性投资则不利于企业绩效。本文深化了他们的研究,即将调节变量从中观层次的产业技术投入深入到微观层次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即使企业处于技术投入水平高的产业,在投入了专用性资产后,也不能被主导顾客及其所处的价值网络锁定而坐享其成,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整合专用性资产,进行价值创新,进一步创造性地获取专用性资产带来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3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养精种子汤(YJZZD)对缺氧雄性大鼠生殖机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氧组、五子衍宗汤组、养精种子汤低剂量组和养精种子汤高剂量组。用模拟高原5 000米的低压舱,造成大鼠生殖系统损伤模型,观察服用养精种子汤、五子衍宗汤(WZYZD)前后动物的常规及FSH、LH、T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组活率、活力、计数显著降低(P

【关键词】 中药;养精种子汤;五子衍宗汤;高原;生殖机能;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Yangjing Zhongzi decoction(YJZZD) on reproductive function injury in hypoxia male rats. Methods 45 Sprague-Dawley(SD)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normal group,hypoxic group,WZYZD group, high-dose YJZZD group and low-dose YJZZD group. The hypoxic group,WZYZD group, and large-dose YJZZD group and low-dose YJZZD group were raised in a hypobaric chamber simulating 5000 m altitude for four weeks respectively,and then observed the improvement of general seminal parameters and sex hormones.Results Compared to normal group,hypoxic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sperm density,motility and viability(P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gjing Zhongzi decoction;Wuzi Yanzong decoction,plateau;reproductive function

高原环境对男性生殖功能有抑制作用,主要原因是由高原缺氧引起的,一方面是直接作用于生殖细胞,引起生殖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则作用于生殖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生殖能力[1]。本实验利用动物高原缺氧模型评价临床验方养精种子汤的效果,并设五子衍宗汤作为阳性治疗对照,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180~210 g,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许可证号:渝20020002,符合SPF级标准。常规饲养1周后使用。

1.2 药物与试剂

养精种子汤(由黄芪、熟地、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桑葚、仙茅、仙灵脾、丹参、陈皮、茯苓组成)。五子衍宗汤(由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组成)。以上中药均购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将上述药材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制成煎剂,五子衍宗汤每毫升含生药2 g,养精种子汤每毫升含生药2 g。人促卵泡生成激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睾酮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人促黄体生成激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分组 将实验动物随机等分为5组:正常组、缺氧组、五子衍宗汤组、养精种子汤低剂量组和养精种子汤高剂量组,每组9只。正常组平原200 m正常饲养;缺氧组、五子衍宗汤组、养精种子汤低剂量组和养精种子汤高剂量组,在模拟高原5 000 m的低压舱(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提供)中饲养4周,每天早上8点钟停止减压60 min,以便进行药物灌胃、更换食物和打扫卫生。

1.3.2 实验给药 五子衍宗汤组予五子衍宗汤12 g/kg·d-1灌胃4周,养精种子汤高剂量组予养精种子汤35 g/kg·d-1灌胃4周,养精种子汤低剂量组予养精种子汤10 g/kg·d-1灌胃4周。4周后,处死动物。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4.1 、附睾系数 大鼠称重后断头,取出双侧和附睾称重。并计算重量/体质量为系数,附睾重量/体质量为附睾系数。

1.4.2 活力和活率测定 采用文献[2]方法取悬液。取少许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在倒置显微镜下镜检100个(5个视野),分别计算快速前向运动数、慢速前向运动数、非前向运动数和不活动数。计算活力及活率。

1.4.3 计数 采用牛鲍氏计数板,参照红细胞计数方法,进行计数,以悬液数×稀释倍数/右侧附睾尾重量表示,单位为(数/100 mg 附睾尾组织)。

1.4.4 畸形率检查 取一滴悬液置洁净载玻片一侧,推片,晾干,甲醇固定5 min,2%伊红染色2 h,冲洗,晾干,高倍镜下(×400)检查200个完整的,记录无钩、香蕉、无定形、双尾畸形及其他尾部畸形数。畸形率以畸形总数/200表示。

1.4.5 内分泌激素的测定 用10%乌拉坦麻醉后,1 000~1 500 mg/kg腹腔注射(ip),用促凝负压管直接心脏取血。血液置4 ℃冰箱中凝固,然后离心10 min,分离出上层血清,置于-20 ℃冰箱中保存。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促卵泡生长激素(plasma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睾酮(testosterone,T)值,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附睾系数 缺氧组、附睾系数较正常组偏高,正常组与缺氧组比较,P

2.2 活率、活力 缺氧组活率、活力明显降低,各组与缺氧组比较,P

2.3 计数 缺氧组计数明显减少,各组与缺氧组比较P

2.4 畸形率 缺氧组畸形率增高,各组与缺氧组比较,P

2.5 内分泌激素测定

FSH各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缺氧组LH、T含量明显下降,各组与缺氧组比较,P

表1 养精种子汤对缺氧雄性大鼠附睾参数变化的影响(略)

Tab.1 Effects of Yangjing Zhongzi decoction on sperm paramet

与正常组比较:a P

表2 养精种子汤对缺氧雄性大鼠血清FSH、LH、T水平水平变化的影响(略)

Tab.2 Effects of Yangjing Zhongzi decoction on the level of plasma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luteinizing hormone(LH),and testosterone(T) of the hypoxia male rats

与正常组比较:a P

3 讨论

高原缺氧环境不仅能造成、的损伤[3],而且影响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有报道认为高原低氧可抑制LH分泌,可能对FSH分泌无影响[4],可使T含量降低[5]。本实验表明,大鼠在模拟高原缺氧环境下,活率、活力、计数均下降,畸形率增加,质量下降。且LH、T含量均下降,从而引起生精障碍。

五子衍宗汤是著名的补益中药,具有添精补髓、疏利肾气、种嗣衍宗之功,主治肾气不足、阳痿早衰、遗精等症。现代医学证明,本方能提高小鼠的血睾酮水平,增强数,加强活动能力[6]。本实验也表明,五子衍宗汤能明显改善缺氧环境下大鼠的活力、活率,提高数目,减少畸形率,增加促性腺激素LH及雄性激素T的分泌。

在临床中研究发现,生精障碍临床可表现为少症、弱症、畸形症,甚至无症及无,属中医“精冷、精空、精少、无子”范畴。本病与肝肾精血不足、脾虚湿胜、湿淤阻络有关,肾虚、血淤、湿热为其主要病机,因此本研究确立了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化淤利湿的治疗原则。养精种子汤是临床中医验方,该方既用菟丝子、枸杞子、仙茅、桑葚等滋补肝肾,又用黄芪、熟地益气养血,还以丹参活血化淤,茯苓、陈皮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滋补肝肾,填精养血,兼活血通络之功,对治疗男性生精障碍有较好疗效。本实验表明,养精种子汤能明显提高高原缺氧下大鼠的活力、活率,提高数目,减少畸形率,增加LH及T的分泌(见表1、2),且养精种子汤高剂量组与五子衍宗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五子衍宗汤与养精种子汤均能改善模型大鼠的质量和血清LH、T水平,且既能补肾又能活血、利湿的养精种子汤疗效优于单纯补肾的五子衍宗汤。

【参考文献】

[1]吕伟宏,田怀军.高原环境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4):1090-1092.

[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509-511.

[3]FARIAS J G,BUSTOS-OBREGON E,ORELLANA R,et al. Effects of chronic hypobaric hypoxia on testis histology and round spermatid oxidative metabolism[J]. Andrologia,2005,37(1):47-52.

[4]SAWHNEY R C,CHHABRA P C,MALHOTRA A S,et al. Hormone profiles at high altitude in man[J]. Andrologia,1985,17(2):178.

篇4

挖掘出蕴藏在数字中的“新闻”

2009年,金融危机对宁波经济冲击强烈。2009年一季度1%的增长,让人们对宁波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质疑。第三季度,宁波经济重新站上了两位数的增长区间。“V”字型反转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特殊经济环境下的这种“过山车”式发展对宁波经济意味着什么?

2009年,宁波经济成功反转,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自主创新,是自主创新背后一件件产业化的授权专利,让宁波经济在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站稳了脚跟。在相关数据的对比中,有一组数据让我们发现了新闻眼,那就是在宁波获得的上万件授权专利中,95%来自民营企业。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授权专利的高产业化,使宁波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而这种质的飞跃,正是宁波实施的以“专利、品牌、标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在危机之年的效应显现。

经济变化的数字体现

经济报道的难点,就是要让人们在数字的变化中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轨迹。作品《转型升级》同样面临着这一难点,反映经济变化的数据很多,选择什么样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最能表现主题,成为报道能否成功的又一个关键环节。

经过前期大量的筛选,宁波海天集团、沁园集团以及利时集团进入我们报道的视线。这三家企业各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些企业在危机中的逆势崛起,依靠的就是自主创新的积累。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深入采访,“宁波经济转型升级,危机之年遇到历史性节点”这一凝聚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结论,让我们找到了2009年宁波授权专利出现“井喷”的原因。

在作品的形成过程中,主创人员通过大量的采访,请教有关经济专家,力求报道能够客观、公正、深入反映这一新闻事实。在此基础上,主创人员精心策划,用心设计,对报道中涉及的数字如何表现,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接受并理解这一变化等等,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抓住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会长王景川在宁波检查工作的有利时机,进行采访,增加了报道的分量和深度。

探究数字背后的历史

用历史的视角透视新闻事件,是报道深度的体现,授权专利突破万件仅仅是一个历史的瞬间,展示这一历史瞬间的必然性由来,是作品《转型升级》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报道不仅仅停留在事件本身,更多的是对数字背后历史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挖掘。

万件授权专利只是一个普通的经济数据,而在危机之年,这一数据的出现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200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广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以及市场机制的“倒逼”下,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活力被空前激发,一个个为自主创新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宁波涌现,以“专利、品牌、标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引领着宁波经济创新发展。

作品《转型升级》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追溯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的轨迹。从单个创新主体到市级层面的战略性思考,使报道走向纵深,一个个闪光数字透射出宁波经济科学发展的轨迹。授权专利连续四年保持年均35%的增速,九成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半数以上产业化、利润增长能耗下降等等,正是这些数字彰显了宁波经济在危机之年实现“V”型反转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昭示了宁波经济走向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一新闻事实。

数字的形象化展示,现场出镜的恰当运用,同期声和画面的精心选择与组接,充分运用电视特有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结构上层层递进,使作品《转型升级》的主题更加集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翔实的新闻事实,让广大观众看到了宁波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广阔前景。对新闻事件的延伸思考和报道以及强烈的数据对比和阐释,使《转型升级》摆脱了事件本身的平面化报道,走向了多元立体的层面,让宁波经济的年度瞬间表情以影像的形式被记录下来,较好地凸显了年度经济主题,让广大观众在发展“苗头”中体味宁波经济的希望,起到了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使作品具有了较强的前瞻性。

篇5

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出版业的经济范畴不仅局限于动漫、旅游、艺术品等原有形式,而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形成了一种新锐而极具个性的网络文化产业链,这也是数字环境下所带来的全新出版产业经济形态。在数字环境下,网络互动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电子商务平台等模式,使得出版产业形成特有的网络文化出版,既满足了网络时代人们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也将信息系统源头赋予人们,促使新一代网络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伴随图书出版行业快速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境。事实上,作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意义的出版观念在数字化时代已很难适应发展的要求,网络也逐步成为图书出版的重要构成平台,而这对于出版产业经济发展而言也必然需要一定的创新措施。因此,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概述

出版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初步发展,并伴随着新世纪电子商务活动的兴起而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尽管国内相关研究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理念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但相关研究规模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逐步成熟。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探讨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聚焦于数字化出版对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诸多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认为文字作品是否具有实体意义上的发行作为出版的标准,其与传统意义上发行理念十分接近。我国出版管理部门规定实体性出版物是指书籍、杂志、报纸等,因此文字性作品只有借助上述实体存储介质才能被认定为出版。而数字环境下所带来的网络化出版只是借助虚拟的网络系统,因此不具有实体性,不能够作为出版物来看待,从而不能看作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方向。然而,就出版的核心价值而言,其不仅具有实体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传播文化知识的精神类别属性。因此,过于强调出版的实体性缺乏足够科学性,从而不能看作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方向。

2. 商业经济性是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本质属性

在数字环境下,任何一种出版活动都具有一定商业性,即以获得相关利益为目标。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并非一种公益性活动,而对于出版效率与出版质量优劣的根本衡量标准在于对其盈利状况进行评价[1]。尽管商业化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各行业经营状况的根本目标,但作为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公益属性,而忽视公益属性或社会属性的出版活动必然不具有生命力。

3. 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具有网络出版的特性

对于网络出版而言,构建相应的法规极为必要。我国立法机构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网络数字出版的法律规定,并对数字出版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定义。然而,由于网络推广趋于大众化,使得数字出版的法律要求界限往往不够明确,这也影响法律规定效力的发挥,因此出版产业经济发展有必要处理好网络出版的规章性与合法性问题。

二、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字式语言、评论、新闻、趣闻杂事等一系列出版方式屡见不鲜,形成了独特的出版产业文化机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 信息管理困难,制约数字环境出版产业经济发展

在数字模式的催生下,出现了一些公民有意识构建公共信息评论或转发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一些付费文章、杂志、书籍等进行免费传播,使出版产业的经济发展面对盗版及违法出版的困境。另外,期刊社、出版社等也可以将文章通过数字途径进行传播。然而,由于数字出版的公开性和复杂性,容易出现数字出版平台管理的漏洞,从而制约新兴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2. 数字环境模式下存在网络出版文化价值取向偏离

由于网络自身传播的特性,使得网络出版文化产业的内容存在许多问题。如传播方式、传播者身份、传播时间地点和经营者都出现虚假性,最突出的就是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目前看来,数字环境中存在大量抨击社会、阴暗心理的思想内容,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黑色网络出版文化,造成人们自身价值取向畸形,影响了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3. 出版产业在数字环境下容易形成泡沫产业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热情高涨,纷纷建设网络出版产业基地,举办数字出版活动,这对推动各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建基地和办展会比较容易见成效,因而近年形成一股基地和展会热[2]。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多数出版社都已经构建数字出版平台,而这一数字也在不断增长,相关的出版企业也进行了有效联合,逐步构建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不少城市在将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各类数字出版形式、出版企业出现的频率也络绎不绝。在数字环境的影响下,不少出版企业也顺利转型为专职数字出版企业。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规划,出版产业内部行业的重复建设,数字出版产业的盲目发展,很容易形成数字出版产业的泡沫。

4. 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文化内容创新不足

篇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设计 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更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文化科技实力的重要看点之一。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程起步较晚,而传统图书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压缩、光盘存储、网络等现代手段,将图书馆馆藏的印刷型、缩微型、音像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资料转化为数字化、电子化的光盘文献或网络信息,并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储存在特定的网站中为大众提供知识服务的图书馆,然后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播和接收,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各种知识服务。

2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首先,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新兴的信息“移植”工程,建设经验不足,加上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各自为战”无法实现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的协调一致,数字化建设工作处于低效运行阶段。因此,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重复建设现象,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其次,学校重视不够。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硬件维护、软件开发以及人员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经费维持正常运转,资金投入少难以满足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导致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发展乏力。最后,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习新事物接受能力差,人员培训的再发展工程无法实现一体化和科学化,出现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

3 数字图书馆的设计特点

“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本地和远程用户可以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一致性访问,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最终信息”。

3.1 信息资源数字化虚拟化

在数字化图书馆中,一切文本、数据以及语音图像等资源都是经过信息技术处理的数字化虚拟化信息,形成了与传统图书馆鲜明的实体差异,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虚拟化是有形的图书资料转变为无形文本资源的主流形式,更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者由被动的资源管理人员转变为信息收集者、管理者与传播者,成为拥有更多受众群的社会文化工作者。

3.2 信息使用网络化共享化

数字图书馆以微机、网络与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而且使用者可以在微机上通过网络登陆数字图书馆查询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一般都来自具备一定上网能力的网民。根植于网络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成为使用者免费使用的共享资源,从而摆脱了传统图书馆建筑实体的束缚,走向开放、共享的网络虚拟空间,为大众提供了及时便利高效的知识服务。

3.3 信息存取方便化自由化

随着微机以及网络的普及,上网查询成为诸多网络使用者的“家常便饭”,因此,以互联网为信息传输媒介的数字图书馆具有“与生俱来”的存取优势,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对数字图书馆的现有信息资源享有不受时间空间影响的全天服务,从而实现了信息存取的方便化自由化。

3.4 日常工作个性化专业化

“用户需求是个性化服务的原始动力,在模式内形成以用户需求为轴心的多要素跃进式增长是个性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客户就是上帝,满足客户需求是“必须的”。因此,素质图书馆的设计与建设都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通过满足客户需求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4 数字图书馆的科学建设

“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把人类社会带入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4.1 信息输入

对于已有的馆藏信息如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资源进行整理和条理化处理,分门别类地将有形的馆藏信息转变为无形的数字化信息。在馆藏信息的“移植”中工作人员要注意保障信息资源的“原封不动”,确保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4.2 资源整合

管理人员要注意整合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高度统一的信息平台,还要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使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和知识服务。所以,科学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提升查询平台的服务功能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首要原则。另外,及时取得领导重视,使领导认识数字图书馆构建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加数字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和谐发展。

4.3 人员培训

数字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科技工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树立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自我提高意识,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参加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适应数字图书馆管理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

总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数字图书馆的强大育人功能,积极发挥创造力,推动数字图书馆在兼收并蓄中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

[2]高艳明.浅谈数字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2012.

[3]刘剑涛.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模式[J].晋图学刊,2011.

[4]褚选玲.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若干问题[J].群文天地,2013.

篇7

20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的循环经济的全新思路,争取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美国是一个环保主义流行的国家,不仅重视对废品和垃圾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其成为再生资源,而且十分重视循环消费。可以说,在当今美国,循环消费已成为美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有各种二手商品市场,有节俭商店――旧货店,从瓦罐到衣服、家具、家电,应有尽有,让同一消费品经过多个消费过程,其社会效益并不亚于以废品、垃圾处理和加工为中心的资源再生工作,对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起了积极作用。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循环经济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在德国,循环经济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由于政府、企业和国民的密切合作,循环经济已发展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官方统计数字表明,德国的垃圾利用率高达50%,创造的价值高达410亿欧元。其中一些行业如包装生产和玻璃生产行业甚至达到80%。

日本每年排放出产业废弃物4亿吨,生活垃圾约3000万吨。过去绝大部分废弃物都被用来填海或焚烧,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可再利用资源,还污染了环境。为了节约有限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安全,上世纪末以来,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促进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此外,日本还立法规范了建筑材料、家用电器、汽车、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的循环使用。日本每年废弃500万台汽车、1800万台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现在都通过各种方法予以回收利用。可以说,日本的循环经济方针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国民的理解和支持,企业和国民都积极响应,主动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工作。日本理光、松下电器、索尼、丰田汽车、三洋电机、夏普等公司都采取了有效措施,基本上达到了“产业垃圾零排放”标准。此外日本早就对生活垃圾实行了分类,将那些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集中到一起放到指定地点,以便利用。

篇8

关键词:责任 创新 主动实践 服务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越发显得重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高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如何,既成为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成为衡量其社会影响力高低、创新实践能力强弱、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影响因子。高校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展的今天,高校不仅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历史责任,同时更应该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盾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高校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创新、信息传播、应用集成、创新引导和知识辐射作用,在服务地方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理当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 高校积极融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是国家的重托和历史的使命。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同年11月,教育部、科技部在杭州联合召开的“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各高校要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积极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切实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迈上新的台阶,努力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2007年6月,教育部长周济院士在广州“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又一次强调;高校要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求发展:要以产学研结合为战略抓手,把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使高等学校的发展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要进一步科学定位,明确服务面向,坚持以学科建设作为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坚持立足本地、本区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作出当地人民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贡献。由此可见,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对高校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在贡献中践行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高度的要求。因此,高校积极参与到创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伟大事业中去,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把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创新求支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既是国家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重托。

2 高校要把推动技术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石。强化责任意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曾这样诠释“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责任观”。他指出,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华中科技大学的责任”: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中定位、体现我们的责任;要在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定位我们的责任;要在中国大学争创一流的进程中定位我们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理解我们应扮演的角色,才能融入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找到我们适合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将分散的实力转化为整体的优势,将地方的兴趣转化为学校的优势,将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将知识转化为产业。李校长的诠释,可以说高度地概括了高校的责任意识,阐述了学校发展的基石。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本来就密切联系的高校与社会关系更加紧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高校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不仅需要保持自己应有的独特品格和价值趋向,同时,还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高校的教育责任以及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前进的社会责任,必须在以育人为本的前提下,把向公众提供的社会服务作为自身的~项重要职能加以重视。高校的社会责任已成为其现实使命,特别是在创新时代,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但肩负着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历史责任,同时也肩负着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推广的时代责任。因此,高校在自己的目标定位中,理当把推动技术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石,应该紧密围绕国家、区域、行业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在育人、科研、成果、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3 高校应把创新和应用、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近些年来一些重点高校在自己的战略定位中都明确提出一个观点,要通过知识的保存、传播、扩张和转移,为提高国家和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出贡献:要通过建立多方位、多角度和多元化的产、学、研联盟和服务平台,构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体系:要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实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行动中,践行高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像华中科技大学就提出了“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并将“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确定为自己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紧密围绕国家、区域、行业的迫切需求,明确作为自己推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研产”相结合的创新链、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责任。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的功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单一知识传授己不再是高校唯一的职责,高校的职责和功能已经向着知识传授、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三者协调统一的方向发展。而在这其中,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已经成为大学的核心功能之一。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先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思想和知识创新的源泉,理当在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这不仅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期盼和公众的希望,更是自己的责任所在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在自己的战略定位中,理应将创新应用、主动实践、服务社会、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高校必须在创新实践中牢固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用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去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以及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创新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这一点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4 明确定位、主动实践,在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伴随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个高校围绕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取得了非常令人注目的成果。如华中科技大学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

产学研创新链、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支持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就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赢得了企业良好的赞誉。

在华中科技大学,以机械学院为代表的各个专业院系,明确战略定位,牢记神圣职责,紧密围绕国家、区域、行业的迫切需求,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服务社会和创新实践活动。以机械学院为例,在机械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副校长兼机械学院院长邵新宇教授就明确提出:要面向国家和行业的需要,主动捕捉企业的信息,积极将研究的成果传递到社会、推广到企业,着力构建制造领域中高层次的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平台,做企业的坚强后盾,努力打造一流的制造装备研发基地和创新人才培育中心;要紧密围绕国家、区域、行业对制造装备的迫切需求,秉承“创新是魂、应用领先、责任以行”的理念,强化“学研产”相结合的装备研发创新链,为推动我国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而不懈努力。按照这一思路,机械学院以“制造――装备――数字化”为核心,确立了自己特色鲜明的学科主线,并依托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建设,形成了自己“教育培养、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推广”良性循环的教学、科研创新链。为了把确立的思想战略付诸于实践,机械学院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区域、行业的实际需要,依托学科优势,通过项目研发、技术咨询、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做实区域经济合作体等举措,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区域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来,机械学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孵化出数控、天喻等5个产业化企业,并在“现代电子制造”“重大产业装备”“汽车工程”“数字化医疗器械”等领域与企业和社会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立的湖北、东莞、深圳、温州、汕头等区域经济合作体中,以机械为龙头的科技创新服务项目,为当地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正是有了这些尚佳的表现,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比如,广东省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数字化制造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东莞市政府投入资金与学校建立制造工程研究院等等。由此可见,高校只有明确定位、主动实践,走出去、走进去,才能走上去;只有向企业扩展,向基层延伸,贴近企业、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实验、在创造中创新,才能大有所为、不辱使命。高校也只有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自己的战略地位,不辱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命,才能形成完整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的高校创新链,才能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切实有效地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5 结束语。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有目共睹、非常重要。高校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如何明确自己的战略地位,如何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如何充分发挥自己在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思想中的积极作用,如何主动实践、积极为社会提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对于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家实力,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梁启超先生有一句名言: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高校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主动地跻身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去,更加积极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行业创新服务,就一定会受到社会的爱戴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校要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求发展,中国教育报,2007.6.28。

2 丁亚金,现代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反思,教育发展研究,2008(13)。

3 邵新宇,创新、创造、创业,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01.2。

4 华中科技大学06年暑期工作会议聚焦责任意识,中国教育网,http://campus.省略.2006.09.04。

5 邵新宇,于实践中实验在创造中创新,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12。

6 肖茂严等,实现“四级跳”推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篇9

【关键词】房产抵押;信息化;技术应用;数字化。

1 引言

房产抵押登记是为了保证信贷行为的真实性以及最大程度地保护借贷方的合法权益应运而生的。张燕在《房产抵押贷款中常见的风险和对策浅析》认为:“住房抵押贷款,是指银行以向贷款者提供大部分购房款项为代价,要求购房者以固定的的收入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并在其所有贷款清偿完之前用其购房契约作为抵押的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超前消费意识的深入,房地产抵押现象也越来越普遍”。①在现实生活中,借贷行为不仅发生在银行与借款人之间,而且还发生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借款人、民间借贷等范畴,在这些借贷行为之间,最有效的担保措施就是房产抵押,房产抵押作为还款的一项保证措施,以其安全性高、变现能力强等特点深受借款人的青睐,房产抵押的公示性要求房产抵押的信息必须公开、真实、透明,能够为社会大众和不特定主体所察知,这就要求房产抵押登记部门要在房产抵押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面有所突破,以维护抵押权人、抵押人与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2 房产抵押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措施

2.1 搭建数字化信息技术控制平台,实现抵押信息公开、透明、真实和共享

搭建数字化信息技术控制平台,实现抵押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和共享是房产抵押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夯实抵押信息技术基础方面的主要措施。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为房产抵押登记部门实现房产抵押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房产抵押登记部门要以此为契机,着力搭建数字化信息技术控制平台,以实现抵押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和共享。要注意对房产信息的调查采集,房产管理部门要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航拍技术对本辖区范围内的房产状况进行固定,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房产调查和各项数据的测绘工作,详细标明每一处房产的拐点坐标,将这些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先进的成图技术和GIS技术,在广泛进行房产调查、项目测绘、基础测绘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各项房产数据进行房产属性录入、电子图形编辑和数据转换,建成详尽的本辖区无缝房产GIS图和房产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基于楼盘表技术和GIS图的房产信息共享平台,并结合房产抵押登记的实际,实现房产抵押登记的程序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将房产抵押信息输入到房产信息共享平台,使房产抵押信息管理达到抵押信息网络化、抵押信息数字化、抵押信息更新的动态化管理,保持房产抵押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为实现抵押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和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进一步增强房产抵押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

进一步增强房产抵押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是房产抵押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房产抵押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房产抵押登记部门只有在加强产抵押信息系统建设,才能满足房产抵押信息化技术适应整个社会快速发展的市场化需求,运转协调的房产抵押信息系统是实现房产抵押信息化应用可持续发展和房产抵押登记部门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房产抵押信息系统是房产抵押信息化应用的中枢神经,起着指挥和协调整个房产抵押登记行为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房产抵押信息化应用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是否能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决定着房产抵押信息化应用的成败和抵押权人、抵押人与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房产抵押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整合房产抵押信息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房产抵押方面的信息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房产抵押登记的水平。这就需要进一步整合房产抵押登记分析统计系统和房产抵押信息系统、商品房、二手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房产的网上备案系统、抵押主体的管理系统、房产建设的管理系统、抵押登记监管系统、测绘及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的建设,对房产抵押信息通过房产管理部门门户网站及互联网向全社会予以公布,为房产抵押信息的公开、公正、透明、真实、权威提供助力。

2.3 加强精通房地产业务知识、对房产抵押数字化有着深刻理解、熟悉房产抵押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强精通房地产业务知识、对房产抵押数字化有着深刻理解、熟悉房产抵押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房产抵押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房产抵押人力资源方面的主要措施。房产抵押中信息化技术应用需要大批精通房地产业务知识、对房产抵押数字化有着深刻理解、熟悉房产抵押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进行无私奉献,需要人们政府主管部门化大力气进行优秀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的培养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房产抵押中信息化技术应用才能得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燕,《房产抵押贷款中常见的风险和对策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29期。

[1] 陆克今,薛恒新,《论房地产行业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监测的关键指标结构――基于信息分析和实物期权》,[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第6期。

[1] 徐淑一,王宁宁,《竞争风险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11(02

[1] 曹翔,《评析――与的比较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年第8期。

[8] 曹海燕,《房屋登记实践中三个突出问题的法律思考》,[J],《住宅产业》,2010年第1期。

[2] 曹叶,《对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1年第11期。

[6] 杨宏云,赵玉俊,《房屋登记的效力及其制度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篇10

随着产业范围的扩大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重要性不断上升。近年来,欧洲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通过深入研究信息服务业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能级、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等领域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新战略,实施了许多重大举措,对我国发展信息服务业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欧洲:建立信息服务统一市场

欧洲地区信息服务业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服务形态丰富,网络搜索、即时通信等传统数字应用依然保持较高市场收入,移动视频、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

欧盟各国十分注重信息服务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欧盟委员会的《欧洲数字竞争力报告》显示,自1995年以来,欧盟约50%的经济增长归功于信息通信技术。如今,欧洲数字经济的规模和范围持续增长,60%的欧盟人口使用互联网。根据Internet World Stats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3月,德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突破6510万人,俄罗斯、英国等紧随其后,用户规模达到5970万人和5140万人。

欧盟委员会将发展信息服务业视为构建“数字单一市场”的重中之重,包括开发数字内容市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建立和维护消费者对数字化统一市场的信任、构建电信服务统一市场等。为加强消费者对数字化统一市场的信任度,欧盟委员会于2011年对跨国实物商品交易、数字化内容及其服务的交易提供法律保护。

欧洲各国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各有所长。法国信息服务业围绕固定和移动宽带、推广数字化应用和服务、扶持电子信息企业展开。2013年年初,法国在“2012年欧洲数字化战略”所定目标框架内,提出“法国数字化路线图”,计划在15座城市创建“地方性数字化城区”,以此提高法国在数字化领域的创造性和多样性;为鼓励中小型企业加大数字化投资建设力度,法国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3亿欧元贴息贷款。计划到2013年年底,法国数字经济部建立一个“数字化计划实验室”,通过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推动数字化工具的研发应用。

为进一步巩固本国在欧洲地区的产业优势地位,2011年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颁布《数字德国2015》,明确信息通信和新媒体领域发展目标,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支持相关研发技术成果转化,重点推动信息服务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成长、加快教育培训网络化与数字化进程,强化德国经济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日本:提升产业竞争力

日本是全球信息服务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其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40%的份额,接近30%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热点业务集中在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移动社会网络、移动支付和近距离识别应用、移动电视、位置服务和移动广告。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20万亿日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7%。日本的互联网公司通常采取集中用户、结合本土特点的方法来开创市场,日本移动运营商KDDI、NTT DOCOMO将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互通融合,丰富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让用户享受到无处不在的接入与服务体验。

为加强包括互联网服务业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总务省推进制定新版“信息技术维新愿景”,组建全球联盟,创建新一代网络通信试验平台,面向全球推进研发与标准化活动,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韩国:抢占下一代网络服务先机

韩国移动互联网无论是业务类型还是服务质量已登上新台阶,从早期的铃声下载、新闻服务等向移动多媒体、移动社会网络、移动用户创造内容等转移。韩国政府将信息服务业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全力推动,从两大政策体系推进本国信息服务业发展。